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精选5篇)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篇1
1 前言
当前,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物流业的迅速崛起,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核心, 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 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 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 也是确立高职物流课程理念的依据。因此, 探讨如何构建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现代物流概论》的教学现状
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业务领域, 是一个综合应用多技术、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物流管理也成为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现代物流概论》这门课程。《现代物流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 主要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一般理论, 物流系统的基本内容以及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等, 在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对物流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提升学生物流理论素养,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我校《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情况分析, 结合对学生调研的实际情况, 发现目前在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我校《现代物流概论》开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 课时约60个学时, 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 涉及面广, 要完成教学任务具有较大的难度。②课程授课对象是新生, 他们对专业缺乏有效的认知, 入学后对专业学习迷茫。特别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物流系统的基本内容以及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等知识, 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理解和把握。③在对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把握上, 怎样既全面而深入地介绍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 又与后续专业课程《采购管理》、 《运输管理》、 《仓储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合理衔接, 授课教师也存在困惑。④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 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不善于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 如何来引导和培养学生,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现代物流概论》的教学现状和困惑, 结合高职教育改革的就业导向, 我们认为可以将职业导向作为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切入点。
3.1 高职就业指导现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责任和义务, 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重视全程化职业指导,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 尤其有效指导学生自主职业生涯的发展, 促进人的职业化。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入学后对专业学习迷茫、不适应的现象, 调查显示, 超过半数的高职高专新生遇到了学习问题。学习问题中, 比重最大的是 “缺乏学习动力”, 其次为“对所学课程内容没有兴趣”。如何引导新生确立正确的目标, 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 产生学习动力, 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学校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如配备学生辅导员、建立“导师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 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 目前开展的职业规划指导大多对于学生来说显得较为宏观, 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的支撑, 相关教师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切入, 无法顾及对学生个体特征的把握, 因而也就无法从个体特征与专业、爱好兴趣与职业、性格与职业等关系来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与自我定位。另外, 对专业课程价值及专业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的关系、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准备、专业知识拓展与职业群结构、专业知识拓展与未来职业转换、专业人才社会定位与现状等各方面都没有涉及。这样一来, 学生无法形成对专业的感知与把握, 仍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 也就无从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走向, 未来职业胜任力更无从了解。一个目标不明确的学习, 其效率高低可想而知,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与就业脱节, 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
3.2 基于职业导向的《现代物流概论》教学构想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 学生对开设在第一学期的《现代物流概论》还是非常地关注, 带着对专业的好奇和对未来职业的期许, 希望借此了解所学的专业与今后职业的关系。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而言,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桥梁, 我们考虑将职业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定位、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
(1) 利用专业基础课程《现代物流概论》在进行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帮助新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找到专业学习兴趣、设计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
(2) 引导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给自己准确定位、确立近期目标, 进而接受客观环境, 主动适应环境, 缩短大学适应期, 从而为整个大学时期的顺利学习和生活乃至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引导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 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当职业方向确定了之后, 也清楚了职业的基本要求, 对照这一个基本要求, 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学, 有针对性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来适应理想的职业目标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以职业活动过程、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职业资格获得为主要系统化方式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 并且具有指导学生自主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殊功能, 我们把这种课程模式称为“职业导向”课程模式。
3.3 基于职业导向的《现代物流概论》的具体实施
(1) 课程性质定位为“专业概论 (物流管理) ”
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 了解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 为大学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为就业规划提供帮助, 为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物流、生产制造、商品流通、内外贸易和工程建筑企业, 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其他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 掌握相关基本操作技能, 在物流管理、服务第一线, 能从事物流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并非不考虑学生需求,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岗位, 因此它是学生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要充分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 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 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 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职业特色, 物流管理能力素质培养与物流专业特色, 物流学科特色与学习方法, 物流管理专业学习内容。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 突出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体现专业定向性, 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职场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结构等, 即不仅要有高职教育共性目标要求, 而且要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
在《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改革中, 首先根据专业整体的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 分为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物流作业 (职能) 管理与物流综合管理三大模块。然后, 再根据需要, 结合按生产物流、采购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物流、包装与装卸搬运、国际物流, 物流企业运营等物流业的主要岗位群和工作范围来划分学习模块。
这样《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保证整体知识体系的完整, 又能与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与岗位联系在一起, 还要充分考虑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需要。不同类型岗位群的介绍, 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 使学生找到专业学习兴趣、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 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 从单一学校教学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 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改革, 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有效实施“双师资” (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 、“双环境” (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 的交互进行。请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来校座谈或讲座, 增加学生对不同岗位的了解和认知;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介绍企业人才需求与要求等;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组织学生进行物流认知实习, 安排学生到不同类型企业参观, 了解物流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等, 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其他如现场调研、专家访问等方式, 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他如视频观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
4 结论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基于职业导向的《现代物流概论》课程, 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方向和工作内容, 不仅起到物流管理专业学科知识的总揽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将来职业的工作内容, 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篇2
1、噪声:所谓噪声可以笼统的称为随机的,不稳定的能量
2、均匀量化:所谓量化,就是把经过抽样得到的瞬时值将其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值来表示。
均匀量化:ADC输入动态范围被均匀地划分为2^n份。
均匀量化的好处就是编解码的很容易,但要达到相同的信噪比占用的带宽要大。现代通讯系统中都用非均匀量化,把输入信号的取值域等间隔分割的量化称为均匀量化。
3、调制:把消息“作用”(例如,让信号的幅度随着消息信号的强弱而变化)到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上,使得该参数随着消息的变化而变化,于是,载波信号就会“携带”上需要传送的消息。这就是调制的概念。
4、光纤通信:所谓光纤通信技术,即以光纤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光学纤维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篇3
关键字:高职院校 现代物流概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42
1 引言
本课程是面向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综合物流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针对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实践提出的问题,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及原理为主要理论构架,使学生全面了解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物流管理的相关背景及意义,了解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基本运作内容,深刻把握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开展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管理企业物流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代物流概论》的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通过案例讨论对物流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应用能力。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采购基础》 《仓储与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到支撑作用。
现代物流概论的教学重点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具备管理企业物流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同时,自觉地应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处理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每章的实践与训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效果的评定。
3高职高专《现代物流概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取困难
高职高专的 《现代物流概论》教学中,教材的选取成为一个问题。同类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样的教材适用于研究型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教材以理论为主,而没有相应的切合实际的新鲜案例,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2)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面宽、实践性强而且学科交叉。由于该课程的学时有限,教师在授课中偏重于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笔者所在的广东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投资的实训设备有限,这使得教师在講授该门课程时没有实训设备和场所可用,只能以讲理论为主,或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作为辅助资料, 学生几乎很少能看到或者操作实际的物流流程,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他们有这个专业比较枯燥、没意思的错觉,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此外,很多教师认为,专业的入门课只是为了入门的,学生能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没必要配合更多的实训,所以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几乎很少安排实训的环节。
(3)考核方式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也是现在很多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把学生的总评成绩设置成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30% ,期末考试占70%,闭卷考试,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而缺乏对能力的考核。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就可顺利过关。
3高职高专《现代物流概论》的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现代物流概论具有专业启蒙课的性质,授课状况如何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也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对现代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我院 《现代物流概论》教学的实际情况 ,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教学过程的两大要素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 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明确,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所学知识将分别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等)自主学习。通过以上几种学法,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统筹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增加课内外的实训项目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现代物流概论》教材里,对物流的七大功能都做了简单的介绍,那么如果在教师讲到每一个具体的功能时能设计一个的课内实训,让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更加深入,那么学生不再是仅仅从图片或视频里去吸取这些知识,兴趣就会提高。比如讲到仓储这章内容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某企业仓库去体验下进出货的简单操作、认识仓库里有哪些设备。此外,部可以请校外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来校给学生开讲座,把企业的前沿的一些物流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的发展前景。另外,还能跟本地的物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带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物流操作和管理过程。企业的一些技术和管理难题也可以作为一个项目,由学生在老师的指
导下完成,学生通过参与物流的运作项目,把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学生的了职业能力。
(3)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
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此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入门课,在讲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握尺度, 在内容上遵循 “宽、新、浅、用”的原则。所谓“宽” ,即知识面宽、适用面广;所谓“新” ,就是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新方法;所谓“浅” ,就是以够用为度、通俗易懂;所谓“用” ,就是要注重应用、面向实践。比如在讲授《现代物流概论》课程中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作业环节时, 应侧重讲授这些作业环节的概念、分类、方法、原理。但对于方法的讲解不应太深入,只要求学生了解有哪些方法,而对于将这些方法熟练应用,应该在《运输管理》及《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中着重讲解。即在讲授《现代物流概论》时应注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相关专业术语、活动的基本运作流程等。endprint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现代物流概论》的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企业参观、热点问题讨论等。
①多媒体教学是通过采用PPT、视频等方式来辅助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现代物流概论》的教学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PPT,并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录像,例如某物流企业的整个拣选过程,放映给学生们观看,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家企业在拣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内涵。
②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了解主要的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案例内容要求包括企业发展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目前物流行业的情况,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分析能力。《现代物流概论》包含了很多的理论的东西,如果纯粹讲述理论,很难起到教与学互动的效果,并且比较深奥,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难得到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出一些他们简单易懂的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自己结合案例进行思考,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效果。
③ 情境模拟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讲授销售物流部分, 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学生将销售物流的一系列环节进行演练。在此, 以 “某企业啤酒销售” 为例。
④企业参观,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成了《现代物流概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去企业参观之前,要制定详细的考察表,在表中列出在考察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调研的问题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回来后完成考察报告。
⑤热点问题讨论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关注物流行业时事的变化。在物流管理的教学活动中,讨论的成功主要在于讨论题目的设计,问题不能简单化,可以是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澄清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了解物流最新的动态,开拓思维。
(5)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以前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且对没有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对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考核,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用开放式的作业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采用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制作PPT、 演讲等等形式。传统的作业必不可少, 但开放式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也能更好地展现高职高专学生的活力, 充分展现年轻一代的勇气, 让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
参考文献:
[1]邓勤.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以《现代物流管理》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29-32.
[2]吴清一. 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戴海容.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38-40
[4]李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201-203
[5]赵艳.基于职业导向的现代物流概论教学探讨[J] .中国市场, 2011, (41): 165.
现代工业概论 篇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系09级 刘星 学号:2094051337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前进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行业是必要的。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交通工具,它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它以便捷、快速的优势逐步取代了人们以往的交通方式。从汽车诞生之日起,它注定会成为时流,会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它的发展也是历史必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将以极高的姿态立足于这个世界。
关键词:中国汽车业; 发展; 挑战; 创新品牌; 市场
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根据2000年的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中97%属于合资企业,而20多家国内企业仅仅占到了3%。竞争非常激烈,但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在快速的上升,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辆,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一、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从经济特性来看,汽车产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要求形成很大的规模经济,以此进行标准化和差异化的生产。从行业吸引力来看,2009年1—9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961.27万辆和966.27万辆,同比增长32.01%和34.24%,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增长速度快,2006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增长幅度达44%,产量增长幅度为27.6%。首次实现了利润增幅超过产量增幅。汽车产业的成长潜力高,后劲足,市场需求大,这也带来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产品更新速度快,更注重消费者对环保,设备,后续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受人们生活质量,教育水平的影响,整个社会更倾向于环保的经济型汽车,对企业在R&D方面的投入要求更高。
从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从进入者来看,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我国知名汽车企业以各种形式与世界汽车集团合作合资,行业的集中度高。2006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实现700亿元,其中14家骨干企业实现利润330亿元,占汽车行业总利润近50%的份额。此外,骨干汽车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达48%,高于全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统计资料显示,06年1-5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249,17万辆,市场占有率是83,77%,同比增长0,59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存在着资金壁垒,销售渠道壁垒高等问题,也要求完善的配套设施,所以说,在如今这个已经走向成熟的中国汽车产业不利于投资再进入。
从用户来看,各大生产厂商不断推陈出新,消费者选择幅度大,但在中国本土低端汽车仍然占有很大的市场,普通家庭买得起车,但是只是买低档车。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买车是一项相对大的消费,所以需求弹性会比较大,就是稍微高一点的价格会使得有较多的消费者选择不再购车。进口的汽车大都是高档车,对于这一部分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不在乎这辆车的价格,而是车子带来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更高的价格,会有相对少的人来买,这样就会使得这一产品在生活中比较稀缺,使得消费者感到了更大的满足感。这是高档车所特有的虚荣效应。
从供应商来看,现如今的汽车行业,各大汽车生产商都与供应商形成了联盟,通过整合零部件供应商,实行模块化供货,实现风险共担,同时降低成本。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形成了竞争合作,融入世界的发展模式,通过合资合作,共享资源,国外企业以技术换市场,但我国企业由于却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整体实力依然偏弱,自主研发企业有只有奇瑞,吉利等少数企业,市场龙头依然是合资企业。国外企业,合资企业为争夺市场,纷纷采取低价促销的方式,本土的企业由于长期受到政府政策的保护,价格普遍昂贵,在如此的冲击下,要么落马,要么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二、国内外汽车发展趋势
进入本世纪后,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这一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延续,但也不能忘记“井喷”之后2004年的迅速下滑。与美国市场换代消费特征不同,国内消费主导仍是新车消费,而新车消费的波动性往往更大,一轮新高之后,增长曲线是否会调头向下,是最值得关注的动向。事先,有必要分析一下近几年的增量变化。2003年全国产销汽车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0%%和34.21%%,其中轿车共销售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2004年产销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分别增长14.11%%和15.50%%,其中轿车销售232.65万辆,增幅跌至15.17%%;2005年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2006年产销增幅有望达25%%,突破700万辆。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03年到了一个新高点后,2004年的轿车增长由75.28%%迅速滑落至15.50%%,2006年同样是一个新高点,是否也会出现反弹呢? 在不久前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望突破800万辆,到201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而北汽福田董事长安庆衡的预测相对保守一些,他认为2007年增速在13%%左右,将接近或达到780万辆,比2006年增加90万辆左右。
三、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A、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对品牌的定位、发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是否有自主权,而非名称的中式或西式。因为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车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国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发即技术创新,对汽车的底盘、动力等等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讨论最多的也是最遗憾的方面,正是在这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3)完整的自主生产或自主创造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配件体系、质量控制过程、制造工艺、员工素质,就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
2、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型创新——“三联合”。对自主汽车制造业来说,必须考虑研发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效组织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充分竞争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上海华普探索的是产、学、研联盟的这么一条路。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紧密联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生产平台转化为一个有效的产品,开发适合国人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环保车型、100%甲醇燃料汽车、柴油发动机车型以及高新车用电器技术,真正做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平衡。B、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打破“近亲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品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牌和销售。目前,广东省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只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层次,单家企业参与整车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低。尽管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名牌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近亲化”十分明显,例如广州本田在国内的一级配套企业,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业在广州的合资、独资企业。由于日资整车厂原有配套网络中涉及复杂的股权控制和利益关系,一级配套企业又控制着二、三级上游企业,所以即使产品质量过关,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然很难进入一级配套体系。
2、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合作、合资开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管理、品牌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广州东凌集团与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会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戴卡旭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首期生产轮毂规模达150万只/年,整个项目投资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轮毂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还将集中力量鼓励一些有资金积累的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由龙头企业牵头、主要零部件企业参与成立技术攻关联合体,或设立多企业参股的技术开发中心。C、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
世界上汽车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十分重视品牌价值,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D、汽车业需要政府援手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成长,2005年产销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汽车用品是汽车后市场三大板块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推动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就国内而言,在汽车行业上还有许多未开发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开发,尽管会受到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影响,但在总体上它还是呈上升的趋势。虽然不久前金融危机侵袭全球,但是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却是向前的,汽车的销售出现了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好比此刻的中国汽车市场就如一个婴儿,它正在慢慢的成长,在未来它终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对于汽车行业,它的发展我们是该抱以肯定的态度,我们应该坚信:它的前景是美好的,是令人憧憬的。我们一起期待,它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篇5
[摘 要]材料表面技术概论课程的教学要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教师的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立项活动,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和开设创新性实验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表面技术 教学方法 科研能力 创新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49-02
在传统工业生产及新材料研发领域,表面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材料表面技术概论课程已经成为许多高等院校金属材料、焊接、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加工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材料的表面基础理论、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涂层设计及表面质量检测技术等。这是一门所学内容可直接面向工业应用的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的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是同学们学完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课程后的延伸课程。本课程授课内容虽然理论性不强,但涉及知识面广,包含了工业生产及科研中所能用到的各类表面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针对这一特点及授课对象的知识储备程度,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表面技术概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一、科研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依托。科研能够让高校教师熟悉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反哺教学,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1]高校教师如果不开展科学研究,知识更新慢,授课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成为空谈。[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及时地将表面技术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进入实验室,成为老师的科研小助手。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科在表面技术领域具有突出特色,拥有“山东省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耐磨耐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硬件设备方面,拥有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等离子熔敷、激光熔敷、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微弧氧化等完善的表面技术实验设备,在师资队伍方面,拥有专业从事涂层技术和涂层材料开发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科研和教学团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本课程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辅助老师承担部分科研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面向学生的科研立项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承担部分小的科研课题,将课程学习与科研立项活动结合起来。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同学们协助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样品,分析检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或申请专利。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了对材料,特别是对表面技术的专业兴趣。
二、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水无常态,教无定法。在材料表面技术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和思考。以热喷涂章节的教学为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火焰喷涂、电弧喷涂和等离子喷涂三大部分,共安排8个学时的教学时间。由于在大学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实验偏少,动手机会偏少,不清楚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在哪些领域,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学校实验条件,安排了4个学时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其中2个学时讲授热喷涂原理,2个学时讲授热喷涂材料及其应用。让学生对热喷涂技术原理、热喷涂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再安排2个学时的时间在实验室现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参观、讲解火焰喷涂、电弧喷涂和等离子喷涂设备,演示喷涂过程;选取在工业和科研中应用到的典型热喷涂产品,给同学们讨论、分析讲解。如高炉风帽的热喷涂防护,首先给同学们分析高炉风帽的工作环境:风帽端部深入炉膛内部,工作温度在1400℃左右,承受炉料的冲刷作用,指出高温下炉料的冲刷作用是造成风帽失效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提出对防护涂层的基本性能要求:抗高温冲刷性能好,导热性差,具有热障功能。然后再提出问题:具有这种特性的涂层材料一般是什么,是金属、金属陶瓷或氧化物陶瓷吗?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氧化物陶瓷如Al2O3、ZrO2抗高温性能好,导热性差,可用于高炉风帽的表面防护涂层,这类涂层材料熔点高,一般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涂层。采用这种现场参观、演示、讲解、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最后2个学时为热喷涂实验,由老师预先准备好标准规格的钢板,热喷涂材料,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热喷涂前处理(主要是喷砂粗化)、喷涂、涂层质量检测等工作。通过这8个学时的学习,同学们对热喷涂技术、设备和热喷涂材料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章节可以采取预先布置任务、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中间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如在讲述电镀和化学镀这一章节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老师在讲述完基本知识点后,给学生布置系列探究性学习任务,5-6人分成一个小组,指导学生通过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如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查阅中文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会议论文,通过Elsevier、SpringerLink、EBSCO数据库平台查阅和下载英文论文等。各个小组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查阅相关论文和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炼、归纳和分析,完成综述性报告,并做成ppt形式,每个小组轮流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和讲解。通过这种任务分配、查阅资料、信息检索与提炼、整理报告和汇报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部分同学还能在整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和看法,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设计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材料专业基础课程辅助实验多数是验证型、演示型实验,由实验老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及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机械的完成实验内容即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的地方较少。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雷曾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开设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去验证一些已知的结果,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材料应用或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3]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合理设计课程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对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我校材料学科以表面技术为特色,拥有包括热喷涂、物理气相沉积、微弧氧化、喷焊等较为齐全的实验条件,为本课程实验的设置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本课程教学中,设置了4学时的标准实验课程,以验证性为主,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表面技术试验设备,为创新性实验做好准备。在本课程进行到中期的时候,给同学们布置创新性实验任务,内容可广泛选用在生活、工业或科研中遇到的,和表面技术有关的课题,如钢结构的长效防腐、高速公路护栏的防护涂层技术、门把手的装饰及防腐涂层技术、家用碳钢自来水管的防锈技术、水轮机叶片的抗冲蚀涂层技术、机械传动齿轮接触齿面的表面强化技术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选择合适的题目,设计涂层工艺和涂层材料,并制订详细的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进入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为了确保该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指导教师应做好实验进度跟踪和管理,做好实验安全培训,合理安排、协调公共实验设备的使用时间。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要及时的给予提示或协助解决。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作为评分依据。通过创新性实验,学生经历了查阅、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分析等过程,熟悉了科研工作的基本环节,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结束语
在材料表面技术概论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鼓励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协助老师承担部分科研工作,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创新性实验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创新性实验的设立,和传统专业课程辅助实验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材料表面技术发展迅速,涂层新材料、新工艺革新非常快,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及时更新授课内容,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跟踪表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科研能力。
[ 注 释 ]
[1] 黄秋燕.教学型地方高校遥感课程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08(5):74-76.
[2] 吕迎,李俊刚,吴明忠,等,现代表面技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讨[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2(4):52-54.
[3] 周衡志,巴志新,王章忠.应用型本科材料专业表面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0):39-40.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推荐阅读:
现代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心得09-1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08-11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09-09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10-06
21.1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导学案05-18
现代工业概论06-03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06-02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08-27
现代物流概论期末试题10-06
《现代物流概论》的体会心得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