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思考

2024-10-06

案例思考(共12篇)

案例思考 篇1

案例1:5月底, 我有幸去观摩了某小学举办的庆“六一”文艺会演, 其中有两个节目令我感触很深。舞蹈《猫鼠之夜》给我们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 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触动。其中有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并非一朝一夕的练习能够做出来的, 而是靠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从小在舞蹈上的长期培养取得的成果。一首合唱《放飞梦想》, 为我们展现了这所学校孩子们扎实的音乐歌唱功底……

案例2:在“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日里, 农村的小学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自己搞一些简单的活动就结束了。在班级里, 班主任请几个小朋友给大家表演节目, 没有事先准备, 谁想表演都可以, 没有音乐, 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节目, 但是他们都努力地表现自己……同样可爱天真的孩子, 却无法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太可惜了!这样的“六一”儿童节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放了一天假, 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备落后, 很多农村的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条改变困境现状的道路, 所以农村民众轻视音乐教育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在城市里的小学做过调查, 几乎班上有90%的学生学过器乐、声乐、舞蹈等。但农村小学里提到器乐, 大家的脸上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大部分学生竟然还停留在只知道钢琴长什么样子的基础上, 就更别提所谓的音乐素养了。同样一片天, 同样都是热爱着音乐的孩子们, 接受音乐教育机会的差别却这么大, 这不由得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心酸。

一首优美的歌, 一支动听的曲, 都塑造着一个个完美的灵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通过音乐教育, 可以陶冶学生精神情操,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感官和心理美的教育基础上, 实现心智协调发展。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优势, 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 都对音乐陶冶人们心性的功能表示巨大的赞赏。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80%,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近年来, 随着国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推出、音乐教材的使用, 农村音乐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其他学科整体水平而言, 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教书育人观念落后

实事求是地说, 我们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 在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开拓方面, 思想还不够解放, 认识比较模糊, 执行不坚决, 措施不过硬。学校不按《大纲》开足音乐课的情况比比皆是, 所谓重主科、轻副科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音乐课可上可不上而遭冷遇的局面到处可见, 归根到底是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在音乐课上, 我发现有好多小孩子唱歌、跳舞、表演都很有天赋, 可是因为没有专职老师进行培养, 学校对此也不重视, 因此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也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弊端。

二、评价体制缺乏科学

以分数定论的评价制度是农村音乐教育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在农村只是在口头上, 不少学校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学校知道音乐教育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好事, 但为了追求升学率, 为了出成绩, 都只是关注考试科目, 因此音乐不考试、不计分数, 忽视音乐教学, “砍掉”音乐课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音乐教师师资缺乏

音乐课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不是谁都能胜任的。要想改变农村音乐课程的这种现状, 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是关键。虽说新课程出台对于教育发展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这更多的体现在城市, 对于农村来说仍旧“换汤不换药”。农村小学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 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科教师兼任。大部分教师在上音乐课时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法”, 很少考虑教者能否胜任此门教学。不少的音乐教师五音不全, 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大部分兼职教师都是放录音机让学生跟着唱, 其他所谓的音乐欣赏、创作、乐理、乐器就更谈不上了。因此,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和进行必要的音乐课堂教学研究迫在眉睫。可以说, 农村小学只有专职的音乐教师, 才能让小学生做到“人人享受音乐教育, 个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四、音乐教学硬件稀缺

首先, 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其次, 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农村长期经济落后, 财政困难, 有限的经费大多用来购买必要的教育用具, 略有剩余也投入到语、数、英等主科上, 根本轮不到音乐教学。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只有一架普通的风琴, 钢琴、电子琴、音响及多媒体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匮乏。即使个别学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 由于教师业务水平有限, 所以利用率也不高。

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农村的孩子也一定会徜徉在理想的音乐课堂中, 素质教育之花也定会在农村学校绽放。同一个世界, 同一片蓝天, 愿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 充分享受到艺术教育的春天所带来的温暖, 并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案例思考 篇2

管忠发

案例:新副总的三项变革调整

前段时间,一位创业办厂的同学为笔者讲述了他企业的一个案例。这是一家小型的塑料制品厂主要业务模式是OEM,即为其他企业代工。该企业常年员工规模在20-30人之间,同学作为老板主要负责原材料采购和市场业务,而企业内部的生产和技术则外聘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担当副总进行管理。这位副总曾在其他大型塑料制品企业任职,对工厂管理和生产技术都比较精通,因此自他加盟公司后,就沿用了他在以前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创业之初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这位副总的领导下,生产逐步走上正轨。没想到在后来某年的春节前后,工厂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首先是在职员工纷纷以回家过春节为由辞职;其次是员工普遍没有激情,上班迟到、旷工和产能下滑、品质不良等现象日益增加。春节结束后,同学满以为工厂会有好转,但却发现员工流失得越来越厉害,几个主操手等关键人员也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副总感到无计可施,最后也辞职走人了。

在这关键的时刻,同学重新招聘了一名副总经理。这位副总入职后并没有做很大的调整,只是做了以下三项决定:

第一,改变员工的作业时间。该工厂以前的工作模式是完全按大中型工厂的作业模式设计的:即每天白天工作8小时(上午、下午各4小时),晚饭后再加班2—3小时。新来的副总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员工的离职与工作时间有关,于是对此做了调整:早上提前一小时上班,午休压缩半小时,从而实现了在员工日工作时长基本不变的同时,保障员工可以在晚上六点半之前下班的目标。这一招效果很好,员工流失得到控制,新员工招聘也渐有起色。

第二,员工在保障生产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具体的下班时间更加弹性化,且可以自主调休。

第三,在薪资模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对优秀员工的激励,每月奖励先进员工100—200元。

在这些改变的影响下,该工厂渐渐走出危机,员工思想情绪和工作状态迅速好转,工厂重新同到了以前井然有序的状态。

案例看起来很简单,新来的副总经理制定的对策也不是什么重大的政策调整,但是认真琢磨,却可以引发很多思考和启示。

从管理的本质看经理人的使命

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界有很多定义。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概括,都不能忽略管理的本质一一即通过整合组织的资源、规范组织个体成员的行为以及动态的监督控制和持续的调整,使组织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一项管理活动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管理者制定计划和达成计划的措施,并将资源输入以获得预期输出的过程。

经理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主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所谓经理人,就是那些受组织授权为组织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以专门的管理技能为职业,并通过提供这种管理技能获得报酬的人。从管理的本质及经理人的角色定义来看,经理人在组织中大致包括如下三项使命:

一是组织目标分解和达成。经理人在组织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目标的达成。将管理职责放在首位,将完成目标视为本分,竭尽全力地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应该是经理人的基本心态,因为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着经理人在组织中的生存状态。在一个系统里,经理人可以根据组织的分工将组织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分解到组织的个体成员,以达到分工明确,提升组织效率的效果。在做好分工的同时,经理人还必须做好有效的监督,督促组织成员按计划完成分解下去的工作。

二是组织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管理是一个将资源输入转化为成果输出的过程。经理人是组织资源的配置者,有责任建立一套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通常包括组织运转的程序流程、奖惩措施等。这项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目标达成使命的引申和拓展。经理人首先要承担目标达成的责任,同时要寻求方法努力去完成。这里所说的方法即管理措施和手段。一个组织目标的完成和实现离不开和组织相匹配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没有这些作为保障,完成组织任务将无从谈起。

三是组织服务。经理人要及时了解组织的需要和诉求,并做好沟通协调和指导帮助。经理人对组织的服务程度通常可以影响组织的氛围和效率,组织的需要和诉求得到的回应越及时,其组织氛围就会越协调,工作效率也会越高。

上文的案例中,生产副总作为该企业负责生产和技术的经理人,其使命和职责应该是协助老板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的生产任务,同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好应对措施。前一任副总在工作中主要的失误在于没有较好地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策略调整,同时也没有了解或者忽视了员工的诉求,导致原来的管理措施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从而造成了企业的危机。第二任副总在了解企业需求及问题后,做了一些策略性的创新,适应了企业的管理需要,结果让企业重返生机。

管理模式要因需而变

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管理理念、方法、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回归到案例本身,针对同样一个企业实体,管理模式只要做出细微调整,就能使企业有很大的变革。这给了我们很多管理启示。

首先,大企业的管理模式未必是最好的。案例中第一任副总简单地将以往大公司的管理模式照搬到一家新企业,可以说一开始就为后来的管理危机埋下了伏笔,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提炼而成的,一般比较成熟,值得业内其他企业借鉴,但是却不能盲目照搬。通常小企业具备人员少,管理灵活的优势,在制定管理模式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案例中,第二任副总对作业时间的调整就是充分考虑了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因为人少,就可以在工作时间方面做得弹性化一些,以更人性化的措施留住员工。

其次,管理模式应该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受宏观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在案例中,同样是工作10-11个小时,先后不同的安排却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管理模式创新带来的收益。

再次,管理模式调整的基础和依据是组织的需求。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案例中第二任副总三个方面调整的出发点。改变作业时间和实现更弹性的工作制就是为了解决小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为企业获取所需的人力资源;实现激励措施则是为了在组织中树立标杆,激励员工,振奋士气,解决企业士气和活力不足的问题。这些调整都是围绕企业发展的需求而改变的,因为这种调整是企业需要的,所以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羊毛零售案例引发的思考 篇3

1 回归,是一种历程

案例:

近期,由国际羊毛局主办的2015“酷羊毛”及2015“羊毛运动中国站”正式启动,今年是“羊毛运动”来到中国的第四年。本次“羊毛运动中国站”的首次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聚焦2015羊毛商业及零售领域,并且别出心裁地将“酷羊毛”品牌和“羊毛运动”合二为一。主办方通过现场精美的展品陈列,让嘉宾零距离体验羊毛新颖、精美、功能多样的天然优势,并让人们重新审视这种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高品质天然纤维。

据了解,羊毛运动(Campaign for Wool)由英国威尔士亲王倡导并发起,是一项覆盖全球的跨领域倡议活动。活动创始于2010年,致力于让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羊毛超越人造纤维,成为服装领域的首选面料。此项活动由国际羊毛局等全球六个最大的羊毛机构进行资助,它们分别代表了在时装、室内设计和建筑领域的羊毛应用。

专家观点:

我曾是一个运动员,参加过很多最高水平的跑步赛事,随后我将对比赛的热情投入到利于全球运动员的领军服装企业-Adidas。我们总是想给运动员们最好的,也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适合运动员的。

在过去60年里,Adidas曾试图寻找羊毛的替代物,又为了得到纯粹性能而回归到天然纤维——羊毛。但这一回归并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对于羊毛面料进行工艺的提升,使其更加亲肤、透气、四季皆宜。

——阿迪达斯全球服装运营和定制资深总监Graig Vanderoef

2 原产地,品牌提升的利器

案例:

近日,世界著名的综合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公司开始推进天然材料的品牌化战略。据了解,公司将3种羊毛材料—一美利奴羊毛( Merino wool)、汉密尔顿羊羔毛(Hamilton Lambs Wool)、设得兰毛(Shetland Wool)在进行成品化设计之后推向市场。

在推广中,公司将与集合品牌时尚店等零售业主一同向消费者传达这几种羊毛各自的特征及原产地故事,以提高商品的价值。伊藤忠商事负责人表示:“即便手持高附加值的原材料,如果不有效推广也很难把其潜力完全挖掘出来。而通过品牌化战略把它们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后,将使其销售具有夏大的可能性。”这一举措是其天然材料品牌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专家观点:

品牌希望高端化,提升利润空间。那么,怎样提升羊毛服装产品的品牌呢?其实,面料原产地标识是产品附加值很大的一个部分。例如,日本的“裁缝”(日本服装制造商)就会非常乐意告诉你他们服装面料的原产地是哪里,并在布料上明确注明。

因此,一件羊毛制品拥有双标签(服装标签和面料标签),正成为全球的风尚。这不仅仅需要企业的觉醒,更需要消费者对于面料本身的关注,毕竟这也是消费者的权利。

——国际毛纺织组织主席Peter Ackroyd

3 你的奢侈品够独特吗?

案例:

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时尚奢侈品限时折扣网站,魅力惠日前在上海外滩举办进入中国市场5周年庆典。魅力惠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Thibault Villet表示:“感谢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的支持,让魅力惠在中国成为奢侈品、时尚和生活模式B2B-2C闪购平台的领导者。”法国著名演员苏菲·玛索作为当晚的特邀嘉宾也在众人的热情掌声中现身,并为魅力惠的生日送上祝福。

作为亚洲时尚奢侈品限时折扣网站的领导者,魅力惠2009年成立于东京,2010年登陆中国。平台秉承100%官方正品、超值折扣的时尚智选理念,以限时限量的闪购模式为特色,获品牌授权官方,保证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的商品可以享受与线下品牌同等的专业售后服务。除此之外魅力惠的专属会员制度更是让VIP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定制服务和品牌私密特卖。目前,魅力惠已与国际知名的2000多个品牌合作,拥有超过600万时尚客群。而羊毛制品作为奢侈品品牌的核心产品之一,近两年在魅力惠平台上的销售业绩表现不俗。

专家观点: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近二十年里,为了从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不断试图适应日渐成熟的市场,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投资众多。此外,随着中国政府市场政策的放开以及消费环境的变化,中国奢侈品品牌消费还具有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包括消费群体消费理念的理性化、多元化,消费者逐步看重品牌理念,顾客对于消费体验感要求的提高以及他们对于奢侈品产品独特性的追求。为了满足这些消费者新需求,奢侈品品牌应当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量身定制品牌的策略,在大同小异的市场中独树一帜,严格把控并坚持品牌质量,保持品牌价格的透明和稳定,积极有效的开展品牌电子商务。

——魅力惠全价部门中国区总经理Pierre Dupond

4 时尚羊毛背后的三大理念

案例:

前不久,2015年国际羊毛标志大奖女装全球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M.PATMOS品牌的设计师Marcia Patmos夺得桂冠。本次大赛的评委阵容云集了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等蜚声业界的时尚泰斗和设计大师,他们共同品鉴了澳大利亚纯天然织物纤维——美利奴羊毛优秀的品质和无限的可塑性。而就在今年的伦敦时装周期间,国际羊毛标志首届男装大奖也被纽约品牌publicschool的设计师Daoyi Chow(周道一)和Maxwell Osborne斩获。

据了解,最终的冠军选手不仅可获10万澳元的奖金,其作品系列还将入驻英国的Harvey Nichols、美国的Saks Fifth Avenue、香港的Joyce等全球最知名的时尚百货及零售平台。

国际羊毛标志大奖(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最初由国际羊毛局及美利奴羊毛制造商WOOLMARK公司发起,初哀在于推进美利奴羊毛单品的设计、销售、推广,如今这一奖项已成为媒体们关注羊毛时尚设计的一扇窗口。

专家观点:

羊毛服饰的时尚化设计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关注羊毛面料的设计已经是时尚品牌的必由之路。然而,当羊毛与时尚碰撞时,背后的三个理念是值得注意的—天然纤维、简洁设计、环境保护,我认为这是一个时尚羊毛品牌必备的理念支撑。

以我们的品牌而言,之禾的消费群体定位在25—45岁女性,服饰风格以通勤为主,我们春秋冬季的大部分服装都是以羊毛为面料,羊毛舒适自然的纤维特性决定了其设计的风格,即简洁大方。同时,在羊毛面料加工和后期处理过程中,品牌会关注上游企业的环境问题,将环保落到实处。

——上海(巴黎)之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女装品牌董事长Thierry Thomas

一起信访案例引发的思考 篇4

我公司 (长湖发电公司) 属于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二级水力发电企业, 公司安装有两台水轮发电机组, 投产于70年代初, 水库属于日调节水库, 在每年汛期水库来水除正常的发电外, 多余的来水均白白的弃掉, 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 2011年开始利用现有的大坝新建机组一台 (宏发水电站) 。2015年1月2日至21日, 为了拆除宏发水电站土建中的进水口围堰, 需将水库水位由57.5米降至49米。为了不影响库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在降水位之前, 公司提前10天在英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本港台、翡翠台, 白天晚上黄金时间每台各2次发布了降水位公告。另外, 公司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同意后, 印发100多份降水位公告, 由政府部门发至库区村委张贴。

然而, 2015年1月5日, 我公司却收到英德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发来的《英德市综治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处交办通知书》 (英信案〔2015〕号) 。公司接到该通知书后, 对该案进行了调处。现将调处过程介绍如下:

一、信访案由来

2015年1月5日, 我公司收到英德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英德市综治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处交办通知书》 (英信案〔2015〕号) (如下简称《通知书》) , 《通知书》附《广东省领导干部定期分类接待群众来访登记表》, 表中记录英德市大站镇长湖连滩村村民彭家炽反映:“因长湖3号机组 (宏发水电站) 工程拆除进水口围堰施工需要, 长湖水库比正常水位下降8.5米, 致使船只无法通航, 连滩村的沙糖桔无法正常运出, 要求英德市政府协助解决赔偿连滩村村民的沙糖桔一切损失。”接访的市委书记在《登记表》中批示:“由英德市农业局牵头, 会同水务局、长湖电站等单位, 现场查看后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砂糖桔运输问题, 以减少损失;请长湖电站重视群众合理诉求, 调处好水库放水与当地老百姓利益问题。”

二、调处经过简述

接到《通知书》后, 公司高度重视, 当天确定党委副书记、信访办主任为责任领导, 综合部经理、信访办副主任为责任人, 信访工作小组为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迅速开展工作。处理过程如下: (一) 1月6日, 公司党委副书记带队到大站镇政府沟通, 并到长湖水库库区实地查看, 镇政府有关部门电话询问黄岗村委核实信访件反映的情况。 (二) 1月12日, 英德市农业局、水务局、大站镇政府等单位共6人来我公司协商解决问题, 商定1月14日派代表到连滩村现场查看。1月13日, 连滩村村民代表4人来我司递交《关于解决运输问题申请》。 (三) 1月14日, 由英德市农业局、水务局、镇政府、长湖发电公司、连滩村村民代表共19人到连滩村现场实地查看, 村民反映问题基本属实, 长湖水库水位比历年同期水位要低, 对库区果农沙糖桔的运输造成一些影响。当天下午, 各单位代表和村民代表共14人在我公司召开了信访问题协调会, 会议同意由我公司负责找工程队修整8个沙糖桔运输临时装卸货点 (其中6个装货点、2个卸货点) , 要求3天内完成。 (四) 1月15日上午, 我公司员工带工程队、镇政府和村民代表共10人到现场确定施工方案。当天中午13:00时, 施工队26名施工人员进场施工, 15日晚上23:00时第一个运输沙糖桔临时装卸货点 (以下简称临时码头) 修整完成, 16日恢复使用, 正常运输砂糖桔。16日7:00时起, 工程队再增加6名施工人员共32人分成两组同时施工, 当日18:00时, 又完成四个临时码头的修整, 17日上午恢复运输。截至17日18:00时完成剩余三个临时码头修整, 全部正常使用。每一个临时码头完工后都得到果农认可。该次施工历时3天。共计使用红砖约23000块, 河沙40立方米, 水泥15吨, 3米长度的木桩120条。租用货船3天。人工共计964工时。 (五) 与此同时, 我公司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宏发水电站进水口围堰拆除进度, 实行24小时不停工。17日上午完成宏发水电站进水口围堰拆除工作, 比计划提前4天完成。17日12:09关闭泄洪闸门开始蓄水 (比计划提前4天) 至1月21日14:00, 水库水位达53.65米, 已达到正常控制水位范围, 26日水库水位达到往年同期水位57.50米, 比计划提前2天。

三、调处结果

1月21上午, 英德市农业局、水务局、镇政府综治办、长湖发电公司的代表共7人再次到连滩村实地查看, 相关单位人员和果农对临时码头施工质量给予肯定。农业局、水务局、镇政府综治办等单位代表对我司快速积极处置信访问题, 尽最大努力将长湖水库水位下降对连滩村果农影响降到最小的做法给予肯定。至此, 连滩村果农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处置后的思考

以上所处置的案例虽然不大, 但民生问题得放在第一位。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信访事件无大小, 一旦接访, 就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要求各单位和部门要通力协作, 将信访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让来者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办事能力, 用行动和结果向信访者说话, 决不能有推诿或逃避的现象, 也不要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 大家要共同认识到信访工作是全社会和全公司的事, 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的工作中, 特别是我们信访归口部门, 接访工作时有发生, 如果接访者或接访部门有意回避或推诿, 那原本很小的信访事件会引来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在和谐社会的今天, 作为企业, 正确引导信访者, 认真热情听取来者诉求, 给他们想办法, 出主意, 让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让信访者进门激动出门感动, 这才是我们的工作能力, 这样才能保持公司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摘要:信访工作关乎社会稳定, 信访人员的诉求能否得到合法保障, 关系到接访单位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企业信誉, 也体现接访单位的办事能力和水平的高低。

法社会学案例思考 篇5

一、马克斯.韦伯关于四种“理想类型”的法律

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是相互推动的,正是社会变迁不断推进着法律的现代化发展。德国著名的法社会学家M.韦伯通过“形式”与“理性”两个核心概念,建构了法律发展进程中的四种“理想类型”的法律运行模式,即:实质非理性、形式非理性、实质理性、形式理性。以下是法律的四种“理想类型”的具体案例(事例):

1.实质非理性

例子:所罗门国王的非形式非理性判决:圣经上记载了所罗门国王的一个判例:两个妇女都分别声称一男孩是她们各自的儿子,却都无法证明,所罗门也无法确定。他宣称既然双方的声称都具有可信性,那么就将此男孩劈为两半,每人一半。结果其中一个女人说,“把孩子给她吧!”,而另一女人说:“对,一人一半”。这时所罗门国王说,把孩子给放弃孩子的那个妇女吧,因为她的放弃行为本身就证明了她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分析:没有人知道国王运用的是什么规则,以及为什么运用之。只知道结果是非常合理、公道的。(没有人知道其规则和推理)

2.形式非理性

例子:判案有严格程式,但结果不可预测;历史上各种伴随隆重仪式的神明裁判(ordeal;judicium dei)如水神判、火神判;直到后来用陪审制度取而代之,“民之声”取代“神之声”。

分析:有规则,但推理过程没办法预测。3.实质理性

例子:依据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规则进行裁决;如伊斯兰教依据古兰经等神的启示来定案。

分析:推理过程是理性的。但规则是不明确的,或只是一些道德的规则和政治原则。法律的原则变得模糊不清了。换言之,法律规则不是明确的,确定的。

4.形式理性

例子:美国最高法院于1931年复审了一件驾驶飞机穿越州界的上诉案。美国立法中当时有禁止驾驶带引擎的运输工具穿越州界的法律,上诉人因驾驶飞机而依照此法律被判有罪。上诉后,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上诉人无罪,因为该法(1919年通过)在枚举运输工具时并未提到飞机。该审判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形式的;根据法定条文按逻辑推理判决,是理性的。

一个案例给我的思考 篇6

课后,所有听课教师都为这节课意外生成如此精彩的一个片段而啧啧称赞。随堂测试交了上来,批改时,大伙晕了,全班47位学生,只有二十几位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完成练习,竟然有十几位学生不知所措,练习“牛头不对马嘴”,错误连篇。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伙都很纳闷,纷纷议论,这是追求方法多样化惹的祸。

难道真是方法多样化造成的?新课程不是倡导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吗?这引起了我的反思,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渐渐地我明白了。

所谓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个体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群体中就可能出现多样的解决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实质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指群体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而并非学生个体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这与过去所说的一题多解是有差别的。过去所说的一题多解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要求每一个学生个体获得其多种解决方法。

反思上面的片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方式确实是做到了多样化,但缺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没能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没能得到发展。这样课堂上就成了部分优等生表演的舞台,只有部分优等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优等生提出的每一种解题思路,其他学生还没有去理解、领悟。因此,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只是转变了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看客、一个听众。就是这部分学生对于其他学生介绍的一种方法还没怎么理解,另一种方法就又来临了,因此,每一种方法都没能真正理解。由此可见这里的方法多样化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多样化。

那怎样的多样化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

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这样的学习素材应便于学生获得多样的方法。问题的人口难度应比较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很快地理解题意。有些粗浅的想法,这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问题的人口应比较宽,使得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获得问题多样的表述与解决方法:当然,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应便于学生的交流。此外。问题的呈现也应突出过程性。便于多样化的教学实施。这个教学片段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表面精彩的片段。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上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了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再次,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初步地接触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方法的交流、汇报、比较中,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意识,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交流完各种解题方法以后,还要留有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在交流中理解,在合作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当然,在各自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给所有学生呈现了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对于多数学生,这样的经验将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意识。不可避免也会有少数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够强,一时还难能掌握。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标准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而不要求一味的一题多解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样化并非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多样化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关于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思考 篇7

1 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 当时采取很独特的案例型式教学, 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遍过此种方式, 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实施之后, 颇具绩效。直到20世纪80年代, 这种案例教学法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 而我国教育界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的。

课程建设一直是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手段应随着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而转移。高等院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 最终都落脚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 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手段来实现, 同时教学手段又体现着一个学校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传统的教育思想以书本、课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习惯于传授式、注入式教学,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 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改变, 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开设的财务分析课程适应时代的要求, 与学校培养学生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采取案例教学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师生互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 结合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进度, 以小组的形式上网跟踪一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最后形成对该公司的各个环节及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报告。通过课上学习、课下跟踪案例、进而小组汇报,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具有明显的效果。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财务分析教学的全过程中, 目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解决现实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充分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过去、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 并结合案例实际, 促进小组达成共识, 得出恰当的结论。正是因为案例教学法的这些特点, 所以能够促使学生以点带面进行综合分析,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 案例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还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 并由此得出结论, 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进行全面地总结和点评。因此, 案例教学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可见, 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突出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的特点, 运用于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能够教学相长,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财务分析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经过长期实践的探索, 该课程在授课环节增加了讨论式、案例式和实践式等, 先进、新颖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学期开始前, 先进学生交代本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方式, 让学生自行分组, 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案例跟踪做好准备。

2.1 分组科学, 相互促进

考虑到财务分析案例作业的复杂程度, 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形成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 因此采取小组作业是比较适宜的形式。但是如何分组、小组人数如何确定等问题, 都会影响到小组作业的成果。通过多年的经验摸索, 小组的人数过多容易出现组间调度难度增加, 造成个别成员“搭便车”的现象, 而小组人数过少又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 若小组过多, 在案例汇报时也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 并最终压缩老师的授课时间, 影响授课质量。为提高效率和效果, 以及增强案例结论的可信度, 建议各班级的学生分为固定的案例分析小组, 每组6~7人为宜,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 非金融、保险、证券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但每个案例分析对象必须有两个小组同时跟踪深入分析。这样有利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并通过对比发现对方优势与自身不足, 以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

2.2 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讲解员, 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 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 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 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对学生选择案例公司提出建议, 甚至提出备选公司, 以供学生选择。课堂讲授中要紧密结合财务分析课程的具体内容, 相应地增加必要的小型案例, 对学生加以引导, 同时结合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度跟踪某一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最后形成对该公司各个环节的财务状况分析, 以及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使案例分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和课后拓展的关键环节。在组织案例汇报过程中, 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 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2.3 实行助教制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密切教与学之间的联系, 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本科阶段财务分析课程应实行助教制。作为助教人员, 必须在做助教之前至少完整地听一轮课, 他们通常是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在助教的日常工作中, 最重要、负担最重的就是初评各小组的每一次案例分析报告。通常一学期老师要布置4~6次案例分析作业, 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有两个班, 共70多名学生, 每班分6组, 一共12组, 每一次的全部初评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对助教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助教的工作大都不占用课上时间, 因此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简单、琐碎的细节, 使主讲教师能够将精力放在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上。在高等院校, 师生之间课下交流的机会不多, 而助教与学生之间年龄接近、彼此容易沟通, 成为主讲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间接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既教书又育人,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2.4 采取激励机制, 注重过程考评

“财务分析”案例作业贯穿学期始终, 最能反映学生们的真实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参与程度。案例作业的内容几乎覆盖课程的主要内容, 每次助教应结合作业提交的时间、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进行详细地阅读与评价, 并形成案例作业考察记录, 以此作为每次案例作业的详细记录。在学生们课堂展示之后, 还应结合主讲人的讲述效果、学生点评等内容进行二次记录。两次记录形成综合得分作为本次作业的考评结果。案例作业考察记录表一式两份, 分为学生版和老师版。老师版本附有对小组作业情况的最终评分, 以作为老师点评和考核学生作业的基础;学生版本不附评分, 但是对每次作业的点评内容都应该及时发放给同学们, 以作为下次作业改进和完善的参考意见。案例作业考察记录表见表1。

这种考评制度,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原则, 每一次的小组作业得分, 汇总作为平时成绩, 占期末总成绩的30%。由于作业成绩属于小组, 而不属于个人, 因此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合力。如因个别人的原因, 则可能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2.5 建立公共邮箱作为共享作业和资源的平台

书本仅仅是老师授课的重要参考, 但却囿于教材更新速度难以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这一情况的存在, 老师授课过程中会较多地引入最新的政策、最具时效性的新闻, 以及一些不便于在公开教材上发表的内部资料等, 因此公共邮箱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介, 就可以适时地发挥作用。将上述涉及的书本以外的材料及时上传, 供学生们分享和学习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教学手段, 为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巩固知识具有较好的平台作用。案例作业的提交和反馈都可以通过公共邮箱来完成, 老师、学生和助教都可以随时去公共邮箱发布或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3 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成果

经过10余年的精心努力和改革创新, 财务分析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该课程不仅在校内、省内具有知名度, 在全国同类课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和影响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 教学手段的改革功不可没。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与案例跟踪, 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有了更深地认识, 搭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体系和框架, 甚至颠覆了一些学生之前对财务分析和理解认识的误区。有些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之后, 以为财务分析只是几个指标的计算, 但通过课堂学习和案例跟踪之后, 却发现财务指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分析基础, 财务分析的核心即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借助指标找到企业背后的经营实质。学生们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 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只停留在概念上, 初学财务分析阶段, 也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某一张表内。经过老师不断引导和案例实践, 逐渐突破表内关系、认识表间联系。通过探索搭建财务分析框架, 掌握分析的切入点, 从点到面、由表及里, 一步步揭开数字背后的秘密, 进而明确4张主表的勾稽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生增强了对财务分析方法应用的感性认识, 促使学生课后能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激发了学生在财务分析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从案例分析过程中, 开始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亲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3.2 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务分析课程的学习, 既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是对能力和技能的锻炼及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1) 信息搜集与资源整合能力。跟踪上市公司, 就要对其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理论的框架下因此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是学生们必做的功课。一家上市公司一年的年报大概就有200多页, 各小组要从近几年的年报中精心筛选出所需要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整合, 再利用老师教授的分析方法, 灵活地针对不同的公司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其工作量非常大。更令学生时常“崩溃”的是, 有时甚至出现使不同方法却得出不同结果的现象。通过半学期“魔鬼式”的数据分析, 学生们的信息搜集、信息提取以及信息整合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有些同学开始把这些收获灵活应用于雅思备考、论文写作中。

(2) 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优秀人才的界定,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不仅单纯表现在口才上, 也表现在除言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这两者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讨论有小组发言, 学生参与程度高, 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诸多内容中如何筛选最精华的部分作为PPT展示汇报的内容;②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 以更精彩的表现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课堂感受。由于学生的认真对待, 各小组在掌握老师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 往往积极地做出有意义的拓展, 小组代表也因为有在全体同学面前汇报的机会, 从而得到了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的双重锻炼。

(3) 文档编辑和处理能力。作为未来的一名财务人员, Office软件的熟练使用是必备技能, 然而大部分学生对此都较为欠缺。通过案例分析, 每个人都必须全程参与其中, 频繁使用Excel、Word、PPT等办公软件来制图、绘制表格等, 使分析结论锦上添花。同时, 老师在每一次案例汇报之后, 都会总结各组优点和不足, 使得小组作业质量不断在提升, 而汇报形式也从单纯的PPT发展到PDF、多媒体文件的播放, 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3.3 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对案例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其实是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有时要综合考虑案例公司的行业特点、宏观背景, 甚至管理层的内部结构, 进而对公司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判断和分析;有时又需要通过审计报告信息来理解一些报表的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夯实的专业基础, 并将过去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有机结合, 才能为实践所用。与此同时, 财务信息的复杂性和规模性必然无法将细枝末节都纳入分析视野, 这就要求在分析问题时有较强的目的性, 能够抓住重点, 以此为基础, 保持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 来完成整体的分析任务。最终使学生不再浮于表面, 而是养成了深入研究、乐于分析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课堂汇报、课后总结,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另外, 案例所选的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的特殊性, 这使得学生们在完成案例作业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陷。因此通过案例跟踪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 慢慢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义, 才能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一学期过后, 学生们已经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整体的分析思路。

3.4 培养了团队领导能力和协作精神

“人心齐, 泰山移”,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这句话在财务分析案例跟踪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由于案例作业的特殊性, 在团队中必然涉及到分工与合作。有分工不均的时候, 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有获得赞扬的时候, 也有被批评的时候。每个同学的能力和责任心不同, 作为组长责任尤其重大, 应该怎样团结和协调全组同学彼此合作、同心协力, 共同圆满按时完成任务, 提高小组作业的质量。可以说, 每一次案例分析作业, 都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各小组不能仅从一份报表、一份数据来得出结论, 而是应该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这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由于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有时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 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但最终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在这一过程中, 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相处、如何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如何使团队发挥高效率、如何站在集体的角度, 同时又兼顾大家的共同利益, 进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也正是由于有了案例小组, 加深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 大家由陌生到彼此熟识, 既完成了课业, 也收获了信任和友谊, 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也让一些学生学会了感恩, 对团队精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在其他课程是感受不到的。

综上所述, 通过课堂讲授与课下案例作业跟踪相结合, 使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掌握较为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 较为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再者, 课堂互相点评和讨论的方式也起到了极大地督促和监督作用, 如何应对其他同学的问题以及完善自身作业内容, 成为学生完成较高质量作业的动力。“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出自《礼记》的这段话较好地概括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师者, 为人师表, 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再者也从学生们不断地进步和对知识的渴求上获得自身进步的动力。实现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案例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源泉, 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对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保障。财务分析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 以完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为主旨, 采用案例式教学手段,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常颖, 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 2000 (8) :51-52.

[2]王玉红.积极推进会计教学改革 (上) [J].财会信报, 2006 (9) .

关于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思考 篇8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一) 内容来源生活, 知识回归生活

高中地理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 较为典型形象, 利于学生深化感知、深入思考, 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利用案例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去采集、观察、体验、推理和判断, 再将所学知识归于现实生活, 并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二) 强调师生的互动, 体现学生主体性

案例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恰当地组织地理案例的研讨和评析, 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率, 较快地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交往、沟通的能力。案例教学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总结中都有学生的参与,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既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下, 学生更容易结合自己的认识, 深入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锻炼提高自己独立的地理学习能力, 尤其是地理解释能力。

二、构建特色案例教学模式

在平时的案例教学中,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模块教学的实际, 筛选适合案例教学的课例, 收集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素材,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素材库, 形成精品案例。

例如在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内容时, 笔者采用宁波象山溪口水库的地理环境作为教学案例。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溪口水库的水文、生物、土壤等资料。

课堂上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结合资料让学生分析溪口水库作为象山的一大水库, 如果水库上游树木被砍伐了, 那么水库的水量、水质将会如何变化?斜坡上的土壤将会有何改变?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如何变化?当地生物的种类、数量将会如何?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将会如何?

学生交流分析收集的素材, 相互讨论, 共同合作完成下图。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分析、总结。教师要随时抓住学生在分析问题当中的闪光点, 对于案例有新的感悟或者不同见解的, 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 而且还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对案例中的基本原理进行概括与提取, 使学生的认识趋于完善、深化,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之后检测学生能否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关知识运用在其他相似的环境案例分析上。例如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将对其他地理要素 (河流、土壤、气候、生物、地下水等) 产生的影响。

案例总结:这次教学案例的尝试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在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 通过师生间对案例素材进行收集、研究、归纳、总结, 有利于师生的互动, 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检索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知识的迁移。通过本次案例教学, 笔者认识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只要教师在课前案例选编得当、学生分析时引导得当, 案例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案例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效率, 使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三、案例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 教师教学中要避免只教案例

案例只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载体, 关键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然而, 在实际教学当中, 案例教学往往变成“教案例”, 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例如,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其中对于洋流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若局限于通过案例让学生识记洋流的名称、洋流运动方向, 而不去分析洋流的成因、不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就会偏离教学重点。

(二) 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

一堂成功的课, 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酝酿, 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教师有备而来, 深入理解课标, 掌握教材, 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 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意外情况”, 使其得以“节外生枝”。案例教学是学科教学中的更高境界, 知识迁移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忽略知识迁移的案例教学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 只能算作“教案例”。例如, 在区域地理中讲解德国鲁尔区的工业, 是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但是案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相关知识, 更是要让学生将本课的知识和原理加以延伸。我国山西省就和鲁尔区有很多相似, 煤炭资源同样丰富。因此, 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对山西省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这样的知识迁移才会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三) 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

地理教学案例往往示范性强、地域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因此, 案例教学前, 应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 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或者增添相关背景资料, 有利于掌握教学难度, 把握教学节奏,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中, 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 或者学生所熟悉的城市为例进行教学。宁波象山是多丘陵地带, 此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比较大,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分析象山聚落的特点及其成因, 以及象山交通线路的分布情况。学生可以从熟悉的地理事物发现规律, 进行总结, 易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根据学情, 制定案例, 方可进行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知识迁移。

(四) 教师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 案例教学基本成了一种上课的优选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发现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课前案例选取时, 案例要示范性强, 能够贯穿课文, 连接各知识点, 突破重难点;课堂上, 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操控能力, 随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 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准备, 同时要有敏锐的思维;合理安排课时。虽然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 课前学生资料的收集, 课堂上案例信息的提取, 再进行思考、分析、讨论、研究、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课时是有限的, 因此,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 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

以上是笔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和建议。案例教学是一种优质教学模式, 不但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还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式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案例教学盛行中的反思[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6) .

急诊内科误诊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篇9

据统计, 我院急诊部2001年7月至2009年6月间急诊内科误诊病例总数为52例, 在这些误诊案当中, 心肌梗死误诊案例以及急腹症内科误诊数量较多, 分别为18例和21例, 占误诊案例总数的35%和40%, 在心肌梗死误诊案例中, 患者年龄分布在48~79岁, 平均年龄为61岁, 病症被误诊为消化道系统疾病及急性胃炎的案例数量为9例, 被误诊为肺部感染的为3例, 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的为2例, 其余被误诊为胰性炎、肩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各1例。而在急腹症误诊案例中, 男性患者8例, 女性患者13例, 平均年龄26岁, 表现症状为腹痛, 恶心呕吐, 发热甚至休克等。常被误诊为阑尾炎、败血病以及胃炎等。除了心肌梗死误诊以及急腹症误诊案例, 还存在着急性冠脉综合征误诊为胆石综合征案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呼吸道支气管炎案例以及肺栓塞误诊为肺部感染等案例。

2 误诊分析

2.1 心肌梗死误诊

由误诊案例的统计数据即可看出, 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人身上, 由于其临床表现特征多样, 故而易在判断时出现误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在于冠状动脉供血的减少, 这样就造成了心肌持续缺血, 当缺血时间超过心肌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该病最常见的表现为呕吐, 恶心, 腹胀腹痛并伴随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位于心脏下壁表面处的迷走感觉器受到供血不足的刺激, 从而影响到迷走神经进而产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由于部分采用利尿剂的患者其心脏左偏室舒张压会增大, 从而造成了肺组织的肿胀, 这样就会使患者表现出的症状类似于一些呼吸道疾病, 如呼吸道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根据数据统计, 有15%~25%的心肌梗死会呈现出不典型性, 在对这些病症诊断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该种病例极易误诊, 具体的原因有以下2点: (1) 部分医师经验不足, 对此病的可能表现特征及不典型病例缺乏足够的认识; (2) 心肌梗死的多发患者为老年人, 老年人的痛觉神经已经减弱, 因而心肌梗死病发时产生的胸痛是不会被老年人感觉到的, 这样就会造成疾病的典型症状的不明显。

2.2 急腹症内科误诊

急腹症也是常见的易发生误诊的疾病,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急腹症的表现往往会发生演变, 而部分医师在疾病的初期就草草的妄下结论, 未能注重对疾病的长期观注, 某急腹症患者右下腹部疼痛, 医师根据病症特征及自己的主观因素立即判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停止了对病症的观察与分析, 结果该患者左腹部也出现了疼痛状况, 最终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为急腹症病例。 (2) 过于看重辅助检查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对于急腹症类似患者, 可采用B超辅助进行诊断及鉴别, 但对于辅助检查也应综合全面考虑, 某患者出现急腹症病症, 在采用B超进行检查后, 发现腹部存在肿块, 在医师判断为肿瘤性梗阻并决定采取手术措施后, 最终却发现该“肿块”实为一粪块。

2.3 其余误诊案例分析

其余的误诊案例, 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误诊为胆石综合征案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呼吸道支气管炎案例以及肺栓塞误诊为肺部感染, 归结其出现的原因如下: (1) 患者所患疾病发病率较少, 特征类似于其余病症症状, 受诊断条件的限制无法完全准确的把握疾病的特点, 本组13例案例均有鉴别不全面的弊端存在, 如本组中某患者胸痛, 头晕, 血压波动, 胸闷弊气等症状, 鉴于该患者为老年人, 故医师综合判断后定为冠心病, 但后期经运动试验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现该患者所患疾病并非冠心病, 而是属于更年期所表现出的正常症状。 (2) 本组案例中有5例病例是由于过分依赖设备检查结果就妄下结论, 如某胸痛患者, 在初步判定为心绞痛疾病后, 但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 该病人胸痛出现加剧的趋势, 医师在观察了心电图后, 将疾病诊断为前间壁心梗, 故采用了尿激酶的注入, 在造成了4d误诊的终究无效的情况下, 才采取了全面的检查, 结果发现患者压痛处为上腹部, 后经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3) 本组案例中4例是由于医师临床经验不足造成误诊, 另有2例是由于患者未能提供以往病史而导致误诊。

3 防止误诊应采取的措施

医师要不断的复习医学基础理论, 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在进行疾病诊断时, 应认真查询患者的以往病史,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通过得到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可能性判断, 继而通过一定的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另外还应通过组织培训, 进修以及高级医师进行指导的方式对基层以及经验不足的医师进行培养, 提高医师的诊断警惕性, 严格规范诊断疾病的步骤, 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可能。

摘要:医疗误诊当前已经成为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 但当前避免误诊的理论方法还未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结合医院52例误诊案例来进行误诊的分析, 总结了误诊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避免误诊的措施,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误诊,心肌梗死,急腹症

参考文献

[1]邵军强, 谢多玲.急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及特点[J].临床误诊误治, 2008, 8, 21 (8) .

对《读者文摘》破产案例的思考 篇10

一、《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的背景分析

(一) 金融危机拖累发行和广告业务

在美国爆发继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给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导致厂商的企业广告预算减少, 广告投放大幅下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上升, 居民总体收入减少, 消费能力下降, 购买力不足, 对于广告关注的主动性相对下降, 广告效果减弱, 这也是广告商放缓广告支出的一大原因。数字显示, 2008年《读者文摘》广告收入下跌了7.2%, 2009年一个财年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1.4%。其中, 《读者文摘》的旗舰杂志广告收入2008年下降了18.4%, 2009年前6个月再度下滑7.2%。

读者文摘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对抗衰退计划”, 包含裁掉现有3500名员工中的8%, 读者文摘公司宣布把美国发行量从800万本缩减到550万本, 同时把每年的发行期数, 从12期, 减少到10期。

(二) 办刊人员老化, 缺乏活力

《读者文摘》非常注重团队意识, 用高薪聘请员工并为其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 这对于培养员工对团队的忠实度和向心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但是另一方面, 这种制度也会造成缺少新鲜血液, 人员流动性不大, 缺乏创新力。对企业和品牌的过分依赖, 也是钳制员工创新的枷锁, 在办刊人员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读者文摘》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办刊思想老化的现象。

(三) 新媒体挤压, 市场空间减少

来自新媒体的挤压是导致《读者文摘》寻求破产保护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新媒体的冲击使美国文化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 在夺走《读者文摘》一部分读者的同时, 也使杂志的收入有所减少。年轻人是上网群体的主力, 过去和现在都占80%左右, 这些年轻人每天有相当多的时间挂在网上, 对纸介刊物的阅读时间相对减少。

(四) 杂志原有风格跟不上时代潮流

华莱士创办文摘类杂志, 力图成为能抚慰人心的心灵鸡汤, 《读者文摘》有一个大的编辑方针, 就是不登热门的、有争议的内容, 不登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和明星, 更多地是关注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然而这样做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就是杂志与社会热点逐渐脱节, 在读者细分化的今天, 无鲜明分类的大杂烩刊物不易吸引眼球。

二、《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对我国传统期刊的启示

(一) 重视内容创新, 避免愈演愈烈的同质化

对于我国期刊业来说,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从栏目、内容、封面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 使之在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 彰显个性, 调整完善编辑内容, 防止品牌老化, 实现内容创新, 提升编辑质量。《青年文摘》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刊思路, 根据市场竞争情况, 《青年文摘》推出了红版和绿版以及彩版, 其内容也新增了“原创园地”、“短信平台”栏目, 同时改版后还赠送8页李阳疯狂英语专版, 这些调整是使刊物不断发展的保证。

(二) 杂志风格要一脉相承, 提高刊物的辨识度

在文摘类期刊刊载原创文章是《读者文章》一贯坚持的方针, 结合之前的优劣分析, 可以判断文摘类期刊内容的原创性并不是读者所需要的。作为文摘类期刊, 其最核心的就是如何编辑和删选优秀经典, 而不是在原创上做文章。当一本文摘刊物的原创比例开始增加, 这本杂志就从内容和形式上改变了原来杂志的特性。当文摘不再是文摘, 读者就需要开始重新认识这本刊物。我国文摘类期刊在这一方面的突出代表是《读者》。《读者》杂志利用原有品牌推出原创杂志, 并签约数百名优秀的作家为其供稿。

(三) 拓展新媒体业务, 实现跨媒介融合

结合之前的分析, 《读者文摘》发行量和广告业务的下滑, 除了自身的原因和由于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外部环境危机之外, 新媒体的挤压也是一大要素。面对这一客观环境, 《读者文摘》做出了实际的努力。为争取年轻受众, 抢占新媒体市场, 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读者文摘》较早将自己的经营力量延伸到年轻、新锐的流行音乐和网络领域。这一点对于中国传统媒体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 注重新读者的培养

读者会随着期刊的成长逐渐老去, 而时代在发展, 周围一切都在变化, 《读者文摘》在这一方面暴露出隐藏的问题, 既失去了老的读者群, 新的读者群体也尚未形成。

军事案例编写的思考与实践 篇11

摘要:军事案例编写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本文阐述了学习掌握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案例基本问题,如何处理好选题提炼矛盾冲突如何进行情景描述等问题。

关键词:军事案例编写;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是军事任职教育的基本教学形式,而高水平的军事案例则是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军事任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对军事案例编写给予高度的重视。军事案例编写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学习掌握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理清案例的基本问题,处理好选题、矛盾冲突提炼以及情景描述等问题。

一、学习案例教学的基础理论

案例教学是建立在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军事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的特殊形式,遵从共同的理论指导。因此,要成功地编写军事案例,首先需要学习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理论,从而认识案例教学的本质所在。

(一)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1学习是学习者自身构建知识的过程。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即在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内部积极地产生出大量潜在的模式,而外部世界给予主体的刺激仅仅强化了其中的某些模式。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

2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构建知识。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

3学习是相互学习、互动的交流过程。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个体主动建构知识不代表可以任意地建构,其建构的主观知识需要经过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才能转化为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

(二)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亦称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学习。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在教员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问题一样,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发现学习方式不只立足于一个教学平面,而是在更为广泛的知识背景下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创设问题情景,情景要有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性,要掌握专门的方法。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物的形成过程;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学习应尊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可以明确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主动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主动性:案例教学要体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学习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实践性:案例教学重在创造仿真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岗位任职面临的实际问题,进入特定事件的具体角色,自主的分析案例并拟定方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互动性:案例教学注重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形成热烈的、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促成思维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

二、理清案例的基本问题

(一)明确案例的作用

军事案例与一般案例一样,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实际工作中热点、难点能力的一种载体。与传统的理论学习和学科式的研究生教育方法是有区别的。因此,案例不能又回到理论教学上去,去解释原则、去阐述程序等等。案例要关注的是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案例研究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但是,案例研究的问题一定要延伸至理论尚未触及的领域,探索未知是案例的本来使命。如果依靠现有理论已经能够解决问题,则没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二)明确案例的适应层次

案例必须根据培养对象的层次确定选材、设置矛盾和问题。比如,全军军事案例重点工程中编写的案例,其适用层次是军事硕士研究生教育、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装备中级指挥培训教育,也可以用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这里要注意避免两种误区:一是案例反映的问题层次太高,是军委、一个方面军首长要解决的问题,这不适合上述培养层次的培养对象;二是案例的问题过小,一般办事人员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也不适合培养对象的层次。因此,要针对培养对象的层次选取合适的选材。

(三)明确案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案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受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找到处理方案和解决方法的关键的、复杂的问题,是受训对象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对解决问题关系重大的棘手的问题。案例分析不是学术讨论,一定是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考和研究。因此,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分析清楚在案例反映的客观事物中,什么是难以找到答案的、棘手的、关键的复杂问题,从而为通过矛盾设置来反映出这些问题奠定基础。如果是枝节问题,办错了也无大碍,不能放在案例中。如果是条例条令明确的问题,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能作为案例的矛盾设置。

(四)明确案例教学和案例编写的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首先要求案例要有明确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如果案例编写者自己没有明确的分析思路、没有明确的分析方法,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因此,我们编写军事案例的体会是,虽然案例最终是用来训练学员的,但首先是训练案例编写者自己的。自己要把问题理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才能针对问题提炼矛盾、创设情景、编写案例。

(五)明确案例编写的基本要求

编写案例,要遵从案例编写的基本规范。案例的摘要、正文、分析思路、关键路线、教学建议,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案例编写还要处理好真和假、虚和实、大和小以及案例和战例的关系。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事件,这是不能突破的底限;案例编写不要追求全和大,而应在精、巧上下功夫;案例和战例是不同的体裁,两者有明确的区别。

三、针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大现实问题明确案例选题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中高级指挥培训是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其特殊的本质属性要求教学过程必须密切结合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实际展开。军事案例教学是把军事现实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着力解决知识的应用、融和思维创新问题,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因此,军事案例编写选题应该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岗位特点聚焦遴选。

比如,在装备采购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

的改革。这场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相衔接、满足高新技术装备快速发展需要的现代装备采购制度,促进装备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和竞争性采购,是胡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力度推广的采购形式,是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我们编写的“一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集中采购”案例(以下简称“集中采购”案例)、“z低空三坐标雷达科研订购一体化采购”案例(以下简称“一体化采购”案例)等,选取了代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方向的实践探索活动作为案例选题,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员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和讨论,探索解决困难和矛盾的措施和途径,密切结合了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的重大现实问题,缩短了课堂教学和改革实践的距离,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案例的鲜明时代特征和生命力。

四、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问题提炼矛盾冲突

军事案例必须蕴涵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客观事件的发展过程,不论其中的问题多么复杂曲折,总有一些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设置矛盾和冲突,不仅会增强案例的激发性,而且有助于探寻其背后的约束条件和运行机理,这是案例编写成功的基础所在。

比如,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工作是对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的革命,是装备采购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实施的首要问题是落实组织机构,尤其是要解决好领导机构组建问题。从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的本质特征看,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品牌型号的整合。参加集中采购的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对装备的特殊需求不同,要求的品牌、型号、配置标准也会不同。比如,在“采购”案例中,参加集中采购的单位所采购的3627件设备一共有94种型号规格之多。对不同单位需求的装备型号规格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形成足够的采购规模,也有利于装备的标准化建设,但可能会影响各单位对装备用途特殊要求的实现,进而影响到这些单位的正常工作,对一些作用十分重要的装备尤其要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如果不对装备品牌型号进行整合或者只进行很有限度的整合,就难以形成采购规模,集中采购也将会有名无实;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从长远看,会对装备标准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在品牌型号整合的背后,隐藏着各单位的自身利益。因此,品牌型号整合是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实施必须着力解决好的又一个关键问题。在品牌型号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承制单位资格标准的确定问题。因为装备采购的特殊性,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大多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承制单位资格标准的确定问题,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邀请招标范围的确定问题。这样,承制单位资格标准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所采购装备的质量和服务,同时也涉及到各单位的自身利益,各单位势必会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在招标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必须首先确定标书形式问题。采用有标底标书还是采用无标底标书,要根据所采购装备的具体情况确定。标书形式不同,招标的具体操作的处理也不同。于是,标书形式的确定问题也是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因此,“集中采购”案例编写中,我们根据同类项装备集中采购自身的特点,按照领导小组成员确定、品牌型号整合、承制单位资格标准制定和标书形式确立等四个关键问题,设置矛盾冲突,构筑案例主线。在此基础上,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程序谋篇布局,使案例在情节上环环相扣,矛盾跌宕起伏,增强了案例的故事性和情景感,使人追素;又不露痕迹地突出了关键问题和矛盾,发人深思,实现案例的预期效果。

五、深入考察对象的生动实践把握真实世界

案例作者应该到自己所考察的对象中,进行观察、体验和学习,了解和挖掘丰富的第一手信息,研究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有了亲身体验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事件的决策环境,才能客观地展示出真实世界的生动场景;拥有对事物的系统和深入研究,才能实现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从更高的层面上把握真实世界。

比如,“集中采购”案例编写组成员,对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长期的跟踪研究和实践参与。案例编写组成员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保证了对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发展动态的比较准确的把握,对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具体运行的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案例事件发展过程的深切体验和资料的直接掌握,从而为案例选题和编写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第一,使案例选题建立在广阔的研究和实践背景的基础之上,实现了选题切实针对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二,使案例能够既源于装备采购实践,又高于装备采购实践,在采购实践活动初级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炼和深化到理论的高度,实现理论上的开拓创新。第三,使案例矛盾冲突的设置和情景的描述,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图:其一,把着重点放在对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探讨上,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装备集中采购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二,注意引导学员透过案例展现的冲突,发现和分析隐藏在案例所表现的矛盾背后的各单位的局部利益和装备建设全局利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把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其三,注意引导学员从案例本身反映的问题出发,把分析和研究的视角从集中采购这一项改革的局部工作扩展到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这样一个全局和顶层的高度,启迪学员对装备采购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思考,提升研究的层次和深度;其四,注意引导学员在综合运用哲学、管理学、经济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装备采办学的有关理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把问题的研究延伸到现有理论尚不能解释和解决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对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对案例的基本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对选题、矛盾冲突和情景描述有比较好的处理,这是编写高水平军事案例的必要条件。

若干失败案例给投资者的思考 篇12

笙资产负债比率过高

王平对电磁炉项目充满自信, 认定这个项目一定能带来不菲收益。通过关系, 他轻而易举就从银行套到大笔资金, 信心爆棚。他很看不起同行小打小闹, 要干就大干一场。这种心态使他忘记了自己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摊子铺得越来越大, 连上两条生产线。企业负债随着他的盲目投资滚雪球般地扩大, 王平却毫不在乎, 等企业一运转起来, 什么债都可以还清。但等他的企业运转起来了, 别人的钱也赚够了, 开始拼命压价。王平顿时陷入了危局之中。

一开始就喜欢把摊子铺得很大, 殊不知危机就蛰伏其中, 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同时,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 人们容易信心超支, 对未来估计过于乐观, 从而形成投资泡沫, 一旦有风吹草动, 泡沫瞬间破灭, 投资者就会陷入危局和困境。

投资者应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导向, 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 并且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在具体投资时, 应将资金分批次、分阶段投入, 尽量避免一次性投入, 应留有余力, 以防万一环境变化, 风险发生, 手中再无资金可以周济, 以致满盘皆输。

笙不亲自进行市场调查

一位北京白领因外企撤出中国而失业, 听到消息后, 朋友跑来向他竭力鼓吹××项目前景, “投资20万元, 其他一切事情我来做。到时候, 咱们俩五五分成。”朋友又一一列举了调查数据, 结论是:前景一片光明。这位白领受朋友蛊惑, 对20万元投资一口应允。结果没多久, 项目垮了。

通常, 创业者对他人尤其是亲密朋友的意见都容易过度信任, 认为朋友的话即代表了市场的真相, 自己无需再对市场进行调查。在做投资决策时,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的意见与建议, 哪怕这个人是赫赫有名的专家。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自尝一尝。

笙急于获取回报

有家私营企业的小老板, 看到别人生产塑料产品赚钱, 赶紧投资上马。手下技术员劝告:“只要推迟4个月开工, 我们就能调试好目前最先进的设备来生产, 比现有设备生产的产品要好得多。”老板却很不高兴地说:“推迟4个月?那意味着我将丢掉上百万元的利润。”不出那位技术人员所料, 工厂开工没几个月, 就因为技术陈旧而使产品陷入滞销。

创业者在初涉投资时, 易受眼前利益驱动, 而忽视长远利益, 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这样做虽然能够使企业一时获利, 却丧失了长远发展的后劲。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 创业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更不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笙迷恋主导权而寻求弱小合作伙伴

为了在合作项目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某造纸厂放弃了与许多大企业及颇具实力的投资机构的合作机会, 而决定与一家小型企业洽谈合作。谁料在合作项目执行接近尾声时, 突然出现一个意外情况——该工程的排污项目验收不合格, 需要资金进行改造。这家造纸厂向合作方提出共同承担排污项目的改造资金, 但对方却向他们道歉, 表示自己做这一项目已经是勉为其难, 再拿出更多的资金已是力不从心。该造纸厂只好转而向银行寻求贷款, 但所贷到的资金离项目所需仍有相当距离。

创业者在寻求合作伙伴时一心追求话语权, 但软弱的合作者却可能在你需要时, 不能给予你及时和有力的帮助, 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强大的潜在合作伙伴却步不前, 弃你而去, 使你丧失更多的机会。

笙未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就实施

某科技开发公司发明了一项专门用于检测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量的新产品——检测液, 但因其欠缺资金而无法投产。一位投资者决定与其合作, 投资50万元。新产品生产出来后, 问题却出现了, 投资方对生产方的市场运行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自视为“救世主”的投资者, 在不了解行情的情况下强行要求对方改正, 而对方又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对, 执意不肯听从, 双方僵持不下, 迟迟达不成共识。拉锯战影响到公司生产和市场运作, 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公司士气, 使人心涣散。

作为一个投资者, 需要的是耐心与细心。不能认为自己是投资者, 就颐指气使, 将自己当成救世主和百事通。理智的投资者应学会尊重合作方的意见, 并尽力弥补对方在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不足, 做到有节制、有分寸, 遇到问题充分交流, 必要时要能够求同存异, 克己从人, 以争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笙选择实力远超自己的投资伙伴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定自主创业。他们看好了一个很有市场的投资项目, 但因经济基础薄弱, 不得不寻求投资合作伙伴。他们选择了一家极具实力的大型企业, 对方为这一项目投入了足够的资金, 同时也占据了大部分的股权。资金问题解决了, 但在经营、管理、人力等诸多问题上却达不成共识。由于对方是大股东, 根本不按这几个大学生的思路运作, 结果不仅项目失败, 还挫伤了几个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使其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大树底下好乘凉, 单纯认为只要有了资金, 其他问题都好解决。而事实上, 由于合作伙伴过于强大, 揽权、抢权意识强烈, 几个人虽然有知识有想法, 却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中。尤其是对于刚出道的创业者, 在以股权融资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双方力量的平衡问题。虽然不能一心想着“制住”对方, 但也一定要随时警惕被对方“制住”。

笙投资陌生行业

经营刚上轨道的食品厂张厂长求财心切, 马不停蹄地打算上马一些新项目。张厂长喜欢读书看报, 知道现在专家们都在讲企业经营要多元化, 也想“多元化”。他决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内一试身手——办个服装厂。由于张厂长从来没有搞过服装, 对服装行业两眼一抹黑, 而他在食品行业积累的经验在服装行业又完全用不上, 结果不到1年, 张厂长的服装厂就败下阵来, 而且还拖累了主业。一个企业经营者爱学习、有上进心是好的, 但张厂长在学习时却不善于分辨, 忘记了对于一个投资新手来说, 不熟不做乃是一条普遍法则。盲目进入不熟悉的新行业, 既使一个经营者过去积累的经验不容易发挥, 又浪费了时间和宝贵的资金。

笙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几年前, 某燃气热水器厂正筹措上马一新项目时, 从媒介中得到一条市场最新消息:市场风向将发生某种转变。这种转变将使该厂正在进行的燃气热水器项目变得不合时宜。厂长心里十分矛盾, 为自己已投入的数十万元资金痛心不已。

后又一想, 现今市场风云多变, 一时的信息不利并不能代表未来, 也许这一项目建成后, 市场需求风向又会转过来呢?他决定继续对这一项目进行投资。结果, 当他又投入了数十万元建成了新项目后, 因为市场风向一直并未如其所愿地发生转变, 各种电热水器挤占了传统的燃气热水器市场很大的份额, 给这家工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投资者获取有利的市场信息, 不能正确地分析投资的利弊得失, 并以此来调整原有的投资策略, 趋利除弊, 而是抱持一厢情愿的心态, 这是导致这家燃气热水器厂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投资者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 应时刻注意市场趋向的变化, 努力使项目与市场趋向保持一致。一旦出现新的情况, 应根据变化后的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如果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原有投资决策已变得明显不合理, 就应壮士断腕, 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当断不断, 会反受其乱。

笙轻易放弃

一家乡镇企业经过严格调查、慎重考虑, 终于选准了棉花加工这一投资项目, 踌躇满志地着手兴建。一切工作都按计划进展得十分顺利, 但项目进行到后期, 却遇上国家对纺织业的结构进行调整 (压锭) , 棉纺市场一时趋于疲软。

该厂领导因此惊慌失措, 就像握着一个定时炸弹, 一心急于脱手。谁知当他们刚刚以低价将该项目转手后,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国家对纺织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迈向深入, 棉纺织市场发生了强烈的反弹, 接手该项目的投资者迅速将项目完工, 因此大赚了一笔。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投资者必须保持良好心态, 冷静分析:变化是长期的, 还是暂时的?是政策性的, 还是市场性的?惊慌失措只能导致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又必然导致投资失败。投资者在决定上马一个项目时, 就应该对市场和政策的各种变化做出预测, 并有针对性地应变。

笙光靠运气进行的投资

朱先生本来并不是优秀的弄潮儿, 但良好的机遇使他一下海就连着挖到了好几桶金, 而且这几桶金的分量都还不轻。这使他信心倍增, 认为命运之神站在自己一边, 他怎么都能赢。前不久, 他又看中了一个新型铝合金门窗项目, 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这次他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改良塑钢门窗以其良好的密封性, 保温隔热隔音的性能, 使他的新型铝合金门窗在当地断了销路。投资方向的错误使其备受打击, 经济上也受到很大损失。几次好运气就让朱先生得意忘形, 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可幸运不能永随。以运气为拐杖来度量财富之路, 早晚要跌跟头。

这次投资失败给了郭先生一个教训。“好运连连, 一帆风顺”, 只不过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而已, 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事。投资是一门科学, 要尊重其规律, 否则受到惩罚, 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笙对合作缺乏真诚

赵先生精明过人, 人称“小精灵”。在与一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时, 为了让自己占到更大便宜, 他在脑子里把小算盘拨了又拨, 极力寻找合作条款的空当, 不按合约规定办事, 屡屡推诿、延迟、压缩投资时间和数额, 寻找各种借口让对方替其出资、垫资。对方也并非傻瓜, 他的小九九很快被察觉。因为他的失信行为, 使对方对合作丧失了信心, 从而在投资上与他相互扯皮, 大大延长了项目的开发时间。

当他们共同开发的产品上市后, 竞争对手的产品早已在市场上广泛推广。剩给他们的只是残羹冷炙, 投资回报少得可怜。私心太重, 合作缺乏诚意, 不信守承诺, 是投资合作中常见的事, 亦常常成为投资失败的诱因。事实上, 一个人太过聪明, 总企图在合作中占点小便宜, 把合作伙伴当做傻瓜, 结果一般都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旦双方反目或互相扯皮, 受损失的是合作双方。作为一个投资者, 如果你打算寻找一个合作伙伴, 你就一定要有与对方真诚相处的准备, 1加1等于2, 1减1就是零, 1虽比2小, 但却大于零。所以, 如果你不能做到与合作对方真诚相处, 最好还是一个人单干。

笙过于相信专家的能力

一家啤酒厂为了在南方某市开发新市场, 精心从厂里挑选出几位“行家”派到该市坐镇。行家们到了那座南方城市, 沿用在北方老家的成熟办法进行操作, 谁知结果却是卖力不讨好, 市场反映极为冷淡。当有人向厂长汇报时, 这位厂长答道:“万事开头难。他们都是专家, 不用担心, 应该相信他们。”抱着这种思想, 尽管长时间见不到投资效益, 厂长却表现得极有耐心。等来等去, 等了一年, 又等了一年, 等到第3年, 这位厂长按捺不住了, 他信任的那几个专家在南方的厂子, 投出去一堆金子, 抱回来的却是一堆砖头。职工怨气冲天, 厂长亦自感无法交代, 只好打发那几位灰溜溜的专家回家待岗。近年来, 经常会有一些自称专家的人在各种媒体发布消息:“在未来若干年内, 某某类型的产品将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成为领导消费潮流的主导力量。”总会有很多人认为机不可失, 在未进行市场调查时, 就赶紧投资上马生产这一产品。

上一篇:适应气候下一篇:卫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