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刍议

2024-09-19

英语听力刍议(共12篇)

英语听力刍议 篇1

据统计, 在日常生活交际中, 听的时间占语言交际活动总量的40%~50%, 是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英语交际中的听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 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 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然而英语学习者普遍反映在英语四会 (即听、说、读、写技能) 中, 听力最难。造成这一局面, 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 但这与学习者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谈到“读”, 学生自然认为只要认真学习词汇, 反复去读, 会渐渐读懂, 因为它具有时间的缓冲过程;那么“写”, 学习者可以参考范文, 边写边修改, 会慢慢学会的;至于“说”, 有很多人也直摇头。但你只要抛开害羞, 勇敢地去说, 慢慢会习惯起来, 虽然有时说得很糟糕, 但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而“听”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是一种最基本的接受能力的活动。口语中听和说这两个过程, 从传递信息的角度而言, 说是主动的过程, 听是被动的过程。尽管听的过程也包含主观分析等主动因素, 但却无法摆脱其被动地位, 因为对方讲什么由他来决定, 自己不能做主。虽然你做了很多努力, 但在短期内收效甚微, 它尚需一段时间。即使我们听懂了录制的内容, 但当我们真正面对外国人的时候, 也会变得很尴尬。就英语而言, 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单就美国国内而言, 由于地域和阶级的差异, 说话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即使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到了美国也不见得听得懂, 他们的发音也千差万别。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水平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树立自信心

首先学习者要明确认识英语是一门外语, 听不懂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定要抱着这种平稳的心态, 开始你的听力训练。即使遇到外国人, 也千万不要紧张, 他说得那么流畅, 是因为英语是他的母语, 而你是中国人。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一定要不厌其烦地问:I be g your pardon?Will you s pe ak more s lowly?研究结果表明, 个体的心理定式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 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 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经所说:人的本性, 当它自由运行时, 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学习者不妨减低焦虑、自我鼓励, 并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如果学习者有这种良好的学习情绪和自信心, 可以说已经向成功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预先准备好背景知识

对学习者来说, 是否了解有关所听材料的背景知识是完成理所云。反之, 在做听力之前对所听内容的背景知识有预先的了解, 那么其效果会完全不同。在阅读训练中, 对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 我们提倡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在听力训练中也应该采取这种方法, 如果学习者对所听内容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也可以推测出未知词汇的含义。显而易见, 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深浅程度会对听力的效果产生迥然不同的结果。听力训练的方法很多,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 都应该做好听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想听当日新闻, 最好先浏览一下当天的报纸, 那么你会预测一下新闻的内容, 并且还可以预计可能出现的新词汇。如果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听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事先未做准备工作, 就开始听, 听者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 即使所听内容没有什么生词, 也仍然有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因为他们缺乏帮助他们理解所需的信息和背景知识。

无可讳言,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我们都需要获取该语言的大量信息。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其特定的社会习俗, 并构成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习者应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去汲取英语文化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消除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 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注意语言的迂回表达法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人们的谈话内容, 不难发现重复的语言很多。特别是当人们想强调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东西, 会反复道出, 或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表示同一个含义。当我们在做听力训练时, 常常会听到一些从来也没有听到过的词, 而且也推测不出其含义, 这时千万不要急, 如果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词, 在下面的文章中一定会作进一步说明, 其表达方式会更简单。

四、习惯英语的发音

正确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连读, 以及口语和笔语的区别, 对听力质量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an apple的连读;还有美国人把“Ihave to go.”在口语中说成“I’vegotta go.”把“Iam going to...”说成“I’m gonna...”, 等等。如果了解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 就不难听懂, 并会觉得听力很有趣, 这对提高你的会话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 学习者应该树立自信心, 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以满怀的激情投入。而且, 要在掌握和提高语言基本功的同时, 应最大限度地接触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 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 才能有助于攻克听力上的难关,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但值得一提的是, 学习者不应该囿于一家之言, 应集百家之长, 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听力方法。

英语听力刍议 篇2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英语教学刍议 篇3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信息已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工具。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一种交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占重要位置。提高当代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刻不容缓。英语教学以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宗旨,适应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任何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它就是能听、能说、能读、能写,一句话就是会使用它。当今信息飞跃发展的时代,英语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我们应摒弃以往死抠书本的作风,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方向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下面我就英语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听、说、读、写”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

听,它直接影响到说、读、写三个方面。上新课先让学生听录音,抓住重点词汇,也可随着录音不断模仿语调,语气,逐渐脱离“中国式外语”的腔调。其实,学外语跟幼儿园孩子们学母语是一样的,而为什么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知不觉的就会掌握发言技巧和大量词汇,原因是我们没有为学生们创设一种轻松的语言氛围。针对这个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多用英语进行教学,一般不用汉语解释,尽量用学过的词汇进行英语解释。让学生听地道、纯正的语言、语调,加强听音训练,经常练习方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提高要求。

2 说在英语学习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

美国著名教育家C、L、密契尔曾经说过,英语说的越多就会说的越好。学了外语,只会“纸上谈兵”,充其量是个“外国哑巴”。课本中出现的对话、课文不单单注重它们的本身,还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对话、课文的情境。这样就便于把机械的句型操练运用到交际中去。在班内定期开展“英语角”,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创设情境,自己揣摩在情境中该说什么,该怎样说。另外,每节课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讨论当天的天气、重要新闻、自己遇到的一件事等,这样学生们有说的,有听的,一举两得。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寓教于乐。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学生在口语中表达中出现的失误,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要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3 读、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

阅读要有良好的方法,清晨、课上要大声地朗读,课后以精读泛读为主,还要让学生学会默读、视读,按意群去“看”,可更好地理解全句意思。学生不但读课本,还要由浅入深的适当读课外读物,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从而准确理解英语这门语言文化。通过阅读有趣的短文、故事等,使学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有的放矢地进行大量阅读,逐渐拓宽知识覆盖面,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词汇、语句、语法甚至文章结构等知识,为下一步“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写—强化训练

在通读课文之后,以课本为原型,写小短文。不断可以使学生巩固所掌握的词汇,也可以强化句型。把一件有趣的事绘制成几张小图片,让学生看图作文。培养了兴趣之后,就督促学生每天用英语写日记,定期批阅,并利用班内“英语沙龙”展阅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不断地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一下笔就有话可说”的程度。考试时便能胸有成竹,下笔成文。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刍议 篇4

一、过好“三关”, 为提高听力水平夯实基础

1.加强基本功训练, 过好“语音关”。

学生要听懂英语, 首先要过语音这一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读音, 让学生多模仿标准的英语发音, 了解一般的发音规则, 帮助他们熟悉连读、弱读、失去爆破、浊化、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语音知识, 使他们逐渐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律,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感。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过好“词汇关”。

提高英语听力, 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语音知识, 还必须熟记教材中的词汇, 掌握它们的词形变化, 过好“词汇关”。除了让学生熟记课本中出现的词汇,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的英语书籍, 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 积累各个领域的词汇, 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 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3.丰富阅读材料, 过好“朗读关”。

随着阅读材料不断丰富,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 帮助学生矫正和强化头脑中音义对应模型的记忆。同时进行一些辨音练习, 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材料涉及各个领域, 如各种题材的对话、生动有趣的故事、富有韵味的诗歌、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都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二、做到“三多”, 重视学生听力习惯培养

1.多预测,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预测是听力理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是指学生在做听力理解之前, 通过已有信息, 如提供的答案选项、对话标题或插图等, 并根据以往的经历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猜测和判断。例如:从A. It's fine. B. It's Saturday. C. It's June. 这三个备选答案中就能猜测出问题所涉及的范围:A—天气, B—星期, C—日期。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听, 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平时进行听力训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留心上下文之间的过渡词, 根据过渡词预测下文, 作出判断。如表示思路转折常用but, yet, however;表示分点说明用first, second, next, last, after等词;表示即将叙述原因用because, for;表示即将出现结果用so, as a result...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和判断。

2.多摘记, 掌握摘记的方法和技巧。

面对丰富的听力材料, 学生往往觉得听的时候内心明白, 但一到答题时又仿佛瞬间遗忘, 举棋不定, 对于一些数字、人名、时间和地点更是把握不准。其实这是符合大脑记忆储藏的规律的, 学生听完一段录音后, 往往面对较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又会互相干扰, 学生瞬间储存的知识信息会越来越模糊, 导致在答题时出现误选。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摘记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对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一些关于时间、数量、年龄等方面的各种数字要及时记录, 反映文章主要故事情节的一些关键词语也应该及时记录下来。记录词语或符号应力求简洁, 可采用缩略式记录, 以达到听记高效。

3.多反思, 给学生查漏补缺的机会。

听力训练中, 要提高听的实效性, 就要指导学生多反思, 找出自身听力理解中的薄弱之处, 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改进方法, 提高效率。学生的听力水平常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平时的训练中, 一些听力水平较低的学生, 对有的材料在听过一两遍之后还感觉如同“雾里看花”, 这时教师可适当点拨, 给学生查漏补缺的机会, 比如让这一部分学生再听一遍材料, 让他们自己进行反思, 结合教师的提示进行理解加工, 完善答案, 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三、注重拓展, 拓宽提高听力水平的途径

1.拓展阅读, 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若学生阅读范围狭隘, 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史地常识和习俗礼仪等方面知识极度缺失, 从而听不懂相关材料的内容。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多了解英语方面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如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由来, 以及西方一些国家的交通规则、饮食习惯等,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之相关的听力材料。 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会逐步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优化其知识结构,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听力水平。

2.听说结合, 开阔视听英语的时空。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刍议 篇5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及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令人堪忧.加快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作 者:韦琴红 杨宇红  作者单位:韦琴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杨宇红(宁波大学)

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写作   应用能力  

英语听力刍议 篇6

一、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影响,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是被忽视的一部分,大部分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课程设置中很少涉及听力教学而教学设计中也很少体现听力练习,学生的听力训练没有课程的支持也没有时间的保证,因此,学生的听力水平往往难以提高。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试卷中30%的听力成绩,也进行听力训练,但方法往往枯燥单一,教学形式多数以做应试题型为主,教师在指导教学时也多以讲题形式进行,使学生认为英语听力就是做听力试题,只有做听力题时才需要听英语,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枯燥而被动,听力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二、制约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发展的因素

首先,听力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能力提升更加困难。与培养读写能力不同的是,听力没有文字材料的依托,学生只能在简短的时间内凭借耳朵“辨认”内容,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詞汇量的掌握相对较少,当出现生词或生疏表达时,他们不能根据意群理解句子或语篇意思。当出现重读、弱读和连读时,学生难以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指导,听力的障碍会成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门槛。

其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教师对听力教学的忽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当学生认为听力只存在于试卷中时,在考试之外便不再会认真听英语了。

三、提高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教学策略

1.重视英语教学中的听力环节。在新授课上可以不直接呈现课文文本,先让学生听录音作答或判断,使得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听,训练抓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而在专项的听力训练中,教师不仅仅只是选择听力试题让学生做,还需要挑选丰富多样的听力材料,如故事、日常对话、小诗等,要注意听力材料的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其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把听力教学贯穿在每一节英语课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英语,多重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英语习惯。

2.听、说、读、写、玩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听说结合。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只有听懂了,才能说清楚。在教学中,针对单词、短语、句子或简单的对话,可让学生听录音并模仿;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对话,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或提问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情况。不管是模仿朗读还是根据听力内容对话都是一个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输出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综合听说的能力。

听读结合。要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除了多听外,还需要多读。读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包括阅读和朗读,多阅读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模仿录音朗读是增强语感、纠正语音语调的有效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能力强,善于模仿课文录音,教师在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看文字材料跟读,然后尝试不看内容跟读,最后凭语感和记忆与录音同步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敏感性,产生英语语感,当听到同样句子时,学生大脑中的记忆会迅速被唤起,立刻反映出所听到的句子,并作出反应。

听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十分有效的手段。听写的过程是高强度训练,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耳、脑、手、眼同时并用,在听懂的基础上通过写的形式输出内容,考验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平时随堂听写单词、词组、句子对听写进行练习,难度更高一些的可以通过听对话或语段让学生补全填空。

听玩结合。教师可以采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听力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

3.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并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听前预览、预测的习惯。在做题前,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听力题目和内容,预测可能会考查的知识内容,理解题干的要求,明确听的任务。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就能养成习惯,在听前做到认真思考,心中有数,听的时候也会更有目的性。

其次,培养学生在听时做笔记。在听的过程中,尤其是听对话或短文时,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需要边听、边思考、边分析,随时做出简单笔记有助于对关键词的提醒和强调,也有助于整理和回顾思绪并作出判断。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数量、钟点、年龄、价格等信息可指导学生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对于人名和地名等学生可先用缩写或汉语来代替,对于重点信息或关键词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些符号或简表来记录。

英语词汇教学刍议 篇7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常常把语言与词汇比作大厦与砖头,以此说明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确,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最重要的。没有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所言:“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有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Ron Hubbar先生的教育学理论也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最终难点是什么,语法还是词汇?《英语词汇量与听力理解关系的研究》和《学生英语词汇量与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关系的研究》等相关研究已充分证明在于词汇。我们的教学不见长进,许多学习者无法过基础关的关键所在都是词汇。我国著名的“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也首先强调“适当集中”,其核心是“集中识词”,“集中识词”是其他教学法的基础。据统计,英语国家的人,平时经常用到的词约3000—5000个,但需要认识的词汇量则更大,一般成人能懂的词约有2万以上。同样说中文的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其对中学生应掌握的词汇要求约在6000个。而内地对中学生的要求虽然每年都有提高,《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目标”(九级)对词汇的要求也不过“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词汇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词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不尽人意。第一,许多学校并没有英语词汇专项教学摆上日程,词汇教学基本上是从属于语法、语篇及其它类型的教学。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词汇不应由老师教,而是由学生自己积累。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对词汇的教学始终重视不够,从小学到大学,许多学生误以为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学好语法,英语能力差就是因为语法没搞懂。第二,现在的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还主要是“汉语翻译”式的“死记型”,总体上是比较低效而乏味的。这种“死记型”教学法死板僵硬,毫无技术、兴趣可言,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界所提倡的“智学英语,乐学英语”的境界。第三,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急功近利,总想快记、多记单词;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只满足于课文释义,没有注意到英语单词不仅一词多义,并且不同文化、场合、语气、语境等都会影响到词的意义;总是用本来的汉语意思翻译单词原始的意思,而没有掌握这个词的文化内涵,没有认识到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词汇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别;在单词的记忆方面也没有科学方法,因而常记常忘。

因此,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亟待加强。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科学地记单词,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三、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利用词汇规律进行词汇教学。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便于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要迅速扩大词汇量,巩固已学的词汇,加深理解词义,善于运用词语,学习和了解英语的构词法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构词法知识的讲授。英语中最常用的三种构词方法是派生法、复合法和转化法。派生法是通过加前缀、后缀的方式构成其他单词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单词。学生掌握此方法就可以推测出一类词的意思。例如:当学生了解了dis-,in-等前缀表示“不”的意思后,再见到disagree, dislike, incomplete, incorrect等就可以猜出这些词的含义;了解了后缀-less加在名词后可以变成词义相反的形容词,就不难猜到wireless, hopeless, homeless等词的含义。如果让学生了解了它们的构词方法并学会分析,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复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两个词一旦结合成复合词后,语义就不是原来两个词的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从中引出新语义。例如:greenhouse(玻璃暖房),greenhand(生手),cutthroat(凶手),new-born(新生的),looker-on(旁观者)等。转换法不改变词的形态,只是使词从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例如:button原是名词“纽扣”的意思,但可转化成动词,表示“扣纽扣”,cool原是形容词表示“凉爽的”,转化成动词后表示“变凉,冷却”的意思。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构词法,对学生扩大词汇量将有很大帮助,而且使学生记忆单词更便捷、更牢固。

(二)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联系语境和文化,培养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

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离开了语境,词汇就如同无水之鱼、无本之花,失去其生命活力。所以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应结合一定的语境,而不应作孤立的讲解。在英语中,由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许多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英语词汇学习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掌握单词的用法显得十分重要。研究表明,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对“推理”和“间接”学习词汇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尤其体现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目前流行的cloze练习,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词义猜测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另一方面,英语词汇的产生、发展及运用,无不受自然、历史、社会形态的影响而打上文化的烙印。所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联系语言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词义。如英语“Love me, love my dog.”中的dog在中西方文化中就存在很大的情感差异。又如dragon在英语传说中是邪恶和凶残的化身,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是威严和吉庆的象征,若简单地把dragon和“龙”等同起来就会引起误解。

(三)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英语词汇。

保持词汇长时间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大量的口、笔头实践中运用词汇。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是储存。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后,教师就要鼓励其积极运用,培养其产出意识:既要有主动创造现有条件加以运用的意识,又要有主动创造环境和条件进行操练的意识。实践表明,已学的单词也只有通过反复的言语实践才会掌握得更为牢固,才会成为实际运用的语言材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设法创设使用英语语言的环境,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练习听、说、读、写的机会。比如:开设英语角、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等。英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给学生创造“输出”词汇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表达“输出”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尽快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四)指导学生掌握策略,让学生归纳词汇用法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很多词汇往往有不止一种用法。以前,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时,习惯于把很多用法罗列出来,学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背”词汇的用法。有些学生虽然能背下来,但是很快就忘记了;还有些学生对背下来的东西根本不理解,再遇到这样的词还是不会用。这都是机械记忆造成的,学生缺乏“思考”这一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低效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应用几个步骤来学习词汇,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能够自如运用。例如:在学习以-ing和-ed形式结尾的形容词的时候,笔者给出这样的例句:(1) His speech was boring.(2) I felt bored with the lesson.(3) The computer screen is absolutely amazing.(4) I was amazed at what he told us.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总结出以-ing形式结尾的形容词修饰的主语都是“事”,而以-ed结尾的形容词主语是“人”。这时,笔者再给出这样的例子,He is an interesting person.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总结出这两类词在本质上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ing形式结尾的形容词都表达“令人……的”,而以-ed形式结尾的形容词则表达“感到……的”含义。再配以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

四、结语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略。学习词汇的技巧有许多,讲授词汇也有策略存在,哪个最好,哪个最适合,还要靠教师和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提倡使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学习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总之,探索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摘要: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人们对词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词汇学习不再被认为是简单的词汇表的记忆和学习, 而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一种过程, 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本文讲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地位, 分析了现有的问题, 探索了几种词汇教学的方法, 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问题,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兵.重新审视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教学月刊:中学版 (杭州) , 2007.1 (上) :8-9.

[2]魏恒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 (2) .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英语听力刍议 篇8

一、做好英语听力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 保持良好听力心态

要掌握好听力技巧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就要求学生在听之前摆脱对听力的恐惧心理,使心情完全放松,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听力问题的阅读上,同时要做到将问题与听力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题目中干扰信息的高效筛选,快速判断听力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形成完整的听力思维,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

2. 突破英语听力障碍

对于一门新语言的学习,学生在面对英语听力时,往往因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失去学习的自信,产生自卑、怯懦、惧怕等不自信心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作为英语听力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完善并总结自身英语听力经验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改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英语听力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听力成绩。

3. 强化英语语言基础

摩天大楼的稳固与否,关键在于其地基的坚实程度。英语听力的训练同样遵循这样的道理。因此,要想打好英语听力的基础,首先要注意对音标的学习。只有在最大限度内保证单词发音的准确性,掌握发音技巧,才能将其作为语言学习最有力的支撑,成功实现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提高。其次,反复阅读,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英语听力的学习的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与建立,因而在英语的日常学习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意愿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深刻体会作者写作内涵,全面把握句子在文章中呈现出的不同感情色彩,从而为听力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听力技巧

1. 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英语听力不仅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技能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在平常的听力练习中,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加快听力播放速度或在考察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增加题目数量等,通过听力环境的不断改变,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以便当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的听力题目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2. 听力练习的生活化教学

英语听力的练习内容与生活化的口语有很大的关联。在这一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平时的课堂听力教学紧紧围绕着学生日常生活进行展开。如,学生之间的问候或者讨论问题过程都可以作为英语听力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基本生活口语表达的练习,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大大增强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春节”、“十一”、“五一”等重大节日内容的英语听力的引用,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听力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借助节日的浓厚欢乐气氛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接受能力。

三、听力训练过程中需注意的其他内容

1. 了解英语口语表达的特点

英语口语表达最明显的特点是非正规化,例如,人们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一般常说:Hi,或者Morning!在正规的场合才会说:How do you do?此外,口语中存在着单词重读、音变、连读等状况,同时个别单词在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中的发音是不大一致的,只有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才能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2.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针对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对英语听力的惧怕、无从下手心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练习机会,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到课堂对话中来,在练习中大胆说英语,增加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在练习句型转换的表达时: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可以转换为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eather today?这样一来,练习英语听力的同时也进行了语法的基本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体会英语语言的主流表达方式。

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篇9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 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 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以巩固。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 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 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另外, 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 而是靠练, 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 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 它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长持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 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 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 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 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 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 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 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 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 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 (1) 职业道德不够高; (2) 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 (3) 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 按克拉申的观点, 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 听说能力似乎尚可, 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究其原因, 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 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 也就自然造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 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 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之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

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 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

2. 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

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 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 增加阅读和写的量。

初中英语教学刍议 篇10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

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 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等) 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 那么, 教师在教学中, 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长期左右着我国中学外语教学, 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 “聋哑外语”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 影响不大。再说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 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 它们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这个基础,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然而, 知识不等于能力, 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 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 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只要缺少其中一个, 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另外, 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 而是靠练, 只有进行言语操练, 在情景中加以运用, 它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 在课堂上, 必须进行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发的习惯。形成习惯, 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 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 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 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是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来看, 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 即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 任何事物的变化, 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并不相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 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 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 (1) 职业道德不够高; (2) 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 (3) 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素质的普遍较低, 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 造成严重浪费。例如, 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英语阅读整体教学刍议 篇11

关键词:英语;阅读;整体教学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在英语“四会”技能中,“听、说、读、写”中的“读”在高中阶段(包括中职)有更高的教学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能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书面意义与答对理解习题,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要墨守陈规,让学生在学好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方面。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取“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l)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先教生词与句子结构,然后再逐句讲解翻译,逐段分析,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这种方法是基于对单词与句子的理解基础上的阅读教学(词——句——段——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只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文章整体理解以及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局面,从而使阅读教学变成了语法课,使课文的信息支离破碎甚至造成整体理解上的偏差而无法达到阅读课教学的效果。

2. 学生方面。

在阅读课文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逐字逐句地阅读,甚至遇到生词马上查字典,不能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这既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又不能准确地理解全文,只停留在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上。另外,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即使全文的书面意思都读懂了但未必能够答对习题。这种情况就是大家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对策

现在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教师采取“自上而下”(Top-down Model)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即使对课文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好,也能在对背景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帮助理解课文大意。因此,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必须先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讨论、猜测课文大意,正如Goodman(1967)说的:“阅读是心理猜测游戏。”

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过分依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而忽视了作为基础的语言知识的掌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也叫“图式”(Schemas),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或背景知识组成的,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并无意义,它只能由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其意义,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读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作者利用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对单词、短语、句子结构的认知与理解),还要有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在阅读中把已有知识与文章的书面内容结合起来,两者互助互补,从而更加高效地领会文章的意思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三、实施步骤

基于“图式”的阅读教学是目前最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效果。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预读——阅读——巩固。下面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第二册的How NASA Chose Their Astronauts 为例,进行分析。

1. 预读(Pre-reading)。

预读也叫导入(Leading-in, Harmer,1983),这一阶段在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是学生对阅读任务的预热。教师要适当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内容有先期了解,从而为进一步阅读课文打下基础。预读主要有预测、情景设置与速读。

在教How NASA Chose Their Astronauts 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三位宇航员乘坐“神州九号”上天并在太空生活的视频,唤起学生的记忆与兴趣,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这样一个问题:How could they be astronauts? 或者:What’s the basic conditions should astronauts have? 让学生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然后让各个小组把讨论结果汇总,以便在阅读阶段作对照。读前预测能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下一阶段的阅读。

另外,教师还可以先安排一个速读环节,设置一些简单的T/F问题,如:

( ) 1. NASA chose men between the ages of twenty-five and forty.

( ) 2. Among the astronauts, some are air pilots and some are scientists.

( ) 3. Being an astronaut is dangerous but exciting.

( ) 4. The astronauts would do nothing on the moon.

( ) 5. The astronauts needn’t learn how a spaceship works but learn how to control the ground system.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课文,以完成这五个题目为目的,从而对课文大意有一个了解。无论是预测还是速读,都不要先下结论,判断正误,待进入下一环节才进行,为正式阅读课文埋下伏笔,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阅读阶段收到更好的效果。

2. 阅读(While-reading)。

正式阅读是阅读课上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做法通常是让学生认真读一次课文,然后完成教师或课后设置的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与翻译等,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结果而忽视阅读过程。其实,这种方式更注重学生对课文的书面理解,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作用不大。对于阅读环节,比较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对预读环节的验证与对课文的信息的处理过程。

(1)预测验证。

对于预读环节设置的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内容并结合已有知识,达成共识,如:

Basic Conditions:

1. He is in good health and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2. He is an experienced air pilot.

3. He has much knowledge about space.

4. He has good mentality.

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上一环节的T/F问题也将得以迎刃而解。

(2)信息处理。

要理解课文所呈现的信息,要求学生把已有的语言基础知识与相关背景结合起来,教师帮助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建构、处理与转换,使之变得更加直观,即:

把课文从一种信息呈现形式转换为另一种信息呈现形式能使阅读更加有效,使信息更好地得到保留。研究表明,直观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中理解意思(Tomlinson,1998)。

在讲授How NASA Chose Their Astronauts一课时,笔者对课文进行重构,设计出表格(见右表):

此表格能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锻炼其信息处理能力。此表最好由小组协作学习完成,可以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填写表格(信息输出),最后各个小组分别呈现出来,教师再统一答案。通过完成表格,课文意思也就基本上得到了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答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包括书面理解、信息重组、课文暗示、作者意图、个人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3. 读后巩固(Post-reading)。

此环节是对所学课文内容的再现与扩展,有助于学生在复习所学内容上再生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复述,还可进行知识拓展、情感教育等。

如,在完成课文的阅读后,笔直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练习以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The passage tells about how NASA chose ______________ to land on the ________. They are _______ air pilots _______ scientists. Everybody was ________ to be an astronaut. After choosing, they must study many _________ because they would have to research the ________ and tell the ________ of the moon. They were also trained to fly in ________________ and learnt how to _________ the spaceships and rockets.

这篇课文是讲述美国航天局选拔培养登月航天员的,教师可据此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与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努力学习以及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把课文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阅读策略,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与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蔷.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ge Teaching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云梅.整体把握 局部揣摩[J].中学生英语,2011,(7-8).

[3]汪发萌,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C].广州市中职学校英语专业第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5.

英语互动教学刍议 篇12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互动教学成功的前提

1. 歌唱的作用

学生大都喜欢唱歌,一首优美的歌曲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通过唱英文歌曲,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到这首歌曲所涉及的文化风俗,拓展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巧妙地把歌词设计成填空题的形式,学生一边听,一边把涉及重点单词和词组的歌词听写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又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听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优美旋律响起的时候,当动人歌声飘扬的时候,也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热情高涨的时候。

2. 游戏的作用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设计各种不同的游戏。单词方面,我设计首尾字母接龙游戏,如第一个学生说transform,下一个同学要接出一个以m开头的字母movie,第三个同学再接出electrical,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在小组甚至全班进行,学生们为了不出错,个个都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全然忘记了死记硬背单词的痛苦,在玩的同时快乐地记住了很多单词的拼写。句子方面,我设计了句子拷贝、句子接力、听句子做动作等游戏,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

3. 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普及,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又能将一些抽象的语言点变得立体直观而富于趣味。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欣赏到英语动画片,可以观看欧美大片,可以去世界名校听课,可以和外国朋友在线聊天,更可以无限量地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源。

4. 生生互动的作用

在我的课堂里,经常会看见有些学生在讲台前有模有样地讲解着什么,还不时地喊下面的同学回答问题,而下面的学生也很配合,特别认真地回答小老师的提问。这种情景,是我上复习课的一种教学手段,小老师问得认真,学生答得积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复习效果也相当让我满意。很多时候,人们把师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唯一重要的关系,师生互动受到普遍提倡和采用,而生生互动却常常被忽视,甚至有些老师还认为生生互动只会给课堂带来消极影响和破坏力量,不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课堂进程。其实通过生生互动,相互补长取短,共同提高,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更容易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集体凝聚力,从而使学生感到集体的友爱,满足自己归属的需要。同时,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也能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能激发个人努力的欲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当自己的观点被群体认同和肯定时,心中充满成功的喜悦,也满足了自己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创设情景是互动教学成功的基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没有情景就没有真实的语言。在学习一些交际用语或实用对话时,我常将教室布置成车站、医院或邮局等实际场景,学生根据要求变化角色进行实景练习,有时还可以以一些短剧的形式将一些场景串联起来,学生们边演边说,不亦乐乎。对于涉及西方习俗的内容,我会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甚至是电影片段给他们以最直观的理解,经典的电影片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配音,有时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更改原来的对话内容,创造出自己的电影对白。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课堂互动效果良好。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观是互动教学成功的保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组内讨论,每个组员提出自己的见解,由组长负责记录整理,最后推举一名成员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小组最出色,每个组员也积极提供资料,从而也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当然,目前的社会与合作并存的还有竞争,因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也是时代的必需。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带有竞争性质的练习。如个人才艺比赛、小组比赛、大组比赛、男女比赛甚至是学生和老师的比赛。这些竞争,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还体现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几乎人人参与的环节中,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那些在比赛中失分的题目,他们也会印象特别深刻。

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是互动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情绪,克服害怕或害羞等不良情绪,从而进行大胆的交流。这期间,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教态,面带微笑,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言语和恰当的手势来引领学生。对一些精彩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一些不当的回答,教师不可以责备辱骂学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其对老师产生怨恨,对英语也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我通常不会马上打断学生的回答,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在他全部回答完以后,先找出他回答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而后请其他同学来找找那个学生回答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把这个环节起名为“英语诊所”,改错的学生就成了大夫,犯错的学生就成了病人,通过改正错误,病人就可以出院。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来争当医生。此外,我也很欣赏西方教育所推崇的质疑说,即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在听课的时候要带着科学的怀疑态度,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当老师讲的内容与自己的理解有出入时,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创新。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观也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有时我会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然后评出最佳提问选手和最佳回答选手。同时我还设置了一个特别奖项即“难倒老师奖”,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让老师有时也难以一下讲清楚。当然前提是这些问题不是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一味地提问学生,而是形成了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良性循环。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所以作为一个教师,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是教师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努力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互动教学来激发每个学生的求学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必定轻松和谐,处处精彩。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互动教学模式因其新颖的教学方法、逼真的语言环境、多变的课堂活动, 再加上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等正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本文作者根据课堂实践, 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互动教学,兴趣,情景,合作与竞争,质疑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标本资源下一篇:煤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