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2024-11-03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共12篇)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1

当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在进一步推广。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但是, 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长期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过程中, 往往还保留着旧有的教学习惯, 那就是不敢把课堂教给学生, 教师完全是整个课堂的主宰,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因此, 在我们一直提倡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的新课标准的理念下, 这种旧有的模式必须要予以纠正和改进。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把初中英语课堂建设成为高效课堂, 真正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一、转变观念, 顺应时代要求

很多时候,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究其根源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而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对于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第一位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 课堂的“录音机”, 而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的全面引导, 让学生主动参与, 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二, 长期的“功利主义”观念的影响使教师不敢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这里所谓的“功利主义”思想是指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中考压力和竞争如此之大的今天, 好多教师思想中有很大的顾虑, 那就是如果我们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教学任务还能完成吗?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样的话, 教学还得重来,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事实上, 这是对新课改认识的不准确, 也就是观念的不正确。这里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是指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全面放下, 而要在这样的课程中起主导作用, 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从而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二、从学情出发, 合理安排教学

事实上,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话, 我们慢慢就会认识到,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 对我们的教师的要求是比以前大大增多了, 这主要体现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中所提到的: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要求中谈到, 就是从中考的角度来说, 最终还是在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情况出发, 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教学。这里所说的“从学情出发”一方面是指我们要清楚学生的基本状况, 学生的知识层次在哪个水平, 哪些地方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难点;另一方面, 我们更要在此基础上, 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要精心准备, 通过我们合理的教学环节的安排, 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更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设计, 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语言环境非常重要。但是, 值得我们每位英语教师注意的是:多年以来, 很多教师, 特别是观念相对保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走不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误区, 究其根源, 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情境创设和活动实践。

当教师在课堂中仔细分析各类知识点并要求学生掌握时, 更应为学生创造能够在课堂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条件, 把课堂内的学习转换成课堂外生活的一种演练。教师还要多组织有益于学生之间用于英语口语练习的活动, 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 甚至可以安排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专门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也可以利用一切机会, 如学生在看一些国外大片的时候鼓励学生看原版, 这样的学习会使学生更感兴趣, 也才更有意义。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学科要学习的内容多, 初学英语时,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激情很高, 很乐意学习, 学习劲头十足, 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 词汇量的增加, 语法难度的提高, 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不愿意学习了, 很多学生逐渐掉队,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 却是被动学习。这种学习状态, 学习效果怎么会好?所以, 若想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高效, 就要完善评价机制, 改变单一的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方法,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如对导学稿预习的评价, 对预习作业展示的评价, 对课堂展示的评价, 对课本知识提出质疑的鼓励, 对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 纠正错误的奖励, 对完成作业的评价等, 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觉预习、主动展示、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 而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 一定会对课堂教学有利。

英语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并敢于把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展示出来, 锻炼学生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 有更多的收获。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2

──《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刘志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已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教学中的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4.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有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可以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因此,教学中的探究性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方式。

5.教学的体验性。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6.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依据新课标构建思品课堂教学 篇3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以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二、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授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突出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做到“注重与学生生活性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进行体育项目比赛和社会公益劳动,进行体育项目比赛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社会,体验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思品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依据新课标、新理念,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新型的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

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堂 篇4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 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思考, 教会学生探索,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 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以此来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例如, 在学习“认识方向”时, 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常识说出东西两个方向, 然后一起自己伸开双臂, 面向东来感知其他三个方向, 再面向西来感知其他方向.在学生能够指出四个方向后, 再让学生迅速地按要求站立, 再次感知四个方向.从效果来看很不错, 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 课堂气氛也非常的活跃.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 作出来的, 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 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 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 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值得为学习而勤奋, 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 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 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试一试”、“想一想”等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5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

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阅读理解

一、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融入英语阅读当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对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对这篇英语文章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是告诉我们怎样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先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情境当中,再进行授课。

二、设置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的思路,通过与文章内容的有效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教师在对My dream job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授课,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如这篇文章就可以提出“文章中的主人公想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啊?”这样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让学生大胆猜测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在对英语阅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词汇量的大小是决定其能否理解文章含义的标杆,学生对词义有了大体的掌握,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教师在对A Healthy Lifestyle,the Chinese Way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测词义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在文章中,有“eat hot yang foods”这一词组,学生可能并不理解,所以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与文章内容进行结合,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在我国实施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阅读理解可以检查学生的综合学习结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君.浅谈如何培养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理解[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15).

[2]邢立梅.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的活动策略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2(20).

(作者单位 湖北省远安县鸣凤镇初级中学)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7

一、备好课, 充分使用共享资源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备课时, 重难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把要求尽量表述具体, 具体措施要恰到好处。注意教学内容的上下连贯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可行性, 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力争在备课环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从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我认为:上课一分钟, 备课十分钟。怎样才能备好课呢?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现在是信息时代, 我们应该坚持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 善于思考, 把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 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探索者。我们要多向名师专家学习, 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性的新型教师。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来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 创设情境, 组织活动, 如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表演、朗诵、自编话剧等,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重难点, 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突破

教研室王老师曾经听过我的一堂课, 她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教师基本功不错, 口语纯正流利, 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很强的亲和力, 体现了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合理, 从复习单词到词组, 到句子最后到篇章。达到了让学生真正运用英语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学英语的能力。给我感触最深的是, 王老师给我指出我这节课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力度不够, 效率不高。意思是给学生的语言情境、语言信息、语言提示太少, 学生不知如何联系现在学的知识和过去原有知识, 他 (她) 们甚至不敢去灵活运用, 这样限制并约束了他们的思维, 久而久之, 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 进而失去兴趣, 造成成绩逐渐下滑。受到王老师的启发, 在以后教学中, 我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采取了多给学生造句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定语从句时, 我每讲到一种句型时, 我都让每一组学生中每个学生造至少5个类似结构的句子,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 每个小组都身先士卒, 这样不但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应用英语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高效教学模式的高品质学习, 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模式。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由浅入深, 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有助于因材施教, 从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和人格的发展目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分工, 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实施小组活动, 便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英语组使用了导学案, 并把班级学生分成五大组, 通过两年的实践, 效果显著。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特别是英语教学, 课堂是我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场所, 我们教师不必摆出老师的架子, 而是带领学生们一起学英语, 练习英语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练习英语的情境。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一切活动都将是我教你学, 时间久了学生就出现厌学情况。青少年对画画比较感兴趣, 在英语课上, 我充分利用这一点, 让学生用彩笔记录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所以, 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而且有助于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覆盖率高、学生实践机会多、训练充分的优点, 逐步改变了学生怕开口、羞于开口, 张不开口, 学的英语用不上的弊端。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相互学习, 相互补充,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 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既可以发挥教学民主,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又可以开发群体资源, 解决个别差异, 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得自如, 学得轻松,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情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探讨和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认真坚持定会闯出一片英语教学新的天地。

摘要:了提高教学模式, 教师要注重备课, 突破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8

一、激发学生潜能, 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家长、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 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 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 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 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 学习兴趣大增,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 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 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值得为学习而勤奋, 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四、关注个体差异, 促使人人发展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 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 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 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 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数学成绩。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篇9

1.课堂教学目标整合化, 突出全面性。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地说, 就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动态需求, 又要考虑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现实和个性差异等因素, 做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目标”、“降调目标”、“发展目标”和“超纲目标”等活性化、整合化的有机组合, 力使教学目标成为组织、调控、评价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

2.课堂教学的内容探索化, 突出挑战性。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 要一改过去直叙的、模仿的和接受性的表达方式与呈现方式, 实现数学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问题化、探索化,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

3.课堂教学过程活动化, 突出自主性。《新课标》指出,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实验操作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发现, 去研究, 去探索, 并在多种感官参与的情况下, 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实现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4.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突出灵活性。课堂上,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由教师权威、教师中心的位置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其教学过程要采用多种教法的结合、交替和综合使用, 克服和摒弃那些单一的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方法与策略适应于学生的学, 配合于学生的探究, 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相得益彰。

5.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突出实用性。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要努力增加数学课堂中的技术含量, 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育对象和学校条件, 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逐步地把计算器、计算机引入课堂, 实现多媒体教学。

6.课堂练习设计开放化, 突出针对性。这里的“开放”指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量的开放, 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 选作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业, 能够做多少做多少;二是质的开放, 设计的练习, 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实践题, 思考题等,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三是形的开放, 要适当设计一些条件开放、结果开放, 解法开放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课型, 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7.课堂教学氛围情感化, 突出民主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安全感、快乐感和幸福感。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朋友相待,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允许说错话, 做错题, 做错事。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特别不能歧视和打击“差生”, 偏爱优等生。

8.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 突出激励性。课程标准要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 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把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差异性评价、激励评价等多种评价标准综合使用。评价的形式互动化、民主化, 要采用师生共评, 以学生互评为主、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结合以平时为主、结果检测与过程评价以过程为主的评价策略。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展开论述。以崭新的视角着重阐述了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10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得到提高,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深入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从而营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图片,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鲁迅小时候的一些趣事,通过小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安排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通读,然后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再通过多媒体将这些生字和拼音打乱,让学生进行连线。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记住这些生字。此后,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所指定的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向学生提问“从题目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探究完毕后,教师让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然后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划分出最优秀的分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形式,不但提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生动课堂情境

对于初中生而言,大部分学习内容均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课堂氛围对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引入,然后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需要教师为其创设一定的情境。例如学习《农夫和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掌课文阐述的故事情节。然后,教师安排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对这一故事进行表演,教师让学生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故事的表演。这样做,会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探索,从中找出更加深层的含义。如“我竟然去救可怜的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这句话,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示,并充分体现农夫的情感,学生会对这句话进行详细分析,并联系上下文,进行农夫情感的深入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融合

初中语文涉及的内容相对丰富,教师学会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科学融合,从而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内容过程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对景物进行描写,形象的为学生展示了济南冬天的独特景致。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过分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作者文字运用的巧妙之处,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对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知识引入语文课堂中,积极唤醒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借助地理知识,对“济南冬天”的描述进行分析,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的形式将济南冬天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景色描写的技巧。

四、重视实践

根据思路,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同样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准备PPT,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济南冬天真实景象。教师还需要从网上查找作者老舍的照片,最好是老舍当年在济南的照片。通过这种形式,让学体会到身在其境的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当地的冬天和济南冬天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对当地冬天进行描写,同时将当地冬天和济南冬天做出对比。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篇课文,写一篇当地冬天的作文。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写作的锻炼。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新课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前行。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课堂呢?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让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对话和沟通的互动舞台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其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效。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师与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种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课堂决不应该成为单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养成他们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教育场所。

二、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生动局面所代替。

(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自学实践也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将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地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老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时,我就会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在识字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组词记忆生字,还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等多种方法。在学生记住生字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探索意识,发展了个性,发挥了创造力。再如学习《小露珠》一课,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自己确立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的,无论小露珠、小青蛙,还是小蝴蝶,从朗读、想象、表演,都那么惟妙惟肖,在自主中探究交流,真是生生互动,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呀!

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篇12

一、奠定基础, 做好课前准备

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要先对课前内容进行合理分析, 做好课前准备, 从而为后续数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对数学课本进行全面探究, 深入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目标。只有正确理解教材指标, 合理把握教材中的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我在“扇形统计图”教学的过程中就对教学大纲中的扇形统计图教学指标进行分析, 将教学核心放在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元素和扇形统计图处理实际问题三方面, 从上述三方面合理安排教学层次, 让学生逐层深入, 了解扇形统计图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大改善了扇形统计图学习效率。

二、完善材料, 充分利用资源

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把握, 在教材基础上适当融入课外材料, 从而实现课堂拓展, 引入数学教学的“活水”。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

1. 教学材料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依照学生需求合理设置小学数学教学材料, 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和取舍, 去伪存真、去繁求精, 从本质上降低学生数学学业负担, 简化学生学习任务。

2. 教材知识点及教材结构。要依照教材知识点及教材结构等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应系统化、层次化材料体系, 形成关联的材料内容。

3.适当引入课外材料 , 调整大纲教材。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最新大纲教学需求适当优化教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形成系统化整体。要在最新大纲需求上引入外部资料, 如图书馆书籍、网络资料等, 形成最优“教材”, 达到课堂内容的浓缩。

三、优化方法, 改善教学途径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 并没有对教学途径进行拓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 在高效课堂教学体系构建时教师要在知识教学基础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人性化教学理念等, 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 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状况合理设置分层教学, 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等, 将单一数学课堂转变为多维立体化教学体系,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认识数学知识, 加深学生小学数学印象, 从而改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我在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就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分数混合运算进行展示,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认识分数混合运算时的计算顺序, 提升了学生对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 我还在多媒体计算的过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内容, 让学生对分数运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该教学后对分数运算的掌握水平大幅提升, 课堂教学效益大大改善。

四、注重生活, 融入生活实践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内容出发构建对应教学体系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把握程度, 改善学生对小学知识的认识效果, 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对生活化场景进行合理利用,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情境为小学数学教学构建良好的知识氛围, 从而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掌握小学数学知识,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设置基于生活的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过程中,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空间。

如在“圆的直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取直径分别为2、4、6、8厘米的圆形硬板 , 让学生对这些圆的直径进行测量,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对比不同直径的圆的差别。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在该教学中进行深入, 让学生同时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对上述四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进行对比, 深入观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得出最终结论。这种基于动手的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深入感知数学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五、拓展评价, 实现体系完善

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进行完善, 要在传统知识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能力评价内容, 注重小学数学学习过程, 合理设置过程及最终评价的比例。确定该比例后依照比例合理设置分值, 确定最终学生成绩, 从而提升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效课堂学习中, 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质量。

六、总结

高效数学课堂已经成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效益提升的关键, 只有充分把握好上述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改善。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资源、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合理拓展, 要在传统基础上依照新时期数学教学需求形成对应教学体系, 对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变, 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加速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 2012 (35) .

[2]李宁宁.试论新课标背景下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 2014 (71) .

[3]谢艳红, 丰正东.论新课标背景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 (下) , 2011 (4) .

上一篇:全身麻醉下一篇:早期心血管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