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黑胫病菌(共3篇)
烟草黑胫病菌 篇1
烟草黑胫病菌(Phyt opht hora par asi t i ca var.ni cot i ana),隶属于藻物界(Chromi st a)、卵菌门(Oomycot a)、卵菌纲(Oomycet es)、腐霉目(Pyt hi ales)、腐霉科(Pyt hi aceae)、疫霉属(Phyt opht hor a),是引起烟草黑胫病的唯一病原。该病菌可危害烤烟、晾烟、晒烟、香料烟、白肋烟等所有栽培烟草,侵染大田后常造成烟株成片凋萎死亡,破坏性极强[1]。我国平均每年因烟草黑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仅次于烟草病毒病,是我国烟草主要病害。
甲霜灵(emt alaxyl)、恶唑烷酮(oxadi xyl)等苯酰氨类(乙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被广泛用于防治烟草黑胫病。由于甲霜灵在内吸性、生物活性和持效期等方面均优于同类杀菌剂,因而,该药剂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2]。但因长期单一使用苯酰氨类杀虫剂,特别是作用位点单一的甲霜灵,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给烟草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给农药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是黑胫病防治的一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植物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对烟草黑胫病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根据国内外报道,对烟草黑胫病菌抗药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烟草黑胫病菌抗药机理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甲霜灵特性
甲霜灵(met alaxyl),商品名甲霜安、瑞毒霉、瑞毒霜、雷多米尔(Ri domi l)、阿普隆(Apron)、Acylon、Bleu、立达霉、Subdue等。属苯酰氨类杀菌剂,1 977年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生产,用以防治包括疫霉菌在内的卵菌所致植物病害。化学名称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苯乙酰)丙氨酸甲酯;N-(2,6-di met hyl phenyl)-N-(met hoxyacet hyl)-DL-al ami ne met hyl est er;CA登记号:57837-1 9-1;分子式C15H21NO4;分子量279.34;结构式见图1。
1.1 理化性质
为白色粉末。工业品熔点为63.5~72.3℃,沸点295.9℃(1 01 k Pa)。25℃时蒸气压为0.75 m Pa。密度1.20(20℃)。溶解度(25℃):水中8.4 g/L(22℃),丙酮中450 g/L,乙醇中400g/L,甲苯340 g/L,正己烷1 1 g/L,辛醇68 g/L。在300℃以下稳定,室温下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水解(20℃)DT50(计算值):>200天(p H1),115天(p H9),1 2天(p H 1 0)。
1.2 毒性
甲霜灵属低毒杀菌剂,急性口服LC50大鼠为633 mg/kg,小鼠为7 888mg/kg,兔为697 mg/kg。大鼠急性经皮LC50>3.1 g/kg。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对兔皮肤无刺激。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3.6g/m3。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大鼠2.5mg/kg·d,小鼠35.7 mg/kg·d,狗8.0mg/kg·d。对人的ADI(JMPR)为0.03mg/kg体重(1 982);(Novar t i s)为0.025mg/kg体重。无致癌、诱变和致畸作用。日本鹌鹑LC50为(7天)923 mg/kg,野鸭LC50为(8天)1 466 mg/kg。日本鹌鹑、白喉鹌和野鸭LC50为(8天)>10g/kg。虹鳟、鲤鱼和蓝鳃的LC50为>1 00 mg/L。对蜜蜂无毒,LC50为(48小时)(接触)>200μg/蜜蜂,(经口)269.3μg/蜜蜂。水蚤LC50为(48小时)>28 mg/L。
1.3 作用方式及机理
甲霜灵具有较强的内吸和渗透力,施药后30 mi n即可在植物体内上下双向传导,对病害植株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甲霜灵是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病菌菌丝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其营养缺乏,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
1.4 防治对象
对多种农作物的霜霉病和疫霉病有特效。如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啤酒花霜霉病、甜菜疫病、油菜白锈病、烟草黑胫病、柑橘脚腐病、黄瓜霜霉病、番茄疫病、谷子白发病、芋疫病、辣椒疫病以及由疫霉菌引起的各种猝倒病和种腐病等。
2 抗甲霜灵菌株群体动态及抗性水平
Shew[3]在研究了317株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之后报道,甲霜灵浓度为0.1、1和10μg/ml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57%、46%~85%和89%~95%,而在黑霜灵浓度为1 020μg/ml时,对其抗性菌株抑制率才达到80%[4]。Shew[5]对连续3年使用甲霜灵的烟田内877株烟草黑胫病菌的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各年分离的烟草黑胫病菌的EC50分别为:第1年(不用药),0.4μg/ml;第2年(用药),0.3μg/ml,第3年(用药),0.7μg/ml;第4年(用药),1.2μg/ml。可见,连续使用甲霜灵后,可以增加对甲霜灵不敏感的烟草黑胫病菌菌株群体,导致抗性水平不断上升,一旦出现抗性菌株,其群体将迅速扩大,最终影响甲霜灵的防治效果。
李梅云等[6]从云南省6个地州分离烟草黑胫病菌菌株34个,测定了分离菌株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34个菌株中中高抗菌株12个,中抗菌株5个,低抗菌株17个。不同来源的烟草黑胫病原菌株的抗药性存在差异,这说明不同地区由于用药剂量不同,导致黑胫病菌抗药性存在明显差别。
袁宗胜等[7]测定的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结果表明:所测菌株菌丝生长对甲霜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同时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孢子囊的产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0μg/ml的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的产孢抑制率为100%。通过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继代培养物的测定也证明了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耐药性。
3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3.1 药剂作用位点单一
甲霜灵对病菌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核糖体RNA(ri bosomal RNA)聚合酶活性,从而抑制r RNA的合成[2,8,9]。由于甲霜灵的作用位点单一,因此极易导致病原菌体细胞发生单基因或寡基因突变,降低受药位点与药剂的亲和性,表现出抗药性现象[10]。即病原菌很容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突变,并且一旦发生,药剂就不能再对病菌产生作用,从而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3.2 田间存在天然的抗性群体
在对开始使用甲霜灵时分离的病原菌菌株进行抗甲霜灵测定,发现在甲霜灵问世之前,田间已存在少数菌株对甲霜灵具有较强抗性。甲霜灵的使用产生了选择压力,抑制了对甲霜灵敏感的菌株群体,而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发展[11]。田间存在的天然抗甲霜灵菌株群体是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4,5]。
3.3 与甲霜灵接触后发生抗性突变
St ack等[12]和Chang等[13]认为,病菌接触甲霜灵后产生的抗性突变株是病菌产生抗药性的另一主要原因。实验室条件下,在含甲霜灵的培养基上对烟草黑胫病菌菌株抗药性诱变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如Chang等[13]在实验室用甲霜灵处理烟草黑胫病菌,得到了抗甲霜灵的突变株。
3.4 药剂的选择压力
一些病菌群体中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存在着潜在的抗药性基因。在药剂的选择压力下,敏感性往往会发生一定质或量的变化。当病菌群体中存在少数抗药性个体时,长期使用同种或作用机理相同的杀菌剂时,会抑制或杀死病菌群体中敏感的部分,而抗药性的部分则能够生存和繁殖[13]。Shew[5]连续对使用3年甲霜灵的烟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抗性群体不断上升,敏感群体逐渐下降。可见,抗甲霜灵的烟草黑胫病菌群体的迅速增长,与甲霜灵对病菌的选择压力也有重要关系。
3.5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总是以一定的突变率发生在个别菌体中,因此病菌个体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几率就大。黑胫病菌具有世代短、产孢量大等特点,所以容易产生抗药性[15]。
3.6 影响病菌产生抗药性群体的因素
Mi l gr oom等[16]将影响病菌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群体的因素归为以下8个方面:1、是否存在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2、是否选用抗病品种;3、是否混用保护性杀菌剂;4、甲霜灵的使用频率;5、药剂剂量;6、抗药菌株的抗性、稳定性及适合度;7、抗药菌株的抗性水平;8、抗药性菌株的致病力强弱等。
4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与变异
祝明亮等[17]通过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菌株的抗性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发现对抗性水平较低的菌株240-YY和240-ZY 1~1 0代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44%~91.48%和88.1 5%~90.00%,而对抗性水平较高的191菌株1~10代的生长抑制率为58.70%~88.15%。同时有研究表明,烟草黑胫病的抗甲霜灵性状在连续多代菌丝块移植和转移低温保存过程中均能稳定遗传[18]。可见对甲霜灵具有抗性的烟草黑胫病菌在遗传上存在较高的稳定性,而且低抗菌株的抗性遗传较高抗菌株更稳定。
5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机理的研究
现有研究认为,甲霜灵对疫霉菌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破坏菌体的超微结构,抑制菌体RNA聚合酶的生成,作用位点可能为RNA聚合酶与模板的复合体。此类化合物能干扰核酸,特别是r RNA的合成,最敏感的是使尿苷掺入RNA受阻,但不影响尿苷的吸收和尿苷转化为尿苷酸。不同种及同种的不同菌株间r RNA合成受阻的程度不同,通常为40%~80%,这表明不是全部的RNA合成受阻。现已知道,有3种RNA的聚合物担负着细胞内核苷酸的聚合。这3种聚合酶称为聚合酶A、B、C,它们是有分工的:聚合酶A主要负责核糖体内r RNA的合成,聚合酶B用于m RNA的合成,而聚合酶C则用于t RNA和5S r RNA的合成。这3种酶一般通过对α2鹅膏碱的敏感性来区分。甲霜灵和其相似物对3种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主要是对聚合酶A的毒力最大,也就是r RNA的合成受阻,核糖体就不能正常合成,因此对菌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许多试验说明,甲霜灵等苯酰胺类杀菌剂在寄主组织内发挥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和吸器形成,但对菌株孢子囊的直接和间接萌发以及游动孢子的萌发都没有影响。
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菌体RNA聚合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但其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对甲霜灵不敏感,从而降低了对甲霜灵的吸收,使其体内达不到应有的致死浓度,也是其重要的抗性机理之一。同时甲霜灵被菌体的生物降解也是重要的抗性机理。
通过对抗药和敏感菌株杂交后代的分析,表明抗药性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由于卵菌的抗药性属于特异位点抑制剂,只对病菌的单一代谢环节起作用,导致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突变。
抗药菌株在自然界与敏感菌株有相同的竞争性。研究表明敏感菌系细胞核中有编码敏感RNA聚合酶的基因,而抗性菌系则不含这个基因,因而对药物的反应不敏感而表现抗药性。
6 结语
甲霜灵对疫霉菌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但甲霜灵对病原菌的RNA聚合酶的抑制被认为是其作用的主要机理。笔者认为甲霜灵的靶位点的主效应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抗甲霜灵特性,是疫霉菌产生抗药性的主要机理。
今后应充分利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烟草黑胫病菌对杀菌剂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和克隆研究,揭示烟草黑胫病菌对杀菌剂抗性的分子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杀菌剂杀菌机理的研究,为新的杀菌剂开发和杀菌剂结构改造提供可靠依据。
烟草黑胫病菌 篇2
关键词:马铃薯黑胫病,分离,纯化,菌株保存,致病性鉴定
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 Leg)是由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Eca)诱发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又称黑腿病,是以茎基部腐烂变黑的症状而命名的。E.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是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致病菌。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国主要马铃薯栽培区都有发生,植株发病率轻时达2%~5%,严重时可达40%~50%。近几年来,黑龙江、内蒙古等栽培区病情逐年加重,降水量大的年份可造成严重减产。马铃薯黑胫病不但造成烂种死苗,而且还会造成贮藏期的烂窖,使马铃薯的品质、产量和商品薯率大幅度降低,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它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最新研究表明,马铃薯植株中存在着肉眼无法看到的潜隐性侵染,这种潜隐性侵染经过逐代积累逐渐表现出病症,这是马铃薯黑胫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1,2,3,4]。
黑胫病菌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能够形成乳白色的菌落,同时使培养基中的果胶酸盐发生分解反应,导致培养基呈现弱酸化,2~3 d后在菌落周围形成很深的、杯状的凹陷特征。以此特点对马铃薯中的黑胫病菌进行分离和纯化[5]。
现对疑似感染了马铃薯黑胫病的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对黑胫病菌菌株保存方法进行研究和比较,并且对保存的菌株进行致病性鉴定。从而建立马铃薯黑胫病菌分离纯化体系,为以后更深入地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与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疑似感染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于2011年、2012年采自黑龙江省绥化市、克山县、内蒙古、广东、广西及甘肃等省的田间样品。
阳性对照菌种均由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提供。该研究所用的马铃薯品种荷兰15微型薯由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提供。
1.1.2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
培养基有CVP选择性培养基、kel培养基和马铃薯培养基。试验中所用的培养基均经过120℃高温灭菌20 min。试剂有革兰氏染色液和脱脂奶粉(分析纯)。
1.2 方法
1.2.1 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1)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
将疑似感染了黑胫病的马铃薯茎部放入2%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处理3 min,再用灭菌水冲洗2次,用灭菌的面巾纸将材料吸干。用灭菌的手术刀从茎部腐烂发黑的部分以上3 cm处开始将茎切成2~3 mm的组织切片,在组织切片上能够看到变黑的维管束,用灭菌的手术刀将维管束切下,放入灭菌的研钵中加1 000 μL灭菌水研磨成组织液。用涂布棒蘸取组织液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涂板,置于培养箱中,23℃培养2~3 d。利用马铃薯黑胫病菌在CVP培养基上的特异性形态,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后在10×100倍显微镜下镜检。
(2)马铃薯黑胫病菌的纯化。
鉴于马铃薯黑胫病菌总是与其它细菌联合侵染马铃薯,所以要利用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纯度鉴定。如果在镜检过程中发现存在杂菌,则用接种环蘸取马铃薯黑胫病单菌落于1 000 μL灭菌水中,涡旋仪轻微涡旋,直至混匀,用涂布棒蘸取菌液,重新在CVP平板培养基上涂板,23℃培养2~3 d,革兰氏染色,10×1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显微镜下除了淡粉色的短杆菌外,如果还存在其它杂菌,则挑取培养基凹陷中的单菌落重新涂板并培养,直到纯化无杂菌为止。
1.2.2 马铃薯黑胫病菌菌株保存
(1)kel培养基保存法。
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对马铃薯黑胫病菌进行纯化后,挑取病原菌单菌落在装有kel斜面培养基的试管中划线培养,置于培养箱中,23℃培养2~3 d后,2℃保存菌株。
(2)灭菌水保存法。
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对马铃薯黑胫病菌进行纯化后,挑取病原菌单菌落装入盛有2 mL灭菌水的Eppendorf管中。涡旋仪轻微涡旋,直至混和均匀,置于冰箱中2℃保存。
(3)真空冷冻干燥保存法。
将马铃薯黑胫病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涂板培养,置于培养箱中,23℃培养2~3 d,这时菌株处在指数生长期,在超净工作台中,向马铃薯培养基中加入15%~20%的脱脂牛奶500 μL,涡旋仪轻微涡旋,直至马铃薯黑胫病菌与脱脂牛奶充分混匀,将混合液注入安瓿管中,置于-18℃冰箱中冷冻,第2天将充分冷冻的安瓿管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低温下抽真空2 d。真空冷冻干燥后,将安瓿管高温封口,-18℃保存。
1.2.3 病原菌的致病性鉴定
在温室内利用病原菌回接的方法来测定马铃薯黑胫病菌的致病性。取马铃薯品种荷兰15微型薯,在室温内见光存放15 d,进行催芽。然后将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进行马铃薯微型薯种植。马铃薯植株生长温度为20℃,在温室内种植了20 d后,将马铃薯黑胫病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涂板培养2 d,这时是黑胫病菌活性最好的时期。利用灭菌牙签蘸取病原菌,刺入马铃薯植株的叶腋处。21 d后,通过观察被接种植株上黑胫病的表现症状来进行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利用CVP选择性培养基,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0株疑似感染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见图1)。获得了10株黑胫病菌株,采集地点与采集年份等情况详见表1。
通过对疑似感病马铃薯植株的处理,能够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到使培养基表面产生凹陷的菌落,即马铃薯黑胫病菌,达到了分离黑胫病菌的目的。
2.2 3种不同保存黑胫病菌的方法比较
在kel斜面培养基上2℃保存的马铃薯黑胫病菌种,30 d内将保存的菌种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涂板,经培养后有病原菌生长,证明其仍有活性。
利用灭菌水2℃保存的马铃薯黑胫病菌种,1 a内将保存的菌种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涂板,经培养后有病原菌生长,证明其仍有活性。
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的马铃薯黑胫病菌种,经过2 a的试验,利用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复壮后,在CVP选择性培养基上涂板, 经培养后有病原菌生长 ,证明其至今仍有活性(见表2)。
注:+表示在CVP培养基上能够检测到黑胫病菌;-表示在CVP培养基上不能检测到黑胫病菌。
Note:+ can detect potato black leg pathogen in CVP medium;- can't detect potato black leg pathogen in CVP medium.
2.3 马铃薯黑胫病菌的致病性鉴定
在马铃薯品种荷兰15植株上,将KFS1、KFS2、BL5这3个有代表性的菌种进行病原菌回接试验。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等外界条件,诱发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见图2,图3,图4)。
由图2可知,没有回接黑胫病菌前,马铃薯植株生长正常。用KFS1菌株接种后的马铃薯植株,2012年11月22日时,植株接种的部位出现茎部变黑的症状。2012年11月25日,植株的茎部变黑区域显著扩大,说明马铃薯黑胫病菌已经通过维管束向周围组织侵染。同时茎部裂开并有带有臭味的菌脓流出,植株在接种的地方出现弯折的症状,说明马铃薯黑胫病菌分泌的果胶酶使细胞壁的中胶层分解,因此造成细胞解离、组织松散、植株腐烂。
由图3可知,没有回接黑胫病菌前,马铃薯植株生长正常。用BL5菌株接种后的马铃薯植株,2012年11月20日时,植株接种的部位出现茎部变黑的症状,同时植株在接种的地方出现弯折的现象。2012年11月22日时,植株出现萎蔫的症状,并且有臭味的菌脓流出。2012年11月25日时,被接种的植株萎蔫更加严重,已经接近死亡。
由图4可知,没有回接黑胫病菌前,马铃薯植株生长正常。用KFS2菌株接种后的马铃薯植株,2012年11月20日时,植株接种的部位出现茎部变黑的症状。2012年11月22日时,部分植株接种的地方彻底变黑,同时植株的侧枝及叶片开始腐烂解体,并掉落下来。2012年11月25日时,植株完全腐烂枯死。
A.接种前;B.10月30日;C.11月20日13点;D.11月22日13点;E.11月25日13点。下同。
A.Before inoculation;B.October 30;C.1p.m.November 20;D.1p.m.November 22;E.1p.m.November 25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疑似感染了黑胫病的马铃薯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证明该试验采用的方法可以成功地从发病植株中分离到黑胫病菌,分离成功率达100%,且方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具备基本实验条件的实验室均可独立完成。
通过对3种保存黑胫病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kel斜面培养基法适合短期保存,如在短时间内经常使用此菌,可以用这种保存方法;灭菌水法适合中长期保存马铃薯黑胫病菌株;而冻干法则可以长期保存黑胫病菌,如遇短期或中期保存的菌株意外死亡或失活时可作备用。
该试验对不同地区的3个马铃薯黑胫病菌株进行致病性鉴定试验,经过接种的马铃薯植株均感染了马铃薯黑胫病,说明这3个黑胫病菌株均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在该试验所设置的温湿度条件下,此种接种方法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该试验所建立的马铃薯黑胫病菌分离和纯化体系可以成功地对黑胫病菌进行分离、纯化、保存以及菌株致病性的鉴定,对相关试验的实施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志敏.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马铃薯,2002,16(2):116-117.
[2]孙秀梅.黑龙江省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2):44.
[3]于恒纯,滕丽雅,闫明宇.黑龙江省马铃薯细菌病害调查初报[J].中国马铃薯,2003,7(2):122-123.
[4]Elphinstona T G.Contamination of progeny tubers of potatoplants by seed and leaf borne Erwinia carotorora[J].Pota-to Research,1986,29(1):77-93.
烟草黑胫病菌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选择连作年限5年以上烟田做试验田。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云烟87。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具体见表1,不设重复,各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300株以上。
1.4 试验调查
于栽后1、4、8周(旺长期)以及病害流行期分别调查病株率与病指,同时调查团棵期、旺长期和打顶前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宽;每处理确定20株,单采单烤,测定记录其单叶鲜重、烤后干重、干鲜比、中上等烟比例和单位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烟草黑胫病的调控效果
盛发期烟草黑胫病发生情况见表2。所有处理对病害都具有调控作用,其中处理A防效最好,病害轻,烟株长势优,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达84.00%,其次是处理B,防效达66.67%。
2.2 不同处理对田间烟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见表3。不同调控措施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各个生育期,株高、最大叶长×宽、单株叶数等综合表现均以处理A和处理E最佳,其次是处理B。
(上接第183页)
2.3 不同处理对产量、质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烟叶的产量、质量情况见表4。处理A的产量和等级结构最好,鲜干比为7.00,中上等烟比例为90.76%,产量达到了2 382.00 kg/hm2。在各处理中以处理F的调控效果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提前移栽可使烟苗躲过发病高峰时期,减轻病害的发生;地膜覆盖一方面通过促进生长提高烟株自身对病害的抗性,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烟株底部叶与地面的接触,从而减少与病原物的接触机会,对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移栽前封膜处理因提前1周起垄并覆盖地膜,错过了雨水对土壤的充分渗透时期,对烟株前期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长势不佳,从而对病害抵抗力差。同时,从该试验结果分析,在重庆烟区,适量多施磷肥,适时早栽并进行覆膜栽培有利于改善烟株生物学特性,增加株高、单株留叶数和最大叶面积[5,6]。
摘要:进行利用保健栽培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其防效达84.00%,烟叶鲜干比为7.00,上中等烟比例为90.76%,产量为2 382.00 kg/hm2。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保健栽培技术,防治
参考文献
[1]韦发才,莫仁敏,杨再豪,等.烤烟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广西植保,2007,20(1):35-37.
[2]陈瑞泰.烟草病虫害防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8.
[3]王乐才,周兴龙.浅谈如何在栽培过程中提高农作物的无公害性[J].科技资讯,2006(8):111-112.
[4]孙元超.棉花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5.
[5]孙计平,李雪君,吴照辉,等.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253-3256.
【烟草黑胫病菌】推荐阅读:
草莓灰霉病菌10-19
致病菌监测06-21
食源性病菌08-05
常见致病菌10-03
病菌的解释和造句05-20
致病菌的分布论文11-21
食源性致病菌鉴定05-31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06-21
食源性致病菌报告系统08-06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心得个人所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