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习动机

2024-10-10

体育学习动机(通用12篇)

体育学习动机 篇1

一、教师故谬法

所谓教师故谬法, 就是在课堂上, 教师故意制造错误, 让学生发现错误, 并在纠正错误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故意制造错误, 让学生发现错误并对错误进行讨论,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师生探讨的过程, 其实既是学生纠正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在教学接力跑时就采用此方法, 效果比较好。当遇到“传接棒时接力棒落地应该由谁捡起”这个现实问题时,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认为应该由接棒的同学捡棒, 这样可以节省一次传接棒的时间。”经过激烈思考讨论后, 学生这才发现, 老师的观点是错误的, 应该由传棒的人捡棒。教师“坚持己见”, 学生陈述理由, 那时传接棒这个动作还没有完成, 教师讲的这种情况是接棒人接完棒之后再丢棒, 才由接棒人捡棒, 继续跑进, 这样在争论过程中得出结论, 学生很生动地就掌握了知识。

二、自择练习法

自择练习法, 就是教师事先呈现多样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式, 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练习主动性的方法。例如在力量素质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素质练习的内容和相关要求, 斜身引起20次×3组、仰卧两头起10次×3组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任意选择2~3项进行练习。有时候我会布置一些运动量和强度大小不同的项目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由于练习方式与练习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 所以学生觉得自己是练习的主人, 他们是主动练习, 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或练习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计数激励法

所谓计数激励法,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遇到困难时, 教师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 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通过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激发学生不断向目标靠拢的方法。比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 初学排球的学生, 开始时较感兴趣, 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基本技术动作, 练习时拾球的时间超过练习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个练习总是在拾球, 还不如不学、不练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计数激励法:对学生进行课堂定量练习, 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适当给予一个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或同伴数出自己连续击球的次数, 结合自己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在计“数”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成绩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四、自拟计划法

自拟计划法,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由学生自己拟定练习计划和方法。俗话说, “最了解学生的只有学生自己。”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往往心中有数,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和兴趣爱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练习计划。例如铅球练习, 很多学生上肢力量或是腰腹力量是很差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一个素质练习的计划, 上肢练习:俯卧撑;提拉杠铃。腰腹练习:双脚固定俯卧背屈伸;俯卧单臂拉一弹性体;仰卧起坐;仰卧快速吸腹两头翘起。全身协调练习 (主要是腿腹发力) 前抛实心球, 后抛实心球。教师再进行各种推铅球技术上的指导, 再加上不可抑制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 学生在这种动机的驱策下, 自觉主动地练习, 从而技术动作和成绩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五、适当宽容法

所谓适当宽容法, 就是在平时考察考核中出现不及格学生的时候, 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 宽容学生, 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在体育项目考核中, 对出现低分的原因, 教师应该首先看成是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先把原因进行自我归因, 自我反思, 并把这些学生的项目、成绩和姓名记到自己的笔记本或备课本里, 以便考虑怎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他们的表现, 稍稍有进步就即时给予表扬, 一改过去把学生的低分首先归咎与学生的不努力或先天不足。由自己负责, 适当的宽容和承担责任, 学生就会感到“胜利的快乐”而不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而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 这是一种“双赢”。

六、自我评价法

所谓自我评价法, 就是让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评价细则自主评分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很明确掌握该项目的评分细则, 例如双杠的支撑摆动前摆直角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对照教师事先制定的评分细则, 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练习, 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动作不规范, 需要中断学生练习并及时给予辅导, 学生自主评分, 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观摩、讨论、纠正、评分, 逐渐获得提高。由于学生是自我评价, 所以很自然地会从这种自我评价体系中获得动力, 进而勉励自己向更高的成绩冲刺。与此同时, 此法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间接”转化“直接”动机,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机制的形成, 正所谓一举多得!

体育学习动机 篇2

本文首先揭示了技校生对体育认识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对影响技校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做了分析,而后,从几方面列举说明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技校生激发学习动机

研究方法:①资料法②调查问卷法

研究目的:多年来,技校体育课学生不愿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以成为技校教师闲暇时谈论的中心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性别、心理、生理特点,运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是促进人们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经常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1技校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

1.1学习动机不明确。为什么要上体育课,体育的目的任务是什么一概不闻不问,上体育课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求个及格而已。

1.2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体质是成材的物质保证,而成才又是需要体质作为基础。因此学习的任务越重,越要坚持体育锻炼,并为将来胜任更艰巨的工作得到体质上的保证。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已经认识到的,还有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1.3坚持体育锻炼使个人终身受益。例如:通过体育学习,使体质增强、身体健美,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使自己健康长寿。

2学习兴趣

2.1最喜欢某一运动项目的学生随认知程度而改变统计方法是以最喜欢的项目也就是第一志愿为依据进行统计的。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最喜欢项目里足球是排在首位的,这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这种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可推广性。而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技校体育课的学习,情况不大相同,在最喜欢的项目里,艺术体操占第一位,占总人数的18%,而学生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不好意思到大方积极的追求健美,说明随着体育知识的丰富,认识程度的加深,他们所追求的锻炼形式也更加时尚。

体育学习动机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动机;教学质量;重要性;具体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国各大中小学普遍出现了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青少年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身体素质不容乐观,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大大减弱。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也快消失殆尽,体育教学质量更是令人担忧。毛主席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是社主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国荣使命。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体格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人,体育教学不可或缺。尤其,在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一大关键时期,体育教学更是不容忽视。

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含义与重要性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指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极大热情和兴趣、积极投身于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内心状态,反映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只有当学生正确认识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对体育知识、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需求,才能够坚持不懈、突破自我,积极投身于体育学习中。

三、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

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强健体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积极思考,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促进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使其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尤其,在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下,社会、学校、家长乃至学生个人,都把升学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一心只读圣贤书,忽视了体育学习。现代社会,纯粹的读书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包容学生的错误,避免动辄就呵斥、惩罚学生。其次,许多体育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积极融入学生,与学生亲密互动,耐心施教,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好地积极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

(三)积极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然而,现在的体育教学大多只是训练队列、跑步、立定跳远等简单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灵活选取新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枯燥的训练,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演示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对照着练习,练习一定的次数之后,就可以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节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成果不显著。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必须全方位的寻求突破。首先,教师要在教學理念上做出转变,教学不只是教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共同进步。其次,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除过教师的教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来担任“一日教师”,由他们带领其他同学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五)将体育游戏和体育竞技有机结合

在生活与学习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初中的学生正青春年少,生机勃勃,他们更希望能够有机会展现自我的风采。鉴于这一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游戏和体育竞技。在团队活动中,激励每一个个体为了荣誉而拼搏。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六)对学生的优异行为与表现给予及时强化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件他们该做的事情固然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也不可或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敏感好强,急切希望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及时得到认可或欣赏,他们这一行为的表现频率就会增加。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于自己的表扬,对于学生的优异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增强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结语:虽然,我国青少年学生目前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体育强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积极寻求改变策略,一定会取得成效。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端正他们体育学习的态度,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动机。当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不只是一句嘴上说说的口号,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来实施,由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郑雅云.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1)

[2]钱素林.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14(07)

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篇4

关键词:体育,学习,动机

体育学习作为学习的类型之一, 既有学习所共有的特征, 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些独特的方面就使得体育学习在动机诱发等方面与普通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不同, 而这些不同又反过来证明了体育之特殊, 即体育之所以为体育, 而不为德育、智育、美育。

一、体育学习的动机

所谓动机, 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及三方面问题: (1) 引发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2) 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3) 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有人认为,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绩的归因四个方面, 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体育学习的动机, 是指直接或间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学生渴望通过体育了解自己的身体、发展自己的身体、愉悦自己的精神需要的流露。

二、体育学习动机的理论

1. 强化理论

这是行为主义S-R理论的反应。该理论认为动机与学习无需区分, 人们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 是因为这种行为与刺激之间因为强化而建立起了牢固的联系。该理论特别强调强化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按照这种理论, 体育学习的动机就是因为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练习, 并在练习过程中因为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 而表现得更加积极、更热衷于, 也更乐于去参加体育练习。这种理论仅以外在的行为作为判断的标准, 因而往往忽视学生内心的心理体验;并且, 行为主义在强调强化时, 往往与惩罚、刺激等概念相联系, 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教师为中心,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采取体罚、侮辱等处罚措施。因此, 强化论在解决学习动机方面并不完备。

2. 需要层次说

主要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 人有七种基本需要, 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形。其中, 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 认为是人类自下而上所必需的, 因而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但一旦得到满足, 由这些需要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 虽不是人类生存所需的, 但对人类适应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 缺失需要使人类得以生存, 而生长需要使人类生活得更好。

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人类这七种需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通过学习体育, 健壮自己的身体, 既保护自己的安全, 又借以确保种的繁衍;人们借助于体育所培养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从而更好地归属于社会;人们借体育展示自己身体上、精神上和意志上的优越性, 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人们由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领会体育, 并产生更进一步学习体育的动机;人们由于更深地理解了体育, 而发现了体育中的美;由于审美, 而重新认识了自我;又因为认清了自我, 所以促进了人的自我实现。可以说, 体育学习的动机根源于人们的需要。

3. 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能力和努力是内部的, 能力是稳定的, 但不可控;努力是不稳定的, 但可控;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的, 任务难度是稳定的, 但不可控;运气是不稳定的, 但可控。

归因理论对动机的贡献就在于,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要应该从内部原因入手, 注重激发学生的努力;而对努力程度的评价是建立在能力差异基础上。也就是,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 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此外, 对不同能力的学习者, 应该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 给予不同难度的任务, 对学习结果则结合努力程度进行评价。

三、培养与激发体育学习的动机

1. 分阶段培养

要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热爱体育从而积极参与体育,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因为成就动机往往导致人们在各个领域内取得成就, 所以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定向作用。科尔布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 成就动机的训练明显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科尔布的训练分为6个阶段, 依次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移植到体育学习中, 意思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身体能力的人在体育学习中取得的成就行为;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事体育与游戏, 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以及与此相连的行为策略;并且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不断多次练习, 即重复体验化与概念化两个阶段, 以使成就行为习惯化, 从而最终导致内化。

2. 赋予学生一定角色

应使学生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在参与活动时, 要赋予每个学生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并对角色行为提出要求。这样就使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 从而更有信心去完成更高的角色行为, 结果增强了学习动机。

3. 注意归因倾向, 适当进行奖励与批评

因为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努力、能力) , 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任务难度、运气) 的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人。因为采用这种归因理论, 教师一方面可以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批评少表扬, 另一方面可以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 多表扬少批评;而两种对象都能采取有利的归因, 不致因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情况。

4.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应该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教学内容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过一个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在体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不宜持续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模式, 而更应尽量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自评发现技术学习中的难题, 自己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 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自主学习, 自主评价。

5. 进行一定的考试与适度的竞赛

在体育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将其视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 而不是能力的衡量标准;视其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 而不是去和其他人比较的尺度。适当开展专项技术竞赛和团队间的比赛, 在比赛中应该注意, 为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 应尽可能做到:按能力分组;按项目分组, 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动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等。

四、结论

1.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着重从内部动机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

2. 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可从多种理论角度解释。

3. 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 应该多角度、逐步骤、多形式地进行, 不宜硬性统一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格伦, 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3]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体育赞助营销的动机论文 篇5

体育组织通常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企业的赞助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赞助企业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企业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赞助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体育组织或赛事主办者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赞助方案,以提高企业的满意度。这就要求体育组织或赛事主办者,通过调查,对企业的赞助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务必将企业的品牌个性和活动的精神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消费者对事件的热情转移给产品,如果关联度不够,甚至会让彼此的品牌价值产生冲突和抵消,因此找到品牌与活动的联结点成为赞助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使大型活动不脱离品牌的核心理念,并在心理和情感层面上与消费者产生共振,形成品牌累积效果,实现双方的资源、权益、受众共享。

另外,应针对企业的赞助目的和所要传达的信息设计体育赛事赞助方案,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的支付方式和回报措施,提高其方案的独特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切合赞助企业的需求,并积极为企业参与赞助和实现赞助目标提供便利条件,以协助赞助企业取得更大的赞助效益。

(二)坚持赞助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由于体育赞助是以心理效应为主,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期待单凭一次或几次的炒作,很难将品牌的核心文化传递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接受或认可。世界很多知名企业都是在赞助体育事业中树立了全球品牌形象。比如耐克,一直以来只赞助体育活动;万宝路至今已赞助一级方程式车赛二十余年。坚持长期稳定的赞助,可以使品牌与某项体育赛事的结合更为紧密,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在长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因为没有任何约定(无论是法律上的或是道德上的)来维系活动与赞助商之间的关系而丧失赞助权的话,那么所做的投资就浪费了。而更为糟糕的是,有些活动会继续寻找新的赞助商,而新的赞助权很可能会是竞争者。因此,体育赞助企业应在体育赞助营销的实践中,长期秉承一个不变的精神理念和品牌形象。只有在长期的体育赞助营销中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才能给其目标消费者更为深刻和难忘的印象,从而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三)增强体育赞助风险意识

体育赞助虽然具有明显的光环效应,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我国一些企业对体育赞助的风险性认识不足,一旦看不到体育赞助所带来的预期效果,就失去了对体育赞助的热情。企业在进行体育赞助营销过程中,要有周详的计划,更要有应对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效益。

首先,要保证赞助企业的规模实力与赞助的体育赛事级别相匹配,赞助企业的目标顾客与体育赛事的观众具有重叠一致性,赞助企业的品牌形象要与赞助的体育赛事形象具有匹配一致性,赞助企业的文化理念要与体育精神理念具有一致性。

其次,对于传播风险,企业要高度重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同时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防止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工作失误进行炒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不正当竞争的风险,企业应派出巡查人员,一旦发现隐性营销行为,即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起诉。

(四)坚持体育赞助营销与其他营销活动的整合

体育赞助营销围绕某一赛事及体育活动采取一系列相关营销活动,从公益、文化、社会热点等多个角度,运用广告、促销、活动等多种营销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的产品品牌整合过程,从而达到整合营销的传播效果。体育赞助要和其他营销手段密切配合,才能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赞助营销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赞助这个平台,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营销手段,紧密配合、优势互补。整合企业的营销过程、营销方式及营销行为,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实现营销的顺利实施。在赞助营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全局、掌握进度,适时地调整计划,建立赞助营销活动的监控体系。

只有充分重视配套营销活动的整合性,才能促使巨额的体育赞助资金形成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强大动力。广告、公共关系与宣传、促销活动,对于任何体育产品、赛事或者服务的成功都很关键;同样,对于促销组合来讲也很重要。体育赞助营销者应制定合理有效的体育促销组合策略,并且需要懂得不同情形下使用不同的技巧。

(五)加强人才培养以提高体育赞助营销的专业化水平

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大都很重视赞助,自觉地把它看成是企业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专门的赞助管理机构、人员和预算,使赞助工作规范化和经常化。比如,国际知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柯达公司、麦当劳等都积极投身于体育赞助活动,并与各大赛事组委会都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单纯重视广告的初级阶段,对体育赞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赞助份额少,力度低。为此,有志于进行体育赞助营销的大型企业应提早培养相应的赞助营销人才,不仅要培养营销战略专家,还要培养技术专家和专业营销队伍。而且,培养具有丰富国际贸易经验的管理人员更为重要,因为管理国外市场或领导国外机构的员工时,要注意平衡分析包括国内营销情况、国外情形、预先国际化训练和较强的参与全球化的能力及适应全球化的文化差异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基于顾客价值的奥运赞助营销策略研究.体育与科学,2008(7)

2.熊炎,赵雅玲.国外体育赞助成功案例分析及其启示.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

3.马世坤,曲润杰.体育赞助与商务合作的策略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3)

体育学习动机 篇6

关键词: 初中体育 体育教学 学习动机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从理论转化到实践的能力,为此就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进一步通过学习动机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更加有效的抽象思维,进一步保证在科学思维的引导下使得学生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许多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学习动机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与他们对于人才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从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强化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针对初中体育学习动机培养的全面介绍,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切入,分析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课堂要求,从而进一步将课堂教学变成自在、轻松、娱乐的学习场所。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开发潜能。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保证师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更加平等、民主、和谐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1]。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严厉,对于学生的态度一直采取管制的方式,甚至会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惩罚学生,如罚跑、蛙跳等处置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对体育任课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学生叛逆心和厌恶心理,从而降低对于体育课程的好感。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态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在平等、友善的地位,那么学生就会因为爱屋及乌,对于体育课程充满学习动机,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从而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更能够保证体育课堂环境快乐、轻松、自由,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善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只有充满好奇才拥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好奇本身就是初中生最大的天性。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对于新知识和新内容充满好奇心理,就会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这样就能够更加保证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全神贯注地观察体育教师的动作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进一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从而把握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进一步充实学生课堂体验。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自信心的养成不是一时的,但是失去自信心却是一瞬间的。教师必须时刻重视自己的言行,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而要积极鼓励。如果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对于体育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无法深入地学习体育。反之,学生如果轻易丧失了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自信心,那么在短时间内会很难克服心理因素,也无法积极面对体育课堂中遇到的挫折与挑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的是针对学生丧失自信心的原因进行开导与疏通,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如果学生失去自信心是因为教师本身,那么一定要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当中的所作所为,并且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自身的威信,所谓为人师表,必须以自身作为榜样。通过强化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理服人,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只有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素养与内涵,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讲课方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风趣幽默的品质。只有放下自身的“架子”,才能够真正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学。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端正态度,通过努力备课调整好授课状态和语言技巧,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自然生动、风趣幽默,进一步吸引学生的信赖与尊敬,从而提升学习动机。体育教师除了强健自身体魄外,还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包括课外拓展和体育现象背后的趣事等[4]。在体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方面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现象、体育学背景和体育学家的故事等。通过这些课外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

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进行全面介绍,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抽象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形成发散式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岳海峰.对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5,04:148-149.

[2]林维镜.如何通过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策略探讨[J].山西青年,2013,22:73.

[3]狄正华.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6,21:20.

体育学习内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篇7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1]

运动动机根据动力的来源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一个人的发挥内在才能的需要,以及自我决定地对付环境的需要所激起的。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包括金钱、奖品、表扬等)而激起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使人积极地奔向目标,持续作用的时间更长。对于复杂性程度较高的活动而言,这种情况尤其明显。[2]

有关运动动机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愈强,学习效率就愈高,成绩就愈好;也有学者认为:动机强弱与运动成绩有着倒U型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但都一致表明:适当强度的动机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内在动机可以引发高质量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内在动机是学习的源泉,所以教师需学会合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1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1.1 创设情境

新授课,较适宜采用情境教学法,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能够使他们融入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则可以引发思考。比如小学低年级投掷课,可以模拟喜羊羊为了与灰太狼战斗;高中生在教授篮球投篮或排球扣杀球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同学按照自己印象中的方法做,然后体育教师根据同学们做出的这些动作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总结,给出正确的示范动作,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1.2 竞争与合作

充满学习和竞争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竞争和合作环境无疑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在合作中,学生要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奋斗,互帮互助,相互依存,最终获得成功。

同时,竞赛历来被认为激发人们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在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体育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体育竞赛中练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的多,但若被刺激过分,却会失去信心,所以要合理掌握一个度。

1.3 合理运用动机迁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利用已有的动机,使其转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来,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集中在一些如球类、游戏、健美操等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上,而对一些速度、力量和耐力练习等形式较单调、枯燥、运动负荷较大的教学内容则缺乏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将速度练习变成接力游戏、足球比赛扩大场地和时间来练习耐力,通过拔河等形式增加力量,通过带有趣味性的练习来达到素质练习的目的。

2 因材施教———层次教学

我们都知道在体育课堂中,要需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不可能做到一对一教学,这时候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分组练习。这里的分组可以试情况而定。如果是针对某一系列的练习,则可将已经掌握一部分的同学放在一组,练习下一组动作;而未掌握的则继续练习第一组动作;如果是针对某一单个动作或是进行分组竞赛时,则要考虑每组实力均等,这样不会产生学生当中自卑和过分自信的现象。

3 奖惩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效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中,奖惩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 及时提供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自己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可以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加努力的程度。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激起上进心,及时给予改正。但如果体育教师反馈不够及时或不恰当,则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导致对学习产生压抑心理,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期待效应的灵活运用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以期待,这种期待会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一些鼓励和鞭策,最终使学生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合理评价学生,给予适当的期望水平,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是受欢迎的,才能使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热情。

3.3 合理运用表扬和鼓励

对学生来说,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和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种评价方式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但奖励要突出个人能力,使学生觉得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提高而高兴,并不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努力,这样反而会削弱内部动机。

4 正确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按因果属性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原因的认识与评价。归因动机理论表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成功归因是学生对其学习成功的原因的认识和看法。把成功看作是自己能力和努力行为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加强努力的程度。因此良好的归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完成某一项或某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后,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承认他们的努力,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才能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5 给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

在体育课堂中,只有运动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情感的满足会迁移到更加广泛的学习领域,成为一种稳定的情感性学习动机。但运动能力差一点的同学更多体验的是失败和沮丧,从情感而言他们是排斥体育学习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和语言提示,运用各种契机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尤其是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学生保护和帮助,或者降低难度、口头鼓励肯定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友军.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体育世界,2006(2):39-41.

如何激发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篇8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1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当尊重和关注你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并让他们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教与学双边互动, 是个有机整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所有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配合教师顺利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作为主导, 在教学中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如“不要害怕”、“没关系”、“老师会帮你”、“你能行”、“一定行”, 这样, 学生听了不但乐意练, 而且练习起来没有心理负担。对好的学生该表扬的, 就得表扬, 并提出新的希望;对有过失的学生, 应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1.2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 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盲目地跟做。学生表现得非常被动, 一点都兴奋不起来。笔者认为, 如果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就必须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并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 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笔者在一次跳绳课上, 不直接讲跳绳的方法, 而是试着让学生在20分钟内比赛看谁跳的花样多, 于是所有学生, 包括平时最不爱运动的学生都开始积极练习。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2.1传统的体育课的结构都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在准备部分上都采用单一跑2圈, 然后做定位徒手操;基本部分也是根据教师的安排, 按部就班地进行, 基本都是同一个模式。学生练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提不起劲, 更不要说积极地创新和探索了。笔者认为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多注意新颖性和趣味性, 就既能满足学生好动和好奇的心理特点, 又能使学生练习兴趣倍增。例如:笔者给高中生上课, 试着用一些动作比较简单、易学的健美操作为准备部分, 并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采用对抗性的比赛形式作为基本部分;用柔和优美的音乐作为结束放松。结果, 这堂课效果很好:每位学生在练习中都表现出极大热情, 甚至连平时纪律松懈、没耐心的学生都变得专心好学, 并尽力展现自己的积极面和成功面。

2.2在体育教 学中 , 应当更多地将娱 乐性、趣味 性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有意识地使用游戏手段。从开始、准备部分就应该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出现, 如整队集合可采用“快快报数”等游戏;基本部分也可安排些比赛游戏或采用循环练习法, 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创意感。从生理角度分析, 学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了, 也克服了肌肉黏滞性, 运动中会防止不应有的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笔者进行体操教学时, 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一种以趣味性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另一种以徒手操做准备活动, 其基本部分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用前一种方式练习的学生能在很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动作, 并且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强的兴趣。而用后一种方式练习的学生兴奋不起来, 对练习表现非常被动、动作僵硬、容易疲劳, 不论完成动作的时间还是质量都不如前一种。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组织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多做调整、变化,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利用情景教学法

3.1在体育教学中 , 要有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奋发的运动情绪, 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武术时, 笔者尝试播放《少林寺》电影主题曲和比较激越的进行曲, 营造“武林”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这堂课学得最投入, 动作要领也掌握得比较快, 连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学生的动作也很到位。

3.2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学习环境、生活实际, 设计教学内容。如:以“抗洪救灾”为情景, 通过对“抗洪物资”和“人民财产”的搬送, 既锻炼学生的体能,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又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以“捉小偷”为情景, 开展教学活动, 以促进学生对活动的参与, 达到发展体能、培养良好社会公德的目的。

4.利用信息教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 多媒体等的引入, 为体育提供更好的教学手段, 生动形象地演示优美的技术动作, 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的享受。用不同的演示播放速度, 特别是用慢速度重复演示完整的动作、阶段动作与单一的分解动作, 有利于学生深入观察与分析, 感受动作关键, 理解动作要领, 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导性, 使学生既感受到体育动作的美感, 又对动作的全过程产生深刻的表象记忆, 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总之, 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主动、快乐地体验体育运动, 从而真正体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的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体育 (与健康) 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篇9

1. 成就动机内驱力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1 认知内驱力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需要,是以求知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力。但认知需要开始只是潜在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取得成功和满足,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

身体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心理因素之一,活动量最大的时期是9—12岁的少年儿童,这期间儿童活动目的主要是娱乐和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活动量呈下降趋势,到19—20岁,个体身体活动主要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体育课能给学生提供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知识,并组织他们进行运动健身实践。学生想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来满足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需要,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内部动力。一般来说,内在动机更能促进学生对目标的追求,内在动机的动力越足,持续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外部动机,并通过这种外部动机来强化学习体育的内部动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体育的认知内驱力。

1.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以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往往以自尊心、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与认知内驱力不同的是,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由于一定的成绩总能赢得一定的地位,同时,一定的地位又决定着学生所感觉到的自尊心,因此,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是一种外部动机,在体育学习中有许多学生有这种动机,这部分学生主要为了学分、评优等奖励而刻苦学练。

教师的肯定、表扬、鼓励、奖赏和适度的惩罚,以及同学间的钦羡都会成为学生激发动机的诱因。奖励能加强学习动机。同样,在体育课中学生希望努力做好一个难度较大的动作,期待老师赞扬时,教师的及时赞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由于奖励在某一时刻满足了学生的某些内驱力,因此,它能更为持久地增强那些当时得到满足(或暂时“降低”)的内驱力。反之,学生也常会为逃避因失败而引起的惩罚,而促使自己努力。不仅如此,与课堂学习失败相联系的导致学生丧失自尊的威胁,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教师在体育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过多地体验失败,造成学生学习失败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课题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诱因。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然而,课堂学习失败是难免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并辅之以情感作用,以降低学生失败的消极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外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利用这一动机来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但是过多地考虑学生的外部需求,把成绩、评优当作调动学生学练积极的主要手段是不可取的,否则必然造成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外在动机逐步转化成内在动机。

1.3 附属内驱力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保持教师对他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中的外部学习动机不同的是,它不是把良好的学业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从教师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这样的学生对教师的感情是有依附性的。他们把教师看作是自己追随或仿效的榜样。体育教师应以自己广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教学技艺、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来影响自己的学生。

2. 培养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策略

2.1 借助成就动机论,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教师要为学生制订合理、恰当的体育学习目标,并时时掌握实现这些目标的进程,不断诱发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的确定必须尽量具体明确,用数量可测定的形式(如:几米、几秒、几次等)确定目标最有效。同时学习目标应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成功。适宜的学习目标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的身心能量,对活动结果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学习目标过低,学生可能会产生不满足感,不能激起学生的动机。相反,目标过高,学生可能产生畏惧情绪和失败感,不可能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应适宜,要让学生经过努力并可能实现为原则。

2.2 营造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课堂环境和氛围。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与氛围,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体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分和评优。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增加教材趣味性、层次性。

教材难易的适中性是引发学习动机的关键。学习体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向自己的能力挑战的过程,教材过浅,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材过难,又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因此,教材的难易要适中,应以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目标为基点,以变化性和层次性的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目前高校仍采用规格化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造成学生对高难动作学习望而生畏,无法获得成功体验。所以教师应加强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的改革,研究教材的层次性和变化性。例如:教横箱侧腾越动作,以学习跨越障碍的方法为出发点,由各种形式的趴下、跳上跳下,过渡到手撑后跳上,直到完成侧腾越动作。这样组织一堂课,教材有层次性和灵活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去练习,在每个层次都能体验成功的情感。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定向性和稳定性。

2.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积极评价,激发和强化学习体育的内驱力。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激励的作用。大学生还没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我评价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练结果的种种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练热情,并且了解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主动克服缺点,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学习。教师对学生学练结果的反馈信息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反馈信息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的失败要尽可能归结于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学练能力真正得以提高。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从他们的基础出发,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热情地给予鼓励,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因,并指出改进的措施。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既要客观公正,又要谨慎郑重,教师的反馈信息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

参考文献

[1]张文英.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激励艺术[J].教育艺术, 2002, (05) .

[2]倪晨谨.浅淡体育教育中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激发[J].江苏教育, 2002, (16) .

[3]赵欣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及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2) .

[4]纪利娟.谈学习动机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7, (34) .

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 篇10

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能否努力学习,尤其能否在受挫折的情形下坚持努力学习和锻炼,都与他们学习动机有关;动机的性质和水平还与学生的情绪有关。因此,对影响动机产生的诸多因素进行综述并探讨动机的激发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不仅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激励手段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和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1. 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动机是激发人们采取某种行为,做出一定努力的心理欲望,在学习中,它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个体行为是在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共同作用下,通过内驱力和诱因的形式被引发的。

1.1 价值观因素。

价值观是人们用于评价事物价值标准并以此为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是认知的结果,是主观的信念。它制约着个体去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虽然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各人对其意义的评价和认识不同,进而影响人们对该事物的需要程度。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身体强壮、体育技能优秀能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自身素质,因而有强烈的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动机;有的学生则认为身体强壮、体育技能优秀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表现,体育动机当然就不会强。所以,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好恶,并以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着人的动机性质与水平。

1.2 目标设置因素。

目标是指个体试图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适宜的目标设置,能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任务具有合理性,有信心去完成预定目标,增强学习动机。相反,不合理的目标设置会降低学生的信心,增加学生的认知焦虑,并由此减少努力程度,降低学习动机。

1.3 认知因素。

个体的行为是在其动机的驱使下发生的,而发生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会影响个体随后行为的动机。个体行为动机来自主客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程度如何,却取决于个体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在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体育好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最终使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缺乏体育学习的动机。

1.4 教师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望被肯定、被赞扬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中学生都喜欢老师关心和爱护自己。我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体育课堂中“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责任心不强等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动机。相反,新颖的教学手段,良好的组织秩序,动听、激进的语言,娴熟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以刚毅潇洒的美感,这样的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学习动机信心大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培育和激发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对策

2.1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在体育教学中如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发现和学习问题。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观看多媒体课件《我看NBA》,从课件中领略到NBA球星的超高技术和篮球比赛的魅力,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在随后播放《单手肩上投篮》的课件中,学生们都能专心致志地注意课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渴望和悬念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形成一种最佳结合点。然后在实践当中学生们都极有兴趣地进行投篮动作学习,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2 设置不同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育知识的动机。如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对优秀学生要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技术质量要求,满足他们追求乐趣的需求,促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感觉。对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和难度上进行简化,多激励,少批评,消除恐惧心理,使他们能完成力所能及的要求,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

2.3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进行某一具体的运动实践时,对自身运动能力的意测与评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影响他们对运动的选择和后继从事体育活动的意愿。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挫折时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战胜困难,获得挑战成功的快乐感,同时也进一步增大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为自己设计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此循环,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由弱变强,并不断地由行为动机转化为行为习惯。

2.4 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年轻气盛,都有“不愿意输”、“希望取胜”的心理特点,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把竞赛和学习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他们好胜的心理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在实施体育竞赛法时,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避免不善于体育活动的同学遭受失败而对体育活动失去信心。

2.5 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反馈信息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的一种强化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包括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练习动作的正确与否,等等,均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等进行直接、简要、全面、中肯的评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

3. 小结

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智力、生理、年龄等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与行为,促进新教学理念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2]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分析[J].体育教学2000, (1) .

[3]陈祥金.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1) .

[4]刘红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我效能动机理论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5]宋进文.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研, 2004, (2) .

体育学习动机 篇11

关键词:大学新生 体育学习动机 培养 激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75-02

大学新生在告别中学、迈入大学校园的那一时刻起,就规划着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如果这时候能抓住学生的体育需求心理,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对培养和激发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会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学习动机是人们体育需求心理、体育参与、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欲望的产生,也是人们主动接受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动力。体育需求是人们体育消费需求以及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健身等活动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是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激发需求,二者相生相存。

1 大学新生体育需求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大学新生体育需求差异较大,一般来说,男生的体育需求要比女生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比较爱好体育的学生其体育需求要强得多。中学时期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有的学校体育课名存实亡,导致很多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需求下降。学生在告别中学进入大学之后,体育需求心理会随着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提升,学生体育需求心理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大学新生学习压力释放。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身心比较轻松,课余时间也较多,这时新生会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体育需求问题,从而转变和提升体育需求心理。

(2)大学体育课再认识。中学时期的体育课可有可无或基本处于无教的自由状态,体育课已经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大学体育课会是什么样?这是很多大学新生想知道的问题,因此,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会对大学体育课重新认识和评价。目前,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体育课枯燥无味,具体表现就是体育老师责任心不够强,以及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发展的需求。显然,大学体育课上得好不好,对大学新生的体育需求心理和体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

(3)大学体育设施和体育文化氛围。大学生活是每一个新生的理想和向往,大学体育设施条件和体育文化氛围也是大学生们美好的期望,优越的体育设施条件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圍是提升大学新生体育兴趣和体育需求心理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大学体育设施条件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密切相关,结论是: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和体育活动开展越好,学生体育锻炼的人群率就越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越高。

(4)学生体育基础。学生体育基础是指学生个体的体育认知程度、体育行为程度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大学新生体育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体育弱势学生较多。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畏怯体育的心理,这对提升学生体育需求心理和培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体育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弱势学生的体育引导和体育教学活动,是大学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 体育学习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

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其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影响。家庭对学生本人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指父母或兄弟姐妹的体育思想、体育行为、体育习惯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本人,这是长期的影响,从幼儿时期一直到成年时期或者更晚。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父母是孩子的体育启蒙老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与其父母和兄弟姐妹爱好体育运动成正比关系。

(2)老师影响。老师对学生本人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从幼儿园老师到小学、中学老师,最后到大学老师,特别是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的体育思想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同学朋友影响。学生从上小学开始懂得认知,直到中学和大学,同学相伴学习生活时间很长,因此,在学生时代,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很容易受到同学朋友体育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参与形式是与同学和朋友一起锻炼。

(4)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文化氛围影响。良好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与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形成成正比关系,反之亦然。为什么城市生源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基础人数比要比农村生源学生高,其原因就在于城市与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不同。

(5)社会影响。随着社会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广播、网络媒体、重大体育赛事、社区体育等体育信息,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 大学新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

体育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活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动力。加强大学新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以及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1)了解掌握大学新生体育兴趣状况。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基本动力,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影响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影响体育兴趣养成的主要原因有:体育基础差、体质不好、没有体育天赋、担心伤害事故发生、怕别人笑话、家人反对、身体有缺陷等。多数大学生由于在中学时期深受中考、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没有形成具备良好的体育基础条件,所以导致了他们体育兴趣不能很好的养成。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比较淡漠,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办法来加强女大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总之,了解掌握大学新生体育兴趣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学生体育畏惧心理,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体育兴趣培养的目的。

(2)扩展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外延。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或者说体育价值观比较传统和保守,束缚了现代体育多功能、多取向的价值观。只有转变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扩展体育学习动机的外延,才能满足不同大学生体育学习需要。

(3)树立良好大学体育老师形象。在新生的心目中,大学体育老师不同于中学体育老师,更不同于小学体育老师,因为大学体育老师是大学老师,其人格魅力、知识结构、体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要好得多。如果大学体育老师的形象应验了新生的期望,那么大学新生的体育需求心理和体育学习动机会得到激发,反之则不然。

(4)上好大学体育课。体育课是一门以室外教学为主的课程,课堂空间大,相对自由,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大声说话、开怀畅笑,可以尽情地享受阳光和自由、感受喧嚣和快乐。如果体育课上得好,这一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大学体育课不能像中学体育课一样随意和放任自由,否则,学生会感到失望,特别是新生以及那些体育基础较差和体育弱势学生,会因此而失去体育的热情和削弱体育学习的动机。

(5)拓展体育教学内容,转变体育课评价办法。高校体育教育是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体育知识结构,创新体育教学思维,拓展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项目以及锻炼方法,更好的培养大学新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和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改进高校体育课评价办法,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高校体育课考评存在考评办法不合理、考评内容单一、考评项目死板、考评项目较难、老师随意考评等问题。转变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手段,结合课内和课外进行综合考核,使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体现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情况,也要体现学生的综合体育行为,既要有体育老师考评,也要有学生自评和班级同学的评价。

(6)引导和树立大学新生体育消费理念。正确引导大学新生的体育消费观念,树立学生良好的健康生活理念。大学新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消费水平较低,“花钱卖健康”的意识还比较落后,当然,大学生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影响了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引导和培养大学新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体育消费理念,激发体育需求心理,推动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7)加大体育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学校体育设施条件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实施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比赛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体育锻炼频度、锻炼时间、锻炼强度达不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校体育设施条件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要。

4 大学新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利用良好的“第一印象”来激發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新生入学后,会留下很多的“第一印象”,如优越的校园环境和学校体育设施条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感觉不错的第一次体育课、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新生运动会等,这些好印象能够培养和激发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2)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来激发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掌握大学新生体育需求心理变化的特点,在新生入学阶段,由班主任、辅导员、专家、体育老师、体育社团组织者,通过召开专题班会和专题讲座、上体育课、体育社团活动等途径,广泛宣传体育与人生、体育与生活,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来培养和激发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3)通过关爱体育弱势群体来激发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由于多种原因而造成了体育弱势学生,这部分学生有权利享受体育教育,但他们因为自己体育基础差或身体的原因,心理很怯弱,不论是上体育课还是其它课外体育活动,他们可能是敬而远之。如果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体育老师、同学都能关心和爱护他们,不歧视他们,多给以他们鼓励和激励,从而唤起他们的体育热情,培养和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

(4)通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来激发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最好形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如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特点的运动会和体育比赛,项目设置要体现群众性和广泛性,做到竞技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代表性和群众性相结合、专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此外,经常开展运动队训练、体育社团活动、体育节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和激发大学新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5 结语

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体育教育是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大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是学生由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型的重要时期。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父母、老师、同学是大学生体育人生开始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体育,我们的生活就会无彩。

参考文献

[1]刘振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J].山西教育,2002(18).

[2] 刘东.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3]倪永辉.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体育学习动机 篇12

研究目的:多年来, 技校体育课学生不愿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 以成为技校教师闲暇时谈论的中心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性别、心理、生理特点, 运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 是促进人们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和激发学生经常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1 技校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

1.1 学习动机不明确。

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体育的目的任务是什么一概不闻不问, 上体育课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求个及格而已。

1.2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体质是成材的物质保证, 而成才又是需要体质作为基础。因此学习的任务越重, 越要坚持体育锻炼, 并为将来胜任更艰巨的工作得到体质上的保证。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已经认识到的, 还有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1.3 坚持体育锻炼使个人终身受益。

例如:通过体育学习, 使体质增强、身体健美, 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自己健康长寿。

2 学习兴趣

2.1 最喜欢某一运动项目的学生随认知程度而改变

统计方法是以最喜欢的项目也就是第一志愿为依据进行统计的。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年级学生最喜欢项目里足球是排在首位的, 这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这种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可推广性。而三年级的学生, 经过两年的技校体育课的学习, 情况不大相同, 在最喜欢的项目里, 艺术体操占第一位, 占总人数的18%, 而学生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由最初的不好意思到大方积极的追求健美, 说明随着体育知识的丰富, 认识程度的加深, 他们所追求的锻炼形式也更加时尚。

2.2 喜欢的项目受生理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技校生们, 特别是技校女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皮下脂肪增多, 灵活性较差, 一般情况下, 生理惰性随之增大, 对于她们认为危险和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就更不愿意光顾。这一方面是受生理条件的影响, 另一方面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尤其是我校农村学生较多, 她们体育基础较差, 身体素质较差, 再加上农村的体育项目不系统、不正规, 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的缺乏等原因, 也必然限制和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 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就学习动机而言, 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直接动机是由某门学科的直接吸引力所引起的兴趣, 是感性的;间接动机是在认识了某门学科的社会意义, 有了实践能力而产生的兴趣, 是理性的, 只有产生了对某门学科的兴趣, 才能加深对某门学科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提高发展实践能力的自觉性, 从而巩固和发展兴趣。

3.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必须要有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那么怎样来提高学习兴趣呢?一是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动作用的发挥, 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教与学是双边活动, 缺一不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是要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学生的需要, 把社会意识和他人的经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智慧和思想, 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利用信息反馈的原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鼓励和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是在学生主体作用方面,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破除过去那种教师台上唱, 学生台下听, “一切听我的”的做法。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上, 根据不同情况, 安排学生带领准备活动, 教师将带领准备活动的方法、步骤教给学生;由学生组织教学比赛, 通过比赛, 培养学生担任裁判工作, 并允许学生在实际锻炼中突出问题, 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完成了教学内容。

3.2 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少年来, 体育课的结构一直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 或准备 (含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和结束几个部分。不管课的任务和内容如何, 在准备活动的安排上, 都是跑两圈, 做几节徒手操,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对于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体能具有重要意义,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 从课的开始就应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出现。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 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一些有关的游戏活动。从生理学的角度, 即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由克服了肌肉的粘滞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短跑教学, 学生对跑的项目不感兴趣, 在练习时, 就不认真、不用力, 结果达不到教学目的。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发展速度为主的教学时, 为了发展学生的速度, 除做跑的专门练习外, 根据技校生的特点, 在提高体能的基础上, 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分析对比、综合能力以及智力。例如, 做各种形式的接力比赛或不同方式的跑。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组, 并根据本队人数, 各编一首诗或一句话, “诗”或“句”都要与本队人数相等。比赛开始前, 教师在一定的距离设定一标记, 要学生要写到标记线的外侧, 各队排头手持一支粉笔交给第二个人, 以此类推, 直到最后一人做完为止。待到各队做完后, 教师命令各队齐步走, 到写字的地方, 看看各队所写的诗或句, 比哪一队的诗句最有意义, 字迹清楚、端正。根据完成的先后进行综合评定名次。这样, 把教材寓于游戏之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即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3 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内容, 在组织方法和联系方法上, 经常做些调整或变化, 可使学生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新异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定向反射,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求知欲。

3.4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 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在篮球教学中, 初学原地运球时,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有:

3.4.1 身体姿势:

如两脚前后凯里, 两腿弯曲, 上体微前倾, 两眼平视。

3.4.2 击球部位:

由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触球, 手心空出, 虎口朝前, 击球的上部。

3.4.3 球的落点:

落在身体的右前方 (运球同侧脚) 然后学生做练习。当学生掌握了原地运球后, 学习行进间运球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学生一组学习, 一组观察, 通过练习和观察, 在找做得好同学进行示范, 在进行分析, 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 再总结和概括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既掌握了基础知识, 又学到了技术技能。

3.5 利用信息反馈原理, 激发学习动机

系统科学认为, 系统必须将其对事物、能量、信息的转换结果, 返回到系统中来, 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才能有效地实现控制。在体育教学中, 近几年来这个原理运用比较广泛, 教师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学生动机, 达到控制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 如语言、行为、表情、动作等, 通过分析后及时向学生发出反馈指令信息, 在教师发出信息的指导下, 使学生明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然后通过教师肯定的目光、赞扬等, 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 并且提高了完成动作的质量。在教学中, 除了即刻反馈调节以外, 教师还要注意经常性的、阶段性的反馈调节, 抓住学生的特点, 注意个别差异, 从不同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 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 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又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抓住问题的实质, 才是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 教师要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 了解学生, 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要: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技校学生往往对学习体育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在体育教学中,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经常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师应该考虑的内容了。本文首先揭示了技校生对体育认识的现状, 其次, 通过调查, 对影响技校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做了分析, 而后, 从几方面列举说明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技校生,激发,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

上一篇:创新表现形式下一篇: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