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共11篇)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1
公路养护的定义是为了能够保持公路长期处在完好的状态中, 以防它的使用质量会下降, 并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给公路使用者的行业。当前, 我国公路的养护基本可以分成两个部门, 高等级公路 (主要是高速公路) 的养护和一般道路的养护。公路养护又可以划分为四种, 即定期养护、日常养护、特别养护及改善工程 (这是根据1983年际道路会议常设协议确定的) 。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有现实的必要性。公路的养路水平提高顺应了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公路的服务的需求, 能够使得公路工程的功能和计划的适用寿命实现。
1 我国公路养护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
近年来, 我国公路的发展相当快, 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就能看出来。美国八万里的路修了80年, 而中国四万里的路只修了20年。在肯定我们建路速度的同时, 也要注意到我们在公路养护上的投入不足。我们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养护方面, 没有完善的养护技术标准, 不少养路规划都是依据的一般的公路养护规范, 这显然是不适合高速公路养护要求的。预防性养护的滞后使得日后的养护成本增加, 养护的效率低下。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的设备的关注点主要是放在了建设公路的设备上, 而对公路养护需要的设施没有太多的热情, 造成了公路养护的设备成就, 跟不上时代步伐。
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烈意识。比如说, 为了修建某些高速公路而大量的占用土地, 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 像水土流失, 水系的破坏、植被的毁坏。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节约资源、保护好环境。
2 公路养护的发展趋势
2.1 预防性养护正规化
当前, 我国的公路养护主要是一种事后性的养护, 就是公路出现了问题再去采取补救措施。将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变成正规化、常态化, 则会让很多问题扼杀在萌芽时期。这种预防性的养护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需要多种措施与之相配合。
2.2 机械化养护
传统的养护公路的方式主要是修补坑槽、弥合断裂等, 耗时长, 效果也不佳。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实用性好、性能强、技术先进、配套合理”是机械化养护应当遵循的原则。机械化养护的设备包括路面清扫车、清障车、移动式标志车等, 还有各种绿化设备及一些桥梁、涵洞的养护设施。负责机械化养护的管理部门, 要积极配备适用这些机械设备的专业的技术人员, 同时也要注意对这些设备本身的养护和管理配置。机械化养护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 机械化养护能够克服自然环境对公路养护的干扰;第二, 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机动性比较强;第三, 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统一养护, 操作量大、质量好、效率高。
2.3 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可再生利用。这一举措降低了养护成本, 同时缓解了资源压力和保护了环境。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材料再生方式和相匹配的设备。可以说, 这些国家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完备的再生技术, 实现了标准化与规范结合的成熟程度。有的国家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再生利用已经废弃的沥青路面材料。就我国的情况而言, 我国还处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初级阶段, 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和试行。我国长期以来在公路的养护中都是废弃沥青路面的铣刨的。在节能环保意识盛行的今天, 我们要注意在今后的养护行动中改变过去的做法, 力争做到不浪费资源, 不破坏环境。
3 公路养护的管理策略
以我国《公路法》的有关条款规定为蓝本, 加速制定出符合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条例, 要能使得一般公路的公益性价值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各界要关注公路养护的相关问题, 对公路养护的行为要进行有力监督。作为公路养护的主要管理单位要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实行公路养护, 依法履行养护公路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对公路养护的监管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公路养护作业是一项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技术含量高、工序负责的施工作业。在公路养护中, 技术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养护作业中的运用能够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公路养护作业的操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公路养护的具体施行情况。对于高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特别需要专业化的养护队伍来完成突发事故的抢修任务。对公路养护工程的决策要转变为专家系统型的, 而不再是过去的经验型。养护的质量评价标准也要更新为综合服务水平的考量, 不单纯的是“好路率”指标。所以, 要加强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培训呢, 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 奉献于公路养护事业。
此外,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要逐步建立一般公路和高级公路的养护管理的数据库。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也要不断完善。对公路的使用能力以及其服务水平要采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服务类行业的星级评价标准来综合考察。
逐步深入的改革带来了产业政策的大幅度调整, 公路养护过程中的一些深层矛盾渐渐显露出来, 阻碍了公路事业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准确分析公路养护的未来发展趋向后, 预见性地提出合理的管理政策, 是能够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的, 从而推动公路养护事业的大踏步地前进。
参考文献
[1]郑永卫.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的探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08 (10.)
[2]李丽.加快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交通世界, 2005 (6.)
[3]唐金玉.探讨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5.)
[4]罗艳春.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分析[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09 (24.)
[5]李春晓, 曹兆亮, 黎尖峰.机械化养护成为发展趋势[N].中国交通报, 2007—02-08.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2
摘要:公路建设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公路工程管理及质量管理是公路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当前问题多发所在。本文从公路工程管理及质量管理的特征入手,分析公路工程管理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梳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相关公路管理及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公路作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形式,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十分显著。公路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公路工程正常发挥其经济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公路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提升的新时期,应强化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及控制,以此保障公路工程实现投资、安全、质量、进度的统一协调。
一、公路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
1.公路工程管理涉及环节阶段较为宽泛
公路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的的管理环节和实施阶段,既包括公路工程的前期施工准备、成本投资控制,又涵盖了公路工程的具体施工组织、质量控制、进度安排、安全管理,还牵扯到公路工程的后期管理及维护。也正是由于公路工程管理的这种广泛性和全面性,也使公路工程管理具备了较强的目标性和整体性,强调公路工程各项管理环节及计划的有机协调,这就需要在公路工程管理中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及约束方案,以此促进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发挥。
2.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复杂程度较高
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环节,主要侧重指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对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技艺及工序加以选择,而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公路工程对应着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有时又会呈现出施工方案及技术的交叉性。其次,公路工程在具体施工中,一方面施工队伍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及程序,另一方面在施工内容上又涉及到路基、路面、桥隧、附属设施等多个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两方面都增加了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
二、现阶段公路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中凸显出的问题分析
1.公路工程管理环节
由于公路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整体性,需要对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加以统筹,对公路工程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公路工程建设所需的建设资金、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劳动力资源等。纵观我国公路工程管理,对以上众多要素的协调及资源配置上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没有形成具体明确的公路工程管理流程,由此也会制约影响到公路工程的后期建设施工。
2.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环节
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环节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是导致公路工程效益受损的关键环节。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路工程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存在弊端。首先,在公路工程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上,现阶段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公路建设施工中涌现出一些新材料及新工艺,这些新材料及新工艺一方面为公路施工提供了新的施工思路,另一方面众多新型施工材料及工艺与公路工程的具体建设还需进行磨合及试验,而在公路工程施工实践中,由于施工资金限制及施工人员素质能力不强等原因,新型施工材料和工艺并未彻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其次,在施工质量管理上,现阶段多数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者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工程的成本及进度控制上,对相应的.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极易造成施工不规范现象,制约了后期公路的实际使用质量。二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在保障公路施工质量方面作用十分显著,应注重强化这一环节的管理。而纵观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活动,一是在施工现场的原料、机械设施、施工人员的配备上系统考虑不足,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进度受影响;二是在施工流程的安排及管理上次序性及针对性不强,极易出现工序衔接不当问题,进而损害施工质量;三是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上没有制定详尽的管理措施,一方面增大了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也为后期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带来的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又对公路周边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构成破坏。
三、提高公路工程管理及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方法探究
1.建立健全公路工程管理机制,优化公路工程资源配置针对公路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各部位的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形成公路工程施工前、中、后三位一体的公路工程管理机制。在公路工程的各项资源的配置上,应做好统筹规划,本着配置合理、分布均匀的原则,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对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等施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制定责任明确的投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方案,从而保障公路工程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一是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及设备加以确定。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工序多,施工规模大,施工要求高,因此,要在施工前对公路施工中所用到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加以确定,视施工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型施工材料及工艺,从而起到提高施工质量、优化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出所用的施工材料及工艺后,如其实践应用较少,应对施工中所需注意的要点及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掌握,做好必要的前期试验,并对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二是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中,应履行全过程质量跟踪及监督制度,设置专门的施工质量监管人员对公路施工的工序及关键施工部位进行质量检查及记录,在每道工序完工并通过质量检验后再开展后续施工程序,以此保障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在公路工程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组织上应进行整体筹划,一方面确保各类施工资源能够有效调动,另一方面避免施工材料及设备出现闲置及紧张现象,以节约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环节,一是要强化安全施工及质量控制意识,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二是要开展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自然及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及作用极为突出,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频率较高,在公路工程管理及质量管理中,公路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一方面应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确保公路工程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完工,另一方面要对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加以强化,通过多种措施方法,提高公路质量管理水平,以真正发挥公路设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3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问题;措施
目前,由于内蒙古地区的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公路基本全面覆盖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因此,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公路养护管理已经成为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策略。
1、内蒙古西部地区公路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1)投资模式需转变
在公路建设的现阶段,公路养护投资模式中包干政策已经阻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公路养护工作开展。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首先,公路养护投资存在着问题,公路养护投资政策逐级投向各级地方公路管理机构。这样一来,内蒙古地区的养护工作就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它排斥了外来的竞争;接着,采用这种政策,导致了公路的养护投资率不一致,这对公路路况水平的整体提高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样,养护在市场中的调控作用无法发挥,导致投资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不利于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2]。
(2)缺乏有效竞争力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现有的养护机制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比如事企不分、管养不分、缺乏竞争等等。在传统的公路养护体制中,养护管理与养护生产没有分离开来,对生产格局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公路养护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将被淘汰。除此之外,它没有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市场化和社会化,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市场环境不稳定,竞争力不强,所以给相关的公路行业机构带来了便利。为了强化自身的调控能力,地方机构实施垄断政策,将外来的养护势力拒之门外。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不利于公路发展的,这样既造成了公路养护管理方法的落后,也阻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养护科技含量不高
随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公路施工技术以及公路管理措施等都已经被应用在公路施工领域,这促进了公路施工技术的成熟。然而,随着公路建设数量的增加,以及公路施工技术的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处于落后的状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些沙漠以及草原地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对困难,这些复杂路段的公路养护技术仍然处于空白阶段。由此可见,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公路养护工作已经脱离了现代公路网络的养护[3-4]。
2、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策略与思考
(1)加快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步伐
为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公路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具体的措施有:合并重组、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等。这些对于实现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事企分开是十分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公路养护将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这也缓解了公路管理机构的压力。实施事企分开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管养分离工作,组建一个完整的公路养护公司。根据内蒙古地区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条件,可以以市直属工区、公路段为单位,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将部分生产人员和所辖道班人员团结在一起,组建成一个实体公司。这样一来,公路养护的质量就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点注意。在组建公司时,要了解优惠税费政策的情况,积极为公司减轻负担。对于养护经费的确定,要依据工程量以及养护定额来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在整个公路养护工程中,通常采用招投标的形式来确定养护企业,这样可以在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力,促使企业改进公路养护管理工作[5]。
(2)培育和发展养护工程市场
在现代社会,我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由于公路具有网络性以及公益性,并且它也是国家的重要财产之一,我国对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确定了一个目标:处理好投资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节约投资成本。根据这个目标,内蒙古西部地区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政府为了改革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为公路的养护管理提供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充分利用了价值规律,合理分配公路养护资源。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相关的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对公路工程制定了具体的养护措施。这样一来,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和行业管理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在市场准入、招投标行为和质量监督等环节上,为保证市场秩序,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对养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在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模式上,不应该只限制一种形式,应该鼓励企业创新,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公路养护工作的发展。这样,公路养护管理才能充满活力,更好地为公路工程服务。同时,对于符合标准的施工企业、路况检测中心等等,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使其进入养护市场,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公路养护市场体系。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能
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在这个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公路管理机构、养护公司的基础管理。将这个作为所有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而保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加强资金管理手段,确保养护投资的使用效益。除了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办事之外,有必要强化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投资过度的情况;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无论是进行什么工作,始终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对于公路养护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只有这样,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6]。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并不是靠简单的改革就能实现的。为了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公路养护改革,可以采用三步走的办法:先分级管理,再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最后逐步建立起一个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要彻底改革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还需要政府机构以及养护企业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正,熊苏斌.刍议水泥路面损坏原因及其养护修补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271-272.
[2]王献彬.公路养护分析及研究[J].科学之友,2010(09):66-67.
[3]李长鸣,银金波.创新理念在社会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体现[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5):119+121.
[4]教春婧.对公路养护率和质量采取措施的分析[J].交通科技,2011(10):375.
[5]李晓峰.公路养护机制改革的实证分析与问题探索[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12):38-39+51.
公路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篇4
1 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1 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 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性项目工程,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 不仅对工程建设自身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会对各行业的正常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但由于一些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 把注意力都放在工程的进度和投入产出比值方面, 对管理的重视成不不足, 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 仍坚持认为道路工程的质量取决于材料的使用和施工人员的水平高低方面, 对管理方法和手段关注度不够。
1.2 管理体系不完善
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的面比较广, 其中要协调好政府部门、施工单位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做好与材料供应单位和物资运输单位的合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导致各个部门的职责不清, 监督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经常出现“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局面, 不利于每个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自己真正能力, 影响工程实际效益的提高。
1.3 专业管理人才缺失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程序繁多、施工难度高、施工群体大的技术性工程, 必须有高水平的施工和管理人员, 才能够保证项目工程管理的专业性、经济型、权威性和科学性。但是公路建设的管理人员构成不合理, 很多管理人员是走出校门的学生, 有激情和知识量, 但是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 对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管理人员,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 容易陷入经验主义中而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 进行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创新。
1.4 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没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指导、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依托、充足的管理人才为立足点, 所以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理项目不能够准确地理出管理程序;不能够采用现代的网络管理技术进行材料、人员、施工数据、应对措施的规划设计, 使得管理的效率非常低下, 施工进程的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2 创新公路管理办法的意义
2.1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有根据的, 而根据就是原有的管理方法。无论原有的管理方法对公路工程建设是否切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它却为管理方法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也正是对原有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才能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注意改正, 随着问题的不断减少则管理水平就得到了实际上的提高。
2.2 促进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公路工程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任何环节出现错误极可能是整个工程陷入停滞状态, 而创新管理则是在原来管理基础上的改进, 保留原有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办法, 针对出现的管理水平低下, 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纠正, 使得管理更加标准、细致和完善, 只有管理水平提升才能保证各个工序的顺利实施。
2.3 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管理工作是为了保障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开展的, 通过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核查、施工人员的调配、施工器械的保养以及施工后期验收工作的规范等进行创新管理, 使整个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朝着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 创新公路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重视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创新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第一性的。因为意识对物质有强烈的反作用, 只有树立了管理创新的理念, 才会主动去进行管理方面的思考, 无论是对材料质量的创新检验、还是施工人员管理方法的创新。在创新管理观念的指引下, 工程施工单位的领导人才会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创新环境, 管理人员才能够在舒适的创新环境中, 进行管理活动的创新工作。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国, 应该注重创新人才的吸纳, 这是保证施工单位创新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保证公路工程如期并高质量完工的保障, 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行使职权, 施工人员的工作也才有了制度上的保障。由于公路施工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 因此要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环节整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接着对这个体系进行管理, 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 包括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本阶段的工作目标等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性研究,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3.3 加强管理内容的创新
公路工程的管理创新除了制度和观念上两方面外,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内容上的创新, 如果说前两者是基础则内容创新就是核心, 因为它们是内容创新的出发点和保障, 而真正能够对施工质量直接产生影响的就是管理内容的创新, 它包括施工过程前、施工过程中和工程竣工三个方面的管理创新。首先, 施工前的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施工设计而言的, 施工设计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公路工程的能否被审批、施工质量和进度、施工的经济效益等多方面, 对施工设计进行管理创新主要是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设备, 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定;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创新包括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对施工人员的分配和工作进行监督, 定期考核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负责区域的施工质量等;施工后期的管理创新是指工程的验收除了检验工程的施工质量外, 还要对相关的施工数据进行整理归档, 为下一次的施工积累相关的施工数据, 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公路工程管理方面, 仍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施工人员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类型、原因, 对管理进行观念、体质和内容上的创新, 对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减少问题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摘要:作为一项基础工程, 公路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加强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进度管理和组织管理, 充分发挥公路建设在区域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功能, 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很多施工单位, 在实际的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必须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 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机制,研究策略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分析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
我国高速公路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发展面向开始从“建设”向“养护”进行转变,路面养护问题也受到更广泛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沥青路面养护的深入了解,我们对于其病害损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认识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更加完善的路面养护技术对策。
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损害原因
(一)超载运输损害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尖装态,巨大的交通量也考验着高速公路的承载发展能力,路面上重型车的出现也让路面经受巨大考验,不仅如此,各种超载运输屡禁不止,使得原本承受巨大承载压力的路面更加不堪重负,产生损害,产生裂痕等现象。
(二)积水损害
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当路面遇到强降雨时会造成严重积水,聚集的水会缓慢渗入高速公路抗旱表面之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积水排除工作,那么在高速公路路面在持续工作承载压力时,会使积水变成压力水,形成反复冲刷,造成石料表面的沥青膜脱落,导致高速公路产生坑槽甚至结构松散。同时,路面表层的混合材料在积水与车辆荷载的合力下形成灰浆,灰浆的量越大,形成的裂缝就越危险,而且整个过程循环往复是一个恶性循环,给路面造成严重损害,不利于其继续工作,并影响行驶安全。
(三)施工质量问题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常采取分段招标的方式,使得每一断承包商在对其负责领域内的高速公路施工状态与标准存在分歧,虽然整条高速公里的施工质量与把控是由一致要求的,但不同路段的不同客观条件导致每一路段终究会形成质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对沥青路面形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要求
随着人们对于高速公路的不断深入了解,大家对于其路面性能的探究也更为深入。从高速公路路面性能内涵上来说,它应当具备保证车辆在生命周期内安全、高速、经济、舒适行驶的能力。我们透过路面性能要求,可以更系统的对路面养护策略进行分析。
(一)结构性要求
路面的结构性能显示路面结构完整与否,而导致路面机构发生破损的原因上文也大致分析到,例如承载能力、施工质量、积水影响等等。路面的破损情况与其平整度是两个层面含义,它是从路面的表征上来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的,当然,在路面破损严重时,会对车辆行驶造成严重影响,会对车辆驾驶产生安全上的隐患,导致路面在行使其服务职能上水平下降。
(二)功能性要求
高速公路是以为广大车辆提供通行能力为主要功能的,路面是直接与车辆发生接触的部分,所以对于路面功能性上的要求就是保证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影响路面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是路面的平整度,即路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而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例如施工设计、自然条件等等,想要达到路面平整,需要高端技术设备、严谨施工工艺等因素的支撑。
(三)承载力要求
高速公路路面承载力能够达到正常服务是对其基本要求,从力学角度分析,路面承载力表现为路面对外部承载压力和环境因素抵抗作用的能力,其质量高低与路面损害情况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路面承载能力与路面破损情况成正比关系,它们之间发展的速度、强弱关系也成正比。
路面弯沉值是衡量路面承载能力最常用的指标,公路修建或竣工后,弯沉测量可以检验路面与路基施工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
(四)安全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路面安全性能的考量,主要是从路面的抗滑能力为标准的。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在安全距离内完成制动措施,路面就必须提供充足的摩擦力,保证每个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都能安全。
三、高速公里沥青路面养护措施分析
我们通过分许可以看到,损害到高速公路路面的原因有很多,当它不能符合各项性能要求,不能满足车辆行驶需要的时候,会造成许多安全隐患。我们必须依照其发展特点和相关特性,对其更好的实施路面养护,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与车辆行驶。根据损害类型和损害程度大小,通对不同损害原因的分析,确定出不同的养护策略。
(一)预防性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尚且完整路面实施有目的的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此达到颅面系统保养,延缓其损害周期,保持并改进路面状况。预防性养护的进行可以延缓因交通压力和自然环境外力引起的路面损害,可分为初期保养、预防季节性保养、日常维护。通过调差发现,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到位,切实能够保证延缓维护周期,并且更够在最节省资金的情况下达到养护目的。当前我们对于高速公里沥青路面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是喷洒沥青再生养护剂等。
(二)矫正型养护措施
矫正型养护,是通过矫正某些特定损害,通常适用于已经具有损坏的公路路面。首先,沥青路面的局部修补。这是恢复路面局部损坏最普遍方法,主要应用技术是坑槽应急、半永久、永久性修补。应急修补数要采取相关临时性措施,这种方法只能保证当下的紧急需求,并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长久发展。而与此相对应的半永久、永久修补是在比较复杂的技术工艺中实现相对长久的养护措施。其次,裂缝填封也是应对高速公路路面损害的相应解决措施,通过高压气体喷射设备与封填材料的配合,达到填封步骤的完成。
(三)结构修补措施
对于已建成的的沥青路面不能符合现实实际通车、荷载需要,在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中要分期分段的对路面进行完善提高工作,对于那些实用性能已不能满足行车标准的路面,要进行及时修补与改建。首先,我们要根据路面实际承载、环境需求对原有路面结构进行评估,通过苹果分析,设计出能够改善当前路面状况的设计方案进行补强,主要方法包括沥青再铺垫与只能加水泥混凝土板罩等。其次,对于不是结构强度引起路面损害的改善工程,我们可以通过铣刨损坏的沥青路面,重新加铺新面层等方法来进行完善。
(四)管理措施
首先,我们要时刻对每一路段的高速公路进行实地调查,沥青路面出现细微的坑槽或损害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这些小的漏洞会酿成日后修补的更大困难,同时在修补更大的损害时花费的人力物力将远超过之前维护工作,因此,我们在要第一时间对其维护,不能漏掉一丝缺陷,这不仅是对养护工作的负责,同时也是对车辆行驶的负责。其次,我们应当在高速公路养护中提高养护工程质量,避免二次加工或多次修葺,为此,我们要加强现场监管,采用正规的施工团队,对于路面养护有细致的规划与实施步骤,保证其顺利实施。最后,对于那些超载车辆我们应对其加以限制,从源头上保护沥青路面,让路面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随着社会交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承载着巨大的运输压力,而我国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路面性能预测方法还不成熟,路面养护措施仍不先进,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根据多变的影响因素找到更有效的路面养护措施。所以,在未来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上,我们应当加强日常维护,对于预防性养护工作格外重视,通过借鉴与学习找到更先进的路面养护技术手段,同时也应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体系,加快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会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喻翔,毛敏.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8.
重庆市域高速公路发展策略研究 篇6
截止2012年, 重庆市域高速公路已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二环八射”网络, 分别是内环线 (原内环高速) 、绕城高速、成渝高速、渝遂高速、渝武高速、渝邻高速、渝宜高速、渝湘高速、渝黔高速、渝泸高速。通车里程为1906千米, 路网密度2.4千米/百平方千米。现有高速公路空间布局特征为“中心放射形”, 主城以绕城高速为组织核心, 向南通过渝黔高速、向西通过成渝高速、向西北通过渝遂高速、向北通过渝武高速、向东北通过渝宜高速、向东南通过渝湘高速形成对外放射式的高速公路通道, 现状的高速公路布局具有典型的向心型格局。
2市域高速公路运行情况
总体运行方面, 通过采集高速公路各道口数据, 截止2012年, 重庆市域高速公路日均流量26.5万辆, 其中对外交通量5.59万辆, 占比21.1%;过境交通量 (起点与终点均在重庆市外) 3064辆, 占比1.2%;内部交通量20.6万辆, 占比77.7%, 其中区县内部及区县之间交通量占25.9%, 区县与主城之间及主城内部占51.8%。客货车平均比例约为2.6∶1。
流量空间分布方面, 根据高速公路断面调查结果, 市域高速公路流量分布以主城为中心, 沿着放射状高速公路网梯级递减。按照出主城断面与出市域断面比较, 成渝高速流量递减60%, 在永川段后流量明显减少, 渝武高速递减70%, 在合川段后急剧减少, 渝黔高速递减62%, 在綦江段后剧烈减少, 渝宜高速在长寿段后明显减少, 渝湘高速递减82%。遂渝高速过境及对外流量大, 全线流量递减48%。渝邻高速由于85%车辆目的地/来源地为主城, 流量分布比较均匀, 仅递减34%。
3市域高速公路的地域空间特征
为科学判断市域高速公路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分析比较了现有高速公路资源各区县人均占有率、密度、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在空间上的分布, 为制定高速公路发展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和判断。
结合重庆市总体规划“一圈两翼”市域空间布局, 通过GIS软件对市域三大片区的现状高速公路资源分布进行解析, 渝西片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025公里, 高速公路密度为0.087公里/平方公里, 人均高速公路资源占有率为1.49公里/万人;渝东北片区现状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344公里, 高速公路密度为0.037公里/平方公里, 人均高速公路资源占有率为1.62公里/万人;渝东南片区现状高速公路总里程为762公里, 高速公路密度为0.038公里/平方公里, 人均高速公路资源占有率为2.81公里/万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到市域高速公路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在高速公路密度指标方面, 渝西地区密度较高、渝东北地区密度较低, 原因是渝东北地区区县国土面积普遍大于渝西地区;在人均指标方面, 经济较为发达的渝西地区人均指标较低, 经济欠发达的渝东南地区反而较高, 其人均高速公路占有指标相差两倍以上。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进行分析, 根据现有高速公路里程与GDP的关系, 渝西片区高速公路平均经济效益为31223万元/公里, 渝东北片区平均经济效益为18953万元/公里, 渝东南片区平均经济效益为8485万元/公里, 渝西片区高速公路的平均收益最大, 收益水平达到渝东南片区的4倍。总体来说, 重庆市域现状人均高速公路资源占有情况与高速公路单位里程效益呈反向关系, 即GDP越高的地区高速公路人均占有率越低。
4市域高速公路发展思路与对策
高速公路运输方式以中近距离为主的特征使之适于改善重庆市域交通条件、服务重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现有高速公路网络是以照顾公平为根本出发点, 保证了每个区县都有高速公路衔接。在重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 区域城镇布局及经济格局将发生变化, 高速公路的发展策略也应随之变化, 在解决“公平”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效率”, 应将高速公路资源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渝西地区倾斜, 通过对外高速公路轴线与区域高速公路轴线相结合, 形成核心区域网络化、对外轴线化的高速公路总体格局。
核心区域网络化:由三横三纵高速公路轴线形成主城及渝西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一横:成渝北通道, 以现状遂渝高速为依托, 形成主城— (合川、铜梁) —潼南—遂宁交通经济轴, 带动渝西地区北部城镇发展。二横:成渝中部通道, 以规划成渝辅助通道为依托, 形成主城—璧山—大足—安岳交通经济轴, 带动渝西地区中部城镇发展。三横:成渝南部通道, 以现状成渝高速为依托, 形成主城—永川—荣昌—内江交通经济轴, 带动渝西地区南部城镇发展。
一纵:成渝地区中部纵向通道, 规划南北向高速公路轴线, 形成南充—潼南—大足—荣昌—泸州交通经济轴, 加强整个成渝地区中部城镇的南北向交流。二纵:渝西地区中部纵向通道, 规划南北向高速公路轴线, 形成武胜—合川—铜梁—双桥—永川交通经济轴, 加强渝西地区中部城镇的南北向交流。三纵:主城纵向通道, 以现状渝邻高速、渝黔高速、渝泸高速和规划渝西高速为依托, 形成广安—主城—江津—云南、邻水—主城—綦江—桐梓—贵阳的交通经济轴, 提升主城对南北向城镇的辐射能力。
对外轴线化:以向外发散的放射形高速公路为主, 主要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城镇的发展。
渝东北方向:两个出境通道, 一是主城—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武汉;二是主城—长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城口—陕西。通过这两条对外出境通道可带动渝东北翼城镇群的发展。
渝东南方向:两个出境通道, 一是主城—南川—武隆—彭水—黔江—武汉;二是主城—南川—武隆—彭水—酉阳—秀山—长沙。通过这两条对外出境通道可带动渝东南翼城镇群的发展。
5结语
重庆市情较为特殊, 是一个中等省域架构下的直辖市, 因此市域高速公路的建设对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同时重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高速公路布局不能参考平原地区的发展模式, 必须摸索一条适合重庆区域经济格局和地理条件的高速公路发展思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空间布局、密度分布、人均资源占有率、投入产出比的分析, 重庆东北和东南翼的高速公路建设性价比较低, 应予以适当控制, 转而将有限的资源投放至经济活力较大的重庆西部地区, 与四川高速公路网络衔接, 支持成渝城镇群的形成。
摘要:重庆当前高速公路发展模式为“县县通高速”, 以体现公平为核心。反思现有建设策略和经济效益, 交通资源投入产出比低、功能重叠、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 应改变整体发展思路, 由“均质化”转变为“公平+效率”并重, 强调市级高速公路设施在市域空间范围内投放的差异化, 向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市倾斜, 为建设区域性城镇群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关键词:发展模式,空间特征,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2011年修订) [R].2011.
[2]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010-2020) [R].2011.
[3]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区域层面交通战略问题研究[R].2013.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7
1 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公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 发展公路经济, 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 提高公路经济发展的力度, 就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1.2 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运输是物流行业重要的运输方式。各个区域间的物资与商品流通, 可以通过公路运输完成。公路运输使各地的物资得到科学配置, 满足市场的需求。公路运输有着其他运输方式无法相比的特点, 例如运输费用低、运输门槛低等, 因此受到企业的青睐, 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1.3 加快了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经济受到交通行业发展落后的影响,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起来, 尤其是公路建设。当前, 我国完成的公路建设里程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而且地位还在不断提升中。公路建设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突破方向。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 交通已经成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交通不畅, 区域特色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无法转换为经济收入。当公路建设完成后, 区域特色经济资源可以通过公路运输, 顺利地走向市场, 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公路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策略
2.1 公路经济发展现状
公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任何时代都体现了其重要价值。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公路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不论是连接城镇乡村的普通公路, 还是连接经济发展主体的高速公路,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决定了国内的公路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造成了公路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另外,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由于内部存在的问题, 造成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制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对公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亟需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2 提高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公路经济发展的策略
(1) 完善公路系统的管理体系。公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尤其是公路系统的管理体系方面。因此, 有必要在公路系统内部, 建设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首先, 加强管理, 严肃工作纪律, 杜绝乱收费与不作为。公路行业是服务行业, 公路系统的正面形象需要每一名公路人员共同维护, 才能提高公路经济发展的速度。完善公路系统的管理体系, 可以为公路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其次,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公路系统的陈旧思想意识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对公路人的要求。但是有一部分公路管理人员认不清行业发展趋势, 思想意识没有更新, 出现工作不负责任, 缺乏服务意识, 严重影响了公路经济的发展。因此, 公路管理系统内部, 要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 调动职工的服务意识, 更新观念, 提高工作效率, 杜绝乱收费与不作为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最后, 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对公路建设质量严格把控, 提高公路的使用期限, 科学养护降低成本, 从而实现公路经济的最大化。
(2) 通过组织专业培训, 提高公路职工职业综合素养。公路职工的职业综合素养不仅包括职业思想道德, 还包括职业专业技能。因此, 为了提高公路经济效益, 就要提高公路职工的职业综合素养。首先, 转变思想, 提高服务质量。公路系统要时刻关注职工的思想意识形态,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教育培训是提高公路职工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公路职工通过培训可以转变思想认识, 提高服务意识。另外, 专业的职业技能可以提升职工的自我认知与肯定, 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从而提高对工作的责任感。其次, 提升公路系统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管理层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 可以严重影响系统内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因此, 作为管理层领导, 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样也可以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及时更新思想意识和管理方式, 为广大职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确保公路经济的稳步发展。最后,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岗位培训机制。公路经济的发展会遇到更多的新挑战, 针对出现的这些新挑战, 必须培养能够接受挑战的人才。因此, 公路系统要根据岗位需要, 不断吸收掌握各种新技术的人才, 同时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岗位培养机制, 向人力资源库不断输送公路建设人才, 从而促进公路经济的发展。
(3) 提高公路养护力度, 促进公路经济发展。首先, 公路及其相关部门, 对公路经济的定位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公路系统中, 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视公路建设初期的养护环节, 就会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严重影响公路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其次, 公路从设计环节开始, 就要对各项开支做好预算, 并在施工环节和养护环节中严格执行。在不同的阶段, 资金支出和作用的重点不同。在公路施工阶段,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期限, 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公路的养护阶段, 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 同样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 提高经济效益。而在设计、施工与养护3个环节中, 以公路养护最为重要, 这也是实现公路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环节。公路的养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各种隐患的排查和解决, 需要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公路的排水系统是养护工作的重点, 要积极处理好各种积水问题, 保护好公路路面的完整度, 及时地维护, 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公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公路系统要把握好发展良机:首先, 在系统内部建立建立培训体制, 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 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其次, 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 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业务能力上, 为广大职工做好表率作用。另外, 重视公路的养护工作, 提高公路养护力度, 从而实现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轻工科技, 2015 (12) :158-159.
[2]刘洪霞.简述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科技创业家, 2014 (4) :234.
[3]万丽萍.小议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9) :338.
[4]王译.收费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 2014.
公路林带的养护策略 篇8
1“养”要及时
1.1 及时灌水
新栽种植被进行灌水处理, 要在5年内连续灌溉, 出现纰漏会影响植被生长, 还要测试植被生长土质, 土质保水力差就要延长灌溉年限, 植被才能正常生长。
休眠期灌水, 就要在秋冬和早春进行灌溉, 秋冬和早春灌水可以提高树木生长能力, 植被极度缺水时, 要及时灌溉。灌水要找好时机, 秋末灌水可以让公路周边植被养护工作做得更好, 在冬季可以保持水分, 尤其是春天, 地表干旱, 植被缺水十分严重, 此时灌水可促使树木发新芽, 有助于树叶生长, 开花结果, 有利于结果, 使得果实更加饱满。
在生长期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3个时期进行灌水处理, 第1个时期是花前灌水, 植被在开花之前进行灌水, 开花是植被生长一个重要阶段, 如果没有灌水, 花朵就会掉落。在花后和花芽分化期也要进行灌水处理, 在植被结果过程中灌水, 可让果实更加饱满, 颜色艳丽, 让公路周围充满生机。在夏季需对植被早晚灌水, 冬季, 植被要在中午灌水, 这时阳光充足, 有助于植被吸收水分。
1.2 及时施肥
首先, 要把握好施肥时间, 施肥季节主要是在早春和秋末, 此时是根系生长最快时期, 对营养成分要求非常高, 根系会生长到土层深处, 让根系更加繁茂, 营养需求更高, 植被只有在养分支持下, 才能更快生长。在抽枝发叶期, 充足养分可以促使细胞分裂更加迅速, 叶量快速增加, 使树体扩大, 因此把握好施肥时间非常重要。
其次, 要区分不同树种, 树种不同对施肥要求也不同, 施肥量大小也不同, 一定要对树种合理区分。早春开花树种, 需要在休眠之后施肥, 此时施肥对花芽萌发和花朵开放十分重要。花后施肥植被, 对肥料是有着严格要求, 普通肥料无法满足生长需要, 应以氮肥为主, 氮是植被生长中比较重要一种元素, 主要作用是加快枝叶生长, 但是在枝叶生长缓慢时期, 就要改变肥料种类, 主要是以磷肥为主。
最后, 在施种肥、基肥、追加肥和根外追肥过程中都有着特别要求, 在施种肥过程中, 肥料要精细, 一定要经过腐熟处理, 如果没有经过腐熟处理, 就会出现病虫害, 因此, 种肥选用一定要重视。在施基肥过程中, 需要将肥料埋入地下, 埋入地下肥料主要是以有机肥为主, 在地下可以自然分解, 不需要大量人工来施肥。追加肥要根据植被生长季节和速度来判断追加肥量和肥种类。根外追肥是在植物体上喷洒类似于尿素溶液物质, 与追加肥有着共同特点。
2“护”要得法
2.1 修剪分类法
修剪分类法就是对植被进行修剪整形, 通过人工手段对枝条进行截断、保留、疏剪和短截, 将树木剪出理想化效果, 从整体上来看有着独特特点, 显示出艺术美, 具有观赏性, 让人们能够驻足观看。同时还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使树木具有更强生命力, 但是修剪整形, 要视情况而定。
凡属具有中央领导干、主轴明显树种, 应尽量保持主轴顶芽, 若项芽或主轴受损, 则应选择中央领导枝上生长角度化较直立侧芽代替;主轴不明显树种, 应选择上部中心比较直立枝条当做领导枝, 以尽早形成高大树身和丰满树冠。
2.2 病虫害防治方法
在林带病虫害治理中, 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放宽防治指标,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容许为害范围之内。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 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①把好植物检疫关。在调入苗木时, 实行严格植物检疫, 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 严重者予以销毁, 防止新病虫害传入, 以免给园林树木带来更大损失。
②搞好公路林带物种选择。在考虑绿化美化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 要注重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害虫种类, 减少其喜食植物种植, 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或耐性强植物, 减少有害生物适生寄主。
③加强养护管理以提高植物抗逆能力。虫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生长势相关, 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 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虫能力, 并结合秋冬季修剪, 除去染病虫枝条。
3 结论
各地为了繁荣本地经济、加强与外界联系, 大力修建公路, 在四通八达公路两旁栽植怡情林木是公益之举。人们常说:“三分种, 七分养”, 公路林带养护尤为重要。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很多地区为了发展城市经济, 建设了很多公路, 公路建设是城市之间联系纽带, 城市发展是离不开公路建设。而公路林带的养护方面要科学, 根据不同地域要求进行合理养护, 在公路林带养护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让公路建设为城市作出贡献。
关键词:公路,林带,养护,策略
参考文献
[1]阳文良.加强林业病虫防治工作必要性[J].中国农业信息.2011 (9)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9
1 江苏普通公路发展历程
普通公路是公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指除高速公路以外的、为公众出行提供基础性普遍服务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普通公路能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所以普通公路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条件及货物运输的便捷程度。到“十二五”末期, 江苏省普通公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5万km, 普通国省干线及县乡道网基本形成, 公路网络形态趋于稳定。但是随着国家新形势的发展, 江苏省普通公路面临新的发展挑战, 公路管养压力增大, 建设养护资金短缺、财税体制改革等都是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普通公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2]。
2013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要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 统筹交通资源, 积极筹措资金, 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全省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3]。
2 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特征
十八大以来, 中央部署了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战略、新措施, 涉及江苏省的主要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三大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共同点是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从过去以点为主、相对分割的发展状态转变为优化通道发展, 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形成向外多向辐射、开放发展的新格局[4]。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 形成海陆双向辐射, 提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潜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发挥苏南地区示范作用, 构建科学城镇体系, 提升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推进战略协同, 密切整体产业布局联系, 实现“两个率先”的稳步发展。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对江苏加快转型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三大战略的实施和协同推进, 将加强江苏省对中西部省份的辐射, 形成区域间的联动协同发展, 对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有推动作用, 极大的优化江苏省的经济结构形式[5]。
3 新常态下江苏普通公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约束
新常态下,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 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 江苏公路交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1) 由开发建设为主转向促进协调发展为主 (对普通公路职能会产生影响) 。当前, 大规模新城建设、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阶段已经过去, 城市、区域的发展重点开始转向促进区域、产城、城乡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为主, 通过促进区域的差别化发展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解决产业发展区与城市二元分割发展的问题, 促进产城融合;加强城际、城乡联系, 推进乡村的特色发展等[7]。在这个过程中, 对普通公路的职能定位都将产生影响, 另外, 需协调普通公路与其他道路交通系统的衔接, 解决城市道路与普通公路衔接不畅的问题。
2) 由增量扩张型转向存量提升型 (对普通公路的需求会发生变化) 。“十一五”“十二五”是江苏省经济增量扩张、城镇规模空前扩张的时期, 带动交通建设需求的同步扩张。但随着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预计在“十三五”将逐步达到72%, 特别是苏南地区将整体达到84%, 未来城镇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将由简单的增量扩张转向高质量的存量提升、挖潜, “十三五”时期的公路发展将不再是“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增量拓展、做大总量”, 而要向“存量优化、精细供给”转变。这一转变将对普通公路提出新的需求:注重交通需求结构的变化, 要求更精细化的公路交通供给来应对当前交通需求结构的变化, 从总量层面的供给向结构层面的供给转变。充分发挥普通公路的门槛限制作用, 遏制城镇空间的无序蔓延, 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转变普通公路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城市用地退二进三、园区新城化、新城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提高城市、园区、乡村的产出效益和效率;特色化普通公路建设以适应乡村的特色化发展等。
3) 由设施被动配置转向设施主动引导 (对普通公路建设方式会产生影响) 。传统的基础设施配置 (包括普通公路) 更多地在解决“扩容”的问题, 属于“需求导向型”的被动式配置。而随着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根据城乡发展建设空间、生态空间等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将成为今后交通设施建设的重点, 无差别、被动式设施配置方式无法适应今后对普通公路职能的要求。充分发挥普通公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控制引导作用, 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的建设方式, 引导重要城市、城镇群、点状发展地区极化快速发展, 促进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提高普通公路路网覆盖范围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4 新常态下江苏普通公路发展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 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呈现“整体放缓、结构优化、定向发力”的新趋势, 普通公路的发展也应全面提升质量, 更加注重服务水平与效率提升。未来全省应按照“交通建设是基础、信息技术是手段、绿色发展是引领、惠及民生是目的、改革创新是动力”的思路, 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目标为中心, 形成“安全、畅通、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化公路网络;打造安全快速、舒适便捷客运网络, 通畅充分低成本货运网络。
1) 契合全省经济社会产业布局调整, 发挥公路作为基础产业的引导性作用。
随着全省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对公路运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 公路与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最紧密的。随着国家大的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 全省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 公路要继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苏南地区公路发展重点是提升公路的运营速度, 挖掘其通行能力潜力, 有序的进行交通组织, 提高服务效率, 合理的分配交通需求, 提高普通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 提升区域竞争力;苏北地区公路发展重点是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干线公路网络, 提高干线公路的辐射范围, 发挥产业轴作用, 引导产业布局。
2) 适应城市群和都市连绵区发展需要, 打造层次清晰, 功能明确、双网融合的城际公路网系统。
随着城市节点的面向扩张, 通道型公路发展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群和都市连绵区发展需要, 苏南沪宁通道沿线已经发展成为20 km~30 km带宽的一个都市连绵带, 单一的通道已经无法满足面状的城市化地区多样化、多层次的出行需求, 造成了几条主要通道日益拥堵。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际出行需求, 需要极力融合城市道路和区域公路两大路网系统, 构建一个衔接顺畅、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城际公路系统。
3) 转变服务理念和内涵, 提升公路服务水平。
随着全省路网格局的逐步稳定, 未来公路发展将逐渐从“注重增量”往“优化存量”方向转变, 逐渐从建设往功能优化、服务提升方向转变。相对于以往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车辆”, 未来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人”的出行需求、舒适度、安全性等要求将是公路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过更顺畅的衔接、更人性的方案设计、更完善的出行引导, 持续提升公路整体发展水平。
4) 加强改革和创新, 逐步构建“权责清晰”的公路管理体制。
准确研判国家和江苏省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抓紧做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公路行业改革总体设计, 明确未来公路发展重点任务, 加快转变职能, 探索建立适应公路新阶段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公路、规划以及城建部门的长效协作机制, 建立公路、规划以及城建部门参与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模式, 逐步实现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输和服务等环节的协调持续发展。
摘要:介绍了江苏省普通公路发展的历程, 结合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特征, 分析了新常态下该地区普通公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约束, 提出了加快公路发展的对策, 从而提升公路的整体质量及服务水平。
关键词:普通公路,基础设施,路网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兴远, 郭赤色, 李宝会.江苏经济“新常态”与合理增长区间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 2014 (9) :29-31.
[2]陈龙海.税费改革后江苏省普通公路投融资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27) :443-445.
[3]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Z].2013.
[4]王鸣.新经济发展空间战略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J].综合运输, 2015 (1) :4-8.
[5]刘兴远.新常态下推动江苏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J].唯实, 2015 (1) :18-22.
[6]吴先满, 李慧.适应新常态挖掘经济增长新潜力[J].群众, 2014 (9) :9-11.
[7]储东涛, 于本瑞.推动江苏城镇化尽快向质量提升转变[J].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5 (5) :59-65.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10
关键词:公路养护;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57—02
1前言
公路养护的主要内容按性质、规模及技术难易程度,可划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和改善,其主要任务是保持公路及其设施完好,及时修复损坏部分;防治结合,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改善和增加原技术标准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逐步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公路养护工程也在增加。但公路建设在给人民生活带来繁荣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公路养护上仍普遍缺少环保设计和环保措施。因此,为了做好公路养护环境保护,本文将主要谈谈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养护策略。
2公路养护对环境的影响
2.1水资源污染
在公路养护中,由于路基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过低、养护不及时或不合理,都有可能引起水资源的污染。如施工中砍伐树木,弃置土方,极易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公路营运期间,由汽车所携带的有机质溶剂、化学储剂、石油及其制品等,因滴漏或其他原因进入河内及土壤,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污染;在养护中因大量使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粉煤灰,其也会对地下水有一定影响。
2.2空气环境污染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加热沥青和行车粉尘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工程中,都要耗用大量沥青,在加热沥青时,其产生的属有害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危害了养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公路养护中的粉尘污染,一是因砂石路面上的面砂在行车的碾压作用下被碾压成粉状,随着汽车行驶的搅动飞散到周边环境及沿线居民区造成污染,二是汽车运输过程中,一些散装材料因震动掉落路面,如大量的土石在运输中散落到地面,经行车碾压和快速带动,所形成的大量粉尘飘散到空中,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2.3声污染
公路养护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公路养护期间的施工噪声、车辆噪声及路况和车流量。在公路养护期间,作业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15m的噪声值在75dB一105dB(A)之间,在距打桩机15m处声级范围为95 dB~105 dB(A),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拌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而言,由于路况不同,车速不同,因此在相同车流量时,其产生的噪声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2.4生态环境污染
主要指对周边动、植物环境影响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如在养护中,为改善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要的部分公路线形或拓宽路基、新铺筑路面,提高通行能力,施工中经常要砍伐树木、占用土地、弃置土方、改变天然排水系统和水域面积等,就会出现某些区域的动物活动范围受限,被迫迁移;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情况。另外,在养护中,因工程需要大量石料,为节省造价和施工方便,养护人员往往沿线就地开采,从而对原有山体、绿化、天然景物地貌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3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策略
3.1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应在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及养护生产单位中普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其重视环境保护,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养护施工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公路养护中对环境的破坏,如营造防尘、防噪、防眩的公路绿化林带,设置服务区污水排放处理装置,逐步完善公路沿线的大气、噪声、地面水监测系统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公路环保措施等。
3.2建立健全公路环保规章制度。合理编制公路养护环保规划
应将公路养护环境保护与公路日常管理统一起来,设立公路环境管理监督执行机构,陆续制定公路环保行业规范、标准,使其真正纳入公路长效管理范畴;应根据不同公路的特点来编制相应的环保规划,依据公路总体功能、公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交通量及发展趋势及季节性等特点,来合理提出环保预算投入、公路绿化规划、环保设施的建设维护、养护作业方式改进、突发情况环保应急措施等。
3.3加强公路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如在沿线路堤边坡、弃土等植花草、树木,并根据周围景物、环境特点、边坡地质情况与土壤性质,选用最佳的绿化形式、达到层次分明,尽量减少边坡裸露面积、防止水土流失,美化沿线环境的同时,还可改善景观和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声干扰,吸收汽车尾气,吸附微尘,防止环境污染,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
3.4统一规划.集中采石料
石料是公路养护中用量最大的主要原材料,因此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管理,即加强对公路沿线石料管理,由报辖公路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并具有一定规模和产量,以杜绝到处开采,减少石料点,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沿线私人料场的管理,将其严格控制在公路界以外,同时限制新设石料场出料口岔道,作好料场边沟排水系统配套设施,减少石料场开采,严格运输过程中对路面的损害,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
3.5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推广沥青路面稀浆封层修补、喷射法补塘、灌缝等新工艺,加铺低噪声路面;同时增加养护机械的投入,推行养护作业机械化;提高路面铺装率,逐步消灭砂石路,硬化路肩,消除公路自身污染;推行公路维修旧料的回收利用,如沥青再生技术,既可节约资金,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3.6公路水环境的防治
公路水环境的防治较为有效的方法可分为植被控制、湿式滞留池、渗滤系统和湿地。道路养护期间无论是施工废水,还是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都是暂时性的,可采用简单的、经济的处理方法。如公路的排水应与当地农田水利结合进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施工废水设小型蒸发池收集,施工结束将这些池清理掩埋;沥青、油料、化学用品不堆放在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在洪涝期要加强公路水污染防治,一旦发生后应及时组织抢修,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3.7公路空气污染防治
公路空气污染防治有:采用新的汽车能源、采用新燃料、对现有燃料改进及前处理、改进发动机结构及有关系统、在发动机外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控制油料蒸发排放、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同时,应建立地方法规,降低各类污染物的单车排放因子标准值或强制性规定加装排气净化装置等;实行汽车尾气排放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另外,公路养护中,沥青烟也是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对于沥青混合料生产场的沥青烟散发可用吸附法、洗涤法、静电捕集器和焚烧法处理。
3.8公路噪声防治
加强交通管理,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在噪声可能较大的公路两侧应增设禁鸣笛标志、隔声墙、噪声反射板等降噪装置;对敏感点还要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改进公路营运期的环保措施;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无特殊情况禁止机械深夜作业,减少施工机械噪声扰民的问题;还可通过控制路线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利用障碍物对噪声传播的附加衰减,改善公路行车条件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道路交通噪声扰民。
3.9路政管理措施
主要是加强公路巡查执法力度,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处理公路两旁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乱设非公路标志、杂乱广告牌等污染公路环境行为;对造成污染的运输汽车,可收取一定的赔偿费,专用于路面保洁;加强装载机土石方汽车行驶路段的管养,及时清除散落的土料、石料,避免对周围环境及空气的二次污染;加强公路上运送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的管理并制定应急预案,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
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篇11
1.1研究综述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作为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张维中(2014)谈论了自己对公路零担物流的认识与思考;张赫(2011)对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马彦鹏(1999)探讨了零担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但是,上述理论研究都还没有从理论上指出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化方案,本文通过搜集大量资料,整理分析出了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现状,并对其优化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2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研究背景
物资快速流通的当今时代,占据国内货物运输相当大比例的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运输能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货物运输的水平。目前,我国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呈现出多、小、差、乱的格局,导致在货物运输过程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信息化在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中的运用还有没达到一个与我国经济实体相匹配的水平,因此,分析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现状,发现其不足,探究其优化方案,以提高我国货物运输能效,促进经济发展。
1.2.2研究意义
减少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中的不必要浪费,可以为企业增收,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呈现出的多、小、差、乱格局导致了货物输运中的大量资源浪费,通过分析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现状,探究其优化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的途径,为企业增收,对提高我国公路货物运输能效和促进经济的合理、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 零担货物运输概述
2.1 零担货物运输的定义
零担货物运输是指当一批货物的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的货物(不够整车运输条件)时,与其他几批甚至上百批货物共享一辆货车的运输方式。托运一批次货物数量较少时,装不足或者占用一节货车车皮(或一辆运输汽车)进行运输在经济上不合算,而由运输部门安排和其他托运货物拼装后进行运输,运输部门按托运货物的吨公里数和运价率计费。
2.2 零担货物运输的分类
零担货物运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零担货物运输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铁路零担货物运输、公路零担货物运输、海运零担货物运输和空运零担货物运输4种。各零担种类之间的不同就是运输工具的不同。
零担货物运输根据运输货物的性质可以分为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笨重零担货物运输和危险零担货物运输3种。普通零担货物运输指运输品为普通成件包装,无危险型或危险性极小的,并容易和其他货物拼装,件质量、体积、长度均不足整车装运的零担货物运输方式;笨重零担货物运输指运输品为一件货物重量超过1 t,体积大于2 m3或长度在5 m以上,其性质适宜用敞车装运和吊装吊卸的货物的零担货物运输方式;危险零担货物运输指运输品为在运输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和放射性等特性,并能按零担办理的危险货物的零担货物运输方式。
2.3 零担货物运输的特点
零担货物运输具有不稳定性、组织工作负责性和单位运输成本较高的主要特点。不稳定性,零担货物运输的货物流量、货物数量、货物流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不同地区产品的差异性、价格的差异性等原因,加之受到季节性影响和国家政府部门的宏观政策影响而具有一定随机性,难以通过运输合同方式将其纳入计划管理范围;组织工作复杂性,零担货物运输货运环节多,货物品种多样,规格不一,作业工艺细致,对货物配载和装载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作为零担货物运输作业的主要执行者——货运站,要完成零担货物质量的确认,货物的积配载等大量的业务组织工作,相当复杂;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为了适应零担货物运输的要求,货运站要配备一定的仓库、货栅、站台以及相应的装卸、搬运、堆置的机具和专用箱式车。此外,相对于整车货物运输而言,零担货物周转环节多,更易于出现货损、货差,赔偿费用相对较高,导致零担货物运输成本较高。
此外,零担货物运输还有以下特点:适合品种繁多、小批量、多批次、时间紧迫、到站分散;同时,其机动灵活性对于具有竞争性、时令性的货物运输可以做到上门取货、送货到家、手续简便,能有效地缩短货物送达时间,加速资金周转等。
3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发展现状
3.1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概述
3.1.1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定义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指的是托运人一次托运的货物不足3 t(不含3 t)的为零担货物。按件托运的零担货物,单件体积一般不得小于0.01 m3(单件重量超过10 kg的除外),不得大于1.5 m3;单件重量不得超过200 kg;货物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不得超过3.5 m、1.5 m和1.3 m。
3.1.2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特点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与其他零担货物运输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灵活。就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而言,托运单量小、批次多,时间分散也是其特点。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对客户而言具有安全、方便、迅捷、经济的特点,安全,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一般用厢式货车或棚式货车作为运输工具,能在运输过程中有效地避免货物失落,减少货损事故的发生;同时,零担货物运输比较严格的商务作业和细致的货物交接规程也能减少货差事故;方便,公路零担货物运输手续简便,一般随交随收,对需要经由多个运输单位中转的货物都可以一次托运、一次交费、一票到底、全程负责;迅捷,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较铁路、水路而言,可以迅速及时的接收运输货物,时间上相对灵活;经济,综合各种费用,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费用是比较低廉的。
3.2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中的优点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科技的不断提高,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被赋予了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中的优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务灵活。现在的运输企业的竞争已不限于简单的快速送货,服务越来越被客户看重,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源的数量,因此,运输企业开始着手从服务上进行竞争,多数运输企业本着让客户满意的原则,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目前,运输企业已对客户提供上门取货、送货到家以及实时物流提醒等服务,这些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额外收入,甚至有些企业还为客户办理提货、报关、加固包装等服务事项,货主只需要将提货单交付承运人就可以坐等收货。客户需要的就是企业需要想办法提供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会享受生活,客户的要求各有所需,运输企业提供的服务也就越来越灵活。第二,时效性高。客户对运输时效的要求从没降低过,而且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速公路的投入,使得高速公路网迅速展开,从行车时速上看高速公路上行驶接近普通公路的两倍,加之高速公路路况比普通公路好,以及路距比较近等综合方面考虑,运输走高速公路要比走普通公路省时一半以上,大大加大了远程运输的时效性。货物运输总量的增加刺激了运输企业加快了对物流站点的建设,原来多天运一趟货物变成了现在天天发货,往往是晚发早至,客户只需要1天时间就能收到自己的货物。与之前的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相比,现在的运输实效明显要高出很多。第三,金融便捷。资金的周转周期对企业的营收也有着重大影响,资金的安全、便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当代,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与银行进行深度合作,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使资金的周转更加便捷和安全。就运输企业收款而言,运输企业推出了代收货款服务,这样既保证了卖方的利益也缩短了自己的资金周转周期,使供货方、收货方和承运方都能从中获益。第四,信息实时。运输企业实行智能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化的系统化经营和管理,收发货有RF设备,运输全程有GPS设备,宏观有ERP系统控制,使承运相关的所有数据都能及时、准确的统计出来,动态的呈现出货物的实时状态,使参与货物交接的各方都能掌握货物的实时信息,提高管理能效的同时,让货主放心。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在当代快速的发展着 ,除上述优点外,还具备零担货物运输本身具备的优点。
3.3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为行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代收货款业务存在的问题3类。
3.3.1 行业存在的问题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和行业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
目前,针对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较少,1996年12月出台的《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在2009年4月20日被交通运输部以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3号《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出台时废止。在2000年1月1日起实行的《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重新对零担货物运输进行规范。但对现行的《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还有两个不完善的问题,一是对于保价货物只是提出了保价运输的定义,而对保价货物的种类没有界定,例如没有外包装的货物及玻璃、陶瓷等易碎物品是否能保价,只提出贵重货物必须保价;二是仅对一次性运输合同、运单包含的内容提出了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而对违约的具体情况没有详细说明,也没有说明违约如果没有进行解决,对其承运人有无处罚以及处罚的标准。
截至2010年底,中国内地公路零担物流行业企业约有78万家,并且每年以15% 左右的速度增长,总数量超过其他国家零担企业数量的总和,很多零担企业只凭一部电话一辆车,靠价格战竞争生存,我国公路零担物流前20名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2%。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零担公路运输公司,垄断了美国近60% 的市场份额。我国大部分中小零担物流企业短期行为明显,杂乱的行业环境让很多企业不愿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整个行业服务呈同质化态势,价格成为吸引货源的主要筹码。
3.3.2 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过程粗放,管理方式落后。就中小型零担货物运输企业内部来说,一般多是以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为主。在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幅度较小的情况下,家族式管理无疑是一种极为实用的较好的选择。但传统家族式管理主要是靠亲情关系来维系的,而这种家族式管理则是构建在以血缘为核心的家族整体利益之上的,本身就隐含着利益的排他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任人为亲的用人机制,管理制度不可能科学,绩效管理和激励方式也不可能科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幅度的扩大,家族式管理就越来越力不从心。由于企业管理能力的偏低及实用型管理人才的缺乏,家族式管理无法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多头指挥、管理层次模糊及权责不明导致监督无力,顾此失彼,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和管理。管理上的漏洞和盲点的大量增加导致了企业管理上的混乱,增加企业的风险,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亏损倒闭。管理过程的粗放和管理方式的落后构成了企业发展最现实的关键瓶颈,企业则无法依据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相配套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来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难以避免企业在管理上或大或小的失控现象,因而企业难以扩大规模。
第二,中小型零担货物运输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做大做强是每家物流企业的梦想,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企业要向更高平台发展必须要在物流设备、场地、网点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公司资金有限,融资担保难等问题制约着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企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端人才留不住,从基层提拔的管理者眼光又很有限,导致真正能够满足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另外,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第三,技术水平普遍落后。在现代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构造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技术格局,并正在努力推动其向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与应用达到了较高水平;而我国则处于现代物流技术的初步应用与积累创新阶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对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全球定位(GPS)技术、手持终端扫描技术等涉足很少。
第四,信息化水平低。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绝大多数零担货物运输企业还使用传统的电话、传真或手机进行业务联系,对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如: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货物跟踪查询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应用不足,货运单据以传统的手抄为主,运输服务的效率低下。
第五,代收货款业务存在的问题。从行业层面上看,包括零担货物行业进入门槛低、法制法规不完善、诚信机制缺乏等问题。目前,从事货运工作的企业门槛很低,只需从运管部门获取道路运输许可证,再到工商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即可,对注册资金、固定资产、从业人员等均没有具体要求,造成货运公司鱼目混珠、信誉低下,一旦发生意外货运公司没有赔偿能力,便选择卷款而逃。
在“代收货款”业务的法律法规制定上,只有2009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第二章第六条第七款有所规定,即“开办代收货款业务的,应当以自营方式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资金结算系统,并明确与委托方和收件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这也只是限定了从事“代收货款”业务的资质,并未规定相关的处罚措施,所以,事实上很多非自营的也在从事代收货款业务。
一般情况下,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收入与代收的货款的比例之平均水平是1:(30~40)(有的零担货物运输企业甚至更高)。对此,可以粗略地计算:假如一个零担货物运输企业每天的业务收入为10万元的话,那么,其代收的货款可达到300万 ~400万元。“代收货款”的过程,明显有一个时间差,少则3~5天,多则7~8天,在此时间内,就有900万元至上千万元的资金掌握在零担货物运输企业手中,为己所用。行业缺乏诚信机制主要表现在代收货款的返还上面,“代收货款”存在管理和控制上的风险,由于行业发展的特点,原本作为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一项增值业务却被用于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用于开设新的运输线路、置新的运输车辆或者用于投资,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压力,由于代收货款数额巨大,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偿还就会选择“蒸发”;再有甚者,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代收货款返还的时间差聚集大量资金携款私逃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从企业层面上看,包括业务操作不能统一规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松懈混乱、零担货物运输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零担货物运输企业都有不同的代收货款操作模式及合同条款,而目前大部分中小型零担货物运输企业使用的货运单上面,只对代收货款金额有标识,甚至一部分企业货运单上连代收货款发放时间、代收货发放形式以及代收货款发放手续费的提示都没有。货运单上的运输合同仅仅是对运输的责任和义务做了约定,对代收货款的约定很少并且不详细。
零担企业开展代收货款服务,需要消除物流系统各环节信息不畅所形成的障碍,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一体化系统实行有效管理。而手工操作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已显露出对该业务的不适应性。如无法提供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发货方进行货物状态跟踪、代收货款结算、数据接口等功能,将容易引起代收货款业务流程周期过长。
大部分零担货物运输企业缺乏代收货款业务管理经验和制度,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松懈混乱,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没有完善的代收货款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没有严格资金流转程序及信息监控系统,资金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经营管理的疏忽都有可能给物流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其中,有些风险可以预知,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更多的风险是无法事先知道。零担货物运输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避免的压力。虽然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会让物流公司损失惨重。这时,货运公司随之陷入自身的经济危机,货运公司就会产生卷款潜逃的做法。传统的货险在与货主的合同中,大都规定了很多承运人的赔偿责任,在出现有关情况造成货物丢失、毁损时,保险公司一般只是就货物本身进行赔付,物流公司时常会受到较大数额的经济损失的追讨。而且,很多保险公司规定对于货物的被盗、被抢等情况不予赔付,这部分的风险无疑就会转嫁到物流企业的身上。
4 我国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优化策略
公路货运装备的发展要符合公路货运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推进运输装备的专用化、高效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要进一步提高运输装备的安全性和适应性,要满足先进运输组织技术的要求。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行业若要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有一个较好的前景,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市场要规范,行业要诚信自重;另一方面是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自身。
4.1 政府层面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发展的需要政府层面为其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4.1.1 加快法制建设,强化行业管理
完善的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是经营者依法行政的可靠保证。切实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运输法规体系,力争早日形成以《道路运输法》为龙头,《道路运输条例》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规为补充、部门规章相配套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对《汽车货物运输规则》中一些比较笼统的条例细化,当违约情况发生时,应从法律、处罚金额上有一定的标准,并对其监督处罚应出台实施细则,提高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经营业户的准入条件并逐步完善退出机制。
4.1.2 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各地道路运输协会的作用,落实辖区内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等级的评定工作,制定有关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业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并形成预防和监督机制,逐步规范经营者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服务,自觉维护公路零担快运市场秩序。利用地方道路运输协会的力量来实现行业自律。
4.1.3 推进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理论研究,培养零担货物运输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行业理论的缺位、专业性人才缺乏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物流教育投资力度,鼓励高等院校进行包括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加快发展学历教育,通过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专业培养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人才。加强对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时,从在职人员中选拔有相关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熟练、有敬业精神的中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积极探索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借鉴、引进国外成熟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系统。
4.1.4 加强货运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运输信息网络现代化
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当用财政手段给予支持,利用信贷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或有条件的个人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资金补助为辅,重点加快各地重要的零担货物运输场站的建设,按照现代物流生产和发展的要求,对运输场站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功能,使之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主管部门要继续取消办理零担业务量小的场站,扩大零担货物运输站的辐射范围,集中货源。通过构造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供应商、制造商、货主及用户联系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这对降低整个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及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大力推广计算机管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全路统一的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网络平台,实现各地零担货物运输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信息数据的共享,随时优化运输方案。
4.1.5 加强市场整合,培植大型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在于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向物流全过程服务拓展,实现公路货物运输市场主体向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多元化格局的转变。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因其违法成本较大,守法必然成为企业本身自律的需要,有利于货源实现重新配置,有利于车辆结构引导,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而个体经营则最好限制其只能从事普通货运,因为个体经营很难强化落实安全制度,一旦出现事故,将被追究无限责任。在发达国家,通常是少数大规模的道路运输企业起主导作用,并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因此,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在运输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实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成为稳定和主导运输市场的重要因素,使道路运输业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必须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道路,需要推进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市场向有利于形成运输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之问开展合作与实施兼并,培养大型零担货物运输企业,提高其主导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市场的集中度。
4.2 企业层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路零担货物运输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改变企业传统的运作方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
4.2.1 转变经营方式,树立物流理念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必须认清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逐渐转变单一型、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真正树立物流理念,而不是像现在的许多企业,以为冠上“某某物流公司”的大名,就是物流企业。并通过市场分析,不断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的效率,逐步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节约运输生产成本,提高运输生产的效率以及运输服务的品质。
4.2.2 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企业硬件设施水平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在于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向物流全过程服务拓展,公路货运装备的发展要符合公路货运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推进运输装备的专用化、高效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要进一步提高运输装备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先进运输组织技术的要求。加快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要不断提升装卸搬运自动化的水平,加快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GP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内外部信息的传递,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去支持传统的运输形式和仓储管理方面的作业。
4.2.3 加快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货物在企业内部营业网点、作业场地以及中转站等之间的中转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输服务的品质。不同的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作业流程不同,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概况为4个部分:一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对内部资源、服务产品及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管理,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将企业各营业网点、作业场地、派送中心、中转站等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二是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端连接,使客户的服务要求、服务查询、服务实时跟踪等获得实现,提高操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问信息系统的对接,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实现供应链效益最大化;四是实现与各区域乃至全国的货运中心站信息系统的对接,以利于扩大运输服务的网络。
4.2.4 注重吸纳和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要把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来抓。一是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拓宽人才招聘的途径,不拘一格地吸纳和使用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二是加强企业的内部培训,逐步培养一支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技能,市场意识强的“职业经理人”。三是重点培训一线操作人员,如司机对业务人员进行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业务开拓流程规范培训,对操作人员在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进行培训。
4.3 代收货款业务的发展对策
在行业层面上,一是实现行业准入制度。以企业规模(如企业下属营业网点的规模、运输车辆规模及技术等级),经营区域、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如装卸搬运技术、仓储技术、条码技术、GPS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等)、信息化水平4个因素,按照一定标准对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进行等级评定,规定等级以上的企业允许开展代收货款业务。二是建立第三方诚信机制。与银行部门协调,建立代收货款转账系统,加强银行对代收货款的监控,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企业需在合作银行内开设代收货款专项账户。三是统一代收货款标准。由运管部门对代收货款的填写规范、返还时间、手续费标准等内容进行统一,并对违反运输合同中代收货款返还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赔偿。四是建立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由政府出面建立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代收货款的发放必须在此平台进行,系统根据其延长时间段的不同进行企业内部预警提醒和外部预警提醒。
在企业层面上,一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及网络,使发货方可以对货物状态进行跟踪,并及时向发货方反馈货款全程信息,让代收货款各个环节都处于可控范围,防止挪用等情况的发生。二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可以考虑企业内部专设代收货款监控部门,对整个代收货款流程及货款返还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制定完善的代收货款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开设专门的代收货款资金账户;其次,零担货物运输企业总部加强对加盟商经营代收货款的管理,严格资金流转程序,确保代收货款的正常运转;最后,零担货物运输企业要建立针对代收货款的信息监控系统,实时录入和跟踪从代收货款到向发货方反馈货款全程信息,使代收货款各环节都处于可控范围,防止挪用、侵占等情况的发生;使用独立的货款资金结算系统,逐步推广使用手持POS机收费终端,减少现金的收支,降低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强华.中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状况[J].轮胎工业,1999(9).
[2]张维中.关于公路零担物流的认识与思考[J].河南科技,2008(9).
[3]李春.降低零担货物运输成本的捷径[J].中外物流,2007(1).
[4]王宝华.零担货物统筹装车法[J].经验与方法,2006(5).
[5]张赫.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组织优化方案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6]马彦鹏.浅谈零担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J].黑河科技,1999(1).
[7]刘士杰.浅谈零担货物运输中的优化方案[J].哈铁科技通讯,2009(3).
[8]张树基.提高零担运输能力的有效办法[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7(7).
[9]张维中.由公路零担物流至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与思考[J].改革论坛,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