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课程

2024-10-13

仓储管理课程(共12篇)

仓储管理课程 篇1

1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概念的产生

1.1 课程管理的产生

苏联的教育理论研究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课程都被看作是教学的一个分支,课程研究受到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学的研究,这样的背景下也就无法涉及和展开对课程管理的研究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们渐渐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们也逐渐关注起课程问题。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课程理论的输入使我国学者意识到,还有如此丰富的课程研究领域深藏在学校教育之中。因此,随着我们课程研究的成果日益丰富,课程论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课程概念也逐渐独立出来,课程被看作是教学的上位概念,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许多课程问题已不能够完全用原来使用的“教学管理”来解释,因此,课程管理这一概念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真正对课程管理研究予以重视,则与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关。由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学校一方面要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1)那么,多种关于课程方面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广大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也就对课程管理的研究愈加关注。

1.2 课程领导的产生

在西方,课程领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新名词,在50、60年代的时候就有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譬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帕索教授在1952年就以《以集体为中心的课程领导》为博士研究项目;贺拉斯·曼·林肯学校研究所曾就关于课程领导的项目进行过为期14个月的研究,最后于1955年出版了《培训合作研究的课程领导者》。(2)其真正发展还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随着传统科学管理理论的式微、民主化的推进,以改造线性的、单向的、强制的、标准化的、追求控制的管理为主旨的‘领导’概念应运而生。”(3)20世纪80、90年代,管理理论取得了突破,新的管理理念逐渐流行,在这种背景下,对课程领导的研究开始形成气候。对于我国而言,课程领导这一概念是“外来品”,学者们也是在近些年才开始真正对课程领导的理念、模式等进行研究,这是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话题,是一个目前存在于理论性探讨中的命题。

2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涵义

2.1 课程管理的涵义

当前学术界对课程管理的定义有着多种表述,但是基本涵义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第一,课程管理之主体包括涉及课程的所以当事人。上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至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属于此。第二,课程管理之范围囊括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设置课程目标,到组织课程实施,到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其中。第三,课程管理之过程要求对与课程相关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有利于课程更好的实施。第四,课程管理之目标是通过管理的手段,激发各种潜能,以高效率、高质量地达成预设的课程目的。

2.2 课程领导的涵义

同样的,国内外学者对课程领导也有不同的界定,但我们仍可以得出一些共识:第一,课程领导是一种课程实践方式,它指引并统领着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它强调的不是要控制他人,而在于引导。第二,课程领导的主体没有固定的限制,同样是涉及课程的所有当事人。第三,课程领导是课程和领导这两个范畴的紧密结合,它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观。第四,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领导者要运用关于领导的理论和策略来完成课程范畴内的任务,以此来保证一系列课程相关活动的顺利推进。第五,课程领导强调互动、合作,它运用的并不是传统的单纯依靠指示命令的管理模式,而将其看作一种所有成员共同探讨课程问题、推进课程发展的互动协作过程。

3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关系梳理

3.1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区别

3.1.1 两者的管理范式不同

课程管理把古典管理理论作为基础,课程领导则基于转型的领导理论。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等的引导下,“传统意义上的课程管理侧重于对课程方面的安排、执行,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监管’和‘控制’,较多地考虑管理中的技术因素,是一种分层组织式的管理模式。”(4)而课程领导恰好相反,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体现出以下显著的特征:领导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决策的过程更加民主化、沟通的模式更加便捷化、领导的职能在于“引领”而不是“控制”。可见,课程领导吸收了“领导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基于一种人本管理的理念,强调人的主人翁地位、重视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倡导通过调动各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去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课程领导过程中更多的呈现了一种民主、互动、合作、和谐的氛围。

3.1.2 两者的具体要求不同

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对我们实践所提出的要求可以从各自的特征中得到反映。从上文所体现的课程管理的特征可看出,课程其实是具有相应秩序的一个系统,各中小学校及教师忠实地执行着最高管理层下达的任务和命令。这也正同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通过国家课程的统一实施来确保一种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良好秩序。相应的,课程领导所提出的要求则是首先组建一个团结、开放、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这是实现有效课程领导的大前提。在此前提下,要做好团队成员中的权力分配工作,开发各成员的潜能并给其发挥的空间,彼此间形成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良好伙伴关系,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共同体验课程发展。

3.2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联系

3.2.1 课程管理包含课程领导

由课程管理研究中分化出了对课程领导的研究,“课程领导属于课程管理范畴,是课程管理的重要职能。课程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使整个管理过程中其他职能得以实现的起主导作用的推动力量。”(5)这个我们也可以从管理学或领导学理论中得到启示,虽然对领导与管理的定义有争议,对两者的关系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普遍认为,领导是通过影响其组织成员,让他们顺应并协调组织的行为;而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手段,结合人、财、物等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过程。本质上来说,领导属于管理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管理是上位概念,领导是下位概念,管理包含着领导。由此,课程管理包含了课程领导,课程领导属于课程管理的下位概念,在具体的实施中,两者则各有其侧重点。

3.2.2 两者相辅相成

虽然这两者在管理理念和行为上存在着的差异,但因为课程领导是由课程管理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课程管理理念,再者领导与管理这两种职能本身就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课程领导和课程管理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某些相似的地方。那些把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分别当作“等级”、“权威管理”以及“民主”、“合作管理”的代名词,是对两者的严重误解,也反映了一种盲目追捧新概念、新名称现象。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在概念上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而对于所以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来说,也不是要在两者之间只择其一,而是要在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季诚钧.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辨析——兼与靳玉乐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2009(3).

[2]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闫守轩,李洪飞,侯玲.课程管理的意涵辨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4).

[4]徐君.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6).

[5]李定仁,段兆兵.试论课程领导与课程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4(2).

仓储管理课程 篇2

一、课程性质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学习仓储和配送环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决策思路,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第三学期开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际工作,具有分析、解决一般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要求学员对有关内容知道是什么,对其中关系到物流学基本理论的创立、人物、事件要把握;能够正确加以表述;

掌握:要求学员对有关内容能够理解为什么,把握决策思路;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有关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正准确地应用。

三、考核方式

仓储管理课程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课程管理

受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国家集中管理的课程政策的影响,目前小学课程管理的特征和风格都已经比较稳定。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小学课程管理乃至中学课程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管理问题的长期存在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直接影响。课程管理的完善与否对课程管理的实施效果影响颇大,因此,完善小学课程管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小学教学管理者应该着重进行小学课程管理的完善。

一、小学课程管理

小学课程管理是指各地的小学根据我国课程管理的政策要求,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为目标来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活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素质、兴趣、爱好。

二、目前小学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国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中,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管理者们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学校只需要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课程就行了,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管理的研究。并且,在部分小学教师的思维里,课程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故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课程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了我们小学校长和教师并不擅长进行课程管理,很少参与课程管理。

2.课程管理的经验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管理也需要随之进行完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特征和风格都比较稳定,很少进行大幅度的变动。在课程管理改革这一方面,我们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前人的经验教训,课程管理的经验不足。

3.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只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执行的手段过于行政化,往往是直接强制执行上级部门的决策,管理的力度大。在课程管理方面,管理权力往往只集中在校长及教导主任等核心的课程管理人员手中,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很少有真正的权力。这就使我们在课程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实际情况的现象,进而使课程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小学课程管理可采取的相关举措

在进行课程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行实地调查,充分调查研究该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指定课程。在课程管理的完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课程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

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应该立足本校自身的现有条件,整合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课程管理的完善,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各个学科资源的整合,进行师生资源以及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并进行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合理分配,进行充分利用,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最终实现课程管理改革的目标。

另外,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小学课程管理核心管理层应该适当放权,将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教师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充分的,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明确每一个教师在小学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承担应履行的课程责任,以此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课程管理的完善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培训,定期开会讨论各自在课程管理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并商讨解决方案。课程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固有的管理思维,亲身参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而非只是利用行政手段执行决策。各个课程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累相关管理经验,以此来更好地完善课程管理,实现培养优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德智体美的自我发展。作为小学课程管理人员,我们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完善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小学教师队伍思维凝聚力,完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小学办学特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春红.教学经验交流从爱出发,用心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崔桂华.浅谈小学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8).

仓储管理课程 篇4

基于这种情况, 我们本着节约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尊重学生选课自主权的原则, 从2 0 0 8年7月开始着手搭建校本课程管理系统。经过两轮修改完善, 现已开发出贴近我校实际的, 高效、实用、数字化的校本课程管理系统。

一、构建高效、实用的校本课程管理系统

由于系统的使用者是学校的全体教师与学生, 因此要在操作上简单、易用, 无需添置额外的硬件与软件, 节约开发成本。经过论证, 我们最终选用容易开发且通用性高的A S P+A c c e s s组合进行系统开发。依据操作流程 (见下图) , 将系统设计为四部分:系统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班主任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可输入年级信息以及各班学生人数, 生成初始的学生账号;可以添加或删除学生账号、编辑学生信息、清除某位学生的选课信息;可以管理教师账号, 并能审核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可以对教师上传的校本课程教案等资料进行管理;可以将数据库进行备份和初始化。

教师模块。教师注册账号, 登录后能在自己的页面申报校本课程, 在课程未审核通过的状态下能编辑修改。课程审核通过后, 教师便可以上传课程资源, 还能查看选择自己课程的学生信息, 对他们的考勤、课堂表现和课程成绩进行评定。

学生模块。学生可使用教学处统一核配的账号与密码登录系统, 查看自己所在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 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 学生还可以查看自己所选课程的学习资料, 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考勤情况和课堂表现。

班主任模块。班主任可以随时查看本班学生的选课情况、考勤、课堂表现和成绩。

这样设计的优点非常明显。一是操作简单。由于系统界面友好、人性化, 教师通过该系统即可完成校本课程的申报, 并可以方便地修改、上传校本课程资源及对学生的考评。根据系统给出的操作提示, 学生能够快速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进行学习。管理者则可通过管理后台, 对课程、评价、教师和学生等信息进行管理和编辑。二是管理方便。借助选课管理系统, 管理者能够随时监控和了解学校整体的选课情况, 做出及时的反馈和修正。根据选课学生人数的多少, 管理者在后台对各课程能否开课进行审核。若课程不满足开课要求, 则将其设为“未审核”, 并通知各班学生重新选课。待所有学生完成选择后, 公布各课程的上课地点, 并开始开课。此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学生的信息,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在整个选课、开课的过程中, 无论是教学处, 还是开课教师或是学生, 都感到非常轻松, 不再忙乱, 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二、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

1. 成立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为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并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学校还成立了由年级主任、主管校本课程的副校长以及教学处人员组成的校本课程审批小组,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各年级的具体情况以及校内外课程资源情况, 集体审议教师上传到系统的校本课程纲要, 并及时向开发课程的教师反馈审议意见。

2. 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我校实行了“1+1”的校本课程研学模式, 即每周课表上和课下都要有1学时的校本研学时间。这样, 每个学生每学期共有近3 0学时的校本研学时间。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控该模式, 我们要求高一教师每周备好2课时的校本课程教案, 课代表要填写校本课程的课堂记录, 学生每周都要填写课下校本课程记录本, 在下周上课前交给教师批阅备案。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并把学生上交的记录本作为期末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

3. 重视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

我校从2 0 0 1年起就要求所有教师具备“上好1门基础课, 开设1门~2门校本课程”的能力, 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课工作。每学期每位教师的授课量不应少于2 6个学时, 教案不应少于1 3个。为了激励教师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学校对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发放课酬, 把校本课程的教学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管理, 作为评职、评优的重要条件, 并开展一系列评选活动, 如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

4. 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

我校对课程资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开发资源的整合。我校充分利用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所处C B D的地区优势, 借助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课程资源, 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力度, 为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教师潜力资源的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关键在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提高教师们开发的积极性, 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几年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 在充分发挥个体作用的同时, 也要注意群体潜力的整合, 从而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三是阶梯性教材整合。实现了教师自编教材、校内教材、学校间教材、地方教材的整合。

5. 摸索出责任细化的“走班制”管理方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尝试,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责任细化的“走班制”管理方法。校级领导负责全校校本课程的制度建设和资源建设。教学管理处负责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逐一落实, 并据此进行校本课程师资的调配以及课时的安排, 督促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年级组制定各自年级组的操作方案, 协助教学管理处安排教学场地。备课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等。班主任负责随时登录课程选课系统, 查看本班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 协助开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任课教师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上, 要指定课代表, 固定学生座位, 课下要及时在选课系统对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三、开发出七大系列校本课程

有了校本课程平台, 我校校本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开发出了以延伸学生学科视野为中心的菜单式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中心的学科竞赛课程、以服务奥运为中心的小语种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中心的科技活动类课程、以经纶午间论坛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课程等七大类特色校本课程。以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为例, 其内容要求是强化各学科的知识, 特别是要进行学法指导。由各学科备课组和教学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课程实施的形式是课程招标, 教师网上申报, 学生自由选课。目前已开发出北京文化、数学解题方法、英语听说和阅读、学生公司、历史人物解读、天空与宇宙、生活中的物理、趣味化学实验、生物奥秘、轻轻松松玩转计算机等校本课程。

许多学生通过参加“数学解题方法”、“新概念英语同步拓展”等课程的学习, 掌握了解题技巧, 数学和外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位学生将校本课程与科技活动相结合, 写出了关于雨水收集的小论文, 在市级科技小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物理组教师的指导下, 我校学生在市、区级物理竞赛中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近一两年来, 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1 0 0多项国家级、市级、区级奖励。

中级(粮油)仓储管理员部分课程 篇5

一、粮油出入库管理 ㈠粮油入库

1.粮油入库前准备工作。

散装平房仓 仓容=面积×高×容重

包装平房仓 仓容=面积×70%×堆包高度*容重 浅圆仓、简仓

仓容=体积×容重 油质 罐容=储油容积×90%×油脂密度 油脂密度一般按照910kg/m³计算。2.接受粮油入库。⑴仟取样品 ⑵严格检验 ⑶准确检斤

⑷依质分类入库,入库时应根据粮油种类、质量、用途和贮存等情况,堆放时做到五分开 不同品种 质量好坏 干粮湿粮 新粮陈粮 有虫粮与无虫粮分开。⑸结算付款 ⑹统筹安排

二,库存粮油的管理 ㈠粮油堆放形式 1.仓内散装堆放

堆放可分为散装堆放和包装堆放,而包装堆放有可分为实垛和通风垛等

仓内分为全仓散装和围包散装堆放

2.仓内包装堆放 由于包装储藏有利于粮油的装卸、运输、通风降温和保持纯度,所以在中转粮库、保管成品粮、种子粮时采用较多,又分为

⑴实垛包装堆放,适用于水分小、粮温低、较长时间储存的粮油。⑵通风垛包装空隙大,便于通风、散热、降温以及粮情检查,所以适于保管水分大、温度高的粮油,尤其适合秋冬储存高水分大米。㈡粮情检查与处理 1.检查方式 ⑴全面普查 ⑵定期检查 ⑶不定期检查 2.检查内容

一般应着重检查温度、湿度、虫害、水分和粮油品质等,检查步骤三先,先仓外、后仓内,先原粮后成品粮,先无虫粮后有虫粮,⑴温度检查。

对粮温的检查,可采取分层定点与机动取点相结合、仪器检测与感官鉴定相结合的办法,定时定点测温,便于前后对比和分析掌握储粮的变化规律。

①粮温检查期限按粮堆的安全状况与最高温度部位来确定。

⑵水分检查。粮油含水量是储粮划分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的主要标准。检查期限也以以上三项划分。

⑶虫害检查。检查范围和虫粮取样点的设定检查害虫范围一般应包括粮温、仓房、加工车间、仓储器材及储粮环境等。⑷粮油品质检查。

①品质检查期限:一般在每年的3月9月份分别对库存粮油做一次质量等级和品质控制指标的全面检测,粮油入库后和出库前也应该做质量等级和品质控制指标的全面检测。

②粮油品质检查取样点设定:根据2010190号的规定,对于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储存条件下的粮食200取1混合后整个货位做为一个检验样品 每个检验样品代表数量一般为2000-3000

③粮油品质检查方法:一般以感官鉴定为主,并配合仪器检验。.对粮食一般从色泽气味黏度脂肪酸值等方面进行检测,对油脂一般检查其色泽气味酸值过氧化值等。㈣ 粮油保管损耗管理

1.粮油保管损耗概念和分类

粮油保管损耗是指粮油由计量验收入库起包括库内搬倒堆装,至计量点交出库止的整个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损耗,2.水分杂质减量

按发生原因分为1水分杂质减量2保管自然损耗。

粮食6个月0.10一年0.15以上0.20油料0.15 0.20 0.23油脂0.08 0.10 0.12

保管自然损耗=入库总量-出库总量-水分杂质减少量 保管定额损耗=入库总量*自然损耗率定额% 超耗量=自然量-定额量

原则水分杂质减量和保管自然损耗,必须分别计算,分别列报,不得混淆。

水分杂质减量和保管自然损耗,应该以一个货位或批次为单位,在粮油出清后,根据粮油入库验质、计量凭证进行计算。

保管的粮油,出库数多于入库数的其多于数量为增益应按商品溢余处理,不得冲抵保管损耗。

粮油保管自然损耗与水分杂质减量,必须分开计算,一个仓囤出清后如发生损耗,可先根据出仓水分、杂质含量计算水分杂质减量。保管损耗要严加管理,不得预报、估报、假报和隐瞒不报、对超耗和溢余,一律采取登记后结案的办法,将超耗和溢余情况另行登记,然后查明原因上报处理,没有正当理由,作为事故处理。说有粮油保管损耗一定要经过审查批准才能核减库存。

粮油在保管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工作失职造成巨额超耗,或霉变虫蚀污染水淹失火贪污盗窃等事故损失和经查明不属于损耗的短斤丢失等损失以及意外事故所发生的损失,应按财产损失有关规定办理,不作正常损耗处理。

三、粮油仓储机械管理

㈠仓储机械的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1培训教育制度四懂三会1懂机械性能2设备结构3工作原理4电器安装和技术要求。1操作2保养3排除故障。

2安全操作规程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等,制定专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正常使用和操作安全;保持机械正常负荷运行避免大马拉小车 精机粗用 设备空载 或者超负荷运行。

3建立粮油仓储机械设备档案 新购入的粮仓机械设备应及时进行建档编号,妥善保管使用说明书,建立档案卡、使用卡、维护保养登记卡等。

4电气设备操作管理制度在进行故障排除或电气设备检修时,应切断电源,不准带电作业。机械设备必须具有安全有效的接地保护措施。5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对链条、链轮、皮带、皮带轮、传动齿轮等外露、易缠绕、易卷吸、易脱落部位应加装防护罩,并加强作业现场所有人的安全培训和隐患排查管理。6机械使用管理制度

7仓储机械设备检验制度新购或维修厚度机械设备,需经性能检验合格并试机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8作业现场检查制度 当电机额定电压与外加电压不符合时,或电机温升超过铭牌允许值时,有异味或异响时,均不能接电启动电机。9现场粉尘控制制度 10仓储机械管理维护制度 ㈢

仓储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保养分为例行一级二级三种

⑴例行是操作人员和作业结束之后,或作业间歇时对所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的以清洁、润滑、禁锢、目测检查和一般调整为主的保养作业。⑵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为辅的保养工作对部分机件进行拆检恢复和调整为主的保养。

⑶二级是在一级的基础上对主要部件进行拆检、校正的保养工作。例行常听 常看 常动 持之以恒。二级根据实际需要或按计划进行安排,计量设备须经由计量管理单位派人定期进行。设备维护 机械设备分为小中大三级维护。

四、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㈠小麦品质判定规则

面筋吸水≥180 <180--品尝分≥70 ≥60且<70 <60 ㈡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籼稻≤30.0 ≤37.0

>37.0 品尝分 ≥70

≥60

<60 粳稻≤25.0 ≤35.0

>35.0 品尝分 ≥70

≥60

<60 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玉米≤65.0 ≤78.0

>78.0 品尝分 ≥70

≥60

<60 ㈣大豆

高油≤3.5 ≤5.0

>5.0

大豆≤3.5 ≤5.0

>5.0

蛋白溶解比率≥75 ≥60 <60

食用油大豆菜籽≤8 >8-≤12 酸值≤3.5 >3.5-≤4 >4 花生葵花籽≤12 >12-≤20 >20 酸值≤3.5 >3.5-≤4 >4 消防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方针 粮食消防工作职责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防火档案。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特别是对油库、粮库、化学物品库、变配电室等重点部位,要做到定点、定人、定措施管理。3针对本单位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制定火灾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仓储作业安全防护进仓作业个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危险源,因此,进粮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安全防护。空仓杀虫杀虫剂的种类必须是储粮化学药剂。计量称量车辆通过汽车衡不超5不能在衡上急刹车,过快或急刹车不仅会影响汽车衡的准确性能,而且可能会损坏承载零件。车辆和货物总重不得超过载荷。

环境广义上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极其其中可以影响人来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而环保法中指的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保护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手段,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使环境更好的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方针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注意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4废进行综合治理 废气 废渣 废水 废液 操作

第八章、出入库管理

一、电子汽车衡计量粮油数量 ⑴电子汽车衡使用前的检查

电子汽车衡在使用前检查限位间隙是否合理、限位螺栓与秤体不应碰撞接触

⑵仪表通电预热20分以上,打开称量显示仪表与打印机

⑶指挥装载车辆驶入秤台,记录车号 送粮单位 人员等基本信息 ⑷称量车辆毛重,记录称量读数。

⑸核对空载车辆信息,确保空载车辆与装载车辆对应正确,称量空载车辆皮重,记录 称量读数

⑹填写相关数据,核算称量结果,打印和保存称量结果。⑺称量结束,关闭汽车衡,做好相关整理工作。《注意事项》

2汽车限速5公里,禁止急刹车。4每次的称量总质量不能超过载荷。㈡ 电子汽车衡组成结构

电子汽车衡俗称地磅,是适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量设备。电子汽车衡在称量大宗货物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通常由秤台、称量传感器、连接件、限位装置、接线盒、称量显示仪表灯组成。

㈡ 电子汽车衡工作原理 ㈢电子汽车衡的常见类型

电子汽车衡采用应变电测原理称量。有模拟和数字两种信号模式。也可以按照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和非自动两种,如按安装,可分为地上衡和地中衡。区别为有无基坑。㈣ 电子汽车衡的规格参数

SCS是通用代码 S是衡C是传感器S为数字显示后加载荷T及长M*宽M

二、打尺计量油罐液位高度 2.测量液位高度

上罐顶进行计量,人员不少于2个4一手握住读数位置的上端,另一手握下端,两手拉直尺带,视线与尺带垂直。读数时先读毫米,厘米,分米,米4项,做好计录5油面高度测量至少测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差不小于1毫米时,取小的读数,超过一毫米应重新测量。t=平均油温 《注意事项》

1量油尺应经过具有检定机构检定,数字式温度计要用水银温度计加以标定,两者误差±0.3以内。3量油尺使用之前应校对零点,并检查尺砣与挂钩是否连接牢固。

取样点位置1打尺计量一般在油罐顶部计量孔位进行,计量孔水平方向距罐壁不小于1.5M。2油深小于3M在中间打一下大于3M在油上50cm和下50cm及中间1/2各打一下,取平均温。温差大于3,应在相邻两点之间等距离增加1个测量点,最多5个,取平均温。

三、非连续累积料斗秤 《注意事项》

非连续累计料斗秤要注意:1由于设备的特殊性,它既要满足设备上下接口等的安装要求,又要满足计量设备的特殊要求。操作人员不许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操作。如果是对外结算用的衡器,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要定期检定,维修也要经过培训的合格维修人员进行。2要有粉尘防爆措施和爆炸卸爆装置。

《相关知识》非连续累计秤是指具有料斗式承载器,将一批物料分成不连续载荷,以静态计量代替动态计量,一次称量每份分离载荷的质量,累计称量结果,并将分离载荷卸出的衡器。一般由上料斗、称量斗、下料斗组成。非连续性累计料斗秤是将连续输送的物料分割成一斗斗单独计量,然后累加计量值,得出这一批物料总值的计量设备。加装的耐磨衬板1要求比普通钢板耐磨2对人体无毒、无害且不会与粮食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产生有害物质.3还要便于更换 第二节

粮油质量监控 操作步骤

1触觉,用手掂量粮食重量判定体积质量。

2视觉,通过看色泽,粒形,看不完善粒多少判定粮食体积质量。3齿觉,用牙齿将粮粒咬断,根据粮粒的软硬程度判定粮食体积质量。4记录。《注意事项》

⑴凭感官判定粮食体积质量要经常与体积质量器测定对照 ⑵感官判定粮食体积质量时,要集中经历,不能分散注意力。《注意事项》 ㈠触觉检验法

触觉用手抓一把稻谷,摊平在手掌上掂量掂量,感觉其分量,然后观察籽粒的成熟度、饱满度,判定出糙率大小。

2手木砻将试样脱壳出糙,通过观察糙米的色泽、外观、稻壳的薄厚、不完善粒多少判定出糙率大小。

大豆1随机数出大豆约100粒,拣出杂质、损伤粒、未熟粒、破碎粒,折算出他们相当于完整大豆的个数,计算出大豆的完整粒率。2记录 1损伤粒指受到严重摩擦损伤、冻伤、细菌损伤、霉菌损伤、生芽、热损伤或其他原因损伤的大豆颗粒。2未熟粒指籽粒不饱满,瘪缩达到粒面1/2及以上或子叶青色1/2以上的,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3破碎粒是指破碎达到1/4以及以上的颗粒。第三节、粮油存放管理

需要了解仓房结构牢固性、仓墙防潮性、仓容量以及粮食的数量、含水量、质量、储存期、储粮类型原理或是成品粮及粮情等基本情况。《注意事项》

⑴如果强度和防潮不符合要求,不能采用散装的存放方式,避免因粮食侧压力发生仓墙倾斜或崩裂,以及粮食受墙壁地坪返潮等影戏粮食安全。

⑵保管高水分大米、小麦粉和玉米粉等成品粮和半成品粮可采用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相关知识》 ㈠ 原粮存放

仓房结构牢固,仓体不返潮,数量大,干燥,质量好又属长期储存的原粮采用全仓散装存放;如果仓房结构和仓墙防潮性能不符合要求,应采用围包散存,围包粮墙与仓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㈡ 成品粮存放

成品粮应在仓内包装堆垛,即用麻袋,布袋,草袋或编织袋装粮,然后成垛堆放,便于搬运和避免尘杂污染,袋装粮食应能保持清洁和纯度。

安全水分以内的成品粮在低温季节可堆实垛;在秋冬季节保管高水份大米可采用通风垛;水分,温度较高的小麦粉和玉米粉应采用面粉包装通风垛。

二、常用粮油装卸机械设备操作

粮油装卸机械操作3根据装船的进度及时伸缩输送机前端的溜管或移动船位将船装满。要清理运输车船中的残存粮食。《相关知识》 ㈠ 装船

散装粮装船是利用粮食的自流性,用输送机将粮食送到船舱的上部,然后流入船舱。

⑴依靠船的移动和人工辅助或调整输送机落点,实现均匀装粮,最终装满,适用小船。

⑵带式输送机将散粮运到小舱口的船仓上,船随装载量不同而升降,依靠皮带机的俯仰来适应船的升降。

⑶工作塔发粮,经埋刮板,适用较大货船。也可用转向皮带机和伸缩管装船,减少扬尘和散漏 ㈡装火车

1装车量不大的库,用皮带机直接装,调整机械或车位把车装满。2高位仓用于发货量大,而时间紧的粮库。装车前将称过数量的粮食装到高位仓中,当车厢放置好后,打开高位仓仓底门,仓中粮食经溜管流入车厢。这样装车效率非常高。一小时可以装满整列车皮。第九章 粮情检查 《操作步骤》

启动计算机顺序:依次启动工作电源,计算机,检测主机等 关闭计算机:顺序相反 《注意事项》 三温两湿检测 《相关知识》

㈡ 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 1.粮情检测

⑴具备检测温度,湿度,其他指标和受控设备状态的功能。⑵具备定时巡测,实时检测的功能。2.粮情分析

⑴具备自动分析,判断粮食储藏状态,标识粮情异常部位和异常值的功能。⑵具有不同日期和不同仓房粮情对比功能。⑶具备预测粮情变化趋势的功能。3.数据储存与检索 4.数据显示 5.数据打印 6.报警

仓储管理课程 篇6

【关键词】仓储企业 目标管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5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改革滞后,课程设置缺乏规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文从目标管理(MBO)的内涵入手,基于仓储管理课程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分析仓储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教学结合,提出借鉴目标管理(MBO),改革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训步骤。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是1954年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杜拉克(PeterEmeker)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

目标管理(MBO)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一种管理程序或过程,它使企业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企业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企业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企业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员工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机制把管理者从繁杂的行为管理中解放出来,强制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

目标管理的思想核心是重视成果,重视人的因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朝着同一方向,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而不是对下属行为的监控,其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

二、仓储管理课程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

(一)仓储管理课程理念。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定位在培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现代物流技术和经济管理为基础,熟悉现代企业供应链和商贸流通理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依据教学目标,仓储管理课程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本课程遵循仓储管理业务的一般程序,从仓储企业的组建、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作业流程等核心知识模块,结合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由学生分组设立模拟仓储公司,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完成仓储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MBO)的整体运作。

(二)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照仓储管理课程理念,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地方物流企业需求,目标具体、成果明确、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为原则。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仓储发展过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明确仓储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现代仓储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解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用仓储管理的原理和知识,进行仓储管理实务的操作。具体能力包括:仓储企业的组建、仓库布局规划、仓库作业流程、商品的保管和养护、仓储商务管理、仓储绩效管理。

知识目标:第一,了解组织设计的一般理论及仓储企业人员招聘选拔与培训的一般要求;了解基本的仓储设备种类及功能;了解各种仓库作业表格的形式;了解仓储商务活动的含义与作用。第二,熟悉常见仓储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熟悉仓储设备配置的原则;熟悉仓库作业的具体要求;熟悉仓储商务活动的内容与过程;仓储绩效管理的意义。第三,掌握仓储企业设立的要求与步骤;掌握仓库网点布局的原则和内容及仓库选址的方法;掌握仓库的出入库和在库管理的基本流程;各种单据的填写和处理方法;掌握仓储合同的内容及仓单的作用;仓储成本的构成;评价仓储作业情况的指标纬度。

情感目标:第一,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贯穿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精神;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道德素养。

三、仓储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教学结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仓储企业管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仓储企业管理中,管理范围包括:仓储设施设备的选择、仓库布局、仓储策略、货物入出库管理、货物保管和养护技术选择与管理、货物的装卸搬运、货物库存管理方法的应用、仓储安全管理、仓储信息技术等;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包括:仓库规划能力、仓储设备操作及使用能力、货物作业、养护及在库管理能力、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仓储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正是将仓储企业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者的能力纳入目标管理机制中,以目标来激励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员工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最后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强制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朝着同一方向努力,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既能实现企业发展,又能实现个人发展,提升了仓储企业管理水平。

仓储企业管理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仓储企业目标,实现管理对象的上下沟通,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为一体,个人目标实现了,总目标才会得以实现;其次,要求同学身临其境,模拟仓储企业中的各个角色,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目标,激励出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求同学们重视过程管理,投身于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管理全过程;最后,通过目标管理,学会管理仓储企业的能力。

四、借鉴目标管理(MBO)。改革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实训步骤一:确定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是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确定目标管理,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仓储企业基本资料,主要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需求与其期望。

(二)实训步骤二:创建目标管理项目小组。在确立目标以后,组织实施是关键。在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组建目标管理项目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若干名。组长是仓储模拟企业的总经理,具有求新、求变、求好的观念,副组长是各部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负责人,组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目标管理(MBO)项目小组的协调工作:制订计划和预算的时候要与财务部门协调;调整组织架构的时候要与企管人事部门协调;进行发动宣传的时候要与宣传协调;进行考核的时候要与人事、绩考部门协调。

(三)实操步骤三:选择目标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特性、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选择不同的目标管理模式,本研究根据仓储管理教学的实际,采取主动性、业绩型、能力型的目标管理模式:

典型步骤:

1 根据长期经营计划制定并公布公司的年度总目标(见表1)。

2 根据年度总目标制定并公布部门目标。

3 员工根据所属单位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四)实训步骤四:决定目标管理策略。由于目标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场变革,变革总会遇到阻力,所以必须考虑其管理策略。有两种基本的目标管理策略:一步到位策略、分步到位策略。因为本研究是教学研究,所以采取一步到位的目标管理策略。

把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都纳入目标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中来,将目标管理推行到企业的所有单位和人员。

(五)实训步骤五:形成目标管理计划。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事先没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安排的话,很难将各项工作协调向一致的方向。

1 目标管理计划的准备。一个典型的目标管理计划由4个主要部分构成,本研究的MBO计划的格式包括:目的界定、基本计划、控制体系、变革管理。

2 目标管理的项目分解。由于目标管理的工作十分繁杂,因而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宣传发动工作、培训工作、推行规划、任务分工、执行工作、指导各单位目标管理开展工作并汇总形成目标体系图、规定目标管理工具(如目标卡)的填写和使用办法、目标执行过程的控制方法、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及激励措施。

3 目标管理的进程安排。制定目标管理的整体进程,总目标、单位目标、个人目标的目标完成时间、质量、效率等。

目标卡填制、目标检查月度、季度、年度考核进程。

仓储管理课程 篇7

“以幼儿为主体的主题课程”教学结构模式主要通过“选择主题———搜集相关主题教育内容———设计和整理主题教育网络———创设开放式主题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编排与开展———学习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近年来随着主题课程资源的不断充实,主题课程资源包应运而生。主题课程资源包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以教研组长为核心,教师集体收集内容,自主进行管理。资源包包括主题活动目标、主题各领域活动内容、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推荐课程(即备选课程)、主题反思等诸多内容。这些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的教育资源,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节约了许多教学成本。

(一)主体资源包。

主题课程中的各级活动目标、各领域活动内容安排、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等都是课程主体资源包中重要的常规内容。我们参考《江苏省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南京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幼儿园建构课程》、上海的《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等,结合自己幼儿园的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制订各年龄班相应的教学主题,并根据教学状况,每学期初再做微调。

(二)影像资料包。

在这里,我们会将一些研讨课用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特别是二研、三研后的精品课,几乎都以实录的形式保存在资源包里,在下一轮的主题活动开展中为教师提供参考。

(三)主题反思包。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在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所选课程内容是否合适、目标达成度如何?在该主题中,哪个活动的组织是自己比较成功的?哪些活动需要重新思考调整等,都以主题为单位记录下来,供大家分享交流。在下一轮的课程实施中,相互之间可以参考、借鉴。

(四)优秀课例备选包。

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建立了资源备选包,里面有优秀、精品课例,也有老师平时积累的与主题相关的课例,这个备选包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电子储物袋”,老师有需求就到袋中去挑,根据教学需求、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主题活动内容。

二、课程资源包———教师发展的“自主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脑课件,还应该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管理。我园建构的园本化主题课程资源包,有效促进了主题课程网络的动态化管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和自身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内容选择———自主共享。

课程资源包的出现,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管理权,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选择或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调整,不过这个调整一定要通过教研组这个团体共同的研讨和协商。如:大班教师在进行“我们爱祖国”的主题教学活动时,发现以前的课程中有的活动设计相当枯燥,于是几位教师便重新构思新的教法,以旅游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充分认识和美好向往。在该主题活动中,老师们把验证后的课程全部归档在课程资源包中,大大丰富了主题内容。她们在课程实施中充分享受着自主课程管理的快乐。

(二)目标制定———互通共长。

主题资源包的建设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互通共长。当大、中、小班在同样的时间段开展同样主题的活动时,教师们便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目标制定。

(三)课程生成———智慧碰撞。

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最具智慧和活力的一个内容就是“优秀课例备选包”,即不断有新课程生成的那部分。每个学期的练兵活动中、主题课程开放观摩活动中,都会产生一批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往往都是教师在多次智慧碰撞后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在每个学期结束以后都会把这些优秀课例汇聚起来,大家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分类投放到课程资源包中。

三、课程资源包———优化课程的“便捷快车”

(一)教师参与课程管理主动了。

在课程资源包没有规范管理之前,我们所谓的主题网络图是生拉硬扯牵强形成的,很多地方都缺少深层次思考。有了课程资源包以后,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学期对内容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了,既节省了时间,又解放了老师。这样教师就愿意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特别是“优秀案例备选包”,大家每学期都能够主动把自己开放的精品展示课及时放到其中,用以共享。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了。

两年多来,我们的课程资源包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教学课件、主题环境创设照片、教师各类教研活动录像等,这些影像资料为再次开展相关活动的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和帮助。实践证明,教师在感受了直观的录像课之后,在自己的主题活动组织中就会做到有效调整,较好实现主题教育目标,同时也大大减少课前准备时间和精力,她们从中尝到了“做有心人”的甜头,在今后的课程资源包管理中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三)主题网络课程管理变活了。

在课程资源包中,主体课程资料分门别类清晰保存,要使用时点击相应文件夹就能迅速查找到该文件。当教师再次教学到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只要通过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思考,对储存在资源包中的原有资料再作修改、补充和完善就行,达到了教师之间备课资料的资源共享。在每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我们会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反思并电脑备档,给主题网络课程建构注入新的营养素。

可以说,一个类似于“电子储物袋”的课程资源包为我园教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帮助,更给了她们一定的课程自主选择空间。现在我们的主题网络课程因不断推陈出新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由孤单的“一条线”渐渐变为张弛有度的“一张网”。

摘要:以前,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上的运用, 而忽略了其在课程设计和课程管理环节中的作用。为此, 我们引领教师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课程资源包, 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课程资源包更好地完善了幼儿园课程主题网络的建构, 优化了主题网络课程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课程资源包,主题网络,动态管理,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仓储管理课程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 学时少任务重。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 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 而且需要通过实践上机, 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 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 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在时间安排方面, 通常采用理论教学在先, 课程设计在后的串行方式, 这种方式要学生在较短 (通常36学时) 的时间内完成从系统调研、分析、设计到编程实现的所有工作, 同时还要编写出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 往往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或下载抄袭, 难免降低了课程设计对于理论理解、能力培养的作用。

2. 重心偏离, 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个基于应用的信息系统对于刚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 仅用30多个学时时间, 连具体的业务流程尚不能梳理清楚, 课程设计对系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轮廓上。因此, 课程设计时间往往多数用于信息系统的细节开发与工具的熟悉, 注重“微观”技术细节, 而忽略系统“宏观”的构架, 造成重心偏离、本末倒置。

3. 组织和考核方式的不足。

在人员组织方面, 一般有一人一题或3~5名学生组成课程设计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两种形式, 一人一题方式存在时间过紧工作量大的问题;多人一题方式教师难以判断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并给出一个公正成绩, 由此造成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验与课程设计改革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创新首先确定目标, 然后从课程选题, 任务安排, 设计过程监管和成绩评定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1. 精心选题。

对课程内容和设计题目进行了精心设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兴趣爱好, 从案例库中选择相应的设计题目, 对每一题目做出相应的描述, 并按题目类型进行分类, 整个教学过程和进度在教师的控制中, 并按以往经验估计学生会遇到问题, 提前做准备。

2. 收集整理成熟案例, 建立相应的资源库。

从教学过程、实际项目开发和网络资料中不断积累成熟案例的资料, 逐步形成案例库。在每届学生进行完课程设计后, 都及时进行整理, 把合适的案例加入案例库中。

3. 学生自由组合, 自由选题。

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应用于MIS课程设计, 改变一人一题的做法, 采取“项目小组”的形式, 全面实行项目管理负责人制度。改革后以4~5人的规模让学生自由组合, 由教师确认。具体明确各组设计题目内容、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分工。小组长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 负责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等工作, 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综合管理, 对实验任务是否完成领导负责, 扮演主要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权利重新制定小组长, 以实现民主化。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起指导作用完成这个目标, 起辅助作用。具体要求如下: (1) 各小组制订计划和进度安排:依据“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 在教师指导下, 采用甘特图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进度、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2) 各小组依据项目实施计划 (甘特图) 进行实施:实验与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调研、分析、设计、实现等阶段, 也有不少工作是并行的, 其中团队内部监督和协调尤为重要。项目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团体努力的结果, 团队中成员的平时成绩实现互评。 (3) 设计过程中, 各小组首先要对项目进行深入和充分的调研, 针对调查所了解到的业务流程, 提出新的业务过程模式。这就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 否则就无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管理模型或业务流程改造之后, 学生考虑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构造新的信息系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适时指导。 (4) 系统实现时, 采取分功能模块、自由组合, 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 负责同一模块的学生必须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设计, 各模块设计完毕后, 分别进行调试, 通过后, 全体再进行系统联凋, 直至全体通过。在合作设计和调试过程中, 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由于各模块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而学生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 分析自己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设计。小组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 分头负责, 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实验;如果某个人的任务不完成, 不仅其个人成绩受到影响, 小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从试验情况来看, 这种组织形式, 比单独一个人完成设计的形式更接近实际环境 (团队工作是实际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特点) , 不仅可以完成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作、协调能力和竞争精神。实验之所以这样设计, 让学生得到较为真实和有效的训练, 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通过实验与课程设计这门课, 学生不仅要完成实验设计本身这个内容, 也学习了如何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以适应实际需要。

4. 实验与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

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指导, 做到全程、多方位, 并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大的自主和创新空间。设计过程控制, 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指导, 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监督, 负责。变依赖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在实验与课程设计过程中, 坚持做到严而不死、放而不散。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设计任务, 除了给予及时的指导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之外, 还必须加强监控, 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如需求分析、设计报告必须严格要求, 中期检查也采取答辩汇报形式, 不合格的一律要求重写。因此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书事先做到具体明确, 一方面“集权”进行严格的要求、控制和考评, 防止过去那种无人管无人问, 让学生完全自由设计, 到时间随便交个报告就行了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 还是更多地“放权”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考核, 保证学生能在自我管理乃至自觉行动中, 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 实验与课程设计的考核改革。

根据课程设计特点, 考核方式宜以过程考核为主, 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三部分:设计文档完成情况、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团队评价情况。其中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主要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答辩分为两次, 第一次答辩主要是针对小组成员形成共识的系统方案、前期分析、设计和部分公共文档。后一次答辩针对学生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所应完成的内容进行答辩, 要求进行系统演示。一般采用从小组成员中现场随机抽学生的方式, 以检查每位同学对题目总体掌握情况和个人完成任务的程度。团队评价可以体现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 主要由小组组长评价和责任教师评价组成。考核成绩由答辩成绩 (40%) +报告成绩 (30%) +平时成绩 (30%)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 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能够运用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进行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创新改革后的实验与课程设计效果理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学生通过实践对复杂、抽象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理解得更深, 结合的更好;在能力培养方面, 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都有一定增强, 通过答辩, 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应变能力;在个性品质培养方面, 学生的独立、务实、敢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勤奋肯干、团结协作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锻炼。该实验与课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研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形成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实践与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使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提出建立设计资源库, 选用具有实际意义的小型系统, 采取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的组织方式和以答辩形式进行成绩评定的考核方式。实施结果表明, 此方案能较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纪贤标, 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 2008, 9 (1) :83-86.

[3]邓晓红, 赵锦锴.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6) :107-109.

仓储管理课程 篇9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主要研究仓库的规划与布局、仓储商务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 它注重加强学生的核心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物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 除了要全面系统掌握仓储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运作能力。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本科生实践机会并不多, 这样, 他们虽然从教科书上系统地学到了理论知识, 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工作情境下, 由于仓储管理实践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具体, 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对实践的认知, 进而提高他们的操作和设计运用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和讨论有关案例, 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一般是较正式地阐明基本概念和理论, 讲授过程中辅之以提问和例子来启发思考和帮助理解, 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习题作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 它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 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投入到案例讨论中, 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以来, 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它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

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活动过程的描述。

2、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 学生听,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 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 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 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3、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要教材熟悉, 表述清楚, 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4、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 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 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 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 必须积极发言, 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 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 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 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 增长才干。这样, 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 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 因此, 结合仓储管理课程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

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蕴藏着相关的理论。分析案例就是为了阐发事理, 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原理, 揭示案例蕴含的丰富思想及实践方法, 探究某一仓储管理理论或实务的普遍意义, 这是分析案例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2、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示范作用

选取一些经典的仓储管理案例, 具有示范的功能。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的仓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经验与教训, 能反映出仓储管理活动的规律, 这些规律与方法, 对其他仓储管理实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3、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

仓储管理案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研究仓储管理案例首先是采集大量的案例然后进行精选。优秀的案例, 往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 并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 运用创造性思维, 将大量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4、将知识转为能力

仓储管理案例是提供仓储管理知识的, 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学习研究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通过启发和暗示, 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

四、仓储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仓储管理实践案例, 师生双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能够揭示仓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总结相关理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 合适案例的选取与课程上具体环节的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笔者五年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实践, 总结了在组织仓储管理案例教学时应遵循的几个步骤。

1、精选案例并拟定讨论题目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案例。仓储管理课程除了注意吸收和引进国内外仓储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外, 还侧重对企业仓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因此需要不断将仓储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引入到教学中来, 以真实的背景展示给学生, 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配合教材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最新、典型的仓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案例, 确定并列出本节案例分析需要讨论的问题。选择的案例要有启发性、典型性、具有讨论与研究余地, 能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 确实提高仓储管理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 笔者围绕着课堂上要讲的知识大量阅读案例, 找到能够恰当地反映相关知识点的案例并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总结归纳出要相关的原理,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案例的基础上, 针对案例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 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出, 渐次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应的理论,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的。

2、讨论环节的组织

教师选定案例后, 将案例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打印出来, 在讨论课前至少2周将材料发到学生手中。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一般是每5—6人为一组, 人数太多或太少效果都不会很好, 人数太多, 有的组员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人数太少, 则达不到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目的。组长由各小组自己推选, 组长主要起组织协调作用。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案例, 教师要参与到各小组, 倾听学生的发言,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各小组经过热烈地讨论, 最后形成达成一致的结论。各小组还要自行确定讨论结果的总结发言人, 并做好宣讲的准备工作。为增强宣讲的效果, 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必须制作精美的PPT来辅助宣讲。PPT的制作要求字号、颜色、背景搭配协调, 内容言简意赅, 避免满页全是文字, 一定要进行要点的提炼。

3、进行案例宣讲

教师应事先确定好宣讲的场所, 如教室或会议室, 宣讲场所要包括一些必需的设施, 如电脑 (装有Powerpoint软件) 、投影仪及其他所需物品。各小组按教师指定发言顺序依次派代表上台宣讲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本组其他同学可以对宣讲内容进行补充。在这个环节中, 一定要注意宣讲不是给老师一个人讲, 而是通过宣讲, 阐明该组的看法和观点, 同时引起其他同学进一步思考是否同意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 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 调动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案例思考中来, 敢于否定和批判, 大胆阐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同时还要做好方向的把握, 即讨论一定要围绕案例, 不要出现跑题及无谓的争论。若要出现这种情况, 要及时予以制止。

4、指导与点评

宣讲完毕, 教师可以对各小组宣讲内容和宣讲效果进行指导、点评, 但这并不等于公布案例讨论题的标准答案。因为组织的仓储管理实践活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的管理情境下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就不同, 所以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将案例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点和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讲解出来, 但教师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 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化, 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点评, 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 而是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对讨论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倡导和鼓励继续研究, 引发学生课后的进一步思考。

在笔者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引入案例教学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课堂气氛活跃, 在答辩式的讨论中, 同学们开动脑筋, 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强化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为今后从事仓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翔、浦徐进: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2) .

[2]张继等:案例教学在公关课程中的应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2 (1) .

仓储管理课程 篇10

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一些高校开始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就是旅游管理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主要是培养具有客房服务以及基本管理能力的人员。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首先在学校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够认识到在实际的单位中客服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原理,然后通过前厅客房服务技能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能够胜任饭店的一些基层的管理工作。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一)校企合作。在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是面向社会和面向企业的,这种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课程设计的理念主要是在理性的思考下与实际的经验进行相结合,在课程的目标上要针对性和发展性并存,在教学的实施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情况下体现出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在这个课程设计中学校主要承担了课程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企业主要是对课程进行参谋以及评价。

(二)课程设计要尊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才的培养的重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如今很多高校都开始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为了培养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就对一些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对酒店前厅客房所涉及到的一些人群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把一些中高级的服务员技能和素质考核相结合进行教学,体现了这门课程的职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实践专注学生的能力锻炼。

(三)课程的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如今高校中对课程的设计要求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能够实现顺利的就业。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主要根据一些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其中不仅要参考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还要参考社会实际的需求。通过综合的分析采取一种分层递进和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这样不但能够强化理论的教学,还能够促进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和关联性,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过程的一些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规律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还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一个常用的模式,只有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双重的属性,即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这种模式不但是高等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要途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遵循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熟练的原则。

(二)要注重岗前学习、基层服务、基层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第一岗前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把酒店前厅客房部的新员工作为模拟的对象,这些新员工要学习岗前培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包括前厅客房部的组织机构、岗位的职责、人员的素质等。第二基层服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以酒店前厅客房的一些一线员工作为模拟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这个员工如何完成自己岗位应该做的任务以及如何给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并结合酒店的实际需求进行考核。第三、基层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把酒店前厅客房的一些基层的管理者作为模拟的对象,主要是根据这些基层的管理人员所要具备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沟通、协调、组织、控制等。

(三)确定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管理、评价等,系统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必须具备良好的调控功能才能正常的运行,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要把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整理,每一个教学的过程都要详细的进行总结,得出经验,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过程做下铺垫。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

(一)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收到任务以后对任务进行分析,自主的解决问题,这其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目前教师以酒店前厅和客房一线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一些真实的工作环节进行教学,把学生引入真实的实训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体验。

(二)加强校企合作。高校的课程都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进行培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主要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点进行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可以聘请酒店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的教师,课程的开展由企业和学校一起完成。

(三)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把教室和实际的工作环境结合在一起,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同时要利用教、学、做的方法进行内外结合,阶梯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的利用实际的情景和课堂的教学,把校内的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实习基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学。

四、结论

《财务管理》课程教法探析 篇11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实践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52-01

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有限的时间把财务管理中较专业的知识点讲解清晰、透彻、易懂是一种艺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如下:

一、强化财务管理教学理念。

翻开《财务管理》课本,通篇都是字母、符号和公式,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就是把这些冰冷的知识复制给学生呢?究竟你期望带给学生什么东西呢?这就是你在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学生学习到的不应仅仅是课本知识,如何让学生能够生存、并且生存得好、生存得幸福,这才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的。

同时我认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应贯穿整个课程始终。财务管理目标受制于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并具有其独特性。因此,我比较重视“目标”与各章节的内在联系;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也是重点之一。目标的表述不是人为的主观意识,而是社会经济环境变迁的必然结果。比如在筹资决策中,通过对决策方法的评价来强调财务管理目标对方法论的影响。在总论一章里,可以通过思辨性作业向学生传达关于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决定性作用。还可以把财务管理目标贯穿在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里。

二、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对于教师而言,育人和教书同等重要。在有些层面上育人甚至高于纯粹的专业知识的讲授。专业教学也是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将快乐学习、健康生活教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做得更好,走得更远。“学无止境”不仅仅只适用于学生,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础,而教师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师德修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灌输,更应该是育人的过程。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谋生的技巧,也包含健全的人格、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在讲授方式上应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将课程内容同学生自身建立联系,让学生不仅仅学到很“宏观”的、距离他们比较远的公司财务管理,还要学会对自己人生的管理。比如讲资金时间价值的内容,概念讲完后,我画一条时间轴,从0到3标上时点,告诉学生:不仅资金有时间价值,我们每个人也有时间价值,0点是你们进校的时间,时间点3是你们毕业的时间,要想在3年以后让自己价值得到增值,大家在这3年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再如讲到投资,问学生:“投资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为了获利。”我又问:“企业有投资,那家庭有没有?”学生回答有,然后举例家庭都有什么投资,我又问:“教育算投资吗?”学生回答:“算。”我继续启发:“你们父母投资你们来上学期望得到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又如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这两大部分与个人理财紧密相关,可以讲一些与生活理财相关的例子,让学生首先学会理自己的财,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强,兴趣也就比较大。

三、课程的吸引力源于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对课程的独立理解能提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具体到财务管理这门课,我认同的财务管理概念是:研究理财主体资源配置及其规律性的应用性学科。它的职能就是提高理财主体有效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必然会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其次,师道永恒,以人为本。师生相互尊重,师生平等是保障教学过程顺利、和谐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的能力、价值取向与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信任程度、对其所任课程的热爱程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尊重教师,首先是因为教师的学识与专业能力。要想抓住学生的心,还需要教师有哲学家的思维和诗人般的语言,天文地理、文理时政都要知晓,并且善于应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还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的本能,应该是希望听课者能愉悦地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完成既定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目标。而教学双方配合默契,情智交融也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与少数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沟通时,首先应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继而再循序渐进,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从而实施教学。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施加影响,这是保证育人成败的根本。教师可以学识不渊博,知识层次有待提高,学术能力有待发展。但是,关心和爱护学生必须随时随地去做。

四、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案例教学。

要想教好《财务管理》课程,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案例式、实战演练、行业(企业)现场教学、任务驱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自主反思等。而我个人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案例教学了。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式,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将复杂多变的实务真实地模拟反映出来。案例教学要处理好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对教师的培训。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与管理实践,从而做到在案例教学中深入浅出、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所以,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选用及培训,让教师通过勤于学习,广泛涉猎,走进企业,深入实际,不断汲取和扩大知识容量,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较高层次的要求。二是要强调 “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案例的引用应该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越能诱人深入,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在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案例内容,事先设计问题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效控制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角色。

仓储管理课程 篇12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008年更是达到创记录的599万人招生规模, 一方面, 毕业生的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 很多用人单位也不容易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 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这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毕业生数量大而质量参差不齐, 招生数量多而就业率不高, 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这些弊端促使人们反思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不足, 显然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则难以为继。高校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这不仅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工商管理学科中的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 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践实施,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 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按照教育部1998年本科生专业目录, 工商管理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 一些大学又新增物流管理等新专业, 培养管理专业人才无疑应围绕着管理的特点来确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例如, 计划、定量计算、优化决策等。管理艺术则是指管理的实践性。一个深谙管理理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关键是看理论能否与实践相结合。比如, 管理中难以精确分析和判断的人的行为以及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和难以精确地预测的环境的变化等, 它要求管理者能够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解决带有个性的具体问题, 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所以工商管理人才不仅应具有高度的科学管理素养, 还应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因此, 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同公司实际操作的结合还存在许多脱节。从教的方面分析, 现在国内高校通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把工商管理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课程, 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 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 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 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同时教师也因为一门课程的局限, 很难把公司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告诉学生,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公司操作实务。从学生学的方面分析, 由于缺乏相关要求, 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往往注重理论学习, 不关心也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 缺乏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训练, 也不知道理论知识如何同企业实际结合, 因此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 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太长。

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原则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时, 要力求体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和地域特色。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是学校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的具体表现。以学生为本, 就是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和以学生知识结构三个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着力结合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教学, 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 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2.系统性原则。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方面, 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 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考虑出发, 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 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 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实习与实验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3.实用性原则。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要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长期合作,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体验公司管理实务。

4.过程管理原则。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涵盖从实践教学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估等一系列过程, 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笔者所讲授的运营管理课程为例, 探讨设计与实践教学的实施。因运营管理课程的独特性, 其它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未必可以完全套用, 但可以为本学科的其它课程提供借鉴。

1.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是借鉴军事沙盘训练方式, 以企业管理实践为蓝本的一套模拟企业现实环境的模拟训练系统。它以沙盘为载体, 学生们通过在沙盘上模拟训练, 分角色扮演的公司总裁CEO、运营总监COO、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SO, 由学生组成的若干个公司模拟经营, 使学生体验公司在运作中的搏弈;每个经营团队不同的决策会产生不同经营结果, 通过教师点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在复杂的外部条件中如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最大长处在于逼真地模拟公司运营实际, 使学生接触公司管理的全过程, 而且实施成本低廉。

在笔者运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用友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十分注重在高校中推广其开发的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经常邀请学生到其公司操作这套系统。每年友软件公司云南公司组织在昆明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组队竞赛, 优胜队代表云南省高校赴北京参加友软件公司举办的“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大赛”。笔者所指导的学生曾于2007年获云南赛区第三名的成绩。

2.公司调研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有关理论知识之后, 其实印象并不深刻, 并不知道公司的实际操作, 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条件, 为学生安排公司考察, 以了解实际运作, 这就是公司调研的实质。公司调研成功的关键在于周密的计划和组织。笔者经长期实践, 总结了公司调研成功三步曲:

调研前, 教师首先在课堂要讲清楚有关理论知识, 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要精心挑选拟去调研的公司, 哪些公司的运作实务同课堂上讲的最接近?为了提高学生调研的成功率, 教师应先到公司实地考察, 掌握第一手资料, 制订详细的调研计划并公布于学生, 为下一步学生到访公司铺路。

调研中, 也就是学生身处公司的时间里。安全最应被重点强调, 教师一定要把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学生, 包括着装要求, 学生在生产线上行走的注意事项, 杜绝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调研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 让学生自己探求问题的答案,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意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调研后, 督促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反馈所调研的公司,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调研的结果,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碰撞出思想火花。

在笔者曾经执教运营管理课程的几届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班级中, 对于每个教学班级, 笔者都会安排三次实践课, 包括可口可乐云南公司、云南大山饮品公司、昆明卷烟厂、昆明家乐福云纺店、云内动力等在内的一批国际国内著名公司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学生的调研内容包括物流供应链管理、设施布局、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内容。公司调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学生中做过调研, 学生们更喜欢实践课。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把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应用实践,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检验。在毕业实习阶段, 单靠个别任课老师的努力很难完成数量众多的学生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的实习, 必须整合一个学院, 至少是一个系的资源, 包括教师团队的确定和实习经费的落实。这不同于个别管理专业课程的实习, 毕业实习持续时间长, 至少在两周以上, 实习的组织管理以及协调实习企业的关系成为保证毕业实习的关键。建立固定的毕业生实习基地十分重要, 这也是保证毕业实习成功的关键。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为例, 该院同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长期合作, 该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均在云南大学进行过封闭式的企业管理培训, 实现了公司管理的正规化。该公司十分支持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习, 并成为我院学生的实习基地之一。在2008年寒假期间, 我院6位教师组成团队, 率领40名毕业生在该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 学生们结合四年所学, 分组深入该公司的各部门, 熟悉了公司的运作, 为公司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方案, 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好评。公司总经理蒋绍平多次热情邀请同学毕业后加盟该公司, 说明毕业生的表现是得到公司认可的。

五、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优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制订详细科学的实践课教学大纲。这样在实施时就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减少在实践课上的随意性, 突出实践课的严谨性。

2.在财力希望上得到教育主管的经费支持。安排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保障, 否则无法实施。提高教育主管对实践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是落实经费的首要环节;实习费用和购置实训设备是经费的主要用途。

3.下大力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缺乏公司工作的实践, 让他们讲清楚公司的具体实务也勉为其难。因此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先行于学生的教学实习, 称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4.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确定评价要素, 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 指标应尽量定量化, 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建议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 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参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上, 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起到成效。建立一个完善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摘要:本文从讨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入手, 结合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学实际, 探讨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提出了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建议, 为本学科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实施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3 (3) :105-106.

[2]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5 (1) :97-98.

[3]洪燕云, 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2 (5) :31-36.

上一篇:优化区域布局下一篇:总资产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