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式

2024-08-17

财务公式(精选7篇)

财务公式 篇1

所谓财务杠杆利益, 是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这个财务杠杆而给股权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在企业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降低, 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权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一、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在负债利息一定的条件下, 普通股每股收益的相对变动与息税前盈余的相对变动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DFL表示财务杠杆系数, EPS表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PS表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BIT表示变动前的息税前盈余, △EBIT表示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当企业没有优先股股息、产品单价或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时, 一般认为, 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其中, I表示企业固定的债务利息。

财务杠杆系数可以用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认为, 系数越大,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但很少有专家提出运用公式 (2) 时应该注意的特殊情况。

二、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分析

从上述公式 (1) 通过简化可以推导出公式 (2) , 但如果EBIT处于比较特殊的范围内, 则简化公式所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下面根据上述公式, 用具体数据对财务杠杆系数作出计算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由于债务利息的存在, 税后利润的增长率大大高于息税前利息的增长率。在第一年, 按公式 (1) 或公式 (2) 计算所得的财务杠杆系数为16, 第二年的财务杠杆系数为2.66。但当税息前利润减少时, 企业的税后利润会大幅度减少。当息税前利润减少到一定程度时, 上述公式 (2) 的计算与定义不相一致, 详见表2:

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弥补债务利息后的税前利润小于等于零时, 企业的所得税为零 (假设没有任何税前调整项目) 。此时, 财务杠杆的计算与一般情况有很大差别, 所表达的经济含义也完全不同。

息税前利润为40时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用公式 (1) 与公式 (2) 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息税前利润为16时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息税前利润为15时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息税前利润为10时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1) 如果EBIT-I=0, 即企业息税前利润正好补偿企业的债务利息, 此时的DFL=∞。如果按通常意义上的理解, 这时候的财务风险达到无穷大, 但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依据。 (2) 如果00, 这时候的风险更是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由此可见, 随着EBIT取值范围的变化, 当其不能弥补利息损失时, 两公式计算的结果大相径庭。

三、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图示分析

当企业的财务费用为某一固定值时, DFL与EBIT之间有如下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

1. 当EBIT大于I时, 可以由公式 (1) 推导出公式 (2) , 如上例中EBIT为40、24时, 计算结果可以解释财务风险的实际情况。随着EBIT的增大, DFL趋向于1。

2. 当EBIT从大于I减少到小于I (或从小于I增加到大于I) 时, 不能由公式 (1) 推导出公式 (2) 。因为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按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当应纳税所得额小于零时, 企业所得税为零。如上例中EBIT由16降低到15时, 因为企业所得税的原因, 公式 (1) 的计算结果与公式 (2) 的完全不同。

3. 当EBIT等于I时, 财务杠杆系数计算结果为趋向于无穷大, 但这不能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无穷大。

4. 当EBIT小于I但大于零时, DFL为负数。由于企业息税前利润不能弥补利息支出, 财务风险比较大, 而DFL为负数, 不能解释这个结果。

5. 当EBIT从等于零减少到小于零时, DFL从零增长为正数, 随着EBIT的继续减少, 最后DFL趋向于1。

四、结论

财务杠杆公式的简化, 必须建立在许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而实务中存在不少假设条件不成立的情况, 所以有必要对EBIT的取值范围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 当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等于零时, T=0, 即当EBIT1与EBIT2是处于税率不同的两个阶段时, T1≠T2, 公式 (1) 无法简化成公式 (2) 。因此, 必须假设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 且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变, 即T1=T2。另外, 还必须在计算期内利息不变, 即I1=I2, 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才可以将公式 (1) 简化为公式 (2) 。

财务公式 篇2

财务预测的起点是销售预测。

2、估计需要的资产

3、估计收入、费用和保留盈余

4、估计所需融资

二、销售百分比法(一)根据销售总额确定融资需求1、确定销售百分比

2、计算预计销售额下的资产和负债

3、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

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率)

4、计算外部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二)根据销售增加量确定融资需求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财务公式 篇3

数学思想又称数学思维, 而数学思维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具有简单明了的作用。人类的思维规律是追求简单明了。长期以来, 数学家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数学语言说明更多科学内容, 所以越是简单的数学理论, 它的价值就越高。所以学科研究和学习中如果充分运用数学思维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中职会计专业中, 财务管理是主干课程, 但是财务管理公式繁多, 使得学生认为其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在财务管理教材中, 前后出现160多个公式, 还不涉及一些衍生公式, 并且每个公式表面上都看不出内在联系, 公式基本上用文字公式, 很少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通常是学一个, 背一个, 学到最后, 前面的基本上也忘了。所以如何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是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把数学思维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 其实我们只要运用数学的解题思路, 弄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 就可以解决一些难记的公式, 并且会大大降低记忆难度, 从而让财务管理化难为易。下面我就其中公式做介绍。

一、运用均值推公式

(a>0, b>0, 当a=b时等号成立)

设Q为每次订货的经济批量, S为存货年需要量, U为每次订货成本, P为单位储存成本, T为存货总成本,

对以上公式用均值公式得: (当S/Q×U=Q/2×P时即时等号成立)

即当时为最低成本, 此时为最佳经济批量。

并且从公式 (1) 中看出:全年订货次数 (F) =S/Q。当Q取最佳经济批量时, F为全年最佳订货次数, 所以全年最佳订货次数也可以是

通过这些推导我们可以看出, 只要我们记住存货总成本 (T) =订货总成本 (S/Q×U) + 储存总成本 (Q/2×P) 这个公式就可以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公式很好地记住。类似以上公式推导的还有现金持有量的计算等。

二、运用解方程推公式

其实很多财务管理的计算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数学问题, 直接用解应用题的方式去做。我们以量本利分析预测法为例。设TP为目标利润, p为单位商品价格, x为预计销售数量, b为单位变动成本, a为固定成本总额。

当利润为零时, 就可以求出保本点销售量。即当TP=0时, 为保本点销售量。

当利润大于零时, 就可以求出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即当TP>0时, x= (a+TP) / (p-b) 为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由 (2) 可知, 只要知道其中的四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量。从以上推导可以看出, 只要记住公式 (2) , 关于此类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也就没有必要记题目中那么多繁琐的问题。

例如: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 单价为15, 固定成本为50000元, 销售量为20000件, 目标利润为50000元, 欲实现目标利润80000元, 可采取的措施有 ()

A.销售量增加6000件

B.固定成本降低到20000元

C.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到8.5元

D.单位提高到16.5元

此题如果仅仅用书上教的公式就不知如何下手, 但是我们通过公式 (2) ,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根据公式px=a+bx+TP, 目标利润80000元可以改变其他任何一个因素实现。

分析计算如下:

所以应该选择A、B、C、D。

关于此类的问题也有很多, 比如利润预测方法等。

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可以通过资金成本率的公式推出其他10多个公式。除了以上方式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归纳法等记忆公式, 比如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可以通过与资金成本率的公式的比较推出其他公式, 这样既明了又容易记。

可见运用数学方法对我们记忆文字公式是很有帮助的, 既可以让我们理解公式又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 让我们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数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2.

财务分析计算公式 篇4

1、资产结构分析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2、营运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存货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总资产

3、盈利能力分析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末净资产)×100% 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4、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 【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5、成长能力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上期营业利润)×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加额÷总资产期初余额)×100% 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增加额÷净资产期初余额)×100% 经营现金流净额增长率%=(本期经营现金流净增加额÷上期经营现金流净额)×100%

6、现金流量比较分析

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

财务公式 篇5

关键词:欧拉公式,高等数学,复变函数

学习过高等数学的的人都学过欧拉公式,还知道欧拉公式是指以欧拉命名的诸多公式之一。其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 i是虚数单位,而且有“最美的数学公式”的美称。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不仅出现在数学分析里,而且在复变函数论里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本文将以高等数学和复变函数这两门大学必(选)修课的知识对该公式的推导做如下归纳总结,为相关教研的老师和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生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先以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为基础来研究,当我们学习了级数的基本知识,这个公式的推导就可以总结如下 :

下面先给出一些级数部分的预备知识,即在学习级数章节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三个重要函数——余弦cos x、正弦sin x、指数ex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当时我们用直接展开法将其分别展开为x的麦克劳林幂级数,现将其展开式的结论复习如下 :

接下来,我们作如下数据处理,在指数函数ex 函数展开式中的x用ix变量替换,其他什么都不变,这样便有如下新的展开结果 :

由众所周知的基本复数知识可知,

再将之前我们复习过得正余弦函数cos x、sin x的展开式代入上述结论便得,

即 ,就是我们推得的欧拉公式,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里又习惯将欧拉公式中的x用θ替换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

这个恒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字联系到了一起 :两个超越数 :自然对数的底e ,圆周率π ,两个单位 :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以及被称为人类伟大发现之一的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

以上归纳了欧拉公式在高等数学中的详细推导过程,接下来在学习了复变函数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在对该公式的推导做如下整理归纳如下 :

大家都知道实初等函数指的是——幂、指、对、三角、和反三角这五类基本初等函数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能够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那么在我们学习复变函数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当然也会引入类似于实初等函数的复初等函数,当我们引入了复初等函数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可借助复初等函数中的复指数函数的定义来推导欧拉公式,推导过程简洁明了,现归纳如下 :

在复变函数这门课程中,复指数函数是这样定义的 :

接下来只要我们令复指数函数中复数z=x +iy的实部x =0即可,从而

同理用θ替换上式中的y便可写成如下欧拉公式的一般形式 :

利用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浅探 篇6

一、形如an+1-an=f(n)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叠加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上面n-1个式子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an-a1=f(1)+f(2)+…+f(n-1).

算出右边的式子,再结合给出的a1,则可求出通项公式.

【例1】已知a1=1,an+1-an=2n,求an.

解:∵an+1-an=2n,∴a2-a1=2,a3-a2=22,…,an-an-1=2n-1.

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二、形如an+1/an=f(n)的 递 推 公 式 求 通 项 公 式(叠 乘法)

具体做法如下.

同样算出右边的式子,再结合给出的a1,则可求出通项公式.

【例2】已知a1=1,(n+1)an+1=nan,求an.

三、形如an+1=can+d(c≠1)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构造等比数列)

具体做法如下.

以上即为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几种常见 类型.学生在做题时,只要能够分析清楚它属于哪一种题型,采用相应的方法解答即可.

摘要:在高中数学中,数列知识最活跃,联系最广泛,是高考的重点与难点.而通项公式又是数列的灵魂.对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进行研究,可揭示这一内容的数学规律与本质.

财务公式 篇7

一、观察猜想法

所谓的猜想法就是由该数列中某些项中所体现出的规律, 去大胆猜想出该数列的各项之间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方法。

例1已知数列{an}满足a1=3, an+1=2an+1。试写出该数列的前5项, 并用观察法猜想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由a1=3=22-1, 及递推公式an+1=2an+1可以得到

评注:本题的关键不在于通过递推公式去求数列的每一项, 而在于对最后结果的变形, 要善于挖掘项与项之间的关系, 这是写出通项公式的关键所在。当然了, 此方法仅适用于猜想, 本题如改为“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那么仅仅凭借猜想是不对的, 必须要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的证明, 所以此方法的适用面非常狭窄。但是对于某些填空和选择题来说, 用猜想法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迭加相减法

例2若在数列{an}中, a1=2, an=an-1+1 (n≥2) ,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由递推公式an=an-1+1 (n≥2) 可以得到

把上述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对应相加并化简得到

当n=1时, a1=2也符合此式

评注:该方法适用于数列中连续两项的关系是以加法形式给出且这两项的系数相同的类型。适用该方法的递推公式的一般形式为an=an-1+f (n) , 其中f (n)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均可。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最后一步检验:

n=1时, 检验a1是否符合通项公式这一步必不可少, 如果符合, 则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若不符合, 则必须写成的形式。

三、迭乘消去法

例3已知数列{an}中, a1=3, an=2an-1 (n≥2) ,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将递推公式an=2an-1 (n≥2) 变形得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乘得到

所以an=3·2n-1 (n≥2)

经检验, 当n=1时, a1=3也符合此式

所以an=3·2n-1

评注:此方法适用于递推公式中连续的两项是以乘法形式给出的类型, 但是这两项的系数可以任意。

适用该方法的递推公式的一般形式为an=an-1f (n) (n≥2) 的形式, 则可由an=an-1f (n) , an-1=an-2f (n-1) , an-2=an-3f (n) , …, a2=a1f (n) 连乘求得通项公式。

与加法相同, 最后一步检验n=1亦不可少!

四、迭代法

例4已知数列{an}中, a1=1, an+1=3an+1 (n∈N*) ,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an+1=3an+1

评注:此类题目因为an+1与an系数不同, 故用迭加法无法解决, 但是可以通过此种方法求an, 注意运算时不要出错。

五、构造特殊数列法

例5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 且 (n+1) a2n+1-nan2+an+1an=0 (n=1, 2, 3, …) ,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由 (n+1) a2n+1-nan2+an+1an=0

得到[ (n+1) an+1-nan] (an+1+an) =0

上一篇:湖南益阳下一篇:新媒体艺术与传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