英语运用能力

2024-06-13

英语运用能力(精选12篇)

英语运用能力 篇1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依然还不够理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复述英语课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使用这一方法,就一定能有很大收获。

那么,什么是课文复述?课文复述就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对课文进行加工和整理后,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能动地使用某种记忆策略和方法,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的基础是熟练的朗读,但又不是朗读,它的最终目的是脱离课文材料凭借记忆运用口语来说,它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枢纽,是各种言语活动互相配合、互相转化的重要契机。这种运动记忆一经学会,再加以不断的练习,是不易忘掉的,因此它是学生大量吸收语言材料并向长期记忆输送的有效途径。

课文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复述之前,必须熟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脉络,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内容。复述不是背诵,不是照般原文,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复述对学生来说是记忆和巩固课文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领会程度深浅的方法。如果学生养成了复述的习惯,就打下了开口的初步基础,经常大量的复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复述整篇课文自然而然地掌握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型的实际用法,掌握各项语法规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文的复述,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训练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笔者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甚至教师不重视课文复述,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害怕课文复述。这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

此类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因素是老师没有精心设计复述内容,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没能坚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的复述方法及指导学生复述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分别来叙述。

一、英语课文复述的过程及方法

首先,理解和复述课文。理解课文是复述的重要条件。理解不仅包括对课文中每个句子、每个词的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而且包括对课文和段落整体结构的正确分析。

根据课文的题材和体裁的特点,通过阅读或听说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完整信息和内容,把握各段各层次间的联系和课文中心。在接触课文前或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把答案串成复述内容。问题不仅要紧扣课文内容,要体现其主要线索和事件,而且问题不宜过多过细。对于采取倒叙和描叙手法的课文,可根据其主要事件列出若干句子排列其先后顺序。先理清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然后按所展示的句子进行复述。根据课文特点,还可通过判断正误题、填写课文插图和划分段落等手段初步理解和复述课文。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复述整体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讲解和复述。可采用“抓重点、化难点”和“精讲多练”的方法,通过替换(同义代替或反义否定)、完成句子、造句和改变句型(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复合句与简单句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多种形式,不断以旧引新使知识前后贯通。通过这样联系,分析和比较、毋需多费口舌,学生自然会理解掌握这些表达法并领会各比较点之间的关系,复述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了。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掌握这些特点可为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理解和复述课文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编制提纲。编制复述提纲是进一步理解课文、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课文以及寻找各段的topic sentence和signal words的过程。提纲的编制视课文的特点而定,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追忆课文内容就行。它可以是表格、课文的结构,各段意的概括,还可以是关键词。开始时师生共同设计提纲,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编制提纲。

第三,复述方法,即怎样复述。

1、机械复述,即借助文字、图、物等进行有控制的复述课文活动。常用下列形式:

1)关键词提示法:即抽取与课文的主要内容密切相连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每篇课文的段落里都有重点词语,用这些词语作为复述的线索。学生可边看边想,用词串句,用句串段,由段及篇,层层扩展。

2)列提纲法: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找出文中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各段的段意,然后教师列出复述提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顺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复述。

3)表格法:即教师把课文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进行复述。

4)线索法:即以课文的时空顺序或主要情节及其发展为主线。复述时,教师把文中的时间或年代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与此相对应的事实。

5)图画法:既教师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图片,凭借图片,把抽象的课文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6)完形填空法:完形填空式的复述方法具体如下:教师先将所要复述的课文浓缩、概括成一段文字,并将其中的重点语句挖空,然后请学生填空。

7)听录音复述法:放课文录音,先让学生听一句,复述一句;然后再听一段,复述一段;最后听每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课文复述。

8)根据问答题复述法:教师以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述。教师先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在问答操练后让学生叙述概括性问题。

9)回译性复述法:先把课文译成汉语,听一句汉语用英语复述一句。

10)根据课文概要复述法:先概括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再根据中心思想来复述。

2、活用复述,即学生自己自由地、独立地进行复述,并且复述中对原课文加以改造、更新。常用下列两种形式:

(1)变更性复述。复述时学生把课文中的人称、时态、语态和体裁等加以变化。如对话改为故事、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等,使复述更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2)缩述与扩述。复述时学生运用已学的新旧句型,自由地扩展课文的段落或浓缩课文。

二、课文复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使复述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科学地使用,增强学生言语运用的能力,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

1、授予方法,正确引导。

成功的学习是依赖于正确的方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复述。在刚开始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认识文章,帮助学生做读书笔记,概括文章大意,如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主题句,或通过文章上下文内容归纳大意等。

2、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区别对待。

也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的复述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复述形式。总之,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知识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关键词法或线索法进行引导,好的学生可叫他们分角色表演或续编故事等等。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采用不同复述形式。

3、适时纠错,给予信心。

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中途打断,等复述完毕后再更正;否则,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即使有些学生复述得不够好,也要加以鼓励和表扬。而且,纠正错误最好用间接方法,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参与复述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4、注意合作,提高效率。

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复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而,教师在学生复述时,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5、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仅靠几次课运用复述进行英语教学,就想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多多练习,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参考文献

[1].张翠平.初中教师教学参考:英语课文复述八法.[N].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2005-2-4(18)

[2].李耸;论以复述法为主的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2)

英语运用能力 篇2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问题分析 互动交流 课外拓展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方式,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初中阶段积累的词汇、语法、语言能力在高中阶段会是一个转型期。英语教师如何抓住语言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创新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迫于高考的升学压力,有比较大的心理包袱,在贯彻新课改理念时,还是抛不开传统的一些教学束缚,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忽视整体篇章的感悟,孤立学习词汇、语法

有些英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讲解生词,补充词汇,不厌其烦的分析语法,甚至还存在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和整体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再适当点拨,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忽视语言交流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有些英语教师没有注意到,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形式过于单一,师生的交流的内容简单地停留在课本上。现在的高考阅读文章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能力离不开阅读课堂教学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加强互动交流,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交流,如果没有交流,就会变成“哑巴英语”,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走进英语大课堂的重要机会,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课文的魅力,在交流中活跃课堂气氛,训练思维,就能大大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阅读课文“Fact and fantasy”时,为了让学生对一些“路程”的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如“Wha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What distance do you have to walk to school?你到学校要走多远的距离?”“I could see the bus coming in the distance.我看见公共汽车从远处开来了。”“What’s the distance from your home to the cinema?从你家到电影院有多远?”“His house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hospital.他家离医院只有几步路。”通过这些对话交流,既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又在对话中渗透英语词汇。当学生对在交流中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英语拓展对话,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将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

三、课外拓展,构建阅读大平台

入选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都是经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中外文化习俗、西方传统文化,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风土人情等,这些课文生动有趣,有助于打开高中生的视野,更好的了解世界。但是教材的篇幅有限,如果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必不可少,大纲也对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有一个量性规定,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3.1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随着高考试题的不断改革,英语高考试题直接出现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广泛课外阅读内容。每个高中生都希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结合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将课外时间合理规划。如寒暑假要完成多少阅读量,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系统地课外阅读。

3.2细化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延伸。

四、结束语

创新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咸修斌. 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 外语界, 1999.

[2] 何安平. 高中英语课程理论与实践[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运用英语电影,培养听说能力 篇3

一、 做好英语电影教学准备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先应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配课时;优选影视材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教师可利用午休时间展开英语电影教学,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丰富知识。

1. 选取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主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放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文电影,可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进入电影情节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地道的英语语言。如哲理性动画片,通过小故事彰显大智慧。如《冰河世纪》(Ice Age)、 《狮子王》(The Lion King)。 如科幻片,可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等;如校园生活片,《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等。

例如:学习完Unit 10 My school day后,教师可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英语电影,如《成长的烦恼》,以弥补书本知识的抽象、僵硬,丰富学生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地道的英语。教师可剪辑影视片段,让学生猜测词义,学习新词汇、词组、新句型和句子等。如screw up, 这是比较口语化的词语,意为把事情搞砸了,相当于spoil与mess up; I swear it man. 这里的swear意为诅咒,而不是发誓。

2. 具有浓厚文化知识,以增强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适当引入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我家也有贝多芬》(Beethoven)。 其次,教师还需注意,所选的英语电影对白需清晰易懂,语速适中,让学生容易看懂,从而增强理解能力。如《加菲猫》(Garfield)。 亦或选择富有人生哲理与教育价值的经典故事或童话故事,让学生加以模仿,以提高听说能力。如《灰姑娘》(Cinderella)等,适合学生模仿表演,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 把握英语电影教学开展策略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 适时引导

教学即“教”与“学”的融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作用。所以,在进行英语电影教学时,教师在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多种方式的“学”的引导。如听力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听之前就有所了解所听内容;口头表达上,应多多鼓励学生,使其开口说英语。当学生出现表达错误时,需宛转纠正。这样,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可学会欣赏电影,用英语表达感想。如观看《狮子王》(The Lion King)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测影片主题,联想有关主题的英语单词。同时,教师可适当提示、暗示,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影片主题。亦或只观看画面,让学生依据人物动作、表情、画面情景、意境等,推测人物会讲些什么,将会发生什么。然后再重新播放声音,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听的能力。

2. 模仿表演

在欣赏英语电影时,教师需引导学生适当模仿表演。学生可选择与生活相贴近的材料,进行创造性模仿表演。如观看《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时,对于其中的精彩对白,教师可锁定画面,要求学生模仿;亦或在影片中人物答问时暂停,引导学生猜测人物表达方式而进行答问。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注意他们的语速、语调、语音的模仿;亦或提前准备台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从中选出片段与角色,进行对话与表演。这样,让学生在表演中培养听说能力。

3. 再现电影情景

观看电影时,在字幕帮助下,学生能够了解影片的主要情节,然而,在词汇学习上则相对欠缺。因此,教师可重新播放影片,选出其中的难点与重点,并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这样,在第二遍影片观看中,学生的学习重点则转向了词汇,他们可边看影片边积极思考,并找出电影中的一些重点词汇,然后听写记录,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为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4. 适度表达

在英语影片中,有不少经典对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因此,在欣赏英语电影时,教师可选择适宜的对白,让学生进行操练,以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力较高的同学,可将影片对话与自己的对话相整合,以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5. 师生评价

在欣赏完电影后,学生会有自己的感想,教师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如该电影给我的启示是什么?该电影的感人之处在于什么?当学生表达后,教师应合理评价,以鼓励为主,加以补充,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运用能力 篇4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重要的手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2000)。依据《新课标》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是全日制高级中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围绕提高阅读能力展开的理论研究也如火如荼。

二、阅读的过程理论

在自下而上阅读(bottom-up approaches)这一模式中,阅读被认为是一个静止被动的过程,阅读者通过字面阅读,从音素过渡到有意义的单词、句子、段落然后是对整个篇章的理解。词环节中的阅读就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层解码的过程。该理论因为把阅读看成是单向的线型发展流程,忽略了读者的主观因素、话题知识、阅读策略等因素的作用,很快就被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es)的阅读模式所取代。该理论很好地克服了前一理论的缺点,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积极参与解码、构建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读者在已有知识(比如背景知识、概念知识和句法、语义等)的指引下透过部分阅读材料预测阅读内容,因此Goodman (1968/1976/1988)将阅读视为“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而后Smith (1971/1973)则发展了该理论的另一支。他也认为阅读是互动的过程,是视觉和非视觉的互动(视觉信息指的文本信息,非视觉信息指储存在人脑中的各种图式。)。Smith认为,读者掌握的非视觉信息越多,就越少地依赖视觉信息。Goodman的模式强调读者的预测能力,而Smith模式突出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但两者都认为,读者对文本做有选择的阅读,没有必要对所有的文字进行解码。而互动阅读(interactive approaches)模式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的综合,并且阅读被认为是文本、读者、社会三方的双向互动。

自上而下和互动模式强调的背景知识都受到了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的影响。图式理论指出:“理解过程是我们的背景知识或图式与所接触的话语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将遇到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匹配、作用的过程。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信息和图式理论的吻合度越高越容易激活图式。阅读就是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用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阅读理解是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

三、阅读理论的启示

提高阅读的指标有两个,一是阅读的速度,二是阅读的质量。那么上述理论在提高阅读方面究竟做了哪些方面的贡献呢?在当今人文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就人取材,在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同时提高阅读指标呢?

因为时间和环境、阅读者和阅读材料、阅读目的的不同,对阅读文本会要求不同层次的阅读。而上文所描述的有关阅读过程的不同理论实则是强调了阅读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突出要求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词汇。这对于英语初级阅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两者是提高阅读理解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词汇量,就谈不上很好地阅读材料,更达不到欣赏文本的高度。充足的词汇量既是阅读的基础,又是猜词构词的基础,还是增加英语阅读兴趣的一个重量级的砝码。而语法的熟练掌握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为长句、复杂句带来的理解难度,大大加快对句意的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基本词汇的掌握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重点出击阅读高频词汇,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将单词内化。当然为方便学生记忆单词,教师可以传授有关单词记忆的方法,如词根、词缀等,合理利用零星时间重复,巩固记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而后的三个关于阅读过程的理论彼此之间都不是全新的,都有联系。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相对来说强调了语篇的整体性,更加突出了读者的主体性,强调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和阅读材料的宽泛性。互动阅读模式相比较而言则增加了社会文化的因子,即该理论强调了阅读文本、读者和社会文化负载三者之间的互动。图式理论则融合了前面两个理论,更强调了读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并且将这种已经内化的知识分成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而这三个分类则强调了阅读理解的不同方面,它们分别是:语言能力的掌握和运用;语篇的文体风格和修辞结构;与语篇主体关联的背景知识,包括了文化、专业等方面。所以图式理论是对阅读过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三个过程理论除了强调语言词汇的重要性以外,还指出了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提高阅读的途径。

篇章的整体性、语言风格要求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程的时候注重语篇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篇研究的能力和通览全篇的能力。比如语篇的统一性、连贯性上的敏感度、语篇主题的统一、作者观点的一致、作者的态度、语篇所讲内容的连贯和粘连性。各种语篇体裁不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语篇的整体感有助于强调主体参与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有利于读者从全文的高度着手把握局部用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篇章教学的任务可见一斑。而语篇知识本身是读者储存的知识,是一种图式。所以背景知识的激活对阅读至关重要。越高程度的阅读者对背景知识的要求越高,而其掌握的背景知识也越多,方便了其从更大程度上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王初明(1988)认为,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Anderson (1977)这样表述,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若不会应用也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由此可见,背景知识及激活该图式对提高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背景知识的积累。与此同时,由于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习得语言背后的文化负载也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在注重阅读词汇习得的同时,也要注意该词背后厚重的文化底蕴,或者是该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以此增加读者的文化积累。而如何激活需要的背景知识这个问题上,则需要考虑该背景知识的可辨认程度。背景知识是否具有典型性、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与其他知识的区分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背景知识被激活的效率。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教授阅读时,要注意适当的精度,使其在阅读完该文本后有个清晰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背景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其积累的背景知识及时地加以整理疏通,帮助读者建立适合自己的背景知识积累方法。适合学习者个体的方法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多观察。同时,阅读策略的教授和培养也是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受过阅读策略培训的读者在阅读时会更有全局感、方向性。

四、结语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技能的表现。教师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要注意英语词汇、语法的积累,教授篇章知识,培养读者的篇章意识,鼓励阅读,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这些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摘要:本文从英语阅读的过程理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互动阅读和图示理论着眼, 分析了其内涵, 提出了提高英语阅读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论,英语阅读,提高方法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Charles.Assessing Reading.Cambridge:Unit-ed Press, 2000.

[2]Carrell, P.L The effects of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n ESLReaders.TESOL Quarterly, 1984, (18) :441-469.

[3]Carrell, P.L.and J.C 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reading pedagogy.TESOL Quarterly, 1983, (17) :553-573.

[4]郭晓玲.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J].成都工程信息学院学报, 2001, (2) :153-157.

[5]胡曙光.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6]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关系教育出版社, 1996.

[7]邱东林.浅析英语阅读理论.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8]谭颖.图示理论与外语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 2003, (3) :68-70.

英语运用能力 篇5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 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 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 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 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 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 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 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 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 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

英语运用能力 篇6

一、充分认识英语教学的新特点是首要任务

首先,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语文化背景,这不仅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备课要备学生,提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英语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次,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同时,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二、合理使用新教材是基本要求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年来的高考英语试题也加大了阅读量,注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就更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靠补充课外材料来强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更应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种认为现在的英语课时安排,仅能进行精读教学,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其实正是因为课时有限,我们才更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中的阅读教材部分进行精读、泛读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教学中的那种紧迫感和对教学效果的不踏实感才能得到改善。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到精泛有序,这样可以缓解因平均用力带来的匆忙,又可以使教学内容有增无减,从而加大学生的语言实践量;二是要做到让知识在精泛教学中得以系统化,也就是说,先通过精读材料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随后启发学生使知识系统化,最终让学生在泛读教学中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用好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关键

(1)充满爱心、富于平等和民主精神

①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这种爱是理智的,它既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又不存在偏爱与溺爱,不存在迁就和姑息。

②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和师生关系。教师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③创建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在班级生活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关爱,同时受到激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

④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2)勤于学习和反思

在教学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的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3)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存心境。作为新课改中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风云变化的世界,如果教师整天关心的是名次、分数,学生的心胸怎能开阔?新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收到“双赢”的效果。

四、形成学习策略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过去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不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学生普遍习惯于跟着老师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复习笔记,下课记忆、背诵、写作业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好像没有考试、没有练习,学生就没法学习了。我们知道,终身学习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得以实现的条件。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所有课程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调整学习目标、计划和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有能力参与自我评价等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离开学校后也同样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英语学习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对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这是国内外大量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成功学习者比不太成功的学习者掌握的学习策略更多,使用策略的频率更高,使用策略的自觉性更强。为了帮助广大高中生提高学英语的效率,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五、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是用好新教材的保障

教师在使用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一切教学行为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和展开,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学术权威”。教材的大容量安排并非让教师多讲。恰恰相反,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多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和人生的领导者,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平均用力,有的可精读,有的则应泛读。练习应选做,甚至可换掉较为浅显的问题,代之以开放性、激励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语法知识不够系统,是新教材的一大不足,但我们也可以克服。比如在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后可以及时进行系统归纳,再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巩固和扩展,切不可在几个单元之后才进行总的复习。

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考试知识多、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学。但新课改使课堂气氛变活了,知识难度降低了,教学涉猎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学习感到有趣了,师生间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和个性便都得到了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英语运用能力 篇7

一、英语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的关系

英语的知识型和运用性是两大系统, 教师对其往往有不同的侧重。 有人认为知识比较重要, 有人认为运用比较重要。 不同的语言观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师如果把英语当成一种知识型的传授, 那他就会在英语的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下功夫; 如果教师把英语当成一种技能的运用在传授, 那他就会把英语的交际运用当成教学的重心。

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它们实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英语的语言知识是将来运用好英语进行交际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这个基础知识作保障,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其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 一个连单词也记不起几个的人, 他的英语运用能力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从反方面来讲, 知识不等于能力, 语音、 词汇等语言知识非常丰富了就能娴熟地运用语言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运用英语的人进行交际, 英语掌握得好不好, 最终不是看词汇掌握多少, 语法懂得多少, 而是看英语交际运用得怎么样, 能不能和人顺畅交流。 语音、语法和词汇最终也要通过交际运用得意发挥效力, 否则它只是一个符号, 永远没有作用。 但, 语音、语法和词汇又是语言的细胞, 离开了它们, 语言的运用同样无法兑现。 英语的知识和运用如此相依相偎, 谁也离不开谁, 这就是他们的关系。

“ 实践出真知” , 英语学习也是这样, 学练结合, 学中有练, 练中有学, 通过学促进练, 通过练达成学。 英语课是实践课, 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形成了就迈开了关键的一步。 习惯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习惯的基础上, 加以无休止的训练, 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 教师在英语知识转化到运用中的作用

英语知识到英语口语运用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没有明显的分界, 但促使其发生的动力有一个明显的催化剂, 那就是教师。 教师起到了助推作用、媒介作用。

教师在英语知识到英语口语运用的过程中的作用是说教师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等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低, 尤其是英语教师职业道德不够高、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 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等会严重制约其教学能力, 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英语教师要学识渊博、德才戒备, 并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 只有这样, 才能得心应手, 很好地起到英语口语运用的媒介作用。

比如教学原则问题, 一些英语教师整天拿着书本去上课, 其实只是上课。 因此, 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所以,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广大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

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了, 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 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那么再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成运用能力, 必是得心应手的事。 教育理论丰厚, 教师就会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上有有深厚的功力, 就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 并运用必要的手段促进学生转化知识的运用。 比如, 一位教师有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 学生佩服, 以身作则的为学生树立了方向, 学生自发地就会愿意学。 学生英语听多了, 才能开口说, 在熏陶中慢慢地学会。

教师在英语知识到英语口语运用的过程中有很多技巧可以运用。 首先, 教师就应增大英语课外信息量, 多收集和英语相关的材料。 推荐学生购买简单的英语读物,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英语小短文等, 用尽可能多的材料武装学生。 其次, 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让每一位学生愿意学、 会学,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 教师的教学节奏要迅速明快。 语言练习要有经常性, 不可拖得时间太长, 要有定期的计划。教师要设计有规律的计划,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 即让学生学习内容衔接得上, 又不至于太繁琐, 练习干脆利落, 不拖泥带水, 学生即快乐又有兴趣, 环环相扣, 富有紧凑感, 克服学生对英语的厌倦心理, 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提高自我锤炼能力。

教师在英语知识到英语口语运用中的作用的确不可低估。 广大教师要有信心, 自觉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断锤炼技能, 当好导师, 当好英语知识到英语口语运用的桥梁。

三、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英语不是母语, 没有学习的语言环境, 这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课本, 是字母, 要把这些死东西变成活生生的语言, 很困难的。 教师讲授是照本宣科的课堂授课, 如果再缺乏趣味性, 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于英语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英语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教师设置情景进行尽可能多的对话交流, 在课下引导学生做游戏、讲故事、搞英语剧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8

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 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那么学习知识的目的, 不应该只是为了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 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创造, 利用它去掌握更新的知识, 利用它去实现我们更高的人生目标。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 吸引人的思想, 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 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而一个人的知识越多, 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呢?

首先, 我们应该明确一种观念, 即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这种理念, 可以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中“活”起来, 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时刻牢记,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是一种工具, 一种用来思维、交际的工具。因此, 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 进行交际。当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新的语法项目时, 我们不能按传统的“填鸭式”来授课, 而是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创造, 进行思维, 进行交际, 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掌握知识, 体会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良好的英语环境是我们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 我规定只允许说英语。每堂课前, 让值日生用英语汇报天气、学生出勤情况,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词汇汇报发生在班级或校园的重要事件;每隔一段时间, 便拿出一天作为“英语日”, 规定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其他英语老师一起组织英语角, 每周进行活动, 模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英语交际实践, 比如购物、问路、就餐、出游、聚会等;还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主题演讲, 英语歌曲演唱比赛, 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 创造出良好的英语环境, 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第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可以通过过洋节、英文电影欣赏、英文名著原著阅读、英文报刊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愚人节等节日, 我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习俗, 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达到形成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并且用这种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第四, 建构互动式教学。

1.师生间的互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以便主动建构意义。这样, 教师就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中介者, 容易引发师生间的互动, 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一个同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共同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师生的互动使课堂上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 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的机会亦随之增多,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 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向和重点。

2.学生间的互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 把全班学生组织到教学中来;教师采用泛读、演示、解释等方法直接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修养去影响学生集体。这种方法使学生处在互不关联的孤立离散状态, 既不利于群体动力的发挥, 更妨碍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而采用学生授课模式, 对于授课者和听课者来说都有一个学习机会。由于授课学生课前已做了充分准备, 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 因此就成了本节课的“专家”, 同时, 听课的学生也不会盲目地接受知识, 而是敢于挑战所谓的权威, 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积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们置身于协作和竞争的教学情境中,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互启、修正、深化, 学到新知识, 并完善已有的旧知识。

英语运用能力 篇9

英语是拼音文字, 由26个字母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单词, 虽然巨大繁复的排序与变换, 使得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单词带有相当大的困难, 但是这里面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音, 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读;不仅教给他们正确的书写, 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写。经验证明, 只有读得准, 写得准, 才能记得牢。所以教师应强化对这些读音规则的记忆, 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条条、背条条、考条条。

学好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基础, 也是科学记忆单词的基础。英语单词总是以两种发音形式同时出现的。一是单词的字母音, 即单词的拼读, 功能相当于汉语的笔画。二是单词的音标音, 即单词的发音, 相当于汉语的拼音。尽管英语单词的形与音不完全一致,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辅音字母在单词里的读音大多数是一致的, 元音字母就有所不同了, 有的读其字母音, 有的就不是。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元音字母在单词里的读音加以关注, 找出它们的普遍规律来, 以便借助单词的读音来记其形和义。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 吸收外来语成分以丰富本民族语的表达方式, 是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外来语的吸收有的是通过意译, 有的是通过音译。英汉词汇之间也有的是发音上的巧合, 还有些拟音词, 英汉之间的音很相似, 所以通过音的比较, 把它们收集在一起, 读上几遍就可牢牢记住了。例如“国家”系列的单词, 如Australia澳大利亚、Canada加拿大、China中国, 注:Chin (a) 就是从“秦”字音译过来的, England英格兰等。

从词形入手进行对比记忆

以上是从读音规律的角度出发来巧记单词的, 以下将从词形和词义的方面来分析如何记忆单词。教师在对英语单词进行教学时, 不能独立地、单一地教单词, 而是应该采用联想、对比等方法将前前后后学会的单词进行结合教学, 这样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对形近词的总结:petrel (海燕) , petal (花瓣) , petrol (汽油) , patrol (巡逻) ;emulate (竞争) , stimulate (刺激) , simulate (模拟) , accumulate (积累) 。多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对词汇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了。

同时, 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利用拆分、合并等手段解密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 加以记忆。例如:Adolescence (青少年) =a (一个) +dole (救济) +scene (景色)

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英语, 多注意与英语相关的事物, 如:商品外包装上的英语, 广告牌上的英语, 衣物、饰品上的英语等, 勤于积累、回顾, 自然可以轻松记忆, 观察的原则是化繁为简, 这是创新记忆的法宝。

竞争是激发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的动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身体和心理都在进行巨大的转变。学生们这个时期都普遍存在着渴望成功、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 教师要合理运用和引导这种心理,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例如:为了督促学生写好英语单词,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英语书写比赛, 并准备一些小奖励;教师还可以把书写优美的字迹粘贴出来让大家共同观赏。这样, 写得好的学生一定会再接再厉, 而相对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气馁, 迎头赶上。在课堂的对话中,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对话比赛, 看哪个小组读得标准和流利。这样, 不仅学生作为主体可以自由地参与到学习中, 同时还容易产生兴趣, 积极地参与各种游戏获得新知。竞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猜词比赛、百词练习、单词接龙竞赛等。教师通过这些形式的合理设置,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

学会如何巧记单词, 是学习英语的入门技能, 同时, 也是学习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内容。如果单单依靠死记硬背, 往往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严重地影响了记忆的效率与学习的效果, 因此, 教师应以揭示英语学习规律与特点为切入点, 教会学生利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学习英语单词, 通过对读音的归纳、词形的联想、比较及词义的发散性拓展来轻松愉快地记忆单词, 并且在活动竞赛中得到强化。■

语言运用能力与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篇10

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早有强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哑巴英语”的关键;当下研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为自然无法回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这个主题。本文尝试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找到现实的教学途径。

一、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的联系

语言运用能力原本是指向语言学习的,在本文中,对其界定自然具有英语的学科特征。具体地说,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研究表明,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天然的综合特征,其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组成,其中这五个方面又有具体的子目标,如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情感态度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等;文化意识则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等。研究该图可以发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强调的听说读写,以及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的词汇、语法等,仅仅是语言运用能力中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知识这两个组成部分,而对于另外的三个要素很少涉及。这说明日常的英语教学是偏颇的,是不全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通俗理解,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考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对英语、母语文化的理解,等等。笔者以为,建立这样的通俗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立足于语言的运用,去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有研究者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情感、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由于前三者具有一定的通用理解,因此这里不展开论述,仅就其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一解释。语言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借助于英语词汇、语法等表达一种思想的能力,其与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只不过后者更包括了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概念、理解他人与社会责任等因素。但是不要以为这些因素与英语学习无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因素类似于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如果利用好了,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的。

由以上比较可知,英语学习中所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有重叠的地方,同时前者做好了,后者则可自然得到培养,而后者尤其可以在理论方面给前者提供方向性的帮助。

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通过语言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并在此过程中由后者给予前者一些理论指导,以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融合。现以译林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的“Wild animals”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首先,从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看,课文一开始的卡通对话就有了更大的教学价值。课文中两个卡通的对话: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wild.Eddie?No.Why not?Wild animals are free and happy.I don’t think so.They may become dishes on the table any time.So could you please not eat them?No why?Please have pity on them.Eddie.I may without them in fact,these are not wild animals.Hobo.这段对话如果从应试角度看,就是一个教学的引子,但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其对学生英语交流与英语文化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这些语言非常口语化,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另一方面,Eddie所表达出来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观点,其实是很适合初中学生思考的。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不只是扮演一个角色,更重要的是走进角色内心,思考它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语言,在认为自己把握准了角色意图之后,再用适当的语气与表情表达出来,于是对话的过程就大异其趣了。

其次,从语言运用与学科素养比较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深度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很好地走入了角色内心,从而就会产生一种“附属学习效应”,即要积累的词汇与要学习的语法被角色扮演这个更有趣的活动所掩盖了。但是学习目标又在学生的活动中达成了,这种附属效应是英语教学所需要高度重视并借力的。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语言运用的过程,积累了词汇,掌握了语法,还了解了英语语言的文化习惯,无形当中又通过附属学习获得了一种学习方法。而这些,不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吗?!

再次,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语境下的学生活动。上面提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模仿相应的角色进行对话,这里情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比较好的语言表达心理当中去,从而从环境上保证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真实自然。在母语为汉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种仿真情境的创设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了。有一种英语教学思想是这样说的:“英语学习对于情境的需要不体现在理论上,而体现在教学细节中,你(指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进入对话的角色,决定了你所说出来的(英语)语言是不是属于你自己的!”笔者以为这样的论述,正是指向语言运用的。

所以说,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发掘教学潜力,以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英语语言的情境中去,并以英语习得的语言习惯进行教学,那学生自然就会有所收获,英语素养自然会提高。

三、思考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是什么

在这一话题的思考中,笔者常想:英语学科素养如果有所体现,那应当体现什么?显然,学科素养不是考试分数能够完全体现的,那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应当是什么呢?笔者梳理之后认为答案有二。

1.核心素养体现为对英语文化的直觉性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际,决定了初中学生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人那样表达,但是笔者以为,经过初中英语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有一种英语文化思维支撑下的言语细节。比如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辅之以西方人式的耸肩、扬眉等动作,笔者以为这就是可取的,因为语言不是纯粹的语言,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往往都是有肢体语言辅助的。英语国家的人喜欢以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的思想,这其实是与口语一体的,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如,笔者以为学生偶尔冒出来的一两句英文,也正是英语内化的一种体现,这说明英语语言的运用,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语言表达的直觉性行为。显然,这样的教学细节也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但其又与英语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核心素养表现为一种英语语言作用下的思维习惯。应当承认中西方文化是有所区别的,而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与世界更好地交流之外,也是了解他国的先进文化。对于初中生而言,让学生尝试去理解英语文化算不算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为,英语文化未必是指那种高大上的文化论述,相反,对于学生而言,英语文化应当是通过英语语言促进学生逐步触摸到英语语言特征的一种文化。因此,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文化理解能力,这也是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

从语言运用到英语核心素养,是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思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追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篇11

一、重视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板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投影片以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强调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强调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要强调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选择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多媒体课堂演示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语言“内化”的重要举措。

三、搞好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要求的教学活动。

(1)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体,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 教者还可继续问 “why?”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

(2)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1)Excuse me , where's the nearest...,please?(2)Is there a...near here?(3)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4)How can I get to ...,please?(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6)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7)Can you find the way to...?(8)I want to go to...?(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now?(10 )I 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It'sabout...metersfrom nere.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 It's 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学生都参加与活动。

(3)注意开发学生左右脑的功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敏捷与得体,让他们在交际过程中,尤其在口语中,对获取的信息迅速理解,判断作出正确的应答。为此在教学中,每教完一个单元总要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有计划有目的设计一系列听说训练的情景对话。如学完At a taior's shop一课后,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短剧表演,模仿课文对话设计出人物、服装、地点,让学生触景生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口语训练的机会,而且鼓励他们用学过的句型大胆发挥,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次反对资本主义“金钱万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既练习了英语,又受到了教育。

(4)根据学生发育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指导学生学习英语。高中学生十六七岁处于青少年成长期,正是记忆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记单词、词组、习惯用语、着重培养他们的准确记忆和有意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利用他们强烈的用英语交往的欲望,通过口语、笔语实践机会,猜测词义、判断语境、辨析语言结构等训练,使学生主动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主动进行英语交际。再者,还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5)培养学生身心统一,保持学生在进行语言训练或语言测试时,身体、精神处于最安宁的状态,使英语交际水平得到正常的甚至超常的发挥。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对英语科的学习很勤奋,知识也掌握得比较好,可是一到考试测验,身体、精神状态就特别差,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从此可见,培养学生身心统一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活动方法,当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会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识记与运用相辅助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分散和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英语运用能力 篇12

1 目前的一些英语阅读教学问题

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总结分析认为, 部分英语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过度的关注, 具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和教改的时候, 不能够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目前的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1 忽视整体篇章的感悟, 孤立学习词汇、语法

有些英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地讲解生词, 补充词汇, 不厌其烦的分析语法, 甚至还存在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 背离了新课改的宗旨, 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的地位, 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对于学生来说, 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和整体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 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再适当点拨, 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 忽视语言交流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 但有些英语教师没有注意到, 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形式过于单一, 师生的交流的内容简单地停留在课本上。现在的考试阅读文章越来越灵活,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这些能力离不开阅读课堂教学的培养, 只有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2 在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阅读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因为学生对英语的不熟悉, 对意思的不明确, 要求眼睛和头脑都要不停的运动, 所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一些学生不喜欢参与阅读, 就是因为觉得难度大, 看不懂。所以平时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应该要对生动有趣的内容以及知识性强的内容进行应用, 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英语能力, 根据这几个内容来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兴趣指引和能力锻炼。通过不断的培养和积累兴趣,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才会进入比较良性的循环。不要在一开始就选择难度大的内容, 应该从简单易懂, 幽默有趣的小故事开始, 先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兴趣, 才会去接触阅读, 等他们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 就会开始更加深入的进行阅读活动, 所以这个过程要求比较长, 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教师应该要有耐心去等待, 有意识去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一定挑战能够让他们得到动力, 去继续学习, 阅读也是拓宽他们视野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 多交流, 增强语言综合能力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 其要求交流和沟通, 交流是对英语能力进行锻炼和提升的最好途径, 失去交流的英语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的语言能力止步不前。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引导, 让学生对交流的魅力进行感受, 能够对课堂氛围进行营造, 训练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4 延伸课堂, 提供课外阅读

一般被用来进行作为阅读教材的内容都是的比较典型的, 其内容丰富, 题材也比较多, 对于各个领域都会有所涉及, 所以其本身就是非常的广泛的, 那么单纯通过课堂的教学只能够把握其核心内容, 对其延伸的内容没有很好的补充。这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弥补, 通过课外阅读, 不仅可以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 还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让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增加他们的视野, 丰富知识结果, 阅读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4.1 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随着考试的不断改革, 英语考试题直接出现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大幅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广泛课外阅读内容。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验证。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结合教材, 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让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 将课外时间合理规划。如寒暑假要完成多少阅读量, 让学生在正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之外进行课外阅读。

4.2 细化课外阅读内容

当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进度, 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延伸。

5 结语

创新阅读教学, 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 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咸修斌.博采众长, 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外语界, 199 9 (2) :11-15.

[2]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螺钉内固定术下一篇:税收政策下的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