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2024-11-11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精选10篇)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篇1

一、当前职业学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高校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招生范围,以及职业教育自身的原因,导致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有所减少,而且生源的综合素质相对也有所下降。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这样一些特征: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太用功,后来入学的学生的智力和记忆能力等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比起之前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是有一些距离的;有的比较活泼聪明的学生不太适应学校的灌输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中;有的学生接触舞蹈很少,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职业学校中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情况:舞蹈教学一般采用说教的方式,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受专业舞蹈影响,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枯燥和呆板,比较注重舞蹈素材,注重让学生只是进行记忆,与实际相联系做得不是很到位,进行模仿式的教学比较多。

二、在职业学校舞蹈教学中实践创新教学的途径探索

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能让学生学习到系统全面的有关舞蹈方面的专业性的知识以及技能,一方面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了解其特征和这门艺术所具有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受时间、空间和其他一些特征的影响,让自己的视听器官都参与到其中来,提高人体的感应能力和对舞蹈的敏感性。在学好一种舞蹈的同时还要多去接触了解其他种类的舞蹈。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授课呢?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舞蹈的学生,思想和审美普遍高于一般的学生,进入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追逐个性的时代,舞蹈作品当有自己的独创性的时候就越是有生命的好作品,因此,舞蹈教学中如果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激励他们追求创作出不同于已有的舞蹈形式,满足他们接受新的变革和新的思想理念的渴望,进而能够孕育出来热衷于创新、发现和超越的情节在里面,进而使得自己有以创新为荣和为己任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自己的舞蹈天分得以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唤醒他们的自主性意识,在点滴的练习中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而且还要有挑战自己的勇气,树立起信心,在思索的过程中还要大胆地质疑,将自己的创新融入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只是简单地迷信于前人的经验总结,要敢于挑战权威,要想着在学好基本功的同时想办法学会超越,要勇于出头,只有这样才会有比较深的舞蹈造诣。

(二)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教育。

1. 首先培养学生进行舞蹈创新的基本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和参与的能力。由于舞蹈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首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学习舞蹈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够掌握新的技能,体验到新的动作。由于舞蹈教学的凝练和夸张性,而且时间和空间的跨域性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舞蹈练习的时候培养想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不断提出目标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舞蹈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更多的荣耀也会体现在舞蹈者的身上。但是舞蹈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却是比较辛苦的,是艰苦的脑力和体力的相结合,不只是看似一种简单的兴趣性的活动。为了学好舞蹈,有更精湛的舞姿和艺术涵养,需要老师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地进行舞蹈创新,挑战更好的目标。为了激励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可以调动他们身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去克服困难,去完成一个个竞技性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进行创造性的舞蹈学习。

本文从职业学校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职业学校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的几个方面,希望在未来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舞蹈的氛围,为我国的舞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现在,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关键性因素。要进行创新教育就需要从教育的体系、内容、模式和结构方法多方面来进行改革,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把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舞蹈教学相结合,创造出符合职业学校的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使学校在运用创新教学的思路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飞文.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通俗歌曲,2014(4):11-12.

[2]康丽云.论如何加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交际,2014(3):183.

在农村中职校实施公民教育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公民教育;德育工作;实际意义

农村中职校的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高度关注与重视的首要工作。但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低,积极性与自主性差,这已然是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的尴尬,德育活动效果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

学者李慎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农村中职校德育不能脱离社会需要和影响,为公民社会培养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这正是当代职校德育大有可为之处。我校作为南京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学校,充分认识到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力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布置了专题橱窗,就“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以公民教育为主题各个专业部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有“校门口设置红绿灯及交通警示标志的可行性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溧水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问题和现状的研究”、“学校周边出租房管理混乱的问题研究”等等。学校一方面鼓励各个专业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成立评审小组,从中选拔出“保护母亲河关于“秦淮河”污染的研究活动“做为学校层面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重点打造。该项目组成员历经确认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报告方案、接受听证、实施方案、总结反思学习经验等环节,历时一年,得到了环保局、城建局、教育局、镇政府、村(居)委会的关注与支持,参与学生来自各个专业部,活动时间长、影响大,成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增强了学生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目前,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公共关怀”以及普遍的“公共精神”的欠缺,对“公共问题”缺乏基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职校学生的公共道德、社会责任感等自然也淡化了。学校出现的学生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违纪事件的发生,都跟学生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差密切相关。

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生,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亲眼目睹了秦淮河、中山河被污染的河段,脏乱差的河床,亲身感受到企业、社区、居民对环境的不重视,环境保护意识差,事不关已的心态,公共意识的薄弱。学生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在活动中,他(她)们纷纷表示,要做一个有素质的文明人,做一个有公共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调查走访活动回来后,一些学生主动承担起了监督校园文明行为的志愿者,对于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不和谐现象自觉抵制。学生们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明显增强,一些学生在团委的指导下还成立了专门的社团,倡导文明的时代新风。

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职校学生,他们的精神和注意力游离于学习之外,缺乏或者完全脱离了学习活动的牵引,对教师的教诲不加信奉,他们更容易受外界事务的影响,沾染不良风气和养成不良习惯。因此,职校学生更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指导,在教育实践中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养成作为合格公民的素质和能力,公民教育则是这一教育指导和实践的最佳选择。

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只承担指导的角色。在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参与欲,同时,又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烈地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去展现自我、突出自我、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参与学生普遍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表现形式,他们的潜能,特别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很多职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点子也不错,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就是固执己见,不知如何求同存异。

根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将学生分成了若干组,这些小团队,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有的小组外出调查走访,制作的调查问卷和走访活动开展的很成功。有的小组制成了“我们的问题”、“相关政策”、“我们的设想”、“我们在行动”方案演示板。有的小组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居委会、镇村领导来校进行听证演示,赢得相关部门和广大居民的支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使得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团队精神,使团队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使他们感觉在这个团队中,充分得到了尊重与认可,使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特长都能够不断地得到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公民教育是全面教育,故公民教育还要求与家庭、社会有机的结合,并在全社会开展各种活动,使公民教育成为全社会都关心并参与的大事。实施公民教育是社会各种单元、各种组织、各种机构的共同责任。也只有将整个公民教育置于整个社会之中。才能培养出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公民。

学生们制作的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的宣传海报、橱窗布置在小区内,得到了居委会领导和居民们的重视与支持。学生们深入社区、秦淮河两岸农户家中、两岸中小企业领导办公室、作坊内走访调查,与他们友好沟通。学生们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深入社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不仅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并且,所谓“小手拉大手”,也唤起了家长们的环保意识。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动员了相当的社会力量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教育合力,大家共同为学生公民意识的提高,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而努力。

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透明性和有效性

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校07年提出的“三个不准”(不准校外单独租住、不准骑摩托车上学、不准在教学区使用手机)就没能很好落实,究其原因,是学生们不理解甚至误解这些规定。学生管理工作规定的不透明,直接影响了规定的有效性。

今年九月份,我校就这一问题上,采取“听证会”方式,邀请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开会集中讨论,学生管理部门领导就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进行了专题介绍,家长、学生就心里的疑惑和不解畅所欲言。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了学校是从安全角度作出的规定,是学校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组成部门,理解了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管理方式。通过活动,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一些租住在校外的学生主动搬回学校宿舍,一些学生周末回家后就不再把手机带到学校,骑摩托车上学的学生日渐减少。公民教育的这些活动形式,成了解决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新矛盾的新手段、新举措。让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成为“善治”,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听证会”成为学校公共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提高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量还偏少涉及面还不广,在初尝“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喜悦后,学校加大活动开展的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当学生心愿放飞,智慧升华成责任和博爱时,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化为具体行动,四处奔跑宣传落实时,学生们的那一份纯真,那一颗责任心在社会的海洋中遨游,遇到的是关心民生的政府官员和热心的公民们,他们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们带着自己编制的方案,邀请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举行了听证会,获得社区居民和领导的支持,看到设计出的各种展板时,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油然而生。

中职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篇3

一、时代呼唤创业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把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这是胡总书记对创业促进就业提出的要求。中职学生就业情况虽然比较好, 可是在当今就业压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教育学生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就业, 同时带动其他人就业, 在新的时代大干一番事业, 意义深远。如今是创业的最好时代。

为什么要倡导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马斌说得好:“其一, 创业是高水平的就业, 能使学生展现能力, 超越自我;其二, 创业可以帮助他人就业,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其三, 创业有利于填补社会服务的空白领域, 加快社会进步。”江苏省是全国率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省份之一,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6年, 省教育厅就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2008年, 全省职业学校有9189名学生创办1536个小企业;2009年, 全省实施创业教育“十个一”行动工程;到2010年, 全省将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创业基地, 使职业学校在校应届毕业生参与创业实践人数达5%左右。我们中职学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 抢抓机遇, 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这也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目的的新价值取向。

二、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目前,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 实施创业教育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涉及学生自身、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瓶颈,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仅从学校这个角度提出一些问题, 对实现创业教育作出理性的探讨。

1. 培养学生自信心, 这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动力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知识基础薄弱, 学习上不刻苦, 学习方法欠缺;自我要求不严, 自制力差, 不良习惯较多;上进心不强, 逆反心理严重, 自卑感强, 对前途信心不足。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优缺点, 对学生的兴趣和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面对未来的信心。否则, 不要说创业, 就是就业的勇气都难以维持了。

2. 更新就业观念, 这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

传统就业观念是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 选择就业方向, 让学生了解职业、适应职业, 从而把学生推向就业市场, 成为职业大军中的一员。而在岗位竞争激烈的今天, 必须把既有岗位型就业模式转变为创造岗位型就业模式, 树立创业教育观念, 由创业代替自己就业, 以创业拉动其他人就业。可以说, 党的十七大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国策, 明示了我们中职教育及其就业导向改革的根本方向。

3. 完善运行机制, 这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特别是中职学校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这里的运行机制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开发、操作模式, 还包括制度建设、资金投入、法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4. 加强课程研究, 这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点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比较迟。因而加强课程研究也应该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强各类问题研究, 丰富理论体系;推广成功经验, 建立学习范型;建立评价体系, 完善操作模式。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

创业是人们运用知识与技能, 以创造性的劳动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职校的创业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合作性、果断性、适应性等创业者应有的个性品质, 毕业后自觉地去实现自己创办企业的理想。当然,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1. 构建课程体系, 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实践, 也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 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一门专业的知识, 如何将创业的内容纳入学校的课程当中, 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总的说来, 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2. 搭建实践平台, 培养创业能力

许多学校在校园内开办“小商店”、“小餐厅”、“洗衣店”, 甚至开办“理发店”、“自行车修理铺”等各种类型的模拟公司, 作为场所提供给学生, 学生出资, 自行管理, 自主经营, 从而让学生在学校就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和乐趣, 锻炼了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 丰富创业经验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学校联系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 校企合作仍然是我们职业学校必须继续研究的课题。目前, 中职校的校企合作仍然是以安排学生进企业见习和实习为主要形式。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 丰富学生创业经验, 可以请企业老总讲解创业历程、企业兴衰史, 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业策划、产品研发过程, 可以让学生了解产品经营的流程、企业管理的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识。

4. 加强师资培训, 夯实创业基石

实施创业教育依赖于创造性的教学, 创业型学生的培养依赖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具有创业精神, 掌握与创业相关的诸如财会、法律、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知识, 教师还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 参加企业创业培训。只有建立合格的创业型师资队伍,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

5. 营造创业文化, 坚定创业信念

校园文化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渠道。可以说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与就业型人才培养相联系的。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 坚定中职生的创业信念, 必须培植创业文化。例如, 发挥舆论作用, 利用墙报、标语、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等广泛宣传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模拟创业, 如开办公司、帮助企业推销产品、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等;制定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有关的规范制度等等。

总之, 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将面临许多问题, 我们必须加以思考与研究, 开辟多种途径, 与社会形成合力, 去拥抱创业型社会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任汀, 夏金星, 易自力.浅谈创业教育[J].职教论坛, 2009, 1 (上) .

[2]潘光.江苏中职创业教育拓展就业机会[N].中国教育报, 2008-7-13.

[3]马斌.创业教育, 职教富民的最高境界[N].江苏教育报, 2009-2-9.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篇4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笔者根据当前我校(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对2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基本现状:

一、对自我认知

1.希望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2.在学校里,经常感到孤独。3.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4.不主动和父母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5.我觉得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有心里话不会向老师说。6.在和同学发生冲突时,绝大多数选择自己处理。7.父母、成功人士与教师是对学生思想影响比较大的群体。8.容易受新兴事物的影响,多数学生喜欢上网,爱读书的学生偏少。9.朋友成了学生交流的主体。10.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工作不是很清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文化也对学生选择就业方向产生不小的影响。11.多数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善良品质,但是也有不少注重与自己脾气相投以及所谓的义气。12.更加注重社交能力,不再强调学习好就是优秀的观念。

二、对学校感知

1.对文体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对学校的文体活动比较满意,而其他不尽如人意。2.更加注重能体现自我形象的文艺活动。3.对教师要求更全面,希望教师有全面的综合素质。4.喜爱细致、平等、善于交流的班主任。5.对学校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表示赞同,知道学校有关德育学分、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6.对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呼声。7.对技能课意见较大,认为少且空洞。

三、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1.行为习惯不良,心中缺少阳光。2.生活自理不善,自我约束不严。3.缺乏理想,混世厌学。4.缺乏自信,胆小自卑。5.唯我独尊,自负叛逆。

以上状况可以归结出当今中职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及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倾向,因此,在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新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管理模式

1.针对职校生素质差、自卑感较强这一特点,在制度管理上,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激励作用,淡化制度的惩处色彩,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在教育形式创新上,可围绕专业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德育。

3.针对学生的不良个性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尝试将体育课、德育课与拓展训练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

4.德育工作的评价上,坚持“三主”原则,多元化评价学生。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1.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一班一品牌,一班一特色。

三、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德队伍

1.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直接实施者,是生力军,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创新管理机制,才能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创新热情和管理能力,提高德育实效。

(1)在班主任的培养方面,除传统的“青蓝工程”的实施、业务培训之外,可通过举办“德育论坛”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拓展训练来拓宽班主任的视野,激发其工作热情。利于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2)以科学、严格细致的绩效考评激励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激发班主任的创新潜能。

2.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德育工作“全员育人”落到实处的保证。

(1)转变观念,学会赏识你的学生。职高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职校无差生,只有不能成功的教师,没有不能成功的学生。教师应积极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这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

(2)把握好角色定位。在教育过程中,应善于扮演好各种角色,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用爱心唤醒学生的自信,换位思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职高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信任和尊重。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去接近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沟通,对他们的正确想法和做法给予支持,对他们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正面引导。经常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心心相印的效果。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篇5

(1) 全人教育的内涵。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他的《全人教育论》中说:“全人教育就是完全人格、和谐人格的教育。它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人类文化的全部, 而缺乏人类文化的教育则是畸形的教育。”

(2) 全人教育的教育目的。从字面上, “全人”可以理解为具有完整人格, 且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所偏失, 得到全面发展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 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而“全人教育”以塑造未来为目的, 倡导以“育人”为本分, 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

(3) 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全”, 这不仅仅意味着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更蕴涵着一种广阔而博大的世界观。全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完全的、整体的人, 使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中职德育实施的现状

一是德育目标过分强调社会的价值, 忽视个体的价值。由于过分强调社会价值, 强调共同的价值取向, 伤害了个体的积极性, 以至于个体对于社会价值是知而不信, 知而不行。

二是在德育工作中, 学校德育工作者逐渐趋向于专人化。主要是班主任、学生处和保卫处等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 而其他的科任老师只是进行教学工作, 这样的德育工作不是全员的, 而且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亦难以取得想要的成效。

三是德育内容过分强调道德认知, 忽视道德情感、意志及行为。在学校中, 我们主要是学习有关德育的一些学科, 强调知识的学习, 而不注重行动。

四是德育方法太过刻板教条。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说大话、摆道理, 道德教育变成道德说教。在德育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照本宣科, 内容枯燥乏味, 考试死记硬背。

3. 全人教育理念引入德育模式的必要性

中职校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而全人教育理念的引入, 能让德育教学得到重视。另外, 现在学校德育教学的内容偏向思想政治教育, 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教育, 而全人教育观念是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提示我们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 也要关注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的教育。此外, 在学校德育活动中, 老师大部分注重德育认知的教育, 忽略德育情感、德育意志、德育行为的培养。

4. 全人教育理念下中职校德育

(1) 德育目标。社会本位的德育目标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个体本位的德育目标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而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因此不应该偏重于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应该把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国家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全方位了解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现状, 从宏观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兼顾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中职学校德育目标, 对中职学校教育者进行不间断培训, 让他们正确理解并积极实施国家确定的德育目标。

(2) 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应该包括这四方面, 不管哪一方面都不可偏废。作为职业学校, 更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 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3) 德育方法。德育过程中, 德育工作者应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体做法如下:加大德育力度, 召开学生家长会、组织家长一起讨论德育内容, 阐述各自的观点, 让家长有意识地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德育;组织学校人员对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宣传工作, 给每个学生发德育倡议书, 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校园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开展宣传月活动, 在校园内举行文明班级评比、演讲比赛、黑板报、主题班会、法制教育等专题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真谛、净化心灵, 从而培养良好的品质;多张贴励志、文明向上的标语、标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学校德育的决心, 并能促动学生主动督促自己加入到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左国胜.中职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08) .

对新时期中职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篇6

近年来, 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中学阶段的学生主体, 生源急剧减少, 加上受普高热的影响, 中职学校招生严重滑坡, 各职业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挖掘生源, 有的近乎不讲底线不择手段, 这种“饥不择食”的生源战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普遍下降, 学生不光是学习成绩下降, 而且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人格修养等方面也出现大幅度的滑坡, 这无疑给中职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因此, 中职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笔者拟在分析中职校德育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德育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同探讨。

二、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1.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德育课的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把德育首位只停留在口头上强调而已, 长期以来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 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把技能当“硬件”来抓, 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 把德育教育工作简单推给班主任和德育老师了事。另外, 教学研究在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 德育教学研究更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德育课应有的功用。

2. 信息时代中职生心理发展呈现出新的问题。

随着QQ、飞信、博客等交流工具的广泛应用, 中职生交往对象扩大化、复杂化, 使学生的社会化倾向更明显, 典型表现是喜欢穿奇装异服、追新潮、化妆戴首饰, 张扬个性等。同时, 学生接受信息多, 思想活跃, 但是非标准不清晰。还有网络环境的匿名性, 助长了学生在表现自我时的毫无顾忌和欺骗, 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混淆现实与虚拟的差别, 常有非社会化行为的发生。

3. 中职生的道德行为失范。

在思想层面主要表现为不明礼、无诚信、缺乏责任感、法制观念淡薄, 自私自利等;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规校纪、不讲礼貌出口成“脏”、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 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 过分溺爱、迁就学生。

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上有所放松, 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 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 学校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 只作轻微处理, 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

三、中职校德育教育新举措的探索

1. 树立大德育观念, 实现全员参与育人的局面。

要充分认识到中职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树立起大德育观念, 要让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 实行生活导师负责制, 即每学年初学校将行政人员安排到各班级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作为班级生活导师, 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分类搭配, 搭配后由班级生活导师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指导对象, 建立导师与学生一一对应关系, 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为核心, 以“导”为主, 努力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生活导师制的实施可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表现情况直接与导师教育教学业绩挂钩, 表现优异者师生可同上光荣榜, 改变过去班级由班主任一人管理的局面, 从而实现全员育人的目的。同时, 教师应强化教学研究, 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教情、学情研究, 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 要开足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 这些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规划自己的中职生活目标, 形成健康向上的“三观”。

2. 针对信息时代开拓中职德育教育新途径。

政治课堂讲授, 课下谈心教育以及家访是学校常用的传统教育途径。面对网络信息大发展的今天, 仅仅沿用这些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传统的教育途径接触的仅仅是学生现实生活的那部分, 几乎无法涉足学生的虚拟生活。我们应该将教育途径扩大至学生的虚拟生活中, 如, 我们可以利用QQ、飞信、电子邮件与学生及家长沟通, 也可以利用博客或空间来传递自己的思想,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育。同时, 作为教育者应该大胆接受新生事物, 理解虚拟世界的一些规则, 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也才能更加准确客观对学生进行教育, 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学生释放正能量。

中职学生虽说文化成绩不尽人意, 但他们在技能、才艺等方面并不比别人差, 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 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他们的课业负担较小, 精力又比较旺盛, 需要在课外得到有效的释放, 为此, 我们要提供平台和机会给他们, 并加以正确引导, 否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 甚至惹是生非, 这也是中职生的种种行为失范表现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 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办好广播, 宣传栏、墙面文化等, 办好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 开辟师生成就展台, 适时举办各种主题班会、运动会及文体活动, 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风貌的平台, 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 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又能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 从而达到引导他们释放了正能量, 减少负面效应。

4. 用心沟通,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 难成大器而自暴自弃, 因此, 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灵。首先要树立“有教无类, 众皆人才”的观念, 彻底摈弃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 无论是优生, 还是学困生, 都是自己的学生, 都应一视同仁, 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 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他们,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形成情感的认同。其次, 要充分去理解、宽容和尊重学生, 当然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迁就学生。没有严格的纪律是行不通的, 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循序渐进和正确引导,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 学生犯错是难免的, 我们可让学生在认识到犯错的同时, 用做好人好事和良好的表现来冲抵过错, 做到功过相抵清零, 重新考核评定德育表现成绩, 激励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起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功效。

四、结语

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是中等职业学校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 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 作为德育教育者应坚持与时俱进, 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大胆创新、探索、总结, 实行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 让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6) .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4) .

[3]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 2009, (2) .

职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篇7

一、职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人文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能够帮助学生纠正思想错误, 引导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 进一步完善其人格, 影响其为人处世的习惯, 提升其精神境界。

(1) 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提倡以“人”为中心, 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目标, 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培育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最终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完美统一的目标。究其本质, 人文教育专注于人的精神培养, 挖掘人性中的闪光点, 驱除思想深处的阴霾, 激发出每个人身上的正能量。从当前实际看, 大多数学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人文精神教育, 几乎完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

(2) 开展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在越来越注重人才素质的时代背景下, 衡量人才的标准越来越多元化, 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时代呼唤新型人才的涌现。开展人文教育, 从精神层面完善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系, 正是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要求。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阶段,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遇到的难题

(1) 教材内容缺少人文基因, 难以过渡到人文教育。目前,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 缺乏人文基因, 难以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部分专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实施应试教育的教师未对人文教育引起重视, 而重视人文教育的教师却又受限于教材, 无法进行高效教学。例如, 学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时, 教师只是对课文进行了解读, 并没有深入挖掘“老人”形象背后的含义, 导致课文教学缺少人文基因。从深层次来看, “老人”代表了一种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 这符合人文教育的核心要求。由于教师教学方向的偏差, 使其成为了缺少人文情怀的文章。

(2) 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部分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时往往会犯方向性错误, 导致人文教育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不少教师将人文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人道主义教育, 这就造成了思想层面的狭隘。其实, 人文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 涉及情感态度、人物心理、价值取向、大众情怀等各个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认清以上这些内容, 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人文教育。

三、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具体策略

(1) 加强古文教学, 弘扬传统美德, 增强人文教育效果。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 优美的古文既蕴含着作者高超的创作技法, 也饱含作者深沉浓烈的情感, 体现了古人的人文情怀。其中, 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有安土重迁的故土情节, 也有望月思乡的深深游子意。学习古文, 能够令当代青年学生继承传统美德, 于浮躁中收获一份内心的纯净。例如曹操的《短歌行》, 这首名垂千古的乐府诗, 首先在文采上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其次, 这首诗也蕴含了一代枭雄金戈铁马、统一河山的壮志雄心。“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豪气干云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则蕴含了作者统一华夏的家国情怀。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时, 应着重提炼其中蕴含的情感, 引导学生培养广阔的胸襟和家国情怀。

(2) 以“三观”培育引领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过程中, 应加强“三观”培育, 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开展人文教育时, 通常面临无处着手的难题, 教师不知如何具体展开, 也不知如何检测人文教育成果, 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其实, 可以以培育“三观”为方向, 将人文教育具象化,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教育, 不再局限于教会基本的语文知识, 而是从精神意识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需要克服的难题, 但通过教学创新, 这些问题都能被有效解决。语文教学是一场古今中外的文化之旅, 人类创造的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现代文明都是开展人文教育的丰富养料。语文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文教育, 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 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宝玉.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文理导航, 2015 (04) .

[2]徐一周, 陈基萍.浅议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6 (02) .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篇8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已经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 学生的人文素质急剧下降, 给学校教学和管理都出了许多难题。职业道德教育比较薄弱,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并轨, 毕业生大多自主择业, 很多学生对前途产生悲观的情绪, 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社会需要等非常盲目, 不能很好地为自己定位。部分教师仅以专业课教学为己任, 不能将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1.缺乏个性化技能学习, 学生综合素质欠缺

个性化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 以内在的需求为核心, 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生命的活力。现在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 尤其是不爱学习理论性的东西。部分中职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不积极, 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在择业、价值取向上出现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认识误区, 认为工作轻松报酬高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而把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发挥才能的问题放在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局限于简单的毕业就业安排。

2.缺少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不科学

一所中职学校同时有多个重点专业, 没有做强做大主打品牌专业的意识, 致使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热门专业重复设置, 相互竞争, 浪费资源现象严重。不少学校不具备专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及师资力量等教学软件。有的学校, 专业教学计划是临时要来的, 老师则是刚从人才市场聘来的。不少教师本身就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习惯于填鸭式的理论型教学, 这样的师资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

3.学生的动手能力弱, 实训基地闲置

学生在学校往往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支撑下进行理论学习, 学习的难度增加了, 而实践教学又缺少真实的工作任务, 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有的中职学校, 花巨资购进的器材设备长期无人问津, 很可惜。可一旦设立了基地与场所却没能有效利用, 更是一种悲哀。学校应加强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 为学生的成长尽力创造条件。校企合作又大都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 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许多学生毕业后都有双证, 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却与证书上的等级标准相差很远。

4.双师型教师少, 对企业缺乏了解

“双师型”即教育团队中的成员必须既是教师、又是师傅, 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操作经验。当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少、年轻教师多的问题。双师型教师少意味着教师的动手能力也亟待提高。现在的教师多数专业知识只能停留在书本上, 对企业缺乏了解, 只会靠猜测企业的状况讲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二、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合格的人才

1.营造和谐的课改教育氛围, 提高公共基础课的质量

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最重要的环节, 是职业学校做强、做优第一要素, 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 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学校提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简约化、技术技能熟练化、人文素养价值化”的口号, 人文素养价值化就是在课程安排上加以改进, 引入人文素养培训课程, 逐步成形外向型、开放型的高技术和高文化素质人才。职业教育要加强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深层文化积淀, 不能片面强调技能方面的培训。办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学校, 同一个专业在许多职校都有, 但是每所学校各有千秋。

三、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因为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及其教学观念, 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制约着职业教育的活动方式和教育教学质量,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学校要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 学练做相结合, 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中职校的办学条件包含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专业师资等, 这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 要调动教师积极性, 鼓励教师下厂实习、提高技能;对“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 并逐步将“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岗位设置的必备条件, 列入考核范围。

总之, 学校应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 力争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中职学校教育应该做精、做巧、做好, 培养能适合岗位需求标准, 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人才。因此, 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 更应培养“诚信、爱岗、敬业”的观念, 这样在以后的求职和工作过程中会更受欢迎。

摘要:中职业学校正按“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改革要求, 按“理论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的工作部署, 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实验, 但在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教育的现状, 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大力加强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家瑞.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制定要素[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篇9

关键词:中职校;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55-02

中职校毕业生绝大多数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目前很多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在当前我国职场环境中,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可能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权利。如果劳动者不了解相关知识,就会对其本人、家庭、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对这部分即将进入职场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中职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模块化思想起源于工业生产领域,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个技术领域。在课程改革中,模块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模块化教学法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能力培训为核心,主要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在职业安全健康课程中推行模块化教学,可更好地融理论知识和体验行动于一体,适合中职学生,更便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时,设置了一些知识模块。

(一)法律法规安全健康模块

一般企业不会对职工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培训,更不会特别强调维权法规,相比较而言,学校法律教育会更加全面完善。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模块内容:从涉及校园安全健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到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具体而实用。

(二)心理健康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许多学生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缺乏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常表现出感情脆弱、心态不稳的不健康状态,有的甚至走向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的两种极端。他们面临着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一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人,容易在精神上产生变异,心理上发生扭曲,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精神失常的学生、跳楼的员工、猝死的白领等许多因心理不健康而产生的不正常行为,往往会引发安全事故。心理健康模块也是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块。

(三)运动安全健康模块

随着中职生年龄的增加、好奇心的增强,有些学生喜欢参加一些冒险、激烈的体育运动,但在竞争性强甚至带有对抗性的体育活动中,往往会不慎引发校园伤害事故。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加强运动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素质,这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职业规范安全健康模块

职业规范是职场必备要求和行为导向,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现代化生产中绝大多数的人身事故都是由于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因此,规范操作是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必要条件,必须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就需要培养。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一名职业人,需要为自己、为企业,也为国家、为社会认真学习职业规范,为遵守职业规范而努力。另外还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健康、逃生与急救等模块知识也是适合所有专业学习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

另外,笔者所在学校还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特别设计了电力安全健康模块、药品安全健康模块、机械安全健康模块等等,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

二、教师配置团队化

为更好完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笔者所在学校专门成立了包括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基础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内的“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参与了《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材的编写,团队教师分别承担《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安全健康基础知识模块适合所有专业,由基础文化课教师完成,如德育教师、法律教师、心理教师等等;专业安全健康模块知识模块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由专业课教师分别承担教学任务,使学校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更适应学校专业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教育方式多样化

中职校教育方法应适合中职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有多种方式,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法律网站都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施教学改革,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验证性研究,如逃生演习、安全隐患大检查等非常适合在中职校园进行。

中职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套用,也没有多少相关的教学案例可供参考,一切都还在不断摸索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开辟出一条新的研究和实践道路,总结出新鲜经验,凝结成师生的集体智慧。

中职校的生命教育 篇10

第一、加强文学修养, 增加文采。

有文学修养的教师可以增强自己的口才, 可以美化自己的语言, 可以增添课堂的文采。例如, 当我们讲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广州起义时, 若能引用孙文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十事略) 序》中的句子“然是役也, 直杀得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以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这些语言把一个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厮杀场面写出来了。学生心中的浩然正气便会油然而生。当我们讲到"巨鹿之战"时, 若我们熟读司马迁的《史记», 以司马迁之语言讲述项羽的破釜沉舟之壮举, "楚军无不以一当十, 诸侯军皆作壁上观"及诸侯之军下拜时不敢仰视之壮观给学生听, 学生会如痴如醉, 那种"伐无道, 诛暴秦"的正义之情会随之产生。因此, 要教好历史课, 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博览群书。

第二、加强美学修养, 提高审美情趣。

历史犹如一个百花园, 有雄壮, 有柔和, 有悲壮;有悲剧, 有喜剧:有美丽, 有丑恶:简直是审美的画廊。丑恶也是美吗?且到极点便是美, 丑是美的反材。有丑, 美就更为之美。有卑下崇高就会更加崇高。若我们具有美学知识, 我们就会在教学中善于选取美之点, 加以发挥, 点起星火, 燃成大光。晋文公与楚公战, 退避三舍之诚信:廉颇之思赵将, 吴子之泣西河的爱国之情, 商鞍变法之悲:李牧遭谗之哀:屈原投水之坚定:荆轲刺秦王之壮;项羽自刎乌江之烈:司马迁忍辱著书之眼泪: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末了爱国情:虎门销烟的火光、戊戌变法的鲜血、辛亥革命的枪声、秋收起义的红旗……如此种种, 仅是中国历史一角, 只要我们具备美学知识, 就可以随意选取审美之载体, 以艺术之语言加以雕塑, 德育之光便会如春风化雨, 滋润学子的心田……

第三、口头描绘助之生动

口头描绘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历史教师亦然。我们讲课中遇到美之亮点, 说美便美, 说丑便丑, 说高便高, 说矮便矮, 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这对我们历史教学和德育感化无疑增添了几分力量。说到屈原, 别忘了说他形容枯楠, 颜色憔悴, 披发行吟江畔的苦况:说到关汉卿, 别忘了他以铜豌豆自喻的形象:说到鲁迅, 别忘了他竖起头发在空中比划的讽刺力和喜欢吃硬东西的倔劲儿。遇到美之亮点, 就不要放过, 要尽量使之生动形象, 以增强历史人物具有的感染力。韩信受食漂母之穷困, 陈平分狗肉之公平, 要斯上厕所之感叹, 这些人与事一经描绘便会活起来, 这活的形象是有教育意义的。

第四、以喜怒哀乐的表情推感情之波澜

历史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甚而至于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喜怒哀乐的表情艺术也是要具备的。教师随着自己的教学意愿从面部表现出喜怒哀乐, 可以牵动学生的感情, 激起情感的涟漪。说到崇高处便喜, 说到丑恶处便怒, 说到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处便哀, 说到得意之处便乐, 学生见了会随之变化。于是德育之清风便吹皱了一池春水……

第五、抑扬顿挫的语调, 传爱憎之情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 爱什么, 憎什么, 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出来, 学生一听便知。即使教师不加以评论, 学生也会理解。调子的高昂与低沉, 激越与缓慢, 既有音乐之美, 又增强了表意效力。

第六、倜傥的手势增强气势

讲课时除了语调、表情有辅助作用外, 好的手势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使生动的描绘, 表述更加生动, 使铿锵有力的语句更加有气魄。有时可以达到雷霆万钧的力量。这也是一种艺术, 平时多演练这种艺术, 那么课堂艺术就可更上一层楼。第七、开演讲会, 让学生自己升华。

组织学生开演讲会, 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内容, 或歌颂褒扬, 或批判挞伐。自己构思, 自己再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在心中进行酝酿升华, 再通过演讲涌流出来。那么, 德育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也就在这泪流中了。

上一篇:单证实务教学下一篇:新闻APP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