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传播

2024-08-15

裂变传播(通用4篇)

裂变传播 篇1

新媒体是个大领域, 互联网、移动数据手机后台都涵盖其中。因为这些领域与传统媒体的战略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衍生了广播等传统媒体纷纷与新媒体相融合、依附、相生相长的局面, 开启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也正因为如此, 依附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和空间, 实现裂变式传播是广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一、广播与新媒体融合, 让广播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广播相对于报纸、电视而言, 具有及时传播的优势, 但却同时存在着声音稍纵即逝的致命弱点, 信息影响力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而进入新媒体时代, 广播实现与互联网、手机电子网络等新媒体融合后, 广播就成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它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 发布在网页上, 甚至可以供听众任意调取收听和转载。广播信息的传播和使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扩散和提高。

二、广播与新媒体融合, 告别有声无影时代, 揭开广播神秘面纱

广播与网络结合后,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一应俱全, 只要受众想看, 不论是节目内容推荐, 还是主持人简介、照片资料, 全都可以实现点对点查看。而这些也将调动听众对广播的一切好奇心, 他们通过网络与主持人的交流互动越多, 电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越大。

今年初, 延边电台汉语频率在改版之际, 同时推出了延边电台新浪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 短短2个月的时间, 延边电台官方微博的粉丝人数就迅速超过1万人。电台每天以服务受众为出发点, 随时在微博和微信上发布天气、出行、消费品价格上涨趋势及防诈骗妙招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醒和常识, 一些听众在参与电台民生资讯节目时咨询过的相关政策法规, 也会被发布到这些电子网络上, 对有类似问题的其它听众提供一些参考。

延边电台官方微博、微信的出现, 让电台与听众的互动更加频繁, 记者、编辑与消息来源的距离缩短, 听众常常会留言咨询或是提出建议, 而这些往往是电台等传统媒体了解关键信息和民生问题的最好来源, 这样才能知道百姓胃口为他们做好服务, 以此吸引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 这也是电台与受众相互依附的过程和结果。

三、广播与新媒体融合, 进一步实现裂变式传播

传统广播的传输手段和领域深受地域所限, 信号覆盖面小的甚至只能为辖区最多几十万居民所收听到。而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则可以突破这种地域限制, 获得那些通过传统媒介难以获得的信息, 同时也拓宽了广播信息对外传播的渠道。

(一) 借助新媒体传播特点, 提高传统广播媒体传播力量

早在2010年, 国内新闻从业者就成为率先入驻、接受和使用微博的群体, 除职业习惯使然, 还和微博的特殊形态有关。微博是一个整合了及时聊天工具和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新平台, 它一方面为信息传播提供更为简洁快速的通道, 同时它又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平台。

同样一条信息, 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一些国内覆盖率广的权威媒体外, 普通的县市级媒体的传播范围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如果县市级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出去, 那么几秒钟传遍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二) 依靠传统媒体公信力优势, 构建真实、客观传播体系

今年2月, 就在春节还没有过完的时候, 朝鲜的一场地下核试验, 将毗邻该国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推到了国内外的聚光灯下, 因为这里有如同地震一般的震感。延边电台官方微博随后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消息, 并配发有电台记者和职工在朝鲜核试验时, 自己对身边环境的一些感应。上海卫视随后关注到了这条消息并和延边电台取得联系, 请延边记者以电话连线的方式介绍了这次地下核试验对延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比如威力如地震, 房子发生晃动, 桌子上的东西被震掉了等等, 让上海乃至全国、全世界都对这次核试验有了进一步了解。

我们知道, 朝鲜核试验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上海卫视能够第一时间连线延边电台记者, 正是看中了它的公信力, 从而联手进行了一次真实、客观的新闻消息传播。这个时候, 我们不得不说, 延边电台作为传统媒体, 已经突破时空局限, 实现了在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都更具影响力的有效传播。

四、广播与新媒体融合, 使听众参与互动形式多样化, 距离更亲近

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后, 主持人通过设立节目公共交流QQ群、公共微信、微博, 与听众的双向交流也由此拓展为群团交流。电台主持人常常可以在节目中抛出一个话题与听众积极互动, 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引发对事件本身的深层次思考。

2013年3月份, 黄浦江漂流死猪一事被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并且多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 电台主持人就抓住这一热门话题广泛邀请专业人士就此做出评论, 同时还发动听众积极加入到讨论中来, 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 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留言、发来微信, 说出自己的观点, 整期节目完全可以做成网络视频在线直播, 做到与听众实时互动, 网友发送的微信可以直接在节目中播放, 让听众有了发言权和所属感。这样, 一期社会关注度高的节目, 既有视频、音频, 又可以增添图片, 文字, 把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集聚在一起, 影响力大大提升。

如前所述, 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许多传统广播所不具备的优点, 正是这种优势的互补性使二者的结合具有无可比拟的时尚优越性。在新媒体时代, 信息量之大、真假难辨, 传统媒体要想凸显权威地位, 就需腰做好新媒体信息的采集、鉴别、整理工作, 为我所用。

而如何以事实为根基, 加以自己独特视角的观察、评论、解析, 从而进行再传播, 扩大影响力, 这正是转型期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值得进一步深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全华, 白红义.微博在电视突发新闻报道中的影响.中国记者, 2012.

[2]陆小华.传统媒体转型期的生存之道.人民日报, 2011.

裂变传播 篇2

在年前公司的高层就流行的一本书叫《裂变式创业》,在各种会议上,也会在大会小会上提起这个词“裂变式创业”。起初我对这个词非常好奇,心理想着什么叫做裂变式创业。创业就是创业,怎么个裂变法,听起来有点象核武器爆炸。之后公司给中层干部下发了这本书,在16年的春节认真拜读了这本书,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我也非常深的切身感受。

这本书的作者是叫宗毅,是芬尼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作者从自身的创业经历和在对公司管理中,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这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裂变式专业。主要芬尼公司的裂变发展过程。第二部分讲“无边界疯狂”一个讲了疯狂的特斯拉,第二个叫互联网大篷车。先后创立8家裂变公司,创业成功率100%,裂变式创业已经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经典教案和湖畔大学一号案例。通过连接的力量,凭一己之力打通了中国第一条贯穿南北的电动车充电之路,发起“互联网大篷车”公益行动,组织“芬尼粉丝走天下”,创办超级幼儿园......2010年创立芬尼电器,从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互联网,开创了从制造商直接到消费者,在互联网上销售家用热泵、净水、空气净化等设备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商业模式;缔造芬尼克兹企业基本法:总经理5年一大选,最多连任一届。宗毅信条:一生一定要做一件很酷的事。我觉得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在管理公司中自己的切身经历。其实芬尼也是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在当下互联网冲击和电商的凶猛发展下,芬尼从传统企业在成功转变为一个带有互联网企业性质的O2O企业,并且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企业发展和扩张模式,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创立了裂变式的企业发展模式,并且创业成功率为100%。

第一次裂变式创业 割肉。割肉是割谁的肉,是割老板的肉,是割老板自己的肉,实际上是老板企业管理观念的一个转变。在今天,老板的个体利益至上失效,怎样从一个老板变成大家是老板的转型中让组织平稳过渡?用何种激励能让员工能从混日子走向自驱动。从企业管理角度从集权经济到分享经济。在当今社会才能留住人才,把员工从打工仔变为创业者。

第二次裂变 换心

渠道是制造者难以言说的痛

过去是线下渠道强势,扣点加欠款;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加强势,不但和线下一样苛刻,而且还需要厂家出钱购买流量,竞价排名。而大多数传统企业以为电商就是从线下渠道搬到线上,实际上利润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传统企业应该明白,互联网时代是用户习惯改变交易方式,并且是流量为王,谁能吸引用户流量谁就是王道。自建渠道不是在初期虽然费钱、费时、费力,但是一旦建成便是一个自由王国。互联网可以卖一切

这个模式成立需要四个原则: 1 跨越中间环节,直接面向大众;

2、行业巨无霸不敢轻易模仿;

3、优秀的现金流模式——类融资模式;能够占用上下游的资金增加周转频率,让新公司用极少的自由资金可以运作。

4、创建一个线上、线下协同的模式。线上吸引流量和成交订单,线下进行售后服务和活动体验,纯互联网公司很难颠覆这种O2O模式。

裂变的核心在于竞选

对于制造企业,最难找的就是互联网转型的人才。裂变式创业的选举办法

用人民币选总经理、用人民币投票。选票:第一行:你选谁? 第二行:你投给他多少钱? 第三行:签名。

具体评选方法:只能投一票,金额不兑现罚款,你选出的人选与PK胜出者不符,有权修改人选,但只能排在候选,不保证有资格投资,同时投资比例需要打折。竞选人及竞选团队要申明个人投资额度,带头人投资要超首期投资的10%,自己不投票不得参赛。获得投资额最大者获胜。

用人民币选出来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用真心换员工的信心 不要相信干股:创业者能否创业成功,关键是看创业带头人是否自己掏钱出来创业。

出让最大收益权:

如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总经理最低出资为150万元,管理团队优先持股,必须真金白银,共占50%,大约还有25%的股份是由集团内其他公司的高管和老员工出资,这样所有人利益就跟这家新公司的成败绑定了。裂变创业机制的核心2点是:

1、创始人控股新公司,同时收益权上充分激励创业团队。

2、创业团队成员必须掏钱参股,以身家性命赌未来,这样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才会像真正的创业者。

股权与收益权分离,让出最大收益权,用分红权补足了创业团队的控股。假如新公司有盈利,每年是强加分红的,税后利润分成20%,30%,50%三个部分,50%的税后利润是按照股权结构进行分红,让每个投资的员工都能及时感受到投资收益,这样才能及时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期待年终分红。

为什么两位创始人要持有50%的股权。主人、财务意识、股份最多,意味着风险最大。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以小博大的游戏是设计出来的,创业团队在在立项时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远景才能博得选民们的信心,让大家觉得把钱投给他们是最值得的。参赛团队的老大必须自愿从积蓄中拿出至少10%的钱,这个规定便对员工做了第一轮筛选,选出了有创业精神的人。倒逼自己设计出一个以小博大的商业模式,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分享利益,主动去占用上下游的资金。

把最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

新总经理在给自己设计薪酬时5万元,原来是芬尼海外部部长,年薪70万元。新企业在前三年很少有盈利能力的,但是撑十年的企业一般都是盈利的,其实很多时候,创业成功就是把对手熬死。

所以,创业根本不是比谁厉害,而是比谁的生命力强。很多时候创业成功不是因为老大厉害,而是因为公司成本更低,资源配置更节约、更高效。他的生存空间就会比别人大,能够活的更久。一个项目初始资金到底应该设定多少的真谛。

一、把所有的相关利益者的资金都按比例放进去;

二、让创业公司总经理把整个身家都投进去。根据这两条,一个项目的资金就很容易计算出来。员工的钱也是钱。不需要监管的失控:企业老板经常和下属发生冲突很大程度上市因为没有安全感,想用伦理实施监管。裂变企业根本就没有监管的必要,其实总经理最痛苦的就是监管。

员工自愿投资后就不会总想着跳槽,心定则行为定,行为定则专注,专注则强大。在芬尼工作三年以上可以成为裂变公司的股东。把投资变成一种福利。

1、虚拟股份是对裂变创业的一个补充。

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多员工进入新企业,需要激励,参与主体是入职三年以上的员 工,单笔资金额,最少1万元,红利来源:公司按当年净利润的10%作为红利在全体持股员工中进行分配,芬尼保证最低的红利分配率是10%,根据公司盈利计算分配率,超过10%的按实际计算,不设上限。这里面影响红利的关键指标,净利润,公司的财务总监每年年底都会把分红的明细当着所有投资者的面公开,并且注明,如果想要退回本金,请在几号前提交申请。如不提交,就自动认为是继续在下一年参股。

这个持股计划有个好处就是只占有虚拟股份,享有分红权,不占有实际的股份。员工通过投资获取高收益,而且在工作中明确以纯利润为核心目标,自然会杜绝浪费、提高效率。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融资成本,把本来需要对接银行的融资换成了发给员工的福利。用员工的钱创造了收益,再给员工一杯羹,一举三得。

2、芬尼基本法,从《美国宪法》得到的启示

体制决定组织长期竞争力,创始人要设立组织基本法。裂变机制中,并没有包括总经理撤换的内容。而且股东级的总经理不是说换就可以换的。2013年通读了美国宪法。学习美国人是怎样的制度进行接班人的更迭。总经理为五年一大选,大选获胜可以连任,但最多连任一届。明确规定了在企业一把手的位置上,任何人不能在同一个公司连续任职超过十年。卸任的总经理可以参与芬尼其他平台公司的竞选。隔代学习班、弹劾委员会。

革命先革自己:核心:创始人是否遵守。第三次裂变 选人

1、老板必须亲自招人

2、成功是因为千里挑一:目前裂变企业都还活着,除了运气,另一个原因是创业者是千里挑一。平台创业比独立创业胜算高。

3、创业者热爱与风险为伴。做草原狼的缔造者,干掉你企业的小白兔。

4、用钱买来的团队是靠不住的:慎重使用空降兵。

5、创建一个有信念的企业。第四次裂变 失控

1、组织存在决定业务模式: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2、组织的目的是要匹配客户需求,一种组织形态只能对应一种业务模式。

裂变传播 篇3

1985年, 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在其《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完整地构建了“媒介情境理论”的理论框架。他提出:电子媒介 (主要指电视) 让人们从旧场景迈入了新场景, 人们的行为也随着场景的改变而改变, 并将产生新的行为方式。[1]遗憾的是, 受到所处时代的限制, 梅罗维茨在其媒介情境理论中所指的电子媒介主要指电视, 少量涉及了广播、电话、电报等媒介, 几乎没有涉及到网络。在网络媒介日益兴盛的今天, 有必要对梅罗维茨的观点进行一个延伸, 用与他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微博对受众的影响。

二、传播案例

聚美优品这个广告表达的是年轻人不惧挫折进行奋斗最终实现成功的案例。“你只闻到我的香水, 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 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 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 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 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 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 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 也要活得漂亮。”这段台词是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在广告片中说出的全部。

短短几句话赢得的是数以万计的追捧和关注。最终收获的除了陈欧本人的美誉度激增、聚美优品的知名度大涨、还有几何级增加的网购订单量。

三、媒介情境理论下的传播解读

(一) 微博提供了新媒介

在媒介情境理论中, 梅罗维茨主要阐述了电视这一新媒介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而笔者认为, 微博作为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媒介, 它对当今受众而言, 无疑比电视更具有吸引力。

微博作为网络媒介的一种新形式, 它的普及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 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微博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个体特性突出。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 传受双方时而分离时而融合, 没有稳定和特定的分离。[2]

一份来自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0年的年度20件网络舆论事件, 有60%是首先由微博发出的声音。[3]微博中的舆论波的力量强大到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瞬间转播。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和突发事件当事人开始使用微博, 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 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 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当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营销的重要道具, 聚美优品的广告正是依靠着这一新兴媒体平台达到了火爆的传播效果。

(二) 微博构筑了新场景

新的媒介产生了新的场景, 新的场景将远远超出地域的限制。社交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加速社会场所对自然场所的分离, 打破不同场景的分离状态。

梅罗维茨指出, 电子媒介 (主要指电视) 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相同的“地方”, 于是许多从前不同的社会角色特点变得模糊了。由此可见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 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对人们产生影响。

同样的, 微博的广泛流行, 也为受众构筑了新的场景。在聚美优品营销事件中对受众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微博为受众构筑的两大场景, “社会大场景”和“集群小场景”, 也就是宏观场景和微观场景。[4]

首先来看微博为用户塑造的“社会大场景”, 这次微博裂变式传播事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帅气80后老板敢于挑战自我, 迎面社会冷嘲热讽的励志故事。这样一个“草根英雄”的出现, 让很多和他有同样梦想的人获得了极大的共鸣, 而陈欧这一平民英雄形象的出现无形中就为受众构筑了一个“励志、自信、草根英雄”无所不能的“社会大场景”。被这支广告打动的微博用户们自然被这样的励志故事打动, 被激发的上进情绪不断地在体内集聚。

其次就是微博为用户构筑的“集群小场景”。在这支广告中, 不少人发布了诸如“和陈欧一起战斗”, “一定要去捧聚美优品的场”、“80后创业英雄”、“比马云更牛的电商CEO”等富有煽动性的言论并广泛转发。这样的网络传播现状使受众, 尤其是对网络购物感兴趣的人群进入了一个“集群小场景”。

(三) 微博引发了新行为

媒介情境理论指出, 新媒介重组场景后, 人们会表现出一种场景融合下的新行为。而当微博出现之后, 人群集聚的速度变得更快, 成本变得更低。微博以更多内容表现形式, 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可以让用户随时了解自己关注对象的动态, 可以方便快捷的互动。而高质量的粉丝, 则让信息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传播开去。同时, 微博完全的开放性, 使其迅速渗透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聚美优品广告播出之后, 奥运冠军孙杨、主持人何炅、艺人韩庚等分别在新浪微博上转发、评论广告视频。拥有2400万粉丝的何炅说:“我承认, 有点感动。”聚美投资人徐小平也在转发微博时评论:“非常精彩, 非常深刻, 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声音。”[5]即便不算聚美优品公司官方微博及员工账号的贡献, 做最简单的估算, 孙杨、何炅、韩庚、徐小平这四个人的粉丝数相加就已超过7000万。聚美优品老板陈欧称这次并没有做太多“推广”方面的投入, 但收效显然已经达到目的。截至2012年12月13日, 这支广告在优酷上的播放次数已经超过370万次。可以作为对比的是, 大众汽车公司发布的新甲壳虫热播视频“乐不宜迟”, 在优酷的播放次数为144万次。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这次聚美优品的微博裂变式传播事件和网络时代以前的电视媒体和微博互动营销有很大的区别。对于一支广告来说, 画面、音乐、文案、剪辑等都需要取得较好的效果, 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但这支广告除此之外, 还有其赢得裂变传播的两大“法宝”——重新构建了两个新的媒介场景。

“自信、正能量、追求梦想”是这支广告创造的社会大场景;聚美优品所处的电商行业和目前网购人群的专有属性和普遍心态是它创造的“集群小场景”。这支广告正是利用还很好地利用了宏观场景和微观场景的互相渗透达到了最佳的裂变式传播目的, 最终达到了共赢的局面。

摘要:2012年11月10日, 以化妆品为主打的电商网站聚美优品, 通过在湖南卫视投放的两分钟长广告, 使其老板陈欧及聚美优品成为微博上热门讨论的话题。对很多大品牌来说, 过去擅长的传统广告与刚刚进行尝试的自媒体营销往往各行其是, 但聚美优品这一次成功地打通了电视与微博的传播。本文将从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提出的媒介情境理论出发, 以聚美优品微博营销为例, 分析微博在此次传播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媒介情境理论,微博,聚美优品

参考文献

[1]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B.期刊

[2]余迎, 刘文君.媒介、场景、行为--从《消失的地狱》谈梅洛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J].学理论, 2010, 第30期:178-179.

[3]田中初.电子媒介如何影响社会行为--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第1期:第31卷:108-112.

[4]谢佳沥, 从媒介情境理论看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N].人民网, 2011-10-18.

裂变式创业有感 篇4

第一次裂变 ――割肉

“企业机制要提前设立,等到出了问题再补救,将为时已晚。”

一、比对手更加可怕的事情

1. 中国传统企业的组织形态非常类似于江湖聚义的土匪结构,义字当头。一旦遇到外界的冲击,要么临阵倒戈,要么内部政变。传统的私人企业老板在人事管理上也是感情维系为主,小恩小惠为辅,又怕员工偷懒,又怕员工发生政变。传统组织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留住核心人才?

2. 但凡有能力的人都想倾其所有去做老大,这是企业所有权问题,不是你给他多少钱的问题。打江山的时候,也都流过血、拼过命,到头来企业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管理权再大,也不是自己家的,下属会始终缺乏安全感。下属背叛去做同类型的公司是最危险的,比一个强大的对手可怕的多。企业如果遇到高管集体离职的情况,一定要先稳定人心,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裙带效应。

3. 合伙人制最终会代替个人垄断成为新的组织方式。如何建立一套机制解决将来组织的阵痛,是我内心的焦虑。

二、把员工变为合作伙伴

“富人即使倾家荡产给予穷人也不能温暖人心,穷人想要他牺牲的,并不是他的财产而是他的骄傲”

1. “创造一种机制,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尊重并给予员工机会,包括共享企业成功的机会。”这是裂变的第一步,也是裂变的核心价值观。

2. 裂变创业真正考验的是传统企业老板对于“舍得”的理解。出发点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不能只想合伙人多拿走一份,自己就少一份。换个角度,如果你的手下出去创业,在损失人才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并且他了解你公司很多的情况,现在你创建一个分店或者是新公司,给核心员工一个机会,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你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年年拿红利,这不更好吗?

3. 为什么是创建新公司采取新的组织架构,第一:原有公司已经有既得利益者,新合伙人加入之后,不好展开工作。第二:伤害了现有的利益格局,使原有的组织能力退步。

4. 在激励政策的制定上,一定要比员工期望的多,要么不分,要给就给比他想要的更多,这种激励能产生势能,干活会更加拼命,没能成为合伙人的只能羡慕嫉妒恨,以后再推出新政策就会树立信心,一呼百应。

5. 只有各方都得利的时候,组织才会平和地进行新陈代谢。

第二次裂变――换心

“你以为你的对手是你的友商,其实你的对手是这个时代。”

怎样创建伟大的公司

1. 互联网成就了小人物崛起的英雄时代。在选择产品和市场的时候要避开行业大佬们的锋芒,从边缘介入,并快速聚焦,单品制胜。从线下走到线上,利用互联网优势颠覆行业大佬,创建该品类数一数二的品牌。

2. 在制定口碑营销策略的时候,我曾说过“好口碑需要让更多的人更快的知道,因此要善用社会化媒体,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

3. 建立一个线上、线下协同的模式,线上吸引流量、成交订单, 线下进行售后服务和活动体验。

4. 人才、人才、人才,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新公司要选出德才兼备的总经理。要让母公司骨干人员用钱投票,把他们和新公司的利益绑定。

5. 不要有干股。要利益同享,祸难同当。

6. 让出最大利益。股权三部分:原始两个联合创始人占50%,新公司的管理层占25%,剩下的25%由原来公司骨干员工出资。新公司的管理股份中,竞选总经理的人必须掏出至少10%的投入资金。分红模式为:股权和收益权分离,让出最大收益权。假如新公司盈利,每年强制分红,税后利润分为:20%,30%,50%。假如税后纯利润为一百万,30万留下来作为企业滚动发展资金。

50万按股权结构进行分红,总经理出了10%,能拿到5万,7万5分给新公司管理层,两个联合创始人各拿12万5,还有12万5分给原来公司骨干员工,这就是50万。剩下的20万的特殊分红是新公司管理团队的分红,总经理能拿一半,就是10万,还剩10万给新公司管理层。这样总经理能拿到15万,创始人能拿12.5万。

7. 这个机制的核心点是:1)创始人控股新公司,同时收益上充分激励创业团队。2)创业团队必须掏钱参股,以身家性命赌未来,这样决策和行动才会是真正的创业者。3)总经理比创始人拿的多,贪污10块钱,他自己损失1.5,用制度去限制。

8. 细细体会有两条真谛:1)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资金都按比例放进去;2)让创业公司的总经理把整个身家放进去。一个项目的总资金就计算出来了。对于一件事的态度或对待公司的态度,决定于他为公司牺牲了多少。

9. 对待创业团队一定要低工资,高分红,这样才会与股东的利益统一。

10. 公司设立爱心基金,帮助困难员工,尤其是医保不能完全覆盖的部分。核心原则是:先资助困难员工,按入股职工,后普通职工,再社会的次序。

上一篇:有线电视系统防雷策略下一篇:投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