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习评价方法

2024-10-28

初中生物学习评价方法(精选4篇)

初中生物学习评价方法 篇1

高中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虽然只有90分, 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想考入名校、冲击高分那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生物学科也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学科, 有许多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必须记牢牢记住, 没有记准相关的基础知识, 能力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指导学生记住知识点也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物包括了必修教材三本和选修教材两本, 同时知识点零散、而且有些知识点看不见也摸不着, 显得有些抽象;加之现在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农业生产, 无法形象地理解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 如矿质元素的作用、如何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等问题。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因此, 指导学生有效的记住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也成为了我在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通过编制一些口诀加快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方法, 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学习乐趣。

首先指导学生通读所要记忆的知识, 然后分成若干组别, 再从每个组别中提取一到两个关键字, 提取字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字就能想到该组别, 也就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该知识点。再把这些提取的关键字重新排列顺序, 编成顺口溜、诗词句, 甚至一句朗朗上口的话都可以。在编写时每句一般不能超出人的记忆单元的最大值也就是八个字, 编写的字句能押韵最好, 若个别字不适宜时也可以通过谐音、谐意等替换。对机械的、无内在联系的知识可用同音或近音字谐音成有滑稽、幽默感的词句,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对生物学知识加强记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典型记忆口诀代表,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构成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 (婴幼儿时期多一种组氨酸) :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 这些氨基酸名字怪异且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我们将这些氨基酸用一句话“甲来写一本亮色书”来表示。

2) 组成生物体的20多种化学元素有多种分类方法, 其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中, 适当调整一下顺序, 用其谐音编写成: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3) 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 生物催化作用, 运输作用, 免疫作用, 调节作用等, 对此分散的而互不联系的作用可谐意为:狗催运面条。

4) 微量元素的的种类还可以谐意为:铁门碰醒一头母驴=Fe Mn B Zn Cu Mo Cl。

5) 三胚层动物三个胚层的发育以及分化:外胚层发育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表皮及其附属结构;内胚层发育为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肝脏、胰脏等腺体;中胚层发育为肌肉、循环、骨骼、生殖系统等;将三个胚层的发育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外层感官神经系, 内层两腺两道皮, 剩余中层不用记。

6) 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可简化为“一吸二注三合成, 复制释放再侵染”, 这样记来更能体现出该过程的动态变化过程。

7) 常见的原核生物的类群可概括为“一二三”, 一是指蓝藻 (包括教材中出现过的蓝球藻、念珠藻、色球藻、发菜等) , 二是指放线菌和细菌, 三是指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8) 对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记忆概括为“二三五八”, 就是指两种类型的核酸 (DNA和RNA) 、三种小分子物质组成 (或彻底水解后的三种小分子物质) 、五种含N碱基 (也可指五种基本组成元素:CHONP) 。

9) 常见人类遗传病的记忆可浓缩为:

常隐白聋苯:先天性聋哑、人类白化病、苯丙酮尿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色友肌性隐: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伴X隐性遗传病) 。

常显多并软:多指、并指、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抗D伴性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显性遗传病) 。

小心高压尿:先天性哮喘、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 (多基因遗传病) 。

特纳愚猫叫:特纳综合征 (性腺发育不良) 、先天性愚型 (21三体综合症或唐氏综合征) 、猫叫综合症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10) 显、隐性致病基因的判定可编口诀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是:无中生有为隐性 (父母均无该病) , 生女患病为常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规律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父母均有该病) , 生女正常为常显。

伴X隐性遗传病的规律是:无中生有为隐性 (父母均无该病) , 母患子必患, 女患父必患。

伴X显性遗传病的规律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父母均有该病) , 子患母必患, 父患女必患。

伴Y遗传病的规律是:父传子, 子传孙, 传男不传女, 代代有病。

11) 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

DNA, 四碱基, A对T, G对C, 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 没有T, 转录只好U来替, AUGC传信息;

核糖体, 做机器, t RNA上三碱基, 能与密码配对齐。12) 减数分裂:

13) 细胞的结构中生物膜的有无,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双层膜, 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 于是记忆为:线叶双、无心糖。

14) 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类群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如何区分:

真核生物:一团酵母发霉了 (依次表示衣藻、团藻、酵母菌、霉菌) ;

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的唯一细胞器—核糖体, 可记忆为:原来有核。

15) 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间期——D复蛋合准备起 (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膜—核膜;仁—核仁;两体—染色体和纺锤体) ;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形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点—着丝点;数—染色体数) ;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两消—染色体, 纺锤体消失;两现—核膜核仁出现) 。

16) 原肠胚的特点:

一孔二腔三胚层 (胚孔;囊胚腔和原肠腔;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

学习记忆的方法有很多,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 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不仅可化难为简, 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琦旭, 张雪珍.口诀记忆法初探.生物学教学, 1993 (2) :21-22;

[2]赵建芳.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记忆方法.中学生物教学, 1995 (4) :28;

[3]赵永春.显微镜操作规程口诀.中学生物教学, 1998 (5) :36;

[4]陈继贞.生物学知识记忆规律的探究.中学生物教学, 2000 (3) :23-24;

[5]王绪顶.生物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考试, 2005 (10) :59。

初中生物学习评价方法 篇2

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发现:课堂表现评价、数学日记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已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颇多关注初中生数学学习评价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原有的学生评价中存在很多的局限和不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采取“课堂表现评价表”与“课后访谈”形式对学生的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用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同桌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评价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课下对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 “课堂表现评价表”与“课后访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信心等。这种评价方式获得的 1

评价信息更真实,并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这种评价活动本身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数学日记评价

数学日记是一种过程性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收获以及各种心理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日记进行一定的指导,并挖掘数学日记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因为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感受,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不仅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进而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从而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全面了解,并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我们每两周的一次评价是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们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及实际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在自评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每月的评价是以学生互评为主,每个学生介绍完基本情况后,由同组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们根据被评人课上的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善意地提出希望,使学生在互评中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我们采用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做好每一次评价。本学期共召开过两次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次是在全班召开,目的是在全班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次是在家长会上,我选出代表在家长会上介绍自己参加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进步,并在会上进行“我能行”展示,感到由衷的高兴,表示要配合学校评价工作并促其提高。

一学期的实验,师生对档案袋评价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利用它收集成功资料,记录反思内容,制定近期目标,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教师通过它培养学生自信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它看到学生成长的轨迹。

1、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由开始的不感兴趣、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积极评价,并在积累的过程中懂得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持之以恒才会见到成效的道理。学生在成果汇报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学、教师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2、成长记录袋评价使学生看到了希望。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记录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

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怎样,有进步就用实例说明,有不足就分析原因,定出近期目标。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种评价具有实效性,学生能从中看到前进的方向。

初中生物学习评价方法 篇3

一、培养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是教育的重点,它的存在有很大的合理性。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必须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对已系统化、文字化的前人经验(即知识)加以识记,这是发展个人智力、全面认识世界的一个基础。

与之相对应,我们认为每学期期末进行常规笔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笔试着重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运用能力,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力、识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但笔者通过分析数年来生物考试卷后,发现试题缺少了“时代性”,因此希望在以后的试卷考试上应增加近年来的新的类型。例如,多利羊的实验、紫金山发现的双头蜥蜴、世界禁烟日、禁毒宣传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题材。试题出得好不仅体现了生物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也灵活地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生物学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生物教学开始阶段就要下大力气培养的重点。初一学年上学期末,教师可在常规笔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考核。具体操作可设计为:开放实验室,放置多种熟悉的完整生物器官,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各个器官进行文字描述,并指导学生从中发现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不同特征,由此得到生物之间的分类方式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操作在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动手操作要求实验者对知识和实验步骤掌握比较透彻,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初一动植物学的教学中有多个实验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初一下学期末,可在常规笔试外,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可具体设计如下:事先公布包括动植物学在内的多个题目,如:制作和观察叶脉的植物装片、解剖家鸽等,由学生提前两周准备,考试时每人抽一题进行具体操作。因为所考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做过,所以不会再增加学生负担。因此要求学生平时对每个实验都要认真进行,切实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绝不是几本教科书就能概括的。学会利用图书馆中的书籍,留心报刊上的科普文章,才是积累知识的最佳途径。德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平时可以培养对生物有兴趣的个别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专题,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加以研究,期末对学生选择的专题进行一对一的答辩。

根据我国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初二第一学期初布置学生留意阅读,收集动植物和人体生理有关的图片、文章,自由选择专题,期末以剪贴本或以开展班级生物知识专题讲座的形式予以考核。这样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培养综合科学素质

经过一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后,教师应真正地把学生引导到科研能力的培养上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科学素质。在教学时,教师可对教材后面让学生自学的“动动手实验”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另外在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科研成果时,注意分析它的实验过程,慢慢地学生就会有科研的意识了。但只有意识还不行,必须要促进学生进一步去做。由此,我们设计在初二下学期时,由教师和生物兴趣小组的骨干分子一起,拟若干个实验课题,每个班的同学可自行分组选专题,然后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最后在期末以论文的形式加以结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资料,開放实验室、资料室、生物园等作为实验的场地,也可帮助学生联系一些校外人士加以辅导,最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给予评价。

这种生物学习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将以往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并拓宽,和平时所培养的多种能力揉和在一起,形成综合的科学素质。

以上就是我们的设想,简单地说就是“4+1+X”评价模式:

“4”指初中4个学期。

“1”是一个恒量:代表的是初中二学年,每学期末一次的常规笔试。

“X”是一个变量:

在初一上学期,代表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评价;

在初一下学期,代表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评价;

在初二上学期,代表对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培养的评价;

在初二下学期,代表对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培养的评价。

而“4+1+X”评价模式就概括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初中生物学习评价模式。

浅谈提高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是每位生物教师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措施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建立。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

一、找准切入点,选择好新课导入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引生入胜”的生物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导入方法。精彩的、新颖的、实用的新课导入方法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样既可以做到 “温故”,又可以通过旧知识“知新”;既达到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又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接成串。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 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3. 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利用习题导入新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出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习题作为新课的导入。这些习题由于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5.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上,应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探索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通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通过教师匠心独具的教案程序(含实验、实习程序)探索设计,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探索研究的氛围、情景和场面,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出现,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完成迁移运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发挥团体优势,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义,对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精心研究、认真分析,找准探索点,创设探索情景,使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部分,教材 中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此外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 。基于这些因素,教育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过程,进行 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3、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 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4、通过比较光反应、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三、改革实验教学,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设计性实验。

有些实验可提前做,变验证为探索,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到讲光合作用内容之前而不是讲完内容之后做。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并进而归纳总结出实验原理——不同种类的色素扩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有些实验边讲解新内容边做实验,例“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就是这种情况;有些实验教师只提供材料和仪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酶受pH值、温度的影响”,学生在动脑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有些实验需学生动手制作的,例“DNA模型制作”,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四、 拓展学生课堂教学的外延,使课内与课外结合,构建生物学教学大课堂。

上一篇:传统法律思想下一篇:分层要求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