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概念下作风建设

2024-08-13

系统概念下作风建设(精选4篇)

系统概念下作风建设 篇1

在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势必会出现恶劣极端天气对城市本身造成的影响。近些年来城市内涝、给排水系统崩溃等严重的城市问题, 困扰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仅使人们经受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这也是依据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所提出的关键性对策。

1 海绵城市的概念介绍

所谓的“海绵城市”, 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理念, 其要求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 具有较强的承受自然变化以及适应自然环境改变的能力。这种良好的变化和弹性, 可以使得城市在雨季具有很好的吸水、蓄水以及渗透性, 同时还可以将存储的水进行适当利用。也可以说, 海绵城市的理念, 是将生态优先作为根本原则, 并且通过自然途径和人工途径的相互结合, 从而使得雨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利用, 最终在城市内部进行积存和渗透, 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满足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要求。

2 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不难看出, 其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造成城市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最终对城市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 大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建设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是因为近些年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修建趋势逐步向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 这就直接导致我国现存的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质量乃至结构均不符合相关的建设要求;其次, 现存的给排水系统设施普遍存在应对极端天气能力较差的现象。尤其在近些年, 极端天气情况越来越多, 气候变化更加无常, 极端天气出现的高概率造成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负担加重。比如短时强降水天气、对流天气等, 都会造成给排水系统濒临崩溃;最后, 我国许多城市在雨洪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现象, 并且我国的雨洪利用设施规划和建设也普遍滞后, 雨水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收集起来, 所以势必不符合我国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

3 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3.1 注重规划和引领

海绵城市的背景之下, 需要城市在给排水系统设施建设过程中, 不断发挥海绵城市的理念意义, 真正将城市打造成为具有良好“弹性”能力以及较好环境适应能力的场所, 因此需要注重规划和引领作用。通过全面规划以及科学建设, 可以切实提升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水平。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 必须针对城市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规划, 同时还需要建设专项规划对策、修建性规划对策等。将具体的规划行为真正融入整体规划目标中。另外, 还需要尽可能降低规划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注重对雨水径流的管理以及对城市雨洪系统的建设, 可以切实从源头改善城市给排水现状。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也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这对于建设海绵城市, 在城市内部形成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3.2 注重政府以及国家层面的设计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历经较长一段时间, 同时还需具有一定规模的投资。从我国实际发展来看, 经验不够丰富, 且其本身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因此, 这就需要我国相关建设部门注重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国家角度, 就必须注重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 同时从国家角度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方案, 通过政策扶持以及国家的帮助, 加之必要的财政补贴, 势必可以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

3.3 通过试点形式进行广泛推广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精力, 这需要相关部门针对海绵城市推广问题进行试点推广。只有在基础设施相对成熟, 整体发展相对有所保障的地区先进行试点推广, 才能不影响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进而确保城市的安全运行。在进行试点过程中, 要积极探求相应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这样才能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宝贵经验。

3.4 针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控制

雨水径流会存在污染现象, 所以, 在进行城市给排水处理过程中, 要注重对雨水径流污染情况的控制, 尤其需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 将建设规划目标与实际操作情况相结合。在我国污染较为严重地区, 建设人员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本地区的专项经验,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区建设和发展的给排水设计方案, 并且尽可能从多种方案当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和方式, 确保在建造海绵城市的过程中, 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污染控制, 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自身的水循环能力, 以此确保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实现本质性突破。

4 结语

海绵城市概念之下, 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需要发生一定转变, 这就需要建设者严格按照本地区相关领导以及政府规划的具体要求, 针对城市实际情况以及多方面因素, 对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 并改进水资源利用情况, 确保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提升城市适应多种环境的能力, 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不断推进。

摘要:近年来, 我国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也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 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不断发展, 这也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并且针对海绵城市概念之下, 如何进行城市给排水系统设置和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贾真.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 2016, (15) .

系统概念下作风建设 篇2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多种类型,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各方)的进度控制的()具有明显的不同。

a.方法b.程序

c.软件d.目标 (考试大建造师)

2.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

a.预测目标b.约定目标

c.进度目标d.实际目标

3.建设项目进度目标分析和论证的目的是()。

a.落实进度控制的措施b.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

c.决定进度计划的不同功能d.确定进度计划系统内部关系

4.建设项目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对设计工作进度的要求,控制设计工作进度。

a.可行性研究报告b.设计标准和规范

c.设计任务委托合同d.设计总进度纲要

5.在国际上,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进度计划主要是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包括有关的说明)的()。

a.出图计划b.专业协调计划

c.数量计划d.交底计划

6.建设项目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

a.监理规划b.施工任务委托合同

c.施工任务单d.n施工组织设计 (考试大建造师)

7.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方应尽可能使设计工作的进度与()等工作进度相协调。

a.项目选址b.可行性研究

c.物资采购d.竣工验收

8.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由多个()的进度计划组成的,它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a.相互独立b.相互平行

c.相互搭接d.相互关联

9.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形成的。

a.一次b.反复

c.逐步d.最后

10.根据项目进度控制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用途,一个建设项目可以由()等构成不同深度的进度计划系统。

a.项目动用准备工作进度计划

b.项目子系统进度计划

c.年度计划

d.业主方进度计划

11.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中,业主方、设计方、施工和设备安装方与()等的进度计划编制和调整时,必须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和协调。

a.采购和供货方b.监理方

c.物业管理方d.总承包方

12.供货方进度计划应包括供货的()等所有环节。

a.加工制造b.保险

c.投标d.仓储 (考试大建造师)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代表不同利益方的进度控制目标和时间范畴是不相同的,()等承担了进度控制的任务。

a.业主方b.设计方

c.担保方d.施工方

e.营运方

2.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动态循环,主要包括()等内容。

a.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

b.工期索赔条件的分析与比较

c.进度目标分析和论证

d.建立辅助进度控制的信息处理平台

e.进度计划的编制

3.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主要包括()等内容。

a.必要时调整进度计划

b.价值工程分析(考试大建造师)

c.定期跟踪检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

d.对发现的进度偏差采取纠偏措施

e.确定项目的工作编码系统

4.业主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包括控制()。

a.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

b.物资采购工作进度

c.征地拆迁工作进度

d.项目动用前准备阶段工作进度

e.设计工作进度

5.根据项目进度控制不同的需要和用途,业主方和项目参与方可以按()构建多个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

a.不同计划深度b.不同项目参与方

c.不同计划功能d.不同计划方法

巳不同计划周期

6.一个建设项目可以由下列()不同项目参与方的计划构成进度计划系统。

a.施工进度计划b.设计进度计划

c.年度进度计划d.业主方的进度计划

e.采购和供货进度计划 (考试大建造师)

3.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c;5.a;6.b;7.c;8.d;9.c;10.b;11.a;12.a

[解析]

2.答案c:

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当然,合同目标也是一个方面,只不过该目标有时和进度目标不完全相同;而工期目标的说法不确切,因为进度目标里还包含资源的调配等。

9.答案c:

由于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和项目客观基础条件的限制,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由粗到细,由浅人深逐步形成,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形成。而答案b、d不确切。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a、c、e;3.a、c、d;4.a、b、d、e;5.a、b、c、e;6.a、b、d、e

3.答案a、c、d:

系统概念下作风建设 篇3

2008年, 在联合国等相关组织的推动下, “低碳概念”成为全球热门的环保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开始直接跟“碳排量”挂钩。“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居民的环保新理念。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 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的生活、工作。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 工作和活动的空间, 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 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 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高校又具有人的高素质、年龄段集中和有朝气有追求等特点。这对倡导绿色大学建设, 推进校园节能减排, 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 全球环保新理念“低碳概念”的背景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重要讲话。他强调, 中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 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胡锦涛指出, 今后, 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哥本哈根气侯峰会, “哥本哈根协议”指出“我们强调, 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我们同意, 从科学角度出发, 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 并应当依照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述愿景, 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下, 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行动起来以达成上述基于科学研究的目标。我们应该合作起来以尽快实现全球和各国碳排放峰值。”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其目的就在于:呼吁各国“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生活”则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 控制或者注意自己的碳排量, 通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 从而减低碳, 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 是一种态度, 而不是一种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注意节电、节油、节气, 从点滴做起, 从自身做起。

2 我国高校开展节能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校园的现状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许多高校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因地因校制宜, 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改造, 积极采用环境无害化的清洁技术治理校园环境污染, 使学校自身产生的各种污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北京师范大学于2009年3月启动能源审计工作。通过能源审计, 分析和掌握能源管理水平与用能状况, 排查问题、摸清薄弱环节, 并以此为契机寻找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同年, 学校启动实施了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平台整体设计规划工作, 为学校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南交通大学以“低耗节能”为抓手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 学校在犀浦校区建设初期就尽可能地采用节能技术。如图书馆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其公共服务区域的照明控制也采用先进的西门子触控省电技术;教学楼教室内照明灯具全部采用T5节能灯管, 学生宿舍安装空气源热泵技术等等。另一方面, 学校加大力度对原有耗能设施进行节能改造。如学校全部采用集中智能预付费电表系统, 每年可为学校回收电量460万kWh以上, 电费250余万元。同时, 学校投资50余万元在九里校区安装供电端的路灯节电控制器等。

中国海洋大学在校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绿色能源, 建设节能型校区。学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加强建筑节能, 外墙为复合保温墙体, 采用粉煤灰空心砌块外加聚苯乙烯保温板。室内照明全部采用三基色节能照明灯具。二次供水站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节水效率达到20%, 节电效率达到30%以上。游泳馆充分利用太阳能, 以太阳集热器为热水加热的主要渠道, 辅助加热设施为电锅炉谷电蓄能使用, 每年可节省电费1932.52万元 (按0.6元/kWh计算) , 减少CO2排放量7112t。建设中水站, 采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 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学生宿舍、教学楼的冲厕及校园绿化、人工湖景观等, 每年可节约用水近10万t, 也成为环境工程系的重要实习场所。在学生公寓安装智能控电、售电系统和控水系统, 提高了学生节电、节水意识。在节电方面, 学校引进智能无线网络路灯节电控制系统, 整个校园路灯系统只用一台服务器集中监测、控制, 可对任意一盏路灯或一段路灯进行个性化控制, 采用“时控+光控”的方式, 更加节电。学校确定了对供热系统安装分时空控制供热系统, 即不同建筑物按区域和时间控制供热量的改造方案。通过在一次网上加装自动调节阀, 避免了系统末端温度不达标, 而近端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通过加装自控软件, 对供热要求不同的区域, 实现分时, 分区自动调苗的供热运行方式;根据办公区与宿舍区对供热质量的不同要求, 采取措施对系统中在夜间不必要供热的区域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 有效降低能耗:利用校园网, 将学校三个校区的供热纳入集中控制平台, 并实现远程调节。

同济大学的一系列创建“绿色校园”的做法, 在哥本哈根大学聚会上引起了众多国际名牌大学的关注。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推“地源新风”节能技术, 利用热传递原理, 达到节约电能目的。为了节约电能, 该校文远楼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通过在地下埋管, 利用土壤进行降温、保暖;大礼堂采用坐椅柱脚送风方式, 增强空调风的利用率;即将竣工的教学科研综合楼采用“冰蓄冷系统”, 并配以自然通风, 降低空调运行能耗, 整个系统预计比传统空调节能50%。同济大学还采用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学生浴室用水;洗浴废水的剩余热量, 加热新鲜水以节约热能;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 用以灌溉校园湿地、为池塘补水以节约水资源;车库改建光伏发电……一系列细节处理, 使同济大学能源消耗支出节约数千万元。2009年, 同济大学开始推广碳足迹计算器和公布个人碳排放信息。通过测算学生寝室的电耗与水耗, 在学生间形成减少碳排放的群体压力, 促使其行为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校园建筑仍都采用传统能源, 如煤、气、油、火电等, 具有污染性, 不可再生性, 均属非可持续能源。若能改用可持续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废弃物再生能源等, 不仅可大量节约甚至取代传统能源。校园建筑智能化将有力推动节约开支, 提高效率, 中央管理系统的应用, 配电、消防、水暖、供水供热自动化的应用, 使得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各种应急应变措施更加快捷有力, 达到学校后勤服务的改革优化, 减少日常保护、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人员配置。当前许多高校都在摸索着一条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大学校园, 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的浪费, 减少污染的新思路, 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实施, 以期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3 低碳理念贯穿于绿色大学校园建设的思路

3.1 绿色校园建设合理的选址和整体规划的思路

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以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为例:新校区尊重原有山脉的自然形态, 将基地环境中的三个水库连成一体, 兼顾东面临海的优越地理条件, 创造山海之间、溪水环绕的生动的校园环境。建筑与山水的自然融合, 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自然融合, 营造出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生态校园。

在建筑规划阶段, 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体型、体量、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 改善热环境。对了建筑平面的布置以及朝向而言, 冬季应有适量的阳光射入室内, 避免冷风吹袭;夏季则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室内及外墙, 有良好的通风。从节能和热环境考虑, 多层建筑东西向比南北向耗热量指标增加5.5%, 因此建筑物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 避免东西向, 减少散热量。

3.2 绿色校园建设的智能化中央管理系统应用的思路

把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 将语言、数据、图像以及监控信号等进行规划设计, 综合在结构化的布线系统中, 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维护管理。作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共管的全国重点大学的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的智能化建设, 值得参考与借鉴。其旨在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 建设一套完整的数据及图像通信传输等多媒体的综合布线系统, 整体主干采用单模光缆, 各楼宇内部信息点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建立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兼容性及先进性的6类布线系统。

3.3 绿色校园建设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的思路

在学校建筑的屋顶和玻璃墙上铺设光电板,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可解决部分日常用电。在西部风能或地热资源丰富的学校, 建设充分利用风力电场, 以缓解地区供电紧张局面。学校每日的日常用水、排污都进入了江河, 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实际上, 只要通过中水系统技术, 将这些污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冲涮厕所、浇花、绿地用水。

3.4 绿色校园建设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园林绿化的思路

教学区采取带状布局结构, 功能带与绿化带相间, 最大限度地将绿化带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生活区采取组团式布局结构, 组团间为大片绿地相隔, 底层院落周围常以绿灌木作绿篱。在向阳的一面, 可种植一些落叶乔本以利于夏季遮荫、冬季采光。运动区的绿化不仅发挥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养护运动场地作用, 还为师生提供遮荫、休憩的空间。实现良好的绿化与人工景观和校园设计的和谐统一。

低碳体现绿色平衡理念, 即节约能源、资源, 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 资源利用高效循环, 节能措施综合有效, 建筑环境健康舒适, 废物排放减量无害, 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 集成绿色配置,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这不仅满足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而且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 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

摘要:针对当前低碳概念的议题, 提出构建大学绿色校园, 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新思路。本文就低碳概念的背景、我国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和建设的原则做出一般性的解析。

关键词:低碳概念,绿色校园,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原始数据来源:教育部2010简报.

[2]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范全志.智能化推进绿色校园建筑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 2005 (6) .

全渠道下物流系统建设 篇4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及消费途径正悄然改变。企业为了使产品能够更快更好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提供了线上线下全方位购物通道。全渠道模式正在各行业兴起并备受企业关注。

有关机构将全渠道零售定义为: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的需求,采取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无差别的购买体验。

无疑,全渠道带来供应链的变革与重组。在全渠道模式下,企业面临哪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进行全渠道模式下的物流系统建设?零售终端有哪些功能变化?如何实现全渠道订单以及库存的统一管理?目前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和适用的解决方案?在本期专题中,您将或多或少得到答案。

上一篇: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下一篇:多尺度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