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共12篇)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期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治疗需长期维持, 需要从院内一直延续到院外甚至终生[1]。因而, 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指导其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 对避免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临床护理路径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NP) 是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 目的是减少患者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2]。我院对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行了临床护理路径,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将其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62例。对照组男37例, 女25例, 年龄在51~79岁, 平均年龄为 (60.19±3.56) 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28例, 高血压肾病12例, 糖尿病肾病11例, 紫癜性肾炎4例, 乙肝相关性肾炎3例, 狼疮性肾炎3例, 多囊肾1例。观察组男35例, 女27例, 年龄在51~80岁, 平均年龄 (61.26±3.03) 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30例, 高血压肾病11例, 糖尿病肾病10例, 狼疮性肾炎4例, 紫癜性肾炎3例, 乙肝相关性肾炎3例, 多囊肾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 每周2~3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方式面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设立由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根据患者的情况、患者应该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相应临床经验制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3]。结果见表1。
1.2.2 实施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基础v,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从入院即进入临床路径护理。
1.3 评价标准
1.3.1 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皮肤感染、血栓、出血、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2 两组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达标率
健康教育问卷内容共10项内容, 每项10分, 满分100分, 得分达80分以上者为健康教育达标[4]。
1.3.3 患者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2%,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32%,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 (P<0.05) , 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59例, 达标率为95.16%, 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47例, 达标率为75.8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56人, 满意度为90.32%,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42人, 满意度为67.74%,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慢性肾衰患者病史较长, 病情重, 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痛苦, 尤其是刚开始做血液透析的患者, 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困惑, 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较为困难[4]。而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的护理措施, 解决了患者在短时间无法掌握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问题, 减少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情绪, 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5],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缩短了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7) :70-71.
[2]秦玉霞, 安颖, 蔡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1) :54-55.
[3]黄早, 吴秋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困内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5) :343-344.
[4]孙曙青.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19) :2798-2799.
[5]张红生, 秦玉霞, 赵新莲, 等.摇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8) :84-85.
[6]张小青.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9) :13-14.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2
【关键词】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化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65-02
化疗是目前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防止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常需要对患者补液及输入营养物质。三向瓣膜式p1cc导管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设计独特。导管的末端是封闭的,呈钝圆,侧壁设计了一个开口,为三向瓣膜,回吸时瓣膜向内开放,可以供药,停止输液时可避免血液进入导管而不易造成堵管现象,也不会造成空气栓塞及管腔堵塞,甚至传统的肝素封管、硅胶材料及防霉处理都不需要。现将picc的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只有18岁,其中留置时间最长的达562天,最短的为25天。
1.2方法
1.2.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①准备相关的用品:picc导管包1套、picc穿刺包(治疗巾、洞巾、剪刀、止血钳、棉球、纱布等)、医用棉签、无菌手套2副、乙醇、皮尺1副、碘酒、无菌肝素生理盐水1瓶、20ml注射器2副、静脉穿刺包、可莱福输液接头、3m透明贴膜。②核对医嘱,医嘱中应该包括置管后的胸部x线检查。③患者需注意事项:平卧在床上,手臂向外伸展呈90°。④签知情同意书,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1]。
1.2.2材料使用的材料是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
1.3选择血管及测量长度①选择血管:成人的穿刺位置要根据个人的体型和体质程度来选择,一般情况是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隐静脉或者头皮静脉。
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常作为首选穿刺静脉。②测量长度:测量穿刺点至胸锁关节,减去2cm[2]。上腔静脉远离右心房外1/3处为导管尖端最佳所处的地方,穿刺点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体表投影处,与上腔静脉壁平行。
1.4操作步骤①与患者进行沟通,让其放松,以确保穿刺时血管的最佳状态。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75%酒精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再碘伏3遍,范围直径为10cm。③铺孔巾,结扎止血,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若有回血现象,应适当降低角度,穿刺成功后置管,压导管尖端上方1cm处的血管,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并将导管送到相应长度,导管外翼夹住导管紧贴皮肤,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再消毒穿刺点。
2护理观察及记录
2.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2.2正确封管①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后封管,也可以使用10-10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②每次通过picc导管输液、输血或tpn治疗;通过picc导管采血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后封管,确保导管内无血液及药物残留。③建议采用“一推一停”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技术封管。④穿刺后第一个24h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敷料2-3次,如敷贴卷曲或伤口不适应随时更换,揭去敷料时应顺着导管的方向往上撕,以免将导管拔出。可来福帽或正压接头每周更换一次。
3结果
3.1置管情况由于3例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导致穿刺失败;由于护理人员第一次置管,还不太熟练导致6例患者被重复穿刺,11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
3.2置管和维护情况4例由于维护不正确使用时间平均12个月;5例出院后照顾不周自行拔管;3例由于打折导致外露导管破裂,在接头处予以截管后更换接头;3例由于穿刺孔处发生感染,给以2%碘酊、75%酒精消毒处理后好转,感染得以控制;2例患者出现堵管清况,用5000u/ml尿激酶溶解后正常使用。3例淋巴瘤患者,1例使用5个月到生命结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有异物感7天后强烈要求拔管。
3.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3.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可能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药物沉积,可修剪减压套筒,但要严格遵守脉冲冲管和正压封管的原则;如果是返血堵塞,可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
3.3.2静脉炎如发生静脉炎,病人会感觉胀痛,此时应将患肢抬高,局部湿热敷,并可沿静脉走向外涂欧莱凝胶、喜疗妥或外敷如意金黄散。若症状仍未能缓解,应拔管,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4讨论
4.1置管时机picc置管的最佳时机是化疗的第一次或者是化疗之前,因为这个时候血管清晰、内壁光滑、弹性较好;患者要在病症情况较好、粒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状况下;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接受此种置管方法。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行血液透析的7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研究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合并症发生率更少,SAS分值和SDS分值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有可行意义,值得加强普及。
【关键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7-01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发生于糖尿病群体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在疾病终末期,患者通常需采取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然而极易因病史长、担心截肢和限食限饮等问题,而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通过在血透的同时,配合以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对调节患者情绪、改善预后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对72例病例进行了分组护理与分析,旨在明确综合护理对本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均由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录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性与女性各有40例和32例,年龄段35~74岁,平均是54.8岁;所选患者均与终末期DN的判断指南相符[1],无心内科严重合并症、外周神经和视网膜病变等存在,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数据的对比均相仿,P>0.05,具备可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1)准备工作: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和考核,调查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成立临床护理小组,采取“一对一”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2)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本病患者极易因病史长、担心截肢、不了解血透效果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时需采取安慰式、鼓励式语言给予心理疏导,详细向患者讲解血透方法、治疗目的和注意事项等,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②血管通路护理。透析前,尽量选粗直且弹性佳的血管建立通路,部分欠佳者,指导其术前2周练习握拳动作,以保持血管充盈;造瘘后,患侧避免测血压、静脉输液;指导患者保持手臂卫生,注意透析后患侧勿沾水;每日密切观察瘘管是否有震颤、雜音等情况,若有异常,则需即刻告知医师处理。③皮肤护理。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手足部损伤,若有瘙痒症状,可给予适当溶液擦洗或浸泡,以防搔抓导致感染。④病情监测。血透患者对胰岛素缺乏敏感性[1]。护理时需增加夜间巡视频次,注意对血糖进行监测,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其血压和心率值,并记录好相关数据。⑤预防合并症。调整患者的日常饮食,限制钠和钾的摄取量,每日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和血糖,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贫血,注意休息和保暖等,以减少高血压、低血压和感染等。
1.3疗效标准[2]
调查本实验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参照焦虑(SAS)与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由卡方(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数据采取[n(%)]描述,以P<0.05对统计学意义进行判断。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合并症发生率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的SAS分值和SDS分值对比相仿(P>0.05),经护理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衰竭的独立因素之一。国内有数据统计,约13.5%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是因糖尿病肾病引起[2]。积极的血液透析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效果尚可,然而血透期间并发症多,疗程长,加上部分高龄患者缺乏家属陪伴,极易产生孤独、焦虑感,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甚至中断治疗。因此对本病患者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外,全面、规范的临床护理也具备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中,我院在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成立临床护理小组,以“一对一”方式对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血管通路护理、皮肤护理和病情监测等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该组护理后的临床满意度更高,合并症发生率更低,且SAS分值和SDS分值相比对照组更占优势(P均<0.05),说明综合性护理模式在终末期DN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有可行意义,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2-3]。
综上所述,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加强普及。
参考文献
[1]伍艳玲,张毅,甘露.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J].医学新知杂志,2011,21(6):465-466.
[2]庄巧瑜,谢扬.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11):77-78.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4
目前, 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肾脏替代疗法即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即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在我国90%以上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治疗[2]。随着透析技术的逐渐发展, 使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但血液透析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 而且导致社会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丧失[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这类心理障碍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营养状态和疾病的治疗效果, 影响患者的预后。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 10多年来报道屡见不鲜, 其中焦虑抑郁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不良情绪。但是, 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血透患者心理状况的探讨, 而对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中, 多采用运动行为疗法及健康教育等方法, 无明显的针对性[4]。尤其是临床的心理治疗, 我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尚处于翻译和综述国外文献及研究进展阶段。因此有必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研究, 了解患者营养状态, 在延长生命的同时重视其心理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9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108例, 女91例;平均年龄为 (56.87±15.00) 岁, 透析时间 (22.37±13.34) 月, 试验组男103例, 女96例;平均年龄为 (52.93±12.64) 岁, 透析时间为 (22.17±59.82) 月, 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 试验组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方法。纳入标准:年满18岁, 愿意参加本研究;神志清楚, 没有精神病史, 能听懂及读懂中文;因终末期肾衰竭, 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时间≥3月。排除标准:严重病残者;6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者;患急性病和精神障碍者;最近1月未服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无长期使用复方降压片、利血平、西比灵等可导致抑郁的药物。退出标准:研究期间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发生明显改变;期间出现急性及严重的并发症, 如急性左心衰、肺炎、重度贫血等。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透析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原发病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认知行为干预方法
1.2.1. 1 认知行为干预具体阶段
认知的创始阶段:随机组成团体, 相互介绍成员, 尽快熟悉, 建立信任感;认知的过渡阶段:设置场景, 提供鼓励与挑战, 使组成员能够面对并且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冲突和消极情绪, 使团体进步到建立彼此有效关系的阶段;认知的成熟阶段:通过前两段有效的干预, 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 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知的结束阶段:协助成员整理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 鼓舞信心, 把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使改变与成长继续。
1.2.1. 2 认知行为干预措施的具体方法
认知重建:根据理性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onaltherapy, RET) , 运用认知识别-认知转换-认知替代的方法。据既往研究的结果及调查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压力源为“疗程长、需长期透析治疗, 医疗费用, 对未来的担忧, 家庭责任改变以及性欲减退”[5], 由此将其作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主要目标内容之一, 通过举行讲座、讨论、分析及角色扮演等形式, 一方面满足患者的认知需求, 同时帮助患者修正其对所面临的问题不合理认知, 通过交流、观察、访谈等方法评估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并指出其存在的错误认知或对疾病不利的应对方式, 帮助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性, 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让患者以理性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达到认知重建。知识讲解:邀请该科室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解, 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采用口头及图片的方法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并对进行疾病知识专题讲座。健康教育:穿插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疾病知识、药物知识、饮食知识、保健知识等, 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患者长期有效的关心和照顾, 并以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感染患者, 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应用倾听、解释、指导与建议等技术。请进行维持性透析患者时间较长、透析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实例说教, 开展谈话交流, 介绍经验。
1.3 干预效果评价
1.3.1 评价工具
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 原发病、并发症、是否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血液透析年限等;SAS由Zung[6]于1971年编制, 用于评价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SDS由zung[7]于1965年编制, 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和变化, 可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 (Subjecf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SGA) [8]旨在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了解认知干预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人体学测量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1.3.2 评价方法
首先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应用价值, 取得研究对象的配合, 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SDS和SAS, 用相同的指导语逐一向调查对象讲明本次调查的方法, 但不告知其调查表的具体测评目的, 防止出现心理暗示, 详细告知其答卷方式及注意事项, 确保研究对象完全正确理解填表的所有事项, 然后由研究对象亲自根据测试目的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如实、独立的完成。回收问卷后, 首先检查量表的填写情况:有无遗漏项、有无重复项, 填表方法是否正确, 遇有遗漏项请患者补齐;然后将问卷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 双人重复输入, 对比数据减少人为的差错, 留待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SAS和SDS得分
2组在心理干预前, SAS与SDS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03, 0.337;P>0.05) , 而经过12周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847, 9.600;P<0.05) ;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SAS和SDS分值相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0.402, 0.614;P>0.05) , 而试验组患者SAS和SDS分值, 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下降,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611, 10.390;P<0.05) , 见表1。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照组干预前后SAS和SDS分值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aP>0.05、b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SAS和SDS分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P<0.01、dP<0.0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87, 0.027;P>0.05) , 试验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97, 21.342;P<0.01) 。而两组各自比较, 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0.587, 0.351;P>0.05) , 试验组在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 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6.268, 29.787;P<0.05) , 见表2。
注: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P>0.05, b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P<0.01, dP<0.01。
2.3 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各项指标比较
心理干预之前2组患者BMI和PA差异无统计学意 (t=0.000, 1.172。P>0.05) , 在进行心理干预后, 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的改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365, 5.858;P<0.05) , 而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身相比较, 其中试验组有明显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46, 5.858;P<0.05) , 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55, 1.172;P>0.05) , 见表3。
注:BMI—体重指数, PA—前白蛋白。对照组干预前后, BMI、PA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aP>0.05, bP>0.05;试验组在干预前后, BMI、PA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cP<0.01, dP<0.05。
2.4 SGA判定患者营养状态
运用SGA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定, 干预前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2.026;P>0.05) , 干预后试验组正常营养状态、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例数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后对照, 干预后对照组营养不良例数较干预前增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9;P>0.05) ;试验组在干预后营养不良例数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4。
注:SGA—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对照组干预前后, 营养不良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 营养不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预后不良, 而血液透析为患者延长生命的主要方法, 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 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终生替代治疗, 患者长期依靠机器生存, 饮食受限, 失去工作, 给家庭造成负担等, 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血液透析患者可能表现多种情绪障碍, 如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强迫症状等, 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 而抑郁被认为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最常见的情绪障碍[9,10]。一项对美国和欧洲253个透析治疗中心的5 356名HD患者的研究表明:2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12]。Alvarez-Ude等[13]调查后发现, 几乎50%HD患者遭受抑郁的折磨, 25%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情绪。黄燕林等[14]对8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分析, 发现其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研究提示[15]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的不和谐、夫妻间的不满意程度和透析过程中及随着疾病进展而导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关。
认知行为治疗是指在团体情境下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 帮助团体成员产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改变, 其不仅强调对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 更重视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本研究可以看出, 血液透析患者在干预前SDS和SAS的得分较高, 均大于50分, 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强调了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更重视改变被干预者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使认知、情感及行为三者之间的和谐。给予团体认知行为的心理干预后, 患者SDS和SAS得分较干预前明显的下降。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进而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在临床上, 吸引医生甚至包括患者家属的往往是躯体症状及各项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容易忽视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负性情绪和患者的躯体症状相互作用, 形成恶性循环, 应给与患者足够的心理干预指导。
Vazquez等[4]认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抑郁和焦虑的不良情绪。有报道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约有2/3的患者可能发生抑郁, 也有报道为20%~30%;焦虑的发生率约为20%~60%[16]。同时,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3%~73%[17]。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 诸如上述蛋白质摄入不足、代谢的紊乱、丢失的过多等, 另外还有透析不充分、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等。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十分常见, 是导致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影响生活质量, 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影响因素, 及早发现营养不良, 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和治疗,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方法较多, 各有利弊。本研究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临床评估。SGA最早由Detsky等提出, 是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营养评价, 能够比较灵敏的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SGA营养不良患者住院率增加, 中度营养不良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增加5%, 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死亡相对危险增加高达33%。BMI反映机体肌肉、脂肪及水分的组成, 大量研究发现, BMI高的患者发病率降低, 5年生存率显著增加[18], 本研究BMI值在团体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考虑可能与患者透析时未达到干体重, 体内多余的水分干预了BMI的值。有研究证实PA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PA每增加l mg/dl相关的危险性降低6%[19], 并且PA可独立于白蛋白作为诊断营养不良的指标[20]。本研究中, MHD患者通过SGA评分、BMI及PA值, 提示MH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情况, 而经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团体认知行为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患者3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199例, 对照组199例, 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 试验组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并对患者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体重指数、前白蛋白等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12周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试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试验组正常营养状态、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例数较对照组有一定的好转,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体重指数、前白蛋白较对照组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认知行为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血液透析室护理查房 篇5
护士***汇报患者基本情况:唐**,女,51岁,慢性肾功能衰竭。乙肝、丙肝、梅毒、艾滋检查均为阴性,于2015年开始在我科阴性区行规律门诊透析治疗,每周2次,每次4小时。血液通路为左手內瘘,抗凝方式为低分子肝素钙,促红细胞生成素6000单位一周使用两次。每日尿量约150毫升,大便每日一次,颜色为黄色。患者自诉于2017年3月18日在家中出现胸闷、不能平卧来院,考虑心力衰竭立即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实验室检查:肌酐1360umol/L,K+6.57mmol/L,P 2.12mmol/L,Ca 1.47mmol/L,血红蛋白73g/L。治疗4.5小时后患者症状缓解,透析后体重为39.4Kg。
查体:体温36.2℃,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8/98mmHg,患者贫血貌,神志清,精神尚可,眼睑、口唇、甲床轻度苍白,內瘘处皮肤完整,体重40.66Kg。医生正在逐步下调干体重,暂时不确定干体重数值。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与少尿、饮食控制水分不严有关。
2、悲观:与经济压力大、知识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贫血、透析导致营养物质丢失、食欲下降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水肿、瘙痒有关。护理措施:
一、体液过多
1、了解患者对限制水分的认识和实施情况,指导患者严格控制水分,每日的摄水量等于前一天尿量加上500毫升。
2、监测体重,每日增加不超过0.5Kg,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长≤干体重的5%。适当运动,增加出汗量。
3、控制盐的摄入,每日3-4g。食物避免过咸。可以将水冻成小冰块,口渴时取一小块冰块含在嘴里解渴。避免摄入过多水分。
4、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粥、面条、汤等含水分高的食物,可食用米饭等水分含量少的食物。
二、悲观
1、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跟患者讲解血透费用虽然昂贵,但它是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建议患者找一些劳动强度不是太大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2、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和他人多交流多倾诉,避免情绪低落。
3、现在社会的医保政策好,报销比例大,如果遵医嘱透析、用药,存活时间长。要相信医疗技术会逐步提高,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4、必要时找家属谈心,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来自家庭更多的关心。
三、营养失调
1、加强健康宣教,给予营养指导。患者饮食的原则:足够热量、优质高蛋白、低盐、低磷饮食。优质高蛋白如牛奶、鸡蛋白、瘦肉、鱼等,但要避免喝冲泡的奶粉。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豆类、坚果类以及加工食品等。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橘子、香蕉等。禁食杨桃。不食用腌制食品。
2、遵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3、食欲不佳时,可以适当选用醋做蘸料增加食欲。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指导患者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皮肤瘙痒时,不用力抓,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拭。冬天天气干燥,加剧皮肤瘙痒,可适当选用润肤露滋润皮肤,减轻瘙痒。
2、规律透析,清除毒素。定期做血液滤过和灌流治疗。
3、尽量不食用高磷食物。炒菜不放味精等调味料。肉类和青菜尽量过水后再炒,减少磷含量。总结:现患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水分过多,以前每周两次透析,每次的脱水量比较大,每小时的超滤量较大,造成患者经常出现肌肉抽搐的现象,水分难以脱出。最近根据医嘱增加透析次数为每周三次,避免过大脱水量和过大超滤量,并逐渐下调干体重。必要时根据医嘱选用序贯透析方式。此外,患者的磷高钙低,根据医嘱督促患者服用钙片。最后,我们护士要多开导患者,让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注意营养和劳逸结合。护长点评:
1、此患者每日尿量仅为150毫升左右,为少尿状态。对于一周两次透析,不能将摄水量用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只能加300毫升。
2、护士宣教每日盐的摄入量为3-4克,但患者很难以评估这个量。所以宣教时,应选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比如每日的盐摄入量大约为矿泉水瓶盖一盖子。
3、虽然患者知道要控制水分,但有时口渴的时候很难控制会多喝。所以可以指导患者将每日的水装在一个瓶子里,每日最多只能喝完这个瓶子里的水,不能多喝,方便患者控制。
4、患者贫血严重,食欲不佳,营养不足。可以指导平时将食物过水煮熟后蘸醋吃,这样防止磷过高又可增加食欲。此外患者为四川人,一定要改变生活习惯,不吃腌制食品。在透析过程中,可以带少许红皮花生米和红枣来吃,这样做既可以补血有可以将食物中的钾通过透析排出去。但注意没有透析时避免食用这类食物。
5、告知患者,血透室的医务人员都很乐意帮助他们。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要相信科学,尿毒症有一天终究会被攻克,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6
【关键词】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临床观察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10-0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保政策报销比例的提高,同时伴随血液净化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尿毒症患者透析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生存期也越来越长,大部分患者应用HD治疗尿毒症,由于长期HD治疗导致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蓄积,特别是PTH、瘦素、β2微球蛋白的蓄积,可引起皮肤瘙痒、骨病、贫血、消瘦、失眠、头痛等,严重者可导致烦躁、瞻妄、幻听、幻视、神志不清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HD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极少,HP可选择性吸附清除PTH等中大分子物质,改善尿毒症的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我科自2011年至2013年共施行HD+HP5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2例,男68例,女74例,年龄19-8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84例,糖尿病肾病32例,高血压肾病18例,移植肾失功3例,多囊肾3例,其他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12年,HD2-3次/周,每次4小时。
材料使用德国费森公司4008S透析机或德国贝朗Dialog+透析机。采用德国低通透聚砜膜透析器F7及珠海健帆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HA130树脂型灌流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
2 方 法
2.1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临时性双腔导管,长期导管。
2.2 抗凝 行HD+HP时,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根据患者ACT测定及患者体重,调整肝素剂量,一般首剂量25-35mg,维持量8-10mg∕h。
2.3 管路连接
2.3.1 预冲液的配制 5%葡萄糖500ml(选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3000ml(必须保证),不含肝素的生理盐水500ml。5%葡萄糖500ml直接作为预冲液使用,前2500ml生理盐水按每500ml生理盐水加入肝素10-15mg,后500ml生理盐水加入肝素100mg配制成肝素的生理盐水预冲液。
2.3.2 预冲 低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2500ml预冲,先将透析器预冲好后,取下透析器无菌保存,旋开灌流器两端的端帽排出灌流器内的保存液,使血液回路的动脉管充满预冲液后,连接灌流器的动脉端,使預冲液充满灌流器后,再把灌流器静脉端与血液回路的静脉管相连,依次用5%葡萄糖500ml、低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2500ml先后预冲灌流器和管路,泵流速为 100ml∕min。预冲过程中可以轻拍灌流器及管路以排尽管路及灌流器内的气体。用延长管将透析器串于灌流器后,用含肝素100mg的生理盐水500ml以50ml∕min以下的流速缓慢预冲(或进行闭式循环15-20分钟),并排尽管路、透析器及灌流器中的空气,使灌流器达到充分肝素化,使动静脉壶内液面稍微高些,多预留一些捕气的余地。按动脉端朝下静脉端在上的原则将灌流器垂直固定于支架上备用。最后使用一瓶无肝素的生理盐水500ml冲入体外循环系统中,待排出高浓度肝素生理盐水时(瓶内的生理盐水还剩200ml时),即可固定血液回路准备引血上机。
2.3.3 建立血管通路 肝素量首剂0.8-1mg∕kg体重,治疗过程中每小时追加8-10mg,维持量肝素(可根据个体差异调节),治疗结束前半小时停止追加。血流量以100ml∕min引血,如病人病情平稳,将血流速度调至180-200ml∕min为宜。当HD+HP治疗两小时后,需取下HA树脂血液灌流器,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或空气回血法。生理盐水回血法:用生理盐水将灌流器内的血液回到人体内后,取下灌流器继续HD治疗2小时。空气回血法:关闭血泵,用止血钳夹住动脉端管路,将灌流器与管路分开,打开安全夹,利用重力将灌流器内血液回到体内后,取下灌流器,将动脉端管路与透析器连接,继续HD治疗,改肝素量为平时透析的维持量,透析结束前30分停肝素。
3 临床观察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比单纯的血液透析时,血甲状旁腺激素、瘦素、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减轻,睡眠、食欲、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大大减少尿毒症长期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4 讨 论
4.1 不良反应的护理 ①低血压:灌流时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变化,尤其应注意灌流初期由于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血压下降。遵医嘱静脉推注高渗糖,或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或使用升压药维持收缩压在12.0kpa以上。②过敏反应:若患者在灌流后10-30分钟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寒战、发热等症状时,提示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差,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等对症处理。③灌流器凝血:凝血原因有肝素用量不足;灌流器未充分肝素化;血流量不足;血流量在100ml∕min以下时易出现凝血;环境温度过低;透析液温度过高等因素。灌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机器运行情况,当动脉压突然升高,静脉压过低报警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终止灌流。④出血:血液灌流肝素量较大,碳粒吸附部分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可使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倾向,透析后可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治疗,延长动静脉瘘穿刺处压迫时间等方法预防出血。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6年3月于湖口县人民医院行MHD的尿毒症患者70例, 均符合尿毒症相关诊断标准, 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超过2个月, 频率2~3次/周, 3~5h/次, 透析充分, 病情相对稳定;排除合并肝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及其他活动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28~79岁, 平均年龄 (61.3±9.4)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 高血压肾病10例, 糖尿病肾病8例, 多囊肾2例, 狼疮性肾炎1例, 其他3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6例;年龄26~81岁, 平均年龄 (61.0±10.0)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 高血压肾病9例, 糖尿病肾病9例, 多囊2例, 狼疮性肾炎2例, 其他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监测患者病情, 向患者讲解尿毒症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护理对策及血液透析的原理、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饮食、运动及原发病相关药物治疗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CNP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 (1) 准备:设立血液净化中心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及辅助科室医护人员为CNP护理小组, 统筹安排CNP实施内容, 确保CNP顺利进行; (2) 制定路径:查阅尿毒症MHD护理相关资料、文献, CNP护理小组汇总分析, 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最佳护理方案 (见表1) ; (3) 路径实施: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正确评估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根据其具体情况并遵照表1中的护理方案选择适宜的诊疗方式, 以时间为横轴, 护理流程为纵轴, 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模式; (4) 路径监测、评价及改进:在实施CNP过程中, 需不断根据最新研究进展, 综合本院具体情况持续改进, 由CNP护理小组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 确保CNP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护理人员态度、环境等, 总分100分, 得分与护理满意度正相关。 (2) 健康教育达标标准:护理3个月后采用健康教育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健康教育情况, 主要包括透析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内瘘维护等10项内容, 总分100分, >80分视为健康教育达标。 (3) 并发症主要包括皮肤感染、出血、血栓、动脉瘤、透析失衡综合征 (disequilibrium syndrome, DS) 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2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9, P<0.05, 见表3) 。
注:*为χ2值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衰退, 排毒能力下降, 导致大量毒素在体内聚积, 对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体内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时, 可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及各脏器、各系统损伤, 最终危及生命[5]。目前MHD是清除体内毒素较为有效的血液净化方式之一, 可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6], 但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 导致患者躯体疼痛, 加之疾病不可逆、治疗费用昂贵、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低等因素, 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 透析配合度下降, 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使得透析不充分, 造成病情恶化[7], 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多采用任务分工模式, 无法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规范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护理质量;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无法及时、准确满足患者需求, 继而造成护患纠纷。
CNP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 是针对某种疾病以时间为横轴, 以护理措施为纵轴制定护理时刻表, 实现护理工作系统性、连续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运用循证医学模式实现流程再造, 提高护理的科学性,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节约医疗资源, 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使患者最大限度的获益[8]。在实施CNP过程中, 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自律性,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CNP还可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过程的预见性[9], 最大限度缓解了患者及其家属因不了解疾病及治疗预后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 充分调动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提升MHD患者的生存质量。魏小玲等[10]研究显示, CNP护理模式用于尿毒症MHD患者, 可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更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差异, 与上述文献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CNP可有效减少尿毒症MHD患者的并发症, 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Mekki K, Taleb W, Bouzidi N, et al.Effect of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on redox statu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a comparative study[J].Lipids in Health&Disease, 2010, 9 (2) :1-7.
[2]苏慧萍.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8) :94.
[3]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3) :8-10.
[4]Li W, Gao J, Wei S, et al.Application value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 2015, 11 (2) :490-494.
[5]崔岩.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 2010.
[6]Petrovic D, Obrenovic R, Trbojevic-Stankovic J, et al.Hyperphosphatemia-the risk factor for adverse outcome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Journal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2012, 31 (3) :239-245.
[7]Ku DY, Park YS, Chang HJ, et al.Depression and life quality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with polyneuropathy on hemodialysis[J].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2, 36 (5) :702-707.
[8]赵红, 孙宛玲, 黄炜.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5) :57-58.
[9]罗容.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8) :15-16.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9例, 女17例;年龄19~78岁;6例百草枯中毒、16例有机磷中毒、4例农药中毒。
1.2 材料
选用MAHURKAR单针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HA230树脂灌流器 (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11第3451213号;德朗B-16 P透析器 (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12第3450463号;规格型号B-16P) 。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 (国食药监械 (进) 字2004第3451002号;规格型号4008S) , 一次性透析管路。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 包括补液、洗胃、利尿、解毒等。具体步骤: (1) 5%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常规交叉补液, 便于利尿, 使毒物加速排除。 (2) 用温开水、0.02~0.05%高锰酸钾溶液 (有机磷农药1605中毒者忌用) 、生理盐水、茶叶水、1%碳酸氢钠 (敌百虫中毒不宜用) 配置洗胃液。如毒物不明, 多用清水洗胃。洗胃液应反复洗出至液体清亮、无味为止。 (3) 结合活性炭或0.5%活性炭混悬液等, 与洗胃结合进行解毒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臀部垫高, 下肢外展外旋, 膝关节稍屈曲, 常规消毒,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巾, 2%利多卡因局麻, 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 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 cm为穿刺点, 穿刺针连接10 m L充满肝素盐水的注射器上, 与皮肤呈30°角, 边进针边抽吸, 见暗红色回血, 经针孔插入导丝无阻力, 推进10 cm后拔出穿刺针, 切开皮肤2 mm, 经导丝捻入扩张器扩张, 随即拔出, 捻入留置导管, 见回血后拔出导丝, 肝素封管, 缝针固定, 外覆无菌敷料, 等待血液透析联合血压灌流治疗。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护理
2.1 置管前护理
向患者及 (或) 家属讲解股静脉置管以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患者及 (或) 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2.2 透析灌流前护理
消毒双手, 戴手套, 揭开原导管敷料, 观察留置导管处有无渗血、渗液, 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炎性分泌物, 导管缝线有无脱落, 用碘伏棉签由里向外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共3次, 消毒范围为穿刺点周围直径10 cm以上的皮肤, 无菌纱布覆盖导管插管处胶布固定, 铺无菌巾, 打开导管尾部的包扎敷料, 消毒并拧开肝素帽, 碘伏消毒导管口, 用5 m L无菌注射器分别从动静脉管腔中各抽吸2 m L导管内抗凝剂及残血弃去, 从静脉管腔推入首剂肝素, 连接管路开始治疗。
2.3 透析灌流中护理
2.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予吸氧、心电监测, 测神志、瞳孔、皮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0.5~1 h/次并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血压降低时, 应予头低脚高位, 减慢血流速度, 加快输液速度,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浆扩容, 必要时予升压药应用, 并观察尿量。
2.3.2 保持足够的血流量
血流量不足, 低静脉压报警, 考虑导管头部触及血管壁所致, 转动导管或调换导管动静脉端即可。
2.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意识不清的患者, 予以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窒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气道湿化。
2.3.4 妥善固定导管及透析管路
导管通畅在位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及灌流的保证, 将导管固定处用缝线固定于皮肤, 无菌敷料外覆盖, 透析管路固定稳妥, 防打折、牵拉、滑脱, 检查导管及管路各个连接口是否旋紧, 防漏血及管道脱落, 躁动的患者给予约束带固定、制动, 以防导管移位或脱落。
2.3.5 观察出血及凝血
(1) 出血的观察, 血液灌流不仅吸附毒物, 还可以吸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 加之血液灌流治疗时肝素用量较大, 容易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和渗血, 严密监测出凝血时间, 观察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 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 有无血尿, 有出血倾向者, 予减少肝素用量。置管处有渗血、渗液者, 及时更换敷料并予局部压迫止血, 注意无菌操作。治疗结束后应予以等量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2) 凝血的观察肝素用量不足或血流量不足是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的原因, 因此血液透析联合血压灌流治疗前, 应根据个体差异使用适量肝素, 确保股静脉留置导管通畅, 且血流量充足。治疗中注意观察血流量及静脉压等参数变化, 观察动静脉壶壁、滤网是否有凝血块以及血液颜色是否变深、管壁变硬, 如发现凝血立即处理:未完全凝血, 将血液回输给病人, 完全凝血则及时更换血液管路、透析器及灌流器。
2.4 透析灌流结束后护理
2.4.1 封管及换药
治疗结束回血完毕, 用生理盐水各20 m L快速冲净双腔导管内的血液, 再用肝素100 mg加生理盐水2 m L根据双腔导管容积正压封管, 并夹紧动静脉导管夹, 碘伏消毒导管口并用一次性无菌肝素帽旋紧, 再次消毒导管插管处及其周围皮肤, 无菌敷料包扎外固定。
2.4.2 卫生宣教
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置管部位90°弯曲, 避免屈髋、下蹲动作, 置管期间注意卧床休息, 以防导管折断、扭曲、脱落引起出血或导管栓塞。留置导管期间, 置管处关节避免剧烈活动,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大小便污染导管, 两便后及时清洗会阴,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有污染, 及时更换敷料。置管期间只可擦浴。留置导管一般不作他用 (如输液、输血、抽血化验等) , 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2.4.3 心理护理
急性中毒患者大多是因与家人或邻里发生口角, 情绪失控而服毒自杀, 患者精神状态稳定、神志转清后, 情绪低落, 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给患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
2.5 拔管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予以拔管, 拔管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仰卧位, 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 去除缝线, 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拔除导管后用力按压30~40 min, 拔管后平卧4~6 h, 勿过早活动, 以免出血。拔管后2~3 d穿刺处不能触水, 做好动态观察,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基本情况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其中包括恶心呕吐 (30.77%) 、头痛 (46.15%) 和心悸 (23.08%) , 死亡率高达15.38%;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 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69%、23.08%和7.69%。死亡率为0%, 两组差异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2 观察组情况
26例行股静脉置管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 导管留置时间3~7 d, 无导管感染病例, 无导管脱落病例, 无血肿, 无阻塞及静脉血栓形成现象, 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顺利, 疗效满意。
4 讨论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物质经粘膜、皮肤、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后段时间内发挥毒性而引起机体及气管的损伤, 造成功能障碍, 大多为急诊患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烧灼, 心脏骤停, 呼吸衰竭, 昏迷, 血液凝固等多个种类, 表现均较严重;且急性中毒起病急、症状严重, 病情变化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因为很多急性中毒无明确解毒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常见的几种方法为[4]: (1) 离开中毒现场:使患者离开毒物, 避免中毒的加深; (2) 洗胃:对于经口服入的中毒患者比较适用, 但不适用于强酸强碱中毒患者; (3) 催吐: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4) 导泻:服毒后超过4 h可在洗胃后进行导泻; (5) 灌肠:不适用于腐蚀性毒物中毒; (6) 吸氧: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等。但由于急性中毒的紧迫性, 往往上述治疗方法并不理想。如何更好的治疗急性中毒患者成为关注性话题。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进步,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的方法越来越普及, 成为治疗急性中毒的主要手段。在大量研究中表明[5,6,7,8]采用股静脉置管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血管通路, 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急性中毒效果显著。股静脉置管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简单、易固定等优点, 单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质地柔软, 针体长能完全植入血管中, 导管与皮肤用缝针固定, 不易滑脱, 血流量充足, 使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效果最大化, 疗效显著, 且并发症少, 符合理想血管通路的要求。也有学者研究显示[9],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相对于传统方式来说, 其一次性治愈率高, 减少了患者二次治疗的痛苦, 可由快速的缓解中毒, 避免机体长时间受到毒性的损伤, 将死亡率降至最低, 不良反应少。该文以该院急性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股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 发现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头疼、心悸发生率为30.77%、46.15%、23.08%, 远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中的7.69%、23.08%、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死亡率高达15.38%, 观察组无死亡人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符合上述学者们的观点。而在操作过程中, 要同时加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护理工作, 表1基本情况对比[n (%) ]秉承慎独精神,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动作轻柔, 观察仔细全面,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 保证导管在位通畅、使用良好, 避免血肿、感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可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静脉置管适合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中应用, 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慧芹, 刘凤琳, 刘素霞, 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6) :61-62.
[2]于汪伯.对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法进行治疗的重度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J].求医问药, 2013, 11 (7下半月刊) :254-255.
[3]舒涯.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效果及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5) :123-124.
[4]江绪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中毒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5) :2079-2080.
[5]廖艳, 余进.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5) :320.
[6]李艳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急性中毒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7) :101-102.
[7]张晓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 (2) :330.
[8]宋春霞.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重度急性中毒中的救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3) :68-69.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校2008级五年制护理学42名学生 (均为女生) 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1人和对照组21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及上学期内科护理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生在同一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完成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理论学习。见习内容拟定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3种疾病。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带领学生到病人床旁询问病史、护理查体, 然后复习理论课的内容, 教师根据病人诊断、现有症状等讲解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 最后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1.2.2 试验组
采用PBL联合案例教学法, 主要程序及实施步骤如下。
1.2.2. 1 准备阶段
开课前, 研究者对试验组全体护生进行PBL理论知识和实施操作方法培训, 使护生对PBL教学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和必要的心理准备[2]。将试验组分为两个小组, 每组10人或11人, 确立小组长, 分配任务, 小组活动次数和时间由小组自行决定。
1.2.2. 2 设计问题
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典型病例, 将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好的问题于1周前交予学生。所选择病例、设计的问题应尽量全面包含本次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1.2.2. 3 讨论问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基础医学课,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 交流各自所掌握的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临床见习, 到病人床旁带教老师协助学生问诊、护理查体及查阅相关病历资料, 收集所需资料, 组织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归纳总结发言时需要的资料。
1.2.2. 4 汇报及总结
每组推选1名或2名代表阐述本小组观点, 其他成员亦可作补充。汇报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成功与不足, 并记录学生的反馈情况。最后将讨论问题或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纲挈领的回顾, 总结重点和难点。
1.3 评价指标
1.3.1 知识掌握测评
血液系统章节学习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和阶段性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内容是学生以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满分100分;理论考试包括识记型题 (20分) 、理解型题 (30分) 和病例分析题 (50分) , 满分100分。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 (两组使用相同试卷) , 包含本学期学习的内科护理学全部内容, 其中血液系统占35分, 题型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1.3.2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对试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该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评价, 调查表[3]包括9个问题, 采用5级评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及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3 讨论
3.1 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
表1可见, 运用PBL教学法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与理论、病例分析题成绩优于运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 与陆亚琴等[4]将PBL联合案例教学应用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试验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及课下自主多方面学习, 知识面扩大, 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关。然而, 两组学生在阶段性考试中的识记型题及理解型题的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探索创新精神方面较有优势, 而传统的常规考试不能体现学生的这些能力。此外, 本次改良式PBL教学方式只是在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一个章节的见习中尝试应用, 教学时间较短, 学生尚未形成相适应的学习习惯, 仍然采用传统的复习方式, 这些可能也是导致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差异的原因。
3.2 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
由表3可见, 态度上所有试验组学生认为可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可能与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及共同讨论完成有关;65%以上的护生表示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案例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萌发学习动机, 从而产生学习活动, 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的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上来[5];然而表示可以帮助树立正确职业观的人不到30%, 这可能与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护士地位低下、社会认可度不高有关。护理专业相关能力上8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案例结合PBL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真实的临床疾病护理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查询、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分析病情及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只有30%的人表示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可能与每组只设有1名组长、2名发言代表有关。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我们有待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4 小结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后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讨论为主张、教师为主导为核心的, 其模式分两种:纯PBL, 即整个课程设置只有一种教学模式;另一种是混合型PBL, 通常以PBL教学策略为主进行课程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学生需求[6]。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授课为基础学习的教学现状, 而且血液病中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不仅是多种血液病所共有, 且其他疾病亦可以有, 其对临床思路要求更高, 因此我们采用PBL联合案例教学法探索性应用在临床见习中, 让护生在查询、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增进师生间的合作及学生间的交流, 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PBL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如需大量的时间做前期准备工作及教师水平的不同, 能否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全部课程尚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 (PBL) 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人, 分别以PBL联合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组织见习教学, 采用实践考核、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将改良式PBL教学方式应用在内科护理见习教学中, 学生自认为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临床能力;在实践考核、阶段性理论考试成绩及其中应用型题的成绩方面,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但期末考试及阶段性理论考试中识记型和理解型题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见习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临床见习,内科护理
参考文献
[1]Sherwood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anagement education: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text[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04, 28 (5) :536-557.
[2]叶旭春, Carolyn Gibbon.PBL教学法在英国的运用现状和发展[J].当代护理, 2006, 1 (1) :13-16.
[3]林平, 李丹, 赵振娟.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 :16-18.
[4]陆亚琴, 张桂林, 由天辉, 等.PBL联合案例教学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1) :83-88.
[5]朱大乔, 周秀华, 刘燕燕, 等.问题讨论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5) :371.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82±4.43)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34±4.9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病情监测、生化指标的检查等。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控制饮水量,饮水量为前1 d尿量加300~500 ml/d,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透析结束后及时复查各项生化指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血液透析的目的、基本流程,使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减缓恐惧感,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体位护理:协助体弱患者上床,注意防止跌倒。透析时,患者取平卧位,垫高枕头。上肢自然放松,屈膝。透析过程中,若患者背部出现疲乏麻木,可帮助患者向穿刺侧肢体侧卧,伸直下腿,弯曲上腿,用棉被垫将背部垫高,使患者保持舒适,并帮助患者按摩、叩背减轻疲劳。③并发症预防:常见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其中失衡综合征主要发生于透析1 h左右,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精神失常、昏迷。应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减少透析时间,适当提高透析钠浓度,减慢超滤脱水的速度。对已经出现症状者,可减慢透析血流量,及时输入50%葡萄糖注射液。高血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控制血压,效果不佳者可加强超滤,限制水、钠摄入,防止血压上升。肌肉痉挛的原因与超滤脱水过多、低血压、使用低钠透析液等有关。④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光线适宜,危重患者可用屏风遮挡,减少室内人员流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护理人员仪表整洁,态度诚恳,语言温和,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主动对老人进行帮扶。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SAS、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进行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查看病历记录,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失衡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死亡1例,死亡率为2.33%;对照组发生失衡综合征1例、肌肉痉挛3例、高血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死亡3例,死亡率为6.9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3.89,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39例,满意度为90.7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27例,满意度为62.79%。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9.382,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不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长期生病,疾病的痛苦、对预后的担心、经济的压力、对病情的不了解等使患者具有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也会降低治疗效果。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仔细了解患者心理,对病情、体质等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舒适护理措施,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减缓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桂香.12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78-79.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篇11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感染、摔倒、内瘘出血、外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論: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透析;并发症
舒适护理具有整体性、个体性以及创造性等,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高的境界,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1]。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增强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为了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护理效果差异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5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3±7.83)岁。透析时间为6个月到5年之间,平均透析时间为(3.44±0.65)年。对照组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4±7.02)岁。透析时间为5个月到5年之间,平均透析时间为(3.05±0.02)年。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性肾损害10例,急进性肾炎9例、多囊肾7例、梗阻性肾病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标准,在年龄、身高、病因、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透析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透析前,首先收集和评估患者各方面的资料,如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职业背景以及家庭状况等。然后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作一份合理的护理方案。护士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病人,维护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更多关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向患者充分讲解透析目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取得的效果。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康复与预防知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透析护理。② 透析室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舒适宜人的就医环境,避免尘埃与烟雾的刺激,维持室内温度在二十摄氏度左右,湿度55%左右。减少噪音影响,所接触的设备、用品都需要做好消毒杀菌的工作。
1.2.2 透析中护理
①穿刺护理。在穿刺中,患者可能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该保持轻柔的动作,避免重复穿刺,完成穿刺后在患者手臂下垫上柔软绒布小毛巾,提醒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增强其舒适度。②身心护理。由于透析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耐受力较差。在护理中,透析治疗的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的耐受力较差。 护理实践中, 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宣传册,让患者进行查阅,或者轻轻按摩患者肢体,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透析治疗效果。
1.2.3 透析后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病因素非常多,发生压疮、感染、摔倒、内瘘出血、外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性比较高。透析治疗的时间比较长,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所以在临床应用中,护理人员可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指导患者科学用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压疮、感染、摔倒、内瘘出血、外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血液透析属于一种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通过半透膜原理,排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达到血液净化、纠正水电解质的效果[3]。在透析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病情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措施,观察这些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情况,对病情做出全方位的检查,并送至实验室研究,查清此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在透析中,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实施透析整个阶段的护理,增强患者护理舒适感[4]。在透析后,做好控制血压的工作,指导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做好血压监测,以降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衰的发生率。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观察组压疮、感染、摔倒、内瘘出血、外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较低。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华娟. 浅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09):125-126.
[2] 徐凤宜,李敏,陆娟容.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医疗,2012,36(21):163-164.
[3] 袁中敏.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4(08):628-629.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疗, 实验组患者37例, 年龄范围:37~76岁 , 平均年龄为: (60.75±3.78) 岁 , 男性24例 , 女性13例 , 11例患者为I型糖尿病, 26例患者为II型糖尿病 ; 糖尿病的病史为:7~19年, 基础疾病:7例患者为冠心病, 18例患者为高血压, 3例患者为脑血管疾病, 5例患者有视网膜的病变。对照组患者24例, 年龄范围:38~74岁, 平均年龄为: (59.46±4.72) 岁, 男性18例, 女性6例, 6例患者为I型糖尿病, 18例患者为II型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史为:6~20年, 基础疾病:6例患者为冠心病, 13例患者为高血压, 1例患者为脑血管疾病, 3例患者有视网膜的病变。没有明显的基本资料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在透析治疗中给予身体上的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都有较长的糖尿病病史, 一旦其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时, 体内的器官功能已有严重的损伤, 这会导致患者有恐惧、悲观和无助的心理, 甚至有患者想要放弃治疗,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 使其对治疗方法有所了解, 告知其治疗后的效果, 使其信任医院的治疗效果, 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1.2.2血管通路的管理在血液透析之前要给予血管通路的良好建立, 因为该患者有血管病变的现象, 很多为粥样硬化, 在动脉壁中有内膜线为的增生和中层的钙化, 造成观想狭窄, 且血管的弹性较差, 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护理, 适当延迟动静脉的内瘘启用, 促进静脉得到充分的扩张[2]。在穿刺的操作中选择纽扣法或者绳梯法, 避免对穿刺部位进行轮流更换, 保证瘘管的均衡受用, 防止血管狭窄和动脉瘤的形成, 尽可能保证一次性的穿刺成功, 避免感染。如果患者需要对留置导管的长期使用, 则要保证无菌的操作, 在透析结束后采用抗凝剂进行封管, 避免感染和导管堵塞。
1.2.3饮食护理该类患者需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 所以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 很多患者有营养不良或者消瘦的表现, 所以要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和护理。在早期要加强营养, 每天摄取充分的热量, 并给予清淡饮食, 良好的荤素搭配, 增加高蛋白食物的使用, 减少饮水量, 保持低磷, 且给予晒粮的糖分, 如鸡蛋、瘦肉、鱼肉以及新鲜的蔬果[3]。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 每天的蛋白质摄取量为每千克1.5 g, 使尿毒症的代谢紊乱得到减轻, 尽量避免对动物内脏的食用。
1.3 统计方法
对该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37例患者, 护理满意22例, 护理一般12例, 护理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91.89%;对照组24例患者, 护理满意11例 , 护理一般6例 , 护理不满意7例 , 护理满意度为70.83%, 差异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的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和饮食护理, 减少治疗中的危险事项, 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饮食, 护理满意度为91.89%, 效果显著, 因此在该类患者的治疗中可采用优质护理,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祖福, 刘慎微.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 27 (19) :10.
[2]岳琴琴.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4 (19) :162-163.
【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05-23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护理08-23
血液透析滤过护理10-21
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计划06-2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06-04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08-05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06-12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05-25
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09-20
串联血液透析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