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共12篇)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档案从法律和法规上纳入了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范围, 凸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性。档案馆工作只有开展社会化服务, 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一、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内涵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是档案工作社会化的核心。档案馆应根据社会的需要, 不断调整开发的重点, 充分发挥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馆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提供服务的主体——档案馆的社会化。首先,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结构, 是保存国家档案财富的中心, 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史料的重要基地。档案馆收藏和保管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具有社会记忆意义的档案资料, 并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将“社会记忆”回归社会, 为社会提供利用。档案馆作为独立的为全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机构, 其社会性显而易见。其次, 档案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文化特征是档案馆社会属性的重要内涵之一。
⒉提供利用的内容———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馆传递给用户的物质对象, 其本身的社会化属性是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基础。档案信息作为信息家族中的一个属类, 本身也具有可传输性、可扩充性、可共享性等特征, 档案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社会广泛的应用。
⒊提供服务的客体———档案用户的社会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还必须依赖档案用户的社会化。用户的档案意识与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是一个辨证的动态过程, 因此, 用户的培育是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特征
⒈开放性。
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就是将那些符合开放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全部开放, 保障公民合法利用档案的权利。
⒉共享性。
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探讨档案社会化服务在本质上也是构筑信息的共建共享机制。要打破地区、行业等因素的限制, 使来源于社会的档案信息最广泛的回归社会, 最大范围的实现共享。
3. 网络化。
电子档案正冲击着纸质载体档案的垄断地位, 传统的档案材料也都需要进行数字化加工。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是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基本前提。因此, 打造内容丰富、特色明显、功能完备、容易获取的网络档案信息平台, 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所在。
4. 个性化。
在当今社会, 公众对档案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辅助行政和进行学术研究, 用户的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用户的需求正成为档案馆提供服务的驱动力和风向标。准确、及时地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5. 专业化。
档案馆关注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用户所需求的信息本身, 而应该扩展到用户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 档案信息服务也应该从提供信息转变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用户的服务也不应该是一次性的, 应该进行全程的追踪, 不断的提供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专业化信息。
6. 全覆盖。
档案信息服务覆盖所有的社会档案用户, 是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最终目标。全社会所有的档案利用者包括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学生、技术人员、普通公众都能够便捷的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并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信息提供和利用的渠道, 使社会记忆真正的回归社会, 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利用。
三、档案馆开展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实现途径
1. 确立起社会化的服务目标。
档案馆在面向管理服务的同时, 要确立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目标, 并成为档案馆任务和职能之一, 列入档案馆的量化考核管理指标中, 要从根本上制定出具体的措施来开展社会化服务。如馆舍环境、设备是否合理、舒适;利用手续是否简化。对已经开放的档案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给用户利用, 避免在用户利用条件、利用手续方面有诸多的限制;在服务时间上作适当调整, 推行午间查档制度、双休日预约制度等, 使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目标, 在社会公众的支持下得以有效开展。
2. 重视档案信息增值服务工作。
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把档案信息内容转变为档案信息知识。一方面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现有的编研人才, 一方面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对已公布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研究和开发, 努力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
3. 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形式。
档案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服务, 一是不仅要提供一次档案信息, 还要提供各类二次、三次文献。根据馆藏资源的实际, 针对社会的需求, 经过整合加工挖掘出具有馆藏特色信息加工品, 如:《现行文件汇编》、《专业文件汇编》、《科研成果简介》、《专利项目简介》等, 满足公众的需求。二是在利用档案信息服务范围上, 突破旧格局,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通过传真、邮寄、电话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利用档案馆现有的物质条件, 开展翻译、代办、代寄档案证明等辅助性服务。三是定期举办档案展览。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 档案部门要挖掘馆藏, 将利用者喜闻乐见的资料以举办展览的形式, 图文并茂地向社会展示, 实现档案与社会的对接。
总之, 档案馆只有研究档案社会化服务的规律和特点, 采取措施实现档案服务的社会化, 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宝.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化问题探讨[J].兰台世界, 2005 (4) .
[2]张丽.试论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倾向[J].山东档案, 2005 (2) .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 篇2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调查
柴秀红
——闻喜县档案局,助理馆员,***
提要:通过对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调查,了解了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闻喜县档案馆的资源建设情况为代表,对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特别是加强县级档案资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档案资源建设调查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永恒主题,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丰富档案资源、完善馆藏结构、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途径,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基础。笔者对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建设进行了专门调查,以期以点带面,对发现各级国家档案馆,特别是县级国家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通过调查分析,力求找到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建议或办法。
一、闻喜县档案馆馆藏基本情况
闻喜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5月1日,设在政府综合大楼,面积270平方米,其中库房170平方米,装26列104组密集架、23套铁皮柜。馆藏档案资料78个全宗,54579卷,其中,档案43781卷,资料10798卷。该馆藏有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照片档案、家谱档案以及古籍、新文学版本、民国时期的各种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以其历史档案为特色,1987年被摄入《中国档案馆发展掠影》纪录片,是三晋大地富有特色的档案馆之一。
多年来,闻喜县档案馆采取多种措施,从机关、社会和民间征集到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主要有:
(一)文书档案:63个全宗38674卷。这部分档案是档案馆的主体,主要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县直各机关、乡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
(二)革命历史档案:共1413卷。主要为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政权形成的档案资料。有贺龙、董必武、林伯渠等签发的文件,有被誉为“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在1916年——1917年写的日记,朝鲜人民赠送我志愿军战士的礼品等,对于研究山西的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民国档案:共3112件。这部分档案中不仅有国民党政权的文书档案,还有阎锡山签发的委任状、毕业证以及国民党入党志愿书、加入“洪门”组织的文书、秘密情报等。有日本侵华时遗留下的数张军事地图。
(四)照片档案:共1400余张。有阎锡山亲笔签名的照片,有彭真同志视察闻喜的照片,还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克服种种困难,培育棉花的全国劳模吴吉昌的工作照片集。
(五)家谱档案:共50种272卷。珍贵的有出过59位宰相的裴氏家族的《裴氏世谱》,有以南宋抗金名相赵鼎为始祖的《赵氏谱牒》,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深秀家族的《杨氏家乘》等。
(六)明清档案:珍贵的有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的《郭景纯菊花图赞》,杨深秀的山水画,清朝圣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数百张地契、房契、分家书、遗嘱等,有咸丰年间的户部执照、监照,有清代账局档案、合会档案,有清代道光年间有关解决黑龙庙纠纷的档案。
(七)古籍善本:共254种1401卷。珍贵的有120册明刻本《资治通鉴纲目》,有明清时期著名的“汲古阁”刻本《后汉书》,有清朝著名学者纪晓岚编著的《庚辰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有顺治、康熙、光绪、民国年间的《闻喜县志》等。
(八)民国报刊杂志图书:共102种579册。全国性的有1914年的《政府公报》、《中华杂志》等,山西省的有1918年的《山西公报》、《山西日报》,1933年的《晋风》,1937年的《民训旬报》等,运城地区的有1937年的《救亡呼声》,闻喜县的有1929年的《闻喜学生季刊》,1932年的《野草》、《涑波》,1933年《晨光》等。有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军区等出版的书籍,如:《太岳军刊》、《群运工作》、《战斗》等,其中部分书籍杂志是“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解放前的藏书。
二、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特点
通过对闻喜县档案馆近年来对档案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该馆的档案资源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对县直机关档案的移交工作。几乎每年,县政府都发文,对县直各单位的档案向档案馆进行移交。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积极带头,率先将各自的档案移交进馆。如:县委办、人大办的档案移交至2002年,政府办的档案移交至2006年。由于四套班子带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多数县直单位的档案都能按时移交。县直机关移交的档案也成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体,达到80%以上。
(二)重视对民间档案的征集。在多年的实践中,闻喜县档案馆创造性的提出了征集民间档案的新办法,即“三股渠道”、“六种办法”。“三股渠道”就是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通过调查收集历史档案,深入民间通过访问发现历史档案,深入各收购站、造纸厂、旧书市场、古玩市场通过查找筛选历史档案;“六种办法”就是抢救、奖励、购买、复制、代管、租借。通过几年的征集,回收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如:他们通过访问县直机关有关人员,得知在原县委工作过的一位老同志收藏有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1946年在闻喜工作时的工作笔记,于是档案馆领导找到该同志,顺利征集回了这份珍贵档案,为研究闻喜乃至晋南地区革命斗争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三)重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如果对档案资源不进行合理的开发,那么这些档案即使多么的珍贵,也只是“死档案”,“活”不起来。近年来,闻喜县档案馆十分重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组织档案馆里专人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特别是编研,出版了《闻喜县名优特产》、《闻喜县古今名人录》、《闻喜县名人档案》等图书,还撰写了《珍贵的裴氏碑刻档案》、《闻喜发现清代账局档案》等50余篇关于介绍档案的文章,发表在有关报刊杂志上。通过介绍馆藏档案,吸引来了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秋根、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王绍欣、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张荣杰等一批专家学者前来研究,同时也吸引来了福建、山东等地的祖籍闻喜的郭氏、赵氏后裔前来寻根问祖。另一方面,与相关组织和个人合作进行开发,先后出版了《柴泽民在河东》、《金长庚传》、《孙兴华传奇》、《稷麓县长赵宜轩》、《闻喜县革命老区》等数十部图书,实现了档案资料应有的价值。
三、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闻喜县档案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解决,将极大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档案资源内容存在残缺性。闻喜县档案馆虽然保管有4万余卷档案,且除了文书档案外,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电子声像档案数量很小,录音带只有4盘,电子档案未收集归档,会计、科技等很多门类未建立档案。所藏档案中反映党务、政务的“红头文件”占了绝大多数,而反映本地区本部门各个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民族文化、民间习俗、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名胜古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以及有关科学研究、事关民生的档案却很少。
(二)档案资源载体存在单一性。档案资源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留存下来,否则不能成为档案。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载体单一,99%为纸质档案,馆藏档案5万余卷,但音像档案仅有4盘,实物档案几乎为零。
(三)档案资源保管存在分散性。虽馆藏档案资料已达5万卷,但仍有大量档案分散在档案馆外,其中司法档案、医疗档案、国土档案、社保档案、交通建设档案、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房屋档案、工商档案、质监档案、税务档案、金融档案等等,都分散在相关部门保管。每个乡镇、甚至村的档案也多是各自保管。
(四)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工作开展困难。当前,闻喜县在开展或承办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重大活动期间,未把档案部门纳入成员单位,致使档案部门无法提前介入,难以对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归档、规范整理和有效利用实施有效的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管,导致这些重大活动档案不能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集中保存,有些档案资料散存在不同单位和个人手中,随着机构和人员调整,很容易造成这部分档案的损毁和流失。
四、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领导抓得不够。一些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发展、保稳定上,少有精力抓其他工作,特别是档案这样不易体现政绩的工作更是抓得太少,缺少调查研究,没有具体目标、措施、办法,人、财、物解决不到位,档案工作处于自我发展的境地。
(二)管理体制滞后。档案工作是传统而古老的工作,一些人习惯于按老办法干事,管
理体制没有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的需要。比如:1980年8月28日设立闻喜县档案局,实行局馆合一,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档案局为行政管理部门,实行行政编制;档案馆为档案保管利用机构,实行事业编制。自此,闻喜县有了明确的档案行政执法主体。通过执法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档案资源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档案。但是,2002年4月,闻喜县进行机构改革。在县委(2002)12号文件中规定:“档案局改为档案馆,整体转移为事业单位。”档案馆是事业单位,没有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档案资源建设也延缓了下来。
(三)档案基础建设滞后。《档案馆建设标准》要求,二类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为2600—4600㎡,且库房面积为900—1800㎡。但闻喜县档案馆为330㎡,库房面积仅为230㎡,尚且有4万余卷应进馆的档案没有进馆,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发展。
(四)信息化建设落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除了将各种载体的档案收集起来,相对集中保管使用外,还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把档案资源作信息化处理,收集、储存、发布档案资源信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目前闻喜县档案馆的档案入馆装柜,实行人工查阅,未实现信息化利用,利用效率大为降低。
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建议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服务的新方向,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要拓宽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思路,拓展档案资源建设领域,创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方式,丰富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渠道,用全新的眼光、有效的办法,出新招、亮奇招,不断积累增加档案资源数量,丰富档案资源门类,改善档案资源结构。
(一)学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增强档案工作意识。档案法律法规是做好档案工作的行为准则,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工作目标、措施、办法,解决档案工作人财物,纠正和查处档案违法行动,把档案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真正把档案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二)加强档案收集整理,丰富档案资源。档案部门要依法加强档案接收工作,把属于接收范围内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完整、及时地接收进馆,并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接收范围,拓宽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的档案收集渠道,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档案和同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纳入接收范围。特别是要结合本地的产业发
展、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情况,重点加强对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反映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反映文化特色档案的接收征集。
(三)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发挥主阵地作用。综合档案馆是保管综合档案的重要基地,具有人员业务熟悉、设备设施齐备、幅射面广、安全性强等优势。综合档案馆要科学整合档案资源。通过整合档案资源,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有序管理和优化配置,强化档案部门的资源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开发和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为提升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档案工作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推进公民医疗健康档案、社会保障档案、公证档案、婚姻档案、土地流转档案、城建档案、土地管理档案、房产档案、重大社会活动档案、重点建设工程档案、重要科研项目档案、企业信用档案、社区建设档案等档案资源向综合档案馆的定期移交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全面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 篇3
一、搞好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建档工作,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出现了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流转,土地流转面积和涉及的农户每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建好、管好、用好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对于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避免土地流转纠纷,统筹农村各项改革,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档案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积极指导,提前介入,制定和提出切合本地区实际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收集、管理、移交的具体意见,按照县、乡(镇)、村、户四级建档管理模式,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并坚持做到无偿为农民提供服务,保证土地承包、流转、征用等严格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規执行,并体现民意民愿。
二、适时建立和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也随之出现了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报酬等方面正当权益屡屡受到侵害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规范档案,并切实利用档案,使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时之需。
当前,档案部门要积极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部门,建立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把有关用工意向、用工协议、求职报名、教育培训、考核录用、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各个环节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建立动态的农村劳动力档案管理网络,并及时发布,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自发分散流动向合理有序流动转移,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管理和良好服务,减少农民工求职的盲目性。同时通过建立劳动力转移档案,将档案作为维权依据和法律武器,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支持建立农民信用贷款档案,为农民发展经济服务
中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档案部门帮助和指导建立农民信用档案的做法,将会对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有效地得到金融资金的支持,积极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起到推动作用。
四、积极探索农户建档模式
知民情、知地情、知乡情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前提,农户档案正是广大农民基本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反映农村总体情况的基本信息。建设以人为本、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实现农村稳定和村社文明,农户档案将是反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晴雨表”,村风民情的“参考书”,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推动营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农村社会环境。例如吉林省梨树县关东村的李京府在县档案局指导下建立农户档案6大类290多卷册,借助档案使其养殖业有了大发展,收益可观,在当地小有名气。
五、深化村务公开档案,架起干群“连心桥”
多年来,大部分地区档案部门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纳入村级归档的主要内容,在维护农民利益、规范村务管理、保持农村稳定、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有效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供了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村务公开档案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和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集中力量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和矛盾纠纷排查档案,指导乡(镇)村两级将村民普遍关心的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税费交纳、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电费、电价等热点问题的有关材料收集立卷,并定时公开,自愿查阅。要通过完善村务公开档案,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真正明明白白,“让事实说话”,“给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给农村干部群众和各项工作都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使之成为农村干群的“连心桥”,改善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六、立足“三农”需要,做好小城镇档案工作
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小城镇建设进程将大大加快,在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多,涉及的部门也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了原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范畴。因此,小城镇建设档案集中管理工作应该尽快提到档案部门业务指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一是要积极指导帮助建立起以镇机关综合档案室为核心、相关业务科室和建设开发企业为重点的小城镇档案管理体系,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真实、准确、齐全和妥善保管及有效利用;二是要加强指导和执法监督,规范建设开发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动小城镇档案依法管理与规范建设;三是要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确保小城镇档案符合小城镇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促进新农村和城市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服务。
七、做好“一网三站”建设,延伸服务领域
一网: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即在巩固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搭建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及网页,充实内容,逐步使档案科技信息交流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三站:建立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即以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与涉农部门一道建设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指导各涉农部门和农户做好档案立卷、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农民,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从而实施科学种植和养殖;依托乡(镇)档案馆(室),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将已公开的涉及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等方面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提供给农民,使农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服务,使农民能够真正感受到各级档案部门转变职能、延伸服务,拓展档案工作,为“三农”社会化服务的好处。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 篇4
关键词:档案馆,公共性,服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市场机制从建立之初的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档案馆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社会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社会公众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地”。作为信息“集散地”,档案馆的管理相对于其他组织和时代要求,已然落后了。尤其是国内档案馆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时代,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是对档案信息工作者最根本的要求。
档案馆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档案事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在科技文化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定位档案馆的角色地位,怎样发展档案工作(包括档案馆自身的发展和其在社会中的发展),认清当今我国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确立发展目标,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档案馆功能定位及现状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档案馆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档案馆的功能以保护档案资源为主,严格控制利用。1979年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开放历史档案的提案。198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设专章规定档案的利用和公开问题,档案信息利用进入了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时代。2000年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又提出了档案馆是“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功能定位。2004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新体制。
由此看来,随着政治的民主化,及经济文化发展的日益繁荣,档案馆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其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越来越被提到重要位置。由于档案馆具有双重的功能,一是为党和政府工作;二是为人民大众提供服务。提高档案馆的功能发挥,就必须要从这两方面考虑发展档案馆,不能忽视其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能力,即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中外档案社会化服务管理中的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档案馆开放得早了一个世纪,它们的档案馆发展至今,社会化程度较高,特色较为明显:在档案收集方面,档案馆与社会广泛接触、宣传,为档案馆馆藏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在管理方面,档案馆的正式工作人员较少,使用大量义工、临时工、实习工或委托公司管理,实现档案人员的社会化;在保护方面,档案馆把档案保护中的高技术工作交由社会有关部门去做。这样做既花钱不多又能保证质量,档案馆的人员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业务工作中;在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档案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第一,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第二,提供优质、便利的利用环境。档案馆辅以配套的服务设施,为查阅者提供方便的环境;第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在网络利用方面,社会化已初具规模。在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网站已是政府十大网站之一,每年约有1,500万人上网查阅档案。
在我国,档案社会化的程度相对是不高的,主要表现在:
1、收集方面
国内某些档案馆虽然开始收集与人民群众贴近的家族档案,诚信档案等种类,但档案馆仍以收集国家公务档案为主,私人档案数量较少,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做法还未形成气候。
2、管理方面
国内档案馆都是由固定编制的人员来管理档案,少有义工、临时工和志愿人员到档案馆工作,这与西方国家形成强烈的反差。
3、服务方面
虽然我国档案馆提出“主动服务,方便用户”的口号,但从总体而言,在实际中繁琐的利用手续,简陋的利用条件以及固定的少数几种利用途径,使得档案馆利用人数难以上升。在网站建设上,国内档案馆虽多已建立网站,但可供查阅信息较少,用户点击率很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多数档案馆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作为社会进步、事业发展的趋势,应该借鉴和提倡国外档案馆的社会化的种种先进做法以促进我国档案馆全面发展。
二、提高档案馆社会化程度的困难及必要性
1、我国档案馆提升社会性的困难
我国有特殊的国情,在提升社会性方面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包括物质上的困难和观念上的制约。
我国档案馆的硬件建设相当滞后,有的省份馆舍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设备简陋落后,以至于使大量的档案卷宗因馆藏饱和等原因不能进馆。还有一些档案馆的档案柜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使用;另外,现在许多地方的档案馆设备非常落后,现代化设备严重短缺,这是影响档案馆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馆藏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这种需求的增长要求档案馆必须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但现实情况是档案馆绝大多数馆藏档案为党政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不能全面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民族宗教的特色,也不能反映本地区的地貌、物产、古迹、著名人物等,形成不了鲜明的个性,满足不了公众档案馆的需求,也制约了档案馆传承文化的功能;
再次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在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有很高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有更新观念,突破旧的僵化的意识框架,才能推动服务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缺失是十分明显的。我国档案馆长期作为国家机构服务于国家和政府,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开放之后,许多工作人员并不能转换角色,没有从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导致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水平不高;同时受长期计划体制影响,档案馆的管理体制以封闭、半封闭为主要特征,客观上导致档案馆的服务理念失衡,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服务能力难以提升。
2、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档案馆的实质就是公共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其管理档案及相关资源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1]在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加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既是档案馆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更好地实现档案馆基本功能提出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迫切要求。加强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最直接结果是更加有效地扩大了档案馆信息资源“辐射面”,拓宽了沟通档案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昔日的“金屋藏娇”能成为“抛头露面”的“社交名媛”。社会公众利用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更加简单易行,保障了每个公民的知情权,从大的方面来说,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在为社会公众了解历史、服务现实、规划未来、维护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各项民主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加强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与区域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档案连接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理性思维活动,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提供鲜活的养分,也使人类活动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循环过程。[2]作为永久的档案基地,档案馆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档案馆的性质、功能以及社会发展对现代档案馆的要求,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必须进行包括加强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内的全面转变与创新,才能保持档案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我国档案馆在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笔者从以上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建议:
1、从硬件着手,加强档案馆自身建设
首先要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馆功能建设的首要条件。针对现在档案馆舍不能满足使用的现状,对现有档案馆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进一步扩大馆藏能力,切实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在档案馆建设上更新思想,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选址、设计和建设,营造适于开放的文化氛围,方便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利用,使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就内部设备来说,要根据实际能力,淘汰一批落后于时代的工具设备,配置一批高科技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优良设备。
2、转变思想,树立社会化服务理念,推动档案馆走向社会
档案工作意识社会化,既包括档案工作者的意识社会化,又包括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社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档案管理基本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强调的是档案的政治性和保密性,使档案馆在“收、藏、用”上始终蒙着一层神秘色彩,难以让普通人自觉走进档案馆、了解档案馆,更难让档案馆真正走向社会化。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今世界是个数字信息世界,社会获取信息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成为了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障碍,不仅如此,还是开放时代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或者说等着希望主动上门,我们必须要扭转这种不合时代的节拍,变被动接受社会为主动走向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社会化的服务理念,树立档案资源来源于社会应该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把档案工作的重心从为少数人服务转移到为社会化服务上来,从间接为民众服务到直接为民众服务。坚持“为大局,为民众”的需求导向,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变单一、被动的服务为超前的、主动的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提高为社会各方面提供信息的服务意识。
3、以档案管理现代化带动服务社会化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21世纪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历史性任务,它也将带动档案馆服务社会化的深入发展,促进档案馆真正成为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档案基地。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各行业步入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档案馆要想不被时代的列车抛弃,必须参与到信息化之中。所谓的档案信息化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信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3]由此可见,档案信息化是现代化档案馆的技术支撑,也是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强化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就离不开档案信息化建设。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平台,是档案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档案保护现代化是保证现代化档案管理正常运行的唯一途径。不仅要保证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的保管水平现代化,而且在档案载体,尤其是新型载体的保管上不断研究新方法,以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4、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对现代档案馆的本质要求。[4]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用人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说一切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和档案文化的需要。
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档案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档案管理转向现代化之后,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先进的设备要求懂得先进的操作技术人员,服务行业的特点又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同时具有开放的服务理念和专业的知识。而身上同时具备这些要求的人才是很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运用科学手段驾驭档案业务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伦伯格,黄坤坊等译.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P179-183.
[2]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P96-105.
[3]刘光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四川档案.2006年第1期.P13-14.
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 篇5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档案,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它表现为法制健全,社会各阶层人们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和谐相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极强的工作,档案工作的主体是档案,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延伸人类记忆,文化存贮,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资政决策,知识产生,社会调解等作用,它作为社会共享的知识资源,无疑是社会前进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宝贵的知识资源,充分发挥档案本身的功能和作用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档案工作自始自终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企业档案工作应以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在证据,责任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方法,通过资源整合和开发,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而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锡矿山自清光绪二十三年开采,1950年成立锡矿山,档案工作始于1950年,相继成立了保密档案室,档案室,档案科,1988年成立了锡矿山档案馆,199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档案馆,馆库面积750平方米,馆藏58220卷册,按档案的性质的不同,分为文书,声像,科学技术,经营合同,会计档案等,档案资料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建设,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下面,笔者就档案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科学认识档案的社会功能及其延伸功能
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档案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机关工作查考的依据,二是生产建设的资料,三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五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除了基本的存史利用功能外,人们逐步了解并更关注档案的其它社会功能和延伸功能,主要包括:第一,资政决策参考功能。档案发挥其信息服务作用,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资政决策服务;第二,社会教育功能。档案馆承担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重任,成为表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课堂”;第三,信息传递功能。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的基地,在信息传递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馆外资源,与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将为信息化建设产生独特的作用;第四,智力开发功能。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智力资源。档案馆作为这种智力资源的保藏地,除了提供社会咨询服务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丰富的馆藏,吸引社会用户来馆利用档案信息,并直接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激励人们的探索精神,启发人们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从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第五,学术交流功能。档案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经验与
教训的总汇,它又经过档案工作者的收集,整理,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而成为系统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馆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第六,文化休闲功能。为了适应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和加强前瞻性,主动承担起开发公共消遣方面功能的责任,推动档案馆向大众化,公共化方向发展,为档案事业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七,市场服务功能。档案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稀缺性是档案馆能够在城市文化领域内大展身手的依托和后盾。档案馆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和行业特点,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商业性文化产业方面双管齐下,努力为文化市场服务,并以实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三 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努力打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这既是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充满风险的“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医患纠纷,工农矛盾,土地争议等,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对档案的需求日益高涨,人民个人查阅利用档案率近年来呈直线上升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档案工作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多方面入手,整合资源,丰富馆藏,积极参与,让民众在建立的档案网络中得到应有的利益与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企业档案部门应按常规接收所属单位因产权变动后属本企业所有的档案,收集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相关的档案,收集宣传报导本单位的新闻资料,根据资产管理权限接收无法人资格的所属单位档案之外,还应着手研究优化馆藏结构的方法,加强向社会接收和征集档案,对于一些家庭或个人档案,也可通过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收存起来,要更多地接收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材料,如照片、录音录相资料、收藏品、纪念物等,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愿望。同时,加快网络数据库建设,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配置的缺陷,如切实解决档案部门参与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等问题,也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虽然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过程中,各地档案馆也明显感到结构单
一、资源不足的缺陷,还有许多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档案尚未进馆,或者说未全部进馆。但是,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努力,不断拓宽档案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是可以为增进档案工作的服务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的,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效的服务平台。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保证档案服务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几乎所有信息都被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1”、“0”代码进行管理,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档案信息化的实质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组织与规划下,以馆藏为基础,通过一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满足信息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它是以信息为导向,以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为核心,以网络建设为依托,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其社会化服务能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档案信息价值的增值,优化决策。当前,各级档案部门应依托电子政务工程,把现行公开文件信息化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加工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公开文件目录信息和全文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公开文件计算机查询,触摸屏自助查询和网上查询,同时加强区域文件信息共享建设,构建共享信息量网络。
(三)开展现行公开文件利用工作,创建锑都陈列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国家档案局对档案工作提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第一档案工作实施三大战略【以人为
本战略,服务为先战略,安全第一战略】,第二建立三个体系【覆盖人民群众的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的安全体系】,第三实现五位一体,即把档案馆建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信息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档案中心或备份中心。第四建设档案强国。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这种体制促使档案部门更加注重档案实体保管利用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的协调,注重档案念管理与档案提供利用的协调,注重历史档案开发和现行文件利用的协调。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深入贯彻上级档案部门精神,锡矿山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利用馆藏的丰富资源,创建了声像档案室,锑都陈列馆和现行文件中心。锑都陈列馆和声像档案室历年来,共接待5468人次,其中外国来宾495人次。利用档案阵地,在宣传档案的同时,更展示了企业的荣誉和辉煌,弘扬了企业文化,树立了企业品牌,锑都陈列馆成为了公司对外展示的当家招牌,为公司对外拓展业务起了重要宣传作用。锑都陈列馆共分为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开采伊始、历史名矿、企业发展、企业优势、亲切关怀七片。馆中展示了缩微照片105张,各种荣誉证书82本,奖牌、奖状奖杯50件及其它资料60余片。以百年沉积、三大开发、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四个主题为主线将百年老矿锡矿山的渊源、革命传统、科技创新、文化底蕴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了:1950年刘少奇就锡矿山收回国有所有作出专门指示的重要照片材料;湖南有色股份在香港上市,锡矿山作为公司主业捆绑上市;锡矿山的精锑、氧化锑获国家出口商品免验证;“闪星牌”三氧化二锑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等八十多项荣誉及54项国家、省部级大奖,20多项国家专利。锑都陈列馆是湖南第一家企业展览馆,展览馆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了百年锑都风采,体现了锡矿山人放眼世界的胆略,反映了锡矿山人团结务实的品质,折射了锡矿山人坚忍不拔的意志,构筑了锡矿山人永创一流的气魄。它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以锑采、选、冶为主,集锌冶炼、化工为一体,年产4万吨精锑、4万吨精锌、10万吨化工产品的大型有色联合企业的历史与辉煌。
档案部门不是立法机关和重要的执法部门,而是保管党和国家形成书面文件的方针、政策由档案部门保管,是当地政策中心。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开放档案,让群众可以查找到所需的政策法规,使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档案开放不能落后于群众的要求,要及时地走在群众需求之前。为民服务,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利益,营造团结互爱、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公司现行文件中心的成立,则在党、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了一条便捷的信息通道。打破了现行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档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将以关注历史文献,汇集地域文化、历史档案遗存为主的档案馆推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上,也扩展了档案工作的视野。是档案馆更新观念、服务大局、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待查阅者3567人,通过向社会各界提供招商引资,房屋拆迁,劳动保险,优抚待遇,土地征用,离退休待遇,人事任免,合同协议等方面的已公开现行文件资料,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查阅档案的迫切要求,使红头文件走出了机关,贴进了百姓,服务了群众,架起了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
(四)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是每一项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档案事业能否兴衰,是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势在必行。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都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比较广阔的大档案意识,大历史意识和比较强的政治意识与文化意识。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胜任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要求。
基于和谐社会视野的档案信息服务 篇6
摘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信息档案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所以一定要在当今的建设和发展中重视档案信息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和谐社会视野的档案信息服务,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和谐社会;档案信息;信息服务
档案是档案信息使用者和建设者的重要纽带,所以在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档案工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档案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我国的档案工作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档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1、构建和谐社会事业下的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
1.1档案信息服务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的发展中,公平和正义一直是社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在物质不断丰富的当代社会,这一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时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应该首先在两个方面都下功夫,首先是一定要对历史发展中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现代的建设发挥自己的实际作用。第二就是要不断创造有利于其建设的社会条件和环境,这样才能给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档案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其内容方面也正好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档案信息在平常的生活中看似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实际上它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想实现档案的价值,一定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同时还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将档案信息应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样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充分的贡献力量,在实际的生活中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厉害,同时在当前的形势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对未来的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档案信息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档案信息服务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的发展中,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平稳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档案信息的存在能够很好的对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就更有存在的必要,市场经济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契约性,所以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主张在竞争的关系中要保持平等公正,同时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自己的自由权,所以档案信息的存在对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档案信息服务中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在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同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一时期,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就更加的重视,同时人们也加深了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理解,站在,某一个角度上来说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2)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各个行业对档案信息服务的需要都在不断的加强,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同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采用现代化档案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决策手段能够有效的防止决策失误,并能够减少相应的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档案信息服务能够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档案信息服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就难以想象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而档案信息服务恰是一种用科学方式进行社会整合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化解、疏导社会矛盾;调整、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的多元化倾向日益显著,客观导致了社会利益主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摩擦不可避免、社会冲突频繁多发,极易积累演化成为社会矛盾冲突,危及公共安全。
1.4档案信息服务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核心。档案信息服务作为整个国家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认可程度;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政权威。
2、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环境
档案信息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我们应当注意到,這些发展变化较之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不适应,要求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切实利用和改善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影响档案信息服务质量、水平的社会环境。
2.1经济发展环境
党中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档案信息服务的模式与质量水平。开展档案信息服务、选择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必须既要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2.2人才队伍环境
档案信息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和运营者均为档案部门自身,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复合型工作,加强档案工作者队伍自身的建设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强化档案人才队伍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信息存贮载体、传递渠道、处理方式的同时,也促使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3服务对象环境
档案信息服务的对象环境,即档案利用者有效使用档案基础设施进行档案信息活动的能力。如何创造良好的档案信息服务对象环境,方便档案信息服务对象,有效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并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目标所在。
档案信息服务是连接档案信息供给与档案信息需求的纽带。而这种供给与需求均呈动态发展的趋向。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把供、求双方有效地联系起来,使需求得以实现,就必须既要了解档案利用者的信息需求,又要将这种信息需求反馈给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并对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组织、人才等环节予以有效的控制与调适,使存贮的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开发,实现信息的有效供给。
3、结论
档案信息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档案信息服务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条件;其次应该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而档案信息服务是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再次需要实现社会的稳定,档案信息服务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档案信息服务能够有效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由此看来,实现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朱庆.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建设刍议[J].黑龙江史志.2013(19)
[2]吕玉梅.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用探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档案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篇7
一、拓宽馆藏档案收集途径, 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主动性
一是加强宣传, 增强意识。应加强对档案馆结构体系、馆藏内容、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宣传, 使公众对档案馆及其信息服务逐步了解。同时,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开展到街头、进社区的宣传活动, 加强基层档案意识宣传教育, 扩充档案来源。二是主动出击, 丰富馆藏。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档案馆应积极关注, 派专人跟踪采集信息, 完善档案全宗;对于一些重要人物, 档案馆应该主动接洽, 做好名人档案的收集建档工作。
二、针对信息服务的重点,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接收和征集经济科技领域的档案信息。科技档案是在各项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重要查考价值的历史记录, 同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联系密切, 是其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 对于积累科学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服务于生产、科研、经济建设, 转化为生产力, 节约劳动力和资金, 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物质财富。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项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 真实地记录了企业的生产知识、经营状况、技术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是企业管理、科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企业档案总体分析, 可以获得有关国家宏观调控、产品结构调整等重要信息。因此, 应扩大收集范围, 加大对科技档案和企业档案的收集力度, 丰富馆藏资源, 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二是接收和征集与家庭有关的档案信息。家庭档案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活动中形成的, 对家庭活动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历史记录。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小的单元组合, 它从社会生活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是分析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档案馆应注意接收和征集本地区的重要家庭和家族档案。三是接收和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档案。如反映本地区风土人情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文集、著作、诗词;反映本地区名胜古迹、旅游设施、民族风情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一般具有独特性, 使馆藏档案更具有地方特色。四是接收和征集重要名人的档案资料。名人档案具有示范教育、科学研究、弘扬文化、鉴古塑今的重要功能。加强名人档案建设不仅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的需要, 还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历史的具体表现, 更是各级档案馆丰富和完善馆藏的必要选择。五是档案馆之间交换各自保存属地的档案。由于行政划分的变化或其他原因, 使档案馆的设置和保管范围发生了某些变化, 或者由于档案馆保存档案的成分调整, 发现某些全宗档案分散于其他档案馆, 在这种情况之下, 馆际之间交换档案可以优化馆藏结构, 方便公众对档案的利用。
三、转变档案馆服务方式,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一是定题服务。又称“跟踪服务”或“对口服务”。它具有主动性、互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特点。这种服务方式一改档案馆传统的坐、等、靠的被动思想, 主动提供服务, 真正体现档案馆的服务思想。馆员可针对特殊的服务群体, 主动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也可根据工作需求提出服务要求, 工作人员再根据服务要求修正服务内容, 双方通过不断的互动交流, 达到共同的目的。二是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档案需求, 通过对用户的个性、习惯分析, 定制特殊的服务方式, 为用户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三是展览服务。档案馆通过定期举办档案展览, 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一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鉴赏性和趣味性的档案进行展览, 这些档案作品趣味性和娱乐性强, 能有效地吸引人们参观, 让人们去了解和认识档案, 达到宣传目的。四是引导服务。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庞大, 档案用户往往很难快速查找到所需档案。档案馆员应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档案信息的描述, 帮助用户查找相关的档案。五是查新服务。即针对政策变化、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等方面问题, 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档案依据。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 社会公众往往会想要掌握最新的政策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动态, 馆员应为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讯。六是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即实现档案查询异地服务。对于异地用户, 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 如档案馆开放时间、档案资源分布、档案资料的查找方法、数据库的检索方法、阅览规则等信息。还可通过档案馆主页上公布的电子信箱、表单咨询、实时咨询、馆际导航等方式索取信息服务, 方便网络用户对档案馆的访问和查询。
参考文献
[1].李财富.杨晓晴.我国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08.3
[2].翟素萍.试论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J].兰台世界, 2006.3
[3].曾淑珍.人性化——公共档案馆服务的新境界[J].湖北档案, 2008.7
[4].杨文珠.近年来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研究热点述评[J].档案与建设, 2008.8
[5].王萍.王志才.张卫东.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若干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06.6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 篇8
一、优化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要素
1. 馆藏资源。
高校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是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前提。首先, 注重传统档案资源建设。具体指, 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包括党政管理类、教学类、科研类等[2], 以及相当数量的学生档案。可以说, 全面系统且结构合理的馆藏资源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其次, 不断完善资源体系。对能够公开的传统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数字化, 对已有数字化资源进行深加工, 形成综合、集约的数字资源库, 及时从网络上获取与高校密切相关的信息, 作为有力补充。最后,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注意平衡电子资源与印刷资源的比例, 协调馆藏拥有与获取的平衡, 及时地清理、更新和整合已有信息。
2. 技术。
网络时代, 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是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保障。在高校档案馆社会化服务中涉及的技术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主要针对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的相关技术, 相对简单;软技术则是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活动的相关技术, 相对复杂, 比如网上咨询系统的开发与服务技术等。此外, 面对社会对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 高校档案馆还应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如用于知识组织、知识库构造及常见问题自动响应的本体技术, 可有效应用于档案馆信息及服务整合与集成的网格技术等[3]。
3. 档案队伍。
档案队伍是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主体和核心资源, 也是网络时代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第一, 档案工作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阔的知识视野, 包括档案学的专业知识, 必要的计算机、数据库与网络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需求分析相关理论等。第二, 随着社会信息化加速, 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 如网络、数据库、知识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第三, 要注重档案队伍的再学习, 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校档案馆可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培训、进修和考察的机会, 一则提高其竞争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二则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 用户。
高校档案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社会用户提供更及时、更完善的档案服务。高校档案馆要以用户为中心, 以服务好用户为导向, 不断加强用户研究, 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研究, 通过用户历次的信息利用过程, 捕捉用户所需信息的特点、类型和方向等, 以便制定和调整策略。其次, 要对用户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 通过分析满意度调查了解高校档案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提升服务质量。再次, 要注重高校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档案工作者要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 包括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最后, 重视用户教育, 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 通过网络采用多层次教育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培训, 提高其档案意识和利用能力。
二、探索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实现形式
网络使高校档案馆更接近用户, 服务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更为直接和便利, 各类馆藏资源也能够得到更为广泛和充分的利用。这就要求高校档案馆在原有基础上, 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实现形式。
1. 提供一站式服务。
高校档案馆馆藏资源种类较多, 内容丰富, 加之网络信息资源日益增多, 分布零散, 不同的数字资源体系不断构建, 大大增加了用户及时准确获取档案信息的难度。为提高社会化服务效率, 高校档案馆可尝试为社会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具体而言, 高校档案馆以齐全的馆藏资源为基础, 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种数字化档案资源进行搜集、分类、整理, 并集成在同一个Web页面上, 用户只求助于一个档案馆, 通过检索和咨询, 就能一次性获取所需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分布的全部信息。但是目前, 高校档案馆基本上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比较多的是通过有效链接将档案信息网站集成于一个Web页面, 便于用户访问。笔者近日访问了9所开设档案学专业的985高校档案馆网站, 各档案馆首页上都有“链接”或者“友情链接”, 但总体情况并不理想。部分档案馆只有国内其他高校档案馆的链接, 如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部分档案馆在此基础上, 还设有国家档案局和本校所在省份档案局的链接, 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档案馆设有高校档案馆和档案期刊的链接;做得比较出色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 设有高校档案馆室、教学研究机构、国内档案局 (馆) 和国外档案局 (馆) 栏目, 涵盖面广, 分类清晰。然而,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9所高校档案馆的链接中, 有一些是无效链接, 无法实现访问, 大大削弱了这些链接的作用。可见, 高校档案馆已开始探索一站式服务, 虽然处于初级的网站集成阶段, 尚未开展资源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但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数字化档案的共享和档案意识的提高, 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会被广泛应用。
2. 加强网上档案咨询服务。
(1) E-mail咨询服务。E-mail咨询是最早, 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网上档案咨询形式。它起源于国外图书馆界, 后引入档案界, 并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咨询中。一般来说, 在高校档案馆网页上都设有“咨询信箱”的链接, 用户在浏览完档案馆网页后, 产生及时档案信息需求, 若无法直接从在线资源上找到所需答案, 那么就可以通过网页上的有效链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E-mail的方式发送至指定邮箱, 咨询员在接收用户邮件后, 在一定时间内查询相关档案信息并整合所有有效信息, 通过E-mail将答案送回给用户。在笔者访问的9所高校档案馆网站中, 只有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四川大学留有E-mail地址, 其中四川大学较为突出, 不仅有“馆长信箱”, 而且还有专门的“服务邮箱”, 其他档案馆均未找到E-mail地址。故E-mail咨询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 档案馆可在首页显眼的位置添加“咨询邮箱”, 以便用户向档案馆发送档案咨询内容;另一方面, 要确保E-mail咨询真正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咨询员能有效查找用户所需档案信息并及时给予回复。 (2) 在线咨询服务。随着数字咨询服务开展的深入, 用户不仅希望缩短解答问题的时间, 还希望能与档案工作者进行直接交流, 在线咨询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档案馆利用工具软件, 如MSN、QQ、UC等, 也可以设置“在线咨询”窗口, 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和面对面的档案咨询服务, 具有直接、便捷、形象等特点。通过访问9所高校档案馆网站发现, 在线档案咨询服务不尽如人意。南开大学档案馆首页上有一个QQ群185879793, 为业务交流群, 而且咨询服务群, 吉林大学档案馆设有“在线咨询”、山东大学档案馆设有“我要提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设有“请您留言”, 但点击后都显示“未安装默认客户端而无法执行此操作”, 无法实现校园外部网络的访问。只有浙江大学档案馆设置的“留言咨询”栏目能访问。此外, 中山大学开通了档案馆新浪微博, 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其微博的“发言”栏里设置了专门的“咨询”, 但以回帖为主, 这很难实现在线档案咨询。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档案馆未设置在线咨询的相关栏目。在实践中, 高校档案馆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促进在线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
3. 个性化档案服务。
个性化档案服务是高校档案馆根据用户档案信息使用的时间、习惯、类型、方式等项目进行跟踪和分析, 了解用户使用档案信息的特点, 主动为用户提供专属于该用户特定的档案信息服务。比如, 用户可以选择与本单位联系较多的档案咨询员, 以便利用档案咨询员对本单位的了解随时获取咨询指导, 也可以设定及时提醒服务, 当有需要的档案信息出现时, 通过短信或者E-mail通知本单位, 以便本单位及时查收和获取档案信息[4]。这种个性化档案服务以公证处、地方人事部门开办的人力资源开发咨询部以及挂靠主管部门的学籍认证部等中介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高校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通过电话和网络访问了上述9所高校档案馆, 目前均没有开展此类服务。但多数档案馆表示个性化档案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今后可以进行尝试。
总之, 网络环境下, 虽然高校档案馆社会化服务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尤其是新兴网络平台———微博在档案服务中的使用。利用网络来实现高校档案馆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 在已有基础上, 高校档案馆要不断发现新问题, 引进新技术, 探索新途径, 创新服务方式, 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快捷、更灵活、更新颖的档案服务。
摘要:高校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从馆藏资源、技术、档案队伍和用户四个方面来优化社会化服务要素, 从一站式服务、在线咨询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来探索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实现形式。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社会化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饶永.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J].中国档案, 2003 (7)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S].2008 (8) .
[3]王萍, 赵丹阳.档案馆随需应变知识服务模式[J].档案学通讯, 2009 (4) .
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含义解读 篇9
第一, 档案社会化服务是一种服务。档案社会化服务是以劳动形式而不是实物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某种使用价值的过程, 从这一角度看, 档案社会化服务属于服务的一种, 是服务的下位概念, 因为其实质就是专业机构凭借其占有的资源优势, 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 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一种活动。第二, 档案社会化服务是涉及档案专业的服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领域是在档案专业范围内, 这里所指的档案是广义概念, 也就是包含文件档案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即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全过程都在档案社会化服务的研究范围之内。第三, 档案社会化服务是一种社会化或者说立足社会分工的档案专业服务。档案社会化服务就是基于社会分工的立场, 顺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性、专门化、面向社会的服务, 能够优化档案工作质量, 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论高校档案的社会化服务 篇10
1.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外部动力是个人、用人单位、社会公众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广泛需求;内在动力是高校档案事业的加速发展, 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的整体提升, 档案人员服务社会的意识、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不断增强;馆藏数量日趋丰富, 馆藏结构日趋优化。这些内在外在因素说明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已经具备, 能够面向社会, 充分利用深度加工的档案信息资源, 加速拓展社会化服务的领域和方式。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将成为今后高校档案服务的主要方式。这不仅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当前社会转型对档案社会化服务提出的新要求[1]57。
2.文化转型发展的迫切期待。在休闲中获取文化是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 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的文化消费作用, 迫切要求档案部门成为大众文化的休闲场所, 希望档案部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休闲文化产品, 要求档案服务更加社会化、人性化, 要求档案走向社会, 贴近百姓, 贴近生活。随着人们档案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档案观的产生, 人们对档案社会性、知识性、开放性、服务性、效益性的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 这为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撑, 必将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的社会化服务进程。
3.档案馆功能模式转型的有力驱动。社会的发展, 公众民主文明程度的提高及人们对档案的需求, 推动了高校档案事业的不断变革, 密切了档案部门与社会的联系, 档案部门的社会性特点日益凸显, 其功能正在逐步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高校档案馆只有顺应档案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 以最大限度开放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目的, 建立高效规范的社会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和管理标准, 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应坚持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贯穿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所有环节之中, 它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制定出具体的措施来开展档案社会化服务。如馆舍环境、设备设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对已开放的档案是否全部提供利用;档案检索体系人性化程度如何, 是否方便利用者了解馆藏;利用手续是否简化;利用服务手段是否与时俱进;档案网站建设是否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充满个性化, 等等。高校档案人员还要关注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主动进入社会信息市场, 建立一个多形式、多结构的工作、服务网络平台, 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需求[1]58。
2.系统开放原则。高校在开展档案社会化服务中, 要正确处理档案开放与保密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开放馆藏档案信息。走出高校, 立足社会, 服务大众, 由传统式利用向开放式服务转变, 不断拓展高校档案部门的社会性。
3.多维创新原则。在思想观念上, 要树立信息观念和市场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在知识结构上, 高校档案人员必须调整知识结构, 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以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工作职能上, 要调整、发展和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职能, 提倡“大档案”新理念, 使高校档案部门在新形势下求得生机;在工作机制上, 强化制度管理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高校档案工作创新步伐。
4.协作联合原则。高校档案部门可以与社会信息机构开展协作服务, 共同解决公众信息需求问题;与其他高校或社会上的图书馆、博物馆开展业务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档案专题编研, 开发深层次档案信息;与政府部门、宣传部门合作举办档案展览, 扩大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
三、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实现路径
1.构建社会需求的服务模式。长期以来, 高校档案馆相对封闭的管理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为此, 在信息化社会的宏观背景下, 高校档案人员要树立开放、发展、创新理念, 坚持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及高效档案资源建设社会化方针, 从服务角度审视、管理、研究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出击, 从等待利用者服务转向超前推销服务, 从预约联系服务转向跟踪服务, 从提供纸质利用转向平面与网络相结合的立体服务, 从检索工具式服务转向编研成果式服务, 使高校档案工作不断从维持性向创造性发展, 向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档案人员还要对社会各类利用者的反馈信息进行研究, 了解社会对高校档案需求情况, 真正使高校档案部门在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实绩, 获得实效。
2.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高校档案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社会化服务, 就必须整合现有资源, 建立齐全完整、内容丰富、反映学校历史全貌的特色馆藏, 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包括:来自高校各个层面人员 (如教职工、学生、校友) 形成的档案;反映学校文明发展、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原始材料;名人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建立专题和特色数据库。这样, 馆藏结构虚实结合、日趋合理, 档案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同步发展。同时, 根据社会公众对高校信息的需求, 将隐藏的静态的档案信息开发成系统的有价值的动态的知识信息, 使档案信息不断增值, 档案信息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 为档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3.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此, 高校档案部门要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建立信息含量高、个性化强、界面美观的高校档案服务网站;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 对档案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 扩大网上档案检索目录和文件的开放率, 将知识含量较高的科技成果、技术信息全文上网, 提高服务速度和质量;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案信息中心, 通过局域网、校园网等网络通道, 进行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电邮服务等, 向社会公众输送档案信息, 实现档案信息服务与社会信息需求的良性互动, 最终达到开放式、交互性社会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目的,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2]33。
4.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高校档案部门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多维服务形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档案利用辅助服务。为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提供毕业生学籍档案信息, 核实学历真伪。为毕业生、教师出具在校中英文成绩、学历学位证明材料, 为科研项目参加人员等出具原始证明材料。通过传真、电话、代办、邮寄等为外地利用者提供学历、成绩证明服务。二是推广应用服务。如高校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 能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提供第一手材料;人才建设、科研成果文献汇编等信息, 能为一些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技术指导和帮助, 促进档案信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深层次专题服务。高校档案部门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大力开发二次、三次文献信息, 编辑各种检索索引、文摘、全文、专题, 定期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实现档案的社会服务效能。四是对外咨询服务。高校档案部门拥有高素质人才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可以为社会提供现代咨询服务, 如档案管理业务咨询、档案决策咨询及相关科研成果咨询等。这项服务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以社会和用人单位为服务对象建立学籍信息数据库, 提供毕业证、学位证信息;以在校生和毕业生为服务对象建立成绩信息数据库, 为毕业生升学、留学、求职服务;以在校生为服务对象建立学位论文信息数据库, 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服务;以高校科研项目应用者为服务对象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数据库, 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针对性服务。六是网络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部门实行信息上网发布、电子邮件服务、目录信息在线查询、视频在线播放服务等,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发挥宣传学校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效[3]13。
5.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物质保障。高校档案部门要创造条件, 积极争取领导支持, 加大档案经费投入, 更新档案设施, 满足档案常规工作、现代化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需要, 为做好高校档案工作及社会化服务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6.健全社会化服务的内部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如建立聘任制、考核制、责任制等, 激发档案人员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 增强内部生机与活力, 逐步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稳定的档案人员队伍。二是优化人员结构。要逐步提高高校档案队伍中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比例, 形成学术与技术梯队, 使档案社会化服务开展得更加有水准、有特色、有成果。三是调整知识结构。档案队伍应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要注意培养和引进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不同学科和有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人才, 逐步提高档案基础工作、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能力。四是稳定专业人才。档案工作专业性很强, 要求专业人才相对稳定。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人员流动, 要多为档案专业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优厚待遇, 使其安心工作,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高校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 使其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系统、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 是当前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推进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是顺应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和档案馆功能模式转型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原则,途径
参考文献
[1]曾淑珍.高校档案馆服务社会化之我见[J].档案与建设, 2006 (2) .
[2]方彤.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创新探讨[J].兰台世界, 2007 (12) .
加强档案宣传服务社会公众 篇11
按照国家档案局的部署,北京市档案系统广泛开展了以“档案在你身边”为主题的档案宣传活动,“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五届“档案馆日”活动拉开帷幕。广大群众走进档案馆,零距离接触档案,来到设立的宣传站点,了解档案知识,感受档案文化魅力……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再次掀起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京城档案热”。
本期“特别关注”可谓内容丰富、亮点迭出:“本期视点”宏观报道了市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和全市16家区县档案馆同时推出内容丰富、特色各异的档案宣传活动,还对“国际档案日”的由来作了简要介绍;“专题报道”推出了北京市档案局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意见》,相信对区县档案馆舍建设应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原声讲堂”栏下的《田汉中国戏剧魂当代关汉卿》一文,讲述了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戏曲改革工作的先驱者、杰出的戏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先生的人生历程。
非遗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新兴、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他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努力。“理论探讨”栏目中《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一文,重点分析了档案部门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如何发挥优势、化解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档案用户视角下档案网站建设探析》一文,以提高用户满意度为“抓手”,就构建档案网站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利用馆藏资源、举办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期“业务研究”刊出的《档案展览形式设计研究》一文,从展览的主题策划、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展览的总体布局等方面,为举办档案展览提出了新的思路。
“域外采风”刊载的《“9·11”数字档案馆建设概况及其启示》,重点介绍了其在建设理念、资料收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概况,相信对我们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能有不少启示。
“京城茶座”为您呈上《慈禧与老爷车》《光绪年间两次开发北京什刹海的计划》《建在善果寺遗址上的宣武艺园》《东交民巷和东交民巷小学》等数篇京味儿十足之作,希望能在了解古都历史、品位京城文化方面,给您带来些帮助。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服务性工作。要让“档案在你身边”的理念融入社会、深入人心,加强档案宣传,服务社会公众,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如何提高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篇12
1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档案馆工作的现状来看, 其社会服务功能还亟待增强。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1 服务功能不健全, 利用率不高。
1.1.1 利用效率不高。
目前, 我们的档案馆从档案的利用范围来看更多的是为领导机关服务, 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比例很小。普遍存在着利用者进出档案馆大门麻烦、手工检索繁琐、服务设施不完善、阅览环境杂乱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导致了档案利用效率的降低, 令有些利用者望而却步。这与国外档案馆的利用率无法相提并论。
1.1.2 利用方式单一。
对于许多档案馆来说坐等利用者上门采取被动服务是主要的服务方式。而结合本区域内的中心工作提供主动服务:针对馆藏档案内容开展方便、快捷的档案咨询等行之有效的利用方式仍然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1.1.3 馆藏匮乏。
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必须有丰富的馆藏作为后盾。从目前来看尤其是区县级档案馆的馆藏匮乏是影响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从馆藏结构上看虽称得上“门类齐全”但通常只被领导机关利用的文书档案占大多数, 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等却很少。从档案内容上看真正具有查考价值的档案实在不多可为社会公众所用的档案就更少了。
1.1.4 编研工作缺乏成效。
档案馆编研工作起步较晚。截止目前虽有一定数量的编研产品但大部分为应付升级达标匆匆而就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利用范围狭窄利用效果不显著。因此编研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社会宣传不到位, 公众认知程度差。
档案部门虽然每年都开展一些宣传活动, 但这些宣传活动一般是针对档案法规及档案工作自身而展开的, 对档案馆的宣传却未能做到同步进行。另外我国的档案工作者历来崇尚“默默无闻”档案馆工作人员更是如此, 只满足于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头脑中缺乏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取得的劳动成果加以宣传的意识, 从而影响到社会对档案馆的认知程度。
2 改革措施
上述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要改变现有状况充分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应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2.1 搞好广泛宣传, 扩大社会知名度。
档案馆若想实现其社会功能, 第一步是要提高它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程度, 把自己宣传出去,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组织宣传工作。以下方法都可以运用:
2.1.1 常规性宣传。
各级档案馆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向社会展示自己。可通过悬挂条幅、印发图片、回答公众咨询、赠送纪念品以至举办宣传周、宣传月等方式强化公众对档案馆的认识。
2.1.2 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
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是宣传档案馆的最佳场所, 是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一座桥梁。档案馆与新闻工作者团结协作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向公众宣传档案馆及档案馆工作成果, 介绍馆藏档案内容, 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1.3 创办刊物加强宣传。
档案馆可创办刊物在自己的宣传媒介上设立园地, 公布馆藏档案目录及馆藏档案史料、登载档案内容简介、介绍档案馆知识, 并在一定范围内发行以达到宣传档案馆的目的。
2.1.4 设立宣传栏。
档案馆在自家门前或选择适宜场地长期设立宣传栏, 将档案馆工作、馆藏档案内容定期介绍给公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可大大加深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的认知程度。
除上述几种方法, 外档案馆还可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在各类节日期间印制明信片、贺年片、日历卡等免费向社会公众散发, 尽可能地宣传档案馆工作。
2.1.5 另外, 开展档案馆宣传工作应遵循长期
性的原则, 那种“轰轰烈烈一天、默默无闻一年”的做法是收不到多少成效的。
2.2 加强档案馆基础性工作, 扩大服务范围。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档案馆要成为党为人民服务的窗口, 要把整个社会和全体公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做好馆内各项业务工作是使档案馆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2.2.1 丰富馆藏质量。
多少年来由于国情的限制、认识的不足以及有关法规的不完善“丰富馆藏”被片面地理解为只是馆藏数量的增加。量的多少成为档案馆是否壮大的标志, 甚至被作为档案馆增编进人的条件从而导致了馆藏量的大幅度增加大部分无价值的档案被冠以“永久”、“长期”之美名多年藏于库内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既无助于档案价值的发挥也给档案鉴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丰富馆藏必须克服重量不重质的缺陷在修改、完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将确实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进馆。
2.2.2 做好档案征集工作。
征集是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从实践上看征集工作不像接收工作那样受进馆年限的限制在时间的掌握上具有灵活性。另外征集工作范围较广不只是面对领导机关还要面向社会。所以通过征集方式进馆的档案从价值上来说更具有社会性这就为档案馆发挥社会功能奠定了基础。开展征集工作是很艰难的它要求征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极大的工作热情, 要有正确判定被征集档案价值的能力要及时收集有关信息确定征集目标, 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正确处理与被征集者的关系还要将征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征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3 做好档案开放工作。
档案开放就是在无损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前题下将档案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开放档案时应严格依照档案法及有关法规认真筛选、审慎鉴定符合开放条件的档案必须向社会开放另外应做好开放档案的宣传工作通过发布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介绍开放档案内容以便社会公众知晓为开放档案之利用创造条件。
2.2.4 提高编研工作水平。
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较高形式是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加强编研力量。编研工作开展起来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一些档案馆未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 无论在机构的设置上、人员的配备上还是职能的安排上都存在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编研工作的开发增加了难度。只有加强编研力量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为编研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才能保证编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编研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编研产品质量。撰写出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实用性较强易于传播的编研成品才能说明编研工作在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提高编研产品的质量要求编研人员必须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这一原则应贯穿编研工作的整个过程。
2.2.5 运用电子计算机参与档案馆的管理与利用工作。
电子计算机的高效、准确有助于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从目前来看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实现电子计算机检索提高工作效率。第二, 建立信息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2.6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化功能至关重要。一是要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档案馆工作人员作为国家财富的保存者、守护者、档案馆的主人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钻研业务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工作发挥档案的价值为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二是要塑造新时期档案馆工作者的新形象。现在的档案馆工作人员已不是过去的“看摊者”、“守门人”了。新的时代要求档案馆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社会把自己的知识、才学奉献给社会同时将新的形象展示给社会。笔者认为档案馆工作者的新形象应是知识领域工作者所具有的较高的修养、情操以及档案服务部门所特有的良好的风范与气质。理想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档案馆工作者应不断增加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身的情操以自己的博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社会公众的敬重从而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摘要:实现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发展自身的客观需求。提高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途径是:搞好广泛宣传, 扩大社会知名度;加强档案馆基础性工作, 扩大服务范围。
【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推荐阅读:
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06-09
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05-18
档案馆服务工作的创新09-04
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06-02
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07-27
发挥档案服务的作用08-17
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发展09-01
档案服务的客户关系07-03
数字档案馆服务10-19
高校档案馆服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