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2024-07-15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精选12篇)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1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课要从课程标准理念出发, 引导学生通过精讲多练复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做到漏缺有补, 学有所得, 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 生动、活泼 、主动地学 习 , 提高数学 复习课教 学的实效。

一、挖掘教材内涵, 把握知识体系

毕业班教师要有知识系统性的观念, 深入理解教材内涵把握小学各年级数学内容的知识体系, 明确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以及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对六个学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加以梳理、总结、归纳, 理清知识点, 分析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次体验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形成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以点串线, 串成线后, 又连成每一个面, 最后再结成紧密相连的网, 构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并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复习, 避免面面俱到、机械性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等情况的出现。例如, 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时, 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涵后, 对这一知识点先进行横向梳理与分析, 即从“比”到“比的意义”, 再到“比的基本性质”, 最后对“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 将一系列的点串成线, 构成一个结构严谨、紧密联系的面;接着进行纵向梳理与分析, 把“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串成了一条完整的线, 使之形成一个面, 最后通过横纵向总结、提升, 让学生深刻领悟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点的内涵, 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举出一系列实例:1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 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2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就不能成正比关系;3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不成正比例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后, 总结了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 同时缩小, 比值不变;如果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 就不能成正比例。教师立足于教材内涵, 根据复习内容的信息, 建构数学知识网络, 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二、运用教学钝感, 加深体验旧知

在毕业班数学复习课堂活动中, 教师偶尔可以抱愚守拙、故意露怯, 把枯燥、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复习活动, 设计成为生动具体地建构数学知识模型的过程。也就是说, 教师要巧用教学钝感, 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品尝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复习、归纳和总结小学数学系统化的知识, 进一步体验和探究已学的数学旧知, 同时, 让学生阐述了各自对知识的认识, 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活动中互补互惠, 暴露学生对已学知识认识的偏差, 以及掌握的弱点和错误根源, 引导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数学旧知识, 实现系统化和条理化梳理,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例如,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接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复习之后, 学生再次体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基础, 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正方形的有关计算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教师发现了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方法”的理解还是较模糊的, 于是提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问题一出, 很多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记忆犹新, 纷纷认为可以利用图形转换, 在熟悉的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此时, 教师可以巧用教学钝感:“老师对大家提出利用图形转换, 在熟悉的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基础上, 推导出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较模糊, 大家能不能先在小组学习中举例说说怎样进行推导, 再派代表上台为老师和其他同学应用实例, 说明各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呢? ”顿时, 教师的钝感让学生有了迫切交流的愿望, 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讨论的空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里各抒己见, 纷纷表达对各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推导方法的理解与感悟, 如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在教师创设钝感的复习旧知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品尝了作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乐趣, 实现了取长补短, 重新消化、理解和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夯实知识基础, 注重巩固训练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发展和提高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 紧扣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做到举一反三, 使学生通过练习获得启发, 建构扎实的知识结构。以扎实数学知识的基本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拓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 复习“空间与图形”时, 教师设计一道综合拓展训练题:高山中心小学校园的西面有一块正方形的空地, 它的面积是300平方米, 学校领导决定把这一空地充分利用起来, 进一步美化校园, 提出两个设想:1如果在这一空地中设计一个最大的喷水池, 这个喷水池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在这一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 这个花圃只占空地的30%, 请设计出多种方案。又如, 黄平县国家粮库里有一个圆锥形谷堆, 底面周长是25.12米 , 高2.4米。这堆稻谷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 如果每立方米稻谷约重900千克, 这堆稻谷约重多少吨?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如果把这些稻谷装进一个圆柱形粮囤中, 粮囤的底面积是4.8平方米 , 高4米 , 这个粮囤能装下县国家粮库里这堆稻谷吗? 认真思考, 你最多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又如, 复习“有括号四则混合运算”时,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括号的作用, 便可以设计一系列进行添括号, 叙述运算顺序的变式练习, 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体验与感悟, 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2

一、课题提出及依据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的结合,怎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令老师头疼的仍然是阅读和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厌读怕写,缺乏良好的读写习惯,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杂、乱、华、死,读与写、讲与练、知识与能力脱节。教学时空仍较封闭,读写量没达到课标要求,学生的读写兴趣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另外在二期课改的试行过程中,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读写结合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每一节语文课上,总有或多或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局部,读中学写,迁移创新。然而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在创设读写训练的环节时经常会感到茫然:训练目标(学会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训练方法(怎样指导、怎样训练)不明确,训练结果(学生能否完成、完成的质与量如何)不明确。很多老师把课堂中的写话训练定位于教学中的高潮和亮点,片面追求,拔高要求,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忽视语文教学的规律,从而使读写训练表面化、层次化,形式化,读与写不能真正地有机融合,读写训练的价值也就无法彰显和体现。

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很有必要。基于上述原因在,我们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的实验。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实效性读写结合”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减少学生负担,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2、以丁有宽的丁氏教材教法及三大理论为实践依据。

丁有宽提出了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遵循读写结合的对应规律;按照学生读写的心理规律,根据儿童的“三性”——欲表性、模仿性、遗忘性,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这些理论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还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读写结合策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二、研究工作的开展

(一)课题组成员构成课题负责人:

课题研究组组长:

成 员: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属于行动研究。

(三)研究目标及过程

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具体目标: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我们的研究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具体来说,研究工作大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实验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重点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对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第二阶段:尝试运行。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量表测量,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考察,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的现状、效果,师生的愿望等;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研究要做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多评改的方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文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如何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作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更准确、简练、生动„„

另一方面,要探索归纳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模式。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这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抓读写结合,就得十分重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模式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以加强读写之间过渡的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读写的水平。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各实验教师总结各自的研究经验,形成论文,汇总写出总体研究报告。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做出课题研究结论。

三、研究进展概况

我校积极响应,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在推进课题的基础上,立争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现将几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积极筹备,迅速投入研究工作

学校成立了“读写”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教导主任为课题组长,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为课题组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导实验工作,他们加强管理,在研究内容上做到客观把握,微观调控,在管理落实上做到了分层指导,层层落实,在研究过程中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开展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勇于探索,以方案的基本内容指导教学工作

1、制订研究计划,研究方案,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研究开始,由课题领导小组牵头,课题教师全体参与,针对本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结合班额大,学生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以热爱语文、学好语文为目标。方案强调课题研究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①读写结合;②识字结合;③练写结合;④课内外结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到读写结合,内外并进。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科学,准确,详细。研究要求阅读总量达3万字以上,一年级1万字左右,二年级2万字以上。每周阅读《自读课本》中的短文1篇,每期18篇,阅读自选读物一篇,每期18篇,两项共计36篇。

2、建立健全考核细则,指导研究科学进行

为激发课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课题的科学发展,课题组及时制订了课题研究考核细则,指导课题沿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考核细则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提倡积极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功能。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极大激发了实验教师的教改热情,为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做好了铺垫。

3、开发教研组潜能,促进课题纵深发展

教研组是课题研究机构的基层单位,也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在研究工作中抓好教研组工作,对整个课题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评课,发挥了集体的聪明才智,尤其是每周的业务学习更是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制度,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困惑与难题,共同探索,相互切磋。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我们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使研究的成功之处得到了及时的推广、借鉴和普及。

4、及时举办观摩课

我校经常开展“示范课研讨”和“优质课竞赛”等活动。近年来,学校举行“读写观摩课”达20节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激活了课题研究阵地,增强了课题组教师信心,激发了她们的研究热情,她们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展示与交流、统一认识、大力推广、不断反思、及时收集实验材料,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观摩课中,一批理念新、教法活的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教师张华玲、石朝华、谭再艳、刘扬、牟丽等不仅作课,还谈了自己的研究经验,为其它老师做好了典范,指明了航向。

5、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成果,召开“读写”课题研讨会。研讨内容如下; ① 交流研究过程及方法,达成共识,加以推广;

② 反思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出谋划策,及时解决;

③ 搜集整理研究效果、总结,教师研究课汇报材料,优秀课例以及教学笔记,灵活运用; ④商讨拟定下步实验计划,为下步研究作好铺垫。

6、鼓励撰写研究经验

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加强反思,促进提高。不断反馈先进思想,先进经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脱离,经常反思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进行反思,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反思,哪些方法优越,哪些方法欠缺,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从是非的形成到思想的碰撞,从观点的交锋到点滴的收获及至意外的困窘„„一一记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逐渐成熟,为课题的深化、推广作好充分准备。

7、拓展学生视野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结合课题计划,我校增设了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阅读、摘抄、书写。这样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另外,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完善了图书室,开放了阅览室,让学生随时借阅,同时学校还建设了校园网站,网站中的美文欣赏、师生习作对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涉猎。

(三)、积累经验,深化推广

1、加强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不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教师都应起到激趣,引导的作用,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读、想、阅、点、划、质疑、探究等)。教师经常为学生读一些名人的故事,比如“李白勤奋学习;怀素刻苦练字,陈毅孝敬父母等”以便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老师们还经常诵读学生的范文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互读,将个人作品在组内交流,让所有学生充分表现,使全班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外,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也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开展“美文朗诵”比赛、“迎奥运”读书活动演讲赛、“讲文明树新风”演讲赛等读书比赛活动,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评一评谁积累得多。这些活动不仅激活了阅读课堂;又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2、精心指导,提高习作能力。在习作指导上我们改革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优化学习作指导,鼓励学生自由习作,让学生在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①做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游戏、实验、制作、观察、参观、访问比赛、故事会、听广播、看图、看影片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经历。

②说 说就是让所有学生说说自己在实践中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让他们自由说,找伙伴说,讨论,辩论,或说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所做、所看、所听、所想。

③写 写就是让学生将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课上、课下、学校,家里均可自由选择方式,写一段话,写几句话,画一幅图画加上说明,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大力提倡的。

3、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心理处与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阶段。因此,在“读写”实验中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实验教师特别注意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刘静老师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引导学生跳出课文内容和插图的圈子,由画面内向画面处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把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于是学生不仅编出了“蟋蟀选房”的故事,更精彩的是续编出了“让我们学学蟋蟀”这样的课例举不胜举,由于教师引导得当,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4、鼓励多练笔、丰富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了语汇,学到了许多优美词句,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写话中加以运用,并经常鼓励表扬那些善于运用妙词佳句的学生,学生也明白了要运用就得积累,要积累就要阅读,这样,阅读、积累、写作互为一体,同步发展,具体形式如下:

①摘抄优美词句。每位学生备有《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能试着说出它的意思和用途,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画上优美的图画,并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定期或随机举办“优美词句展示会”,让学生写出词句并说出运用。

②看图写话。学生喜欢剪辑自己喜欢的图画,颇具匠心地粘贴在“自由读写”本上,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捕捉图中主要意思,书写一段图画解说词。

③抒写生活小畅想。随着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写生活见闻,充分发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见到排放污气的汽车,他们想到了制作无污染的“绿色汽车”;看到残疾人行走困难想到了发明摇控轮椅„„教师不失良机地鼓励学生将美好的幻想抒写表达出来,以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三、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关键点及确定关键点的基本方法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归纳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内容的补充。教材中有的句子后面留有空白,有的说得简洁扼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不同的战士内心的激动。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半截蜡烛》,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2、情节的延伸。有的教材内容故事性强,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形,续写发展。如《滥竽充数》可写南郭先生逃走后发生的故事,《穷人》可写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的故事等。

3、写法的迁移。许多教材有明显的协作顺序和结构,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或总分的结构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或描写。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学习了《荷花》一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事物等等。仿写时,低高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从模仿向创新过渡。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

4、角色的置换。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把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说明问改写成第一人称等。

5、主题的提升。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些教材富有思想性和感人的场面,可指导学生提炼故事内容,挖掘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如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船长》、《高尔基给儿子的一封信》等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自定题目,写心得体会,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习作训练。

另外,高年级还可以进行写批注、缩写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标题等练习,低年级可以进行句型练习、扩句练习等。以上这些都是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策略,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就一定能找到切合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读写训练的基本策略

(一)从方法上看,要体现三个过程:

1、在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

2、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有时也可以结合作文,让学生更好地促进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

(二)从教学设计上看,要呈现三个特点:

1、训练有目的。当前有好多的语文训练,环节繁琐,形式花哨,似乎什么都抓,又什么都抓不住,抓不透。究起原因,就是没有明确、集中、简约、有效的训练目标。这堂课的读写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非常清晰,不求面面俱到到,但求一课一得。

2、训练有层次。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从头到尾满堂提问,逐段串讲,提问烦琐、重复、效率不高,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有些训练不考虑学生状况,缺乏层次性,致使学生的认识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篇优秀的教材往往被教师散沙似的串讲和随意的训练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失去了它应有的示范功能。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的梯度,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训练有侧重。读写的训练应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有侧重有序列地展开。要侧重对教材重点段落写作方法的指导,组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好能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写话,既巩固学习内容,又训练了思维和概括,更要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有条理、有重点、形象生动地进行表达。在写作的时间上要给以充分,在写作的方法上要给予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课题的提出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一定的训练内容与要求后,以教材为例子,凭借文本资源对学生写话进行有效指导更是受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写作不再是中高年级的教学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就承担着一定的训练任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不再是仅仅关注学生识字学词,“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也成了课堂教学中一个靓丽音符。也正缘于对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认识和重视,很多老师把课堂中的写话训练定位于教学中的高潮和亮点,片面追求,拔高要求,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忽视语文教学的规律,从而使读写训练表面化、层次化,形式化,读与写不能真正地有机融合,读写训练的价值也就无法彰显和体现。

低年级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追求形式主义,应从立足于发展学生写话能力的角度,从着眼于教材编排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课文中读写训练的契合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读写训练新体系。

新的语文教材为低年级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供学生发挥的空间。新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媒介。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把教材蕴含的这种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它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试图在认真研读低年级新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写话训练要求出发,从每一篇课文入手,抓住读写训练的契合点,处处渗透读写、反复呈现读写,从而使学生在这种语文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发展他们的写话能力。

3、概念界定

读写结合:本课题中的“读写结合”,是指以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新教材为例子,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写的空间,通过模仿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教师忽视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作文是高年级学生的事,低年级学生可以放任自流。随着二期课改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大家开始认识到作文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否则,学生的作文基础就打不好,学生到中、高年级以后,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有了一定的重视度,但由于教材没有为学生的写话提供相关的训练内容,没有为学生写话安排系统的训练体系,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写话训练,成为朗读、识字教学中的附庸品,写话训练价值不高,训练成效不大。因此,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掌握学生写话能力发展的基础,运用语文教学的规律,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探究写话训练的方式,形成系统的读写训练体系,真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二)研究内容

从课文的语言中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比喻、拟人等一些特殊的句式可以进行分析,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挖掘写话训练点。

从课文的内容上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在课文的“空白”处、拓展延伸处,进行相应的写话训练安排,对于文中的角色,可以尝试探究情感体验和角色置换的方法。

从课文的写法上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对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可以从中探求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安排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理论学习: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理论认识,并在理论的引领下开展研究。

在课堂实践中,认真上好教学研究课,撰写教学案例,积累案例资料。

在教学研讨中交流案例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做好案例的积累、分析和整理,写出中期研究报告,并对下阶段的研究提出设想。

在中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实效性。

在一定范围内上一堂结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效。

全面回顾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认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五)本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

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写话训练落到实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以教材为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结合点,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让学生在学文中积累内化语言,感悟作者写作方法,发展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话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心中所说、口中所想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在写话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写话能力,学会运用书面语言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准备阶段

2007年6月—2007年8月为课题的准备阶段,着手拟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等。

2、实施阶段

2007年9月—2009年6月为课题实施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训练计划上好研究课,做好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有计划地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为总结做准备。

3、总结阶段

2009年7月—2009年8月是总结阶段,整理教案、教后感及学生的习作,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教案、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及反思。

课题报告及相关的论文。

学生的“写话集”

相关的媒体(如:上课实录、课件等)

六、课题研究的基础

本人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新教材有一定的研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新课程理念引领自己,不断改革语文教学,因此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且学校领导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一向很重视和支持,并能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所以我相信自己能完成课题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实验给我们的启示》

3、《读写结合的历史追溯》,作者汪潮,《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3期。

4、《教海漫记》,作者于永正。

一、研究背景

(一)“读写链”课题的提出

二期课改背景下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写作与阅读既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成。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可设置情景或话题,让学生由这些情景、话题入手,回忆已有的生活,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也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评点或表达读后的感受。”《新课标》又指出:“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了,文本阅读的数量增加了,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生活阅读的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部分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作文能力提高较快;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吃不了”、“吃不好”,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假大空”,有的学生甚至因害怕作文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从教师的教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语文教材的编写以阅读为主线,课文数量较一期课改有成倍的增加,阅读要求明确,有一定的训练体系;相对而言,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师生选用,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不太容易。(2)语文教学中读写脱节。阅读课中教师比较注重内容分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未能紧密结合,且教学课时中没有明确的作文课时,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数量颇多的课文教学,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3)课内外阅读未能有机链接。对课外阅读中的网络阅读、生活阅读中的隐性阅读关注不够,未能把它们有机地链接起来。(4)语文教研活动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相对偏少,特别是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和写作互相链接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阅读丰富了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特别是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但是,他的研究偏重教材与写作的结合上,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与上海市使用的二期课改教材不是同一个体系,因此对我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虽有借鉴意义,但缺乏可操作性。

我区语文特级教师蒋蔚芳老师在“九五规划”期间完成并获奖的《语文“讲读·阅览·活动”阅读链研探》这一市级课题,在理论上提出了“阅读链”的概念,在实践中探索了由“讲读课、阅览课、活动课”组成的各年级段的教学模式,供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和使用。这些带有开创性的成果,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区语文特级教师徐永森在几十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研究的“写作链”由“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两个环节构成,形成了“作文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训练序列网络化”的“三化”作文教学体系,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我们认为,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相互关联、对应互逆、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实际情况看,“阅读链”研究了阅读过程中的课本阅读、课外阅读和生活阅读的链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了较大的作用;而“写作链”研究了学生在写作时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把本区两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整合,把“阅读链”和“写作链”这两条原本各自独立的“链”链接起来,能使读和写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读写链”研究的课题。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国内外情报资料分析,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过“读写链”这一概念,并把读和写作为一种“链”式进行过研究。

(二)“读写链”的理论基础

1、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

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诸如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多改等等。其中,“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很重要的一条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形象地诠释了读写之间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是进行“读写链”研究的理论基础。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图式不仅仅是原有图式的延续,而且具有创造性,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图式。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只是语言信息的机械累积过程,而是一个反身抽象和创造的过程。虽然学生入学前大脑中早已存在着早期学得的语言图式,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必须通过学习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图式——习得正确、规范的书面语言。对本课题而言,就是要把“阅读链”中文本呈现的消极语言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中去,对原有的语言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顺化产生新的语言图式——积极语言,才能在“写作链”中顺畅地表达出来。正是同化与顺化之间的不断平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理论

我们的“读写链”研究是在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经验基础上的发展和创造,丁老师的“读写结合”,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为核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教学体系,他的“读写结合”的理论,是我们研究“读写链”的前提。

4、“三论”的基本原理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合称“三论”。它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开展“读写链”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读写链”研究就是要把语文学科中的读和写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研究,以改变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脱节、严重分离的局面。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的技术科学,以揭示不同系统共同的控制规律。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调控好三类阅读的比例,调控好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调控好写作训练的序列、数量、形式、内容,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正是“读写链”课题要研究的重点。如果不加控制,长期偏颇,语文教学就难以走出重阅读轻作文、重内容分析轻方法指导的窠臼。

信息论是研究系统的信息融合、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语言是语文学科的信息标志,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传输、控制语言信息的能力。“读写链”课题要研究的正是如何把“阅读链”中获取的语言信息,通过学生的感悟、处理、加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信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传输出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在研究和完善“阅读链”和“写作链”的基础上,研究读与写的有机链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链”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改变目前小学生作文两极分化的现象。

2、研究内容

(1)“读写链”概念的提出和功能的阐述。

(2)探索实施“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通过实施“读写链”,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到课题组每位成员,制定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实践和反思,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链”的概念,探索其功能。编写《小学语文“读写链”教学之序》、《“读写链”导练手册》、《“读写链”训练手册》等资料,在课堂实践中开展研究,归纳出运用“读写链”读写内化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2)教育实验法:在8所不同的学校抽取20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中施加实验因子——利用课题组成员编写的“读写链”资料,运用“读写链”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实施读写链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与对照班进行8次比较测试,检测“读写链”训练的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3)案例研究法:在100余节“读写链”实践课的基础上,积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筛选出磨砺得相对成熟、即时效果比较显著的一课一得,编写《“读写链”课例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入开展“读写链”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参考资料。

三、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月)

(1)理论学习,夯实“读写链”研究的基础。首先,组建了由我区两位小语特级教师领衔的,两位小语学科带头人和七位小语骨干教师组成的,三十六位“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参与的课题组。之后,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攻读了课题组成员先前编写的《“阅读链”研探》、《小学作文教学论》等书籍,学习了《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丁有宽读写结合训练法》等有关专著。搜集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情报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小语教学研究的动态,摸清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特别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利于看清问题,找准原因。这些理论学习与思考,夯实了“读写链”研究的基础,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与保障。

(2)制定方案,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在广泛学习、多方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目标,进行了课题分工。课题组以本区江桥小学为整体实验学校,在封浜小学、绿地小学、怀少学校、普通小学等8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抽取20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并匹配了相应的对照班,对每位学生初测的读写成绩记录在案。课题方案确定后,我们向区科研室提出了课题申请。2006年12月,该课题被列为区级课题,次年1月,被市教科院批准为市级规划课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2月)

(1)开题论证(2007年2月-2007年3月)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广泛邀请各路教科研名家来本区“坐堂问症”。2007年3月5日,本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根荣、金哲民,上师大教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吴忠豪、市小语会秘书长、市教委《教学研究》杂志编辑冯寿鹤、市小语教研员薛峰老师等对本课题的方案进行了论证,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方向。除此以外,我们还多次邀请著名小语特级教师徐根荣、沈大安、贾志敏、吴爱光、市教研员陈裖等老师来嘉定,为课题“把脉开方”,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为课题组成员作了题为“我是怎样做课题研究的”的讲座。在诸多教学名家、专家的精心指点下,课题组成员对“读写链”的概念,该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保证了“读写链”研究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

(2)中期研讨(2007年4月-2007年12月)

①课堂实践,探索“读写链”训练策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通读并钻研了小学语文十册教材,集思广益,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链”训练之序》(即小学语文“读写链”分年级(分册)内容和要求),明确了“读写链”训练各年级的序和各分册的内容和要求。编写了供教师使用的《小学语文“读写链”导练手册》和供学生使用的《小学语文“读写链”训练手册》等资料,由实验班的老师在班中使用和实践。同时,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开展“读写链”课例研究,先后上研究课100余节。初步总结、归纳、提炼出“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并汇编了《“读写链”案例集》。

②中期汇报,交流“读写链”训练策略。在广泛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大胆地提出了“齿轮式”、“自行车式”、“电风扇式”、“拉链式”、“双链链接式”等多种读写链接的形式。大家认为,课本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主渠道;拓展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补充剂,生活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资源库。这三类阅读组成的“阅读链”必须与认识生活与表达生活的“写作链”链接起来。筛选、整理、交流了实施“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2007年12月,课题组接受了科研部门的中期检查。在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爱光、区科研室主任杨文斌、科研员崔云、徐颖老师的指点下,大家找到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后期研究的突破口。

(3)深入研究(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深入研究,完善“读写链”训练途径和方法。中期汇报后,课题组积极探索“读写链”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读写链”理论框架。一方面完善了“读写链”的训练途径和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与途径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修改了《“读写链”训练之序》和《读写链导练》、《读写链训练手册》,使之能有效提高读写训练的效果。

②实验测试,检验“读写链”研究的成效。我们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8次测试的基础上,对8个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检验“读写链”的实践效果(另外8个实验班为江桥小学的,后该校所有班都进行了“读写链”实验;4个实验班因教师、学生的变动未能坚持到底)。根据区质量监控和联片测试,对江桥小学与其他学校的小语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地分析实验的效果。

3、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1—2009年3月)

由于本课题的命题有一定的创新因素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认真撰写研究报告初稿之后,广泛听取、征求各路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大大小小的修改多达几十次。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在听取意见,以求达到最优化。在撰写研究报告的同时,我们正在整理、出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1)书名为《“读写链”研探》的文集有十五万字,由“读写链”课题报告、“读写链”论文和“读写链”案例三部分组成。(2)书名为《读写链训练手册》的文集经实验修改后有二十万字,由 “读写链”教学之序、“读写链”训练手册和“读写链”导练手册三方面内容组成。

本课题结题后,将继续在江桥小学和其他学校进行第二轮实验,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09-10-28 15:29:54

姜堰市新桥小学 许凤鸣

一、研究背景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多。有的阅读课上,学生偶尔动笔也是写写批注,划出重点词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既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很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名家教育理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三、研究目标

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

四、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

2.探索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

(2)学习本关的理论和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1)认真研读教材,提前集中确定好每一单元中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

(2)将优秀的练笔内容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出更多的好片段。

(3)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前、中、后期的书面调查,并对照小结。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

(1)将学生的精彩练笔汇编成册。

(2)完成结题报告。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七、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学生精彩课堂练笔集。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08-9-8 9:45:18

文章来源:海口美舍实验学校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有效教学

[前言]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这不是平平的过程,读写结合教学也有高潮起伏的过程,高潮是语文课的关键和重点部分,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可以说,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就像演出一场完整的戏剧一样,有序幕,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有尾声。

[观点]我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阅读课文中写作的素材,善于把握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高潮起伏,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注重读写结合的关系

读写结合关系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字、阅读、作文是一个系统。阅读具有吸收功能,为作文提供样式;作文具有表达功能,体现阅读的效果和水平。读写两者相辅相成,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吸收才有助于表达,表达的运用中又可以加深理解。阅读中指导学生作者分析、观察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虽有内化吸收、外化表达之分,但也有其共同点。两者都以生活为实践,思想认识为前提,语言文字为工具,学习顺序上都是从字、词、句、篇循序渐进的,两者是同步的。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否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随风而散。因此,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读写结合方法

1.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基本要求

读先于写并高于写,抓好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中,教材是学生学写的典范,只要踏踏实实地练,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写,就如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再讲究些实效,效果一定很明显。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教读有限的精品、名篇,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益。

小学阶段教材中的两百多篇精品文章,应尽量让学生熟记胸中。或者退一步,每篇文章中选一个精彩的片段,让小学生掌握好,便能受益非浅了。因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得到了一定的规范,表达能力也基本过关了。

教内容,言之有物------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就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抓住了春雨中杨梅树的样子,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来写的,言之有物,非常具体。教学法,言之有序------在上述的一课中,要让学生理清条理,了解作者先写杨梅树,再写杨梅果,前后用了两段;第二段写果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三个方面又分三层,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前后连贯。

教语言,言之有情------《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乡之情,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言之有情。

调动学生,温故知新------阅读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温故知新,多补充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吸取广泛的营养。使学生读中有所得、有所感,随时记下来,逐步将阅读、思考、练笔三者结合起来。

2、读写训练的阶段目标

关于阅读教学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关于阅读教学三个阶段:字词训练 该阶段在低年级进行,主要训练字词、简单句子、朗读,重点放在字词训练上。低年级教材共安排有8 0 0 个常用字,这一学期,词是最基本的概念。低年级后期也有一些简单的阅读,也肩负着两项重要任务,即学习简单句子,包括读写句子、理解句意、用词造句;学会朗读课文,要读准确、流利、有感情。

句段训练 该阶段在中年级进行,包括句段训练、默读训练、课外阅读训练等,段的训练是重点。大纲中说:“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读文章总要把一句句话读懂,才能把一段段话读懂。句子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句子是由词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知道学生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进而找出附加部分,以便更准确的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句子训练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认识自然段,懂得作者是怎样连句成段的,进而认识逻辑段,学会划分逻辑段,学会概括段落大意。默读训练主要要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边读边思考,力求甚解。课外阅读训练,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少儿读物。

3、读写训练的作文训练

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阶段要使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是自内而外的输出,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第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即表达能力;第二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作文训练要坚持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步到位。

首先是说话写话阶段------该阶段在低年级进行。写话是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口头语言的发展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和基础。该阶段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写好几句话,做到有内容,语句完整、连贯。其中,一年级能写几句通顺的话。上学期写一句话,要完整通顺;下学期写两三句连贯的话;二年级写一段有五、六个句子组成的连贯的话,上学期着重训练学生观察图画写一段连贯的话,下学期观察实事(静物、动物)、场景写一段连贯的话。训练语句通顺要求要明确,反复训练,能用部分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话,懂得什么是一句话,一句完整的句子一般包括那几部分,怎样正确使用句号、问好、逗号和感叹号。训练时,发现用词不正确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努力训练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明确。

其次是片段作文阶段------该阶段在中年级进行,训练学生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事物,仿照课文构段方法,进行由一两段文字组成的片段训练。要求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还可以训练写一些简单的日记。学会运用白描、比喻、数据和分解等手法使内容具体化,掌握多种构段方法,诸如:总分、因果、转折等等,使条理清楚,并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和顿号,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

再次是成篇作文阶段------该阶段主要在高年级进行,训练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和书信、表扬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还要训练学生自己会命题、编作文提纲、独立修改作文。

读、写同处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写作的因素,把阅读的过程看作一个双向的理解过程,把读的因素和写的因素对应起来。阅读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理解、吸收的统一,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运用、表达的统一,但理解和运用的都是语言文字,要把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读写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自然沟通、融为一体。

4、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

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

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5、要注意把握阅读经历的过程

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首先感受的必然是语言文字,先识字,读懂字词,在读懂句子,又巨资读懂段落含义,进而读懂全篇;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达到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个过程是由局部到整体、有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过程,也是由形式到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结,仅仅是阅读的一半,达到初步理解的水平,要完成阅读的全过程,还必须要提高到另一个过程。

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即理解作者写文章的全过程。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这个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总值从从局部到整体,在从整体到局部,然后还要回到整体。从语言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这一全过程体现了读写结合。

三、读写结合有效教学

1、什么是有效教学。要理解读写结合有效教学,应该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

2、寻找突破口掀起教学高潮。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或写景优美,或情节动人,或说理深刻,或介绍透彻,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的特点,找准教学突破口,及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为把握好课文的这一特点,教师通过放图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手段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学生通过体会情境美,很自然地体会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响晴、温晴的天气特点,产生了对济南冬天景色的赞美之情。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都被济南冬天的美景所打动,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高潮。

3、以情激情提高有效性。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篇课文、每个段落、甚至每个句子都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仔细体会,自己要首先进入课文的角色,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以课文包含的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随着文章高潮的出现,师生情感也随之进入高潮,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例如《背影》一课,作者在朴实简洁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教师要抓住课文描写父亲背影的几个细节和场面进行认真分析,特别仔细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最后到儿子读及父亲的来信,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头,师生也随着作者的感情流露达到感情的高潮。

4、依照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有效性。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也是一个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及时达到水到渠成、掀起高潮的境界。例如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要设法吸引住学生,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细读课文内容。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写作目的,如果打破这个顺序,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掀起教学高潮。

二、读写结合式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规律,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的方式很多。这里说的读写结合式可以概括为“精读一点,仿写片断”一句话。具体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精读片断──整理结果──拟题仿写──抽样点评。

1.精读片断。把读的内容浓缩到一个方面。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一概不顾及。叫做“只取一点,不及其余”。精读细析、探研方法、总结规律。

《母亲》一文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十分突出的。课堂上只让学生精读母亲发现特务盯梢后的心理活动一节。然后要求拟写出母亲心理活动的全过程(10分钟)。

2.整理结果。让学生到黑板上将读的结果图解板书出来。

据图所示,归纳出心理描写的一般步骤:分阶段─按方面─写过程。

这个环节很重要。要简明地总结出规律性的可资借鉴的结果来,并形成板书(10分钟)。

3.拟题仿写。

第一步:简要点拨

从上面两个环节可以看出,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愿望、情绪、思想等具体的刻画。这种刻画是对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性格的直接展现。目的是让读者看到人物心灵深处,洞悉人物内心隐秘及感情冲突。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从上面精读中可知:(1)直接刻画,交代和说明。如写母亲内心感觉部分。(2)内心独白。(3)幻觉。如写母亲思想斗争部分。

第二步:提出要求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心理活动片断。

(2)设置出的情境有“向家长递交成绩单时”“老师课堂提问时”“受到表扬、批评或恐吓时”“做错了事时”“当我戴上团徽时”等。

(3)必须写出全过程。

要求的提出要具体而清楚。

第三步:课堂仿写(20分钟)

4.抽样点评(从略)。

上述仅是一课时的读写结合模式。其特点是“简”(目的单一,读写简明)、“短”(时间短)、“快”(读得快,写得快)。无论是从训练的内容上看,还是从知识技能上看,读写都较单一。可以叫做“单一型结构”的读写结合模式。此外,与之相应的还有“综合型结构”的读写结合模式(这里不再详述)。运用“单一型结构”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写结合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统筹安排。这种安排应以现行教材为据,以文体分类。

(2)这种模式宜于组织单元读写教学。就某一篇课文,可择其一点,就整个单元,组点成线,以线成面。

(3)最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把点滴的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将仿写转为创作。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要导以“科学方法”的思想。

三、自编试题式

这种模式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以自我操作、自编试题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分四个环节:独立阅读──自编试题──评议交流──合成试卷(例略)。上这种模式课,几乎把课堂的整个时间都给了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群体意识”“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能力”。

这种模式适于复习考试或高三备考的综合复习阶段。

四、师生问答式

传统方式。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问答、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参与形式。较好的体现了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民主观念”。一般情况下,采用一问一答,也可以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问答分四种方式:

1.一问一答;

2.一问多答;

3.生问师答;

4.师问生答(例略)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堂实效性;策略分析

1.坚持以教材为核心,夯实基础

教材是初中化学复习课堂的核心所在。事实上,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升学压力,这就导致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式的练题,使学生就只会生搬硬套的根据已有的套路来学习、解题,更有甚者,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的思想模式,这就很容易让学生缺乏对基础性知识层面的认识。因此,在初中化学复习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坚持围绕教材为核心来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有效的掌握教材,并进行练习,是仔细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必经之路,这样有利于夯实化学知识的基础。而梳理整个初中化学课堂,全方位的进行归纳总结,是整个初中化学复习课堂的流程。

2.引导学生从几道典型的例题中串出相关知识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堂仅仅是让学生重复做题,大量做题,这样的化学课堂缺乏实用性。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课堂应当能够将教师与学生从传统的、繁杂的课堂上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从几道经典的例题中串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从实际的练习过程中,有效的提取出隐藏在题目后面的概念以及基础知识,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当然,例题是具体的范例,几道经典的例题不能包含所有的知识点,例题很难全面的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知识点遗漏的现象也大有存在。因此,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应当结合一些更能具有代表性、典型的例题,减少偏题出现的概率。与此同时,相同的例题也不应该重复使用,教师应当减少例题重复出现的概率,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练习过多、泛滥的情况,最终导致教师和学生发生恶性循环的景象。

3.多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来讲,课堂时间对于其他科目来讲相对较少,而复习时间就显得更加稀少。因此,如何利用这较短的时间来做有效的复习练习就需要教师设计出相对来说比较高质量的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一题多变的题目不仅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能够通过变形题目实现了其他化学知识的复习目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拓展。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设计出来的题目会显得更有层次性。就目前看来,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帮助学生练习如何区分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4.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性

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复习的过程当中,学生要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情况当中去,则会达到加强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性的目的。因此,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了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将科技的最新成果和材料讯息相结合所得出的具体问题,与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比较,探索出能够解决那些显得相对不太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半导体在初中化学试卷中的高频率出现,初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复习时也应当认识到化学应用在人类社会的重大性。与此同时,分析历年来化学试卷中高频率出现的试题,可以看出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试题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情景运用,而类型却都显得都不尽相同。分析历年来的化学试卷,不难看出化学试卷都会涉及到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近年来的全球变暖、水污染、酸雨、赤潮等问题都是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性,这是历年来试卷命题的一大亮点。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复习课堂上,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上好化学课对于开展初中化学复习课堂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初中化学复习课堂上,教师不应当继承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是要能够改革创新,要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标改革后的理念相结合,这样教师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复习化学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温卫峰.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3(08)

[2]李爱娇.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高爱玲,高秀玲.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关注点[J].山东教育.2014(07)

【作者简介】

王丽伟(1978.11-),女,籍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一级。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4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复习效率, 开发小学生的潜能.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是小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这种有效的复习方法,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思维导图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思维导图指的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法,能够将大脑中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以大脑自身的思考规律为基础, 将右脑的整体、空间、颜色、联想和图像思维与左脑的文字、条例、数字、顺序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大脑潜能,激发人的社交、精神、语言、身体、创造、记忆等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人的大脑的思维,并突出思维的层次和重心,对联想功能进行强化. 与此同时,人脑对于图像的加工记忆功能要远超于文字,思维导图能够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思维跳跃性强的特点,其主要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的形象思维有意会形象、创新形象、经验形象、直观形象,这也符合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 因此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通过结构性和形象性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复习的效果.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还不多见, 小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如果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就难以跟上思维导图教学的节奏.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小学生大略地讲解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的概念、优势和使用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思维导图中教学策略的优越性.

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都不同,在思维导图策略的运用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策略的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模式.

2.2数形结合

在小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模型思想等数学意识,空间观念,养成数据分析的习惯.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一个知识 点来绘制 思维导图,并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使小学生能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边形”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现在黑板的中心写上 “ 四边形 ”, 再让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 , 最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思维导图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从而完成整个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数形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图形、颜色有着很大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填上小学生喜爱的颜色,用图形的方式来呈现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2.3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每个人的思维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不能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够绘制一样的思维导图.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贯通,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 例如“小数”这个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其分为“定义、分类、数位、性质”四个层面,有的学生将其分为“名词、规律、应用、定义、分类、性质”六个层面,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了解其他同学的思路,从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从而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特别是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还不太熟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快的熟悉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当然,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限定学生的思维,要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启发, 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并通过思维导图来概括知识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肯定.

3.结语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5

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作者/张素琼

摘要如何利用教材在平时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从事多年低段语文教学,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观察生活,动手实践和角色体验为切入口,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低年级口语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04-0022-02

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随着课改的推进,许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口语交际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发展孩子们活泼外向的性格,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把口语交际当成自己工作的重点。怎样利用教材,在平时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是我多年来从事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时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孩子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周围的一切难逃孩子的“心灵之窗”,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在第一册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教学中,当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时,有个孩子说把南瓜滚回家,我意识到这是训练孩子联系生话实际的良好时机,应当好好把握。我及时抛出问题:“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孩子很自豪地说:“车轮是圆的,能滚动。南瓜是圆的,也可以滚动。”当我伸出大拇指称赞道他能从生活中得到启发,真会动脑筋时,有个小男孩子却说:“老师,这样滚南瓜会破的。”这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我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引导孩子同日常生活联系的最佳时刻吗?在我的追问下,他一本正经地说:“我跟爷爷去菜地里,那条小路坑坑洼洼的,如果小兔把南瓜滚起来,肯定会破的`,而且也不好滚动的。”说得有道理,孩子能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从实际情况去想办法,多可贵呀!我适时提出:“这么多办法,哪种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为什么?”(语文教学论文 )通过这样的评价,孩子们也明白了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或请别人帮忙的办法就不错。像这样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教学,学生仿佛不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交流日常生活中遇到难题,与同学、老师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

二、动手实践――开创口语交际的机会

孩子真实的感受来源于他们最切身的体会。有些场景、道理、原理你用言语描绘了十遍他们未必能体会。然而当你直接把他们放置在那些场景中,或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运用去参与,那么他们将无比骄傲地对你说:我们已经懂了!

是的,动手的作用是永远不容忽视的。有些话孩子虽然想在心里却无法表达出来,只有通过动手之后,才能把孩子的想法和表现欲引发出来。

在上口语交际课《话说玩具》中,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说一说”两个动手、动口相结合的环节,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加强自身说话的条理性和体验说话的乐趣。“摸一摸,说一说”这一环节,我让四个小朋友同时蒙住眼睛,依据自己对玩具的认识,摸出属于自己的玩具。摸对以后孩子对自己玩具的介绍欲变得很强,他们可以蒙住眼睛介绍自己的玩具的外形、颜色、制作的材料、来历,这种强烈的介绍是直接拿赶快自己的玩具向别人介绍所无法体现的。在“玩一玩,说一说”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能依据名称、颜色、制作材料、玩法等顺序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在介绍玩法时结合手的操作,他们还会留意地使用了“轻轻一按”“看准了,很快放下钓鱼杆”“慢慢地转”等词语和句子来突出他们对玩具的爱护和对玩法的熟悉程度。同样地,他们完整、细致地讲解也吸引着同伴的认真倾听和偶尔地提问。

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中能进行口语交际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拼音复习三的第四题时,就可以先让孩子动手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再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看,那些可爱的小家伙摆出了多么丰富多彩的图案:有的小朋友说:“我拼的是一只小鸭正在水里游泳呢!”有的小朋友说:“我摆的是一位姐姐在跳舞,她跳得真好看。”还有的小朋友说:“我弄的是个小男孩坐在椅子上看书。”……这样动手、动口、动脑,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不仅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三、角色体验――开拓口语交际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低年级的孩子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低,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孩子亲自扮演角色,可以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达到口语交际的畅通。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6

一、抓好思想教育

小学毕业班是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既要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小学阶段的全部学业。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毕业复习工作的保障,毕业班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家校合作,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时刻注意子女的异常表现,配合老师共同教育,使其全身心投入复习。

二、抓好系统复习

1、周密制定复习计划。毕业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时间跨度比较长,如果没有科学的计划作引领,复习势必陷入无目的性、无系统性和无针对性的境地,常常是前面复习松松垮垮,临考时又加班加点,这样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制定出一份较详细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是进入总复习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走好,否则就会迷失复习方向。

2、精心设计教案,努力提高复习质量。复习课特点明显,既不能像新授课一样去上,也不能像练习课一样从头到尾埋头苦做。一般我是按照以下四个程序组织复习:(1)明确复习目标,也就是这节课我要干什么、基本达到什么目的;(2)围绕目标梳理复习知识点,使之联结成知识网络(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3)根据复习要点设计相应的复习题,巩固内化;(4)完成复习课的课堂作业,并及时校对、反馈和评价。个人感觉,以上“四环节”的复习还是比较科学的,也是有效的。

3、控制优化练习测试。复习阶段必要的练习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练习检测的次数要严格控制,“泛而滥”的检测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又会浪费大量复习的时间,实为不可取。我的做法是:(1)复习阶段的检测一般2周一次,检测的内容当然要紧扣这两周复习的内容,凸现基础性,适当渗透综合题,不能随意拔高要求,不出偏题和怪题,要让学生通过检测,看到自己的复习成果,建立自信,以饱满的姿态投入后续的复习中。(2)检测以后及时进行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对一时不慎落后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查找原因,保护其自尊。(3)练习检测的成绩不在班级中排名次,如果学生一时没发挥好,讲评结束以后我会给他一次补考的机会,时时处处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检测氛围,使每个学生在“会考”时更能发挥出自己应有水平。

改进复习的策略,收获实效 篇7

策略一:引领自我甑别,厘清知识

题海战术是常规复习很难走出的梦魇,如何将练习变成学生自觉行为,让学生走出苦练的阴影。我想复习的灵魂是精选巧练,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训练,无疑是提升激情、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梳理知识,从而在练中巩固知识。

指导学生有序地分析复习以来的各种练习,采用多色笔作答,让自己的复习有的放矢,不再重复地做无用功。蓝色笔作答的是:自我感觉容易的题目,或者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题目,或者是记忆比较深刻的题目;黑色笔作答的是:需要查阅资料的练习,或者是需要教师或同学点拨的题目,或者是自己还需再费力得到解答的练习;红色笔作答的是:经常出错的题目,或者是经常弄混的练习,或者是理解非常困难的订正也无法奏效的题目。利用彩色笔作答,使学生形成一种认知的自我判断,从而知道自己复习的主攻方向,把自己的更多精力投向那些似懂非懂的训练题。高度关注黑色笔作答的一类题目,多研究相关联的习题,提炼出基本思想方法,训练对应的知识技能;反复挑战红色笔作答的训练题,经常性提醒自己注意这类习题的解答与思考,反复酝酿这类题目的考点,通过自觉地二次、三次、甚至是N次的强化,提高这类习题的敏感性,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策略二:强化自我筛选,梳理知识

随着复习的推进,学生的苦恼、甚至是逆反情绪也会与日俱增。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探寻复习的策略。

可采用类似开卷式训练,让学生自备一张复习卡片(教师统一印制的,大约是64K大小),允许他们将卡片带进课堂,可以随意地查阅、翻看,就作为解答题目时的参考资料用。卡片上可以写些公式,也可以是自己的押宝题,也可以是自己经常出错的题目,还可以是例题……消息一出,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有的翻看教材,一一地排查概念是否记牢,发现比较模糊的,先记录下来;有的忙着找训练题中的错题,自己感觉不理解的习题;有的小声议论老师可能会出到的题目……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查、找、记等自主学习中。通过允许带卡片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梳理知识、集中指向复习的意识,并在不断深入演练中,使学生知道复习的意义与价值。利用这种策略,一方面利于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诱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复习迎考中来,达到愤悱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审视教材、把握自我的本领,促使学生学会在方寸之间书写万千信息的本领。

策略三:强化目标意识,促进自主学习

采用自我约定的方式,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老师和学生采用一对一的“许愿”策略,让学生明确经过一阶段的整理复习所能达到的奋斗目标,以此来鼓舞士气,激发斗志。

首先,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情,感受复习中的变化,从宏观上把握准自己。其次,提出适度的指导意见,让学生再去审视一下老师的期望,并激发学生为之拼搏的热情,提增争先的勇气。再次,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目标,再做详尽地解剖,自己还必须在哪一部分实现新突破,从而提高应试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让学生学会许愿,不只是一种压力,更应该是一种希望,也是学生自己的一种追求。许愿能够变成学生自我扬蹄的动力,也让考试不再恐怖。学生会满怀激情地迎接考试的到来,期待考试满足心愿,则会成为学生的积极心态。

策略四:发展反思意识,加速认知建构

用具体详实的事例,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反思,让其在反思中不断积累,加速认知建构。进而使学生从容地面对复习,有信心面对各种检测。

首先,指导学生反思差错,完美建构。学习与差错永远都是一对孪生兄弟,随着认知活动的不断开展,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偏差相随。利用复习的契机,让学生反思学习差错,利用自我解剖、同伴互助等学习研究活动,认清知识的本质与运用领域,完美建构。教师要剖析学生差错的根源,利用复习梳理的大好时机,巧妙地予以重组,使学生的思维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顺利建构。要引领学生正视差错,学会科学地运用知识去研究思考,珍视学习中的失败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加速科学认知的建构。

其次,学会自我甑别,让错误不再。指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觉反思,特别强化错误的归类反思,形成深刻的记忆,促使错误不再犯。一是学会找漏洞、补漏洞;二是学会审视错题,挖掘根源,明确归类;三是学会另辟蹊径纠正错题,利用检验的方式来验证,从其他的角度再思考等;四是量身定做一个百宝箱,让自己的困惑,或者是经常性的错误,或者他人犯的错例,也可以是刹那间的解题灵感等都收纳于此,并在复习中不断地审阅,时刻提醒自己要多注意这些地方,让自己走出平庸,实现超越。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8

改变观念, 放手合作

复习课就是对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帮学生建立“知识树”。复习目标的整理, 并不是只有教师才能完成, 试着放手让学生先讨论列出, 教师进行规整、补充, 一起列出复习目标, 然后,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单元整理。小组内分工进行知识梳理后,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小组进行整合, 形成单元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的整理。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 又让学生自主复习,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所以, 复习课中的教师观念应该改变, 变教师讲为学生讲, 变教师整理为学生整理, 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因为复习的很多知识都是学生已经熟识的, 已经学过的, 只是要形成知识体系而已。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没事做了, 教师的工作在于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补充学生在合作汇总中的缺漏, 以及扩展的设计。这对于教师来说其知识深度要求更高了。

教师示范, 合作梳理

教师在小组分工整合前的一个必须做的工作, 就是要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范围和方法, 以某个知识点为例, 进行“知识树”的教学, 包括生字词、课文内容、体裁、重点段落、背诵的梳理等, 让学生懂得怎样复习比较有效。这样, 学生才会知道怎样梳理知识、怎样分工合作才会有效, 让每个学生在他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多下功夫。例如, 复习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时, 教师先抓住整个单元的主题了解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要掌握的写作方法, 然后再进行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梳理, 分到每个小组。此时的教师就是小组长, 以一组为例, 根据本组成员的差异, 进行现场示范, 然后, 其他小组也一起复习这个单元, 由小组长依样“画葫芦”, 训练分工整理复习, 逐渐掌握分工和复习的方法。

基础入手, 理清层次

1.关于字词, 小组听写监督, 教师抽查。提前一天告诉学生第二天抽查的内容, 学生先自我复习, 上课时在小组中互相督促, 互相听写, 当天的复习任务当天完成。由于学生有差异, 掌握较差的, 没有能够按要求过关的, 由小组长督促到位, 形成生生互动, 最后教师听写抽查巩固。

2.关于词语的理解, 小组讨论, 教师补充。词语理解的复习, 放到课文复习中去。教师一样先告知复习的范围和目标, 学生也是先自我复习, 自己查找和复习词语的理解, 然后在小组内商议、讨论, 直至弄懂。教师的作用在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 既增长了学生的能力, 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3.关于语法知识, 小组合作分类, 教师讲解。小学的各种语法知识, 只要求学生理解,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分析, 使他们掌握方法。小组内再利用手头的复习资料查找相关的题目, 并进行分类整理。课堂上, 让小组汇报, 由小组唱主角, 展示并提问其他小组同学。而教师则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 以及学生的质疑, 适时地引导, 并有重点地点拨, 再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练习巩固。这样, 复习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地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和复习效率。

深化合作, 归纳整理

阅读写作可以采用专项复习的形式, 就是把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的要素进行组合, 融合在专项指导中进行复习。阅读复习课可以这样上:小组尝试—共同归纳—训练巩固—运用内化。

小组在单元整理复习时, 可以自己先设计能体现阅读能力训练点的典型题目, 让组内成员先动手练习, 在实践中总结方法, 寻找规律, 悟出道理。

教师在小组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地梳理、综合, 把握要领, 精讲善导, 师生合作, 可运用表格式或提纲式, 把有关的方法和规律板书出来。然后选择难度稍大些的典型文章并设计相应题目给学生练习, 目的是学以致用, 深化能力培养。训练的量要充分, 训练的面要广, 训练方式要灵活。例如,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可进行限时阅读训练;为了全面训练, 照顾差异, 可提供多篇程度不同的文章给学生选做。最后, 把本节课复习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并把方法内化, 综合运用。

写作复习专项课也同样可以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并且深化提高。

单元整合, 提效合作

课文的复习可以采用单元块状的形式, 分单元分主题复习, 因为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独立却也相互联系。比如, 复习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的时候, 共有六个单元的知识, 每一个单元围绕着一个主题和几篇要求掌握的课文重点进行安排, 所以复习时, 就按单元分到每个小组, 一个单元两个小组进行自己组内的梳理。组长就本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内容主线和要掌握的重难点以及本单元重点的写作方法进行分工, 根据各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擅长点来梳理:3号、4号组员完成课文内容主线的梳理;2号组员完成整组课文的重难点的梳理;1号组员梳理体裁、写作方法和课文重点段落的整理。分工有序, 归纳整理。

接下来就是课堂上进行交流。第一单元的梳理就由第一、二组进行展示, 两组之间进行补充, 既能把第一单元进行整体复习, 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有人会问, 那其他组没有进行的知识梳理, 是否会造成他们的复习缺漏呢?不会的, 这是复习, 是在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和整理。所以, 在小组展示知识体系、重难点梳理时, 就等于带着所有的同学把第一单元复习了一遍。也因为是复习, 所以当第一、二小组进行展示时, 其他组总会有同学补充自己掌握的知识点, 形成体系。还会有人问, 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小组一起梳理六个单元, 巩固更牢固, 不是很好吗?但是这样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作业量太大, 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分组分工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我们何苦让学生多做作业呢?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9

一、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在复习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1.教师要学习教改理论,转 变 教 学 观 念,有 新 的 教学理念和效率理念。

2.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纲 考点,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同时比较考试大纲和教材有什么不同。对教材没有而考纲有的内容,就要准备资料来补充,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师要认真、反复地研究高考 试题,特别是近 几年的高考试题。备课 时做到“五 个有”,即脑中有 “纲”(考试大纲),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情”(情境),手中有“法”(方法)。在明确和落实考纲要求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双边互动,指导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构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灵活处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感性知识与抽象知识、原理观点与素材案例的关系,注意重视分析知识的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复习课中要有意识地帮助或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政治主体知识的脉络,建立政治学科知识框架体系。

5.教师需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升教育 教学能力,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我。

二、提高第一轮备考复习效率的策略

1.进入第一轮复习之初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时间安排:明确第一轮复习所需要的时间。

(2)任务: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3)目标:夯实基础知识,以本为本,牢固掌握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纲为纲,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能运用理 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初步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2.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课前3分钟读书,回归课堂。每节 高三政治 课课前3分钟,让政治科代表带领学生读政治课本,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回到政治课堂上来。

(2)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取一至两道有关易错易混知识点的选择题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方式。

(3)导入环节。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来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复习的标题,并简单复述这个标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回归课本。如在复习政党的第一个知识点时,笔者播放了一首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歌曲,让学生回顾党成立九十几年来做的事情,思考为什么党这么做等,引导学生回归到党的宗旨等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4)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确定切实可行、简明扼要的学习目标。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行动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这个环节紧跟着上个环节,大概就一两分钟,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复习什么内容,需要掌握考纲的哪些知识点,以及达到什么样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5)传授方法让学生自主复习、夯实基础。这 个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课本内容的复习,完成教辅书中的知识填空题,检查自己的知识是否有缺漏,了解高考对于这些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让学生“主动复习”,在“合作探究中复习”,提高其灵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指导学生选题,让学生做好限时自测,检查自己的知识储备及自主复习的达标情况。

(7)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刚才自己的复习与测试状态、结果、疑惑进行讨论合作复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查漏补缺、自主完善。

(8)引导学生在复习讨论中进行升华领悟。在上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课堂巡视、参与小组讨论等,收集课堂复习反馈信息,对学生自主复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等。

(9)教师精讲。精讲时关注延伸点与知 识的联系,关注命题背景与课本知识的结合,通过题型训练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走出知识误区与审题误区,总结题型答法,提升能力。

(10)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复习的小结,使学生巩固复习的内容,加深记忆。课后同桌之间可以结合时政资料相互抽查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这些环节可以灵活运用,有时部分 选用,有时调整顺序。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造和谐的课堂

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 新型师生 关系的建 立,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推动探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激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教学实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 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政治学科备考复习的实效性。

摘要:高三的政治课复习不能漫无目的,也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要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10

一、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巩固旧知识, 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中, 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有很大的联系,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联系, 教师必须做好复习工作,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的复习计划, 仅仅是重视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让学生自主复习.然而, 很多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 并且学习压力较大, 导致了复习工作没有跟上, 最终严重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

例如, 在《解析几何初步》的复习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 并设计一些问题, 要求学生尝试构建这一章节的知识网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建立与圆或直线相关的方程, 要求学生利用代数的形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学生探究完这一内容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利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查漏补缺是复习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的过程中, 就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留意学生常常出现错误的地方,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并把相关的题目单独提炼出来, 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这样, 学生才会对这一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的过程中, 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 如让学生结合这一节课中所讲述的内容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同时, 还要分析几何知识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另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题, 如求圆的弦长, 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同时也为学生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复习工作中, 查漏补缺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想做好这一点, 必须要针对学生采取一些引导性的措施, 避免学生出现懈怠现象.这样可有效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三、因材施教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不能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述, 而是要结合复习目标和复习内容, 尤其是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复习.这样的复习有针对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定对应的目标.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课外知识, 开拓他们的视野, 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 提升他们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就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设计一些基础练习, 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达到使其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增强复习课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要保证高中数学复习课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只有增强复习课教学的趣味性,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巩固旧知识, 掌握新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 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复习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想提高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复习策略,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林海.面向未来的学习与教学设计:从数学教育谈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终身教授高文教授访谈录[J].中学数学杂志, 2003 (9) :85-86.

改变策略 提高英语试卷订正实效 篇11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目标进行了如下规定:“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六年级英语试卷订正实效性,要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订正试卷中的错误,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评及时

首先,对学生而言,考试时其思维最集中、最活跃,此时他们对于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常熟悉的。而测试后他们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答案,求知欲极强,他们会在讲评课上认真听教师讲解。其次,对教师来说,刚刚批改完试卷后,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讲评时必然会针对性很强,讲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因此,试卷的讲评应放在测试后而未上新课之前。

二、自主订正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我每次将试卷发下去之后,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订正,并在错题旁边写出错误原因分析。这样,每次试卷一发,同学们就自觉开始订正会的题目,而且嘴里还不停地嘀咕:唉!我怎么这么粗心!又忘了加s了,等等。在订正过程中,他们已经进行了反思,加深了理解,加深了印象。

三、合作互补

在平时的练习及每次的考试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是单词没巩固,有些学生是语法没掌握,还有些是由于句意不理解而导致错误。尤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同学错题出现的面更广。所以,在每位同学自主订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不会的题目旁作标记,并开展小组互助活动,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力所能及的订正要求,为了避免简单抄袭答案,我要求每位学生订正的题目一定要理解,一定要会说错误原因。实践表明,这种合作学习的积极学习氛围,在英语评讲课教学中效果很好。

四、提问解疑

在前两项工作之后,部分同学还是会有不理解的题目。这时,我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并大力表扬提问的同学,要求没举手的同学随时做好发言准备。因为有些同学错了也不敢问,有些同学错了不知道如何问,所以每次解释完问题,我都会带着全班同学感谢提问的同学。这样不但促使有问题的同学都会勇于提问、学会提问,而且保证其他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大大提高了订正效率。

五、教师点拨

学生在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订正好试卷后,对错误题型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也希望通过做题目来检查一下。因此,评价完试卷后,我还会精心设计补偿练习,强化训练、巩固知识。即针对试卷上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编造与试卷上相似的练习。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及时巩固了知识点,更加深了学生对错题的理解,提高了试卷订正的效率。

六、个别辅导

学生在英语知识和能力上层次不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向的又是全体学生,因此,尽管教师在讲评课上已经讲得尽可能详细,但仍然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些问题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教师在课后有必要及时地进一步给予学生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强化讲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七、整理错题

学生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在评讲完试卷后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试卷批改后,不但教师要有错题本,还要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一本好的“错题集”不仅是学生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在辅导时也更有针对性。每次做完练习或考试过后,我要求每个同学把试卷上或作业上做错的原题以及改正后的正确答案写到错题集上,并且要求他们定期朗读订正后的句子,形成正确的语感。我也会不定期的把他们错题本上的典型错误打印出来给他们做。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测试中,错误复现率大大降低。

善待“差错”,错出精彩。学生对试卷讲评课越来越明显的喜爱让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原先沉闷的“一言堂”,现在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们慢慢由不敢讲、不愿讲到愿意讲、喜欢讲,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在兴趣的指引下,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投入中,学习效果也远非往日的被动接受所能比拟。用自主合作评讲策略,切实提高了六年级英语试卷订正实效性。

小学英语实效复习策略 篇12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 俗称“小高考”一贯坚持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学习潜能强、知识全面的优秀考生 (得A) , 又要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和稳定的原则。2013年历史“小高考”试卷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 坚持能力立意, 凸显了新课标的要求。试卷秉持“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 旨在考查学生对主要史实的了解状况、历史思维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 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更要反复的、经常地研究高考试题, 真正把高考的导向变成我们平时教学和复习的“风向标”。但是, 在听课调研和课堂观察中, 我们发现“小高考”的课堂复习存在三种糟糕做法: (1) 根据考纲印发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详细考纲解读给学生背, 由于缺乏整体认知结构和感性材料, 更没有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 当时背、当时可以记住, 但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要么记忆挂一漏万, 要么知识张冠李戴; (2) 课上教师详讲考纲上知识点的理解要求, 学生做记号, 末了象征性做几道题目, 结果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累, 效果很差; (3) 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 课上按照考纲知识点让学生画书, 画完了再读、再做几道试题, 效果更差。如此几种做法导致整堂课要么是目标、任务不太明确的读书;要么是机械的、学生在座位上默写 (缺少当堂直观的订正, 而只是收缴默写本) ;要么是大面积、长时间零散地提问;要么是长时间埋头做大量的题目。对照“小高考”的考查目标和要求, 我们的复习备考需要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应对策略

1. 目标定位与思想指导是前提

历史“小高考”的复习备考要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 要符合以问题为中心, 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 以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立意的命题趋向。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说, 记忆是基础, 理解是核心, 运用是目的。复习要确立“学生为本”的备考观, 强调把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使复习备考实现从灌输勤奋型向能力效益型的转变。“学以致用”是命题改革的突破口, 复习时也要以“用”为突破口, 把教科书与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素材作为理解历史的工具, 从“学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思考”, 做到“把课标 (“说明”) 读厚, 把教材读薄”。总之, 复习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而不是硬性灌输、强行记忆;有利于学生较长时间留下印象, 而不是一两天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考试中的实战性运用, 而不是课堂活动外表的热闹。

2. 复习课课堂模型建构是关键

上一篇:石油行业安全环保监督论文下一篇:突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