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收费(精选7篇)
公立医院收费 篇1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收费监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已成为医院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标准。由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对象类别涵盖广泛且付费方式多样,使医疗收费监管工作难度增大,直接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困扰公立医院内涵发展的重点。因此,公立医院决策者必须将医疗收费监管工作列为医院专项重点工作,强化和规范医疗收费秩序,健全和完善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医院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1 医疗监督管理
1.1 医疗收费监管概念
医疗收费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后,根据国家相关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对医疗服务成本支出收取补偿费用的行为。医疗收费主要包括: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出院结算等。医疗收费监管是指医疗机构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依据价格和收费法律法规,对医疗服务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管理进行的内控监管行为。医疗收费监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实现收费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2 医疗收费监管意义
随着公立医院规模逐渐扩大,医疗收费项目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医疗收费监管重点及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医保患者费用监控,医疗减免费、医疗退费审核、医疗欠逃费追缴等方面。有效的医疗收费监管机制,不仅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能在有偿的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医院带来长远的品牌效益。
2 医疗收费规范化管控措施
2.1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考评奖惩细则
2.1.1 成立医疗收费监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疗收费监管工作。
公立医院应成立由院长直接领导的医疗质量评估小组,其成员由管理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一线临床和财经人员共同组成,负责监督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对医疗收费管理进行全面监控[1]。各业务部门应当完善修改或制定本部门管辖业务的具体审批管理办法,建章立制,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医院医疗收费管理规定》,针对医疗收费重点和难点问题出台医疗收费监管细则,形成信息导航,规范操作,闭环监管模式。
2.1.2 制定统一考评奖惩细则。
各管理部门对涉及医疗收费管理的具体业务制定详细的奖惩实施细则,对奖惩细则进行组织学习,并制定填写相关责任承诺书,每月将考评结果与安全隐患检查情况汇总,统一纳入院目标考评管理。
2.1.3 建立三级通报制度,实行追责管理。
对于医疗收费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首先由经济管理监管部门通报相关科室,实行职能追责,要求相关科室给予明确处理意见;二是通过院周会或目标考评会进行通报批评;三是对造成医院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科室和个人,上报领导小组,统一由领导小组评估确认后,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2.2 明确职责,多措并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2.2.1 机关各部严格把关,履行必要
的审批程序。医务处全面负责公费医疗患者转诊、减免费和退费的审批,并指定专人进行审批登记,在转诊信上盖章并注明就诊科室及就诊有效时间;指导相关业务部门各项操作,杜绝不符合规定的转诊审批;指导临床管理部门规范医疗行为,对各业务部门奖励处罚实施细则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管;财务处负责传达上级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指导全院医疗收费管理行为,检查医疗收费内控监管落实情况。
2.2.2 医学保障部严把药品、耗材审批关,定期监督检查。
药材处和器械处负责药品和耗材的减免审批,指派专人对药品和材料价格库进行更新维护,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后台监管,定期对全院药品和器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强对医保目录外用药的监督管理。
2.2.3 医保办要严把病历审核关,全
程实时监控,防范骗保而导致的医保拒付。医保办要加强在院医保患者的病历监控与审核,对于医疗费用高和急、重外伤的病历要加大监控和审核力度,外伤医保患者的病历和诊断证明书中必须要写清楚受伤地点和受伤原因(如果是在工作中受伤应按“工伤保险”费别入院;如果是自杀、自残、打架、车祸、酗酒和吸毒受伤则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必要时要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要加大医保病历书写管理要求,病程记录要与检查、治疗、用药相符,三级检诊记录要完整,患者做各项检查、治疗、化验等项目时需有临时医嘱;对“医疗保险自费、自付项目协议书”和“医保超适应症项目改费申请单”的填写格式和签订内容进行标准要求;对医保“出院诊断证明书”进行严格把关,患者的疾病诊断要填写完整,住院期间如有适应症用药,诊断证明书中需写上与适应症用药相应的诊断,如输注“人血白蛋白”、“红细胞”等需写上化验指标;要加大医保培训与宣传,做好医保统筹金上报和回款核销工作,对未达款项,应登记核实,积极催付,对拒付款项,应查清原因,明确责任。
2.2.4 经管科强化监督措施,严格核查医疗收费管理工作。
费用审核办负
责医疗收费管理监督核查工作,对于建档挂号、修改费别、错误医嘱修改等行为进行审核,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避免医院经济损失;物价办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物价部门的统一要求及时维护价格,确保医院对外医疗收费合法有效;住院处负责收治审批管理,对住院患者进行身份验证,对不同费别人员分别在其住院病历首页中准确录入相关信息,未经医务处审批,严禁私自修改费别。
2.2.5 各临床部和医技部高度重视费用结算管理工作,防范医疗漏费。
各临床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工作,落实医疗欠费催缴责任制;各临床科室医师应根据病情严格处方用药,做到“不超量开药、不开非对症用药、不开人情药”,并制定相应管理处罚办法;医技部各辅诊科室提出规范操作防止漏费的监管办法和实施细则,坚决抵制人情检查漏费。2.2.6信息中心搭建医疗收费监管平台,利用ERP信息手段强化费用监管。信息中心负责优化、完善医疗收费监管程序。利用ERP信息化手段,对减免费、欠逃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展示平台实时为领导及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从源头上杜绝无卡挂号、手工录入信息、任意更改费别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对各项更改操作进行复核监督,从而实现医疗收费、监管可视化、动态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监控管理。
2.3 紧贴实际,广泛培训,强化规避风险能力
医疗欠费表面上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实际上也反映出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经济状况、患者道德意识及法制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患者、社会及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政府有关部门[2]。
2.3.1 开展规范医疗收费管理行为的宣教活动。
利用展板、宣传手册和局域网等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关于规范医疗收费管理行为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定期在院周会上进行讲评。
2.3.2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满意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能够有效避免医疗欠费[3]。医院应加强医疗投入产出比的经济管理观念,将成本与合理收费作为重要的医疗质量标准,合理施治、合理检查和合理用药,尽量避免由医疗纠纷造成的欠费。
2.3.3 强化规避风险的意识。
医院应进行严格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培训,严把上岗关,从源头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几率。此外,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分析风险隐患,纠正薄弱环节,不断强化规避风险意识,提高规避风险能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3.4 提高法律意识。
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普法教育是医院当前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医院可定期举办专题法律讲座,介绍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防范细则》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3 讨论
医疗收费监管是医院经济正常运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医患关系及社会就医公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公立医院领导层应对医疗收费管理高度重视,坚定决心。管理人员应加强宣传、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并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建立医疗收费监管平台。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应高度配合,加大执行和落实力度,多方合力,做到人防、技防及网络监督,促进医疗收费监管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涤非,张晓莹,董盛霞.军队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探讨[J].中国医院,2008,12(7):58-60.
[2]李宏,王继武.医疗欠费原因及对策浅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6(12):14-16.
[3]诸葛纯一,连斌,樊震林等.某院医疗欠费原因与对策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0):934-935.
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改革的再思考 篇2
1 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改革的主要原因
所谓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改革,实际上是将公立医院的项目制收费方式转变为打包制收费方式。当前,“看病贵”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见表1),所以控制医疗费用必然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按项目收费方式是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必须将项目制收费方式转变为打包制收费方式。那么,为什么项目制收费方式会推动医疗费用上涨,而打包制收费方式能抑制医疗费用上涨呢?这是因为,不同的收费方式让医疗机构形成不同的经营模式和行为模式。在项目制收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必然形成以“收入”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并形成以“过度医疗”为核心的行为模式,所以医疗费用上涨是必然的;但是在打包制收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必然形成以“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并形成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行为模式,所以医疗费用降低是必然的。
(单位:元)
数据来源:原国家卫生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201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2014)
可见,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将项目制的收费方式转变为打包制的收费方式。打包制的收费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按人头收费方式、按病种收费方式。按人头收费方式主要适配以提供门诊医疗服务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而按病种收费方式主要适配以提供住院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因此,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将按项目收费方式转变为按病种收费方式。按病种收费方式对广大群众而言,是一个能减负的利好政策;但对医疗机构而言,是一个断财路的劣质政策。换言之,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公立医院不会主动采取按病种收费方式所以按病种收费方式必需由政府相关部门强制实施。只有政府对公立医院强制实施打包制收费方式,才能控制公立医院的乱收费行为,才能解决广大群众的“看病贵”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公立医院不会产生乱收费行为,也不会制造“看病贵”问题。这是因为,政府对公立医院采取财政养医体制和收支两条线制度:财政养医体制让公立医院“不必”乱收费,收支两条线让公立医院“不愿”乱收费。那么,为什么我国政府还要采取按病种收费方式以控制公立医院的乱收费行为呢?这是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不是完全的公立医院,而是相对的公立医院。所谓完全的公立医院,是指主要依靠财政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公立医院。所以,这种公立医院的运行体制是“财政养医”[5]。所谓相对的公立医院,是指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公立医院。所以,这种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是“收费养医”。这里讲的“收费养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也包括公立医院的“以医养医”,还包括公立医院的“以检养医”。公立医院是收费养医机制,民办医院也是收费养医机制,那么两类医疗机构有何异同呢?两者的“同”在于,相对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都具有趋利逐利的本质特征;两者的“异”在于,公立医院比民办医院多出了政府的行政管制,包括价格管制、人事管制等。可见,在我国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公益和趋利之别,而在于管制和放任之别。换句话说,我国的公立医院只剩下公立医院的形式特征(行政管制),已经基本丧失公立医院的本质特征(公益性质)了。因此,我们常把相对公立医院称作“挂着羊皮的狼”,并把其趋利动机和逐利行为称作“挂羊头卖狗肉”。正是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是一种相对的公立医院,所以才会产生乱收费的医疗行为;也正是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是一种相对的公立医院,政府才需要对其采取收费方式改革(营利性的必然要求);也正是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是一种相对的公立医院,政府才能够对其采取收费方式改革(管制性的必然要求)。
2 按项目收费方式与按病种收费方式比较
2.1 收费的单位不同
按项目收费方式以“项目”为收费单位,所谓项目是指检查、诊断、处方、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项目。在按项目收费方式下,医疗服务项目本质上是一种收入:项目越多则收入越多、项目越贵则收入越多,所以医疗机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产生扩大项目数量和提升项目价格的道德风险,如在检查方面重复检查、在诊断方面诱导需求、在治疗方面小病大治。按病种收费方式以“病种”为收费单位,所谓病种不仅指病因比较明确、治疗手段比较成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的疾病分类,更重要的意思是指“一种病一口价”。在按病种收费方式下,医疗服务项目本质上是一种成本,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越多则越亏、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越贵则越亏,所以医疗机构必然通过减少医疗服务项目和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途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2.2 收费标准的形成时间不同
在按项目收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向患者收多少钱是在医疗服务后才确定的,所以医院对患者的收费是一种“后收费”;在按病种收费方式下,公立医院向患者收多少钱在医疗服务前已确定,所以医院对患者的收费是一种“预收费”。(1)医院对患者的后收费,其对应概念是患者对医院的后付费。医疗服务的后付费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质量的监控机制。那么,为什么后付费机制可以监控医疗质量呢?这是因为,患者的后付费实际上是一种依据医疗质量高低予以付费的机制:如果患者认为医疗质量较高,则对医院采取“全付费”的激励措施;如果患者认为医疗质量较低,则对医院采取“差付费”的惩罚措施。那么,为什么需要后付费机制承担医疗质量的监控功能呢?这是因为,项目制收费方式兼备提升医疗效率的优势和诱发医疗风险的缺陷,所以需要后付费的机制以弥补项目制收费方式的缺陷。当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需求的低价格弹性,患者有效利用后付费的保质功能是非常困难的。(2)医院对患者的预收费,其对应概念是患者对医院的预付费。医疗服务的预付费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患者对医院的预付费与医院对患者的打包收费是一组对应概念,患者对医院的后付费与医院对患者的项目收费也是一组对应概念,两组概念的区别在于后付费与项目制是一个功能互补的制度组合,而预付费与打包制是一个功能趋同的制度组合。所谓功能趋同的制度组合,是指预付费与打包制均发挥医疗费用的控制功能,所以这个制度组合难以承担医疗质量的保障功能。因此,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具有控制医疗费用的优势,也具备诱发医疗风险的缺陷。这决定了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必须配备医疗质量的监控制度[6]。
2.3 收费方式的激励机制不同
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所以公立医院的收费方式改革本质上是公立医院的激励机制改革。(1)按项目收费方式对公立医院的激励机制是“量收挂钩”和“价收挂钩”。所谓量收挂钩,是指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越“多”,则医疗服务收入越多;所谓价收挂钩,是指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越“贵”,则医疗服务收入越多。按项目收费方式的量收挂钩机制必然激励公立医院扩大医疗服务数量,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按项目收费方式的价收挂钩机制必然激励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见,按项目收费方式可以扩大医疗服务,但难以控制医疗费用,所以虽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但不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贵”问题。另外,医疗服务有合理的医疗服务,也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合理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患者健康,但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不利于患者健康,所以按项目收费方式有利于解决数量方面的“看病难”问题,但未必有利于解决质量方面的“看病难”问题。(2)按病种收费方式对公立医院的激励机制是“超支自负和结余归己”。所谓超支自负,是指当公立医院治病所产生的实际医疗费用超过病种收费标准时,医疗机构必需依据病种收费标准收费,而不能依据实际医疗费用收费。设置超支自负制度,是为了让医疗机构从抬高医疗费用中付出代价,从而让其产生控制医疗费用的压力。可见,超支自负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控费的压力机制。所谓结余归己,是指当公立医院治病所产生的实际医疗费用低于病种收费标准,那么医疗机构必须依据病种收费标准收费,而不能按照实际医疗费用收费。设置结余归己制度,是为了让医疗机构从控制医疗费用中获得好处,从而让其产生控制医疗费用的动力。因此,结余归己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控费的动力机制。
综上分析,无论是从预付制和打包制的主要特征上看,还是从超支自负和结余归己的激励机制上看,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都是一种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相反,无论是从后付制和项目制的主要特征上看,还是从量收挂钩和价收挂钩的激励机制上看,公立医院按项目收费方式都是一种医疗费用的抬升机制。
3 公立医院收费方式改革的辩证思考
3.1 客观看待公立医院按项目收费方式
对公立医院的按项目收费方式要客观看待:不能全盘否定而忽视其优点。公立医院按项目收费方式的缺点是推高医疗费用,而推高医疗费用必然导致“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按项目收费方式的优点是扩大医疗服务,即公立医院为了扩大医疗收入可能在提供合理性医疗服务的同时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提供合理性医疗服务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而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不仅难以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而且还会导致群众的“看病贵”问题。因此,若让公立医院继续按项目收费方式,政府必需构建完备的配套制度。配套制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发挥按项目收费方式扩大服务的优势,二是抑制按项目收费方式抬高医疗费用的缺陷。具体办法:政府对公立医院提供合理性医疗服务的行为予以激励,政府对公立医院提供不合理医疗服务的行为予以惩戒。然而,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权变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和角色的代理性,政府作为“局外人”区分医疗服务的合理和不合理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只有作为“局内人”的医疗机构和“当事人”的医务人员才能准确区分医疗服务是合理的医疗服务还是不合理的医疗服务。因此,要激励合理性医疗服务并约束不合理医疗服务的根本途径,是让公立医院“内控”医务人员和医务人员“自律”医疗行为,而不是政府“外控”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和“遥控”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让公立医院积极主动内控医务人员,并让医务人员自觉主动自律医疗行为呢?其根本的办法是要为公立医院构建“法人治理”机制。法人治理机制由“法人权利”和“治理机制”两部分构成。所谓法人权利,是指公立医院具备资源管理的权利和利益分配的权力。公立医院要具备法人权利,政府必须对其“放权让利”。政府对公立医院放权让利的关键是政府与公立医院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所谓治理机制,是指法人化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医保的制约方式、供方的竞争机制、需方的选择机制、社会的监管机制。那么,法人权利和治理机制是什么关系呢?治理机制是法人权利的矫正制度。资源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权是一把“双刃剑”,资源管理权既可以让公立医院具备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也可以让公立医院具备为自己谋利的条件;利益分配权既可以让公立医院产生为患者服务的动力,也可以让公立医院产生为自己谋利的动机。治理机制的根本意义在于发挥法人权利的“正面”效应,并矫正法人权利的“负面”效应。换句话说,只有具备治理机制,具有资源管理权的公立医院才能“权为民所用”,具有利益分配权的公立医院才能“利为民所谋”。总之,政府给公立医院下放法人权利是为了激励其提供合理性的医疗服务,政府为公立医院构建治理机制是为了约束其提供不合理的医疗服务。
综上分析,“按项目收费+行政管制”是一个“乌托邦[7]”(Utopia)式的医疗体制,难以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而“按项目收费+法人治理”却是一个“理想国[8]”(Republic)式的医疗体制,可以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3.2 全面看待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
对公立医院的按病种收费方式要全面看待:不能全盘接受而忽略其缺点。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的优点是控制医疗费用,而控制医疗费用可以解决群众的“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的缺点是可能诱发医疗风险,即公立医院为了降低医疗成本而在减少了不必要医疗服务的同时又减少了必要性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医疗服务有利于解决群众的“看病贵”问题,而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必然会制造或加重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可见,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将按项目收费转变为按病种收费方式,很可能在解决群众“看病贵”的同时诱发群众“看病难”。那么,政府如何才能让按病种收费方式既能解决“看病贵”,又不会诱发“看病难”呢?“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方法。一是“疏”的方法。所谓疏是指让公立医院“不想”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的办法。那么,如何才能让公立医院不想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呢?财政养医和收支管制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两种办法只适配医疗服务的按项目收费方式,但不适配医疗服务的按病种收费方式。与按病种收费方式适配的方法是优化按病种收费标准。按病种收费标准不仅是一种医疗服务的打包制价格,更是一种医疗成本的补偿机制和医疗行为的激励机制。如果按病种收费标准合理(如反映医疗价值),则可以激励医务人员提供必要性的医疗服务;如果按病种收费标准不合理(如背离医疗价值),则必然推动医务人员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或者减少必要性的医疗服务。因此,按病种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对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堵”的方法。所谓堵是指让公立医院“不敢”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让公立医院不敢减少必要性医疗服务呢?临床路径是重要路径[9],但质量监管是根本途径。如前所述,我国公立医院不是完全的公立医院,而是相对的公立医院。趋利性是相对公立医院的本质特征。在按病种收费方式下,同样是降低医疗成本的途径,减少医疗服务的难度要比提高医疗质量的难度低,减少医疗服务的动力要比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强,所以公立医院极易选择减少医疗服务的办法而舍弃提高医疗质量的办法。因此,政府必须在优化按病种付费标准的同时改革医疗质量的监管制度。
当然,政府对医疗质量的行政监管并非完美制度。一是因为政府监管医疗服务质量,是政府“为别人”监管医疗服务质量,而不是“为自己”监管医疗服务质量。这种“代理人”的监管角色,决定了政府未必有动力监管医疗服务质量。二是因为政府监管医疗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局外人”对“局内人”的监管,从而产生难以克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局外人”的监管角色,决定了政府未必有条件监管医疗服务质量。三是因为政府监管医疗服务质量,实际上是“父亲”对“儿子”的监管,从而产生难以克服的监管不公正。这种父亲的监管角色,决定了政府未必是真心的监管医疗服务质量。四是因为政府监管医疗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多头监管”,而不是“一头监管”,从而产生难以克服的监管低效率。这种多头的监管角色,决定了政府未必有能力监管医疗服务质量。那么如何才能解决政府监管医疗服务质量的缺陷呢?切实有效的办法是政府将行政监管转变为治理机制。具体操作可以考虑4个方面。一是加快政府与公立医院的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让公立医院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让主管部门成为中立的监管主体。二是加快政府与各监管主体的职能和权力分工。医疗质量的监管主体可以分为行政监管主体和社会监管主体两类。行政监管应该主要负责医疗质量的监管制度,而将具体监管事务和权力交给社会监管主体。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最为重要的社会监管主体,该主体作为广大参保人的经纪人,有责任监管医疗服务质量;该主体作为医保基金的管理者,有能力监管医疗服务质量;该主体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者,有条件监管医疗服务质量。三是为了让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备监管医疗质量的动力和能力,必需推进社会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改革:将管办合一的医保经办体制转变为管办分开的医保经办体制、将碎片化的医保经办机构转变为一体化的医保经办机构、将半专业化的医保经办人员转变为专业化的医保经办人员、将行政化的医保经办机制转变为法人化的医保经办机制[10]、将垄断性的医保经办体系转变为竞争性的医保经办体系[11]。四是通过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和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的途径构建竞争性医疗服务体系,让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成为医疗质量的监管机制;同时以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强化参保患者的选择机制,让医疗服务的选择机制成为医疗质量的监管机制。
综合分析,只有将“行政监管”转变为“治理监管”,才能有效发挥按病种收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优势,并弥补按病种收费方式诱发医疗风险的缺陷。换句话说,在治理监管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下,公立医院会积极“内控”诱发医疗质量风险的行为,医务人员会主动“自律”诱发医疗质量风险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文举.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按病种收费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4,(5):11-14.
[2]肖海翔,周帆.控制医疗服务费用过快增长的对策建议---基于转变收费方式的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3):33-34.
[3]李惠.单病种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4]赵云.按病种收费方式与按病种付费方式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1):808-811.
[5]朱恒鹏.财政养医VS强激励[N].医药经济报,2012-04-16(011版).
[6]赵云,潘小炎.对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的反思[J].中国医疗管理,2013,33(9):6-9.
[7](英)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
[8](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
[9]崔颍,邱家学.临床路径规范按病种收费[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148-149.
[10]赵云.以医疗质量保障为导向的社会医疗保险法人化经办机制构建[J].医学与社会,2016,29(2):408-412.
公立医院收费 篇3
(一)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当前, 我国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匀, 80%以上医院集中大城市, 而城市中80%的优质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 导致农村及基层医院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人才缺乏。
(二) 补偿机制不健全:实行“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政策, 导致医院的运行和发展严重依赖药品收入, 开大处方、多用药、用贵药现象的发生, 加重了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
(三)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补偿不到位: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比例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大幅降低, 缺乏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把这些成本又转移给了患者, 出现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院负债越来越重。
(四) 医疗服务价格比价不合理:医疗定价不合理, 医疗技术价值的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医生的诊疗价值得不到体现, 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医务人员待遇低, 任务重, 工作要求高, 压力大, 易受利益驱动及人才流失。
(五) 医疗环境不断恶化, 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院信任度不断下降, 医患矛盾不断加剧, 医疗纠纷和投诉逐年上升趋势, 医闹现象层出, 影响恶劣, 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
(六) 运行机制市场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 公益性淡化等问题, 存在主要靠向就医患者收费维持医院发展的现状。
(七) 就医需求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对医疗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以上现象导致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大处方、药价偏高、医疗费用偏高、人才流失、医院负担重、公益性弱化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改革目标
通过取消药品加成,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 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 使医疗费用水平得到合理控制, 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调动, 医疗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前后对比与效益分析
(一) 经测算, 2015年药品加成收入为1384.98万元, 药品加成收入的80%为1107.98万元, 调价后增加的收入1249.39万元, 调价后减少的收入379.79万元, 调价实际增加的收入为869.60万元, 调价增加的收入占药品加成比率为62.79%, 差额17.21% (80%-62.79%) 即238.38万不能通过调整服务价格补偿, 加上医院自行承担的部份 (10%) , 取消药品加成给医院造成376.88万元的损失, 同时给群众让利515.38万元 (1384.98*20%+238.38) 。
(二) 取消药品加成前药品比例37.56%, 改革后36.47%, 下降了1.09%, 降幅2.9%, 其中, 住院药比降幅8.55%;人均住院费用改革前6529元, 改革后6852元增加323元, 增幅4.9%, 其中, 住院人均药费下降了84元, 降幅4%;人均门诊费用109元, 与改革前基本持平;平均住院天数从10.2天下降至8.9天, 降幅11.18%。
经分析, 药品比例降幅以住院药比降幅更为明显;人均住院费用出现小幅上升, 主要原因有:我院下半年起投入新设备MRI, 前期投入使用以住院患者为主;另外近一年新开设科室有分泌内科、肿瘤科、骨伤二区、胸外乳腺外科等以手术为主的科室, 且业务发展迅速;以及医疗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与推广, 如近期已开展多项外科微创手术等;使得住院手术人数大幅增加, 由此造成人均住院费用的增加。
(三) 职保病人住院自费率28.8%, 改革前后基本没有变化;职保病人门诊自费率实行零差率前35.28%, 零差率后33.57%, 下降1.71%;职保门诊人均药费由75.29元降为73.11元, 人均下降2.18元。
2013年城乡病人住院自费率为39.86%, 零差率后41.13%, 上升1.57%;城乡病人门诊自费率零差率前40.17%, 零差率后42.19%, 上升2.02%, 城乡门诊人均药占比77.38%, 零差率后76.77%, 下降0.61%。
原因分析:职保病人主要以门诊药品费下降为主, 根据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2013年县级报销起付线为300元, 报销比例为75%, 而2015年报销起付线为600元, 报销比例为70%, 即起付线上升了300元, 报销比例下降了5%。因起付线及报销比例均已调整, 故以上数据需要进一步调整才有一定的可比性。
按2013年的报销政策起付线300和报销比例75%来重新计算, 即2015年的自费率为45.03%[ (5800*39.86%+300) /5800], 2015年自费率实际比2013年下降了3.9% (45.03%-41.13%) 。
(四) 通过用派发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方式、方法对患者和职工进行满意度调查, 患者综合满意度由89.6%上升到93.5%, 其中较满意的是药价下降和就医环境的改善, 较不满意的是医改后需要控制药比, 使部分慢性病患者对一些习惯性用药造成影响与不便;医务人员综合满意度为82%, 其中最为担忧的是工作自身安全环境得不到保障, 其次是工作的技术性及劳动强度与收入不成正比。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采集2015年的财务数据与2013年的数据对比, 经测算、分析改革后调整价格的总量并未达到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80%, “一减两调”极不平衡, 其差额缺口17.21%和医院自负的10%对医院财务结余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出现亏损风险, 损失给医院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药品比例、医保自费率的下降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均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同时, 也给医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促进了医院进一步改革:重视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 开展平价医院切实做到便民惠民, 完善阳光用药制度加强药品监督, 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使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得到一定缓解。
建议:
1.改革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还未达到政策预期比例, 仍有17.21%的差距, 建议继续调高改革方案的医疗服务价格, 或提高财政补偿幅度, 从而减少医院的损失。
2.取消药品加成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从药品比例下降、患者自费率下降, 可见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负担, 建议医保政策变动与医改同步, 如下降起付点或提高报销比例等, 或医改部门参与社保政策拟定。
3.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建议大型设备的购置资金及高级专业人才引进的补偿资金, 应全部由财政补助, 从而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促进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摘要:随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我院成为省第一批改革试点医院, 于2013年10月起执行药品零差率政策, 实行“一减两调一补”的方案, 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 80%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10%由财政补偿、10%由医院分担的办法解决。通过财务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 测算调整价格的总量是否达到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80%, “一减两调”是否平衡, 分析改革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和对社会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行性数据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伍芳.鞍山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30 (9) .
[2]徐力新.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医疗价格机制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 (11) .
公立医院收费 篇4
对于大型公立医院往往面临着日门诊人次、日门诊业务量巨大的问题,很多医院引入了门诊自助缴费系统,由自助缴费系统承担自助办卡、自助挂号、自助缴费与自助打印收费导诊单等功能,患者可根据收费导诊单到检查科室完成检查或者到门诊取药,在提高门诊工作效率、释放门诊劳动力、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和实效。
在自助缴费系统中,自助收费机作为自助缴费系统的终端平台,对于管理医院日常账户收支起着极大的作用。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就可以自助完成办卡、挂号、缴费、信息查询、结算等操作,有效实现从门诊挂号、缴费到查询、对账这一过程中的技术手段,真正建立起高效、便利、简约的就医环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助收费机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单边账”问题。
1“单边账”问题的成因
正常情况下,自助收费机扣款后,会把相关交易信息分别传送给银行系统和医院的HIS系统,并各自生成相应的交易记录,这就是双边账。而在一些异常情况下,自助收费机扣款成功后,银行将该款项计入医院收入账户,并在银行系统内生成相应的交易记录,但由于网络信号或系统故障问题,造成医院HIS系统并未接收到自助收费机传送的相关交易信息,因此未能在HIS系统内生成相应的记录,这时就产生了“单边账”,即银行系统有交易记录,而医院HIS系统没有交易记录。“单边账”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程序,而且会为患者的后续退费带来极大不便,传统的退费方法已不能适应,需要针对自助收费机“单边账”问题设计专门的退费流程。
2“单边账”退费问题的特点
因为银行卡交易信息所经过的信息节点较多,如发卡行反馈至银行转接中心时或由银行转接中心反馈至自助收费机时发生信号中断或者医院的HIS系统出现故障,那么自助收费机就无法收到反馈信号,但此时扣款短信已经下发,也就造成了持卡人收到短信但是自助收费机没有打出票据证明。和传统退费相较,“单边账”问题退费因缺少票据证明,需要经过医院和银行各自出具证明材料相互汇总、对比,然后按照退费流程审核通过后退还患者的就医费用。
3“单边账”退费流程设计
下面是退费处理流程的详细步骤。
第一,收集退费所需的原始数据,这部分数据信息主要由银行和医院门诊财务部门共同提供。在为患者退费时肯定需要相关材料作为依据,而证明材料需要银行与医院门诊财务部门共同出具。需要银行提供的信息包括:银行商户号、交易日期、交易时间、银行卡卡号、银行流水号、金额等信息在内的流水账记录。而医院门诊财务需提供医院HIS系统显示的医院与银行差异数明细,进而与银行所提供的“单边账”数据信息进行核对。
第二,核对银行与医院提供的“单边账”数据信息是否一致,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对应“单边账”信息,确认需要退费的患者信息,若银行与医院“单边账”核对数据一致,则由双方部门负责人在医院门诊财务制作的医院自助收费机“单边账”汇总表上签字,再经医院的信息部门签字确认,即证明该数据出于医院HIS系统,与银行的“单边账”明细表核对无误。若核对不一致,医院门诊财务部要将异常情况报告信息部门,由信息部门协调各部门进行处理,并向医院门诊财务部送达一份最终已签字确认的“单边账”数据信息表,再与银行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医院门诊财务再次制作自助收费机“单边账”汇总表,并由银行、医院门诊财务、信息部门三方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三方负责人的签字权限,需在财务部备案,备案后才能作为有效的签字负责人。
第三,医院财务依据三方签字确认后的“单边账”汇总表退费给患者。这份经过银行、医院门诊财务、信息部门三方签字确认后的医院自助收费机“单边账”汇总表由医院门诊财务汇总,作为医院财务退费给患者的最终依据,并归档保存,至此患者成功退回款项。通过由这三个步骤组成的退费流程设计可以有效解决由“单边账”问题而产生的患者退费耗时长、步骤烦琐的问题。
自助收费机“单边账”退费设计流程,可以保证每一笔退费有据可查,减少了退费风险。更重要的是,这一设计合理界定了医院各部门在“单边账”问题中的职能权责,制定了简洁清晰的“单边账”退费流程,巧妙地解决了因“单边账”而导致的各部门间账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大型医疗机构自助收费机广泛推广运用的进程中,为广大入院患者带来了方便,也为今后的医院账务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摘要:大型公立医院面临着日门诊量巨大的问题,在向着“数字化医院”发展的进程中,自助缴费系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缴费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单边账”问题。笔者就大型公立医院自助收费机“单边账”退费流程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效解决了“单边账”问题带来的退费困扰,给医院账务处理带来了方便。
关键词:医院,自助收费机,单边账,退费
参考文献
[1]陈洁,刘昆.门诊退费的稽核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14(12).
公立医院收费 篇5
关键词:公立高校收费,影响因素,学生资助体系
2014年下半年, 全国多地公布了高校学费上涨标准, 部分地区平均涨幅高达50%。如此大幅度地增长学费额度, 对不少学生及家长来说, 确实出乎意料。高校涉及收费方面的话题一直都比较敏感, 由于牵涉到多方因素, 加之收费部分过程的不透明化, 学费制定以及调整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一、影响我国公立高校学费定价的因素
(一)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1996年, 国家出台《高等学校收费暂行管理办法》, 规定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费上涨, 保证了高校收费的公平性。
我国严格规定学费定价标准, 公立高校收费项目与学费收取标准由国家直接定价: (1) 出台新的教育收费项目必须由国务院规定或经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批准; (2) 改按学分制收费的要实行总额控制, 并且需要在召开听证会基础上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3) 不与物价水平挂钩, 高校学费总体标准不会因物价上涨而提高, 高校收费标准与物价水平不挂钩。学校的主要收入来自政府拨款, 然而对于大部分非985、211高校而言, 中央、省级财政拨款类办学经费, 学杂费与科研经费十分有限,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日渐严峻。
(二) 居民家庭收入水平
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是高等学校学费制定标准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为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的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故不能盲目以偏概全, 以免导致接受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本文仅以江苏省为例进行收入差距分析。
从十三个省辖市来看, 2001年以来, 宿迁一直是全省收入水平最低的城市, 不及收入水平最高的苏州市的一半。2010年, 苏州可支配收入接近三万元, 宿迁、连云港和淮安可支配收入仍在两万以下, 城市之间收入水平差距依然明显。此外, 县 (市)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严重不均衡, 2010年, 收入最高的吴江市是收入最低的泗洪县的2.63倍。
从三大区域来看, 苏南、苏中、苏北之间收入差距的绝对值逐步拉大, 2001年, 苏南苏北收入差距2152元, 2005年扩大至4779元, 2010年进一步拉大至8013元。从收入比来看, 2001年, 苏南、苏中、苏北收入比为1.30:1.10:1, 2005年三大区域收入比扩大到1.46:1.13:1, 2010年收入比为1.41:1.14:1。“十一五”期间, 苏北收入增幅超过苏南, 收入比略有缩小, 但差距依然显著。
随着学费的上涨,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选择放弃学业的比例远高于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由此导致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三) 不同专业的投入与未来收益
不同专业所需的教育成本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工科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配套许多昂贵的实验仪器, 这导致其相对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的教育成本要高出很多。此外, 不同专业的就业率以及就业前景有所不同, 未来的收益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专业收取不同的学费存在其合理性。
2014年, 江苏省物价局正式公布的公办高校学费调整标准表明:8大专业中, 除艺术、农林专业的学费不变, 其他专业的学费都出现了相应调整。根据统计, 医学类专业学费上涨幅度最高, 已经与艺术类齐平, 学费水平名列第一;公安类仍处于第二;工科、理科类分列第三、四名;而文科类从过去与医学、理工科一样的水平退至倒数第二;农林类学费依旧保持最低水平。
(四) 高校教育成本
高校学费标准应以教育成本为基础。高校生均教育成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专业、不同办学水平是有差异的。如“985”“211”工程大学的生均教育成本是普通高校的1.5倍以上;理、工、农、医等学科的年生均教育成本比人文社会学科高出50%以上。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12) 》显示, 我国普通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3930.61元, 其中东部省市28837.56元, 中西部省市在20831.48。个别甚至高达63701.30元, 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则不到13152.88元, 高低差距约4.84倍。因此, 在制定学费标准时, 应根据高校层次、学科类别及地区性差异等因素, 并按照生均教育的一定比例确定学费收取标准。
二、目前我国公立高校收费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收费增长过快, 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不对等
近年来, 我国高校收费增长速度过快。以江苏省为例, 2014年秋季学费普遍上调, 本科学费由平均的4712.5元调整为平均5487.5元, 上涨幅度为16.4%。而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0.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根据以上两组数据明显看出,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远远小于学费的上涨幅度。这种不对等, 也将直接导致家庭教育成本所占比例的增加与受教育困难度的上升。
(二) 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等相关信息不透明
由于高校并未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要求公布每年的预算总额、预算结构、实际支出等情况, 导致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媒体等对高校的收支情况的模糊, 这对高校生均成本的核算造成了极大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江苏省各大高校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59%的同学认为, 学校的钱都花在了一些面子工程上;34%的同学认为学校的钱进了某些人的腰包。与此同时62%的同学对学费上涨持反对态度, 认为学费上涨没有道理;34%的同学对学费上涨持中立态度, 认为学费上涨压力不大;仅有4%的学生支持学费上涨。由此可以看出, 高校学生对学费上涨基本持反对意见, 并且对学校的开支产生怀疑, 认为学校的钱去向不明。因此, 高校应该把教育经费支出公开透明化, 以真实数据来解释高校收费一直在增长的原因。只有这样, 才会使社会大众理性地看待学费上涨问题。
(三) 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从1999年实行扩招, 公立高校的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59.68万人增加到2014年699.8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10.65%。截止到2014年我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了2468.1万。随着在校大学生基数的增加, 贫困大学生人数也持续攀升。尽管政府从“奖、助、贷、补、减”等方面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但资助制度本身仍存在许多与学费制度不配套需完善的地方。而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9%的学生获取过奖助学金。因此, 随着贫困大学生人数的增加, 完善资助制度、加大资助力度十分必要。
三、解决公立高校收费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实现教育经费多元化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因此, 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保证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的优先性。在国家GDP连年增长的大好形势下,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要逐步加大。另一方面, 企业和个人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 也应投入相应的经费。这些资金的主要体现形式是社会捐赠、校友捐赠、基金会等。
在经费来源问题上, 高校也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多种渠道获得更多的经费。具体措施如下: (1) 运用民间资本, 拓宽融资渠道。 (2) 成立教育银行, 实现合理调度。 (3) 发行教育彩票, 缓解财政压力。 (4) 推进校企合作, 增加产业收益。
就江苏省而言, 省内经济发达, 高科技产业园区较多, 高校可借助这一优势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互利互惠。
(二) 加强高校经费管理
对于高等教育经费, 高校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并及时对教育收费进行公示。高校的财产、资产和收费信息也要按规定公开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高等教育院校应公开其财务信息, 将高等教育成本量化, 才能制定让广大人民群众信服的学费标准。
(三) 改善资助体系
当前, 高校贫困生群体庞大, 但贫困生资助体系尚不完善。为解决这个问题, 在宏观方面, 国家应增加贷款的数量和比例, 通过制定稍微宽松的贷款标准降低贷款的门槛, 保证尽可能多的贫困生能够顺利贷款。增加学费减免的政策性投入, 例如, 对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实施锻炼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 或实施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同时改革助学贷款的偿还方式。针对目前大学生择业困难、起薪偏低的现状, 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时间。
参考文献
[1]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中央部属高校学费标准[EB/O L].中国政府网.[2007-07-0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7/06/content_6338736.htm.
[2]曹淑江.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与学费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05) .
[3]吴开俊, 范先佐.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01) .
[4]吴明芳.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2) .
[5]李凤兰, 张俊, 曾青霞.我国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2) .
公立医院改革与医院的发展 篇6
1 主动推进运行机制改革, 激发生机活力
1.1 着力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2], 建立“岗上有危机, 岗下有希望”的推进式用人机制, 推行中层干部聘用制, 将中层干部由上级组织委任改为单位聘任, 使党委在干部管理和使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按实绩考核干部, 能者上, 庸者下, 平者让, 既给在位者以压力, 又给他人以希望和动力。建立干部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用实绩考核干部, 用民意衡量干部, 用教育约束干部;对考核实绩不佳、测评群众不满意、教育无改进者给予解聘, 促进干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业务建设和科室管理上。
1.2 着力推进人事用工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实行分开招考, 择优聘用, 一年一考核, 一年一聘用。完善专业职称评定制度, 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1.3 着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3]
着力改革岗位效益工资分配机制, 加强人员绩效考核, 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 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 并向临床一线、关健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 适当拉开差距, 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自觉性。
2 主动推进院务公开[4], 促进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2.1 坚持阳光采购
各类大型采购严格按照“招投标制、竞价谈判制、集体决策制、合同责任制、廉洁自律承诺制”的“五制”规定执行, 试剂、卫材、医用高额耗材实行竞价招标, 药品统一实行网上招标, 阳光采购。
2.2 坚持阳光收费
坚持按照“清单制、查询制、一卡通制和收费执行省市物价标准制”的“四制”要求, 实行阳光操作, 收费更加规范, 医疗收费不满意投诉为零。今年, 县人民医院启用了大处方防火墙及反统方软件, 既防范了医生开大处方, 滥用高价药, 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又较好杜绝了医药购销环节索要回扣、收受红包、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
2.3 坚持阳光院务
深入推进“每周工作例会、每月中层干部会议、每半年职工大会、每年职代会和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等“五会”制度, 及时公开年度财务预、决算和“三重一大”情况, 对人事安排、职称晋升、职工福利、毕业生招聘等敏感问题, 采取事前通知、事后公示的办法, 主动接受职工的监督。
3 主动适应补偿机制改革, 降低医疗费用
3.1 加大基本药物推广使用力度[5]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要求, 配齐基本药物品种和保证基本药物数量, 在诊治中优先选择和使用基本药物, 新增加药品尽可能选择基本药物, 调整医院药物使用目录时, 对基本药物进行区分标识和划价提示, 有倾向性地引导医生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硬性规定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病人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约束和督促医生必须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将基本药物使用纳入医生绩效考核, 明确规定医生基本药物使用基础比例, 超比例者给予奖励, 达不到比例要求者给予扣款处罚, 用经济手段激励医生自觉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使基本药物使用范围明显扩大, 有效减轻了患者就诊负担。
3.2 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力度[6]
按卫生部要求, 对部分条件成熟、技术适宜的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明确各病种诊疗护理操作规程, 规范了诊疗行为,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控制和降低了医疗费用。
3.3 加大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力度
启动实施了医保和新农合住院病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方式改革试点, 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前提下, 实行按病种限价付费, 降低医疗费用。
4 主动推进便民惠民服务, 改善病人就医体验
广泛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提升服务水平, 改进医疗质量, 弘扬高尚医德, 积极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4.1 从根本上改善就医环境
投资新建现代化住院大楼即将竣工, 全力为病人创造一流的服务设施和环境。
4.2 强化便民惠民服务举措[7]
简化、优化门急诊就诊流程, 强化岗位职责, 落实便民措施;增加高龄资医师上普通门诊, 充实门诊技术力量;坚持开放专家门诊, 并增加专家名额, 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确保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成立支助服务中心, 为病人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4.3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推行“三个一”优质服务, 即每位入院病人发放一张医患联系卡、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出院后进行一行电话跟踪回访, 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优质服务。
5 主动推进能力建设, 增强核心竞争力
5.1 推进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 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8], 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 实现了医疗信息全程共享, 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化了服务流程。
5.2 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临床重点专科, 在创建中提高专科诊疗水平和急危、疑难重症救治能力, 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6 主动开展上通下联, 发挥医院龙头作用
实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是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药费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战略性举措。
6.1 主动上通下联
抓住“万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机遇, 与上级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实现大医院优质资源共享。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协作关系, 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 并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讲课,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 有效发挥了医院优质资源作用。
6.2 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
每年组织各专业专家到扶贫村、共建村、共建社区和福利院开展义诊, 送医送药送关爱;还协助上级多家大医院开展多形式的义诊, 使更多的患者不出家门就得到了上级大医院专家的诊治和咨询, 受到社会好评。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力推进, 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与2008年相比, 门诊诊疗病人、收治住院病人、做住院手术分别增长28%、34%和16%, 固定资产总值、职工收入分别增长70%、42%, 药占比、病人外诊率分别下降8%、5%, 初步取得了“三增长、三降低、四提高”的改革成效, 即“政府投入、医疗资源总量、医疗业务量”三增长;“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药品费用、病人外诊率”三降低;“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医务人员待遇、群众满意度”四提高, 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医务人员受到了鼓舞, 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刘振秋, 带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于2012年6月6日到我院调研, 对我院主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国发 (2012) 11号) [Z].2012-03-14.
[2]秦遵武.县级医院人才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3 (10) :53-55.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12) 33号) [Z].2012-06-07.
[4]秦遵武.推行公开透明, 促进医院发展[N].黄冈日报, 2012-1-17 (5) .
[5]张清华, 刘国祥.基本药物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5) :68-69.
[6]张国力, 潘习龙.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9) :20-21.
[7]秦遵武.抓服务优质量强医德努力争创群众满意医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4) :10-12.
公立医院收费 篇7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市场,资源配置,公立医院现代产权制度,三引工程
综观全世界, 医药卫生改革都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在我国, 医药卫生改革涉及许多地方、部门和个人的利益, 是一场攻坚战。
近几年, 我们 (导师和6名研究生) 对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的20多所三级医院进行了调研, 并且对山东、北京、上海、成都4个医院投资管理公司及其投资医院多次考察, 对上海市10多个民营医院和1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访问调查。本文对公立医院改革阐述部分观点, 与同道共同讨论。
1 卫生改革要放在中国当下经济社会环境中考量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09年2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指出:中国改革开放, 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 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 实行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卫生改革时, 要放在中国当下经济社会环境中考量。
1.2 要从市场三个要素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不等于赚钱。市场包括三个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 要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卫生决策者和管理者不要拒绝市场, 而是要潜心研究市场。在当今, 不能离开市场空谈改革, 对公益性事业也是如此。
2 卫生改革要遵从党的总路线
2002年11月8日, 江泽民总书记作了《中共十六大报告》, 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003年11月14日,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放宽市场准入,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007年10月15日, 胡锦涛总书记作了《中共十七大报告》, 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凡此种种, 中央的政策很明朗, 卫生改革需要在此政策指引下发展, 不妨胆子再大一点, 步子再快一点, 选择三级医院, 作如下改革设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公立医院现代产权制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进行绩效管理, 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 公立医院的三引工程
上海市卫生局官员金春林在近日撰写的《对深化上海医改的几点思考》中对“关于引入社会资金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问题”发表了看法, 认为:上海曾专门发文吸引社会资金实行多元化办医, 但几年下来除低端的、小规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个人诊所有所发展外, 上海市社会办的成规模、有品牌的医疗机构凤毛麟角, 这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和亚洲医学中心的地位极不般配。他认为:事实上要想真正吸引社会资金举办高端医疗服务业, 必须逐步关闭现在公立医疗机构开办的特需服务并且今后公立医院不得开展特需医疗服务, 使公立医院让出其目前占有的特需医疗服务市场, 这样才能形成吸引社会资金举办高端医疗服务业。此想法很有思考必要。
我们提出另一种思路——公立医院的三引工程。
3.1 公立医院的三引工程概念
公立医院向社会引进资金、智力、管理, 称为三引工程。引进资金, 搞建筑、购设备;引进智力, 包括人才 (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及技术;引进管理, 包括管理理念和方法。
3.2 三引工程的实质
三引工程其实质是股份制。如上所述,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中央战略决策。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现代产权制度的一种形式。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3 三引工程的分配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绩效管理。
3.4 三引工程成功的关键
三引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五权: (1) 准入权, 包括引入资金的门槛, 人才、设备、技术的准入。 (2) 所有权, 投入主体多元化。 (3) 经营权, 经营主体多元化。 (4) 管理权, 管理主体一元化。 (5) 监督权, 监督主体一元化。
3.5 三引工程的效益
根据我们的研究, 90%以上的三引工程是成功的, 产生的效益是大的。其效益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社会效益好。有益于患者, 患者较好地享受到优质资源, 部分缓解了看病难;有益于医院, 有助于提高水平和树立品牌。 (2) 经济效益好, 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了绩效。 (3) 技术效益好, 设备和技术都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4) 员工的需求效益好, 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不同的满足和提升。
4 结束语
4.1 三引工程闯出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子
三引工程建立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现代产权制度的一种形式, 这是公立医院在体制改革中的嬗变。这几年的改革, 一再向人们表明:许多深层次的改革最终都需要体制的变革, 否则就会像在沙滩上建大楼。
4.2 三引工程促进医药卫生改革
3年中, 国家准备投入医药卫生改革8 500亿元 (其中中央政府支付3 318亿元) , 基层卫生服务建设不低于900亿元,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超过650亿元, 医疗保障体系超过4 000亿元, 剩余约2 900亿元用于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鉴于此, 有4个问题值得慎重考虑: (1) 全国公立医院要正常运行, 国家到底要投入多少才行? (2) 全国公立医院要发展, 国家到底要投入多少才合适? (3) 经济欠发达地区怎么办? (4) 长期有什么打算?
《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审视和评估了全世界富国和穷国中卫生保健的组织、融资和提供方式。世卫组织呼吁回归基础 (初级) 卫生保健, 认为在目前, 基础 (初级) 卫生保健的观念、原则和方法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适用。
三引工程可以减少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国家可以把钱多一点用于基础 (初级) 卫生保健, 促进医药卫生改革。当然基础 (初级) 卫生保健的有关卫生机构, 也可以试行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 开展引进资金、智力、管理的三引工程, 这同样可以提高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4.3 三引工程可以扩展优质医疗资源
看病难?主要是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和享受难, 最主要的是一般老百姓看病难。很少看到有权、有钱、有地位和有关系的人看病有多难。
患者要求利用和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到大医院挂专家号, 原本无可厚非, 同时也反应人们重视健康、珍视生命, 是社会的进步。不能一味强调到基层医院看病, 就像一味强调光喝营养素, 而不让人们适当改善生活和下馆子一样。
由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如实地指出了当代中国不是人人平等的无阶层社会, 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高低差别的社会, 这也反映到医疗资源利用。
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和人们对其需求是一对矛盾, 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三引工程可以扩展优质医疗资源, 可以部分缓解看病难。上海市卫生改革除了加快基层卫生建设外, 还抓了“5+3+1”工程 (5指依托沪上5家三甲医院在需要的地方各建一分院;3指把3所非中心城区二甲医院发展为三级医院;1指把郊县一所企业医院建设成三级医院) , 这无疑是明智之举。2009年3月, 解放军总后勤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第二军医大学, 其中一条创新之举是上海市为第二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再共建三所分院, 开创了军地共建的典范, 落实了胡锦涛主席关于“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部署。但是上海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不仅仅是上海的, 而且是华东地区甚至是全国的, 我们认为胆子还可以大一些, 步子还可以快一些, 在社会力量的引进上还可大做文章。少数人认为上海三不缺——不缺钱、不缺人、不缺技术。那么, 真的不缺吗?服务全国的意识呢?体制机制的改革呢?拿几所三甲医院转制或建立股份制医院行吗?拿几所三甲医院的特色品牌专科建立股份制专科医院可以吗?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敖荣.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7)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