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衔接

2024-12-14

规划衔接(共6篇)

规划衔接 篇1

现在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中,电力实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而电网的建设则需要占用土地面积,而在如今的社会中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宝贵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因此就出现了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土地用地上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更为快速的向前迈进,就需要尽快的协调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

1 我国电网规划和城市化规划衔接中不平衡问题

1.1 信息不均衡导致的衔接问题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实现统一的规划调整,因此各个企业在对信息的建设和编制上都有独立的体系和特点,这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各个电力企业对信息的利用和保密工作,但是在对全国性的电网进行规划的时候就需要信息的整合,这又给整体的电网规划带来了困难,由于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编制导致了信息的极度不均衡现象。这个问题让我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同时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的信息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高效的规划,让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信息不均衡是主要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的均衡,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衔接问题。

1.2 我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没有相互渗透

在长久以来的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中,两者都是分开进行的,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规划安排,因此没有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实现两者的平衡。我国电网规划属于电力公司,这是电力公司获得经济收入的基础设施,因此在进行电网规划的时候电力企业更多的是从本身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出发来进行规划的,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和发展问题。这种电网规划只是单方向的输出,没有实现和城市规划的相互渗透作用,因此不利于两者之间的衔接。同时,由于电网规划的单方向输出也促使了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矛盾产生。

1.3 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没有做好很好的信息交流工作

由于电网规划工作和城市规划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两者没有过多的交集,这都导致了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中的问题。双方都是以自己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和主要进行的规划,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因此在规划工作的制定上肯定存在很多冲突。此外,在独立规划发展过程中,电网企业和城市化建设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编制系统,这样更加剧了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矛盾。信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互相沟通是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不能很好融合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就需要政府和电力企业进行合作关系,进行很好的沟通合作,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从双方的最大利益化出发制定科学高效的决策,这样才能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共赢。

1.4 我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时间还不够久,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科学性的指导,并且在两者的规划实施中没有很好地衔接,这是主要的导致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矛盾的原因。实际上导致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城市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沟通,因为双方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因此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往往失去了科学性。我国电网规划时电力企业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项目,其规划特点往往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经营的特点,没有体现城市规划的特点。在当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中两者融合性很差劲,其中有很多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还是以城市规划为主,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城市政府在对待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衔接问题时应该公平对待,能够更好地的实现两者的平等利用,实现两者的协调关系。

2 做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工作

2.1 科学的设立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有效衔接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实现规划的协调和两者之间的衔接,就需要科学的设立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摩擦和冲突,但是如果两者没有很好的协调又会严重的制约城市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协调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两者的利益和城市企业共同的发展,每一个规划都要进行很好的衔接工作。在规划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单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之间的链接。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是在完整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完美衔接。在电网规划和建设中,要注意好地区和城市,城市和国家的规划衔接,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和电网规划的快速发展。

2.2 协调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促进节约社会的建设

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双方共同的利益,并且能够让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发展。在我国电网规划中,为了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的协同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就需要对整个电网规划体系设立科学高效的网络体系,在建设之前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根据城市和乡村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体系,同时尽可能的实现对土地的节约利用。此外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要能够和电网规划很好的融合衔接到一起。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两者是互相关联的,同时在利益上两者也是互相制约的,为了充分的利用资源就需要采用独特的布局方式,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最大程度的融合。总而言之,做好对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就是做好了节约资源的工作。资源节约是满足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条件。

3 结论

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状况,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企业的支持,因此做好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工作对促进城市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衔接不仅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进步,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很好的发展,两者是互补密不可分的,因此政府和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做好衔接工作,做好信息交流和统筹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很好的衔接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刘振宇.人口空间集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分离——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产业专题编制的误区小议[J].规划师.2014(02):144-148.

[2]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规范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J].城市规划通讯,2015(22):212-216.

规划衔接 篇2

一 重新认识两个规划的地位和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协调土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其目的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用地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的部分内容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但是,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远远超出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除了土地利用外,还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发展空间结构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就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是属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的下一层次的规划,在国土规划的指导下,两个规划应相互协调和衔接。

二 明确两个规划的衔接的重点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主要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和协调,确定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等: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在城市或村镇建设发展用地的规模、方向和范围上进行协调,划定重点城镇建设用地区范围。如果城市规划区是整个行政区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在城市规划区内划出城市建设用地区和其它用地区。规划一经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不能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前提是把两个规划的规划年限统一。两个规划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两者共同遵循的原则主要有:①发展区域社会和经济;②合理利用和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③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④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⑤发挥城市区域的竞争优势,协调区域间、城镇间的矛盾。

三 规划建设用地内涵和标准协调一致

对建设用地的内涵,两个规划必须协调一致。在两个规划的用地分类上,对建设用地的分类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内涵上的一致,至少在建设用地这一大类下的各中类的名称和内涵应一致,才能保证城市用地的内涵的一致性,保证两个规划在用地指标上的协调一致性。两个规划的编制所依据的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不同,要使两个规划在用地发展规模上相协调,就必须在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上协调一致。

四 建立同步编制制度

建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将编制期限规范化、制度化,并对需要衔接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做到同步编制。

五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两个规划在会审阶段不仅要请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衔接,还应邀请规划和土地方面的专家参加评审。同时,规划成果应向社会公示,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性。

规划衔接 篇3

土地的利用规划主要是为了将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土地, 对土地使用经济、技术、工程等方法对土地进行长久的规划和布置。它的规划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对其进行组织编制, 其中包括了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以及各类土地专项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的综合部署, 也是管理城市建设的依据。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来说是一个核心的部分, 只有对认真编制城市规划, 并在严格根据规划进行实施, 才能够做城市建设的统筹兼顾, 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生产力的循环发展;如果说没有城市的规划, 并且没有认真的对城市规划进行编制, 而是对盲目的对城市进行建设, 没有章程, 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城市管理混乱, 所有片区的规划不合理、不科学, 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加重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城市正常生产和市民的生活, 并且浪费了国家所投入的建设资金, 胡乱占用土地,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是根据国家的发展来进行规划的,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在保护可用耕地作为前提, 并且要全局综合考虑, 进行统筹安全城市各种用地的需求规模以及整体布局, 土地的规划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对土地进行开发并整理, 以此来协调城市土地资源能够被真正的利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以保证社会经济稳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要对整个城市的各项建设和发展综合考虑后再进行全面的安排, 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同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城市经济。从两个规划的基本任务来看, 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上, 这两个规划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属于对整个省市或者其他等级的城市进行大片区域规划, 城市在土里利用中只是整个规划的一部分, 但真正在实施规划的时候, 时常会出现城市规划的部署范围和区域以及超过了整个土里利用规划的范围, 所以必须要对在新一轮的规划改编过程中增强两个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和衔接性。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开展状况调查

某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其内容包括该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评价、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分区等专题研究。规划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战略方针:立足土地供给和需求的具体矛盾状况, 合理安排全省各地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注意协调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城镇用地与农村用地的关系。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包括保证国家建设和各地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保证作为国家商品粮主要生产省的耕地规模及必要的农副产品用地需求。

某省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9年修编完成, 规划要求某省的土地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 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城镇建设扩展用地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 本轮《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设定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研究等专题研究, 对某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城镇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结构、城镇用地发展方向、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目标、农业用地布局安排等作了明确规定。

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城市规划面临着适应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后期, 城市规划部门面临和土地管理部门协调的问题,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这就意味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 城市规划在用地规模上应当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此时城市规划的诸多方面受到了来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矛盾日益突出。

3“两规”之间存在的矛盾、成因及其不良影响

第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之初,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土地利用宏观的、指导性的长期规划。”有国土规划的指导,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是国土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整治等方面的深化和具体落实, “两规”之间的关系较为明确, “两规”矛盾也比较缓和。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发展定位不当、盲目扩大规模、发展模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缺乏特色, 城市规划科学性不足、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而在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 各地的城市总体规划也在不断修编, 且一般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由于上层国土规划的缺位, 而“两规”理论方法的成熟度不同, 在处理“发展”与“保护”、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落实方面存在巨大分歧, 相应的规划内容体系又没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表现得异常尖锐。“两规”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发展优先”还是“资源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定位于资源保护性规划, 强调一种自上而下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控制模式, 建立了耕地转用和开发补充的一整套政策和控制体系。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城市发展, 强调“发展优先”。它立足于城市区域范围, 为了城市的发展而不惜调动城市所在市域范围内的一切资源, 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 促进城市和社会协调发展。

结束语

房屋初始登记与规划审批的衔接 篇4

一、房屋初始登记与规划审批

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建设单位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工程建设, 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目前, 规划部门对报经规划审定的建设项目, 核发的规划审批材料主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规划部门加盖公章的设计施工图 (下称建审图)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常常发现:1.依据建审图按《房产测量规范》计算得出的房屋建筑面积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上记载的建筑面积不一致;2.建审图标注的细部功能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记载用途不完全一致。产权登记部门办理房屋登记究竟以何作为规划审批依据?对此, 规划部门的解释是:1.面积计算规划不一样, 规划部门执行《建筑工程建设面积计算规范》, 而房屋登记部门执行《房产测量规范》;2.建筑面积的概念不一样,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记载的建筑面积是计算容积率的面积, 不是房屋登记部门的产权面积;3.建审图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建筑面积计算上, 规划及房屋登记部门应以建审图为准遵循各自规范及规则;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记载的用途为房屋的主要用途, 房屋细部用途以建审图为准。

为妥善处理上述问题, 我中心内部多次研究讨论并逐渐达成共识:1.在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规划上, 客观存在不同部门执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目前还无法统一;2.房屋登记的主体和对象是房屋, 因此, 只要房屋是按照建审图建造的, 就是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 就应当进行登记, 该房屋按《房产测量规范》测量计算得出的面积就属规划许可的面积, 不应片面强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记载的面积;3.房屋登记部门没有权利和义务审查规划部门审批材料的合法性,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记载内容与建审图是否一致, 以及施工许可证发放问题均属规划部门内部审批把关问题, 应由规划部门负责。

二、房屋登记与规划验收

依照《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房屋建成后,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过去, 市规划部门对经规划验收的建设项目, 采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换为正本的方式, 对房屋建设改变原规划审批的部分, 没有明确是否已经规划部门确认, 造成房屋登记部门不知道是否应该按房屋现状进行登记。《城乡规划法》施行后, 规划部门在建设项目通过规划验收核实后, 除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外, 还出具《规划核实意见书》, 对竣工房屋局部与原规划建审图不一致, 但规划验收时予以认可的, 需在《规划核实意见书》中记载。

规划衔接 篇5

随着我国各城市交通量及汽车保有量爆炸式的增长, 城市间尤其是城市内的交通问题成为各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城市轨道交通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现在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1.1 轨道交通的概念及特点

1.1.1 相关概念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 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 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1.1.2 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 (Rail Transit) 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强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 单向高峰每小时的运输能力最大可达到6万~8万人次,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远超过公共汽车。

(2)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准时性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在专用行车道上运行, 是全天候的交通工具, 列车能按运行图运行, 具有可信赖的准时性。

(3)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速达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 可以使乘客较快地到达目的地, 缩短了出行时间。

(4)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好的乘车条件, 其舒适性优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

(5)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专用轨道上, 极少发生交通事故。

(6) 城市轨道交通能充分利用空间

大城市地面拥挤、土地费用昂贵。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充分利用了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开发, 不占用地面街道, 特别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中心区过于拥挤的状态, 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 并能改善城市景观。

(7)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费用低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主要采用电气牵引, 而且轮轨摩擦阻力较小, 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相比节省能源, 运营费用较低。

(8) 城市轨道对环境污染小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电气牵引, 与公共汽车相比不产生废气污染。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还能减少公共汽车的数量,

一般不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

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 2013年末, 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 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 地铁2074公里, 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 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 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 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 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 占总里程的2.6%。

2 轨道交通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条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要想发挥其强大的运载功能, 就必须做好线路的规划、设计及与其他交通模式衔接工作。就能它能减少出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缩短人们出行时间, 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也能更好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3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必备的资料

3.1 换乘客流量的预测

(1) 换乘客流量预测的相关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科学预测城市各目标年限轨道交通线路的断面流量、站点乘降量以及站间OD、平均运距等反映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特征的指标。

(2) 换乘客流量预测的相关的方式和方法

目前, 我国在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中常用的客流预测模型为非集聚模型。。其基本方程式如下:

式中, Vin为个人n对选择肢i的效用函数;Jn为选择肢的集合。

4 轨道交通衔接的规划

4.1 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的公共交通客运供需体系, 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 地面公共电、汽车为主体, 中小巴、出租车为补充, 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以满足城市现代化运输需求。

根据地铁车站的区位、服务对象和规模, 规划为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客运枢纽, 发挥各种交通的集聚效应, 加强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合理组织换乘客流和集散人流的空间转移, 达到系统衔接的整体化目标。

4.2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模式衔接规划的原则

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规划主要从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方便性、合理性、政策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 逐步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 常规公交为主体, 客车、小汽车、出租车为补充, 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新运输网络, 以满足城市现代化运输需求。

(2) 根据轨道交通站点交通功能和服务范围, 确定站点地面交通衔接的主要方式和配置形式。

(3) 根据站点人流集散量和换乘模式, 确定交通方式规模和布局安排。

4.3 与常规公交的衔接

4.3.1 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换乘的4种衔接模式。

模式一: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处于同一平面, 公共汽车的到达与出发站都直接靠近列车出发站台旁, 从公共汽车到列车的换乘乘客只要穿过列车站台。模式二: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处于同一平面, 使公共汽车到达站和轨道交通出发站同处一侧站台, 而公共汽车出发站与轨道交通到达站同处另一侧站台。模式三:公共

汽车直接在道路旁边停靠, 通过人行设施与轨道车站相连。模式四:在交通繁忙的轨道交通枢纽, 可采用多个站台的方式。

4.3.2 轨道交通与出租车的衔接

出租车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1) 作为小汽车交通的替代品, 为无车者提供一种替代服务;2) 作为轨道交通的驳运工具, 为长距离的乘客提供一种至轨道交通车站的短驳出行服务。在以后逐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基础上, 应逐步降低对出租车的使用率。

4.3.3 轨道交通与私人机动车的衔接

私人机动车的增长, 不光给城市道路增加了压力, 同时还突现出了停车难的问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契机。在市区周围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修建了小汽车停车场, 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形成“停车+换乘 (P+R) ”模式, 即由居住点开车前往大容量轨道交通车站, 再利用轨道交通前往目的地。“P+R”模式引导机动车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拥挤地带, 实现私人机动车与公共交通的有效组合。降低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 缓解中心区道路压力。

4.3.4 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的衔接

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来源一般在距离车站500~2000m的范围内, 因此对自行车交通网络的设计应采取“鼓励近距离、限制远距离”的原则, 设置一定规模的自行车专用停车场, 以扩大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和层次。

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 许多人缩短了自行车的出行距离, 转而骑车至轨道交通车站, 然后换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北京地铁一、二期的客流调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4]。因此, 在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需求。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必须的条件如客流量及与其他交通模式的衔接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城市轨道交通对于解决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以及如何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使其更好地挥作用。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交通的重要的载体, 对于现代社会非常必要。但是, 如何让轨道交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故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模式的衔接的规划及设计非常重要。

关键词:轨道交通,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秋平, 李峰.城市其他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J].西安建筑, 2003 (2) :136~139.

[2]王有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20~21.

[3]VDV规划委员会 (德) .公共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点设计[R].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

规划衔接 篇6

关键词:AutoCAD,规划课程,衔接

1《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简要介绍

AutoCAD (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 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由于其强大的绘图功能和领先的科学技术, AutoCAD软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标准, 得到诸多用户首肯, 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纺织等各个领域。运用CAD软件绘图可方便图纸的修改和保存, 使图纸更加精确美观[1]。

《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AutoCAD软件的基本功能、绘图思路、方法和技巧,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AutoCAD软件的绘图环境, 能够实际操作、运用该软件绘制图形,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区位分析图、城镇体系现状 (规划) 图、用地现状 (规划) 图、城市总体规划图、详细规划图等城乡规划相关图纸的绘制。这门课程实践和操作性强, 着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

2 与其他课程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体现课程衔接的教材数量有限

Auto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软件, 在建筑、工程、电力、艺术等学科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反应AutoCAD软件操作的教程也往往集中于机械、建筑等领域, 并且不少教材还将大量篇幅放在绘图、修改等基本操作的介绍上。目前AutoCAD与城乡规划有效结合的教材主要有《城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与动辄数十本的建筑类CAD、艺术类CAD、工程设计类CAD教材相比数量极其有限。针对城乡规划专业, 在参阅和学习过程中找到一本合适教材很不容易。

2.2 与前期规划类课程衔接不紧密

本专业课程设置为48课时, 其中理论课程16课时, 实验课32课时。受课时限制, 目前《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在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讲解上耗费课时较多, 二维专业图件制作的讲授往往放在基本操作讲述完结之后, 留给学生自己绘图图形的时间很少, 部分图件只能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制图学时较少也直接导致与前期规划课程的结合程度不高。比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部分, 如果把讲授时间放在同学生复习总体规划基本知识方面, 则讲解规划构思设计制图和成图制图等时间就会压缩, 因此只能对前期规划知识一笔带过, 把重点放在图件绘制上。此外, 《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安排在《城镇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类课程后设置, 经过一个假期, 很多学生出现部分专业规划知识遗忘现象, 也造成《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与规划类课程衔接不紧密的现象发生。

2.3 与野外实习未实现有序衔接

目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实习分别集中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分析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内容上, 注重野外考察、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规划构思设计等环节, 这些实习均未涉及室内实验制图, 因此《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的操作和实践性降低, 与野外实习严重脱节。

3 城乡规划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教学衔接设想

3.1 加强体现学科性质的《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教材建设

针对现有城市规划类AutoCAD教材较少的情况, 首先, 应加强教材研究工作, 对已有规划类CAD教材进行全面评价, 根据科技发展、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 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 全面探讨符合学科性质的教材体系、结构和教材内容。另外, 在合理选用一流教材的同时, 积极编制体现学科性质的城市规划类AutoCAD教材, 形成自编特色教材与选用国内一流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使用机制。

3.2 更多的将规划实例放入操作课程

以实例的学习带动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授课过程中可将更多设计到规划的实例带到课程中。比如可把以往原理类课程中看到的规划图纸在AutoCAD课程中再次展现, 在重新分析图纸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所学绘图技巧绘制原图。另外, 借鉴众多机械类制图课的方式, 可将规划图进行精选、制作图集[2]。规划图实例在挑选过程中紧密结合前期规划课程, 可依据《城镇规划原理》里涉及的土地规划、总体规划、道路规划、广场规划等相关内容进行挑选。

3.3 与规划类课程实现更紧密的结合

如上所述, 《计算机辅助制图CAD》课程单独安排在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下半学期, 与规划类课程有时间间隔, 学生对很多规划原理类知识出现遗忘现象。为实现《计算机辅助制图CAD》课程与规划类课程的有效衔接, 可考虑将CAD课程与规划类课程同时开设。从课程内容上可以和规划原理课程相结合。比如《城镇规划原理》讲到城市总体规划部分时, 可集中安排总体规划部分的CAD实习, 将规划理论知识与绘图实践实现有效结合。

3.4 增加室内制图实习内容

针对该课程与野外实习未实现有序衔接的问题, 有两种增强AutoCAD实习的方式。一、可考虑将野外实习室内整理阶段的一部分专门设定为室内制图实习。以三年级临城实习为例, 可对临城的旅游景点做调查分析, 规划临城旅游线路并用AutoCAD软件绘制旅游规划图;还可对临城市内交通布局做基础资料调查, 规划道路系统并绘制相关图纸;另城镇体系图、区位分析图、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等均可利用室内整理阶段专门从事室内制图。二、单独将三年级实习定为室内制图实习, 这要求野外时间缩短, 或在一二年级实习基地建设基础上专门制定20多天的室内实习, 按总体规划设计 (区位分析图、城镇现状图、镇域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 、控制性详规 (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居住区规划) 等层次系统绘制实习地所在城市的各类规划图纸[3~4]。

参考文献

[1]宋双华.城乡规划类专业制图软件比较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1, 9 (4) :50-52.

[2]刘纪平.AutoCAD实例教学法探讨[J].教学研究, 2010, 3:43-44.

[3]于先军, 等.AutoCAD2009城市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04.

上一篇:非结石性下一篇:银行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