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2024-10-26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精选12篇)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1

一、课程资源包———主题建构的“万宝全书”

“以幼儿为主体的主题课程”教学结构模式主要通过“选择主题———搜集相关主题教育内容———设计和整理主题教育网络———创设开放式主题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编排与开展———学习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近年来随着主题课程资源的不断充实,主题课程资源包应运而生。主题课程资源包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以教研组长为核心,教师集体收集内容,自主进行管理。资源包包括主题活动目标、主题各领域活动内容、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推荐课程(即备选课程)、主题反思等诸多内容。这些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的教育资源,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节约了许多教学成本。

(一)主体资源包。

主题课程中的各级活动目标、各领域活动内容安排、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等都是课程主体资源包中重要的常规内容。我们参考《江苏省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南京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幼儿园建构课程》、上海的《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等,结合自己幼儿园的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制订各年龄班相应的教学主题,并根据教学状况,每学期初再做微调。

(二)影像资料包。

在这里,我们会将一些研讨课用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特别是二研、三研后的精品课,几乎都以实录的形式保存在资源包里,在下一轮的主题活动开展中为教师提供参考。

(三)主题反思包。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在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所选课程内容是否合适、目标达成度如何?在该主题中,哪个活动的组织是自己比较成功的?哪些活动需要重新思考调整等,都以主题为单位记录下来,供大家分享交流。在下一轮的课程实施中,相互之间可以参考、借鉴。

(四)优秀课例备选包。

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建立了资源备选包,里面有优秀、精品课例,也有老师平时积累的与主题相关的课例,这个备选包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电子储物袋”,老师有需求就到袋中去挑,根据教学需求、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主题活动内容。

二、课程资源包———教师发展的“自主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脑课件,还应该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管理。我园建构的园本化主题课程资源包,有效促进了主题课程网络的动态化管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和自身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内容选择———自主共享。

课程资源包的出现,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管理权,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选择或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调整,不过这个调整一定要通过教研组这个团体共同的研讨和协商。如:大班教师在进行“我们爱祖国”的主题教学活动时,发现以前的课程中有的活动设计相当枯燥,于是几位教师便重新构思新的教法,以旅游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充分认识和美好向往。在该主题活动中,老师们把验证后的课程全部归档在课程资源包中,大大丰富了主题内容。她们在课程实施中充分享受着自主课程管理的快乐。

(二)目标制定———互通共长。

主题资源包的建设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互通共长。当大、中、小班在同样的时间段开展同样主题的活动时,教师们便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目标制定。

(三)课程生成———智慧碰撞。

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最具智慧和活力的一个内容就是“优秀课例备选包”,即不断有新课程生成的那部分。每个学期的练兵活动中、主题课程开放观摩活动中,都会产生一批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往往都是教师在多次智慧碰撞后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在每个学期结束以后都会把这些优秀课例汇聚起来,大家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分类投放到课程资源包中。

三、课程资源包———优化课程的“便捷快车”

(一)教师参与课程管理主动了。

在课程资源包没有规范管理之前,我们所谓的主题网络图是生拉硬扯牵强形成的,很多地方都缺少深层次思考。有了课程资源包以后,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学期对内容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了,既节省了时间,又解放了老师。这样教师就愿意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特别是“优秀案例备选包”,大家每学期都能够主动把自己开放的精品展示课及时放到其中,用以共享。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了。

两年多来,我们的课程资源包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教学课件、主题环境创设照片、教师各类教研活动录像等,这些影像资料为再次开展相关活动的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和帮助。实践证明,教师在感受了直观的录像课之后,在自己的主题活动组织中就会做到有效调整,较好实现主题教育目标,同时也大大减少课前准备时间和精力,她们从中尝到了“做有心人”的甜头,在今后的课程资源包管理中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三)主题网络课程管理变活了。

在课程资源包中,主体课程资料分门别类清晰保存,要使用时点击相应文件夹就能迅速查找到该文件。当教师再次教学到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只要通过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思考,对储存在资源包中的原有资料再作修改、补充和完善就行,达到了教师之间备课资料的资源共享。在每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我们会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反思并电脑备档,给主题网络课程建构注入新的营养素。

可以说,一个类似于“电子储物袋”的课程资源包为我园教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帮助,更给了她们一定的课程自主选择空间。现在我们的主题网络课程因不断推陈出新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由孤单的“一条线”渐渐变为张弛有度的“一张网”。

摘要:以前,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上的运用, 而忽略了其在课程设计和课程管理环节中的作用。为此, 我们引领教师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课程资源包, 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课程资源包更好地完善了幼儿园课程主题网络的建构, 优化了主题网络课程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课程资源包,主题网络,动态管理,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2]霍力岩, 孙冬梅.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3.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2

一、综合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深入理解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重要的网络应用服务。

2.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具备搭建基于Windows的网络并对其实施管理的能力。

3.提交网络管理方案与流程,撰写综合实践环节报告。

二、综合实践环节参考内容

(一)局域网管理

1.企业需求:

作为一个企业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合理地部署网络服务以满足局域网用户的各种需求。需要为用户的计算机配置正确的IP参数以满足他们访问网络的需求;需要设置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器,以满足用户访问共享文件资源和打印文档的需求。

2.部署任务:

(1)创建工作组,对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进行组织和管理;

(2)部署DHCP服务器;

(3)局域网文件共享设置;

(4)部署打印服务器(局域网打印共享设置);

(5)防火墙配置。

3.实现目标:

(1)用户的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得正确的IP参数;

(2)用户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如:只读)访问共享文件资源;

(3)用户能够进行网络打印(或共享打印)。

(二)VPN的配置管理

1.企业需求:

在一个企业中,有些用户经常到外地出差,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外地对本企业网络中的资源进行访问。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管理员不仅需要管理企业网络,而且还需要支持远程用户对本企业内部网络的访问。为此,需要创建域,对企业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由于远程用户通常使用Internet进行远程访问,所以需要部署服务器支持远程用户以VPN的方式对本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访问。

2.部署任务:

(1)创建域,对企业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

(2)服务器的远程登录设置;

(3)在域中搭建远程访问服务器,支持远程用户的VPN访问。

3.实现目标:

(1)通过“远程桌面”实现局域网内服务器的远程管理;

(2)正确设置远程访问服务器的VPN连接;

(3)通过VPN,用户能够访问企业内部的各种网络资源。

(三)Internet网络服务配置管理

1.企业需求:

在一个企业中,用户经常需要访问Internet,如访问Internet上的Web网站、从Internet上的FTP服务器下载文件或者利用Internet上的邮件服务器收发电子邮件等。

2.部署任务:

(1)部署Web服务器;

(2)部署FTP服务器;

(3)部署邮件服务器;

(4)部署DNS服务器;

(5)代理服务器设置。

3.实现目标:

(1)企业内部用户能够利用域名(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上的Web网站;

(2)企业内部用户能够(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上的FTP网站,下载文件;

(3)企业内部用户能够(通过代理服务器)通过Internet上的邮件服务器收发电子邮件。

三、综合实践环节报告

当完成综合实践环节题目后,要求编写综合实践环节报告。报告应该反映出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综合实践环节报告主要内容

本综合实践环节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任务说明;

2.网络环境说明;

3.网络管理方案与流程的阐述;

4.各项部署任务的功能介绍、设置实施过程的详细描述(截图加说明)。

(二)综合实践环节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1.每个学生应该独立完成报告;

2.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叙述详尽、图表清晰、结论明确;

3.打印报告,装订成册并提交电子文档。

四、综合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搭建的具体网络环境及综合实践环节报告评定成绩。

1.局域网管理(30分);

2.VPN的配置管理(30分);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3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网络课程平台 Blackboard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91-02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效率。而医院信息系统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熟悉各科室部门的业务流程,了解医院信息系统对于医院管理的作用,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及部署维护方法,提高对医学信息进行信息分析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目前,各学校已普遍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采用Blackboard作为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依托该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

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内容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主要作用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支持或辅助,使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与学资料共享、双向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笔者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信息、交流互动和拓展资源三大模块,三个模块又分别由多个子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一)课程信息模块。课程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课件及通知等信息。教师可以发布通知,共享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各种多媒体辅助资料等。学生可以使用终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获取课程相关的通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上课的课件、音视频资料等。课程信息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通知。发布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如课堂课后作业要求以及提交时间、问卷调查形式及地址等,以便教师将课程要求及课程实施进展实时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实时查阅,了解该课程各阶段的要求。

2.课程信息。发布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基本要求、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授课计划、成绩评定办法及学习方法等。通过课程信息,学生可以对课程及要求形成基本了解,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课程平台,以便在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基础上,安排课程学习及自主学习。

3.教师信息。发布课程教学组所有老师信息,包括每个老师的姓名、职称、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上班地点及时间,并要求上传一张1寸照片。方便学生了解和熟悉任课教师的情况,也方便联系,答疑解惑。

4.课程文档。发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文档,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每学年授课资料、授课录像、习题库和视频音频动画资料。按课程内容及要求编写教学大纲,使学生对课程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方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每学年授课资料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学习或者下载,方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授课录像主要由录像视频组成,录制的是部分难点以及部分实践操作。分章节和知识点构建习题库,基本由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型组成,以方便组成习题卷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视频音频动画资料是在网络上收集的相关多媒体资料,以视频音频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供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的学习方式。

(二)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主要包括作业测试、网络答疑讨论、PBL讨论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下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设置作业,学生完成后提交,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评分。教师也可以设置测试,学生在线完成后,教师端可以查看学生成绩,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师生进行网络在线讨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PBL讨论课题也可以从课堂延伸至网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积极性。

1.作业测试。作业测试由各班级作业、答疑专区、课后问卷调查三部分组成。布置作业时,给出作业完成要求,可以要求以小组或者以个人为单位完成,同时,每布置一个作业,相应会出现一个通知,给出完成作业的有效时间。学生可随时查看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提交。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程度打分,学生可实时查询分数,并且分数可设置自动计入平时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答疑专区提出,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区域进行讨论。每个学年一轮教学完成之后,我们会组织一次课后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由小组协作、虚拟课堂、集体备课专区、交流规格四部分组成。小组协作对应作业测试模块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文件共享等操作。虚拟课堂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网络,提供多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各任课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专区进行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备课活动在网络上完成。

3.PBL讨论。PBL讨论是将课堂进行的PBL课题延伸至网络,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和发言的机会。

(三)拓展资源模块。拓展资源模块是基于课程相关的一些网络资源,比如电子图书、相关网站论坛等。拓展资源是对课程知识的一个补充,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资源模块由电子图书、特色项目、外部链接、专业词汇表四个部分组成。

二、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延伸课堂,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参与学习过程,复习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很大程度地辅助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Blackboard平台追踪显示,课件下载和在线阅读次数均超过200,以学生43人计,人均访问次数约5次。

(二)资源共享,提高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课程资料的共享和资源拓展,不再有学生下课后用优盘拷贝课件的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这种网络共享的方式,访问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对拓展资源,学生还会在访问后给出一些建议,把参考价值更高的排位靠前。

(三)交流互动,方便教学讨论。通过课堂平时分奖励形式,比如发起一个讨论帖,奖励5分,参与一个讨论帖,奖励1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教学问题讨论的热情。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为了赚分而发帖的情况,但大部分同学是在认真发言讨论。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催发了大家进行多方位思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四)效果追踪,有利教学反馈。Blackboard平台提供了追踪统计功能,能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访问网络课程资源的情况,根据访问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资源受欢迎的程度,让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我们在每轮教学过后,都会发布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及时收集学生关于课程的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三、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网络课程平台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使用频率偏低。大部分同学只有需要下载或浏览课件和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候才会去访问网络课程平台。绝大部分同学会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提交作业,但还存在一小部分同学更加习惯于把作业发到老师邮箱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交。虽然经教师一再提醒,现象有所改观,但是传统提交作业方式效率更高,作业更齐,以致部分教师会倾向于选择学委收作业的传统方式。网络课程的访问频率和使用频率都有待提高。

(二)部分操作不符合习惯。由于Blackboard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在某些操作上不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如词汇表,默认的文本编辑器保存的是ANSI编码,而Blackboard平台要求使用UNICODE编码,如果上传ANSI编码的词汇表,中文部分将表现为乱码。如讨论板块,发表新帖及回复留言与互联网上普遍的论坛帖格式不一样,给学生与老师在发帖讨论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冯天亮,尚文刚.对开展医院信息系统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1)

[2]刘伟,梁丹凝.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评价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6(7)

[3]刘伟,陈鹤年,张锦,等.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10)

[4]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4)

[5]刘伟,邓建强.基于.NET的医院信息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3(11)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院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HNJG2014-42)

自适应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系统 篇4

应该指出, 网络上许多课程已经注意了学习导航, 但是, 大量的学习导航还处于静态水平上, 未实现动态的个性化的服务。存在主要的问题有:

(1) 不能灵活建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现有各种导航组织是固定的、线性的, 很难做到学习个性化和学习模式的多样化;

(2) 缺乏足够智能性, 一般的课件导航只是方便用户浏览内容, 很少具有用户行为分析、知识联想、学习推荐等智能导航策略;

(3) 缺乏个性化服务, 大部分的课件在不同的用户面前呈现的内容是一样的, 都是按课程本身的组织方式呈现, 没有根据不同用户的学习状况和爱好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 也没有区别个体提供不同的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认为导航系统建设需要考虑:个性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应超越传统的目录结构, 能够根据领域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灵活建构;有效的智能导航策略不仅提供学习单元状态提示与内容漫游功能, 还具有用户行为分析、知识联想、学习推荐等多种功能;系统能为每一个用户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一定的任务和实施环境并给出相应的测试与评价。

只有达到了这些要求, 学习系统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与"学"的双重功能, 为用户通过电子课件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系统设计目标分析

自适应网络课程学习系统主要提供了网上学习的平台, 其主要功能如下:

1、通过用户注册初步了解用户基本信息, 同时初始化用户学习状态与用户学习记录。

2、进入系统, 系统通过用户记录展现了用户的学习级别及与该级别相匹配的难度的知识点, 从而实现了用户进行网上学习的个性化与自适应性特征, 同时通过教学大纲导航, 用户可以进行学习, 并可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通过测试结果改变用户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记录, 对用户的状态进行管理。当用户再次登录时, 系统会自动进行更新, 实现用户学习的个性化。

4、通过知识点链接导航使用户在页面之间轻松跳转, 不至于在浏览过程中迷失方向,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习进度。

5、在用户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时, 有相应的知识点分类导航对用户进行指导。这些知识点和用户所学知识具有相同的关键字,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关联与联系。这样便于用户对此类知识的查找, 同时也会扩大用户的知识面。

6、通过知识点搜索导航, 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所要学习知识点的查找。对所要查找的知识点了解较少时可以模糊查找, 而了解较多则可精确查找。

二、用户模型的介绍

用户模型可以记录所有不同用户的特征以及不同学习行为信息。设计用户模型的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自适应的个性化服务。本系统用户模型的特点是模型分为动态和静态两部分, 两部分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建构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动态导航的任务。用户模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用户模型下级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个人信息、互动信息和学习记录。

三、系统导航功能模块介绍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用户的学习特征和学习状态, 得出本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此模块共分为三层结构, 各结构之间紧密相连, 共同建构了自适应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系统。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

四、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本系统采用B/S结构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和基于Web服务两种模式, 是一个适用于Internet环境下的模型结构。只要用户能连上Internet, 便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一些关键环节:

(1) 用户注册。用户使用该课件前需注册, 系统会将用户输入信息记录到用户模型中。

(2) 用户登陆。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 系统验证正确性及用户能否进行学习。

(3) 个性化学习内容自动生成。根据用户注册时输入的学习特征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记录, 从用户模型和知识领域模型中读取相应信息合成网页内容。

(4) 用户信息管理。其中包括对用户信息的查询和修改, 系统会根据修改后的用户信息重新自动合成网页内容。

(5) 在线浏览。这是用户学习课件内容的主要方式, 浏览中的动作主要是点击网页中的超链接, 系统会动态跟踪用户的行为更新网页内容和导航提示。

(6) 导航搜索。为帮助用户更快更方便的找到所需知识点, 系统根据知识点不同的特征, 比如说作者不同, 主题不同或关键字不同等进行搜索, 使用户一步到位, 直接找到所需知识点。

以上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前后影响。对于用户的每一操作, 系统都会自动读取数据并更新其中用户数据, 并将更新后数据通过课程学习系统网页呈现出来。

4.2 系统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能精确地在逻辑上描绘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 摆脱了物理内容, 是描绘系统逻辑模型的最主要的工具。经过系统详细调查及用户需求分析, 我们得到了新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2、图3:

4.3 系统的实现算法

4.3.1 用户信息初始化算法

该算法中牵涉的数据有: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管理表、用户特征表、用户学习表。算法主要功能是通过接收用户输入或选择的信息初始化用户模块中有关信息。

4.3.2 检索导航算法

登录后, 用户可根据知识点搜索进行检索。知识点搜索主要从知识点主题、知识点类别和知识点的关键字三方面进行。三方面的共同限制可使用户查找到较精确的知识点。在该导航实现过程中, 用到的数据有文章知识表, 内容是从文章知识表数据库中调出。

4.3.3 知识点关联导航算法

知识点关联导航是当用户浏览某知识点时, 与此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将显示在相关知识点栏目中。这些知识点的相关性是根据关键字进行判断的。用户点击任一知识点, 只要与此知识点具有相同关键字的知识点都会显示在页面上。这种自适应性方便了用户对一些相关知识点的查找与阅读。

4.3.4 网络课程知识点显示算法

用户登录成功后, 页中知识点的内容是根据用户学习级别进行判断的, 用户学习级别不同决定了不同内容。这种根据用户学习情况自适应的显示, 有利于用户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随着学习不断推进, 用户可以相应改变自己学习级别, 来学习更高级的知识点, 直到对整个课程知识点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4.4 前端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在后台数据库建立与整体设计的基础上, 前端页面的设计与开发尤其重要, 对于自适应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系统来说, 主要包括的页面模块有:用户注册模块、热点学习模块、推荐学习模块、知识点搜索模块、知识点分类导航模块、主题分类导航模块和讨论区模块等。

4.4.1 系统公用页面

在本系统中, 将会有些公用页面, 即每个文件或部分文件都会用到的文件, 在使用这些文件时, 只需一个包含语句即可, 这样减少了代码的冗余, 也使编码简单, 减少了工作量。主要公用文件包括:syscode_article.asp、conn.asp、function.asp、config.asp等。

(1) syscode_article.asp:该文件是对系统栏目和文章专题与章节的整体管理。它包括文章内容与知识点的如何显示, 以及用户的阅读权限, 栏目的显示效果, 文章的分页效果, 最新文章显示函数, 推荐文章显示函数, 最热文章显示函数等。此文件基本上贯穿了整个系统, 它包含在各文件中, 是系统的主要部分与精髓。

(2) conn.asp:该文件对于程序中建立数据库连接和关闭数据库连接的操作, 最好放在一个包含文件中, 这样便于维护和修改。前面一部分为建立数据库连接的语句, 其中conn为建立数据库连接的对象, connstr为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它表明了数据库连接的物理路径以及采用的数据库类型, 采用的是ACCESS数据库。用这种方法连接数据库的目的是防止程序被移植后, 数据库的路径出现问题或是还得设置数据源。

(3) function.asp:该文件是各种函数的集合文件, 主要包括检查email地址合法性函数Isvalidemail () , 求字符串长度函数Strlenth () , 显示错误提示过程WriteErrMsg () , 显示本站公告信息过程ShowAnnounce () , 显示用户登录表单过程Sho UserLogin () , 显示知识点搜索表单过程ShowSearchForm () 等。这些函数或过程放在同一个ASP文件里, 便于其他asp文件的调用, 同时易于修改和管理。

(4) config.asp:该文件是各种常量的声明文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在程序的任何部分使用该常量来代替某一特定的数值, 从而方便了编程。

4.4.2 用户注册页面

用户注册界面如图4所示。带*号的为用户必须填写的内容, 这便于对用户的管理以及用户的安全性。用户注册页面的信息是用户进入系统的有利凭证。该页面涉及的主要asp文件为user_reg.asp。

4.4.3 分类导航模块

分类导航的简单设计使用户一目了然, 他们带有不同的超链接, 不同页面显示不同的主题内容。分类导航提供了两个框架:主题分类和知识点分类。两种导航操作起来都比较简单, 适合各种层次的用户使用和操作。

此主题分类导航模块包含了各种知识点, 知识分类清晰可见, 主要由showspecial () 函数和showclassnavigation () 函数来编译, 其中showspecial () 函数用来编译专题栏目, 而showclassnavigation () 函数用来编译栏目导航。其中涉及到的其它文件还有syscode_article asp、function.asp、conn.asp。

知识点分类导航模块方便了用户的多方面查询, 使用户可以在某一知识点下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了解自己在其他知识点中的不足。此模块涉及到的ASP文件有syscode_article.asp, function.asp和conn.asp。

在syscode_article.asp中, 主要涉及的函数为showcorrelative () 函数, 此函数是知识点显示的主要函数。在showcorrelative () 函数中包含了function.asp中的gottopic () 函数, gottopic () 函数是一截取字符串的函数, 返回值是截取后的字符串。同时为了数据库建立连接, conn.asp是必不可少的。

4.4.4 检索导航模块

本模块功能:方便用户搜索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快速定位。本模块是在选择知识点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各个关键字进行搜索。

其主要的ASP页面有:

(1) conn.asp页面, 此页用来与数据库连接, 便于其它页面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时使用

(2) article_search.asp页面, 对于知识点搜索的结果将显示在此页面中。

涉及到的主要函数有:showsearchform () 函数, 此函数是用来显示知识点的搜索表单, 即模块中所显示的内容。showsearchresult () 函数, 分页显示搜索结果的函数, 此搜索结果将显示在article_search.asp所显示的页面中。

4.4.5 推荐学习导航与热点学习导航模块

推荐学习导航和热点学习导航主要是管理员进行管理的, 管理员根据最近比较好的知识点文章对用户进行推荐, 并将最受用户欢迎的知识点显示在热点学习栏目中。

4.4.6 讨论区页面

讨论区页面主要功能是方便用户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用户可以在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讨论区主要用到文件有:chat.asp、announce.asp、particular.asp、re_announce.asp、count_hit.asp。

结语

网络学习导航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导航界面的清晰, 简单设计、导航系统的全面性、导航系统的自适应性和系统的易管理性这四个方面。

本系统的大部分模块已经实现, 并符合以上几个特性。但一个完整的系统靠短时间的分析、设计来开发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更长时间来测试并完善。随着研究的进行, 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问题, 需要继续努力, 改善本系统。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用ASP+ACCESS技术开发该系统的子系统自适应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了ASP强大的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 实现了网络学习的自适应性。

项目管理软件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篇5

项目管理软件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我选择项目管理软件这门课程,一是抱着想学习一门有用的软件操作,二是以前上过老师教的另一门课程-----,当时觉得老师教课思路清晰,语言风趣,于是就选择了这门课程。开始对于项目管理软件没有清晰的认识,通过老师的介绍,得知本课程从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着手,将Microsoft project 2003/2007介绍给大家。并着重介绍Microsoft project 2003/2007的常用功能,如何进行项目的规划(人脑)、资源和成本的管理、进度的控制,并通过实例介绍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学习如何在Microsoft project 2003/2007中进行各种不同领域的项目管理操作。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使我们利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工具快速、准确地建立项目计划,实现项目进度和成本分析、预测、控制等。并且提高大家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现实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老师主要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段:概念、理论——学习理论和概念(或称知识点),以老师讲解为主,并在讲述的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达到概念和操作的结合;第二段:动手实践--以实验练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加强概念的理解,增强我们的左手能力;第三段:作业巩固/在线练习——通过布置课上或课下作业,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第四段:总结提高——提出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与老师组织的讨论和解答,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老师专门设计了“课程讨论区”板块来让学生,老师之间交流不懂之处。还设计了“咖啡屋”板块,可以让同学之间增加交流。印象最深的是在线交谊板块,让我们认识了同是学这门课程,但却没有交集的同学,认识了专业,性格,爱好等迥异的同学。我很喜欢这个模块。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也许我的认知还很粗糙,以后还有请教老师的地方,还请老师到时不领赐教。我觉得这门课程可以利用2到3个课程给一个大的案例,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来完成一个案例整个的设计完成。通过这样可以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一、电力系统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基于Web环境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其特点体现在教育环境的虚拟性、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形式的自主性。教学对象的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享用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双方可以即时讨论,实时解答,激励学员参与意识。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在网上学习是逐步自我充实、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对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推进。电力系统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力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及工程应用研究之间的纽带,在专业教学和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计算量大,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有必要进行电力系统网絡课程的建设。借助我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我们在电力系统课程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要求

1.教学设计

重视教学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

2.科学性、技术性

网络课程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可满足学生网上技能操作的练习。

3.交互性

网络课程要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可以进行网上交流答疑、实时互动。

4.界面友好

网络课程界面要美观,页面布局符合视觉习惯,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色彩鲜明,既不枯燥无味,又不会分散学习者注意力。

5.创新能力培养

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网络课程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文化素养方面发挥作用。

三、电力系统网络课程的基本情况

网络建设涵盖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改革内容,根据网络的运行特点,主要从文字、图片、视频三方面收集、整理与制作。内容包括三大类:课程基本信息类资源,作业答疑题库类资源,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w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的界定表述,课程拓展类资源。(1)课程基本信息类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及教学日历、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指导等;(2)作业答疑题库类资源:包括网络答疑系统、试题库系统或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作业系统、课程教学录像等;(3)课程拓展类资源:包括参考资料目录、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专题讲座库。具体内容为:

课程介绍: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与先修后续课程间的关系等。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指导性文件,就是对学生在经过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包括课程信息、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岗位标准、先修课程要求、课程设计、课程资源、考核评价设计等。

教学日历:反映教学内容次序,方便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日历包括授课序号、所在周次、授课章及内容提要、各次授课所用时数、教材及参考书、教具及挂图、课外作业等。

课程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果,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书。包括授课日期、专业班次、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含教学环节、内容)、编写日期、课后记载等。

课程课件:课件是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可在计算机上展现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的集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小结、作业等。

重点难点指导:包括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应怎样学习。

网络答疑系统:有“常见问题及答案(教师自问自答)”。

试题库系统:有知识点覆盖全面、数量充足的试卷(6套及以上)。

作业系统:给出覆盖基本知识点要求完成的练习,学生可以网上完成作业,可打开答案自己核对。

课程教学录像:包括电力系统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录像。

素材资源库: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专业标准、条例及规范、前沿和热点问题、相关论文及丰富的图片库、案例库等。

专题讲座库: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如频率调整、无功功率与电压、短路电流计算、电力系统稳定等讲座。

仿真实训系统:包括电网调度仿真实训计划、课件、教案、录像等资料。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建议

网络课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必然有其缺点和待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网络课程的建设,如情境创设、学习者解决问题、学习策略的选择等都离不开教学者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首先要解决的是转变教学者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问题,教者需要及时更新观念,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学习,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要消除教学者对新信息技术的“抗拒”和“恐惧”意识。

2.网络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及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上。教师不但要熟悉传统电力系统的内容,而且要不断学习电力系统的新知识,同时还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培训,这样教师才能制作更多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和调整网络课程内容。

3.目前的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内容积累尚少,特别是图像、动画类素材缺乏,还需要不断增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增补更能吸引学生的网络课程资源。

4.网络课程在教学组织方面缺乏学习环节的设计。在学习某些教学内容时,学习者缺少相应的学习环境,这使得他们不能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不能向教师提出遇到的问题,无法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无法进行实验,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等。学习者会因为不适应这种情感的缺失而对网络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加大对网络课程的研究,促进网络课程的常态应用,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其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吴义纯,冯黎.高职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7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当前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 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利用和管理。网络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 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 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高校在开设该课程中, 一般有几种类型:

1.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开设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领域、职能模块、知识体系有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把握, 并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

要求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管理特征,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联, 所以该课程一般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的学科基础性课程开设。

3.作为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程开设

越来越多的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了解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因此对于这类学生, 一般是作为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程开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 上述三类课程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就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建设, 将上述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在同一个教学网络平台中实现, 并且能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让不同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机会。

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实现, 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 如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等。本文将结合网络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 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 是教学改革的动力, 以网络平台为媒介, 借用其推进教学改革。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经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该课程依托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学校的4a课程网站,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实现电子课件、案例库、课后习题、试卷等资源的网上共享, 也为教师的答疑提供了网络平台。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而且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该课程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创新性地将课程设计为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务演练和自学四大模块, 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己是特点和需要选择使用。

1.课堂讲授模块

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 同时在核心教学模块中实施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试卷库、习题集等内容组成的教学素材, 为学生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了本课程的电子教案, 充分利用色彩、图片、动画、媒体文件等多种形式生动表现了教学中的不同内容, 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扣人心弦。

2.案例教学模块

案例教学的目的, 是为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案例教学模式、构建案例库和基于技能开发的案例教学模块, 在该课程的全部学习内容中充实案例,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来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网络课程进行案例教学, 目标在于使学生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框架,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认识在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3.实务演练模块

国内外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类应用性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来说, 传统的“代理式”方式, 不但不应是惟一的, 而且是效果并不理想的教与学的方法, 应该提倡并实践采用“亲验式”的教与学的方法, 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我们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模块设计了相应的实务操作手册, 开发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教学课件, 向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各种实务操作范本、管理工具和法律法规,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

4.自学模块

为了给范围更广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机会, 设计了自学型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自学讲义、教学辅导手册, 结合各种案例,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入门。

目前, 我们已经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团队开发制作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全套网络教学材料, 已经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局域网教学平台。网络课程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使用, 也可供学生课后复习交流讨论使用, 还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的应用

由于我国网络教育起步较晚, 网络课程的建设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已开发的优质实用的网络课程数量还很少, 而且多数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比较重视教学内容设计, 但比较忽视环境设计, 尤其是一旦网络课程内容建设完毕, 对于后期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使用没有进行精心策划, 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 我们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过程, 一方面, 十分强调对于网络资源和资料的筛选、整理和不断丰富;另一方面, 十分重视实际的应用, 利用各种手段大力推进网络课程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1.利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 因此学习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目前, 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 甚至于只是简单地教学材料、讲义、课件等的呈现。因此, 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建设中, 十分重视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 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各种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 在学习“绩效管理”这一章内容前, 教师在网络平台发布一个思考题或思考案例, 引导学生主动建立绩效管理的学习环境;然后在开始学习时, 教师选择了一组漫画发布在讨论区,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去分析, 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发布在讨论区;由于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看到发布的信息, 因此教师会适时地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意见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看法, 学生会主动的去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 并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终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通过创设类似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 将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丰富自主学习资源

目前, 大多数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对学习学习这一点, 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者来说, 在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时, 就需要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平台已经实现共享的资源不仅包括上述四大模块, 还给学生提供国内外著名咨询公司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相关研究报告、各种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等, 为学生拓展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 还有大量的习题集、试题库和模拟测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工具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3.重视对网络学习的引导, 加强反馈

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学习资源, 为学习者提供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资料繁杂, 学生也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而无所适从, 并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都明显不同。因此, 我们在该课程的设计中, 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了四大模块以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每一模块的第一部分都明确了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们了解学习该模块所需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系统, 从而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块, 确定自己的学习位置。目前, 网络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反馈过于单一, 大多限于教师对学习者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的形式一般由客观题和简答题等组成。为了弥补这一瓶颈方式的不足, 我们首先丰富了评价题型, 增加了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其次仅仅给出答案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一些典型回答,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我们尽量创造让学生提问这种交互学习方式, 由学生设计一些评价反馈方式并进行应用, 大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反馈的重视程度, 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4.强调课程维护和资源更新

目前, 各个高校开发了数量众多的网络课程, 学校和教师普遍十分重视网络课程的创设。但是, 随着网络课程数量的增多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网络课程的扩充、更新和维护变得困难和复杂, 很多课程自建成后几乎很少甚至从未对网络课程内容进行扩充, 未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时性、开放性等优势, 从而影响了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资源应该中, 充分发挥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来, 通知在该专业大三学生中建立一个创新小组, 由该小组的成员根据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求, 及时收集大量资源, 在授课教师的审核把关下, 及时更新和补充课程资源。这样一方面, 使得该课程的网络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十分及时;另一方面, 兴趣小组的学生也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拓展自己的学习面, 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 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网络课程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开发的质量和水平直接代表了网络教学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是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不同的课程在内容上、性质上、学习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 网络课程建设也不能一概而论, 必须按照课程特点来进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设计, 尤其在网络课程的应用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为该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设的几种类型, 设计了该课程网络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 由此创新性地将该网络课程设计为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务演练和自学四大模块, 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使用。从学习环境设计、自主学习资源建设、评价和反馈以及网络资源维护更新四个角度阐述了网络课程应用的要点。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余燕芳.《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 2010.

[2]王志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 (9) :48-50.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8

关键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课证融合

0 引言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日益依赖于Internet的情况下, 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安全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 如何根据行业需求培养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也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应以社会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为导向, 通过岗位技能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融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 将课程设置建立在技能岗位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1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适应网络建设与服务第一线需要,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网络操作系统基础理论, 能在企业熟练应用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环境的构建与配置, 网络硬件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管理, 能够使用各类网络工具进行企业网络的日常管理, 完成企业邮件等硬件系统的搭建与维护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为实现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相关企业的网络组网工程师、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员以及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专业网络系统管理人才的研讨与努力, 结合市场客观需求将高职网络与系统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为三个层次:

(1) 网络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岗位群技能需求

网络规划、设计与施工、后期测试与验收, 组网设备的选型、安装、配置与调试, 网络安全架构与服务应用。

(2) 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岗位群能力需求

组网设备的管理、日常维护, 网络监控、故障分析与处理, 网络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络安全管理维护。

(3) 网站设计与维护岗位群能力需求

网站规划与设计, WEB网站编程与应用开发, 网站的运营和管理。

虽然截至目前开设网络系统管理的高校已有两百多所, 但是根据对就业市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来看,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仍存在大量缺口, 然而各高校的就业率却呈现持平或下降趋势, 其根本原因就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定位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2 传统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

传统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结构, 前导课程注重为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则注重理论教学, 缺乏实践教学内容。

而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以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结合我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对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3 基于“课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结构、学科间内在规律, 还应关注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尤其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专业——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而言,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能力。因此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课证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以学科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 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培养中心。除政治思想理论基础课程和文化素质基础课程之外, 将专业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局域网组建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应用、Java Web程序设计与开发等6门核心课程。

职业技术课程分为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能力、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组件能力、网络管理维护与安全能力和网站设计与运营管理维护能力四个方向, 培养学生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同时, 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安排不同的教学培训内容, 真题实练, 并通过校企和做实现“课证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能力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与开发、数据结构、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数学。

(2) 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组件能力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的组件与管理、LINUX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网络互联技术、Internet原理与应用、物联网。

(3) 网络管理维护与安全能力课程

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与侦查、网络性能评价、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网络攻御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4) 网站设计与运营管理维护能力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设计与维护、Photoshop平面设计、JSP动态页面设计、电子商务概论。

4 小结

面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 使得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的体系建设成为一项艰巨、复杂、具有综合性的工程。因此,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 要坚持“课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课程体系, 实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 培养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系统管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慧.《网络工程新办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计算机教育2013年4月

[2]苏文莉、叶晟《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2013年3月

[3]赵怀明、朱小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A]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2年03期

[4]刘青.《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曹芳、李培培《浅析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11年11月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9

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能实时传送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由此应运而生。流媒体技术可以使视频和音频以及其它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由于教学资源系统、服务器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客户端系统等方面的原因,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足,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以提升网络教学的效果。

1 网络课程和流媒体技术概述

1.1 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课程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1]。

1.2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定义

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时,其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和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称为网络课程教学系统。

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时,可将其分为异步、同步两种教学模式。

1.3 流媒体技术的定义

流媒体是从英文St r eami ng Medi a翻译过来的。它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能在I nt er 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2]。

2 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2.1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组成

一个典型的网络课程流媒体教学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资源系统、服务器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客户端系统[3]。以下将分别探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应用。

2.2 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应用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引入流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方便地学习。具体来说,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使用流媒体技术使用户能够点播已上传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实时收看现场教学过程。将流媒体技术引入到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可以对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优化和完善,其具体的应用如下:

(1)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系统中的应用

用流媒体技术传输实时信息就是将教师上课的语音和场景实时地转换成流式音视频形式,实现网络化教学的在线直播功能。流媒体技术在实时流媒体资源的创建过程中有以下应用:

(1)使用流媒体技术制作成流式视频和音频文件;

(2)用流媒体技术关联不同位置的媒体文件;

(3)用流媒体技术提高传输视频的质量。由于支持流式技术的多媒体文件不需要全部下载就能观看,点播延时大大缩短,不需要很大的缓冲区。

(2)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服务器系统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服务器系统主要由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组成。在网络环境中,Web服务器提供Web的站点管理和服务,流媒体服务器附加的视频和音频增强、简化的安装过程以及内置的系统防护能适应异常的过量要求,并且提供最简单和快捷的数据编码,以改良的特性和服务集成的流式媒体简化了许多复杂的过程。

(3)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流媒体网络传输系统涉及到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和传输线路等。交换机通过共享的网络环境,将视音频文件同时传输到桌面上,流媒体传输使用缓存技术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流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

(4)流媒体技术在客户端系统中的应用

客户端系统通常以Web方式访问Web服务器,当需要播放流媒体信息时,浏览器会自动启动默认的流媒体播放器,建立与流媒体服务器的连接,从流媒体服务器获得连续的流媒体信息,同时进行实时解压播放。还可以通过播放器向流媒体服务器发出反馈控制信息,对数据流进行控制操作,如暂停、恢复、前进、后退、定位等。

3 网络课程中流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流媒体技术在教学资源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中使用实时教学资源流媒体传输时,虽然理论上总是实时传输,也支持随机访问,使用户可用快进快退的观看内容,并且强调一经播放就可以不停止,但实际上有可能发生周期性的暂停。实时流媒体的传输必须匹配连接带宽,如果网络的传输配置不高,将意味着以连接时图像质量较差。

3.2 流媒体技术在服务器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媒体服务器发布每一个流媒体文件时,都会占用一定的传输带宽。为了保证同步效果以及整个多媒体文件传输顺利和播放平滑,这个带宽的总和不应该超过用户和服务器连接的最大传输带宽,否则就会产生带宽“瓶颈”[4]。

3.3 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传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流媒体传输时,在相同的网络配置环境下,如果传输对质量的要求越高,则会导致传输速率越低,此时,这样的传输并不能实时有效地传播学习内容;反之,如果传输速率高,在同等的网络传输系统条件下,图像质量又会下降,这是由于网络的流媒体网路传输系统中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矛盾。

3.4 流媒体技术在客户端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客户端系统中应用流媒体技术时,流媒体客户端会将一个连接请求发送到服务器,这个请求将被服务器放在连接队列中。如果用户端试图连接到服务器的速率超过了处理这些连接请求的客户端的连接速率,队列将变得拥挤;当服务器将内容分发到多个用户时,连接请求的数量可能会因为资源的限制而降低。

3.5 流媒体技术在应用理念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于流媒体的网络课件制作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普遍不足,师生之间的交互方式比较少且方式陈旧,即使是比较先进的交互方式,如传递的内容,也主要是文字,实时性不够并且在情感交流方面也较薄弱,无法营造一个真正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虚拟环境”。

4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课程中流媒体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但是在网络课程中,流媒体在应用方面还应该有所改善。

4.1 针对流媒体在教学资源系统应用存在不足提出的对策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流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在网络带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协调不同的带宽和解决流媒体文件的尺寸问题入手,针对流媒体在教学资源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

首先,确立一个编码框架,允许不同速率的多个流同时编码,合并到同一个文件中;其次,采用一种复杂客户服务器机制探测带宽变化。针对软件、设备和数据传输速度上的差别,用户以不同带宽浏览音视频内容[5]。

4.2 针对流媒体在服务器系统应用存在不足提出的对策

服务器系统在使用流媒体技术时,常常会因为网络的带宽不足而产生瓶颈。为了解决流媒体服务器带宽“瓶颈”的问题,在组合同步播放文件时,我们可以尽量将高带宽文件和低带宽文件组合在一起。这种“幕后传输”的播放组合方式,可以使用户端的播放器预先存储足够多的数据以保证后续播放的平滑性。

4.3 针对流媒体在网络传输系统应用存在不足提出的对策

利用网络传输环境进行传输时,在相同的路由器线路和传输线路配置下,网络设计者可以对流媒体网络传输系统中的交换机进行标准化的设计,使之实现智能多播功能,从而使视/音频数据流产生的网路流量最小,以此来降低对路由器线路和传输线路的要求。另外,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用适合的压缩编码和传输协议。

4.4 针对流媒体在客户端系统应用存在不足提出的对策

不同的速率在不同的系统中工作情况可能会不同,要找到最佳工作值,逐渐的增加或减少连接值,直到连接的成功率和服务器的性能达到一个平衡。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客户端的访问数,并计算有效客户端连接的最大数量,在确定连接率时必须考虑处理请求时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在Windows Media服务器中配置客户端的连接速率。

4.5 针对应用理念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网络远程教学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有了新的技术和设备,并不等于有了新的教育形式,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它们。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同时,需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及媒体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技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其优势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和数字化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同时也将会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流媒体技术在人们不断追求高速、高效和高质量的网络传输的愿望中逐渐产生,并在网络技术的完善中不断发展,论文介绍了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流媒体的概念及基本特点,并对目前流媒体的技术特征和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做了分析,同时对流媒体的主要应用和它带来的好处做了简要说明,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改善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即教学资源系统、服务器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客户端系统)出发,针对流媒体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如何得到更好地应用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流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伟,韦鹏程.网络的组建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2-3.

[2]王儒鼻.流媒体技术综述[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3):118-206.

[3]肖磊,陈卓.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完全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104-105.

[4]范蕤.一个基于流媒体技术远程教学网络的实现方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12):27-29.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10

1 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课程资源结构

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课程资源管理,是以实施项目教学的课程为研究对象,即网络课程资源分解为一个个项目/任务,学生围绕教师发布的项目/任务,在资源平台中下载、查阅相应的学习资源,完成设计方案、过程性文档、项目成果的提交、评价,并在此过程与教师,同组成员之间通过平台进行互动。因此,基于项目管理的网络课程资源结构包括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资源。其中项目前资源,主要包括项目相关的行业资源、岗位资源、项目研究方法指导;项目中资源,主要包括素材资源、方案撰写指导性文档、各文档模板、精品案例等;项目后资源,主要包括习题测试、成果资源等。

2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院校网络课程资源评价系统设计

2.1评价主体多通道管理

课程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即评价主体,主要包括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网络课程资源评价系统中,分别为这三类评价主体设立三个系统登录的通道,授予不同权限。其中教师通道主要功能包括:浏览历史项目、发布项目、审核项目、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评价项目中扮演的岗位角色、成果评价;学生通道主要功能包括:选择项目、提交方案、提交成果及文档、成果评价;企业通道主要功能包括:浏览项目资源、方案评价、学生的岗位角色评价、成果评价,作为“专家”通道成员。为了便于各评价主体的身份管理,增设了“超级管理员”通道,该通道对各评价主体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

2.2基于项目管理的评价流程

项目管理的流程以教师为第一主体,模拟科研项目中的“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的流程,由教师、学生小组成员、企业专家共同完成。以“WEB项目开发”网络课程为例,教师发布项目主题,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申报项目,教师审核组团;学生小组根据项目主题,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类素材资源和文档规范,完成项目方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对方案进行打分和描述性评价,如果成绩合格,则进入学生根据方案完成具体的制作、开发等实施过程,最后向系统提交页面设计效果图和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源程序、成品演示文档,项目总结报告等;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组长对成果进行打分和描述性评价,如查项目最后的总评合格,则项目进入结题状态,否则学生小组继续完善作品及文档资源,如图1所示。

2.3 基于资源分类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

项目教学过程性文档和成果,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基于项目管理的流程进行打分与评价。资源平台共享的学生测试类的资源,系统自动批卷并给出分数。对学生作品和教师提供的项目案例资源,除进行打分外,根据指标进行不足和特色等内容的描述性评价。如项目作品的评价表如表1所示。

2.4 评价结果的汇总与反馈

评价结果通过系统的统计功能进行,汇总的方式多样,包括统计数据表、柱状图表、积分排名、定性描述评价等多种方式。各评价主体及校内管理人员,获知反馈信息的渠道包括从系统中看到实时动态数据的更新,汇总信息表等。与传统人工的汇总与反馈手段相比,运用信息化平台能更准确、及时的呈现汇总与反馈信息,并能通过平台数据的持续更新,得到进一步提高或完善的数据,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建设。

3应用实践与效果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为例,开发了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平台,平台集中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核心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基于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项目前、中、后的资源归类与展示,并对教学过程实施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完成的、从项目发布到项目结题的项目教学过程,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通过系统共同实施定性和定量评价。通过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实施,近年来在线课程的访问率提高迅速,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增加多,所在专业毕业生在省厅统计的毕业6个月就业起薪调研中位居学校各专业前茅,学生适岗能力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院校网络课程资源评价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从多元评价主体、项目教学中的资源应用过程分阶段、分资源类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通过系统及时多种形式的统计与反馈,有效提高了资源的访问率和师生互动、校企互动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程资源评价是高职院校衡量资源应用效果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基于项目管理的课程资源结构,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的课程资源在线评价系统设计思路,从多通道评价主体、基于项目管理的评价流程、基于资源分类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角度进行探索,运用评价系统对项目教学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以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项目管理,课程资源,评价,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宣翠仙,龚永坚,王成福.高职院校SECI-CDIO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21-123.

[2]廖克顺.项目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99-103.

[3]黄亚娴.高职院校项目教学的有效评价方法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121-122.

课程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篇11

关键词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学改革、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07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组建计算机网络和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一、课程体系改革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聘请企业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分析在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确定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即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组建和管理维护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教学目标、构建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师工作页。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归纳出专业岗位的行动领域提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目标从专业的职业能力出发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适度、够用的原则以现场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构建教学情境使教、学、做相结合课堂、实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从专业的职业能力出发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我们依据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安排了校园网规划设计、校园网汇聚层与核心层间的互联、局校园网VLAN划分与配置、教学楼汇聚层ACL配置等7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按其工作过程又分为3个学习情境。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整体再到系统的原则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重点突出工作任务与所需相关知识技能的密切联系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的相关性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为题的能力、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在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进行体系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同时根据我系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根据《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我们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做一体化学习环境中完成。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型实现了学习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学习环境以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成为具有高职鲜明特色的课程采用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是一门与现场结合相当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规划设计交换式校园网项目时我们学院网络为案例供学生来做需求分析及技术施工。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完成网络配置的专业技能。 2.现场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能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在教学项目中安排了参观学校校园网络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由网络中心的老师讲解校园网络各种网络服务器性能特点所用的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等网络设备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学习了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等知识。通过现场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真实感觉增强了学生参与网络从事工程建设的信心。 3.实际操作法 这是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用的较多。近几年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模拟实训室进行了扩充和完善目前该实训室拥有4组锐捷网络设备每一组包含4台路由器和2台二层交换机和2台三层交换机另有网络防火墙和无线网络等设备有计算机24台该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有6组模拟墙供学生实践操作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鉴于此我们对本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改革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因此本课程的7个教学项目中所涉及的校园网的组建、汇聚层与核心层间的互联等都能进行实际操作。这种依靠真实设备来进行学习网络集成与管理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认知能力熟悉了网络集成中各种技术配置与管理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配备有多媒体投影仪本课程运用了PPT课件、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等手段组织课程教学。 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直观性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四、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采取职业能力评价和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 过程化的考核方式。 内容设计上采用课堂问答、实践操作等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就。本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高在学习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进行考核。过程化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是40%。 2.综合项目考核 综合项目考核是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综合考核,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综合性、规范性,要设计好项目内容,保证考试知识点的覆盖性。综合项目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是60%。

五、总结

总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国锋等.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09.9

[2] 张国锋等.“ 计算机网络集成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http://www.doc88.com/p-650530360447.html

[3]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

[4] 余明辉等.中小型網络组建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

无障碍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受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要求独立生活、公平参与和成功融入社会, 而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技术标准, 更不必说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无障碍网络课程。基于以上现状, 构建无障碍化网络课程, 推进残障人士的信息化水平, 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普通人和有视力障碍者分别制定了以初中信息技术教程为例的解决方案, 让所有人通过使用本网络课程系统的在线学习和教学资源模块, 更好地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程。

2、重要概念解释

通过阅读一些文献了解到,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无障碍和无障碍网络课程的概念的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而国内关于无障碍网络课程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本设计是在ASP.NET的平台上开发的, 下面简单讲解一下信息无障碍、无障碍网络课程和ASP.NET的概念。

(1) 信息无障碍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 (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 在任何情况都能平等的、方便的、无障碍的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

(2) 无障碍网络课程

无障碍网络课程是以全纳教育、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等教育思想为指导, 利用各种辅助科学技术和手段尽可能的使所有学习者和教学人员完全参与的网络教学平台, 它能使各种障碍人群、老年人群参与网络学习, 以及身心正常的参与者更易用, 更好用。

(3) ASP.NET

ASP.NET又叫ASP+, 它不是ASP的简单升级, 而是Microsoft开发的一种基于.NET平台的新技术, 是建立、管理、部署Web应用程序的最佳平台。整个ASP.NET由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NET、Visual C#.NET、Visual C++.NET、Jscript.NET、Managed Extensions for C++、XML、Visual J++等.NET兼容语言编写而成, 它与.NET Framework紧密地整合, 提供了更模块化的设计方式。

3、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本文在指出使用人群主要是正对普通人和有视力障碍者人群, 但在实际情况下, 还要求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和有网络设备条件。

另外, 本系统仅限于尽量设计出符合WCAG1.0标准的网络课程, 对于网络环境中涉及的软、硬件只停留在应用上;国内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无障碍技术标准和设计原则可供参考, 只能在应用国外的技术标准进行探索实践。

4、信息无障碍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关于信息无障碍的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 信息无障碍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全美大约有100多个网站是专门开发残疾人用品和服务市场的网站, 而且还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 美国、英国和日本还修订了相关的法案, 从法律上保护残疾人的利益。

(2) 国内关于信息无障碍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大陆地区, 还没有一家真正称得上是信息无障碍的网站, 无障碍产业从产品的开发商、产品经销商到服务商, 整个链条还没有形成, 最为紧迫的是政策、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亟待制定。

5、无障碍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 (1) 设计目标

本系统以"设计为人人"为主要设计目标, 制作出能够使网页内容易于理解和容易呈现的无障碍网络课程, 进一步扩大了使用者的范围, 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 克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能障碍。

(2) 架构设计

整个系统是基于 (Internet/Intranet) 的网络应用系统, 采用B/S结构。架构采用流行的三层架构模式即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即用户界面层, 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 但不负责解释其含义。本系统这一层使用ASP.NET 2.0开发环境, C#语言实现。

事务层也称逻辑层, 是上下两层的纽带, 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 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 并把结果返回客户端, 这一层通常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服务器的注册簿中, 它和客户端通讯的接口符合某一特定的组件标准 (如COM, CORBA) , 可以用任何支持这种标准的工具开发。

数据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其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纵的请求, 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与更新功能, 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无障碍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 构建系统功能模型, 如图2所示。

模块功能说明:

·文章管理模块:用于呈现, 管理, 增加, 删除, 修改, 审核文章内容, 所涉及的版块包括:最新新闻, 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在线学习, 课后习题, 教学资源,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节点控制模块:用于管理, 增加, 删除, 修改, 调整, 文章的章、节、目录等, 通过循环控制, 梳理清晰的目录层次结构。

·论坛管理模块:用于师生交流讨论, 以及课后的管理, 辅助在线学习的功能, 该论坛采用的开源Discuz论坛, 功能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的论坛系统, 包括注册, 积分, 等级, 相册等功能。

·电子白板模块:该模块大量使用了AJAX技术, 便于多学生之间在线交流, 实现实时刷新内容, 但根据美国信息无障碍标准, 这种技术不适合有视力障碍者学习, 因此在有视力障碍者版面, 没有采用该模块。

·管理员管理模块:用于对后台管理员的添加、删除、管理。

(4) 数据库设计

根据既定的需求和建设内容, 利用MS SQLSERV-ER 2005建立一个数据库CMS_Site, 其中包含多个表, 如:CMS_Admin_Login、CMS_Category、CMS_News、CMS_Log等表。CMS_Admin_Login表用来存储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IP和时间等信息, 其中管理员密码采用MD5加密算法加密, 主关键字为CMS_Admin_Login_ID;CMS_Category表存放课程网站的节点;CMS_News表存放课程网站的文章详细内容;CMS_Log表用来存放网站操作日志。

(5) 页面展示

考虑到系统应用者的广泛性, 以及有视力障碍者自身的特殊性, 分别对各使用者进行需求分析, 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由此建立的两种用户身份:普通人和视力障碍者, 便于应用者选择进入, 同时考虑到视力障碍者, 在页面展示时候有语音提示和键盘控制功能。例如本页面有"欢迎使用初中信息技术无障碍网络课程, 按1进入普通人网站入口;按2进入有视力障碍者网站界面"语音, 浏览者根本不需要看页面就可以知道页面的功能以及自己该做些什么, 根据语音提示, 按下键盘的数字键1或2, 通过键值的获取的"function getcode ({}"方法, 如果浏览者按下的是1, 获得的键值event keyCode==49, 这是根据键盘对应ASCII码, 依次类推。

导航布局方面, 有视力障碍者的特殊要求即不能够使用交错复杂的导航链接, 这样会迷失方向, 因此采用一维的线性方式界面导航设置, 并且提供语音提示操作功能;对于视弱者, 可以使用页面放大页面文字功能, 可以将字体放大;另外在页面本系统尽量采用纯文本方式, 方便一些借助读屏软件的使用者, 同时也对图片, 动画采用文本替代, 方便有视力障碍者使用本系统, 由此需要分别对两者的界面进行设计。

(6) 语音朗读技术

本系统语音朗读是基于微软的语音开发工具, 即Microsoft Speech SDK。这个SDK中包含了语音应用设计接口 (SAPI) 、微软的连续语音识别引擎 (MCSR) 以及微软的语音合成 (TTS) 引擎等。其中TTS (text-tospeech) 引擎可以用于实现语音合成, 我们通过TTS引擎可以分析文本内容并且将其朗读出。

在工程文件中先引用DotNetSpeech.dll, 具体使用代码如下:

6、结束语

构建适合所有人学习的无障碍网络课程, 特别是为残障人士提供平等获取、利用信息的机会, 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通过互助性学习和教学, 克服了这些学生受教育的障碍, 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发生改变。本文针对普通人和有视力障碍者分别制定了以初中信息技术教程为例的解决方案, 让所有人通过在线学习功能模块系统地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程, 并根据需要在普通人界面定制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电子白板和BBS论坛, 实现自主学习的同时, 也提供互动交流的模块;而视力障碍者版面, 根据视力障碍者的特点, 提供语音提示和键盘操作交互, 为了便于学习, 采用一维的导航控制, 防止学习者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璐, 孙祯祥, 王满华.无障碍网络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0期 (53-55)

[2].廖日坤, 纪越峰, 黄小迅.基于TTS文语转换的Web语音浏览器[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 (10~12)

[3].庾邦.基于ASP.NET2.0的三层架构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大众科技, 2008年第9期 (59~60)

[4].钱小龙, 邹霞.美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概况:Section 508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 2007年第12期 (86~91)

上一篇:数字激光下一篇:安全生产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