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精选6篇)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1
近20年来,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在人群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80%左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合理营养和适量运动得到预防。营养教育作为一种方便经济的干预措施, 已被广泛用于改善社区居民营养状况[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作为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最主要的传播者, 其营养知识水平是反映他们开展营养教育能力的基本指标, 我们拟通过调查社区医务人员膳食摄入情况及饮食行为习惯以反映其营养知识水平, 为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及慢病干预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并可提高该区域营养教育和指导水平, 营养与健康监测和评价水平。因此于2013年对广州白云各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饮食行为习惯和膳食营养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招募志愿者的方法, 在广州市白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符合志愿者。共418人, 其中男性133人 (31.8%) , 女性285人 (68.2%) , 男女比例为1∶2.14;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 (41.98±14.78) 岁。
1.2 方法和内容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 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内容: (1) 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饮酒情况及家族史等。 (2) 饮食行为习惯及膳食调查:采用经信度和检测的定量食物频数问卷[2]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 调查调查对象各类食物的摄入量。FFQ包括粮谷类、豆类、动物性食物 (畜肉、禽肉、鱼类、虾蟹贝类、鸡蛋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 、菌类及坚果类、蔬菜类 (深绿色叶菜、浅绿色叶菜、瓜茄类、根茎类、鲜豆类) 、水果类、饮料和酒类、食用油共8个大类118个条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录入原始数据资料,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3]计算出每个调查对象的每天各主要营养素以及不同种类食物的摄入量,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医护人员饮食行为习惯及食物摄入情况
见表1、表2。
2.2 社区医护人员食物摄入量
本次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181.01 g, 低于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 水果及乳类的摄入也明显不足;大豆类及坚果、畜禽类高于推荐量;蔬菜类、鱼虾类、蛋类和食用油摄入量合适。女性奶制品和水果摄入量明显高于男性, 但仍达不到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见表3。
注:a单位为g/ (标准人·日) 。
2.3 社区医护人员营养素摄入量
本次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日能量摄入7 786.93 k J (1 861.12 kcal) 。其中男性8 026.17 k J (1 918.30 kcal) , 女性7 649.19k J (1 828.20 kcal) , 男性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 (男:9 204.8 k J (2 200 kcal) ], 达到推荐量87.20%。女性稍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7 531.2 k J (1 800kcal) ]。社区医护人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7.95%, 低于中国营养学推荐比例;脂肪供能比为34.91%, 高于推荐比例;蛋白质供能比为17.13%, 略高于推荐比例, 见表4。社区工作人员膳食纤维的日均摄入量为11.81 g, 胆固醇的日均摄入量为404.70 g, 蛋白质中优质蛋白 (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 57.22 g (74.9%) 。三大供能营养素之间产热比例不平衡者达95.6%。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1 kcal=4.184 k J。
3 讨论
3.1 饮食行为习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饮食行为习惯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建议,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 血糖无法维持较高水平, 会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效率, 而此次调查仅73.0%的人每天吃早餐, 略高于庞杰等[5]对攀枝花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盐的消费量增高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6]几乎已成为医护人员的共识, 但本次调查仍发现有47.8%的医务人员自评日常饮食偏咸, 每天摄入奶制品者约占20%, 每天摄入大豆及豆制品者仅占4.1%, 每天吃蔬菜者约有70%, 每天吃水果者约40%, 每天吃畜肉者约20%, 均低于文献[7]报道的结果;由此可见, 社区医护人员这个本应具有较高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的群体, 其膳食行为习惯并不比普通居民好, 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及普通居民。
3.2 食物摄入量
社区医护人员总体膳食特点是, 粮谷类、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不足, 蔬菜类、水产类、蛋类及食用油摄入基本符合推荐量, 大豆及豆制品、畜禽类摄入充足, 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粮谷类摄入明显不足和畜禽类摄入过量。成都市社区居民膳食调查显示, 居民食用油量超过膳食推荐量约60%, 粮谷类摄入符合推荐量,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8];而广州市的其他相关调查也同样发现居民食用油量明显超过膳食推荐量水平, 并发现居民粮谷类摄入明显不足[9,10]。由此可见, 与社区居民一样, 医护人员食物摄入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但作为医务人员, 他们熟知食用油摄入过量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 因而特别留意自身日常饮食中食用油的摄入量。
3.3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本次膳食调查发现社区医护人员总能量摄入男性稍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而女性比推荐量稍高。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摄入量的供能比分别占47.95%、17.13%和34.91%, 即社区医护人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 而脂肪与蛋白质比例偏高, 与文献[11]的营养调查结果类似。近年来, 膳食脂肪供能比的问题受得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5.00%[12], 同期广东省调查结果为33.00%[13], 本次调查社区医护人员脂肪供能比更高达34.91%, 提示膳食脂肪供能比偏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膳食脂肪摄入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15], 因为, 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不仅是社区居民应该重视的营养问题更应成为医务人员营养问题的焦点。
综上所述, 社区医护工作人员饮食行为习惯具有其自身特点, 但仍有大量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膳食摄入量调查显示, 广州社区医护人员食物结构和膳食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还有差距。而医护人员作为社区营养教育的主体, 其膳食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状况, 还对社区居民产生影响。因此, 有必要在医护人员中进行营养知识普及和营养干预指导, 倡导健康科学的膳食行为习惯, 为社区慢病预防及营养干预奠定基础。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2
江苏学生膳食调查报告
入量不足,多数学生蔬菜种类摄入不全。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标准,学生每天摄入的蔬菜种类应该大于5种,而调查中半数学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张蕴琨教授发布了“江苏省中小学生膳食营养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张蕴琨介绍说,学生每天摄入的蔬菜中应至少有5种,其中三分之二是深色蔬菜,如菠菜、苋菜、西红柿等。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小学生平均每天摄入蔬菜种类达到3种以上的比例仅为34.95%,情况比较糟糕,并且男生女生无显著差异,城乡没有显著差异,苏南高于苏中和苏北。
喝水不足孩子频频便秘
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孩子的饮水量严重不足。
“大部分学生喝水量不达标。”张蕴琨教授介绍说,长期饮水不足给孩子带来健康负面影响。比如长期便秘,皮肤差,关节有异常,甚至影响代谢埋下隐患。
一般来说,小学生每日饮水量超过6杯,达到1200毫升。中学生饮水量达到1600毫升,喝8杯水。“如果有体育课,喝水量应增加。”张蕴琨教授建议,家长应经常向孩子传递多喝水的理念,跟孩子商量好喝水时间。“碳酸饮料及含糖分、香精的.饮料尽量少喝。”
家长不会配餐
可请APP指导
昨天,张蕴琨教授展示了“学生营养配餐”APP。“我们强调吃动平衡,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及每天的运动量为他们制定合理的餐谱。”
记者注意到,点开软件,手机界面跳出“本周菜谱”。家长须注册孩子基本信息。输入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及每天的运动量。软件会为每名学生度身定做营养配餐。一周7天每日三餐都安排得妥妥的,不用操心了。
举个例子,比如12岁的男生,身高140厘米,体重35公斤;“身体活动”一栏,孩子跑步时间100分钟,体育课50分钟,课外活动20分钟,广播体操20分钟。上学步行20分钟,自行车30分钟,做家务10分钟。晚上打篮球30分钟。软件为他制定的午餐为:花卷95克,清炒豌豆苗50克,干煸刀豆50克,葱爆羊肉50克。每种菜品均有可替换。
小学生每日营养标准
谷类薯类300-400克
蔬菜类300-400克
水果类200-300克
肉类140-160克
蛋类50克
大豆坚果类30-50克
奶类300克
水1200毫升
中学生每日营养标准
谷类薯类400-500克
蔬菜类400-500克
水果类250-400克
肉类150-180克
蛋类50克
大豆坚果类40-50克
奶类300克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3
【关键词】膳食;营养状况;大专生
为了解滨州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滨州职业学院08级医学系大专生626人,其中男生181人,女生445人,年龄17~22岁。
1.2 方法
1.2.1 膳食调查
采用24h记录称重法,连续调查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共5d的膳食(包括零食和饮料),详细记录每位学生24h所有进餐情况,依照《食物成分表》[1],利用食谱营养评价软件,计算每人每天膳食中热能和营养素摄入量,与DRIs[2]中17岁以上中体力劳动的推荐摄入量(RNI)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进行比较并进行评价。
1.2.2 问卷调查
把随机抽查的626名学生集中在两个大教室随堂进行问卷调查,试题包括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是否渴望参加营养知识讲座、早餐问题、以及节食、挑食和学生一般状况等问题。试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 膳食调查
2.1.1 膳食构成
男生粮谷类平均每日摄入552.1克,占食物总摄入量的39.4%;蔬菜423.2克,占30.2%;水果类86.4克,占6.2%;肉类70克,占5.0%;蛋类30.7克,占2.2%。女生粮谷类平均每日摄入482.9克,占35.7%。蔬菜398.7克,占29.5%;水果类146.3克,占10.8%;肉类43.1克,占3.2%;蛋类21克,占1.6%。可见膳食构成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男生水果类摄入量也较低。
2.1.2 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平均每人每日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男生能量10.12g,占101%;蛋白质68.3g,占91%;脂肪45.3克;碳水化物491.7克;钙547.2mg,占68%;铁14.3mg,占95%;视黄醇当量496.2μg,占62%;维生素C71.6mg,占72%;碘167.9μg,112%。女生能量8.5g,占97%;蛋白质60.98g,占94%;脂肪39.6克;碳水化物302.9克;钙463.6mg,占58%;铁18.6mg,占93%;视黄醇当量459.1μg,占66%;维生素C79.8mg,占79%;碘170.2g,113%.与 DRIs 相比男、女生各营养素摄入量能量、铁、蛋白质比较合理,钙、视黄醇、维生素C不足,而碘的摄入过量。
2.1.3 蛋白质的来源
男生蛋白质的来源粮谷类45克,占59.6%;豆类10.7克,占15.5%;蔬菜4.4克,占4.5%;水果类2.0克,占2.6%;肉类4.2克,占5.6%;乳类4.9克,占6.5%;蛋类4.3克,占5.7%。女生粮谷类39.9克,占57.7%;豆类11.0克,占15.9%;蔬菜3.2克,占4.6%;水果类3.6克,占5.2%;肉类2.3克,占3.3%;乳类5.3克,占7.6%;蛋类3.8克,占5.4%。可见,粮谷类是大专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到59.6%和57.7%。优质蛋白(豆类及动物类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男生为33.3%,女生为32.2%,基本符合标准(33.3%)。
2.2 问卷调查
近80%的学生认识到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91%的学生渴望参加营养知识讲座,78.2%的学生有节食挑食的习惯。而78.3%的学生来自农村,饮食月消费平均210元/月较低。男生不吃或偶尔(≤2次/周)吃早餐者为10.45%,女生为12.36%;在吃早餐者中,早餐能量的摄入占每日能量总摄入量男女生分别为20.13%和18.23%,距离早餐每人能量摄入占每日能量总摄入量30%相差甚远。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大学生的膳食构成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肉类摄入量较少;男生水果类摄入量低。与DRIs相比,钙、视黄醇当量、维生素C均未达到要求;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男生为33.3%,女生为32.2%,均在推荐量30%~40%之间,比较合理;而优质蛋白的来源中豆类占一半,结合该校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特点,很有必要再提高大豆食品的比例,以保证学生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碘的含量男生167.9,女生170.2,均比DRIs的标准高,据媒体报道滨州33.3%的人患甲状腺肿,因为滨州的土壤里含碘较高,所以蔬菜水果及水中都含碘,这可能就是碘摄入高的原因,建议可以不吃加碘盐以免碘摄入过高。
78.2%的学生有节食和挑食的习惯,提示这种习惯已成为大专生中较为普遍的饮食行为,这和大专生追求健美和体型美及独生子女的教育有关。建议这部分学生树立平衡膳食的观念,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不吃或偶尔吃早餐者占11.7%,比其他高校调查结果低;[4,5]早餐能量摄入低,品种单一且肉类、蔬菜水果摄入率更低,这与传统的饮食习惯及食堂供应的早餐品种及学生的早餐时间有关。早餐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每天吃早餐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建议学生每天吃早餐,而且吃有质量的早餐;食堂应制定科学、合理、简明易行的食谱,每天都能保证供应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
近80%的学生认识到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91%的学生渴望参加营养知识讲座。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唤起人们的营养意识是解决食物与营养问题的关键。[6]建议高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营养保健知识讲座,并使之网络化、多元化;对学生、老师及工作人员开展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对食堂管理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及培训。在校领导、老师、学生及食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切实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提供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著.食品成分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Ⅳ.
[3]CASHMANKD, GNTYF, FLYNNA. Effect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biomarkers of bone formation and bone resorptionin healthy young adults.JBMR, 1999, 11:sl95.
[4]王忠.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
25(1):65-66.
[5]李俭莉.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营养与膳食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84-885.
[6]刘龙江.老区居民食物消费与结构调整初探[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20(8):
26-28.
医学类高职学生膳食营养调查 篇4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 (19.0±0.4) 岁。其中护理专业172人, 临床专业90人, 药学专业63人, 口腔专业58人, 食品专业17人;男生170人, 女生230人。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 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3~5],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营养知识、饮食习惯、饮食行为、一日三餐摄食情况等。由营养专业教师带领实习生进行调查, 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指导填写、现场收回调查表的形式, 以确保填写质量。共发放调查表400份, 收回389份, 回收率97.3%。其中男生165人, 女生224人。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 进行数据录入, 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 各占一定比例, 不论男生还是女生, 通过网络获取营养知识的较多, 其次为电视节目, 从宣传栏获取营养知识的比例最少, 这说明学校的营养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 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
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 被调查的学生中, 只有23.6%的学生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知晓率仅为39.9%, 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营养知识误区如热水煮饭了解偏少 (见表2) 。
2.3 学生饮食行为习惯
2.3.1 营养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营养重要, 92.4%的学生表现出对营养知识感兴趣, 63.3%的学生读过有关营养方面的书籍, 9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重要, 47.6%的学生甚至愿意付费获得一定的营养指导, 总体趋势表明大部分学生有获取营养知识的愿望。但90.7%的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相当缺乏, 对“食物相克”知识了解一般或很少。
2.3.2 早餐进食情况
在饮食习惯上, 大多数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因为时间来不及而不吃早餐的情况。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只有25.2%的人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 (见表3) 。
2.3.3 饮食行为
调查发现学生选择食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1) 个人爱好及饮食习惯 (56.9%) ; (2) 运用营养知识 (12.3%) ; (3) 自身营养需要 (21.2%) ; (3) 食物价格及其他 (9.6%) 。此外, 有52.0%的学生从不饮用牛奶, 45.0%的学生很少或不吃鸡蛋, 36.0%的学生很少或不吃猪血。其中除经济原因外, 主要是对食物营养价值认知不够。
2.3.4 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比例
调查结果表明, 男女生早餐的热量摄入均偏低[6]。尤其是男生, 其饮食结构十分不平衡, 早餐仅占全天摄入总热量的17.0%。在夜宵、水果和零食方面, 男生偏重于吃夜宵, 而女生则偏重于水果和零食 (见表4) 。
3 结论及建议
调查显示, 我校学生存在缺乏相关营养知识、膳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素摄入量不足且三大供能物比例不协调情况, 长久下去将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3.1 加强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教育, 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形成科学的饮食理念
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不高, 对营养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尤其体现在对营养问题的系统把握上。尽管对一些营养常识性问题的知晓率较高, 但对来源于学校宣传栏、课堂等途径的营养相关知识缺乏甄别能力, 广告中的夸大宣传、传统的认知误区仍在极大程度上误导他们。特别是对目前国家正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之甚少。这提示我们在设计营养课程教学内容时, 要加强学生临床营养方面的教育, 如一些与营养关系密切的慢性疾病的营养预防、治疗等[7]。另外, 也提示在医学院校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在膳食态度方面, 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有迫切掌握营养知识的欲望, 说明医学类学生认识到掌握营养知识对将来工作的重要性。
3.2 饮食习惯及行为
调查发现, 只有25.2%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在我国一些高校, 学生由于睡懒觉来不及吃早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大学生来说, 早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上午一般要上4节课, 学习负担较重, 而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糖类来提供能量。不吃早餐只能使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学生在课堂上会感觉到饥饿、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 无疑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8]。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引发肠胃疾病。因此, 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营养膳食知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从而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对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 为今后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结合访谈, 对400名在校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了解, 每日三餐营养摄入量分布不均, 营养失衡, 早餐问题突出, 饮食习惯不合理, 能量摄入不足。结论 学生营养状况较差, 膳食结构不合理。提高营养知识知晓率, 是改善学生营养现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学生,膳食结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真美, 刘芸芸.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6) :475-476.
[2]陈观进, 陈新妹, 李华文, 等.医科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4) :794-79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J].营养学报, 1998, 20 (4) :387-397.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7]武颂文, 杨年红, 王重建, 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2) :103-104.
健康膳食习惯宜从小养成 篇5
目前儿童在蔬菜和水果摄取方面存在的两大问题是“摄取量不足”和“种类单一”,而这种膳食不均衡的情况可能造成超重、肥胖或者营养不良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威胁。有数据显示,我国6~11岁儿童每天人均蔬菜消费量从1992年到2002年十年间有所下降;城市儿童水果摄入量也有所下降。新的调查显示,即便是在北京的小学中,仍有17.4%的小学生每天只吃半个苹果大小的水果,甚至只有一小口。在对其原因的调查中,有22.5%的家庭没有每天为孩子准备水果,这也成为限制孩子每天摄入水果的最大原因。
数据还显示,仅有40%的小学生每天早餐都吃蔬菜,19.7%的小学生早餐从不吃蔬菜。早餐对膳食营养摄入、健康状况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营养充足的早餐应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食物。调查还暴露出孩子在蔬菜和水果摄入的种类上比较单一,比较偏好甜味的水果;近20%的小学生基本上每顿饭只吃一种蔬菜。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膳食习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口味和膳食习惯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应当在保障“顿顿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的同时,注意多种颜色蔬果的搭配。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6
1 设计与方法
1.1 总体设计
调查时间为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3月18日, 调查地点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该院) 教学楼的教室, 调查对象为该院15级酒店管理专业的所有学生共160人, 其中男生32人, 女生128人。该文采用的调查形式为调查问卷的形式, 其中体格调查选取的指标有身高 (m) 、体重 (kg) 、腰围 (cm) 和臀围 (cm) , 膳食营养状况调查采用群体定性食物频率法, 调查设计的题目多涉及谷类、肉类等食物的消费频次, 调查表参照公共营养师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中列举的定性食物频率调查表。[2]
1.2 评价方法
1.2.1 体质指数 (BMI) 1
体质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体重 (kg) /身高 (m2) (kg/m2)
国际标准:18.5~24.9为正常, 25~29.9为超重, 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消瘦为<18.5;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1]
1.2.2 腰围 (WC)
腰围是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 腹部脂肪过度积累危害性最强, 称为中心性肥胖, 判断标准为:男性腰围>94 cm, 女性腰围>80 cm。[1]
1.2.3 腰臀比 (WHR)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例, 也是判断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男性的腰臀比例大约在0.85~0.90之间, 女性理想的腰臀比例大约在0.67~0.80之间。男性腰臀比>0.9, 女性腰臀比>0.8, 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1]
1.2.4 群体定性食物频率法
定性食物频率法即根据调查对象在一定时期摄入食物的频率情况, 分析一定时间内的膳食摄入情况, 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根据个体定性食物频率法调查数据的评价能得到单个个体在较长时期内的膳食摄入情况, 群体定性食物频率法获得的是一个群体的膳食暴露情况, 从而研究膳食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2]
(1) 群体食物消费率计算。
某类食物的消费率= (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人数) ×100%
(2) 食物消费频次的计算。
某类食物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者人数
1.2.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该次调查中发放给该院1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16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 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题目均已作答, 学生作答的数据较准确并且较贴近个人的生活。
2.1 大学生的体格评价
2.1.1 大学生的整体性肥胖程度评价
依据上述体质指数的判断, 整体性肥胖程度的评价如表1:男生和女生中体型为消瘦的比例分别为18.75%和28.13%, 女生消瘦的偏多;男生和女生中体型正常的比例分别为68.75%和64.84%, 二者差不多;男生和女生中体型为超重的比例分别为12.5%和5.47%, 男生超重的偏多;男生和女生中体型为肥胖的比例分别为0%和1.56%, 女生肥胖的偏多。综合来看,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均占到总人数的10%左右。
2.1.2 大学生的中心性肥胖程度评价
依据上述腰围和腰臀比的判断, 诊断为中心性肥胖的评价如表2:男生中体型为中心性肥胖的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9.38%, 女生中体型为中心性肥胖的人数占女生总人数的28.91%, 女生中心性肥胖者居多。
2.2 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2.2.1 食物的消费率
依据上述食物消费率的判断, 分别在男生和女生中进行计算, 各类食物的消费率如下表3:除白酒、果酒食物的消费率较低外, 大多数食物的消费率均在90%以上, 说明学生挑食偏食的程度不大;另外, 男生和女生食用各类食物的消费率整体区别性也不大, 男生摄取的牛羊肉类、鲜奶和酒类较女生多一些, 而女生摄取的酸奶较男生多一些。
2.2.2 食物的消费频次
依据上述食物消费频次的判断, 分别在男生和女生中进行计算, 各类食物的消费频次如表4:男生和女生食用谷类的消费频次均为3次左右, 消费频次正常, 并且男生食用面食较女生多, 女生食用大米较男生多;男生和女生食用豆类的消费频次均约为0.5次, 消费频次基本正常;男生和女生食用坚果的消费频次均为0.2次左右, 消费频次不正常, 应提高坚果类食物的消费频次;男生和女生食用蔬菜的消费频次均为1.2次左右, 消费频次不正常, 应提高蔬菜类食物的消费频次;男生食用水果的消费频次为0.7次, 消费频次不正常, 应提高男生食用水果类食物的消费频次, 女生食用水果的消费频次正常;男生食用各种肉类的消费频次为2.3次, 消费频次稍微有点多, 应适当减少男生食用各种肉类的消费频次, 女生食用各种肉类的消费频次为1.49次, 消费频次正常。男生和女生食用奶类的消费频次均为1.3~1.6次左右, 消费频次正常, 并且男生食用鲜奶较女生多, 女生食用奶粉和酸奶较男生多;男生和女生食用蛋类的消费频次均为0.5次左右, 消费频次基本正常;男生和女生尤其是女生食用各种酒类的消费频次较少, 消费频次基本正常;男生和女生食用各种饮料的消费频次均为0.9次左右, 消费频次不正常, 应适当减少各种饮料的消费频次。
3 结论与讨论
3.1 大学生的体格状况
从学生的体格调查结果来看, 大学生中整体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比例偏高, 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 今后肥胖的比例很可能还会更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为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都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宣传, 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地进行健康性的减肥。
3.2 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
从学生的膳食调查结果来看, 大学生挑食偏食的程度并不严重。但是, 大学生食用很多食物的消费频次并不正常, 有的食物消费频次偏多, 有的食物消费频次偏少, 长期以往, 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身体营养不均衡甚至营养性疾病。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对所有学生的营养知识宣传, 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地进行膳食调节, 以达到膳食营养的均衡且大大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格和膳食营养状况, 利用食物频率法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部分大学生的体格和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大学生中整体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比例偏高, 应督促相关学生进行健康性减肥;大学生挑食偏食的程度并不严重, 但是, 大学生食用很多食物的消费频次并不正常, 有的食物消费频次偏多, 有的食物消费频次偏少, 应督促学生进行膳食营养的调节, 以达到膳食营养的均衡。
关键词:大学生,体格,膳食营养,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葛可佑, 程义勇, 柳启沛, 等.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354-355.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的平衡膳食12-06
大学生膳食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10-28
大学生消费习惯06-03
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01-16
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08-17
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07-27
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中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几大学习习惯)01-23
大学生调查报告《情感调查》09-01
哈佛大学推荐20个快乐的习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