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精选12篇)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1
一、课的内容的选择
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 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我在讲初中课本中个《灯与光》这一课时, 抓住具象与抽象的关系, 挖掘出抽象形态的形成便是具体形象经过人的变化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一知识点, 作为渗透创新教育的主线索来设计课的结构。
二、突出美感教学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 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 进而主动选择美。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在当前的教学中, 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 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胆量就没有创新,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 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 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我想这种冲动便是开拓创新和创造的勇气, 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众所周知, 马克思的座右铭便是:怀疑一切。
三、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个好分数的思想, 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让他们走出了分数的误区,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方法是:摒弃分数, 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 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 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 但也可能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局限, 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 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 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 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 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 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 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 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 学生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 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欣赏他的。
四、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 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 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 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 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 可以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 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作业中体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 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未来的社会中, 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 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在各方面与人合作, 最终建立起与人在道义上的有效合作。在美术课中我采取了优势互补的合作能力训练, 如在讲授《和平鸽》一课中, 在布置作业的要求里面规定:可以有几名同学合作, 发挥每个同学的特点, 分别参与创意、文字书写、图形绘制、色彩搭配的构思与制作。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创新教学的开展, 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不断探索与自省, 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 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 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 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 转变为启发诱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 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才能落实到行动, 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2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美术课程是初中的重要课程的组成部分,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丰富着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的美术教育由于受到了其他学科的影响,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突出,因此,在美术的课堂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的需要被强调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培养
我省初中新课程实施近三年来,美术课堂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其主要表现为“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让学生养成独立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内涵从而热爱它。[1]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将它列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2]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美术课堂中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个性的表现。首先注意的是创造性思维。在这中间发散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就是学生对对象的真实还原和创造性的个性表现。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给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绘画技法,提早学生的创新能力。[3]
一方面让他们继承传统美术教育中的合理困素,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空间意识、造型规律、综合处理、艺术理解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写生技能。写生要求真实准确的描绘客观的事物。要求空间、透视、明暗比例等造型因素的理解、掌握,要求通过分析、联系、比较、判断、对照等观察方法和分析方法来把握对象的特征。写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去观察,用自己的手法来表现客观对象,写生起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美术是比较综合性的学科,它与音乐、语文等学科紧密的相连。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把各种艺术学科融合在一起,从而淡化各学科的界限。让学生可以真正在艺术海洋里遨游,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在美术的课堂中要让学生面对各式各样的客观对象积极得思考。教师尽量不要把观察分析的结果强加给学生,而是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并描绘自己观察到的客观现象并记录其感受。鼓励学生要敢于创新。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要做到把临摹和写生融合在一起
我们有些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指导大多运用单一的临摹法而抛弃了写生的训练,这种授课方式很不明智。临摹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法,在临摹中学生可以体会并学习到大师的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丰富其艺术技法。但是写生并加以创新的能力也十分的重要,今年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注重这点在临摹和写生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新意识。
例如介绍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们把自己当成蒙娜丽莎,闭上眼睛体会蒙娜丽莎当时的心境,并模仿其微笑,并探讨其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并创造搞笑版蒙娜丽莎的微笑,整节课一直用?_放性的思维来引导学生来探讨这个作品,并改造创造搞笑版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发散思维,转变他们一直以来对艺术作品的味同嚼蜡的感受,加深他们对大师艺术作品的理解、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味,和创新思维。最后让学生写生“同桌的微笑”,从而让学生了解写生肖像画的一些技法。通过这堂课学生就能很好的把写生和临摹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
二、创新要做到教师拿捏对学生的辅导。
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绘画的技巧:由浅人深,由简及繁的科学、系统的训练程式。特别在训练程式方面,要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忌求急求快,走马观花。此外,还要加强对绘画语言的理解,富于想象,不拘俗套:敢想、敢破、敢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语言,允许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包办代替,而要掌握一个度:
一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要有度。限于学生水平和基本功,其作品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老师每次要适时适当指出,让学生逐步解决,不能抱着挑毛病的目的一下子将学生的作品否定得一无是处,这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对绘画技法、语言的传授、示范要有度。不能全盘托出,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和创作灵感。老师的适当引导加上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亲尝成功的喜悦,会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罗恩菲德说过:“技巧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它是极端个人化的,因此不能加以解释或传授,每个学生都得发展自己的技巧。”他又指出:“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介绍材料,教师要了解,学生必须发展个别的技巧,有时候教师的‘帮忙’,传授给学生正确技巧,只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尽管带一定的片面性,却也不无道理,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路当让他自己去走,老师不能人为地给学生的发展制造定势,限制其个性的发展,阻碍其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美术的课堂教学要大力倡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包办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并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内涵从而热爱它。
参考文献
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29-01
美术是传承美术思想、文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是启迪智慧、传授技能与经验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作为美术教师,应当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确定美术在整个初中教育的地位
美术是有别于音乐、语言艺术的一门学科。具有创造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在新理念下提出的对未来人才的新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我们的学生都将参与世界性的挑战和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形成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素质教育的目的应当是重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共同发展,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未来生活的主人,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二、转变师生角色,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人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将引发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美术课上,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发言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会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教师要把握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三、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美术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注重课堂任务的有序进行,而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合理优化教学结构,周全考虑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向日葵》这幅作品前,我将这节课分解成四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调色的技巧,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色彩组合时的变化,让学生对色彩有个整体的认知,然后以教室内的可视物体为例,讲解色彩组合,最后进行调色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作品的诞生背景,让学生对梵·高的作品风格有个大体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画意的体会,随后鼓励学生大胆欣赏,丰富审美体验。第三课时,进行技法的学习,通过让学生亲自临摹梵·高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梵·高上色和笔触的技法,吸取其中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第四课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梵·高的内心世界,多观察,大胆想象,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注意作业的合理性,既要形式丰富又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四、学会利用多媒体促学
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美术教学,作为听众的学生,不仅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而且没有对一幅美术作品表达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自由,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文字来想象一幅美术作品的魅力。这样的美术教学课堂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让美术教学回归到直观教学的视觉艺术的本位上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新奇感,而且能够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参与到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更多的独立思考来发现艺术作品的美之所在、魅力之所在,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最佳的美术教学效果,高效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堂目标。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而且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美术教学节奏有张有弛、舒缓自如。
课改已经在国内普及,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及时的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少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方载忠.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4
一、创造趣味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老师,不仅要按时按量地完成初中美术教学,还要注重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趣味活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想学习的欲望和信心。因此,趣味活力课堂的打造,首先需要广大初中美术老师注重在课堂中增加趣味元素。比如说,在上课时,老师多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方便管理和严肃纪律,通常都会在学生面前展现严肃的形象。但是也因此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另外,初中美术老师还要善于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整体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比如说,在上课时,老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多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动手绘画。在课堂上,老师还要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学习,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创新出优秀作品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以更好的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后,老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多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会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这样也有利于课堂上师生默契的培养。很多初中生会因为对老师个人的喜爱与否,影响到对这个老师所授学科的情绪,因此,作为老师要根据初中生普遍的这一学习特点,塑造好良好的师生形象,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美术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一切美术作品都源于生活,也都在展示和抒发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加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并用自己的创作加以表达。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局限于课堂模式,通常都是教师根据教材,传授学生美术知识。教学模式单一是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一个缺陷。美术本身是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我们需要走出课堂、拥抱生活,增加一些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客观条件,倡议实践,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美术活动,实践结束后学生与老师反馈,学生总结实践中应用的内容,寓学于实践,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春游活动为例,将每个人眼中不同的春天展示在画纸上,抽象也好,天马行空也好,都能够展示学生独特的美术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创作
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该意识到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师生之间的默契。所以说,老师应该发扬学生们的这一优点,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合作的优点和长处。比如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审美和品味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独自学习或者接受老师单方面的授课教学,那么学习进步程度难免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一定的交流沟通以及互相取长补短,那么学生们的思想就能够得到一定的互换和交流。因此,作为初中美术老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之间创新的潜力,把课堂创新的时间多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和创新。美术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们往正确的学习方向发展,帮助学生们解决难题和提高进步。比如说,老师给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主题为“春天”的绘画内容,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交作品,老师作为评委,要根据每个小组所提交上来的作品进行评选,最终选出最优秀的合作小组以及作品。对于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对于其他小组也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够得到互换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最后将每个人最突出的创意都集中到一幅作品中,这样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水平以及学习效率。总而言之,(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17页)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利用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三、注重因材施教以及课后学习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会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但是每个人也有其特殊性。作为初中美术老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共同特征进行创新课堂,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喜欢模仿绘画,有些学生喜欢独自构图,有些学生喜欢单一的素描勾勒,有些学生喜欢用色彩进行绘画等等。这些都是初中生在共性的特征下呈现出来的特殊性。因此,作为初中美术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比如说,喜欢模仿绘画的学生,老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利用不断的模仿提高其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在模仿绘画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技巧的运用能力。再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用素描进行绘画,老师要对他们的明暗处理或者是线条勾勒进行一定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己所爱好的绘画习惯下更好地学习和取得进步。另外,在初中绘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美术老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课后对学生的提高和帮助。比如说,很少有美术老师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一节课所学习的技巧进行一定地检测和应用。所以说美术老师还要根据每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给学生们布置相似或者有所拓展的课后自主学习内容。比如,上文提到的,课堂上让学生们合作学习以“春天”为主题的绘画内容,那么课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幅以“夏天”或“秋天”或“冬天”为主题的绘画内容,让学生们根据课堂上的教学进行课后创新和拓展。只有这样举一反三的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创新程度。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美术老师,要在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高效新颖的学习方法下更好地学习知识,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以及因材施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美术思维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只有运用这样切实可行的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创新的初中美术课堂。
摘要:美术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一切美术作品都源于生活,也都在展示和抒发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加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并用自己的创作加以表达。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局限于课堂模式,通常都是教师根据教材,传授学生美术知识。初中美术是初中生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的重要学习时期。初中美术老师,要在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高效新颖的学习方法下更好地学习知识,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以及因材施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有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的实施对策 篇5
摘要:中职美术的创新教学,是中职美术课程的需要,也是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中职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等方式,彻底贯彻实施创新教学,提高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对策
中职美术实施创新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中职美术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推进中职美术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一、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是中职美术教学的引导者,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开拓思维,并进行积极的探索,紧跟时代的潮流。对于教学的不同内容,教师要时常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创新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不断改变的教学需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大胆探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新的科学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创新型的中职美术教学活动,进而彻底践行中职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二、中职美术教学的创新
1.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鉴赏课程结合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各种院校的教学当中,中职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教学活动当中,采用多媒体设备是实施教学课程的重要手段,对于创新性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实施创新型教学的关键所在。中职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声、像、画结合起来,符合中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要求。将二者的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鉴赏课的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绘画能力与鉴赏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学生鉴赏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就能更好地在绘画时处理好细节问题。在鉴赏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多去观察绘画的细节,提高学生绘画处理技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相关的音乐作为绘画鉴赏的背景,为学生进行绘画鉴赏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不同的绘画作品进行鉴赏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营造不同的氛围,进行强化学生的鉴赏感觉,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2.统一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
长久以来,中职美术教师过度注重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特点及其对学习的需要重视不足。统一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大大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并非是整齐划一的,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培养。例如,在对于一些理论性、基础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普遍的美术素养;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特长,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他们的短板与劣势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将手工艺品美术创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小组的整体手工艺品创作能力;对于素描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也可以将他们分成一组,通过针对性教学提高他们的素描水平,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美术创作能力。
3.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美术的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例如,美术馆、社会创作、展览馆、户外写生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际创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发现创新性的美术题材,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作热情;且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教学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参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带领学生参加美术展览馆等,让学生关注时下的美术潮流,并根据作品在学生之间展开鉴赏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能够开阔思维,快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另外,再用户外与户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绘画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户外创作当中,提高学生的实际美术创作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转变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现代化技术与鉴赏课程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实现中职美术的创新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新课改”教学创新初探 篇6
【关键词】美术;新课改;教学;创新
面对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新机遇,怎样开发、利用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协调他们的手与脑,融通他们的理性与感性,从而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整合他们的创造潜能,无疑就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所必需面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结合实际,研究方法,优化手段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会,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亲和对话,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而“创新意识的形成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首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要通过教育工作者认真设计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构思与设计理念,首先是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因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理论上讲,“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具有很多自主权和创造权的空间”。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重要,这首先就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根据当下学生特点,恰当应用情感管理方法来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学生作为朋友一样对待,用亲情,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形成心灵的沟通,并及时肯定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找出闪光点,采取以表扬或奖励形式给予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感、价值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思维触角能充分向不同角度的伸展,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
二、尊重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勇于抛弃旧东西,创造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很强的创造能力,进而常进行创造性活动”。毫无疑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求教师教学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教师作为教学关系的“主导”方面的含义,同时也是艺术教育必须要有“教育艺术”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学是一门艺术绝不是一句空话,其内涵,是要靠老师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努力而不断注入的。这在反拨科学主义、技术至上和绝对理性的当代社会,如何教育、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和疑难而能情理融会、随机变通的灵动性,其实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内在而深刻的逻辑联系。
当然,根据个人体会,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造,最关键的是,教师不仅要有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来激活学生思维,更重要是,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独立思考与实践行动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抓住契机,实现学生的思维飞跃
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教育学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都存在着身心发育与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段、不同的人的具体关系与表现上,又是潜在的、各不相同的。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教学生如何“废物”利用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之前交待他们带的“废物”开始制作,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
情境的创设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美术新课改更是不可缺少的。各类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如果没有情境创设,再丰富的内容也会变的枯燥无味,美术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因此在美术新课改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二者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承的,又是相互促进的。情境创设的不断应用,会更好地促进美术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随着美术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和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看,创造美好、和谐、诗性的社会,包括美术“新课改”在内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将同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尹小斌.《中国美术教育》[J].“美术应试教育的现状及其对高考美术教育的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2006年4月
[2]赵艳平.《当代教育科学》[J].“师定文化与个体知识互动的个案研究——基于新课改背景的课堂教学”,2005年第21期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7
首先, 创作教学的成功与否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吃透教材, 吃透教育部颁布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做一个初级的“研究型”美术教师。即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或教学的实验和研究, 加以反思, 并不断改进后续的教学。美术教师能上出一节节成功的课, 需要教者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的组织、灵活的策略与方法, 即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教案。所以, 能否精心设计教案是能否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关键之一, 也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苏教版美术课本第15册“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一课的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运用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一种是根据课本中提及的有关内容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地简单说教, 一课下来, 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都感到比较茫然, 似走马观花。同样的内容我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 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从每幅画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直至作品的艺术特色、鲜明的个性等方面加以引导阐述, 或学生分组讨论, 或学生个别展示, 或让学生成为画面中的一员现身说法, 一课下来学生们对所欣赏的内容几乎耳熟能详, 对每一件精品绘画的艺术价值都能娓娓道来。
其次, 创作教学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教师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不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这里所说的创造美可以理解为美术教学的创作教学。教者在美术教学中应熟识并科学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单纯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 应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有些教学方法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之上方可使用, 否则, 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第十七册“造型·表现———笔情墨意抒胸臆”一课的教学中, 单纯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无济于事的, 对于浩瀚如海的中国画精品力作,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亲临博物馆、画廊等艺术氛围浓烈的场所零距离目睹大师的真迹, 领略他们的风采, 与精品“对话”, 再运用诸如练习法、展示法等方法加以训练, 如此反复, 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以上论述主要是从教师的“教”的方面在创作教学中的影响加以说明, 下面从学生“学”的层面对创作教学进行论述。
据科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在少年期发展过程中绘画创作会进入所谓的“抑制期”或“转型期”, 这一段时期他们的造型能力是游弋不定的, 一方面他们仍未脱离儿童期绘画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表现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他们开始变得有些“眼高手低”, 往往对自己的创作显得不太认可, 总觉得自己的创作有点“四不像”的感觉。因此, 在创作过程中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不敢“大刀阔斧”、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美。鉴于此, 教师在美术创作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适度参加各种校内外美术兴趣活动, 如校园板报、墙报、宣传牌的美化设计, 经常性参观各类书画艺术展览, 进行户外写生活动, 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参加各类书画竞赛活动, 从中找寻到艺术的乐趣。初中生的艺术转型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生在保持美术学习兴趣和正确态度的同时, 知识技能也应跟进。也许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作品看上去不太满意, 但这有可能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艺术的“高原现象”, 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即将会有一个艺术的质的飞跃, 况且单纯从作业的满意度是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正如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8
一、优化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即培养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一个问题举一反三, 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造力。
现代美术作品的构思多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因此, 在美术课堂中, 教师要注意多采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运用不同材料、不同色彩、不同手法, 去设计新颖的、独特的美术作品。这样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表现欲, 也提高了他们的信心,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 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其他课程相比, 美术课更能使学生放松心情, 因此, 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美术课堂的优势, 从色彩、工具、设计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美术中的潜在元素, 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很多学生由于课业的压力和自身的原因逐渐放弃了对美术的追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 对学生积极引导, 并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努力追求梦想, 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积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双翼, 也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设定具体的情境,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 并从想象中产生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比如, 利用图片和工具, 引导学生做思维训练, 让他们抛弃传统的思维方式, 运用自身的观察力、感受力、记忆力和思考力, 展开丰富的想象, 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美术创作对学生的观察力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通过美术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 美的事物能够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 并可以激发人类对自然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从心灵深处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体会“美”的事物, 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观察方法, 教师不能局限于美术课堂,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比如带学生去室外写生等, 给学生提供清晰、真实的观察对象, 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求异, 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 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条条框框, 解除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束缚,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美术创作过程中, 不要让不必要的因素限制了学生的创作。
教学方法也要及时更新, 教师在课堂中应提前准备开发学生脑力活动的游戏,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打开思路,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不断探索新奇的、罕见的设计方案, 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
同时, 可以利用好玩有趣的故事, 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性的思考模式, 产生无限的遐想, 给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 并对他们的奇特想法给予肯定, 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 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学生的引导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 教师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 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创造性的教师,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要吸收中外的优秀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现状以及自身情况, 制定合适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运用自身的艺术创造力, 展现自己个性的、有创见的一面,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七、建立科学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机制
学生最在意的当然是自己的作品是否优秀, 是否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 不仅要看学生的专业美术技能, 还要评价学生的创造意念和想象力的水平, 全面地评判学生的作品, 给出合理的成绩。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开发,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力, 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也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 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校和教师都应重视起来, 为我国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总之, 美术教学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不应只顾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 而忽略了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无限创造力。教师应该意识到美术课带给学生的创造力对其他课程也有很大帮助。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的同时, 也为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美术课堂, 重视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初中美术是青少年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不仅能够提升艺术素养、陶冶情操, 还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初中阶段是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 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处于最佳发展时期。而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美术教学的特点,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凯.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9 (25) .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9
关键词:审美教育,创造思维,情感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 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在处理教材方面, 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 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但又在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 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 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 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 即我们常说的美育,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 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 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 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 但是, 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会美, 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 (陆广智《基础美学》) 正确的做法, 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 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由此, 我们认为,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美化人们的生活, 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 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 这个任务的完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 特别是美术, 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 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 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 并结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 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 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 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 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 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 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 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2、审美情趣的培养。
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 (《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 , 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 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 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 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人类审美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审美感受与体验是关键, 这是因为审美活动是由外部感发开始并获得审美感受, 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情感上的接受过程。也是知觉完型的过程。情感一方面由外部刺激产生, 另一方面, 它一旦产生, 又作为一种心理力量推动着主体的知觉建构。
三、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 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 但这种感受和感化, 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 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 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 什么是丑恶的, 什么是应该歌颂的, 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 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 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 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 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 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 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 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四、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 有形的东西, 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 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 我们应该因势利导, 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 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 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新一代的艺术创造潜力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美育教育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 而且其高度开发与利用将直接关系到国家艺术教育领域的兴衰。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 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美术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而可见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是感性的和精神的东西, 不要用理智去认识它, 否则就是从教条到教条, 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苦涩无味的东西, 从事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 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 进而表达自己对大千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而不是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不但要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 还能帮助他们科学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就美学而言, 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 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 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 除了需要激发他外, 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 没有这种自由, 他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 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 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 并用这条主线将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 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参考文献
[1]陆广智.基础美学[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9.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10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 一味地让学生死板地接受陈旧知识,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 很少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再就是老师讲学生练的“培训式”, 老师介绍画法步骤及注意点, 然后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 也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 只是千篇一律地完成任务。这样乏味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哈欠连天, 甚至交头接耳, 最后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广,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不同的美术教学领域进行了探索, 尝试创新一些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师生角色互换, 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欣赏·评述”课上, 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本中的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或一位画家, 搜索整理成两百字左右的资料并理解熟记, 再写下五十字左右的自我认识文字后, 回到美术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人五分钟的脱稿讲演时间, 介绍自选的作品或作者, 小组内选择优秀者到全班做“汇报演出”, 有能力者甚至可以自制powerpoint (幻灯片) 辅助。
这样的改变开始学生很不适应, 但经过一次尝试以后, 学生们变得兴奋, 继而踊跃争先, 出现了一个个令我都佩服的“小美术老师”和那些结构严谨、制作精美的powerpoint课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生用她唯美的幻灯片演示介绍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后, 竟然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献给他, 在她用不大的声音朗诵完毕后, 全班致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罗丹曾说:“世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却要说:“世上不是缺少有创造力的孩子, 而是缺少让他们创造的老师!”
二、巧妙设计课堂, 尝试互助促学习
“造型·表现”课是实现美术“双基”教学的重要环节, 老师们都习惯“两段式”教学, 即老师先介绍画法、步骤, 进行示范, 然后学生尝试, 完成作业。这样对一部分天赋较好、态度端正的学生还是有效的, 但不能面对全体, 特别是一些美术基础薄弱的孩子。在教学探索中我尝试打破这种固有的模式。
比如在上全身速写课时, 先让学生尝试画我, 5分钟完成, 挑了两三个胆大的到黑板上画, 学生新奇, 全班兴高采烈, 结果可想而知。完了我也画一个同学, 也是5分钟, 现场黑板演示, 要学生们比较与两种画法的不同。如此,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全身速写的正确步骤。
接下来小组按教材认真研究一下人体比例, 特别是上下半身的比例、轮廓, 并修改一下自己画的老师。然后让学生讨论出速写中还有哪些困难, 逐一解决动态线、人体结构的透视以及衣纹等难点, 再完整修改画老师的作品, 最后进行学生间的不同姿势分组速写, 时间可略长些。
这样, 老师引导和学生互助探讨交替, 学习在不断的比较中获得进步, 且层层深入, 使每一名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不少从来没有画过速写的学生从此还爱上了画速写。
三、自主评价作业, 对比感悟再提高
不少老师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解仅限于对美术作业的批改和打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在作业中却无法涉及, 所以仅以学生作业作为美术教学的总体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当今世界审美趋向多元化, 在这个弘扬个性的年代, 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应与时俱进, 许多教育家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 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
经过尝试与积累, 我设计了以学生自主激励、展示交流的评价模式。利用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和班级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真正把教学评价作为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在每一单元开始即发给组长一张评价表, 表中涵盖: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 发言讨论记录摘要, 围绕课题的工具材料准备及收集资料情况, 作业设计过程 (草图、拟用材料等) , 作业成品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老师评语及等级。这张表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全面。
小组设立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佳参与贡献、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材料运用、最佳自由创作精神等不同标准的奖项, 肯定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参与热情, 保持持久兴趣, 使美术成为“最易掌握的学科”和“最有成就感的学科”。
罗曼·罗兰说:“我创造, 故我在!”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创新也永远是最新的话题。创新型高效课堂其实是没有固定模式的, 一切只要从“学生的学”出发, 针对性地设计“教师的教”,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激情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老师课堂上的角色更像领航员, 同样的知识点, 只要用心就可以演绎出诸多版本的“创新型课堂”, 最关键还是“有效”和“高效”!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11
一、 尊重学生自主创造的天性
1.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初中生的眼里,美术学习就是一种游戏。这些游戏式的美术作业里透露着他们的幼稚、大胆与真诚。对这些无抄袭、无掩饰、无投谁所好的创造者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肯定他们因控笔能力不强而自然流露出的幼稚的线条、肯定他们与现实不相符的造型和色彩,甚至肯定他们在尝试下得出的“劣作”,并鼓励他们多做几个,再进行有意识地比较,形成自己的创造经验。总之,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勇气,形成不盲目模仿现成作品的习惯。
但我们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学生自己创新的成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肯定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调动起来。从导入新课起,通过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本范作,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利用教具和以往学生的作业比较等方法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由简单至深入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对脑海中已有的事物印象进行再记忆,再观察,经分析理解,再现出来的效果比原有的印象一定会丰富、有趣得多。这样学生特别能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乐趣,对美术产生持续的兴趣。将活动热情迁移到课堂上来,就能积极思考,主动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力变得敏锐,图形记忆力增强,想象力变得丰富,创作情绪变得高涨。
2.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动机
尽管有些学生作品欠缺技巧,但是换一种角度去欣赏时,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表现他们最想表现的事物。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学生的视点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解释世界。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创造出精彩的作品。
二、 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加强学生的创作训练
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作训练,在美术创作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新意识。初中生美术创作的功底很差,但又不愿意去花过多的时间练习,害怕练习美术耽误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去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每一次课堂教学以后,都要留有一定量的美术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作业习惯。
2.实行鼓励性的发展评价
要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敢于创新,就要实行鼓励性的发展评价。在美术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欣赏中,我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美?”学生们一下子讨论开了,有位学生说“我们的地球最美”,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这名学生,并说他有独到的美术欣赏眼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美术课上学生大胆发言,说得那么开心、那么快乐,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绘画能力也逐步提高。
接着,我要求学生围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个主题,创作一幅作品,一周后,学生把作品交到了我的办公室。从作品的艺术价值来看,真的没有多少高水平的,但从学生的创作思想来看,有许多学生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污染的担心,有的学生对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等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有一个学生创作的《早晨》,公园里小树都低着头,没有人锻炼,买早点的人都戴着口罩,虽然画得不好,但却很有创新性,我在优秀画展中展出了他的作品,鼓励他在美术创作中要大胆创新。
美术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美术作业,也就是学生的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对那些绘画作品,也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展评的方式,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联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敢于创新,在学习美术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他们的潜能和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焦丽丽.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2]陆达准.如何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篇12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初中美术的教学无法可循,毕竟艺术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而难以做到言传, 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考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还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学生们自主创造的天性不可抹杀
1.每个人的创造潜能都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那么为什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超强的创新能力呢?原因在于每个人的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有些人的创造潜能被很好的保护和激发,而有些人的创造潜能却被无情地抹杀。作为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更加明白保护创造潜能的重要性。 例如,当学生们自主创造出来作品之后,若为劣作,则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指点并鼓励,而非打击;若为好作品,教师则应当给予一定的赞扬等。 此外,在学生们创造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杜绝其模仿抄袭的现象。
手指都有长短之分,一个班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上自然也是会参差不齐,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切忌一把抓,而是要因材施教,毕竟每个人创造潜能的不同自然创造作品也是各领风骚,各有其优势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敏锐地发觉学生们的这些优点并加以一定的肯定,这样才能树立学生们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尝到自主创作的了乐趣,进而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和保护学生们的这些创造潜能,还要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这些潜能并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在美术创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自身的潜能与优势。
2.激发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进而自主创作。学生们自主创作的动力来自于对美术的兴趣,因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去创作,首要任务则是激发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只有在学习中保持足够的热情,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 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 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与此同时,教师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尽量站在学生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其作品,这样也是对他们的创造潜能最好的尊重。
二、学生们的创造力来源于积极的动手实践
1.加大学生们美术创作训练的力度。学生们在不断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创新的灵感,因而,要想在美术创作中富有创新元素,教师们就必须要加大学生们平时创作训练的力度,尤其是对于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加大训练的强度更是很有必要。再者,美术课毕竟不是初中的主课,学生们在这方面花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要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加大训练力度极为必要。比如,教师在上完一堂理论课之后,一定要部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们独立自主地进行完成。
2.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们的鼓励。 作为对学生们行为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教师的鼓励会让学生们在美术创作方面的信心倍增,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该吝啬自己的鼓励。
例如,一次在《墨竹图》这篇美术作品的鉴赏课上,我先问学生们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立即说:“竹子!”我微微点头, 并说:“很对,这幅图就是画了很多竹子,那么,你们是否从图中看出了竹子的特点?可否说来听听?”一位同学积极地站了起来:“老师,我看到它们的笔直的形状以及墨绿的颜色。”“这位同学的见解独特,不仅说出了竹子的形状特点,还说出了其颜色特点,值得表扬。”我一边鼓掌一边说到。接着,在课程结束之后, 我要求学生们画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某种植物的作品,这样既让学生们留心观察生活,又让其在自由想象发挥的过程中锻炼到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等到学生们的作品交上来之后,我仔细欣赏了它们的美术作品,有的画的是自家阳台上的水仙花,有的画的是电脑桌前的仙人掌……从专业的角度来评价的话,他们的画法确实较为拙劣,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却又是一篇篇不失真性的作品。
【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07-07
初中美术审美教学08-17
初中美术教学评价10-14
初中美术教学实践06-11
初中美术实践教学06-30
初中美术下册教学反思07-17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0-17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0-24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形块的分割与构成》05-14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