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和问题(精选12篇)
特征和问题 篇1
1 足迹检验的概念
痕迹检验中研究的足迹, 是犯罪嫌疑人在进行犯罪活动过程中, 足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时留下的痕迹。虽然犯罪现场中的足迹和日常生活中的足迹没有本质区别, 但由于犯罪嫌疑人受到犯罪情景下各类因素的影响, 其遗留的足迹所包含的信息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 痕迹检验中的足迹概念是有其特定含义的。
足迹检验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活动。它包括足迹分析与足迹鉴定两部分。足迹分析是指依据足迹的各类形象特征反映分析人身特点及鞋、袜种类的检验过程。足迹鉴定是依据同一认定理论, 运用比对检验的方法, 比对现场足迹与样本足迹的特征异同, 确定现场足迹与犯罪嫌疑人或其所穿鞋、袜关系的检验过程。
2 足迹检验中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
赤足检验是通过现场赤足足迹和犯罪嫌疑人赤足样本进行特征比对, 得出两者是否为同一人所留的结论, 所得结论可以直接认定人身。
赤足迹检验主要依据的是赤足的形象特征, 有时辅以步法特征。当前, 形象特征是进行同一认定的基础。例如赤足乳突纹线, 因人各不同, 终身不变, 是在认定人身时的重要基础。而形象特征中后天形成的特征, 无论从形态结构, 位置, 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特定性。例如伤疤, 因其出现的随机性, 使其具有很强的特定性, 成为足迹检验中进行个人鉴定的重要依据。
穿鞋足迹检验一般有三种:a.根据现场穿鞋足迹对犯罪嫌疑人的鞋进行同一认定或否定;b.根据现场足迹对犯罪嫌疑人足迹进行人身同一认定;c.根据现场遗留的鞋对犯罪嫌疑人所穿其他种类鞋是否为同一人所穿进行同一检验。
鞋底的形象特征包括鞋底的外形, 使用的原料, 生产工艺, 鞋底磨损等。根据鞋底的生产工艺, 鞋底材料以及花纹形态等, 对嫌疑鞋印属于哪一类鞋所留进行种属认定;根据鞋在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磨损, 孔洞, 断裂等特征, 在足迹反映中表现为空白或隔裂, 尤其是鞋底的磨损部位, 大小, 形状, 程度具有人各不同的特点, 成为在种属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同一认定的重要依据。
3 足迹检验中种属特征和个别特征的研究
3.1 赤足足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赤足足迹所能反映的关于造痕体即足的特征主要有:赤足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赤足结构特征包括足型特征、肤纹特征和其他特征;赤足运动特征即赤足足迹中反映出来的步法特征, 包括赤足步态特征和步幅特征。赤足足迹所能反映的特征较多, 但按特征的属性分类, 可划分为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每类特征的属性不同, 对足迹的形象反映也不同, 对同一认定的作用也不同。对于赤足特征而言, 一般以结构特征为主。
3.1.1 赤足足迹结构特征中的种类特征主要有:
(1) 长、宽特征, 包括足长、宽以及各部位长、宽特征。 (2) 趾排列、分布的类型。 (3) 足弓的类型。 (4) 乳突纹线花纹类型。 (5) 边缘形状, 包括各区域的各边缘的形状。 (6) 褶皱纹的形状和分布。 (7) 畸形趾的类型。 (8) 鸡眼、老趼、脱皮的形状。 (9) 伤疤的类型及形状。 (10) 附着物的气味、种类、形状。如图1所示为赤足结构种类特征的足长足宽, 图2, 图3, 图4为不同的种类特征中不同的趾排列关系类型示意图。
3.1.2 赤足足迹结构特征中的个别特征主要有:
(1) 足型特征中的趾的形态、具体分布关系、趾间区和趾节区的形态、边缘形态、各边缘之间相互关系、第五跖骨粗隆的具体形态。 (2) 肤纹特征中的乳突纹线细节特征, 褶皱纹的具体形态、方位、流向及相互关系。 (3) 畸形趾的具体形态。 (4) 伤疤、鸡眼、老趼、脱皮的具体形态、方位及其与乳突纹线的关系。 (5) 附着物的位置、形态以及包扎的方式方法等。如图5所示。
3.2 穿鞋足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穿鞋足迹结构特征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有:
a.种类特征主要包括:原料特点、鞋型结构、花纹种类及形状、注射孔和放热孔的形状及方位、附着物种类。
b.个别特征主要包括:非平直型冲切底鞋的鞋底边缘花纹形态;厂号、商标、鞋号的形态、方位;大牙子、围条的粘贴方位、方式;袢孔、袢头的方位、形态;原料、温度不均和碰撞等所引起的花纹变形, 模糊;模压或注压底鞋的绱线针脚、走料痕、冷却凹陷、削边整形的特征;皮底鞋和步底鞋的针脚、裁切形成的鞋底边缘轮廓形态、接头、跳线、表面凸凹等特征;修补方式与形态特征;附着物的附着方式与形态特征;穿用特征中的局部磨损的方位、形态特征。
穿鞋足迹步法特征中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有:
a.种类特征包括: (1) 步幅特征中的步长、步宽、步角特征及双足摆动方式特征。 (2) 步态特征中的蹬痕、踏痕、压痕的形状、方位及伴生痕迹的形状、方位。
b.个别特征包括: (1) 蹬痕、踏痕、压痕的具体形态及其关系。 (2) 伴生痕迹如擦痕、挑痕等的具体形态、具体位置, 伴生痕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蹬痕、踏痕、压痕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足迹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通常来说, 单个足迹种类特征一般不会变化。但当多个种类特征结合在一起, 各种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形成足迹的个别特征, 则可用于足迹的同一认定, 以图6, 图7, 图8为例来说明。
对于图6, 单纯的拇指内缘突点和跖内缘突点的位置两者对应关系为拇指内收关系, 属于种类特征。但分别过拇指内缘和跖内缘突点作足迹中心线的平行线, 测量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进行具体量化之后, 则可以将种类特征转化为个别特征。图7中对于掌区跖前缘形态为波浪型, 属于种类特征。当具体计算波峰、波谷数量及波峰与波峰顶点之间具体距离及测量三指中心到所对应波峰顶点的距离时, 则可以将种类特征转化为个别特征。
图8中对于穿鞋足迹, 趾区、掌区内外侧整体的磨损位置、范围为种类特征, 但将各重磨损部位进行定位, 对各个区域重磨损点进行勾线画图, 所形成的具体图形形状、距离、长度、角度进行测量, 则将磨损的种类特征转化为个别特征。
5 结论
足迹检验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活动, 也是侦查破案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目前犯罪形势的变化和案件复杂性的增强, 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要保证足迹检验科学, 准确, 应在包括种属特征和个别特征在内的足迹特征研究上加以重视, 以便提高足迹的利用率, 更好的指导侦查破案。
参考文献
[1]孟小平, 韩均良, 王靖中.足迹鉴定技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12.
[2]徐立根.物证技术学.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特征和问题 篇2
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都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通过改变下垫面而产生影响的.,例如:人类砍伐植被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变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升;植树种草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涨落幅度变小,含沙量变小。
硬化路面(水泥路面)会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涨落幅度变小。修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流量,使下游水位平稳,减少下游河流泥沙含量。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特征和问题 篇3
【关键词】企业集团;性质;特征;法律问题;规范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企业集团应运而生,集团成员单位具有两重性。一是所有成员单位都是企业、事业法人、法人的法律地位,不论企业大小,经营水平高低都是平等的。二是根据各成员单位与总公司的资产钮带联系的紧密程度,又分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所以又具有层次性。
一、企业集团的特征
根据乐清大部份集团公司的组成都是以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为骨干,由一定数量的有内在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科研等单位根据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成的谋求统一规划,协调利益和共同发展的经济性联盟组织。具体特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经济利益的一致性。每一个参加集团的单位,都是为了能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求得自身的业务发展。进入集团的成员风雨同舟,命运相系。
2、成员关系的平等性。各成员单位是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参加集团组织的,在集团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互相尊重、协调行动,决不能以大吃小、以强凌弱。遇有矛盾,要充分协商,互谅互让,公平解决。集团决策时,各成员有平等的表决权。集团成员间经济往来,由合同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3、领导机构的非营利性。集团是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组成的,其领导机构不直接从事营利活动,主要功能在于规划和协调。集团成员共同出资建立的合营公司,取得法人资格,经营业务,是集团的一个成员,不能与集团相混同,也不能与集团领导机构相混同。
4、联合形式的多层次性。由于各成员单位的所有制性质、经营内容、联合范围上的差异,自然形成了多层次联合。这种多层次联合形式,既适应了不同企业的需要,又能使具有不同内在联系的企业得到合理的组织,有利于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5、集团内涵的有机性。成员单位之间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是它们互相服务、互相依存的客观基础,也是集团整体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经济联系可以表现为共同投资、相互渗股、相互借贷,也可表现为联合生产、联合销售;技术联系可以表现为共同开发,相互利用、分工协作等。那种行政干预、硬性拼凑下组建起来的集团是没有生命力的。
6、集团外延的规模性。集团内有大型骨干企业,其资金、技术、产品等均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对于全国或省市范围内的经济繁荣,集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发展的眼光看,集团具有国际的竞争能力。
二、企业集团需处理好若干法律问题
在明确集团特征的基础上,为了促进集团的健康成长,根据上述的两重性和特征,笔者根据相关法律之规定,企业集团需要处理好以下若干法律问题。
1、关于连带责任问题。法人以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几方单位共同出资合办的法人型联营企业。集团成员单位都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企业,无论是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还是与外部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均以该单位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与集团其他任何成员单位没有法律上的联带关系。
2、成员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和业务主管部门不变。集团是以资产、技术为主要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联结而成的法人团体,成员单位之间相互联结的纽带是资产技术,并未发生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因此,所有成员的行政主管机关,业务主管部门不变。
3、集团的名称使用,集团成员单位,在使用集团名称,必须征得集团总公司的同意,任何成员单位不得擅自对外使用,更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签订经济合同。为了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需用集团牌子,可以冠集团字号(如××集团××公司),这仅限于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松散层企业一般不得使用集团字号。
4、成员单位的注册资金不得重复注册,企业法人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注册资金是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企业法人所有的财产货币表现。因此,注册资金一经核定,不得抽调、转移和重复登记。重复登记,就是转移实际资产,架空注册资金,如果发生经济纠纷就应承担连带责任。
5、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分别核定。成员单位虽然都加入了集团,但各个单位的具体条件,如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技术力量都有差距、不能统一,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确定不同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6、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
(1)企业集团的领导体制,原则上由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的协商确定。集团公司,有的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也可实行经理负责制等其他领导制度,不论哪种制度,都要建立相应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
(2)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既要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又要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统一经营战略,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开发主导产品等。集团公司要按照集权、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不同情况的集团公司,集中、分散管理的范围和程度可以有所区别,一般应注意搞好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确定,主要管理人员任免等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
(3)企业集团要正确处理国家、地方、部门、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要遵循平等、互利、有偿的原则,不要搞无偿转让,更不许损害国家利益。要在企业集团章程中明确规定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及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特征和问题 篇4
20世纪60年代, 邓宁 (Dunning) 结合了前人研究的成果, 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3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将企业直接投资理论发挥到极致。但该理论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企业微观经济层面或国家宏观经济层面, 深入产业层面的分析却不多见。同时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 其对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的分析不太适用。相比于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适用理论研究的不足, 国内外在农业利用外资的实证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Singh (2000) 通过对印度Punjab省的研究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该省, 明显地提高了当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叶依广、纪漫云 (2006) 针对江苏省内农业发展状况, 认为农业可以产生集群效应, 提出了市场创造、品牌驱动、先导企业带动3种农业集群模式。本文以江苏省农业利用FDI为研究对象, 分析农业利用外资的特点和不足, 并对如何合理利用农业外资提出建议。
一、江苏省农业利用FDI分布特征
江苏省吸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较早, 但规模一直不大。近年来江苏省凭借其优越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地理位置等优势努力吸引农业外资已取得成效。农业利用外资显示出地域分布特征, 国别分布特征以及行业分布特征。
(一) 区域分布特征
农业FDI在江苏省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其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南、苏中, 呈明显的南高北低格局。同时, 江苏省农业FDI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更体现省内主要城市吸引农业FDI的巨大差异。以各市在按单位面积农业FDI实际金额指标上为例, 数年来各市在该项指标的排名依次为南京、南通、苏州、常州、镇江、无锡、连云港、泰州、扬州、淮安、徐州、宿迁、盐城。显然, 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地区。
(二) 国别分布特征
多年来, 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一直是我省农业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其中, 港澳地区的投资在江苏省农业吸引FDI中占优较大的比重。随着CEPA的签订, 港澳地区将长期成为江苏省农业投资的主体。这一国别特征体现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是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 基于地域亲缘性与“民族纽带性”也部分说明该国别特征。
(三) 行业分布特征
目前, 江苏农业利用FDI的行业结构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方面, 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项目上。目前, 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生态农业等行业吸引FDI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 农业产业链上游的农药等生产环节, 以及下游的粮、棉等农产品流通的FDI投资比较少。造成这种状况可能与国家对这些领域一定程度的垄断有关。
二、江苏农业利用FDI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尽管江苏省在农业利用FDI上取得了成就, 但江苏农业利用FDI面临以下突出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农业FDI对经济全面拉动功能的发挥。
(一) 农业利用FDI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农业利用FDI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重都远远落后于非农产业部门。由于农业实际利用FDI到位率通常比较低, 农业FDI实际金额所占比重会更小。从项目规模看, 农业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明显小于全省总水平。农业总体规模与项目平均规模过小, 决定了其难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 农业利用FDI结构仍不合理, 方式灵活度有待提高
农业利用FDI区域分布呈现“南高北低”发展态势隐藏着空间分布不合理;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加工项目上, 投资农业内部 (农、林、牧、渔) 生产环节以及下游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投资的较少表现出了不同行业利用农业外商投资的“冷热不均”。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方式不够灵活。这些都有碍于在内资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有效的渠道, 发挥农业引资载体的作用积极引进FDI对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 农业利用FDI形成的产业集聚成长不足
尽管农业FDI在苏南、苏中、苏北的几个城市都有低程度的集聚。同时就农业细分行业而言, 禽畜加工和水产养殖FDI产业集聚也开始显现。但由于农业产业集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现象, 在现阶段存在成长不足。主要表现为集聚主体发育不完全, 集群内部诚信度不高及集群中的知识真实有效难以确定。
针对上文的分析, 本文对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简短的建议:首先, 确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高度重视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问题。其次, 优化农业利用FDI的地区结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 并加大政策力度, 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
参考文献
[1]、臧新, 王红艳.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集聚状况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5) .
[2]、谭露, 黄明华.基于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 2008 (7) .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篇5
1、强制性
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表现在税收分配关系和征收过程两个方面。征税者要依法征税;纳税者要依法纳税。税收具有非惩罚性,即不违法。
2、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为国家所有,是价值的单方面向国家转移。国家征税并不直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盘的公共产品,不付出代价,这区别于收费;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值权债务关系,不需要偿还,这区别于公债。无偿性仅仅就微观层次而言,实际上是非直接偿还性。
3、固定性
固定性表现为对征纳双方的约束力,课税对象的连续性,收入的稳定性,征纳的规范性等方面。税收的上述特征是衡量一种财政收入是否为税的标准。
4、归纳
这些体貌特征和健康有关 篇6
一、秃顶: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秃顶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不秃顶的男性高1倍以上;而他们患心脏病的几率也比不秃顶的男性要高得多。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男性秃顶多是由于其体内睾丸激素和荷尔蒙分泌紊乱造成的。而睾丸激素和荷尔蒙分泌紊乱也恰恰是男性患前列腺癌和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二、双手大小的差异大: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0名患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的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双手大小的差异较大。有的被调查者的一只手甚至比另一只手长近0.5厘米。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无名指较短的男性也易出现精子数量少的情况。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某个影响人手指长度的基因能同时影响睾丸的功能。
三、手指长: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性的手指——尤其是无名指越长,其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越大。科学家们解释说,手指长的男性,其睾丸激素的分泌量较大。而一个人睾丸激素的分泌量大会直接影响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手指较长的男性更容易紧张,也就更容易患抑郁症。
四、脚小:瑞典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脚小的女性患难产的几率要比脚大的女性高60%以上。专家解释说,脚小的女性通常骨盆也小。而骨盆小是女性患难产的主要原因。
五、腿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腿短的人要比腿长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研究人员认为,腿短的人个头通常会比较矮。个头较矮的人一般都有着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大都易患心脏病。
历史的特征和当代的特征 篇7
初到东京, 在从机场到目的地的地铁上, 就被窗外那极小的城市建筑尺度所吸引, 第一感觉像国内的城中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和印象中东京应该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完全不一样。第二天深入考察时才发现东京独特的城市尺度特征是如此的吸引人:街道界面上的是全球化的超大尺度的大都市建筑, 往主要街道里面的支路走几步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全部都是低矮亲切的一层或者两层的建筑, 房子的规划也是比较凌乱, 道路顺着地形高低起伏, 宽处仅容一辆轿车勉强通过, 窄处只能步行, 不能行车。每一栋都是不同的仔细设计并施工的房子和认真布置的庭院和花园, 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之中。如此让人放松的宜人的住宅环境和咫尺之外的令人紧张和焦虑的大都市建筑完全是两个世界, 最关键之处不在于街道界面上大都市的繁华, 也不在于街道内部亲切的乡村式的生活方式, 而在于这两者之间是如此紧密的并置:从大都市的喧闹和压力到乡村式的亲切和放松只是一步之遥。而这与美国城市的乡村式的生活方式又完全不一样, 美国的downtown和乡村式的住区环境是完全分离的, 而且呆板僵硬“乡村”的形态也没有任何特征和趣味可言。东京这一独一无二的都市尺度特征是如此的吸引人, 而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尺度特征, 也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的特征。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大都市的压力完全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式的亲密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乡村生活里, 你所住的房子是自己盖的, 吃的粮食和蔬菜是自己种的, 周围的人都是世代居于此地你所熟悉的, 村里的每一条路都是带着记忆的烙印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家的安全的感觉。而在大都市中, 完全脱离身体尺度的巨大的建筑不是个人所能控制和建造的, 建筑已经成为资本和权力的象征, 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口的城市中你每天接触到的都是陌生人, 在尺度疏离和压迫的城市街道和广场中行走, 在一个路口猛然遇到的他人的目光, 都让人感到焦虑和惶恐。在现代的大都市中, 人处在一种焦虑的不安全的无家的状态。我们必须承认, 文明是向前发展的, 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乡村去了, 但文明的进步不应该以牺牲对个体的人的关怀为代价。如果一味追求文明进步, 做个极限的话就像《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一样, 也许未来某一天人类社会再也不需要物质的身体和实体的城市, 所有的一切运作都是虚拟的脑电波的意识, 个体身体存在的唯一价值只是为这个系统提供能量。这在逻辑上看起来是无懈可击的, 但我觉得谁也不想让这一天到来。
东京这一迷人的城市特征好像如此简单有效的应对了个体的人在大都市里无家的这个问题, 面对公共的城市街道的巨大尺度的大都市建筑是对当代全球化文明的回应, 而内部私密的宜人尺度的住宅区却是如此充满人性关怀的人的房子。它并没有抗拒当代文明进步的影响, 同时也丝毫没有妥协对个体的人的关怀, 一个普通人可以在当代最为繁华的大都市里找到一个自己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安全的家, 这无疑是对人的当代的境况的深入关注, 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当代的特征。
与当代的特征相比, 历史的特征是一种乡愁式的特征, 是一种博物馆式, 供人们参观的特征, 你可以住在历史的房子里怀旧, 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比如威尼斯, 在今天本地居民也都搬走了, 变成了游客暂时居住式的博物馆。笔者曾经冬天在威尼斯的老房子里住过一周左右, 取暖设施不到位, 网络连接不方便, 房间受潮严重, 实在谈不上舒适, 即使白天看到的历史风光有多么美丽, 也无法长时间接受居住上的妥协。历史终归是过去的时光, 慢慢的会进入博物馆, 变成乡愁的寄托, 但人类社会毕竟是要向前发展的, 我们都是活在当下的时代。历史式的特征是无疑是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但历史也是必然会出现的, 一切都会沉淀成历史, 变成特征的仓库。但是, 如果一切特征都只是从历史中去寻找的话, 谁来关注当代的境况呢。
那么历史的特征能够给当代的特征带来什么, 难道两者必须就是分离的二元吗。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他著名的文章《现代主义绘画》里说:现代艺术是从内部对历史进行批判, 批判的目的不是要推翻历史, 而是使艺术本身在自己的领域里更加强化。现代艺术其实是最有连续性的, 没有历史, 没有对保持或超越过去杰出艺术设定的高标准的强烈的需求的话, 现代艺术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句话比较抽象, 如果做一个形象的表述的话, 就像在《黑客帝国》里, 虚拟的矩阵世界Matrix代表当下和未来, 残存的现实世界“锡安”代表传统和过去。Matrix是一个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整系统, 一切都是有规律的。而尼奥这个“救世主”的产生, 则和数学中的哥德尔命题有关:在任何数学系统中, 只要其能包含整数的算术, 这个系统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过几个基础学派所采用的逻辑原理建立。简单地说, 就是在任何系统中, 总有些真理是游离于逻辑之外的, 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尔命题。在Matrix中, 尼奥这个救世主就是在Matrix这个严整系统中不能被数学推得的歌德尔命题。按照整个世界的建筑师最初编写救世主时的任务, 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让现实世界“锡安”运行一段时间后, 将锡安的代码带回到Matrix的源程序进行重装, 同时机器世界摧毁“锡安”, 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然后救世主将按照初始设置, 带领16女7男返回真实世界, 再开始重建“锡安”, 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出现。在这里, 代表传统的“锡安”存在的意义, 就是为了解决代表当下和未来的Matrix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如果由此做个类比的话, 对建筑师来说, 追寻当代的问题, 然后从历史中找到应对的答案, 这也许才是面向未来的历史观。
小议步法特征和磨损特征的关系 篇8
一般而言, 鞋底在被人们穿上行走的过程中, 会不断与地面或其他接触面发生摩擦, 久而久之, 这导致鞋底发生磨损痕迹, 轻者会使鞋的底面物质发生或多或少的脱落, 重者则会使鞋底出现裂痕等等。科学研究显示, 磨损特征的形成与鞋子种类关系不大, 主要是由足型结构、行走力的大小、方向、受力部位及行走习惯动作等因素决定, 即与步法特征密切相关。鞋底与地面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形成磨损, 主要是以挤压磨损、磨粒磨损的方式出现的。事实上, 人的行走运动 (穿鞋行走) , 从支撑腿落足、滚动到起足, 这一过程地面上的足迹的样子一方面可以中分看出人们的所穿鞋的底面花纹形状, 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出人们行走时的步法特征, 即人们的行走动作习惯。值得注意的是, 一般情况下, 当鞋与地面长期发生接触后, 鞋底的磨损情况同样反映出人们的行走动作习惯。因此可以说人的行走动作习惯一般可以通过鞋底的磨损情况看出, 而通过人们的鞋印有可看出鞋的磨损特征。
2. 落足阶段鞋底磨损特点
众所周知, 人在行走过程中, 一般都是脚跟先落地, 与地面最先发生接触, 此时脚掌会与地面产生一个较大的踏力, 导致后跟的外侧最先与地面接触, 受到的作用力最大。所以, 当一双鞋被长期穿用后, 由于后跟长期与地面接触, 不断发生摩擦, 就会使得鞋底后跟的物质发生或多或少的磨损。科学研究显示, 落足阶段鞋底磨损主要在脚后跟部位。换句话说, 人们在行走过程中的落脚方式直接决定了落足阶段鞋底磨损特点。
3. 起足阶段鞋底磨损特点
与落足阶段不同的是, 在起足阶段, 我们都是脚趾先落地, 并且受力大小是由脚掌心到脚趾这部分不断增加的。一般而言, 鞋尖部位的磨损状况与脚趾的在鞋中的部位和起足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 如果起足高那么磨损面小, 其原因主要是, 如果起足高, 那么鞋尖与地面的接触面较小, 发生的磨损面就小, 相反, 起足低则会磨损面大。此外, 鞋掌部位的磨损与鞋尖和鞋跟都是大大不同的, 它主要是跖趾关节经常蹬地, 长期以来, 鞋底的受力就变大, 承受力不足, 再加上时常鞋底弯曲, 所以鞋掌也得到较大的磨损。由此可见, 鞋掌和鞋尖的磨损程度并不弱, 可以说仅次于鞋跟的磨损程度。
4. 垂直支撑阶段鞋底磨损特点
垂直支撑阶段, 鞋底面与地面完全接触。鞋底面对地面产生一个正压力, 地面对鞋底产生一个支撑力而形成挤压作用。此时鞋底与地面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由于鞋底面挤压地面, 使得地面上的物质深入到鞋底表面, 引起鞋底表面物质脱落所形成, 这个阶段引起的磨损较小。
5. 区域划分和检验顺序的关系
二者均从落脚开始, 依次为后跟、脚弓、前掌、脚趾到起脚划区分段。首先应观察测量鞋印落脚部位所反映的力的大小与方向, 脚跟、脚弓、前掌、脚趾的压力面、重压面、重压点, 鞋印边缘的虚实及其各自的位置、形状、面积的大小、相互关系, 起脚部位所反映的力的大小与方向。继之观察测量鞋底落脚部位的磨损位置、程度、力的方向, 脚跟、脚弓、脚前掌、脚趾部位磨损面的位置、形状、磨损程度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起脚部位磨损位置、程度、反映力的方向以及鞋的边缘磨损状况。
6. 检验内容和范围的关系
二者都从起落角、足底压力等方面出发, 明确指出脚掌面的着力点、着力范围、着力大小与其穿用鞋子的鞋底相应部位的磨损点、磨损范围、磨损程度相对应, 将鞋印所反映的起落角、足底压力面状态与鞋子的鞋底磨状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揭示了鞋底磨损特征的本质, 使在形象检验中将磨损单纯地作为形象特征上升为动作习惯特征, 将足迹检验从鞋印扩大到鞋, 根据鞋底磨损认定人身, 从而扩大了检验范围, 使足迹检验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完整的链条。
7. 检验中应用的特征的关系
在鞋印的观察过程中, 我们知道鞋印中的动作习惯特征主要是以足迹的凹凸、密度 (或灰度) 层次和磨损形象3种形式反映的。通常, 步法特征首先根据足迹的凹凸情况来反应压痕特征表现人行走所留鞋印中的动作习惯特征;其次再根据步法特征和足迹关系认定人身;最后在根据鞋底的磨损状况反映在鞋底上的人行走动作习惯特征, 其中主要包括鞋底的磨损部位、受力大小、受力方向等等。由此可见, 通过鞋印认定人的检验就是通过鞋印把握人们行走过程中的力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具体而言就是在鞋印上表现为落脚阶段的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痕迹, 滚动阶段的垂直地面的作用力和为了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水平分力所共同形成的“压力面”的形状、大小、分布和走向的痕迹形态, 起脚阶段的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痕迹, 在鞋上则表现为鞋底的磨损和鞋子的变形。所以根据足迹所反映的动作习惯特征进行认定人的检验, 既包括鞋印也包括鞋子, 按落脚、脚底、起脚顺序进行比对。比对方法就是寻找标定特征位置及大小、形状, 确定特征相互间的关系构成的特定性。
摘要:人的行走运动是一种习惯动作的循环往复, 人在站立时或做空间位移时这个习惯动作却是相对稳定的。本文进一步通过对步法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所穿用鞋的磨损进行调查研究, 归纳总结出鞋底磨损与步法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进步法特征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特点。
关键词:步法特征,鞋底磨损,特殊关系,规律特点
参考文献
特征和问题 篇9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海量增长,一方面用户很难从海量信息中发现自己真正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少人问津的信息成为网络中的“暗信息”,无法被一般用户获取[1]。推荐系统[2,3,4]作为互联网信息和用户快速连接的一种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方便获取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系统技术的出现,使用户不再是被动的网页浏览者,而成为信息获取的主动参与者[5]。推荐系统的核心思想是从海量的用户历史行为数据中分析出与用户兴趣相关的物品信息,并向用户进行推荐。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大型网站均有应用。亚马逊的购书推荐系统,可根据用户的购买情况,向用户推荐相关书籍;360浏览器的“猜你喜欢”功能,可根据用户的点击情况,向用户推荐相关信息等。
目前,对于推荐系统还没有明确的分类体系,本文对推荐系统作如下划分:1根据算法原理,分为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基于知识的推荐、混合推荐;2根据应用场景,分为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推荐、社交好友的推荐、信息内容的推荐;3根据使用的分析数据,分为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推荐、基于标签的推荐、基于上下文信息的推荐、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大数据浪潮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推荐引擎的重要性,好的推荐系统能够充分挖掘隐含在大数据中的信息,帮助用户迅速获得所需信息,提高信息查询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同时方便为企业推销产品。目前,apachemahout推荐系统平台,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搭建推荐系统。
1传统推荐算法
1.1协同过滤算法
协同过滤算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个性化推荐技术[6,7],其中Grundy被认为是第一个投入应用的协同过滤系统[8]。协同过滤算法主要有两种: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的基本思想是在大量的用户中挖掘出和目标用户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的近邻,根据近邻与目标用户的相似度,预测目标用户对目标物品的喜爱程度,根据最终计算结果排序,将评分较高的物品推荐给用户。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的基本思想是:如大量用 户对两个 物品的评 分非常相近,则两个物品是相似的,先计算出物品之间的相似性,再找出近邻物品,结合用户对近邻物品的评分计算出对当前物品的评分。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分为两步:1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2根据物品的相似度和用户的历史行为生成推荐列表[9]。
1.2相似度计算方法
协同过滤中,由用户的历史评分记录生成用户评分矩阵Rm*n,根据Rm*n计算用户相似度以及物品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在协同过滤中非常关键,可以提高准确度。
协同过滤算法中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有余弦相似性、皮尔森相似度、修正余弦相似性等。
余弦相似性的计算将用户评分看作n维空间中的向量,计算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度量相似性的大小:
其中,u,v为两个用户的评分向量。
皮尔森相似性是在两个用户共同评分的项目集上,使用用户的评分进行相似度计算:
其中,Ru,i代表用户u对物品i的评分;Ru.avg代表用户u评分的平均值;S代表用户u,v评分的项目集。
修正余弦相似性也是依据用户评分计算相似度:
其中,Ru,i代表用户u对物品i的评分;Ru.avg代表用户u评分的平均值;S代表用户u,v共同评分的项目集合;S1代表用户u评分的项目集合;S2代表用户v评分的项目集合。
1.3预测评分方法研究
使用近邻用户的评分数据,或者近邻物品的得分,采用相似度加权方法计算用户对目标物品的评分值。计算如下:
sim(u,v)代表用户的相似度;Pv,j代表近邻用户v对物品j的评分;Ru.avg用户u评分的平均值。
近邻物品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sim(i,j)代表物品的相似度;Pu,j代表用户u对物品j的评分;Rj.avg为用户得分的平均值。
本文在以上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
2基于用户特征和商品特征的组合协同过滤算法
在协同过滤算法中,用户和商品相似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精确的近邻计算结果可以提高信息推荐的准确度。传统协同过滤仅依据用户评分的历史记录进行相似度计算,没有考虑用户和商品本身的特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能改善相似度的计算结果。
2.1基于用户特征的相似度计算
网站注册中一般会 要求用户 填写基本 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本文将用户属性特征信息融入相似度计算,根据采用数据集,考虑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信息。
(1)性别特征。不同性别的用户对商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性别相似度度量计算公式为:
(2)年龄特征。不 同年龄段 的用户对 商品的需 求不同,年龄相似度度量计算公式为:
本文认为年龄差距在10岁以内的用户兴趣相近,其它年龄差距按公式进行度量。
(3)职业特征。不同职业的用户对商品的需求不同,职业相似度度量计算公式为:
用户特征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a,b分别为性别特征和年龄特征所占权重,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反复实验获得适当的权重。
用户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SimMatrix(u,v)为根据用户评分矩阵计算的相似度结果;c,d分别为两种相似度计算所占权重,具体数值可结合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反复实验获得。
2.2基于物品特征的相似度计算
将物品分类信息融入商品相似度计算中,由于每个商品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类别,以测试数据集movelens中的数据分类为例,电影类别数目一定,一部电影属于某个类别,则该类别属性的值设为1,否则类别属性设为0。根据类别属性值产生一个类别向量,通过计算类别向量在n维空间的夹角余弦来计算商品之间的特征相似度。
假设商品i的类别向量为→i,商品j的类别向量为→j,则商品i,j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
物品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SimMatrix(i,j)为根据物品得分矩阵计算的相似度结果;Sparse=对i,j评分用户的交集/i,j评分用户的并集,为用户评分的稀疏度;e,f为两种相似度计算所占权重,具体数值可通过结 合传统协 同过滤算 法反复实 验获得。
2.3组合推荐算法
通过计算相似度得到近邻用户和近邻商品,传统评分预测计算方法采用上文所述相似度加权方法。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基于物品的计算方法和基于用户的计算方法进行组合,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相似物品数/设定的物品近邻数;β=(设定的物品近邻数-计算出的相似物品数)/设定的物品近邻数。
上述组合评分计算,弥补了由 于数据稀 疏性即物 品多、评分少带来的近邻数目不足的问题,改善推荐计算结果。
3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将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3.1实验数据集
验证实验所采用的数据集为MovieLens网站的电影评分数据ml-100k,MovieLens由GroupLens项目组创办,是一个以研究为目的的实验性站点。ml-100k数据集包括用户属性信息文件u.user,用户评分数据文件u.base,u.test,电影信息文件u.item等。该数据集包含10万条用户评分记录,943位用户,1682部电影,每个用户至少对20部电影进行了评分。
3.2实验度量指标
本实验结果的度量标准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通过计算算法预测评分和实际用户评分的偏差大小来度量算法的预测准确性。MA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为预测用户品分;qi为用户实 际评分;N为评分用户数目。
3.3实验结果
结合传统协同过滤算法进行反复试验,确定计算公式中权重估计值:
a=0.5,b=0.2,c=0.7,d=0.3,e=0.8,f=0.2。在上述权重值下进行基于用户协同过滤,基于物品协同过滤及基于用户特征和商 品特征的 组合协同 过滤算法 试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结合用户属性特征和商品分类属性特征的组合协同过滤算法在不同的近邻数目取值下,度量指标平均绝对误差比传统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低。可以看出,本文算法提高了推荐的准确度。
4结语
本文将用户属性特征融入用户相似性计算,将商品分类特征融入商品相似性计算,改进了相似度计算方法,并将两种预测评分方法进行组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稀疏性带来的问题。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改进的算法提高了推荐精度。下一步研究需将该算法应用在其它推荐场景中,不局限于实验所采用的数据。
摘要:协同过滤算法在电子商务网站推荐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挖掘用户的兴趣,向用户推荐合适的物品。然而,协同过滤算法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特征和商品特征的组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过用户基本属性特征、物品分类属性特征以及用户的历史评分记录,计算用户的相似性和物品的相似性,获得近邻用户和相似物品;依据改进的基于物品协同过滤和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组合推荐算法,为项目进行评分。实验表明,该方法能降低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提高推荐精度。
特征和问题 篇10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是已经发展到了校园中。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征信迫在眉睫。但是我国的信用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在过去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主要着重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估方面,很少涉及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建立一套适用于大学生的信用评估体系,选择合适的信用指标,对繁荣的互联网市场确定信用良好的学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美国,每个人都有非常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信用卡的每笔消费、透支、偿还等都非常详细的记录在了个人资信档案中。1943 年,Edward F Gee提出了现今大家所熟悉的5C原则,即品格、能力、资本、抵押品和周期形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Paul H.Hunnm根据5C原则提出了5P原则,分别是借贷人、资金用途、还款来源、债权保障、授信展望等5 方面[1]。借鉴国外个人信用评估的指标,我国也在逐步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信用指标体系。黄大玉等将每个人的资信评定分成品质体系和资本实力体系两个体系,并且采用“单独量化、分别评定、互相制约”的方法评分,以避免混淆品质和资本实力的目的[2]。王军等人根据年龄、学历、职业等设立了十五个指标用于全面评价个人资信,测算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额度等。在以上的评估体系中,婚姻状况、职业与职务、住房情况、工作稳定性、月收入等都是影响个人信用的指标[3]。然而这些指标并不适用于大学生。研究高校学生的信用评估模型,选择适用于学生的信用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利用在校学生的图书馆记录、消费记录、学习成绩等数据,使用特征分组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作特征选择,选择出适用于学生信用模型的学生信用指标。
1 特征选择算法
在特征选择算法中,按照搜索特征子集的策略,可以分为完全搜索、启发式搜索、随机搜索三种方式。其中随机搜索是完全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折中,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找出接近全局最优的特征子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特征选择方法。遗传算法是随机搜索算法中的一个典型算法,目前已经在机器学习、信号处理、经济预测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因此,在本文中也将选用遗传算法作为特征选择的方法。但是遗传算法对于特征多的大规模数据库的效率也比较低,本文提出了特征分组与遗传算法结合的方法。在本文中,特征选择的过程如图1 所示。
2 特征选择过程及结果
2.1 数据处理
随着学校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学校数据库里包含了大量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关的数据。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图书是否超期作为信用的一部分。学校的数据库中也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在图书馆借阅的情况,因此,本文中将利用图书馆的逾期记录进行建模。
从某高校的数据库中随机选择了4000 个学生数据,其中2000 个作为训练样本,另外2000 个作为测试样本。这些数据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图书馆借阅记录、图书馆门禁记录、消费记录及学习成绩等,如表1 所示。
根据表1 所得的数据,可以衍生出很多衍生变量。整合原始变量和衍生变量的到一张变量表,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内容,剔除对建模没有意义的变量,得到与原始变量相关的七十五个特征变量。本文将从得到的七十五个特征变量中选择出评价大学生信用的特征变量。
2.2 特征分组方法
本文使用变量聚类的方法进行特征分组。变量聚类是通过分析变量间的关系来对变量作出分类,以达到对变量进行归纳和整理的目的。变量聚类一般根据相关阵或协方差阵对变量进行分类聚类,类的选择则是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思想,使每一类的第一主成分所解释的方差达到最大[4]。
在SAS软件中,可以使用proc varclus过程直接进行变量聚类过程,将变量分成指定的组数。本文中,利用proc vaclus将特征分为四组,每组有十几到二十几个变量。
2.3 遗传算法
2.3.1 编码及初始种群设计
遗传算法只能处理表示成由基因组成的个体的数据。在本次特征选择中,是否违约是一个二值问题,因此采用二进制编码的方法,每个染色体对应一个特征子集。设在特征组中有n个特征,则染色体十一个长度为n的{0,1} 字串,如果基因为1,表示该基因对应的特征被选中,如果为0 则表示该基因对应的特征没有被选中。随机产生k个长度为n的{0,1} 字符串作为初始种群。
2.3.2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适应度函数是评价群体中每个个体适应度的函数。如果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比较大,说明它具有的优良基因比较多,那么它遗传到下一代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比较小,说明它具有的优良基因比较少,那么它遗传到下一代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因此,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非常重要。
本次特征选择的目的是找出与学生信用相关的特征变量,成功将学生根据信用好坏分类。因此,在本次适应度函数的设计中,根据分类准确率进行设计适应度函数。分类准确率高的特征子集遗传到下一代的可能性大。
逻辑回归在二值分类的预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而且稳定性非常好,在本次适应度函数的设计中,以分类的准确率作为适应度函数值。
在本文中,样本只有违约和没有违约两类,对于染色体个体,所选取的特征个数为n个。首先采用辑回归算法对个体选取的特征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得到参数估计中各个特征的系数,然后将得到的系数代入到线性回归函数中,根据线性函数值计算出大学生违约的概率,并且根据违约概率预测是否违约,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与预测结果计算该模型的准确率。
2.3.3 遗传算子
(1)选择算子
在本次遗传算法进行的过程中,选用最佳个体保存方法。与其它选择方法相比,最佳个体保存方法可以保证进化中某一代的最优解不被交叉和变异。在本文中,选择算子的步骤是:在交叉或者变异生成的新个体与上一代个体放在一起,对分类准确率进行排序,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保留分类准确率高的个体。
(2)交叉算子
在本次遗传算法中,采用的是一点交叉的算法。一点交叉的步骤是,从上一代中随机选择两个个体,随机指定交叉点,生成两个新的个体。
由于采用特征分组的方法,所以在每组个体的特征大约为十几到二十左右,相对比较少。
而且一点交叉比较成熟,使用简单,更容易的生成新的个体。
(3)变异算子
在本次遗传算法的变异过程中,首先按照变异概率选择需要变异的个体,然后在选出的个体中随机选择变异的基因,从0 变成1 或者从1 变成0,实现基因的变异。
2.3.4 终止条件的设计
在随机搜索算法中,终止条件一般设为一定的循环次数。在本次遗传算法的试验过程中,为遗传过程设置一定的代数,当遗传进行到该代之后停止。
2.4 实验及结论
在特征分组及遗传算法选择之后,得到各组变量的优化子集。将各组子集整合到一个变量集中,然后所得到的特征变量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最后的优化,得出最优子集,该子集中的特征可以用于高校学生中的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如表2 所示。
在训练样本中,根据特征子集进行信用评估后得到的结果的准确率为94.5%,将得出的特征子集应用到测试样本中进行测试,结果的准确率为93.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出的特征子集应用于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时的分类准确率相差不大,说明该特征子集的选择比较好。
3 总结
本文为顺应互联网金融在高校校园中的发展,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消费记录及图书馆相关记录,为判断高校学生的信用状况选择合适的特征子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形成原始特征空间。然后,使用变量聚类的方法给变量分组,通过遗传算法找出各组中的最优子集。最后,整合各组最优子集,再次使用遗传算法找出最优子集。
根据该特征子集,采用逻辑回归算法,对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特征子集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高校学生信用评估模型中的特征变量,为高校学生信用评估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选择出的特征变量也有一定的不足。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不止有本文中用到的数据,还有其他可能与信用强相关的数据。另外,本次分析只选用了一部分学生数据,学生数据是在不断更新的,所以特征子集也可能需要不断的调整。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消费信贷已经走入高校学生的生活中。本文在高校学生消费信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在学校中的图书馆借阅记录、图书馆门禁记录、一卡通消费记录以及学习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学生信用模型的建立筛选相关特征变量。本文中采用特征分组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了与学生信用相关性最大的特征变量,为高校学生征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相关分析,遗传算法,信用
参考文献
[1]李大伟,个人信用评分与信用卡风险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黄大玉,王玉东.论建立中国的个人信用制度[J].金融论坛.2000,(3):27-31.
[3]康世瀛.个人信用评估及贷款决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9):108-112.
高效能探究问题应具备的特征 篇11
那么,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是高效能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启发性
具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思维的训练。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可能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会依据个人的能力、主观的努力选择好的方法来解决,积极争取获得成功,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提高,增强信心,产生快乐,并增强意志力和自制力。因此,探究问题要注意发散性、开拓性,使学生在问题中受到启迪。
如学习完诸葛亮的《出师表》《隆中对》引导学生探究:“我们学习了诸葛亮的《出师表》《隆中对》后,我想大家一定十分佩服他的才干,谁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他的才干?”
由于这一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起了良好的效果。较以往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这样的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比如在教学《狼和鹿的故事》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凶残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森林的‘祸首’,这是这么一回事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紧扣文中两组对比(同一座森林,25年前郁郁葱葱,25年后却是一片枯黄的对比,狼鹿异位的对比), 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学生通过充分读文后再来说清狼、鹿、森林和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课文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2. 适切性
探究问题的设置要能准确地切入文章的关键处、要害处、主要矛盾处。因此应“努力在每一篇课文中,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钱梦龙语)。
如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我抓住“情”这一引爆点,设计了探究问题:“《风筝》全文笼罩着浓重的‘悲哀’气氛,那么,鲁迅为_______‘悲哀’?”
这一问题的设置,以情为切入点,牵动全篇,带动全课,把教师深刻思考转化成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再比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我紧紧围绕由关键句——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引发的两个问题:①作者“愧怍”产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②为什么幸运者对不幸者会有“愧怍”之感?展开教学。打破了以往人们解读《老王》教学模式。即,老王人物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对象,整篇文章都围绕老王展开的,所以,人们解读《老王》的第一条途径便是揣摩老王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比如用心揣摩老王的生存状态、老王的为人处世、老王的性格特点。虽然仍沿着老王这一主要人物行进,但我们现在所做的比以往的解读更深入,阐释作品时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3. 针对性
教师提问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其认知水平开发其“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说话首先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安全。”要让学生切实获得这种自由,就应该倡导学生将自身的生命体验融入文本解读之中。
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真实有效的对话,就要把“悬疑”的视角移到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这边,让设置的问题成为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中介,即问题的切入点既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对接,又属于其认知缺失或空白的区域,引导他们将潜在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这就需要对问题结构进行改造,让学生在解读课文时更充分地融入自我,从而开启思路,将自身的感性积累作为教学资源,在整合、提炼文本信息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意义。
例如教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与其问:“课文中最能表现父爱的是哪一个情节?”不如问:“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情节,为什么?”
由于现实生活存在更多的是结构不良问题,教学时将单一结构的问题变为复合结构的问题,可使学习活动的问题情境与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更具一致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今后工作中探究和解决不良结构问题的能力。
4.生成性
没有质疑就没有教学活动的生长点,教师的提问应重在生成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品质,而不应流于讲课的过渡手段。让问题设置具有生成性,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具体途径,它体现了教师在引导学生“为什么想”上的价值追求。
以一位教师上《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课堂提问为例,该教师设置了三个问题:
提问一:灵魂有颜色吗?
提问二:诗人为什么用紫色形容大堰河的灵魂呢?
提问三:“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句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该教师以“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一核心诗句作为切入点,将“作者为什么用紫色形容灵魂”设为中心问题,并将其作为对话的线索贯穿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三个问题紧扣对文本主旨和写作特色的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在“想什么”上具有针对性。“灵魂有颜色吗?”等问题,表述生动且指向明确,便于调动学生感性积累,因而在“怎么想”上具有启发性。三个问题并非同一层面,而是按照教学目标渐进达成,关于“灵魂色彩”的问题,课文没有现成答案,须通过深入解读和充分互动才能明确,学生在多向对话过程中可以习得思维方法和培养探究能力,从而在“为什么想”上体现了生成性。
5.开放性
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求知,自己去感知,反对给学生出现成的答案或定论的做法。教师应该“有所不为”,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还给学生。为此在《风筝》一文中我抓住中心话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下来。这种中心话题对话法富有研读发挥的空间,便于学生疏理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便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文本,解读文本,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近距离接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入文本。
再如在执教《风筝》一课时,中间提出一问题:
“小兄弟在杂物间里是那样无奈,假如当时的人是你,你会有怎样的表现?”
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会与“我”大吵一场,有的说肯定会与“我”大打出手,还有的说那就去告诉父母让他们来评评理……想法层出不穷,教学出现了高潮。这种设计,在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推进教学流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讲授《社戏》一课时,教师设问:“如果你来到平桥村,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下面是学生回答的一些片段:
生①:我愿意与双喜交朋友。因为他很大胆,有魄力,有主见。比如是他向迅哥儿的外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迅哥儿才有机会和他们一块去看戏的。又比如说当大家都到阿发家的豆田里摘了一捧豆后,是双喜让大家不要再偷。
生②:我要和阿发交朋友。虽然文章中阿发出场不多,可我从他“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句话中觉得他没什么心眼,慷慨大方,不像有些人斤斤计较。这样的朋友值得交。
生③:我愿意与桂生交朋友。因为桂生对客人很热情,又机灵又勤快。他为“我”买豆浆,买不到,还想着要给“我”舀水呢。
生④:我喜欢和六一公公交朋友。“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非但没骂,还说请客是应该的,还送来了豆。我觉得他心肠好,为人朴实,特让人感动……
问题既显示了学生的智慧,又反映了学生正确的友谊观。
6.包孕性
包孕性指探究问题里隐含着一个或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风筝》一文探究问题的设计,实际上已经引发了关于兄弟骨肉亲情、儿童教育方法、封建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不同思想内容的解读。可以说一个问题几乎涵盖了课文的各个方面。
再以上文提到的《老王》一课为例,处理主问题引发的第一个问题:梳理作者“愧怍”的产生过程中,插入了问题:①请你概括“老王”的人物形象。(提示:虽卑微穷苦,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但做生意“最老实”,而且非常重感情,讲仁义。)②把老王几个琐碎的生活片段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是如何组织的?两个问题自然牵出了关于老王人物性格,文章组材的探究。同时为下一个环节探究人物写法埋下伏笔,体现问题的包孕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为此,高明的教师总会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坚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设计出有价值、有意义、有层次、有趣味的问题。因为他们深知高效的问题能够激活课堂 ,课堂也会因高效的问题而精彩。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中,“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广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广开思路、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形成更有空间和效能的问题域,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
E-mail:114153580@qq.com
编辑/岳凤
特征和问题 篇12
一、重视典型问题的生活特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数学学科每一章节知识点中都能看到生活中实例或现象的影子。初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因此, 教师在进行典型问题教学时, 一定要抓住问题的生活特性, 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学生身边, 增强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时, 教师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知识, 选用了一个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问题, 向学生创设“AB两地相距80千米, 甲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 乙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从B地出发, 两人同时相向而行, 问经过多长时间后, 两人相距20千米?”的问题情境;又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教学时, 教师也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特点, 设置了“一线段长15cm, 欲作此线段的中点, 可利用此线段的两端点为圆心, 以长r为相同的半径, 分别画两弧相交于两点, 等等, 若选取的r为正整数, 则r的最小值为多少。”的探究问题情境, 等等。教师进行问题教学,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学生越愿意解答。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 不仅凸显了数学生活特性, 更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挖掘。
二、突出典型问题的探究特性, 增强学生动手解答的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由此可以看出, 数学问题教学, 就是要提倡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 探究数学, 解决问题。因此, 教师要发挥学生主题特性, 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指导学生探究过程, 实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能力。如在概率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出示了“现在有一袋子, 已知袋子中有白球2个, 红球3个, 且每一个球被取出来的概率相等。现在从袋子中取出一个球, 然后放回去。已知前两次取出的都是白球, 若第三次取出白球的概率为p, 取出红球的概率为q, 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什么?”问题讲解时, 教师通过引导和指导, 让学生意识到此题是考查学生对概率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实际探究学习活动, 讨论得到的探究数据, 从而使学生能对取出白球和红球的概率之间关系能有清晰的了解, 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的实效性。
三、发挥典型问题的发展特性, 推动学生学习效能的整体进步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人获得进步和发展”。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获得提升”的教学理念。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个体差异这一特性, 采用一些梯度性的数学典型问题进行教学,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在一次函数知识教学时, 教师就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选用了针对不同学生的典型问题:如对于后进生, 选用了“当直线y=2x+b与直线y=kx-1平行时, k___, b____;直线y=2x-1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的问题;对中等生提出了“现在知道直线y=mx+n, 如果现在向上平移两个单位, 则获得的直线是什么?现在知道有一个函数。它的图象经过 (1, 2) 这一点, 且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多少? (写出2个) ”的问题;对优等生选用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一次函数y=-x+2与y=2x+2的图象, 并求出这两条直线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已知直线y=kx+b经过 (5/2, 0) 且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5/4, 求该直线的表达式。”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手拉手”, 带领低层次学生向难题进军, 实现学生整体进步过程中, 后进生、中等生有更大的飞跃。
【特征和问题】推荐阅读:
宅基地使用权特征问题08-19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09-09
特征和趋势07-17
物理和化学特征06-13
分布和生态特征09-28
特征选择和变换10-04
2和5倍数的特征07-22
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特征08-22
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08-19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