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2024-05-13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精选12篇)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1

美国最佳教师雷夫在谈“如何对待学生成绩”及“为什么学习”等教育问题时曾说:“我会告诉学生不是为考试而学,学习的东西终身受用。考不好的结果就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不会因为考不好而下地狱,你们的妈妈和我依然爱你们。”这样的回答与我们在教学评价中“考不好不许出去,考不好会挂科,拿不到奖学金,甚至影响未来的生活……”等言语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在教学评价教育上的误导。而这种反差与误导会造成学习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当广大教师为强化学生课程参与兴趣竭尽所能时,当前教育评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背道而驰。面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体育教学评价教育将大有可为。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现实反思

1.体育学习评价发展中的“钟摆现象”

李卫东教授在《体育学刊》发表“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钟摆现象分析”[1]一文,提及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发展存在以下现象:(1)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当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时,社会本位价值突出。当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时,则个体本位价值突出。(2)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当体育学习评价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时,科学主义倾向明显;当运动关注学习者态度、情意与合作表现时,人文评价价值明显。(3)体系单一与多元,上世纪50年代体育评价内容强调以体能、技能和身体素质等量化、终结性和绝对性评价。2011年课改则倡导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4)模仿与本土化改造,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体育评价模仿前苏联体育锻炼标准,再到2001、2011年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经历模仿——本土化——模仿循环道路。“钟摆现象”催促我国体育评价改革不断在演变、纠偏、寻度中前行,是体育学习评价中的基本规律。理想评价与现实间的差距,是我们“过于强调”“矫枉过正”偏离轨道使然,评价改革是在不断地、积极寻求折中方式来实现不同价值取向的整合。

2.体育教学评价的“实然”与“应然”

教学评价的“实然”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变化状态及时地、准确地反馈给他们,为他们改善学习状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目前体育课程评价并没有呈现体育教学评价选拨、甄别、发展、激励的目的,对学生成长、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师生关系的维护等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教学评价结构四要素“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即可窥视今天体育教学评价中的诸多问题。(1)教师评价是唯一评价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其功利性、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教学评价中鲜有使用,仅存在于教学大纲的条目而已。虽然各校均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但作用却只体现在衡量教师的奖金、课时费多少的概念上,教师只需通过“考试易过”或“给学生一个满意的高分”即可收获好评。教师自身对学生这种依据“课程通过难易程度”、“分数高低”的评教标准也深有意见。在中国这种权威式的教育下,受教者本着“尊重权威”、“和平共处”的思想行驶非权力对等式的评教权力。(2)从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来看,影响教学评价的因素有:客观因素(技能水平、课程参与及态度)、主观因素(师生关系、学生品行与形象)、环境因素(社会关系、家庭与父母的影响)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秉持“太过客观难免伤害弱势群体的情感,过分主观又会造成不够公平、公正的印象”这样的评价思想。对学生评价主要考虑因素依次为技能水平、参与情形与态度、师生关系、学生形象(教师印象)。部分教师坦言师生关系和参与态度因素有时候会超越学生技能表现。教师全部采用以量化技能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85.7%的教师会考虑学生出勤(参与)和态度因素,对待运动弱势的学生,会考虑依据学生态度和参与情形会适当调整分数。仅有2.54%教师会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并以此作为评分准则。

二、教师是责任的主体

1.课程价值取向选择的单一引起教学评价的偏离

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是对课程发展目标的一种选择、信念或态度。会受到社会价值体系和个人价值观两个远端因素,及个人与情境两个近端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含教师教育背景、教学经验、性别和职称等因素;情境因素则包括学习者、教材内容、社会与环境四个要素。课程价值取向会影响教师课程目标的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学者Jewett在其著作《体育课程设计》一书中,介绍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包括学科精熟、学习历程、自我实现、社会重建与生态整合等五种价值取向 (如下图)。学科精熟取向,以学科内容为优先考量,教师期望学生表现精熟技巧和规范动作;自我实现取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社会重建取向,以社会需求为优先;学习历程,兼顾学科与学习者;生态整合取向,则试图平衡学科、学习者与社会需求参与者之需求,属于一种理想型的课程价值取向。每一种价值取向主张优先顺序是对体育教学评价思想的反映,每个教师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其教学评价的内容与侧重点有所差异。教育目标应是综合各种取向、强化学习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的多功能共同发展。

2.教学环境营造的疏忽

面对“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课正削减学生的参与兴趣”这种尴尬两难的境地,体育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环境者亦应有所反思,我们所创造的上课情境更多视为一种所谓表现或自我涉入取向气氛为主的教学环境,强调同学间的社会性竞争与相互比较。在此类型情境下学习,学生会有较低的动机水平、归因失败和缺乏能力。在此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倾向产生较大的满足感,增加自我的内在动机,会产生较高程度的自我能力知觉。面对更高难度工作时,会更加坚持,对体育课具有较高的正面态度。体育的本源是游戏,而游戏是自愿的行为,是自由的表现,追求的是自然、自发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是个人成长和体育发展的良性竞争,更多是来自自我评价的结果,虽然自我评价中也存有优劣之分,但没有同伴攀比压力,没有划线式的,可能带有“嘲讽”、“被轻视”的自卑感和害怕心理。当人为附加体育学习的标准及考制,便赋予被迫性的竞争,无形中造成学生心理上“不敢弱后”的压力和“划分等级”的心理束缚,严重伤害学生的身体自尊。这时候学生很难对体育教学存有好感和积极性,表现在情绪和行为上就是“厌恶”、“不情愿”、“抵触”。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就是最直接的“表白”,而这也违背了体育的本质。

三、体育教学评价教育的内涵

1.体育教学评价教育的概念

在评价改革尚不能扭转乾坤之时,体育评价教育就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彰显人性关怀、让体育回归自然的康庄大道。何为教学评价教育?所谓教学评价教育是指教育者基于教学评价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评价的相应教育,从而达到增强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具体说来,教学评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面了解教学评价的知识教育、积极应对教学评价的态度教育和正确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教育等。良好的教学评价教育有助于发挥教学评价的正能量,消除教学评价的负效应,将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2]。体育教学评价教育就是为体育学习者接受评价前,所进行的关于评价系统的认知、方法、态度与情感上指导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消除评价的负面影响,让学习者形成良好、正确的教学效果评价的态度(知轻重),掌握评价的方法,以激发学习者参与热情,还体育之本貌。

2.体育教学评价教育的时机、原则与内容

(1)教育的时机

教学评价教育的时机不是在授课前与评价前,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是学生会比较关注课程评价方式,若放在评价前,学生会一直纠缠此事询问任课教师,造成不必要的沟通障碍;二是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好的成就,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知晓评价内容,会增加学习者学习认知和课后练习的机会;三是便于学生掌握教材重点和师生共同商讨制定评价准则。教师要以清楚及明确的解释方式,让学生清楚了解教师所期望的课程学习目标,以及所选择的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并阐明练习活动的单元目标,让学生关注个人进步及努力方向的自我评量。

(2)教育的原则

1适度原则。教育的尺度既要缓解评价所带来的压力,又不能削弱课程的重要程度。

2共同参与原则。教学评价教育的目的是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教学评价里的弊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学生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

3正面教育原则。教学评价教育多以正面鼓励性,慎用批评性,鼓励学生评价中以取得好成就为荣,而非以挂科等言语予以威胁。

(3)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即教学评价的本体、价值与目的等教育问题。

1态度教育。教学评价意图之一在于为了教学工作的改善,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和发展自我,而不是为分类划等、奖优罚劣。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是体育教和学的过程与结果,而非对学习者个人价值的判断。体育教学中因学生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先天差异,有的学生无师自通,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运动成绩终不能及格。因此体育作为评奖学金、升学等形式的门槛是不恰当的,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体育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保护心理,注意体育教学评价的负面影响。应始终抱有对教学评价的批判与反思,如评价信息是否反映教学的价值?评价的手段、方法和工具是否符合科学的要求等。

2方法教育。教师采用人性化评价方法,评价的方法要公平、公正、公开。可采取教学评价分段制,学生能及时与教学评价结果对照,可以发现自己的差距,使学生有努力赶超和纠正的机会,更多了解自己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教师向学生阐明评价的手段与获得好评的方法。针对学生表现给予个人化回馈,避免比较回馈(同学间、班级间),强调努力与进步为主形成性评价,鼓励个人对课程的贡献。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制定,对于他们的体育成绩如何评分能表达意见,以及评分的比重等。

3容许过错教育。教师提醒学生体育教学中个体差异性较大,要学会良性和恰当的比较,关注自身比较,抱有“不是最好,却是唯一”的合理自信。教育学生练习过程中犯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提供学生纠错或补考的机会,给予学生宽泛、区间式的评量时间,由学生自行决定何时准备好再进行评量。

摘要:体育教学评价教育就是对体育学习者在接受评价前,所进行的关于评价系统的认知、方法、态度与情感方面的指导活动。研究从体育教学评价发展的“钟摆现象”、实然与应然的反思中揭示体育教学评价教育的内涵,涉及体育教学评价的本体、价值与目的、方法等教育内容。期望为吸引学生体育课程参与及提升教学效能另辟蹊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评价教育,实然与应然,教育内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卫东.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钟摆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4(2).

[2]李如密.教学评价教育:大有可为的教育评价新课题[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卷首语.

[3]解永红.浅谈“鼓励”强化、调节”功能在教学中的运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

[4]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特回答中国教师的16个困惑,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9c2d890101f23n.html

[5]佟铸,李贵阳.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学刊,2003(3).

[6]刘惠芳.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2).

[7]Jewett,A.E.;Bain,LL.&Ennis,C.D.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1995(2nd ed.).

[8]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教育性视角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9]刘盈君,林琮智.多元智能理论介绍及其在体育教学之应用[J].屏东教大体育,10.

[10]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2

1教师对体育学习评价的相关认知

以10所高校的60位老师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0份。当被问及当前学习评价有无需要改革时,46.7%的老师表示有必要,26.7%的老师表示很有必要,呼声如此之高,证明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见表4)。当前高校中评价的主体依然是教师,从表5可知,在被问及学习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有无影响时,仍然有23.3%的老师认为没有影响,46.7%的老师认为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体育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反馈与指导作用,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作出及时调整。新评价指导思想要求重视过程评价,绝大多数学校的过程评价似乎仅是出勤率和有限的对学生学习的主观判断。表6显示,50%的老师表示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出勤率和上课表现,35%的老师表示平时成绩就是参照出勤率。当被问及体育学习评价有无必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时,46.7%的老师表示有必要,33.3%的老师认为没有必要,11.7%的老师说不清,这说明体育老师中部分老师对体育学习评价及其内涵与功能等缺乏应有的了解。

2当前普通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现状来看,体育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存有很大差距,重视技术、方便管理、机械化、概念不清与缺乏人性化是普遍问题。

2.1对学生发展内涵认知不足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成熟过程,也是逐渐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人的发展有众多的维度,需要多方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性格、自我意识、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一直以来,体育学习评价都过分注重技术和素质考评,对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等缺乏重视。体育是社会技巧的磨练场,体育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如此狭隘、片面的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2.2评价主体认识错位高校体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师大多不受重视,课多但系数低,这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各学校为便于管理,体育教学与学习成绩评价都是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与统一标准进行,内容等一切从简。学生的学习评价几乎都由教师独立完成,学生一直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这种单方面的、直线的、孤立的评价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积极性,也没有应有的思考,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进步等了解甚少,这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评价质量提高与评价民主化。

2.3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当前的评价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学生的成绩依然从技术、素质、理论与平时几方面操作,而且全是定量考核,平时成绩不仅所占比例较少而且参照面也很少。学生的学习情况仅靠几个数据而定,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学习表现、情意表现、创造性等依靠定量根本无法量化。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学生个体间差别很大,学生的各种活动过程与心理表现等也是复杂的,一味的量化评价只能把复杂的体育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不能体现体育教育与评价的丰富内涵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向。既然学生学习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评价应该体现过程,所以终结性评价必将走向末路,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必须登场。

2.4评价内容与标准过于单一当前的评价标准一般参照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和各学校制定的统一标准,这看似简便易行且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但这是在用同一尺度去量所有人,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也忽视了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实际上是对人尊严的漠视,是对体育天分过高与过低的学生的一种误伤,会压制学生个性化成长和自主发展,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更愿意以进步幅度或有区别的标准来评定自己的体育成绩。而且体育教育过程是包罗万象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也应当是。评价内容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它关系到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科学、合理,评价所关注的内容会增加教师的重视程度,评价内容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引导作用,因此评价内容应该丰富、具体、全面。

2.5评价目的与功能认识不足教育评价是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为改进教育服务过程,为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2]在评价中要着重发挥评价的发展与激励目的,这种评价既要帮助学生解惑,取得进一步的学习效果,还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发现自己的进步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与动力。[3]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与身心协调发展,增强其适应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与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3小结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3

摘 要 为了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能充分发挥本身的各种功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要求,在广泛借鉴现有课程评价标准与模式的基础上,文章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 评价原则

一、前言

教育计划中的任何课程都是基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那么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当然需要通过评价才能够得到证实,因此无论教育观念发生怎么的变化,无论实施怎样的课程改革,评价都是必需的。体育课程当然不能例外,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可以借鉴普通高校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体育课程评价时应注重体育教育的特点。

二、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既是教育系统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评价,即是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说,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范围进行评价,即开设各门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性评价等。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只有系统、科学的课程评价才会使课程设计更规范合理,决策更科学易行,实施更富有成效。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评价主体的目的、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有关课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影响等。

三、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依据普通高校课程评价的界定,体育教育课程评价则是根据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以某些科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对体育教育课程的方案、内容、活动及其社会效果等相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实践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既是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对体育教育课程本身的评价。体育教育的课程评价不仅是对教与学成果的测定,也是对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检查。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依据体育教育自身特点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事实判断是对事物进行量或质的记述,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它的最基本要求是客观性,即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事实判断是课程评价活动的基础,因此评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要协调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对成人教育课程客观一致的评价。

(二)重视学习性原则

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主观图式的过程。因而,在对体育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有效的学习为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合适的教学和学习为前提。

(三)相关性原则

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应与体育教育课程目标高度一致,对于体育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能背离这一目标。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集合、权集合和测量标准应完整、准确的反映目标,借助于指标体系的指挥导向作用,促进目标的实现”。

(四)多元性原则

传统课程评价主要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体育教育课程评价不仅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关注体育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体育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注重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体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现和发展体育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树立自信。我们既要重视课程实施的结果评价,更要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把课程实施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四、结语

以上仅从四个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的原则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理念,还应该有其他原则等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实际评价过程中,上述几条原则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应该综合运用。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只有认真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评价工作得到顺利、有效地宣扬,才能使评价功能得到真正的加强,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尽快辉煌。

参考文献:

[1] 肖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考核内容与办法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6):808-810.

[2] 林智中.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9).

[3] 肖波.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成绩考核的实践内容[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92-94.

[4] 卓杰先等.高专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类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2):83-88.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4

自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 形成了两个标准的两种评价体系, 一种是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 即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体能发展、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种是体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体系, 即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两种评价体系都为达成体育课程目标和达成体质健康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两种评价体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的体育教师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两种评价体系的内在联系, 存在着各取所需, 脱节失调状态, 表现在评价目标不明, 评价内容不全, 评价方法不当等问题, 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

体育学习评价和体质测试评价都是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课题的研究,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着重探讨两个环节的结合空间, 找准结合点, 使之互相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充分发挥两个评价体系的功能, 更好地推进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有效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问卷调查:发放《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调查问卷》1540份, 回收1515份, 有效率达98.7%。调查显示:将体育学习评价与体质测试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 有98.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82.8%的学生认为能改善身体机能,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访问调查:在调研过程中, 针对有关研究问题设定了访谈的内容和对象, 采用了小组访谈、个别访谈、征询意见等交流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有目的谈话, 弥补了问卷调查的不足, 拓宽了资料搜集的范围。

观察调查:在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参与表现进行系统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采用了抽样跟踪的观察方法, 并进行了记录分析, 主动发现学生身体、心理的变化, 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解决的办法, 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

2.实验对比法

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模块, 确立选项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 以及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方法。在教学对比实验中, 我们采用了传统体育教学法与现行体育教学法异同点的对比, 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活动, 以及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对比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调查, 有98.8%的学生赞同改革后的体育课型和体育学习评价方式。

3.信息反馈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 制定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采用了信息反馈的方法来有效的调控实验, 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测试取得第一手信息材料和有效的研究资源, 作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同时对所收集和获取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成绩信息等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生, 以便他们能够及时的调整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这样保证了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内容

1.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

体育学习评价是动态发展的, 它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而发展, 把传统的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分析评议转变为有客观标准和系统程序的科学评价, 这一转变可以反映体育学习评价具有指标性、全面性和程序性的发展趋势, 其一, 开展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即时的表扬鼓励, 而且是按一定的标准,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能客观反映体育学习的基础水平和发展水平。其二, 体育学习评价, 不仅是体育考试考查成绩的评价, 而且是对知识与技能、体能与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与体育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素质。其三, 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问卷评价, 而且是多种方法有程序的评价, 使评价有序地进行。其四, 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改善学习状态, 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是促进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不断改进评价工作, 使评价工作适应于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体质测试评价的效果

体质测试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自觉锻炼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为此, 我们结合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以及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基础, 制定了体质测试方案, 并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中, 课中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练习的能力, 加速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质测试工作, 定期检查和评估学生的体质状态和体育锻炼效果, 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有明显的提高。

3.体育学习与体质测试的综合评价

体育学习与体质测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 也是提高评价过程的质量, 因此, 要确定综合评价的内容, 列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 规范的进行综合评价过程的操作, 将体育学习和体质测试有机的结合, 可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学期体育学习评定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和体育课程标准测试成绩各占50%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成绩和等级。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 学生对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更加重视自己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结论

1.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 我们编写了一本具有校本特色、实用的《体育与健康》指导用书,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健身强体、技能考核内容、方法、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评价、体育理论与健康知识教学七个部分展开了探索研究与实践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开设选项教学课, 实现多样化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浓了, 有94%的学生感觉自主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激情提高了, 有51.5%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增强了主动探究和合作意识, 有84.8%的学生对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由原来的枯燥感不想学练的心态转变为主动学习, 勤奋练习, 积极去体验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这些正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体育学习是一种动态化的过程, 评价过程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在研究中, 我们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互学、探究创新、人际交往、情感意识、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实施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把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素作为教与学的推进剂, 采用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 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剖析、客观认知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 培养了学生的虚心求学、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综合评价, 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原因, 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体锻效果和综合素质的评定, 不断地推进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提高学习的效率。

3.推动体质测试的改进

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纳入教学计划, 形成制度, 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充实与更新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改进体质测试的方法和内容, 进一步推动体质测试工作, 一是学生对自我体能发展状况、身体健康程度更加关注了, 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更加积极, 锻炼意识增强, 参与测试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能够按照测试要求完成体质测试任务。二是学生体质测试的组织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通过日常的训练与练习, 使学生了解了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克服了学生测试的盲目性, 确保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三是学生健康监控和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因此, 本课题研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4.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 力求内容的全面、客观, 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评价的整个教育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审美欣赏、特长表现、创新精神、心理品质、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确立教育功能和评价行为的导向, 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发展中的优点和点滴进步, 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重视体育学习加分因素的投入, 尽可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发展状况, 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结果, 以此获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可强.高中体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 2004.

[2]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研究 篇5

摘要:体育学习评价是检验体育学习效果的标尺,更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的手段。文章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国内外教育改革理念,提出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发展的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发展

一、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

与教育思想相比,我国体育教育评价的发展相对滞后。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教师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考核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体育保健和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四个方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即“达标”的成绩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指标”,分五项内容,对学生的速度、耐力、上下肢力量进行测试。每年测试一次,按五项总分和单项分数评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原国家教委于1990年、1991年、1992年相继颁发的大、中、小学的“体育合格标准”,吸收了现代教育评价和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新思想,力图改变传统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弊端,是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科学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但是,仔细分析,“体育合格标准”也未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突出表现在:评价内容的统一性太强,项目太固定;仍然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等。

(二)、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定量评价多,定性评价少;评价体系内容单一;难以体现体育学习评价目标达成的整体性要求。评价主体单一,自我评价少;重视最终结果,忽视过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作法较为普遍。

2、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考核评定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顺利达到基本要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育人的目标。从课程评价的理论来说,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在体育学习评价上表现的很突出。在我国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为评价而教学的现象。把评价做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体育教学好像就是为了考核而进行的,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为考试让路。受学科中心主义和竞技运动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未能很

好地反映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动态以及学校体育的功能特性。

二、教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要求

(一)、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相信它必将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倡导改变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方式。教育评价要改变其单一的分等功能,而应强化其发展功能。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和根本要义,既不在于鉴别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而在于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整个教育教学水平,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所谓“救其失而补其不足”,正是强调教育的发展性功能,是为了帮助学生,促进其发展。

(二)、近年来,国外的学校体育学习评价思想和方法不断被介绍进来,其发展变化趋向很值得注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急剧下降,以及社会变迁给整个美国人的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于1987年提出了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有价值的、愉快的终身性体育活动,并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实践者,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体育兴趣所在,使他们懂得设计和实施适合自己需要和条件的个人健康体适能计划。它代表了美国学校体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体育教学的终身化、个体化和健康化。

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评价的内涵与意义认为,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首要意义是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和成绩的关键信息,通过评价进行教学。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明确个人的责任和目标从而去设定评价某种技能的学习,能够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有能力达到身体锻炼的最佳目标,并知道如何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安全、愉快地享受生活。目前,日本和美国的体育学习评价基本完成了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的转变,过程性评价被普遍采用,评价内容注重多元性。他们在教育评价中尊重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等思想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论

(一)、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必然要求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体育学习评价必须以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作为衡量标准。

(二)、现行《体育与健康标准》将学习领域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体育学习的多元目标必然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是测验法、调查法、档案袋评价、文件夹评价、统计法等。评价目的多元化,可以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是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等。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必然走向多元化。

(三)、未来的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必将更加强调个体评价,重视学生个人的进步度评价,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更加强调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体育学习评价将表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新的学校体育学习评价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学生。评价应是积极的,激励式的,是指向未来的。其次,体育教师应掌握现代评价手段,围绕教育目标分类编制各种可作推理依据的评价工具。如结合现代教育和心理学成果,运用各种评价软件,加强学习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等。教师要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精神关注学生每一点细小的进步。

参考文献:

我国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的优化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学习评价

评价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的评价将有助于发现学生体育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习调整学习思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为进一步发挥评价在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基于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不断优化体育学习评价,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

一、高校体育学习评价问题剖析

1.评价主体单一化。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实施主体是教师,评价主体单一化。教师在實施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考查体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不能从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角度实施学习评价。因此,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将直接导致体育学习评价的不科学,不利于发挥体育学习评价的作用,难以发挥学习评价在调整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2.评价导向不明确。评价导向性是实现学习评价作用的基本前提。目前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缺乏明确的导向性,难以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协调。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不能顾及学生体育素质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基于学生发展,提升体育学习评价的导向性,推动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3.评价内容不完善。评价内容关系到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内容的不完善将直接导致学生体育智能素质发展的不完善。目前高校体育学习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对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等关注不够。评价内容的不完善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提升,也导致学生体育素质的片面发展。

4.评价方式不科学。目前高校体育学习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素质的唯一依据。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往往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难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过程体验弱化,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突破。

二、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的优化

1.拓展评价主体,提升评价的科学性。高校要积极拓展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主体,引入学生、家长、学校等评价主体。学生评价主体的引入将有助于教师从学生视角实施评价,有效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等,为教师调整教学积累资料;家长评价主体的引入,有助于教师基于家校合作的视角审视教与学,提升家庭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评价主体,有助于教师从较高的高度,全面审视教与学,提升体育教学理念。高校体育学习评价要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按照高校要求,严格规范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将大大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科学性。

2.明确评价导向,提升评价的功能性。评价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才能有效推动学生体育学习。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导向性要紧扣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学生体育素质发展、人才市场需求等,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首先,体育学习评价要紧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总纲领,也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准则。其次,要突出学生体育素质发展。高校体育学习评价要突破传统功利主义思想,致力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习体育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学习思想等。最后,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学生体育素质发展,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才需求,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身心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3.优化评价内容,保证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内容要进一步优化,不仅要从体育知识、技能等角度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意等发展,提升体育学习评价的全面性,以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继续深化学生体育知能评价。体育知识是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科学性的基本保障,只有掌握科学体育学习知识,才能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效,同时有效预防体育学习中意外伤害。其次,重视学生学习情感发展。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最后,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品质评价。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由体育竞技特点决定的,学习品质评价将大大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竞争意识、意志力等发展。

4.改革评价方式,构建立体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式势在必行。体育评价方式要从纵横两个方面推进,纵向推进多种评价形式,横向将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高校体育学习评价要大力推进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通过多元化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全面的评价信息,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将过程评价纳入学习评价,重视学习学习过程评价,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调整体育教学行为,更有助于强化学生体育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直接实施者,要不断探索高校体育学习评价优化路径,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7

一、研究目的

为充分了解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各实验班的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 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评价案例, 总结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实施的经验, 并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我校高二年级三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 共计165人。相同年级同一教师任教的其他教学班为对照班, 以减少其他无关变量 (如教学方法等) 对评价效果的影响 (本课题实验以毽球运动为校本课程。

(二)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三) 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1.实验前先对实验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2.前测验:运用评价软件中的量表问卷测试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 以及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测试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水平;对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获得初始数据。

3.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等。对照班被试不改变评价的形式和方法。

4.后测验:在学期结束时, 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内容同实验前测) , 与初测数据进行对照, 获得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幅度, 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

5.变量控制:本研究选取“班级变量” (分实验班和对照班) , “时间变量” (分实验前和实验后) 作为分类变量, 主要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指标的变化作为效果变量, 比较实验前后学生在各评价指标上是否发生明显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 定量评价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但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自尊心和自信心、终身体育意识等无法用量化来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 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价有统一的要求, 依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而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 评价系统会按照内置的制定标准公式把标准制定出来。计算标准的公式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 按正态分布曲线来设计。

1.体育校本课程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根据西元中学上报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教研室的“学情调查”结果及“潮阳区卫生局2006~2008年度学生体检”结果等, 为实验前、后的数据分析作参考, 见表1。

统计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展对我校学生速度、爆发力没有显著影响;对耐久跑、柔韧有显著影响。

2.体育校本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实施, 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课程改革, 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学习中更能关心同伴, 帮助同伴, 关心班集体。这些品质的发展, 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评价太随意, 诸如“很好”、“不错”、“太棒了”之类的空洞词语充斥整个课堂。学生到底“好”在哪里?“棒”在什么地方?不但学生不知道, 甚至连教师也不清楚。这样空洞的评价无法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笔者认为,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宜实不宜虚、宜简不宜繁, 以朴素自然、实事求是为好。在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 在课题研究中的评价指标明确具体, 学生知道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学生到底做得怎么样, 是可以观察和评价的, 见表3。

(三) 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体育校本课程在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时, 除把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一个绝对性指标外, 还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成绩进步幅度作为一个相对性的指标, 在学期初, 对学生的体能、技能等方面摸底, 作为入学起点成绩, 在学期结束时, 将测试的结果与入学的起点成绩对照, 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来学习进步的幅度。教师把毽球技能考核标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并让各组长记录每次测试的成绩。使基础较低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练习也得到成功, 从而激发和保持了运动兴趣,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 实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根据总课题组反馈的数据分析, 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没有愉快的体验和良好的感受, 上体育课时, 就会“身顺心违”, 就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更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 见表4。

在不断体验进步的过程中,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92.6%的学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只有让学生一次次地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 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 采用让学生通过最佳项目的展示来获得分数,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有自己的特长项目, 它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最有效的手段, 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测评小组参与测评, 在考试方面允许学生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 予以第二次, 甚至第三次机会, 直到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最后, 教师和测评小组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 并与学生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及进步计划。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评价重视了人的价值, 引导学生把肤浅的、功利主义的学习动机变为内在的、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由追求成绩变为追求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但同时要注意, 在学生中最易形成凝聚力极强的非正式群体——友伴群体, 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他们时常形成几派, 造成只从感情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的结果。学生参与评价后, 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如果教师仅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 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 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 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就课程开发本身而言, 无论是教师开发还是学校开发的课程, 不能只满足于校本课程设置或校本教材的编写, 必须进入学生学习层面, 让学生与课程产生互动。笔者认为“评价是评价者搜集与提供有效的评价信息, 促进校本课程方案持续改进的历程”。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属于水平性评价, 这样的评价无形之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 将着眼点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 包括终生学习和终生锻炼的需要

(二) 体育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方法

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当体现学校在评价“个性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实践与诠释。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不能全部用常规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来进行诸方面方法的“套用”和“对接”, 尽管这种“套用”和“对接”有时是必要的, 但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因有其自身评价的“独特性”, 在校本课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 要克服面面俱到, 大而全的方法罗列, 在注重多元评价的同时, 更注重从评价因素中撷取或精选评价因子, 简化环节, 呈现评价的亮点和特色。

(三) 运用元评价检验评价方案合理性

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 其目的是指出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评价对象上, 教学评价以被评价者的教学活动为对象, 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以教学评价本身作为对象。在评价目的和作用上, 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是为了规范和监控教学评价活动, 减少偏差, 获得良好评价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新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雁冰.课程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汪晓赞等.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08, 12.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8

1 体育课的评价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定。它对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评价一堂体育课有课程计划评价和专题评价两种方法。

1.1 课程计划评价

课程计划评价是指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效果以及相关问题的评价。体育课程计划评价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体育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的评价; (2) 体育课程目标的评价; (3) 体育课程设置的评价, 包括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评价, 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以及课时总量及其分配合理性的评价; (4) 体育课程实施的评价; (5) 体育课程质量 (人才培养) 的评价; (6) 体育课程的内容、密度、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教学技巧的评价; (7) 学生的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互相参与的评价。

1.2 专题评价

专题评价是对课中某一个或两个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检查和评定。如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学生的参与练习、师生的互动、团结协作精神等。

不论是课程计划评价或是专题评价都应围绕课的任务做好小结, 对课做出总的评价, 概括地提出完成课的任务的情况, 课的主要优缺点和今后的改进意见。

为了使体育课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和客观, 在评价的方法上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定量评价不能凭感觉和经验, 而要用测定的数据 (如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学生掌握的技能、技术等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 评价课的质量。定性评价则是根据评课者的主观经验来评价课的质量。经验越丰富者评课质量的客观性就越强。在定性评价中, 还可将评价进行量化, 即将上好一堂体育课的有关因素定出标准, 给予打分。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课的评价将更为客观、更为科学。

2 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评价的目的、课堂学习评价的方法、课堂学习评价的语言艺术等方面。

2.1 课堂学习评价的目的

(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情况, 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生个人努力的表现程度。

(2) 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分析原因, 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在体能、技能、行为、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分析, 查找原因, 努力改进。

(3) 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平台, 鼓励、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课堂学习的评价, 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中, 体验体育活动中成功的乐趣与喜悦, 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锻炼的自觉性。

(4)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自我评价, 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行为态度、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2.2 课堂学习评价的方法

(1) 持续性的多次考核法。对学生进行观察、测试, 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技能掌握等情况。

(2) 重视评价的激励性。调动体育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消除其心理障碍, 鼓励其认真学习, 积极锻炼, 尽自己的能力去参与体育活动, 为其创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并增强其自信心。

(3) 强调过程的评价。通过对过程的评价, 说明原因, 及时反馈、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及时矫正或鼓励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使其不断发展。

(4) 重视评价过程中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评价的所有者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必须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 以协商、对话的方式消除分歧, 得出结论。

(5) 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课堂学习评价, 应充分考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运动能力和素质的个体差异, 评价应以学生擅长的项目为主。

(6) 关注全面和重视“两极”相结合。不仅研究学生运动成绩的表面现象, 还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运动爱好、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 帮助每个被评价者客观认识自己, 树立信心,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 不仅关注评价结果, 更要关注评价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包括道德品质、体育学习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8) 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摩、情景测验、学习日记和成长日记等, 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身心的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2.3 课堂学习评价的语言艺术

(1) 真诚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激情的良药。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更是学生成长的放大镜, 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适时运用评价的语言, 可让强者更强, 弱者进步。如学生想展现自我, 但又束手束脚时, 此时教师的一句“你行的”、“来, 别害怕, 你能行的”等激励的话语, 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自我。同时要注意评价的语言必须真诚、真心。

(2) 实事求是的语言能使学生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 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 而是故弄玄虚、夸大其词, 有时会适得其反, 产生负面影响。如“你简直就是姚明的化身、乔丹的再现”“你真了不起, 刘翔也不如你的跨栏技术好”这样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 不仅没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反而会造成牵强、造作、言过其实的尴尬局面。

(3) 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 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与练, 提高自我调控、自我锻炼、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能力。

(4) 因势利导的评价语言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动作的需要。随着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课堂学习自然就会产生多元化的现象, 就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个性发展的平台。因此, 评价语言就要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传授和引导, 通过引导、练习, 深化学生的认知, 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练习的氛围。

3 体育成绩的评定

体育成绩评定的目的是真正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成绩的评定, 除了有教师的参与外, 还要有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小组评定。这样, 既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锻炼效果, 达到终身体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3.1 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成绩评定的认识

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 提高他们对体育成绩评定的认识, 有助于他们从原有的以单一体育测试成绩评定一个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误区中走出来, 使他们认识到体育成绩的评定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手段, 明确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 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2 提高学生对体育成绩评定的认识

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 对每名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让学生明白体育成绩评定的好坏与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表现、学习态度有关。

3.3 体育成绩评定的模式

(1) 体能与运动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不断增强体质、体能, 提高运动的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将考核内容改为测试项目, 成绩评定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结合学生原有基础和提高幅度进行评定。

(2) 学习态度与行为。首先要制订体育课的出勤制度, 并按照出勤情况评定体育成绩;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运动参与的自觉性和自我锻炼的意识评定体育成绩;最后要结合学生的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来评定体育成绩。

(3) 认识与知识。按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的体育运动技术知识、体育常识、卫生常识、保健意识、安全意识情况以及对正确身体姿势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评定体育成绩。

(4)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根据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建立、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评定体育成绩。

体育成绩的评定, 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最后总结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评定的结果不再用分数制或优秀、良好、及格、不合格等评价, 而是用好、一般、有待提高、还需努力等鼓励性的语言来衡量其自觉参与、自觉锻炼意识。这样, 可相应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新评价的实践中, 教师与学生时刻处于不断的交流中。因此, 在研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方面, 应更多地考虑到它的简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 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可以在实践中贯彻与运用。

摘要:通过对体育课的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以及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方面的探讨, 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激励学生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现当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评价的新概念。

关键词:体育课,课堂学习,评价,成绩评定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学校体育学》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3]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 (与健康) 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4]牟先涛.让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6:37~39.

[5]张亚平.现阶段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6:7~9.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篇9

1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的现状

由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受个人的身高、体重和体能的遗传性影响, 学生在运动技能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特别是与体能有关的项目, 有的学生不用怎么练习就能达到很好的成绩, 有的学生无论怎么学习和练习都无法达到较好的成绩, 体育成绩变得与学生学习努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而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以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中, 一些学生认真学习, 刻苦锻炼, 却难以取得好成绩, 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性优势就能取得优异成绩。“锻炼身体, 学习技术”以分数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导致学校教育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体育学习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技能、体能、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1]。因此, 体育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体育学习目标的要求。现行体育学习评价只注重对学生技能、技能发展目标的评价, 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评价。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 往往注重体育态度、意欲、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以促进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提升。

2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的特点

2.1全面性

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首先表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学生运动成绩提高幅度、身体指标变动情况、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2]。其次表现在评价方法的全面性。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 既有结果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再次表现在评价标准的全面性。根据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确定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评价标准。

2.2民主性

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体评价时, 首先, 让学生个体作出简要的自述自评, 打出一个等级;第二, 让参与互评的学生举手表决, 评出互评等级;第三, 由教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作出评价;第四, 让被评学生谈给予自己评价的满意度, 对有异议的地方可以申诉;最后, 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终结性评价。

2.3激励性

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利用结构式评价法的分值, 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认真上好体育课,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精神。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故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行为中, 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3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3.1身体健康的评定

3.1.1对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评定

主要从身体姿态、体形等身体外部表现, 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内容作出全面科学的评定 (表1) 。

如对体形的评定可以根据我国男女标准体形的公式来进行评定, 标准体重 (公斤) =身高 (厘米) -100或105或110 (厘米) (注:身高在165厘米以下者减100, 165~175厘米者减105, 176~185厘米者减110) 。在标准体重±10%的范围内都是正常, 超过10%~19%的为超重, 如果超过20%就是肥胖。

3.1.2对体能的评定

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评价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性等 (表2) 。

3.2体育健康知识水平的评定

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评定主要包括:对于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体智与健康对于人、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情况;能掌握符合一定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运动技能以及运用于实际的情况;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 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占10%) 。

3.3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

所谓运动技能就是个体在运动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主体性动作经验, 运动技能区别于个体本能性的反射活动, 它是个体在运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运动动作经验, 是个体以一定的运动能力倾向为前提和基础[3]。运动技能的评定以“运动技能评价表”为例 (表3) 。每个单项以四等级评价, 即优秀90~100分, 良好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60分以下。在每个单项都评定完后, 学生的综合评价为前各栏成绩的平均分 (表3) 。

3.4学习态度的评定

体育学习态度主要指对待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和联系态度,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等。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包括能否主动,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能否积极主动思考和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等。新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 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与健康态度, 所以, 学生对待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应是新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 (表4) 。

3.5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主要表现在是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否战胜胆怯、自卑, 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与练习;是否善于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与障碍, 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与练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能否对他人理解与尊重, 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能否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中的责任等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在上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表现列为评定学生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的主要内容 (表5) 。

4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策略

4.1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

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普遍有效的, 选择一种学习评价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一种课程价值观[4]。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学年或某项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主要是为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总结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分析与反馈, 也是教师对阶段性教学质量经验的总结, 这种评价主要是以评定体育成绩的方式进行。评分内容有的是可以通过“标准测验”来进行评定的, 有的则是可以通过“非标准测验”来进行评定的, 这要根据有关项目评分内容的性质和实际需要而定。

4.2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为了及时了解情况, 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计划, 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导向、激励、发展和甄别等功能, 体育学习评价的功能是由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与形式所决定的, 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大致都可以划分为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的基本阶段与教学的结束阶段, 而评价的目的又决定着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 教师要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学生要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是为了实现教和学的目标而服务的。因此,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 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 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功能, 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与形式也有不同的侧重[5]。过程性评价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 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 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参与程度、拼搏精神和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有表扬与批评、启发与激励;经常采用的评价手段为语言、指示、手势、眼神、问卷、技能测验、展示活动、简短评语等。

4.3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唤起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态度、健康行为和情感表现的“自省”。通过自我评价来判断个人达到体育学习目标的程度, 让学生自己确定评价标准, 通过自我评定来判断体育学习的优势和进步。因此, 应该树立学生在学习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得到努力学习的动力[6]。“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参与程度、合作学习、自主学练、拼搏精神和学习效果等, 方法可采用自述、自评、自我反馈、自我暗示等, 手段包括成长记录袋、学习卡片、体育成绩表前后对比等[7]。相互评价方法主要有互评、互议学习同伴优点、指出同伴不足等, 相互评价的手段主要有观察、记录卡片、课中讨论等[8]。

参考文献

[1]吴德伟.论新课标下体育学习的评价[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6) :77-78.

[2]黄平.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探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 (4) :66-68.

[3]谢如畅.中学生体育多元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100-103.

[4]李建军.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介绍[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3) :63-64.

[5]赖天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要有重点[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2007, (7) :10-11.

[6]肖明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96.

[7]孙榕.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J].引进与咨询, 2004, (4) :79-81.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篇10

目前我国众多学者对体育显性课程从各方面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较多, 而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少。纵观我国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和开发上, 而对体育隐性课程的评价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高校体育作为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又有其特殊性。对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针对高校体育的特殊特点客观了解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实施的现状, 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隐性课程,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1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1.1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1.1 国家政策法规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与教育质量认证最新标准》, 这些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需要而出台的相关法律文件, 不但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而且也是高校制定教学大纲, 进行体育课程评价的依据。

1.1.2 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当前, 我国青少年体质薄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是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学校体育作为加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途径,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 而且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与体育创新能力, 以及情感体验和心理素质培养。学校体育应融合体育、生理、营养、卫生、环境、社会等诸多学科内容, 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体育隐性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育价值、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促进学生的体育认知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保证青少年体质得到切实可行的提高。

1.1.3 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目前, 严格按照大纲的规定来安排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兴趣爱好,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必须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显然单靠显性课程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利用学校及周边社区体育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资源。

1.1.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显性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而这些必须借助于隐性课程的发展。

1.2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1.2.1 建立新的评价理念

隐性课程特殊的隐蔽性, 在评价时不能按传统课程评价观念进行评价。要从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2], 对学生思想观念、良好体育意识、体育态度的形成上, 即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建立新的评价理念。

1.2.2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对隐性课程的评价要使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既看到教师对隐性课程的实施状况, 又要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影响, 要应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相互影响效应, 应用多因素论,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在隐性课程实施中,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1.2.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由于隐性课程的特点对它进行具体量化的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可以通过显性课程评价标准中的一些量化指标来反映隐性课程的功效[3]。对隐性课程的评价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 隐性课程的评价要注意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经济型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确定的步骤和方法

2.1 逻辑推理法——初步构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我国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以及高校体育的相关运作理论, 在文献阅读、专家访问的基础上, 对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指标进行了经验选择, 初步形成了一个含2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2.2 特尔菲法——选取指标

在社会指标的研究中, 选择一个合适的专家群体, 然后通过特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 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相对客观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好方法[4]。为了确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聘请12名学校体育系、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 并对其进行了3轮问卷调查。

第一轮调查:我们将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专家调查表的形式寄给12名专家, 共回收调查表10份, 有效回收率83.3%。根据专家意见, 再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整合修改, 将二级指标改为8项, 将三级指标改为39项。

第二轮调查:予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将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寄给12位专家, 共回收问卷11份, 有效回收率91.7%, 最后确定了2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5项三级指标。

第三轮调查:向专家发放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表, 对有效咨询表回收, 用以计算权重。共发放问卷12份, 回收问卷11份, 有效回收率91.7%。

2.3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5]

2.4 确定评价方法——采取综合评价法进行确定[6]

3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1 确定评价指标

任何科学指标体系的建立, 都不是指标的随意堆砌和简单罗列, 必须先得有一个具体计量指标下所赖以依附着的基本框架, 这个基本框架实际上就是对立于特定的对象而建立的理论解释系统[7]。本研究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体系分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两大类, 并经过多位专家反复调研和修正, 最后确立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标准。 (表2)

3.2 确定各指标权重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诊, 真实地反映客观信息, 能够由大量专家、教师采用群组决策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 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梯阶层次结构。把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 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分组形成有序的“金字塔型”梯阶层次结构。

第二步: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1) 计算判断矩阵。

以某一位专家给出的C21、C22、C23对B1的判断矩阵为例 (表1) 。

(2) 按下列公式求出各指标权重系数

undefined表示i项指标的权重, n表示有n项。则

Wi=1/3=0.37

同理W2=0.39 W3= 0.31

(3) 计算最大特根值

undefined

(4) 进行一致性检验

undefined

第三步:检验其它层次排序一致性并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 经检验, 可靠性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第四步:综合整理, 将11名专家的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进行加和平均, 计算各指标总权重并进行总排序。 (表2)

3.3 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区分度, 完善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本研究以现阶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 初步拟定评价标准。并选择了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进行试评, 将试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标准进行了适当修订, 得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标准 (表3) 。

3.4 评价方法

运用模糊量表二次量化法, 第一步:对照评分标准, 评出具有模糊性的定性等级。第二步:将评定的等级相应数量标度, 折算成分值, 由定性转为定量。第三步:再将此分值与各指标的权重相乘得到每项指标的评分分值, 完成了“二次量化”。第四步:再将量化的各项分值相加, 得到该项指标评价的总评价值。由于这种方法经过两次加权, 因此也可称为“双权法”。二次量化法的计算公式为undefined

其中s为综合评价分值;xi项指标经等级加权量化后的分值;wi为第i项指标的组合加权系数;n为指标的总数。

3.5 研究不足

由于地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 定性指标的量化标准难以准确界定, 评价标准离易于操作的完全量化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 要实现评价标准完全定量化、客观化,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结论与建议

1.运用特尔菲法确定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物质资源、精神资源2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5项三级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12位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 确立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二次量化法确定了体育隐性课程的评价方法, 使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量化评价成为可能。

2.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本研究的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美]Margolis.E.著, 薛晓华, 译.高等教育中的潜在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周登嵩, 余道明.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5) :581-585.

[5]王莲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6]王社雄, 刘锋, 尹少丰.网球运动员选材模糊评估系统的构建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11) :233-234.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088-01

在高中的教学的模式中,模块学习是高中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下,新课程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当代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新课程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一个全新的挑战,要注重对体育模块学习的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制度,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继承和发展对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能够从中提高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以达到模块教学评价的目的。

一、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的论述

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的学习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模块学习的目的不仅使学生们更系统地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从模块学习中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达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标准。

1.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们在体育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中,要有着一定的评价标准,老师们要时刻关注着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进度,要通过对他们的体育学习的了解,针对个人进行体育学习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在收集和整理之后,还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方式进行有价值的评价,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模块学习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

2.在进行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要注重相关的理论,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对闪光点继续发扬,对不足要加以改正,改变对体育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们在体育学习中的潜力,并且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接受体育学习,通过学生们对自身的评价,从中认识到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性。

二、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的方法

(一)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和内容。在评价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内容进行明确,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的基础。

1.在对模块学习评价之前,首先要根据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且还要对内容进行明确,学生们在对体育学习中,要熟练的掌握体育活动中的步骤,根据学生们学习的进度不同,要对体育活动进行分解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能容易地去掌握。

2.在体育学习中,要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非重要的学习内容划分开,根据不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教学,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模块式的学习,也作为模块学习的评价的内容,在对模块学习结束之后,对体育学习中的各个动作掌握的情况和掌握的技巧进行评价,所以说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中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评价的主体和任务

1.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在新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下,学生们不再是一味的被动学习,在模块学习的评价中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必须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接受体育学习,以自己为主体进行体育学习,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2.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首先要根据模块学习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再对学习任务和特点进行评价,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由老师分配学习任务,并且能够根据学生们完成体育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所以说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中明确评价的主体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评价的标准

1.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要制定一定的对模块学习评价的标准,根据评价的标准对学生们或者老师们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明确分析评价的任务,根据在评价的任务中注重评价的内容。

2.在评价的标准中,要通过学生们对体育的学习程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成绩进行评价,要先制定对学习成绩评价的标准,根据学生们具体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要做到针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的标准对学生评价,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挥优点,改正不足,所以说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中明确评价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顺畅地进行模块学习的评价,首先必须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再进行对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模块学习的评价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有着提高,而且还能够达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 陈亚群.略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J].才智,

2012(07).

[2] 陈文斌,林明好,颜能志,贺勇胜.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模块教

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模块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对策[J].新

课程上旬,2013(08).

[3] 秦红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设计的基本思路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篇12

一、当前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来, 我们看到了突然之间变得异常活跃和快乐的体育课堂,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才能体现课改的精神, 怎样才能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怎样才能把运动技术和增进健康统一起来。这些都涉及到一个问题, 就是怎样检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果, 也就是如何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评什么、怎么评关系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目前, 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来看, 我国当前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工作还不完善, 甚至还有很多困惑, 存在着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仍需转变。

“为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为健康第一”而评价的理念, 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大多数一线体育教师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学习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现实。

学校还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 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测评仍是个难题, 尤其是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 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性手段。

3. 不能全面反映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效果。

不能很好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 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 影响了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

4. 评价内容体系越来越繁杂。

出现评价有过分追求完备的倾向, 以至评价方案越来越细, 繁琐的指标过多, 使人对评价望而生畏, 厌烦评价及不愿意评价。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方案

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说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还需不断研究。现在我们看一张深圳西乡中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前用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统分表 (如表1) 。

从表1中可看出, 体育课程改革以前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为:学生体育最后成绩=运动技能 (70%) +体育基础知识 (20%) +出勤与表现 (10%) 。这是传统体育课程终结性评价, 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简单便捷, 也很适合教师操作, 但不算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在实施课程改革后,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没有作统一规定,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本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 设计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方案, 谨供大家参考。方案主要包括情感态度评价、学生技术技能学习评价、学生体育知识评价 (如表2、表3、表4) 三个方面。

以上评价方案的具体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操作, 根据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从中可以看出, 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综合成绩是将情感态度评价得分 (等级评分要换算为分值) 与技术技能评价得分等内容进行综合统计, 以计算学生的最后量化得分或等级评分。

综合成绩计算方式:最后成绩=情感态度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技术技能 (教师评价) +知识认知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 +体质健康 (教师评价) 。

三、小结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上一阶段的终结, 又是下一阶段的起点, 评价理念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行为和体育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它需要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为免束缚教师的思想和创造性, 《课程标准》中也只有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一个绝对完善、适合一切对象的评价体系。因此, 教学一线老师要因地制宜, 制定适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上一篇: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下一篇:甲亢性心脏病临床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