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知识管理新论论文(精选4篇)
档案知识管理新论论文 篇1
如何对水利工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 并能向社会及水利各部门之间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料, 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及信息平台的交互性, 就有可能抓住历史机遇, 开发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发展的新潜力。所以, 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对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下面简单谈一谈当前高科技形势下, 怎样做好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各工程主要负责人和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根本不重视, 也没有真正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尤其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工程负责人, 只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的监理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而对施工过程中搜集的工程资料, 如何进行有序的归档, 有效的管理等, 没有真正认识, 以至于存在着内容缺失、露项、签章手续不全、整理不规范等现象, 导致工程档案管理不善、收集不全, 图纸、工程项目完工资料等不统一、不完整。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通过专业培训, 也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水利工程负责人的足够重视, 所以, 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文化水平很低, 也没有较好的业务知识, 更不用说有较高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了, 往往会使档案管理质量差, 档案不齐全, 案卷无序或混乱, 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由于档案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一些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贯彻和执行档案管理法, 也没有认真的做好宣传和发动, 因此, 档案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对档案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 致使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调整、变动等, 往往发生施工人员调走后, 个人档案被抽走或没人管的现象, 造成档案管理混乱, 或档案丢失现象。
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地利用和知识管理。现有档案管理大多停留在纸质材料存档阶段, 即使有些电子化文档存档, 也是单机版为主, 其它企业很难查阅, 更无法对多家企业和水利部门的档案进行对比、分析, 挖掘背后的规律性知识与经验。
二、通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采取改进对策
要有详尽的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队伍中的档案人员的管理,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要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各层次目标, 落实档案管理的层层目标责任制, 尤其是各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真正把档案管理同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等看的同等重要, 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 让目标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 使档案资料的管理全面通过最后验收。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真正使他们各方面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决不能使培训流于形式, 敷衍了事;更不能用人“凑合”, 用一些不懂专业的“工地临时人员”参与施工资料的收集、文印工作, 一定要配备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各方面工作。同时,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一些业务理论学习和培训, 让自己的业务水平、管理技术、职业素质等都有较大进步, 从而形成一种业务精良、技术高超、管理完善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增加资金投入, 强化硬件设施,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新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它包括复印、翻拍、档案材料的保存与使用,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使用手段, 业务咨询智能化, 自动编排与装订的程序化等。要真正让水利工程档案资料使用数据化管理及网络报送、传递等要求, 使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档案资料得到全方位、多地区的充分利用,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科学的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 让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成熟。按照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 依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档案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等水利工程有关的档案法律和规章制度, 制定较为完备的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逐步实现水利工程档案收集、整理、编排、管理的完整、系统、实用性的统一。
总之, 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也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政治素质, 要有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只有科学管理保护好工程档案, 使其进一步贯穿于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 促进工程建设档案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玥凡.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2, (07) .
[2]焦丽燕.水利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重在数字化[J].河北水利, 2010, (10) .
[3]陈兵.浅谈如何改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经济师, 2011, (03) .
学校档案工作新论 篇2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由于管理者档案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不到位、档案人员更换频繁等原因, 档案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并不能全部反映一个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有些学校的档案只能简单地反映人事变动、重要活动和审批事项等, 而直接反映师生活动、学生情况, 特别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资料缺失比较严重, 甚至没有记录, 无处查找。比如, 学校档案室保管着比较完备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 (主要是基建档案) 和人事档案。文书档案依靠文书处理程序办理, 会计档案有严格的会计制度作保证, 科技档案中的基建档案, 有严格规范建筑审批程序, 人事档案有清晰的归档范围, 办理规范, 材料完整。但是, 比较而言, 教学档案、学生档案、音像档案存在很多不足, 难以全面直接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等情况。这样, 虽然工作做了, 而且做得很好, 但很多重要材料和信息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也没有音讯。这种现象是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整理收集不到位造成的, 对一个单位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下面对学校档案资料缺失的具体表现、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并提出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发挥档案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档案资料缺失的具体表现
档案资料缺失既有制度机制上的缺陷, 又有档案原创者和档案管理员工作质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档案资料形成、留存制度不完善, 文献资料未能形成。
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人员习惯于将工作事务记录在个人的本子上, 经办人使用记录本类型不一, 原始记录不规范, 记录内容繁杂, 无法直接存档;操作过程口头传达, 没有形成文字记载, 很多变故未及时记录入档;一些事务报经学校领导同意后执行, 没有审批材料, 定稿文件, 很多是草稿上一经修改便执行, 遇见口头请示便调整, 没有文字记录, 整个过程材料缺失, 事后查找困难。
2. 文字处理不规范。
从形式、内容、程序上讲, 材料的原作者对档案的认识程度及工作态度是导致档案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原始材料书写不规范。教研组长、教师在制订年度各类教学计划、进行年度总结、各类活动记录、填写学生成绩册、学生学籍档案时使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等, 不利于档案的长久保存。二是形成材料用纸规格不统一, 不易整理。三是原材料书写格式不统一, 不规范。如题目、姓名等文字写在装订线以外, 或干脆不写, 材料无形成日期, 等等。四是有些材料不齐全, 造成档案材料不完整, 降低了档案的保存和利用价值。五是有些材料语法欠妥、随意简称, 使材料概念模糊、内容表述不清, 容易造成费解和误解。
3. 教学档案缺乏管理规范造成教学档案的缺失。
教学档案缺失是档案资料缺失的最重要的方面。学校作为教学业务部门, 教育教学质量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也应该是学校档案的核心内容。教学档案是学校在组织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材料, 这些原始材料经过收集、整理、立卷、编目、保存即形成档案。教学档案包括国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教育的条例、法规和文件, 学校的各种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教学工作总结、学生学籍、各班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报告、教师业务档案等材料。由此可见, 教学档案作为教学工作的信息库, 给学校领导决策、制定教学、教研规划和管理制度提供了依据, 为教育教学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探讨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在教学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许多教学材料往往散落在相关部门或个人手中, 这些材料未经整理, 难以做到类别齐全、内容翔实, 符合档案要求。
4. 书面文件发布信息安排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使用正式文件形式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 印发文件有规范的程序和文字表述要求, 是比较规范的文本, 便于执行和查询。但是目前许多学校正式行文存档资料以上级请示文件、上级活动汇报文件及奖惩文件为主, 很少涉及校内各级各类管理制度设立及校内活动内容。成文文件除办公室、会计室工作内容外几乎很少涉及其他行政科室工作内容。这使得学校文书档案记录内容不够完整, 收录方式杂乱, 无法实现程序化系统管理。给未来查阅资料及借鉴以往工作经验造成了不便。
二、档案资料缺失的主要原因
档案意识的高低、档案管理员工作质量的优劣、材料处理的规范与否与档案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档案资料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校管理者对档案不重视。
在学校管理中, 档案工作与教学质量没有直接的对应, 档案工作对于学校教学质量及其他工作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在短期内不容易看得出来, 所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有些管理者没有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去看待, 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调阅等程序没有具体要求, 档案室只是作为档案资料保存的仓库, 档案管理就成了仓库管理。在人员安排上, 经常使用人员兼职, 缺乏专人管理, 工作比较被动。
2. 学校行政和教学部门缺乏行政意识。
一是对常规工作的规律把握不够。及时总结、归纳常规工作, 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很多管理者似乎不屑于做这些事。二是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文字能力不高, 对文字工作认识不到位。只是把文件作为向上请示或对外交流的工具, 而没有发挥其制定政策、发布信息、指导工作、落实责任的作用。
3. 档案管理程序不规范。
缺乏针对学校特点的档案管理办法, 操作程序缺乏规范和统一。同时, 也存在有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的情况。
三、发挥档案工作效能的建议
推进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将会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 以重新定位档案工作为契机,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增强领导者和档案管理员的档案意识, 使他们明确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保证教学档案质量的重要意义, 充分重视和支持档案建设工作。把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纳入学校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在工作开展之初, 就将档案的要求贯穿其中, 对档案中过去相关事项的查询、拟定活动办法、活动后及时总结, 并将材料完整地保存到档案室。持之以恒, 这些材料将是学校无比珍贵的财富, 必将发挥出档案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2. 以规范教学档案为关键, 丰富教学实践经验, 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档案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内容多, 涉及面广, 需要多个部门紧密合作才能完成。其一, 要确定归入教学档案的材料内容, 比如教研组、年级组、教师教学学期计划、期末总结, 教学活动安排, 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试卷、学生评教结果, 教学研讨会材料, 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材料, 等等;其二, 要确定收集教学档案资料的方式, 每个部门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平时材料的收集, 定期整理;其三, 制定管理教学档案材料的办法, 规范收集整理程序, 提炼归纳总结教学的相关数据和基本经验教训;其四,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完善教师业务考评制度。教师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评价难, 只有建立详细的教师业务档案, 才能够客观评价教师工作, 指导教师的业务开展。业务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各学期的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学期评教结果、任教班级考试成绩、奖惩材料、个人计划总结、学校评价、考核结果等。
3. 以提高办文质量为抓手, 发挥文字处理在管理中的作用。
引导教学和行政管理部门充分使用公文形式处理各种管理工作。学校制发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行文有效的落实学校要求, 实现学校意图。公文也是最有效的档案留存方式, 它所记录的内容将会成为一个单位制度化管理的依据、常规工作延续的参照和开拓性工作开展的经验基石。为充分发挥公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扩大行文内容, 将涉及全校性的工作内容都纳入行文范围。例如:年度高考工作安排、奥林匹克竞赛办法、教师年度考核、优质课比赛、师带徒等活动、“体育文化艺术周”活动、“影响校园学生”评选、文艺汇演等活动的通知、程序及结果等。二是形成行文习惯, 以制度形式规范各处室部门行文习惯, 形成全校性重要事件必须行文的良好习惯。对相关行政人员进行规范化行文培训, 并将日常工作行文日常化。三是规范行文程序。
4. 加强档案管理, 规范档案工作程序。
档案人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工作水平, 熟悉、掌握档案建设的规范和基本要求, 把好材料处理的质量关。同时, 要积极研究档案, 挖掘学校各方面的信息, 为学校管理层提供相关数据, 为领导决策服务。
5. 开展档案专题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者和行政教学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
通过专业培训, 一方面了解档案形成过程、整理办法等业务知识, 另一方面增强档案意识, 提高整理档案的水平和利用档案的能力。
6. 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作用, 提高档案管理效益。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选择适用于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保证档案质量, 实现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本同时存档。
档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 档案的规范管理过程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管理过程, 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充分利用本单位以往经验, 有效发挥档案工作效能, 规避工作风险, 关系到对档案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关系到学校的质量提高和科学发展。只有提高档案意识, 规范档案管理, 挖掘档案资源, 研究档案信息, 才能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从影响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因素——档案资料缺失现象入手, 分析了档案资料缺失的具体表现, 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发挥档案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新建议、新举措。
建筑施工管理及技术新论 篇3
现代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尤其是中国入世后, 国外建筑同行业也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 同我们共分一杯羹,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在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下, 现代建筑企业不仅要打造名牌战略, 更应该注重于内部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 加强项目管理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保障。
1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 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 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 粗骨料颗粒级配是否良好,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与混凝土的强度, 骨料含水量的变化,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 超过规范规定范围, 则会妨碍水化进行, 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而对于拌合水, 水中则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 一般要求其PH值大于4.0。因此,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水泥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有细度、初凝与终凝时间、水泥安定性及其强度 (主要是3天与28天内试样抗折与抗压强度) 。骨料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含泥量、级配、细度模数 (砂) , 压碎指标值 (石子) 等。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 除经常性检测外, 还需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进场材料变化与使用动态, 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如砂石含泥量的超标、含水率的变化, 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明显差异等, 需及时反馈给相关生产管理部门,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特殊情况需对原材料进行封存、退场或降级使用, 以确保使用水泥、砂石各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2 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 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单位内部管理,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
2.1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抓意识形态, 充
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建设主管机构和建筑单位应始终把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加强领导, 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 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 确保安全, 关爱生命。
2.2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 单列工程项目
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 并按《建筑法》落实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行政手段, 使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 设立独立帐户, 在报建时统一收取。实施建设工程伤害保险制度, 将项目参保安全保险作为施工安全受监和工程开工的必备条件。
2.3 要从根本上根治建筑行业高位瘫痪的施工管理模式, 做到治标又治本。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被动地依附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包人, 从而被迫地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 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指导管理权。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 做到级级有责任, 级级抓落实。强化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 并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 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另外, 应理顺和落实项目承包人与施工企业的隶属关系,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控制权和威望, 增强施工企业对项目承包人的制约。
2.4 更新观念, 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工作的动
态性, 调整管理机制, 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平衡发展。安全生产需要从企业角度入手, 落实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是动态的,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2.5 与时俱进抓安全。
发展信息网落建设, 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在建筑市场准入方面, 应严格企业安全施工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条件, 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制度。
3 地漏的安装
地漏作为住宅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地漏既有排除地面积水的作用, 又有作为管道端头或清扫口的功能, 它的设置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对此, 施工人员应给予重视,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带洗衣机排水插口地漏的设置。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条文说明里要求有专用给排水接口和电源插座) 。有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用普通地漏作为洗衣机排水接口, 有的设计图要求是带洗衣机排水插口地漏, 但施工时却用普通地漏代替, 结果用户无法使用, 只能揭开地漏盖来排水, 地漏就成了“地洞”。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带洗衣机排水插口地漏的设置不可忽视。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用普通地漏作为洗衣机排水接口, 施工人员可以向设计单位建议使用带洗衣机排水插口地漏的设置。
3.2 厨房地漏的安装。
地漏作为排水部件应设置在易溅水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处。厨房内设置地漏本应该设在洗涤池旁, 施工单位在楼板孔洞预留时如不注意位置, 结果就会变成地漏设在厨房的中间。既不利使用, 又影响美观。有些室内地漏安装高出地面, 造成积水, 影响使用环境;或者地漏过低, 在地面上形成地坑, 影响地面的洁净且不便行走。
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 可以不设置地漏。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是要设置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就会发现厨房内设地漏用处不大。住户都会对厨房地面进行装修, 平常地板只需用拖把擦净即可, 无须用水冲洗, 洗涤池的少量溅水又不至于用地漏进行排水, 所以在厨房内设置地漏意义不大。再者, 厨房地漏的水封长期无法进行补水, 特别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 这将造成排水管的臭气从地漏冒出, 同时地漏也成了蜘蛛、蟑螂等害虫的藏身之处。因此, 住宅厨房是否设置地漏可根据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卫生习惯等因素决定。如果出于排水设施出现故障会造成厨房积水的考虑, 建议地漏选择为无水封地漏加P型或S型存水弯的方法配置, 并定期向存水弯补水。
4 总结
一个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 只有每个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 (或优良) , 才能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因此, 从工程开工起,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切实把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 尤其是未经验收及签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管理人员日常检查检验的关键部位是配合结构施工的预留预埋作业, 包括配管、埋盒、预留孔洞等。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安装管理人员应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项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试运行工作应服从专人指挥, 各项规程均应严格按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从而使整个运行工作有条不紊, 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二是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文件, 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 是竣工阶段必须重点抓的一项工作, 务必客观、准确地反映工程施工的内在质量。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统一管理, 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材料经收集、审查和整理, 作为对工程进行验收、管理、使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 并做到各项文件材料内容完整, 数据准确、真实, 签证齐全。
参考文献
[1]解玉虹.建筑施工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06 (17) .
[2]李艳, 关正民.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0) .
[3]段绍伟.浅析几个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4) .
[4]张强.楼面裂缝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
档案知识管理新论论文 篇4
关键词: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
引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跨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中国自2002年国办[17号]文件颁布以来,政府电子政务已与并正在与民众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就全国整体情况看,电子政务硬件设施建设非常迅速,但在管理理念、资源建设、体制标准、服务意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仍需对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关系加以深入认识。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首先,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电子政务不仅是政府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也是新世纪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1]。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子政务的特质就在于它是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即通过电子通讯技术创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就是以改进政府管理职能为核心,加强了政府与公民的信息交互,增加了政府处理政务的透明度,改善了政府对公民的服务,提升了政府的社会形象。
其次,电子政务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电子政务通过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可以转变政府传统的集中管理和分层结构运行模式,直接构建政府与民众的交互平台,密切政府和公众的联系,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如,近几年“网络民意”对促进政府部门决策优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再次,电子政务对政府共享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绩工程,而是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以“十二金”为基础的政府共享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特别是涉及医疗、社保、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是未来发展电子政务的重点要求[2]。
二、电子政务实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一)好的管理理念不能有效实行的现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好的管理理念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指导基础,只有认识提高了才可以促进实践。中国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常常呼声很高,投入很大,效果却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好的管理理念不能得到有效实行。由于中国信息化建设基本属于“一把手”工程,这样的领导组织体系在信息化推进阶段虽能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化从建设期向应用期的转变,实现电子政务则主要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级各部门领导的管理理念。作为推动电子政务实行的主要领导,必须认识电子信息只是手段,政务才是关键,好的管理理念才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根本推动力[3]。
(二)“官本位”服务思想痼疾为何难去
信息时代,民众对电子政务的含义普遍比较了解,更对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寄予了深深厚望。但电子政务实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往往强调了信息技术的改进和政务处理流程,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原因在于公务员“官本位”思想仍然痼疾难去。如,有的政府部门人员在工作期间进行网络聊天、“偷菜”等娱乐活动,面对办事对象提出查询电子记录的要求,或置之不理或百般推却。许多政府网站提供咨询或投诉意见的栏目常常是空有摆设,问题提交后就石沉大海,没有了回复。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政务人员“官本位”思想仍根深蒂固,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政务管理的完善和对民服务作风的转变。电子政务表面上是民众更多面对网络和技术,但实质仍是与政务人员的信息交互,是政务人员提供政务服务的过程。所以,电子政务的实现绝对不能忽略良好服务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评价电子政务质量和树立政务口碑的标识之一。
(三)如何完善相关标准、制度和体制
解决体制问题,就要从体制完善做起。相对于美国信息技术理事会(GITB)、爱尔兰政府信息社会委员会(ISC)等国外专职负责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实施的部门,中国政府的职能交叉和权责不对称使电子政务难以推广应用,常常是信息化领导小组有决策权,但信息办和信息中心却没有足够的权力资源,头重脚轻的组织权力架构导致没有一个部门能够有足够能力将领导小组的决策很好地执行下去[4]。在电子政务建设飞速发展的近十年内,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资金投入有目共睹,但由于政府机构本身在不断改革中,许多规章制度、业务规范、工作流程本身也处在变化中,致使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各政府部门对信息化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也相差很大,直接影响到了IT界对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时统一性和标准化的实现。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多内容是具有共性的。对于有共性的内容,应当采取统一建设的办法,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真正做到集约化、低成本”,电子政务建设应关注顶层设计[5]。“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整体的规划,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管理制度,尽快出台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垄断,加强信息交换,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现象。同时,政府应尽快制定信息发布、数据保护信息等安全法规以及信息采集和关系协调的程序性法律法规,完善信息监管体制,尽快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结构)构建中的标准化。
(四)政府公务员电子政务技术基础薄弱
作为电子政务的具体实践者,信息化人才技能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政府部门日常管理职能中仍主要沿用传统方式进行作业,电子政务使用的低普及度与电子政务的高投入成反比。究其根源,政府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根基薄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特别在基层政府部门中,公务员信息技能知识更是贫乏。政府部门可以依托高校或IT职业培训部门,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电子政务技术的培训。一方面加强技术观念的革新,使其认识运用电子政务技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技术培训,为构建5A(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系统anysysterm,任何应用anyapplication)级电子政务服务网络打好坚实基础,使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可通过任何系统实现其任何应用。
结语
从全局看,中国电子政务的实现依然任重道远。在各类问题中,信息技术的完善、电子服务平台的构建、有关制度和标准的制定等属于硬性问题,要依靠对有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其他问题,尤其是转变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升政务人员服务意识、贯彻执行制度和标准等则属于软性问题,这不仅要依赖各级各部门公务员对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更需要在其实际工作中切实履行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常朝稳,司志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程系列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汪玉凯.2010年电子政务:桥接“十二五”[J].信息化建设,2010,(1):6-7.
[3]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信息界,2009,(12):11-13.
[4]刘纯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EB/OL].www.china.com.cn/revie.
【档案知识管理新论论文】推荐阅读:
学校档案工作新论11-27
档案知识组织07-13
知识产权档案09-02
档案知识竞赛介绍08-21
档案专业知识管理08-17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12-26
企业档案知识推送问题05-21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01-09
档案管理与知识经济07-30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培训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