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2024-09-20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精选12篇)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内河航道逐渐成为我国内河运输的重要基础。内河航道的管理也成为我国内陆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 推动了整个社会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内河航道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制约, 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以, 在内河航道建设上要积极引用数字航道技术应用, 在对内河航道数字化的规划和建设的同时, 实现对内河航道的航行速度和航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数字航道技术提高对内河航道监控和管理的效率, 实现内河航道管理的健康高效运行。

1 我国内河航道管理现状

1.1 内河航道规划设计不合理

我国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起步晚, 内河航道的整体规划设计重视不够, 各航运部门投入的精力和资金较少, 在获取内河航道信息上只是参考以往单一的和不完整的纸质图纸, 没有充分考虑到沿途的可能出现的新建临、跨、过河设施和具体的航岸线变化, 缺乏高水平的航道管理人员, 仅仅依靠航运管理经验来进行内河航道的管理, 在进行航道信息的人工监控和数据输入编制和查询中造成了较低的工作效率, 在早期的规划设计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 在内河航道规划设计之初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设定, 导致了内河航道运输管理一直停留在低水平层面。

1.2 内河航道开发建设不平衡

我国内河航道的开发建设的各地区差距明显, 受到内河流向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 东部经济发展迅速, 在内河航道中投入较大, 特别是在以京杭运河为主线的华东地区, 航道规划建设标准高, 能有效的满足航运要求, 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了我国的内河航道的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城市建设吞占了河道的有效运输通道, 使得一些地区的河道开发和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近年来, 随着调整和改善内河航运的开发建设, 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航道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2 我国内河航道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内河航道我的发展相对缓慢, 我国内河航运存在着重视航道建设和忽略航道维护管理的问题, 在内河航运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保证时间的准时性, 在不能保证货物的正常供应时, 就造成了内河航道运输效率的低下, 特别是在河流分布不平衡情况下, 在不同情况下的航运投资建设, 造成了一部分的内河航运发展落后;河流的上下游之间人员、物流量少和航运过程的不稳定性也严重制约了内河航道的发展。内河航道的发展会影响水质, 水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迅速发展也给内河航道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内河航运的建设在其他运输科技的迅速发展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航道管理机构管理设备陈旧, 管理手段落后, 短时间更新难度大。我国内河航道建设管理要紧紧联系我国气候特征, 船舶航行安全受到气候的影响, 在我国内河航道管理不断发展中完善的维持内河航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3 内河航道中的数字航道技术应用

3.1 内河航道数字化系统建设

内河航道数字化系统是将航道基本数据和实时航运、物流信息为基础, 实现航运信息共享, 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联系 (物联网) , 在进行一系列的内河航道清查和航道水情监测, 建立全面系统的内河航道数字化综合平台, 以保证实现对整个航运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及时和准确监控, 在内河航道的数字化系统工程中, 进一步完善内河航道的运行和管理。

3.2 电子航道图系统

电子航道图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运行, 在一系列的数据管理中实现电子化。电子航道图系统包括生成系统发、分析系统和二维显示系统, 电子航道图系统包能有效的完成内河航道数据的处理, 并能实现将数据进行及时的展示, 电子航道图分析系统研究用于航专用电子航道图应用系统。在电子航道图二维进行二维矢量化显示, 为一系列的内河航道管理系统提供显示窗口。

3.3 内河航道三维显示

内河航道三维显示能实现在计算机中展现相似的内河航道信息, 对航道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发, 实现对航道数据探讨和大数据分析。内河航道三维显示能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交互操作, 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 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场景的完美展现, 能够获得实时操作数据。系统应用内河航道三维显示能在对航运管理发挥重要的意义。

3.4 内河航道设施管理

内河航道设施是设施是提供船舶航行安全基本要素, 保障航道设施的安全完好, 及时发现并恢复可能出现的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设施损毁至为重要, 航道管理机构要做好内河航道设施的监控, 监测内河航道设施的位置和工作状态, 提高航道安全和航道的使用率。进一步完善航道管理法律体系, 提高航道行政执法管理水平, 新能源、新材质要不断创新应用到航标维护管理工作中, 做好内河航道的安全预警。综合建设航道设施管理系统, 在遥控和遥测中实现对内河航道设施综合管理。

3.5 应急系统

应急系统是保证内河航道的水上交通安全, 做好内河航道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紧急情况预警, 以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系统基础, 依据多种媒体信息交互性, 实现报警和接警人之间的信息畅通, 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处理和数字化合成, 在数字化和内河航道的船舶交通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进行深度的融合, 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必要的处理方案, 保证内河航道运行船舶航行的安全.

3.6 电子账台系统

电子账台系统能实现电子档案快速数据查询, 在科学管理中实现数据的共享, 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内河航道进行管理。依托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处理, 将实时信息进行统一有效的信息处理, 将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分类分析, 形成全方位的信息系统中心。实现高效稳定的内河航道管理系统, 推进我国航运建设的高速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内河航道管理中数字航道技术引入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对内河航道数字化建设中, 提高内河航道航运管理的信心。实现对内河航道交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实现内河航道交通的安全与通畅越来越重要。内河的航道管理是基于对航道的通行速度和预防航道自然灾害的管理,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内河航道信息化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加强对内河航道的数字化建设, 完善对内河航管理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在推动我国内河航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 实现对内河航道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内河航道,数字航道,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宁, 刘杨.数字航道技术在内河航道管理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 2007, 10:52-54.

[2]沈新琴.分析数字航道技术在内河航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 7:92-93.

[3]姚育章, 黄莉莉, 刘礼勇, 盛现东, 曾剑波.内河航道管理信息化中的工作流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15:46-48.

[4]曾文, 吴肖燕.航道技术等级与航道规划关系析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12-14+25.

[5]宫彦萍, 杨品福.基于GIS的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技术[J].水运工程, 2013, 1:130-134.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2

一、工程概况

测量范围为航道全程(全长86km),测量内容包括:平面控制,高程测量,陆上、水下地形,助航标志、航行障碍物、码头、锚地、航道站、整治建筑物、临河、跨河、过河建筑物、城镇和其他重要地形、地物的位置或轮廓等。

二、优化施工组织管理是关键

(一)作业施工准备

为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投入足够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RTK-GPS两套(2基准站+2移动站)、全站仪1台、测深仪2台、水准仪3台,以及完备的测量使用船只。所使用的仪器除送有关单位进行年度合格检验外,在开工前还进行必要的校核。

做好测量前准备工作,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熟悉任务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根据任务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计划,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多个作业方案,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制订各种管理目标和保障措施。

(二)精心组织施工

针对本次作业面广、线长、点多的特点,结合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精心组织施工。在施工组织编排上除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外,其他作业内容均采取了分段开展,段内流水作业方式进行,分段点根据流动驻点情况决定,为方便生活和后勤供给,流动驻点选择在乡镇或较大的村庄。段内流水作业分组为:二级平面控制组、水准组、地形A组(RTK—GPS)、地形B组(全站仪)、水深组。该作业方式既保证了作业的合理性,资源(包括人、仪器设备和时间)利用的最优化,又避免了长距离转移和流水作业可能出现的间断。

(三)“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

测绘管理是一项复杂烦琐的系统工程,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

1、根据作业队员的不同性格特点和技术专长,合理的搭配,优化组合

测量作业最讲究的是团队协作和配合。团队内部心理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团组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为此,在进行作业分组时,我们便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和以往配合情况等,合理搭配,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测量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员工们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作业的进度和成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于是我们根据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专长,做到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由于组队合理,队内人员在作业时都配合得相当默契,工作有序高效,表现出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的良好精神状态。

2、推行人性化管理机制与严格要求技术干部相结合

参加本次任务的技术人员和测工均以青壮年居多,他们具有表现活跃,讲究个性张扬,喜欢独立思考,有很强进取精神的特点。在施工作业中,我们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机制,尽量满足他们的好表现欲望,创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鼓励员工对各项工作决策的参与,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大胆采纳或予以认同。

对技术干部,则明确责任,在技术上严格要求;同时,在不偏移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赋予其(特别是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自主权,为其能够自由发挥创造一个更广阔空间,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干劲。

3、兼顾公平和效率,充分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考虑到本次任务的性质和单位的情况,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实行责任与利益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为进一步挖掘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推行目标管理制度。参考以往的工作效率和本次任务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工期,以此作为奖罚的时间量化标准。

4、结合作业环境,丰富生活,消除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厌倦心理

对于该河段,我们的作业人员除了几个船员外,其余基本上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因此,对作业环境新异倍感好奇。于是,我们便以此为契机,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为引子,丰富队员们的精神生活,使得许多作业人员都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在工作,同时也是一次自助徒步旅游。在连续战斗的几十天时间里,虽有点背井离乡的伤感,却多了份酷似旅游的乐趣,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以往容易出现的厌倦心理。同时,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多了,在情感沟通中队伍的凝聚能力和战斗力也不断增强。

(四)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

航道专题地图测量自动化、数字化的最好模式是DGPS测深系统、RTK-GPS和全站仪结合,所投入的仪器设备完全满足该测量模式的要求。而如何进行优化配置、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切实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是顺利完成各项测图任务的关键。为此,我们着重对RTK—GPS、DGPS测深系统、全站仪三种仪器的`不同作业方式和优缺点进行比对,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分析仪器设备、人员分工与环境利用的协调配合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作业内容、进度控制、其他船泊机械设备等)探索仪器相配合测量的解决方案、实测技术以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既保证测图精度,又在施工作业中能合理利用各测量手段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五)实行动态的作业管理

为了对施工作业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全过程实行了动态监控。首先,实行每天一小结制度,每晚技术人员均要对当天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简短小结,管理负责人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网络技术,动态判断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灵活调整作业顺序。其次,实行段段总结,每完成一个工作段,均与既定计划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以及对后续工作和总进度的影响,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第三,保持作业的连贯性与争抢零碎作业时间相结合。即在作业的安排上,尽量避免每一个工作组作业内容和作业人员的变动,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工序衔接顺畅,作业紧凑有续,争抢一些诸如工地转移、开工准备等零碎作业时间。

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是基础

(一)控制测量

在控制点布设和优化设计方面,则先进行内业选点,根据河流的走向,选择最优的布设网形,尽量避免采用强度差的大地四边形,然后实地踏勘,选点埋点。

在外业工作中,要求各观测组严格执行规范,认真细致观测,力求准确无误,杜绝违规,避免返工。完成一天的外业工作后,均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二)水下地形测量

在如何提高精度方面,由于GPS测深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平面定位与水深测量的不同步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所以影响水下地形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仪器的安装、测深船航行姿态(船航速、横摇与纵倾)和数据后处理的方法(水位改正等)。因此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办法和技术措施。

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根据GPS测深系统可以对测深船的精确导航定位,实现有规律、有目的的水深测量工作特点,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加强技术资料管理

测量的成果主要体现和载体为数字数据、图纸和电子文件等,为此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显得犹为重要。在资料的收集中,为确保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强调作业与记录同步,杜绝事后补记,谁收集谁负责,签字确认,记录格式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为防止资料的遗失遗漏,要求包括与本测量任务有关的仪器检测、观测数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等技术记录均要归档管理,实行全员负责和专人负责相结合,既要求每一位作业技术人员要对自己所收集的技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又有专人负责进行系统的汇总、分类、归档管理。

四、结语

西江航道船闸管理的制度分析 篇3

【摘 要】 以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存在的顶层制度缺失、联动机制缺失和具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建立西江航道船闸管理顶层制度、建立多层次西江航道船闸管理联动机制、完善西江航道船闸具体管理制度体系等方面阐述相应对策。

【关键词】 西江航道;船闸管理;顶层制度;联运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西南经济社会的日益繁荣,西江航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随之提升,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航运任务,西江航道已成为仅次于长江的大能力内河运输通道。庞大的通航量给西江航道干线上的船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管理问题。

1 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航道船闸管理的法律,也没有一部由省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西江航道船闸管理方面的制度,与西江航道船闸管理有关的规定主要散见于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交通方面的制度之中。这些制度不仅有国家层面的,也有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还包括由直接管理西江航道的政府机构或运营企业所制定的航道船闸管理制度。

1.1 国家层面的航道船闸管理制度

国家层面的船闸管理制度主要是适用于全国航道管理的一般性规则,这些规则虽然没有涉及到西江航运船闸管理的内容,但这些制度为西江航道船闸具体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开展具体的管理活动提供了宏观上的制度基础。这些制度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共同组成。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权性质、组织形式、管理范围。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拥有领导和管理全国和地方相应行政区域内的经济领域工作,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领域工作的权力。航道作为国家所有的社会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不属于企业、团体和个人所独有的资产,而且船闸管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1],因此,宪法中有关政府承担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物品供给的规定为政府主导航道船闸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宪法仅是为航道船闸管理提供原则性的依据,而非操作性规则。

(2)法律。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船闸管理的专项立法,同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在内的现有法律中也还没有专门涉及船闸管理的相关条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船闸管理的制度体系在基本法律层面上是一片空白,适用于船闸管理的法律并不少,甚至可能覆盖我国所有基本法律的相当一部分。例如,对船闸通航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设定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调整;对破坏船闸的违规行为则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而当这种破坏行为触犯刑法时,则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制裁依据;船闸业主需要与船闸运营企业签订相关合同时,双方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调整。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目前涉及航道船闸管理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前者主要涉及包括船闸在内的航道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维护经费来源等内容;后者主要涉及航道船闸管理权的分配,保障船闸等航道设施在安全条件下的通航、停泊、作业要求,以及船闸等航道设施在遇险情况下的救助程序和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等内容。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也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航道船闸的管理问题。目前,涉及航道船闸管理的部门规章是由原交通部于1989年制定的《船闸管理办法》。该制度主要是针对航道船闸具体管理、运用、保养和修理、安全生产、过闸费的征收和使用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范。

1.2 省级区域内与西江航道船闸有关的政府管理制度

在省级区域范围内的有关航道船闸政府管理制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区)内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上位法的要求和广西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间接或直接涉及西江航道船闸管理的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分别由广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和地方规章《广西壮族自治区船闸管理办法》。前者主要明确广西区内涉及的包括船闸在内的航道设施规划编制程序、建设审批要求、保护技术规范等内容;后者则对包括西江航道在内的广西区内船闸管理进行了规范。船闸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船闸建设的程序和要求;船闸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和职责;船闸运行的具体机制;船闸保护的具体措施;船闸保养和维修的具体要求等。

此外,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与西江航道船闸管理有关的制度,比如,梧州市制定的《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该制度主要明确了突发事件的分级及标准、组织体系及职责、信息报告机制、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处置措施、响应终止、新闻发布、后期处置、应急保障、责任和奖惩、应急预案更新程序等内容。

1.3 西江航道船闸具体管理制度

西江航道管理机构根据上位法的精神,结合西江航道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西江航道船闸具体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船闸船舶安全过闸管理制度,如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船闸船舶安全过闸管理规定(修订)》就船舶报告、候闸、危险货物过闸、汛期过闸、过闸安全监督、交通事故处理等问题进行规范;(2)船闸应急管理制度,主要明确船闸应急的目的、原则和使用范围,设立船闸应急的组织机构,规定应急内容包括预防和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信息发布、奖励和处罚等;(3)航道船闸维护规程,针对船闸不同类型水门、排水、消防、配电、监控等系统的维护程序进行规范;(4)船闸运行规程,主要针对长洲水利船闸不同类型水门、排水、消防、配电、监控、工业电视及广播等系统的运行程序进行规范。

2 制度缺陷

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是一个由多层次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制度层次之间具有相互嵌套、精神相融合的特点,而制度层次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了西江航道船闸的有效和可持续管理。但是,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航道船闸管理水平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的内在缺陷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1 顶层制度的缺失

船闸管理是航道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管理系统。一般来说,船闸管理包括船闸的管理体制、运行、日常养护、安全生产、过闸费征收、投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分配、决策、融资、监督、仲裁和制裁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由各个部分有机构成的管理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对船闸管理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的制度平台,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管理目标。这一制度平台就是船闸管理的顶层制度。目前,因西江航道船闸管理顶层制度的缺失,使得相关管理资源无法进行有效整合。西江航道船闸管理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不同的管理层次、不同层面或方面的问题。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和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和不同管理层次之间应如何展开协作与合作的问题;而不同管理层面或方面的问题仅靠单一的管理部门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应对。因此,建立能保证多元管理主体有效参与、多层次管理良性互动,能有效应对多层次和多方面问题的西江航道船闸管理顶层制度势在必行,以此更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提高航道船闸管理绩效和通航效率。

2.2 联动机制不完善

西江航道船闸管理联动机制是航道管理部门为保证西江航道船闸有效管理和安全运行而与有关部门建立的有关交流、互动、协调、应急等方面的制度。目前,西江航道船闸管理的联动机制存在诸多问题。

(1)跨省航道管理联动机制缺失。西江航道横跨两广,国家为统筹包括西江在内的珠江流域航道的业务管理而成立了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旨在为珠江流域内各航道管理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和协调工作。珠江航务管理局虽然在宏观上解决了西江跨省管理上的问题,但由于缺乏跨省联动机制使得两地西江管理部门不能就船闸管理、调度、应急、协调等方面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管理;尤其是广西在应对西江洪涝灾害等自然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应急联动和协调机制,某些应急行为难免会给广东的西江航道船闸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2)船闸之间管理联动机制问题。由于枢纽开发主体多元化,船闸通航难以实现全线统筹运行及有效监管,从而影响航道畅通。各枢纽船闸通航管理分割,运行方式、通航时间、船闸维修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调度和管理。[2] 在枯水季节,同一航道上的各个船闸虽然做到了信息共享,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往往会造成一些船闸出现滞航的现象。

(3)船闸管理部门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问题。目前,西江航道船闸管理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主要体现在应急机制的联动上,缺乏日常联动机制的建设。

2.3 具体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1)船闸资源分配制度存在技术性制度漏洞。船闸资源分配制度主要是为用户有序使用船闸资源提供规范,并对下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谁有资格使用船闸、用户何时及如何使用船闸,以及用户使用船闸时应承担何种责任、有何技术要求(哪些技术被允许,而哪些被禁止)等。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船闸船舶安全过闸管理规定》对上述问题作了明确的规范,但仍存在一些技术性的制度漏洞。例如,逆水而上的载重船和空船都获得了通航排号,并且载重船排号先于空船,两船在船闸锚地向船闸行驶过程中,空船超过载重船,并先到达船闸,那么,空船优先过闸则可能违反了过闸排号制度,如果空船等候载重船先过闸则会影响过闸效率,也会增加空船的时间成本。目前尚未有制度对这一技术问题加以规范。

(2)融资制度不健全。船闸管理需要一定的经费,目前西江船闸的管理费用主要来自国家拨款和业主投入。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广西船闸全部为免费过闸,西江航道广西段亦不收取过闸费用,因此,船闸管理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加。

(3)处罚制度不健全。有关船闸等航道设施管理制度的处罚条款明确规定了违反规定应受到相应的物质处分,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罚范围,但就船闸设施损害的赔偿程序并未作出明确规范。例如,设施损害程度的认定、损坏赔偿金的换算,以及设施损坏认定机构的资质等问题。

3 对 策

3.1 建立顶层制度

西江横跨两广并直达港澳,西江航运干线既是联结广东和广西的水上干线,又是大西南水运重要的出海通道,并流经广西的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等行政区域;因此,西江航道船闸管理顶层制度的建立涉及两个层面上的制度。

(1)国家层面上的西江航道管理制度。西江航道具有跨省的特点,这就需要国家制定国家层面上的顶层管理制度,旨在为广东和广西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立法机关制定诸如船闸等专项的管理制度提供基础,并为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航道管理机构提供执法依据,同时也为两个省级行政区域西江航道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交流、联动提供制度保障。

(2)跨省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层面上的西江航道管理制度的要求,广西和广东两个省级行政区立法机构联合建立跨省的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旨在为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建立统一的顶层制度而设计的,并为建立西江航道船闸管理的跨省联动机制提供制度基础。可见,国家层面上的西江航道管理制度为跨省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提供了制度基础,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化。对于跨省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制度设计而言,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现行交通管理制度相契合的原则;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相融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3.2 建立多层次联动机制

西江不仅会对其所流经的城市和地域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跨区域的河流;因此,西江航道管理不仅涉及单项航道的管理,而且也关系到航道所经流域城市和西江流域所及行政区的管理。从这意义上来说,西江航道船闸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建立多层次管理联动机制。

(1)完善西江航道上船闸管理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通航、气象、水文等方面信息交流及水资源调度、通航调度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联动,以提高西江航道的通航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

(2)建立与西江航道途经城市的联动机制。这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西江航道船闸管理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日常联动机制,实现两者在日常信息和管理上的交流和配合;与城市在卫生、医疗、消防、治安、水利、气象、司法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较难处理的纠纷案件。

(3)建立跨省联动机制。根据广东和广西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等特点,建立与两地交通管理体制相融合的跨省西江航道船闸管理联动机制,旨在解决日常信息交流、管理协作和突发事件联动应对等问题。

3.3 进一步完善具体管理制度体系

西江航道船闸具体管理制度的价值在于解决船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西江航道船闸管理的具体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互动、互补、有效协同的制度群,此制度群一般包括船闸资源的分配、融资、监督、仲裁和制裁等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之间相互融合,并形成相互支持、功能互补的制度结构。西江航道船闸具体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不是单个制度的健全问题,而是需要从船闸资源分配、融资、监督、仲裁和制裁等“一揽子”制度入手,着眼于具体制度之间内容融合、功能互补、精神契合等方面展开,具体方法是:(1)需要建立完善的船闸资源分配制度;(2)健全融资制度,建立以船闸资源分配数量为基础的融资制度,即建立通闸收费制度,并综合船闸使用次数、载质量、船体积量等指标收取相应费用,以缓解船闸通航压力;(3)加强对通航船舶、船闸运行者及船闸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监督制度的建设;(4)加强仲裁制度的建设,目前与船闸管理相关的纠纷解决力量主要为政府和法院,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仲裁力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仲裁制度;(5)建立多层级制裁制度,包括运营者对违规用户的制裁制度、监管者对用户或运营者的制裁制度,以及司法机构对监管者、用户或运营者的制裁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王金文.船闸属性、管理主体及其资产及其资产归属初探[J].综合运输,2002(2):28-31.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4

1 基本定义

数字航道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 整合航道及其各项附属设施的资源, 使航道管理维护能够得到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数据资料, 这必须符合国内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航道信息资源及航道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化的实现是数字航道系统的重要核心内容。前者是将各项数据 ( 航道、水文、航道的形成和设施等) 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特定的航道管理平台, 实现现代化的航道管理及数据处理的自能化、科学化的决策管理。

2 我国内河航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2. 1 不合理设计

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 内河航道的规划建设较其他国家起步较晚, 对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且各管理部门投入的人力及物力均较少, 往往采用一套图纸进行多个项目的规划设计, 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河道的具体情况, 缺乏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管理人才, 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内河航道的管理与建设, 所以在人工监控以及数据整合分析、录入、编制、查询中造成了较低的工作效率, 在总体规划设计中, 局限性、盲目性现象存在较为严重, 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及判定, 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内河航道运输管理方面一直存在较低的层次。

2. 2 不平衡的开发建设

受各个地区的经济及地理位置的影响, 我国各地区的内河航道开发建设程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我国东部由于地理位置显著, 经济发展迅速, 所以在内河航道开发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及物力均远远大于西部地区, 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华东片区, 对航道建设制定了较高的标准, 人力及物力的投入, 使得内河航道建设步伐加快, 质量上乘, 大大满足了航运的的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现状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内河航道的均衡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的高标准、高质量的保证体系及技术资料, 有效的调整了内河航运的开发建设工作。

3 数字航道技术工作流程

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数据利用等四个工作流程。

3. 1 数据的采集

根据航道管理部门的要求, 对其所需要的各项航道应用数据进行采集, 并按照类型进行数据分类, 标注好数据来源, 作为查询的依据。该系统采用的采集系统及采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遥感、遥测、扫描、数据交换、数码成像和自动检测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数字化测量系统等。日益完善的数据采集设施对内河航道管理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现已建成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基础标准, 为各项航道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3. 2 数据的处理

通过先进的后处理软件, 通过自动和手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前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鉴别, 去除坏数据和死数据, 保留有效数据, 并通过网络设施系统传递至数字航道管理中心。

3. 3 数据的管理

通过各种采集设备将各类航道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和应用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分类存储在数据库中, 等汇集到数字航道管理中心之后, 由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格式的统一转化和共享交换, 并进入航道数据库集中存储, 以向各业务应用系统和外网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持。数据的采集包括: 遥感、遥测、实时监控、联机合作、数字测试、GPS、内部接收和外部接收。数据库划分为: 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和政务管理数据库。

3. 4 数据的利用

航道管理的核心就是对数字航道数据的利用, 通过航道管理平台中的数据分析软件, 可以对航道的各项数据标准进行提前设定, 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比对分析, 不断完善航道的管理与维护。此外, 对航道数据建立审核和安全保护机制, 可以有效的保证航道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利用性。这些都是航道管理的关键因素, 因此需要对航道数据进行实时的追踪, 并使其能在业务管理系统中有效的应用。

4 数字航道技术在内河航道中的应用

4. 1 数字化系统建设

内河航道数字化系统建设是以航道的基本数据和实时航运、物流信息为基础, 通过互联网技术达到信息联系, 实现航运信息的共享。通过物联网对内河航道各项指标的监测, 建立全面系统化的内河航道数字化综合平台, 保证实现对整个航运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并确保及时性及准确性, 通过内河航道数字化系统的建设, 不断完善内行航道的管理及运行。

4. 2 电子航道图系统

电子航道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生成系统、分析系统、二维显示系统。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进行运行, 在各项系列数据管理中实现电子化。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完成内河航道数据的处理, 并能实现将数据进行及时的展示, 在电子航道图二维进行二维矢量化显示, 为一系列的内河航道管理系统提供显示窗口。

4. 3 内河航道三维显示

内河航道三维显示技术能将内河航道信息实现在计算机中展现, 并对航道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发, 及时对航道数据探讨和大数据分析。内河航道三维显示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 实现在三维空间中交互操作, 将场景进行完美的展现, 能够获得实时操作数据。内河航道三维显示系统应用在对内河航运管理中发挥重要意义。

4. 4 内河航道设施管理

作为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基本组成部分, 内河航道设施的安全完好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安全, 这就不但要求航道管理机构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设施损毁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其原貌, 保证设施的完好程度, 也要求航道管理机构及时做好内河航道设施的监控, 时刻监测内河航道设施的位置和工作状态, 提高航道安全和使用率。新能源、新材质的不断创新要应用于内河航道标准化维护管理工作当中, 此外, 进一步完善内河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并做好内河航道的安全预警。通过结合综合建设航道设施管理系统, 实现在遥控和遥测中实现对内河航道设施综合管理。

4. 5 应急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内河航道水上的交通安全, 进一步加强内河航道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工作, 设立应急管理系统就变的尤为重要。该系统是以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 通过借助于多种媒体信息交互性, 从而实现报警和接警人之间的信息畅通, 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处理和数字化合成, 在数字化和内河航道的船舶交通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进行深度的融合, 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必要的处理方案, 保证内河航道运行船舶航行的安全.

5 结束语

总之, 数字航道技术使得航道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在信息沟通方面以及资源共享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水运交通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 我国各地区内河航道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规范化及标准化。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各项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内河航道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快捷、明朗。进一步实现了对内河航道交通和水资源的不断合理利用, 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亮.浅谈如何加强内河航道管理[J].科技风, 2014 (03) .

[2]王誉寰, 雷淳宇.关于内河航道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 (07) .

吴中区航道管理处 篇5

2008年上半养护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半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单位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目标计划,抓机遇、重实干、求突破,认认真真地进行学习、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半计划任务:

一、航道养护计划的安排与完成情况: 1.航道养护改善工程:

2008年3月我处委托江苏科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张家港分公司完成了苏西线木渎、胥口段“六改五”航道整治护岸、疏浚专项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设计新建悬臂式钢筋砼护岸4000米、疏浚水下土方12.3万立方米、拆除石砌护岸4000米。3月底完成预算资料的编报,上报预算经费1739.0958万元,其中护岸新建1452.486万元,疏浚土方198.8716万元,拆除项目87.7382万元。5月9日,施工设计图纸通过了由省局、市处有关领导及专家组成的审查组的审查。根据苏州市航道处苏市航(2008)15号文批复,2008年5月进入苏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激烈竞争,最终由江苏华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1681.4387万元。开工报告经苏州市航道处批复核准,施工队伍按照签订的施工合同要求,于5月25日已正式进场开工,按计划于2008年11月底竣工。经我处委托该工程由苏州市路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监理,并通过积极与海事部门进行沟通,水上水下作业许可程序已申请办理,政府质量监督手续也已同步办理完成。目前工程正积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预计至六月底可完成护岸300米、疏浚土方3600立方米。

2.一般航道养护工程:

完成苏西线姑苏桥段航道养护工程,计完成新建悬臂式钢筋砼护岸353米,维修护岸10米,计完成工程经费270万元,工程自07年11月20日正式开工,按照计划于08年5月20顺利竣工。

3.航道日常维护

(1)在航道日常维护中我区航道处优先考虑的安排与落实,并于5月初已按规定及时编制清障扫床计划上报市处。按计划将分别于8月份和春运前12月份对辖区6条等级航道进行汛前与汛后的两次扫床,总计划扫床里程336.52公里,计划经费8万元。

(2)对辖区内航道、航道设施的监测,并按要求对辖区已建护岸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观测和统计并上报。

(3)认真落实安排了上半年每季度的苏西线胥口间隙点流量观测工作,并做好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市处。(4)完成苏西线胥口镇区段航道损坏护岸的现场踏堪及维修方案的编制,经请示市处,并在镇、村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下,目前维修工作已顺利开始,预计至六月底完工。

(5)完成太湖浙江小梅线、东西山线航标的调查及维修方案的设计、预算。

(6)及时准确地提供航道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及信息报导。

4.其他工作

(1)完成苏西线航道管理用房的建设。

(2)做好2007年苏西线航道整治工程的结算送审工作。(3)协助苏西线沿线乡镇做好航道工程征地拆迁工作。(4)协助做好吴中区交通志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5)全面总结07年航道护岸建设情况,编报TQC成果。

(6)根据吴中区航道网规划,认真调查和分析辖区航道现状,做好废弃航道的上报。

二、航道养护管理及实施情况:

2008年我处对航道养护工程项目的实施能根据省、市有关规定,认真覆行和执行工程建设手续与工程建设程序,并严格按照航道等级标准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承担了应尽的职责,使得我们的航道养护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其中针对航道养护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工程建设程序

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我处根据《苏州市航道、船闸养护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在我区交通局招标办的监督下,对符合施工招投标要求的苏西线航道护岸、疏浚工程进行了招投标,以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为工程质量创优打下了基础。另外,为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行工程监理制,并报请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政府质量监督,使行业管理与施工监理两方面职能有机结合,形成相对完善的质保体系。实现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在我处航道养护工程实施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落实。

2.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创优措施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航道养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首先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顶培训力度,并督促组织各工程有关人员学规程、规范、标准、技术等,普及质量知识,全面提高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此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同时,为切实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将质量创优工作落实到每一项工程中,促进我们的养护工程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我处专门成立了“吴中区航道处工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并且充分发挥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优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养护工作目标,在重点突破、逐步推广的基础上使全新的质量理念、规范的质量行为得到普及,形成结构合理,秩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质量运行机制,确保我处养护工程质量创优工作整体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质量创优的关键,我处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程管理工作。

(1)坚持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控制‟,做到防检结合,实行对工序严格把关,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2)针对护岸工程,我们着重配合监理做好了四方面的工作:第一,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对所有进场材料都要求经监理检验,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清理出场;第二,把好施工工艺质量关,凡达不到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的工序,监理人员坚决责令整改,以免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第三,严格把好隐蔽工程质量关,每一项的隐蔽工程覆盖前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的签认,对不符合标准的分项和分部工程坚决要求返工;第四,对于施工队伍的违规行为,根据合同条款坚决进行违约处罚,决不姑息迁就。

(3)针对疏浚工程,第一,我们做好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积极会同落实抛泥区问题,为疏浚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第二,经常派员深入施工现场会同监理一起督促检查,随机抽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常驻施工船组,负责工程质量现场检查,严防欠挖,尽量减少超挖,不断提高施工水平与保证施工质量;第三、坚持工地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检查落实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协调人、机、物,控制工程形象进度,督促调整施工方案,严格执行计划,形成程控网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作。

4.发挥地方积极性,加快航道建设。

随着水运各方面优势的发挥,以及在地方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发展水运事业逐渐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继去年以来,经过我们的努力,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并继续得到了苏西线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共同筹资,本着互惠互利、造福地方的原则,实施建设苏西线航道整治工程,以逐步彻底改善苏西线航道通航环境。工程所在地方政府除承担征地、拆迁外,还承担了相当部分的建设资金,弥补了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在城镇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航道整治建设相结合,取得互利双赢的局面,既整治了航道又建设了地方,为航道养护工程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实施模式。5.结合安全管理活动,确保安全施工

我们一直把安全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具体的安全措施,要求施工队伍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明确各自的职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序、各个班组。同时,结合各部门开展的安全检查督查活动,加强安全检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养护工程建设无事故。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航道 船舶 档案 作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06-01

航道船舶设备是为航道生产专门设计、建造的各种工作船舶。航道船舶设备档案是指从船舶建设立项、审批、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使用)的全过程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纸、图表、计算书、声像等各种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船舶设备档案一般有:船舶工程设计、更新、建造的审批文件;招标、协议、合同;初步设计文件材料、图纸;施工图设计;送审图纸及批准文件;修改后的施工图、变更设计图纸;质量检验记录、证书;材质证明;代用材料及审批;竣工图;进口设备随机文件:设备装箱单及随机工具与备件清单、设备安装和安装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精度检验单、备件图册、工具图纸、安装操作规范等;设备安装调试文件;竣工会议材料、船检证书、交船证书、监造报告。

船舶设备档案的内容广泛,作用重要,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设备作用的发挥,经济效益的提高等。

1 船舶档案的作用

1.1 船舶设备档案是指导航道生产的必要依据之一

当前航道生产日益繁忙,工程项目内部分工精细,施工船舶专业化程度高,而且生产中还要互相配合,紧密协作。为此,必须要有所依据,才能保证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必要依据之一,首先船舶设备档案,如我局的挖泥船,引进了外国的成套机械设备。该设备的运转、安装、管理以及维修等,必须严格按其机械设备自身的图纸资料等设备档案进行,才能操作顺章,安全妥当。否则,以上一系列的生产技术活动是难以顺利进行的,甚至发生重大事故。

1.2 管好、用好船舶档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

随着我局的经营创收工作的开展,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注意提高专项的经济效益,如船舶设备的革新和产品换代,以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利用大量的船舶设备档案。例如:我局為提高市场竞争力,将一艘泥驳改造成了铺排船,使我局在水工工程方面有了用武之地。可见,船舶设备档案的技术效用是同生产技术活动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着的。管好船舶设备档案,积极提供利用就能为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服务,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都有重要作用。

1.3 船舶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

船舶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总有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当磨损和腐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因而必须进行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船舶设备档案是必备条件。船舶设备档案管理的好,及时提供利用,就能保证检修质量,及时完成检修任务恢复生产。实践告诉我们,船舶设备档案是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正常运转、及时检修的必要条件。通过船舶设备档案资料分析,可以弄清船舶设备的技术状况,掌握零、部件的损坏规律和变化,从而为制订切合实际的检修计划,提交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把船舶设备故障消除在发生之前。

船舶设备管理工作包括从船舶设备验收、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查修理到购置配件,船舶设备的改进、更新,以及日常的登记、保管、调拔、报废等一系列工作。按照船舶设备的运动规律,用好、修好、管好船舶设备。同时,也要加强船舶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管理好船舶设备档案,是管好船舶设备的基础工作,为用好、修好、管好船舶设备服务。如新操作人员不了解船舶设备的技术性能,又无档案资料可查,将直接影响工作。事实证明,加强船舶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是管好船舶设备档案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工作。

2 船舶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

2.1 船舶设备档案的特点

上面已论证了船舶设备档案的重要作用,它是指导生产的必要依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管理船舶设备档案,必须从船舶设备档案的自身特点出发。船舶设备档案的特点是:(1)专业性强。船舶设备档案内容较多,包括:船舶简历、船舶变动记录,工作区域调换记录,船舶改造、修理记录,交通事故责任记录,航行日志、轮机日志,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都需要记录清楚,保存完整。(2)技术要求高。不同类型的船舶建造于不同的厂家,使用类型、电器、液压系统的零部件,都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为保证船舶的安全和技术性能,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船舶建立健全相应的技术档案,并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妥善保管,以方便利用。(3)船舶设备档案利用频繁。

2.2 船舶设备档案的管理

根据船舶设备档案的特点,管理好船舶设备档案,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为航道生产服务的重要保障。

(1)建立健全船舶档案管理制度。为加强船舶档案资料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船舶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2)收集齐全,科学分类。船舶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船舶建造竣工验收时,必须按照出厂船舶档案目录仔细核对档案资料,无论是文件资料还是船舶图纸(施工图、完工图)以及进口设备资料都要收集齐全完整。

船舶档案归档后,按照船舶功能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船体、轮机、电气三大部分,按照科技档案整理规范进行整理装盒。

(3)妥善保管,快速高效地提供利用。围绕航道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所以档案部门要针对船舶技术档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加大船舶技术档案信息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船舶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在日常工作中,船舶档案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服务的宗旨,可针对航道工程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采取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先期提供船舶养护维修、技术参数等船舶技术档案等灵活机动的提供利用形式。要适应新形势,重视档案信息开发,根据航道生产特点和档案利用规律,有目的地进行选题,突出重点,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最有价值档案信息,提供给船舶管理部门及利用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参考资料.档案出版社,1986.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7

1.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船舶技术档案产生于航道维护、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它能真实地描述和反映航道及水运发展的轨迹, 因而增强局、分局、船间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 是做好船舶档案管理的前提。要充分认识船舶技术档案管理在航道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要舍得资金投入, 为档案室增添必要的设备, 落实“八防”措施, 配置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关心档案管理人员, 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扶持, 保证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2. 逐步健全和完善船舶技术档案的三级管理机制

多年来, 我局对工程船舶一直采取三级维护保养, 整个夏航生产期间由船间自行维护保养, 发现问题随时检修和改进;航行中根据船舶使用状况, 在船机管理部门的具体指导下, 有计划地对重点设备和损坏严重的部件进行重点检修和维护;封江船舶卧坞后在局统一安排下, 对船舶进行系统地检修和维护, 这三级维护过程中的各环节技术资料, 大量分散在船间、机务部门和个人手中, 档案管理人员要着重加大这类档案的收集力度。对一些船舶技术性能指数等有重要价值的技术资料, 要办理移交手续, 由局档案室统一管理。局档案室要配齐、配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组织建立完备的船舶设备档案管理体系。要定期深入各分局档案管理部门和船机管理部门, 主动收集船舶技术资料, 尤其是因工程船舶三级维护保养而产生的船舶技术资料。各分局要设置专职人员, 负责船舶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特别是在夏航生产期间, 要经常深入船间跟踪自修和航修全过程, 协助船间梳理轮机、甲板、液压、电器等技术资料, 负责检查船间的轮机日志、甲板日志、船舶维护保养记录、检修记录, 零部更换记录, 详细地记录船舶维修改造的全过程。各船间至少设置一个兼职的资料员, 对有条件的大型船队要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条件设置档案室或资料室, 使船间的技术档案得到妥善保管。

3. 不断推进船舶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冲击, 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航道及生产发展负责的态度, 将船舶技术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管理逐步转变为计算机管理,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运用计算机加强船舶技术档案管理的收集、传递、开发和利用。就黑龙江水系的航道工程船舶而言, 大致分为四类工程船舶, 即航道疏浚船舶、航道维护船舶、水工整治工程船舶、航道测量船舶。按照这四大工种工程船舶, 我们可采用计算机条码信息技术, 把条形码技术引入航道工程船舶管理系统, 按照四大工种的船舶类型对每条船只机械设备编制条码。通过计算机条码技术将每条船只机械设备进行编码, 统一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并针对每条船只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情况对该条码进行编著, 这样就将整个航道系统工程船舶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同时将船舶设备维护、保养、检修等记录录入系统, 完善船舶设备档案管理资料。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配置整套档案扫描系统, 注重现代化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多借鉴全国同行的各类信息, 丰富自己的档案管理经验, 使船舶档案管理尽快走向现代化。

4. 围绕航道中心工作, 提供优质服务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 所以档案部门要针对船舶技术档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 加大船舶技术档案信息开发力度, 积极开发船舶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在日常工作中, 船舶档案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服务的宗旨, 针对航道生产和船舶运营特点, 不断丰富档案服务内容, 开拓服务领域, 全面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和水平。可针对航道工程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 采取提前介入、超前服务, 先期提供船舶养护维修、技术参数等船舶技术档案等灵活机动的提供利用形式。要适应新形势, 重视档案信息开发, 根据航道生产特点和档案利用规律, 有目的地进行选题, 突出重点, 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最有价值档案信息, 提供给船舶管理部门及利用部门,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

5. 加快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策略探索 篇8

一、我国航道环境的现状分析

水路运输作为我国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沿海沿江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水路运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者, 鉴于此,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路运输的建设与发展。其中, 天然航道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主要形式, 随着对航运业重视度的提高, 国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我国内河航道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黑龙江、黄河、淮河、钱塘江以及海河流域。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步伐, 我国船舶逐渐大型化和专业化, 我国港口航道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一大批扩建与新建航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这就导致了涉水工程与通航安全之间矛盾的产生, 航道安全成为影响目前与未来水运行业的新问题。

二、航道安全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航道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影响着船舶的航行安全, 航道安全维护管理能有效排除或避免航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或最大程度将风险降至可控的安全范围。大致来说, 航道安全主要面临着三类威胁: 一是遭遇冰山、触礁、飓风等意外或天灾; 二是人为因素如被袭击或骚扰等; 三是船舶中船员的操作失误等。我国内河航道因成本较低、环保性较强且可持续发展性而成为货运的主要承载方式。对内河航道进行安全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水文测验、浅滩航道维护测量以及长河段航道图的测绘工作, 这是保证航运安全的重要内容。其中对于弯曲狭窄的河段进行维护管理、通过适当的改善工程来消除障碍因素或者设立滩站来助航等手段能有效保证通行船舶的航行安全性, 在提高航道安全能力的同时防止资源损失或水域污染等, 使我国航道所在区域的水质更清洁健康、航行更安全经济。

三、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安全工作的作用

所谓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 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 简称NSM规则) 为指导原则, 并结合我国各航道管理维护特点, 将系统论原理用于航道维护、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管理中去, 并将船、岸的安全和防污染各要素进行系统联系, 对各管理和操作环节通过过程控制来实现目标明确、责权分明、程序严谨、操作规范、记录齐全、不断改进的结构化、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确保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效益,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持续稳定地进行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结构化和文件化的完整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目标。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使航道管理工作由以前季节性突击检查、任务性应对的阶段性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的长效管理, 这就将被动的事故处理更改为主动的对事故和风险的预防, 实现了过程航运全过程安全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事故风险发生率, 从而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安全防污染目标。

( 二) 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运的一线职工只有真正明白程序, 对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条件进行有效控制才能避免事故, 挽回损失。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使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 三) 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航道安全管理水平。针对不同的航道特点所进行的航道维护环球管理使各航道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高, 其操作技能的提高和船舶结构的调整都保证了航道应急能力, 这对促进我国航道维护事业的安全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四、我国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就目前我国各水域的航道安全维护管理工作现状来看, 一部分单位对实施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 由于其习惯于传统管理手段而无法认真执行体系既有规定。另外, 由于体系化管理在实践中运用时间较短而使得多数安全管理人员对其理解较浅, 以及实际航道管理中与体系化管理存有偏差等因素, 均是当前面临的问题。鉴于此, 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希望我国的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 一) 完善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建立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保证系统。分析以前航运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难度较大的原因, 其根本在于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没有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整个过程中多是惩罚机制而未设立合理的鼓励机制, 这就很难从各个方面来调动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主动性, 进而使安全责任制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对此可对惩罚力度与奖励标准进行重新研究设定, 并将安全管理进行责任划分, 同时落实到相关部门, 实现责任到人。同时, 在安全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安全机构职能科学分工、安全管理体制协调高效等原则基础上建立监督管理机构, 实现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及安全生产分级管理, 进而系统全面地建立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对相关人员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 以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政治觉悟。

( 二) 保证专款专用,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投资保障机制。相应的拨款及专款专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应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确保工伤保险来进一步保障人员安全。以准需要、准受益、准投资为基本原则来建立航道安全生产投资保障系统, 并逐渐加大安全生产的投资力度, 进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 三) 紧抓专项整治工作,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结合航道局航道管理点多线长, 且人多船多的特点, 应紧抓专项整治工作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通过严格执法来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另外, 对于日常检查要重视,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会议并实施奖惩制度, 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对于隐患要及时整改或采取防范, 杜绝事故的发生。

( 四) 通过开展安全技能理论考试来提高安全文化建设。航道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航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与推动力。航道安全维护与管理中要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作为安全生产理念, 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为基本出发点, 同时积极开展安全技能理论考试, 以此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就现状而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一些重大涉水工程明显增多且船舶也逐渐大型化, 加之通航密度的不断增加, 安全隐患与风险也日益突出。只有保证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才能有效地将航运风险与事故降至最低,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安全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航道维护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均与航道安全息息相关。本文结合我国航道现状, 分析了航道安全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并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在航道安全工作中的推进作用进行了阐述, 同时结合目前我国航道安全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以期为我国水路运输安全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航道安全,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罗良.浅析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J].中国水运, 2013, 7

[2]崔凯.如何做好当前航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管理, 2014

浅谈如何加强内河航道管理 篇9

1 内河航道的管理现状

内河航道管理主要是改善运输船舶的通行条件, 一方面保障内河航道的通畅性, 另一方面保障运输船舶的安全。不同地区的内河航道管理, 均具备地区性的管理方案, 但是国家对内河航道管理提出了规范的管理方式, 地区内河需要严格遵循。内河航道管理中表现出明显的制约因素, 严重影响到内河航道的管理状态, 结合内河航道的管理现状, 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下:

1) 管理制度不完善。航道部门负责内河航道的管理, 与国家贸易的关系紧密, 加强内河航道制度管理的力度, 才能保障内河航道硬件、软件的到位性[1]。我国内河航道的管理制度, 缺乏法律约束, 因而缺乏强制性的保障, 淡化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内河航道中缺乏法律管理制度, 很容易引发管理纠纷, 产生不利的影响, 尤其是航道监管方面, 例如:由于缺乏强硬的管理制度或法律支撑, 部分施工单位未经审批在航道上修建桥梁、管线、船闸等建筑物, 在航道内乱采乱挖, 严重破坏了航道资源, 影响了航道的通航能力。

2) 管理方法落后。内河航道管理缺乏科学的方法, 降低管理的效率。例如:内河航道管理缺乏信息手段, 无法跟上国外航道管理的发展速度, 传统管理缺乏优势, 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航道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出现延迟, 航道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内河航道的基本信息, 导致内河航道的监控出现不连贯的情况, 影响航道的顺利通行。

3) 管理人员不专业。内河航道的管理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管理人员不专业, 影响管理的效果。据有关案例表明, 某航道部门内的管理人员非常不专业, 在航道维护上遗漏诸多重要的部分, 无法保障航道的正常通行, 由于航道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致使航道整治维护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同时航道部门监测到多处漏检的项目, 粗略统计为38项, 包括航道疏浚工作, 导致航道维护事故较上年相比, 增加了5%。

4) 基础设施滞后。内河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滞后的缺陷, 近年来, 航道部门虽然加强了航道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是建设速度仍然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 导致设施不能满足内河航道的安全运输[2]。例举内河航道基础设施落后的表现, 如:a.航道整治建筑物年久失修;b.内河航道维护不慎导致水流紊乱;c.部分航道内淤积大量的泥沙和污染物, 造成航道水位不足甚至断航, 影响航道的完整性。

2 内河航道管理的强化措施

针对内河航道管理, 采取有效的强化措施, 提高管理措施的应用效率, 保障内河航道的安全。分析具体的强化措施, 如下:

2.1 完善管理制度

航道部门为加强内河航道管理, 将建设法律做为完善管理制度的核心, 以此来加强内河航道的管理水平。管理法律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既可以监督内河航道的管理状态, 又可以提出正常的管理理念, 规范内河航道管理。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内河航标管理方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约束内河航道的管理, 致力于完善管理制度, 同时设立监督机构, 全面落实管理制度。2014年3月9号, 我国在十二大会议上提出有关《航道法》的工作计划, 《航道法》做为一项立法计划正在实施, 即将出台。

2.2 更新管理方法

航道部门应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利用信息手段完善航道管理。航道管理利用政府政策, 适度加大资金投入, 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满足内河航道管理对科技手段的需求[3]。目前, 内河航道管理方法的代表是航道信息化管理和航道立体化监控, 以某地区内河航道的管理方法为例, 分析航道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该地区注重打造数字化的航道管理系统, 实现管理信息一体化监控, 根据内河航道的分布, 构建电子航道图, 该地区内河航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船舶动态监控、港航信息综合管理、航标遥测遥控等多个模块, 基本转型为信息化管理。

2.3 培训管理人员

航道部门应意识到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实践培训的方式,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第一, 以航道部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为培训对象, 重点培训内河航道的日常维护, 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找到出浅航段、干旱航道等区域, 同时能够采取应急式的管理措施, 体现航道管理培训的作用;第二, 培训航标管理, 航标管理属于航道管理的一部分, 其中包含大量的技术改造, 增加实践管理的难度, 所以航道部门应提前培训航标管理, 降低现场管理的难度。

3 内河航道管理的发展

内河航道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 促使航道管理面临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干扰管理的有序进行[4]。为保障内河航道管理的安全发展, 需规划出符合航道实况的管理方针, 规范并指导内河航道的具体管理。根据内河航道的管理发展, 提出三点发展方向, 如:1) 遵循内河航道的管理原则, 不能违反管理中的相关规定, 迎合内河航道的建设与发展, 全面利用管理途径, 优化内河航道环境;2) 加大内河航道管理的资金投入, 保障各项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建设管理预警机制, 预防内河航道管理中的事故风险, 通过预警式的管理方法, 高效保护内河航道的安全, 完善内河航道的管理过程;3) 航道科技化、信息化的建设, 此项发展并未达到成熟标准, 也没有普及到各个内河航道中, 所以将科技化、信息化势必成为内河航道管理发展的趋势, 再加上信息社会的推进, 内河航道需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才能体现管理效益。

4 结束语

内河航道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必须站在内河航道管理的实际角度, 才能保障管理的价值, 避免出现管理问题。政府及航道局已经提高了内河航道管理的重视度, 致力于采取科学的强化措施, 一方面完善内河航道管理, 另一方面推进管理发展, 促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内河航道的实际, 由此可见:内河航道管理需要明确的管理, 才能达到安全、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敏.论我国内河航道的法律保护[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2]刘玙.内河航道维护水平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3.

[3]丁坚.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和管理规划研究[J].水运工程, 2009.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10

关键词:航道档案管理,档案工作,管理能力

随着连云港市内河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们必须审慎分析新的形势与任务,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肩负为历史负责的使命与任务, 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问题处理能力与管理能力。本文针对新时期航道档案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提出了几点新的对策。

一、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10号令》的标准要求, 档案管理的专业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认真学习、制定方案、精心实施、监督检查。对于规章制度的指导意见, 应当进行深入解读, 并将保管方案设计与个体单位发展相结合, 注重新旧工作间的衔接,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做到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严格规范相关责任落实工作, 从内部的监督管理入手, 改良档案管理机构内部的工作作风。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 必须将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档案的保密等级, 确定相应的保管期限与保管方法, 对于档案的接收、归档、鉴定、统计、保管工作要做到细致到位,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实施。在档案归档过程中, 必须根据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准确完整的系统归纳, 将图纸资料平铺管理, 光盘资料分装管理, 根据档案的实体性质进行分类装订。

在档案的统计与鉴定过程中, 应当根据档案资料的保存价值进行相应的登记与统计, 对于档案的基础状况、数量资料、利用效果等都要进行明确的记录。档案的借阅与利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 利用合理的收费制度对档案的节约与转让进行约束。对于无价值或需要销毁的档案, 应当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无痕处理, 防止档案内容的外泄与流出。

二、优化航道资料的采样与统计工作

针对新时期航道资料蕴含信息量突增的现象, 相关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优化信息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与整理工作。对于简单的文字资料, 要进行多方位的专业化处理, 对于航道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同区段档案资料的叠加与变化现象, 要理清不同资料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最基础的河床资料必须进行严谨的处理, 保证日后资料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于图像与视频资料, 要针对白纸测图与电子测图的不同特点进行数据处理, 对于前者应当以区域为分类标准, 建立一定的拓扑关系, 进行绘图软件的可视化后期处理;对于后者, 要借鉴多媒体技术, 充分实现数据资料的简易查询、区域浏览与图层显示要求。

航道资料采样统计的优化, 还应当注重原始数据的信息价值。在河流演变分析、航道综合整治过程中, 原始采样数据均具有较强的可信赖性。通过地理信息模型的构建, 借助于航道数据的后期处理, 可以很好地完成水下地形的测绘, 达到了航道档案的内部共享与规范使用要求, 为后期的大规模地理信息模型的建设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航道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长久以来, 我国的航道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依靠常规的人工查询与辅助的方式来开展的。在原有的数据量较小、数据共享性不高的情况下, 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但在新时期数据总量激增、数据交互度增强的情况下, 管理手段的落后已经成为了航道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掣肘。在此基础上, 当前的航道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 高效完成档案数据的数字化转换与加工工作,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数据的接入速度与统计效率, 保证航道档案管理工作有更为广阔的前进空间。

四、加强航道档案的保管工作力度

连云港市航道管理处领导都十分重视航道档案保管工作, 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 始终将档案管理作为全局工作的基础, 并将其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为此,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还必须加强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 加强航道档案的保管工作力度, 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网络和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 确保档案工作五星级标准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 加大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为航道档案保管配置现代化的设备, 比如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档案工作专用服务器等等, 确保档案保管工作能够为航道中心和相关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五、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对于航道档案管理人员来说,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兼备多种能力, 既要熟知航道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又要具备档案管理知识, 确保自身工作的万无一失。在这种复合型人才需求背景下, 航道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 深入生产实际, 了解航道的测量、疏浚、工程建设等基础工程的运作方式, 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同时, 努力提升自我工作能力, 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切实提高航道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新时期的航道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考验, 激增的信息管理总量与滞后的传统管理方式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有鉴于此, 新时期的航道档案管理部门, 应当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规定来开展工作, 系统内部要积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自我学习。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 要在综合考量成本问题的情况下积极引入, 并在数据采集、资料归类、档案保管、信息共享等方面对航道档案管理进行全面优化, 以期适应新时期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以秋.浅谈航道档案管理的作用及其信息化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 2013-01-11.

[2]刘美玲, 刘福芹.关于新时期航道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 2008 (10) .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 航运;数字航道;航标;遥测;遥控;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之长江沿线的航道不断得到系统整治,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航运迅猛发展。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t,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1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是数字航道应用系统的核心,也是数字航道正式运行后航道维护日常工作开展的主要平台。该系统主要采用先进的航标状态检测技术和无线遥测遥控技术,对长江通航水道的电子助航标志全面实现远程动态监视和状态控制,及时发现航标异常并尽可能进行远程维护,提高航标正常率,为船舶提供有效的助航服务。

1.1 系统组成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主要由数字化航标终端、信息传输系统及综合监控系统等3个部分组成。(1)数字化航标终端:安装在航标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传感器测定航标灯工作状态(包括航标位置、电压、充电电流、闪光周期等参数)。(2)信息传输系统:主要依靠全球移动通信技术(GSM)、长江专网等构建信息传输通道,以短信息等方式将航标终端上传的信息传回综合监控系统。(3)综合监控系统:由前置通信机、数据库服务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等组成,以电子航道图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本数据源,将航标终端传输的信息在电子航道图中叠加显示,同时实现对航标相关指令的发送及处理功能。

1.2 工作原理

航标上安装的数字航道航标终端在每个轮询周期(一般设为2 h)通过GPS天线接收GPS信号以测定航标位置,并由传感器测定航标灯工作状态。GSM模块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后传送至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在GIS平台上准确显示所接收的航标信息,监控人员就可以实时获取航标地理位置、航标灯工作状态、电源系统等技术信息,实现对航标技术状态的动态监控。

航标一旦发生异常,系统立即进入报警状态并高亮显示,同时通过声音提示监控工作人员。在航标动态信息窗口中,报警航标状态栏会根据报警级别的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以便于监控人员识别。监控人员发现航标发生异常后,首先可通过监控系统中航标历史信息查看功能了解航标报警前技术信息,结合天气等外部条件对报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报警进行确认,然后立即通知相关船舶前往恢复。同时,监控人员还可通过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航标指令发送功能设置航标终端轮询周期、位移门限、航标灯明灭等相关信息,进而实现航标远程遥控功能。

整个监控过程实现远程化和信息化,大大减少航道工作船艇巡航次数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2 应用优势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极大地提高航道维护工作效率。通过内部正式运行,该系统展现出以下优势:

(1)主动获取航标动态信息,使航道维护管理实现主动预防。以往航标技术人员无法实时了解航标动态信息,大部分标志失常由海事或过往船舶报告发现,少数由工作船巡航发现,航标失常信息的获取通常较为被动。利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监控人员能主动获取航标动态信息并预判标志是否失常。正式运行以来的数据表明,接近80%的标志失常能通过监控平台发现。航道维护管理逐步实现由被动矫正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

(2)及时获取航标异常信息,大大缩短失常标志恢复周期。以往航标失常后,航标技术人员一般无法立即获知,而信息获取滞后又延误标志的恢复。利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标志失常能即时触发报警,监控人员最短能在2 min内发现标志异常状况并迅速通知船舶前往恢复,大大缩短失常标志恢复周期,保障航道畅通。

(3)有效区分航标失常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以往航道管理模式中,由于对航标动态信息无法作出细致的判断,一旦接到失常报告就要派船出航,而利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监控人员可以对失常信息作出分类判断,合理指挥作业。例如,对于超时报警或者电源欠压等情况,可以结合航道维护的实际需要,在安排船艇开展其他航道维护工作时前往检查终端或更换电瓶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船艇出航次数,提高航道维护工作效率。

从表1长江南京航道局南京航道管理处2008—2010年第一季度工作船舶开航总时间及恢复标志数量对比情况可见:其一,从恢复标志的数量看,自2008年底数字航道内部试运行以来,由于增加终端这一新硬件,其失常亦需要船舶开航恢复,故航标失常次数有所增加,船舶的工作量相应提高;其二,从船舶开航总时间看,2009年数字航道试运行后,将船舶每月巡航次数由3次改为2次,并取消每月2次的夜航,故船舶开航总时间均较2008年大幅减小,而2010年数字航道正式运行后,船舶开航时间进一步减少。这表明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在合理调度船舶、减少无效开航、提高船舶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系统改进和发展方向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是数字航道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系统的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1)在数字航道智能终端中安装视频监控模块,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利用3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视频信息,使数字航道由模拟监控向数字可视监控系统发展,最终实现长江航道的可视化管理。目前,长江大桥桥区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建成。

(2)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不仅能满足航标业务管理需求,而且有助于组建水上交通安全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实现对辖区航标动态和航道信息实时监控,并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为过往船舶提供实时水位、潮汐、局部气象等助航信息服务。

4 结 语

航道档案管理论文 篇12

1.1 场地清理

施工前, 应先对周围的构造物、草皮及树根等进行清除;周围存在废弃物情况下, 须按照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1.2 施工降、排水

基坑开挖过程中通常情况采用的是纵向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在各个施工阶段, 为了确保护岸工程可以干地施工, 都会配备水泵实施抽水工作。

1.3 测量放样

航道护岸工程施工以前, 要先提供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基本数据给施工放样人员。施工过程中, 要依据计算结果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控制高度则采用水准仪[1]。

1.4 基槽开挖

基槽开挖分上层土开挖和下层土开挖两部分。上层土开挖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降低施工难度;下层土开挖时应严格按照前沿线、基坑设计的底宽和结构段的长度标准进行。

1.5 地基处理

航道护岸工程的地基处理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及水泥搅拌桩等。

1.6 混凝土底板和墙身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底板和墙身模板采用的是木模或组合钢模, 这样可以将外露表面的平整度及光洁度提高, 为了确保模板的使用性能和移模时不会变形, 模板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都必须足够。

1.7 养护

混凝土浇筑成型以后要采用土工布覆盖, 及时洒水养护, 时间需达到行业规范要求。

1.8 土方回填压实

回填土需要控制含水率和压实度, 只有挡墙的强度处于以上时, 墙后才能伴随着墙身的逐步砌高分层回填。回填的时候, 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要有机的结合应用[1]。靠近墙背面的地方, 要进行人工夯实处理。如果使用两种透水性不相同的土质, 较大透水性的土层须安置于较小透水性土层的下方。

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点

2.1 施工过程中的降、排水处理

针对粉土层, 护岸基坑开挖应采用井点降水, 确保干地施工, 以免出现边坡坍塌现象;针对淤泥质粘土层, 基坑开挖时还应该配合采用纵向明沟排水法, 每个集水坑配备一个泵抽水, 确保可以进行干地施工。

2.2 混凝土设计与拌合处理

混凝土的选择必须满足施工需要,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等都要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混合料拌合时, 严格做好配比控制, 并经常对坍落度进行检查, 把握好拌合时间, 以防产生过拌或生料现象。

2.3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前需先将小木桩和钢筋混凝土方桩准备就位, 小木桩施打前应进行沥青防腐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须重复搅拌 (至少两次) , 施工中应当有专人负责质量的监控及检测, 并做好施工记录。

2.4 混凝土底板和墙身施工

基础模板通常采用的是组合钢模或木模, 这样可以将外露表面的平整度及光洁度很好的提高。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操作时以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 把握好振捣的时间, 以防漏振和过振[2]。模板施工可采用分层、整体及连续的方式, 逐层进行, 并随时检查是否发生松动变形。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时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离析, 混凝土底板初凝前要将铺料振实入仓, 当施工条件受限制时可以使用混凝土搅拌船运输, 但必须计算好运距及数量, 以确保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的和易性。墙身整体钢模在浇筑过程中要有木工随时检查模板加固、支撑及是否出现胀模、上浮现象, 拆模时机应满足不同季节气温的需要, 移模时要小心避免造成混凝土成品损伤[3]。

2.5 护岸线型和外观质量控制

测量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定期对控制点做好导线复测工作, 按要求设置好沉降位移观察钉, 定期对成品护岸沉降和位置进行观测、分析得出总结报告, 方便指导下一步施工。钢模的刚度、支撑、加固及浇筑过程中的浇筑速率、分层厚度、振捣水平、混凝土各项指标都对护岸外观质量和线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6 实施养护工作

混凝土一旦拆模就要实施养护工作, 养护时要注意采用土工布覆盖, 并及时的洒水。如果是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拌合制成的混凝土成品, 养护时间不能少于。若是掺了缓凝剂的混凝土成品, 其养护期不能低于, 浇水只需保证混凝土的湿润适宜即可。若是冬季气温低于5°时要考虑保温养护或者加温等其他措施来确保混凝土强度的提升。

2.7 土方回填压实

回填之前, 必须先对回填区域底部的积水、淤泥及垃圾进行清除。墙身后回填必须满足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80%以上, 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要有机的结合应用, 每层的厚度控制在30 cm左右。靠近墙背面的地方, 要进行人工夯实处理。回填段施工要选择晴天气候, 禁止回填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填料, 如种植土、淤泥等。如果回填土的含水率比较大, 要进行翻晒, 抽样检查不合格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填层的表面需要留有排水坡, 不能产生积水现象。地质不好的地段, 要对回填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便更好的预防护岸滑坡。

3 护岸工程优化管理发展方向

护岸工程从设计起就要与工程投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论证, 促使投资效益实现最优化。护岸工程建设必须坚持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理念, 可以增加适当的前期投入, 以便减少后期的养护费用, 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护岸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占用很大的土地资源和材料资源, 可以较多采用资源节约型的护岸结构, 并积极探索新材料、新理念, 节约材料[4]。

护岸工程是最基本的政治工程, 在以后的护岸工程中要更多的考虑群众、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立足在内河航道整治效果不受影响的基础上, 努力发展生态型护岸工程, 使护岸工程更加优化。

4 结语

想要做好内河航道护岸工程的质量控制并不容易, 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基础前提, 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主要的工序及质量检查验收等方面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联系实际情况,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 坚持预防为主,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胡友好.航道整治护岸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9, 9 (8) :2 9-3 1.

[2]王金玉.浅析护岸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6) .

[3]黄楚霓.浅议航道护岸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17) :156-157.

[4]徐芳, 岳红艳.XU Fang, YUE Hong-yan.护岸工程与环境关系浅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2) :11 6-11 7.

上一篇: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下一篇:煤尘爆炸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