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转换

2024-09-14

三维转换(精选5篇)

三维转换 篇1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通过数字电路实现微小时差的测量成为现实,时间到数字转换(TDC)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测量等领域。本文介绍ACMA公司生产的TDC-GP2时间数字转换芯片,通过设计一套实用的电路系统应用于超声三维海流计系统。实验分析表明,通过此方法测量脉冲到达时间间隔可以获得亚纳秒的时间分辨力,并可实现精确的三维流速测量,测量精度达到±3mm/s。

关键词:超声流速计,流速测量,时间间隔测量,时间数字转换,TDC-GP2

海洋流速测量对于研究海洋洋流变化对气候、渔业、环境的影响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流速测量方法已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常用的海流流速测量设备和仪器有:电磁海流计、多普勒海流计、时差法海流计等[1]。

声学时差测量技术根据流速引起的顺流、逆流传播时间差对流速进行测量,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一种流速计技术。与现有其他流速测法相比在测量精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其并非流速测量的新概念,甚至早于ADCM(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Measurement)被提出,只是由于微小时差测量在技术上的困难性,这种技术被迅速兴起的AD(Acoustic Doppler)法所抑制。近年来由于数字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时差法的流速测量得以实现和应用。

德国ACAM公司设计生产的第二代高精度时间测量芯片TDC-GP2在时差数字转换精度上进一步得到发展。使其在超声波时差测量上具有显著优势。应用该芯片技术设计实现的三维海流流速计系统具有较高的流速测量精度和线性度,通过测试4个声学轴线上的速度来实现真正的矢量平均速率测量(VAVM—Vector Averaged Velocity Measurement)。而且MAVS测速的精度和分辨率只取决于液体传播声音的能力,因此在适度稀薄或完全清澈的液体中可以做到精确测速,并且在很大的测速范围内能保持很好的线性特性,同时还在垂直余弦响应(vertical cosine response)方面表现优异。在测量边缘层(Boundary layer)湍流速度时,具有很好的方向分辨率。

1 三维流速测量的原理

当一对超声换能器同时正对发射超声脉冲信号并通过海水介质传播,如果海水介质沿传播方向具有流动速度分量时,则声波在声轴上顺流和逆流传播时间不一样。因此,测量顺流、逆流传播时间差即可得到声轴方向上的流速分量。如果将至少3对换能器按照一定角度安装设置,通过测量多个声轴的流速分量,即可测得矢量流速。如图1所示:在A、B、C、D4个点的位置,对每个点按一定角度设置2个换能器,A-B、B-C、C-D、D-A分别组成4个等长的声轴。

超声波脉冲沿声轴顺流和逆流传播时间分别为:

顺逆流传播时间差为:

进而求出流速为:

通过测量c、d和Δt,就能求出流速在任意声轴上的分量。如图2所示。

测得任意3个声轴的流速分量,其中:A、B、C分别为声轴1、2、3的矢量流速值平移至原点后的空间点坐标,根据空间几何关系A、B、C 3点到流速矢量中点P的距离相等,通过公式(5)计算即可得到声轴1、2、3对应的合成流速值及合成流速在X、T、Z3个轴上的分量。

对于±3mm/s~3 m/s的流速测量范围,设计声轴长度d=15 cm,由(3)式计算出时差变化范围为0.9 ns~0.9μs。对于0.9 ns的微小时差,要能准确测量时差,必须采用间接测量手段,把时间转换成其他可以进行测量的量。

2 时间数字转换原理

ACMA公司生产的TDC-GP2时间数字转换芯片是其最新一代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封装,尤其适合于低成本的工业应用领域。CP2具有高速脉冲发生器、停止信号使能、温度测量和时钟控制等功能,这些特殊功能使得它尤其适合于超声波流量测量和热流测量方面的应用。

该芯片具有2种工作模式,模式1测量范围2 ns~1.8μs,模式2测量范围2×Tref~4 ms,2种模式的典型分辨率均为50 p/s RMS。时差测量使用模式1,声速测量使用模式2。

TDC时间间隔Δt的获取是通过芯片内部数字门电路的传播延时计数来实现的。图3显示了TDC-GP2芯片内部的主要架构。

如图3,芯片可以精确记下从Start到Stop信号通过的门电路个数,从而获得时差。芯片能测量时差的精度由芯片内部的门电路的最短传播延迟时间决定。

测量模式1有2个Stop通道和1个Start通道,最小分辨率65 p/s,测量最大范围受计数器大小的限制:Tmax=BIN×26 224≈1.8μs。

测量模式1测量原理如图4所示。TDC-GP2通过门电路延迟测量出从Start脉冲到Stop脉冲之间的时差。由于内部门电路延时容易受到温度和电源电压影响造成测量误差,所以,TDC-GP2采用外部的高精度高速时钟作为参考时钟对测量结果进行校准。校准原理如图5所示。

外部时钟经过内部分频后得到内部时钟Tref,TDC-GP2在用内部门电路延迟测量出时差HIT1-HIT2(即两个脉冲的时差)后,TDC-GP2开始测量一个内部时钟Tref,得到测量值Cal 1。再测量2个内部时钟2×Tref,得到测量值Cal 2。

这样,最后的校准结果:

则最后校准后得到的时间为:

测量模式2只有一个Stop通道对应Start通道,最小分辨率65 p/s,测量范围受限于粗略计数器范围的大小:Tmax=Tref×16 384≈4 ms@4 MHz

测量模式2的测量原理如图6所示,在该模式中采用前置配器扩展可测量的最大时间间隔,分辨率保持不变。在此模式下,TDC的高速单元并不测量整个时间间隔,仅仅测量从Start或Stop信号到相邻的基准时钟上升沿之间的间隔时间(fine-counts)。在2次精密测量之间,TDC记下基准时钟的周期数(coarse-count)。由于Coarse-count是通过测量基准时钟周期数得到的结果,因此无需再通过基准时钟来校准。

测量模式2的校准原理与测量模式1相同。在此情况下,测量范围2校准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到最后的校准时差同样由公式(7)计算。

3 时差测量电路设计

时差数字转换电路原理如图7所示。

流速测量通过发射电路和收发转换开关,驱动一个声轴的2个换能器A、B同时发射CW脉冲,经过介质传播,A、B换能器接收脉冲信号,经过整形电路和触发电路,将声信号转换为包含时差信息的数字脉冲,流速差就转换为数字脉冲前沿的时差。2个通道的数字脉冲同时输入TDC-GP2芯片的输入接口,即可得到测量结果。

由于2个通道硬件的时延不同,而且电路受温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消除电路和传感器引入的误差,通过控制切换交叉开关,将流速的时差测量分2次测量。

将2次测量结果相减,即可消除电路对时差测量的影响,得到声传播时差:

Δt=(Δt1-Δt2)/2=TA-B-TB-A

其中TA-B、TB-A分别为顺流逆流传播时间,ΔTch1、ΔTch2为2个接收电路各自的硬件时延。

4 实验分析

流速的测试和计量主要有2种方法。

(1)水池拖曳试验。流体介质静止,流速计与拖车按照一定的轨迹和速度行进,以产生相对流速。

优点:走车相对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流场相对于流速计相当于完全平面运动,没有流体运动产生的流场不均匀分布的影响。

缺点:走车精度控制较困难,实验系统复杂。

(2)循环水槽试验。流速计测量结构放置在一个具有较大直径的开口管道中央,由水泵等驱动水流产生流速。

优点:流速控制比较好,不容易产生较大的流速抖动,测试平台比较稳定。

缺点:水体是在管道中流动,流场受管壁的影响不是均匀分布,对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

本文设计的流速计在完成电路调试后,根据实验条件选择水池拖曳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水池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

图8是未修正的流速计0度航向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图9反映了三维流速计水平流速测量的余弦响应情况,由此说明声学传感器结构设计良好。

三维流速计静态精度测量结果如图10所示。

通过实验测试,三维流速计在静态环境下,流速测量抖动范围在±0.5 mm/s,时差测量抖动约为0.2 ns,实现了高精度的三维流速测量。

通过在三维流速计系统中应用TDC-GP2芯片,利用数字电路测量微小时间间隔,既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降低了微小时差的测量精度和难度,获得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文中通过实验分析,测量结果线性度较好,通过修正与实际值相差很小,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可应用性,在时差式流速测量系统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德国ACAM messelectronic公司.TDC-GP2用户手册, 2007,1,11.

[2]德国ACAM messelectronic:公司.高精度低功耗芯片TDC- GP2在热表中的应用——新的超声波热表解决方案.

[3]党瑞荣,袁阿明,闫敏杰.TDC-GP2在流速测量中的应用.世界电子元器件,2008(3).

[4]KARRI M,KOSTAMOVAARA J:A high-precision time-todigital converter for pulsed time-of-flight laser radar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998,47(4).

[5]WILLIAMS A J.Measurement of turbulence in the oceanic bottom boundary layer with an acoustic current meter array [J].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1987,4(12).

[6]TURKO B:A picosecond resolution time digitizer for laser rang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1978. NS-25.(2).

[7]王亚军.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4).

三维转换 篇2

直接从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非线性方程出发,根据最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采用基于同伦连续思想的Li-Yorke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结果稳定、精度较高的`大范围收敛方法,适用于任意旋转角的三维直角坐标转换.

作 者:游为 范东明 黄瑞金 YOU Wei FAN Dong-ming HUANG Rui-jin 作者单位:游为,范东明,YOU Wei,FAN Dong-ming(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黄瑞金,HUANG Rui-jin(四川测绘局第三测绘工程院,成都,610500)

三维转换 篇3

安康,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 素有“秦巴万宝山”、“中药材摇篮”和“天然生物基金库”的美誉, 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 是连接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 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由于独特的地理风貌, 安康的特产受到游客的亲睐。因此, 这些特产名称及简介的翻译工作对其旅游产品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1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安康特产名称翻译的三维转换

通过“翻译一语言一文化一人类一自然界”的“关联序链”, 可以看出翻译活动与生物自然界之间的互联关系, 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共通互动的基本特征[1]。译文的产生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自然”选择译者和“自然”选择译文。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 一方面是“多维度适应”, 另一方面是在多维度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适应性选择”[2]。

1.1 语言维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2]。比如, “紫阳富硒茶”的译文较多, 有Ziyang Selenium Tea of Shaanxi, Ziyang Selenium-rich Tea, Selenium Enriched Tea in Ziyang等。紫阳富硒茶历史悠久, 据古文献记载, 东汉中期佛教已传入紫阳, 由于僧侣们讲究坐禅戒酒, 就在寺院旁开辟茶园。采制茶叶以供饮用, 对茶树种植和饮茶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使茶叶生产更趋兴盛[3]。该茶现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 连续两届获得“中茶杯”名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鉴于此其名称英译文中应当出现Ziyang, 至于Shaanxi就不必出现以显繁琐, 用复合名词作定语言简意赅, 笔者认为译为Ziyang Seleniumrich Tea较好。再比如, 受安康当地居民喜爱的小吃姜丝拌汤, 有译为Wheat Flour Porridge with Shredded Ginger Root, 译文虽很清晰, 但略显长, 笔者认为译为Ginger Flavor Wheat Porridge或者Wheat Porridge with Shredded Ginger。

1.2 文化维转换

彼得·纽马克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分为五大类, 首当其冲的第一大类就是翻译的生态学[4]。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 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 应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2]。所以针对旅游产品名称的翻译应体现地方特色, 可以加入地域名称, 也是对旅游景地的一种宣传。譬如, 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饮食风俗最正宗的代表, 分为凉菜和热菜两大类, 凉菜亦为下酒菜, 上席正中必须放叶青的菠菜, 左右两边分别为卤猪耳朵和酱香牛肉, 左边正中为炝菜, 右边正中为卤魔芋, 下边正中一定是莲藕, 一边为白河变蛋, 一边为酸辣鸡胗。一定要按上青下白, 四角为荤, 四边为素的摆法, 可谓独具安康特色, 就可以译为Ankang Eight Dishes或者Ankang Eight Pieces。还有, 家喻户晓的安康蒸面, “特色就在一个‘蒸’字上;最见功夫的, 调味儿。”[5]可以译为Ankang Steamed Noodles。安康的五里稠酒也极有声名, 不但具有滋补营养、活血化淤、祛风御寒作用, 而且还能防病、治病。可以译为Wuli Glutinous Rice Wine。再比如, 安康菜豆腐, 是用石膏或酸水慢点, 同时投进一些青菜使其结块, 这种独特配方体现了地域特色, 可以译为Ankang Vegetable Bean Curd。文化维的转换是“因地制宜”的, 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对应, 应当基于译入语的文化背景来考衡译文文化承载性是否实现。

1.3 交际维转换

语言转换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 要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2]。比如, 安康市汉阴县有种名食佳肴叫猪血豆腐干, 是中华豆腐干家族中的特有品种, 但由于原料中有猪血所以穆斯林不能食用这种食材, 因此名称应注明原材料成分, 可译为Dried Bean Curd with Pork Blood。再比如, 炕炕馍是一种圆形或长方形的烙饼, 馍上面粘满芝麻, 饼上剁有似断非断的刀印, 喷香酥脆, 老少皆宜。它也叫芝麻饼, 所以有人译为Sesame Cracker, 也有根据做法译为Baked Wheaten Cake。但是这些都没有体现出“炕”的意义, 炕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可以烧火取暖的床, 也可以作动词表示加热。但是当译为Kang Kang Bun时, 对于不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来说不能确定食品成分可能就不会选择。食品的译文应在未受市场广泛认可前以说明成分为首。所以交际维转换应以实现“交际”这一目的为本, 考虑译文使用的实际环境等情况, 做出正确的选择。

2 结束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这一战略举措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生态产品。所以旅游产品的翻译简介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播, 应结合其翻译生态环境, 从语言维度实现文字的对应, 从文化维度实现文化的承载, 从交际维度实现信息的传递。戴维·卡坦对翻译生态文化的分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提出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政治环境、气候、空间以及临时场景等等[6]。所以应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层面综合考量, 结合多种环境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优的译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 2010 (4) :65.

[2]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 (2) :2.

[3]陕西省紫阳县茶业局紫阳天然富硒茶[J].中国茶叶, 2008, 30 (12) :42.

[4]Newmark, Peter.A Textbook 0f Translation[M].London/Toronto/Sydney:Prentice—Hall, 1988:95.

[5]犁航.安康蒸面[J]中国食品2011 (9) :88.

三维转换 篇4

英译本Rickshaw Boy的出版, 使得国内外许多的学者对老舍及其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 对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英译本的研究也很多, 但是目很少有人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去分析该作品及其英译本。因此, 该文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解读Rickshaw Boy中的三维转换。

1 生态翻译学概述

2004年,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出版了他的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 这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 胡教授于2008年正式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生态翻译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单独的学科门类, 而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和途径去研究翻译 (胡庚申, 2011) 。生态翻译学既涉及到生态学, 又涉及到翻译学, 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运用到翻译学中, 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 是多种学科门类和分支交叉的产物。

生态翻译学从整体出发来看待翻译活动所处的生态环境, 强调翻译生态的整体性。从译者进行翻译时所处的整个生态环境来解读翻译过程。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 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 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胡庚申, 2008) 。随着学者们对生态翻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胡教授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外延行了延伸, 他认为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译者进行翻译时所涉及到的文本、文化语境与“翻译群落”, 以及由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所构成的集合体。除译者以外的一切都可以看作是翻译生态环境, 同时, 每一个译者也可以看做是他人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 金译《骆驼祥子》中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该理论把翻译过程定义为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不断地进行适应和选择的一个交替循环过程;译者要在不同的层面和维度进行适应和选择, 但是最主要的是要集中在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方面, 即“三维转换”。

2.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注重对原文语言形式的转换。《骆驼祥子》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口语化的语言, 通俗易懂, 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京味十足, 老舍先生因此也被认为是京味小说的始祖。对于这种口语化的语言以及地方特色浓厚的词语, 伊万·金在翻译时进行了恰当的转换, 不但保留了原文的特色, 同时也易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1:

“哟, 祥子?怎——”她刚要往下问, 一看祥子垂头丧气的样子, 车上拉着铺盖卷, 把话咽了回去。

“Yo, Happy Boy?What...?”She was on the point of completing her question but when she saw how crestfallen he looked, and that he had his bedding in his rickshaw, she swallowed the rest of her sentence.

例2:

“谁?哟, 你!可吓死我了!”高妈捂着胸口, 定了定神, 坐在床上。“祥子, 怎么回事呀?”

“Who is it?Ai, it’s you!You frightened me to death!”Kao Ma pressed her heart, trying to compose herself, and sat down on her bed.“Happy Boy, what happened to you?”

以上两个例句中, 老舍先生运用了口语化色彩非常浓厚的语言, 伊万·金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也很好地将这一特点转换表现出来, 而且对于汉语中的同一个汉字“哟”, 在不同语境中所具有的不同意思也进行了很好的转换。很显然, “哟”在以上两句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在例1中, 祥子非常需要在杨宅拉包月, 而且也对这份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是却突然间又回来了, 对这一点虎妞并不清楚其中的缘由, 因此就很惊讶地说出了“哟”这个词, 英译中的“yo”很好的传达出了虎妞的这种惊讶的心情。在例2中, “哟”用于表达高妈的吃惊。但是这和例1中的“哟”是有区别的, 当高妈看到房子里的不是别人而是祥子的时候, 她很吃惊, 但更重要的是少了一份担心。伊万·金将此处的“哟”翻译为“Ai”, 很好地向目标语读者传达出了高妈当时的心情。

2.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关注原文和译文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 存在着千差万别, 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互的冲突, 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了各种各样的困难。1945年伊万·金翻译的Rickshaw Boy能够获得成功, 这与译者在翻译时对文化信息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有很大的关系。《骆驼祥子》是一部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作品, 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是方方面面的, 有物质的, 精神的, 制度的, 宗教的等, 对于这种佳作的翻译, 译者就要对与文化有关的信息进行不断地适应选择, 既不能丧失原文的文化内涵, 又要便于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例3:

他不会睡元宝似的觉。

He wouldn’t be able to sleep curved like a bent bow.

睡元宝似的觉在这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元宝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特有的东西, 是货币的一种, 但是目标语读者没有见过元宝, 他们就自然很难想象“睡元宝似的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睡姿。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很明智地对原文中特有的这种形象进行了转换, 转换成目标语读者都能接受和理解的形象“bent bow”。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内涵, 同时目标语读者又能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2.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实现。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保证正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做出一系列的适应性选择, 尽可能将原文作者的意图在译文中传达出来。在老舍先生的笔下, 祥子最终的宿命是悲惨的, 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 最终他所有的希望破灭, 从此消沉堕落了。老舍先生的目的在于揭露旧中国的黑暗, 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批判统治阶层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而伊万·金在翻译时将原文的结局由悲剧改变成喜剧。这种适应性选择转换恰好适应了当时美国的大众社会心理潮流和意识形态。当时的美国刚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和痛苦, 人民大众对于像《骆驼祥子》这类描写人类命运的作品十分渴望和期待。另外一方面, 战争致使无数的亲人朋友死亡, 致使无数的家庭悲欢离合, 这就使美国的人民极度渴望生存而不希望死亡, 希望战争后还能有一个完整的家, 能够是团圆而不是毁灭。因此, 伊万·金进行了大胆地改变, 将祥子的悲剧命运改变成喜剧, 适应了当时目标语读者的内心需要和社会的需要。除此之外, 伊万·金对故事情节和人物也进行了适当的增删, 在适应的基础上做出了恰当的转换, 使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得以很好地体现。

3 结束语

根据胡教授的观点,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而翻译生态环境又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 各个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开的, 是一个互联互动的整体。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即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方面是整个翻译过程这一整体的三个方面, 他们是相互联系而并不是独立的, 在进行翻译的具体实践中译者要综合全面考虑, 要从整体出发, 不但要将原文的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准确传达出来而且还要从交际维把握原作的交际意图, 进行不断地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转换, 力求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 (2) :1-5.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 (2) :5-9.

[4]陈东成.从生态翻译学看广告翻译中“三维”转换[J].云梦学刊, 2012 (7) :147-151.

[5]王越西.适应与选择——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亚瑟·威利之《道德经》英译[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2) :127-130.

[6]张丽.基于“改写理论”重新审视Rickshaw Boy译本[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 (2) :28-30.

[7]李莉辉.语境顺应与《骆驼祥子》中的文化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 :76-77.

三维转换 篇5

一由三视图生成三维模型

Auto CAD中三维模型的生成, 最主要最常用的是拉伸 (extrude) , 通过二维图形的拉伸, 然后结合布尔运算。如图1所示, 从三视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是由一个长方体上面又立了一个槽型组成。我们可以按照常规方法从俯视图50×40的长方形开始向上拉伸, 然后拉伸50×10的长方体, 再做一个30×20×10的长方体, 最后利用布尔运算中的差集来完成, 但较麻烦。我们换一个角度, 从主视图入手先拉伸槽型, 如图2所示。再拉伸底座的长方体, 然后绕着X轴旋转90°即可 (注意拉伸的二维图形必须是封闭的多段线, 否则无法完成拉伸操作) , 如图3所示。在三维模型的生成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由面累加一定的厚度形成体的概念。在三维建模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 同时三维模型直观、生动,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完成一个成功的三维模型后学生意犹未尽, 此时教师可以逐渐加大难度, 如绘制如图4、图5所示三视图的三维模型。既巩固了学习效果, 又锻炼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

二由三维模型生成三视图

对于大多数Auto CAD使用者来说, 制作三维模型并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制作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样。Auto CAD中由三维模型转换成三视图的方法很多, 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视窗。但是视窗中不可见的线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而且形成的并不是真正的三视图, 因为它不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规律。其次是设置视图 (solview) 和设置图形 (soldraw) , 但是这两个命令只能在“布局” (图纸) 空间中使用, “模型”空间无法使用, 这就有诸多不便。Auto CAD 2007版本增加了一个平面投影命令, 该命令是在当前视图中创建三维实体和面域的展平视图。通过平面投影 (flatshot) 命令, 可以创建投影到当前坐标系中XY平面上的三维模型的展平二维表示。

平面投影命令是Auto CAD的精彩所在, 也是Auto CAD三维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例如, 绘制如图6所示的三维模型的三视图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 复制出三个模型 (复制操作是正交方式最好打开) 。

第二, 将三个模型按照三视图的位置摆放好, 注意观察坐标系, 平面投影命令是将三维模型沿着Z轴方向投影到当前坐标系的XY平面上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 再将三维模型按照所需的投影方向进行三维旋转, 最终效果见图7。

第三, 平面投影命令是捕获模 (Ó^型空间视图中的所有三维对象, 因此要确保将不想捕捉的对象放置到处于关闭或冻结状态的图层上, 这里本人将不需要的三维模型进行剪切放到了剪切板上。在命令行输入“flatshot”并确认, 在弹出“平面投影”对话框中进行简单设置:在“目标”组框中选择“插入为新快”, 在“暗显直线”组框中勾选“显示”线型设置成“虚线”, 最后单击“创建”。

第四, 三视图生成后, 可以将三个三维模型删除, 生成的三视图是一个块, 我们可以将其分解, 然后设置相应的线型、线宽等, 最后将三维模型粘贴回来, 最终效果如图8所示。

按照此种方法生成的三视图, 简洁、准确, 避免了重复劳动, 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有着相当的应用前景。

Auto CAD的三维模型与三视图相互转换技术不论是对于高职“机械制图”“Auto CAD”教学, 还是对于工程技术人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高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空间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避免了重复劳动, 提高了绘图的准确性。

摘要:本文通过Auto CAD的三维模型与三视图相互转换技术的对比分析, 具体阐述了相互转换的方法以及相互转换对教学及工程的具体应用价值。

关键词:Auto CAD,三维模型,三视图

参考文献

[1]毛之颖.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三维转换】推荐阅读:

平面转换07-19

光电转换07-21

转换对策05-11

主体转换05-25

转换服务06-03

转换观念06-05

编码转换06-15

文化转换07-05

地址转换07-22

通信转换08-12

上一篇:德育评价下一篇:研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