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连锁经营

2024-09-30

商业连锁经营(共12篇)

商业连锁经营 篇1

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具有六统一的特点:统一采购、配送、标识、营销策略、价格、核算等, 在中国内地乃至全球都具有丰富的知名连锁经营品牌。连锁经营在当下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展现出其品牌优势, 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 受到市场环境、经济体质、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 导致连锁经营商业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连锁经营商业模式的优势

连锁经营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无资本扩张的方式来的达到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 而这种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在于其将现代工业的生产原理运用到商业操作中, 让商业操作实现统一化、标准化、专业化, 从而让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在与传统商业模式对比时, 会显示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具体可以体现在其成本、组织和营销各方面。

二、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问题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都缺乏足够的成熟和完善, 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经营类型单一、规范水平低、标准化差、经营规模小, 总部与分店之间沟通协调情况差;同时, 相关配送建设不完善, 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经营缺乏特色等, 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 才能让我国的连锁经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问题。连锁经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扩展壮大才能扩展经营规模, 从而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 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管理的加强, 则可以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机制, 从而让经营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因此, 连锁经营企业要努力克服内外因素来达到企业长足发展动力。

三、当下连锁经营模式的基本类型

以当下图文快印行业的连锁经营模式为例, 其大体可以分为5种形式, 其中有成功模式, 但也有失败模式。 (1) 全直营体系, 可以保证品牌的纯正性, 但是会因为资金不足的短板而导致开店扩展情况较弱, 开店速度慢; (2) 全直营体系, 单各门店管理者有股权, 让愿意共同发展的管理优秀者进行角色的转变, 可以避免人才的流食, 同时也有效的解除了开店的资金问题; (3) 连锁加盟体系, 存在部分直营店, 通过直营店来做到优秀门店形成有品质的商业模式, 而通过加盟商的品牌授权来达到快速达到品牌的覆盖, 但是如果控制和支持方式不佳, 就会导致失败的可能; (4) 加盟体系, 有少量直营店, 为形成盈利模式, 主要炒作概念和品牌授权, 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运营支持, 其风险性较大; (5) 自由连锁体系, 通过朋友圈来选择出领袖者, 然后进行一个共同品牌的认可, 各门店间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培训、财务标准, 主要依靠人为感觉行事, 未形成制度规范性。

四、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发展策略

1. 争取政府支持

连锁经营在发展中, 特别是起步阶段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降低资金压力。而单纯依靠自然发展一般很难得到成功, 因此, 政府在客观情况上提供条件, 得到政府的扶持将加大发展的速度和动力。

2. 扩大规模, 提升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模式要显示出自身优势, 就需要有客观的数量店铺, 从国外经营中, 美国要求连锁经营最少有11家店铺, 而从上海地区连锁经营企业来看, 一般在2-3年初期阶段可以达到15家门店左右, 这样公司才能产生一定效益。而在我国很多连锁经营网点不仅在规模上相对较小, 同时网点较少, 并不能成为有效的“网”, 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 流量受局限。而要想发挥出连锁经营的市场经济优势与活力, 就需要依靠规模经营来发挥其作用, 因此要注重其规模的扩张。因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 要开放思想, 大胆的运用资产重组这一资本运营的有利方式, 通过建构开放性的企业来达到道路的开辟。

3. 完善经营规章制度。

需要在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情况基础上, 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对连锁经营标准进行完善, 规范管理条例和服务规范等, 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逐步完善, 做到有规章可依, 按制度进行妥善管理, 推动连锁经营商业模式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

4. 打造品牌, 特色经营。

连锁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服务和品牌, 进行特色经营可以有效的增大其利润。利润在于企业的成本、产品和品牌优势所产生, 因此要着重打造品牌和服务, 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和服务具有较强的认可和信任。

5. 提升管理水平, 展开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的操作实施可以帮助企业从简单的价格战争中脱颖而出, 形成自身品牌和价值竞争的实力, 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应该根据发展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发展战略, 通过品牌的不断塑造来构建企业在时长中的稳固地位并积极维护。同时在品牌基础上开发更多新产品, 在管理方面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吸收和创新, 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同时围绕目标展开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 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让企业得到高效运转。

6. 加强软硬件建设, 着力人才培养。

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先进设备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同时在电子商务时代还要注重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运用, 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思维, 结合企业自身软硬件的特色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在人才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大相关技能与管理能力的考核, 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养出有丰富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霏.中国连锁经营管理的研究及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 2012 (5) :20

[2]吕鸿生.数码快印企业的连锁梦[J].数码印刷, 2013 (10) :23

[3]张庆.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11) :46-47

商业连锁经营 篇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建设规范化程度提高,各种配套服务设施越来越齐全,但是便民连锁超市数量还是有点少。即便有的小区也有这样的超市,但是因为其不具有价格优势,往往门庭冷落,最后沦落成卖馒头的小店。

据网建议,相关部门或一个有实力的企业介入,将目前这种小店全部“收编”,通过统一装修、配送形成合力。一旦这样的超市连锁机构建成后,可以方便市民购物,减少目前各大超市停车难的问题。

市民:“收编”社区小店

2月25日,市民梁女士拨打本报5512345热线反映,现在社区连锁超市数量太少,即便有的社区有网点,但是也因为物品售价高,销售商品种类少等问题,导致这样的小店经营困难,也不便民,建议由政府或一个大型企业牵头,将零散的社区销售网点发展成为连锁店的形式,通过统一装修、采购、配送,可以拓宽进货渠道,降低进货成本,并且增加商品种类,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记者从调查发现,现在社区零售商店多以便利店、副食品店或小型零售网点为主,其特点是方便居民购物,营业时间较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日趋理性。除了节假日到超市集中购物以外,基于节省时间与选购成本低的便利性考虑,社区零售网点成为人们频繁光顾的购物场所,但是社区零售网点多是单个店铺,因此进货量少,无法得到同大型购物商场相同的折扣。

从业者: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市民的建议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获得了不少从业者的支持。从业者朱先生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居民和商店互利共赢的目的。采用连锁的形式,可以改变社区零售网点经营规模小和粗放管理的弊端,并且获得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升。就降低成本角度而言,规模化批量进货可以获得较低的价格折扣,其进货数量远大于单个店铺的进货数量,供货商的价格必然会非常优惠。而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效益的提升,由此就可以降低商品价格,吸引更多顾客,这样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仅方便居民生活,也可以使社区零售网点焕发新的生机。

朱先生表示,之前也有商家希望通过他们的社区超市售卖新鲜蔬菜,但不是每个社区商店都支持,因而最终没有谈成。如果变成连锁经营,这些方式就有了可操作性,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让利于民。

政府部门:出台意见推动发展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底,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根据社区人口规模、消费特征、区位布局和建设条件的不同,按照便民利民原则,实现连锁经营企业进社区,推动社区便民连锁超市发展。”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社区商业将成为商贸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便民利民的同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商业连锁经营 篇3

[关键词] 连锁经营 问题 对策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组织和经营制度,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复杂的商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尤其是商业零售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迅猛发展,连锁经营使零售业摆脱了传统形式对其获得规模效益的束缚,创造了更多获得规模效益的机会和途径,实行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抉择。但是如何规避我国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我国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中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受到传统营销观念及国内一些地区基础信息化设施与科技水平的影响和限制,连锁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滞后。目前我国连锁销售企业中的计算机运用尚未普及,较低的电子化程度使连锁店必备的设施还很不完善,不利于连锁企业的现代化经营。

(2)配送中心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在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中,许多企业配送中心内部的数据采集、配送中心与外部接口系统如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与国外连锁企业自动化、现代化的配送相比,配送效率低下、配送过程中的物耗和物流成本极高。

(3)企业外宏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不发达。当前商业系统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如此,我国对于电脑语言、条形码技术、远程通讯等应用技术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企业的员工必然占用过多,而员工的开支约占流通成本的40%左右,商品价格自然难以低廉,无法适应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

2.连锁经营中缺乏知识化的管理、调查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1)新经济要求规范化的高水平管理模式,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连锁经营体系都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运作手册,使得总店对各连锁分店监管不力。

(2)建立连锁店时,企业对当地经济、地理等状况缺乏科学分析,对基本情况认识不够,缺乏知识化的调查分析,使得店面设立位置不合理。

(3)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不高,缺乏“知识化”的人才。从我国连锁业发展现状看,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很多上了规模的企业都没有成立专门的人员培训机构,也没有聘请专职人员开展培训业务,归根究底是没有认识到市场竞争关键是人员素质的竞争,结果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

3.对虚拟市场空间运用不够

(1)电子商务化程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信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使得一个新的市场——网上虚拟市场逐渐形成。许多知名企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利用这个虚拟市场对企业产品、理念、文化进行宣传,在网上进行交易,甚至建立了网上企业,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但我国连锁企业还很少尝试从这方面来宣传产品和出售产品。

(2)缺乏与其他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本土连锁经营,保守与闭关主义思想严重,与其他连锁企业很少有信息交流,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限制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4.种种因素制约了连锁企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1)资金缺乏,网点发展速度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现行体制制约着连锁经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发展。目前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使得难以在其他省份建立连锁店,限制了连锁企业扩大规模,自然也就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方向。

二、我国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加强人才培训,尽快提高人员素质

搞好人才培训,尽快提高人员素质,是发展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要制订培训规划,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如报刊、电视、报纸、电台等普及连锁知识,使连锁企业的经营和主要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经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推动连锁经营发展。可根据连锁发展的需要,组建全国性的连锁店行业自律组织,有条件的城市也可成立地方性连锁店协会,并同各国和国际连锁协会建立起联系,沟通信息,培训人才,协调关系。

2.加快企业建设,扩大企业规模

连锁商业的生命力在于规模,规模经营产生效益,这是连锁经营发展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我国连锁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扩大规模:

(1)大力发展特许经营。麦当劳之所以成为全球餐饮业的巨无霸,主要原因就是它是全球最好、最早和最充分运用特许经营的公司。特许经营能够联合加盟双方的优势,各得其利。目前我国多数连锁企业在扩张时常采用直营方式。由于自有资金紧张,使得直营式扩张受到很大制约,而且还受到时间、地域、地方法规、税收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我国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可凭借自己的品牌、管理技术、配送体系等优势,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吸收更多的加盟店,从而以较小的投入来获取较大的收益。

(2)开展合资、合作与合并。我国有条件的连锁企业也可走企业联合的道路来扩大规模。通过企业兼并或资产重组的方式,或强强联合,或以强并弱,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与外国资本相抗衡。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走管理兴企、科技兴企的道路。

(1)实行总部统一管理。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定价、统一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统一管理、统一税收。总部是连锁经营企业宏观决策和调控的中心,它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和经济效益。

(2)完善供应链,以改进管理流程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优先。零售经营过程采用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在充分吸纳国外成功供应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总部进货、配送中心、库存中心的业务工作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加强分店进货、库存、销货等业务工作经验的设计与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进、销、存、资金、财务等方面的数据及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处理,以做到适时、准确、高效,节约成本。

(3)对市场进行细分,制定满足需求的产品差异化策略,重视企业整体战略。从商品编配服务、店址选择、价格制定到促销,应有一整套的战略和策略,以服务质量为先导,吸引消费者,开拓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4)提高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连锁经营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我国一些连锁企业之所以效益不高,甚至亏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反应快速、内部管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国外大型连锁企业都十分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沃尔玛公司就率先使用了卫星通讯系统。2000年,沃尔玛又投资90亿美元开始实施“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的建设。沃尔玛正是凭借先发优势、科技实力,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跃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跨国连锁集团。为此,我国连锁企业要把发展、运用高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加大投入,积极搞好连锁经营信息处理系统及辅助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美国贾格迪什·谢特等:《零售业出现的新变化用其未来趋势》.《参考资料》,1998年12月15日

[2]哈佛商学院MBA教程《零售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年中文第1版

[3]陆满平:《对零售业态的认识》,《中国商贸》杂志,1999年第一期

[4]何春凯:发荣.连锁致胜[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5]陆强华:《连锁经营原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关于发展我国商业连锁经营的思考 篇4

1 商业连锁经营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放眼看去, 横观海外, 很多国家的商业都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进行指导经营。它是采取以总部为主要核心, 以各分部作为销售点, 以类似的管理模式和共同的销售目标进行的经营模式。而商业的连锁经营的本质就是利用了当代大工业、大生产、大工程等的组织管理原理, 更改传统采购和销售合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对品牌名的统一、店面的装修、商品的检验和服务的规范来建立一系列标准化体制, 再将采购材料、配送货物、宣传广告、培训工作人员、组织管理规范化和统一化, 把纷繁复杂的商业分解成像大生产、大工业的流程那样“分条分款”, 显得分工明确化、简单化, 增强企业的运作能力。事实表明, 商业连锁经营是当前经济市场中最具生命力和发展力的一种组织经营模式, 是推进社会进步的脊梁柱。

2 认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五个问题

2.1 门店少, 规模小

据显示, 当前我国每个商业连锁企业所拥有的门店平均数“寥若晨星”, 只有十多家, 而且接近一半还不足十家。有的商业连锁企业销售额名列前茅, 却也只有几家门店。就算最大的上海华联超市的店铺也只有一百来家, 我们再抬头看看发达国家, 他们的一半连锁企业都有几百家门店数, 有的大企业甚至有上千上万家。就像我们每日可见的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店就是上千上万家门店。

2.2 连锁经营组织的形式单调, 层次低

正规连锁、特许连锁以及自愿连锁是当前连锁的一般形式, 各自都代表连锁内部的不同特点。简言之, 所有权统一的连锁企业则是正规连锁, 而把一定契约关系与授权者相结合联系的是特许连锁, 可以保持产权与经营权独立的就是自愿连锁。发达国家在这些不同经营连锁组织形式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模范。例如, 被誉为21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就是就是以上所说的特许经营连锁形式的结果。再如, 德国的特许经营也在以每年1/4的增长速度增长。在美国, 消费支出中就有1/3的美元进入特许连锁经营。而在我国, 连锁形式比较单一, 层次也相对较低, 对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资源利用有了很大的限制和阻碍, 阻碍连锁企业的发展。

2.3 繁琐的分店手续

每当连锁经营公司开设一个分店, 都会面临着各种纷繁手续, 不仅要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批, 还要经防火、消防、治安、规划局、供电局、城建局、房管站、卫生部等十多个部门的允许。工商管理部门把商业连锁经营看做是新兴企业, 所以每次开分店, 都得办理全套的手续。于此同时, 连锁经营店还要花一部分开销于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的各项检查费用, 对企业的连锁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4 投资大, 负债重

当前的大部分连锁企业都是分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黄金地段, 房屋租金较高, 员工工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 再加上税费, 财务费用以及员工“五金”, 而这些都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各项成本, 也加大了连锁企业的负债。

2.5 企业经营规范程度不高, 管理水平较低

商业连锁经营的前提的基础是组织形式的各项联合化和操作标准化。我国商业连锁经营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重视店面装修、服装、店徽的统一, 而忽略了发展配送、提高采购率等实质性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 某些企业没有转变旧观念, 还在被传统的经营理念所束缚着。

3 提高对连锁经营的认识, 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

李岚清曾说连锁经营对进一步促进工业化的现代化大生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积极性的意义, 并且认为连锁经营是具有方向性的一项重大改革, 也是流通产业的一场大革命。商业的连锁经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 也是我国商业企业一个优良的发展方向, 所以提高企业成员对连锁经营的认识, 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连锁经营是我国企业完成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要结合连锁经营和物流体制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来发展连锁经营, 让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迸发出更大的火花。

4 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的途径

随着商业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 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确保快速有序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 在宏观上要给予科学的指导, 改良连锁经营的外在条件, 使我国的商业连锁经营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1) 量体裁衣, 严肃认真对待发展的计划。由于各地区的各种发展、管理、内部员工、客户群体、操作方法等都各有差异, 所以连锁经营的发展要根据当地客户群体的需求, 正确掌握和应用价值规律对市场带来的影响, 努力做到经济的最优化。要一切着手于实际, 做好调研, 分析好市场, 编制发展计划, 做到规范、统一、分步进行、量力而为, 给人民群众提供最大化方便, 尽可能满足人民需求, 这样在市场上就能自然而然的站稳脚了, 当然也自然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 规范连锁企业管理, 提高各结构层次的档次。强化总部职能, 坚持规范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管理, 尽可能的减少连锁经营中出现的漏洞, 充分发挥总部在采购的配送、经营的指导、市场的开发、促销的策划、教育的培训等方面的职能, 尽量实现进货、库存、记账、贷款、还款、计划、广告、经营的统一。同时为了达到销售额的增长, 我们还要引导和刺激消费, 变样采用活动、促销等方式增加所卖商品的含金量。要充分利用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的给企业的优势, 引入最新的经营理念, 突破传统格局,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调整企业的网络结构, 扩增当前销售规模, 结合当地民情, 制定相应的“民策”。

(3) 发展多样化的业态连锁经营。在我们发展连锁经营的同时, 也应把这种连锁经营的方式向其他方向扩展, 比如其他商业、服务业以及建筑业等行业, 来实现现代化的高速增长。我们一般以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为发展连锁经营的多样化业态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连锁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经验不足、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缺陷, 让我们在强大的国外连锁面前有点小孩子, 所以不免经常摔跤的情况, 所以我国应该在相对程度上对国外连锁业进行一定的控制, 以确保我国连锁经营得以正常发展。

(4) 大做、大联。扩大企业规模。要把经济实力强、组织管理体制好、各种设备完善的企业作为重点, 编制相关方案进行资金扶优扶强。积极创造各种外在和内部条件, 扩大连锁企业的经营规模, 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实现强强联合, 划过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分界线, 走出传统圈子, 别做“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去接纳企业之间的各种出入, 对本企业进行不断的优化, 来形成更新、更大的商业连锁企业。同时, 在新建住房和城乡结合处以及各高校发展连锁超市, 增加门店数量, 扩展企业空间。

(5) 支持合理结构, 避免资源浪费。开展对连锁经营的调研, 制定对连锁经营的发展计划, 对连锁销售网点和配送中心合理布局, 对连锁经营业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以免太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还要把行业管理加强, 尽快研制商业连锁经营的各种管理方法和各种规范化的统一, 利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宏观的对连锁经营进行控制和调配, 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加强国家对连锁经营连锁的扶持政策。国家是国民的主导, 在看到连锁经营体制的未来发展道路后, 应该大力支持发展我国商业连锁经营来促进社会前进。国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支持: (1) 对各销售网点用房进行适当优惠。把商业连锁经营模式列入商业发展规划中, 搭配民宅建设。 (2) 对连锁经营的税收管理。对连锁经营发展中需要改变财政隶属、核算方式或缴拨关系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3) 发展连锁经营的资金。连锁经营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紧缺问题, 财政给予部分贴息政策。

5 我国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 经过10年的发展, 我国连锁经营已经进入了发展时期, 而且在未来几年里, 应商业经营的发展应进入成熟期的关键时段。我国连锁企业随着国际经济形式发展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在连锁企业中, 我国发展潜力是最强的国家之一, 也是所有商业企业的重要竞争对象,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国连锁经营体制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 从总体来看, 20世纪, 我国的连锁经营是低造价、无序的、盲目的、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发展。而21世纪对连锁经营慢慢更改以前的不足, 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布局, 再增加高素质人员进行管理, 配用现代高科技设备, 导入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 仅跟时代的步伐, 让连锁经营有序无乱的前进。再者, 我国商业连锁经营将会从超市蔓延到其他商业, 会包含商业和服务行业的各方各面, 而这些商业和服务业也会因此而得到跨越性的发展。由于当前市场竞争压力, 借助当今社会的信息科技技术来完善或完成销售售前、售中以及售后的各种服务和问题将变成很多企业的首选, 也会在将来的社会中占主导经营模式。

其次, 根据地区剖析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向。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众多的人口、辽阔的地域、不平衡的经济发展都是我国存在社会现象。大陆沿海一带以及大中城市的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段的发展则较为延缓, 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仅没有消除, 而且是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的国情, 连锁企业也应制定相应的“国策”, 要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 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方试手段来贴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沿海发达地区, 有着稠密的人口, 思想也比较超前, 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综合性的购物以及各种商业和服务业都能很好的快速被客户群体所接受, 以致连锁经营的飞跃性发展。而在发展延缓的中西部地区, 人口就较为稀少, 购买能力也相对减弱, 客户群体有明显的怀旧意识, 要灌输新的消费理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大型便民店的发展会更切合实际。但是只要连锁经营理念进入民众思想, 也会快速推进发展其他商业和服务业进入中西部地区。

6 结语

发展商业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先行潮流, 是很多西方国家商业、服务业的一种重要组织管理形式, 也是我国流通领域的一重大举措。只要清楚的认识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 营造良好的外在条件, 在国家的扶持和引导下, 科学、合理的选择发展策略, 让商业连锁经营这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为我们社会做出飞越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公仁.连锁经营发展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01) .

[2]王立宾, 孙书俊, 谢晋泉.试论连锁商业出现的必然性与发展前景[J].财金贸易, 1996 (03) .

[3]张淑君.浅谈连锁商业的发展[J].湖南商学院学报, 1998 (04) .

商业连锁经营 篇5

01)您的业务是什么?

依据中医的食疗理论, 运用饮食营养疗法,针对营养失衡引起的疾病患者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辨证地制定各种不同的饮食配方,以达到调养、治疗、康复的目的。

02)您的商业模型是什么?

建立集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于一体的专业性饮食营养治疗中心,通过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等,为入院疗养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方案(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心理养生),提供膳食分析、营养评价、营养配餐预防和治疗某些营养失衡引起的疾病疾病。同时以全新健康管理理念提供健康资讯、健康讲座、社交联谊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倡导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主要收入是依据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不同的营养治疗目的收取住院、治疗和保健营养费用。

03)您的业务是满足什么需要或解决什么问题?

治疗、防治因营养失衡引起的疾病,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的需求。04)您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详细情况如何?

目前全国还没有此类项目,属创新型项目,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市场前景可观。

05)您的客户是哪些?

目标客户:

孕产期妇女、婴儿;

手术后康复患者;

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亚健康状态等对饮食营养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06)您的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

目前处于创意阶段

07)您希望融资的金额?

500万

08)您的目标评估价值的多少?

比较大,具体确切的数据难以确定。

09)谁是您目前的投资者?

10)您的总部设在何处?

经营总部设北京或上海,在一线城市和风景区城市开展连锁经营,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拓展业务,建立国内连锁经营网络。

11)主要管理人员简介: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篇6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商业特许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第四条 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商务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 特许经营活动

第七条 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

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第八条 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特许人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企业登记(注册)证书复印件;

(二)特许经营合同样本;

(三)特许经营操作手册;

(四)市场计划书;

(五)表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书面承诺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经批准方可经营的,特许人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九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特许人提交的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文件、资料之日起10日内予以备案,并通知特许人。特许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不完备的,商务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在7日内补充提交文件、资料。

第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特许人名单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并及时更新。

第十一条 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特许人、被特许人的基本情况;

(二)特许经营的内容、期限;

(三)特许经营费用的种类、金额及其支付方式;

(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以及业务培训等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提供方式;

(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和保证措施;

(六)产品或者服务的促销与广告宣传;

(七)特许经营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

(八)特许经营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九)违约责任;

(十)争议的解决方式;

(十一)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条 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3年。但是,被特许人同意的除外。

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续签特许经营合同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四条 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经营操作手册,并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方式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

第十五条 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 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

第十七条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收取的推广、宣传费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推广、宣传费用的使用情况应当及时向被特许人披露。

特许人在推广、宣传活动中,不得有欺骗、误导的行为,其发布的广告中不得含有宣传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收益的内容。

第十八条 未经特许人同意,被特许人不得向他人转让特许经营权。

被特许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许人的商业秘密。

第十九条 特许人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将其上一年度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的情况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 信息披露

第二十条 特许人应当依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并实行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十一条 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

第二十二条 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提供以下信息:

(一)特许人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以及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

(二)特许人的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

(三)特许经营费用的种类、金额和支付方式(包括是否收取保证金以及保证金的返还条件和返还方式);

(四)向被特许人提供产品、服务、设备的价格和条件;

(五)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的具体内容、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

(六)对被特许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监督的具体办法;

(七)特许经营网点投资预算;

(八)在中国境内现有的被特许人的数量、分布地域以及经营状况评估;

(九)最近2年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摘要和审计报告摘要;

(十)最近5年内与特许经营相关的诉讼和仲裁情况;

(十一)特许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

(十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条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特许人不具备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特许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条 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 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许人利用广告实施欺骗、误导行为的,依照广告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被特许人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并经查实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条 以特许经营名义骗取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以特许经营名义从事传销行为的,依照《禁止传销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特许经营活动中涉及商标许可、专利许可的,依照有关商标、专利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有关协会组织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指导下,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特许经营活动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为特许经营活动当事人提供相关服务。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特许人,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逾期不备案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前款规定的特许人,不适用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商业连锁经营 篇7

1 连锁经营概述

连锁经营指代商业组织形式, 同时, 也属于一种经营体制, 具体是指某企业提供相同服务或者经营相同商品, 由不同形式组成联盟, 经由整体规划的指引, 开展专业化分工, 并依托分工开展集中化管理, 达到服务规范化、经营合理化、规模效益统一化与管理标准化的新型经营模式与组织手段。连锁经营源自工业发展, 满足大工业全面化、系统化的生产标准[1]。连锁经营关心消费者的需求, 并站在消费者的立场, 将质量提升作为主要目标, 借助标准化技术, 通过使用共同商号的多个门店, 服从总部管理, 实施统一采购, 达到规模效应的现代经营模式。连锁经营通常具有下述特点: 其一, 其在零售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且不断增加;其二, 地区集中化走向十分明显; 其三, 多业态发展, 呈现规模扩展, 且扩展速度较快; 其四, 加盟店迅猛扩展, 然而, 总体效益却小于直营店[2]。

2 商业连锁经营过程涌现的问题

2. 1 规模偏小, 效益不理想

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最显著的特征, 连锁经营代表和映射着规模经济, 它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可在更大领域充分、完全配置资源条件, 进而为零售商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长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规模宏大、费用合理、价格经济、成本低下、效益理想。然而, 不难发现, 现阶段, 连锁经营却表现出规模小、分布失衡、市场定位不准确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现代连锁经营主要由几家分店组成, 此种条件下的连锁经济无法达到发展标准, 进而不能形成优越的规模优势[3]。

2. 2 规范化程度低下, 管理水平不高

在我国, 大部分中小连锁商业尚未形成管理规范化与高效化的局面, 且货物配送缺少统一性。在管理层面, 单纯仿效单体经营模式, 进而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价格与规模优势[4]。从内部管理层面而言, 缺少合理性, 员工分配不合理, 员工调配不科学, 部分岗位, 只要其员工上岗工作便没有闲暇时间, 一直处在忙碌状态, 同时, 某些员工则过于清闲, 时常聊天、说笑, 形成了忙闲不一的局面。岗位调配不完全, 部分岗位存在无人当值的情况, 仅仅是被抽掉到其余岗位来帮忙, 但让顾客产生了一种敷衍的想法, 管理组织涣散, 导致服务不全面, 有时还会出现顾客流失现象。

2. 3 配送渠道不合理, 采购与配送率均不可观

现阶段, 连锁经营主要存在下述四中配送渠道: 供应商独立配送、连锁企业独立建设配送中心、携手配送与第三方配送。目前, 大规模连锁零售企业纷纷构建了独立的配送中心, 但该配送中心建立单纯是为满足内部配送需求, 则实现有序运转, 则应具备优越的规模效应, 相反, 大规模的投资, 一定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配送渠道不合理, 将会制约采购效率, 降低配送效率。当下, 在我国连锁企业中, 其配送规模普遍偏小, 尚未出现规模优势, 集中配送效率不高, 大部分配送中心均不满足经济配送规模, 使得整车装载率偏低, 同时, 返程空驶率偏高, 承受着巨大的配送成本。

2. 4 规模经济不佳, 市场结构分布不合理

商业连锁的本质为商业组织模式, 这表明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的规模应超过最小规模, 相反, 将会引发连锁经营收益低于成本的问题, 自然无法有效发挥商业连锁自身的规模经济。另外, 市场集中不高。科学、健全的市场结构通常是竞争良好、垄断合理的市场格局, 因此, 我们一定要提升市场的集约性。但现阶段, 从市场格局层面来说, 商业连锁具有极端性, 一方面表现在中小企业连锁企业迅猛发展, 数量巨大, 且各自为战, 相互竞争, 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规范的竞争秩序产生冲击; 另一方面, 大规模连锁企业迟缓发展, 数量较少。

2. 5 经营人才短缺, 人才储备不足

人才作为连锁经营的活动主体, 其在连锁企业中占据着决定性位置。因地域条件、薪资待遇与管理手段等的制约, 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均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管理型人才, 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性, 这大大制约了连锁经营的提升与发展。专业管理人才短缺将会引发下述问题: 经营理念陈旧、管理不到位、发展方向不合理, 市场调查、店址选择、商品类型整合、服务要求、成本控制与营销水平等均不满统一标准[5]。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现阶段, 商业连锁经营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 对于管理性人才而言, 其缺口量达到了六十万。且通常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方可培养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 这表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人才缺口这一问题。

3 解决对策

3. 1 扩展思路, 达成规模优势

我们应冲破当前发展水平的束缚, 积极扩展思路, 摆脱制约因素的禁锢, 努力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增设连锁店面, 拓展经营规模; 笼络或者加强与相似企业之间的合作, 发展规模经济, 增加效益; 践行集团化与标准化, 以此来增强连锁商业的整体实力, 达到规模经济。另外, 促进加盟商的加入, 同时给予一定的收益, 使其体会到连锁经济的无穷效益, 并不提倡肆意的打压, 正确看待各自发展, 互惠互利, 实现共赢, 进而促进连锁商业, 实现整体发展。

3. 2 努力打造规范化管理, 强化经营管理

针对现阶段商业连锁现状, 规范化水平低下的问题, 依托具体情况, 朝着国际标准努力, 尽可能做到下述几点: 构建连锁总部, 采用统一管理, 集中进货, 规范价格, 集中核算, 落实店名标识。经由上述操作开展标准化经营, 并优化总部功能, 着重从采购配送、管理指导、产品开发、售卖规划等来增强总部的职能。优化连锁企业所涉及的一切管理活动, 构建完善岗位、优化作业活动的规范体系, 同时, 保证活动规范, 达到作业全面化与规范化。

面向管理水平低下问题进行改进。由于商业连锁管理主要借助现代科学整合人才操作的模式进行管理, 密切关联现代科学技术。这要求大面积应用信息技术, 全面改善连锁企业内部的财务、物资与信息资源管理等工作, 增加技术含量, 推动商业连锁实现现代化, 增加流通效益, 进而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若想顺利达成连锁企业自身的管理目标, 全面落实各项操作规范, 一定要大力开展培训活动。企业应将财务、物流与信息管理等协同人才培训一起划入战略发展计划, 并编制适宜的管理规范, 独立培训从业人员, 为连锁经营发展提供更多的管理人才[6]。这不仅可从整体层面提升企业形象, 而且可改善经营管理活动, 提升经营效率, 促进连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 使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有序、稳步发展。

3. 3 构建全面、成熟的配货渠道, 提高配货效率

在连锁经营企业中, 货物至关重要, 不具备货物的企业无法开展商业活动。如果货物准确运送, 且十分合理, 则经营活动一定会顺利开展, 销量也会迅速增加。因此, 我们应重视配送渠道的拓展, 构建成熟、全面的配货渠道, 借助适宜资金开展配货建设, 规避断货问题的出现, 以防库存积压, 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3. 4 参照消费层次, 合理划分市场, 准确定位

零售经营一般包含百货店与便利店等不同的业态。新型业态一般较为新颖, 可快速切入市场, 具有优越的成长性,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与分配格局的调整, 城乡居民消费更加多样, 慢慢形成了联系紧密、差异显著的消费层次。由此可知, 发展连锁经营一定要探索市场呈现的新走向, 结合具体情况, 科学剖析是常年, 准确定位[7]。现阶段, 我国整体消费普遍不高, 针对工薪阶层所开展的连锁店一定要合理发展。

3. 5 更新管理理念, 大量引入人才

现阶段, 因管理型人才短缺, 知识匮乏、思想认识不足, 要求组织管理人员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主动走进领先的连锁商业, 丰富经营经验, 增加知识积累, 借助学习和观访大力借鉴成功的做法, 尽可能挣脱落后思想的束缚, 并让管理人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切忌照搬现存与陈旧的管理经验, 满足实际情况, 深刻剖析具体问题, 进而有效经营连锁商业[8]。另外, 选择职工时, 还需要注意和考虑许多问题。当前, 在连锁商业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中, 领导亲属与朋友占据着较大比重的现象, 有些甚至滥用权力, 待获得一定职权后, 便一手揽权, 不听取下属的合理意见, 有些甚至制约员工的个人发展, 组建帮派, 排挤人才, 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因此, 选拔人才时, 应尽可能选择经验丰富与专业知识扎实的员工, 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带动员工, 积极改进, 不断提高。还可开展专题演讲, 积极分享工作经验, 进而增强专业认知、增强操作技能、改善服务态度、端正思想, 全面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

4 结语

连锁经营充满潜力, 是一种有效的服务销售模式, 只有构建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方可形成均衡优势, 进而为连锁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摘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商业经营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迅速崛起、壮大。笔者结合实践经验, 首先介绍商业连锁经营, 然后探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最后探讨解决对策, 希望可进一步促进商业连锁经营, 将其推向更高的平台。

关键词: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魏炳麒.我国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发展状况及其定位[J].调研世界, 2012, 9:46-47, 9.

[2]张文, 罗晓沛.基于商业连锁经营的会员管理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5, 22 (5) :531-536.

[3]刘晓霞.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 2015.

[4]屈巧姿.湖南省商业连锁经营竞争格局分析——以长沙市零售连锁业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 (中旬) , 2013, 5:130, 132.

[5]伍唯佳.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16:154-155.

[6]杨强.浅析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376-376.

[7]杜爽.浅议目前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2, 16:113-114.

零售商业两大特点与连锁经营 篇8

零售企业是专门从事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和促进商品流通的买卖活动, 对于任何有形产品, 零售企业都只是负责具有高度类似性的买卖活动。类似性活动指需要相同能力完成的活动。这里的能力是指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具备的经验和技能, 来源于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对某种或某几种具体技术的掌握。判断企业活动类似性要根据其能力来判断。零售企业的类似性是针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的。生产企业的活动一般都具有互补性质, 各个阶段或各道工序都有一定程度的技术独特性和信息私有性, 并且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协调。因此, 完整的生产活动需要不同的能力。对于零售企业, 不同分店之间、商店内部的各个柜台和服务区之间的活动, 几乎没有任何时序联系和技术联系。所以, 完成任何买卖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几乎是相同的, 具有决定意义的能力就是信息能力。零售企业的交易类似性特征使得其在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协调, 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 可以运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开设分店实现统一管理的规模经济效应。

二、商业对信息技术的特殊依赖性

“交易”是一种无形的产品, 首要因素是信息。事实上, 现代零售也正是通过对信息的运用 (而不是通过直接对物质资源的加工) 来有效配置各种商品和服务。它以信息为纽带进行物流、资金流的集中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并深刻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经济总价值的市场实现程度。所以, 信息技术是决定零售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信息能力主要来自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然而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巨大, 必须实现信息技术的规模经济, 因而需要面对尽可能多的消费者, 进入尽可能多的细分市场。零售业对信息技术的特殊依赖性决定了其复制粘贴 (主要指连锁经营) 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无形之中解决了零售业进行连锁经营不得不面对的困境。连锁经营的原则是实现进货与销售的分离, 而商业的本质却是进货与销售的统一, 按照连锁经营的理论, 进货是最重要的职能, 因此由拥有优秀人才的总部承担, 销售却有基层的普通员工来承担, 这显然忽视了销售的重要性。也就是说, 连锁经营强调了“买”, 而忽视了“卖”。而“卖”也是及其重要的, 这个过程要为企业带来重要的信息, 所以基层销售人员也就担负着收集信息的责任,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很难保证基层销售人员具备相应的收集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 这一重任成功转移到POS等信息处理系统和相关人员手中。因此, 信息技术使得连锁经营没有暴露出其本有的缺点, 也进一步说明了连锁的可行性。

三、与连锁经营相关的理论

连锁经营是指连锁店, 即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 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 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 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其背后必定存在理论支撑点。

(一) 规模经济

连锁经营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 供应商要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零售商只有通过大批量进货才能分享这种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共赢。这要求零售商要有强大的采购功能, 要么扩大单店规模, 要么多个分店统一采购。消费多样性决定了零售商不可能在一个商圈里实现某种标准化产品大量销售。因此, 分店经营是必然的选择。而分店经营成功需要价格高昂的信息技术和有效的分工。

(二) 分工和专业化

在连锁之前, 总部不仅要生产无形的产品, 还要生产实体的产品;而连锁以后, 人力资源能按其专业优势配置, 从而一群拥有管理才能的企业家就聚集在总部。这样, 总部就能专业于无形产品的生产。总部所生产的无形产品主要就是指经营技术或管理模式, 而分部则要运用总部提供的技术和模式进行生产, 具体表现为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强的品牌渗透力。连锁经营实现了地区分工, 使得销售人员避免了重复学习的困难, 能够专注于特定地区的市场, 因此更能深入地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进而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消费特点和趋势。

(三) 交易费用

零售组织和市场之间存在共同的本质属性, 零售组织在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也和市场一样存在交易费用。连锁总部对连锁系统内的各个零售店铺应用统一的管理模式, 进行统一集中采购, 通过统一的配送中心成功地把传统批发、零售企业间不稳定的市场购销关系, 转变成了连锁公司总部、配送中心与分店之间长期稳定的配货送货 (对直营店铺) 和供货 (对特许和自由加盟店铺) 关系。这就大大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搜寻交易伙伴的费用, 进而节约了原来因批零企业间购销关系外部市场化而多发生的交易费用, 为连锁公司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奠定了基础。

(四) 信息经济

连锁企业在信息收集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能够直接面对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多样的、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覆盖区域、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众多店铺, 几乎每时都在为连锁总部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可靠的市场信息, 连锁总部对所有信息进行汇总, 一方面对市场进行研究和预测, 另一方面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 或直接向其提出订货。这样, 对连锁企业而言, 由于其掌握了买方市场条件下决定企业命运的信息, 而飞跃性提升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对于生产企业而言, 这使预测性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大降低, 并且很大程度上使得预测性生产转化为订购性生产。

(五) 简单化和数量化原理

简单是事物有序发展的必然条件, 也是企业扩张的基础, 更是保证扩张成本低、防止扩张变异的运营原则。结构越简单, 扩张成本和出错率就越低。当企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时, 种类比数量重要。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种类过多的负面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 此时个体数量的重要性会明显大于资源的种类数量。因此, 不要过分追求企业所控制资源的种类数量, 而要重视资源个体数量和质量。零售业连锁经营通过六个统一, 即统一商品采购、统一商品配送、统一管理制度、统一门店标识、统一商品价格和统一服务规范而实现简单化, 在简单化基础上形成标准店样板, 借助于品牌渗透力, 通过粘贴复制实现数量化。

四、启示

从零售商业的本质特征看:1.连锁的目标是提高零售企业的特殊产品“交易”的生产规模和效率, 脱离这个目标, 连锁很容易变质而走向失败;2.连锁不能破坏零售业的“类似性”特点, 否则连锁就变得不可行;3.零售业对信息技术的特殊依赖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必须在连锁的经营中不断得到升级。

从连锁经营的优势来看:1.连锁经营规模经济的实现过程并不是简单增设分店的过程, 关键是实现信息技术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和专业化基础上协同效应;2.连锁经营应注重品牌的建设, 以实现品牌的边际递增效应;3.实现专业化经济是连锁经营的重要目标, 分工是连锁经营的必要条件;4.连锁经营存在替代市场的因素, 正如生产企业替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一样, 连锁经营一定程度上替代零售经营从而节约了生产“交易”的费用;5.连锁经营实现了信息大范围规模化收集;6.连锁经营充分利用了零售业的类似性或简单化特征。

参考文献

[1]李陈华, 文启湘.流通企业的 (规模) 边界[J].财贸经济, 2004 (2) .

[2]葛建华.信息能力与现代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财贸经济, 2005 (1) .

商业连锁经营 篇9

(一)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指现代银行出于扩大利润、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等一些动机, 到海外建立分支机构, 将经营业务的区域范围由国内不断拓展至海外, 从而形成国际化经营格局的过程和状态, 主要包括业务国际化、机构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监督国际化等, 从而实现银行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

(二) 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历程看, 中国银行1997年在香港设立第一家分行, 最先迈出国际化步伐, 是迄今为止境外机构网络分布最广的中资银行。截至2012年年末, 中国银行已在全球设立了613家境外机构 (如图1) , 海外资产总额高达31342.31亿元 (如图2) 。从1992年建立新加坡代表处以来, 中国工商银行先后以新设和兼并重组的方式在香港、东京、汉城、纽约、法兰克福、卢森堡、伦敦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经贸往来地区建立了252家境外分支机构, 客户贷款平均收益 (海外部分) 高达4766.54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新加坡、首尔、东京、约翰内斯堡和法兰克福等地设有10家分行, 并拥有2家代表处和4家境外附属公司, 客户贷款平均收益 (海外部分) 高达3938.78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设立了4家分行, 并在东京、纽约等地设立了代表处, 客户贷款平均收益 (海外部分) 高达1643.08亿元。此外, 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二、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数据来源:各行年报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年报

(一) 垄断优势

1960年, 美国学者海默 (H.HYMER) 在其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 保证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 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 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 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由于存在着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 或者造成市场不完全的政府对企业竞争的干预, 而使跨国企业在国内获得了垄断优势, 并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以利用。对商业银行来说, 影响其经营国际化的市场不完全或不完全竞争有以下情形:金融产品市场的不完全、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和政府政策带来的市场不完全。

日本在进行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之初, 美国的跨国银行早已遍布全球, 西欧国家的海外机构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面对这样强劲的对手, “新来者”日本须拥有雄厚的竞争优势和独特的手法, 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日本银行利用自己潜在的经济效益和国内的高储蓄率, 大胆采取了低利息、大规模的战略:即以低于竞争对手的利息率扩展资产业务, 选择市场中对数量敏感和价格易变的产品或者区域作为突破口, 实行大业务量来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两种手法的结合使用,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自2006年12月11日起, 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纷纷通过参股国内银行或设立分行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对中资银行来说是一个政策支持, 同时中国也具有日本高储蓄率这一优势, 中资银行在2006—2012年间的海外扩张中取得了质的飞跃。

(二) 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理论是由伯克莱 (Pete J.Buekley) 和卡逊 (Mark C.Casson)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 用于系统说明跨国公司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 国际化是企业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表现, 跨国公司就是在将其资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内部转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 罗格曼 (Rugman) 等人开始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际银行活动。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特定的差异, 国际化银行成为这些不完善性内部化的载体。他认为, 由于国际市场上各个市场之间的不完善性和差异性, 国际化银行可以利用国际多样化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 国际金融市场上内部化利益要大于国内市场。在内部化过程中, 国际化银行能比在国内市场上经营的国内银行获得更多的收益, 而且由于跨国公司在外国市场上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 要负担生产成本及其他额外成本, 而跨国银行仅在外国市场上从事金融服务业务活动, 其成本较低, 因此, 跨国银行业的潜在优势要远远大于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

中资商业银行通过在世界金融中心建立分行, 可以共享便利的金融环境、高端的金融人才和良好的金融氛围;通过在南非、南美等新兴市场设立海外机构, 可以扩大客户群体;通过在政策放松的东道国设立海外机构, 可以享受东道国政策的优惠, 再加上跨国银行在海外市场从事金融和销售活动负担的成本较低, 因此, 中资商业银行通过建立海外机构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日本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一) 竞争战略

日本居民的储蓄率一直高居发达国家之首, 平均达20%以上。战后相当长时期内, 证券金融发展滞后, 使银行处于资金分配的主渠道地位。资金几乎完全通过银行储蓄注入国内经济循环。1973—1975年危机之后, 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 国内吸收储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巨额的贸易顺差资金也要寻求出路。如果这些资金不能得到妥善处理, 不但会扰乱国内经济秩序, 还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结果, 大量资金流入日本银行的国际活动中, 给日本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布局战略

日本银行网的分布相对集中, 具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集中于各国际金融中心, 如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巴林及东京离岸金融市场;二是集中于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 如美国、加拿大、拉美、东南亚、西欧和中东。

地理分布特征反映了日本银行国际化中的布局战略:既要维护与日本企业的传统关系, 又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有利机遇。日本倚重伦敦的重要原因有取得外币资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来提高知名度、熟悉先进的国际金融市场、以此为中心向欧洲市场的其他地区辐射。日本银行还逐步深入英国经济内部, 向英国公司及英国地方当局提供信贷, 涉及的部门包括金融服务、商业、建筑业及制造业等。在美国, 日本银行集中于两个区域:在纽约参与国际金融交易, 在加利福尼亚州集中于工商客户的金融服务。因为加州是日本企业最密集的地区, 是整个亚太地区对美贸易的重要口岸, 也是美国众多小银行的根据地, 日本有意通过兼并这些小银行来拓展其业务。从总体上看, 日本银行在美国偏重于工商客户服务, 因为美国是日本商品的最大输入国。在中东, 作为日本所需石油的重要供应地, 日本银行在中东设立分支机构, 其目的是保证石油供应稳定。

(三) 组织战略

以什么方式、通过哪种途径、以何种组织形式进入市场, 对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进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内外部众多因素。从内部来看, 主要包括银行自身的经济实力、承担成本费用的能力、业务特长、客户的地理分布和业务需求、人才的配备、管理水平和经验等。外部因素包括目标市场的结构、竞争程度、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经济前景。日本银行在其国际化发展初期, 主要采用设立附属机构的形式向美国扩张, 到了20世纪80年代, 日本则凭借其巨额贸易盈余和剩余资金在境外进行并购。并购迅速高效地解决了日本银行国际化人才匮乏、技术水平落后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将日本银行国际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三点重要启示:第一, 竞争战略选择方面。日本利用当时国内资本充裕的有利条件, 进行大规模的低息战略, 为其国际化打开了通道, 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第二, 布局战略选择方面。日本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 注重选择与日本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 并且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既保证本国对外贸易的需要, 又使日本银行充分参与世界的金融活动。第三, 组织战略选择方面。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 日本银行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结合进入市场的目的, 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通过这些多元化路径的选择, 日本银行成功地以较合适的方式, 进入了别国市场。

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

(一) 建立境外机构

1. 建立境外机构的组织形式

(1) 建立分行、子银行、境外附属公司和境外代表处

中国农业银行境外机构采取的方式是分行、子银行、境外附属公司和境外代表处;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境外机构采取的方式是分行、子银行和境外代表处;中国银行是中国首家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年末, 各行境外机构总数及选择的方式如表1。

数据来源:各行年报

(2) 并购

银行海外并购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银行合并组成一家银行, 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银行吸收一家或者多家银行。收购指一家银行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 以获得对该银行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或对该银行的控制权。

数据来源:各行年报以及公开数据

2. 建立境外机构的区域

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地区, 而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海外机构数量还比较少 (见表3) , 如何改变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布局, 李咏梅 (2007) 提出, 银行国际化一般都按桥头堡式—重点式—全球式布局的演变顺序由简单到复杂地设立分支机构, 开展国际业务。桥头堡式布局, 只在少数几个国际金融中心或对外业务量集中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 作为母行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桥梁, 起进一步发展国际市场的前哨作用。重点式布局, 在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有重点地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全球式布局, 在全世界各个金融和贸易地区, 广设分支机构, 开展全球式的业务活动。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布局应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确定区域重点。

(1) 以香港市场、新加坡市场为中心辐射亚洲市场

香港、新加坡都是亚洲地区经济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相当成熟, 市场规范、法律健全、监管严格、与国际接轨, 居住的群体大部分是华人, 且都实行自由港、低关税制度, 另外地理位置优越, 是我国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

(2) 向欧美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推进

目前, 中资商业银行在欧美地区建立的海外机构数量较少, 原因是欧美有些地区对中资商业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欧美市场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丰富的金融资源, 充裕的融通资金, 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金融创新能力, 努力发展欧美市场将有助于我国银行进入国际主流金融市场, 全面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欧美地区建立分支机构, 可以使得中资商业银行享受到国外最发达的金融市场、相对健全的金融制度和自由的金融竞争环境, 得到最健全的发展。

(3) 以日韩为区域国际化经营重点

银行海外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跟随客户, 也就是说跟随其客户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并为之服务。由于银企之间这种密切联系, FDI的增加必然会刺激跨国业务的发展, 带动银行网络的扩大。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韩国际贸易也在快速增长。因此, 在日韩两国设立经营机构是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同时, 我国加入WTO以后, 日韩政府也打破以前的种种限制, 采取对等开放的原则, 欢迎我国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在本国建立分支机构。

(4) 关注南非、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南非、南美、中东等地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近些年, 中国开始与这些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因此, 中资商业银行也应该关注南非、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

(二) 境内外业务的有机联动

现阶段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有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覆盖范围较广。但是除了中国银行已经达到了国际化进程的第三阶段,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境外机构数量和服务, 距离跨国银行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并没有全方位开展业务, 市场份额较小。因此, 中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 锁定特定目标群, 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 扩张海外业务, 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扩大市场份额。这样也可以实现目标范围的差异化或者低成本。

1. 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全面开展各项金融服务, 扩大市场份额

(1) 亚洲新兴国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同中国贸易往来频繁。在亚洲新兴国家全面开展各项金融服务除了具有区位优势以外, 还由于观念、文化等的相似降低交易成本。

(2) 对外贸易密切, 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在亚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人民币已成为边贸重要的结算币种, 并非正式地成为边境地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货币。

(3) 亚洲国家除了新兴市场以外, 其他国家的银行业并不发达, 竞争力相对较低, 增长势头良好。

2. 拓展欧美市场及其他新兴市场, 开展批发和投资业务

在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初期, 竞争优势不突出, 只能根据企业国际化的要求和东道国的国际中心优势, 有目的地设立分支机构, 开展批发投资业务, 熟悉市场, 积累一定的经验。随着本国跨国公司日益增多之后, 国际业务和客户基础越来越大, 在时机成熟时, 利用发达国家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扩张, 全面进入当地市场。

摘要: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具有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银行国际化是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 已成为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纷纷通过参股国内银行或设立分行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 国内部分银行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提升国际化水平。然而, 由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 目前国际化程度仍然很低, 因此, 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国家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经验。特别是借鉴日本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布局战略、组织战略, 从境外机构的建立和境内外业务的有机联动两方面制定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日本,国际化经营

参考文献

[1]吴晓云, 陈怀超, 李辉.中资银行跟随客户的国际化动机与区位特征:基于2005—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 2012 (2) .

商业连锁经营 篇10

连锁经营指从消费者立场出发, 以提高民众日常生活质量为目标, 通过标准化技术, 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 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 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多店铺扩张经营方式。我们的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现况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连锁店在零售市场中份额在不断增加;二是多业态发展、规模扩展速度加快;三是地区集中化趋势明显;四是加盟店的扩张速度加快, 但总体效益低于直营店。

一、中国连锁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连锁店的规模较小, 效益不佳

连锁经营的主要特征就是形成规模经济, 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具体体现, 它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 从而使零售商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连锁经营能长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就是规模大、费用低、价格合理廉价、成本少、效益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连锁经营的现况是规模较小、分布不均、市场定位出现错误以及经济效益的不理想。现在的连锁经营就只是有几家分店, 这种情况下的连锁经济, 规模达不到它所需要的发展要求, 根本无法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

(二) 连锁店的配送渠道的问题

现在的零售商业的物流配送大多采用供应商直接送货、连锁商业自建配送渠道。而这两种配送方案的问题所在很明显地展示在连锁经营过程中。供应商直接送货时他会有很大规模的货物, 他不会等到你说什么少了就送什么货, 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供应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连锁店也会被动地接受一些货物, 造成货物的积压, 形成成本过高的现象。其次连锁商业自建的送货渠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多数中小连锁商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自建的送货渠道中, 以至于经常会出现配送工具的不齐全以及配送货物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导致连锁商业的货物出现断货或是产品更新换代的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都会对连锁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 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连锁商业还没有形成管理上的集中化和统一化, 而在配送货物上也是统一程度低。在管理上只是照搬单体经营的模式, 这使得连锁经营的价格优势以及规模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员工的分工和调配上也存在着问题, 某些岗位上的员工几乎是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而有些员工则悠闲自得, 有说有笑, 还能聚众聊天, 造成忙闲不一的现象。这不仅给人一种上级管理不当的感觉, 这也会打消积极工作的员工的积极情绪。在调配上, 时不时就会出现岗位上无人的状况, 只是因为被调到别的地方帮忙, 给顾客一种不认真工作, 管理组织散漫的感觉, 造成对顾客的服务不到位, 严重的就会流失一部分顾客。

(四) 连锁经营的管理理念落后

不难发现的是, 在大多数连锁商业中的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 现在的连锁商业大多数是由个体户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连锁商业的管理思想还停留在管理个体户商业的层面上, 主要是依靠个人的才能和经验进行管理, 凭借着员工的热情和销售技巧来发展连锁经济。而在商品的陈列、市场分析、产品组合、市场调研、店面选址、投资方向、服务水平以及人员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受投资者在个人知识层面、个人喜好、思想观念上的制约, 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误区, 比如用人方面上拉亲顾友, 发展成家族企业, 这在招揽人才上就出现了很大的漏缺, 对专业人才的招揽和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得连锁商业发展速度缓慢。当然也有会模仿其他商业的发展形式, 但只是模仿了一些皮毛, 最后造成规模小、价位高、服务质量不好、成本高、没有特色、货物摆放混乱、人员冗杂、一人独权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在管理上也经常会出现新开了一个连锁店, 在这个连锁店进行筹备时, 主要核心人物都去进行管理从而忽略了原有的连锁店, 只是随时临时任命一人来管理, 造成原有的连锁店一片混乱, 工作接洽的不成功, 给连锁经济带来麻烦。

二、连锁经济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拓宽思路, 实现规模优势

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 而是要不断地拓宽思路, 高瞻远瞩, 要打破那些外界、内行的制约因素, 不断的有效的增加连锁店面的数量, 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还可以拉拢相似企业, 发展规模经济, 提高效益;还要实现集团化和统一化, 从而提高连锁商业的综合实力, 实现规模经济。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快联盟商的加入, 并让联营商从中得到益处, 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他们并且看不惯他们发展得比自己好, 大家要做到互惠互利, 争取得到共赢的结果。这样一来对连锁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所帮助的。

(二) 建立起自己的完善的配货渠道

都知道货物是重中之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货物谁都难以支撑商业的活动。若是货物运送的及时并合理, 那么我们的经营也会很稳妥, 我们的销量也会很理想。我们应该在配送渠道上多加注意, 应该投一部分合理的资金用于建设自己的完善的配货渠道, 以免出现断货或是大量库存积压的现象, 造成连锁商业的成本。

(三) 努力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

在连锁经营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集中化和统一化, 及时沟通和处理好总店与分店的关系, 争取做到店面装饰的统一、商品陈列的统一、店面名号的统一、商品货物配送的统一、价格的统一、管理方式的统一、服务规范的统一等。在总店职能上, 我们应该有所提高, 特别是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上应该加强力度。现在是信息时代, 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开展商业活动也应该投入到当今社会中, 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便利使得连锁商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货物管理、价格管理等形成统一, 便利于总店和分店的统一管理。同时连锁商业还应该多投放些经历在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上。举行各种职工培训的活动, 加强员工对工作的认知程度, 学习和掌握基本工作知识和操作技巧, 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 培养自己的管理型人才。在办培训班的同时还应让员工清晰地铭记本连锁商业的经营观念和服务标准等, 使得顾客能够得到相同的良好的服务, 这也会使得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为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做下铺垫。

(四) 转变管理思想, 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针对管理层人员的知识和思想层面上的不足, 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到成功的连锁商业里学习经营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出去学习和参考其他成功人士的做法, 争取改变原有落后的思想理念, 同时让管理人员知道不可再照搬原来的管理经验, 而是要切合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更好地经营连锁商业。在选择职工上, 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难发现的是, 在连锁商业中员工中是管理层的亲人或是朋友的不在少数, 而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总想着自己要比一般的员工高一个等级, 甚至还有甚者想要有一些权利, 当他们拥有一些权利以后形成一种独权的现象, 员工提供的好的建议听不进去, 甚至想办法阻止一些员工的发展, 形成帮派, 挤兑其他员工的状况。这也会造成混淆管理层人员的视听, 对拢聚人心, 让员工一条心的形势很难形成, 也很难留住人才。在选取人才上, 应该选一些真正拥有真才实学或是工作经验的人员, 让他们给其他员工做出榜样, 让他们带动其他员工的改进和提高。也可以让他们适当地给其他员工做一些演讲等, 时常交流一下工作经验等, 用以促进其他员工在专业知识上的认知、操作上的技巧、服务上的正确态度、树立敬业思想等, 并且还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还要注意灌输要以消费者为主的服务思想, 力求消费者满意, 用以提高整个连锁商业的企业形象,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连锁经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连锁经济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 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促使自己变得强大并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海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邝鸿.现代市场营销大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0.

[3]马如飞, 吴晓波.连锁经营中复合形式的协同效益[J].商业时代, 2006, (9) .

商业连锁经营 篇11

[关键词] 司马迁 货殖列传 经营思想 商业谋略

一、破除轻商观念,主张逐利致富的经营思想

司马迁作为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同时具有经济学家的头脑,为经济史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完善做出了贡献。《货殖列传》可以说是记载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史实的最早篇章。所谓“货殖”,就是经营货物,以滋殖财富。而货殖者包括专事商品交换、兼营商品生产与交换、从事服务性行业及经营借贷业务等四类与商品有关的职业群体。正像《太史公自序》所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它通过对这些“布衣匹夫”的工商业者活动的描述,表达了自己主张“逐利致富”的商业经营思想。

中国历来有“重本抑末”、“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就是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也是如此。汉武帝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始祖孔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的正统观念正是讳言财利的。孟子也说过“仁义而已矣,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而董仲舒更认为“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不能止也”(《汉书·董仲舒传》)。这些思想无疑对当时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司马迁不仅以《货殖列传》为商人立传,而且旗帜鲜明地从多方面强调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否定老子提出的“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完全否定商品交换的社会模式。指出“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货殖列传》,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见《货殖列传》)。就是说,老子这一套理论已经行不通。因为时代已经变了,人们“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执能之荣使”,所有这一切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的。司马迁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商业市场竞争中的成功者,从而过上富裕的生活。他引用《管子》一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富民思想,进一步发挥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致富求利是人的本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货殖列传》中列举了许多可以致富的行业,如稼穑、渔盐、冶铁、博戏、贩脂、卖浆、洒削、马医等,而最快的就是经商。书中列举著名商人如子贡、白圭、范蠡等人的成功事迹,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商业观点。

如何逐利致富,司马迁认为最重要的是树立致富信心,寻找致富门径。他指出:“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人才是获取财富的重要条件。财富高度的流动,随时都在进行重新分配,只要具备经商的才能,掌握经商的规律,都有成功致富的可能。至于致富的过程,司马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产生致富的愿望,而資金寥寥无几的时候,只能通过付出自己的体力去获取原始资本;当他有了一定的资本但尚不充足的时候,就需要运用智慧,找到一些别人没有发现的经营途径,一举致富;而当具有雄厚资本的时候,则要善于抓住时机,果断进行经营,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司马迁“争时”获利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他认识到在商业运作中占有资本与不占有资本以及占有资本多与占有资本少之间的区别。就是说拥有一定数量资本是私人作为财务主体并从事商务活动的先决条件,这与现代私人财务学有着惊人的相似。

司马迁承认求利、求富是人的本性,但同时并不认为求利、求富可以不择手段。他把求利、求富活动分为三等,即“本富”、“末富”、“奸富”。“本富”、“末富”是依靠自身经营的本事“取与以时而息财富”的正当行业,应该鼓励。而“奸富”是“有爵邑俸禄,弄法犯奸而富”,包括“劫人作奸,掘冢铸币”等,则坚决反对,主张严削以“齐之”。

司马迁指出国家对于商业的管理,有多种层次。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不加干涉;其次是用利益加以指导;再次是进行教育说服;最下是强制、干涉,与民争利。所谓“善者因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司马迁认为,汉惠帝、高后时期,黎民得离战争之苦,君民俱欲休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善者因之”的最高境界。文帝时期,屡次下诏,劝民归农,影响并干预人民的经济活动。在司马迁看来,这是“教诲之”、“整齐之”的二、三等做法。而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和均衡、平准政策,司马迁认为是与民争利的下策。不难看出,一千多年前司马迁就提出的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由贸易理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善于学习借鉴,采取灵活机动的商业谋略

《货殖列传》提出“以末治财,用本守之”的商业谋略,认为“本末并列”,是“衣食之原”。但同时又指出,“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人要具备专门的素质,善于抓住商业时机,并能协调各种关系。而这些正是商业理论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素材。

1.善于学习,提高商业素质。《货殖列传》借商人白圭之口总结了经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与,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就是说,如果不具备以上智、勇、仁、强四个条件,是没有资格学习经商的。《货殖列传》中介绍的商人都是善于学习、注重自身修养、勇于开拓的成功者。白圭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策略,在粮食丰歉的差价往还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管子》说他是“只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卓氏和无盐氏也是具有这样商业气质的人。前者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量移民的时机,主动要求到“民工于市,易贾”的临邛汶山之下,在那里从事“铁山鼓铸”,发了大财。后者则在汉初放贷给出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将士,结果三个月后获得十倍的利息,一举致富。这些都表现出作为商人所具有的独特的职业能力。正像司马迁所总结,“富者必用其奇”,这个“奇”就是坚强的个性,非凡的勇气和准确判断天下大势的智力。

2.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经商策略。《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不厌其烦地列举各地物产,并且告诉人们要“各劝其业,乐其事”。首先,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根据各地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如关中“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长安“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事末也”;定陶、睢阳有王者风范,但“土地小狭,民人众”,可以“西贾秦狄,北贾种代”;邹地和鲁地“犹有周公遗风”,其“好贾趋利,甚于周人”。由于各地商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地方物产也不平均,这就要求经商者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商业成功。其次,要抓住经商时机。《货殖列传》记载白圭是最善于抓住时机的商人。他“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对于经营的商品,“无敢居贵”,只要价格有利,则尽快售出。司马迁认为,这些经商之术是“有所试矣”,“非苟而已也”,就是说它们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第三,要建立广泛的经济信息网络。《货殖列传》记载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在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时,沿途考察了解信息,极有利于他以后的商业发展。他亦官亦商,常常“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其他如南阳商人孔氏“连车骑,游诸侯”;洛阳商人师史“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这些商人与社会上层频繁接触和交往,既与他们做了生意,又借助他们抬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商业影响,形成广泛的商业经营网络。

3.合理制定市场价格,调整农工商关系。《货殖列传》认为市场物价标准是按照“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贵上极则反贱、贵下极则反贵”的规律上下浮动的。商人要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变更自己的商业策略。《货殖列传》既注意到“薄利多销”,也注意到“经销精品”。在考察诸多商人的经营状况以后,得出“贪贾三之,廉贾五之”(贪商得利为三,廉商得利为五)的结论。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那些廉明的商人能够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价格低于同行,薄利多销,达到“廉贾归富”的目的。大商人白圭总结出“欲长钱,取下谷”的经验,坚持营销低价的谷物,而大发其财。由于他“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被誉为“治生祖”。与白圭的做法相反,子贡则坚持“贵玉而贱珉”的原则,经营昂贵的珍宝玉石。他看重的是经销精品,他要在商品的高进高出中求得利润。当然,不论经营低档的谷物,还是高档的美玉,都必须要保证商品的质量,也就是《货殖列传》中所说的“务完物”。

商业连锁经营 篇12

关键词:商业,经营模式,创新,新的跨越

创新在各行业领域中属于实现转变的有力方式, 不仅影响着商业发展的生命线, 还对商业实现新发展的主要举措。在不断倡导对经营模式实施创新与转型的要求下, 有利于商业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以稳固其商业地位。基于对经营模式创新研究下, 去解决现有的经营模式创新问题。由于该创新的实现方式比起原有的经营模式更为重要, 因此商业必须提升对其模式创新实现方式的重视度。运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深入到商业具体经营模式的创新中, 有利于商业在经营期间应用创新模式去抵御外来风险, 使商业收益得到稳固以及提升。

一、分析当前商业在经营模式上面临的现状

商业要想在发展中使地位得到保障, 就应将现代化、国际化作为发展目标。与此同时, 商业进行发展同样面临着新挑战, 这是由于部分商业也不断加入到地产开发项目中, 进而加快了商业对外扩张的速度。其最终导致商业的各项成本持续性上涨, 原有依附于自主经营模式的商业只能在差价中获取较低的利润, 这促进了其向其他模式转型以此获得盈利, 进而形成一种固化的经营模式。新的经营模式在产生、形成过程中, 推动了商业经济发展。但是要想在商业界实现新的跨越, 仅靠单一、固化的经营模式远远不够, 这就滋生了经营模式问题。部分商业在注重对外扩张同时, 也忽视了其内部发展;在注重运营成本同时, 也忽视了生涯在市场中具有的竞争力、以及创新性发展等。因此, 在这样经营模式的应用下, 致使一部分商业面临着来自经营模式的风险, 间接导致商业放弃了经营, 阻碍了商业创新经营模式, 以及在经营方面提升自主能力与竞争力。尤其是在目前的商业市场中, 若商业竞争力不高, 就会使商业内部抵御风险指数严重下降, 进而对商业经济造成一定的波动影响。

二、对商业实施的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创新性研究

(一) 实施自主经营商业模式

在商业中实施自主式运营方式, 零销商可以利用自主经营的权利、模式, 去整合其对应的供应链, 展现主导型经营地位。在该经营模式的运用下, 自主实现商业采购工作, 对其进行贴标以及生产, 进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商业品牌, 用以实现自身商业价值提升经济效益, 以此在商业中实现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商业竞争力。当前国外的零销商商业已经普及了这种经营模式, 而我国商业界在不断落实该种经营模式, 但其商业效果不够明显并且给模式的实施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 首先要将商业模式进行转变积极落实“代销为主”的模式, 扭转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将其作为商业导向, 以此为消费群体提供商业服务保障。在此基础之上继续落实“五个统一”经营方针, 实施统一式采购、对配送、核算、标识、管理等实施统一经营, 为商业在经营方面获取较高的利润。而后对商业的商品、服务进行分类, 使自营商品在比例方面得到增加。无论是何种商业都要增加自营商品的比例, 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发挥商业品牌的效应。

(二) 实施供应链商业管理模式

在商业激烈的竞争市场下, 将竞争矛头指向商业后端的供应链上, 逐渐由价格竞争衍生至综合竞争力。基于这样的市场形势, 商业应该将其发展目光放至供应商身上, 进而对供应商展开深层性商业合作。另外, 对消费群体的需求展开调查, 包括商品的设计、生产流程的控制、营销方式等进行研究供销商在商业中的配合程度。商业在经营中所创造的价值, 不能仅依附于物流的配送以及日常销售等, 更多的应该将研究方向放至其商品的售后服务方面所创造的商业价值上。转变商业的各项经营模式, 为商品提供一站式的供应产业链管理运营模式, 进而调节商品所下降的有效幅值。

(三) 实施差异化的新型经营模式

社会商业发展存在差异性, 尤其是来自企业在个性化理念下采用的经营策略。要想使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创新, 国内商业应积极借鉴国外经营模式。它在经营模式方面不仅提升对商业品牌重视度, 还对品牌具有的形象进行适宜性匹配, 并一直在寻找其他品牌不具有的形象特征, 因此在经营方面得以长存。例如:法国的一家老店其旗下设有60余家分店, 并且分店间具有不用的经营特色, 致使经营的商品在特征上具有差异性。该种经营模式会根据分店位置当地具有的气候、环境特性作出经营调整。因此, 只有实施好具有差异性的新兴经营模式, 才能协助商业寻找到适宜自身的经营模式。通过明确的定位细化商业市场, 利用系统性提升商业差异性经营竞争力。对该经营模式实施必要的营销手段, 以便在创新方面提升商业整体服务水平。利用该种模式作为创新模式的根基, 进而使消费群体认可商业的新型经营模式, 充分发挥差异性经营模式的作用。

三、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新跨越的有效对策

(一) 扩大开放的经营原则

对于国内比较发达的商业而言, 要时刻与国外商业进行经营模式的对比, 以便在此中探寻到可借鉴的经营经验。在经营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对营销手段进行创新、对品牌推广进行创新以及培养专业化经营人才, 为商业经营手段提供有力的支撑, 进而维护好构建的消费群体管理关系。由于国内经营模式的落后, 和以上提及的各方面发展存在一定的经营差距。因此, 国内商业应该在经营方面积极开设对外窗口、以及发挥桥梁作用, 进而扩大商业经营开放的宽度, 使商业品牌具有独特的自我价值, 为经营的综合实力提供国际化经营保障。国家应该极力鼓励部分国内商业去借鉴国外经营模式, 以便商业品牌形成统一式设计、经营、分销、管理等模式, 加快商业模式的步伐, 将其转型为新的跨越点实现创新性经营商业目标。

(二) 利用扶持政策快速实现转型目标

对于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转型, 国家政府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强化商业服务意识。在完善相应商业政策与法规同时, 为商业开展创新性发展提供具有深入性研究与政策扶持保障。与此同时, 为商业发展创新经营道路营设出具有公正性的竞争市场环境, 以此促进商业对经营模式实施持续性创新, 增强商业内部发展力量。有效鼓励商业正确的找到自身定位, 结合拓展经营业务实施细致化管理方式, 进一步引导大部分商业对市场目标进行细化, 详细、准确掌控市场现状落实差异性经营模式, 利用增加资金投入量, 以此构建出自己的商业品牌, 使自主经营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经过强化内部的管理结构, 充分展现规范经营的商业优势, 将其作为商业效益提升的有效路径, 有利于快速实现商业转型的宏伟目标。

(三) 推进改革政策强化管理

在国有商业中积极推进改革政策, 进一步培养与创造出具有自主性商业品牌, 使商业竞争力提升到较强高度, 将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作为主体性企业。要想强化商业管理, 就需理清国有商业、国资监管等部门间潜在关系, 对管理机制采取创新措施。商业管理部门应该对相应的国有企业提出具有明确性行业发展建议, 进而引导商业实施规范性经营。进一步加快商业支持政策的出台速度, 拓展与加宽零销商资金获取的渠道, 使商业资金得到有效缓解。在发挥商业机构组织的管理、诱导作用同时, 从新构建商业市场的交易准则, 倡导“明码标价”的商业支持政策, 展现商业管理的标准性、引导性、规范性。此外, 规范商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监督商业诚信为本的合法经营模式, 提升商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水平。

四、总结

经过对商业所运用的经营模式面临现状进行分析, 对商业发展存在的影响及问题, 实施多元化、创新性研究。通过实施自主经营商业模式、供应链商业管理模式、差异化的新型经营模式, 有利于利用扶持政策、推进改革政策及强化管理快速实现商业创新跨越目标。在加快商业模式实现创新同时, 提升商业创新意识、服务与管理水平, 为商业实现新的跨越与转型提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桦, 黄宇.加快商业经营模式创新实现上海商业新的跨越[J].国际商业论坛, 2012, 10 (2) :18—20.

[2]李长云.创新商业模式的机理与实现路径[J].中国软科学, 2012, 9 (4) :167—176.

[3]杨杜.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形式[J].经济管理文摘, 2010, 9 (10) :18—20.

[4]冯晓明.加快经营结构调整创新商业模式实践努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J].管理论坛, 2012, 7 (3) :14—16.

上一篇:商业英语新闻写作下一篇:缺氧缺血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