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考场写作(共4篇)
古典诗词考场写作 篇1
随着课改的推广,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日趋呈现多元化趋势, 其中比喻型作文的比重有着上升的趋势。如2005江苏“凤头、猪肚、豹尾”, 2006广东“雕刻心中的天使”, 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7江西“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 2008山东“春来草自青”, 2009湖南“踮起脚尖”, 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10江苏“绿色生活”, 2010广东“与你为邻”等, 这些命题无不运用比喻的手法, 使得题目既有表面的意义, 更有内在的比喻义。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命题, 我们的学生会经常陷入困境, 不知如何把握才能体现其比喻义。笔者就日常教学的经验, 浅谈以下几点:
一.认真审题, 理解比喻义。
比喻性题目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 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 找到对应的本体。需要注意的是, 找本体时要把握两者的相似性。把本体找出后, 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而比喻意义通常来自材料, 所以要紧扣材料寓意理解该比喻的含义;如若没有材料, 我们应当理解喻体在生活中的含义, 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
例如2007年安徽高考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 这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 三是“看妈妈”, 三点缺一不可。首先, “春光”可实可虚, 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 (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 , 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 “妈妈”也可实可虚, 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 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 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 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 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 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 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在教学中笔者也有意识的让学生写些比喻型作文, 例如“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不同于“提篮春光看妈妈”的是, 这次作文只有一个比喻点“剪刀”, 相对来说简单许多。我们先要弄清剪刀的作用, 才能弄清人生的“剪刀”能起到什么作用。剪刀, 所指广泛, 可以是日常剪纸、剪布的剪刀, 可以是医用手术剪刀, 可以是花匠修剪花木的剪刀等等。但总的来说, 剪刀的作用无非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剪除 (剪掉) , 二是剪裁 (剪拼) 。以裁缝为例, 用剪刀可以剪去布料中不要的边角, 这是剪除;留下的再拼缝在一起, 这是剪拼。联系到生活实际, 需要“剪除”的有两类事物:一是人的不良的品行、习惯 (比如贪婪、懒惰、贪玩、怯懦等) , 二是庞杂的目标 (目标众多, 精力分散, 可能一事无成, 需要我们剪除芜杂, 留下核心的、清晰的、相对单一的目标) 。而要构成有意义的人生, 无论是我们的目标还是我们的行为, 都需要“剪拼”。当然, 在两者之中, 最容易入手的是写“剪除”。依此立论, 并顾及本喻体两方的特点。比如, “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用它剪去诱惑”就是恰当的。这里“剪刀”是指一个人心中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操守。从立论上看, 这把“剪刀”可以使得我们抵制住外界的诱惑;从语言上看, “剪刀”用来“剪去”什么, 是合乎剪刀的特征的。相反, 有同学写道“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为我们指引方向”就不合适了。确实, 一个人, 他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是可以引领他走上正确道路的, 立论上说得通;但在语言上, 说剪刀“指引方向”就很奇怪了, 哪有像指南针一样的剪刀呢?
二.巧妙构思, 引出比喻义。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 文章开头就应该简洁明了地引入话题, 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然后再渐渐深入话题。针对比喻性的题目, 我们更要在立论时对喻体有适当阐释。来看几个例子:
例1:“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 那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树木长高, 变粗, 变壮的过程, 难免会长出多余的枝干和树叶, 就会吸收多余的养分, 影响树木的生长。这些多余的枝干和树叶就好比是影响我们成长的种种缺点, 这就需要一把剪刀, 剪掉长在我们身上的多余的“枝和叶”。
此文段中“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这些多余的枝干和树叶就好比是影响我们成长的种种缺点”直接将本体喻体带出, 再出现人生“剪刀”就不会显得突兀了。
例2.“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句话道出了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 就必须放弃某些东西。我们都需要一把剪刀, 来剪掉生命之树上多余的枝桠, 使其长得更加繁茂。
此文段有了“我们”前的阐释, 比喻性的中心论点含义更加清楚。
例3.“尘世浮沉中, 你是否常因世俗琐事而焦头烂额?生活工作中, 你是否因为常犯错误而举步维艰?人生旅途中, 你是否曾因一时杂念而误入歧途?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我想说:你的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此文段通过排比反问, 让人迫不及待的需要一个回答, 自然的引出观点。
例4.“人生需要什么?人生需要对手, 促进我们向前进;人生需要挫折, 磨练我们的意志;人生需要一盏明灯, 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当然, 人生还需要一把剪刀, 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大道。”
此文段开头的设问和排比与“人生需要一把剪刀”没有丝毫关系, 可删除。记住, 不要让初中作文的套子浪费了我们宝贵的笔墨。
可见, 开篇无论是开门见山还是打比方抑或是排比反问, 都要把握住一个原则, 那就是要抓住本喻体的关系。如上面前三个例子, 都能恰如其分的引出需要“剪刀”, 并且我们能通过阐述知道要用“剪刀”“剪去”我们身上的各种恶习、杂乱的思想等。但是最后一个例子, 只是用排比给我们指出人生有哪些必需品, 可是为什么需要“剪刀”, “剪刀”能做些什么呢, 这就无从得知, 显然, 这样的习作属于“贴标签”, 无法扣住主题。
三.行文过程, 扣住比喻义。
写文章要有好素材, 但是不是素材好, 文章就好呢?显然这不能成正比, 尤其是在比喻型作文中, 行文过程更要认真琢磨如何把材料与喻体紧紧相扣。那么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本喻体必须有着相似之处, 否则再精彩的材料也不适合写在文章里, 如有同学写到“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剪掉我们的自私。一家著名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 经过层层筛选, 只剩下两名女孩。最后一场是让应聘人用英语简述自己和对节目的看法, 最终, 其中一个女孩获胜了, 她就是现在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导演在谈到她的成功秘诀时, 说自己在准备进入面试间时, 发现另一个女孩正在向杨澜请教几句英语, 而杨澜在很细心的给那位女孩讲解。最终杨澜在发音方面比较占优势的情况下而被录用。因此, 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剪掉我们的自私。”看, 这就让人有些莫名了, 这个例子怎么体现了杨澜的大度, 又为什么需要“剪刀”, “剪刀”有什么喻义, 所有的这一切在文中都无从找寻答案, 明显的“贴标签”。就此放弃这个材料又有些可惜, 所以这个同学进行了修改:“……发现另一个女孩正在向杨澜请教几句英语, 在这样势均力敌的状况下, 杨澜完全可以给那女孩致命一击, 可是她没有, 而是很细心的给那位女孩讲解, 最终杨澜在发音方面比较占优势的情况下而被录用。杨澜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胸坦荡的她, 如果她自私一点, 或许今天她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如今的社会中, 谨记, 自私的人注定会被别人所排斥, 也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就需要一把大度的剪刀, 剪去我们的自私。”这样改后, 我们就知道原来本体是“大度”, “剪刀”的作用是“剪去自私”, 各方面都照顾到了, 且形象生动。
四.精彩结尾, 引申比喻义。
同样以《人生需要一把剪刀》为例, 因为人生中需要剪除的其实很多, 我们如果只选择三个方面 (议论文常常拟定三个分论点) 来写, 常常有随机选择之嫌, 这时候可以有一个拓展段, 强调人生还有其他需要剪除的东西。比如有同学在最后一段写道:“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剪去自卑和胆怯, 剪去狂妄和自满, 剪去嫉妒和不甘……剪去负面心理的影响, 犹如一棵树, 剪去其上斜逸的旁枝, 只有这样, 大树才能不断地向上向上, 长成参天之木, 也只有这样, 人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成为真正成功的人!”还有同学写道:“剪去羞涩, 保留自信;剪去自私, 保留慷慨;剪去贪婪, 保留崇高;剪去暴躁, 保留耐心……人生的不完美有很多, 随着我们踏着人生路的脚步我们会一点一点发现。当我们找到了两个对立面时, 一定要谨慎仔细, 拿出我们心中的剪刀剪去那个不完美, 保留下美好的一面。”这样拓展了题目的比喻义, 文章立意也深了, 主旨也升华了, 一举多得。
比喻型的作文写作起来虽有一定的难度, 但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学会一些技巧, 平时多训练, 同样能在这种类型的文章中取得成功。
古典诗词考场写作 篇2
一、读作文题,圈关键词。例如:
抬头和低头的选择是人生智慧。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抬头做事是一种勇气,低头做人是一种底气……
逆境时,抬头是一种韧劲;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位卑时,抬头是一种骨气;位高时,低头是一种谦逊;失意时,抬头是一种自信;得理时。低头是一种宽容……
请以“抬头看”或“低头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信息。
二、根据题意,确定作文中心。例如:你选择了“抬头看”为题,就应该对“抬头”的内涵进行明确,比如你选择了“勇气”作为“抬头”的内涵,那么你写作的中心就可以大致确立:通过叙述自己成长中怎样的一段经历,让你明白了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和低谷的时候,要有敢于抬头的勇气和骨气。
三、根据中心选择叙述的详略
构思选择材料时,会找到可以写的事例,但真正写作的时候,如果没有拟好提纲,就会出现叙述凌乱或详略偏离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在草稿纸上确定叙述的重点,以便在写的时候随时提醒自己回到写作主要道路上来。
以“抬头看”为例:你就要把学习生活中如何“抬头看”的内容分角度阐述,其实是把“抬头”具体化。比如:直接层次——抬头听课、发言;抬头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并积极去改正;把失败化为动力认真学习,查漏补缺。再写学习上成功的收获,最后点扣题目,提升“抬头看”对成长的意义,表现积极地人生观。
四、善于写生活中的细节去表达自己的成长感悟。
从《考试大纲》看考场作文写作 篇3
高考语文作文要取得优秀的分数, 教师对考生的训练首要的是基础。同时, 考生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更是取胜的关键, 决定着在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的成败, 用几句话概括就是:力求创新、贴近生活、感情真挚、语言出彩。
一、力求创新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 对于考生作文创新性的要求是这样的: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同样的, 高考的评分标准也对创新非常重视, 没有新意、平淡无奇的文章是不会得到阅卷教师青睐的。高考时答题的时间非常紧张, 平时如果没有长期思考的沉淀, 观点方面的创新是很难的。但是, 我们从文章的切入角度、写作形式上创新, 同样能收到新颖独特的效果。
由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大部分以材料题为主, 所以“见解新颖”主要是针对材料提炼中心。确定立意的时候, 能够不人云亦云,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分析, 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察。这就是要求学生能从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不平常的方面,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 即别人能想到的情况下, 我能想到更新鲜的方向;别人不能想到的时候, 我能想到。
材料新鲜, 是指考生在选择论证的材料或者举例时, 要选择日常不经常看到的事例和特别的材料, 不能落入俗套, 选择一些老掉牙的东西运用自己的文章中。要做到这点, 需要考生有一个善于发现和分析的头脑, 能从平淡无奇的材料中挖掘出不同以往的意义。
构思新巧, 指的是考生在谋篇布局时, 能够打破常规, 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 给阅卷教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 有一位考生在写作中, 借鉴了侦探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开头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中间层层设伏笔, 直到结尾阅卷教师才恍然大悟, 读后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指的是不论任何形式的作文题目, 所能提供的只是简单、有限的文字内容或者漫画, 需要考生在此基础上, 放开思路, 开动脑筋, 充分想象, 严密推理, 不走寻常路, 得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结论和看法。推理想象时,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不能脱离文章材料的内涵和题目的要求天马行空地想象, 瞎编乱造。要把想象圈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写作的内容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是最佳的状态。
有个性色彩, 是指考生在思考题给材料的内容时, 不能随波逐流或者模仿别人曾经写过的见解, 需要根据材料, 深入思考,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透过现象认识到本质, 提出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才是真正突出了自己的特色。
二、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贴近考生自己日常的生活起居, 最好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感受作为写作的基础。只有自己经历过的, 才能写得真实、生动, 而也只有自己的内心感受, 才会感动和影响阅卷教师的判断, 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好感, 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 为自己争取难得的情感分。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考生在考场作文时, 模仿一些优秀范文, 大篇幅地引用或者概括他人的文章内容是要不得的, 这样做的后果是把自己陷入了“套作”和“抄袭”的危险, 令阅卷教师对你的印象变差, 失去难能可贵的印象分。话又说回来, 优秀的范文也不是不能模仿, 如果经过一定的消化吸收, 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再用自己风格的语言表述出来, 很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要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和国家大事, 即文章要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 借助材料的现实和借鉴意义强有力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性。比如, 有的考生在论述世博会相关的话题时, 总是根据日常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所接触到的内容进行整合, 看别人写的内容多了, 难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人云亦云, 不如自己亲自到世博会去体验一把, 开阔眼界, 感受现场氛围,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三、感情真挚
《大纲说明》中这样写道: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 而不是附加感和装饰感。人常说字如其人, 其实, 文也如其人。书面文字的表达是人对内心情感的一种反映, 从文章的写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是否细腻, 情感是否丰富。对于一个平时不经常思考, 很少有感触的人, 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是很难的。有的学生平时疏于整理自己的情感, 也不善于思考, 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够关注, 在写作时, 很容易陷入无话可说、无感可发的境地, 只能是编造一些不真实的事例, 夸大其辞, 想以此来博取阅卷教师的同情。孰不知, 感情的天平是不会轻易倾斜的, 阅卷教师的眼睛里是不揉一粒沙子的。他们的慧眼一下就能看出, 哪位考生写的是真情实感, 谁的内容是弄虚作假, 用一句俗话来形容, 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伤害了阅卷教师对你的良好印象。
情感是一种高级的人类思想意识, 它源自内心, 发自天然, 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空洞无物、没有根基、矫揉做作的感情表达是令人感到厌恶的。因此, 考生在写作抒情时, 一定要叩问自己的内心, 挖掘出自真心的情感,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人, 有时候甚至可以弥补一些写作技巧上的不足之处。让阅卷教师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真挚, 你的作文才有可能步入高分的行列。
四、语言出彩
作家丁玲曾说过:“没有美的语言, 就没有文学, 至少没有好的文学。”由此可见, 语言在作文中所占的分量不言而喻。什么样的文字才是出彩的语言呢?换句话说, 就是语言要有文采。《大纲》中对于考生“文采”要求为: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用词方面, 要力求贴切、准确, 寻找表达自己心意的最合适的词语;句式的使用上要讲究长短句的并用, 才会错落有致, 显得富有层次。适当的时候, 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气势磅礴的排比句, 会令文章显得有气势, 具有感染力。此外, 学生还可以对语言和句子进行一定的修饰, 适当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令文句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技巧 篇4
真善美是衡量一篇佳作的试金石。特级教师喻旭初谆谆告诫:“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写记叙类文章,不要胡编乱造,即使虚构,也应源于生活,能被人接受,不要过于„另类‟,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大话连篇,而应力求事例新鲜,说理充分。”专家的话说明了作文的真谛。例如,湖南考生这样写高考:“我爱这个六月,因为我们走到这个六月的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洒下的汗水,更有父母师长全身心的爱的浇灌。老师,还记得我们每一点进步带给您的喜悦吗?还记得我们的”屡犯旧错“带给您的焦急吗?还记得您为我们搜集最新高考信息而四处奔波吗?还记得您阅卷至凌晨的辛劳和您那因过分操劳而嘶哑的声音吗?谢谢您,敬爱的老师,请相信我们会在这个六月交给您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爸爸,还记得您为了给我一个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放弃了最爱的足球欧锦赛吗?妈妈,还记得您为模拟考中失败的我鼓气,用并不宽裕的开支为我买营养品吗?谢谢你们,亲爱的父母,我会在这个六月„金榜题名‟。这个充满着温馨的六月,我喜欢!”考生将“黑色六月”反弹琵琶,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爱”的心灵赞歌。哲理的思辩
从哲学的角度,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然而事物又是多面的。因此,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例如,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以“一个圆圈”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我们要根据文题所提供的图形已经提示的话语进行联想,从中找出与此有关系的文章或者心灵的感悟。从人生的轨迹而言,吴克诚《人生与碗》哲理散文给我们有所启发:“人生多么复杂,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直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碗与放下碗的过程中,生命一点点的绚烂,又一点点的枯萎。当那只碗最后一次放下,永不被捧起的时候,生命也就戛然而止了。生命的线也因不在延伸而拥有了可以丈量的长度。”(《中学语文园地》卷首语2005年第6期)这里用捧碗与放碗形象地诠释了人的生与死的关系,用“碗”的“圆圈”轨迹与生命的直线的“长度”这一哲学命题,图解出活着和死了的两种不同的以及相同的价值取向,充满了哲理的思辩。
别样的文采
用小小说笔法来写记叙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以某人某事为主,再兼取其他的人和事;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语),将多件事整合成某一件事。然后比较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某一个侧面。江苏考生《赤兔之死》,就塑造了一个以诚实为本的人格化了的“赤兔马”的形象,通过伯乐和赤兔马的对话来敷衍情节,将一个自编的寓言故事切合题旨地娓娓道来。这是用小说笔法来写的考场记叙文。应该强调:这样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真人真事,但一定要以 1
真人真事为基础。另外,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议论文也可以采用杂文(文艺性议论文)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发表见解,品评时事
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好,内容也许就会妙笔生花: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叙述事件生动活泼,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不同的人生:“三分之一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三分之一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三分之一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作者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喻指人生的三种选择,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可谓中国文化的“人生三味”。这一形象议论,充满文化品位和显豁的哲理。其文章的魅力,当数优美的语言。
工整的书写
写得一笔好字,犹如人的漂亮的外衣,甚至为人的第二副面孔。这也是作文得高分的要素之一。今年江苏率先将考生的作文扫描到电脑上批阅,这意味着对书写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书写的训练。首先,要采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笔尖稍细的黑墨水钢笔)书写。这样,扫描效果好,黑白分明。其次,书写正确,不涂改,注意卷面整洁。最后,值得题及的是字的书写应占作文方格纸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字一定不要写得过大,否则,满目拥挤,破坏了行与行之间的疏朗之美。
独到的视觉
独到的视觉,体现在思维的多角度上。例如,论证“爱国”角度:正常的思维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④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等。而有人将纯净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用字作为爱国的表现,这就是独到的视觉,写作口径小了,表达的却是大主题。
鲜活的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