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

2024-09-02

科学导报(共9篇)

科学导报 篇1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科技传媒为其提供的各种科技信息;企业的发展亦离不开科技人员, 科技人员的进步同样离不开科技传媒。多年来的实践与经验证明, 科技传媒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山西科技传媒旗下报纸《科学导报》服务企业创新的主要做法为例, 研究总结了科技传媒在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发展、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养、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传媒,服务,企业发展,作用

媒体的核心能力是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发布,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这个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要想生存、发展,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进程中, 科技传媒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1 科技传媒在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作用

对企业而言, 科技传媒所起到的传播、沟通作用, 使两者联系非常紧密。通常情况下, 媒体的核心能力是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发布, 而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 则承担着通过科技创新, 给人们带来更加快捷和智能的新生活, 两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两者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自主研发力量强、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企业, 在此期间, 科技传媒对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在服务于大众的过程中有一段比较困难的市场开拓期, 而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偏低, 这就需要科技传媒在科技产品与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信息和解读科学技术。

在大部多数时候, 媒体的职责是把企业新近研发的科学技术和正在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及时地进行报道, 让受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发展进程。而科技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 更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

媒体把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受众需求报道出来, 帮助科技成果投入生产, 在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形象, 有助于企业进行新的市场开拓。如:山西太重集团公司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 太重铁路工业园的建设是近年来太重最大的科技创新新闻。此项目是为适应中国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需要而建设的集高端装备、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为一体的铁路装备工业园, 是中国唯一一家自主配套生产高速列车轮轴产品的企业园区。该园区完全实现了高速列车车轮、车轴、轮对和齿轮箱集成产品的国产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高速列车轮轴产品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满足了高速列车、重载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用轮轴的需要。

近年来, 《科学导报》对太重集团所取得的各项科技创新成果都进行了大力宣传及长期的服务性报道, 尤其是对太重铁路工业园的全面而深入报道, 使太重集团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加之产品质量过硬, 产品订单如雪片般飞向太重, 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太重与科学导报社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见, 科技传媒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作用非凡。

2 科技传媒在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自1949年建国以后, 我国政府就越来越重视对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普及和提升, 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也出台了多项法律、条例。如在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以及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其目的就是能整体提升我国人民的科学素质, 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据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仅3.27%, 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影响生产力的几大因素中, “最具有创造力的是人”。科技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而科技人才也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水平, 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技术和水平, 就离不开科技传媒这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不论是网络、报纸、书籍、电视, 还是如手机、微信等新型媒体, 都是科技人员获取知识和能量的有效渠道, 科技传媒为科技人员的技术进步提供信息服务, 科技人员又反过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缺一不可。

科技传媒让科研人员获得更加先进而翔实的科学信息。首台世界最大WK-75型矿用挖掘机在太重下线后, 这台挖掘机的新闻迅速蹿红了所有媒体和网络, 太重再一次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科学导报》记者深入太重生产一线, 走访了太重矿山设备分公司和技术中心等部门, 从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在之后的宣传报道中增加了大量有关巨型挖掘机的科普知识, 不但使制造业科研人员获得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也使广大读者对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令国人无比骄傲的“巨无霸”挖掘机了解得更加全面, 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科普知识大餐。

因此可见, 科技传媒的科普传播作用不仅仅适用于普通大众, 对于从事科研的科技工作者一样具有“拨开迷雾见月明”的作用, 在丰富他们科学知识的同时, 也提高了他们继续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

3 科技传媒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中的作用

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至关重要。那么, 什么是品牌形象呢?

笔者认为:品牌形象, 就是指企业通过将自己的产品在多年的销售和生产中, 一直强调并始终坚持下来的、代表着企业与众不同的某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人们一提起该企业就能联想到其产品, 或提到其产品就能相应地联想到生产该产品的企业。

而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具体行动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 通过一定的途径, 全方位地精心塑造。

在品牌形象的塑造途径中, 媒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科技传媒的作用异常显著。因为科技传媒有着科学性、权威性的特点, 大众对于科技传媒的认可度较其他媒体要高许多, 这就使得科技传媒在科技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变得不可或缺。

《科学导报》作为一份科普类报纸, 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和稳定的读者群, 她同样具有严肃、认真、诚信、理智的宣传特点, 这是其独有的、与别的都市类媒体截然不同的。因为《科学导报》把提升公众的科普素养为己任, 她报道的都必须是真正的科学和创新, 她不允许自己犯伪科学的错。正因如此, 《科学导报》吸引了一批货真价实的创新企业的目光, 他们相信通过《科学导报》这一媒介, 能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关注, 得到人们的认可。

多年来, 《科学导报》刊登了太钢集团、山西汾酒集团、汾阳王酒业、海信集团、兰花集团、潞安集团、紫林醋业等众多的著名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经验, 报道时紧紧抓住品牌塑造, 为这些企业在全社会树立了极好的品牌效应。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企业, 《科学导报》还为许多靠科技创新刚刚起步或知名度有所受限的微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如对山西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惠农基地、优秀创新合作社、基层优秀科技组织等的不间断报道, 不但提高了这些微小企业的知名度, 推动他们走进了更大的市场, 也为他们继续进行科技创新、扩大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

同时, 《科学导报》通过组织记者深入科技企业采风、在企业建立通联站, 在采编队伍中开展开门办报、“百企联万户”等活动, 通过“企业订报、百姓看报”的形式, 与省内各行各业的科技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双赢关系, 尤其是针对省内的科技创新企业, 通过对这些企业中科技创新的精心报道, 塑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知名度。

此外, 《科学导报》始终注重省内企业里涌现出的优秀创新人物的宣传, 让广大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榜样的力量。如:《科学导报》先后刊发了山西卓里集团董事长秦建业、太重优秀科技工作者朱锦艳等杰出人物的事迹通讯, 社会反响强烈。

4 结论

综上所述, 科技传媒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其宣传宗旨的特殊性, 从科技的角度, 对企业创新起到了无可限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企业也通过科技传媒的正面宣传和品牌塑造, 使得其在业界享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其进一步进行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媒体支持和永不干涸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详明.浅析科技传媒对科技企业的推动作用[M], 2012.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3]潘知常, 彭铁林.怎样与媒体打交道:媒体危机的应对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4]刘群, 陈亦钦.品牌:新闻式传播实战[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科学导报 篇2

我最喜欢的报刊是《海峡导报》,它是我们最熟悉的报刊之一。不仅如此,它还专门记载并报道海峡两地以及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假如你坚持阅读的话,相信你的视野一定会更加的辽阔。还有,新闻中的许多报道,往往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好资料。你每天仔细的阅读,过后,你还怕没有写作的题材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它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好感。

今天一大早,我就将导报拿出来阅读。可不知怎的,平时看导报的喜悦完全消失,心中被一种说不出来的悲痛所占据。因为导报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十几个大黑体字,十分醒目:“20多名中国工人在埃及遭绑架。”特别是看到“绑架”二字时,我的心仿佛都要碎了,我迫不及待的翻到那一页。轻轻的将内容读了出来:“1月31日,25名中国工人在埃及西奈半岛阿里什市附近,被一伙贝都因人扣押。”读到这儿,我十分纳闷,我们中国人招他惹他了,他们为什么要绑架我们的同胞?心中的一连串问号无从得到答案,只好继续读下去:“那一伙贝都因人的家人被当地的`政府扣押,被逼无奈,只好绑架了25名中国工人做人质,以此要挟当地政府立刻放了他们的家人。”直到读到这里,还是不知道我们的同胞安全与否,我很是担心,于是就接着读了下去,“所幸的是那一伙贝都因人没有伤害我们的同胞,并且,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在第一时间里紧急约谈埃及内政部安全局和国防部。要求埃方在确保中国工人的安全前提下,采取妥善处理此事。看完整篇报道,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可是,为什么贝都因人绑架了中国人而不敢对其实施暴力。仔细一想,答案不难知晓,因为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了,他们就算绑架了中国工人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可又为什么他们只绑架我们中国工人呢?或许他们明白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东方大国,中国人的地位也相应的提高了。他们认为只有绑架了中国人,政府才会释放自己的家人。所以,不管怎么看,都可以证明一个事实:“中国强大了,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上升了!”

科学导报 篇3

在材料、能源、信息三大国民经济支柱中,材料是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为了使材料研究工作者了解我国目前材料研究的热点、难点、发展方向和从事材料研究的人员及机构,帮助他们选题和寻找合作伙伴,促进我国材料研究可持续发展,定期对我国材料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十分必要。但此项工作量大面广,难以面面俱到,选好切入点十分关键。科技期刊尤其是综述性专业期刊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导向性强的特点,是了解行业研究现状的好媒介。在材料类58种核心期刊中[1],《材料导报》是以综述性、导向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材料科技期刊。该刊现为半月刊,分为综述篇和研究篇。综述篇主要栏目有材料科技发展评述、材料科技政策、新材料新技术介绍、信息发布、专题评论、人物专访及专稿、材料产业论坛、会议报道、国际动态及快讯等;研究篇主要栏目有材料研究、研究简报、加工工艺与应用、分析测试与表征、计算模拟、博士论文摘要、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2]。该刊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该刊在反映材料科技发展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跟踪材料国际发展前沿和方向,评述材料研究进展及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展示国家相关材料计划实施及研究开发新成果等方面作用巨大,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期刊,荣获第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本文旨在通过统计《材料导报》2001-2011年载文的关键词,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分布,资助基金和论文被引等情况,分析我国目前从事材料研究的人员、机构、资助情况和研究热点等,为材料研究工作者在选题、申请基金以及寻求研究合作伙伴方面提供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以最新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为工具,确定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以CNKI为工具,统计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的h指数,确定h指数前10名期刊;以《材料导报》2001-2011年所载7828篇论文为统计分析对象,以CNKI为工具,分别统计该刊发表论文的学科、资助基金、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论文被引量前10名,作为分析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现状的依据,其中,关键词中剔除了“研究进展”、“进展”、“综述”等虚词。统计日期为2013年1月15日。

2 结果及分析

2.1 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h指数

h指数是指当评价对象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不小于h,且其余论文的被引次数都小于h 时的h值。h指数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频次)相结合,高h指数不仅表明评价对象发表的论文质量高,而且表明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指数作为一种新兴的期刊评价指标,是期刊质量评定的有益补充,已成为信息计量学和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3,4,5]。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2011年h指数前10名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导报》和《无机材料学报》列前三甲,表明《材料导报》论文产出量和质量都较高,此外该刊综述性、导向性特色显著,本文将其选为统计分析对象具有合理性。

2.2 发表论文量

期刊发文量是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是评价期刊输出信息能力、衡量期刊质量、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6]。《材料导报》2001-2011年间共载论文7828篇,年度发表论文数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该刊发文量持续增加且呈阶梯式上升。2001-2005年为第一个台阶,年均载文量391篇;2006-2009年因期刊篇幅的增长,年均载文量上升了一个台阶,为709篇;2009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2010-2011年,年均载文量再上新台阶,达1164篇。该刊发文量大,综述性论文多,适合作为分析材料研究领域热点的统计源期刊。

2.3 发表论文所属学科

统计在某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所属学科的数量有助于了解参与该专业领域研究的学科的广泛度和分布规律。2001-2011年在《材料导报》发表的各学科论文数量前10名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从事材料科学、金属学及金属工艺以及冶金工业研究的传统材料研究工作者在《材料导报》发表论文占大多数;从事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化学及化工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占较大比例;一些从事物理、电气、电子学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加入了材料研究队伍。这表明,从事材料研究的学科呈多元化态势,分布比较广泛。

2.4 论文资助基金

基金论文数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各类基金论文可以有效地保证期刊的较高创新性和学术水平,基金论文比例越高说明期刊的学术质量越高,学术影响力越大[7,8]。在《材料导报》2001-2011年发表的受资助论文中,各类资助基金(计划)数量排名情况如表3所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遥遥领先,达2025篇,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材料研究的最大支持者,影响力大,受益面广。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也对材料研究有较大支持力度。在地方各类材料研究资助基金(计划)中,广东省、重庆市和湖南省的自然科学基金也进入前10位。可见,支持材料研究的基金(计划)呈现国家、部委、地方多层面格局。

2.5 高产作者

论文作者是决定期刊论文质量的关键,形成连续、稳定的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作者群,是办好期刊的重要环节之一[9]。高产作者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的集合体[10]。2001-2011年,在《材料导报》发表论文的高产作者前10名如表4所示,重庆大学的潘复生教授及其团队以35篇的数量高居榜首,该团队主要从事轻合金材料(镁合金、铝合金)、复合材料和工具材料的研究工作;西北工业大学的梁国正教授(现在苏州大学任教)及其团队和陕西科技大学的王秀峰教授及其团队并列第二,前者主要从事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后者主要从事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功能复合材料等的研究工作。中南大学的黄伯云教授及其团队位列第四,该团队主要从事粉末冶金研究工作。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是产生高产作者的基础。

2.6 高产机构

科研机构的论文产出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该机构的科研实力、竞争力,以及该机构在国内本专业的科研水平及所处层次[11]。在《材料导报》2001-2011年发表论文的高产机构前10名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材料研究名校中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稳居前2名,重庆大学也表现不俗,位列第三。值得指出的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科技大学也进入了前10名。这说明,随着将电子信息材料等纳入大材料研究领域,从事材料研究的人员和机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属学、金属工艺和冶金行业,材料研究机构趋于分散化。

2.7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或词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段内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12]。关键词词频数量直接代表了该主题文献的数量,间接反映了该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关键词词频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分析该学科的研究热点,评价研究现状,预测发展趋势。

2.7.1 2001-2011年高频关键词

《材料导报》2001-2011年载文高频关键词前10名如 表6所示,可以看出,“应用” 、“制备”和“性能”位居高频关键词的前列,说明我国材料科技工作者非常重视材料的应用、制备技术和性能开发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倾向。因为材料制备是材料研究的基础,只有制作出材料实体,才能评价其性能,扩展其用途,而应用则是材料研究的最终目标。此外,材料研究工作者对“改性”、“溶胶-凝胶法”和“掺杂”等材料制备方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材料研究对象方面,“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镁合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此外,关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者也较多,入围高频关键词前10名。

2.7.2 分年度高频关键词

统计分年度高频关键词有助于了解本研究领域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材料导报》2001-2011年分年度载文高频关键词前10名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制备”、“性能”和“应用”始终是近10余年材料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在研究对象方面,“纳米材料”是2003年之前的研究热点,2003年后关注度有所下降,“复合材料”研究热度持续不减,“镁合金”、“薄膜”、“碳纳米管”和“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持续发展;在研究方法方面,“溶胶-凝胶法”被广泛采用,“快速凝固”、“催化”、“掺杂”和“涂层”等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广受重视。

2.8 高被引论文

文献计量学中,被引频次是用来衡量学术论文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反响大,受同行关注度高。2001-2011年《材料导报》的高被引论文前10名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师昌绪等5位院士撰写的《加速我国金属镁工业发展的建议》影响广泛,反响强烈,被引221次,高居榜首;在高被引论文前10名中,有关镁合金研究的占据6席,说明镁合金是当仁不让的研究热点;此外,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纳米材料、铝合金和白炭黑的研究也广受关注。

3 结语

(1)从事材料研究的学科和机构除材料类外,还包括机械、化工、物理和电子信息类,分布比较广泛;材料研究资助基金(计划)呈现国家、部委、地方多层面格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最大支持者;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是产生高产作者和高被引论文的基础。

(2)目前材料领域中“制备”、“性能”和“应用”是重点研究内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镁合金”、“锂离子电池”和“薄膜”是主要研究对象,“溶胶-凝胶法”、“快速凝固”、“催化”、“掺杂”和“涂层”是材料制备技术热点。

(3)《材料导报》综述性、导向性特色显著,载文量、被引量大,影响力大。希望继续加大吸收研究材料热点、难点问题稿源的力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助推我国材料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材料导报》编辑部.《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J].材料导报,2010,24(7):5

[3] Hirsch J.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

[4] Rousseau R.The influence of missing publications on theHirsch index[J].J Informetrics,2007,1(1):2

[5] Bador P,Lafouge T.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impactfactor and h-index for pharmacology and psychiatry journals[J].Scientometrics,2009,84(1):65

[6]颜志森,邓友娥,邵晓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以来载文量及栏目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72

[7]张静,郑晓南.《中国天然药物》2004-2008年载文及其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065

[8]吴晓丽,陈广仁,苏青,等.2006-2010年《科技导报》载文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88

[9]安秀芬,王景文,黄小郦.《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2002年的载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3):264

[10]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78

[11]李贺琼,邵晓明,杨玉英,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2010年高被引论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93

山丹农业信息导报6范文 篇4

主办:山丹县农业信息中心地址:山丹县北大路9号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2009年第六期总第十四期

农作物新品种简介

1、小麦

(1)审定编号:甘审麦2009001

品种名称:陇春25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永1265为母本、CORYDON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7095。

特征特性:普通型春小麦,全生育期102天左右。幼苗直立,色淡。株高85厘米,有效分蘖1.2个,亩成穗数45万左右。抗倒伏、抗干热风。穗长平均9.8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硬质。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50克左右。田间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供试小种表现感病,可在条锈病偶发区种植。含粗蛋白15.37%、湿面筋33.8%、沉降值33.5毫升、吸水率64.4%,面团形成时间4.2分钟,稳定时间3.4分钟,弱化度113,评价值5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省河西片春小麦区试,平均亩产549.6公斤,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4.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6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8.44%。

栽培要点:1.一般3月上中旬播种,播量以亩保苗45万左右为宜,亩播量控制在25公斤左右。2.生育期防治病虫害,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的危害;成熟期及时收获,以免降雨危害。

适宜范围:适宜在我省河西及沿黄灌区种植。(2)审定编号:甘审麦2009003

品种名称:甘春24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以张春11号/93-7-31//23416-8-1为母本,以矮败小麦/高加索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甘春357786。

特征特性:普通春小麦,生育期103天左右。长芒白穗,穗纺锤形,白粒角质,穗粒数44.3粒,千粒重40.5—52.5克,株高78-89厘米,抗倒性好。条锈病表现为中抗。容重为805克/升,粗蛋白含量15.43%,湿面筋31.2%,沉降值40.5毫升,吸水率65.6%,稳定时间4.7分钟。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31.8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减产3.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3公斤,较对照增产12.22%。

栽培要点:

1、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量以40-45万粒/亩为宜,亩播量控制在22公斤左右。

2、生育期防治病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条锈病的发生,成熟期及时收获,以免降雨危害。

适宜范围:适宜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及条锈病偶发区种植。

2、油菜(1)H056

品种来源:H056,利用自育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雄性不育系与瑞典培育的双低恢复系育成,属甘兰型春性双低杂交油菜。

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直立,叶面浅裂,叶色深绿,株型伞形,株高149.6—170厘米,千粒重3.5—4g,生育期109天左右,抗倒抗旱,抗菌核病。含油率45.02左右,芥酸含量﹤0.63%。硫苷含量24.35umol/g,品质优于国内外现行质量标准。经甘肃、新疆等多点试验示范,表现杂种优势强,高产优质,抗病早熟等特点。

产量水平:在保证肥水的条件下,一般亩产达250㎏以上。2000-2002年,在山丹点试验示范,亩产达到280公斤。

栽培要点及适宜范围:精细整地,施足基肥,要求亩施有机肥3000—4000㎏,氮肥25—30㎏.磷肥50—60㎏,硼砂1.0㎏;精量播种亩用种0.5㎏,亩保苗4—5万株,加强水肥管理,提倡间苗定苗,认真进行药剂拌种,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全苗壮苗;杂交种只能利用一代(F1)种子,不能留种。适宜我县海拔2450米以下油菜产区种植。

(2)审定编号:甘审油2009002品种名称:秦杂油3号

引进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啤酒原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引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双低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特征特性:属甘蓝型、春性、“双低”三系杂交种。在春油菜区生育期121天,株高162厘米,分枝部位73.45厘米,总分枝57个,结角密度0.82,全株有效结角数158.8个,角果长7.62厘米,角粒数31.2,千粒重3.05克,单株生产力14.49克,籽粒黑褐色。含油率45.8%,芥酸含量0.09%,硫苷6.86微摩尔/克,田间成株期菌核病发病率8.0%。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省区试,两年12点次10点增产平均亩产254.15公斤,较对照陇油5号增产16.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44.53公斤,较对照陇油5号增产11.7%。

栽培要点及适宜范围:适期早播,河西地区4月上旬播种为宜。保苗3.5-4.0万株。亩播量0.75公斤,播深2-3厘米。田间2-3片真叶间苗,4-5片真叶定苗。适宜于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洮岷阴湿区种植。

3、胡麻

(1)审定编号:甘审油2009001

品种名称:陇亚11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115选-1-1为母本,陇亚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95053。

特征特性:株高49.8-63.9厘米,千粒重7.2-7.6克,生育期95天,属中熟品种。种皮褐色,花蓝色。品质分析结果,含粗脂肪40-42%,棕榈酸5.98%,硬脂酸4.43%,油酸24.95%,亚油酸15.38%,亚麻酸49.26%,含油率40.09%。田间抗病鉴定结果:苗期病株率为2.8%,对照抗病品种陇亚8号病株率为3.1%,感病对照品种天亚2号病株率为35.5%;在成株期病株率为7.5%,对照抗病品种陇亚8号病株率为7.3%,感病对照品种天亚2号病株率为65.2%,表现高抗枯萎病。抗倒伏,抗白粉病,抗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121.69 公斤,较统一对照陇亚8号增产5.34%,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0.9公斤,较对照增产10.3%。

栽培要点及适宜范围:亩播量3-3.5公斤,亩保苗25-35万株。一般川水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适宜甘肃兰州、张掖、景泰、榆中等地种植。

(2)陇亚10号 品种名称:陇亚10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通过对复交组合(81A350×Red wood65)×陇亚9号后代的多代精心选择,经过多年试验和研究最新选育而成,原代号95005。该品种2005年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特征特性:株高—般为47-77cm,工艺长度水地为35-54.7cm,旱地为40—45cm。主茎有效分枝5-7个,单株果数17~25个,每果粒数6.5~8.1粒,千粒重7.43-9.3g,含油率在39.46~42.10%之间,平均为40.89%,比陇亚8号高1.28个百分点。和陇亚8号比,硬脂酸含量降低,人体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的含量有所提高。成熟时群体整齐—致,果多、果大、千粒重高,抗倒伏性强,无贪青现象,落黄好。生育期98—128天,属中熟品种。该品种抗旱耐寒,适应性广,适宜甘肃及我国广大胡麻产区种植。突出特点是高产性能突出,稳产性好,高抗胡麻枯萎病,含油率高,综合性状优良。

产量表现:在省区域试验中,3年19点次平均折合亩产128.12kg,较统一对照陇亚8号增产4.6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点次中有12点次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2.89~20.48%。2002~2004年,平均折合亩产分别为114.18kg、147.24kg、122.94kg,分别较统一对照增产7.61%、1.51%、5.77%,三年均居第一位。在2003~2004年国家的国家区域试验中,两年的平均折合亩产分别为135.03kg、142.02kg,比统一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3.68%、18.02%,两年均居参试品系的第一位,两年平均产量为138.53kg,较对照增产10.57%,增产达到显著水平。两年15点次试验结果中,有12点次增产。生产试验中,景泰试点折合亩产200.3kg,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21.39%;皋兰西岔乡试点,折合亩产178.8kg,较对照增产12.8%。生产示范中,定西梯田地种植7.5亩,喷灌一次,平均亩产116kg;旱川地种植2.5亩,平均亩产134.8kg;会宁党岘种植3.2亩,平均亩产110.9kg;张掖碱滩种植4亩,平均亩产202.5kg;景泰畜禽良种场种植4.5亩,平均亩产188.9kg,二期灌区种植4亩,平均亩产200kg,条山种植4亩,平均亩产178kg。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篇5

一 投稿要求

(1) 研究简报是学术论文、科技报道的一种新形式, 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快速报道, 具有原创性和较强的学术性、创新性。

(2) 报道内容应为研究课题的最新阶段性或部分科研新成果或进展。

(3) 文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4) 文稿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 字数一般不超过6000字。

(5) 文稿必须经过导师和课题组的严格讨论和审查, 保证文稿的质量和原创性, 投稿作者主要针对博士、教授及研究员等。稿件中需有第一作者简介、E-mail、电话、通讯地址等, 以便联系。

(6) 研究课题必须为国家或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

(7) 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二 投稿及刊发

(1) 投稿时请邮寄2份打印稿到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材料导报》编辑部, 并请在信封上注明“特投研究简报栏目”, 同时将稿件的电子版发送至 mat-rev@163.com。

(2) 投稿一经采用将在3个月内安排发表。

《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 篇6

《材料导报》2009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分为综述篇 (上半月) 和研究篇 (下半月) 。

《材料导报》综述篇在保留《材料导报》原有综述特色的同时, 更注重在材料科研、材料产业中的指导作用。为此, 特设“特邀稿”栏目。

为了及时报道国内外材料科学技术的热点和动向, 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国内外材料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熟悉从事材料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更充分地体现《材料导报》“导”向性的特色, 特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就所从事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动向撰写综述论文。

为了引领材料科研方向, 促进材料产业发展, 反映材料研发动态, 推动材料产研进步, 敬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惠赐佳作。

稿件一经采用, 将优先安排发表。

稿件要求:

(1) 投稿时请将稿件的电子版发送至 matreved@163.com, 并请注明是“特邀稿投稿”。

(2) 请注明第一作者简介, 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称、毕业学校或学位 (院士、教授、博导情况)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 (科研获奖、主持课题、专著、发表论文) 。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篇7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研究成果产出的周期缩短, 对快速及时发布科学研究新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使科技工作者及其单位抢先获得科技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 本刊在《材料导报》 (研究篇) 特设“研究简报”栏目。此栏目以创新性和快速发布研究成果为特色, 主要征集学术性强、具有创新思想的研究报道, 以促进成果推广和学术交流。

一 投稿要求

(1) 研究简报是学术论文、科技报道的一种新形式, 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快速报道, 具有原创性和较强的学术性、创新性。

(2) 报道内容应为研究课题的最新阶段性或部分科研新成果或进展。

(3) 文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4) 文稿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

(5) 文稿必须经过导师和课题组的严格讨论和审查, 保证文稿的质量和原创性, 投稿作者主要针对博士、教授及研究员。稿件中需有第一作者简介、E-mail、电话、通讯地址等, 以便联系。

(6) 研究课题必须为国家或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

(7) 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二 投稿及刊发

(1) 投稿时请邮寄2份打印稿到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材料导报》编辑部, 并请在信封上注明“特投研究简报栏目”, 同时将稿件的电子版发送至 mat-rev@163.com。

(2) 投稿一经采用将在3个月内安排发表。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篇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研究成果产出的周期缩短, 对快速及时发布科学研究新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使科技工作者及其单位抢先获得科技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 本刊将特设一个新栏目——“研究简报”。此栏目以创新性和快速发布研究成果为特色, 主要征集学术性强、具有创新思想的研究报道, 以促进成果推广和学术交流。

一投稿要求

(1) 研究简报是学术论文、科技报道的一种新形式, 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快速报道, 具有原创性和较强的学术性、创新性。

(2) 报道内容应为研究课题的最新阶段性或部分科研新成果或进展。

(3) 文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4) 文稿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

(5) 文稿必须经过导师和课题组的严格讨论和审查, 保证文稿的质量和原创性, 投稿作者主要针对博士、教授及研究员。稿件中需有第一作者简介、E-mail、电话、通讯地址等, 以便联系。

(6) 研究课题必须为国家或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

(7) 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二投稿及刊发

(1) 投稿时请邮寄2份打印稿到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材料导报》编辑部, 并请在信封上注明“特投研究简报栏目”, 同时将稿件的电子版发送至 mat-rev@163.com。

(2) 投稿一经采用将在3个月内安排发表。

《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 篇9

《材料导报》2009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分为综述篇 (上半月) 和研究篇 (下半月) 。

《材料导报》综述篇在保留《材料导报》原有综述特色的同时, 更注重在材料科研、材料产业中的指导作用。为此, 特设“特邀稿”栏目。

为了及时报道国内外材料科学技术的热点和动向, 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国内外材料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熟悉从事材料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更充分地体现《材料导报》“导”向性的特色, 特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就所从事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动向撰写综述论文。

为了引领材料科研方向, 促进材料产业发展, 反映材料研发动态, 推动材料产研进步, 敬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惠赐佳作。

稿件一经采用, 将优先安排发表。

稿件要求:

(1) 投稿时请将稿件的电子版发送至 matreved@163.com, 并请注明是“特邀稿投稿”。

(2) 请注明第一作者简介, 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称、毕业学校或学位 (院士、教授、博导情况)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 (科研获奖、主持课题、专著、发表论文) 。

上一篇:破碎设备下一篇: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