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2024-09-02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精选10篇)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1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解答问题相比较, 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 它强调的是老师出题, 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 找出事先约定好的具体答案;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却与之不同, 它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通过团队协作、明确分工等形式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得出的答案并不是唯一、也不是事前约定的。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结果, 而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则是过程。

那么, 研究性学习到底该如何选题呢?笔者将选题分为提出课题和明确问题两个过程。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

课题来源于问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要提出所要针对的问题。学生常常会苦恼没有课题可做, 不知如何提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都可以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 不愁没有问题, 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常生活离我们很近, 但同时也隐藏着丰富的问题资源。循着我们学习生活的内容, 平时偶遇的一个事件、一件器物、一种现象, 甚至于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 一些人物, 一些思考, 都是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素材。比如我们可以就学生近视的问题提出设计一个视力保护提醒器。

当然, 日常生活并不是问题产生的唯一出处, 当今时代种类繁多、层出不穷、纷至沓来的信息资源也是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对图文信息、影像音频信息等的收集、检索和分析, 往往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询问访谈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

二、选择问题成立小组

将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按领域分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 选择相似问题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小组明确研究方向, 自己围绕研究方向, 搜集资料。指导学生从书籍、网络、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中获得相关资料。如我们可以请图书馆的老师介绍如何查阅文献资料;请电脑老师介绍网上查阅资料的方法。同时要告诉学生, 这一阶段, 只要与课题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 都可以搜集。请相关导师指导督促小组课题研究。

三、明确研究课题

1. 明确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背景是指一项课题的由来、意义、环境、状态、前人的研究成果等, 以及研究该课题目前所具有的条件等。如视力保护提醒器的设计针对青少年视力低下, 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设计。有资料显示, 我国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26.96%, 初中生53.43%, 高中生72.8%, 大学生77.95%。特别有调查显示, 50%以上的学生及家长缺乏对视力保健最基本的科普知识, 不懂得“近视与盲只差一步”的危害性。造成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有很多, 陈绶祥在《中国儿童与青少年近视眼的成因与防治》中提出, 造成单纯性近视的原因是: (1) 用眼环境太差; (2) 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 学习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4) 营养结构不合理; (5) 缺乏应有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对于用眼环境, 国家对学校学习环境、照明采光环境都有强制规定, 但在阴雨天照明灯具何时该亮何时该灭却很难把握好尺度。为此我们进行了视力保护声音提醒器的研究设计。通过创设健康的读写环境和科学方式, 避免在不好的灯光环境下长期读写而导致的近视。而光线充足时能节能, 符合时代的要求。

2. 分析问题研究的可行性

一个问题的解决或一项设计的完成, 不仅受到问题解决者或设计者的主观条件的限制, 还受到客观方面的限制。从主观条件来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设计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客观条件来看, 从问题的设计到解决往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需要一些资料、仪器、设备等作为支撑, 而这些资源相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限的。如在设计制作视力保护器中小组成员虽然对集成电路方面的知识及电路连接中的焊接技能欠缺, 但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都能一一解决。

四、研究课题的命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名称可通过研究对象、方法等的分类, 进一步认识课题名称的表述。一个好的题目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 比如某一小组要研究水资源污染问题, 在明确问题对象时首先得明确问题的表述和目的。其次还要考虑到问题解决的可行性, 这时对象可以选择某一地区。如长兴县雉城镇水污染, 在方法上首先要知道做的是什么类型的研究课题。比如说长兴蓄电池产业发展的利弊调查, 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项社会调查类的研究性课题。

总之,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符合我们自身的条件与需要, 便于研究的课题。因为成功的课题研究可以为以后学生的成长发展起促进作用。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2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统计月降水量

41、如何合理抽税

42、市区车辆构成43、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4、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课题

《 立几部分 》

问题1平几中证点共线、线共点往往较难,通常出现在竞赛中。而立几中的这类问题却是非简单,主要的依据仅仅是平面的基本性质: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共线。可否将平几问题的这类问题进行升维处理。即把它转化为立几问世题加以解答。

问题2用运变化的观点对待数学问题,将会发现问题的实质及问题之间的联系,但对于立几中的这方面还显得不够,可以通过整理、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加以综合研究。

问题3作为降维处理的一个例子:可考虑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转化,如转化为线面距、点线距、面面距等。

问题4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异面直线上两动点的连线中最短的线段长度。所以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来解决。即建立一个两动点的距离函数,利用求函数的最小值达到目的。

问题5立几中的许多问题可化归为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位置。如点面距、点线距、体积等。于是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显得非常重要,试给出一种通用方法进行确定。

问题6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立几中的难点,常用方法有: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其实质是以点定位,即当点在二面角的棱上时用定义法、当点在一个半平面内时用三垂线法、当点在空间时时用垂面法。问题似乎已解决。但对于较复杂的图形,由于点的个数较多,以哪个点作为定位点就难以决定。试给出以线定位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及步骤。

问题7等积变换在立几中大显上内身手,而非等积变换是它的一般情形,作用更大,却被人们所忽视。利用非等积变换能解决求体积、求距离、证明位置关系等问题。试利用类比平几的相应方法探索之。

问题8 将三垂线定理进行推广与引伸,即所谓三面角的正、余弦定理及其特例直三面角的正、余弦定理。以开阔眼界。

《解几部分 》

问题9对于数学的公式,我们应当做到三会:即正用、变用和逆用。如解几中有许多公式如两点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定比分点、斜率公式等,考虑其逆用,就可得到构造法证题,试研究解几中的各种公式逆用,以充实构造法证明。

问题10我们对待任何问题(包括解决数学问题)往往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去审视,以调节自己的行动计划。在解几中探索与搜集以美的启迪思维的题材,加以整理与综合研究。

问题11 整理解几中常常被人忽视和特例而使问题的解决不完整的有素材,如用点斜式而忽视斜率存在,截距式而忽视截距为零等。

问题12 利用角参数与距离参数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命题的演变,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目的。问题13 将与中点有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推广,使之适用于定比分点的相应问题与方法。

问题14 研究求轨迹问题中的坐标转移法与参数法的相互联系。

问题15 关于斜率为 1的特殊直线的对称问题的简捷解法中,概括出适用范围更加广阔的解题策略。

2问题16解决椭圆问题不如圆容易,能否使问题化归,即椭圆问题的圆化处理,进而研究圆锥曲线(包括其退化情形如两条相交线,平行线等)的圆化处理。

问题17整理与焦半径有关的问题,并将之“纯代数化”,进而研究其“纯代数解法”,从中探索新方法。

问题18 把点差法解中点弦问题进行推广,使之能解决“定比分点弦”问题。

问题19 求轨迹问题中,纯粹性的简捷判别。

问题20 在定比分点公式、弦长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隐含着“射影思想”,扩大这思想在解几中的地位或功能。

问题21 对平移变换的解题功能进行综述。

问题22与中点弦有关的圆锥曲线中的参数范围确定问题,往往需要建立不等式进行求解,各种方法中以点在曲线内部条件为隹。试将这方法推广到定比分点弦的情形。

《函数部分 》

问题23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但在解决关集合问题时,常常忽略这一事实。试整理这方面的各类问题。问题24 整理求定义域的规则及类型(特别是复合函数的类型)。

问题25 求函数的值域、单调区间、最小正周期等有关问题时,往往希望将自变量在一个地方出现,所以变量集中的原则就提供了解题的方向,试研究所有与变量集中原则有关的类型(如配方法、带余除法等)。问题26 总结求函数值域的有关方法,探索判别式法的一般情形——实根分布的条件用于求值域。问题27 利用条件最值的几何背景进行命题演变,与命题分类。

问题28回顾解指数、对数方程(不等式)的化归实质(利用外层函数的单调性去掉两边的外层函数的符号),我们称之为“给函数更衣”,于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方程(不等式)进行演变。你能利用这一点编拟一些好题吗。

问题29 探求“反函数是它本身”的所有函数。从而可解决一类含抽象函数的方程,概括所有这种方程的类型。问题30 在原点有定义的奇函数,其隐含条件是f(0)=0,试以这一事实编拟、演变命题。

问题31 把两面镜子相对而立,若你处于其中,将看到许多肖像位置呈现出周期性,你能把这一事实数学化吗?若把轴对称改为中心对称又怎么结论?

问题32对于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若已知解的情况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我们通常用函数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离参数,试概括问题的类型,总结分离参数法。

问题33 改变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的主元与参数的地位进行命题的演变。探索换主元的功能。

《三角部分 》

问题34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而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却被人们所遗忘,试探它在解决三角问题中的数形结合功能。

问题35 概括sinx+cosx=a时相应x的取值范围,及问题条件中涉及这一条件时的所隐含的结论。问题36 整理三角代换的的类型,及其能解决的哪几类问题。

问题37 三角最值的构造证法中,型如,可转化成:1)动点(ccosx.asinx)与定点(-d,-b)连线的斜率;

2)或先化为 从而转化为动点(cosx.sinx)与定点 连线斜率等,考虑各种构造法的背景的联系,能否以此联系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问题38 一个三角公式不仅能正用,还需会逆用与变用,试将后者整理之。

问题39 概括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的一次弦式、高次弦式和切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问题40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中,对于含边角混合关系的条件,利用正、余弦定理总有两种转化,即转化为角关系或边关系,探索其中一种对另一种解法的启示功能。

《不等式部分 》

问题41一个数学命题若从正面入手分类情况较多,运算量较大,甚至无法求解,此时不妨考虑其反面进行求解得解集,然后再取其补集即得原命题的解。我们把它称为“补集法”,试整理常见的类型的补集法。

问题42 概括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中的“凑”的技巧,及拆项、添项的技巧。

问题43 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如分析式子中的指数、系数等启示证题的的方向。

问题44 探求一此著名不等式(如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多种证法,寻找其背景以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问题45 整理常用的一此代换(三角代换、均值代换等),探索它在命题转化中的功能。

问题46 考虑均值不等式的变用,及改变之后的不等式的背景意义。

问题47 分母为多项式的轮换对称不等式,由于难以参于通分,证明往往较难。探求一种代换,将分母为多项式的转化为单项式。

问题48 探索绝对值不等式和物理模拟法

新本科院校毕业设计选题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内涵选择策略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选题、指导与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等几个步骤,共10个环节,其工作流程依次是申报课题、审批课题、选报课题、审核学生、设计与指导、中期考核、指导教师评分,主审教师评分、小组答辩及评分、院答辩及评分。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毕业设计的战略起点,是毕业设计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选题规划了毕业设计的方向、角度和范围,对毕业设计成果具有预测性,因此,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效果,是影响毕业设计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就是针对选题的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对课题质量、研究范围、课题落实情况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性质的课题,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受到提升其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选题包括申报课题、审批课题、选报课题、审核学生几个环节。申报课题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的过程,包含教师拟题申报和学生自主拟题申报。教师拟题申报主要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教学情况,拟定出的子课题或规划中的课题;学生自主拟题申报,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实习单位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拟定的课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申报自己感兴趣且与专业相关的课题。课题拟定的数量应该超出参加选题学生人数的20%。拟定的课题交由一审专家审查,确定课题的范围适应性、专业培养符合性,从而保证课题的质量,一审过后的课题由二审专家进行终审,终审课题进入课题库,由教务部门发布,组织学生、教师双向选择落实课题。

2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策略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必须对毕业设计题目严格把关,精心筛选毕业设计题且,在满足本科毕业设计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将学生的毕业去向、用人单位现阶段的工作任务、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学生的兴趣有机融合,充分体现选题的综合性、实际性、前沿性。

2.1注意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实际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实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应要求毕业设计的课题必须来源于实际,教师给出的课题可以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是研究所、工厂等单位委托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是结合实验室建设和课题建设的课题,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联系课题,进行联合培养。经验证明,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课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愿意选,积极性高,完成效果好,最后答辩评优的课题都来自于实际课题。

2.2选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训练选题时应充分考虑所选课题的综合性、典型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毕业设计课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础训练,巩固和应用在前面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不能局限于课题任务的简单完成,而应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做出适当调整,使选择的课题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

2.3选题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毕业设计课题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研究对象,既要能达到培养训练的目的。又要保留学生发挥创造性的余地,课题的多样性能使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分配课题,达到因材施教。因此指导教师选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要适宜,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后即可以完成;同时也不宜过小,否则难以达到全面训练学生的要求。选题要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特别是那些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相关的题目,应多加选择。

2.4选题要一人一题,互不相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一人一题,互不相同。并且,原则上每年的题目和内容不得重复。但随着招生人数和学生毕业届数的增加,这种选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解决好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问题,巳成为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难点。

2.5选题应兼顾就业形式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特别是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确定工作单位,因此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对于即将参加工作的同学,应尽量劝其选择与将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设计题目,尽快熟悉工作性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对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应劝其选择科研性比较强的课题,做好进一步从事科研的准备。

3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控制

为了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必须对毕业设计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监控。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中一个关键的步骤,选题的难易程序、工作量大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对选题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应从所含环节着手,具体如下:

3.1课题申报质量控制关键点:①教师是否具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和资格;②课题是否与科研、生产和实践相结合;③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

3.2课题审批质量控制关键点:①审批课题是否符合培养要求:②教师申报的课题数,指导学生数是否与其职称、能力相配;③教师是否将大而难的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题目:④课题是否与往届的课题重复;⑤是否一个课题一个学生完成,是否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课题,是否对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⑥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是否具备或能否解决;⑦课题数是否足够,课题类型是否多样化,满足学生能力、个性的差异和特点。

3.3学生选报质量控制关键点:①课题选报人数是否已满,学生是否能报:②学生是否具备选报课题的基本条件,如专业。

3.4审批学生质量控制关键点:①课题选报人数是否超过允许人数;②多人一题时每人任务是否不同;③学生的专业、志向、兴趣、能力是否与课题要求相匹配;④学生是否确定一个课题。

4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4

一、确定选题方向

在学生进行选题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设计和提供一些问题情境或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帮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有关研究问题的知识水平, 这些问题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 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协调, 提出要研究的2-4个问题, 确立该研究问题的价值、可行性和相关因素。在学生确立问题时, 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 由于受学校规模等等因素的影响, 学校又不宜将学生带到社会上, 因此,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主要之一来自校内, 学校的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提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查找, 校园显隐性环境提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产生、确立、调查、考察、设计、实验等场所。学校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座, 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 让学生亲身体念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设计表格、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科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肯定学生的成果, 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兴趣。

二、选题的途径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仅是教师提供, 还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

式概括出问题, 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果你对看到的想看个究竟, 对听到的想问个明白, 那么选题就简单多了。

课题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就看你对看到的是不是视而不见, 对听到的是不是听而不闻。如果你对看到的想看个究竟, 对听到的想问个明白, 那么选题就简单多了。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任何教材都有需要充实和完善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应用因素, 有意识地挖掘一些研究课题提供给学生或启发学生选题,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在学习了概率统计后, 可以研究社会上的一些摸奖问题, 可以利用统计的方法, 研究一些社会问题。学习了方程的应用知识后, 可以研究纳税问题、分期付款问题、存款最佳期限问题、节约用水问题、商品调价中的数学问题等等。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研究数学中的开放题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 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生动活泼, 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处处留心皆数学。你在升国旗时, 想到如何测得旗杆的高度吗?!你在渡船时, 想到如何测量河宽吗?!当你看到地板砖展铺成美丽的图案时, 你是否想到展铺这美丽图案的数学原理呢?你在上课时, 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的看到黑板的问题吗?你是否关注在不停地在水面上投掷石块时, 水面上便会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圆晕, 而且最后投下的石块激起的圆晕最小吗?你乘船逆流而上发现东西掉进水中顺流而下时, 想过假设将船掉头去追, 什么时间能追上的问题吗?你在开、关窗户时, 想过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吗?平日作业、例题、习题及中考试题的推广和变式你想过吗?

三、选题的可行性分析

在学生的第一次选题中, 学生往往漫无边际, 对什么有兴趣, 就随意选什么, 于是指导老师一定要对题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范围要小, 同时, 研究性学习要考虑以下四要素: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人力主要是指指导老师和学生各合作伙伴对该课题有没有研究兴趣,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具备。财力是指该项研究的实验经费、调研经费、交通费用和资料复印等的开支。物力是指研究地点、实验设备、实验试剂。

总之,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凯:《教育叙事.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5 (6) [1]王凯:《教育叙事.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5 (6)

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思想 篇5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主创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自主选题并以此为中心自主活动的学习形态。因而,自主选题就成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和初始环节。本文着重对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思想作一简略阐述。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包揽一切,学生很少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导致学习过程主体的虚无性。这样,势必造成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机的支撑,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动机不是从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或者说他们需要以外部奖励来维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实质上,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有技艺的教学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性缺失”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我们正确认识和进一步解决。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的选定、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因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基于这一点,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在选择与确定研究性题目的过程中凸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把这种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始终,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积极进行主体性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即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整个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选题;见解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86-1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题实际上是一个初步明确研究的方向、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的过程,课题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效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见解。

一、选题的类型与课题来源

1.选题类型。

(1)理论性选题,通过资料的查询和收集,能对学习中某些问题进行见思辨性研究,提出个人观点的课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已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综合运用能力。

(2)应用性选题,主要指利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储备,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实践活动过程,体验成功,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查访问性选题,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特定的角度和途径,通过亲身体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调查访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2.课题来源。“研究性学习”课题主张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发现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所以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选择课题。

(1)从学科学习中寻找课题。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探究,在学生的分科学习中,不同学科之间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叉,通过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探究,可以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2)从学校生活中寻找课题。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因此学校生活是学生课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通过上体育与健康课,参加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来发现一些问题并加以研究,既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又能增强观察与实践能力。

(3)从体育信息和资料中分析比较提炼出课题。信息资料能比较及时反映某些现象和问题,通过收集筛选、整理,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新的课题。

(4)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课题。这一类课题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针对体育场地设施却很缺乏的现象,可制定这样一个课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需要”。

二、选题过程的组织

1.教师选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分别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然后经过充分准备,向学生展示和介绍选择的研究主题的目标、内容以及意义、激发学生的选题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列出课题。教师对学生较感兴趣的问题给予一定的“问题”背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引导列出课题,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起点。

3.学生独立地寻找课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如果稍加留意,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可以产生问题,无时不可以产生问题,关键要看你如何去看。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让他们独立地寻找出课题,可以是以体育学科的知识为主干,可以是理论性研究。可以是新的课题,也可以是别人已研究过的课题。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课题都应强调它的研究过程,而不是结果。即研究思路新颖、方法独特、富有创造性,体现学生自己的设想与体验。教师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选题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由于这是一门刚刚开设的全新课程,学生对它比较陌生,在选择课题可能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对能力的要求太高。学生在选题开始阶段容易忽视自身能力及现有条件,想选大题目,搞个大研究项目,由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导致课题难以实现。另外,有的课题本身不算过大,但由于对设备器材、经费及信息资料等条件要求太高,就不具备完成的可能性,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2)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无现实意义。学生对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并未进行过认真的考虑和调查。仅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至于这一选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实践价值,很少考虑,或者是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并且已经得出结果而自己不知道。更无不同的见解。

2.建议。在选题阶段要对学生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1)打破框架,鼓励创新。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不要求统一的模式,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放开选择,可以选择由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引出的,可以选择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视角,也可以选择不同学科交叉的主题,既可以侧重于实践探索,也可以偏于理论思辨。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7

一、选题指导的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 中 , 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方向, 制约着学习的内容, 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能否实现。从理论上讲, 无论选择怎样的课题都会让学生有收获, 可在实际操作中, 课题的大小、难易等往往会直 接影响到 学生的兴趣、知识面、思维方法、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讲, 选题也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 实施整体规划的重要一环。没有课题, 研究性学习容易流为空谈;课题不恰当, 往往会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盲目。

二、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所选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 符合科学原理, 预期结果合理, 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2. 价值性原则 。所选的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符合道德法规, 符合自身的需要, 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3. 可行性原 则。要求 学生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要从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 自身积累的经验, 兴趣爱好, 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4. 安全性原则 。选题时需要注意在研究的过程中保证不会对学生的身心和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5. 可持续性 原则。优 秀的选题可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同时可以使学校的各学科研究小组进行不断深入研究的系列课题, 并具有可持续的创新性。

三、选题方法的指导

选题方法须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 一是指教师组织学生选题的方法; 一是指学生选题时对问题的切入方法。

组织学生选题可以由学生自选, 其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是不能保证课题的质量; 也可以由教师确定, 其优点是能保证选题的质量, 但可能造成学生被动参与;从实际效果来看, 更多的应由师生协作, 共同确定研究的课题。

选题切入的方法, 主要有:

1.切面抓点法。当面对的问题大而复杂时, 可以从不同侧面把问题 切分成细 小的面或点, 择取问题的一个方面, 抓住其中的一点作为课题, 通过剖析这一切 面来探究 问题的实质, 这种选题方法可称之为切面抓点法。其优点是切入点小, 方向明确, 学生容易掌控。如学习《鸿门宴》时, 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 :“谈西楚霸 王的刚愎 自用”、“论项羽的君子之度”这是选取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切入的课 题 ; “杜牧眼 中的项羽”、“王安石眼中的项羽”这是探究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

2.因果联系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从项羽的失败看项羽的人才政策”“从刘邦的胜利看刘邦的人才政策”就是从结果探求原因切入的课题。

3.对比分析法。就是抓住类似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通过对比分析, 分辨事物的优劣高下, 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如:“刘邦和项 羽的性格 比较”这是两个主帅之间的对比;“张良与范增的谋略对比”, 这是两个谋士之间的对比;“樊哙与项庄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这是两个大将之间的对比。通过比较, 可知刘邦知人善任, 谋臣能从容定计, 将士能见危授命;项羽用人唯亲, 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 将士不能效其力。两个集团之间的胜负不言自明。

4.以小见大法。“小”可以使课题紧密联系教材, “大”又可以保证课题伸展的广度和深度。如“从项羽 的悲剧谈 纳谏的重 要性”、“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还是历史的悲剧?”等都是用以小见大法成功选题的例子。

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选题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使用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是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所提出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选题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以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进行选题

该类型课题是以数学教科书中所提出的课题或是该课题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它直接源于数学教学课题.针对教材内容,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研究性课题.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教师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三角函数中学习了倍角公式后,布置学生自己推导半角公式;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学习,也可让学生由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教具模型讨论探究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样,使学生在自己的分析研究中总结出一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从而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二、以数学知识的间接应用为内容进行选题

让学生动手做、动手画、动手算、动脑想是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例如,可以根据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已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的测量收集结合向量的知识进行力的研究.再如,立体几何的多面体学习中,通过教具模型和动手折纸让学生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种类.如在“棱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课题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各种矩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几张,课上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问题1: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你能用已有的纸片围成一个棱柱的侧面吗?问题2:给你一个长宽分别为a、b的矩形纸片,能否围成一个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两个侧面是全等平行四边形的斜三棱柱侧面?

三、以数学的实际应用为内容进行选题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9

一、以教材内容为依据, 围绕基本原理指导选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教材内容, 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发现捕捉问题, 因此确定选题时应注意不能完全脱离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到高一思想政治课《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的关于牛蒡价格探究的小栏目。这一探究主要是围绕着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的生产活动展开讨论的!从而得出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原理。在教学中,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这时我适时地提示全班的同学举一反三, 在身边有没有相关的例子?几个农村的学生立即反应:“2009年云霄的特产水果枇杷价格暴跌的现象!”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出现枇杷价格暴跌的现象?产生这样的现象会不会出现什么影响?怎样才能减少枇杷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这个问题引起了绝大多数的同学的共鸣和大讨论, 从6年前的3·28枇杷节后的大规模种植到2009年果贱伤农等等现象纷纷地提出了自己的各个角度的看法, 就此我及时地引导学生确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关于云霄枇杷价格暴跌现象的探究》并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实践, 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果园, 采访果农, 走访了物价局、民政局、政府相关领导。加深了对枇杷现象的了解以及如何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服务原理的理解。在结题中不仅比较深入的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了枇杷价格暴跌现象的原因, 更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在对政府防止“果贱伤农”问题所做出的相关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得到了良好的研究学习效果。可见, 结合教材内容, 开展研究性学习, 经常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与教材密切相干、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确立好课题, 能使学生在加深对原理理解的基础上, 开拓了思维,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引导学生选择有特色的研究主题

抓住热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确定研究主题。课题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但指导不能变成包办, 尽量避免成人化和功利化。由于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的一项课题, 因此难免很多学生选题时角度过大, 过于空谈!例如有些学生选择“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虽然也是社会热点重点问题, 但是课题内容的难度不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即使结题也是通过上网查查抄抄资料, 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也形不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这时老师更应当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关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现象, 比如2010年我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 广泛开发想象和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 选择了“打造光电之都———云霄发展光电产业的现象分析”等题目。学生抓住了身边耳熟能详的经济发展问题, 既能从发展光电产业对企业、农业、就业、经济的积极影响去分析研究, 又能从消极影响带来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去分析研究。研究题目确立后, 他们积极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访问、调查、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等。针对发展光电业问题, 他们选择了“工业立县和保护资源”“光电产业的发展对云霄经济的影响”等角度, 通过广泛调查研究, 取得如何开发光电资源、发展光电产业中又可能出现哪些破坏资源的行为、要采取怎样保护措施等实证资料, 论证了发展光电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辨证思维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敢于探索、调查, 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 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三、结合德育的目的进行选题指导

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 在学习的同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课题, 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贯穿了德育的目的。例如“对网吧经营管理和规范的建议”“中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早恋现象”、对“校服”的思考、“学生对考试的看法”等课题。这些课题都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成长过程关系密切。这些都是以往在课本或学校里对学生再三进行教育的内容, 由于是被动教育, 感受不深, 甚至被有些人当成耳边风。而现在是学生自己在研究中去认识, 不仅受到的教育深刻, 而且, 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其辨别是非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2008年, 云霄县开始设立公交车路线!县城的公交车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 但是运行一年来, 伴随着各种道德、经济、习惯、交通的问题接踵而来。我的一组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确立了《云霄公交车现象的探究》, 学生们亲自跟访了几路公交车, 并采访了公交车的司机、交通主管部门, 并对车上的乘客进行了调查采访。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体现, 并且对公交车上的道德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 对公交车的管理和对云霄人们的生活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并针对道德风尚, 劳动报酬, 路线的改革和基础建设投入等方面对相关部门和乘客群众做了建议和倡导!这一课题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结题报告, 获得了多项评比奖项!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篇10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状况如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 以案例观察、记录、反思的方法, 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在进行案例研究时, 并不在抽象层次上评论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 而是根据已有的文件和已经形成共识的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视角、功能、方式, 作为衡量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的“尺”, 来评判案例学校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独特功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界开始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时, 不断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性学习需要防范陷入科学主义、精英主义, 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贴近儿童的情趣与现实生活[2],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了解研究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3], 并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 发展学生的完满个性[4]。

基于这些观点, 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研究;作为儿童观察周边世界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 学会探究自己周边的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另一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学者石中英根据《纲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三个特征[5]。学者张华、仲建维也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式学习, 并且并不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内, 而是一种突破单科限制, 强调知识多样性、综合运用的学习[6]。

基于这些研究, 本研究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的一种探究性学习, 其特征也集中表现为自主性与综合性。

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者观察记录

2013年10月中下旬, 笔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评论专家参与北京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文科班级开题报告会, 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予以具体的指导与评价, 同时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中, 每个年级各呈现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 这些开题报告的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案例中, 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 并由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上台以PPT形式予以开题报告展现。在展现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笔者观察到学生在陈述开题报告的过程中, 大部分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被选题”倾向——即学生在陈述研究的目的、选题意义时, 讲述通常是照着念一遍开题报告, 并且其讲述内容明显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会出现诸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明显的教师口吻。还有些学生在评审委员对某个选题的意义提出询问时, 根本无法回答, 旁边的教师赶紧予以解释说, “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 学生不太了解”。

(2) 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以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陈述表现来看, 学生的陈述热情并非很高。仅有几组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陈述中, 学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热情程度排序, 大致是: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文电影配音》、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语校园剧、课本剧创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级语文与英语学 科合作的《戏剧表演的生活化》。这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节目;都需要学生通过表演形式进行成果展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去, 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观察反思

根据笔者对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文科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 笔者对本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缺失

从笔者对该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来看, 这些研究性学习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一, 但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事实, 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缺乏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1) 选题弱化了与生活的联系

从两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题目选择中能够看出, 这些问题的选择都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是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 而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兴趣脱离很大。初二年级语文组的三个题目都是与课本课文紧密相关, 是课本中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鲁迅式散文”的再研究, 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途径, 深化学生对鲁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级对《诗经》的相关研究也是基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英语学科中, 英文电影配音、英文电影欣赏或话剧表演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性学习, 在开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政治、历史中的主题是大众阅读的首选, 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对这类选题更加地热衷, 初二年级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更像一个系列, 而不是研究性学习这种主题学习应该具有的题目。

(2) 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学习方式, 学生难免不适应, 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教师学职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不管是柏拉图的“助产士”, 还是“爱弥儿”式的自然教育理念, 或者现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都在说明教师的角色在于去“帮助”学生去思考, 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仍然是传统课堂的延伸, 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从开题报告会的情况来看, 教师仍然在“告诉”而不是“帮助”。这种指导方式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选题都显得“一本正经”, 没有试图理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二是开题报告的撰写与陈述过程中, 教师干脆代笔, 学生表现出的被动状态令人吃惊, 学生可能直接陈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话语。

此外, 在教师对学生开题的评论上, 教师毫不隐讳自己希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与实际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想法, 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对学习成绩或学生德育带来积极影响。例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诗经>中的情感与表达》研究, 教师在评价时建议学生更多体会“忠、孝、礼、义”等感情, 而不是学生最初所提出的亲情、友情、爱情。

事实上, 上述这些教师对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选题方向的指导, 都集中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仍然与传统课程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与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相违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这些教师指导都削弱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学习, 应以儿童视角为主

设立研究性学习的主旨, 应当体现主题学习的方式, 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视角出发, 自主地探索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世界。然而, 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还是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的延伸, 而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计划制订者, 削弱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事实上, 北京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这种情况并非独此一家。笔者在山东省与云南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 也同样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从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 来看, 这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 但从题目选择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儿童视角缺失问题。尽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 但它的主题学习性质更应该体现跨学科和问题意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减少教师干预, 还原研究性学习是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儿童自主对身边世界探索的本质, 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话题。当然, 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这种大家都不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2001.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 2003 (5) .

[3][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8) .

上一篇:网络写作教学下一篇:钢管混凝土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