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论文

2024-10-27

中医技术论文(精选12篇)

中医技术论文 篇1

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 以儿童多见, 发病率为22.4%。一般认为, 发病多为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 窝内细菌滋生繁殖而演变为慢性炎症。其病程缠绵, 且并发症较多, 主要有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脏病, 长期低热等。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认为与自身变态反应有关, 也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 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时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

1 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的《慢性扁桃体炎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医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第 (1) 项或第 (2) ~ (5) 中的三项以上即可作出诊断。

1.1 病史

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1.2 自觉症状

咽部不适, 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 可有刺激性咳嗽, 口臭, 易感冒, 或伴食欲缺乏、乏力、头痛、低热等。

1.3 咽部检查

(1) 挤压舌腭弓, 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 (2) 扁桃体表面不平, 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 (3) 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4) 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5) 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2 适应证

(1) 符合慢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 (2) 年龄在5~60岁的患者。 (3) 扁桃体肥大, 发生咽部阻塞感, 吞咽不利, 呼吸不利, 痉咳, 睡眠打鼾等机械性症状者。 (4) 因扁桃体炎波及邻近器官疾病, 如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或气管炎等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者。 (5) 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肝脏疾病等不适于扁桃体切除手术者。 (6) 因年龄过大或体质虚弱, 免疫功能下降不适于扁桃体切除手术者。

3 禁忌证

(1) 扁桃体局部或咽部黏膜充血显著者。 (2) 扁桃体局部或咽部有急性炎症, 尚未完全治愈者。 (3) 全身有疖肿、痈肿, 或肺炎、支气管炎、胰腺炎、阑尾炎等急性炎症尚未治愈者。 (4) 有活动性肺结核病者。 (5) 不足5周岁儿童及患精神疾病不能合作者。 (6) 白喉带菌者。 (7)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8) 伴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等造血系统疾病者。

4 技术操作方法

4.1 器械准备

烙具及使用方法 (有烙铁、压舌板、酒精灯、麻油、烙铁架) 。

4.1.1 烙铁

有平板圆型、平板方型和圆棒型三种, 平板圆型和平板方型均有大、中、小号。圆棒型有大、小两号。平板圆型大、中、小号烙铁直径分别为1.0、0.7、0.5cm, 厚度分别为0.2、0.2~0.3、0.3cm。平板方型大、中、小号烙铁长度分别为0.9、0.7、0.5 c m, 宽度分别为0.5、0.4、0.3cm, 厚度分别为0.2、0.2~0.3、0.3cm。4.1.1.1烙铁由钢或铜制造而成。平板方型烙铁为长方形, 圆棒型烙铁近于梭形。平板型中、小号烙铁厚度较为厚些, 有利于保持有效热度。各型烙铁的柄为圆钢条或圆铁条, 长度为20cm, 直径为0.2~0.3cm。与平板型烙铁中心点相接, 与烙铁相接的颈部稍微弯曲, 不要成突出的曲角, 否则在施烙时易误伤他处。柄与烙铁的烙面平行, 两者距离一般不超过0.2cm。圆棒型烙铁的柄接在梭状圆棒的一端, 与烙铁纵轴一致。不论何种型号的烙铁, 其柄必须结实地铆在烙铁上, 以免在施烙时烙铁脱落, 造成咽部等处烫伤。

4.1.1. 2

烙铁的执法如执毛笔, 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柄的后端。使用平板方型烙铁时, 应用其烙面, 亦可应用其前端面进行烧烙。使用平板圆型烙铁时, 只应用其烙面。使用圆棒型烙铁时, 应用其整个圆周面。

4.1.2 压舌板

有直型和弯型两种。

4.1.2. 1 压舌板由钢板制造。

直型压舌板的厚度为0.7cm, 板体、柄和柄尾平直;板体宽度2.7cm, 长度15cm, 前端稍微向下倾曲, 前缘为钝圆形;柄的宽度1.8cm, 长度10cm;柄尾为圆形, 直径2.7cm。弯型压舌板的板体厚度、宽度、长度及前端形状均与直型压舌板相同, 只是柄与板体互相垂直呈直角;柄的宽度和长度亦与直型压舌板相同, 只是在其前后两面附加钢片加厚, 有利于持握, 柄尾不需附加钢片。这种弯型压舌板不妨碍视线和烙铁在口腔的出入。

4.1.2. 2 使用方法

直型压舌板的执法, 用左手将柄的后段夹在拇指和食指、中指之间, 拇指头钩在柄缘上;食指和中指靠拢, 斜伸在柄上, 指端恰在板体后段上;无名指和小指靠拢, 伸在柄下, 以无名指托在板体后端。柄尾卡在第一、二掌骨之间, 防止压舌板前后移动。压舌时, 压舌板的板面平贴于舌背, 施烙时可将压舌板推向施烙侧, 前端伸在舌根加压。初次压舌时, 患者往往感觉恶心, 烙治2~3次后即可适应。若想看清扁桃体下部, 可将压舌板前端稍加压力向下向前压拉。弯型压舌板亦用左手握住柄如握旋杆样, 其他使用方法与直型压舌板相同。

4.2 详细操作步骤

4.2.1

患者面对施烙者, 端坐张口, 儿童应有人在其背后夹头。施烙者左手执握压舌板, 将舌压下, 使扁桃体充分暴露, 不需任何麻醉即可施烙。施烙前先按扁桃体的肥大程度选择适当的同号烙铁三四支, 在酒精灯上 (或在立型小电炉里) 加热, 将烙铁烧至通红, 取一支烙铁蘸上麻油, 趁着在麻油瓶中冒烟时取出烙铁, 立即送进口腔至咽部, 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烙铁涂蘸麻油后酌热度约为120℃, 如时间延迟, 热度降低, 起不到烧烙作用, 当听到烙铁烙着有“兹拉”声音后立即取下, 不宜停留。每支烙铁离烙一次后, 热度已下降, 所蘸的麻油也已烧尽, 因此须另换一支, 然后以同样方法再烙, 三四支烙铁轮流使用即可。在施烙时嘱患者发“啊”音, 能使软腭抬高, 咽腔扩大, 这样既能看清扁桃体, 便于施烙, 又能避免误烙他处。麻油能防止烙铁粘连组织, 取下烙铁时不致撕裂组织, 发生疼痛, 并有润泽烙铁起保护作用。

4.2.2 烧治烙数

按扁桃体的肥大程度、有无充血、患者年龄和恐惧心理而定。一般来说, 扁桃体Ⅲ度肥大可用大、中号烙铁, 烙数要多;Ⅱ度肥大可用中、小号烙铁, 烙数少些;Ⅰ度肥大可用小号烙铁, 烙数要少。扁桃体无明显充血, 烙数要多;轻度充血, 烙数要少;重度充血, 不宜烙治。患者年龄大者, 烙数可多;患者年龄小者, 烙数宜少, 以免儿童精神过于紧张。患者精神状态安然无惧者, 烙数可多;患者惧痛心理精神紧张者, 烙数宜少。此外, 对初次烙治者亦应少烙, 以适应其怀疑疼痛的心理。所谓多烙, 是将扁桃体的游离面全部烙到;少烙是烧烙扁桃体游离面的一部分。不论多烙和少烙, 均需将烙面烙成焦黑的烙痂为度, 若只烙成白色烙面, 尚需加烙。烙完一侧, 再烙对侧。当扁桃体多半消失后, 即可逐渐减少烙数。烙数的增加与减少, 主要根据局部情况而定。一般而言, 扁桃体Ⅲ度肥大每次施烙40下, 即每侧20下;扁桃体Ⅱ度肥大, 每次施烙20下, 即每侧10下;扁桃体Ⅰ度肥大, 一般10~20下, 即每侧5~10下为宜。

4.2.3 施烙手法

根据扁桃体的肥大程度, 有无充血, 欲烧烙部位以及扁桃体与咽弓有无粘连等而采取不同施烙方法。施烙方法有按烙、触烙、点烙、拨烙和滚烙。 (1) 扁桃体Ⅲ度肥大无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大号烙铁, 宜采用按烙法, 即烙铁按在扁桃体上之后即拿出, 不停留, 用力较重, 烙数需多, 烧烙面积要广, 亦即多烙。此烙法烧烙面积较大且厚。亦可用圆棒型大、小号烙铁, 采用滚烙法, 即将烙铁放在扁桃体上滚转一周, 随即拿出, 用力亦较重, 此烙法的烧烙面积更大, 厚度亦厚。扁桃体虽呈Ⅲ度肥大但稍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大、中号烙铁。采用的烙法, 即烙铁一触即拿出, 亦不停留, 用力较轻, 烙数要少些, 烧烙面积不宜太广, 亦即少烙。此烙法的烧烙面积较小些, 厚度较薄。 (2) 扁桃体Ⅱ度肥大无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中号烙铁, 亦采用按烙法, 或用圆棒型大、小号烙铁, 采用滚烙法。虽Ⅱ度肥大但稍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中、小号烙铁, 采用点烙法, 即烙铁轻轻一点即拿出, 烙数宜少, 烧烙面积不宜太广, 亦即少烙。此种烙法的烧烙面积更小, 厚度更薄。 (3) 扁桃体Ⅰ度肥大, 不论有无充血, 宜用平板圆型或方型小号烙铁或以平板方型中号烙铁前端面, 采用点烙法。欲烧烙扁桃体周边部位或扁桃体与咽弓有粘连时, 用平板方型小号烙铁, 宜采用拨烙法, 即在烧烙扁桃体周边的同时向中央拨。此法能避免扁桃体周边组织残留太多, 再烙时易误烙咽弓, 并能达到剥离组织粘连的目的。

以上仅是施烙时的基本原则, 须根据扁桃体的具体情况, 灵活使用各种烙铁, 采用某种施烙方法进行施烙。每次烧烙后, 扁桃体表面的烧烙面形成一片焦黑的烙痂。此烙痂从第2天开始逐渐脱落, 随之生成一片白膜 (纤维渗出膜) 。此白膜初时与其下方的组织粘连紧密, 不易剥下, 烙后第4天即粘连松弛, 剥之即能脱落。在烙痂和白膜形成时, 其周围的黏膜无充血和肿胀等改变。停止烙治后扁桃体表面见有轻微瘢痕形成, 陷窝开口明显可见。

中医技术论文 篇2

主讲人:毛明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用于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患者愿意接受,易于推广使用。

三、治疗方法

1.取穴

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2.操作方法

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淤型,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患处局部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或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具有针具特殊、手法新颖、见效迅速、疗效显著、适用病种多、范围广、使用简便、安全稳妥等特点。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钩针:特制。

测力握力器:中国中学生比赛专用,上海金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NL-90人体肘部扭力侧力仪:特制。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度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距离适度,便于操作为宜,确定痛点部位,并做出记号,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示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经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拨”手法,随即作“震 1

颤”手法10次。

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

3.疗程

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需要两个疗程。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易操作,且较经济。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LH202H型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2.取穴

肩周炎患侧穴位一一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

3.操作方法

刺激仪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隔日治疗一次。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2.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3.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4.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

5.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有较大的刺激量,同时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寸~1.5寸(25~40mm)。

2.取穴

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2.操作方法

3.操作方法

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 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用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而,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4.疗程

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有排尿踌躇、夜尿增加等现象;直肠指检可摸到两侧叶或中叶有增大,表面光滑,可向直肠内膨出,质地中等,韧度有弹性感,两侧叶之间的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残余尿量在60ml以内,否则为手术摘除前列腺指征;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膀胱颈部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最多是两侧叶增生;超声波断层显像可见前列腺腺体明显增大;尿流率每秒在10ml以下者。

2.中医诊断标准:癃证、闭证。(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取穴精练,能减少针刺之痛苦,且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依从性。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28号5寸毫针和28号2.5寸毫针;艾条。

2.取穴

秩边穴,中极穴。

3.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对进行针刺点作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取用28号5寸毫针,作60度刺入秩边穴,针尖向内侧会阴部进针,针进深度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2O分钟,期间每隔4分钟,作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针。然后改为仰卧,常规消毒进针点,取28号2.5寸毫针直刺中极穴,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取艾条2cm长一个,点燃插入针柄上,灸2壮。

4.疗程

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Χ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

椎动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臵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普通治疗床。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

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

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

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3.疗程

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施仁潮 0571-88911628

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二、技术特色

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

2、详细操作步骤

(1)腧穴定位

阿是穴

(2)针刺方法

①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② 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③ 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④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

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

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

3.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

4.病程不超过2周。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简、耗时少、患儿乐于接受。

三、治疗方法

1.揉腹

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2.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

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3.揉背俞穴

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4.捏脊

患儿俯卧。医者两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

5.疗程

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年龄3~14岁,性别不限。

2.一周内的新鲜股骨干骨折。

3.X线表现骨折移位明显。

二、技术特色

1.独特的手法、整复方法在复位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2.皮牵引可持续保持整复后骨折的对位对线,有利于骨痂生长,缩短治疗时间。

3.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塑形又能防止骨折侧方移位,能保持复位后良好的固定。

4.杉树皮夹板轻便透气,各夹板间有一定间隙,可减少因固定而引起的循环障碍,较对照组石膏固定肿胀消退快,疼痛缓解早。

5.与石膏固定相比,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便于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对固定松紧度可及时调整,有利于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减少断端移位。

6.治疗中并发症较少。

7.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简单经济,治疗费用较低。

8.便于临床护理、拍片观察,适用于各级医院。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杉树皮夹板采用本地产,选用清明后取下的大块杉树皮,压平整凉干后备用。制作时削除粗糙外皮,厚度一般3mm左右,修剪光滑后备用。

普通医用绑带(大号)、橡皮胶布、脱脂棉及牵引架、牵引绳。

透气柔软的本地产桃花纸。

2.操作方法

手法整复(以左侧为例)患儿仰卧,近端助手双手按住患儿骨盆两侧髂嵴,远端助手以右手扶住患侧腘窝膝外侧,左手握住患侧内后踝,术者立于患侧,左手由内侧握住骨折远端,右手由外侧握住骨折近端,与远侧助手一起屈膝外展,同时嘱远侧助手拨伸牵引,当重

叠纠正后折顶、反折;同时回旋触顶手法使断端吻合,使下肢中立位,远端助手维持牵引,使骨折复位。屈膝屈髋外展角度:上中段骨折屈髋大,屈膝小,下段骨折反之。3天内达到功能对位(断端重叠小于2.0cm,前后成角小于15度,无侧方成角及旋转移位)以上,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进行复位。

皮牵引 选用两条橡皮布胶,宽约4.0cm,长5.0cm,正中断开贴于下肢内外侧上下缘皮肤,其顶端低于骨折断面下1.0cm,胶布长出足跟部下7.0cm左右以利于贴住牵引板,牵引重量按体重设臵为2~3kg。膝内外侧及双踝部等骨突部位放臵少许脱脂棉花垫,牵引皮肤区有软组织挫伤者以无菌纱布覆盖后行牵引,胶布粘贴皮肤后用绷带包扎固定以防脱落。胶布远侧3~5cm处附牵引托板、牵引绳和滑轮。根据X线片复查,有中等量骨痂生长时,予拆除皮牵引,而仅用杉树皮夹板固定。

杉树皮夹板的制作和固定 治疗时用杉树皮夹板前、后、内、外侧共四块,后侧、外侧块,长度为患肢臀部或粗隆顶点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内侧块自腹股沟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上边斜形,形状与腹股沟走向相似,前侧块长度腹股沟至膝上2.0cm,四块夹板宽度为肢体周径的1/5~1/6,并将各夹板边角压软变钝,放臵少量脱脂棉花衬垫。按加垫原则,在相应处加垫,以纠正成角移位,各骨突处加棉垫保护。下段骨折,在相当于骨折断端处加垫,每块杉树皮夹板均在腘窝处塑形,并在腘窝处加棉垫,使膝关节略屈约15度左右,以对抗腓肠肌牵拉而致的股骨远端的向后成角。夹板放臵完成后,助手手持夹板临时固定,术者用1.0cm宽胶布条至上而下螺旋形环扎固定后,外以绷带螺旋型重叠环扎固定,绷带外再用胶布环扎固定。臵患肢于外展位,下肢内外二侧用沙包固定,根据体重情况,安臵2~3kg重的牵引锤。

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外伤后影像学证实为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发病在2周之内就诊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由于杉树皮的特性,在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病人痛苦少,消肿止痛快,透气性好,压迫感少,并发症少,夹板松紧便于调整,疗程短,功能恢复快。杉树皮夹板作为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简便,易于学习,适宜于推广应用。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每当清明至立秋季节,取树龄在10年以上,树干直径超过15cm,杆挺拨直,生长在阳光充足山上的刺杉树,将树干截成若干段,除去树枝分叉的以上部分,在1周内剥去外表绒毛状的表皮,用铲刀将皮纵向剖开,然后小心地用力将树皮整块的剥下来,将剥下来的树皮晒干,压平待用。挑选出无虫蛀,无桩节、无霉变、干燥、平整、厚度10mm,清洁的树皮,根据肢体长短,粗细、剪取4块并剪成:背、掌、尺侧的上宽下狭呈楔形,桡侧块上宽下狭并呈刺刀形。然后除去夹板外表的皮层,使其厚度为5mm。夹板的长度和宽度:根据患臂的长短,粗细的不同,制作不同的长度和宽度的夹板。

2.操作方法

复位后患者坐或立于医者对面,患侧手心朝上,医者左手食指扣住骨折远端背侧与第3、4、5指同时使患者掌屈于30度,手向上向尺侧牵拉。左手拇指在骨折近端掌侧向背侧尺侧按压,助手立于患臂外侧准备包扎,医者用棉纸将前臂包裹好,保护皮肤,防止擦伤,然后先将掌背侧块夹板放好,远端齐掌指关节,掌侧块远端齐腕横纹,尺侧块远端齐尺骨茎突,桡侧块远端齐第一掌指关节,固定于腕屈曲30度尺偏位,夹板之间间距1cm,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助手用胶布由近端到远端作螺旋形固定,然后用绷带包扎,外面再用胶布固定。然后前臂屈肘90度旋后位悬挂,掌心向上。

3.治疗时间及疗程

中医技术论文 篇3

中医护理是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色,在医疗保健、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化我国护理改革,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述

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技术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它包括毫针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韩丽莎等认为中医有许多方法简便[1]、实用、安全的操作技术都可以纳入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从操作程序上看,中医护理技术并不比西医护理技术难,但从内涵上看,护士若要熟练掌握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除了必须掌握操作程序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由此可见,顺利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前提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中医医院的成立,中医护理从中医学中分化,逐步形成独立的学科。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采用中药敷脐防治术后膀胱痉挛;用择时选穴按摩的方法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2];用隔姜灸关元穴促进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避免了医源性感染等[3]。这些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在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医护理技术与现代护理技术相结合,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下称《护理纲要》)明确指出[4],近5年我国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护理纲要》的提出,为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现状

2006年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了针灸、按摩等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由护士独立实施。但目前临床存在针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针灸、按摩医师实施,护士一概不能操作的管理趋势。2008年王俊杰等人对浙江省省内二、三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医护理技术总体开展情况不够普及[5];可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远远不如其他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处于边缘状态,中医护理技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步淡化。从而明显影响了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

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因素分析

学科内涵模糊: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学科建设中有诸多问题尚无明确规定,目前仍面临着学科内涵模糊、学科界限不清的困境。使得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被忽略。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临证施护能力薄弱:目前造成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和临证施护较为薄弱,其可能的原因:①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士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未经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②当前大多数中医院校为了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同时学习中医、西医护理两套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使得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较为肤浅。此外,一部分医院在培训和考核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影响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机会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必须要有医嘱。而《护士条例》也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因此,如果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这些操作技术。目前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很少,其原因除了护理人员本身中医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外,还可能因为:①部分中医院的中医医师在临床存在中医西化的现象。②中医技术收费不合理。目前2005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3966项服务项目中,中医只有97项,且大部分项目处于亏损状态;还有相当多的中医技术根本没有定价,部分中医护理操作新农合不给报销;这些现状影响了医生对中医治疗的选择。

护士配备不足:目前大多数医院临床护士配备不足是事实。而部分实施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如穴位按摩法、药熨法等要需要一定的时间,操作时需要护士待在患者身边;在护士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护士为能完成岗位职责,总是先完成规定是护士做的任务,而对界限不清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艾灸、水针等操作则尽量少做或由医生自己去完成,致使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机会更少。

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到位:由于中医院护士绝大多数是西医护校毕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技能的经历,对中医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应用少,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其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其中因素。

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对策思考

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指导各中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规定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为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医医院应切实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且根据《指南》要求,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系统接受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总数必须在70%以上;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小时。培训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普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按《中医指南》要求制订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以达到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熟悉并正确应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因此,普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促进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建议参加中医教学医院组织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或(并)运用现有的中医技术骨干定期对护士进行中医技术操作培训,并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运用纳入综合护理质量考核之一,每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2项作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韩丽莎.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6-19.

2邵樂文,俞小玲.择时选穴按摩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52-753.

3李建美,王俊杰,等.隔姜灸关元对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58-459.

4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1-1022.

中医技术论文 篇4

5.1 治疗时间:

扁桃体经一次烙治后形成烙痂, 继而生成白膜, 此白膜与其下方的组织粘连紧密, 烙治后第4天可自行脱落或粘连松弛。根据这一变化规律, 每次间隔2天烙治1次最为适宜。如白膜粘连仍紧, 可延迟一两天再行下次烙治;如白膜粘连已松, 施烙前可用钝刀轻轻刮掉, 刮时若有轻微出血, 可向其加烙止血。在烙治过程中, 扁桃体或咽部黏膜有明显充血等暂时禁忌证, 烙治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待充血消退后再行烙治。扁桃体或咽部黏膜有明显充血时, 可用保安散, 即能迅速消退。

5.2 治疗疗程:

根据扁桃体肥大程度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 Ⅰ度肥大需烙治5次左右, 时间2~3周;Ⅱ度肥大约需烙治10次, 时间3~4周;Ⅲ度肥大约需烙治5次以上, 时间4~5周。然而, 因患者整体和局部情况不同, 疗程亦有差异。如年龄较大、局部无充血等改变, 其烙数少, 需时亦短;年龄较小、局部有充血等改变, 其烙数多, 需时亦长。

6 关键技术环节

6.1 为便于施烙, 同时避免误烙他处, 可在施烙时嘱患者发“啊”音。

烙铁烧红至烙治前需蘸麻油, 可防止烙铁粘连组织。

6.2 烙铁相接的颈部不要成突出的曲角, 以免施烙时误伤他处。

柄与烙铁的烙面平行, 二者距离一般不超出0.2cm。圆棒型烙铁的柄接在梭状圆棒的一端, 与烙铁纵轴一致。不论何种类型的烙铁, 必须将柄结实地铆在烙铁上。

6.3 烙铁的执法, 如执毛笔, 以拇指、示指和中指夹持柄的后端。

使用平板方型烙铁时, 应用烙面, 亦可用前端面。使用平板圆型烙铁时, 只可用烙面。使用圆棒型烙铁时, 应用整个圆周面。施烙前先按扁桃体的肥大程度选择适当的同号烙铁三四支。烙铁烧至通红, 蘸上麻油, 趁着在麻油瓶中冒烟时取出烙铁, 施行烧烙。当听到烙铁烙着有“兹拉”声音后立即取下, 不宜停留。每支烙铁离烙一次, 须另换一支, 用同样操作方法再烙, 以三四支烙铁轮流使用。

7 注意事项

7.1 施烙前向患者说明烙治无痛, 以解除其顾虑和恐惧, 必要时可让其旁观其他患者的受烙过程。

7.2 烙铁必须烧至通红再蘸麻油, 正在冒烟时最适宜进行烧烙, 否则热度下降, 达不到烧烙作用。

7.3 烙铁进入口腔时, 让患者发“啊”音, 这不仅能看清

扁桃体, 防止误烙他处, 同时患者在呼气, 还能防止油烟被吸入致呛咳。

7.4 烧烙时间不宜过长, 触之即拿出, 否则烧烙后局部充血肿胀, 发生疼痛。

7.5 烙铁进出口腔时, 必须在压舌板的上面送进或拿出, 以免烫伤口唇和口角等。

送进前必须先将蘸完麻油的烙铁轻触一下压舌板, 使其多余的热油粘去, 以免滴在口腔发生溃疡。

7.6 每次烙治必须均匀地烧烙, 避免中心部多烙, 周边部

少烙, 否则会使中心部形成陷坑, 周边部隆起, 这样将影响以后的周边部烧烙。

7.7 烧烙周边部位时, 必须分清扁桃体与舌腭弓和咽腭弓的关系, 以免误烙两弓。

扁桃体肥大与腭垂相触时, 让患者发“啊”音, 使之分开, 可避免误烙腭垂。

7.8 烧烙的部位已成一片焦黑色时, 表示烧烙已充分, 不必再加烙。

7.9 烙数少, 烧烙面呈白色, 烙数多, 烧烙面则呈焦黑色。

不论呈白色或黑色, 烙后第二天则均形成一片白膜。应向患者交代清楚, 以免误解而造成恐惧, 嘱患者不要勉强咯出或挖掉。

7.1 0 白膜与组织粘连紧密时, 等待一两天白膜脱落后再烙, 若烙在白膜上达不到烧烙组织的目的。

7.1 1 如果烙数较多, 患者张口时间较长, 容易疲劳, 张口不大, 影响视野, 这种情况可稍事休息。

7.1 2 在施烙前必须检查一下烙铁与柄的触接处是否活动。

如已活动, 不宜再用, 以免在烧烙时烙铁掉入口腔咽喉或食管里造成误咽。

7.1 3 无急性炎症病史且无机械性症状的生理性扁桃体肥大不需烙治。

7.1 4 不超出舌咽弓的埋藏型扁桃体, 一般很难进行烙治, 不易达到预期效果。

8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8.1 精神过度紧张, 产生“晕烙”现象。

8.2 烫伤口唇、口角及舌头, 烙铁进出口腔时。

必须在压舌板的上面送进或拿出, 送进前必须先将蘸完麻油的烙铁轻触一下压舌板, 使其多余的热油粘去, 以免滴在口腔黏膜上发生溃疡。

8.3 扁桃体组织出血。可在出血部位烧烙止血。复习题

1慢性扁桃体炎的咽部检查可见: () A.挤压舌腭弓, 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B.扁桃体表面不平, 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C.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D.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2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适应证包括: () A.扁桃体局部或咽部有急性炎症, 尚未完全治愈者

B.扁桃体肥大, 发生咽部阻塞感, 吞咽不利, 呼吸不利, 痉咳, 睡眠打鼾等机械性症状者

C.因扁桃体炎波及邻近器官疾病, 如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或气管炎等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者

D.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疾病、年龄过高或体质虚弱, 免疫功能下降等不适于扁桃体切除手术者

3烙铁的类型包括: () A.平板圆型

B.圆方型C.圆棒型D.平板方型

4下列关于施烙手法的描述正确的有: () A.施烙方法包括按烙、触烙、点烙、拨烙和滚烙

B.扁桃体Ⅲ度肥大无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大号烙铁, 宜采用按烙法, 亦可用圆棒型大、小号烙铁, 采用滚烙法;扁桃体虽呈Ⅲ度肥大但稍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大、中号烙铁

C.扁桃体Ⅱ度肥大无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中号烙铁, 亦采用按烙法, 或用圆棒型大、小号烙铁, 采用滚烙法;扁桃体虽呈Ⅱ度肥大但稍充血者, 用平板圆型或方型中、小号烙铁, 采用点烙法

D.扁桃体Ⅰ度肥大, 不论有无充血, 宜用平板圆型或方型小号烙铁或以平板方型中号烙铁前端面, 采用点烙法。欲烧烙扁桃体周边部位或扁桃体与咽弓有粘连时, 用平板方型小号烙铁, 宜采用拨烙法

5以下关于治疗疗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Ⅰ度肥大需烙治5次左右, 时间2~3周

B.Ⅱ度肥大约需烙治10次, 时间3~4周

C.Ⅲ度肥大约需烙治5次以上, 时间为4周左右D.烙治疗程根据扁桃体的肥大程度而定

6该法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 ()

A.烙铁相接的颈部不要成突出的曲角, 以免施烙时误伤他处。柄与烙铁的烙面平行, 二者距离一般不超出0.2cm。圆棒型烙铁的柄接在梭状圆棒的一端, 与烙铁纵轴一致。不论何种类型的烙铁, 必须将柄结实地铆在烙铁上

B.烙铁烧至通红, 蘸上麻油, 趁着在麻油瓶中冒烟时取出烙铁, 施行烧烙。当听到烙铁烙着有“兹拉”声音后立即取下, 不宜停留。每支烙铁离烙一次, 须另换一支, 用同样操作方法再烙, 以三四支烙铁轮流使用

C.烙铁的执法如执毛笔, 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柄的后端。使用平板方型烙铁时, 应用烙面, 亦可用前端面。使用平板圆型烙铁时, 只可用烙面。使用圆棒型烙铁时, 应用整个圆周面D.为便于施烙, 同时避免误烙他处, 可在施烙时嘱患者发“啊”音。烙铁烧红至烙治前需蘸麻油, 可防止烙铁粘连组织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收稿:2009-02-25)

国家人才网专业人才库人才注册中心中研·杏林 (北京) 国际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大会培训

原定于2010年1月29日—31日大会因故推迟至2010年5月下旬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特此道歉。现继续报名, 接收论文。论文截止至5月10日。内容:人类健康良效医技研究总结;中国特色康复保健理疗体系建设;中医药绝技人才及成果经验、秘验方、治未病经验、康复保健理疗人才与技术。评选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会务费1880元。参会免费吸收为“中华国医杏林精英会”会员。不参会汇100元即永久入会, 常年寄发业务、培训、秘验方资料和活动优惠。优惠办理注册国家专业人才库、永久网上注册查询。面、函授取《职业资格证书》函授提供珍贵医药绝技资料教材光盘。面授从二月始, 知名专家教授教会40余种疑难病诊断治疗良效医技。欢迎合作加盟。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 篇5

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

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 6.手针技术 7.腕踝针技术 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 10.火针技术 11.皮肤针(梅花针)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 14.穴位注射疗法 15.埋线疗法

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

18.靳三针疗技术 19.贺氏三通技术 20.子午流注技术

21.灵龟八法技术

22.飞腾八法技术 23.电针技术 24.针刺麻醉技术25.鼻针技术 26.口唇针技术

27.浮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

1.直接灸技术 2.隔物灸技术 3.悬灸技术 4.天灸技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 7.雷火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

1.刮痧技术

2.撮痧技术

3.放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

1.留罐技术

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

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

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刃针技术 4.水针刀技术 5.钩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 8.拨针技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 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 8.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熨敷技术

3.冷敷技术 4.湿敷技术 5.熏蒸技术 6.泡洗技术

7.淋洗

8.中药灌洗肠技术

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理筋技术

2.复位技术 3.正骨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

5.石膏固定技术

6.支架固定技术

7.牵引技术

8.练功康复技术

九、肛肠类技术分类(5种)

1.枯痔技术

2.痔结扎技术 3.挂线技术 4.中药托管技术 5.注射固脱技术

十、其他类技术目录(14种)

1.砭石治疗技术

2.蜂针治疗技术

3.中药点蚀技术

4.经穴电疗技术

8.揉抓排乳技术9.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技术10.脐疗技术

11.药线(捻)引流技术 12.烙法技术 13.啄法技术 共5.经穴超声治疗技术

6.经穴磁疗技术

7.经穴光疗技术

96种

请门诊科室妇科、针灸科、推拿科、骨科、儿科、外科、内科等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科室应开展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上报医务科。截止日期2013年01月20日。请各科室将门诊人次登记本留好以备查。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一、妇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二、儿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雾化吸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平衡针、浅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至少应开展1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雷火灸等。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十、推拿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推拿手法、膏摩、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练功、中药熏洗、拔罐、针灸、刮痧、穴位注射、浮针、浅针、穴位埋线、铍针、滞针、锋钩针、针刀等。

十一、急诊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擦浴、刮痧、拔罐、头针、平衡针等。

十二、肺病科:至少应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针刺、灸疗、拔罐、熏蒸、中药泡洗、中药超声导入、穴位贴敷等。

十三、脾胃病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穴位贴敷、拔罐、足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十四、脑病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穴位注射,针灸、火罐、理疗、中药外治疗法、养生康复等。

十五、心血管病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拔罐、中药熏洗、中药灌肠、养生保健。

十六、血液病科:至少应开展4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十七、肾病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肠道灌洗、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等。

十八、内分泌病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耳穴埋豆、贴敷、推拿、足底按压、穴位注射、药浴、理疗等。

十九、风湿病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熏洗、湿敷、贴敷、针灸、理疗等。

二十、老年病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足浴、穴位贴敷、脐疗、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砭石等。

二十一、神志病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治疗、针灸、点穴、按摩、贴敷、足浴、气功和太极拳等。

二十二、肝病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灌肠、熏洗、穴位贴敷、针灸、推拿等。

二十三、外科:至少应开展1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贴敷、箍围、切开、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结扎、垫棉、熏洗、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涂擦、针灸、耳穴、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

二十四、感染性疾病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火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注射、雾化吸入、脐疗等。

中医技术论文 篇6

医学朋友们!您想提高您的治疗疗效,安全高效又无副作用的技术吗?想您倍受困难煎熬愁眉不展的门诊生意兴隆,享誉一方吗?请抢先加入我们的“四效五行药罐”全国健康连锁经营!你就抢先抓住了财富,疗效一绝!

取代传统的“单一药罐治疗、单一艾灸、单一电疗、单一拔罐”的治疗,在传统治疗时,因疗法分散,疗效就不集中,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四种奇效疗法综合一体,也就是1拔罐;2艾灸;3药罐给药;4电疗一体同时解决了,既能治疗,又能保健,美容美体,比传统单一技术疗效提高50倍以上,是中医史上的技术新革命,内病外调,外部给药,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给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

一、四效五行药罐特点:

(1)技术价格对比直接给你省了8000元。

传统单一药罐疗法目前学费5000元。单一艾灸学费3800元。拔火罐学费900元。单一电波理疗学费1800元,总学费:11500元。我们学费3700元,直接给你省了8000元。

(2)治疗时间比传统疗法省了一小时。

在单独使用治疗时,单一拔火罐需用15分钟,单一艾灸需用25分钟,单一药罐需用20分钟,单一电波理疗需用25分钟,一共需用1小时25分钟,《四效五行药罐》也就是1拔罐;2艾灸;3药罐给药;4电疗一体同时解决了,治疗就是30分钟左右,直接给你省了一小时。

(3)疗效比传统单一疗法提高50倍以上。

①1拔2灸3药罐给药4电疗综合疗法,多功效,多疗法,疗效快,疗效安全,无毒副作用,省时,省力,省繁锁。②药罐在秘方药液里长期浸泡,四个不同疗法同时治疗,通经络、调正气。③中药药物导入:拔火罐后艾灸在罐内燃烧对病灶汗熏给罐内药液加热产生离子直接导入病灶,活化细胞,在病灶起到综合功效。④拔罐操作简单,对痛点、病灶部位药罐直接给药使血流加快,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消除病痛。⑤罐内艾灸:A、驱散体内寒湿邪气,提升人体纯阳之气。B、同时多穴位拔罐,多穴位艾灸,多穴位给药,多穴位电疗。⑥电流注入神经时,舒缓因神经过度紧张引起的各类疼痛,同时净化身体,使血液循环加快,快速代谢并排除体内酸性物质,使血液碱性化。

为保证经营者的权利,每县只限一家连锁经营(大县放到两家),跟踪进行技术培训,学费:3700元(含三套四效五行药罐)。

二、推拿正脊班:一个星期即可熟练掌握CT、CR片的诊断(医院CR室每天有上百患者供学生现场诊断学习)及颈椎、胸椎、腰椎、多角度、多方位、定点定向复位手法。对颈椎、肩周炎、腰椎突出、坐骨神经、胸椎错位、胸闷、脊柱侧弯、生理性变直、腰肌劳损、腰痛、足跟痛、关节炎、网球肘、增生、损伤脱臼、急性腰足扭伤、落枕、中暑发痧等手到病除,面授:2380元。

三、二十四气脏腑疗法班:其八锁、二十四气、推中宫开胃脘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和主要穴位,从而治疗头昏、头痛、中暑发痧、腹痛、腹胀、腹泻、恶心、便秘、失眠、自汗、盗汗、痛经、闭经、美容祛斑、疝气、耳鸣、肠炎、胃下垂、胃溃疡、水肿、手脚抖动、抑郁症等脾胃引起各种病症,疗效神奇,一次见效,5天左右可以完全掌握并临床运用,面授:3380元。

四、刺血针灸班:对治疗风湿、偏头痛、肩周炎、增生、坐骨神经、颈椎、腰椎突出、内外伤、筋痛、腰肌劳损等病痛当场见效,治疗时直指病灶,针到痛止,血出病愈,对肩周炎等病引起手不能抬举和脚不能行走等各种疼痛,可当即消除,学费:1880元。

五、膏药制作班:(1)祖传秘方、品质突破,疗效更显著,贴上药力马上渗透骨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立即恢复,疗效立竿见影。(2)使用方便:不流淌,不留残膏,无须火烤加热。(3)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跌打扭伤、腰肌劳损、网球肘、足跟痛等一个上午见奇效。学费:4800元。

六、熏蒸疗法:是根据人体颈腰椎自然生理曲度设计而成。患者用后立即支撑变形、僵直、后凸、突出、增生的椎体,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弯度,借助“熏蒸疗法”热能,使椎体经络中的风寒湿瘀迅速排出,粘连部位松解,炎症消散,增生骨刺变钝,椎盘突出髓核慢慢萎缩变小,回纳到原来部位,可签疗效协议,学费:3280元。

七、签公证合约调理。1、对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缺血、脑出血、高血压等病造成的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眼歪斜、吊斜风、脑萎缩等症状,一次见效,用秘方调理,不用西药,不手术,调理时间短,与患者家属签“公证合约”先免费治疗保证调理康复到一定程度后付调理费。付费方式按照双方协商同意付费,可以安排上门调理。

2、痛风:用内服外敷药来排泄、降低、溶解、控制尿酸的生成,不用西药,不手术,调理时间短,与患者签“公证合约”先免费治疗,待疗效确切后付费。

3、类风湿:不用西药,不手术,调理时间短,能迅速降血沉,消除类风湿因子,使抗O转阴,当天肿痛等症状立即解除,签“公证合约”先免费治疗,待疗效确切后付费。

4、颈椎腰椎突出:不西药,不手术,调理时间短,与患者“签合约公证”先免费调理,可以拍CT、CR片验证。

以上一至七班全部学习22天,无基础可以延长学习时间。收费:10000元(含考健康管理师、针灸科医师证书费),可单项学习,单独考取卫生厅颁发的“康复理疗师”。

地址:江西省万载国学文化交流中心(正脊培训学校)

联系人:吴青 杨勤

网址:www.zgzmwy.com

热线:0795-8913654 15180579488

中医技术论文 篇7

1 诊断标准

沙眼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 (1979年) 的诊断依据: (1) 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2) 在放大镜或裂隙灯下可检查到早期角膜血管翳, 特别在角膜缘上同时见有因一度滤泡生长而遗留下来的瘢痕小凹; (3) 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 (4) 结膜上皮细胞刮片发现包涵体, 或鸡胚或组织培养分离出衣原体。凡在上述第一项的基础上, 兼有其他三项中任何一项者, 均可诊断为沙眼。沙眼分期标准详见表1。

2 适应证

沙眼Ⅰ期或Ⅱ期;年龄8~70岁。

3 禁忌证

年龄在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和凝血功能障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结膜、角膜有急性炎症改变者。

4 操作方法

4.1 器材准备

(1) 常规处置床; (2) 选尖端直径为2mm的无菌棉签; (3) 麻醉品:0.5%丁卡因溶液; (4) 液态氮储存于杜瓦瓶内, 冷冻时再从杜瓦瓶分装至暖瓶式保温杯中; (5) 0.9%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 :术后冲洗结膜囊用; (6) 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

4.2 操作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 用0.5%丁卡因溶液滴入术眼结膜囊内行表面麻醉, 每次1滴, 每3分钟1次, 共3次。术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指, 嘱患者向下注视, 左手翻转患者上眼睑, 以充分暴露穹窿部结膜及睑结膜, 操作时避免液氮滴入角膜。初学者操作时, 可将护睑板前端置于上睑穹隆部下, 遮盖角膜。右手持消毒棉签, 蘸取液态氮约0.5 m l (估算方法, 取5 m l液氮, 用1 0个棉签蘸完, 相当于每个棉签上蘸0.5 ml液氮) , 之后迅速将带有液氮的棉签尖部接触病灶处, 表面温度-7 0~-8 0℃, 冷冻5 s, 以冷冻处表面出现红色冻斑并有少量渗血为宜。变换冷冻部位, 直至病变处黏膜均实施上述冷冻。根据病变轻重及年龄、体质的不同实施冷冻治疗技术。病变严重且广泛时, 可分期分段进行冷冻。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按说明书滴用3~5 d氯霉素眼药水, 预防感染。

4.3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周冷冻1次, 病情较轻者可冷冻1~2次, 较重者冷冻3~4次。

4.4 关键技术环节

(1) 冷冻的时间不要太长, 每点冷冻时间不要超过5s; (2) 避免液氮触及角膜和面部皮肤; (3) 固定患者头部, 遇有咳嗽等体位变动时暂停操作; (4) 冷冻后嘱患者半小时内勿揉眼。

5 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5.1 常见不良反应

冷冻后4 8h内患者可有轻度的刺激症状, 如术眼微红、微肿、磨涩不适。

5.2 处理方案

用生理盐水定期冲洗结膜囊,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滴眼药水, 2~3d后症状可减轻。

复习题

1.沙眼的分期标准 ()

AⅠ期: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

BⅡ期: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CⅡ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DⅢ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2.冷冻疗法禁忌证除外 ()

A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B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

C精神病患者

D沙眼Ⅰ期或Ⅱ期

3.每一病灶处冷冻时间不超过 ()

A 5 s

B 1 0 s

C 1 5 s

D 2 0 s

4.冷冻后4 8 h内患者术眼常见不良反应 ()

A微红

B微肿

C视物模糊

D磨涩不适

5.冷冻后术眼出现轻度刺激症状时如何处理 ()

A用生理盐水定期冲洗结膜囊

B注意个人卫生

C滴眼药水

D暂不处理

刘吉领类风湿病研究所培训班

颈肩腰腿痛、类风湿病特效治疗专业技术培训班

培训好不好, 疗效最重要!我们让你临床观察实际病例, 手把手教你从头做起。 (办学许可证:教社证字2 0 0 6 0 3号)

十年专业办学, 专注疼痛事业, 学员学有收益, 四次交流成果, 全国实属首家, 欢迎验证考查。

因为专业, 所以领先!特色中药, 辨病加减。以中医带徒方式, 口传手授, 临床为主, 保证让每个学员胜任临床诊断治疗工作, 每天有病人见习。同时讲授开设专科的运营策略, 广告策划, 以及怎样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特色药物及规范经营。学员有病免费治疗, 欢迎带病人验证疗效。

一、培训内容:特色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肩周炎、筋骨麻木等风湿疼痛类疾病。跟骨痛、网球肘等治疗技术方法。

二、培训时间:疼痛专利技术转让班每月11日报到, 12-14日上课, 实习时间不限, 学会为止。每期限招10人, 学费5000元。传授全部验方、秘方, 临床实习操作, 亲自动手制作加工药物。同时免费赠送十项临床技术 (单独购买1000元) :泻血、火针、手足三针、浮针、最新膏药、皮肤病、烧烫伤、小儿发烧咳嗽、痔疮等技术方法。

隆重推出两个特色疗法培训班 (以下两个班限额招生, 需提前打款预约, 接通知后再来, 以免往返)

1、全息针疗法培训班:全息针疗法是一种新的针刺疗法, 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理论, 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 远期疗效好。操作简单, 安全无痛, 适应于各年龄段人群。该疗法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脑血管后遗症, 神经性头痛, 顽固性高血压, 内分泌失调, 颈肩腰腿疼以及全身慢性病。学费30 00元。每月6号报到, 7-8号上课。

2、浅刺针疗法班:主要讲授针对各种颈肩腰腿疼快速诊断、治疗技术, 完善“筋膜致痛”理论, 以浅筋膜松解为主要治疗方式。简单易学, 有无解剖基础, 经络理论均可学会, 更适合基层, 个体门诊医生。学费4000元。每月15号报到, 16-17号上课。如有虚假, 赔偿往返路费。

珍藏版《古今名医秘验方大全》, 一套二本一千页共300元。一书在手, 拜遍古今名医。方方精华, 现在有多个培训班做的广告都是这本书上的处方。邮购参照学员购药。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济微路1 1 8号七贤人民医院联系人:刘吉领老师

手机:15098888883 15810181888全国免费电话:4000091168办公室:0531-55508906

网址:www.liujiling.com医院QQ:268055855刘吉领QQ:9181889

邮政储蓄卡:刘吉领6221884510007818888

诚邀基层医疗同仁合作助您开展臭氧 (三氧) 疼痛专科

韩氏诊所 (登记号:PDY002734122212D6001) , 始终以风湿骨病疼痛治疗为特色, 掌握了众多先进、安全、成本低、疗效高、易操作、适合基层开展的技术。本着互助互利, 助同仁开展臭氧等疗法治风湿骨病疼痛专科, 此法还广泛用于妇科、口腔、泌尿、肠炎、皮肤等科, 一次投资, 终身受益。详情来电咨询, 免费索取操作视频等资料。

中医技术论文 篇8

一开展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 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 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中医适宜技术的护理毕业生定会发挥其作用,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 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易学、易用、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其培训往往针对在职卫生服务人员, 在中职院校鲜有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出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二如何筛选适合在校生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笔者本次教学改革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载体, 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中医技术的再学习能力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课题。为此笔者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 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安排以下教学内容:

1. 耳穴教学内容的确定

围绕着中医适宜技术新加的教学内容——耳穴的教学设计, 中医教研组多次召开会议, 探讨耳穴教学的知识点、教学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的开展等问题。根据我校护理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知识点,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兴趣, 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会耳穴的神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林莺等认为学生组成团队练习、实践、合作与交流, 收效较好。在此次教学中, 安排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 方便上课时、下课后学习交流。王磊等提出通过听、看、画、记教学法, 强化学生对耳穴分布及定位的记忆,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推拿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护理教材中有对推拿的介绍, 但并不是很全面和系统, 此次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情况, 对推拿基础知识进行删减, 另增加两个具体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 即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泄、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教学内容的确定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护理, 是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经反复实践证明, 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穴位贴敷安全价廉, 男女老少皆宜且患者无痛苦, 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与欢迎。经过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的研究, 一致认为,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冬病夏治的基本理论及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用法简单, 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作为首选教学内容。

4. 具体病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献显示, 中医适宜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这样可以依托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时间有限, 选择常见疾病的治疗作为案例, 学生学完后可以及时操作, 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 根据我国国情, 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召开数次教学会议, 研究教学内容, 一致认为选取老年性高血压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作为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5. 其他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适宜技术内涵丰富, 有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仅仅选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课堂, 比如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作为此次教学内容的辅助内容。简单介绍, 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四季养生音乐, 观看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视频,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多样性, 体会中医传统疗法的神奇疗效。

三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1. 师资问题

本次研究中授课教师主要为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的中医教研组教师, 通过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此次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授课任务。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广泛, 在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教学中应逐步完善中医教学团队的建设, 聘请临床专家进行阶段性授课, 将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独特、操作流程规范、病人乐于接受、主动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融入授课中, 使学生受益。共同开发教学讲义, 形成独具特色、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2. 教学场地问题

本此课题研究的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医实训室等场地完成。第一课堂为理论课堂, 在教室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理论知识的授课;第二课堂为理论课堂的拓展, 利用网路资源, 介绍一些中医网站, 拓展学生获取相关中医知识, 利用按摩师培训班的上课时间, 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

3. 教学方法问题

在实际过程,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反馈, 积极调整,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专题讲座式教学法, 学生反映良好。

4. 学时有限的问题

中医教研组教师多次研究, 一致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开拓第二课堂, 利用自习课、晚自习、周末等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介绍中医网站等。确保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 保证新开展教学内容能保质保量完成。

5. 教案设计的问题

有关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案设计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的原则。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性强, 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一, 笔者在本课题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不够, 有待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解决。第二, 在拓展第二课堂时, 采用自愿的原则, 并非所有学生都参加, 不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关教学知识;其自学能力因人而异, 自学能力强的人, 学到的东西就多, 自学能力弱、依赖性强的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不理想。第三,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极为丰富, 既有优秀的中医养生文化, 又有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此次教学研究集中在部分中医适宜技术上, 对优秀的中医文化未深入涉及, 不够全面, 有待后续的教学研究。第四, 教学场地问题, 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场所。让学生深入临床, 顶岗实习。第五, 师资培训,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临床, 参与学术会议, 不能把最新的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中, 使得教学内容不够充实。

五展望

经过近一年的中医护理教学探索和实践, 探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步摸索出一套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引入, 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索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核心之一就是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人才。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中, 把该如何引入教学, 如何使护理毕业生具备良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作为研究重点。为了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应用, 发挥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情况,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摘要: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莺、纪峰.耳针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

[2]瞿真、李晓蓉、王育红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0)

[3]余信国、周育瑾、赵鹏等.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5)

中医技术论文 篇9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不寐”范围, 涉及“惊悸”、“健忘”、“虚劳”、“百合病”等疾病, 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因素所伤, 导致心、肝、脾、肺、肾等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 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功能失于调养, 阴阳失于平衡, 令神不安于舍而成。

滚针, 系四川省已故著名针灸学家余仲权老教授根据针灸“经脉-皮部”理论, 结合传统“半刺”、“毛刺”等刺灸方法对传统针灸工具——皮肤针进行大胆创新改革的成果。无论虚实证型之失眠症, 皆可通过滚针调节“五脏俞穴”为主的“经脉”, 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之作用。滚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适应范围广和患者易于自行掌握操作等优点。

1 疾病诊断标准

1.1 西医标准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非器质性失眠症国家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病的诊断标准。

2 适应证

年龄在16~75岁之间;失眠症表现为难以入睡, 易醒, 睡眠不深, 多梦, 早醒, 或醒后不易再入睡, 白天困倦, 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睡眠潜伏期>30分钟, 3次/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分>7分;病程大于3个月。

3 禁忌证

躯体疾病或各种精神疾患 (如抑郁、焦虑等) 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酗酒和 (或) 精神药物滥用和依赖所致失眠;恶性或消耗性疾病、治疗部位皮肤有溃疡或疮疡。

4 技术操作方法

4.1 器械准备

(1) 传统滚针, 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 因针具制作成本较高, 已停止生产。特点:滚针用直径1.5~2.5cm、高2.0~3.0cm的橡皮塞作滚筒, 在上面均匀地插上不锈钢短针50~90根, 要求针尖圆活, 排列整齐, 运用时滚动灵活。 (2) 改进型滚针, 航天部四川所生产。特点:将古代九针中的圆针与现代的磁疗、电疗技术有机结合, 用直径2.5cm左右、高3.0cm的带恒磁圆柱作滚筒, 在上面均匀地插上圆针180根, 为非刺入型的针灸治疗仪。

4.2 详细操作步骤

4.2.1 体位

患者取舒适俯卧位。

4.2.2 操作方法

滚针刺激背足太阳经脉循行的一、二线及督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线从肺俞穴至肾俞穴, 由上而下滚动 (循经方向滚动刺激) ;第二线从大杼穴至志室, 由上而下滚动 (循经方向滚动刺激) ;督脉从命门穴至大椎穴, 由下而上滚动 (循经方向滚动刺激) 。如患者病情按中医辨证偏实证型, 滚针滚动治疗开始时即可用力稍重, 刺激大一些;如偏虚证型, 滚针滚动治疗开始时可用力稍轻, 刺激小一些。每线滚动10次左右, 用力大小因人而异, 以患者感到舒适、皮肤红润为度 (皮肤红润是经络气血流通的表现) , 滚动15~20分钟。

4.2.3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1次, 每次尽量在患者临睡时操作, 以较慢速度循经滚动10次左右, 以皮肤潮红为度;每周5次, 中间休息2天,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根据实际情况,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回家自行操作, 以巩固疗效, 节约医疗成本。

4.2.4 关键技术环节

按照经络循行方向, 循经反复滚动, 用力均匀平稳。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耐受力等情况, 运用适当力度。一般循经滚动10次左右, 以患者感觉舒适、治疗部位经脉皮肤红润为度。就治疗时间而言, 一般以临睡时使用为佳。

4.2.5 注意事项

恶性或消耗性疾病、背部治疗部位皮肤溃疡或疮疡患者均不适用于滚针治疗;注意滚针的消毒处理, 除传统消毒液浸泡消毒外, 每日治疗结束后还应给予高压、高温消毒处理;操作时用力大小, 根据患者承受程度调整, 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4.2.6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由于滚针为皮肤非刺入性刺激, 安全性好, 未发现如晕针、针后血肿、断针、滞针等意外情况发生。

5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首次操作时因看见滚针而自感畏惧, 经调整操作力度并加以心理安慰后适应,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复习题

1.滚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病睡眠障碍症的作用机制 ( )

A调整脏腑虚实

B调和气血

C通经活络

D平衡阴阳

2.改进型滚针作为滚筒的带恒磁圆柱尺寸 ( )

A直径2.5 c m左右

B直径3.0 c m左右

C高2.5 c m

D高3.0 c m

3.实施滚针时患者所取体位 ( )

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坐位

4.滚针刺激督脉的操作要领 ( )

A大杼穴至志室

B从命门穴至大椎穴

C由下而上滚动

D由上而下滚动

5. 每次循经滚动的次数约为 ( )

A 10次

B 15次

C 20次

D 25次

6. 滚针滚动伊始, 力度如何掌握 ( )

A偏实证型, 用力稍重

B偏实证型, 用力稍轻

C偏虚证型, 用力稍轻

D虚实证型, 用力均稍重

上期本栏目复习题答案

中医技术论文 篇10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三大常见疾病之一, 也是造成假性延髓麻痹的主要病因。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随着脑卒中的好转而减轻, 但在脑卒中慢性期仍有10%残留、导致持久性残疾和残障。现代医学以康复训练为主, 但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经康复训练1个月左右仍有近10%不能经口进食, 慢性期训练有效者仅占2/3, 在代偿治疗中长期鼻饲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及不便, 并可造成胃黏膜溃疡及出血, 往往导致肢体运动等功能无法正常恢复。

本疗法根据针刺项颈部腧穴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传导反射功能恢复这一原理, 采用针刺风池、供血、翳明穴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治本, 针刺廉泉、外金津玉液穴来恢复舌肌的吞咽与构音功能, 针刺治呛、吞咽穴来恢复会厌和咽缩肌的吞咽、构音功能, 针刺发音穴来恢复发音功能以治标。因其所取腧穴均在项颈部, 故称“项针”疗法。该技术成熟, 安全性好, 操作规范, 可控性好, 效果良好。

1 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第2版和《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相关标准, 即症状:言语不清, 吞咽困难, 轻者饮水、进食呛咳, 重者需靠插鼻饲管灌注流食维持生命。体征:可伴有锥体束征, 咽反射存在或减弱, 下颌反射增强, 掌颌反射阳性。

2 适应证

脑血管疾病引起皮质延髓束损伤所致的假性延髓麻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90d以内;年龄40~70岁。

3 禁忌证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有严重出血倾向者;血压过高者 (高于1 8 0/1 2 0 m m H g) 暂不宜, 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 (低于170/110mm Hg) , 可接受治疗;合并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 严重营养不良者;合并肝、肾、心、肺、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者;智力低下, 有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治疗者。

4 技术操作方法

4.1 器械准备

针具:28号, 1.5~2.5寸毫针, 材质为不锈钢。必要时备齐吸氧设备和吸痰设备。

4.2 详细操作步骤

4.2.1 针刺取穴

风池穴 (在项部, 当枕骨之下, 与风府相平, 相当于耳垂齐平, 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 、翳明穴[在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 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后1寸处]、供血穴 (风池穴直下1.5寸) 、治呛穴 (喉结与舌骨之间的凹陷中) 、吞咽穴 (舌骨与喉结之间, 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中) 、发音穴 (喉结下0.5寸, 正中线旁开0.3寸) 、廉泉穴 (位于颈部, 当前正中线上, 喉结上方, 舌骨上缘凹陷处) 、外金津玉液穴 (在颈部中线廉泉穴直上1.5寸, 旁开0.3寸处) 。

4.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 用0.40mm×50mm毫针, 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项部双侧风池、翳明、供血穴, 刺入1.0~1.5寸, 针尖稍向内下方, 施以捻转手法 (100次/min) 各穴行针约15s, 留针30min, 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穴, 用6 0 m m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1.0~1.5寸, 吞咽、治呛、发音穴分别直刺刺入0.3寸, 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15s后出针, 不留针。行针时患者如欲咳嗽, 即刻出针, 出针后压迫针孔。配穴遵循“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的原则, 太冲、丰隆穴用提插捻转泻法, 太溪、三阴交穴用提插捻转补法, 留针3 0 m i n, 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

4.3 治疗时间及疗程

针刺治疗2次/d, 每治疗6d休息1d, 4周为1个疗程, 停止治疗, 判定疗效。治疗期间每3天记录一次临床变化。

4.4 关键技术环节

腧穴的定位及针刺手法操作。

4.5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项针适应证、禁忌证;患者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掌握针刺手法的操作;防止晕针、皮下血肿等意外情况;制定严重不良事件处理方案。

5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5.1 晕针

立即停止针刺, 取针, 让患者平卧, 头部放低, 松开衣带, 注意保暖, 必要时可给予温开水和糖水, 重者可用手指轻压人中、合谷穴等, 特重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

5.2 出血

头部血管比较丰富, 易出血。一般出针时压迫片刻, 如继续出血可多压会儿。

5.3 皮下血肿

拔针后按压穴位, 若出现皮下血肿可先冷敷止血, 再热敷促进吸收。

5.4 呼吸困难

针刺前备齐吸氧、吸痰设备, 如有气急、痰多时可立即吸氧、吸痰处理。

5.5 咽部出血或肿胀

针刺时可出现咽部出血或肿胀情况, 停针2 d可继续针刺治疗。

复习题

1.假性延髓麻痹又称 ()

A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

B真性球麻痹

C核上性延髓麻痹

D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

2.假性延髓麻痹的体征 ()

A可伴锥体束征

B咽反射存在或减弱

C下颌反射增强

D掌颏反射阳性

3.以下哪些属于项针疗法禁忌证 ()

A有严重出血倾向

B合并吸入性肺炎

C合并严重营养不良

D智力低下

4.项针疗法所选项颈部腧穴 ()

A风池、翳明穴

B供血、治呛穴

C吞咽、发音穴

D廉泉、外金津玉液穴

5.治呛穴的定位 ()

A翳风穴后1寸处

B风池穴直下1.5寸

C喉结与舌骨之间的凹陷中

D喉结下0.5寸, 正中线旁开0.3寸

6.以下哪些穴位在人体项部 ()

A廉泉穴

B风池穴

C翳明穴

D供血穴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上期本栏目复习题答案:

1.AB 2.ABCD 3.BC 4.ABD

中医技术论文 篇11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中医护理;效果方法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28-01

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是糖尿病一种比较普遍的并发症,同时进展缓慢,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同时该病潜伏期较长,往往会出现漏诊、误诊等问题,一般糖尿病人的发病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主要症状为病人下肢出现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脚部溃疡糜烂,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而该病的发病病因目前存在多种,一般明确性不高,大部分医学学者都将该病病因归结为肌体的生理功能问题。而此次研究中,我院着重面向2013年至2014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病人122例,分别划分为常规治疗的参考组以及加入中医辅助护理治疗的实验组,通过对两组数据对比可知,传统治疗配合中医辅助护理效果明显。详细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于2013年到2014来我院进行护理治疗的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病人122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个小组,即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其中实验组61例病人中,含男性4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42-69岁,平均年龄为(56.1±1.5)岁;而在参考组61例病人中,含男性39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1-65岁,平均年龄(54.2±1.9)岁。根据以上一般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人无论在性别、年龄位置方面均为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

1.2护理手段

所有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方法,主要可以包含生活護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活护理,即对于病人进行相应的生活护理辅助,例如糖尿病神经或血管有足部麻木、发凉等不适者可每天做5分钟足部操,注意足部保暖;对于卧床的病人要定时进行翻身操作等等;饮食护理,即主要对于病人饮食进行调控,要求采用高维生素、高纤维以及控制饮食总热量,同时注重病人的定时补水;心理护理,对于病人的心理进行了解,同时对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引导,例如:一些病人出现悲观情况,要多进行安慰和鼓励等等,同时要学会聆听他们的苦楚[2]。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配合中医辅助护理方面,则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排除病人饱腹以及空腹情况;是否有出血性疾病;是否有心脏手术室史。对病人进行中医足浴、穴位贴敷、耳穴压籽、艾灸等:足浴用药为川草乌、艾叶、桂枝、红花、透骨草等,兑水5000ml以文火小煮30min,完成后以热气熏病人足部,待温度降至38℃以下后,则将药液倒入足浴桶中,让病人进行浸泡,时间把握在每日30min左右;穴位贴敷根据患者的症型选用方剂,以醋为介质调制好后贴敷到相应的穴位上;耳穴压籽将清洁的磁珠贴敷到耳朵相应的穴位上;然后是中医食疗,即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食疗方案,寒凝血瘀病人则需食用肉桂、回香、花椒等;恢复期病人宜食用莲子、木耳、山楂、大枣、桂圆、冬瓜等等,同时遵定时定量进餐的原则 [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以SPSS 13.0数据包进行展开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同时通过t检测;并且通过χ2检验,P值小于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已经初见成效,具体结果如下,实验组病人治愈26例,显效32例,无效或恶化3例,治疗有效率为95.08%;参考组病人治愈18例,显效31例,无效或恶化12例,治疗有效率为80.33%。由此可见,两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可见下表一:

3.讨论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常见且严重的疾病,而要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仅仅通过传统治疗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所以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往往也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神经末梢等部位的病变,往往会让病人承受更多的痛苦,而传统治疗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依然存在周期短,效果差的问题,所以需要通过中医辅助护理治疗进行治疗效果的提升。而根据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治愈26例,显效32例,无效或恶化3例,治疗有效率为95.08%;参考组病人治愈18例,显效31例,无效或恶化12例,治疗有效率为80.33%[3]。由此可见,两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采用传统治疗配合中医护理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要显著好于仅用传统治疗的参考组[4]。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护理治疗而言,中医护理辅助治疗能够大大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程文红,蔡莹,周秋蓉.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 川中医,2015,02(02):172-173.

[2]蚁淳,陈佩仪,陈琳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0(10):1363-1364.

[3]高小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0(05):47-49.

[4]曾丽梅.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08):255.

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业 篇12

我国中医药业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走上稳定发展道路, 目前已经具备基础的产业体系及规模, 在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10年中, 我国中医药业每年增加值幅度基本都保持在20%左右, 在中药材和中成药加工业方面, 其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与此相当。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却发现我国中医药业的发展步伐还是比较缓慢的, 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显得更为落后, 一直以模仿为主, 缺乏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临床中使用的中医药品仿制成分大约为50%, 10%为缺乏原创新及根本性。虽然采取仿制手段能够减少资本投入, 填补临床治疗空缺, 但是却无法契合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入WTO后, 知识产权保护的制约与国外企业的市场争夺, 使我国的中医药行业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再加上我国中药的出口一直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的中药材为主, 导致国际竞争力在持续下降, 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丧失。此外, 很多发达国家不断借鉴、吸收我国原有中医药技术, 并生产“仿制中成药”占领国内市场。

2 我国中医药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没有构建集成式发展格局

我国中医药业发展中企业不仅无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而且各个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经营环境非常差强人意, 国家主管机构、地方主管机构、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得到正确梳理。企业很难成为中医药业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主体, 在政企混合的环境下, 中医药企业不仅需要承担来自市场的风险, 还要受到政府强制性要求的束缚, 一些政策干预程度较大, 导致出现大量雷同产品。从整体上赖建安我国中医药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 规模经营程度有限, 基本上处于粗放发展和分散竞争的状态。

2.2 缺乏充足的技术创新空间

缺乏监督管理体系及产权激励制度是导致我国中医药业技术创新空间有限的根本原因, 由于监管力度欠缺, 很多企业采用产品仿冒形式进入市场, 而又在短期内退出市场, 这样不仅增重了改领域市场的混乱程度, 也进一步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的管理主要侧重项目管理, 而在软硬环境构造、创新激励政策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得不够。中医药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持续长久, 大量仿冒产品的存在扭曲了市场的原有形态, 不仅导致了国内市场过度竞争, 而且还使真正的技术创新者利益没有保障, 缺乏创新的动力。

2.3 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中医药业呈现行政化研究格局, 大部分技术创新项目都划分给高校、科研机构, 而高校、科研机构将该项目的数量、级别作为工作人员酬劳的评判标准, 进一步加剧了中医药业行政化程度。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转让者及受让者都具备双重利益性质, 投资风险、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矛盾。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各方对技术的价值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各方都存在风险, 科研机构和高校不具备资金转化能力, 企业则无力承担市场高风险。

3 若干种优化我国中医药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我国政府是中医药业的主要投资者,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扭转观念, 逐渐抽离直接投资身份, 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机构应该结合中医药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政策, 并且为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 创新引入各种高科技网络化管理模式, 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该领域。另外政府机构还应该时刻掌握国外中医药业发展情况, 适当借鉴其合理的技术创新经验, 并酌情调整运用, 确保我国中医药业能够与国际发展保持同步。

3.2 构建市场经营体系

中医药业市场化是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目标, 市场是大量交易活动进行中最能降低费用、最有效率的体制组织, 中医药业只有与企业建立联系, 并且推进市场化进程, 才能转变成真正的企业, 并在市场中占据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央机构应该改变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中医药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格局, 让企业逐渐参与到技术创新的实际工作中来, 这样企业在掌握创新技术基础上充分运用市场环境来不断刺激中医药业的发展, 而且也能够合理规避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 促进该领域获得更快更健康发展。

3.3 完善资金流通渠道

完善资金流通渠道是增强我国中医药业发展动力的重要措施, 可以构建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中医药业投融资体系, 确保相关领域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资金, 另外还要加强与其存在密切联系得中介、创业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力度。发展或引入适宜中医药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 如投资咨询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技术交易市场等。中医药企业还应该积极和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丰富中医药业的资金进出渠道, 为资本提供良性循环空间。

4 结束语

技术创新是制约我国中医药业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中医药业管理者、工作者及科研者都应该给予该问题的足够的重视, 并且在政府的引导下, 积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才能促进该领域迅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中医药业是带有我国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 同时也是占据独特国际优势的产业, 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加大中医药研究力度的背景下, 严重削弱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文章认为技术创新是改善中医药业发展格局,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在阐述我国中医药业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中医药业,技术创新发展,存在问题,优化对策,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苍宁.以需求引领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09:1468.

[2]熊新忠.中医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朱皆笑, 施海燕, 孙国君, 等.国内外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及研究方法综述[J].现代物业 (中旬刊) , 2010, 08:9-13.

[4]施海燕, 朱皆笑, 孙国君, 等.国内外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及研究方法综述[A].中国药学会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天津市人民政府.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天津市人民政府:2010:12.

[5]秦芳.我国中医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08:12-20.

[6]邹鲜红.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7]曹湘博.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8]蓝毓营.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J].大众科技, 2008, 11:167-168.

[9]杨广毅, 王丽君.我国中医药业的国际竞争战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01:98-100.

[10]曲龙.浅谈我国中医药学的困境与创新发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08, 02:14-15.

上一篇:新闻共同体下一篇: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