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衔接

2024-11-26

阅读衔接(精选12篇)

阅读衔接 篇1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初期阶段, 他们天真快乐, 接受能力强,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 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进入一个更高阶段的地方——小学进行学习, 而小学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有着诸多差别, 致使许多孩子不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则成了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将以幼儿园的阅读教育为例, 对幼小衔接工作展开讨论, 以期能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快乐阅读,幼小衔接

幼儿园是“玩”而小学是“学”, 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好从“玩”到“学”适应小学生活, 我们必须在幼儿园时期就做好他们的幼小衔接工作, 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节奏。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实现幼小快乐阅读衔接。

1. 构建快乐阅读, 培养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的教学注重娱乐, 而小学的学习有其一定的体系性, 相对于幼儿园会有些枯燥, 因此, 幼儿园的孩子升入小学之后会不可避免地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教会孩子如何保持学习的积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用了三个“喜欢”来设定快乐阅读的目标, 所以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要想使孩子在学习中保持积极, 我们必须为孩子构建一个快乐的阅读环境和方式, 使孩子始终在兴趣中学习, 积极寻找读物中的有用点。比如, 大班快乐情景阅读《春雨的色彩》教学中, 老师可以根据文章让孩子想象说一说春雨的颜色。不同的孩子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但无论如何, 我们都要以赞扬为主,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另外在阅读中还可以加入游戏成分, 如组织阅读游戏来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最后, 笔者发现读物的单一性也是造成幼儿阅读不积极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书籍供他们阅读。如此, 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 也能保持这种阅读的“惯性”, 寻找阅读的乐趣, 更快地适应小学相对严谨的教学环境, 使幼小衔接更为顺利。

随着教育的发展, 积极性已经成为学生小学学习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以, 幼儿园作为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的时期, 构建快乐阅读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绝对是构建好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

2. 构建快乐阅读, 提高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种变化往往会使刚入学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 幼儿园孩子的“跟随式”学习是不能满足小学学习需要的, 学生必须更加自主。自主学习是需要创造力的一种活动, 而这种创造力, 也是需要在一种快乐的阅读中获得。例如, 幼儿园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 自主选择要读的篇目, 自主提出问题, 自主解决疑问等, 这种快乐的阅读方式将大大提高孩子们阅读的自主性。这样, 孩子在升入小学后, 再面对老师的引导时就不会再显得茫然。

快乐阅读中, 孩子们的阅读、提问、解答都相对自主, 他们能因此学会自己思考, 这是与小学学习的独立性相适应的, 孩子们学会自主, 必然会对小学的学习更为得心应手。在快乐中, 孩子们也更愿意去提问、去思考、去解答, 而不是简单地认为阅读就是听故事, 就是跟着老师看课本。从而让其幼小衔接更为顺利。

3. 构建快乐阅读, 减轻学习负担性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负担。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相对宽松, 孩子们愿意留在课堂上, 愿意汲取知识, 但进入小学之后, 老师的教育方式相对严格, 所以学习不可避免地让他们感到一些压力。

由此说来, 构建快乐阅读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老师在阅读中给学生一些趣味性的阅读建议, 多用绘本, 让孩子阅读启发式, 而不是教条式的读物, 孩子们更需要、更愿意有所思考, 而不是有人教条式的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这样学生在今后就更能在小学中保持趣味而不是反感学习, 另外, 为了避免孩子们今后对小学的严谨产生抵触心理, 我们在快乐阅读的构建中也要保持一定的严谨性, 对待学生的错误虽不能严厉批评, 但更不能置之不理, 我们可以先对其积极的思考提出肯定, 并通过小红花、奖状等形式表扬他们, 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 并给出纠正建议, 但注意要与学生进行讨论。构建快乐阅读我们必须保持着趣味性与严谨性的统一, 使孩子既不会对阅读抵触, 又不会误入歧途, 如此, 幼儿园的孩子升入小学之后, 便能很快适应趣味中学习, 学习中严谨的氛围。学习本是汲取知识的过程, 如果幼小的转变使孩子的学习也由兴趣变为负担, 则成为了教育的一种失败, 我们必须让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保持下去, 让幼小的衔接真正成为孩子的一种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期间是孩子学习的初期阶段, 我们必须在此时就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会积极、自主、快乐地学习, 本文所讨论的快乐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是值得借鉴与使用的, 希望能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 2010 (14) .

[2]蔡军.从幼小衔接到入学准备:一种新的研究视角[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0 (06) .

阅读衔接 篇2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西关小学,目的是观摩学习西关小学如何落实“海量阅读与写作育人”工作的。今天的现场会准备的比较充分,文艺演出突出了阅读与写作的主题,节目是师生自编自演的;材料展示内容真实、丰富、有创新;文学社团活动和写作课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以致用的原则,为学生将阅读知识转化为写作、表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活跃了学生的生活。摒弃了读死书、死读书现象,其经验值得全市推广。

“海量阅读与写作育人”工作,是我们以75号文的形式进行安排部署的。全市各单位都开展了这项工作,但进展情况不均衡。下面我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谈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海量阅读与写作育人”这项工作

国民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是人们实现人生目标,发展知识和潜力,参与社会活动最基本的技能。培养中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目标,造就合格公民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各位想一想自己怎么落实的,从环境氛围建设、图书的保障和借阅、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的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指导、时间保障、写作改革、文学社团建设等方面想想,依据我们下发的阅读目标、写作目标自查自查,制定执行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了成绩与成长的关系。光有成绩,过得了今天的关,过不了明天的关;光有成长,过得了明天的关,过不了今天的关。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既能帮助提高成绩,又能促进学生成长,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处理好了课外读物与教辅用书的关系。我们以为教辅用书的价值取向指向于分数,课外读物指向于人文、科学素质的积淀,与分数有关,但关联度并不高。因此,组织大阅读,不是在向学生推荐教辅用书,教辅用书与课外读物不可同日而语,治理滥订教辅用书,不会也不能影响大阅读活动。

处理好了用书与订书的关系。我们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的家长对于推荐给学生的书,反感的是不用。用得好,家长欢迎、支持。让学生订什么书不重要,关键要着眼于让学生用什么书。

三、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生读什么?需要根据其成长规律定制一份"营养菜谱"。目前的阅读市场鱼龙混杂,特别是一些庸俗的口袋书充斥市场,不仅不能营养学生,甚至在毒害学生。而家长学生有时不一定清楚。前几年我们也发了几次阅读推荐书目,各校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编辑书目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读什么。这份菜单的出笼必须具有权威性。家长拿着这个东西,可以按图索骥,也可以知道自己孩子差啥、补啥。要借力学校橱窗、网站、报纸等阵地推介其中的作品。

各校要根据实际再精选一部分内容,自己编辑一些校本读物,我看西关小学编辑的《清泉》不错。小学校人力物力不足,建议几个小学联合分工编辑,或者由教委办牵头组织人员编辑,统一印发。这样,可以减少开支,提高质量。

二是组织图书漂流,解决在哪读的问题。有位诗人说过:"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这些年我们在学校装备问题上一直把图书馆(室)作为重中之重,试图为学生营造一方现实的、校园版的"天堂"。但是,我们又遗憾地发现,不少学校在建和用问题上脱节,图书馆成了摆架势的"门面",天堂的门被人为地封闭上了。如何让图书走近学生,让学生与图书零距离,是我们最近一个时期思考的重点之一。"图书漂流行动"应势而生。开设阅读课,开放阅览室;开架借阅、全天候开放;完美教室、办公室建设,将图书角作为必备内容;在走廊设立开放阅读区;带一本上学、带一本回家;让学生对书触手可及,让学校的图书馆成为学生喜欢的一个空间。

三是开设阅读课程,解决如何读的问题。书如何读是有规律的。放任自流的读,影响读书效率、效益。开设语文、外语阅读欣赏课的地区。课程是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最好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课外阅读的课程化,系统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课要形成欣赏课、指导课、推荐课、展示课型体系,并推出了一些研究课、示范课。不少学校还把课外阅读作为科研课题,推进阅读课程建设向纵深推进。除此之外,语文、外语学科都把推荐课外阅读作为学科教学的要求,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融通。

四是挤出读书时间,解决何时读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于是浅阅读、快餐式阅读盛行。事实证明,浅阅读很难帮助人实现人文积淀。在课程被排得满满、作业总是做不完的现实语境下,师生的读书时间从何而来?鲁迅说,他是把别人聊天、喝茶时间用来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西关小学利用早读前几分钟背经典,利用午自习写经典,利用下午自由活动课海量阅读,将写作课与阅读课结合起来,减课本轻作业量,增大阅读作业等方法,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读书时间。

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学校指导家庭每天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告诉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一个个务实的行动上。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五是探索激励措施,解决读得好的问题。阅读的动力在哪里?怎样避免只有三分钟热度?对一件事要形成持久关注,需要兴趣、习惯支撑。而兴趣、习惯需要与他人分享、有同伴欣赏的过程中形成。我们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会员卡活动,会员卡、銀卡、金卡升级;读书考级活动;学生成长档案中关于读书成果的记载等等,这些举措都在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平台。

为打消一些教师推行大阅读对考试成绩不会带来太多的改变的顾虑,今年期中考试我们就实施了“变脸文考”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语文、外语试卷的大变脸,让那些教死书、死教书的班级现了原形,而那些真正推进阅读的班级在这样的试卷面前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以为,没有评价制度的跟进,海量阅读很难走向“深水区”。六是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解决读与写的问题。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真正的读写结合并不是阅读和写作的简单叠加或混合,而是有机结合,追求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境界。实现读写有机结合要立足教材,提倡海量阅读,优化训练方法。坚持“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简单的初始方法是:写作前一周要布置学生阅读与本次写作内容有关的一些文章,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的去读,然后再写。

平时要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一边读一边把书中的佳词妙语、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充分积累语言材料,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备库。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用于完成相应练笔中去,从而转化成实际运用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和练笔时,要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快速搜集写作素材、方法。

学校要建设读书习作训练平台,如建读书博客群,读书沙龙,校报开设学生作品专栏,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成立文学社团,社团报纸学生自己办,刊发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学中编写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今天,西关小学表演的几个节目形式就很好。

同志们,都说教育改革走进了深水区,其实我们的海量阅读与写作育人活动,也进入了深水区。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思考,探寻出路。比如,电子书包时代的到来,智能化阅读迟早成为课外阅读主体形式,学校的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如何适应这种变革等等。希望大家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本着为学生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认真总结,回去以后,查找自身不足,改进措施,全力推进“经典诵读、海量阅读与写作育人”工作,为滕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衔接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衔接 词汇 背景知识 体裁知识

一、初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差别

1.教材中阅读材料:初中教材内容相对简单,阅读材料篇幅短小,易于理解和掌握;而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篇幅增长,词汇量大,长难句增多,语法难度加大。

2.能力培养方面:初中主要侧重培养听和说的能力,高中却是侧重读和写的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的能力。

3.课堂容量:初中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练习一个词汇、句型或一个语法点,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操练和巩固。高中课堂容量大,进度快,课堂上留给学生操练和巩固时间相对较少。

4.学习要求:初中英语的学习只需要听从老师的话,机械式的记忆和练习就可以取得高分。在高中,想要取得高分,除了学习自主,还得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

二、学生现状

1.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较被动,对老师的依赖程度大。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巩固的常理。他们认为课堂听讲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2.词汇量少,记忆方法欠缺。基本语音知识和词汇运用能力较差,没能掌握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规律,不会结合语义语境理解单词,单词记忆不仅慢,而且记忆时间短。

3.阅读理解能力差。主要表现在阅读技巧欠缺,阅读速度慢,找不出相关信息和段落大意,难以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

三、阅读课衔接教学的策略

1.词汇的储备。在英语的学习中,得词汇者得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为此,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储备词汇。

(1)教授必要的单词记忆方法。①利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掌握读音规则,把音和行结合起来记忆单词,这样就不会把first拼写成frist,也不会把from拼写成form了。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先读,教师纠错,然后再领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读音规则了,还能自己读生词了,而且单词拼写中的错误也减少了。②利用构词法来记忆单词。大部分的英语单词都是通过合成、派生、转化来构成的。合成词如:telephone,extraordinary,mankind等。派生词是指一个词根通过加前缀或者后缀来变成一个新词,如:dis-discourage,ab-abnormal,less-careless,en-enlarge,post-postwar等。如果掌握了这些常见的词缀,那么词汇的记忆和扩大就容易些了。③联想法也是记忆单词的好方法,例如可以把形似的词、近义或反义词放在一起联想记忆。例如:教授depend时候,笔者往往要带着学生一起联想出:dependent,independent,dependence,independence,defend,defense,rely,count等词汇。

(2)教授新词汇时讲求方法。要将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放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词组“pick up”的含义的时候,笔者不是直接罗列各种含义,而是将这个词组放在不同的句子或语境中,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含义。这样一来,对于这个词组的含义的记忆,学生就有了依托,即,想起这个句子就想起了这个词的某种含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一定的文化背景对词汇的含义的影响。例如,在英语词汇中,通常用狗来比喻人。如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在中国,与狗有关的词和句大都是贬义。比如,人们常用“你就是一条狗腿子”、“你真是狼心狗肺”等词句来骂人。

2.背景知识的储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要更好的理解英语的文章,就要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知识是严重欠缺的。教师要把扩充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教学中重点。为此,笔者在高一开学就每周拿出2节课的时间来开设英语活动课。英语的活动课主要以以下活动为主:

(1)泛读。对于泛读的文本,笔者是有要求的。①英文原著。阅读在高中阶段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简易原著小说,比如《哈利·波特》、《老人与海》、书虫系列的英汉对照的简易版本的英文小等,能较为有效的增加背景知识。仅仅依靠每周的2节课英语活动课也是不够的,笔者也会要求学生课余以及放假的时间里读几本自己感兴趣的原著。②读英文杂志和报刊。例如,《英语沙龙》、《中学生语数外》、《英语世界》、《21st century》等。学生在读完笔者推荐的书籍或者文章之后,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150个字左右的文章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对于优秀习作,贴墙展示,并计入平时成绩。

(2)竞赛。竞赛的这种形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使他们保持这种热情。笔者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演讲的题目是:How do I like Harry Potter? 这次的英语演讲没有邀请教师来做评委,而是根据名义测评在不参加竞赛的学生中选出了5名评委,无论是竞赛者的表现,还是评委的工作,都让笔者兴奋无比,感到非常满意。

(3)老师讲座。笔者请不同的老师给学生做了6次讲座,讲座的主题分别是:①美国节日;②英语和美语;③伦敦印象;④西方文化;⑤英语歌曲与文化;⑥英语的发展史。老师们在讲座时,一般都是图文并茂,学生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与英语和英语文化相关的知识。

3.体裁知识的储备。笔者所任教的是一所乡镇普通中学,学生在入校时候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对于一篇高中英语文本,能正确把握文本的字面意思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要去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那是难上加难得事情了。但是,若不能正确把握篇章结构,就不能迅速又准确的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为此,笔者在衔接阶段,借鉴了“task-based reading”题型中用图表呈现篇章结构的方法,用图表的方式按体裁类别帮学生储备体裁知识。以下是笔者在教授记叙文体裁的篇章结构的做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收集同一体裁的文本,并以图表的形式勾勒出文本的结构。

第二步,课堂上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再将图表呈现给学生,如下表:

表格中划线的单词是由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填入的,这些单词要么是文本中的原词,要么是改变了词性。其中的“development”和“feeling”是学生通过讨论后概括出来的。接下来,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猜出此篇文本的体裁:记叙文。接下来,笔者请几个学生来讲讲记叙文的发展规律和组成部分,即,背景,发展,高潮,结局(感受)。

第三步,将收集好的相同体裁的文本中的一篇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勾勒出篇章结构,并讨论出文章大意或写作意图。(课上完成)

第四步,将收集好的相同体裁的文本(至少3篇)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图表勾勒出篇章结构的同时,用30个字左右概括文本大意。(课下完成,下一节课讲评)

通过多次的训练之后,遇到相同体裁的文本,学生就会自觉的用此方法来更好的掌握文本所传达的含义。不仅速度加快了,而且准确性也提高了。

4.对句子结构的分析的指导

进入高中,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使学生掌握句子之间的复杂关系搞清楚文章的表层大意,进而理解文本的深层含意。在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之前,必须要学生完成以下三点内容的学习:①词性及功能;②句法功能;③英语的5个基本句型。在掌握着三点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句子结构的指导,步骤如下:

①先找出句子的谓语动词。

②再找出此谓语动词的施动者——主语。

③确认主谓后,再进一步查找与谓语动词相关的其他句子成分。如宾语、宾语补足语、表语、状语等。

总之,高一起始阶段的衔接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但笔者通过实验发现,花上4周左右的时间来做好这些阅读方面的衔接工作,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郑敏. 英语教学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叶建映. 例谈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处理[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2):33-37.

[3] 蔡美莲、叶咏梅. 高中英语阅读研究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实践与思考[J]. 教学月刊,2013(4):31-33.

阅读衔接 篇4

对高中生而言, 独立的思考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让其具备了课外阅读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目前还没有进行指向性的安排与引导。这种没有指导, 没有监督, 缺乏正确引向的课外阅读不仅无法与学生课内阅读相衔接, 甚至产生了冲突。其实, 阅读的本质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些都说明阅读对于人的意义与吸引力。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上选择的范围较大, 自主性阅读的意愿更为强烈。对于接触到的课外阅读能体会其含义, 明了其价值。而课内阅读则是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本素材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艺术的感知能力。因此, 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衔接则是让学生顺利把课内阅读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相互促进, 互为帮助。

二、如何做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

(一) 以课堂为基础, 进行课外阅读范围圈定

课外阅读可以立足于课内教学为基础进行拓展性阅读。例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一篇经典性阅读素材再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内容。如为学生讲《蜀道难》这一篇名家作品时,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蜀道的艰险与奇峻, 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蜀道的相关资料与历史事迹, 配合图片与资料让学生有着更为直观的体验。而对于作者李白, 可以引导学生去找李泽厚《盛唐之音青春李白》这一段描写, 让学生从灵魂上去亲近这一位诗人的胸怀, 从更高的层面上感受何为气象万千, 何为诗仙李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两相对照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而丰富的诗人形象, 为学生深刻理解李白这个人物打下坚实基础。而在讲解《祝福》这一篇文章时, 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鲁迅的相关文章, 还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相近的人物文章, 如《边城》里的翠翠形象。介绍学生去阅读同一时期里各类作品中人物, 才能扩大学生眼界, 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言行与选择, 进而深入思考社会对人的性格和人的命运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遥相呼应, 才能让学生理解到为何说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所造成的, 才能让学生理解到“吃人的社会”这一句话的真义。

(二) 以情感为导向, 让课内课外阅读产生共鸣

以情感为导向是指把学生在课内阅读中产生的情感牵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让学生拓展情感的宽度, 进而对文章与人物产生更为丰富全面的认识。例如, 在教学苏轼的《念奴矫·赤壁怀古》时, 词中回肠荡气的气魄让人不由联想到苏东坡本人的豁达与大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苏东坡其人其事, 他不仅是一名文学家, 更是一名爱生活, 会找乐子的生活家。一生境遇让其从繁华京都中沦落到小地方, 但其乐观知命的天性却让他在每个贬谪之地都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正是因为这种天性, 才让他的词中永远都充满着一股浩然之气, 虽为自身所感伤, 但却不失希望, 所以此词才会如此苍凉又不失大气。教师还可以从“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 执铁板, 唱大江东去”这一句评语入手, 让学生去比较柳永与苏轼的区别, 品味性格不同所形成的不同人生感悟。作为“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 柳永对于人生的感悟, 更为精致, 与苏轼留下的“东坡肉”相比, 柳永留下的却是让人怀念的哀而不伤一生风流。这样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 感受到人文, 感受到什么是语文的魅力, 进而培养起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 以作品为线索, 让课内课外阅读相呼应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上已经有了独立意识, 作为教师, 选定一个主题后, 按发展为线索, 安排相关的读书讲座, 介绍作者的身世, 成书过程, 作品艺术特色等等。读书讲座里, 重点是要引起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主动去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例如, 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 借课文所选定的这一情节, 对其中人物进行讲解, 对不同性格进行介绍, 引起学生探究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时主动去看《红楼梦》。再介绍周汝昌等红学研究专家的相关论点, 让学生自己阅读, 自己总结, 形成自己的阅读体会, 让课内课外阅读相呼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 做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衔接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能力, 塑造学生人文素质。教师应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摘要:课内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积累, 升华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 对如何做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衔接进行相关阐述, 以供读者参考。

阅读衔接 篇5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课内几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正确、巧妙地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有效结合,同时开花、结果。“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更道出了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内外结合是根本。“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语文教学必然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认为其从课内所获得的仅占百分之三十,而其余百分之七十则来自于课外阅读。搞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我们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们的评审,代表着我们民族语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与美丽,那里有“静、清、绿,奇、秀、险”的桂林山水,有雄伟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大漠孤烟直”的塞北风情,也有“风景旧曾谙”的江南早春;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那里有诉说屈辱的圆明园,有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朗读、背诵这些经典篇目,对于提升语感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去读、去品悟,教师也要做好范读工作,当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以文章带他们进行时空的穿梭,领略各种风情,遨游艺术殿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教学范围之内。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必须开放课堂,也就是说,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然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多积累古诗。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后,让学生 去朗读、背诵“思乡类”的其他古诗,待学生将古诗背下来后,再引导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材中还有许多以写人为

主的课文,教学中不仅要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质,还要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去阅读与文中人物类似人物的生平或事迹,从而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小学生最经常最广泛的语文活动。考虑到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能力较弱,教师应在每学期初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一份课外读物推荐计划,这份计划的制定要把握课内外读物的联结点。教师推荐的读物与课内的课文要有某种联系,内容相关。如学了《草船借箭》,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学了《长城》,推荐学生读《黄河魂》,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阅读《爱迪生小时候》等科学题材的文章。这样不但真正使学生“开卷有益”,也对学生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作了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另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开展评价及谈感悟时尽可能引用课外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诗句等,活学活用。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只要多看课外书,就能有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同时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读书园地。让家长转变观念,争取家长支持,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或闲置的书带到教室里来让同学们一起看、一起分享,让我们的教室书香飘逸。这样在大家的带动下,一部分平时不爱课外阅读的同学也会捧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另外,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吟诵古诗、名人名言拾锦,谚语、歇后语拾零、成语接龙,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逸事。小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最有学问、知识丰富,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久而久之爱上课外阅读,养成喜爱看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利用课外阅读这一阵地,不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读书的方法,还应指导写好读书笔记。一是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局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二是指导记录的方法。批注笔记,在阅读时使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心得笔记,即读后感,抓住原文自己最感动、感受最深处,联系自己写出体会。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外阅读,每个学生都积累了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本,一本我的读书感悟,一册课外阅读小报。许多同学还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了好听的名字,如《读书采集》、《书海采贝》、《精彩书册》、《读书品味屋》《好书大家看》……总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激起了孩子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迷恋阅读,语文的知识与各种能力自然而然累积起来。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总之,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篇6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衔接;群文阅读;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内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为了确保这一指标的完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内外阅读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一、以生为本,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性

1.以生为本,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内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课中的课堂生成,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把握好听说读写训练的关系与途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课内阅读方法。如在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桃花心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要能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并能够根据课堂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在课前教师就要通过导学卡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先学先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同的阅读教材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内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课内阅读程度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以读促读,架起课内外对接的桥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内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并学会了概括段落大意,那么,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或者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人与自然》,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这一大语文课本之中去继续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二、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大阅读观

1.进行群文阅读,进一步探究阅读方法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群文阅读。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课内阅读量。然后在课外阅读中,拓展阅读跟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深深的怀念”,教师要让学生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阅读十六年前回忆课文之后,围绕着“深深的怀念”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教师以知识树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在单元整合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而深深怀念革命先烈,并潜移默化地学习他们的无私精神和高尚品质。

2.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同步阅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让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指导。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统一的课外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自己去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好阅读笔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默读、略读、速读或者品读等方式,并根据各自的阅读程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三、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活动,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

在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就要组织开展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各种阅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内教会学生朗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朗读比赛。为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可以开展记忆式阅读比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阅读材料,在这个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读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拓展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面,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把握好课内外阅读衔接点,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秀霞,王玲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英语阅读教学与初高中衔接探讨 篇7

语篇教学几乎同交际法教学同时发展起来。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尤其是近几年来,语篇理论日益受人关注。“语篇教学”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术语。近年来,在外语教学期刊上时而可以见到有关语篇教学的文章。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为英语的语篇教学和交际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有人曾说,交际法教学的崛起与语篇教学的发展同时发生,如果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英语的阅读教学。

交际法教学和语篇教学之所以能够同时发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巧合,还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其实,这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因为它们的理论基础相同。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语言学理论,它们都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与其说交际法教学和语篇教学的同时兴起是巧合,还不如说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促使了交际法教学和语篇教学这二者的同时发生。

交际法教学与语篇教学的理论基础虽然相同,但它们研究的目的不同。交际法教学理论是直接为所有语言教学服务的。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英语教学。语篇教学理论运用的范围要大得多,它适用于其他很多学科,当然,对英语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去探究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发布了一些指导全国大学、中学英语教学的统编教学大纲,尤其是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文件都强调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可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交际法时代。

阅读教学离不开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更强调语篇分析。“语篇分析”跟我们的母语教学相差不多,重在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内容主旨、文化内涵、写作特征等。但是,如果对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的利用仅此而已,那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式,还有一些重要而又广泛使用的单词、短语就会被学生忽略,下一次见了还是形同陌路,还得“绕道”阅读,再次对文章的理解造成障碍。因此,假如在阅读技能训练结束后,老师再次指导学生回过头来检查一下某些生词的构成方式和确切含义,某些短语的固定搭配和主要用法,把它们或是放在句子中读一读,或是将其随手摘抄下来,这些结合具体语境所得来的单词,要比单纯机械地背单词的效果好得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会越来越大,词汇量大了,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笔者在指导高一学生阅读技能训练结束后,再稍用几分钟,和学生一起回过头去仔细“品味”一下文中一些有用的生词。在学生的“随身抄”中,许多好词好句都来源于课外阅读中的日积月累。

句法知识在阅读教学衔接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一个完整的意思都是以一个句子或几个句子呈现出来的。掌握一定的句子结构知识,对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很有帮助的;否则,学生只能“望句兴叹”。这就要求我们高一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在阅读技能指导中,加强对句法知识的指导。虽然现代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淡化语法句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学语法句法。只有把学生该掌握的语法句法知识讲得明白透彻,并学以致用,才不致于造成上完了高中,还不能看懂句子基本结构的悲哀。非常遗憾的是,这种悲哀在我们的身边还时常发生。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教好、学好牛津英语教材(译林版)中课文外,还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的一些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只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必须延伸到课外。可以把英语课外阅读和语文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如一些名著,是语文高考要求阅读并要考查的,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英语版的原著,在此基础上再阅读中文译著。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对于学生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我们教高一的老师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学生英语阅读的不良习惯往往是伴随着语文阅读而产生的,所以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纠正学生不良阅读习惯要从语文阅读开始。

阅读衔接 篇8

一、针对不同年级段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期间有6个学年, 时间跨度较大, 在不同的年级段, 学生会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必须区别对待。但这种差异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而是在潜移默化、不断衔接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注重各年级之间的衔接。

1. 阅读兴趣的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首先必须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着手, 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偏幼稚、简单, 激发他们阅读热情的方式方法多而简单;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则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断更新升级而转型变化, 尤其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 更要注重过渡性, 在材料的主题、篇幅、难度等方面要结合学生当时的兴趣爱好, 有的放矢;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则逐步趋于成熟与理性, 激发他们阅读热情的方式方法少但复杂。

一次笔者给中年级学生朗读一篇英语短文, 读完之后, 学生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一方面说明他们看懂了短文, 另一方面说明短文的内容让他们感到开心, 也就会感兴趣。全文如下:A man is very hungry, and he goesto buy cakes at a snack bar.When he eats a cake, he finds he is still hungry, and so he eats a second one.He geels so hungry.After seven cakes, he is not hugry.Suddenly, he has an ides.“Aha, if (如果) I eat the seventh one first, I only need to buy one cake, and I can save six yuan.”文章篇幅不长, 但是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意思, 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匹配, 同时内容充满笑点,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能力的提升。

2. 阅读能力的衔接

各个年级段的学生, 由于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程度有差异, 所以阅读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词汇、句型和听说写的能力, 对阅读能力要求不高。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应当结合已掌握的词汇、句型等逐步提升, 并辅以阅读技巧方面的训练, 在阅读的起步阶段打牢基础能力。高年级段不仅对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 而且在阅读的速度、难度以及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度等方面的要求上, 都有了质的飞跃。

3. 阅读习惯的衔接

小学低年级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以及方式方法的限制, 接触到的所谓的阅读, 主要局限在英语课本上的小诗和歌曲, 拓展阅读的内容很少。中年级则可将学生英语阅读习惯逐步固定化, 首先从一段时间阅读的内容和数量上进行转变, 让学生喜欢、适应并学会基础的阅读, 坚持每天有一定量英语阅读训练, 为今后长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短文的阅读, 甚至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知的词汇, 需要学生根据前后的意思猜测, 有一定的难度。

二、阅读与听说写教学方面的衔接

1. 与听力教学的衔接

在某种程度上, 听力有一部分考验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些听力的内容原本就是一篇小短文, 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 其实就是在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是这种阅读的方式由眼睛转化为耳朵, 但是大脑的思考过程大致相同。因此, 只要阅读和听力两种教学过程能够融会贯通, 是能够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事半功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就应当加强与听力教学的结合, 如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听完一段录音后, 可以首先考虑让学生看一遍书面的听力内容, 让他们自己消化听力内容, 先自主纠正听的过程中没有听明白或混淆的内容, 然后教师再就听力过程中的难点内容和听力技巧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的听力教学, 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能力, 同时又锻炼了阅读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 是一举多得的教学好方法。

2. 与口语教学的衔接

阅读是一种英语的摄入学习, 而口语则是一种英语的输出学习, 是学习的两种方向, 但同样可以相互有效衔接。因为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 只有通过阅读等摄入式的学习, 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 才能确保英语输出 (如英语口语表达) 的质量。比如英语文章、诗歌的朗诵, 就是一种典型的由阅读转向口语的教学方式, 只有首先通过有效的阅读, 对文章、诗歌的内容、主题有深入了解, 朗诵才有可能声形并茂, 表达出应有的意境。为加强学生口语与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 笔者每次都安排“一分钟演讲”活动, 让学生在加强阅读、对比的基础上, 对自己写的英语作文进行修改, 之后课前安排一分钟在全班进行演讲。这样, 每月学生都会受到英文诗歌、歌曲的熏陶, 同时借助课前一分钟的舞台展示与锻炼口语能力。

3. 与写作教学的衔接

英语阅读与写作同样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存在相互衔接, 并能相互促进。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往往是模仿式写作, 通过模仿一些好的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句型、结构等, 来学习写作方法, 而模仿的第一步就是阅读, 通过阅读来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 这就是衔接。同时, 写作也能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只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才能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技巧与差距, 才能更好地反思, 进而加深理解, 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笔者每两周给学生一篇与教材同步的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过后进行仿写。如当学生学了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后, 让其阅读文章:Nancy is my good friend.She is ten years old.We are in the same class.We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We don’t have classes on Saturday and Sundays.In the morning we have four lessons.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two lessons.I like English, and she likes Math.She says math is very interesting.Mr Green is our English teacher.We all like him very much.之后以“My good friend”为题仿写了以下文章:Shen Yiyang is my good friend.He is thirteen years old.We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He’sin class 4, I’m in class 1.We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We don’t have lessons on Saturdys and Sundays.In the morning we have four lessons and 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three lessons.

fastest in Grade 5.

Mr Zha is my PE teacher, and Mr Wu is his PEteacher, we all like our PE teachers.

三、阅读与实践的衔接

1. 阅读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衔接

学习源自于生活, 最后也必将作用于生活, 所以它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如果英语阅读脱离了生活, 阅读也将失去了它与生俱来的意义。教师应适当延伸学生阅读教学的范围, 将其扩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从而开拓学生的发展空间。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那样:“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单纯依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提供或指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读物。”例如在学习圣诞节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阅读的方式, 收集和了解圣诞节的起源、习俗、发展等, 并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的衔接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都会因地域特点不同而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识。因此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 就必须同时对它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其语言。所以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 面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小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 也应当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意识的教学, 在扩大学生课外知识面的同时, 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 发展学生自觉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

如“the first flood”, 虽然看似简单, 但在英美两个国家中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国, the first flood指的是第一层, 第二层翻译为the second flood;而在英国, the first flood指的是第二层, 第一层翻译为the groud flood。如果对这同一个词组在不同国家用同样的理解, 必然对材料的理解产生歧义, 有时会闹出笑话甚至误会。如果教师能提前针对这个知识进行传递, 就能让学生用正确的英语思维考虑问题,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阅读教学与应对考试的衔接

在中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下, 教学的实用性不单单是针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还有现实的需求, 那就是应对考试。现在小学的各类测试中, 英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但是随着他们今后学习的不断深入, 这将占据他们测试中分数相当大的比重。因此, 在小学刚刚开始接触阅读教学时, 就应当培养好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 通过各种基础性的训练, 培养学生应对英语阅读的勇气和实力。

阅读衔接 篇9

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词汇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 意义统一完整, 可分为四种:

第一, 原词复现, 即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 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 进而突出主题。第二,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第三, 上下义词复现, 指那些具有概括意义的词汇, 这些词汇涵容着许多表示具体指向的下义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下义词来回答就此类关系提出的阅读理解题。最后, 概括词复现, 指那些词义宽泛具有总括意义的词汇, 如:people, place, thing之类的词语在语篇中都可以和具体的地名, 物名, 动物名等相互呼应使用。

2.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中的词汇复现衔接现象

现以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section B中的短文阅读为例, 试分析其中通过词汇的复现关系这一手段达到的语篇衔接。

该篇阅读短文共计121个单词, 其中原词复现次数如下:rules重复五次、can (not) 重复6次、don't重复3次、must重复2次、bed重复2次、school重复3次。同义词、近义词复现如“many""more”。上下义词复现如下:get up/make your bed;breakfast/dirty dishes-kitchen/dinner;school/homework/class/weekends/read a book;6:00 a.m./10:00。概括词复现如下:relax/play basketball/play/watch TV。

全文因为这些词汇的复现关系的存在而实现了篇章的衔接, 在段落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前呼后应, 增强了整体感与紧凑感。例如, rules一词的重复出现使得全文有一个主线贯穿, 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该篇文章的主旨。再如can't和must这两个情态动词的重复出现, 把该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串联在一起, 使结构也一目了然。同时, 这两个情态动词都是表示许可的含义, 有一定的祈使功能, 更能给学生们留下一种深刻的阅读感受, 即该短文作者的生活被太多的规定所左右和限制。概括词复现如下:relax-play basketball-play-watch TV这些词汇的前后照应也可理解为贯穿短文的另外一个次要线索, 表达了小作者的愿望和诉求, 也同时与该文的主线 (即作者的生活被太多的规定所左右和限制) 形成了强烈反差, 进一步强调了现实与诉求的差距,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共鸣。

3. 词汇复现衔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学效果

3.1 词汇复现衔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如上所述, 词汇复现的衔接手段在初中英语阅读语篇中以较高的频率出现, 尤其是出现在高年级的教材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建议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词汇复现衔接现象, 理解不同句群之间的前后照应与联系, 从而提高篇章整体理解能力, 更好地把握篇章的大意和主旨。

再以前文所述短文阅读为例, 在进行该短文的课堂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词汇复现的角度来把握文章大意, 老师可设置短文大意理解的问题, 如:1) What do the parents forbid Molly Brown to do throughout the day?2) What is Molly Brown required to do by the parents?3) what does Molly Brown himself really want to do?这些问题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指向这些词汇复现。通过以上的分析, 学生能够自主地联系前后文进行寻找照应的信息完成阅读, 并很容易对文章或段落的逻辑结构形成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总结文章主旨并理解作者感受方面就自然水到渠成。

3.2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词汇复现衔接的效果

为检验把指称衔接运用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作者随机抽取了两个初中二年级的平行班进行比较试验, 其中A班为实验班, 在该班教学中采用词汇复现衔接理论指导英语阅读, B班为控制班,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特意强调使用词汇复现衔接理论指导英语阅读。作者通过一个学期的对比对比试验, 并设计出初中二年级阅读理解题型的试卷对两个班进行了学期前测和学期末后测, 两次测试结果都通过使用SPSS系统处理数据, 研究显示在进行对比教学之前的英语阅读测试中,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73.8333和74.1000, P=0.57>0.5表明两个班的平均分没有显著差异性, 说明两个班在试验前处于几近同等的英语阅读水平, 见下表:

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 实验班和控制班在英语阅读后测中结果分别如下:

p=0.011<0.5表示两个班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性, 表明实验班的英语阅读总体水平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控制班。

经过以上试验, 前测和后测所得的数据表明使用词汇复现衔接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效果明显, 实验班的阅读水平提高速度明显高于控制班。

结语

把词汇复现衔接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了学生通过着眼于词汇的上下文关系来理解文章的意识和习惯, 进而增强了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摘要: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内容, 通过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并引入相关的语言学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尤为重要。词汇复现是衔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笔者试图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初中英语教材课文中的阅读材料, 旨在找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设问衔接之探究 篇10

下面我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之后改进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阅读课中设问自然衔接的想法和探究。

一、第一次上课过程

人教新版模块2第4单元的主题为Wildlife protection。Reading的题目为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文中Daisy去了三个地方,对不受保护和受到保护的动物进行比较,以及了解到动物身上能获得宝贵的知识,从而暗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1.读前环节

在上pre-reading的时候,导入时我用的是:

Last class in the warming up,we learned that panda,miludeer and south China tiger are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hina.

然后直接用pre-reading里的3个问题:

(1) 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 know of?

(2) Why are they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3)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ndpredict the content.Then read it quickly to see if you were right.

2.略读环节

接下来,我让学生快速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It is about som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B:It is about a journey of a flying chair.

C:It is about Daisy’s wonderful experience with someanimals.

(2) What three places did Daisy go? What three animals didshe meet?

回答完第二个问题之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把课文分成3段。

3.细读环节

根据所分段落,让学生一段一段的细读下去,并回答问题:Part1( para.1)

Q1:Why has the antelope in Tibet become an endangeredanimals?

Q2:what is the result?

Q3: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Part2 ( para.2 ):

Q1:Why are elephant numbers increasing in Zimbabwe?

Q2:How does the government of Zimbabwe help protectwild animals?

Q3.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Part3 (para.3-4):

Q1: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rainforest?

Q2:What does Daisy plan to do?

Q3.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4.读后环节

Fill in the blanks to retell the passage.

5.讨论和写作环节

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

Please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and one of the four writedown your ideas.You can 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writing:

A s w e a l l k n o w , e v e r y o n e h a s 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nprotecting wildlife.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succeed?

First of a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ond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la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t’s help wildlife and I am sure wildlife will survive withour help.

二、自我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总觉得有些地方有点生搬硬套,不是很流畅,课后我再对自己上课的教案进行了反思,自己觉得以下几个地方衔接不是很自然。

1.Pre-reading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或更新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虽然该单元的阅读课文前面有Pre-reading的内容,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让学生说除熊猫、麋鹿和东北虎以外的濒临灭绝的动物,学生不是很能用英语表达。我强行地按照课文所设计的题目进行导入,学生无话可说,从而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需要设计一些让学生有表达欲望和可能的问题。

2.从pre-reading到略读,虽然做到了对课文的预测,但pre-reading里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感觉这里的衔接跳跃性比较大;

3.在略读环节中,问题先难后易,第一个问题学生不太能一下子就回答出来;

4.在细读中,虽然对课文comprehending的问题进行了整编,上课之前自己觉得自己设计的挺好的,但在回答问题时学生总是不能回答,特别是每段的中心思想,基本上都是我自己把答案公布的;

5.在读后环节中,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而是直接做填空题。

6.在进入讨论和写作环节时,没有进行铺垫,也是直接进行强行进入讨论,总觉得很生硬,感觉不是很舒服。

三、改进后上课过程

1.读前环节。虽然学生由于知识面狭小的原因,不能说出更多的濒临灭绝的动物,但他们对熊猫和东北虎非常感兴趣,所以后来我导入环节是这样来设计的:

(1)Yesterday we learned :What animals are endangered?

(2)Why is panda disappearing? Why is South China tigervery few?

这2个问题是对warming up的回顾,同时也是对protectwildlife的引入。

(3)Do we need to protect wildlife?

(4)How do you learn to protect wildlife?

The students may answer:TV,Internet,Newspaper,books…

这个问题是对阅读文本的引入。

(5)Daisy longs to help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life as youdo,do you know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in her dream of visiting threeplaces and three animals.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阅读环节。

2.略读环节。接下来,我让学生快速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 What three places did Daisy go? What three animals didshe meet?

(2)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It is about som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B:It is about a journey of a flying carpet.

C:It is about Daisy’s wonderful experience with someanimals.

这样把2个问题的顺序换了之后,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要比以前的顺利的多。回答完这2个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对文本分段,为后面的细读环节做铺垫。

(3)So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3.细读环节。根据所分段落,让学生一段一段的细读下去,并回答问题

Part1( para.1)

Q1:Why has the antelope in Tibet become an endangeredanimals?

Q2:what is the result?

这次在回答第3个问题之前,我先会总结一下本段。Fromthis part,we know that the antelope is not under protection,andthey are dying out,so we need wildlife protection.用了总结提示后,能使学生得出本段的main idea指明了方向。

Q3: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 Why we needwildlife protection )

Part2 ( para.2 ):

Q1:Why are elephant numbers increasing in Zimbabwe?

Q2:How does the government of Zimbabwe help protectwild animals?

同样的在回答第3个问题之前,我再次给出一些提示。The elephant is under protection,and its number is increasing.Compared with the bad example of the antelope,the example ofthe elephant is a ________ example of wildlife protection.so

Q3.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A good example ofwildlife protection.)

这样一改动后,能使学生知道作者写这两段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比受保护和不受保护的结果,让学生强烈的要进行wildlife protection。

Part3 (para.3-4):

Q1:What did Daisy learn from the monkey?

Q2:What does Daisy plan to do?

Q3: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rainforest?

增加了第1个问题,并且把后面2个问题的顺序换了一下,第1个问题为第2个问题做铺垫,第1、2问题为第3个问题做铺垫。

So if we protect wildlife,we can learn more wonderfulthings from wildlife.用这句话为这一段的main idea做暗示。

Q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What we can getfrom wildlife protection.)

4.读后环节

(1)Today we learn the passage: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wildlife.Let’s review this passage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这样的引导词比直接进入填空要好得多了。

在进入讨论时,我也相应的加入了一些引导的话语:

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 that we can learn a lot fromwildlife,but without wildlife protection,wildlife will be dyingout,so wildlife protection must succeed.

加入引导语后,进入讨论的环节就变的是顺势而为了。

5.讨论和写作环节

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

Please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and one of the four writedown your ideas.You can 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writing:

As we all know , ever yon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in protecting wildlife.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

First of a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ond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la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t’s help wildlife and I am sure wildlife will survive withour help.

四、结论

上一节课很容易,但要上好一节课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个好字中就包含了怎样顺畅自然的上完一堂课。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过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轻松自然的进入,让学生感受到的不是突兀提问,而是一个问题下面就该问下面的那个问题了,在不知不觉中就上完了一堂英语课。这样的课堂将是我们英语课一直该追求的课堂。

摘要:本文以自己的一堂课第一次上课过程和经过反思后的上课过程为例,探究了在转换或递进教学内容时,如何进行流畅的连接。总结出了三点衔接流畅的策略,即导入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问题要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重难点问题,准备铺垫性的问题,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材料作文与散文阅读的衔接 篇11

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几乎所有学生选择了议论文这种文体,认为写记叙文缺少真情实感,没有好的素材可写。其实,这是把语文学习中的读和写完全分开了,不善于向平时做的文学类文本学习,而它们多是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在做文学类文本阅读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文学类文本借鉴,可以学其素材,写出符合新材料作文要求的记叙文; 可以学其立意,写出记叙文的深度;可以学其构思,写出记叙文的层次。

【关键词】

记叙文  文学类文本  素材  立意  构思

江苏高考作文从2013年开始由命题作文完全改为新材料作文,每个语文老师把新材料作文的训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写新材料作文,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议论文这种文体,由于缺少必要的阅读积累和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写出来的文章几乎千篇一律,几个老掉牙的材料,再加上几段无病呻吟的所谓议论,看了后让人感觉味同嚼蜡,好像又回到了八股文的时代。只有少数学生写成记叙文,但是往往情感单薄、立意肤浅、层次单一,分数也低得可怜。难道新材料作文只能选择议论文吗?难道围绕这个材料就真的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记叙文吗?笔者以为完全不是这样。其实平时练习的语文试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就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向文学类文本可以要素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高考作文关注人生、社会,而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生活体验较少,缺少合适的写作材料,再加上课内外阅读贫乏,联想、想象能力不强,这些知识面狭窄、没有思想、情感枯竭、生活时代感不强的考生,是很难写出高分作文的。而我们阅读训练中的材料,往往是那些文学性强,贴近我们百姓生活,同时又具有真情实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认真阅读体会这些文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选材空间。我们做《故乡》阅读训练,有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农民并不安贫乐道? 答案是:①他们有赢得自由幸福生存的愿望;②具有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③有韧性,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与命运抗争。在文中表现为: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做到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试题拓展:我们的身边,有类似这样的表现吗?学生联系自己亲人的生活、工作,会引出很多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一个学生谈到自己的父亲,长年在外辛辛苦苦地做泥水匠,省吃俭用,为了多赚一点钱,甚至发着高烧参加工作,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用这些血汗钱在市区买了一套七十平方的房子,让孩子从乡下调到市区学校上学……讲到这些时,这个学生已经动情的不能自已了,其他同学也被感动了,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亲或者身边人物的生活、工作经历,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坚持、韧劲。有了这些情感体验,碰到相关作文时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是情感真挚动人的。现代文中的文学类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尤其像迟子建、季羡林、周国平、池莉等当代大家的典范之作,这些作品人文内涵丰富,材料价值高,平时让学生多体会、积累、联想这一些文章,能有效地弥补学生写作时记叙性材料的不足。

二、向文学类文本可以要立意,写出立意深刻的记叙文

同样在 《故乡》的阅读训练中,第2题,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对故乡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②对农民生活的贫困充满同情;③对故乡的未来深感担忧;④对农民们为改变命运的行动而感到高兴;⑤对农民们不能享受到都市文明感到困惑;⑥对自己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而感到沮丧和无奈。从这里看出作者对故乡怀着复杂的情感,充满深深的忧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做这样的试题拓展:如果让你以故乡或故乡的人事为选材写一篇文章,你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呢?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身边的人们离开农村,离开土地之后出去谋生,现在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收获和缺憾吗?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城市既给农民带来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在精神上一定程度的受到伤害。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使他们知道不能一味地“怀念乡村”或者“厌恶城市”,呻吟自己的“伪乡土情结”。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眼光要转变,我们的思维要转型,关注的问题也要与时俱进。学会凝视和思考,“忧思”比单纯的“热爱”或“厌恶”更具价值。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觉到思想的深刻,厚重,解决了记叙文主题的低幼化现象。

三、向文学类文本可以学构思,写出记叙文的层次

比如做到《跟着炊烟回家》这篇散文阅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段落做一下思路回顾: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所写之物有什么特征?学生应该概括出,本段实写乡村的炊烟,描写其外在特征,感受到炊烟就是农耕生活代表形式。进而请学生分析:第四段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很显然是过渡,起到反思现实生活的作用。再看第五段内容写了什么,对主题的揭示有什么作用?不难看出它是进一步揭示了炊烟的特征:升起又会随风飘散。指出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然后进行一下思路整理:文章首先实写炊烟(表层特征),接着思考生活(反思现实),然后进一步实写炊烟(象征意义),最后阐述信仰(人类共同情感体验)。由此可以向学生总结归纳:好的文章层次不可能是单一的,写作时要构思好文章的思路,写出有层次的记叙文,避免那种完全意识流的喃喃自语。

阅读衔接 篇12

一、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式大不一样。众所周知,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要求不高, 只要学生答对阅读题即可, 但是初中语文教学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中学生要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还要求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特点有所掌握。一般来说, 初一的语文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初三毕业班轮换下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 教学思维还停留在初三学生的层面, 还没有完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就对初一学生进行高标准、高要求的训练, 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知所以然, 摸不着头脑, 从而使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逐渐降低, 阅读兴趣、热情逐渐消失, 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阅读能力, 教师一定要做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衔接工作, 找准教学的方向。

2.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差别。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简单, 知识点相对比较少;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只需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所以, 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以词句段为重点, 只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刚进入初中, 学生面对复杂的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模式时, 会出现适应慢, 无从下手, 不知道应该怎样跟上教师教学的脚步等情况, 从而表现得很茫然, 以致于阅读能力下降, 阅读效率难以提高。

二、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有效对策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所以,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做好中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衔接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由注重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培养。一般来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就是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如, 拼音、字、词的积累。而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培养是学生的阅读能力, 譬如, 让学生学会阅读文章并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主旨, 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风格。因此,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工作。其次, 在阅读感悟中既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同时, 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小学与初中的过渡期非常重要, 应放慢脚步。这样,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压力, 让学生慢慢适应由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换, 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从由浅入深转变为层层递进。由于小学的阅读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解文章大意及简单的字词上面, 对学生理解文章的要求不高, 属于浅度感知, 而中学的阅读教学比较侧重于文章内涵及所要表达的意思, 属于深挖赏析。中小学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大不一样, 小学的阅读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自行分析为辅, 而中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大多都是给学生传授阅读方法, 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 感知文章, 剖析文章,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等等。一般来说, 在进行中学阅读教学时,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 把文章中的生词、生字勾画出来, 再让学生朗读课文, 对文章进行第二次预习, 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知道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风格, 能够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 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 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也可以让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阅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阅读方式。

上一篇:语文精要教学下一篇:微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