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人员

2024-10-15

门诊护理人员(精选9篇)

门诊护理人员 篇1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它是医院接触患者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的部门,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差异性大、病种多等特点,因此,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不仅要求掌握良好的护理技术,还要成为适应门诊各个岗位的多面手,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方位的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从总体来说,门诊的人数、急慢程度是难以预测的,处于被动状况。人是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人尽其才,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加强对门诊护理人员的管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1 编制护理人员的数量与结构

门诊护理人员的编制要根据科室设置、医生数量、工作量进行综合考虑,在编设和使用护理人员时,应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不断引进具有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合理组合,使不同年龄阶段、个性、特长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各尽所长、优势互补。具体设置采取调查法,将上年门诊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根据上年就诊人数、各季节病种流行情况、各时期就诊人数的分布,配备合适数量的护理人员,如:5~6名护士设置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并成立事故应急护理领导小组,主管护理或护师担任组长,负责护理人员调配、安排工作,为发生火灾、重大工伤事故、地震时门诊患者陡然增加,随时应急门诊的变化,配合医生做好紧急治疗。

2 护理人员的排班

排班应本着要完成门诊工作为前提,由护理部或护士长决定排班工作,护士的工作量以白天多、夜晚少;早上多,下午少;工作日多、节假日少的原则,合理安排人力,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护士长要掌握各护士的专长与缺点,做到新老结合,取长补短,尽量使护理人员产生公平感与满意感,护士如有特殊情况需调班,应安排合适人员与其调换,保证门诊工作正常开展。

3 门诊护士长的素质要求

门诊护士长是门诊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护士长要管理好下属,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精通护理专业知识,成为学科带头人;护士长还要善于沟通,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3.1 门诊护士长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护士长要了解护理专业的新进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的模范;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对护士长的佩服;护士长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一系列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应用;并带领全科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3.2 具备良好的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一位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应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护士的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被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达到应付自如,使工作效率提高等。护士长应该学会充分运用管理艺术,包括决策艺术、指挥艺术、交谈艺术、激励艺术、协调艺术等,才能成为合格的护士长。

3.3 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门诊护士长大部分是从一线优秀护士中选拔出来的,一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较广泛的医学、预防保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但现代社会的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很快,要求护理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和寻求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善于捕捉工作中的点滴科研信息,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上升为实用新技术,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3.4 护士长还要善于沟通

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4 门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门诊是护士唱主角的工作场所,门诊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不仅要求掌握良好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多方位的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每一个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彼此相互沟通才能通力合作。

4.1 业务素质

需要有精湛的理论和娴熟的业务技能。门诊护士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要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诊断、护理和评价。

4.2 知识结构

由于现代医疗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需要护士具备合理的新型知识结构,因此门诊护士在熟练掌握常规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由于护理工作范围拓展,门诊护士将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中,独立地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康复等计划,及时准确地处理有关问题。具备卫生保健、健康教育、人文学科、现代信息网络等多方面的知识。

4.3 道德素质

门诊护士的外在表现是语言、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在的表现是靠心理作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调整情绪,以适应管理者不同的角色转换。在工作中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任,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4 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新的理念与服务模式将对固有的门诊护理方式构成影响。护士将面临多种文化、多种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的服务对象,护士在生活、工作乃至精神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承受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工作需要、服务观念的变化,做出有效调整,保持自身良好心境和平衡心态,更好地为求助者的康复提供专业指导。

5 门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

继续教育是护士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学教育,医院要将护士的继续教育与晋升、聘任相挂钩,促进护士的全面发展。护士的培训要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方法包括自学、专题讲座、实际操作训练、网络学习等。门诊工作分秒必争,特别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由护士长进行定期考核,才能应付自如。

通过门诊护理管理人员或护士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符合现代综合医院发展要求的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机制,合理的编制与排班;护士长特别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每一个门诊护士注重自身素质培养、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成为多元的综合人才,才能适应现代化快节奏、高效率工作和生活的门诊护理工作方法,适应现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文丽, 刘英菊.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J].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005, 12 (11) :130-131.

[2]王红.护士长的自身素质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 2005, 6 (6) :131-132.

[3]朱秀兰, 刘文华.21世纪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 (8) :89.

[4]薛彩娥.浅谈新形势下的护士素质[J].护理研究, 2005, 24 (5) :111-112.

门诊护理人员 篇2

分层次培训计划

2012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为适应医学领域和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努力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在医院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妇产医院门诊护理组在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在职培训,以期进一步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现制定具体计划如下:

一、低年资护士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作为妇产科门诊导医护士,要求熟悉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就诊流程,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检查顺序;要熟悉医院的环境,各科室分布位置,给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使患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检查结果。同时,作为低年资护士,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守医德规范,要逐渐熟悉并掌握基础护理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并在实际工资中运用。

2、培训方法:入科前进行院内规范,工作职责的培训,并设有专

人带教,试用合格方可入科;安排高年资护士结合本科实际示范带教,并进行各岗位轮转;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并参加医院、护理部、科室组织的各种培训及学习。

二、护理师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掌握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及各种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急救技能;参与并组织科室的护理业务学习、质量控制;负责新入科护士、年轻护士、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参与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工作。

2、培训方法: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主动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及到上级医院参加学习班等方式了解前沿信息,提高业务素养;组织参加科室的护理业务学习及质量控制;担任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多参与危重病人抢救及配合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三、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精通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负责科室的护理业务学习、质量控制与质量考核;能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于实施,不断更新新知识,能在管理、教学、科研中发挥骨干作用;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指导年轻护士的工作;每年发表论文1~2篇,组织参与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工作。

门诊护理人员 篇3

1 常见职业危害

1.1 生物危害

门诊输液室一般为大间, 往往十几个或几十个患者同在一间输液室输液, 在治疗高峰时段更拥挤不堪, 根据人口密度越大, 空气中细菌平均菌落数也越大[1], 以医院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病菌来源主要有患者咳嗽、喷嚏、谈话、呕吐物、排泄物等。这些随扫除、人员走动而扬起的尘埃, 存在空气中传播感染的危险性, 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交叉感染为首发区域。个别护士对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接触患者、各种操作存在不戴口罩, 忽视一操作一洗手。在生物危害因素中, 护士因器械损伤, 尤其是因针刺伤经血液传染的疾病最为严重,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特别是门诊治疗中, 病种复杂, 没办法第一时间搞清楚患者的具体病种, 典型的生物危害更为严重。

1.2 化学危害

主要来自抗肿瘤药物及含氯消毒剂, 如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接触抗肿瘤药物, 特别是配药时挥发在空气中的微粒药物往往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被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 多数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剂, 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使白细胞下降, 致细胞突变和致癌性, 接触抗肿瘤药与自然流产、宫外孕等危害有关, 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的消毒剂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化学性气管炎或皮肤损害等, 这些危害都是护士对自身防护不当所带来的。

1.3 心理社会危害

主要指工作压力, 压力源来自专业及工作本身, 特别是门诊工作量不稳定、护理人员相对不够、长期处于繁重而平凡、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集中的环境中, 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患者由于看病花费时间长, 又多次交费到最后输液, 护士所面临的质疑、暴力等, 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再加专业的特点, 要不断更新知识, 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培训、各种技术操作熟练情况以及家庭的压力等, 都严重干扰护士的身心健康。

1.4 各种噪音的危害

门诊输液室由于患者多、家属及陪伴人员多, 特别是婴幼儿占输液总数的50%~70%, 噪音来自患者对注射的恐慌、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陪伴人员的谈话、电话、手机以及婴幼儿的哭声, 使整个房间处于高音贝的噪音之中, 噪音长时间作用于机体, 使机体产生不良后果, 造成听觉器官的损害, 还影响全身系统,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 造成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失眠、神经衰弱、易出差错等。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危害防护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强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暴露, 室内地面由固定卫生人员在上班前30min及下班后彻底清扫, 并用含氯消毒液湿扫, 有呕吐物时随时清扫以保持洁净, 清扫用具做到室内专用, 并由标志, 室内空气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每日定时消毒, 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接受输液治疗中, 婴幼儿占50%~70%, 为了减少室内人群的密度, 我们采取婴幼儿与成人分室输液, 从而有效阻断传播来源, 接触患者时做好消毒隔离, 特别是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 应带手套, 护理人员在进行物品的回收、消毒过程中, 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 严格洗手是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中最简单而有效的。防止锐器伤需要培养护士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位护士都应将职业防护时刻融入到护理工作中, 如掰安瓿时使用纱布, 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回套针帽, 拔输液管时将头皮针分离并及时放入专用锐器箱内, 操作完毕后小心处理各种锐器及时归位等, 工作繁忙或抢救患者时应保持忙而不乱, 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请他人帮助。

2.2 化学危害防护

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 建立化疗操作流程, 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 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 应戴好口罩、手套、穿防护衣, 必要时带防护面罩, 应在排风和抽风的设备场所进行, 配药用过的针筒、输液器药瓶等应集中封闭处理,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已采取使用化学药统一管理和配制, 需要化疗的患者集中在肿瘤内科进行, 这样减少许多护士接触。在配制有氯消毒剂时, 应做好手及皮肤的保护, 并戴好口罩, 同时容器应密闭, 并有明显的标志。

2.3 心理危害的防护

加强护士的学习,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增强应激能力, 建立护士支持系统, 如健康娱乐中心、心理咨询室等, 减轻心理压力, 缓解心理疲倦, 在工作上给予肯定和支持, 尊重护士在工作中的专业权利和人格权利, 增加护士的自信心, 在护理人员自身应对中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不断更新和扩宽自己专业理论知识, 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规范操作流程, 同时注重对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 特别是针对性进行小儿头皮穿刺技术的短期培训, 并组织学习探讨总结经验, 极大提高穿刺水平, 加强护患沟通特别是婴幼儿产生恐慌心理, 多做解释、多鼓励, 使患孩能愉快接受, 减少护患矛盾。

护理人员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既是客观存在, 又是可以预防, 只要每位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严格遵守各种治疗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锻炼、充分休息、勤洗手, 定能预防和控制职业损伤的发生, 保持健康的身心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门诊挂号工作人员职责 篇4

(一)在门诊部主任领导下,负责挂号室的管理工作。

(二)负责门诊病案的管理,保持病案存放整齐有序,并定期核对,及时纠正归档中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三)负责门诊病案的保管和发放,并做好挂号现金和票据的兑换及保管工作。

(四)负责每日工作量的统计和上报。

门诊护理人员 篇5

1对医院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均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定期考核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近几年发展迅速, 备受各大医院的重视。但基层的社区门诊, 因条件有限, 护理人员工作忙碌, 对医院感染的重视不足, 故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对有关法规、制度、标准掌握不够。护士长应向护士宣讲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与隔离》等理论知识, 定期进行考核。对新上岗护士、进修生、实习生应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课程, 进行培训学习, 使其增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 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门诊卫生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 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 在工作中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容易引起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 需加强培训学习, 工作中更要严格管理、检查和督促[1]。

2严格执行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重视对患者的宣教

门诊正确分诊、导诊,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导诊到指定的隔离诊室诊治。导诊护士利用候诊和诊疗过程, 对患者及家属陪员进行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讲解。加强科普宣传, 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的特点, 制作展板和发放传单, 宣传预防保健、消毒隔离等科普知识, 使来诊患者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的简易消毒隔离方法, 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工作, 有效预防各类医院感染的发生。

3重视“洗手”, 规范洗手方法

护理工作直接与患者密切、频繁接触, 不论是测体温、量血压还是各种注射, 均需通过双手来完成。若无严格的消毒隔离观念, 对洗手认识不足, 不严格落实洗手指征, 洗手方法不规范, 易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链, 给患者健康带来威胁。WHO提出了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2], 即: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环境后, 应用六步洗手法, 采用流动水清洗双手, 15s/次, 连续3遍。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 擦手毛巾应每天消毒, 改掉在工作服上擦手的不良习惯。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 上班时间不戴戒指, 不涂指甲油, 以便于洗手或手消毒, 每月进行手的细菌监测, 保证洗手效果。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重视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及观察室引起医院感染的控制

规范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布局, 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室内坚持每天2次清扫, 操作台面每天用1∶80的84消毒液擦拭。非治疗用物不准进入治疗室, 一切用物定位存放, 使用后的碗、盘定期消毒灭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注明开启时间, 超过2h不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h不使用。积极使用小包装, 现用现启。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应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 更换容器时不可将剩余碘伏和酒精装回更换后的容器内。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 每次照射时间1h, 注意灯管使用时间及累积时间以实际照射时间为准, 按要求定期测定紫外线的强度, 强度不够及时更换。

树立无菌观念, 特别是加药、续瓶时一定要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工作。加强双向防护, 既要防护疾病从患者传染给医护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染给患者。医护人员如有感染性疾病时, 绝不可进行需要保持无菌的诊疗操作。护士在治疗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抗生素, 应熟悉各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和应用原则。正确执行医嘱, 注意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观察室应保持清洁, 每天通风换气, 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地面每天集中湿式清扫2次, 床头橱、窗台每天用1∶80的84消毒液擦拭, 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患者床单、被罩、枕套每周更换1次,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 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污染被服先消毒处理, 再集中送洗衣房清洗。清扫的拖把、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标记清楚, 悬挂放置。安置患者遵循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 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的原则。对传染病房必须醒目标明隔离区, 工作人员进入时衣帽整洁, 穿隔离衣, 戴口罩, 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控制人员的流动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5重视医疗器械及各种敷料的消毒灭菌

各种敷料、手术包、穿刺针、换药筒均用高压蒸汽灭菌, 每周1次, 每锅放化学试纸条检测, 保证灭菌效果。不耐热物品, 如各种导管、内窥镜均选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 每周更换1次。对使用中的体温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止血带严格消毒, 治疗车与护理车分开使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接口, 每天消毒, 用毕终末消毒, 干燥保存。湿化瓶中应用灭菌水。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 应先消毒, 再清洗, 再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6按要求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及时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护理人员是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主要使用者、处置者。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上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生产批号、有效期, 包装有无破损、漏气。使用时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 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发现异常, 立即停用, 做好登记记录, 及时反馈厂家。医疗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不仅污染环境, 还是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应消毒毁形, 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针头部分放入锐器盒, 连同用过的或污染过的敷料、棉签、棉球、使用过的玻璃安瓿等医用垃圾, 装于黄色专用塑料袋中集中存放, 由专人送往指定地点, 集中焚烧。设专用登记本, 每天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 护理人员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执行者。让我们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倡“慎独”精神,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积极主动应对预防, 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提高治疗护理质量, 降低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黄婷, 陈爽.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体会 (J) .当代医学, 2010, 16 (7) :132.

门诊护理人员 篇6

1 门诊分诊工作程序优化和质量管理

1.1 应用多媒体显示系统使分诊工作清晰化、透明化

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基础上, 引入多媒体系统, 将分诊工作与多媒体结合, 提高分诊效率。门诊候诊区均设置就诊信息公告显示屏, 屏幕滚动显示各科室、专家诊疗情况。分诊护士通过与各诊室的网络信息连接, 及时获知医生的诊疗情况并安排下一位患者就诊。通过运用多媒体显示系统, 分诊护士可以更好地组织有序的候诊, 提高就诊效率, 也减少了等待过程中的医患矛盾。

1.2 对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

1.2.1 端正仪表, 文明用语

按护理部要求统一护士的仪表, 淡妆上岗, 长发盘起, 对护士进行定期礼仪培训, 使护士的服务更亲切, 更加人性化。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良好的语言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情绪, 更多地了解病情, 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 促进其主动配合诊治。因此, 我们非常重视对护士工作用语和语态的规范, 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制定了常用语和忌语, 并进行交流训练。提高了分诊护士的亲和力和交流能力。

1.2.2 提高分诊护士分析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 这就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不仅要有优良的服务态度, 还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对就诊患者做出准确地病情判断, 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 减少因不正确分诊而导致患者多处就诊, 延误诊治的几率。因此, 不断加强护士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分诊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少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化验指标和临床意义等, 科室每周组织业务学习一次, 并要求护士及时了解各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每季度结合三基理论及操作考核对相关的专科理论知识也进行考试。积极鼓励护士参加大专及本科段的学习, 丰富了护士的理论知识, 使护士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分诊质量大大提高。

分诊护士在分诊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不少危重患者或就诊患者人数多而又集中的情况, 这就要求分诊护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及时有效地疏散分诊危重患者到相应的科室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2]。为此,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定期组织分诊护士进行学习。并组织院内其他科室进行实战演习, 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训练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分诊护士对此类情况的应急处理协调能力, 提高其整体素质。

1.2.3 健全规章制度, 落实岗位职责

根据各科室分诊的特点, 制定各科分诊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分诊护士学习, 并进行考核。每月护理部对分诊工作进行定期和随机抽查, 确保制度的实施。

定期对各科分诊单元进行业绩量化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素质 (仪表、语言、行为等) 、设施管理 (工作场所及诊室卫生, 物品管理) 、意见簿和投诉反馈等。通过考核评分情况, 将量化考核成绩与月奖金、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 促进护理措施切实、高效地实施。

2 健康教育模式和实施的管理

2.1 采用嵌合式和独立式两种健康教育模式

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 病种多, 患者和家属文化层次差异大等特点, 而大多数患者非常渴望懂得更多健康知识。为此我们将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嵌合到分诊、候诊、诊间就诊、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及就诊后等五个流程中, 形成五段式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3]。针对不同的流程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 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内涵。另外针对专科特点和患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独立式健康教育包括: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和科普健康宣传资料、特别病种联谊会 (如哮喘之家、糖尿病联谊会等) 和专家义诊咨询等。通过这两种模式的健康教育的实施, 既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

2.2 健康教育实施的质量管理

2.2.1 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

影响门诊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和患者两方面。

护理方面:许多护士仍然觉得健康教育不是她们的职责, 缺少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 缺少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近一半的护士认为缺乏健康教育时间;门诊护士专业知识缺乏及护理程序运用较差。

患者方面:患者地域、文化层次等背景情况的多样化和需求的不同给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困难;由于就诊量过大, 造成护士相对不足, 患者与护士接触时间太少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流于形式。

2.2.2 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们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 (1) 明确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职责,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 按不同专科制定专人负责监督学习; (2) 门诊低年资护士实行轮转制, 安排其到不同科室门诊和病区轮转工作, 从而拓宽专业知识面和锻炼工作能力; (3) 鼓励护士参加学历和人文教育, 定期组织专家讲座, 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和宣传、沟通技巧; (4) 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 评估健康教育开展效果。

3 小结

通过对分诊工作和健康教育这两个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重要环节的程序优化和质量管理,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使得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大大增加。同时也拓宽了护士的专业和人文知识, 增强了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 提高了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然而我们仍需不断地评价效果, 进一步总结经验, 探索更新更好的护理途径,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敏敏, 初玲, 吴心芳.做好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4) :4365.

[2]翠艳.做好门诊护士的几点要求[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0) :1924.

门诊护理人员 篇7

1 人员因素

1.1 患者方面

(1) 患者的特殊体质和机能状态低下导致不良反应增多;患者的高敏体质, 有可能对一些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 (2) 门诊输液患者多是在坚持上班的同时进行输液治疗。所以部分患者选择在八小时外的时段来输液, 而这个时段的护士相对较少, 较忙碌[7]。 (3) 在输液高峰时, 患者等待时间稍长易产生烦躁不满的情绪。或者因为急于输液, 护士一叫就随便答应。 (4) 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且遵医行为较差: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擅自离开观察区;不懂输注过快的危害, 有时明知危害却出于赶时间等原因而擅自调节输液滴速, 易造成不良反应。有报道称患者自行加快滴速者占80%, 调慢者占23.3%[8]。 (5) 患者对护士服务期望值过高:患者期望护士不但有娴熟的技能;且要求护士在态度、业务知识等方面能完全满足自己的要求。 (6) 患者出于报销或刷卡等原因, 而冒用别人的姓名。 (7) 患者空腹输液时容易出现晕针等反应。 (8) 老年患者在无陪伴时, 自行起来上厕所可能会发生跌伤、昏倒等。

1.2 医生方面

(1) 书写处方时多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2) 对一些不常使用的药物的剂量、滴速等含糊不清。 (3) 部分人观念陈旧, 对药物应用的一些新知识、新进展缺乏了解。 (4) 部分医生理论知识欠缺, 在处理病人时出现一些误解。 (5) 对药物的禁忌症不熟悉, 对有禁忌症的同样开具使用。 (6) 夜间、节假日值班医生少, 急诊病人候诊较多时, 对输液病人的诊治处理不及时[5]。

1.3 药剂人员方面

责任心不强, 未仔细查对, 造成所发药物或剂量与处方不符。

1.4 护士方面

(1) 门诊护士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 使护理差错的发生机率增多[9]。 (2) 护士工作量大, 或由于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对实习护生带教不严, 不能做到放手不放眼。 (3)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缺乏, 对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 容易出现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4) 新上岗护士和实习护生在技术上不能做到一针见血, 不能满足患者对护士的要求。 (5) 在病人多的情况下, 对患者的关心和解释工作不到位, 缺乏耐心, 巡视不及时, 不能及时续加液体, 造成回血或针头堵塞等。 (6)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热情不高, 对新药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掌握不牢固。 (7) 操作时手消毒不严, 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8) 护士法律意识淡漠, 大多数护士缺乏"证据"意识。 (9) 在一些小问题上与医生相互埋怨、指责,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0) 护士责任心不强, 操作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只查看了所摆药物与液体上所写是否相符, 而未查看治疗单, 是错输和漏输液体的主要原因。在查对药物时, 未仔细查看药物失效期。在熟人前来输液时, 未见医生的医嘱或处方, 仅凭单方面的口述, 就执行操作。对过敏史询问不详细, 有遗漏或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对一些突发事件缺乏预见性。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6]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输液安全的重要保障[6]。对医生方面, 要求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查体, 尽可能地保证诊断正确。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予以处理。要强调正规书写, 对药物的剂量不得含糊其辞;并要经常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用药知识和用药原则, 各种疾病的相应处理等等。护士要加强巡视, 及时观察病情及输液处局部有无外渗等, 对病人的情况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可避免发生侵犯患者生命权的行为。对不遵医嘱擅自调节输液滴速及容易发生病情变化、特殊用药的患者要做为巡视的重点。对药剂人员也要强化责任心, 在发药时仔细核对医生的处方, 在拿好所有药品后再次核对无误后才行确认。

2.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加大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 特别强调查对制度, 在输液流程中要做好四条防线, 把好四关:即接收患者时 (分诊护士) ;配药时 (加药护士) ;排气、穿刺时 (静脉穿刺护士) ;输液观察时及拔除液体后的留观时间 (巡回护士) 。在输液时可先叫病人姓名, 核对治疗单, 输液瓶, 医嘱单, 再让病人自报姓名, 然后复述病人姓名作进一步核实。提倡实行静脉输液"三对制", 即遵医嘱将病人的姓名和所需配制的药名、剂量写在瓶签上, 并检查、核对药品, 核对医嘱单后配药[10]。接收药物时, 输注液体前要详细询问病人的既往史, 过敏史以及用药情况, 尽可能地了解病情及用药目的, 以利于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对熟人前来输液时, 同样应见处方或医嘱单再执行, 以减少纠纷的发生。严格交接班制度, 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口头交班和床旁交班, 尤其是一些特殊病人和特殊药物要做详细的交接, 如医嘱的要求, 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的情况等。控制滴速, 有研究表明, 在临床工作中, 采用5号头皮针进行输液, 既可减轻患者的疼痛, 又能有效抑制患者调过快滴速[6、7]。

2.3 做好健康指导, 建立输液告知书等

做好健康指导, 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到输液过程中来[11]。健康指导的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 如饮食等。除了交待患者不得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外, 还得向患者解释为啥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的原因。病人在了解了药物知识后擅自调快输液滴速的现象就会减少, 而在用药观察期间也不会贸然离开。对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 应交待清楚, 并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对一些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应向患者讲明, 并说明停药后症状可以消失, 不要过分焦虑。建议患者进食后再行输液, 避免针刺引起晕针现象发生。建议患者尽量在八小时之内前来输液, 以便于观察。老年患者前来输液时应有家属陪同。在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后, 输液告知书及安全输液安全教育单及自行输液同意书等记录实行双签字, 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2.4 加强业务和技术的培训,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士要做好健康指导, 自身的业务知识也必须不断提升[6]。组织护士定期业务培训, 内容包括各种专科护理常规, 相关的理论, 如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都极其重要。要提醒医生和护士养成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 这是认识新药的唯一途径。有调查表明, 52.5%的可少。应每月组织操作考核, 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穿刺技术比赛, 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并让穿刺能手传授成功穿刺的经验, 以提高静脉输液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根据低年资护士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平时工作中做到传帮带, 督促其业余时间学习急救操作及穿刺技术, 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2.5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证据意识

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加强法制观念, 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尊重患者的权利, 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减少纠纷的发生。在与病人沟通时注意说话技巧, 医护之间在病人面前不能相互指责、埋怨;对低年资的护士在工作中的失误也不应在病人面前当面指出。注意自身的防护, 在出现职业暴露的时候, 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2002年4月1日执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要求, 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发生医疗纠纷时, 要养成收集和保管证据的意识, 并告知病人医护患三方对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封存的必要性与法律效应。

2.6 做好消毒隔离, 强化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防止交叉感染

组织护士学习消毒隔离制度, 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 对所有病人均实行标准预防, 连续处理多个患者时应做到及时的洗手后再处理下一位患者。对经呼吸道传染的患者应单独分区治疗, 对传染病人用后的床单元应做好终末消毒, 切实做到防止交叉感染。

2.7 实行弹性排班, 合理搭配护理人员

在病人输液高峰期, 适当地多加派人手;在每班人员中, 注意老、中、青的搭配, 注意每班护士的整体素质。

门诊护理人员 篇8

关键词:军队医改,军卫一号,门诊医生站,门诊处方管理系统

开发军队医改门诊处方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军队医改人员身份、费别、病种的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军队医改人员用药目录的统一管理,使军队医改人员药品使用更加合理、规范。最终达到优质、安全、高效的为兵服务目的。

1 软件开发原则

(1)低成本原则。该系统软件在设计上尽可能保留医院原有信息系统流程,如门诊医生工作站药疗处方界面等,以减少医院开发及培训成本。

(2)灵活性原则。考虑到身份、费别、病种校验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岗位、不同职能、不同分工的需要,软件可灵活配置所需要功能及相应权限。将各个功能模块尽量封装,灵活调用。

(3)可操作性原则。系统应具有统一、清晰、简洁、友好的用户界面,使操作简便、直观。

(4)开放集成性原则。软件开发还要考虑为将来新版电子病历门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提供接口。

2 软件功能分析

医生工作站嵌套“合理用药系统软件”,可对医生开具的用药治疗医嘱自动把关,使不合理用药医嘱不能保存。目前,医生工作站已对药疗医嘱进行有效地配伍禁忌控制;也可查询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大部分药品目录和详细信息。

军队医改用药目录管理软件,以《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规定》为依据合理使用耗材、合理用药,在医院现有药品目录中筛选进入军队医改用药目录的药品。界面设有:从价表中自动导入药品信息功能、导出军人用药目录功能、药品调价信息自动更新功能、药品停止使用自动删除功能、药品信息模糊查找定位功能、药品备注信息提示填写功能。

(1)军队人员药品目录选择遵循原则。(1)急救类药材、军队规定特殊医疗项目药材全部纳入;(2)专科用药原则上使用价值较低药品;(3)同类药品,原则上各选择2个价值较低品种,严格抗生素选择。(4)严格控制辅助用药、营养药品进入目录。

(2)药品信息维护功能。包括药品信息增、删、存及更新提示功能、药品信息导入功能、药品信息分类查询功能、用户权限控制功能。军队医改人员费别、身份、病种、用量的管理维护使用数据库中的表PAT_MASTER_INDEX(病人主索引)、INSURANCE_ACCOUNTS(医疗保险账户)进行登记、查询、修改等。

(3)身份判别。采用SERVICE_CLASS_DICT字典,分别为:(1)重点保健对象;(2)特殊保健;(3)军以上干部;(4)师职干部;(5)其他军改人员(团以下干部、免费职工、军队就医职工、免费家属、优惠家属、五级以上士官、退休士兵、士兵、团职干部)。我院目前规定前四类身份人员不受军人药品目录的限制,其他类人员受药品目录限制。

(4)疾病种类可作为字典维护。疾病种类用代码表示,如一般病种为A、急性病种为B类、慢性病种为C类、特殊病种为D类、其他特殊人群(中小散人员)为E类、不受限制人员为F类。疾病种类相对应的药疗处方使用天数分别为:A-7 d、B-3 d、C-14 d、D-30 d、E-14 d、F-100 d。所有没有建立信息档案的人员全部归类为一般病种类。处方用量限制为7 d。

(5)门诊医生工作站程序中的身份、费别、病种等校验模块。此模块是整套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是通过费别、疾病种类、身份、处方用量天数等各级校验,实现对军队医改人员处方用量天数的控制。(1)优先级别等级:费别一级、身份二级、是否急诊处方三级、疾病种类四级。其中,费别确认是否进入军队医改处方用量控制流程;身份确认药疗处方药品库;是否急诊处方(急诊科,或是急诊医生)确认急诊处方;疾病种类即病种类别确认处方用量天数。

(6)相关联的表。在军卫一号表结构的基础上新建或者修改部分表结构:(1)输入法配置表OUTER_CODING_CONFIG;(2)军队药品名称字典DRUG_ITEM_NAME_DICT_ARMY;(3)医疗保险账户表INSURANCE_ACCOUNTS;(4)医保身份字典表SERVICE_CLASS_DICT;(5)药品限制级别定义字典DRUG_CONSTRAINED_LEVEL_DICT。

3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C/S架构,Powerbuilder 9.02作为开发工具。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采用ORACLE,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进行融合。系统业务流程,见图1。

4 软件应用成果分析

军队医改门诊处方管理系统软件经过我院半年的应用,使军人合理用药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军队医改病人门诊单张处方平均金额由原来的102.5元降为83.5元,军队医改不合理处方量降低80%。处方量(天数)累计限制管理,按照累计天数和剩余用量天数算法,开具药疗处方时,校验药品剩余用量和当天开具的处方量不能达到上限,同时当天开具的药品用量也不能达到上限,如某战士的药品处方量上限为7 d,系统校验的过程为当天处方量是否超过7 d,以及以往剩余用量是否超过7 d。如两个条件均未超标则处方可以保存生效。目前药疗处方采用调用本地字典库的模式,军人用药目录库的调用也采用调用本地字典库的模式。直接开具处方时,军人用药目录和地方用药目录分开,即屏蔽非军人用药目录;使用模板开具药疗处方时,系统提示医师此药为非军人用药目录请使用替代药品。

该系统软件的使用,实现了军队医改病人的医疗数据信息得到统一管理,还能为军队医疗门诊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洪道,冯朝印,王炳南.关于军队医改中合理用药的几个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8):33-34.

[2]胡静.2010年医院军人门诊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2):23-24.

[3]余爱荣,吴笑春,朱敏.部队医院军人门诊用药分析[J].医药导报,2002,21(12):66-68.

[4]王文珍.军队基层门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1,3(10):15-17.

[5]李庚富,陈杰.军队干休所循证用药与合理使用门诊费的措施[J].西南国防医药,2011,6(9):33-35.

[6]傅全威,赵昕.新形势下军队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4(2):21-23.

门诊护理工作探讨 篇9

我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有: (1) 患者多, 就诊时间短: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平均每天有一千多门诊患者, 既要求医生检查详细、诊断明确, 又不能让患者等候时间太久。这就存在着患者数量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需要门诊护理分诊人员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疏导。 (2) 科室多、护理工作杂:我院门诊护理岗位设有:导诊台、咨询服务台、挂号室、候诊室、抽血间、输液室、注射室、换药室、观察室、抢救室等, 还配有中西药房、便民药房、检验科、收费处等医技科室。护理工作主要有导诊、咨询、抽血、注射、输液、换药,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检查、抢救等, 同时还要做好门诊诊室管理、卫生清洁及各诊室之间的工作协调。随着医院的发展, 门诊护理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3) 就诊环节多:患者在门诊就诊从挂号开始, 经过候诊、就诊、交费、化验、检查、取药、治疗、注射或输液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障碍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 (4) 科室多、医生轮转快:门诊有内、外、妇产、五官等各科各系统专业共20多个, 门诊医生通常由各科室派出, 轮转变换较快。要求护士掌握多学科知识。 (5) 应急变化多:门诊患者数、病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 要求护士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能力, 以应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因此, 门诊护理工作要求通过各种管理措施, 以方便患者为出发点, 合理安排门诊科室布局, 改善门诊设施条件, 改进护理服务流程,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改进措施

2.1 优化医院门诊环境和流程

门诊在原有导诊护士的基础上新增设立预检分诊护士, 同时实行挂号、采血、导诊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弹性工作制, 提前30 min上岗, 缩短挂号收费、取药等候时间, 力争不超过15 min。改革服务流程, 门诊大楼进行分层收费、分科分区候诊, 优化门诊分诊服务, 进一步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 对全院标识牌进行全面清理, 做到简单易识。及时发放检验检查报告, 报告单发放窗口实行弹性服务方式, 启用自助打印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系统以方便患者。积极探索、改进导诊服务模式, 开展“靠前服务、主动服务”, 做到服务热情、安排合理、流程顺畅, 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2.2 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

导诊护士为患者指引就诊路线, 介绍医院设置、门诊各专科及医技检查科室的位置, 为老弱、行动不便患者和特殊患者提供轮椅或推车护送就诊、检查等。引导门诊入院者至住院收费处并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领引患者乘电梯至所住病区。为老年人、残疾人及无亲属陪护者、行动不便者等特殊患者提供陪同, 办理入院手续, 全程护送至病区护士站, 与护士站护士交接。

2.3 深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管理制度, 探索科学、合理的预约诊疗制度及流程。实行多种方式的预约诊疗, 在原有电话、网络、诊间预约等预约挂号方式的基础上, 新增各科分诊服务台预约、自助预约等预约诊疗方式。延长电话预约服务时间, 电话预约服务时间从原来的班内时间, 延长至晚上10点。加强预约诊疗队伍专业化建设, 逐步实现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化管理, 实现预约号源动态调配, 做到门诊普通号、专家号100%开放预约, 努力缩短预约时间与等候时间。逐步推行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等辅助检查预约。

2.4 开展便民、惠民门诊服务

我院实行无节假日门诊, 通过合理排班, 延长门诊时间, 充实门诊力量, 开展“简易门诊, 惠民门诊”。在门诊大厅设立服务中心, 为患者办理医保审批、出生证明盖章、病历复印审批、疾病证明书盖章等手续。

3 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3.1 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护理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要求门诊护士更新观念, 拓展护理专业知识, 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练习, 在掌握好本专业知识基础上, 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这样才能有效地配合医生的诊疗或抢救,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为此, 门诊部每周组织护士参加业务培训, 每月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试, 定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并抽考, 定期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医院感染知识考试, 提倡护士多写论文, 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的条件, 促进门诊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3.2 改善护士服务态度, 提高患者满意度

坚持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 提高护士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弘扬高尚医德, 加强行风建设, 促进护理质量整体水平再提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提高患者及社会满意度,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研下一篇:临终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