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2025-01-28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通用12篇)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1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已有大量透析登记资料支持透析开始前三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存活率优于血液透析患者, 因此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一体化治疗提倡首选腹膜透析治疗[1]。尽管腹膜透析技术在不断进步, 仍有部分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而退出腹膜透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由于死亡而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 并探讨降低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死亡率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且均因死亡而退出腹膜透析患者, 共73例。其中男30例, 女43例, 年龄为40~89岁, 平均年龄为 (69±10) 岁。腹透持续时间6d~110月, 中位数为12个月。

2 结果

感染是引起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 其次为心脑血管事件。由于感染而死亡32例, 其中腹腔感染16例 (21.9%) , 肺部感染12例 (16.4%) , 其他感染4例 (5.4%) ;心血管事件 (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15例;脑血管事件 (脑出血、脑梗死) 14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消化道出血3例;肿瘤1例;原因未知4例。见表1。

3 讨论

腹膜透析被引入肾脏替代治疗已有30余年的历史, 然而使用比例在大多数国家仍远远低于血液透析, 高退出率是影响腹膜透析使用比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调查中, 共有73例患者因死亡而退出腹膜透析。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 (43.8%) , 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随着连接技术和消毒技术的改进, 腹膜透析感染率已有下降, 但仍然是导致腹透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分析了反复感染的患者, 除了糖尿病和腹腔脏器炎症等易感因素外, 操作不规范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积极治疗疾病本身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防感染护理。

腹膜透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生理过程, 透析感染危险因素很多, 既有患者自身因素, 也有透析过程中的医源性因素, 每一个环节都是感染的高危因素, 防感染护理对策需重点针对以上各环节来制定。

3.1 腹膜透析患者的一般护理对策

3.1.1 医护人员的培养

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欠缺, 无菌观念不强等均是造成透析感染的重要原因。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规和制度, 对透析专科知识要定期进行培训, 积极把握学科新动向。通过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提高应用知识的技能。

3.1.2 腹膜透析环境

通风不良, 清洁、消毒不及时, 方法不正确, 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都是造成感染的原因[2]。腹透换液处环境应清洁干燥, 每日定时通风, 有条件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3.1.3 透析管的护理

检查透析管腹腔外有无受压、扭曲。避免有机溶剂、锐器等接触透析管, 以免引起管道老化和损伤。每日透析前, 需将导管及其皮肤出口处用3%碘伏溶液消毒, 盖以敷料, 并保持其清洁、干燥, 如有潮湿, 立即更换。改变患者体位, 多翻身, 若病情允许, 可让患者下床走动, 并让其晃动腹部以利腹膜透析液的引流。3.1.4管道皮肤出口处的护理密切观察腹膜透析流出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并做好记录;行腹膜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仔细检查透析液内有无杂质、沉淀、透析袋有无破损等;平时应仔细观察透析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漏液、红肿等, 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患者如需淋浴, 淋浴前可将透析管用塑料布包扎好, 淋浴后将其周围皮肤轻轻拭干, 再用碘伏消毒, 重新包扎, 但不宜盆浴, 以免引起腹膜炎;

3.1.5 健康宣教

督促患者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勤换衣被、勤剪指甲。因患者易出现导管周围皮肤瘙痒, 避免过度搔抓皮肤致破溃感染, 使导管外口感染。透析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嘱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及时排痰。长期合理的锻炼可增强病人体质及延缓病情发展, 鼓励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力, 增强免疫力。避免受凉感冒,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1.6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下降而增加患者对感染的风险。营养不良不仅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也是合并症和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是预防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饮食, 蛋白质摄入量为1.2~1.3g/ (kgod) , 进食高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和腹泻。

3.2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认为, 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伴随疾病。这些负性情绪若不及时宣泄, 严重影响透析的效果。尽管通过透析使患者的生命延长, 生理状况好转, 但心理健康却有所下降,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临床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良好的印象, 获取患者的信任, 给患者安全感。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

3.2.1帮助早期透析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换

在刚开始透析时, 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 对刚开始透析的患者, 护士应尽快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及工作人员, 介绍有关知识, 使患者对透析反应有心理准备, 并掌握自我护理措施。

3.2.3 加强社会支持

家庭对患者的精神、物质关心程度, 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很大,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 家属要与患者多沟通, 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 使患者获得更多来自家庭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能够在患者遇到新的困难或情绪不稳定时安慰帮助患者, 缓冲患者的精神压力,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2.4 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

让效果较好的老病友介绍经验对顺利控制心理应激有很大作用。病友之间的交流、相互倾诉等不仅可以互相提供有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信息, 还能得到情绪支持, 使患者建立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减轻疾病造成的压力。同时鼓励患者参加适量的运动, 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可减轻或消除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松弛紧张的身心, 增强应激的能力, 保持健康的心态, 提高生活质量。

4 小结

感染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因死亡退组的首位原因, 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操作不当、导管出口处与隧道感染、营养因素等有关。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培训及管理、导管出口处护理、饮食管理及腹膜炎的观察与护理, 有助于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降低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Wai-Kei Lo.Peritoneal dialysis utilization and outcome:what are we facing?Perit Dial Int2007, 27 (Suppl2) :S42~47.

[2]何长民, 张讯.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38~160.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2

[定义]

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向腹腔内灌入一定量的生理性腹膜透析液,通过弥散、对流和渗透的原理,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护理问题]

1、疼痛:与腹膜透析液的温度或酸碱度不当及腹膜炎症有关。

2、潜在并发症:腹膜炎、低血压、腹腔出血。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4、焦虑:与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观察要点]

1、置管后观察管口处有无渗血、渗液,腹透管是否通畅等。、密切观察透析液的颜色、超滤量、性状等。、观察患者有无腹膜炎、低血压、腹腔出血等并发症。

4、观察换有无腹痛不适。

[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了解患者肾功能、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程度,了解适应症与并发症,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腹膜透析的目的、操作程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解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取得配合。术前给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普鲁卡因皮试,腹部、阴部清洁备皮,做好透析的准备工作。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透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无菌操作能有效预防细菌性腹膜炎和导管出口处感染等并发症。

三、透析过程的护理

透析液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有无混浊、絮状物、破漏及出厂日期,操作前按医嘱于透析液加入药物,并加热至37.0℃,掌握各种连接管道的分离和连接方法,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扭转导管,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及避免咳嗽,防止导管出口处外伤引起感染,使用一次性无菌透气敷料,如需使用纱布,应在每次使用前消毒纱布,切勿用手直接接触透析管口,加强透析管口处观察与评估:皮肤有无渗血、漏液、红肿等,并且重视导管出口处的清洁、消毒等。透析时进液速度不宜太快,控制在3min左右输完,腹腔停留为4h,然后将透析液引流出来,出液不宜太快,以防大网膜顺液流进透析管内。准确记录每次进出腹腔的时间、液量、颜色等,每2~3天测血钾、钠、氯、尿素氮、肌酐和血气分析等,每3天做透析液细菌培养。

四、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口腔、皮肤护理,对不能自理及活动不便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以防褥疮及不必要的感染。鼓励患者病情好转后适当活动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注意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及水肿,每1~3天换药1次,10天拆线,也可以术后封管至拆线,再做腹透。

2、术后半卧位或坐位,避免咳嗽、呕吐以防漂管。

3、透析前房间以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日2次;用2%来苏溶液擦拭病人的床、桌等用物、及墙壁、地面;更换病人床单、衣服、每日1次;还应注意房间通风换气,门前放置来苏水脚垫。

4、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透出液的颜色和澄清度,定期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5、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蛋白质块或血凝块阻塞引流管,如有阻塞可用10ml生理 盐水快速推注,切不可用注射器抽吸以免将大网膜吸入透析管微孔。

6、观察腹透液超滤情况,详细记录正超和负超量,及时调整透析浓度。

7、做好透析管的护理,防止牵拉或扭曲。

8、做好保护性隔离,住单间,严格陪伴、探视制度,以防交叉感染。入室前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9、做好监测工作:每日应测体重、脉搏、中心静脉压,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危重病人做好护理记录,还应详细记录透析液每一次进出腹腔的时间、液量、停留时间、定期送引流液做各种电解质及糖的检查,透析过程中观察有无脱水或水潴留、高钠、高糖、低钾、高钾等并发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及时调整。

10、透析管的护理:每日透析前,需将导管及其皮肤出口处用络合碘溶液消毒,盖以敷料。并保持其清洁、干燥、如有潮湿,立即更换。平时应仔细观察透析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漏液、红肿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做相应处理。患者如需淋浴,淋浴前可将透析管用塑料布包扎好,淋浴后将其周围皮肤轻轻拭干,再用络合碘消毒,重新包扎,但不宜盆浴,以免引起腹膜炎。

五、饮食的护理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食欲不佳者,适当增加补品类食物摄入,补充高生物效价的蛋白质如牛奶、鲜蛋、牛肉等高热量饮食,每日摄入热量应大于35kcal/kg体重。应避免高磷饮食,对于体重迅速增加、浮肿或高血压者,需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适量增加运动,以促进食欲。对不喜好动物蛋白质及消化能力弱者提倡进食大豆类食物。

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一)腹膜炎: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腹膜透析的继续进行及患者的存活率.病原主要是沿着透析管腔及管周围进入腹腔,少数是临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

预防:

(1)室内环境整齐,空气新鲜,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min。更换透析液时 尽量在透析室进行。

(2)透析浓度以37~39℃为宜,用干燥恒温箱加温,勿用热水加湿,恒温箱每周消毒擦洗一次。

(3)严格无菌操作,仔细检查透析液内有无杂质、沉淀、透析袋有无破损等。

(4)透析管出口每周换敷料两次,同时检查出口周围皮肤有无血肿,疑有感染要加强换药,每天更换敷料。

(5)透析液的观察,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次细菌培养。病人出现腹痛时,应及时将透析液放出,观察是否混浊,应留取标本送常规生化和细菌培养,并给予腹透液冲洗至清。

(6)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鼓励患者锻炼身体,预防感冒,除去忧郁等心理因素.(7)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换液,换药,换液换药前必须洗手.(8)注意导管处的护理,观察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有无红肿,压痛,及时进行分泌物的细菌涂片培养.(9)对发热患者均应检查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有无感染迹象.(10)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洗澡时要防止导管口进水.(11)保持大便通畅,不吃生冷及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二)腹膜管外口和隧道感染

腹膜管外口和隧道感染可导致难以治愈的或反复发作的腹膜炎,甚至不得不拔除腹膜透析管.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若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不慎,会使细菌在腹膜透析管外 口引起炎症反应.感染的病原菌大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少见.其他有革兰阳性菌,阴性杆菌及真菌。

预防

(1)严格无菌操作,并规范置管手术。

(2)减少外口及隧道创伤,注意外口处的护理。

(3)避免导管扭曲,导管应固定妥当。

(4)在常规护理中不能强行除去硬皮和痂皮,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或碘附浸泡外口处,使之软化后除去。

(5)对鼻腔携带的葡萄球菌的患者主张用莫匹罗星滴鼻或口服利福平治疗。

(6)严格训练患者,规范操作步骤。

(三)预防腹腔出血:

①嘱病人保护好伤口及导管,防止下腹部局烈活动或挤压碰撞等。

②为保证透析效果,透析液中尽量不加或少加药物,以免影响渗透压,酸碱度刺激腹膜而致感染或粘连。

(四)预防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

①嘱病人按透析要求给予优质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每天摄入量1.0~1.2g/kg·d。

②注意补充维生素,服药、食补均可。

③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或氨基酸。

④防止腹透感染,以防蛋白质丢失。

(五)肺部感染:腹透时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部分肺泡扩张不全,易合并肺部感染。应鼓励患者晨起透析前做深呼吸。

(六)腹透管引流不畅:主要为单向阻滞,即液体可进入,但流出不畅,发生双向阻滞者较少。其发生原因如下:透析导管堵塞,纤维蛋白凝块阻塞或大网膜包裹透析管;透析管位置不当或外移使部分引流孔裸露在腹腔液面之上;管腔,肠腔内气体过多,透析管移位或透析管扭曲.腹膜粘连等,应积极寻找病因做相应处理。此外,应鼓励患者走动,变换体位轻压腹部或稍改变导管方向,腹部按摩,使用泻药增强肠蠕动,为防止堵管,或用肝素625u或用尿激酶5000~10000u加20ml生理盐水注入透析管内,并保留30~60min,必要时更换透析管.(七)腹痛: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灌注或排出液体过快,透析管位置过深,透析液PH〈5.5或高渗透析液都会引起腹痛, 应尽量去除诱因,在透析液中加1~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3~5ml,无效时减少透析次数或缩短留置时间。腹膜透析液灌入末期由于腹部膨胀而引起疼痛时,可立即排出液体或调整交换容量,腹痛即可缓解.大网膜包裹透析管时腹部固定性疼痛,尤以入液时疼痛明显,同时伴有引流不畅,应来院就诊.(八)代谢异常:腹膜透析时蛋白质和氨酸丢失甚多,可引起低白蛋白血症,腹透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每日应在1.2g/kg,由于腹透液内大量糖被机体吸收,故可引起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因此应限制高糖透析液使用过多,不卧床式透析者4.25%葡萄糖每日用一次。

(九)血性透析液:常见于腹膜缝合不紧密,腹腔脏器表面血管损伤及女性患者月经期等情况下,如为少量渗血,不必停止透析,应寻找原因.(十)透析液渗漏:可因导管腹膜荷包缝合不紧密,固定线松脱或透析管放置过浅引起,多见于老年,腹壁水肿明显或低蛋白血症者.(十一)水过多或肺水肿:在透析间期,水盐控制不当,滴注药物,透析液引流不畅,失超滤等原因可使患者水潴留加剧,如伴有难控制的高血压,则易发生肺水肿.(十二)腹膜透析失超滤:腹膜炎反复发作,导致腹膜纤维化,使其对水的超滤和溶质清除能力下降.腹膜淀粉样病变导致腹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致糖梯度下降,超滤量下降.[健康教育]

1、腹透应固定在一室内进行,室内陈设应简单易清洁。操作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的湿毛巾擦拭桌面及消毒用具。要求腹透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每日定时通风2次,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每日照射两次,每次30min,行空气消毒。

2、保持管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腹透患者不宜盆浴,淋浴时用一次性肛门袋妥善保护,防止造瘘口受潮,内衣要柔软,宽松,减少刺激。

3、根据季节增添衣被,避免受凉。感冒时不到公共场所,谢绝和减少人员接触。保持口腔、皮肤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应血行及泌尿系逆行感染而致腹腔感染。

4、检查腹透液的质量,进行腹透前仔细检查腹透液的颜色、透明度、有效期等。如发现有浑浊、沉淀、渗漏、过期等情况应严禁使用。腹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透出液的颜色、透明度。如出现发热、腹痛、透出液浑浊等,应考虑为腹腔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2-02笔者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预防护理。现将其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所选取的患者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25-79岁,平均56.8±2.4岁,原发疾病有:肾病综合征11例,高血压肾损害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糖尿病肾病27例。

1.2方法

1.2.1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结果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低血压病症,给予患者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N末端BNP、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以及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患者护理前后低血压发生率。

1.2.2实施血液透析方法所选取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七天对患者进行为期2-3次治疗,一次治疗时间约为4-5小时。在实施血液透析中将血流量稳定控制在每分钟200-300ml范围,在透析过程中的透析液可采用流量约为每分钟500ml碳酸氢盐,且保持血液透析液温度稳定维持在35.5-36.5°C范围内。注意所选用的透析液应符合钾离子含量为2.0mmol/l,钠离子含量为138mmol/l,钙离子的含量为1.25-1.50mmol/l。并根据具体患者的不同凝血情况对低分子肝素或是普通肝素进行选择,同时实施科学的抗凝治疗。

1.2.3低血压的评定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在实施血液透析检查后,对低血压病症进行诊断:患者血压与透析前进行对比,可见收缩压小于90mmHg,或动脉压减少30mmHg。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治疗组38例患者,其中出现3例患者出现血液透析低血压病症,所占比例为7.8%,对照组38例患者出现11例低血压患者,所占比例为28.9%。经过预防护理之后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对比(χ±s)

1总例数1低血压发生例次1低血压发生率(%)治疗组1381317.8%对照组138111128.9%3讨论

在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为透析中低血压病症,且低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0%-30%。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透析中低血压病症严重者,会引发严重的急性心血管,导致患者死亡病症出现[1]。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引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病症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是治疗该病症的关键[2]。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在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血压,主要包括慢性持续性血型低血压以及发作性低血压两种形式。在出现低血压病症后,不仅对影响到患者正常机体的脏器功能,同时频发的低血压病症会导致血液透析的失败,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出现,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会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命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应针对导致低血压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预防,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病症出现[3]。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导致低血压病症出现的原因较为多样化。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治疗组38例患者,其中出现3例患者出现血液透析低血压病症,所占比例为7.8%,对照组38例患者出现11例低血压患者,所占比例为28.9%。经过预防护理之后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性(P<0.05)。

综上所述,在之后的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以及准确识别,并针对有可能造成患者低血压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有效的预防,适当调整血液净化的模式,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1]唐知还,姚建,曹朝瑾,等.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损害与透析中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2010,22(2):228-229.

[2]余金波,邹建洲,刘中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4):189-190.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4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腹膜透析作为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由于其方便、安全、有效,可以居家操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而腹膜炎严重影响腹膜透析的顺利进行,可导致腹膜透析终止,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2]。本文试图找出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45.5±20.5)岁,进行透析时间为5~48个月。

1.2 临床表现

通过调查,30例患者中,透出腹水混浊25例,占83.3%;触诊时腹痛、压痛及反跳痛18例,占60.0%;腹水常规检查结果异常22例,占73.3%;腹水培养阳性13例,占43.3%,经确诊,均诊断为腹膜炎。

1.3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对患者的居家操作环境、生活习惯、换液操作流程进行调查,结合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相关数据。

2 结果

感染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卫生问题8例次(26.7%),换液操作不规范14例次(46.7%),腹膜透析环境不清洁7例次(23.3%),合并呼吸道感染4例(13.3%),均>10%。另外,合并便秘、腹泻各1例,腹透短管断裂1例。

3 讨论

3.1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原因分析

3.1.1 个人卫生问题。

很多患者为中老年人,由于长期慢性疾病,活动耐力较差,甚至部分患者长期卧床,自理能力差,家属由于需要上班等原因,未能给予帮助,导致患者没有勤洗澡、勤洗手。部分患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后期视力下降,而导致个人卫生差。

3.1.2 换液操作不规范。

正常腹腔是封闭的无菌环境,而腹膜透析的患者在换液过程中使得这个封闭的环境通过腹透管与外界短暂相通,一旦这个过程不能无菌操作,就会导致腹膜炎的发生。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病程迁延,虽置管后进行过换液培训,然而在长期治疗中,由于遗忘或者不够重视、无菌观念淡薄、换液操作不规范、操作前后没有洗手、操作时没有戴口罩、对腹透管可能的污染存有侥幸心理、没有及时处理等而导致腹膜炎的发生。

3.1.3 腹膜透析环境不清洁。

患者由于体力不足或者家属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打扫房间,且由于大意没有每日消毒房间,导致腹透房间不够清洁。部分患者出门旅行或者做客等其他原因,不在专门的腹透房间进行换液操作[3],选择的环境不清洁,而导致腹透过程中造成了感染。

3.1.4 合并呼吸道感染。

腹透患者由于腹腔压力增高,可能肺功能较差,长期的疾病以及用药,免疫功能下降,腹膜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空气中及血流中细菌增多,易发生腹膜炎。

3.2 降低腹膜炎发生的护理措施

3.2.1 加强出院前规范培训。

在腹膜透析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必须有能力自行换液或者有经过培训的较固定家属帮忙换液,采用发放资料、书籍、观看操作录像及与患者进行讨论等方式,让患者全面了解腹膜透析技术[4]。制定培训计划及考核标准,务必让每一个操作者能过关方可出院居家操作。如果患者体力、视力下降等原因更换操作者,新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方可进行操作。教会患者如何观察腹透液的颜色、性质,一旦有异常或者身体不适,及时就诊。

3.2.2 定期随访。

为每位患者建立档案,让患者居家时每日记录腹透超滤量、尿量,定期体检,腹透护士每月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情况,督促患者严格无菌观念进行操作,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对每个首次置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腹透环境,督促患者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经常通风,腹透环境不能养宠物以及花等,以免动物毛发、花粉等污染。患者家中须设有固定的腹透房间,如因旅行或其他需要出门,务必在清洁的房间进行操作。

3.2.3 重视管道保护。

教会患者导管出口护理,如出口处有红肿、分泌物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使用专用的腹带固定导管,避免牵拉,避免有机溶剂、锐器、过紧过硬的皮带等接触透析管,以免引起管道损伤甚至断裂,减少导管或伤口污染引起的腹膜炎,一旦在腹膜透析换液过程中污染导管,必须马上用消毒液浸泡腹透管,及时就诊换管,必要时预防性治疗。腹透护士须督促患者至少半年1次更换腹透短管。

3.2.4 心理护理。

调查中发现,患者往往因急于学会腹透操作或者病情变化等而产生焦虑情绪;长期透析的患者因病程迁延、经济压力等,可能出现焦虑、烦躁、失落等不良情绪,甚至可能出现厌世,导致患者不注重个人形象,严重影响个人卫生等,影响透析的效果。笔者通过详细介绍过往病例,组织病友会,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同时应根据不同患者文化程度、职业、个人爱好等基本情况,选取更适当的方法与患者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督促患者参与腹膜透析前后的各类相关检查,并主动配合。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多陪伴、多关怀,让患者感受到爱和归属感,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

3.2.5 补充营养,加强锻炼。

营养不良易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5],而一旦发生腹膜炎,会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建议患者选择优质蛋白饮食,进食高纤维食物,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病情,量身制定食谱,保证充足的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活动耐力。适当的锻炼可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和体力活动能力,鼓励他们每天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形式的锻炼,增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李小琼,彭素华,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3):155-157.

[2]覃惠术,刘惠,王静.护理干预对减少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33-2334.

[3]张翠.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43-44.

[4]田敏,程卓琼,黄璐,等.强化教育与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9(下旬刊):7-8.

血液透析常规护理 篇5

第一节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3

一、血液透析前的护理常规.....................................................................3

二、血液透析中的护理常规......................................................................4

三、血液透析结束时的护理常规..............................................................4 第二节 血管通路的常规护理............................................................5

一、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5

二、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8 第三节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常规..................................................9

一、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护理.........................................................9

二、高血压的护理常规............................................................................10

三、肌肉痉挛的护理常规........................................................................10

四、透析中发生恶心呕吐的护理常规....................................................11

五、透析中发生胸痛、背痛的护理常规..................................................11

六、透析中发生头痛的护理常规............................................................12

七、瘙痒的护理常规...............................................................................12

八、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12

九、发热的护理常规...............................................................................14

十、颅内出血的护理常规.......................................................................14

十一、透析器反应的护理常规................................................................15 第四节 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机器报警的原因及处理......................16

一、静脉压低报警的原因及处理...........................................................16

二、静脉压高报警原因及处理..............................................................17

三、空气报警的原因及处理...................................................................17

四、漏血报警的原因及处理....................................................................18

五、电导度报警的原因及处理................................................................18

第一节 血液透析的护理常规

一、血液透析前的护理常规

(一)、透析机的准备:开启血液透析机,连接AB液进行自检。

(二)、患者的评估:

1、患者病情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神志、生命体征、透析时间、透析次数; 询问并检查患者有无皮肤及胃肠道出血、便血,女患者要询问患者是否月经期;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及体重增长情况; 患者原发病及有无其他并发症。

2、患者血管通路的评估:检查患者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还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检测内瘘通畅情况,穿刺侧肢体或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溃烂、感染通路闭塞应通知医生进行通路修复处理;深静脉置管者检查缝线有无脱落,固定是否妥善,置管处有无出血、红肿或分泌物,未建立血管通路者评估血管条件。

3、超滤的评估:指导患者正确测量体重,掌握以患者体重变化为依据正确计算超滤量的方法。患者每次测量体重时须使用同一体重秤,并穿同样重量衣物,如患者衣物有增减先将衣物称重后再与透析前、透析后体重相加减,计算当日超滤。、4、干体重的评估:干体重是患者目标体重或称理想体重,是指患者体内既无水钠潴留,也没有脱水时的体重,是在患者透析治疗结束时希望达到的体重。干体重是动态变化的,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依从改善、含量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应注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及时评价估。

(三)、护理准备:

1、物品准备:准备透析用相关物品,所有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透析器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透析方案确定。

2、透析患透析器及血路管的冲洗准备:正确安装透析器及管路并检查连接是否紧密、牢固。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预冲。复用透析器冲洗前做好有效消毒浓度及冲洗后残留消毒液浓度检测方可使用。

3、透析参数设定:根据医嘱正确设定患者的透析参数,如超滤量、抗凝血药、透析方式、透析时间、透析液温度,是否需要选择透析治疗方式,如钠浓度、超滤程序等。

4、上机连接的护理:

1)、按血液透析上机操作流程连接血管通路与透析管路,开设血泵100ml/min.。2)、连接好静脉回路后渐增血流量至250ml/min左右。3)、查对已设定透析参数是否正确。

4)、核查整个血液体外循环通路各连接处有无松动、扭曲;透析管路上各侧支上的夹子是否处于正常开、闭状态;静脉压力监测是否开启;机器是否进入正常透析治疗状态。

5)、妥善固定好透析管路,保持通畅。

二、血液透析中的护理常规

(一)、严密观察巡视:

1、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根据病情每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

2、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或置管口有无出血、血肿。

3、观察透析器、血路管内血液颜色的变化,有无凝血。

4、观察机器运转、超滤状况;观察跨膜压、静脉压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二)、观察血压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见透析中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应急预案一章。

(三)、随时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神志及病情的变化:观察患者心率与呼吸、神志的改变,每小时记录一次。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血流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按发生的频率排列为: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头痛、胸痛、发热和寒战。

三、血液透析结束时的护理常规

(一)、回血护理:

1、血液透析结束时测量患者血压、心率、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2、回血时护士必须集中精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回血,防止误操作造成出血及空气栓塞等不良事件。

3、如患者在透析中有出血,在回血时按医嘱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4、如回血前伴有低血压,应在回血后再次测量,并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压下降,嘱患者血压正常后方可起床离开。

5、如回血前,若病人的收缩压达到180mmHg时,应及时通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的发生。若病人血压达到200/100mmHg时应慎重回血,待医生处理血压降至180/100mmHg后再进行回血操作,血流量应在80ml/min以下,并注意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6、记录并总结治疗状况。

(二)、回血后患者止血处理

1、内瘘患者穿刺无菌棉球覆盖。

2、棉球压迫穿刺部位。

3、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按压的力量以既能止血又能保持穿刺点上下两端有搏动或震颤。4、15---20分钟缓慢放松,防止压迫时间过长内瘘阻塞。

5、无菌敷料继续覆盖在穿刺针眼处12小时后再取下。

6、同时指导患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及血肿的发生,若出血发生,应立即用手指按压止血,同时寻求帮助。

7、指导患者穿刺处当天保持干燥,勿浸湿,预防感染。

(三)、透析机的消毒保养

透析结束后每班护士根据要求对机器进行消毒、机器外表面清洁维护、更换床单位,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 血管通路的常规护理

一、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一)、物品准备

1、导管、注射器、无菌治疗巾、止血钳、手术刀、手术剪、缝合针线、持针器、消毒用棉球、弯盘小药杯、无菌纱布、无菌手套。

2、消毒液、胶布。

3、利多卡因、生理盐水、肝素钠。

(二)、患者准备: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患者或家属在置管同意书上签字。

(三)、置管术的护理配合

1、置管术前: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帮助摆好体位;做好皮肤护理;有心力衰竭者做好吸氧及抢救准备等。

2、置管术中配合:置管时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尤其是昏迷患者;消毒皮肤,核对并准备好局部麻醉药,铺治疗巾;准备好生理盐水、肝素及利多卡因备用。医生缝合固定好后,再消毒,盖敷料,以无菌纱布包裹导管。注意自身无菌操作,并监督医生严格无菌操作。

3、置管术后:

1)、如患者置管后立即需要透析,应及时上机,上机前要抽出导管内肝素。如穿刺不顺利,应遵医嘱使用无肝素透析。透析中应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若有出血及血肿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出血严重者,遵医嘱拔管。2)、若不需要立即透析,应观察敷料有无渗血、血肿等,特殊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4、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病员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都会患者及家属对导管的自我观察和护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的基本常识。

(四)、透析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见导管上、下机操作流程)

(五)、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日常护理

1、对于浅昏迷或不能控制行为的患者,应有专人看护,必要时应限制其双上肢的活动,防止导管被拔出。

2、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应尽量减少下地走动的次数,以免压力过高,血液回流进入导管而阻塞导管。患者坐姿不宜前倾,身体与腿的夹角不应小于90度,以防止导管变形打折,并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尿液浸湿敷料。

3、穿脱衣袖时动作轻柔,避免不慎将导管拔脱,如果 在医院外导管被不慎拔出,应立即平卧,并用原有敷料内面 覆盖置管处的作品以手按压止血30分钟,并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4、禁止使用留置导管做输液、输血及抽血。

5、指导患者观察置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伴有发热等症状,若有上述症状,6

应及时来院就诊。

6、指导患者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插管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告知病员洗澡时应避免浸湿敷料,防止细菌感染。

(六)、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护理

1、病员或家属签署拔管同意书。

2、严格消毒局部皮肤。

3、拆除导管两翼缝线。

4、以无菌纱布预放置在导管穿刺部位,敏捷拔出导管后局部指压30分钟止血。

5、观察无出血迹象后,2次消毒以无菌纱布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6、禁止取坐位拔管。

(七)、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1、血栓:在每次透析前,抽吸封管液时应,若抽管不畅时,切忌向导管内推注盐水,以免血栓脱落导致栓塞。如有血栓形成,可采用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方法为:根据管腔容量注入等体积尿激酶(5万单位/毫升),保留30分钟回抽,若仍不通畅,可重复上述操作2—3次。对一些高凝患者,可定期用尿激酶溶栓可能会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2、感染:导致导管感染的原因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导管操作频率过多、导管血栓形成、皮肤带菌、工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等。为了减少留置导管的感染,应加强导管护理。1)遵守换药及封管的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铺无菌巾,戴清洁手套,颈部透析者须戴口罩;2)置管处换药,透析前用碘伏消毒液从置管处由内身外消毒留置导管处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大于10cm,并彻底清除局部的血垢,覆盖无菌纱布。3)换药时应观察局部或周围皮肤或隧道表面有无红、肿、热或脓性分泌物,可疑伤口污染应及时换药。4)正确封管:根据管腔容量采用浓肝素封管,量要准确。5)严密观察:若病员出现致热源相关症状,应及时处理,并做导管血细菌培养。

3、导管脱落:由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透析者活动较多,造成缝线断裂,或透析过程中导管固定不佳,导致导管脱落。应适当限制透析者活动,并在透析前观察有无断裂。当发生导管脱出时,如确定导管在血管内,且脱出不多,可严格可严格消毒后,将导管送回血管固定。如前端完全脱出血管外,应拔管,局部按压,7

以防局部血肿或出血。

二、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一)、物品准备:手术包、利多卡因、消毒物品、缝合针线、肝素注射液、注射用生理盐水、5毫升注射器。

(二)、患者准备

1、术前解释内瘘手术的目的。

2、告知患者,准备做内瘘的手臂禁止做动静脉穿刺,防止血管操作。维护好皮肤的完整,以免术后感染。

3、评估病人血管状况。

(三)、内瘘的术后护理:

1、造瘘术后应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和体温的变化。

2、观察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至少3次听诊或触诊内瘘杂音或震颤,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观察肢端有无缺血情况,了解患者有无麻木、疼痛等感觉,并观察手术肢体末梢的温度与健侧比有无降低,色泽有无发绀等缺血状况。

4、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血肿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发现渗血应与医师联系。

5、观察手术肢体静脉回流状况,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

6、教会患者术后对动静脉内瘘的观察方法,会触摸内瘘局部的血管震颤,了解内瘘通畅与阻塞的表现。告知病中发现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时,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7、敷料包扎不可过紧,告知患者术后应及时更换宽松衣袖内外衣,防止动静脉内瘘因约束过紧而致功能丧失。并指导患者入睡时侧卧,不可偏向手术侧肢体,以防止受压而功能丧失。

8、定期术后换药,指导患者生活洗漱时应当注意保持患肢纱布的清洁干燥,防止污染。

9、术后无出血时,24小时后做手指无能运动和腕部活动,术后7天做握拳或挤压握力球锻炼,促进内瘘成熟,增强内瘘功能。

10、切口愈合良好时,10至14天可拆线。

第三节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常规

一、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护理

1、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者。

2、发生原因

1)、有效血容量减少; 2)透析液不耐受; 3)透析膜生物相容性较差;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使用降压药;

6)尿毒症所致的心肌疾病;

7)严重感染、严重创作、出血、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3、临床表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严重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抽搐、昏迷等。

4、紧急处理: 1)采取头低足高位; 2)停止超滤;

3)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溶液; 4)使用升压药物;

5)、症状缓解后重新设定除水量;

6)、对回血前后的低血压应教会病人如何保护和观察内瘘是否通畅。

5、预防:

1)、伴有严重贫血的患者,透析前开始输血,管路要预冲盐水。2)、积极纠正严重的低蛋白血症。

3)、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控制超滤率及超滤总量。

4)、反复出现低血压者要重新评估干体重,改变透析治疗方式为调钠血液透析或序贯透析,同时注意停服透析前一次降压药物,积极处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感

染。

5)、对于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病人嘱其在透析过程中最好不要大量进食。

二、高血压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

2、处理措施

1)、患者发生高血压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当血压达到180mmHg以上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的发生。2)、准确评估干体重。

3)、肾素依赖型高血压的处理一般是在上机后2小时给予降压药口服。4)、在回血前血压在200mmHg/100mmHg时应慎重回血,血流量应在80ml/min以下,对老年患者应注意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预防措施:

1)、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观察患者降压药物的服用情况及疗效。2)、观察总结患者的干体重的情况,及时动态评估干体重。3)、指导患者低钠饮食,控制水的摄入量。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三、肌肉痉挛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与超滤过多过快、循环血量减少和肌肉过多脱水有关,低钙血症、透析液温度过低、透析液低钠等也与之有关。

2、临床表现:透析过程中发生局部肌肉强制性收缩,表现为下肢肌肉或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剧烈,需要紧急处理。常规透析的患者肌肉痉挛多在透析的后半部份时间出现,可同时或随后有血压下降,一般可持续数分钟。

3、处理措施

1)、如果是下肢痉挛,可让病员脚掌顶住床档,用力伸展。如是,可以用热水袋保暖。

2)减慢血流量,减慢或停止超滤,提高透析液的钠浓度,或静脉注射高渗溶液或生理盐水。

3)按摩痉挛的肌肉。

4、预防措施:

1)、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注意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多,同时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吃高钙、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2)、经常发生者,可使用调钠血液透析。

四、透析中发生恶心呕吐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透析中发生恶心呕吐通常与低血压有关,也可能是某种并发症的先兆症状或某些疾病所伴有的症状。恶心呕吐常是低血压、颅内出血的先兆症状,是失衡综合征、高血压、电解质紊乱、透析液浓度异常、硬水综合征、首用综合征、急性溶血等的伴随症状,因此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先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感,呕吐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胸闷、血压高或低,有的伴有肌肉痉挛或抽搐。

3、处理措施:

1)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让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2)、减慢血流量,必要时可给补充生理盐水、高渗糖水,仍不缓解时可用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

3)、密切观察同时伴有的其他症状,如低血压、高血压、头痛等,明确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4、预防措施:

1)、做好宣教工作,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

2)、严格处理透析用水,严防浓缩液连接错误,严格检测透析液电解质含量。3)、积极治疗病因,经常发生低血压者,应按低血压相关措施进行预防。

五、透析中发生胸痛、背痛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轻微胸痛见于少数的透析患者,病因不明。也可以与心绞痛、低血压、肌痉挛、透析器反应、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失衡综合征、心包炎、胸膜炎等相关。

2、处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2)、按医嘱根据不同的原因做治疗。3)、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六、透析中发生头痛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头痛是透析期间常见的症状,病因未明,可能与失衡综合征有关。如果患者喜饮咖啡,可能是血液中咖啡浓度急剧下降所致。如果头痛明显或剧烈,应注意鉴别有无中枢系统病变,如脑出血等。

2、处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不要紧张。

2)、如果不能耐受者,按医嘱给止痛药。心要时终止透析治疗。3)、密切观察病情,以及时发现脑出血症状。

3、预防措施:透析早期降低血流速度以及降低透析液钠浓度,防止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正确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过高引起的头痛。

七、瘙痒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多由透析诱发或加重,可以是由于对透析器或其他透析材料过敏。尿毒症毒素及钙磷盐沉积以及精神因素也是引起瘙痒的原因。

2、处理措施:透析时尽量给患者一个舒适的体位;按医嘱给药物治疗;局部用涂剂治疗,高能量透析以及低温透析。

3、预防措施:去除诱因,治疗病因,加强健康教育,合理控制饮食,充分透析,选择高通量透析和低温透析。

八、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

1)患者动静脉流量过大; 2)透析不充分;

3)饮食中水钠控制不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水分超滤不足,未达干体重或透析液中钠浓度过高; 4)低蛋白血症; 5)透析低氧血症; 6)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 7)严重的贫血; 8)严重高血压。

2、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左心衰的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心率加快,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3、处理措施

1)患者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需注意防止坠床。

2)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处于安静状态,要时遵医嘱使用吗啡皮下注射,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

3)给予单纯超滤,排除体内过多的水份,同时控制血流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一般血流量应控制在200ml/min。

4)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强心剂和血管扩张药。5)上机引血时应缓慢,并弃去预冲液。

4、预防措施:

1)控制水份的摄入,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2)指导病员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

3)控制透析液的钠浓度,如使用高浓度钠透析者,在结束前30分钟将钠浓度调到正常水平,避免透析后口渴。

九、发热的护理常规

1、发生原因:

1)、致热原反应:水处理系统消毒不充分、复用透析器被病原体污染导致细菌生长并产生内毒素,内毒素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发热反应。

2)、感染:透析时无菌操作不严,病原体感染或原有感染透析后扩散。3)、血管通路感染:如导管或内瘘感染,常见导管感染。

2、临床表现:

1)、致热原反应引起的发热一般透析前体温正常,透析开始后1—2小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38℃,也有超过39℃,持续2—4小时消退。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均不增高,血培养阴性。

2)、感染所致的发热在透析后第2—3天体温升高,可以达到39℃以上,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培养有时阳性。

3、处理措施:

1)致热源反应一般无需治疗,也可按医嘱服用退热药、使用激素和护过敏药物。2)发生感染所致的发热时,应做好如下护理工作: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体温超过38.5℃的患者,每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经过药物或物理降温后30min要复测体温,并详细记录。

②、对体温超过39℃的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并降低透析液温度或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服用退热剂后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血压下降。使用退热药后病员常出汗较多,除保持皮肤清洁外,应高度关注血管通路的固定情况,防止因出汗较多而致胶布松脱。

③、畏寒、寒战的患者应注意保暖,提高透析液温度。

④、为了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发热患者抗生素治疗应在透析事进行。

4、预防措施:

1)、加强水处理系统的消毒与监测,复用透析器应严格执行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正确指导患者保持置管处敷料干燥和内瘘肢体的清洁。

4)、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应按要求行细菌培养及内毒素检测,不达标时应及时处理。

十、颅内出血的护理常规

透析相关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

1、发生原因:

1)脑出血:维持性血透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由于高血压和抗凝所致。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2)硬膜下血肿发生于3%血液透析患者,易患因素包括头部外伤、抗凝、超滤过度、高血压和透析引起脑脊液压力升高或脑消肿。

2、临床表现:与普通脑出血患者的症状相同。

3、护理措施

1)治疗同非透析患者。

2)诊断明确者或高度怀疑者最好改为腹透,或者在出血后7—10天行无绝对肝素透析。

3)严密监测血压及脉搏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减慢血流量,减慢或停止超滤。4)对神志不清、烦燥、躁动、嗜睡的高危患者,上机后穿刺处应用约束带固定,并由专人看护。

5)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

十一、透析器反应的护理常规

1、分类:分为A型和B型透析器反应两类。

2、病因

1)、A型透析器反应:环氧乙烷过敏、透析器膜生物相容性差或对复用透析器消毒液过敏等。

2)、B型透析器反应:病因不明。

3、临床表现

1)、A型透析器反应:各种症状通常在第1次透析刚开始时(5min内)发生,但某些病例也发生在30min以后。较轻的病员只是表现为瘙痒、荨麻疹、咳嗽、流涕、瘘管部位或全身发热症状。胃肠道过敏如腹部痉挛,腹泻也可发生。严重者呼吸困难、以及骤停甚至死亡。

2)、B型透析器反应: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0—60分钟内,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病员有难以表达的不适感,伴或不伴有血压下降。

4、处理措施

1)、A型透析器反应: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立即停止透析,弃去污染的透析器,严禁回血。病情严重时心、肺功能支持,并根据病情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

2)、B型透析器反应:吸氧,预防心肌缺血、心绞痛发生,症状通常在1小时后减轻,可不终止透析。

5、预防措施 1)、充分预冲;

2)、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3)、上机时血流量控制在150ml/min,30min后改为常规透析血流量; 4)、复用透析器可减少透析器反应的发生。

第四节 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机器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一、静脉压低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1、原因:

1)、患者血管条件差或医务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引起的动脉流量不足。2)、动脉端血管痉挛。

3)、动脉管路扭曲、受压、或管路破损。4)、静脉管路连接不紧造成漏气或穿刺针脱出。5)、水分超滤过多导致血压下降。6)、静脉传感器进水。

2、处理:

1)、检查管路是否扭曲受压、是否破损、如遇管路破损应立即更换。2)、检查连接是否紧密、穿刺针有无脱出。3)、如是动脉出血量不足可调整穿刺针位置。

4)、因超滤过多,血压低引起的低血流量应降低超滤率,调节机器中的可调钠浓度,如仍不能纠正的要补充血容量,输入0.9%氯化钠溶液或静推高渗糖。5)、血管出现痉挛时可用热水袋热敷穿刺部位上方,减慢血流速度,痉挛好转后再提高血流速度。

6)、检查静脉压传感器是否进水、有无污染并及时更换。

二、静脉压高报警原因及处理

1、原因:

1)、无肝素透析或肝素用量不足、动脉出血量欠佳、患者高凝状态等造成的血管路内或透析器内凝血。2)、静脉传感器进血或进水。

3)、静脉穿刺处血肿或穿刺针斜面抵触在血管壁上。4)、静脉管路扭曲、打折、受压。5)、穿刺针或静脉血管路上的夹子未打开。6)、脱水量过多增加了阻力。

7)、患者血管狭窄、硬化弹性差阻力大。

2、处理:

1)、首先要检查静脉穿处有无渗血、肿胀,如发生肿胀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如无肿胀可调整静脉穿刺针位置或针的斜面。

2)、检查血管路是否扭曲、打折、注意夹子是否打开,妥善固定透析管路,并嘱患者变动体位时勿压迫血管路。

3)、检查静脉传感器是否进血或进水,静脉传感器进血或进水应及时给予更换。4)、观查是否有凝血情况发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管路及透析器观察是否凝血并辨别凝血阻塞部位,如系凝血应及时更换透析器、管路。5)、长期透析患者血管弹性差,在穿刺前应仔细选择血管,避开疤痕。6)、超滤过高引起的静脉压高,可适当延长透析时间,降低超滤率。

三、空气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1、原因:

1)、动脉穿刺针与血管路连接不紧密。2)、血泵前管路破裂。3)、动脉血流不足产生气泡。

4)、静脉血路管的静脉壶液面太低,感应器未能感应到液体。5)、感应器探头处有污物或与静脉壶接触不紧密。6)、输血、输液时进入空气。

7)、静脉壶管壁上有气泡附着。

2、处理:

1)、检查血管路与穿刺针连接处是否紧密,检查管路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2)、动脉出血不足产生的气沫,可用无菌注射器从静脉壶上端的分支中将气沫抽掉。

3)、输血输液时应及时观察,勿输人空气。

4)、如检查血中无气泡,应重新安装静脉壶改变探测部位,也可用酒精棉球擦拭静脉壶与探头使其紧贴。

5)、静脉壶液面过低时及时调整静脉壶液面至整个壶的2/3。

四、漏血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1、原因: 1)、透析器破膜。

2)、漏血探测器有污物沉积。3)、机器探测器有故障。

4)、透析液中有大量的空气也可引起假报警。

2、处理:

1)、先用肉眼观察透析液出口处,如有絮状血丝流出或液体呈淡红色表明透析器破膜,应立即更换透析器。

2)、如果确认不是透析器破膜,则为假漏血报警,观察有无空气进入透析液,一般在超滤率过大、透析液除气不良、透析液管路接口与透析器连接不紧密的情况下发生。

3)、如以上原因排除后仍报警应暂停透析,用擦镜纸清洁漏血探测器,如果探测器出现故障,应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五、电导度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1、原因:

1)、常见原因是透析液吸液管堵塞、吸空、漏气等。

2)、透析液配比有误,机器的浓度配比系统出现故障。3)、透析用水水流量与水压出现异常、透析用水不符合标准。4)、机器消毒、脱钙、冲洗不彻底。5)、报警线设置过高或过低。6)、电导度测试系统出现故障。

2、处理:

1)、检查透析液供给是否正常,有无用尽、是否摇匀,加强巡视,保证透析液正常供应。

2)、提起透析液吸液管,观察透析液吸人量是否正常,不能正常吸入时检查透析液管有无扭曲打结,滤网有无堵塞,接头是否漏气。3)、保证透析用水正常供给。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6

(长沙市中心医院血透室湖南长沙410004)【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针对病人的具体的身心状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3个月,对护理前后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心理评估调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90.6%的病人有悲观绝望的心理,88.5%的病人存在恐惧焦虑,62.5%的孤独抑郁,抵触的占60.4%,稳定的占6.25%,经过护理干预后,病人的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悲观绝望的占20.8%,恐惧焦虑的22.9%,孤独抑郁的占18.8%,抵触的占8.3%,稳定的占66.7%,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一般存在多种不良心理,严重威胁着病人的正常治疗,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分析;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67-01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患有终末期肾病的病人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延长病人的寿命[1]。但该方式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对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害,是一种应激源,血液透析的昂贵价格也给病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长期的透析引起病人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增加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治疗[2]。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院对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和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从我院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其中男性占了64例,女性占32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48.9岁。经调查所有病人的透析时间为3个月,透析次数是每周2次,所有病人的听说应答能力清楚,致病原因中糖尿病肾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高血压肾病20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对要进行分析的临床分析无显著影响(p>0.05)。1.2 试验方法 :对选取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针对病人的具体的身心状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3个月,对护理前后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护理体会。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采用 t 检验和X2对前后指标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2 护理干预2.1 心理护理 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合理布置血液透析室,营造温馨人文环境;②健康宣教,由于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知识匮乏,宣教工作非常重要,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工作,使其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增强治疗的信心,减少消极情绪;③给与心理支持,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焦虑、恐惧心理的,要运用委婉的语气耐心安慰,悲观、绝望的需要耐心开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孤独、抑郁的要热情关怀,鼓励其加强沟通,坚定他们治疗的信心;④指导病人自发的进行心理护理,为长期治疗做好准备;⑤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提供服务[3]。2.2 饮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情况已发生变化,饮食护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交给病人及其家属正确科学的饮食方式,使他们对饮食的营养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要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每日1-1.5kg;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每日140KJ/Kg左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限制水和电解质的摄入,降低肾的负担;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注意保证氨基酸平衡、热能营养平衡、营养平衡、酸碱平衡[4]。3 结果

通过心理评估调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90.6%的病人有悲观绝望的心理,88.5%的病人存在恐惧焦虑,62.5%的孤独抑郁,抵触的占60.4%,稳定的占6.25%,经过护理干预后,病人的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悲观绝望的占20.8%,恐惧焦虑的22.9%,孤独抑郁的占18.8%,抵触的占8.3%,稳定的占66.7%,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见表1。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注: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3讨论 3.1 心理分析 本次调查中发现90.6%的病人持悲观绝望的态度,他们对治疗失去了信心,随着透析时间、家庭经济状况、自身疼痛的多种不利影响导致病人对血液透析治疗失去了治疗信心,他们自然而然的产生厌世的心理,这不只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也是因为对治疗的认识匮乏所造成[5];恐惧焦虑的占88.5%,初次透析的对环境不熟悉,对透析治疗知识缺乏了解,加上透析中不良反应,从而引起病人紧张、恐惧、焦虑;造成病人抑郁和抵制心理发生的原因也较多,自身健康状况的下降,家人在长期治疗后逐渐冷漠,沟通机会不断地减少,这些都是不良心理诱发的因素。正是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长期性、刺激性和昂贵性这些不利因素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治疗不利。3.2 护理体会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需要给予他们科学的护理,我院对96例病人的护理结果显示,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病人的身心状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接受治疗。在透析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病人不同心理,采用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使其精神愉快,以良好的心理配合治疗,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费用,提高疗效和病人的生存质量[6]。3.3 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虽然存在多种不良心理,但只要我们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保证病人的最佳治疗时机。参考文献[1]施惠,杨春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16(13):287-288. [2]秦柳青,郑艳花,叶柳,莫慧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53-754.[3]叶丽芬,梁丽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61-62.[4]高金姣,李怀富,阮国锋等.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101-102.[5]吴鹏,安玉娟,安茂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5(4):337-338.[6]于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 :1204-1205.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先心病患儿共50例。患儿年龄在14 d~3岁, 平均年龄在 (10.2±0.42) 个月, 其中新生儿有22例, <1周岁有15例, 1~3周岁有13例。患儿体质量为 (7.02±0.24) kg。入选患者均有先天性心脏病, 入选患儿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进行矫治手术, 主动脉阻闭时间为 (65.3±12.0) min, 转流时间为 (120.5±21.0) min。入选患儿均在术后接受腹膜透析治疗。

1.2方法:先心病患儿在接受手术后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 采用是百特公司生产提供的透析液, 浓度为等渗2.5%以及高渗4.5%, 2000 m L。在透析前需要将透析液加热至接近体温, 根据患儿情况和医嘱要求加入肝素以及抗生素等, 根据患儿体质量10~30 m L/kg, 利用输液泵控制透析速度。每次输入时间窗为15~20 min, 在腹腔停留时间为30~40 min, 然后将透析液释出, 继续下一循环透析。根据患儿情况调整透析液的浓度以及间歇时间。

1.3观察指标:观察总结先心病患儿术后的情况并且统计相关的术后并发症, 同时总结相关的先心术患儿术后透析的护理要点。

2结果

2.1患儿治疗基本情况:本组患儿透析时间为16~231 h, 平均为101 h。本组患儿均全部痊愈出院, 住院天数为10~29 d。

2.2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 其中发生低蛋白血症患儿有28.0%, 电解质紊乱有46.0%, 出现腹痛和腹腔感染分别有20.0%和12.0%。见表1。

3讨论

先心病患儿术后护理以及腹膜透析护理对于患儿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患儿术后需要密切观察, 观察患儿的循环功能[3]。本组患儿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心率增快, 血压偏低, 而中心静脉压低, 尿量少等循环功能降低情况。同时患儿四肢伴有花斑。因此临床术后护理应该要密切留意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记录相关出入量。患儿接受腹膜透析后, 其循环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 但患儿接受腹膜透析后, 对于各项循环系统的参数仍需要定期密切留意, 并且根据各项参数及时调整患儿的血管活性药物。

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要点还包括记录患儿的尿量, 透析液量, 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尿量是反应患儿肾脏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 尿量多少是反应患儿循环功能是否恢复的指标, 因此需要记录患儿的尿量以及观察患儿尿液的颜色[4]。尿液的颜色是提示各种并发症的重要症状[5], 若发现患儿的尿液颜色出现异常, 应该要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诊断治疗措施。

腹膜透析需要保持腹透管引流通畅, 腹膜透析常常发现腹透管出现位移或者扭曲, 被纤维蛋白或者网膜组织等堵塞管道等[6]。若出现此情况, 可以稍为转移患儿的体位或者采用半卧位, 轻压腹部使得腹透管方向能够稍作移动[7]。或者可以采用注入肝素滞留将堵塞物溶解冲出腹透管。整个透析管路系统以及透析过程,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连接和更换透析管路时要进行充分消毒操作。透析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透析液的颜色并且精确记录透析液的颜色和体积。保持腹部切口的干燥, 要及时更换敷料, 避免腹部切口出现感染。透析液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由于患儿年龄较少, 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健全, 因此透析液的温度浮动会严重影响患儿。温度过低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 降低有效血流量, 导致部分容止清除减少;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患儿的黏膜升高, 并且整体导致患儿的体温升高。因此将透析液复温时需要严格控制透析液保持在37~37.5℃。透析时控制透析液的输注时间和数量, 不易过快, 可以利用输液泵进行时间控制, 减少透析液对于腹膜的刺激, 减少患儿的苦恼, 使其能够较好配合治疗。

腹腔感染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 对于透析效果会有较大影响。先心病患儿本身由于器官功能循环功能等发育不全, 加上接受手术后, 其免疫抵抗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进行腹膜透析时容易出现感染。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各种腹腔感染, 需要严格做到透析操作的无菌化, 并且对于腹部切口需要每天换辅料保证切口干燥, 日常护理时需要留意观察患儿透析管皮肤有无出现有漏液现象。

透析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由于患儿在透析过程中会丢失大部分的蛋白质, 患儿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因此患儿在接受腹膜透析时需要给予患儿高蛋白, 高热量等营养支持。另外电解质紊乱也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特别是患儿血糖变化, 需要根据患儿的血生化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透析液的成分, 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及时有效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的平衡, 能够有效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能够帮助患儿肾脏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儿术后的生存率。

先心病患儿的年龄较小, 患儿由于心功能衰退并且手术采用体外循环等原因导致患儿的肾血流灌注出现障碍, 从而导致患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患儿在术后常常需要接受腹膜透析, 从而保证患儿的肾功能能够得到恢复。腹膜透析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对于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要点, 总结为: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各项循环指标的变化, 及时调整透析治疗方案;腹膜透析过程中需要保持透析管道的通畅, 做好透析管道的护理工作, 防止透析管道出现位移或者堵塞, 并且严格准确记录患儿的出入量, 透析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注意透析液的温度和透析液的输入速度, 减少透析液对于腹膜的刺激。透析时实施密切监护, 同时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 减少低蛋白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的发证, 保证充分营养功能, 保证治疗效果。

总之, 对于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护理, 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患儿情况, 有效执行相关护理工作, 若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发现并且通知临床医师, 为临床治疗提供纠正时间窗和准确的临床症状依据, 协助提高治疗效果, 从而能够减低先心病患儿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从而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 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或者病死率。方法 选取50例先心病患儿, 分析其术后的情况并统计相关的术后并发症, 总结其术后透析的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患儿透析时间为16231 h, 平均为101 h;均全部痊愈出院, 住院天数为1029 d;低蛋白血症患儿有28.0%, 电解质紊乱有46.0%, 出现腹痛和腹腔感染分别有20.0%和12.0%。结论 先心病患儿术后腹膜透析需要对患儿病情密切观察, 加强护理, 提高患儿术后和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先心病,术后,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带娣, 林娜, 叶焕霞, 等.腹膜透析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监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z1) :52.

[2]诸纪华, 朱红梅, 周伟琴, 等.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2) :34-35.

[3]冼金惠, 李锦娜, 温燕云, 等.复杂性先心病术后并发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10) :5863-5864.

[4]朱豫, 许贵华, 向峦, 等.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6) :970-971.

[5]郭莉.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腹膜透析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3, 34 (18) :361-362.

[6]晋瑾.新生儿复杂心脏手术后行床旁腹膜透析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3, 34 (17) :239.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肾内科80例住院治疗的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83±16.74)岁;学历:小学7例,初中12例,高中14例,中专及以上7例;终末期肾病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多囊肾5例,高血压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病1例,药物中毒性肾损害1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7.95±15.82)岁;学历:小学5例,初中11例,高中15例,中专及以上9例;终末期肾病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多囊肾6例,高血压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病1例,药物中毒性肾损害2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与国际肾病学会制定的PD标准;(2)肾功能Ⅰ~Ⅲ级;(3)心、肺、脑等功能正常;(4)自愿参加本试验。排除标准:(1)心理、精神疾病者;(2)肿瘤或其他恶性病患者;(3)文盲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5)PD时间<3个月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终末期肾病原因、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肾内科常规护理,即PD前准备与护理、PD中监测与护理、PD后健康教育与护理等,观察组给予EBN,措施如下:

1.2.1循证前准备:EBN小组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掌握患者的既往史、目前的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等,分析患者PD发生低血压的可能原因,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组织大家讨论,依据EBN原理和要求,采取批判性思维探寻有价值的护理实证。小组系统学习EBN相关知识,掌握EBN的概念、内涵、步骤等,考虑患者PD发生低血压的需求,结合本科室护理措施,制定患者PD期间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2.2循证问题:在循证评估的基础上,小组总结出如下循证问题:PD;并发症;低血压;护理。

1.2.3循证支持与评估: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找引起PD低血压的原因,如循环血容量不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超滤过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降压药物适应不当、心脏功能不全等,找寻有价值的护理实证。小组全面评估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等,最后确定真实可行的护理实证,结合本科室护理经验和患者的需求,总结有效防治PD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支持。

1.2.4循证实践:(1)PD知识和护理要点宣教: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讲解PD的原理、步骤、技能等,加强患者病情干预,重点告知PD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及并发症,解释出现低血压的原因、症状、防治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2)维持适宜的透析速度:根据循证结果,结合患者病情、科室经验,评估患者每日生理需要量,预设适宜的超滤量,避免过量超滤,同时参照病史、年龄、体质量等计算理想的透析速率,总量控制透析流量,保证每次超滤量<体质量的4%~5%。另外,每次PD前应精确测量患者的干体质量,尽可能预防低血压的发生。(3)个性化护理预防措施:针对患者体质状况,提供个性化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和输注免疫增强剂。患者若存在心脑血管疾病,PD时可采取序贯透析法或“先快后慢”法,以减轻因血浆渗透压变化导致的循环负担。及时了解患者服药病史,告知正确服用镇静药物和降压药物,综合考量药物作用时间和透析时间,避免药物影响透析时的血压稳定。(4)密切病情观察:PD时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低血压征兆,立即让患者平卧,减速透析量和速度,同时加快静脉补液速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正常血压。(5)心理护理:低血压常导致患者疲劳、眩晕、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责任护士应热情与患者交谈,疏导其内心不适,解释低血压原因和处理措施,指导家属给予亲情关怀,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低血压发生率,记录护理前、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低血压判断标准: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者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低血压1例,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发生率为15.00%,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利用人体腹膜的生理特性,腹腔灌注透析液后与腹腔中的毛细血管成分进行交换,达到血浆和透析液中的溶质与水分平衡,从而排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起到代替肾脏功能的效果。PD患者常伴有较多并发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而低血压是PD期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5]。PD低血压可引起心、脑、肺等脏器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肺部炎症、脑梗死等并发症,从而影响PD患者预后。因此,如何预防PD低血压的发生和减轻低血压程度已成为医护关注的焦点。本文表明,EBN可有效预防PD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和减轻低血压程度。

EBN是19世纪70年代伴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通过临床实践与发展,目前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如下4个步骤[6],即明确护理问题、文献检索、评价及循证应用。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而且护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EBN有效预防PD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程度,与黄琪等[7]研究结果相似。EBN核心是依据最佳科学研究成果,改变过去凭经验护理的模式,围绕临床具体护理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找寻最佳科研成果,并结合护理实践经验和患者愿望,制定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方案[8,9],其本质是遵循最佳实证的客观性、科学性[10]。观察组发挥集体力量,通过文献检索和科室集体讨论,利用最佳护理实证,分析PD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如血浆渗透压较低、有效循环量减少、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心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并给予相应干预,从而有利于降低低血压程度。EBN需要研究人员熟练掌握外语,以便于查询最新国外护理进展,另外,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这些均在一定程度影响本研究,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EBN有效预防PD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减轻低血压程度,值得在泌尿外科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腹膜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肾内科80例腹膜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效预防腹膜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关键词:腹膜透析,循证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海姣,倪兆慧.腹膜透析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9):515-517.

[2]刘爱琴.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7):687-688.

[3]刘爱琴.个体化流程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35-36.

[4]Kang XQ,Xu G,Tian HY,et al.An analysis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vagal reflex〔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5,19(14):2537-2543.

[5]吕路,张增华,黄锋先,等.腹透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794-795.

[6]Lewis JA,Krowchuk HV,Woodgate R.Toward Evidence Based Practice〔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15,40(5):332-334.

[7]黄琪,刘曼,杨龙娜.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56-58.

[8]Farokhzadian J,Nayeri ND,Borhani F,et al.Nurse leaders’Attitudes,Self-Efficacy and training Needs for Implemen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Is It Time for a Change toward Safe Care〔J〕.Br J Med Med Res,2015,7(8):662-671.

[9]丁晋梅.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3-115.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9

关键词:腹膜透析,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治疗主要依靠替代疗法, 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有效、治疗费用较低以及可以在患者家中自行操作等优点, 已经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有研究报道2010年我国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数量会超过100万人[1]。腹膜透析的技术在不断的改进, 透析方案也在不断完善, 患者的生存时间也随之逐渐延长,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老年患者抵抗力差, 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研究通过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 将所有住院患者分为感染组45例 (52例/次) 和非感染组 (137例)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等。记录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疼或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时间, 查血常规、痰培养、胸片, 必要时进行血培养。

1.2 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 和Dilwoth[2]关于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积分式诊断标准: (1) 口腔内温度>38℃, 并持续24h以上; (2) 术后发生咳嗽或原有咳嗽次数增多; (3) 脓痰增多; (4) 肺部闻及湿性啰音; (5) 胸片有新的侵润性改变; (6) 血白细胞>11×109/L。以上除3条为3分外, 其余各条均为1分, 累计≥4分则肺部感染诊断成立。如患者有下述症状或体征3项以上则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鼻炎、咽喉痛、耳痛、眼部充血、鼻窦压痛和扁桃体肥大[3]。

1.3 统计学方法

对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用SPSS17.0软件包,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对研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89例腹膜透析患者中, 符合呼吸道感染标准的患者45例 (52例/次) , 有患者多次发生呼吸道感染, 患者年龄31~82岁, 平均67.24岁, 其中男性23例/次, 女性12例/次, 合并糖尿病患者13例。

2.2 病原菌检查结果

在189例我院腹膜透析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细菌培养及鉴定病原学阳性标本35例, 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大肠杆菌 (12例) 和肺炎克雷伯菌 (7例) , 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 (4例) , 铜绿假单胞杆菌 (3例) , 变形杆菌 (2例) , 其他细菌感染 (7例) , 见表1。

2.3 我院腹膜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腹膜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多因素分析见表2, 分析结果表明患者蛋白尿程度、血浆白蛋白水平及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均为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P<0.05) , 其中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

3 讨论

3.1 相关结果分析

本组189例腹膜透析患者中合并呼吸道感染52例/次, 感染发生率为27.51%, 其中, 细菌培养及鉴定病原学阳性标本35例, 排在前两位的是大肠杆菌 (12例) 和肺炎克雷伯菌 (7例)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 患者蛋白尿程度越高, 血浆白蛋白程度越低, 合并糖尿病为腹膜透析患者并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腹膜透析患者大量蛋白尿时尿中丢失大量免疫球蛋白、B因子以及锌和转铁蛋白等, 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减退;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大量蛋白尿, 可出现营养不良, 导致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 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本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理想时, 长期的高血糖环境, 使人体组织蛋白质过度非酶性糖化, 产生糖化终末产物, 使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降低, 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减弱, 最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P<0.05) , 严重者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2 护理策略

3.2.1 加强个人卫生指导

对于具有呼吸道感染的高危患者, 应加强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指导。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与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对于老年体弱或长期使用激素者需每天观察患者口腔情况, 以早期发现口腔真菌感染。对于发生口腔真菌感染者, 可使用2.5%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应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随时增减衣服, 避免受凉感冒。对于具有呼吸道感染的高危患者, 佩戴口罩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2.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干燥, 室温18~20℃,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 每次不小于1h, 在阳光充足时进行。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每日一次, 每次半小时, 定期用消毒液擦拭 (物品表面、桌面及地面。加强探视陪护人员管理, 减少病室陪护人员, 保证洗手质量, 尽力减少交叉感染。

3.2.3 适当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

腹膜透析过程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 因此营养不良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很常见, 由于腹膜透析液中每天有不少的蛋白及氨基酸丢失, 目前K/DOQI推荐蛋白摄入量为1.2 g/ (kg·d) 以保持患者氮平衡及营养状况的平稳[4], 应限制动物内脏、肥肉、某些海产品等富含胆固醇及脂肪的食物摄入。每天进适量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海产品等。尿量减少、水肿严重者应记24h出入水量, 减少钠盐和水的摄入, 避免患者水肿进一步加重。

3.2.4 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辅导

腹膜透析患者大多数年纪较大, 维持性腹膜透析多年, 在长期透析的过程中, 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 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逐渐不愿和人沟通, 产生抑郁心理。因此管床护士要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 对于抑郁患者, 需进行心理安慰, 同时利用社会支持保障机制, 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消除自卑感, 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苏春燕, 郑修霞.宫玉花.腹膜透析患者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2) :160-162.

[2]Dilworth JP.Postoperative chest infection after upper abdominal surgery:an important for smokers[J].Respir Med, 1992, 86 (3) :205-210.

[3]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77-583.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3年腹膜透析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56例及循证组54例,常规组男26例,女30例,平均年龄39.10±1.75岁,平均病程5.12±1.30年;循证组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38.80±1.80岁,平均病程5.27±1.1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诊断为终末期肾病,并行腹膜透析;年龄18周岁以上,性别、文化程度不限;腹膜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患者知情同意。排除:终末期肾病同时进行血液透析者;有意识障碍者和精神障碍者;合并肿瘤者;3个月内行腹腔外科手术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腹膜透析用品使用指导、医疗护理指导、并发症预防以及日常生活指导。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并发症,①根据患者性格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生活背景等调查结果拟定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②针对患者手术切口、腹腔、上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给予置管护理,包括置管部位皮肤清洁、备皮、抗生素输注、腹透管位置固定等;③针对患者感染、麻醉、水盐代谢紊乱、睡眠质量差、心脏功能紊乱等生命体征改变风险给予实时病情监控,警惕透析液渗漏、伤口裂开、出血等不良情况;④针对患者因手术、心理因素、感染、心功能状况、水盐代谢紊乱、活动少等引起的营养失衡采取饮食护理,每日科学规划食谱;⑤对腹透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者给予针对性腹透培训,提高患者使用腹膜透析用品和自我护理能力;⑥针对患者腹部伤口及注液和排液过程中腹部疼痛情况给予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腹部出血、腹痛腹胀、腹部周围漏液、引流顺畅、出口及隧道感染、腹膜炎。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常规组出血5例,腹痛腹胀7例,腹透管周围漏液3例,引流不畅16例,出口及隧道感染3例,腹膜炎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0%;循证组出血2例,腹痛腹胀4例,引流不畅5例,出口及隧道感染1例,腹膜炎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78%;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24.554,P<0.01)。见表1。

注:与常规组相比,(1)P<0.0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循证护理有机结合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护理人员参与循证护理可加强其参与精神,多参与各类医疗过程,经验积累;找出医务人员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制定相关措施;规范术语,采用标准语言描述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护理、循证有机结合对医护合作有较好效果,如处理疼痛、脱水、大小便失禁、生活状况改变、移动障碍、知识缺乏、焦虑、皮肤完整性受损等问题。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批判性寻求最佳护理的行为,近几年循证护理观念日渐风靡全球,如加拿大渥太华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英国学者针对腿部压疮提出循环护理指南;美国学者探索胸疼最适合的护理办法。受循证医学的影响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服务等。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包括非感染相关及感染相关的并发症。非感染相关性并发症包括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如导管位置发生移动、导管堵塞等;腹压增高所致的疾病,如疝、腹腔积液等;营养物质代谢失衡致营养不良;腹膜腔正常生理功能失衡或失代偿;心脏及各血管出现的并发症、内环境紊乱、水纳等电解质失衡等。与感染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有透析后引起的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等。透析后引起的腹膜炎是指术后住院病人在进行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伤口接触不洁之物引起的切口污染;既患疾病如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炎症反应;插管过程中由于对导管消毒及管理不当,或治疗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等导致病原菌侵入腹腔,破坏腹腔内环境,出现急性感染性炎症。伤口感染及隧道感染为插管所致的并发症。伤口处感染见水肿、红斑、肉芽组织等;隧道感染是指周围软组织感染而发生感染性炎症,常与伤口处感染并见。伤口周围应保持洁净、干燥,防止感染。

总体而言,腹膜透析应用循证思维进行护理可减少腹膜透析后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3],从根本上改变医护人员以往的经验式观念及护理办法,培养护士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护士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6-127.

[2]黄红香.早产胎膜早破期待疗法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17-1719.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11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05—01

血液透析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并维持良好血管通路,可以确保血液透析有效完成。血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发生菌血症,通过外周静脉采集血液进行培养≥1次均显示为阳性,而且有临床感染症状,在导管外并未有其他确切血流感染源。血管相关血流感染在血管内置管相关性感染中占90%[1],对患者最终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主要有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上升,医疗费用增加。本文选取664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对比分析集束化护理作用,结果显示经其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64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0例,其中男208例,女112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65.4±3.6)岁。研究组332例患者,其中男216例,女116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64.8±4.6)岁。664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272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39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2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72例。置管时间为7d-32个月。置管位置有右颈内静脉处566例,右股静脉处9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置管位置、时间等基础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主要有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增强手部卫生、保证最大无菌屏障、选取合适位置置管、皮肤消毒、检查导管保留、敷料选择等。患者诊断标准:依据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及处理指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次/总置管天数×10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3301d,对照组则为3602d;研究组感染患者10例(0.30%),对照组感染患者20例(0.56%),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具有较为明显效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过程中设置感染监控护士,使其能够对留置CVCS患者和感染环节进行合理评估,并制订适宜方案,使得操作标准化、流程规范化,随时对CRBSI发生进行监控。对护理人员开展预防CRBSI循证感染控制培训。按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治疗标准,设置符合实际的课程,主要有循证感染控制应用方法、血管内导管分类、导管相关感染概念、CRBSI流行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CRBSI防治等。培训方法可以选取科室讲座、小组讨论等方式。

增强手部卫生:医护人员在触摸插管处、导管插入、重置等操作中均需严格注意手部卫生,按照程序进行,手部卫生可采取传统皂液及水处理,也可予以乙醇擦手液。应定期对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进行检查,统一考核,评价其效果,确保良好质量的持续性[2]。

最大无菌屏障:在穿刺导管过程中需予以最大无菌屏障,不管操作者或是助手均需严格执行这个过程的最大无菌屏障化,主要有洗手、戴帽子、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铺大无菌单。按照临床实际情况选取无菌性或是清洁隔离衣。

合理选取穿刺位置并对局部进行皮肤消毒,在临床中通常选取右侧颈内静脉,一般不会应用股静脉置管,防止出现并发症,降低感染率。在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对皮肤进行规范性消毒,应用适宜皮肤消毒液,一般选取含氯己定浓度>0.5%乙醇溶液完成皮肤严格消毒,确保皮肤消毒效果良好。

检查患者导管保留:明天均对患者保留导管情况进行评估,查看是否能够拔管。若置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需及时在48h内进行更换。若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创口有脓肿现象,或怀疑有CRBSI发生,血动力学参数存在波动性,则需马上更换导管。在进行更换导管过程中,不可以导丝更换,需在其他位置重新完成置管[3]。

选择合适敷料并进行正确更换,在临床中通常应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状、半透明敷料将插管位置盖好,患者容易出汗或是插管位置存在血液或有组织液渗出,序予以纱布覆盖,在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情况或是有污渍时,需尽快将其更换。一般在穿刺之后第二天更换一次敷料,然后采按照每周2-3次频率进行更换。

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准确健康教育,使之明白导管留置过程的注意事项,促使患者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确保置管位置干燥性和清洁性,摄取适量蛋白质、热量等,提高抗感染水平[4]。

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感染率0.30%,对照组感染率0.56%,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結果和近几年研究资料保持一致。总之,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具有较为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666

[2] 陈燕春,王玺,陈倪等.集束化护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4):448-449

[3] 葛学顺,陈维开,蒋福云等.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22-424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2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本腹透中心接受CA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出口处感染: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伴或不伴红、肿、热、痛和(或)出口处分泌物培养出细菌。(2)隧道感染:皮下导管径路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破溃,隧道超声显像示导管周围有液性暗区,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1.2.2 护理方法

(1)观察和评估外出口情况,即“一看二按三挤压”。轻提导管,观察出口处周围皮肤的颜色及范围,有无结痂和肉芽组织。用手指按压隧道和出口处皮肤,看有无压痛。沿皮下隧道方向由内向外挤压,看出口处有无分泌物流出。如出现痂皮,不要强行撕扯痂皮,可用无菌棉签沾取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浸湿泡软后,慢慢取下。(2)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5d内敷料完好,无渗血、渗液,可不换药;敷料被血或液体渗透,以及敷料脱落,应及时更换。5d后可隔日换药。良好出口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用络合碘溶液,以出口处为圆心,由里向外环形擦洗。注意不要让络合碘溶液进入出口处。感染时应每日至少换药1次,换药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牵拉和扭曲。(3)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处理:(1)出口处感染的处理:局部络合碘消毒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并以无菌敷料覆盖,3M胶带固定,每日1次。如果外出口感染持续没有得到治愈,则采取进一步措施以防止由此引起的隧道感染和腹膜炎,如外口重置和涤纶袖套切除术[2]。(2)隧道感染的处理:沿皮下导管行进方向由里向外挤压排脓,必要时穿刺抽脓及切开排脓,根据分泌物药敏结果全身使用抗菌素及局部使用络合碘湿敷。

观察发生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原因,时间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观察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对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005年2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本腹膜透析中心105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37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人数占我院腹透患者的30.4%,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3±15.1)岁。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7例,缺血性肾病1例。105例CAPD患者治疗的平均时间为(447.05±359.17)d。出口处感染31例,隧道炎6例。发生时间集中于6、7、8三月,该3个月发生的例数占总数的52.9%。其中致涤纶套外露4例,腹膜炎2例,住院6例。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对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无影响。

3 讨论

导管相关感染包含出口处及隧道炎,是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之一,两者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它们不能严格区分。有研究表明,腹膜炎中约13%与皮肤出口处及隧道感染有关[3]。皮肤出口处及隧道感染也是拔除腹透导管常见原因之一[4]。保持皮肤隧道口及隧道的无菌性在其早期愈合期尤为重要。出口处感染增加腹膜炎发生的几率,出口处护理目的在于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5]。出口处护理和感染控制是保证腹膜透析质量的前提,是腹膜透析护士执行护理工作和进行患者培训时的重要组成部分[6]。出口处感染的易患因素有很多,主要与出口处局部情况、个人卫生和机体免疫力相关。如导管出口的方向、外层涤纶套离出口处的距离[7~8]、洗澡的频率、指甲内污物的清除、营养不良、糖尿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本研究发现本中心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发生以夏季多见,可能与夏季皮肤出汗较多、局部皮肤卫生环境较差相关。故在此季节更应加强观察、随访及护理。但统计并没有显示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下降会导导致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发生率的增加。这提示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发生可能与出口处的损伤、出血及护理不佳更为密切。因此在医护工作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出口处感染的易患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恰当的出口处护理可以使出口处及时愈合并保持完好的状态,继而预防由出口处感染引起的腹膜炎。

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均痊愈。但最后导致涤纶套外露4例,腹膜炎2例及住院6例。可见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也会导致一些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隧道口及隧道感染的治疗贵在预防,应注重CAPD患者出院的培训与教育。要让患者明白腹膜透析导管是腹透患者的生命线,手术后避免牵拉导管,应注重出口处皮肤的护理,最好不要盆浴及游泳,不要使用不及格的护理用品。要加强随访,定期对外出口进行规范的评估、分级和护理。教育患者了解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症状,如出现导管出口处疼痛、局部组织红肿甚至有分泌物排出和(或)伴有沿隧道走向有压痛,皮下隧道周围皮肤有灼热感,则表明患者存在隧道口及隧道感染,应立即回到腹透中心,力争做到早期处理,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加强外出口的观察评估与护理,预防出口处及隧道炎的发生。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因素,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及避免其所致的严重后果。方法调查2005年2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本腹透中心进行CAPD的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资料,发生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原因,时间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观察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对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影响。结果105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37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占我院腹透患者的30.4%,出口处感染31例,隧道炎6例。发生时间集中于6、7、8三月,该3个月发生的例数占总数的52.9%。其中致涤纶套外露4例,腹膜炎2例,住院6例。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对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无影响。结论营养因素对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发生影响少,而出口处的损伤、出血及护理不佳是导致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重CAPD患者出院的培训与教育。小心放置导管并防止任何可能的外伤有重要意义。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夏季,故在此季节更应加强观察、随访及护理。当患者已发生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时,可通过加强换药、适当使用抗生素,可避免进一步发展至隧道脓肿、腹膜炎及涤纶套外露。

关键词:腹膜透析,隧道炎,出口处感染

参考文献

[1]余学清.腹膜透析治疗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54~156.

[2]Bender FH,Bernardini J and Pirano B.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eritoneal dialysis:best demonstrated practices[J].Kid-ney International,2006,70:44~54.

[3]Gupta B,Bemardini J,Piraino B,et al.Peritonitis associated with exit site and tunnel infections[J].Am J Kidney Dis,1996,28:415~419.

[4]David W.Johnson,Carolyn Clark,Nicole M.Isbel,et al.The honeypot study protocol:A t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xit-site application of medihoney antibacterial wound gel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Perit Dial Int,2009,29:303~309.

[5]Piraino B,Bailie GR,Bernardini J,et al.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05update[J].Perit Dial Int,2005,25:107~131.

[6]Judith B,Valerie P,Ana F,et al.ISPD guidelines/recommendations: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 training[J].Perit Dial Int,2006,26:625~632.

[7]Gokal R,Ash SR,Helfrich GB,et al.Peritoneal cathetersand exit site practices:Toward optimum peritoneal access[J].Perit Dial Int,1993,13:29~39.

上一篇:公路文化建设下一篇:医院模拟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