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

2024-09-30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共3篇)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 篇1

1日本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基本形式和口岸分布

在日本确定食品是否合格的基本程序有两种,一为监控检查,二为命令检查。在日本,只要是经过卫生许可企业生产的食品允许先上市,最终通过监控检查和命令检查把握食品安全。监控检查对食品的抽检率为10%。如果监控检查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事例,则监控检查的频率将提高至30%。检测费用由国家承担。如再次发现违规事例,则产品进入命令检查程序,接受批批检测,检测费用由企业承担。

对于进口食品也是如此。进口食品经过抽检合格后日本就允许入境。上市后如发现违规则由都、道、府、县负责召回或废弃处理。如产品在被提高至30%的频率后被发现再次违规,产品即接受命令检查,进行批批检测,检查结果出来前产品不得通关。如果在命令检查期内多次违规,那么就有可能被启动禁止进口程序。

日本农水省检验检疫的具体执行机构为植物防疫所和动物检疫所。在横滨、名古屋、神户、门司、那霸设有植物防疫所,在成田机场和东京设有支所,在18个城市有派出机构。动物检疫所总部设在横滨,除横滨外,在中部机场、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神户、门司和冲绳设有支所。

日本厚生省通过其管理的31个检疫所进行监控检查。主要检疫窗口有小樽、仙台、成田空港、东京、横滨、新潟、名古屋、大阪、关西空港、神户、广岛、福冈、那霸等检疫所。其中神户检疫所的设备和检测技术最为完善,横滨检疫所的设备和技术也很完善。一般情况下,日本允许报检货物办理通关手续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如货物进入日本市场后通过抽查发现问题,日本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召回、退货或废弃处理。日本厚生省根据其检疫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每月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事例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违法内容、厂家名称和处罚措施等。

日本的卫生检疫分为4个层面,首先是中央部门所属检测机构可以检测。通常地方都、道、府、县保健所也可以实施检测并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一般来说,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由厚生省负责,日本也允许经过政府注册的民间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事实上形成了国家、地方保健所、民间机构和企业4个层面的卫生检测机制,为确保食品安全夯实了检查基础。

2日本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主要内容

日本厚生劳动省针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内容作了具体分类,例如: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抗菌性物质,重金属污染,二氧化硫,霉菌毒素,使用标准,容器包装,防腐烂、防变质、防霉措施,有无卫生证明书和保存标准,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都是日本针对进口食品等的必查内容,而且每年定期公布年度监控检查计划及实施命令检查对象产品。近年来,日本厚生劳动省每月都对扣留原因以及内容进行通报。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其官方网站定期公布国外进口食品扣留情况,内容包括:国名、生产厂家所在地区、名称、产品名称、违反内容、原因、处理办法、检查等级等。出口商应密切关注日本扣留情况,可以根据日本公布的产品扣留情况,调整产品标准。

3 对违规食品的判定依据和标准

如上所述,在日本对进口食品要进行监控检查,日本相关检疫所会根据检测结果,并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食品有无违反食品卫生法进行判定。我们在浏览日本厚生劳动省违反事例网页时,经常会看到产品被扣留的原因,比如:“成分规格不适合”,“使用基准不适合”,“材料基准不适合”,“使用了指定外添加剂”,“一般制造加工和调理基准不适合”,“保存基准不适合”,“使用了转基因食品”,“对食品进行了辐照”等内容。

日本对进口食品是否违规进行判定的基本程序是,由基层检疫所根据检测结果,向日本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食品安全部企画情报课检疫所业务管理室进行报告。该室也会将检测结果报告单,即违反食品卫生法联系书转给输入食品安全对策室。该室根据判定结果在厚生劳动省网站上进行公布。该报告单主要涉及产品名称,申请数量及重量,违反数量及重量、全量,出口国,产地及制造商,进口商,到达年月日,申请年月日,申请登记号码,检查年月日,检测原料采样方法,检测结果,判定理由,处分方法指导方案,备注等。

通常,日本厚生劳动省会根据对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抗菌性物质、重金属污染、二氧化硫、霉菌毒素、使用标准、容器包装、防腐烂、防变质、防霉措施等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实际上在日本每类食品都基本设定成分规格和使用标准。比如:添加剂的成分规格是指在添加剂里不得含有有害不纯物质。因此,日本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时,制定了个体的成分规格。在成分规格里除添加剂纯度外,对在生产时产生的副产物、有害毒素、重金属含量的最大残留量作出规定。

日本规定不得使用和销售指定外添加剂。日本对添加剂实行指定制度,使用了非指定添加剂就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在日本指定添加剂由日本厚生劳动大臣进行指定。例如:日本检疫所经常会检测出类似于使用了甜蜜素、TBHQ、聚山梨酯、偶氮红质、喹啉黄、乙酸钙尼泊金甲酯、胆碱磷酸、油溶黄、苏丹红四号、酸性湖蓝V,一氧化碳、维生素K等非指定添加剂,明显违反了食品卫生法。

每类产品也有它的使用标准,通常对食品添加剂,要根据安全性试验或有效性评价结果和需要制定使用标准。制定使用标准,首先以动物试验结果为基础,根据人一生中即便每天都摄取也完全不会产生影响的摄取量(一日允许摄取量)ADI:Acceptall Daily Intake),以A-DI为安全系数,考虑到日本国民对各种食品的摄取量,制定使用对象和使用标准。

日本厚生省告示第三百七十号对食品的保存标准也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可参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告示第三百七十号(省略)。保存食品时不得使用抗生物质。也不能以保存食品为目的对食品进行辐照。同样,日本厚生劳动省也制定了食品加工制造以及条例标准,详细内容可以参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告示第三百七十号的相关规定。

在日本冷冻食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其制造水平或烹饪调理水平。是否加热,在冷冻前加热或在冷冻后加热,要根据具体产品的制造标准或保存标准而定。在日本,对产品的材料基准也有明确规定。同样,日本不允许使用转基因食品或不得对食品进行辐照。总而言之,日本相关检疫所会根据具体检测情况,以及日本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判断。由于中日两国检测方法有所差异,有时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两国有必要进行检测方法和技术层面的交流。

4 管理处罚措施和解除条件

4.1禁止进口措施

日本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制度规定,禁止进口是在实施进口自肃措施之后,采取的一种更为严厉的禁止进口措施。一旦被实施禁止进口措施,该国或者该产品将在短期内很难被解禁,甚至将永久性被禁止向日本出口食品。通常,禁止进口措施适用于发生重疫区的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以及被列为经济制裁对象的国家。因此,禁止进口措施在实际使用时特别慎重。换言之,进口自肃措施和禁止进口措施是有区别的,进口自肃措施达到了暂时禁止进口的目的,一旦改进措施到位,或者日本食品短缺,就可能被解除。禁止进口措施一旦被实施,虽然不排除被解除的可能性,但时间比较长,难度也更大一些。截至目前,日本只对少数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采取过禁止进口措施。例如:对美国牛肉(疯牛病疫区)和亚洲国家的禽肉(禽流感疫区)等实施了禁止进口措施,对朝鲜采取禁止进口措施则是基于经济制裁的考虑。截至目前,日本尚未对我国企业或产品采取禁止进口措施。

4.2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处罚措施和解除条件

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处罚措施很严格。通常监控检查的频率被提高至30%后,如再次发现违规事例,则产品进入命令检查程序,接受批批检测,检测费用由企业承担。

那么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解除命令检查?按照日本2009年度进口食品监控指导计划的相关规定,解除命令检查应具备如下条件:

(1)出口国家制定并贯彻了再发防控对策,亦即出口国家针对问题产品采取的诸如新规则、农药管理状况、强化检查体制等措施被确认有效。经过两国政府间的磋商、通过实地考察、进口时的检查确认了其对策的有效性时。

(2)涉及农药残留检测的命令检查的对象产品等(涉及不检出标准的产品除外)在2年间没有违反事例,而且命令检查的实施件数在300件以上无违规事例,可被临时解除命令检查。换言之,之后仍被置于强化监控检查程序中。日本提出的理由是,根据统计学原理的提示,虽然存在一定的可信度,但仍存在被检出违规事例的可能性,应仍然维持对该进口产品,以及检测项目所涉及的监控检查的频率,继续实施一定期限没有发生违反事例,才可能被完全解除命令检查(但在实施强化监控检查期间发生违反事例,将被再次启动命令检查程序)。

(3)出口国家推荐的优良企业,通过双方政府磋商或实地考察被确认不会再发生违反事例时也可解除命令检查程序。我国相关部门和出口企业了解这些措施,对促使日本解除我国出口食品命令检查措施,规避风险,保障输日食品贸易的正常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 篇2

1 日本的食品安全检疫措施

日本由于诸多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是一个农产品自给率很低的农产品进口大国。日本食品大部分来源于进口, 所以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主要针对的是进口食品。

1.1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机构及其相关法律

1.1.1管理机构和主要职能。日本食品安全管理主要部门是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后来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及各地政府部门。厚生劳动省主要的职能是进行风险管理, 其下设有负责食品安全事务的专门机构, 其中的企划信息课主要履行食品安全监管智能, 负责风险管理相关事宜, 这个课下有一个专门负责所有检疫事务和进口食物监督检查的办公室, 名称是口岸健康监管办公室。从机构的设置以及明确的职能要求上可以看出, 日本的食品安全检疫工作做的相当到位。

1.1.2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除了有相当具体的管理机构外还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关于食品安全检疫的相关法律主要是《食品安全基本法》, 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以及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主要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部分进行严格监管。《食品卫生法》, 这部法律主要是针对进口食品的一系列安全卫生监管工作进行法律约束。

1.2 日本针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措施

例行监测是指根据相关法律、相关部门制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监测。日本有关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一项监测计划是针对进口食品的检疫, 这项计划是财政年度计划, 厚生劳动省是这项计划的主要负责机构, 具体执行人员是全日本31个检疫站的专业食品安全卫生检疫员, 这些检疫站都设在港口、机场, 方便对进口食品在流向市场前就进行检疫。

指令性检疫是指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检疫指令所进行的检疫工作。《食品安全法》的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 厚生劳动省大臣或者各都道府县知事有发布检疫令的权利。对于指令性检疫的进口食品, 在进行检疫时必须按批次抽样检验, 所有的检疫费用都由接受检疫的食品进口商来付。

2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最大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国, 其食品安全相关管理措施会对中日农产品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日本的食品安全检疫相当严格, 一系列检疫措施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巨大, 这种影响有不利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2.1 不利的影响

日本对食品安全检疫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完善的食品安全检疫措施都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 这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有极强的制约作用。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限制, 日本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 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对进口的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行限制, 这样导致中国这样的农产品输出大国出口不利。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额, 从2004年开始日本施行贸易壁垒, 2005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相比2004年的贸易额减少了453亿美元。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食品安全检疫, 日本实施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极大的关系, 日本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详备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都促使技术性贸易壁垒越筑越高。如今, 日本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到了对200多种农药和100多种农产品制定了近十万种最高限量标准的程度。

面对日本在食品安全检疫方面形成的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中国很多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限制, 有的甚至无法进入日本国内, 更不可能出现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极其不利, 中国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2.2 积极的影响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形成的技术性壁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来说不只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还有积极的一面。对于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做法, 我们国家应该积极面对, 具体措施包括熟悉国际贸易相关规则, 充分利用这些规则中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部分, 这样可以对我国一些农产品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进行保护或者补贴, 以减少农产品在中日贸易中的利益损失;加快进行信息化建设, 这样农民能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信息, 根据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情况进行农业生产以及随时进行生产调整;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如此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会促使我国农产品在质量上争优, 解决我们国家食品安全问题。自从中国采取措施应对日本的贸易壁垒以来, 中日农产品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4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达到了1.92万亿元, 相比2008年的贸易额, 同比增长了12.3%。

3 规避日本食品安全检疫制度对中日农产品贸易负面影响的措施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制度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中日农产品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国家采取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具体措施包括:日本食品安全方面有完善系统的法律体系, 我们国家应该借鉴其食品法建立完善与我们国家国情相符的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上要进行整顿, 精简机构、明确职能, 提高其行政效率;还要加强企业以及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作为食品安全参与的主体, 只有时刻牢记食品安全, 才能生产出安全放心的产品, 同时应该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 使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做到以上几点, 解决好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就会大大提高我国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日本严格、完善的食品安全检疫措施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有利有弊。中日农产品贸易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贸易, 中国不是单纯的出口国, 日本也并非单纯的进口国。所以日本食品安全检疫形成的技术壁垒应该消除, 贸易政策应该尽量开放公平, 这样才能实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良好发展, 两国农产品贸易实现共赢。我们国家应该正确对待日本的食品安全检疫措施, 可以适当借鉴食品安全检疫措施以提高自己农产品质量, 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提升竞争力。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指正建议, 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竞争力做出重要的共享。

摘要:日本的食品安全检疫措施相当严格, 也相对完善, 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这也使得日本食品整体都具有较高品质, 所以探究日本的食品安全检疫措施对我国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的基础上探究其对中日农产品贸易造成的影响, 影响有不利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日本食品安全方面的检疫措施, 适当借鉴以提升我国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食品安全,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中日农产品贸易,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博.我国农产品出口受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 2014.

[2]庞辉.肯定列表制度下: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3]江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日本食品安全检疫措施 篇3

1.1人畜共患病危害严重

人类与生猪之间存在很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 例如猪链球菌病、猪戊型肝炎、猪囊虫病等, 这些病毒和寄生虫除了给生猪的生长带来危害外, 还会通过食用等途径传播给人类。而生猪的屠宰环节使各地区的屠宰加工厂成为了生猪的集散地, 为病毒的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更多宿主。如果屠宰加工厂对畜禽产品的检疫缺乏重视, 不能够在屠宰前准确的检查出生猪携带的传染病和寄生虫, 不仅会影响到肉体的口味、色泽, 降低肉品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还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2屠宰检疫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 很多地区的屠宰加工厂在屠宰检疫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例如屠宰加工厂的卫生检验人员大都只配备一套刀具, 在对上一只生猪进行检疫后不能及时对刀具进行消毒便要投入到下一只的检疫之中。这样很容易将患病生猪中的病毒污染到健康猪肉上;还有很多屠宰加工厂在生猪运输后便直接进行检疫和屠宰, 不能为生猪的休息提供需要的时间和圈舍空间, 这样不仅使生猪不能及时消除应激反应, 还容易造成生猪肉体带菌率增高, 带来猪肉安全问题。

1.3环境卫生不符标准

环境卫生不达标是很多基层屠宰场出现的普遍问题。这些屠宰场缺少规范建设的意识, 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屠宰设备都较为简陋, 也没有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 根本无法达到动物防疫的标准。而且对于病害肉体的处理较为随便, 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实行无公害处理, 在滋生病毒微生物和蚊蝇的同时, 还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对健康生猪的肉质造成影响。

1.4长途运输出现动物应激

生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休息、食物和水, 使得生猪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除了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生猪的损伤和疾病传染外, 生猪经过长途运输后, 在陌生环境下会出现激素分泌失调, 恐慌、烦躁心理。这些长途运输带来的动物应激反应都会对猪肉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猪肉出现坚硬、发黑、干燥的情况。

1.5屠宰过程不规范

屠宰过程的不规范除了表现在刀具未消毒、卫生环境较差外, 还表现在致晕、放血、烫毛、开膛等环节中。例如生猪的烫毛中,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水温控制在60℃, 烫毛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时, 猪肉的质量最好。但很多屠宰加工厂对这些环节都缺少必要的重视和控制, 往往会造成肌肉温度过高, 造成猪肉变得苍白、柔软, 降低了肉品品质。

1.6不注重肉品冷却环节

很多地区屠宰加工厂在屠宰之后都是直接将猪肉暴露在空气中, 而不是及时的进行肉品冷却。这使得肉质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出现冷收缩和尸僵等现象, 降低了肉品质量。生猪屠宰后及时用高压CO2进行冷杀菌后, 会使猪肉的红度值下降, 亮度值增加, 并达到杀菌和减缓猪肉氧化的作用。

2 如何预防和改善屠宰检疫中的安全问题

2.1加强屠宰前的检疫工作

屠宰前的入场检疫是防止患病生猪进入屠宰加工厂、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屠宰前要加大对生猪的检疫力度, 做到查证验物和了解疫情, 对于爆发疫情的生猪要及时的进行无公害处理, 在保证生猪没有疫情后才能允许进入屠宰加工厂进行卸车。生猪卸车后, 要进行视检, 进行病健分离, 避免患病猪对其他健康生猪造成影响。除了注意屠宰前的检疫工作外, 还要注重生猪宰前的休息和饲喂, 为生猪提供足够的静养空间和时间, 以减少生猪的应激反应。在驱赶生猪等环节中也要做到文明和人道, 严禁殴打生猪, 避免对生猪造成不必要的人为伤害。

2.2规范屠宰加工管理行为

屠宰加工的过程是决定猪肉品质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不规范的管理和屠宰行为很容易降低猪肉肉品质量, 也会诱发一系列的猪肉安全问题。屠宰加工的各环节要努力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在生猪的致晕中, 要严格控制电麻的时间, 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电麻设备的检查和更换。有条件的屠宰加工厂可选择CO2致晕的方式, 相比于普通的电击致晕, CO2致晕能够有效的减少猪肉的淤血点, 避免猪肉出现白肌肉的情况;要由专业的屠宰人员进行放血, 确保放血部位的正确性, 保证放血良好;选择专业的屠宰开膛人员进行开膛, 并对开膛后的生猪内脏进行专人检疫;在整个屠宰加工过程中, 要做好环境卫生的消毒和保护, 对于使用的屠宰工具也要及时消毒, 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

2.3做好宰后检验工作

相比于屠宰前的检疫工作, 宰后的检验工作主要是对生猪肉品的违禁药物、药物残留等进行检验, 这些残留的药物对人类健康同样有着不小的威胁。所以, 在宰后检验工作中, 要努力做到规范和全面, 避免出现错检、漏检和操作不当的行为。为了保证宰后检验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要注重对先进药物检验仪器的应用, 并安排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操作。通过高灵敏度、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对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的含量进行检测。如果被检测的生猪肉品药物残留过多, 达不到肉品合格标准, 要及时将其进行无公害处理。

2.4完善屠宰检疫配套制度

除了加强屠宰前、屠宰过程中、屠宰后各环节的工作外, 建立完善的屠宰检疫配套制度对改善猪肉安全问题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快与肉类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让屠宰检疫中的监督部门能够有法可依。监督部门也要加大对屠宰检疫工作的监督力度, 特别是对于生猪检疫、环境卫生、肉品检验和无公害处理等重要环节, 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要及时勒令屠宰加工部门进行整治;屠宰检疫厂也要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屠宰检疫各环节进行更加细化的进行规范和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屠宰检疫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屠宰检疫队伍。要加强对屠宰人员、检疫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提高屠宰检疫的工作效率;要培养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加深他们对肉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执行, 避免猪肉安全问题的发生。

3 总结

生猪屠宰检疫对避免人畜共患病、遏制猪肉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加强屠宰检验各环节工作, 完善屠宰检疫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 强化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才能真正的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确保生猪肉品质量, 让老百姓们吃上安全的放心肉。

参考文献

[1]赵霞.浅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4 (12) .

[2]隋永永.影响猪肉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献, 2013 (04) .

上一篇:铅冶炼厂论文下一篇:微电影品牌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