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功力

2024-08-17

语言功力(精选9篇)

语言功力 篇1

一、引言

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 出镜记者的来源复杂, 大多数是未接受过有声语言训练的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有着一定新闻报道经验的编辑记者在新闻信息收集处理、文稿内容组织、问题切入角度上具备报道优势。但是, 在有声语言表达上却是差强人意。

二、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存在的问题

(1) 长篇大论型。长篇大论型是指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 滔滔不绝说个没完, 中间没有过渡、停顿, 语气急促, 表达单一, 令受众有喘不过来气的感觉。此种有声语言表达大多出现在庆典活动、紧急事件的报道中, 庆典活动的热闹气氛无形中促使出镜记者调高了音量, 为了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得更加清楚, 记者试图将自己的声音盖过背景同期声, 报道环境的复杂价值记者兴奋的情绪容易出现喋喋不休、不喘气的表达现象。

(2) 镜前兴奋型。镜前兴奋型是指为了追求镜头前积极的有声语言表达状态, 过于表现出兴奋、惊讶、愤怒等夸张行为的有声语言表达现象, 此类表达也可以称之为“台词表演型”、“脸谱化表达”。镜前兴奋型在有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具体表现在:重音处理可以夸张、句势大起大落、语气变化生硬突兀、表情夸张。镜前兴奋型有声语言表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出镜记者将现场报道出镜状态类型化、演出化, 在过于看重自己的出镜状态前提下, 忽略了出镜记者镜头前表现与新闻事实之间密切的逻辑关系, 结果造成镜头前表现与新闻现场气氛、新闻报道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3) 平淡无味型。面无表情、自言自语、缺少对象感是平淡无味型现场报道有声语言表达的特征。与镜前兴奋型截然不同的是, 出现此种有声语言表达问题的出镜记者主要是缺少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具体表现为:语气的感情色彩无法展现复杂情感情绪变化, 表达语式直白。语气分寸感的把握欠缺, 尺度拿捏无变化;语句层次模糊, 总是一个“劲”, 特别是缺少与电视机前观众的交流意识, 无论是语气上的给予感还是体态语言的示意性。

(4) 只问不听型。只问不听型是指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 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的提问上, 忽视被采访对象的问答, 即典型的“自我提问中心制”。提问犹如机关枪,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对于被采访对象的回答一味全盘接受, 不过滤, 不分析, 不筛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出镜记者力图在简短的采访中, 尽可能多地了解新闻事实, 增大采访环节的信息含量。出镜记者现场采访报道与新闻节目主持人演播室专访不同, 现场采访的突出特点是提问直接、句式简短、节奏较快。但是, 这并不表示现场采访可以省略“倾听”这一重要环节。“倾听”是出镜记者再提问的原点, 是接受双方信息交换的基础。只会提问的出镜记者远远难以胜任新闻现场采访报道任务。

(5) 机械背稿型。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分为录像型和直播型两种。对于前者而言, 出镜记者有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因此, 很多记者在报道前会写好文稿, 在镜头前进行报道时以文稿内容为主。直播报道现场虽然是直播, 但是, 出镜记者同样可以事前准备好文稿内容, 在镜头前报道时以文稿内容为准。通常, 只有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时, 由于时间急促, 出镜记者只能根据提纲完成报道。事前写好的文稿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同时却容易束缚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 机械背稿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具体表现为:说完上句, 努力回忆文稿的下一句内容, 报道过程中暴露出冥思苦想的表情;一旦某句说错, 便无法继续报道, 逻辑链条、事实信息层次混乱无序;报道时表情僵硬欠自然, 从听觉角度来看, 犹如照着稿子念, 一板一眼。从目前情况来看, 完全摒弃新闻文稿是不现实的。但是以“有稿”和“无稿”这一标准来判断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水平, 也未免有些武断和极端。对于出镜记者来说, 从新闻现场积累报道经验是最好的提升途径。

三、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功力和技巧

准确、恰当的有声语言表达方式是现场新闻报道出镜记者的基本功底, 可以有效提升记者的新闻报道形象。美国注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爱德华·R·莫罗曾经担任过CBS电台《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记者, 他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导师给他提出建议, 即在他招牌式的开场白中的第一个字之后插入半秒钟的停顿, 使之成为“这里——是伦敦”。这一表达方式使人们很快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之后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他照搬照抄了这一表达方式, 在电视新闻报道界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对于现场报道的发酵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是做语言的“画家”, 还是做语言的“尸体”, 有声语言表达技巧能力至关重要。

(1) 新闻叙事有条理, 语言表达重流畅。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过程中, 必须以新闻事实的基本信息作为基础, 来完成其现场新闻报道活动。因此, 新闻事实叙述清晰, 播报过程层次分明, 语言表达富有条理, 叙事顺序合乎受众习惯等, 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基本语言功底要求。做到新闻叙事有条理性需要注意:第一, 尽可能在导语中加大信息量, 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地叙述事实。第二, 新闻事实播报过程中, 语言应该紧紧围绕着报道的最终目的展开, 不可旁骛。第三, 播报应该以长短句结合, 且以短句为主, 强调句子中包含基本事实, 不说冗余的废话, 同时注意不同句子和不同事实之间的逻辑链条。

(2) 以新闻要素为导向, 随环境变化作调整。不管是哪种情况, 记者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 其报道词都必须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 需要清晰、准确、简明, 要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过程、起因、影响等新闻要素交代清楚。一般情况下, 记者在出镜之前都会将报道词写好, 报道词的写作以消息写作为基础, 一方面既要按照严密的逻辑顺序对即将报道的内容进行编码;另一方面又要顺畅浅白, 有利于口语的表达。有的记者不太重视报道词的写作, 他们非常相信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结果在镜头面前却往往不知所云。在准备好报道词之后, 记者站在镜头面前就会更加自信。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首先需要强调的一个新闻要素是地点。因为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 记者所处的现场对观众而言正是“异地”, 因此记者在报道一开始, 就需要对自己所处的地点、具体位置、与事发地点的关系等与“地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以便让观众了解并感受到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场出镜报道中, 记者一般不需要报道时间。由于报道、播出、收看基本在同一个时间点上, 因此不需要让观众意识到时间这一要素。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因为很多时候观众非刻意关注时间, 一旦记者时间感“缺失”, 那么很有可能被认为“造假”。

(3) 注重语言表达方式, 考量语言传递效果。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过程中, 除了要精心组织报道的内容外, 还需要注意表达的方式。人们说话的方式同所说的内容一样, 传播着重要的信息。在口语交流中, 除了语言要素之外, 人们说话的声音中还附带着大量的非语言要素, 这些伴随着口语而言的非语言要素被视为副语言。副语言一般包括有声语言中的语音特征以及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功能性发声。有声语言的特征主要包括声音中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质、音量、节奏等要素。这些要素在口头交流的过程中传递着大量的“潜在信息”, 而且对表达的意义和传播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的时候, 要对自己的语音要素进行良好的控制。一方面要根据现场的氛围和事态的进展, 让自己报道时的声音与之合拍, 这使整个报道在语音上的基调;另一方面在对事件的具体进展进行叙述时又要保持声音上的平实, 要反映出记者应该保持的客观、中立、平衡的态度, 保持清晰、准确的叙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气、语调等过于夸张或者过于平静, 都是不合适的。功能性发声则是指哭声、笑声、叹息声等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声音。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避免这类功能性发声, 防止自己的情绪化。但有时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 可以本能地采取一些功能性发声, 反而可以增强现场报道的效果。

四、结论

从当前国内现场出镜报道记者的诞生机制来看, 通过单位实践而成长起来的现场出镜报道记者似乎更多, 而且专业素养也更高。尽管高校是当前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但是对于现场出镜报道记者这样层次相对较高的新闻人才而言, 高校的培养体制显然是无法满足或者说较难满足的。因此, 通过单位实践, 来逐步成长为现场出镜报道记者, 就成为现场出镜报道记者培养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

摘要:记者现场出镜报道是新闻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为了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而出现的。当前, 我国现场出镜报道的来源复杂, 很多人未能接受过专业性的训练。因此, 报道差强人意。记者的语言功力是其现场报道得以成功的根本保障, 这里的语言功力含义非常广泛, 是现场出镜报道记者综合素质的反映。

关键词:现场报道,出镜,记者,语言功力

参考文献

[1]刘娅琼.电视现场报道的语体特征浅析[J].当代修辞学, 2012 (12) :15.

[2]谷中君.新闻现场报道中的语言运用[J].今传媒, 2014 (09) :19-21.

[3]白嗣新.重大事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J].今传媒, 2011 (06) :66-68.

[4]蔡之国, 潘佳佳.出镜节目主持人现场报道语言表达能力探析[J].现代视听, 2013 (07) :44-45.

[5]倪琦珺.浅析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掌控[J].新闻实践, 2013 (12) :32.

功力不唐捐 篇2

胡适的原文是“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功力不唐捐”,就是說一个人培养的良好的道德操守、深厚的专业功底不会白白浪费,它总会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显示出来。它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的,人的功力永远不会唐捐。你为人热情、善良、真诚,在一个环境或一段时间里遭人误解,“功力”好象是白费了,但你放心,人都有本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清醒过来,他们一定会发现你内在的光华,毕竟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而周围的人的热情、善良、真诚恰恰是社会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你有卓越的绘画才华,现在你的画没人认可,办个展,别人不给你场地;想卖点画,连一百块钱一张都没人光顾;希望参与美术圈的活动,但人家根本不通知你……没关系,你耐心等一会,或者干脆换个环境,真正的好画是可以碰到知音的。我始终相信一点:一个社会可以湮没小才和中才,却不太可能湮没真正的大才,只要我们肯积蓄力量,总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位置属于你。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的功力没有给你带来真正的辉煌,你起码拥有一般人没有的那种素质,素质高了,可以交到第一流的朋友,可以教出知书达理的子女,你的“功力”还是不会“唐捐”。 对于一个有志向的人,功力是否唐捐并不重要,真正要紧的是你是否获得了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功力。

想让自己积蓄足够的功力,首先得有一颗超越凡庸的心。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位置,也无论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财富,存了使自己出类拔萃的想法,你就可能一步步刷新自己。一样是老师,历史上无数的老师只留在少数学生心里,而一个叫孔丘的老师因为胸怀天下,成了教育和思想大师,影响了一个民族几千年;同样是秦时的小亭长,绝大多数小亭长默默无闻,而一个叫刘邦的立志过回老大瘾,结果成就了帝业;一样是史官,许多史官只是满足于将过去的材料整合到一起,没有自己的见解,司马迁希望自己的史书“藏诸名山,传诸来人”,后来他的《史记》真的流芳百世……俗话说:心有多高,我们的脚步就能走多远,心始终是推动一个人前行的直接动力。心都到达不了的地方,脚肯定登不上去。

“心动”非常重要,但“心动”只是提供了一个念头,要将念头化为实实在在的“功力”,必须用手去做。写《白鹿原》之前的陈忠实其实也有一定名气了,而且凭借写作,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国家干部。然而,陈忠实觉得自己当时没有一本死后可以“垫枕”的书,于是他花十来年的功夫深入研究白鹿原的历史,走访各种人物,再开动脑筋用心想象,终于创造出了影响极大的小说杰作《白鹿原》,他也因此进入中国当代超一流作家之列。我所在的城市当年有个小伙子叫梁稳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兵工厂,此君专业扎实,工作也非常努力,很受领导器重,没几年就做了厂里的中层干部。但梁稳根不喜欢国企死水一潭的生活,他有太多的想法希望得到实现,于是他邀请了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最初是做特种焊条,一家标准的小厂,二十多年过去,如今的梁稳根已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顶尖级民营企业家,他创立的“三一重工”在全球机械行业中排名第六。我们不难设想,如果陈忠实和梁稳根只是存有内心里想做“行业老大”的想法,却天天坐在地坪里晒太阳,他们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功力必不唐捐,而真正的功力永远来源于盛夏工地上的汗水、深夜书房里的灯光。

(编辑 慕容吟)

谈如何体现播音员的语言功力 篇3

一、播音员语言功力的重要性

播音员是运用主语言和副语言把新闻事件通过广播电视传媒传播开来的工作人员。由此可见, 播音员最主要的就是“语言”二字。一个完整的新闻播报是由很多个步骤来完成的, 而播音员就是将各部门整理过后的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播报出去而被大家熟知, 但是在播音中往往有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一定的语言功力。

举个关于出境记者语言功力方面的例子,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 一位跑外出境女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由于当地正处于台风天气, 于是她便一个手抱着大树, 另一个手拿着话筒喊着:“这里的风太大了, 我要崩溃了。”这是一次非常失败的报道, 并且这次报道在网络上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呢?那就是因为该女记者的语言功力不够。

要想学会如何体现语言功力, 就要了解什么是语言功力。语言功力并非语言能力, 语言功力通俗地解释就是把别人讲不好的东西讲好, 把别人不敢讲的讲出来, 把别人不能说的说透, 然而在说的过程中还要同时学会观察、感受、捕捉、表现和调控整个过程。这才是语言功力的具体表现, 能够驾驭语言的各种能力, 才能够掌握语言功力的精髓。播音员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为在新闻播报时要求播音员能够掌控整个播报的现场, 既能将新闻完整地播放出去, 又要求播音员具有非常好的临场发挥能力。

播音员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播音员本身, 其代表的是整个电台或电视台, 甚至是政府的公信力。媒体是党、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 播音员如何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意上的播音员总给人一种凌驾于观众之上的感觉, 然而这就是播音员在新闻播报时不应该犯的错误, 新闻播报是要将信息传播给观众的, 应以一种平等的、具有感染力的方式来传播。

二、我国播音员常在语言功力方面出现的状况

从我国1976年第一次的《新闻联播》开播至今, 我国传媒界已经涌现许许多多的才华横溢的播音员。然而,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 我们的观众对于播音员也有了许多新要求, 传统新闻播音员的不足也要成为新一代播音员借鉴的财富。

1. 播音缺乏动感

也许我们在收听播音员播音时总会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总会觉得播音员的台词是写成稿子背下来的, 临场发挥气氛没有展现出来。这样就会削弱了新闻的动感, 所谓动感就是新闻第一时间播放的感觉, 这往往会使观众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2. 面对前方记者发回来的报道不能进行真实的总结

很多正在进行的新闻播报需要前方记者进行报道, 然后播音员对于记者的报道进行总结。然而当播音员做完总结后, 我们会发现播音员就像事先已经了解了记者要讲的内容, 然后将准备好的一段话背出来一样。

3. 播音员没有自己的播音个性

一个具有鲜明特性的播音员才能被观众熟记。只有个性的播报才能得到观众的关注, 只有受关注的新闻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

三、如何体现播音员的语言功力

那么如何体现播音员的语言功力呢?首先, 一个播音员要学会组织新闻信息, 将别人整理好的新闻信息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同时要学会“察言观色”, 也就是什么样的新闻用什么样的表情, 然而在进行新闻播报时要求播音员并不能带有私人的感情色彩, 但是有些表情是可以通过声音的掌控来传递的。例如:如果你将要播的是一段有关丰收的新闻, 那么你就应该用相对快一些的语气, 声调也要随之稍稍上扬一些。这样一段生动的新闻才能够被完整地播出。

语言清晰流畅, 这是播音员的基本素质。然而, 近年来无论是在广播方面还是在电视台方面, 都出现了许多播音员用地方口音播报新闻。也许并不是讲本地的方言, 但是有时播音员会出现“n”、“l”不分或者是前后鼻音不分的状况。这种事情在地方电视台常有发生。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都是面向全国观众的, 如果不能清晰地吐字, 那么又拿什么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呢?试问, 一个对播音员都不严格要求的电视台, 人们还能相信你有哪条新闻是真的吗?

独特的新闻感受。这一条对于播音员的语言功力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了, 一个拥有独特的新闻感受的播音员是难得的, 因为吐字清晰的要求可以通过学习来达成, 然而独特的新闻感受则是要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当面临某条新闻仿佛“身临其境”时, 才能做到在心灵上与观众进行沟通。

四、结语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 篇4

传授/陈家鼎 整理/高 翔

功力拳是南少林拳秘传的一种,属南方派系,传说源自福建南少林寺,由南少林的崇功禅师综合各家拳功精髓所创。崇功禅师当年凭借其深厚功力击败过许多高手,雄冠一时。后南少林被焚,功力拳流入民间,历经多代,传至陈家鼎师傅。“功力拳”也叫“功力法”。福建当地常称“拳”为“法”,如鹤拳被叫做“鹤法”、狗拳被叫做“地术犬法”等。功力拳注重功力,练功求力,故名“功力拳”。所谓“练功求力”,即练三功、求三力。

笔者经多次努力终于见到了陈师傅,陈师傅亲自下场演示,笔者立即被其硬实的功夫和独特的招势深深吸引了。陈师讲:此拳过去在南少林中系单线秘传,选拔天赋资质极其优秀者方才授以真诀,并且每代仅传一人,在传承方面非常保守,在长久的传习历史中保持了非常完整的功技系统。

笔者根据陈师的口述记录,在隐龙三武挖整组的协助下完成本篇,以供南拳爱好者参考。为了便于读者学练,笔者对拳谱中的一些方言做了部分更改,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使用了通用术语,特此说明。

【拳纲总要】

三功三力树门梁,节住力聚练势强。

铁桥金门无人进,豹拳虎爪制恶狼。

短腿暗脚断下路,硬马软步有攻防。

多下功夫上大力,雄冠南北美名扬。

——南少林功力拳秘传歌诀

【注释】

1.三功

“三功”即马功、桥功、手功。

“马功”也叫“硬马功”,有“高马功”和“四平蹲马功”两种,以四平蹲马功为重。

“桥功”也叫“铁桥功”,如我们常说的“铁臂功”等。

“手功”,南少林功力拳不用掌法,所以其手功主要是“豹拳功”和“虎爪功”,以豹拳功为重。

2.三力

“三力”即打力、擒力、抗力。

“打力”也叫“打击力”,即单一或连续打击敌方的力量,这是技击的主导力量,要能突破敌方防守并伤害敌身。如果没有足够的打击力,就失去了功力拳应有的作用。打力主要表现在人体的拳、肘、脚、膝等主要发力节点上。

“擒力”也叫“擒制力”,即抓擒控制敌方的力量,是擒打法、擒拿法、擒摔法的母力。擒力主要表现在爪上。爪虽然也可直接对敌造成伤害,如进攻敌人咽喉、裆部等要害部位,但其重要作用还是在于控制,或因此抢占先机,或因此造势创机。擒力的联合运用或混合相应打力,就是致人分筋错骨的擒拿,或致人近倒远跌的擒摔,或致人击之难逃的擒打。

“抗力”,也叫“抵抗力”,即抵抗敌方来力的承受能力,可分为主动抵抗力和被动抵抗力。“主动抵抗力”指防守破招中身体必备的抗击承受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四肢,南少林功力拳中注重上肢的抗力并多用“桥”力;“被动抵抗力”指失势挨打时,身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躯干部位,如头部、心门、肋部等。这些抵抗力都属于人体综合实力的范畴,也是对练习功力拳者的一种考验,如果功力拳练好了,便可以抵抗一些拳打腿踢,绝不至于一触即溃。

武谚讲“一力降十会”,只要练上了大力,在与人交手时自然可以硬接硬上,自然能够占上风。正是:“练到功力上,虎豹下鸡场。举爪不能逃,出拳把人伤!”

3.节住力聚

“节”指人体发力的各大力节,即手、脚、肘、膝等。

“节住力聚,功实力巨”,这是功力拳的特别之处,也是其练拳要窍,要求在完成发力后稍停几秒紧住肌筋,然后再做下一动作,但发力时要快。

这种练法,从技击上讲既能增强打击力,又可增大抵抗力,可增加耐久力。从健身上讲,这种练法可增肌实肉、强筋硬骨、益气提神、健壮体质。

陈师说:把拳当功练才能出功夫,练的才是真正的功力拳。功力拳以独特的方法把拳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练拳即是练功,强调功力,追求强大的功力。

4.铁桥金门

“铁桥”,一指功力拳注重“铁桥功”,桥功位列三功之一;二指功力拳技击的招术特点,其注重桥功就要付之实用,所以临敌时多用桥法。桥法主要用于防守的封闭与破力。

功力拳常用的桥法有:定势时,双臂并中或左右翘起或前后拉开,封门闭户;破力时,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格挡阻拦敌方来节。

另外,功力拳的桥中包含肘的用法,如直捣肘、横摆肘、下砸肘、上挑肘等。

“金门”,即固若金汤的门户,敌打不进攻不破,比喻功力拳防守严密。

5.豹拳虎爪

功力拳拳形称作“豹拳”,寓意拳力刚强;功力拳爪形称作“虎爪”,寓意爪力凶猛。

功力拳基本的拳法有直冲拳、上掏拳、下盖拳、里兜拳、反砸拳等,其拳发力注重中、短势,不尚长手,学者千万不可忽视这一要点。功力拳基本的爪法有擒锁爪、缠拧爪等。

陈师所传功力拳的手法中,只有拳、爪两种,没有掌、钩、指等其他手型。

6.短腿暗脚

功力拳多是伸屈型踢法,仅利用膝节开合,注重寸力,收发便捷,运用自如,并多用低腿,高不过腹,专踢下盘,奇袭突击,不易防范。

若用高腿、长腿,虽然势猛力足、攻击面广,但因其动作较大,蓄发明显,往往速度缓慢,难以连续变化,且易被发觉,并且身桩不稳、漏洞较多、自护力差,易为敌所乘。

其脚法主要有长铲脚、侧踹脚、直蹬脚、下踩脚、正撩脚、里盘脚等。

膝法在功力拳中属短腿范畴,主要有下跪膝、上顶膝、前撞膝、外摆膝、里合膝等。

7.硬马软步

“马”是南方惯称,指桩势,即腿步的瞬间定型。“硬马软步”概括了功力拳的桩步特点。

南拳来自中国南方,为了适应船上、山间、丛林、水地等区域打斗,就要注重硬马。“硬”,指坚强有力,要求马桩坚定,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才能攻则力点稳、发力整,防则周身合一、抗力充足。陈师讲,“马”不硬,就用不上“桥”;下盘不稳,力就没根。功力拳主要有蹲马桩、弓马桩、跪马桩、吊马桩、盘马桩等。

“软步”是相对于硬马来说的,一指要适时适机地变化步法,主动调节,不能硬守死马,二指动步要迅捷,进退要软活自如、顺畅伶俐。

硬马软步中包含了筋肉的松紧控制和力量的变动移换等技击要素,要想战胜强劲并且移动的敌方,硬马与软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虽有一身功力也会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8.交手三法

功力拳交手法主要有抢力法、破力法、反力法。

“抢力法”,也叫“抢先发力法”,指抢先出招、抢占先机、先发制人的主攻技法,其中包含踢打法、擒制法。

“破力法”,也叫“以力破力法”,指破解来招、破除危险、迟滞抵抗的防卫技法。

“反力法”,也叫“反击还力法”,即我们常说的防守反击法,指先防再攻、后发制人、攻防合一的高级技法。

9.功力四拳

南少林功力拳共有入力拳、抢力拳、破力拳、反力拳四种拳法。

入力拳主练基本力法,抢力拳主练进攻发力,破力拳主练防守技法,反力拳主练混合招势。笔者将陆续将功力四拳介绍给大家。

10.功力三兵

功力拳中有短刀、短棍、三股叉三种器械,简称“功力三兵”。

功力拳法不尚花架,也不复杂,主要目的在于练力。初练时一定要慢,每一动用力后稍停几秒,练熟了再渐次加快。但要想真正把拳法用于实战,单靠固定的套路还不行,还需拆开散操,使之变成技击招势。

【功力拳专修功法】

功力拳中除靠练拳增强功力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功法即“三功”,专门修炼马功、桥功、手功。

一、马功

马功,也叫“硬马功”,以“四平蹲马功”为重。

1.高马功

高马功是马功的基本功。所谓高马即马桩采取高势。初练者因功力不足,猝然使用低势难以坚持,不易久练长功,若强而为之又会损伤身体,所以要由高而低循序渐进。

①蹲马法

主要采用正蹲马势。身形正向,两腿适度弯曲,膝盖同时向前,两腿高低相同,全脚掌着地,双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弯曲,两手收至左右胸侧,若是拳形则拳心向上拳面向前,若是爪形则爪心向上虎口向外(图1、2)。站好马势静止不动,提起精神调节呼吸,先高后低,尽量坚持久则为功。为了同时练习桥功,可将手臂正前伸开。

②弓马法

两腿左右伸开,一腿适度屈膝,全脚掌着地,脚尖向前;另一腿在后,膝节伸开,全腿蹬直。双臂弯曲,两手收至左右胸侧,若是拳形则拳心向上拳面向前,若是爪形则爪心向上虎口向外(图3、4)。提起精神,调节呼吸,静耗增功。左右势互相变换练习。为了同时练习桥功,可将手臂左右伸开。

③吊马法

一腿屈膝提起,另一腿伸直单桩独立。双臂弯曲,两手收至左右胸侧,若是拳形则拳心向上拳面向前,若是爪形则爪心向上虎口向外(图5、6)。静练不动,提起精神,调节呼吸,坚持为功。左右腿互相变换练习。为了同时练习桥功,可将手臂左右伸开。

2.四平蹲马功

①基本法

高马功练好了,就要降低马势增加功量。将正蹲马的双腿下降至大腿前后横平、膝胯同高时,就叫四平蹲马势,即腿平、头平、肩平、脚平(图7、8)。

四平蹲马功是功力拳最重要的马功练法,其对桩步的稳定和桩力的耐久,以及整体实力的增强,具有极大的作用,一定要多练常练。初练时虽练习几分钟就会双腿酸疼、呼吸急促、难以支撑,此是必然现象,练功者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弃之不练,久则自如而功效显著。

为了同时练习桥功、手功,可将双臂正前伸开(图9、10)。

②加重法

加重法是比较传统的练法,以四平蹲马势再在大腿上面加一石锁或石块练功。此功极难练,非功力深厚者无法修习。

二、桥功

桥功,也叫“铁桥功”,即我们常说的“铁臂功”。

1.基本法

①正桥法

选用高势正蹲马,身形正向,两腿适度弯曲,膝盖同时向前,两腿高低相同,全脚掌着地,双脚尖自然外分。双臂正前伸开左右平行,手与肩同高。手形为拳或爪,若是拳形一般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若是爪形一般爪心向前、手腕挺起、虎口向里。静止不动,尽量坚持,久则为功(图11、12)。

久练后下盘可在高蹲马势基础上变成四平蹲马势。

②侧桥法

选用弓马势两腿左右伸开,一腿适度屈膝、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在后膝节伸开、全腿蹬直。双臂左右伸开与肩同高。手形为拳或爪,若是拳形一般拳心向下、拳面向外,若是爪形一般爪心向外、手腕挺起、虎口向里。静止不动坚持为功。左右马势互相变换练习,桥形不变(图13、14)。

2.铁环法

使用铁环练功是南派少林功传统。铁环法是功力拳练习桥功最常用的练法。打造大小、轻重适中的铁环,能够套上手臂即可,不要过大,过大铁环易晃荡不定影响练功。练习时把铁环套于双桥可增强桥的抵抗力。

①静练法

先练静势,静练主要有两势,一为蹲马正桥法,一为弓马侧桥法。除桥套铁环外,练势与本节基本法之正桥法、弓马侧桥法相同。

②动练法

再练动势,动势分单桥法和双桥法两种。

单桥法:用铁环单练一桥,可单桥上下起伏、单桥横向摆动、单桥圆形绕圈。

双桥法:双桥同练铁环,可双桥上下同时起伏或一起一伏、双桥左右分合、双桥圆形搅动。

3.碰硬法

碰硬法专门练习桥的硬力,功成后双桥如铁不畏重击。

①单人法

自碰法:初练时以两桥互相碰击,陈师称作“自碰法”,方便易行,尤适合于桥硬不够、功力不足者。

碰木法:用桥对准木人的手臂或柱身,上、下、左、右、里、外不断地碰击以增强桥的硬度。没有木人可栽一木桩或自制一木架,也可直接碰树,但碰树一般不便上下使力。

敲碰法:此练法可供选择,即我一手拿短木棍向另手桥敲击。

②双人法

助碰法:与武友互相碰桥,不需练功工具,两人可同时增加功力。

打碰法:让人手持硬物,如木棒、木板、铁棍、铁板、散竹等向我抡来,我以桥碰硬。此功法不易操作,若助手使用力度不当易受伤,请学者慎行。

三、手功

南功力拳不用掌法,其手功主要是“豹拳功”和“虎爪功”,以拳功为主。

1.变手功

变手功是手功的辅助功。手形忽拳忽爪忽握忽开,可慢可快,既能疏通气血利于手功操练,又能增加手法变化的熟练度及增强拳爪的基本功力。

2.豹拳功

①沙袋法

制作大小适中的沙袋挂在墙壁上或单独吊起来,用于练习各种拳法以增强手上硬功。打击时双拳要握紧防止伤手,除静桩单练外可再加上步法配合练习。

②木人法

木人功是南派的惯用功法。用各种拳法打击木人可求手硬,还因其接近真作实战更易增加练者的技击实力。

先练静马单力,再练连力,最后变马加步。练功时应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不可急躁以防受伤。初练时可在木人上垫些软物,没木人者可用砖块、石块或直接打击墙壁。

陈师傅教徒弟练功时,给木人再加上一种外用布、内用沙缝制成的外套,既利于发力,又不易伤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3.虎爪功

①沙袋法

单双爪交替抓扣大小适中的沙袋,先用小袋再用大袋,逐渐增强爪上基本功力。

②木臂法

识人功力 篇5

就在他们聊得正欢的时候, 邻座的三位茶客停止饮茶, 目光聚拢在汪曾祺端茶盏的手指上。 一个年约七十的老人发话:“刚才端茶盏的那位朋友虽相貌平平, 穿着打扮与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区别, 可他笔下功夫非常深厚, 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老人的话像茶香般飘进了汪曾祺和他朋友的耳朵里, 两人甚为惊奇。

汪曾祺的朋友带着疑问来到老者面前, 微笑着探问:“打扰一下, 您认识那位拿笔杆的人吗? ”

老人微笑着如实回答:“不认识。 ”

朋友更纳闷了, 再问:“既然不认识他, 为何您说他笔下功夫非常深厚, 您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

老者轻轻地呷了一口茶, 说:“物以像形外展, 心由内神聚敛, 方知人的品性特点。那位先生一进门, 就冲着跑堂的善意微笑, 对他人尊重已经形成习惯。进入茶厅, 他让你先行, 这是他的涵养表现。 喝茶时, 你们谈论看别人说他的坏话, 他的脸上始终保持微笑, 这是他的风度外延。他在喝茶的时候, 三个手指头握紧杯盏姿势不变, 这是他长时间握笔形成的习惯使然。 在你们谈话的过程中, 他的话语透出谦虚谨慎, 身上散发着儒雅气息。 综合以上诸多信息判断, 他是一位耍笔杆的人, 不但学识渊博, 涵养风度受文化熏陶滋养, 也超乎常人。 ”汪曾祺的朋友听后钦佩地点点头, 跷起大拇指。

这时, 汪曾祺也走过来, 附在那位老者耳朵旁小声说:“我如果没有看走眼的话, 您是跑江湖看相算命的。 ”

武术功力大赛发展的SWOT分析 篇6

关键词:SWOT分析,武术功力大赛,武术功法

武术功法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传承不息, 伴随着武术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 武术功法除了具有壮外强内的健身价值;辅助训练、有效提高习练者技击能力的技击价值之外, 还具有开展比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竞赛价值等。武术功力大赛的诞生对于完善武术赛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同时赛事也成为展示、推广、弘扬、发展武术功法运动的主要阵地, 赛事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展现于世,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一度成为武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但伴随着赛事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威胁和挑战。SWOT分析方法, 用在武术功力大赛开发与发展的分析上, 即是分析其发展开发上存在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发展机遇 (Opportunities) 和威胁因素 (Threats) , 而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对武术功力大赛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准确分析, 确定赛事发展中的威胁因素, 寻求发展机遇。

1 优势分析

1.1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 使赛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凝结着中国的优秀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逐步成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功法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源远流长, 伴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然而, 由于历史既传承中的种种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武术功法不被世人所关注, 几乎面临流失的困境。武术功力大赛的诞生为传统功法提供了一个发扬和推广的舞台, 使这样一项传成了千年的武术运动从见天日, 重新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为武术功法的宣传、展示构建了一个平台, 武术功力大赛对于武术功法运动的在新时代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赛事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 是纯粹的传统文化的展示, 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赛事的在诞生之初便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 成为武术赛事中的新看点。

1.2 特殊的比赛项目使赛事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武术功力大赛中的许多项目都极具观赏性和神秘性, 由于在其传承过程中习练者为了使其成为“独门绝技”, 通常都是在隐秘的情况下练习, 很少为外人所知。因此武术功力大赛中的很多项目都被观众们称为“神功绝技”, 而且各个项目都惊险刺激, 挑战人体的极限, 令无数观众拍案叫绝。与传统的武术赛事相比较, 武术功力大赛展现给观众的是中华武术常被神秘面纱所笼罩、很少以真面目示人的传统武术功法运动。这些不为人知的武术功法, 在武侠小说中可以找到其身影, 例如武侠小说中的“单掌开碑”、“蜻蜓点水”、“一指禅”、“刀枪不入”等神功绝技在武术功力大赛中都一一展示了其现实中的风采。武术功力大赛的项目丰富多彩, 而且个个震撼、刺激, 赛事涵盖了中华武术中的各种门派、个个拳种的功法。这些重见天日的武术功法无不展示了武术各门派、拳种的武术功法的精华。武术功力大赛以上特点, 使得赛事一经面世便得到了社会各界、武林内外的广泛关注, 眼球经济显示了赛事发展的巨大潜力。

1.3 挖掘、保护、推广、展示传统功法赋予了赛事特殊的意义

武术功力大赛的产生对于武术功法运动的挖掘和传承同样有着特殊意义。由于武术功法通常严格的传承制度, 传承面较窄, 在传承过程中现难免会有流失, 武术功力大赛的出现将功法运动展现给世人, 使其不再神秘, 从获新生。众所周知, 武术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三种:套路、搏斗、功法。而前两者都已找到了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空间, 然而, 武术功法却一度流失, 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再加之现代影视中对传统功法的肆意夸大, 使得大众对传统功法产生了许多误解, 使得现实中的传统功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曾一度面临失传。受命于危难之际, 武术功力大赛诞生了, 它以比赛的形式为传统功法搭建了一个舞台, 使传承了千年的武术功法能够以真实的面目展现给世人, 使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了解了武术功法, 欣赏到了“神功绝技”的魅力。武术功力大赛为传统功法开辟了一片发展的沃土, 对于挖掘、保护、展示、推广传统功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劣势分析

2.1 比赛的运作资金匮乏

资金是赛事运作的“血液”, 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赛事充分的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进行运作。现代赛事的市场化运作资金通常有以下部分组成:企业赞助、社会捐赠、门票销售、出售电视转播权等。纵观武术功力大赛, 赛事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企业赞助、相关社会团体的捐赠、运动员的报名费。现代体育赛事运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 然而, 武术功力大赛却未很好的得到企业的赞助, 纵观历届大赛, 赛事组委会可支配的运作资金寥寥无几, 除去赛事常规性的开支后, 所剩的资金已所剩不多, 捉襟见肘的赛事运作资金是的武术功力大赛无法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对赛事进行策划、包装、宣传、营销。

2.2 赛事营销观念滞后

赛事营销就是体育组织通过为广大观众提高质量的竞赛表演服务, 为新闻媒体、厂商、学校和其他体育组织等提供满意的竞赛表演衍生品, 使赞助商获得良好的宣传沟通效果及经济利润[1]。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武术功力大赛在赛事营销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市场化运作的浪潮中, 体育赛事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赛事营销状况的好坏关系着赛事的生存和发展。回顾武术功力大赛得发展历程, 赛事自身的营销并未取突破, 始终处在停滞不前的态势, 目前赛事主要的营销活动有:赛事自身的广告 (比赛场地内的广告、赛场外的广告、赛事印刷品得广告、赛事工作人员身上的服装广告等) ;赛事相关的活动 (主要有赛事的闭幕式上的冠军表演和简短的开幕式) 以及偶尔几篇简短的媒体报道。现阶段赛事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已经太过陈旧, 不能很好地帮助赛事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对于武术功力大赛的推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障碍。

2.3 赛事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赛事产品主要是通过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为人们提供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产品, 其中主要是一些无形的产品, 如赛场内的服务项目、赛场内的气氛、精彩的竞赛表演给人们带来的轻松、愉悦或者刺激的精神体验等等[2]。纵观国内外, 成功地体育赛事都拥有共同的特征:比赛精彩, 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赛事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使其长期持续的关注比赛;热烈而富有感染力的赛场气氛, 能够带动和点燃现场观众的激情, 使观众情感得到宣泄, 进而达到愉悦身心、休闲放松的效果;赛事组织者通过精心细致的组织安排和高质量的服务在观众心目中为赛事建立良好的形象, 进而提高了观众对赛事的忠诚度。武术功力大赛发展至今, 赛事仍处于成长阶段, 赛事产品质量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运动员的水平良莠不齐;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的提升, 赛制、赛程的安排上仍处于摸索阶段, 还未形成成熟的举办模式;比赛的相关配套还不够完善;观众对赛事的反映并未达到预期的设想, 赛事的影响力还很低。

3 机遇分析

3.1 体育消费的增长、大众对休闲娱乐的追求为赛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当今体育赛事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体育赛事也正在蓬勃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重心也在不断的变化, 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中重要的增长点。体育比赛市场的繁荣, 催生了大批体育赛事的出现, 这样以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消费、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已经逐步成为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的热点。体育赛事市场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对于全民健身的开展、构建和谐社会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之一的功法运动具有娱乐和健身的功能, 能满足人们的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要求。武术功力大赛将武术功法运动中的经典项目搬上了赛场, 以其独有的风格和传奇的项目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极大满足了大众休闲娱乐的需要, 为赛事的发展赢得了社会认可和群众基础。

3.2 全民健身的实施为武术功法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民健身的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全民健身型运动项目大多都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以愉悦身心为主等特点。武术功法运动中很多项目恰好具备了这些特点。武术功法运动项目一般不要求习练者具备多么高超的技巧和复杂的思索;参与者也无需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专门的运动训练基础。武术功法项目大都具有易学、易会、对场地器材要求低等的特点, 非常适宜全民健身。全民健身的实施也为武术功法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发展空间。

3.3 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武术功力大赛自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武术功法挖掘、传承、推广的重任, 因此, 赛事前期的论证、筹备以及举办都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高度重视。早在2004年,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两次邀请武术界的有关专家学者, 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关于武术功力比赛赛项的专场论证会, 并对全国各地的武术行家报送的56种功力比赛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还对相关功力比赛的规程、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年秋, 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举办了首次武术功力比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同年冬, 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 广东省佛山市体育局、顺德中南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武术功力大赛在广东佛山盛大开幕。由此可见武术功力大赛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为赛事的发展赢得了机遇。

4 威胁分析

4.1 国内外大量体育赛事的出现, 对赛事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 体育赛事市场得到了极大繁荣, 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层数不穷。体育赛事的大量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全面健身的热潮, 同时也丰富了国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其中既有大量的商业赛事, 也不乏传统赛事, 无一不在使出浑身解数的吸引观众眼球, 这些赛事的出现, 无疑给正处在起步阶段的武术功力大赛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电视传媒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拉近了全球的距离, 国外的精彩赛事通过现代的传播工具也可以同步传播到世界得各个角落, 而且国外许多著名的体育赛事起步较早, 在赛事的包装和营销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些赛事大量的进入国人的娱乐生活, 也对武术功力大赛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考验和挑战。

4.2 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成为赛事发展的最大威胁

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是指把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一种服务产品进人市场, 完全纳人市场经济运行轨道, 以利润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运转。在市场运营过程中, 以市场营销学理论 (核心内容—营销组合策略) 为指导, 结合本项目的自身特点, 来进行赛事的运作、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体育赛事的运作方式也在发生着新的改变, 国内外成功地赛事运作案例表明, 只有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与手段进行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才能使赛事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由此带来的市场化运作的赛事运作理念也正在逐步的被赛事主办者、运作者们接受, 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赛事发展的总趋势。如何依据市场经济规律, 合理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武术功力大赛成为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赛事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威胁赛事能否生存下来, 走下去的关键因素。

4.3 赛事发展缺乏长期的科学规划

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规划是赛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是推动赛事向着预期方向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动力。然而回顾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 尽管大赛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 但并从发展中凝练出自身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对自身的战略性定位。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是现阶段赛事发展的最大威胁。武术功力大赛在其发展过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赛事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之上, 而忽视了赛事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对于赛事重要意义。纵观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历程, 除了为配合晋升锦标赛而施行的运动员参赛办法的改革之外, 很难看到有关赛事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规划。在体育赛事大爆炸的时代, 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将使赛事的生存面临威胁。

5 结语

综上所述, 武术功力大赛作为一项新兴的赛事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机遇, 然而赛事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威胁。现在阶段赛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是赛事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作的途径, 赛事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能很好地利用市场来运作赛事, 对赛事缺乏准确的定位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因此, 只有对赛事的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充分挖掘赛事自身的优势, 把握发展机遇, 改变和逆转赛事所面临的劣势和威胁, 才能使武术功力大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广正.武术功力大赛市场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0.

[2]李颍川.体育赛事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6) .

[3]西宗凤, 楼小飞, 李维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体育赛事营销策[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08 (3) .

未来主编的看家本事与新功力 篇7

在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小组发布的《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此条例仍在执行)中,大致是这样描述主编的职责:正确掌握宣传报道方针,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审定稿件,确保稿件的质量;进行调查研究,采编重要稿件和撰写重要言论;组织和指导采编活动,解决采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新闻工作经验,培养新闻专业人员,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

除了工作年限的要求外,该条例中还对主编的任职条件有如下的要求:1、具有相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2、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新闻专业的某一方面有研究和专长,有一定水平的论著;3、新闻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解决采编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工作成绩显著;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如此看来,主编一职确实像是传统媒体的象征,也可谓是传统媒体等级制度中位居最高的一层。不过,1986年对“主编”的描述毕竟是老黄历了,在那些“内容为王”的岁月,内容的精彩程度基本上可评判一位主编的水平高低,如今则不然。

打开当下火热的专注互联网职业机会的拉勾网,搜罗下主编的职位描述。时尚集团对新媒体副主编有这样的要求:1、负责时尚频道整体内容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2、负责时尚频道大项目、活动、专题的选题策划、组织推进、效果验收工作; 3、分析竞争对手及自身内容运营优劣势, 结合产品和功能,提出内容建设建议并执行;4、配合主编带领团队达成公司对新媒体部门的各项考核目标。

除了工作年限和行业资源的要求外, 工作要求里还写道:1、拥有时装、美容、生活方式等各个方向大选题的策划、执行、效果分析能力;2、目标为先,具有一定团队管理能力及大局观,处理大项目或紧急事件时,能够快速组织协调,有管理经验者优先;3、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能够站在新女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创新充满渴求; 4、英语6级以上,听说读写无障碍。

可见,时尚集团要求其新媒体主编除了需要具备内容编辑运营及团队建设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对行业、竞品的分析能力,需要具备效果分析能力、把握用户需求,另外,还需在深入了解产品属性基础上进行内容建设,并需具有部门考核管理的能力。不仅如此,对外合作也是新媒体主编职责之一。这与《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对“主编”职责的描述大相径庭,倒是与近年来人气暴涨的“产品经理”的职责相近。

在百度百 科中写道 , 产品经理 (Product Manager)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 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同样在拉勾网,记者看到百度在为百度糯米产品部招募产品经理,其职责描述为: 1、负责百度糯米垂直品类创新(酒店、旅游、KTV、餐饮等)的产品规划与设计; 2、分析行业和竞品,研究竞品的产品特性以及演进思路;3、从产品角度给出商业合作的建议和方向;4、在项目及产品过程中,推动各端资源,保障产品高效产出。

不过和主编的任职要求不同的是,百度糯米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必然会对产品经理提出具备多年电商经验的要求。而另外的要求有:1、具备产品需求文档撰写、产品规划和产品设计能力,同时具备产品创新思路;2、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效推动各方资源达成目标。

虽然百度糯米已经是不同于传媒行业的电商平台,但其“产品经理”的职责, 以及任职要求中提到的数据分析、项目管理、资源调动、产品规划等能力要求与时尚集团对新媒体主编的要求有极高的相似度。而且有趣的是,这两份工作都要求5—10年的工作经验,都在北京。更重要的是,月薪大致都在20K—35K之间,平台开阔。

在产品为王的时代,媒体中当然也少不了“产品经理”的职位,不妨再来比较下媒体中的“产品经理”与传统主编、新媒体主编的异同。

在拉勾网上,南方报业集团正在为下半年即将推出的官方新闻客户端招聘产品经理。职位描述为:1、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客户端产品的功能特性和交互,使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2、协助制作产品功能原型,撰写产品需求文档,以供设计、开发、测试人员明确产品需求和进行开发; 3、跟进UI设计人员的设计,确保产品效果图符合产品需求文档的要求;4、协调技术团队,协助项目管理,日常进度跟踪以确保产品功能特性和交互符合产品需求文档的要求;5、收集分析用户意见反馈,深入挖掘用户真正需求,不断改善产品。

职位要求:1、本科及以上学历;2、深入掌握产品的研发和运营流程,熟悉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理论知识,思维活跃、善于创新,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数据敏感性;3、抗压能力强,责任心强,有快速学习能力;4、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5、2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策划和设计经验,有产品代表作优先,有SNS、手游工作经验者更佳。

可以看出,南方报业的“产品经理”与时尚集团的“新媒体主编”在职责要求上同样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包含了内容/ 产品设计策划、市场运营、项目部门管理,以及与设计、技术人员的协调对接等工作。和内容为王时代的传统“主编”相比,当下的传媒业对“产品经理”和“新媒体主编”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通过比较,乐观者一定会发现,至少在目前来看,传统编辑具备转型为产品经理的优质条件,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很可能在产品经理的岗位上散发光芒。

在时代与趋势的冲击下,一批优秀的传统媒体主编已经在迷雾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方向。就如《福布斯》杂志中文版、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在《主编将消亡,需具备产品经理思维技能》一文中写道:“主编需要重新定义。他们仍然会扮演意识的灌输者,稿件的枪毙者,内容的审查者,但会越来越困难。他们不能决定头条,权力已经被用户剥夺了。不再决定栏目,读者可以用智能手机和算法自定义。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可能是更好的主编,它将能发现每一位读者在不同情境下所需要的不同内容。读者转为用户,介质变得智能,写作结合编程。主编的一些技能已经算法化了。也许将来有一天,主编的工作方式,可能不再单纯地使用文字, 而是学会驾驭代码来制作新形式的内容, 管理信息流。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好的主编要成为好的产品经理。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传递好的用户体验,主编需要具备产品经理的思维和部分技能。”

原新浪网总编辑、小米科技副总裁陈彤也曾表示,总编辑以及编辑们需要大幅度调整工作模式,过去编辑们的作为更多只是落在内容本身,而现在这个时代,编辑们需要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被称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人。因为,曾经的内容生产如今看来只是非常初级的产品素材,好的内容仅仅是开始,好的内容需要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和好的运营。同时,陈彤也认为,在这个天崩地裂的时代,虽然过去的荣光与姿态发生了改变,但极致的内容服务依然被需要,“编辑们的阵地就在那里,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劣质内容去占领”。

语言功力 篇8

一、感受语文的文字之美

文字给人类经继承和发展, 文字记录出人类的无数奇迹, 文字教人脱离愚昧和混沌, 文字传播着亿万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文字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无需色彩, 随意挥洒就是书法, 无需奏乐, 平平仄仄就是韵律, 从甲骨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行书, 一路走来, 以包容一切的气度凝成一个个方块的汉字, 融合了华夏民族, 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部厚厚的历史。笔者在给学生讲生字时, 会加上一些汉字的形体变化和个人感悟。例如, 教学“鬓”时, 笔者会告诉学生这个字是“形声字:上形下声”, 同时列举“髻、鬃”这样的形似字, 利于区别记忆。在教词语解释时, 笔者会讲解一些文字在古今意义上的不同之处, 以及这些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厚重,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老汉字在现代的勃勃生机。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功力的主要途径

(一) 重视扩大积累

文字的研究远不及其他行业的努力, 只有通过学生广泛的、大量的阅读,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从而增强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语文综合能力, 形成敏锐的语感。同学们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课外阅读一方面加深了记忆, 另一方面帮助词语的积累, 广泛浏览, 转益多师, 能拓展阅读范围, 将典范的言语作品存储于学生的记忆中, 成为学生自身运用语言时可供提取的材料。扩大阅读范围, 扩大学生视野, 丰富其感知对象, 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 厚积薄发, 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从而形成语言直觉。读不同种类的书, 吸收不同的内容,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字功力的效果。

(二) 揣摩品味文字语言功力

学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 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 未必理解的透, 必须多揣摩。”他还说:“读者必须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味的重要性。例如,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夜深而人不寐, 究竟是为什么?皓月当空, 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普天之下, 有谁不在低回赏月, 神驰意往呢?两句景语, 自然引出下面两句的人事活动来“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 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 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偏偏说“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 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要理解作者的用意, 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对学生进行文字训练, 教师应利用教材, 创设教学环境, 经常对学生有意地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品味范文“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文字功力。

(三) 强化文字功力实践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文字功力是在语言学习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只有用长期的、系统的语文实践, 才能逐渐提高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 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笔者利用语文教学课内外的各个环节,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写实践练习。例如, 笔者创设多种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进行交流, 并在其表达中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 使学生在语言的准确性、韵律的和谐、语言气势、风格等方面感悟语言。在教学时, 适度穿插仿写、改写、补写、续写等练习来培养语感。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推敲, 锻炼了语言的谴词造句通顺。

三、教师要有熟练的文字功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 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完善的教师人格

正人必先正己。自己都不会不熟, 怎么能教会学生本领与能力?文学教育是语文的专利。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最终目的之一。

(二) 熟练的文学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 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 我们在此强调的是语文教师对于这些知识的真正内化与善于运用。

(三) 教师要苦练基本功

学校首先要求教课的专职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所有与文字相关的活动中进行上岗培训, 并在教师之间不定期举办文字功底比赛。同时, 多与负责招生分配的部门同事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目前对学生们的一些基本技能要求, 以使教师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 由那些技术过硬、教学认真、负责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及专项训练, 同时要求不熟练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辅导学生训练, 以练促教。

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这样, 我们才能为学生文字功力的培养树立根基。将来有一天, 学生用自己描绘的笔, 谱写自身的文学修养, 丰富自己的思想;用无声的语言拉进与人的距离, 感受到文字的无穷魅力。

摘要:学生文字功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文章从提高学生文字功力入手, 探讨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字功力的有效的办法, 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如何练就超强的功力(一) 篇9

功力训练的本质——适应和突破适应原理

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性,即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协调关系。

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刺激因素都对机体产生影响。人在出生以后就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作用,如重力、气压、湿度、温度、光照、饮食等种种理化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社会一切智力和体力活动的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都可以看作是刺激物,而人体对这些刺激产生反应,长久便适应了刺激,达到了与环境的统一。

运动训练对人的机体和心理也是一种刺激物,但人们从事运动训练不是消极的适应,而是积极地改变人的体质的主动活动。人体对运动训练的负荷(即刺激物或刺激因素)产生反应,于是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最集中的表现是运动成绩的提高。

虽然运动训练是使身体发生适应性改变、提高运动成绩的刺激物,但如果长时间用同样的负荷进行训练,身体就逐渐适应了这种刺激,因而这种刺激引起的反应便越来越小,直至不起作用。这种适应现象在一切运动项目中 (力量的、速度.的、耐力的、技巧的等)都是如此。例如,普通人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虽经过数十年这种“训练”,但骑车的速度不及进行一年专项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技巧更不及进行一年训练的杂技演员。多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力量虽然平均比脑力劳动者大,但始终没有什么突破,远远不及经过一两年专项训练的举重运动员。这是因为他们肌肉工作的量、强度和难度始终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因而身体早已适应了这种刺激,不再产生特殊的反应和明显的变化。身体对训练越是觉得容易、舒服,就表明适应得越好,训练的效果便越差。

可见,一般的运动并不能构成训练,只能保持健康,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必须不断提高运动的量和强度,不断增大训练的难度,即定期地不断制造不适应的条件。

身体对运动训练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便是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又需要突破已经形成的适应,在新的、更高的水平上适应更大、更强的刺激。这就是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本质——适应和突破适应原理。

这一原理在武术功力训练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功力所以提高迅速,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这项训练所用的器械可以不断变化其操作难度,在训练中可以不断克服更高的难度,不断突破已经适应了的刺激条件。

在功力训练的虽初阶段,以打垂吊式沙袋为例,掌握打击技巧的同时,不断增加训练的负荷,即增加沙袋的重量和击打次数,实质上就是不断创造新的不适应条件,以求身体在更高水平上产生新的适应。而一旦负荷量和强度提供的刺激作用变得容易适应,就要设法突破这种适应,创造新的不适应条件。

这里着重阐述功力训练的适应和突破适应原理,目的在于揭示训练的本质。这一基本原理贯穿在一切训练原则、方法、措施和计划中,因而深刻理解它,就能够方向明确、有目的地处理和解决训练中的主要问题。

若想提高功力,就得不断增强训练负荷以突破原有的适应,这是功力训练的根本法则。现在我们来了解影响功力的几个重要因素,由这些因素我们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功力:

技术动作

每个拳术流派都有用于实战的各种攻防动作,这些不同的动作个体形成了特定的格斗技术,即所谓的”招式”。在进行功力训练的过程中,要获得高水平的杀伤力,光有强大的力量还不够,还必须有正确、熟练的动作技术,才能把力量和各种必要的素质发挥出来,产生更强的打击效果。可以说,正确和熟练的技术是力量的其它必要素质得以发挥的保证。

然而,有相当多的习武者却认为,只要进行足够的力量训练和抗阻训练(即击打沙袋或墙靶等类训练)就能够获得强大的杀伤力,技术的练习则无关紧要。而实际上,熟练地掌握合理的动作技术,对提高攻击力而言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只有技术动作结构合理,节奏正确,才能充分发挥参与用力的各肌肉群的力量,使力量有效地作用到对手身上;其次,只有熟练地掌握合理的技术,即达到自动化程度,才能更经济省力地完成攻击动作,因而在力量相同时就能产生更强的打击效果。例如,举重运动员的力量平均要比相同体重的格斗运动员大,但他们却无法在对搏中产生如格斗运动员般的强大杀伤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攻击的用力技巧,即发力的动作技术,因而自身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只有技术正确、熟练而稳定,才能提高实战的可靠性。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实战,格斗者必须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与姿势,正确、熟练且稳定的技术使格斗者在处于各种状态时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打击力进行攻击或反击;相反,错误、生蔬或稳定性差的技术不但难以有效打击对方,而且一旦自身的间架结构遭到破坏,原有的打击力便难以发挥。

阐述技术的重要性,是强调初学者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提醒高水平的习武者不断改进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力量/速度

格斗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大的力量完成攻击动作,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而言,就是完成动作中肌肉功率的大小。即不仅要求肌肉收缩力量大,而且要求肌肉收缩速度快。根据功率定义可得:

P=A/t=F·S/t=F·V(P=F.V)

由此可知,肌肉收缩的功率等于肌肉收缩力量与收缩速度的乘积。在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技术理论中把肌肉的功率又称为爆发能力。

由功率表达式可知,一定的肌肉收缩力量与其速度的乘积代表着一定大小的肌肉功率,因此,其功率值可由肌肉收缩的力——速曲线得到(图1),即在F——V曲线上任一点都对应一功率值。

由该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上有A、B两个极端点, A点表明当肌肉以最快速度收缩时,所产生的肌力最小。随着肌肉收缩速度的减慢,肌力逐渐增加,当沿着 F——V曲线下滑至B点时,肌肉的收缩速度为零,此时肌肉的收缩力量达到最大值。然而,A、B两个点皆对应于P——F(功率曲线)上的O点,从O点的位置来看正好代表着功率的最小值。除这两个极端点之外,随着F——V曲线上点的变化,所对应的功率值随之增加。当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处于最佳匹配状态时,如C点,此时肌肉的功率值达到最大,即C点与D点对应,此后无论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的匹配怎样变化,其对应的功率值都要随之减小。这充分说明肌肉功率值的大小与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的匹配密切相关,因此训练中应兼顾速度与力量,这样才能产生最佳动作效果。

呼吸/发声

人们在举起重物时,通常会憋气用力。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憋气能增加肌肉克服阻力时的力量。

憋气是在腹肌和胸腔紧张时吸气后闭住呼吸。由于声门紧闭,肺内空气出不来,胸腔内变成正压,胸腔内压力可达150—200mmHg,腹压甚至更高。胸腹内压力增大能提高肌肉(骨骼肌)的收缩力量,但对血液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憋气时间长时会使大脑缺血、缺氧,从而有可能导致短时间昏迷,丧失知觉。因此格斗中不宜为了提高打击或控制力量而经常性的憋气,而应在发力时(爆发性用力)辅以短促有力的呼气或喊声。特别是格斗中的喝叱,不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且能提高自身的爆发力量。据日本北村洁和等的研究,伴随喊声爆发力大约能增加4.6%。

承受能力

随着攻击力的不断提高,攻击时着力点部位的承受能力必须相应提高。这一点很好理解:不能在“赋予”对手“痛苦”的时候也给自己带来痛苦;亦不能在给对手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伤到了自己……况且,着力点部位承受能力不足,导致自身心理上形成障碍,从而难以充分发力打击对手。

上一篇:绿色会计实务下一篇:共小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