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服务

2024-09-29

跨国服务(通用12篇)

跨国服务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服务业飞速发展, 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 原有的市场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 致使跨国公司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外包上来。据调查, 2002年只有1%的美国企业愿意将服务业务外包给海外企业, 一年后这个比重就骤升到19%, 2004年已达到50%。由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 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已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 服务业外包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2006年9月7日,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洽谈会上,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 承接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各类服务外包将成为中国吸收外资新的领域, 中国将积极创造条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我国正是这股服务外包浪潮的重要参与力量, 抓住这次服务外包机遇对于我国加快推进和谐社会, 完善市场经济产业结构,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在这个领域中涌现了许多新的想法和理论, 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对此领域专门的文献综述。于是本文将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有关理论和最新的研究进行梳理, 并在适当评论的基础上对新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 服务外包的概念

1.1 外包的概念

外包 (outsourcing) , 是“Outside Resource Using”的简写。Monczka等 (2005) 认为, 外包就是将服务或生产功能本来由企业内部提供的转向外部的提供者购买。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外包的概念非常之多, 表1将目前流行的解释做一归纳。

尽管对于外包的定义不甚相同, 但是核心内容都是保留最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 将其他借助于外部, 以此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提高利润率。

1.2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概念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概念, 在此之前制造外包是外包的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服务外包不仅从技术上更是从现实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徐奇智 (2004) 认为服务外包通常是将不属于本企业核心业务的服务比如采购、人力资源、营销等交付于外部专业机构来运行。宋丽丽 (2008) 认为, 如果按照业务领域来划分的话, 服务外包主要分为三种:信息技术外包 (ITO) 、业务流程外包 (BPO) 以及知识流程外包 (KPO) 。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是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同理, 业务流程外包是将企业内部职能服务外包出去;而知识流程外包是企业流程价值链高端的、高知识含量的外包业务。如果按照地域来划分的话, 服务外包又分为三种:在岸外包、离岸外包、近海外包。

资料来源:尹建华, 王兆华, 苏敬勤的《资源外包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科研管理》, 2003年9月

1.3 服务外包的经典理论

(1) 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 (1985) 在交易成本理论中提出“资产专用性”的概念。他指出:第一, 当资产专用性的最佳水平极低时, 无论从规模经济还是从治理成本上看, 都是市场采购更为有利;第二, 当资产专用性的最佳水平极高时, 则内部组织更为有利;第三, 对于中间状态的资产专用性来说, 当两种成本存在很小的差别时将出现混合治理, 即一些企业将从市场上采购, 而另一些企业则自行制造, 但两种决策都达不到最优;第四, 在更一般的条件下, 组织通过外包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机会, 但如果节约的外包成本或多或少地被在与外包商进行的合同摊派、外包关系的管理以及确保外包对合同的严格执行上所产生的费用所抵消, 则组织倾向于实现纵向一体化, 而如果节约的成本高于合同契约方式的成本, 那么组织倾向于市场交易, 即进行业务外包。这种外包理论体现了“效率边界”的思想。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1990年, 帕拉德和哈默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讨论》中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的概念, 认为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 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从此, 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兴起, 不同的学者从技术观、知识观、资源观、组织与系统观等不同角度行进了研究, 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成为90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一支奇葩, 这种由核心能力所产生的竞争优势就是绝对优势。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必然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 专门从事某一领域内某一专门业务, 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终将使企业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即所谓的业务或服务外包。

(3) 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 (而非绝对差别) ,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 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国与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比较优势, 进而也是导致外包的根本原因。

(4) 资源基础理论

1984年沃纳菲尔特 (Wernerfelt) 的 “企业的资源基础论”的发表意味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必然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 专门从事某一领域内某一专门业务, 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终将使企业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即所谓的业务外包。

2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不同研究的角度

自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产生后, 国内外学者就对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期间产生了大量的科研结果。麦肯锡公司国际研究所所长Diana Farrell (2005) 发表了一篇针对外包、尤其是服务外包的报告, 报告指出服务外包会增加接包国的平均工资, 但是对出包国的影响很小。《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Friedman (2006) 认为, 服务外包正将世界改变, 是推动世界改变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James Quinine (2005) 指出:“在过去, 资源外取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劣势, 但是现在, 资源外取却可能是智慧型企业运作的关键。种种迹象表明, 服务外包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重点, 针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依据三个主要方面来对此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第一,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动因探索, 即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行服务外包;第二,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过程分析, 即跨国公司怎么样进行服务外包, 为什么要这样外包而不那样外包;第三, 跨国公司外包的结果研究, 即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企业、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

2.1 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动因探索

在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动因探索中, 各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总的来说都和成本及核心竞争力相关联。Lon和Ventakraman (1992)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美国55个大公司的信息技术状况, 得出一个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 实证数据普遍支持以下假设因素: (1) 公司的业务成本结构与IT外包呈正相关; (2) 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有关的IT外包有不利的相关程度; (3) 公司的财务杠杆和IT外包呈正相关; (4) 公司的IT成本结构与IT外包呈正相关; (5) 公司的IT性能与IT外包呈负相关。他们还认为在不同的层面, 服务外包的动力也不同:在宏观层面, 暂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推动企业进行服务外包的改革;在行业层面中, 行业的竞争压力促使企业与IT服务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在企业层面, 追寻竞争优势推动了IT服务外包。McFarlan、Nolan (1995) 指出公司越来越多地进行信息技术 ( IT ) 外包的原因有很多, 如关心成本和质量、落后的IT性能、供应商的压力、归核化的要求、组织能力的需要、环境因素和其他财务因素。Geoffrey Dobilas、Alan Mac Pherson (1997) 探讨了环境因素在合同分配决定时的角色, 通过对欧洲和北美的12个试点跨国公司进行调查和实证研究, 得出跨国公司的环境问题也开始进入战略决策等企业规划领域, 尤其是关于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Diromualdo、Guthaxani (1998) 把服务外包的原因归为三种: (1)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IT资源的效率; (2) 为了提高IT对企业绩效的贡献; (3) 利用市场上与技术相关的资源来开发和销售以新技术为基础的货物或服务。Christina Costa (2001) 认为服务外包的基本动因是趋向成本低廉化、技术发展因素以及聚焦核心竞争力的程度。陈菲 (2002) 把服务外包的动因主要归结为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两大方面。李芊蕾 (2006) 将外包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 即“比较优势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

2.2 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过程分析

西方学者在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过程分析中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Sako M. (1990)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隐变量调查假设实证研究了东道国政府形成跨国公司外部供应网络的战略能力, 他指出, 管理人员会认为东道国的政策越不稳定, 风险就越大, 这样供应商将会意外失去补贴, 并且会要求重新谈判合同, 因此, 简单的合同会降低供应商的履约情况, 这样一来, 跨国公司抗衡的政策会越来越重视自我实施的因素, 比如说阻碍供应商撤出关系的交易具体资产风险。Diromualdo和Gurbaxani (1998) 对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一系列建立外包关系的建议:外包合同需要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此外外包企业还应与外包商存在互补的关系, 外包商和外包企业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持续性。Sung Kim和Young Soochung (2002) 分析了影响信息系统 (IS) 外包关系成败的因素, 并基于社会交易理论、沟通行为和交易成本理论等构建了实证研究模型, 以提供一个持续选择与管理外包商的框架。Maurice Kugler (2006) 创建了一个评估框架来衡量技术和FDI的联系, 他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涉及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FDI状况, 得出结论:由于东道国的跨国公司部门生产率增长的经验有限, 跨国公司为了尽量减少利润损失, 东道国企业生产的其他部门可能从中受益, 例如跨国公司进行知识流程转让, 转让给下游客户或者上游供应商, 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东道国生产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外溢效应。田贞余 (2004) 认为, 外包可以整合利用国际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专业化资源和服务,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目的。

2.3 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结果研究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影响力是广泛的, 不仅对东道国有影响, 对母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福利水平等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Gilley和Rasheed (2000) 的研究指出企业的战略、动态的环境也会减弱外包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第一, 在外包强度一定的核心业务和外围业务中, 他们对公司总体绩效均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此之前的理论基本上都高估了两者的关系, 这个结果不应该理解成为外包强度对公司总体绩效没有影响, 而应该理解为通过外包有可能提高公司某部门的绩效。第二, 公司的战略对外包强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和调节的作用。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 其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影响;实施非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 外包强度与企业业绩呈负相关影响;实施创新差异化战略的企业, 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成呈正相关性影响;实施非创新差异化战略的企业, 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性影响。最后, 环境变化对外包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和调节作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 外围业务外包与利益相关者绩效呈正相关性;在变动的环境下, 外围业务外包与利益相关者绩效呈负相关性。

Hsien-Chang Kuo、Lie-Huey Wang (2005) 采用了虚拟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了国际化资本结构的台湾跨国公司在亚洲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美国的IT产业拥有较高的国际化、高财务杠杆, 但不利于IT技术产业; (2) 有形资产、销售规模、总资产回报率、流动比率非常重要地影响着信息技术行业中的跨国公司; (3) 对于低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但在高国际化跨国公司, 抵押资产的价值才是一个关键因素; (4) 流动性风险所造成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抵押资产的价值和责任支付能力得到了重要体现。他们指出跨国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一定要参考抵押资产的价值, 另外还强调国际外包和国际融资在IT产业历次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ollins、Patrick (2007) 探讨了爱尔兰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成功的背后原因, 他们通过调查多方面的数据最后得出投资者蜂拥进入爱尔兰的原因:内源性、追求高科技的外国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机会。Galanaki、Eleanna、Papalexandris、Nancy (2007) 研究了跨国企业外包人力资源的情况, 他们通过取证比较希腊公司和外国跨国公司的子公司, 假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一个被认为非常创新的做法, 审查是否带来了松散的结果。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在较小的程度上、通过比较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 充分解释了希腊每种类型的公司以及分离的希腊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中国学者卢根鑫 (2006) 就跨国公司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来影响国际化产业转移作了更进一步的深入阐述, 他认为,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程度直接导致国家之间劳动力价值的差异程度, 劳动力价值的差异程度导致重合性产业价值构成的相异性, 而重合性产业价值构成的相异性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他从产业分化、价值盈余、产品价值构成等方面对产业转移尤其是服务外包进行了分析, 开拓了产业转移理论的新视野。

3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研究的最新进展

纵观近几年文献可以发现,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领域的研究更多的是利用案例和经验数据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补充和验证。Shi, J. Y. (2007) 指出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发挥了有限的作用, 转让技术并促进当地的技术能力建设, 并且分析了外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以及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能力建设的政策战略。Boehe、Dirk Michae (2007) 利用紧密耦合网络模型和较常见的松散耦合模型解释了不同形式的全球流程、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开发活动, 此外他的研究还表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支持耦合模型及其延伸, 这意味着更多的子公司将更好地定位在其跨国公司的创新网络和更为显著的创新活动。Quiun, J.B. (2008)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 将东亚的离岸贸易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他指出: (1) 东亚的跨国公司可以借鉴日本公司的经验, 估计将有60%的公司从事国内的外包服务; (2) 海外研发的日本企业与在国内研发的日本企业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学习的作用; (3) 外包公司的发展使许多小企业扩展了海外业务后成为大型跨国企业。Michael W Hansen、Henrik Schaumburg-Müller、Eugene Pottenger (2008) 认为尽管一些理论间接揭示外包DCF法是可行的, 但是他们通常是从宏观 (国家) 和中观 (行业) 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很少明确从微观 (公司) 的角度来分析服务外包的问题。此外, 以往的研究往往认为DCF中战略协作的职能是外包的一个战略。

4 结束语

根据上述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类, 可以发现,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正在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大好时机, 怎样抓住这次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机遇,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关注的话题。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我们发现经典的理论仍然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但是随着理论的发展, 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弱, 新的理论也会产生。就目前来看, 研究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动因的成果较多, 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影响结果的探索也比较多, 但是对过程的分析较少, 并且近年来没有新的有影响力的成果发表。在研究视角方面, 宏观角度和行业角度的成果比较丰富, 但在微观层面, 也就是企业层面的成果相对较少。基于此, 在未来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研究中, 可探索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行为的特殊性以形成统一的研究基点和研究基础, 也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过程, 从而丰富理论的研究内容与完善研究结构。

跨国服务 篇2

1.第1题

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中的要素之一?

A.生产要素 B.供应状况? C.相关产业? D.企业战略和组织 答案:B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跨国公司

A.是指股东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企业 B.是指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的企业 C.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D.一般规模都比母国最大的企业 答案:C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跨国公司”是联合国统一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其他名称被用来表示跨国公司的是

A.宇宙公司 B.环球公司 C.地球公司? D.银河公司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购并是收购与兼并的简称,收购与兼并的相同之处是

A.被购并企业的法人地位将不复存在

B.被购并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将全部转移

C.收购与兼并一般都发生在被购并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时 D.收购与兼并都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10题

通过购并海外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缺点是

A.建设周期较长

B.不能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 C.不能利用原企业的销售渠道 D.容易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1题

下列不是硬环境包括的因素的是:

A.自然资源 B.能源供应 C.管理水平D.基础设施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12题

由于东道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而企业在当地设厂,就地销售,此种投资动机属于

A.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 B.优惠政策导向型? C.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13题

调研人员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各种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的采集工作属于

A.预调研阶段 B.调研设计阶段 C.调研展开阶段 D.调研成果形成阶段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23题

将购并划分为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是按照哪种形式划分

A.按照涉及被收购企业的范围划分 B.按照购并交易是否通过交易所划分? C.按照购并公司是否受到法律强制划分

D.按照购并公司与目标公司是否属于同一企业划分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25题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默 B.维农 C.卡森 D.邓宁 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1.第31题

制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其国际生产布局的因素是

A.所有权特定优势 B.内部化特定优势 C.区位优势 D.无形资产优势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2.第32题

由于东道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而企业在当地设厂,就地销售,此种投资动机属于

A.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 B.优惠政策导向型 C.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3.第33题

对于产品线有限、业务地区分布较广的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下列形式的组织结构?

A.全球性产品组织结构? B.全球性地区组织结构? C.混合式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4.第34题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默 B.白克莱 C.卡森 D.邓宁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5.第35题

最早的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是:

A.内部化理论 B.垄断优势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6.第36题

投资者在国外建立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相比虽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利之处。其不利之处可表现为:

A.管理上容易出现分歧 B.经营上容易受到限制 C.经营风险较大

D.容易受到当地民族意识的抵制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7.第37题

我国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吸收境外资本,发展企业的行为属于

A.商业银行贷款 B.灵活利用外资 C.国际证券融资 D.补偿贸易 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8.第38题

在下列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通论”的是

A.垄断优势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9.第39题

大型跨国公司更倾向于:

A.建立国际合资企业 B.建立国际合作企业 C.建立国际独资企业

D.以非股权安排方式建立企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0.第40题

通过购并海外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缺点是:

A.建设周期较长

B.不能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 C.不能利用原企业的销售渠道 D.容易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1.第8题

WTO在全球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使国际投资环境发生的新的变化有: A.市场改变 B.风险改变 C.对手改变 D.规则改变 答案:A,C,D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2.第9题

物流的关键组成部分有 A.实质流动 B.实质存储 C.信息流动 D.管理协调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3.第14题

下列属于非股权安排跨国投资方式的是 A.建立独资企业 B.建立合资企业 C.合作企业 D.合作开发 答案:B,D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4.第15题

跨国公司从交叉文化管理中获得竞争优势所应采取哪些策略 A.识别文化差异 B.进行跨文化培训 C.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 D.人力资源战略 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5.第19题

跨国生产和经营中推行标准化的作用有: A.降低设计费用,缩短建设时间

B.加强生产的专门化,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C.降低技术复杂性,从而减少技术培训的需求,方便技术的调整和更新 D.便于公司总部的同一控制和协调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6.第20题

下列关于跨国公司分公司的正确的说法是 A.在法律和经济上有独立性,有法人资格

B.东道国终止营业时,只能出售资产,不能出售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 C.母公司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D.分公司的偿债责任只限于分公司的资产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7.第24题

下列关于跨国公司分公司的正确的说法是 A.在法律和经济上有独立性,有法人资格

B.东道国终止营业时,只能出售资产,不能出售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 C.母公司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D.一般包括生产型与销售型两种类型 答案: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8.第26题

企业的角度出发,亦可把国际投资环境因素分为 A.自然因素 B.内部因素 C.外部因素 D.文化因素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9.第27题

服务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本地化表现有: A.服务产品的本地化 B.人员的本地化 C.采购本地化 D.管理本地化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0.第28题

下列关于跨国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有 A.目前跨国公司业务更加多样化 B.目前跨国公司购并称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C.跨国公司是世界直接投资的主体 D.跨国公司的当地化战略成为重要趋势 答案: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1.第5题

跨国公司与国际公司的含义和特征相同,两者都具有国际性和多国性。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2.第6题

跨国公司“国籍”日益模糊化的一个表现就在于跨国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股权多元化。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3.第7题

TNCS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配置已明显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4.第16题

根据行为标准划分,跨国公司会依次经历下列3个阶段:从“多元中心”到“民族中心”,最后到“全球中心”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5.第17题

“跨国公司操纵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这个命题中的垄断价格既包括卖方垄断价格,也包括买方垄断价格。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6.第18题

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中的LSLP原则是指利润分成率原则。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7.第21题

跨国公司借助“参与制”以少量的自有资本控制他人的巨额资本。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8.第22题

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额的2/3,而公司外贸易仅占1/3,如今,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9.第29题

跨国企业从投资国撤资是被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0.第30题

跨国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双方实缴额而不是认缴额。?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跨国服务 篇3

创新驿站是创新支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由诸如大学技术中心、商会、地区发展机构或国家创新机构等单位主办。大多数创新驿站是合作建立的,欧盟一般可提供45%-50%的经费支持,其余由创新驿站的合作单位分担。每个创新驿站都雇佣了那些对他们服务的地区及企业的技术和经济状况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员。

创新驿站提供服务主要分5个步骤,分别是走访企业、识别技术需求或技术潜力、寻找欧洲合作者、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意见、帮助签订合同。

创新驿站的服务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跨国性,这依赖于网络成员之间的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创新驿站的服务质量依赖于众多创新驿站的配合工作,发挥创新驿站作为一个整体的网络效应;同时也依赖创新驿站和位于卢森堡的IRE—CU(Innovating Regions inEurope Central Unit)的协调与支持性服务。

欧盟第6个框架计划包含了扩大和更新后的IRC网络。创新驿站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强调了小企业,不过也不排除大企业参与。同时,欧盟企业总司(Enterprise DC)也已经将管理各种商业支持网络的组织聚集在一个董事会中,包括创新驿站(IRC)、欧洲信息中心(EIC,Euroinfo Centres)和商业创新中心(BIC,business innovationcentres)。目标是在现有网络的成果之上进一步利用他们的互补特性,以更方便公司获得所需要的商业支持服务。因此,短期来看,欧盟委员会更加关注增加欧洲信息中心、商业创新中心和创新驿站等网络之间联系的方法,从而使得他们的服务对象,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最好的服务。

另外,创新驿站网络是B2E—Urope的成员。B2Europe是一个欧洲企业联盟,旨在支持欧洲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以及潜在企业家进行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竞争。由欧盟建立的欧洲企业支持网络由于其具有欧洲企业所需的深入的知识而得到广泛的认可。将创新驿站网络统一到B2Europe中,可以提高创新驿站向客户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服务的能力。

当然,IRC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如欧盟企业总司创新网络组负责人Renate Weissenhorn女士在2004年6月“第八届创新驿站网络年会”所说,如何通过更专业化的服务使IRC为建立一个更富有创新和竞争力的欧盟做出贡献、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扩大IRC网络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IRC网络与外界的合作等是IRC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跨国服务 篇4

一、合规风险

理论上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外包, 但是除了考虑微观战略 (如IBM将操作系统和芯片制造外包后, 造就了Microsoft和Intel而丧失其竞争优势) , 还要从外包的法律环境以及如何保护双方利益的角度考虑外包的合规性和操作性。

服务外包业的运行实质上是将客户原有的某些特定业务移管至另一个企业或其下属公司, 甚至允许再分包给第三方, 所以双方必须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主体业务内容特定化、定价策略、结算方式、合同提前终止条件及赔偿、是否允许再分包及权利义务再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对行业特定风险进行保险等条款。没有合同约束, 发生纠纷就会缺乏有效依据来界定责任, 而产生效率缺失增加外包成本。另外要考虑客户方和承包商所在国在相关法律上是否有限制性或鼓励性规定, 这些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为了克服此类风险, 跨国公司在实践中大致采取以下各方面实施控制:

1、事前尽职调查:

无论客户方还是承包商都会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 从法律、业务战略、成本、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论证确认是否有业务移管机会, 从备选移管方案中确认能使双方共赢的最佳方案。在当前的法律环境和市场条件下, 双方对外包的态度更加小心谨慎, 不同于一般商品或劳务的购买, 如外包势必会替代或裁减相当一部分的现有人员, 因此需要充分衡量外包的交易成本和效益, 否则任何细小疏忽都会给外包带来不确定性。

2、服务协议:

双方权利义务关系需要以合同的形式加以描述, 即使是企业后台服务中心或共享服务中心, 签署文本合同绝对是明确双方责任范畴的最好方式。在具体操作上, 合同的形式依据服务的内容和不同阶段可分为:

2.1项目建议书:根据客户及行业的特点和已知行业最佳实践提出建议, 增强客户对外包实践的认识, 创造合作机会。

2.2合作意向书:在正式签署服务协议之前, 双方达成初步意向进行”试移管“, 为大规模的外包移管奠定基础。

2.3服务水平协议:可计量的具体法律文书, 详细记载了双方的工作职责范畴、程序步骤、费用价格、业绩衡量等

2.4主服务协议:为双方提供了合作主框架, 特别是外包内容比较复杂或者签约主体为了规避有关法规的管制约束等。

3、国际标准资格认证:

当服务承包商所服务的客户是受管制的特殊行业或美国上市公司时, 需要配合满足客户自身的合规性而进行相关的国际标准资格认证, 如SAS70年度认证用来验证公司控制环境安全性或客户特定业务流程控制的有效性。类似的还有软件外包开发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的CMMI认证等, 提高权威性和信息对称性, 从而降低外包的整体交易成本。

4、合规风险评估及内外部审计:

集团公司的合规部门定期进行合规风险评估 (法律、合同、运营等方面) , 建立疑虑受理人机制, 及早发现并避免潜在不合规事件的发生。内审部门定期不定期甚至突击性的对下属公司进行审计抽查, 直接目的是检查公司遵守法律和客户合同的合规性、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性, 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客户数据安全可靠、运营有效率有效果以及对股东资本的实质性保护。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指执行层而非战略层, 即怎样正确做事的方法论。跨国公司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泛、分支机构众多、人员管理级差大, 运营水平因国因人参次不齐, 容易给客户尤其是全球类客户造成管理凌乱的不良印象, 每天进行业务联系的客户流程负责人会深深感受到承包商是否真正做到客户利益至上, 客户数据安全完整, 及时准确完成与客户方的业务衔接。

针对这类风险, 一般会在以下方面加强执行力, 提高客户满意度:

1、关键业绩指标:

客户最关注的业务衡量指标, 就属性而言, 可分为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 业务指标都会归类于其中一种关键属性, 并成为个人年终业绩评估的重要依据, 也用来检验是否履行合同规定标准, 若未达标或不履行, 就依合同违约规定向客户赔偿。这样一系列通用指标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 让客户真正体验到外包流程“身在曹营 (承包商) 心在汉 (客户) ”, 消除客户对外包的距离感。

2、人力资源:

服务外包是智力密集型产业, 它最大的资产就是知识劳动, 其载体就是人。从人员招聘到背景调查到正式入职, 是对人力符合程度的初步筛选, 而劳动密集产业又涉及大量重复操作以及流水线式的上下游衔接, 必然要有系统的操作规程, 但不是机械式的执行, 操作人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操作规程建议做出必要的变更, 使之更有效率和效果。由于行业存在15%到30%频度的人员流动, 要有一定的人才备份机制, 采取对现有人员之间的交互备份, 既节约成本, 又能提高现有人力水平, 同时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质量控制:

源于高端生产制造行业 (如飞机发动机) , 将同样的质量标准要求移植到服务外包行业, 目的就是使服务项目标准化、可衡量化并可持续提高, 不断追求卓越即六个西格玛思想, 丰富实践过程, 建立行业最佳实践数据库, 根据行业最佳实践对客户流程再造, 从提高客户的商业产出出发, 和客户利益绑定, 不断提出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提高生产率, 为客户带来更多节约。

4、业务培训:

跨国公司的全球人数规模庞大, 单靠人员本身的素质和客户操作规程传授的技能是远远不够支撑大作业量和满足大规模扩张。从某种程度上说, 服务外包公司在帮助社会解决新毕业大学生就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就业等方面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它有着健全的多层次培训体系, 扩大了研发力量的基础并鼓励创造和领导革新。

5、信息安全:

对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是承包商对客户永远的承诺, 无论任何时间和地点, 始终不能松懈。客户也最关心在承包商的数据信息是否因不当传输、保管、共享或处理的过程中出现控制缺失, 导致泄密事件, 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具体的控制措施有三个层面:

5.1数据分类和信息保密:根据数据的特性可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保密数据、限制接触数据等四类, 无论数据承载介质, 按标准统一分类, 分别采取不同控制来传输、保管、共享或处理数据。

5.2逻辑和网络安全: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客户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共享数据, 承包商一般会设置网络专线或者至少是点对点虚拟连接网络, 并加载防火墙等措施来保证数据不会被接触、截取、复制或修改。

5.3物理出入安全:通过门禁卡集中授权, 要求员工佩戴员工门禁卡, 通过设置反潜功能和主要出入口设保安人员站岗, 避免恶意尾随, 非正常工作时间只开放部分出入口, 保安人员轮番巡逻等。各客户工作区域之间进行物理分割, 访问权限级别按需原则受限, 未经授权不准拍照、摄像, 甚至按客户要求将个人物品搁置在工作区域外等。

6、业务持续计划:

一旦发生合同规定的紧急事件时, 就需要启动业务应急方案, 努力保证客户流程的不间断进行, 如设立指定流程关键座席、配备主要软硬件设施、定期进行冷热测试保证设施和网络连接有效性、备份客户的日常数据并异地保存以备数据恢复之需等等。

三、财务风险

全球跨国公司在近些年时时有重大财务丑闻发生, 而且是之前有良好口碑的著名大企业。从另一角度看, 跨国公司规模庞大, 业务创新也趋于复杂, 他们领导变革潮流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监管机构的依据不充分或监管不力, 导致为了风险收益铤而走险, 这在外包行业也是不例外的。

总结现行实践, 财务风险控制集中体现在如下几点:

1、财务内控:

不仅仅表现在常规的日常记账业务和资金划拨方面, 服务外包属新兴行业, 更多的需要事前信用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例如对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确定结算账期, 再如根据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和不同业务种类制定具体的收入确认政策等。

2、资金管理:

跨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比较趋于集中管理和调拨, 通过设立资金池, 将各分支机构当期闲置资金集中供给形成内部贷款人, 然后按照内部约定利率发放给资金需求单位即内部借款人, 尽量避免向外部金融机构或股东筹资, 降低外部投融资风险。另外离岸服务收入虽多用国际硬通货结算, 但仍须进行集中式远期外汇操作进行套期保值, 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3、会计科目对账:

跨国公司会对包括所有资产负债类和部分损益类科目做月度、季度、年度的总帐余额对账, 用独立于总账的证据如明细帐、独立第三方账单或经审核的内部表单等解释、记录总账余额, 确定并清理待解决账项和未解决账项, 从而保证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内控自我评价和审计:

内控缺失或内控无效是近些年财务丑闻的主基调, 各个国家都开始加强上市公司的内控评价和审核机制, 充分说明了内控设计、运行有效性并加以加强监督对于发现并消除财务丑闻的重要性。

5、财务预决算:

财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参与制定公平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指标、业绩及奖惩衡量体系, 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承诺一定计划指标, 从客观上考核业绩的优劣, 做到计划可实施、业绩可衡量、回报可预期。

服务外包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给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人力资本、产业集聚方面带来了外溢效应, 同时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也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 风险控制来自实践, 并根据具体风险变化而变化, 本质上是生产和服务技术升级、市场竞争加剧、资源配置优化的结果, 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外包交易成本, 实现与客户之间更高层次的利益共赢和信息安全保护。

参考文献

[1]、陈秀莲.服务外包, 机遇与挑战并存[J].大经贸, 2007 (1) .

[2]、查贵勇.中国服务业吸引FDI溢出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5) .

跨国服务 篇5

跨国公司的跨国购并中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跨国购并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中国也毫无例外地卷入这场洪流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明智、积极应对,采取“抓大放小”,“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中国经济将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作 者:全辉霞 作者单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16刊 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TAX COLLEGE年,卷(期):16(2)分类号:F272.3关键词:跨国购并 股权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重组 垄断

跨国服务 篇6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共享;专业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推进中,资金、信息、技术的快速与广泛流动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需应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带来诸多困难与契机。如何把握国际化市场,迎接新挑战;如何在多地域的办公中形成统一管理与资源共享,成为公司一步扩张夯实基础时须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财务信息复杂多变,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与有条理的规划,因此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设想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财务共享服务概念产生于20 世纪90年代,主要是指大型跨国集团企业把子公司中重复相同的财务部分和标准化程序中的内容放置在统一管理的财务系统平台中,纳入到一个组织进行管理,这个管理平台被称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可以说这种模式独具创新,成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能够极好地进各个子公司与集团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共享传递,且能够以客户需求为服务导向提供更具专业性的财务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近七成企业开始建立并逐步建立FSSC体系,且得益于高效的管理水平。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容与特点概述

跨国集团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内容基本是集团中重复率较高、业务量可以批量处理和能够实现程序化处理的服务。建立FSSC的目的基本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并提高效率,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时滞带来的各种误差甚至错误,一方面也为了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子公司间的协调发展,增进联系,更专注地为核心业务服务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方式,FSSC的组织特点也与传统方式存在很大差别,但不容否认它将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服务。本文大致将主要特点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流程简单且更加优化。FSSC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体制结构的灵活与管理更加注重流程的优化。集团中心向分支机构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为统一管理和收集更多共享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简单高效的流程能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标准,而且在后期追责中也能够落实到岗。

2.财务管理成本可控。规模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与资金。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开支巨大,如何控制成本、实现科学管理是每个企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FSSC的建立可以提供更好的管理方式与平台,共享信息可以为自主管理提供支持,流程化管理可以将类似业务批量处理,减少步骤从而大幅减少财务管理成本。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系统内实现了部门间的有效隔离与业务分离。独立的业务单元可以在共享系统内实现符合自己业务的操作,也能够共享资源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助于消除分散单元下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遵循规章制度的弊端,从而确保统一标准化流程的实现。 第二,采用先进自动化工作流程可以节省大量固定成本,同时极大提高效率,能够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结合在一起共享,促进集团内的文化交流。

3.管理控制力度增强。随着子公司企业实力扩大与经营范围的扩张,集集团企业对子公司控制力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为了更好掌握子公司财务动向和信息分享,把独立的子公司纳入共享中心可以加强集团对子公司监管力度,能够掌握企业财务的处理过程、资源利用、系统差异等方面。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通过根据统一规定的流程和准则进行统计,形成子公司实时信息反馈和上报,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和高效渠道。

4.战略优势。FSSC对跨国公司的战略意义表现在能够从客户角度提供全面信息,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立足客户需求和集团内部实际情况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成立FSSC必然能够加强现有部门之间的工作合作,也能够新增集团部门,扩大企业体量,实现更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架构,企业在进行业务扩张时不再需要建立相关的业务支持部门,可以直接利用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已经成熟的业务支持服务,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组织发展的要求。

二、海尔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计划很早就提上日程,并从2006年开始着手。平台的建立是为了促进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推动企业更为长远的战略发展和组织变革,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可以为其提供便利的数据支持,形成科学意见,摒弃传统财务管理中繁琐且低效的部分,实现精准化、细节化和信息化的新管理方式。海尔集团主要把财务管理分为了3个核心部分,分别为核算中心、成本中心和经营中心,并在2007年进行大范围的操作流程升级和重新改进,逐渐向FSSC标准模式递进。基本组建步骤为,首先海尔财务把各经营单位的核算工作集中到了一起,由总部青岛地区向其他地区辐射,历史3—4年完成。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财务管理的高效提升,降低了财务风险,对现有管理水平有了科学估量并明确未来发展目标。

海尔集团具有自己独特的财务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其流程再造项目和信息化共享平台共同搭建的。海尔集团有这样三种财务管理人才:第一,善于分析经济形势和政策,能够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做出规划的人才,他们可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合理的决策是否投资;第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便利,高效地搜集和整合资源的人才;第三,能够把分散的业务进行整合,把财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后海尔公司将自己的科技与财力相结合,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对财务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很好的把技术和财务相融合。目前,在海尔公司中,第一类人才占20%;第二类人才占10%;第三类人才占70%,海尔的成功也证明了信息系统和效率保证的重要性。

远期来看,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必然会从操作中心向知识中心发展。其成功原因首先要归功于企业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在业务各个层面上的决策与动力。然而,在具体的信息共享改革过程中,企业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必须各方协调,切勿揠苗助长。

三、FSSC的实施方式

想要推广跨国公司财务服务全方位的共享与合作,搭建共享服务中心就成为必须进行的步骤,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辅相成的发展方法。企业必须十分了解自身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实施方式,还需要长期地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完善。目前主要有三种实施方式:

第一,逐步实施,就是分阶段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通过实现阶段目标一步一步地搭建服务中心,在每一个阶段,企业既要总结以前的经验,又要分析未来可能遇到的屏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最后顺利完成中心的搭建。

第二,全面实施,即在所有的业务中同时实施,全面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更新,这种实施方式的优点是实施速度快,缺点是不稳定,需要试运行。

第三,试点实施,简单来说就是选取一些业务或者地区作为试点进行实施,在试点业务或者试点地区的运行成熟后,总结其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然后再运用逐步实施或者全面实施的方法推广到其他的业务和地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业务面很广的或者是多地经营的公司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逐步实施的方式,究其根本是因为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事项都会引起企业管理中的巨变,所以实施的步伐必须放慢,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

四、FSSC职责

(1)FSSC要体现出独立性与专业性。独立性方面,FSSC在公司中的地位应与集团总财务部门平行,但是在处理业务时应服从总财务部门的领导。在专业性方面,FSSC的主要职能包括:在财务部门的管理下执行公司财务政策;为各部门提供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编制会计报表、编制预算、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等。与之相对比,财务部门主要通过制定会计政策、风险控制和会计核算质量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IT支持。一方面,FSSC可以把财务制度固化在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中。另一方面,FSSC还需针对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财务信息化:第一,实物票据和业务单据在传递时需要将票据传递给异地的财务处理人员,然而通过ERP系统,FSSC可以把这一过程通过电子系统完成,从而实现远程审核;第二FSSC可建立绩效测评系统有效评价员工的绩效,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

五、小结

跨国公司建立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能够加强分支机构与集团的联系,为信息共享提供基础与平台,实现海内外业务财务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集团把控财务动向、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强细节管理。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核心业务的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涛.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绩效考核的应用初探[J].现代商业,2009,(26):105-106

[2]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6):48-52

[3]王向东,阳习芳.跨国公司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1,(06):85-88

作者简介:

跨国服务 篇7

辽宁是我国开展国际外包业务最早的省份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期, 辽宁的东软集团已经开始承接日本软件公司阿尔派的发包业务,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服务外包业务。据沈阳海关统计, 2009年1-11月辽宁省软件出口4.22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5%, 且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同期, 全国出口软件13.05亿美元, 辽宁省出口占全国的32.3%, 由此看来, 全球金融危机并未给我省沿海城市的服务外包带来冲击, 反而提供了外包业务发展的机遇。

大连是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在辽宁服务外包城市中处于主导位置, 也是典型的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大连紧紧抓住在国际产业调整过程中, 全球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有利机遇, 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 促进了大连市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 大连市软件收入年均保持50%的高速增长, 成为大连市增速最快的产业。2008年, 大连市软件收入达到306亿元, 比上年增长68.2%。2009年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大连市软件产业仍然能迎难而上, 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大连软件园每1平方米的土地1年产值达2-3亿元, 而单位GDP能耗不到制造业五分之一。

二、辽宁沿海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1. 发展速度加快

2006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为103.8亿美元, 辽宁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为10.5亿美元, 占全国服务外包总规模的10%左右。预计到2010年,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以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 据相关统计预测分析,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年均7%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而我国外包产业则将以19%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 届时我国外包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大关, 占全球比重也会有所上升。

2. ITO发展占据主导

辽宁省服务外包业在全国算是起步较早的, 一些知名的外包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比如, 东软、华新、海辉中国服务外包出口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都是辽宁省的企业, 这三家知名企业也矗立于我省的东方明珠城市———大连。大连的软件外包产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连的软件外包近几年发展迅猛, 这也顺应了世界ITO发展占主导地位的大潮。

2009年初《全球服务》杂志公布了全国服务企业100强评选结果。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 这次排名无疑是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一次重新评估和审视。大连的东软集团跻身IT服务外包十佳企业。简柏特集团与东软集团均获得十佳人力资源发展领袖奖。另外, 东软集团和海辉集团分获亚洲区市场最佳领袖奖的冠军和第九位。

3. 市场空间广, 发展前景好

与其他地区相比, 辽宁省在承接服务外包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许多国内外大企业在我省的本地业务;二是辽宁省沿海地区诸城市有很多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所延伸的服务外包机会, 如物流采购, 信息服务等;三是辽宁省进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新阶段, 服务产业内部产生大量外包需求。

未来几年, 伴随全球BPO市场的迅速扩张, 辽宁省尤其大连的人才优势和规模优势将在承接海外业务方面获得突破, 来自离岸外包的收入迅速增长, 占总体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由于大连软件服务外包市场的带动, 软件外包收入将持续攀升, 占外包总体收入比重也会大幅上升。除软件外包外, 其他外包业务发展势头也非常乐观, 前途一片光明。

4. 以外包示范城市大连为主导, 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的趋势

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高度产业集聚特征和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辽宁省已初步形成以服务外包重点中心城市———大连为依托的区域分布格局, 以大连先进的服务外包发展状况为龙头, 带动沿海地区其他城市, 与沈阳、营口、锦州、盘锦、丹东等地区形成“五点一线”的外包业务战略格局。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 全面提升辽宁省沿海地区外包业务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 由于我省外包中心城市大连受人才短缺、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 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出现向二线城市转移趋势。目前,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进入迅速成长期, 我省单凭大连这样的一线城市已经很难满足整个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 而沈阳、营口、锦州、盘锦、丹东、葫芦岛等城市, 具有满足外包业务发展需求的丰富人力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 以及富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能弥补中心城市在满足需求扩大上的不足, 这也使其承接的越来越多外包业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 整个世界的服务外包都在飞速发展, 并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亮点。近些年来辽宁省沿海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越来越多, 本文从辽宁省沿海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现状入手, 分析我省沿海地区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沿海地区,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外包网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dl/content2.jsp?id=57795

跨国服务 篇8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势

FSSC业务通常包括财务应付、应收、总账、资产、存货、工程费用、报销、资金集中支付、档案集中管理、财务报告统一出具等基础性工作的处理。FSSC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效率提高及成本降低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能力。

基础财务业务统一由FSSC专业化的财务会计完成, 将财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基础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经营分析和战略规划工作中去。同时, FSSC能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2. 加强监控。

各基层单位内部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基层单位财务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会计准则或总部政策与基层单位意愿发生冲突时, 财会人员有时候会选择向基层单位妥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 FSSC直接隶属总部管理, 而且基于流程和业务分工的财务作业模式使单据随机分配到各个业务处理人员手中, 业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财会人员, 而是经过封装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配的单据, 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3. 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FSSC能够集中高效地处理业务, 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财务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财会人员规模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时, FSSC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财务支持。集中处理业务还能减少审计成本, 节省培训费用等。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FSSC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 提供的服务更专业。FSSC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财务规定, 能够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和花旗集团FSSC具体模式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 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 000多个子公司, 现有员工10多万人, 从1992年开始采用FSSC模式管理海外财务业务。其分别在克拉科夫 (波兰) 、钦奈 (印度) 、吉隆坡 (马来西亚) 、马尼拉 (菲律宾) 、新加坡、格拉斯哥 (英国) 六个城市建立FSSC, 统一提供财务服务与监管。该集团将财务业务中能固化的流程全部进行统一集中设计, 建立了全球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统一的财务报告, 全球统一的报销流程以及全球统一的资金支付审核流程, 各中心各司其职, 功能尽量不重叠, 中心内部机构设置简洁高效。中心整套财务管理体系基于SAP系统建立, 财务审批流程全部定制开发, 资金授权额度固化在SAP系统中, 财务管理流程严密。

花旗集团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其在中国、日本等国及亚洲地区都建立了FSSC, 不但将会计、资金付款等财务业务纳入共享中心, 还将物资采购纳入共享中心, 采用全球集中采购模式, 小到办公用品大到大宗建筑材料的采购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 非常节省成本。

三、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设计

目前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基本都已经达到公司级统一, 而且生产业务部门也都建成了ERP系统, 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部分跨国公司内部的各个分子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普遍还保留各自的财务体系和组织, 从事的各项财务基础工作如会计基础工作、预算基础工作、股权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基础工作等的本质都相同。每个单位从事财务基础工作的人员在学习操作众多的信息系统, 完成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处理各内部管理层的各种繁杂的数据, 工作量非常大。因此, 笔者建议将各单位从事财务基础工作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由一个专业的队伍同时为若干个单位提供财务服务, 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协同效应, 进而达到加强管控、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1. FSSC总体架构。FSSC的总体架构设计见下图:

一级为总部共享服务中心。二级按公司主要业务类型分为海外共享服务中心、主营业务一共享服务中心、主营业务二共享服务中心、标准化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如果公司业务部门已经统一推广ERP系统, 那么每个二级中心可以再根据ERP中各业务模块分类, 下设三级子中心, 即物资子中心、工程项目费用子中心、生产成本子中心、资产子中心、报销子中心、资金子中心、会计子中心、预算子中心、股权子中心、风险控制子中心。这样FSSC中负责各业务模块的财会人员对自己所提供支持的业务领域能够有较深入的了解, 从而有效地支持业务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 同时, 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总部的各项战略和财务管理需求可以直接传递至各单位的业务管理层, 为公司的财务战略推进作出贡献。

2. FSSC职责。

FSSC要体现专业性和独立性, 以统一的标准反映和衡量各单位的运营成果。FSSC应设置为与总部财务部平行的部门, 但其在业务方面应接受总部财务部的领导。在职责划分层面, FSSC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以下内容:接受财务部的业务管理;严格执行公司财务政策;为各基层单位和总部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会计核算、资金结算、会计报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设计、股权研究等相关财务基础工作服务。财务部在会计政策制定、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会计核算质量等方面对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业务管理。

3. 流程与制度体系。

FSSC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流程与制度体系, 中心流程的规范不仅涉及财务内部流程, 而且将与财务流程相关的业务流程也纳入统一规划、统一调整, 借助ERP系统实现这个目标。

FSSC流程与制度体系由流程规范、岗位职责、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四大部分组成。流程规范主要包括各主要业务流程的描述和运作流程规定、审批要求, 并将内部控制相关要求固化到ERP系统和FMIS系统中, 拟定统一的业务流程、审批权限、原始凭证稽核规范和统一各类业务原始附件要求、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审核要求;岗位职责主要是指按照流水线运作后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操作细则要求;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员工报账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规定;考核办法主要是指FSSC运作过程中进行评价和内部考核的办法等。

4. IT支持。

FSSC需要将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等系统联合起来, 将FSSC制定的财务制度都固化在这些系统中。此外, 还需要特别设计针对几个关键问题而实施的财务信息化模块。一是满足实物票据和业务单据传递需要, 建立FSSC, 而将实物票据传递给异地的财务处理人员需要增加票据实物流、票据影像模块。ERP实施后, 大部分业务单据都有相应的电子版, 各审批环节也都在系统中进行, 可以基于ERP完善电子业务单据, 以便远程审核。

二是解决绩效测评问题, FSSC工作人员需要与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等各种人员沟通, 并为之服务, 为此应建立绩效测评系统模块, 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

四、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为了减少建立FSSC对财务组织结构的冲击, 笔者建议采用分步实施战略:首先选择二级FSSC中的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然后再实施其他二级FSSC, 三级FSSC先按主要职能进行集中, 如涉及会计处理、资金管理、报销等职能的子中心先集中, 其他职能通过网络与上级中心连接, 先建成虚拟三级子中心。

下面具体介绍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跨国公司由于海外项目分布地域广、合作模式多、会计主体多以及核算层面广等原因造成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非常适合建立FSSC。FSSC能够强化总部对海外业务监管, 及时掌握各海外业务单元基础财务情况。通过“共享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在降低财务运营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海外FSSC职能范围。

海外FSSC的职能是将海外现有的基础会计业务包括报销、各合同模式下各种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报表调整、财务报告编制以及落实制度等职能集中起来。由于共享中心的专职人员主要由外语好、专业技能强、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专家型人才组成, 所以中心除了提供专业化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服务, 还可以对海外项目中的复杂交易事项, 如金融工具、企业并购、递延税等集中在共享中心预处理, 然后转至海外机构。

总部海外管理机构作为海外财务管理的归口单元, 集中对海外的财务提供高层次管理和支持, 如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规范管理、股权管理、并购支持、财务审计管理和税务保险管理等。此外, 对原有的海外财务单元在职能上做些调整, 主要在搜集资料、绩效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做好协调工作。

FSSC能够为总部海外管理机构和海外项目财务单元提供及时有用的数据, 协助管理人员深入分析海外各项目生产进度、资产管理、财务数据分析、预算完成情况以及其他重大交易事项的重要综合信息。

2. 海外FSSC工作流程。

共享中心需要整合、优化工作流程。FSSC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包括:整合、规范海外项目财务人员和中心、中心和总部海外管理机构内部间的核算数据传递流程;整合海外项目人员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并整合财务报告数据模板, 作为国际公司的常规报表规范, 以一套相对固定的基础数据满足中国、香港地区、美国以及本公司内部管理层等对披露信息的要求;建立财务报告模板和各类合同模式的海外项目经营目标的调整转换流程, 以加快报表报送速度。

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流程。由于公司海外项目众多, 各项目成长阶段不同, 财务资源配置差异很大, 需要充分调动海外派驻人员的积极性, 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总部的支持和服务作用, 使共享中心能够与海外项目人员实现互动和协同发展。

3. 搭建FSSC信息管理平台。

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管理平台非常重要, 直接决定了FSSC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统一的海外财务信息管理平台需要有规范的境外公司标准化体系, 并以固化的系统流程为基础。海外的财务信息系统在满足国内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海外特点增加诸多功能, 以便能够支持多语言、多准则、多本位币、多会计期间;支持多级别、多层次的自动重估与自动折算;满足多合同模式会计集中核算需要;满足本地化会计核算的需要;满足国际化环境下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当地政府及税务部门对会计数据的需要;适应复杂的应用环境及当地监管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建立海外共享服务中心能够进一步密切总部与海外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促使海外财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 确保海外财务管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助推海外业务全面拓展。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是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可以从建立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尝试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探索建立符合自己公司实际需求且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使财务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卜海涛.财务共享:跨国企业的集体冲动.中国财经报, 2008-02-15

[2].刘思远.中兴网信将在衡建共享服务中心.衡阳日报, 2010-11-09

跨国服务 篇9

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与服务外包

(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构建

冷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出现了巨大变化,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多边贸易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经济的全球化导致广义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自由的流动,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产业内贸易大幅上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Internet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商品和资金的跨国流动,出现了所谓的国际“物流革命”,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紧密,交往频繁。由于自由化制度和技术进步降低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安排采购、生产和销售的交易成本,也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由原来的产品分工进化到按照生产工序分工,由原来的区域分工发展到按生产要素分工。近年来,跨国公司加速实施全球战略布局,构建了全球化的供应链。

供应链一词是从英文“Supply Chain”一词翻译过来的,该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并为人们所熟知。早期的供应链指的是制造业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即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连续过程。但这样的供应链只是一个狭义的供应链,更符合当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实的是供应链是一条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许多作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零售商的其他企业,乃至最终用户都串在一起了的供应链。这种意义上的供应链既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网链结构,更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在该网链中的节点企业。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这个过程涉及的不同地域的厂家越来越多,最终冲破国家界限呈现出了全球性,于是,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供应链(The Global Supply Chain,缩写为GSC)。

全球供应链可以用一个网链结构模型表示(见图1)。图中的箭头表示供应链的方向,小圆圈A、B、C、D、E、F、G、H、I表示节点,节点之间存在着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联系。在理论上,每两个节点间都存在着这样的联系,但这些联系有强有弱。

生产要素在各地区的不均衡分布是导致跨国公司供应链全球分布的根本原因。全球化供应链作为供应链在全球的实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跨国公司内部资源和企业边界的局限,建立了新型的国际企业关系。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由此具有了不同于一国国内供应链管理的全球性、复杂性、风险性,以及高标准、高技术性。全球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正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方面,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最优合作对象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非关键业务通过业务外包(Out Sourcing)转给这些合作企业去完成。

(二)全球供应链中的服务外包

所谓的业务外包,指某一企业将自身供应链的某些环节(节点)承包给其他企业去完成的一种商业措施,是当前跨国公司为保持其在本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调整措施。Williamson(1975)曾在交易成本理论中提出用“资产专用性”来表示资产对某一产品的专有性。基于此,专用性和不确定性高的活动应该在企业内部通过科层组织来解决,反之则应外包出去由外部组织来解决(Monteverde&Teece,1982)。Reve(1990)也认为,只有那些涉及最特殊技术的业务才必须保留在企业内部,其他补充性业务则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或外包来完成。而Chuck(1997)则进一步认为,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企业很难跟随,人们正在通过外包迅速获取新兴技术,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美国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曾经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1854家,营业额为5亿美元的公司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那些能够持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并且满足销售额和利润增长要求的公司,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核心业务,并在核心业务中发展着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进行业务外包可以说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社会化分工协作的高级形式,己成为跨国公司经营的一种趋势,使得全球跨国公司的业务外包量逐年增加,成为一个每年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BearSterns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有50%的制造业采取外包。另据IT服务监测公司Datemonitor的报告称,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约20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如果对业务外包进行分类,则按地域划分可以划分为“域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按业务领域划分可以划分为“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按发包方式划分可以划分为“项目外包”和“职能外包”。其中“服务外包”也被称为“白领外包”,它还可以再划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这两种主要的业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业务范围主要有IT系统操作服务、IT系统应用管理服务和IT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等,软件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主要形式。业务流程外包的业务范围主要有需求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运作管理等,其业务形式主要有金融与财务分析服务、客户服务、采运服务、呼叫中心、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高技术跨国公司,特别是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外包比例最大,几乎占总外包的30%,属制造业务的外包占25%。

二、发展中国家成为服务外包承接者及其区域分布

(一)发展中国家成为服务外包承接者

驱使全球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实际上有三大因素:①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②产业分工的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远距离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这三大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哪一个呢?Lee和Dobler(1971)、Baily和Farmer(1986)等将外包决策的选择视为各种成本间的比较,而Anderson Consulting(1993)通过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诸多外包实施的驱动因素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一个。其研究还说明,虽然人们似乎也在逐渐意识到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需要将外包看做一种战略工具去重新评估现有的组织模式,但在目前的现实中人们还是主要将外包看做一种节省成本的工具。的确如此,因为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一般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资等人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

选择基于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改进指数——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RCAS)——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作为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显性指标,可以发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部门,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其知识技术含量低,生产率的提高较慢,因而附加值较低,为发达国家所转移。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把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首要的原因就是两类国家之间的工资成本的显著差别。譬如在中国,BPO业务新手的月工资不过3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美国人平均工资的1/10。一般地,服务外包公司可节省30%左右的运营成本,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可以利用国外的人力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目前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美国、日本和西欧是最主要的服务外包发包地,其中,美国占2/3份额,日本和西欧占1/3份额。

(二)服务外包承接地的区域分布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外包出现一个新动向和新趋势,即multi-sourcing。所谓multi-sourcing,即多方外包或多方资源外包,就是跨国公司采用多个来源地的多家外包公司作为自己的外包商。多方外包有利于跨国公司:一是可以提高各个承包商之间的竞争性,提高自己作为发包方的谈判地位,降低成本;二是可以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各种风险,因为单纯依赖某一国家、某一企业风险会很大。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外包承接国家有七个,包括了发达的欧洲国家爱尔兰、捷克,以及亚洲的中国、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在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了进来,并且发展迅速。

1. 亚洲区域。

印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包括为来自全球的跨国公司编写软件,以及接听客户电话,处理远程计算机网络,处理发货单等等,承接了全球半数以上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和其他服务外包市场业务,占GDP的比重也在5%上下。人们往往把欧美称作“世界董事会”、把中国称作“世界工厂”,而把印度则称为“世界办公室”。预计,今后印度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7%~30%之间。

除了印度,中国也是领头羊,正在迎头赶上印度利润丰厚的IT业和商务服务业。目前在国内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国外著名的信息技术厂商(如惠普、IBM、AT&T、MCSB)和国内新兴的专业外包服务商所组成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主要面向韩国和日本提供IT外包服务。在2006年,中国超过40%离岸软件外包服务收入,实际上来自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子公司。如果就区域而言,软件外包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大连以及深圳等城市,其次,武汉和西安也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潜力。

亚洲其他新的竞争者为了赢得合同不得不使自己有鲜明的特点。譬如新加坡和卡塔尔迪拜声称他们可以处理安全性高的和持续的商务服务,而菲律宾抢到了工作语言为英语的呼叫中心业务。

2. 东欧区域。

西欧的爱尔兰也是服务外包成功者,它积极发展软件外包出口,从1999年起成为软件出口第一大国,享有“软件之都”的美誉,而现在,布拉格也正在成为会计核算、数据处理甚至研发等脑力工作的外包中心。近年来,IBM、戴尔和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把服务业务外包给了东欧,或者帮助美国其他公司这样做,捷克共和国以及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其他中东欧国家正吵着要满足这些跨国公司的需要。美国加特纳公司分析师罗伯特·布朗预计,今后东欧外包市场的增长将超过其他市场,到2010年扩大近30%,而全球市场的扩大幅度为25%。

俄罗斯也在参与,但是它的目标是高端的编程工作。始于冷战的工程方面的坚实知识使俄罗斯可以以相当于美国五分之一的工资成本招募人才。

3. 拉丁美洲和非洲区域。

巴西和墨西哥也同样在发展,他们的成本和技术可以和印度的媲美,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优势,例如靠近美国市场。在拉丁美洲,从阿根廷到里约格兰德(Rio Grande),辅助业务都在逐渐繁荣,各国利用当地的西班牙语优势,争取到了美国西班牙裔人的市场合同。甚至一些诸如尼加拉瓜这样的小国家也在极力争夺商务服务外包这块宝藏。

在南非的率领下,非洲国家也开始追逐服务外包的潮流。埃及作为呼叫中心业务外包领域中的一个低成本专业国,把自己定位为欧洲语言话务中心中的低成本专家。甚至,博茨瓦纳也在努力地承接欧美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

参考文献

[1] G.C.Stevens,"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Vol.19,No.8,PP3-8.

[2] Momme J,Hvolby H H,An Outsourcing Framework:Action Research in the Heavy Industry Sector.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2,(8) :185-196.

[3] Mckee D,Growth,Development,and the Service Economy on the Third World,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1988.

[4]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 王圣广,马士华.基于全球供应链的虚拟企业[J].管理工程学报,1999,3.

跨国服务 篇10

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高低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一国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现代交通通讯手段广泛运用,世界各国的服务业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结构向服务贸易倾斜。中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93年的111.9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 222.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3%。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由以低技术密集型的传统服务出口为主转变为以中高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出口为主,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升级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正在摆脱外延式增长、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如果撇除国外中间品,中国服务贸易实际出口技术含量不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Jarreau et al,2009)。我国十二五规划强调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转变服务贸易发展方式,因此我国不仅要重视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还要考虑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升级,从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使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高的驱动力量是什么?什么驱动因子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高的作用最大?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因素是否一致?本文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上面。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制度质量、贸易开放度、FDI、基础设施、进口贸易被认为影响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因素。如Rodrik(2006)认为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呈正相关关系。Hausmann等(2007)发现人力资本对出口复杂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Wang和Wei(2010)利用中国各城市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国家政策促进了出口复杂度的提升。祝树金等(2010)运用跨国面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出口技术含量升级与制度质量、FDI、进口贸易正相关,与自然资源负相关。王永进等(2010)研究发现基础设施对提高各国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有积极作用。

专门研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因素的文献分为两类:一类直接研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因素。如张雨(2012)运用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对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无明显作用,对新型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均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尹忠明等(2014)使用2000-2011年80个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国(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贸易开放度对出口技术复杂量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会降低出口技术复杂度。于诚等(2015)运用拓展后的“成本发现”模型,利用2000-2012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提升有正向影响。第二类通过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来间接反映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Crespo(2002)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是服务贸易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因素,东道国的人力资本足够丰裕时,才能吸收服务FDI的技术溢出,从而促进本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Rust等(2006)认为对外开放服务部门能引发显著的竞争效应,从而提高东道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韩军(2004)研究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受自然资源享赋和人力资本状况的影响,并且后者的影响力大于前者。万红先(2005)认为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服务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贺卫等(2007)实证检验了货物贸易发展规模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韩文丽和李玲慧(2011)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状况、城市化率、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有些学者运用跨国数据来分析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因素,如张雨(2012)利用28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尹忠明等(2014)使用2000-2011年80个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还有些学者运用省际数据来分析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如杨晶晶(2013)利用2002-2008中国大陆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研究影响出口技术的因素。

学者们运用多种指标来量化出口技术复杂度(Michaely,1984;Hausmann,2006;杜修立,2007;姚洋,2008;Xu,2009),包括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TSI、技术附加值指标TV和复杂度指数SI、产品收入水平指标PRODY、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出口技术含量指数TEC、技术含量指标TC、国内技术含量指数DTC。TSI、TV和SI以一国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作为权重,忽视了各国经济和出口规模不同的问题;PRODY、RTV、TEC和TC没有剔除进口中间产品投入对出口品的技术含量的影响,有可能导致高估一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国内技术含量指数DTC借助投入占用产出表,把进口中间产品对出口技术含量的贡献份额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真实的出口品技术含量。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初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不足:(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影响因素上面,忽略了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影响因素的研究。(2)大多数学者运用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TSI或者产品收入水平指标PRODY来测量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两个指标均没有剔除进口中间产品投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对此,本文的特点是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主要研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因素。(2)从行业特性和国家类型出发,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技术密集度服务部门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3)运用国内技术含量指数DTC来测算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剔除进口中间产品投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二、变量选择、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择及模型设定

1. 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量指标。

借鉴姚洋和张晔测度出口技术复杂度方法,在Hausmann等的基础上构建出口技术复杂度DTC计算公式:

xkj表示k国j产品的出口额,Xk表示k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Yk表示k国的人均GDP。接着,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产品国内技术含量。首先定义产品的复合技术含量。

θij表示产品j产品对i中间品的直接消耗系数,i≠j,式(2)表示一个产品的技术含量包含中间品的技术含量和国内生产环节创造的技术含量。

βij表示中间品i投入到产品j中的进口中间品的比例。式(3)表示产品j的国内技术含量包括中间品i中来源于国内中间品的技术含量以及国内生产环节创造的技术含量。

可得国内技术含量指数DTC为:

2. 解释变量。

根据上述文献综述,本文选取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作为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1)人均国民收入(Y)。当人均国民收入上升时,一方面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大,产生技术溢出,国外先进技术被本国所吸收,导致本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国内研发活动越频繁,越有助于提高本国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出口技术含量。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人均国民收入,预期符号为正。

(2)人力资本(HU)。由于现代服务贸易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本来支撑其发展。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人力资本越充裕的国家其现代服务贸易越具有明显的优势。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服务贸易结构由传统服务贸易为主向现代服务贸易为主转变,促使服务产品出口技术含量提高。另外,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在吸收直接投资和引进国外技术时,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强,有利于提高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选取一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代表人力资本,预期符号为正。

(3)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商直接投资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助于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出口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选择行业分外商实际投资额来代表外商直接投资,预期符号为正。

(4)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一国服务贸易开放度越高,意味着该国服务贸易壁垒越低,服务进出口额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多,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本国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导致本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本文选取服务产品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来代表服务贸易开放度,预期符号为正。

(5)服务贸易进口(IMS)。服务贸易进口将产生竞争示范效应,一方面,东道国服务产品面临更多的国外服务产品的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东道国努力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本国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东道国自主研发出新的服务产品来抗衡国外服务产品,从而提高了本国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选取服务贸易进口额代表服务贸易进口,预期符号为正。

(6)货物贸易出口(EXM)。在现代分工体系中,工业与生产性服务存在紧密的产业关联,当货物出口规模扩大时,对生产性服务产品的中间需求增大,从而推动生产性服务生产规模扩张和出口额增加,最终导致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本文选取货物贸易出口额来代表货物贸易出口,预期符号为正。

(7)基础设施(INFR)。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沟通成本和通讯成本。在现代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使远距离的企业和顾客及时得到沟通,信息和技术得以顺利传播,有利于服务出口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充足的信息和知识技术,从而促进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本文选取一国宽带用户数来衡量基础设施,预期符号为正。

(8)自然资源(NATU)。基于要素禀赋论,一国选取本国拥有的丰富要素资源来进行生产,以获得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竞争力。自然资源到底是有利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还是抑制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于这个问题尚存在争议。王永进等(2010)认为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大量优质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入资源密集型行业,从而不利于高技术密集度行业发展,制约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Papyrakis(2003)研究发现在加拿大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技术含量较高。本文选取人均陆地面积来代表自然资源。

3. 计量模型。

综合各因素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本文计量模型设置为:

α、β1-β8表示回归系数,μt是时间虚拟变量,νi是国家(或地区)个体效应变量,εit是随个体和时间而改变的扰动项,并且E(εit)=0。下标i表示国家(或地区),t表示年份。DTCit表示出口技术复杂度,Yit、HUit、FDIit、OPENit、IMSit、EXMit、INFRit、NATUit分别表示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为改善模型拟合和减少异方差,对除OPEN、NATU外的解释变量分别取对数。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各国(地区)服务产品的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的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4年的数据,中间产品进口数据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2-2014年中间产品进口数据来源于各国(地区)投入产出表。通过把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关于服务业的SITC(REV.2.0)分类标准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关于服务业的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合并,得出7个服务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分别是建筑业、旅游业、运输通讯、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政府服务业、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其中,建筑业包含建筑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包含旅游业、住宿餐饮业;运输通讯业由内陆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其他辅助运输旅行社活动和通讯业组成;金融保险业包含保险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包含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与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租赁与商务、批发零售业;政府服务业包含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包含其他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

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指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标统计数据库(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Database)。人均GDP、服务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口额、中间产品进口额、货物贸易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以2000年为基期并按购买力平价指数转化成不变价格。

考察的国家或地区有40个,其中发达国家有30个,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奥地利、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荷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爱尔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10个,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台湾(省)。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算及国际比较

根据服务内部各行业出口技术含量TSI指数的大小,本文将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归类为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将运输通讯、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归类为中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将旅游业、建筑业归类为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业。TSI指数表示包含国内创造和国外创造的出口技术含量。

为了避免由于进口中间产品技术含量高从而导致本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虚高”,本文在计算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时,剔除了进口中间产品价值计算出口技术复杂度(DTC)指数(DTC指数表示出口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

由表1可以得出,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均值在11 01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均值只有9 381。这表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无须依赖国外技术,因此发达国家出口服务包含的国内技术含量DTC较高;相反,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滞后,对进口服务产品的技术依赖较严重,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服务业所包含的国内技术含量DTC较低。但是部分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较低,如荷兰、韩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均值仅有9 562、8 779,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生产规模较小,导致对国外中间产品的依赖较多,其出口服务包含较多的国外中间产品技术含量;而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也较高,比如中国、土耳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分别为12 611、10 351,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发展中国家以低技术密集度的服务贸易为核心的贸易结构,决定其对进口中间服务的需求较少,对中间实物投入的依赖较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水平,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利用本国廉价的中间产品来完成生产,较少进口国外中间产品,导致中国、土耳其出口服务的国内技术含量DTC较高。另外,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反映金砖四国服务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促使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迅速上升。

从增长趋势来看,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速度高于发达国家,比如,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以年均3.56%的速度增长,尤其是金砖四国,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增速达到3.89%,而发达国家增速只有3.30%,这反映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出口技术上对发达国家的追赶态势。

(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计算得出。上述国家加上南非、阿根廷就是G20国家。由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没有南非、阿根廷的数据,无法计算这两个国家的DTC。

(二)回归结果分析

1.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含时间虚拟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遗漏变量问题。鉴于回归模型中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可能为内生解释变量,本文采用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来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用被解释变量和内生解释变量的2到4阶滞后值作为工具变量,结果如表2所示。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回归系数通过1%、5%、10%显著性检验(下同)。

表2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滞后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反映前一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当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服务业总体而言,人均国民收入(Y)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最大,其次为货物贸易出口、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中,服务贸易进口的负向作用最大;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对服务贸易出口的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来说,人均国民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052,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本文的预期一致,反映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效率提升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为0.014,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也符合本文的预期,人力资本的增加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一结果出乎本文的预期,对此可能的解释在于外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并没有带动东道国的出口技术进步;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服务贸易进口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显著,一般认为,服务贸易开放度越高,服务贸易进口额越大,东道国得到的技术溢出就越多,就越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出口技术效率,然而结果与本文预期相悖,主要原因在于服务贸易开放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对于东道国尚处于成长期的服务贸易产生较大的冲击,致使东道国服务出口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失败,而过于依赖国外技术溢出,最终导致东道国出口技术效率下降;货物贸易出口的回归系数为正数,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反映货物贸易出口可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制造业生产中服务中间品投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货物出口的增加带动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出口额增加,最终导致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效率的整体提高;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与服务贸易的行业特性差异导致不同服务行业出口技术效率对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的依赖度不同有关,这一点从分行业的分析中得以证实。

从不同技术密集度服务业的横向比较来看,人均国民收入(Y)对所有服务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最后是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水平越低的国家技术升级的“后发优势”就越显著,通过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极大地促进本国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的出口技术含量,相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高技术服务贸易出口额较多,出口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没有任何可模仿、可借鉴对象的情况下,其出口技术升级还要经过漫长的摸索期,因此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缓慢;人力资本(HU)仅对中高技术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可能的原因在于,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往往较低,对高素质人才的利用尚不充分,不能激发高素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有关;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出口技术的负向影响最突出,其次是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的负向作用不显著,这反映外商直接投资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其服务产品抢占了原本属于东道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的市场份额,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业而言,东道国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企业由于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高的影响较小;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与所有服务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负相关,且通过1%显著性检验,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负向作用最大,其次是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最后是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主要原因是随着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各国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出口技术升级困难,而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可能促使高技术密集服务业的生产分割更细化,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产品由不同国家共同完成,每个国家的高技术密集度服务均不是由本国单独完成,而是较多地依赖其他国家的生产技术,导致东道国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的国内出口技术含量呈下降趋势;服务贸易进口(IMS)对所有服务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中,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的负向作用最大,其次是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最后是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究其原因在于,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更需要投入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导致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过于依赖进口服务产品,从而挤占了东道国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产品的市场份额,导致东道国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的国内技术水平难以提高,而对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对先进技术的需求较少,其生产不会过多依赖进口服务产品,因此东道国的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的国内技术含量不会显著下降;货物贸易出口(EXM)仅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较强有关,因此货物出口额的增加能显著地带动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增加,进而促使其出口技术进步;基础设施(INFR)也仅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以一国宽带用户数来衡量的基础设施增加使高技术服务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信息和知识、技术的交流更快捷,从而促使对信息知识依赖程度较高的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显著提升;自然资源(NATU)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相关性不强,原因可能在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房地产业需要大量钢筋水泥,因此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决定了一国低技术密集度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效率。

对于低技术密集度的服务业而言,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最大的是自然资源,其次是人均国民收入;而对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负向影响程度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解释变量均具有统计显著性。

对于中技术密集度的服务业而言,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人均国民收入,其次是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负向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服务贸易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他解释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

对于高技术密集度的服务业而言,人均国民收入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货物贸易出口、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有负向作用的因素有: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自然资源与高技术密集度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效率相关性不显著,其他解释变量具有统计显著性。

2. 不同类型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因素。

上述讨论检证了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人力资本是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正向影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是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的负向影响因素,不同类型国家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因素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接下来本文就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种国家类型来讨论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见表3。

表3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滞后项在不同类型国家中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示前一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不同类型国家当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促进作用。

对于服务业总体而言,影响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人均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的作用为负。而影响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人均国民收入,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负向作用。具体来说,人均国民收入(Y)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系数分别为0.107、0.061,这反映人均国民收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更大,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拥有健全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有利于催生技术创新,因此人均国民收入更能促进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高;人力资本(HU)在发展中国家样本中的回归系数为正数且显著,在发达国家样本中的回归系数无显著性,这反映人力资本增加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相关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相对薄弱,高素质人才增加对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增加优质劳动力能显著地促进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这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对各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东道国市场竞争激荡程度,导致东道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缓慢;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仅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的作用为负,且通过1%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是发达国家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度会导致生产技术通过进出口服务贸易而外溢出去,从而使国与国之间的服务生产技术差距缩小,市场竞争加剧,利润减少,进而降低发达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支出水平,不利于发达国家服务出口技术升级,另一方面,随着服务贸易范围扩大,发达国家可能增加先进中间产品的进口,利用国外中间品来从事生产,有可能会削弱本国技术创新的能力;服务贸易进口(IMS)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这表明服务贸易进口增加会导致各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降低,并且对发达国家的负向作用更大,原因可能在于,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分工更细化,更依赖国外中间产品,因此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口会更频繁,这使发达国家生产的服务产品包含越来越多的国外技术,包含的本国技术较少,阻碍了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货物贸易出口(EXM)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相关性较弱,可能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制造业形成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因此货物出口能显著地带动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增加,进而促进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基础设施(INFR)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相关性不显著;自然资源(NATU)显著地促进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影响不确定,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以低技术密集度服务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结构,决定了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发达国家以高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为主,这些服务贸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少,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较多,因此自然资源增加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技术进步。

对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发达国家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正向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自然资源、人均国民收入、基础设施,负向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发展中国家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正向影响因素是由大到小依次是自然资源、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服务贸易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

对于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对发达国家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人力资本,具有负向作用的因素是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因素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人均国民收入,具有负向作用的因素是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

对于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高技术密集度服务出口技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是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密集度服务出口技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均国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是自然资源、服务贸易进口。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2000-2014年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不同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的区别,并且分别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的差异,试图找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大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增速最突出。(2)人均国民收入对不同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人力资本仅对中高技术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出口技术的负向影响大于对中技术密集度服务;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与不同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仅对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然资源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促进因素是自然资源和人均国民收入,负向影响因素是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影响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因素是服务贸易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促进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人力资本以及基础设施,负向作用的因素是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4)人均国民收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增加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相关性不强;外商直接投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均具有负向影响;服务贸易开放度仅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的作用为负;服务贸易进口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负向作用大于对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有利于提升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作用不大;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的相关性不显著。(5)影响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促进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货物贸易出口,负向影响因素是服务贸易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人均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促进因素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人均国民收入,负向影响因素是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

随着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服务出口贸易额迅速增加,面对激烈的国际服务市场竞争,中国服务贸易呈“低端化”、“下游化”趋势,为了避免这一结果,当务之急是了解清楚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找到正确方向。作为发展中国家,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因素在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和人均国民收入,而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这反映我国服务出口贸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多,对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利用较少,并且没有充分利用我国服务贸易开放格局扩大、货物出口额居世界前列的有利条件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培育高素质劳动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努力提高我国对进口服务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目前,服务贸易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的作用为负,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因此无法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把它转化为国内生产技术,带动本国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为此,我国应该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优质劳动力的利用率,充分挖掘高素质人才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人力资源,激发中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潜能,优化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回国发展;同时增加对国内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行为,重点解决技术创新的融资瓶颈问题,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努力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

2.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提高生产性服务在我国服务出口贸易中的比例,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居世界全列,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技术水平。一方面,以制造业为中心,培育生产性服务制造基地,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业,以货物出口带动生产性服务出口,进而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另一方面,构建服务外包中心,主动承接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外包,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带动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创新链。

3.积极实施多元化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战略,全方面提升我国服务业出口技术水平。不同技术类型服务贸易的出口技术升级战略是有差异的。对于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要增加其进口比例,要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货物出口额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对于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要培育优质人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要增加自然资源投入,促进经济增长。

摘要:运用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人均国民收入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与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相反;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口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负相关;货物贸易出口、基础设施增加有利于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自然资源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正相关;人均国民收入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提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增加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技术;货物贸易出口有利于提升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

跨国服务 篇11

不计于长期在低端市场厮杀,国产服务器厂商决定再次向高端市场出击。

10月28日,浪潮集团传来消息,称其自主创新的4路服务器销量突破1万台,与IBM、惠普的两款机型并驾齐驱,跻身成为国内市场上仅有的三款销量规模过万的4路产品。此前,联想和曙光也相继推出新型服务器产品。一时间,国产主流服务器厂商大有集体进军高端市场之势。

对于浪潮产品的不俗表现,浪潮集团副总裁王恩东表示,“浪潮希望通过自主技术打人高端市场,改变以往外企垄断、高定价的格局。”

浪潮集团对打入高端服务器领域信心十足,但从最新的国内服务器销量排名上来看,国产品牌服务器的表现仍然让人感到失望——IBM以22.81%的份额摘得桂冠,惠普和戴尔分别以21.62%、20.84%紧跟其后,本土品牌浪潮、联想则仍然居后。

本土厂商欲进军高端服务器领域的目标已喧嚷许久,他们近几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然而面对大片市场仍被国际巨头牢牢占领的局势,本土厂商欲入驻高端领域,仍面临较大挑战。

高端空白

目前,在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IBM、惠普、戴尔和Sun等国际品牌占据了超过90%的份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尽管本土服务器厂商近两年来销量增加,但着墨领域多在中低端领域。国产服务器在高端市场上的空白,使得我国信息命脉对国外小型机产品依赖性越来越强,南此造成信息化成本高昂、信息安全隐患剧增等问题。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对《IT时代周刊》表示,受外国技术出口政策的限制,国内敏感行业无法进口高端服务器产品,进口的高端服务器的技术保障存在中断风险。据悉,针对国防、安全等敏感应用领域,一些西方国家对于高端服务器的出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IBM等部分高端服务器,其出口许可证明确规定,“系统供应厂商和美国商务部要对系统的用途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国外的高端服务器系统都具备远程维护功能,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进行系统监控、信息调阅等操作”,这对于我国信息安全而言,无疑是颗“定时炸弹”。

不仅高端技术受困于国外,本上企业征战的低端市场的盈利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从去年开始,主流服务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厂商在巩固自身领域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国内中低端市场,纷纷推出对应中小企业的服务器产品,并大打价格战术。去年IBM推出的“东方系列”服务器,其目标就没定为低端市场。

对此,王恩东也坦陈,在高端市场没有一席之地就很难在这个战场上取得优势。此次浪潮破万的服务器产品,是进入高端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王恩东告诉本刊记者,“国产服务器破万的意义在于打破国外品牌高端垄断,为下一步的高端突破储备技术和市场基础。”

本土商腹背受敌

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IT支出紧缩,新服务器的采购需求也随之不再强烈。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同服务器市场整体低迷,销量同比仅提升1%,销售额同比下降24%,IDC预计形势要到2010年初才会有所好转。

虽然行业一片悲观,但国内服务器市场也并非没有亮点。IDC认为,相对总体市场的低迷,国内4路服务器却呈现出了逆市增长的局面,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39.7%和36%,市场比重由7%增长到9%。

分析认为,新型服务器市场之所以发展稳定,原因之一在于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好转。目前,4路服务器主要应用在税务、电信、金融、教育等“国”字号企业扎堆的行业,抗击金融危机能力较其他中小企业强,它们对新产品的需求也相对稳定。一位政府机关人员介绍说,“今年国家提升经济的4万亿投资对关键行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影响,也刺激了4路服务器市场的增长。”

浪潮的业绩单让国外厂商吃惊之余,也多少让国内厂商感到欣慰。不仅在市场占有率上加大力度,浪潮集团还将关注度投向了技术研发。今年8月,浪潮集团收购了德国奇梦达位于中国的研发中心(洋情参阅本刊第184期《政府撑腰浪潮吞下奇梦达中国研发孙丕恕欲做国内存储芯片第一》文),通过此途径来进一步完善浪潮研发链条,在芯片设计方面砸下重锤。除此之外,他们还计划今年投入16亿元进行研发,金额同比增长24%。

本上品牌不仅要面对来自国际厂商的挤压,还要应对国内同行的竞争。在国内服务器品牌中,浪潮和联想的竞争一直处于胶着状态。2008年,联想依托PC积累的渠道优势,已经成为部门级服务器领域的同产领头羊,对浪潮形成了较大压力。

向技术、服务进发

有国产服务器厂商高管指出,目前在我国商用计算、金融、电信等重要领域都被国外的产品所垄断,本土服务器厂商欲摆脱目前的价格泥潭、徘徊于中低端市场的尴尬局面,还需加强对技术和服务的投入。

“在我国服务器领域中,中外品牌的竞争格局呈‘金字塔’形状”,一位长期观察服务器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高端市场国外的厂商有比较大的优势,越往高端,国内厂商的份额越小,反之越往低端,国内厂商的份额就越大。

对于在高端领域的打拼,王恩东等国内服务器行业高管也承认困难重重,“做到销售量的增长并不难,而做到核心竞争力,这对国内厂商而言是最大的挑战”。尽管浪潮收购了奇梦达位于西安的研发中心,且拥有国内唯一面向服务器和存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要追赶国际厂商的脚步,差距仍很大。

不仅如此,在售后的产品服务上,国内企业同样逊色于国际大厂。一家地方信息技术公司与IBM合作多年,他们对合作的感触颇深。该公司员工告诉本刊记者,相比国内服务器厂商,IBM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给企业提供各个方面的扶持和帮助,涉及到商务、技术、管理等多方面,IBM能够带领渠道伙伴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也正是本土厂商所缺乏的。

“高端产品有自己的特点,不是海量的生产,它的单台价值很高、应用很复杂”,王恩东说,这需要国内厂商进行多种软硬件的配合。从2001年浪潮服务器产品中首次应用英特尔处理器开始,浪潮和国际电子厂商的合作就没有终止。今年9月,浪潮不甘于硬件的销售,还与英特尔一起联手,将势头转向了覆盖系统和软件的动漫生产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此举被业界看做是浪潮集团携手英特尔在中国市场上的进一步扩张

国内服务器厂商正在对高端领域全力进发且有所成绩,但能否赶上国际厂商的步伐,业界不表乐观。“我国高端领域真正崛起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韩俊说。

跨国服务 篇12

一、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 随之产生的是对原材料需求加剧, 近而是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在这种情况下, 环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例如, 资源的短缺, 自然灾害的频发、气候环境的恶化等等问题, 这一切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各国的政府和世界性的组织开始向人类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同时就是制定严格的政策法令, 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加以制裁和限制, 从而约束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因此, 跨国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一方面降低成本是手段之一, 也就刺激了对于廉价的原材料的需求欲望, 另一方面, 就是避开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 其后果就是一些跨国公司将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产业转向了那些政策法令要求较低的国家。

二、跨国公司环境经营的新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灾难的发生, 环境的恶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的发展才是人类生活安定富裕的根本保证。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为此各跨国公司也逐步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 为实现这一人类共同的愿望而努力。

以中国为例, 一度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掠夺对象, 中国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分布极为不均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 而且部分地方不注重环境建设, 或者因资金的短缺、技术的落后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急待解决。中国政府十分欢迎那些能为中国环境建设发展有利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 并制定宽松的经济政策来吸引他们的加入。在《2002——2003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中显示, 在石油、天然气、水务和电力这方面对能源需求量大的部门, 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上均以发展可持续经济作为重要的经营业务。全球500强的壳牌公司参与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计划。不仅如此, 壳牌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勘探和生产、油品、化工、天然气与电力、可再生能源五大方面。壳牌公司以在我国发展业务有100多年的时间了, 在各种有关能源建设方面均有不同的成绩, 尤其是壳牌决定在新疆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壳牌的光伏发电板将被用于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中荷合作开发项目中, 为新疆农村无电力供应的7.8万居民提供电力。并纳入了中国发展计划委员创办的“中国光明工程”。而在与人类关系更为密切的水资源问题上, 由于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的部分省市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大问题, 因而造成了大量水污染事件。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服务集团——威望迪水务集团, 给我们带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2002年, 威望迪水务分别在上海、北京和陕西省宝鸡市投资建立有关水务的一系列项目。为我国的水资源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跨国公司的环境经营的策略

为了全球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跨国公司积极改进原有的经营模式, 以环境经营的新模式发展自身的公司业务。跨国公司的环境经营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 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

随着各国的环保意识的增强, 各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绿色消费, 吃穿住行绿色当先作为是否消费的前提条件进行考虑。为此, 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战略必须考虑到当今的变化。首先就是要充分的调查各国的消费者的不同标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进行技术的研发了。近几年, 各国十分注重食品的安全卫生, 出现了众多的绿色食品和相关的绿色包装。

这时跨国公司在新领域的竞争开始加剧——“绿色”竞争。例如, 美研制出以植物为原料的塑料应用于包装材料。使其产品更符合食品安全的需要。

(二) 申请取得环境标志认证

当前, 环境标志制度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未取得环境标志的进口商品在很多国家是受到限制的。例如欧盟近期全面启动实施的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 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标准。还有全球认可经有机食品联盟认定的“有机食品”标志。这些都使得跨国公司将申请取得环境标志认证作为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处理更为复杂的营销环境

由于环境因素的加入, 使企业的国际营销需要处理的环境因素更为复杂, 企业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消费者、竞争者、社会、文化、政府、经济和物质需要等问题。例如, 一国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 该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便会与以往不同, 产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有时甚至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以, 企业必须针对各国情况制订进入该国的营销策略、营销目标和营销计划。

相信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 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研发水平, 加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 跨国公司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力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日渐突现, 各国环境意识的增强,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成为世界各跨国公司经营的指导性原则。为实现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各跨国公司更是纷纷改变本公司的经营投资方式和生产技术。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林生著《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北京第1版, 2003年11月北京第9次印刷, Pll

[2]、《震撼世界的生态灾难》《生态经济》2003年第1期, 总第123期, P23

[3]、金祥荣、田青、陆菁著《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P267

[4]、沈孝辉《木材贸易呼唤道义》《生态经济》2003年第1期, 总第123期P12

[5]、《非洲大饥荒》《生态经济》2003年第1期, 总第123期P22

上一篇:金属切削工艺管理下一篇:有感情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