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育

2024-10-26

学习体育(精选12篇)

学习体育 篇1

一、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的基础是体育学法的研究与开发

笔者认为:体育学习方式与体育学习方法非常接近, 因此, 要转变体育学习方式必须要对体育学习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开发。虽然现在几乎每位体育教师都知道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结合, 但实际上体育学法的研究迟迟得不到深入, 甚至连学法的概念也是一笔糊涂账, 可以说大家离真正理解学法和掌握学法还有很大差距。分析原因所在:第一, 是学法的概念来自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对立统一, 有教法就有学法, 这导致了学法概念和含义的不清楚;第二是体育教法尚未成熟, 人们还难有精力去研究学法;第三, 学法是个性化很强的学习行为, 其归纳要比教法困难得多。这是由于学法研究的薄弱,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方式也难以深入发展而流于形式。

二、“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有何不同?二者是什么关系

从中国的词语习惯来看, 方式要比方法大, 要比方法系统, 所汇集的因素也多, 往往是指一个系统性的策略, 一些接用“方式”的词语的后面往往难以再接用“方法”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等;而方法则是往往更趋向某个具体操作的技术, 一些接用“方法”的词语的后面也难以接用“方式”, 如“观察方法”、“推理方法”、“计算方法”、“搬运方法”等。当然, 也有一些接用“方式”的词语的后面也可以接用“方法”, 如“思维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 但很明显其中的含义并不一样。如笔者认为“方式”和“方法”的关系颇像“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战略是统管全局的战术集成和运用, 战术是实现战略的组合和支撑。以此而论, 学习方式统领学习方法, 是相关的学习方法的集合和统帅, 而学习方法则是依学习方式的需要而采用操作性的学习技术。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

三、对学习方法概念和含义的分析

什么是教师所说的体育学法呢?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在课外自学的方法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方法相区别。因为许多学者在阐述学法的时候, 经常将课堂上的学法与自学法相混淆, 这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也难以清晰教师要研究和开发的对象, 因此要把课外自学方法和课上学习方法加以区别。

现在, 人们一般简单地把学法解释为“学习的方法”, 并继续解释为“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 或是“与教师的教的方法相对的学的方法”。这些解释听起来简单明了, 但却意思薄浅并有失准确。按“与教师的教的方法相对的学的方法”的定义去理解, 那么教师讲解, 学生听讲解;教师布置练习, 学生做练习;教师做示范, 学生看示范;这后面的“听讲解”、“做练习”、“看示范”就自然是学法啦?如果教师如此解释学法, 学法与教法就很难区别了, 也很难认识到学法的真正含义。因为, 学生每天都在听讲解、做练习、看示范, 是不是就是说学生每天都在实践着学法呢?那么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在多年学生的体育学法实践中, 是不是已经可以自然地形成了学生的学法了呢?如此而论, 学法自在教法的对立面, 是不是也用不着再去管它了呢?肯定不是这样的。笔者认为体育学法的概念不应简单地解释为“与教师的教的方法相对的学的方法”, 而应该解释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学习方略”。

四、本文对学法的理解:学法=个人的学习方略

本文对学法的理解是:学法是“学生个人的学习方略”, 其含义是:1.它是个学习的策略, 是个认知的策略, 比方法要宏观一些;2.它是个人性的东西, 个体差异性很强。

比如, 教师在讲解时, 学生并不都是以同样的形式在听讲。有的学生是只听不想 (头脑中的反应为“是、是、是”) 、有的学生是边听边想 (头脑中的反应为“对、原来如此!”) 、有的学生是善于正着听正着想 (头脑中的反应为“是、对、就是这样的”) 、有的学生是善于反着听反着想 (头脑中的反应为“是这样吗, 不对吧”) 、有的学生是擅长归纳着听归纳着想 (头脑中的反应为“所讲的三个特性都是这种事物的基本属性”) 、有的学生是擅长演绎着听演绎着想 (头脑中的反应为“这个特性在那个项目中也是一样的”) ;学生看示范也是如此, 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注意点并不都是一样的。有的学生是看整体 (头脑中的反应为“教师的助跑越来越快, 到起跳时达到最高速”) 、有的学生是感觉着看 (头脑中的反应为“老师的动作很稳、很流畅”) 、有的学生是看结果 (头脑中的反应为“老师跳了5米80”) 、有的学生是看技术的局部 (头脑中的反应为“老师起跳时后腿蹬得很直”) 、有的学生是看结果的局部 (头脑中的反应为“老师落地摔倒了”) 等等;学生做练习更是如此, 学生们有意无意地都有着自己的练习方略, 有的学生是闷头苦练 (按教师说的练) 、有的学生是边想边练 (头脑中的反应为“刚才是什么毛病?怎么没做好呢”) 、有的学生是边看边练 (头脑中的反应为“李刚的动作好, 照他那样做”) 、有的学生是边试边练 (头脑中的反应为“刚才那样做不行, 再试试这样做看看”) 、有的学生是定量着练 (头脑中的反映为“再做三次就不做了”) 等等。

五、体育学习方法的基本特征分析

根据“学法是学生个人的学习方略”这一认识, 本文认为:体育学法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学法是因人而易的。既然学法是每个人头脑中的学习方略, 因此它是因人而易、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 有体育教师的诱导, 但从总体上讲, 学生的学法还会有很强的个性特征;2.学法是比较隐性的。学法是隐藏在头脑中的策略, 这种策略有些通过学习行为有所体现, 可以判断;但有些则难以判断, 如观察、思考等就很难看出来;3.学法是很多样的。由于学法具有个体差异性, 因此具有多样性, 也是比较难归纳的;4.学法与个人的性格和经验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从上述这四个特点来看, 对学法的研究必定要比对教法的研究更困难, 而且教师的教法研究是义务性的和工作性的, 是直接的经验和本体的感觉, 因此教法研究开展会容易一些, 而教师对学法的研究却是非义务性的、非工作性的、间接经验的和客体感觉的, 因此会困难一些。

六、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过程中的学法内容与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学法有哪些至今还没人归纳过, 是空白状态。本文认为:体育学法主要体现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特殊学习过程中, 因此本文根据掌握运动技能的阶段和多年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试在此对体育学法进行初步的归纳, 以供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过程中的体育学法 (个人的学习方略) 大致有以下5个阶段和8个方略 (见表1) 。

(一) 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过程中的体育学法

1.“判断困难、判断兴趣、进行自我激励”阶段的主要学习方略

学生在体育的学习开始前, 可能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不同点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并不完全陌生, 走、跑、跳、舞蹈和各种球类运动与游戏比起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概念与公式来, 学生们要熟悉得多, 而且有的已经是饶有兴趣了,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也似乎容易得多。但是也有截然相反的情况, 如果某个学生因为身体上的障碍和体育学习的失败经验, 可能一开始就对体育学习的内容产生拒绝和厌烦, 这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也就难得多。

无论怎样,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似乎要比其他学科更明显一些, 更强烈一些的。因此, 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方略和学习态度都从这里开始;有的学生这时就已按捺不住, 他们的学习方略是“积极地学习、充分地表现自我”;而有的学生可能从这时就已经在考虑如何躲避, 他们的学习方略可能是“躲避和将自己隐藏起来、混过体育课”。前述的这两头的学生会比较多, 表现得也比较明显, 而中间的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方略则可能“是躲避不必要尴尬和痛苦、顺利完成体育课的要求”。如此可见, 学生在体育学习开始前就有着自己的学习方略, 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体育学习经验在判断着未来体育的困难 (运动技术难不难?是否可以掌握) , 判断着自己对眼前学习的兴趣 (“我喜欢”或“我讨厌”) , 并进行着自我的激励 (“积极地学习与锻炼、好好表现表现自己”或“躲避和将自己隐藏起来而混过去”或“躲避不必要尴尬和痛苦而顺利完成体育课的要求”等) (见表2) 。

(二) “通过观察感知动作表象, 为学习建立形象概念的基础”阶段的主要学习方略

学生在开始学习运动技术时, 最先要完成的学习步骤是“通过观察感知动作表象, 为学习建立形象概念的基础”, 在这里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听讲”和“观察”, 而不同的学生在“听讲”和“观察”时的学习方略也是不一样的。

1.伴随教师讲解的学生听讲的方法 (听讲的方略)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学生的听讲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致可以分成“跟随听讲型”、“重点听讲型”、“趣味听讲型”、“疑问听讲型”几个类型 (见表3) 。

2.伴随教师示范的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方略)

教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 学生的观察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经验, 大致可以分成“顺序观察型”、“重点观察型”、“趣味观察型”三个类型 (见表4) 。

3.“粗略地掌握动作, 同时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阶段的主要学习方略

这个阶段的学法主要为伴随教师指导的学生练习的方法 (技能掌握的方略) , 教师进行运动技术动作的指导时, 每个学生的进行练习的方略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经验, 大致可以分成“努力练习型”、“理性练习型”、“捷径练习型”三个类型 (见表5) 。

(三) “精细地学习细致的动作, 不断提高动作质量”阶段的主要学习方略

这个阶段的学法主要为伴随小组讨论的学生集体参与的方法 (参与的方略) ,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或小组的集体讨论时, 学生的参与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经验, 大致可以分成“热情参与型”、“稳重参与型”、“冷性参与型”三个类型 (见表6) 。

(四) “形成动作的自动化, 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形成技能风格以及向其他技能学习迁移”阶段的主要学习方略

1.伴随技术展示和学习体会发表的课题学生进行表达的方法 (表达的方略)

学生在“形成动作的自动化, 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形成技能的个人风格的教学阶段中, 主要的学习方略会体现在伴随技术创新和表达学习体会的方法, 即“创新和表达的方略”方面和伴随他人评价的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和接受评价的方略”两个方面。

学生的“创新和表达的方略”大致可以分成“积极创新和表达型”、“理性创新和表达型”、“消极创新和表达型”三个类型 (见表7) 。

2.伴随他人评价的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学习方略)

学生伴随他人评价的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经验, 大致可以分成“虚心听从型”、“冷静接受型”、“辩解反思型”三个类型 (见表8) 。

3.伴随探究课题的学生进行思考的方法 (思考的方略)

此时, 学生伴随探究课题的学生进行思考的方法 (思考的方略) 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经验, 大致可以分成“大胆思考型”、“冷静思考型”、“跟随思考型”三个类型 (见表9) 。

学习体育 篇2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探析

刁仁永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初级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力量、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课堂上只有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应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问题,试作粗浅的探析。

一、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

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乐其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和行为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要使学生亲其师,首先得教师爱其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语言和面部表情上。活泼、生动、有趣、感情充沛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的真挚感情,将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信使,激动、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师表情端庄中的微笑,严肃中的柔和,都给学生产生一种温和、宽容、可敬、可亲的感觉。

总之,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安全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佳境。

二、使学生有所得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

“原地踏步式”的教学会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桃子”的高度,倘若难度过高,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基础,可望而不可即,就难以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应分层次地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桃子”的高度,略高于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全班同学都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可使优秀学生具有新颖感,练起来不乏味,有探索的劲头,又可避免或减轻体育差生的困难、挫折,减轻或解脱他们担心失败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有趣味感,乐于接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灵活多样是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动力

青少年学生思维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法,不落俗套。而程式化、模式化的准备活动,最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影响学生已经被调动起来的体育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紧密结合基本部分的主教材,采取游戏化、舞蹈化、趣味化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上课一开始正在形成的.体育学习兴趣,基本部分的教法要具有生动性与灵活性,要变“枯燥”为“有趣”,变“苦学”为“乐学”.如,采用各种队列队形进行耐久跑练习,快速跑与各种接力游戏相结合,开展个人与成组的动作质量评比活动等。结束部分采用一些轻松的小游戏、小舞蹈,不仅能显著地提高放松效果,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上体育课的美好向往。实践证明,竞赛化、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能促进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良性循环。

四、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是保护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保证

青少年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善于做好正面疏导工作,善于发挥体态语言的妙用,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损伤,避免“顶牛”现象的发生,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保护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需。

学习体育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一、初中体育课堂现状

尽管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或者强制学生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但是由于应试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初中体育课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作用和意义,以下对于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

1.学生对于体育缺乏学习动机

由于课业压力大等一系列因素,学生对于锻炼身体、进行体育活动等一系列关于体育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具体概念,因此对于体育课堂也没有什么兴趣可言,有的学生甚至为了逃避上课,和老师去请病假,有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拿出其他科目进行学习,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正常秩序,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

2.教师对于体育课堂缺乏创新

尽管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不断提出要培养创新人才,要对于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进行探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于课堂创新的思想和觉悟,仍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方式和僵化的教学观念,这就会使得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对于培养学生、吸引学生兴趣都有着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增强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上文对于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下就上述现状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游戏教学

由于应试制度带来的影响,学生过于重视体现在试卷上的成绩,为了在中考中获得较高的成绩而埋头苦学,对于体育课堂这种无法体现在中考分数上的课堂缺乏一定的兴趣和热情。而兴趣作为开始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而游戏对于初中生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常在户外进行的优势,带领学生做游戏,已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此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课前,我经常会带领学生玩一些“接力赛跑”“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帮助学生及时进入到课堂状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尤其是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由于其本身的刺激性和娱乐性以及游戏的可操作性等因素,深受学生的喜爱,它带来的刺激和好玩是不可代替的,通过这个游戏给学生热身,让学生有上课的紧张感和参与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始上课,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好胜心,进行竞争教学

为改变学生上课不积极,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很低的情况,我会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竞技比赛的魅力在于竞争的激烈性以及赛事结果的未知性,因此我会充分利用竞技比赛的这一魅力来吸引学生对于参与课堂的兴趣。而对于结果很在意的初中生自然难以抗拒地全力以赴,投入到比赛当中,在不知不觉当中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专注力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反馈和课堂效果。例如,我会定期举办男女跳绳大比拼等比赛,赢的队伍会给输的队伍以惩罚,这在无形当中,就会使学生为了不受惩罚或者为了惩罚别人而加倍努力,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争取胜利,同时也让学生之间通过激烈的竞争过程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魅力所在。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

学习体育 篇4

刚刚接到《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同志关于参加“体育学习方式”讨论的邀请时, 笔者感到很茫然, 也很犹豫。

自从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以后, “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中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以后, “学习方式”的说法和研究也是开始盛行起来。但, 尽管笔者已不知多少遍地听说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说法, 但对“学习方式”的含义却一直没有搞得很明白, 更重要的是不太了解“转变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中会起到, 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所针对的课程教学问题是什么,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要做的具体的事情是什么, 不知道将要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什么样的教

学方式,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内容应该说还不是很清楚。

说到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 可能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 体育除了面对上述问问题题以以外外, , 还还面面临临着着如如下下问问题题::

1 1.. 如如果果其其他他学学科科是是要要改改变变过过去去比比较较机机械械的的、、被被动动的的、、死死记记硬硬背背的的、、缺缺乏乏交交流流和和合合作作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的的话话, , 那那么么体体育育教教育育要要改改变变什什么么样样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 , 我我们们过过去去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的的问问题题是是什什么么??是是机机械械的的、、被被动动的的、、死死记记硬硬背背的的、、缺缺乏乏交交流流和和合作的吗?

2.一个其他学科 (至少不是体育学科先提出来的) 的改革理念, 能够解决我们体育课程教学的什么问题, 体育教师应针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去“借力”呢?

3.我们现在要进行什么样的讨论清楚吗?其他学科提出的概念对体育学科是否适用, 体育“转变学习方式”的具体的思路和方略又是什么?

4.所见的一些有关“体育学习方式”的文章, 有的明显地把“学习方式”错觉成“教学方式”, 有的直接就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嫁接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中, 让人感到“学习方式“的主体、学科范围、问题的指向、学生的学段等都显得讨论不够, ”望文生义“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想到这里, 笔者倒觉得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参加了, 但笔者没有完全按照编辑部要求的题目来写, 而是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的思路展开了自己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二、什么是“学习方式”

其实, “学习方式”是一个新概念, 甚至是一个新的说法, 至今关于它的定义和内涵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将部分有关学习方式和体育学习方式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见下表) 。

从上面各个学者解释的概念来看, 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非常统一的:

1. 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方式不是教师的行为方式, 不是教学的方式。

2. 学习方式是发生在学生面对学习任务 (或处在学习情境下、教学活动中) 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行为。

3. 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

但是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不同意的, 甚至是对立的:

1.有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的策略, 而有的学者则明确反对这一点, 认为学习方式不是策略。

2.虽然大家都赞同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 但不同学者认为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等。

3.有学者明确指出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

三、我们从“学习方式”概念的讨论中得到了什么

从上述学者对“学习方式”的不同定义和解释中, 笔者明确地获得了以下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以后的讨论很重要, 也很有帮助。

1. 虽然“转变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中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什么是“学习方式”在概念上还很不清晰, 也不是很统一。

2. 鉴于“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内涵不清晰, 那么“转变什么学习方式”和“如何转变学习方式”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不是很清晰的。

3. 笔者可以认为此次课程改革的“转变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在这样前提下,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必然也是前提不明, 概念不清, 目的也是不清晰的。

4. 虽然“学习方式”的概念众说纷纭, 其内涵也非常松散, 但“学习方式”是指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动性、创造性这一点是很清晰的。

因此, 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 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概念的正统 (因为没有正统的概念) , 更没有必要追求概念的全面性 (因为我们不知何为全面) , 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与其他文化类学科“学习方式改变”做法的完全一致性 (因为体育课程改革与其他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因此, 在此讨论的目的应该是:根据当前课程改革要“转变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本着提高体育学习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目的, 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 通过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 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的完善, 为全面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做出贡献。

四.“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与体育课程教学基本问题的解决

那么, 我们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还要从体育课程的教学的现实问题来看, 那么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下五个主要的基本问题:

1.第一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和目标的问题 (为什么教、教成什么样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如何适应社会和国家现实需要的问题; (2) 体育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主要指向问题; (3) 体育课程目的和目标的表述问题。

2.第二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与方法的问题 (教什么、教多少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和方法问题; (2) 教学内容的选编原则与方法问题; (3) 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和弹性问题。

3.第三基本问题:

体育学理与体育教程、教法的问题 (如何学会、如何教会、如何教好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运动技术的分类方法问题; (2) 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与阶段划分问题; (3) 体育学理的探究与教学方法科学化问题; (4) “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 (5) 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

4.第四基本问题:

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在体育课中如何让学生体验乐趣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辛劳的体育锻炼中喜爱上运动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运动乐趣的本质认识的问题; (2) 运动乐趣与运动的辛劳和失败的关系问题; (3) 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

5. 第五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环境优化的问题 (在什么环境下和教学氛围中教得更好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问题; (2)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 (3) 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 (4) 体育场地器材内容和质量优化问题。

在上述诸多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中, 以下几个问题是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是有关系的, 或者说这些基本问题有可能是通过“转变体育学习方式”来解决的。

(1) 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教学阶段划分以及体育学理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学生是怎样学会运动技术的, 牵涉到提高运动技术教学效率的成因有哪些, 其中哪些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

(2) 教学方法科学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教”和“学”的关系问题, 涉及到“教”如何促进“学”, “教”如何激发“学”, “教”如何指导“学”等问题。

(3) “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学”的内容, “学”的质量、学习方法的习得及其背后的原理等问题。

(4) 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问题, 涉及如何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创造性发展、合作性发展的问题。

(5) 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这个问题涉及到运动本质问题以及运动技术学习的乐趣和兴趣的机理问题, 也涉及到如何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的问题, 其中有和体育学习方式转变有关的问题。

(6)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由于体育教学是一个在室外进行的复杂的技能性课程, 因此教学的管理与体育学习方式也有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时而促进, 时而干扰。

(7) 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得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氛围是否良好以及创造性激发的环境是否形成等。

五、“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

综上所述, 笔者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来自我们体育教学界的原本初衷, 而是承接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 套用了别人的基本概念, 来试图借劲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的, 是“借他山的理念和概念之石来解决体育问题”的讨论, 对于这一点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否则, 就会在人家的概念和人家的问题中去“打转转”, 形成“为新概念而研究”、“为说法而研究”“为写论文而研究”的虚假研究现象, 最终于事无补。

本文通过上述讨论, 笔者认为在今后研究“体育学习方式”时, 要紧紧扣住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 围绕下面的几个问题来展开深入的探讨, 力争通过这个研究来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

1. 促进学法的研究, 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习方式”的含义和“学法”的含义最为相近, 因此“学习方式”的讨论的最直接的效果应该是促进“体育学法”的研究, 而“体育学法”的内容与方法探究会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 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发展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和认识, 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尽管笔者对这种感觉和认识还持有疑义, 但毕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而且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也非常符合大家比较公认的“学习方式”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探讨会解决不少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会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这是研究“体育学习方式”的重要课题。

3. 促进相关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学习方式”是学生的学习策略 (或者是行为、认知、动机、效果、习惯、意识、态度和品质等) , 它是指学生的事情, 但它确实是在学习的情境下的事情, 因此教师的激发、引导和指导必在其中。于是“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笔者认为:“转变体育教学方式”就是以前经常讨论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因此,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研究的另一个可借力点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10.5.

[2]于军, 徐元君.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7.

[3]赵俊荣.高校体育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7.

体育学习体会 篇5

“千课万人”体育培训心得体会

十二月十九日我们体育组一行两人参加了维持三天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体育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主要以讲座为主,虽然没有公开课,但每位教授讲的都十分精彩。下面我就和我们学校有关的话题和各位领导老师们分享一下。

本次学习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课堂常规教学,怎么样上好课已经不是当下的问题,能让学生真正喜欢、融入到课堂上才是关键。我记得一位教授讲了这样一段。他说:“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各大城市中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数量的剧增,民工子弟小学也就此应运而生,此类学校的教育状况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10所民工子弟小学的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全面调查了浦东新区民工子弟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研究分析其间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深层探讨了民工子弟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有效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民工子弟小学体育常规教学缺乏正规化。(2)民工子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落后单一。(3)民工子弟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4)民工子弟小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严重匮乏。(5)民工子弟小学体育教学整体地位相对卑微。提出的发展对策为:(1)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构建体育管理—教学体系,健全管理部门体育支持系统;打破校际交流屏障,共享优质体育资源;加强正确体育观念宣传,营造和谐的舆论支持的三方面建议。(2)强化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优化体育文化环境:包括规范学校内部管理;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扩展体育教学外延,拓宽体育文化接触面的三方面建议。(3)改善家庭内部环境,牢固家庭支持地基,包括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两方面的建议。在讲完这段话后,教授接着提了个问题,如果学习一项技术动作,很多学生都能掌握,极少数掌握不了,你会怎样?很多老师都做了回答,有说让他们多练习的,有说个人体质不同,掌握不了很正常。最后教授总结了一下,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一定要讲究方式,就算你想让他比别的同学多练习,也要让他自愿去练,这样才能达到大家想要的效果。所以你的态度和讲话方式就尤为重要。此时再结合平时课堂上的自己,感触颇多!

学习体育 篇6

关键词:心理特点;学习动机;教学质量

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热情,一些学生虽然喜欢上体育课,但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只是学腻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想通过体育课来放松和娱乐,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学习的作用就逐渐被埋没。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一、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想要激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就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否则教师再怎么苦口婆心,也无异于隔靴搔痒,很难激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在体育课堂中,个别学生为了逃避体育锻炼,时常通过脚扭了、感冒、肚子痛等理由来搪塞老师,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教师也不能强迫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是当这些学生在一旁嬉戏打闹时,却又“百病全无”,显得精力十足,面对此类情境,教师也是哭笑不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的动机,这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初中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初中男生大多喜欢看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并且对球员十分崇拜,一些学生的卧室中还粘贴着球员的海报,在平时打球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还能模仿某个球员的动作和姿态,有些喜欢踢足球的学生很崇拜C罗、梅西、本泽马、埃托奥等球员,也有些喜欢打篮球的学生很崇拜詹姆斯、艾弗森、科比、加索尔等球员,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参加体育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想要打好篮球或者踢好足球,在平时的体育课中必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像自己的偶像一样,在球场上旗开得胜。还有些初中学生喜欢功夫明星,例如李小龙、施瓦辛格、甄子丹、尼古拉斯凯奇等等,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想要像功夫明星那样拥有强健的体魄,想要锻炼出发达的肌肉,就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并且要持之以恒。初中女生则普遍都崇拜Angelababy、杨幂、刘诗诗、宋慧乔等女演员,教师可以告诉她们,想要像偶像一样拥有好身体和好身材,想要拥有良好的身高,就要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目前《跟着贝尔去冒险》《挑战了不起》等电视节目也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电视节目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想要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想要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任务,现在就必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二、开展有趣的体育活动

一些初中生认为体育学习比较枯燥,因此在体育课中总是缺乏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师可以模仿《奔跑吧兄弟》《挑战了不起》等初中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举行一些比赛活动,初中学生对传统的立定跳远活动缺乏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立定跳远的体育游戏,而学生对传统接力赛跑缺乏兴趣,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类似接力赛跑的趣味性体育活动。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划分5名学生,由于人数限制,个别组可以划分4名学生,分组时要确保每组都有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同时确保每组都有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此外每组男女生数量也要均衡,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就可以为各组布置任务。教师可以在距离起跑线50米的位置放置一个箱子,箱子中放置一些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汉字,然后让各组学生抽签,假如A组有5名学生,抽签时A组抽中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么在比赛开始之后,A组的1号选手要跑到箱子处,在箱子中找到写有“锄”字的卡片,然后跑回起跑线,之后2号选手跑到箱子处,找到写有“禾”字的卡片,再跑回起跑线,以此类推,当5号选手将写有“午”字的卡片拿回来之后,再由1号选手跑到箱子处,在箱子中找到写有“汗”字的卡片,1号选手成功拿回卡片之后,2号选手继续跑到箱子处寻找卡片,如此反复,直到将诗句找齐。而4名学生的小组则由1~4号选手轮番去寻找卡片,最后比一比哪组学生所用的时间最短,为了公平起见,每组抽到的诗句均为10个字,而4人小组由于组员比其他小组少,因此他们的成绩可以减掉3秒,比如他们找齐卡片所用的时间为4分16秒,最终他们的成绩定为4分13秒。这样一来,小组的荣誉就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被调动起来,并且学生会逐渐热爱体育学习。

很多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都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热情,如果教师硬性地去要求学生,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排斥心理更加严重,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想要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在此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学习体育 篇7

自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 形成了两个标准的两种评价体系, 一种是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 即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体能发展、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种是体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体系, 即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两种评价体系都为达成体育课程目标和达成体质健康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两种评价体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的体育教师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两种评价体系的内在联系, 存在着各取所需, 脱节失调状态, 表现在评价目标不明, 评价内容不全, 评价方法不当等问题, 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

体育学习评价和体质测试评价都是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课题的研究,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着重探讨两个环节的结合空间, 找准结合点, 使之互相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充分发挥两个评价体系的功能, 更好地推进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有效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问卷调查:发放《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调查问卷》1540份, 回收1515份, 有效率达98.7%。调查显示:将体育学习评价与体质测试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 有98.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82.8%的学生认为能改善身体机能,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访问调查:在调研过程中, 针对有关研究问题设定了访谈的内容和对象, 采用了小组访谈、个别访谈、征询意见等交流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有目的谈话, 弥补了问卷调查的不足, 拓宽了资料搜集的范围。

观察调查:在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参与表现进行系统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采用了抽样跟踪的观察方法, 并进行了记录分析, 主动发现学生身体、心理的变化, 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解决的办法, 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

2.实验对比法

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模块, 确立选项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 以及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方法。在教学对比实验中, 我们采用了传统体育教学法与现行体育教学法异同点的对比, 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活动, 以及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对比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调查, 有98.8%的学生赞同改革后的体育课型和体育学习评价方式。

3.信息反馈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 制定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采用了信息反馈的方法来有效的调控实验, 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测试取得第一手信息材料和有效的研究资源, 作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同时对所收集和获取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成绩信息等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生, 以便他们能够及时的调整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这样保证了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内容

1.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

体育学习评价是动态发展的, 它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而发展, 把传统的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分析评议转变为有客观标准和系统程序的科学评价, 这一转变可以反映体育学习评价具有指标性、全面性和程序性的发展趋势, 其一, 开展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即时的表扬鼓励, 而且是按一定的标准,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能客观反映体育学习的基础水平和发展水平。其二, 体育学习评价, 不仅是体育考试考查成绩的评价, 而且是对知识与技能、体能与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与体育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素质。其三, 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问卷评价, 而且是多种方法有程序的评价, 使评价有序地进行。其四, 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改善学习状态, 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是促进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不断改进评价工作, 使评价工作适应于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体质测试评价的效果

体质测试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自觉锻炼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为此, 我们结合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以及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基础, 制定了体质测试方案, 并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中, 课中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练习的能力, 加速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质测试工作, 定期检查和评估学生的体质状态和体育锻炼效果, 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有明显的提高。

3.体育学习与体质测试的综合评价

体育学习与体质测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 也是提高评价过程的质量, 因此, 要确定综合评价的内容, 列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 规范的进行综合评价过程的操作, 将体育学习和体质测试有机的结合, 可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学期体育学习评定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和体育课程标准测试成绩各占50%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成绩和等级。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 学生对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更加重视自己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结论

1.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 我们编写了一本具有校本特色、实用的《体育与健康》指导用书,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健身强体、技能考核内容、方法、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评价、体育理论与健康知识教学七个部分展开了探索研究与实践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开设选项教学课, 实现多样化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浓了, 有94%的学生感觉自主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激情提高了, 有51.5%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增强了主动探究和合作意识, 有84.8%的学生对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由原来的枯燥感不想学练的心态转变为主动学习, 勤奋练习, 积极去体验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这些正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体育学习是一种动态化的过程, 评价过程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在研究中, 我们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互学、探究创新、人际交往、情感意识、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实施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把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素作为教与学的推进剂, 采用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 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剖析、客观认知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 培养了学生的虚心求学、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综合评价, 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原因, 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体锻效果和综合素质的评定, 不断地推进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提高学习的效率。

3.推动体质测试的改进

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纳入教学计划, 形成制度, 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充实与更新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改进体质测试的方法和内容, 进一步推动体质测试工作, 一是学生对自我体能发展状况、身体健康程度更加关注了, 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更加积极, 锻炼意识增强, 参与测试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能够按照测试要求完成体质测试任务。二是学生体质测试的组织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通过日常的训练与练习, 使学生了解了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克服了学生测试的盲目性, 确保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三是学生健康监控和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因此, 本课题研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4.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 力求内容的全面、客观, 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评价的整个教育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审美欣赏、特长表现、创新精神、心理品质、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确立教育功能和评价行为的导向, 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发展中的优点和点滴进步, 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重视体育学习加分因素的投入, 尽可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发展状况, 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结果, 以此获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可强.高中体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 2004.

[2]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学习体育 篇8

关键词:体育,学习动机,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反映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关注与切实需求程度,初中体育教学唯有引导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动机,才能促进其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从某种来说形式过分单一,不能充分体现体育内涵及魅力所在,因此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思路与方式,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导。

一、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现状

当前,在我国初中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学生未充分认识到体育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程为休闲娱乐课程,是相对于与其他课程独立存在的,因此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是对于很多女生而言,这一问题较为明显。这一现状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不合理密切相关。从广义上来说,学习动机为学生强烈的内心倾向与学习主动性,很多教学活动未准确向学生指引体育存在意义及重要性甚至对学生进行了误导。另一方面,体育师资素质相对低下。由于多数学校教学方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上,对于体育教育所倾注的精力、资金有限,因此便造成了体育教学被显著忽视甚至搁置的局面。很多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停留在大专、本科层次,且青年教师居多,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于很多学校中体育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工资水平差别较大,教师不满与怨言较明显,从而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若干因素

第一,课堂结构、环境因素。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程的吸引力在于其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自己快速进入课堂角色中。针对学生这一心理,教师应积极利用体育课程优势,用心规划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兴趣及悟性的迅速提高。第二,心理、生理因素。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与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素质密不可分,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与学生个体相契合的学习、锻炼任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适应感和舒适感。第三,思维因素。从学习动机来看,学生对于富有创新性的授课更加喜爱,在他们看来,老套路的体育授课方式毫无乐趣、枯燥单调。可以说,学生思维接纳程度决定了其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三、如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1.营造民主、活跃课堂氛围。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的强调,传统意义上教师以严苛态度进行室内授课,紧贴课本知识点进行详尽讲解,或在户外课堂中以示范为主,未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空间,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新型教育形势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对于教师,甚至课程本身产生亲切感,进而激发学习动机,从根本改善教学质量。

2.以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感染学生、培养其兴趣。初中阶段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判逆心理较重,需要给予其足够的空间,并以适合其个性的方式进行授课。

3.不吝惜表达对于学生的赞美、肯定。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任何事情都比不上他人的肯定。当得到教师肯定和赞许时,其自豪感会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同时成功的喜悦感能够敦促其继续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点,以获得更快的进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不吝惜对于学生的赞美和肯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另外,当学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给予鼓励和安慰,让其明白在体育运动中失败并不可怕,而坚持不懈才是追逐成功的有力武器。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育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不仅要热爱教育岗位,而且还要对学生有一颗人爱知心,同时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要言语精、简,必要时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动作,从而增强表达能力。通过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和每一个动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标准课堂演示动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之美,从而从其内心深处强化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探析 篇9

一、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

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学生亲其师, 才能乐其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态度和行为互相补充, 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 要使学生亲其师, 首先得教师爱其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 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语言和面部表情上。活泼、生动、有趣、感情充沛的语言, 抒发着内心的真挚感情, 将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信使, 激动、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师表情端庄中的微笑, 严肃中的柔和, 都给学生产生一种温和、宽容、可敬、可亲的感觉。

总之,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学习的安全感, 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佳境。

二、使学生有所得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

“原地踏步式”的教学会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 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桃子”的高度, 倘若难度过高, 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基础, 可望而不可即, 就难以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应分层次地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使“桃子”的高度, 略高于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 使全班同学都只要“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这样, 可使优秀学生具有新颖感, 练起来不乏味, 有探索的劲头, 又可避免或减轻体育差生的困难、挫折, 减轻或解脱他们担心失败的心理负担, 使他们有趣味感, 乐于接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 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灵活多样是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动力

青少年学生思维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法, 不落俗套。而程式化、模式化的准备活动, 最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影响学生已经被调动起来的体育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应紧密结合基本部分的主教材, 采取游戏化、舞蹈化、趣味化的练习, 进一步激发学生上课一开始正在形成的体育学习兴趣, 基本部分的教法要具有生动性与灵活性, 要变“枯燥”为“有趣”, 变“苦学”为“乐学”。如, 采用各种队列队形进行耐久跑练习, 快速跑与各种接力游戏相结合, 开展个人与成组的动作质量评比活动等。结束部分采用一些轻松的小游戏、小舞蹈, 不仅能显著地提高放松效果, 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上体育课的美好向往。实践证明, 竞赛化、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能促进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良性循环。

四、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是保护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保证

青少年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理解与尊重。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善于做好正面疏导工作, 善于发挥体态语言的妙用, 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注意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损伤, 避免“顶牛”现象的发生, 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努力保护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并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需。

诱发体育学习动机有妙法 篇10

所谓教师故谬法, 就是在课堂上, 教师故意制造错误, 让学生发现错误, 并在纠正错误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故意制造错误, 让学生发现错误并对错误进行讨论,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师生探讨的过程, 其实既是学生纠正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在教学接力跑时就采用此方法, 效果比较好。当遇到“传接棒时接力棒落地应该由谁捡起”这个现实问题时,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认为应该由接棒的同学捡棒, 这样可以节省一次传接棒的时间。”经过激烈思考讨论后, 学生这才发现, 老师的观点是错误的, 应该由传棒的人捡棒。教师“坚持己见”, 学生陈述理由, 那时传接棒这个动作还没有完成, 教师讲的这种情况是接棒人接完棒之后再丢棒, 才由接棒人捡棒, 继续跑进, 这样在争论过程中得出结论, 学生很生动地就掌握了知识。

二、自择练习法

自择练习法, 就是教师事先呈现多样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式, 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练习主动性的方法。例如在力量素质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素质练习的内容和相关要求, 斜身引起20次×3组、仰卧两头起10次×3组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任意选择2~3项进行练习。有时候我会布置一些运动量和强度大小不同的项目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由于练习方式与练习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 所以学生觉得自己是练习的主人, 他们是主动练习, 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或练习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计数激励法

所谓计数激励法,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遇到困难时, 教师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 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通过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激发学生不断向目标靠拢的方法。比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 初学排球的学生, 开始时较感兴趣, 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基本技术动作, 练习时拾球的时间超过练习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个练习总是在拾球, 还不如不学、不练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计数激励法:对学生进行课堂定量练习, 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适当给予一个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或同伴数出自己连续击球的次数, 结合自己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在计“数”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成绩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四、自拟计划法

自拟计划法,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由学生自己拟定练习计划和方法。俗话说, “最了解学生的只有学生自己。”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往往心中有数,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和兴趣爱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练习计划。例如铅球练习, 很多学生上肢力量或是腰腹力量是很差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一个素质练习的计划, 上肢练习:俯卧撑;提拉杠铃。腰腹练习:双脚固定俯卧背屈伸;俯卧单臂拉一弹性体;仰卧起坐;仰卧快速吸腹两头翘起。全身协调练习 (主要是腿腹发力) 前抛实心球, 后抛实心球。教师再进行各种推铅球技术上的指导, 再加上不可抑制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 学生在这种动机的驱策下, 自觉主动地练习, 从而技术动作和成绩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五、适当宽容法

所谓适当宽容法, 就是在平时考察考核中出现不及格学生的时候, 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 宽容学生, 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在体育项目考核中, 对出现低分的原因, 教师应该首先看成是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先把原因进行自我归因, 自我反思, 并把这些学生的项目、成绩和姓名记到自己的笔记本或备课本里, 以便考虑怎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他们的表现, 稍稍有进步就即时给予表扬, 一改过去把学生的低分首先归咎与学生的不努力或先天不足。由自己负责, 适当的宽容和承担责任, 学生就会感到“胜利的快乐”而不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而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 这是一种“双赢”。

六、自我评价法

学习体育 篇11

关键词:体育;学习行为;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56-01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约束不良体育学习行为。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意识

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良好的教育,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到自我行为的监督与调控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会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习惯,进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调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健康状况等有所认知。提高认知水平、发展自觉行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开学第一周的理论课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自觉行为培养的内容;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良的“苗头”要抓住时机,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具有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状态,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常规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体育教师可在入学初向学生宣布一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趋于稳定化,体育课堂效率和体育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和保障。

三、运用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更进一步利用体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需要教师正确的把持好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与价值,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体验、主动参与,与同伴积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不断养成,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力求运用新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是实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必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养成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如自我仪表的着装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教学资源的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树立威信和形成教师人格魅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散发出独具的影响力,有益于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体育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并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充分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优势带动作用

培养小组长与体育骨干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规范的养成。课堂秩序的维持和常规习惯的养成,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显得力不从心,小组长与体育骨干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培养体育骨干呢?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出最能胜任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自己能积极参与,又能组织和带领同学一起活动,可以作为全班学生的榜样。②小组长实行定期轮岗。使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的机会。学生大多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受到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认真地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去,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③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帮扶制”或“师徒制”进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教师将学习行为较好的小组长或骨干与那些体育学习行为相对弱的同学帮扶或者师徒进行结对,这样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防止从众心理现象的发生。

六、重视评价在学生学习行为养成中作用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途径有多种,但体育教师切不可忽视利用评价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等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在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掌握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意志品质的体现等予以适当评价。

小学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

常言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方方法, 寓教于乐, 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四年级体育课, 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 将一组过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 又体验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又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

如笔者执教四年级的“跳大绳、跳小绳”这节课时就采用了一些适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兴趣爱好, 其教学步骤为:

(1) 设问质疑。如, “你能找到几种跳绳的方法?你会几种方法跳绳?”通过设问质疑, 首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又可以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 启发引导。手摇绳和脚的跳起有什么关系?引导进一步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达到动作协调。让学生感悟跳动的频率和摇绳的快慢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3) 示范引领。通过规范动作的引领, 让学生体会运动的美感, 体会运动带给自身的美好感受。

(4) 及时反馈评价。最后让学生学着总结, 归纳跳绳这一技术动作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自己如何解决跳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 让学生体会如何去评价一件事和一个人。

二、转换角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打造学校教育特色,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 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空间, 在学习中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自我发挥、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 不仅在动作和技能方面得到学习, 同时也获得结果的过程, 从而来改进自己的技能。如在一次立定跳远游戏比赛中, 我将学生分成四个队, 纵队排列在起跳线后, 游戏开始, 各队第一个队员试跳, 按成绩评出第一轮的第一名, 然后第二个队员试跳, 按成绩评出第二轮的第一名, 依次进行, 最后以第一名多的队为胜, 通过本案例的游戏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 获得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和竞争能力, 显示出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并且“喜欢学”, 在学习中, 教师可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等教材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 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 看到自己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 重视因材施教, 教法灵活多样, 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 学者心情愉快。

四、重视激励的作用

21世纪教材教学中, 笔者通过语言的激励,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激励的途径是:

(一) 教师激励

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真正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根据儿童勇于竞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在练习前应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

(二) 自我激励

除了教师的语言激励外, 还应强调学生给自己鼓励, 为自己下达积极的暗示词——“我行”“我最棒”, 边说边做动作。

(三) 学生相互激励

一个班级即是一个集体, 应营造一种相互语言激励、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团队氛围, 能有效地排除彼此间消极情绪的干扰, 化消极为积极, 并付诸于练习中。如互相激励言词“加油”“坚持”“你真棒”等, 并予掌声加油鼓励。教师对其激励的言语, 对学生的帮助与肯定, 能使其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及时发现不足, 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和上进心。

教师的激励语言应准确具体, 使学生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确定新的努力目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坚持下去会形成良好的循环, 使学生在发展中感受到, 教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期待、信任、鼓舞。

总之, 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 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着巨大的师表作用。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不只是几堂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体育教育者刻苦努力, 不断钻研, 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 把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让他们热爱体育,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洪恩红.《谈激励在长跑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1999-05-30.

[2].杨明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林区教学.2010-08-20.

上一篇:技巧项目下一篇:校园网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