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2024-10-02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通用9篇)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十七条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在保证会计如实反映企业及政府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起到的重大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但不能把它们作为一项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的“原则”, 在我国国情下, 许多时候很需要两者的合理性并存。

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又称现金制, 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 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权责发生制, 又称应计制, 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 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在应计制下, 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 不管是否已收到现款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 不管是否付出了现款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二、企业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力不从心”

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信息, 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会计主要目标的要求。例如某企业将产品赊销给了一个信用较差、偿债能力也很低的客户, 如果在销售成立时就确认收入, 而该客户却迟迟不能偿付货款, 甚至最终宣布破产倒闭, 使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在这种情况下, 赊销企业以前确认的收入, 因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而成为虚假收入, 丧失了会计信息应具备的真实性。以上现象说明权责发生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导致会计工作背离会计目标。

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为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 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给出了五个条件:

1.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已发生的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以上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却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难度。例如, 一家贸易企业年末为了将销售量向下一年度转移, 将采用预收货款方式实现的销售额未确认收入, 企业与审计中介机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上, 其争论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难以量化。

权责发生制也不符合我国国情,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紧张问题, 并且有很多企业经营不景气。尽管国家采用“债转股”等方法将这些企业“搀入”市场, 甚至大部分企业形式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信用不佳、偿债能力低下。在这种环境中, 要求企业一律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则产生了数额可观的虚假收入,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这势必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正确性。

因此, 我国企业会计应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出发, 允许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合理性并存, 在分期销售方式下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对一般赊销收入及货款利息收入等采用权责发生制加以确认的兼容性收付实现制做法。

三、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 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的财政是一种大包大揽的财政, 政府统揽一切, 财政通过直接分配来实现政府目标。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分工逐步明晰, 政府职能的重点转向公共品的提供。在这一转变中, 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 财政从单纯的“分配”向综合的“管理”转变, 政府从直接“干预”经济到间接“调控”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 意味着政府不再是“万能”的政府, 而是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作。因此, 政府必须提高决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 大力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这需要有全面信息作为决策依据,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财政资金运动的信息, 以及上述资金运动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如政府担保、政府对某些事项的承诺等等, 而这些是目前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与会计无法提供的。

(二) 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 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 政府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 从事社会公益性投资不再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政府部门可以吸收民营资本、外资等合作开发基础设施项目。而且,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政府对一部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招投标, 交给市场 (非政府部门) 来做。当私人部门介入公共领域, 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求实现与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对成本进行计价、核算和比较。

(三) 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在要求

一是现代政府会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会计目标是政府会计满足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即反映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传统上, 政府受托责任的核心是反映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支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这一定位不能适应当前已经剧变了的经济环境的内在要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政府受托责任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由不同的公共管理理念决定的会计目标差异, 必然导致不同的会计技术选择, 也就是它决定了政府会计方法基础的选择。

二是收付实现制本身的缺陷。收付实现制是以会计期间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准确定收入和费用。它存在以下缺陷:低估了当期的财政支出, 虚增了国家可供支配的财力资源, 不利于国家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 以会计期间款项收付为标准入账, 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 会计记录的支出不能正确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所支付的代价, 因此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耗费。

三是不利于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收付实现制只对支付款项的物资入账, 而在实际操作中, 资金支付与物资到达往往不一致, 容易造成物资入账不及时, 管理混乱, 资源浪费严重。

四、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体现的局限性

事业单位会计在收付实现制中所体现出的不足之处:

一是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 在这种记账基础下, 收入只确认当期已收取现金的部分, 并不包括应收而未收的那部分资产, 这部分应收而未收的资产就会形成“隐性资产”;同样财务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 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 这部分债务就会成为“隐性债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形成的这部分“隐性资产”和“隐性债务”, 在会计账务核算和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反映, 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二是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成本耗费, 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要求。收付实现制是以会计期间款项的实际收付为记账标准的, 当成本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不能正确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所支付的代价。比如,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高校贷款只有在还款时才按实际还款额列为支出, 如果不能还款就不能进入支出决算, 这样就会加大还本付息的难度, 同时也会造成费用不能合理分摊, 成本不能准确核算, 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考核。而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析和绩效考核, 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政策, 提高预算分配效率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并不能真实客观地核算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和反映运行结果。

三是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益不能代表事业单位收支活动的真实结果, 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收付实现制下的事业收入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到的部分, 并不能反映该收而尚未收到的收入。在年度预算执行中, 容易造成按领导意图调节收入的现象。例如, 年底收入数远远大于支出数, 一些该确认的收入就会被推迟到下一会计年度确认;同理如果年底支出数大于收入数, 出现的赤字数远远大于预算数, 为了通过决算, 一些收入就会提前确认。按收付实现制, 收入是以现金收到与否作为确认标准的, 所以这样处理并未违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却会成为人为调节会计信息的理论依据。

四是在收付实现制下, 有些收入与支出不配比, 影响了事业结余信息的真实性。比如, 高校向函授生收取的学费或培训费, 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收入, 这些学费往往是按学年来收取的, 而与其相匹配的支出项目, 却往住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付或无法全部支付, 有些相关支出也可能会在下年度发生这样就会造成年度间收支不配比, 由此计算的事业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 这样必然会影响预算信息的真实性, 并给以后年度预算项目安排造成假象。因此, 在收付实现制上的会计核算, 难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力运用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政策的实施。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 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随着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核算非经营性业务已与事业单位发展不相适应, 引入权责发生制己成为必然选择。权责发生制既符合国际惯例, 也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采用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的基础, 有利于按权责和配比原则确认当期的事业收入和支出, 进而确认其效益。

综上所述,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基础中应合理性并存, 进而达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评价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提高政府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摘要: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地使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基础, 将有利于建立一个全透明的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 进而达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评价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提高政府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政府会计

参考文献

〔1〕楼继伟, 张弘力, 李萍.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陈纪瑜, 陈友莲.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3) .

〔3〕朱爱丽, 黄丽娟.浅谈收付实现制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影响〔J〕.事业会计, 2004 (15) .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2

近日,财政部制定并发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以适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需要,规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该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财政部规定新农保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新农保基金独立于经办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实行专款专用。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财政部明确了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新农保基金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等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二,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三,新农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城乡区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也参照本办法执行。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3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利弊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16-01

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会计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这表明如何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是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处理比较

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理不同,因此两种会计基础下,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就存在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在进行核算时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尽相同

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而收付实现制则不会有应收、应付、预提等项目,核算相对简单。

1.2 对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不同

權责发生制下,只有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

1.3 对损益的确认不同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在权责发生制下运用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反映跨期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下对于归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则在损益表上反映,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一个期间的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以现金收付为基础,不管收付是否归属于本会计期间,故这种核算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费用收入的配比关系,不能正确核算企业当期利润。

1.4 对现金流量的反映不同

在权责发生制下,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入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通过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2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企业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人为因素造成虚假会计信息

权责发生制将“应计”的概念成功地导入了企业收益的计量之中,取而代之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各会计期的收入与费用。但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副产品——权责发生制本身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应计”问题。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成了企业调节盈亏的“蓄水池”,因而表示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数据不可避免地含有主观估计成分,企业可以虚增利润等手段来人为调节收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相对而言,现金流量是一种“事实”,因为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所确定的本期收入与费用。同时,以实际的现金流量信息作为评价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也已日益受到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收付实现制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2 款项收付与税款缴纳脱节

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权责发生制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不仅无助于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现实的流转税、所得税税负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此类弊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于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经营所得的一般情况,应按照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确认应税所得:对企业转让财产、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接受捐赠等非营业收入,可以按照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确认应税所得。

2.3 资产价值偏离大

一些企业的市场价值严重偏离了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价值,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1998年的市场价值就已经超过其账面价值的200倍。而一些传统产业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一差距还在逐渐扩大。针对这一现象,很多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以现金流量的概念评估企业价值的新的方法或思路,均体现了收付实现制支持下的“现金流量至尊”的财务新理念。

2.4 会计实务中成形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进行确认

自创商誉代表了一种超过一般盈利水平的超额获利能力。对商誉的确认, 普遍的做法是:在 兼并、购买时确认商誉。而企业自创商誉由于没有相应的 业务,也无法准确地计量其成本,因而不予确认。因此,正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应该在创造超额利润时形成商誉,从而在取得获取超额利润的权利时予以确认。

2.5 现金流量表是对权责发生制最尖锐的冲击

近年来,现金流量表逐渐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企业对外报送的三大报表之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的确认和计量却极为明确和简单,现金流量的差异只源于单一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不像收益计量那样涉及各项活动本身以及会计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

3 总结

正如权责发生制对于经营成果的客观反映有目共睹一样,收付实现制对于现金流量的如实计量和决策相关性也显而易见。综观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本身,在于更好地扬其之所长,避其之所短。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完全可以设想在多元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起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专用“频道”,以应不同的决策需求。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为辅的原则,在现货交易情况下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而在分期销售以及一般赊销收入方式下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这样既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又能防止企业虚假利润的产生,化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为企业进行的资金投资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甘华鸣、陈永凤. 会计[M] . 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1.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4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也叫会计反映,它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受到收付实现制的严重制约

1、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取收付实现制

从进行会计核算层面上来讲,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不但能够详细记录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情况,而且还可以监测事业单位的整体资金运转情况。

收付实现制通常是按照实际收付的现金来进行业务处理,确定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盈利或亏本。

2、收付实现制的缺点

⑴、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费用

收付实现制的计算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也符合人们的日常习惯。但是按照这种办法进行盈亏处理既不合理、也不准确,也就是说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费用。

⑵、收付实现制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还有,在进行年度资金审核时,经常会出现年度内收入和支出项目不配比的现象,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出现不真实的情况,从而也就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对于国家预算资金的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保证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收付实现制的前提下,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中,不但不对预收收入和应计收入进行考虑,对于预付费用和应计费用也不进行考虑,而且在会计期末也不调整账项。收付实现制主要是根据账目的记录来计算本期的收入和付出,并根据收入和支出的数目计算出本期的盈亏。很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只要是在本期进行现金结算,都被当成是本期收入。这样就会造成在不同时段发生的会计期间信息不可比。

⑶、收付实现制在处理外购固定资产时存在着问题

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实质上是发生了资产存在状态的转换。可是,在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却出现了让人费解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购入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资金都被作为当期支出进行处理,这样就违背了会计原则中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正确划分原则。

⑷、利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制造混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主要采取收付实现制,但是在进行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时采取的大多都是权责发生制。这样两者并用的情况不但可以导致事业单位账目的混乱,而且还可以使事业单位进行账目粉饰。

对专业业务性收支使用收付实现制,这样既可以不计成本,也可以不计盈亏。而对应经营性业务则采取权责发生制,既计算成本,又计算盈亏。这样一来,在专业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混淆不清的情况下,肯定会造成会计核算的混乱,也很容易造成某些会计在账目上做手脚,使单位不缴纳应缴的税款,达到了偷税、漏税的目的。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方法

1、全面采取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使用收付实现制不但导致会计信息出现严重偏差,而且还会造成单位其它财会方面的问题,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必须改变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全面采取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使用权责发生制的优点

⑴、使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将当期的支出、收入以及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计入当期。这样得到的最终结果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前的负债状况。

⑵、使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将本单位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收入进行结算,并且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比较,得到各个时期的结余,从而得出单位的盈利情况。另外,通过使用权责发生制还可以进行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比较,比较他们的盈利状况、财政预算执行的进度及其结果,从而给制定相关计划提供参考。

⑶、使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将各项收入和支出清楚地分开并分类进行核算;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进行确认与核算;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进行分期摊销,并进行成本核算。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随着时代的变革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对国家预算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进行,我国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其会计核算问题也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事业单位两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别指出收付实现制存在的缺点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对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参考文献

[1]吴祁,钟响,吴燕.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变革及特点[J].山东商业会计,2010;01

[2]周红,程雪航.会计在21世纪发展趋势[J].统计与咨询,2003;04

[3]刘玉玺.会计核算特点[J].现代会计,2000;01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现实比较 篇5

(一) 概念

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先进制, 以现金是否已经收到或支付为标准, 按照收付期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凡在本期收到的款项, 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 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在本期支出的款项, 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 均作为本期的费用。

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根据权利与义务是否实际发生于其对会计期间的影响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从时间选择上确定会计确认的基础, 就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应计入本期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 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支出和收益, 强调“应当”, 因此, 也称其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二) 会计处理

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入账, 会计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适用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业务简单、信用不发达的情况。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产生, 收付实现制对各期收益和费用水平的反映却不尽合理, 不能正确计算当期收入、费用的不足。当收入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当期营业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 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便不能正确反映当期营业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因此, 收付实现制基础所计算的损益并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经营成果。也正是因为这样, 收付实现制逐渐被权责发生制取代。

由于一般会计准则大多要求企业以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及报告, 而权责发生制的一个特点就是, 确定了收入, 但不一定收到了钱;收到钱了, 也不一定会确认为收入;同时, 付了钱不一定确认为成本费用, 确认了成本费用, 也不一定会付钱。这样就会造成按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得到的利润, 有很大一部分不一定是实实在在收到钱的利润, 也许一分钱也没有收到, 利润额却很大。这样就给人一种错觉, 就是这家公司很赚钱, 其实穷得丁当响, 银行里一分钱也没有。

收付实现制能够反映单位实实在在拥有的现金, 这也是权责发生制所不能比拟的, 也因为这样在企业会计报表中,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 而现金流量表则采用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权利已经形成和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 而不仅仅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实际支付作为判断标准, 只是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录方法比较复杂, 但是却克服了收付实现制的缺陷, 不仅能正确计算出企业当期的损益, 而且还能向决策者提供过去发生的关于现金收付的事项和即将支付现金的义务以及未来将要收到的现金来源的信息。

企业只有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 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活动的成果。因此, 权责发生制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处处可见, 为了贯彻权责发生制, 会计制度中还专门设立了“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递延费用”科目, 专门核算某些本期发生但尚未支出的费用和本期已支出但尚未发生的费用。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 从会计发展史上看, 权责发生制也是从收付实现制发展而来的。

(三) 两种制度比较

1、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债权债务情况。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 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收支中以现金实际收入或支付的部分, 并不能反映那些根据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核定产生但尚未实际收到的债权或者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 如参保单位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经办机构尚未支付给医院的医疗费用等;这部分债权债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都得不到反映, 只有在实际收到或支付时才能体现, 无法反映当期损益的全貌, 造成基金会计账务和报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认识基金收支状况, 以防范基金风险, 形成管理漏洞。

而权责发生制却够准确核算企业收入。因为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的, 在这种核算制度下收入的实现是以发生为标准, 而不是以是否受到款项为标准, 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 不管是否已收到现款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款已经收到并且已经入账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 即使已付了现款并且已登记入账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2、对于成本效益进行核算。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 当收益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 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也不能正确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同时, 不可比的一次性因素无法剔除, 造成收入成本等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畸高畸低, 基金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 容易造成信息误导, 财务信息使用者既无法准确评估当期损益, 又难以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进行比较。

相反, 权责发生制却能够正确反映所应负担的费用, 并与本期收入相配比, 能够正确确定各期的收益, 反映当期会计期间的利润, 能够向决策者提供过去发生的关于现金收付的事项和将要收付的现金来源信息。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在银行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 行政事业单位遵循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而企业单位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它直接关系到银行会计的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我国银行业最早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此制度是对银行的收入或支出按照款项的实际收付日期, 确定它所归属的报告期。例如, 银行支付存款利息或收入贷款利息, 尽管存款及贷款期限跨越两个年度, 其利息收支都作为实际收支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处理;再如预收收益或预付费用均作为实际收支年度的收益或费用处理, 不按实际应归属的年度划分。

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便, 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考虑预收收入以及应计收入和费用的问题, 会计期末也不需要进行账项调整。这种处理方法的好处在于计算方法比较简便、直观, 易于理解。但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因为成本与收入不与生产期间相配比, 不利于经营者掌握产品成本, 控制成本支出、正确确认收入, 因而无法正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 也不能够向决策者提供过去发生的关于现金收付的事项和将要收付的现金来源信息。

我国银行会计在使用收付实现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加强财务管理和正确计算损益的需要, 1993年执行新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后, 银行业开始实行权责发生制。该制度要求对银行收入、支出, 不论是否已有款项收付, 只按其是否体现为各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期来确定其归属期。例如, 银行存款及贷款期限跨越两个年度, 其利息付出和收入应按年度严格划分, 分别确定其应归属年度。又如, 预收收益或预付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并已记账, 都不能作为本年度的收入或付出处理, 应归属应收益或应负担的年度。它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而是以收入和付出应当归属的年度为准。

三、新的会计处理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经济业务的处理越来越趋向反映即时的价值, 在处理过程中, 如何做到既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又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事项, 而且能够做到处理及时, 以下对此要求作一探讨。

(一) 针对权责发生制确认模式下企业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的对策。现在权责发生制已被广泛使用在现代企业会计中, 许多国家正在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 相比之下收付实现制似乎有被抛弃的趋势。

权责发生制确认模式下企业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 一些企业和市场价值严重偏离了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价值, 其中高新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如, 美国的微软公司1998年的市场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其账面价值的200倍, 美国在线的这些比例也已达到了120倍。而一些传统产业则呈现相反的变化, 诸如福特汽车公司, 其市场价值仅占其账面价值的15%。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一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针对这一现象, 很多著名的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以现金流量的概念评估企业价值的新方法或思路。如, 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通过提示现金流量贴现规模式和经济利润模式的企业价值评估法, 普华会计公司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法。斯图尔特公司以现金流量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评估法等等, 均体现了收付实现制支持下的“现金流量至尊”的财务新理念。

在现代会计实务中, 单纯地运用某一种会计基础已经成为过去, 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使用的模式已经形成。

(二) 收付实现制模式下对企业资源成本反映不足如何处理。为了弥补收付实现制模式下对企业资源成本反映不足的情况, 在美国, 某些特定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中, 产生了一种收付实现制基础与权责发生制报表结合的模式:在美国, 除高校和医院外的非营利组织被称为其他非营利组织。按《特定非营利组织审计指南》的规定, 其他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在会计实务中, 一些其他非营利组织如宗教组织、慈善组织等, 由于其经济业务特别简单, 为了简化平时的核算工作, 采取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报表相结合的做法。即平时采取收付实现制记录账簿, 在会计期末编制报表时, 在工作底稿上按权责发生制调整, 不需要在账簿中记录调整事项, 编制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报表。同时, 直接根据账簿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这种结合方式既起到了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 又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三)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辩证统一。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 投资者与经营者按照分工的原则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投资者以委托人的身份把自己的财产投资于企业, 委托经营者代理资产的经营管理活动,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效地解决了资产分布与经营能力分布的不对称性, 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合理选择。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讲, 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性和流动性。同样,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 企业的盈利性和流动性也是极为重要的两个指标。既然按权责发生制报告的信息, 在盈利性和流动性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那么就应该寻找弥补手段, 这就是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在反映流动性方面是明显优于权责发生制的。在反映企业的盈利性方面,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存在着时间性差异。从长期来看, 两者确认的收益是一致的, 从某一个会计期间来看, 两者所确认的收益存在差别。因此, 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性和流动性, 必须兼顾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在未来将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对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 所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数额以及因金融资产交易活动所形成的盈利的价值, 按传统的权责发生制并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确认显得有些不切合实际。在金融工具大量存在的情况下, 恰当的选择应该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 对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承担的金融负债以及因金融交易而形成的利润, 改为按收付实现制来确认, 视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有所不同。

在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中,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它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金流量资料, 以帮助报表使用人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财务会计,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统一。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6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真实的会计信息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总是存在着会计信息与其真实的情况不相符的情况, 这样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是以其资金与实际的收付是否能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主要衡量依据。虽然收付实现制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情况被客观的反映, 但是由于把全部的本期现金的收入都当做本期的收入, 把全部本期的支出现金都当做本期的耗费, 这样就使得其当期的成本费用出现了不真实的情况, 从而就造成了当期资金收支无法进行配比, 进而就无法使当期的核算与预算被真实的反映出来。

(二) 缺少可以相比较的会计信息

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 对于不同时期的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支出, 与其在本期所确认的收入与支出, 往往造成了会计信息口径的差异性及具有不可比性, 这样是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益的理念。

收付实现制有着纵向的不可比, 收付实现制使依照着当期的实际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的情况来确认和计量的, 还有一些类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支出的项目, 由于都在本期发生, 因此就当做了本期的收入与支出的总额, 这样就造成了会计期间的信息在前后出现了无法相比较的特点。

收付实现制还有着横向的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利用资金能够以实际的付出当成对支出与费用确认的标准, 并对资本的损耗不进行核算。

(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无法被较好地反映

事业结余是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的状况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使其当年的收支实现平衡, 就人为的把付款或者是收款的时间进行任意的修改, 从而为了能够使其收支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这样就使得其财务的信息变得不真实, 从而使其缺乏一定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其资金账面上所显示的是其事业结余还有富余, 但实际上这些预算其实都已经被安排好了, 因此当资金出现了短缺时就不能够使其项目的资金进行及时的支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很多都是先把年度的决策编制出来, 这样就会使其账目出现不统一的现象, 从而为其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 不利于进行精准的核算

收付实现制是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基础, 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 其核算会计制度成本的方式太过简单, 这样就使得在其实际的经营与非经营性的业务两者之间的划分不够明确, 从而就会使其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核算。

(五) 不透明的会计信息无法为该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在所实行的资产负债表使用的是资产与支出的总和等于负债与净资产加上收入的总和, 这样的编制与资产负债表是不相符的。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收付实现制之下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与资金流量的反映都不够充分, 这样就无法使其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

(一) 我国税收监管的需要

在对我国的税收进行监管的时候,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与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都是以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核算为基础的, 因此在整个核算的系统之中就无法使单位实际缴纳的但是却已经进行纳税申报的主要原因进行及时的反映。所以为了能够对我国税收的监管力度进行加强, 我们一定要把各级政府的一切要进行征收的税金都放在预算的会计要进行核算的范围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够对税收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 管理效率的需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往往忽略了资源的耗费与收入的实现以及其负债形成的时间, 这样就无法真实的反映出, 处于各个会计期间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所要提供的服务与其所要承担的责任。因此就需要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权责发生制, 以便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

(三) 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规范的预算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中虽然还有很多的事项不需要对其进行成本的核算, 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因为这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与性质所决定的。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的情况下, 行政事业单位其所使用的不计提折旧的资产、财政的拨款额与其资产所使用的状况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就使不同的的会计分期中资金的使用效益少了一定的可比性。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了权责发生制后, 行政事业单位就有了更科学、更合理的会计核算, 这能够对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规范, 同时还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四) 事业单位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 我国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企业性质, 可是它同一般的企业还是有着很多的不同。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 使其实行企业化的管理, 能够对其经营活动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区别, 同时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其会计处理实行双重组合的管理核算形式, 这样才能够使其更好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并且还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

(一) 实行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一般都偏向于资金流, 权责发生制一般都偏向于经济资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负责管理资金的人员一定要对其负债的情况有一个充分的掌握, 同时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与现今的整体状况有着充分的掌握, 当然在这中间包括了以前和现在的各项债务。因此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实行现收付实现制中所出现的错误的信息, 同时还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金情况进行直接的反映。

(二) 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一些会计科目中

在通常的会计核算中, 我们依照着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核算, 等到了年底进行总核算的时候在依照着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 对于应付的支出或者是结算的支出使用增设, 对于要进行支付的款项要使用核算。同时还要依照其费用的流动性或者是实际的支出, 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其收入中使用权责发生制的方式进行保障, 并且还要对财政预算单位中的上下级的补助进行确认, 这样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中的权利与义务得到明确。

(三) 权责发生制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系统得到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综合信息能够得以体现的载体。我国现在所实行的政府财政的预算是无法满足各种使用者的需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系统。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原来的收付实现制逐渐过渡为权责发生制是向着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真实而完整的会计信息, 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透明度有所提升, 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资产和其负债的全部情况都完整而真实的被反映出来。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施, 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其收入支出加强管理, 以及使其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推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应倡导权责发生制。

参考文献

[1]张雪芬.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之建议[J].财会月刊, 2007, (4) .

[2]张素梅.浅议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4) .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7

一、高校教学成本类别分析

根据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融合基础上支出成本类科目及关系图 (图1) , 利用融合基础上的支出成本类波浪框内的权责发生制科目即可参照企业成本计算法来进行成本的计算。但是现有支出类科目的结构设置并未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去考虑, 从有关科目提取核算所需数据仍是一个难题。因此, 波浪框内的成本类科目特别是现有支出类科目应计入成本的部分如何与成本核算工作实现对接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在科目的设置上预先明确该支出归属于成本核算工作中的何种成本类别, 归属于哪个成本归集单位, 将该支出的成本分析工作提前到会计处理过程中来, 这样期末核算成本时就能够直接将有关数据转入成本计算单, 减轻成本核算的工作量。通过改良科目结构, 合理设置下级科目的方法, 实现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完成成本分析的工作, 使之在账户上就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数据。但企业成本会计理论能否为高校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在运行管理过程及成本类别上与企业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有何区别, 仍需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做出进一步分析, 以此确定如何添加下级科目, 使之为成本核算提供便利。

(一) 高校成本核算的内容

高校的主要业务包括教学、科学研究, 同时也有校办产业、非独立核算的经营业务等。在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 分别设置了教育事业拨款、科研拨款, 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相关的支出科目来分别进行核算。根据现行高校教学经费来源规定, 国家投入一部分, 学生交一部分, 高校自筹一部分。高校自筹部分主要来自于科研与经营业务所得, 因此科研与经营业务所得应分开核算, 有利于合理评价高校科研能力及经营成果。由于科研成本很多是专项课题成本, 有一对一的收入与支出关系, 核算较为简单。高校的经营业务也相对简单, 部分独立核算的经营业务, 则适用于企业核算方法。因此本文讨论的成本核算仅指教学成本的核算。

(二) 高校教学成本类别分析

分析高校教学运行过程及费用支出内容, 可以发现, 高校教学成本类别的划分与企业产品成本类别划分有着相似性。参照企业成本类别的划分法, 高校教学成本类别可划分为直接教学成本、教学辅助成本、行政部门的管理费用、期间费用等。对每一成本类别涵盖的支出范围进行分析, 明确费用归属, 就为确定相应的科目结构奠定了基础, 使高校利用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教学成本核算成为可能。高校教学成本具体可分为:一是教学直接成本。指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由于教学工作由院系直接组织, 因此主要指各院系教学工作发生的资源耗费。包括支付的教师工资、教学仪器与设备、教材及耗费的其它资源等。二是教学辅助成本。教学辅助成本指组织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的部门所发生的费用。一般指院系的管理部门所发生的工资、办公费、公务费、设备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折旧等。另外提供基础课教学的部门, 如大外部、体育部、军教部、马列部等部门产生的非教学直接成本, 也归属于教学辅助成本。此外学校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团委、图书馆、体育场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因直接对学生提供服务, 也应计入教学辅助成本。三是行政管理费用。指学校的行政管理各部门发生的工资、办公费、设备费、材料费、公务费、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折旧等费用。科研处、社科处、生产处等部门因不是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因此不应计入教育事业支出, 而应计入科研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不列入教学成本。另外对已实行后勤社会化的后勤部门, 应计入经营支出, 但未实行后勤社会化的部门, 仍应计入教育事业支出。在企业成本核算中, 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 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 高校的行政管理费用作为一项常规成本, 是应该计入成本的。因为高校毕竟不等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对这些不直接产生效益或不直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部门并不能随意予以撤销, 事实上已经构成了高校的一项硬性成本。四是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学生奖贷金、助学金等。

二、融合基础上高校成本科目结构的改良设计

所有的支出都可以归属到上述的四种成本类别。因此, 在支出成本科目下增设成本类别科目, 同时为便于成本的归集, 进一步明细到成本归集的单位。另为报告资金用途, 仍保留现行会计制度中支出科目的基本结构。根据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融合基础上支出成本类科目及关系图 (图1) , 融合基础上的支出成本类波浪框内的权责发生制科目含计提的专用基金、其他现有支出类科目、应计项目科目、应计成本科目、应计期间科目。

(一) 应计入成本的现有支出类科目结构

除资本性支出及未使用的专用基金外, 现有支出类科目涉及的其他各项支出均应计入成本。现有教育事业支出科目下分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等11个支出项目。 (1) 教学直接成本。教学的最小单位是每门课程, 不同课程组合形成专业。要合理计算出各专业的教学直接成本, 首先应将成本归集到课程上, 期末计算该专业所有课程的成本总和就可得出该专业的直接教学成本。设置科目为:教育事业支出——教学直接成本——院 (系) ——专业——课程——支出项目,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就可按成本类别直接将支出列入到课程, 在成本核算时将数据直接列入成本计算单即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工资计发与课程并无直接联系, 无法直接计入课程, 须按一定的配比原则计入。对于不能直接列入某门课程的教学仪器设备, 列入到专业即可, 因为最终是以专业为成本归集单位, 并不影响成本的计算。 (2) 教学辅助成本。可以设置科目:教育事业支出——教学辅助成本——院 (部门) ——系——支出项目, 将各项支出落实到各部门, 期末核算时按一定的配比原则计入专业成本。 (3) 行政管理费用。设置科目为: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费用——部门——支出项目。期末按配比原则计入专业成本。 (4) 期间费用。由于坏账损失、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固定资产清理等不需发生实际支出的期间费用和计提的应付利息在“应计期间”科目核算, 因此这里只包括实际支付但未计提的财务费用或其它一些支出。在现今高校负债严重的情况下, 应单列利息支出。科目设置为:教育事业支出——期间费用——利息支出。

(二) 已使用的专项基金科目结构

现行高校制度中专项基金分为六种:修购基金, 职工福利基金, 学生奖贷基金, 勤工助学基金, 住房基金, 留本基金。加上增设的“科研项目管理基金”科目, 共7类。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使用后, 会在固定资产账户、教师工资账户、基建工程账户上体现, 能够经由这几个账户进入成本核算程序, 因此不需予以考虑。留本基金不构成成本, 也不需予以考虑。科研项目管理基金属科研管理费用, 列入科研管理费用核算。因此只需考虑学生奖贷基金及勤工助学基金的已使用部分。这两部分并不构成教学成本, 属期间费用。科目为:专用基金——期间费用——学生奖贷基金 (或助学金) ——院 (系) 。将当年借方发生额列入期间费用即可。

(三) 应计项目科目结构应计项目是预先计提的费用, 如应付

工资、应付利息等, 因此可能涵盖所有成本类别, 应一一加以区分, 同时为后期顺利转入到“应计项目转入”下的有关支出科目, 还应反映所在支出科目。因此科目设置为:应计项目——教育事业支出——教学直接成本 (或教学辅助成本、行政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院 (系、部门) ——支出项目。事实上这类业务在高校会计实务中应该很少, 主要表现在应付工资及应付利息两块。

(四) 应计成本科目结构

应计成本主要包括递延成本及折旧, 因为没有实际的支出额, 因此不需反应支出科目。费用归属上可能涵盖所有类别, 因此科目设置为:应计成本——教学直接成本 (或教学辅助成本、行政管理费用) ——院 (系、部门) ——专业——课程。

(五) 应计期间科目结构坏账损失、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

盘盈盘亏没有实际的现金支出, 固定资产清理直接冲底了“其它收入”账户, 都不需反映支出账户。因此, 科目设置为:应计期间——坏账损失 (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减值) ——部门 (院、系) 。

通过添加成本类别及成本归集单位下级科目, 使得所有会计数据能够按成本核算的要求列入账户, 成本核算时可以直接从账户上提取数据, 实现了支出成本类账户与成本核算工作的对接。又因为同时保持了现行支出科目的基本结构, 仍然可以报告资金使用用途。通过科目结构的改良, 使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融合基础上的高校会计制度能够灵活地适应成本核算及报告资金用途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1998) 。

[2]李强、相二卫:《高校科研经费支出计入学生培养成本:一个理论探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3]章勇:《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收费政策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8

长期以来大部份国家在政府部门预算及会计事项认列上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在现金管理及防止预算超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长久以来该制度对政府财政管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再加上人民积极参与政治,政府被要求提供恰当表达的财务状况以解除受托责任。而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反映政府的负债,不能有效分析政府资金运用的效率及效果,及无法提供完整的财政经济状况等缺失,这些缺失使得收付实现制逐步退出了政府会计舞台。从20世纪7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理论的推波助澜下,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政府会计改革问题。而另一种比收付实现制更能增加政府会计的透明度,可提供更真实、全面及广泛信息的会计记账基础,即权责发生制,逐渐被引入了政府预算及会计领域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公共财政管理的改革,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基础已逐渐在各国快速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成员国中以新西兰为代表,率先在政府会计领域中推动改革,改变的轴心在政府部门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交易的确认基础。截至目前为止, OECD国家中已有半数以上在政府会计、预算及财务报告上不同程度的采用权责发生制。中国身为OECD成员国的一员,也于2000年开始推行新一波的政府会计改革。 实行权责发生制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比较全面及准确地反映长期资产及负债的信息,并能够计算预算成本及执行更有效率的绩效考核,提高政府会计及预算的透明度、可靠性及完整性,并提供更为全面及广泛的信息,反映政府部门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形,最终目的在提高政府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而言之,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积极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四个,财政和经济危机是推动政府财务披露信息改革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应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该运动要求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部门、将过往预算强调投入转为强调产出、绩效导向的管理及追求政府效率等。为符合以上目标,政府预算及会计势必要进行改革以符合其要求;另外,公众不满政府的服务及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诉求, 也是一个强大的外部压力;最后是政府为维护国际形象、 应对国际组织及资金援助国的要求,或因向国外贷款的需求,也有必要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及完善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

二、中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状况分析

1、我国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会计现况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食欲投入预算。所谓投入预算是指预算资源的投入受到管制,执行单位支出过程要遵守预算标准与规则,支出缺乏自主性与灵活性,而执行单位却无需对产出的成果及绩效负责。然而,西方国家预算管理已从原先注重支出合法性的投入预算转为注重产出的成果与绩效的产出预算。

2、我国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会计制度已存在若干缺陷,兹分别就会计目标、会计基础、会计准则等方面择要说明如下。

一是报告使用者界定范围狭隘。现行总预算会计、行政及事业单位会计界定的信息使用者均为组织内部、上级单位和财政部,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均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应满足两项需求,即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及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清形,忽略外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明显不符国际会计目标的定义标准。二是无法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是所有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的缺点,报表信息不完整,造成事业单位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三是没有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且准则制订机构分歧。西方国家政府会计一般采用准则 + 制度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若有新问题出现可以单独制定准则规范,而不需修改制度。但是我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例如税收会计准则由国家税务局制订、国库会计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制订、其它分支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订,分别使用不同的会计科目衡量并记录交易,预算会计系统形成多元化的局面,造成总预算会计无法追踪及汇整交易信息。四是会计体系与OECD各国差距甚远,不利于政府间的比较及分析。我国目前正全力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组织,而且身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理应参考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 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完成与国际接轨及提高国际地位。

3、我国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日趋完善,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也有目共睹。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提高政府效率及竞争力已刻不容缓,中国自2000年起开始进行新一波政府会计改革,目标是要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府会计。并在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政府会计改革。中国会计改革很明显正在往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的路上迈进,也引起学术界的热列讨论与参与,相关的学术论文及书籍数量繁多。我国有关部门在2001及2007年分别在北京举行“政府预算管理与会计改革”国际研讨会,2001年5月及8月分别在昆明、大连召开“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和预算”国际研讨会。2002年4月财政部会计司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讲座,邀请了美国审计总署首席会计师、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前任及当任主席,为来自全国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共240人讲演政府及非营利组织。2004年6月及9月,分别在青岛、 昆明举办“绩效预算管理与改革”、“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 国际研讨会。我国官方举办这一系列国际型活动,可见其积极改革的决心。我国目前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是,吸取各国改革经验,筹划适合本国国情及政经环境的改革途径,循序渐进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以达到与能符合国际惯例,最终完成政府职能的转换。

三、事业单位由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建议

1、OECD国家政府会计改革可供我国参考之处

一是OECD各成员国政府会计及预算基础转换为权责发生制的进行过程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一步到位、分步到位和逐渐扩展等模式。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大部份都引用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而我国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观念公报及准则公报的制订也有一部分参考了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发布的公报。美国在改革过程中采用逐渐扩展的方式,先对部份收入、支出、资产及负债项目采用权责发生制,再逐渐推展到所有科目,因而事业单位的公报制订采用GASB的公报是较为可行的策略。二是新西兰是最早在政府预算及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而其改革也收到良好成效,分析改革成功的因素是, 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运动,除了得到议会及部门领导者的支持外,还有完善的配套方案,从法案的颁布、文化的调整到一系列财务管理政策的施行,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也应建立在该良好的基础。

2、我国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待研议之处

一是以下5种会计事项均不属政府会计准则公报中规定的例外事项,如应收款项确定无法收取时、年终调整增列备抵呆帐、固定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举借长期负债、 折旧费用等,本应依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处理,但依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施行的政府及事业单位普通基金普通公务会计制度及行政特种基金会计报告、会计科目及分录释例应一致的规定,以上5种会计事项却未采用责发生制的规定,这使得相关规定彼此之间不太相符。

二是我国政府会计规定有5项基本假设,分别为独立个体、继续经营、货币评价、会计期间及会计基础。关于会计基础,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之列入基本假设外,其余国家都列为基本原则。相较于我国企业会计,政府及事业单位也未将会计基础列为基本假设。因此,应用同一标准来制定事业单位会计与民营企业会计假设,才不会导致两个准则不一致,产生矛盾。

三是综合上述分析,拟对政府及事业单位提出下列建议:第一,建议政府及事业单位可学习新西兰、美国改革成功经验,将自身会计改革扩大为整个公共管理改革,并与配套方案同步实施,如调整组织文化、财务管理政策等;第二,建议政府普通基金普通公务会计制度及行政型特种基金一致规定方面,应修改有关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及长期负债等固定项目分开原则的规定,并提列折旧,使我国政府会计能真正符合权责发生制的精神;第三,建议政府及事业单位应广为开设新会计制度教育培训课程,加强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除提升其专业能力及信息能力外,并加强主计人员的心理建设,作好全面准备以应付未来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能面临的冲击;第四,建议政府及事业单位对照民营企业经营模式,提供低成本及高效率的公共产品及服务,使纳税人承担较低的税赋,并具有行政成本概念,成为一个讲究绩效的经济组织;第五,建议政府可借鉴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的经验,研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列政府预算;第六,建议政府及事业单位参考其它发达国家,经常举办会计改革国际研讨会,并加强与学术界及国际间的交流。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收支渠道和会计核算也日趋多元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将不断加大。收付实现制的会计记账体制已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收支活动。实行权责发生制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和财务运行状况。本文首先探讨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背景与原因,进而探讨了中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状况分析,最后给出了事业单位由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建议。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篇9

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区别

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将收入确认为收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期间, 将费用确认为支付款项的期间, 而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凡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款项的费用, 即使应归属本期, 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由于收付实现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现金收付为准, 所以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这里的款项主要是指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 按其存放的地点和用途不同, 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收付实现制实际上就是价值观中拜金主义, 一个业务的发生, 会计人员该不该记账, 究竟在哪个期间记账, 这要看业务涉及的现金收付在哪一期间, 会计人员只在有现金收付的期间记账。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 不论款项是否收到, 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支付, 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 确定其归属期。由于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而不问款项的收付, 所以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是价值观中的权责观, 对于业务的发生, 会计人员只注意该业务涉及的权责在哪一期间, 就在那一期间记账, 而不管该期间有无现金的收付。

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应用分析

如何运用价值观理论来学习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举例如下:

(1) 甲公司于6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 6月25日收到货款, 存入银行, 应作为6月份的收入记账。

(2) 甲公司于6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 7月10日收到货款, 存入银行, 应作为7月份的收入记账。

(3) 甲公司于6月10日收到对方购货单位一笔货款, 存入银行, 但按合同规定于8月份交付商品, 应作为6月份的收入记账。

(4) 甲公司于12月31日预付第二年全年的保险费, 应作为12月份的费用。

(5) 甲公司于12月31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 但款项在第二年的4月份支付, 应作为次年4月份的费用。

(6) 甲公司于12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 应作为12月份的费用。

运用拜金主义价值观来分析收付实现制的应用, 分析如下:

(1) 甲公司于6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 6月25日收到货款, 存入银行, 应作为6月份的收入记账。从关键字词“收到货款, 存入银行”可以看出, 甲公司6月份有现金收入,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6月份记账。

(2) 甲公司于6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 7月10日收到货款, 存入银行, 应作为7月份的收入记账。从关键字词“7月”和“收到货款, 存入银行”可以看出, 甲公司7月份有现金收入,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7月份记账。

(3) 甲公司于6月10日收到对方购货单位一笔货款, 存入银行, 但按合同规定于8月份交付商品, 应作为6月份的收入记账。从关键字词“6月”、“收到”、“货款”和“存入银行”可以看出, 甲公司6月份有现金收入,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6月份记账。

(4) 甲公司于12月31日预付第二年全年的保险费, 应作为12月份的费用。从关键字词“12月”、“预付”、“保险费”可以看出, 甲公司12月份有现金付出,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12月份记账。

(5) 甲公司于12月31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 但款项在第二年的4月份支付, 应作为次年4月份的费用。从关键字词“款项”、“第二年4月”和“支付”可以看出, 甲公司第二年4月份有现金付出,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次年4月份记账。

(6) 甲公司于12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 应作为12月份的费用。从关键字词“12月”和“用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可以看出, 甲公司12月份有现金付出,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12月份记账。

接下来, 运用价值观中的权责观结合上例来分析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分析如下:

(1) 和 (6) 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和款项的实际收付同属相同的会计期间, 确认的收入与费用与收付实现制相同。

(2) 应作为6月份的收入, 因为收入的权利在6月份就实现了, 尽管货款在7月份收到。

(3) 应作为8月份的收入, 因为6月份只是收到款项, 并没有收入的权利。

(4) 应作为第二年的费用, 因为支出的义务应在第二年。

(5) 应作为12月份的费用, 因为12月份已经发生支出的义务了。

权责发生制下, 必须考虑预收、预付和应收、应付。由于企业日常的账簿记录不能完全地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因而需要在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 使未收到款项的应计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应付费用, 以及收到款项而不完全属于本期的收入和付出款项、不完全属于本期的费用, 归属于相应的会计期间, 以便正确地计算本期的经营成果。

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 但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 所以适用于企业。

再举一例来比较不同价值观下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技巧。例子中标出阴影的关键字词是来说明拜金主义价值观下的收付实现制学习技巧。

(1) 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 一月份收到上半年的租金3600元。权责发生制下, 1月份:租金收入为半年收入的1/6, 即600元;其余部分在1月份来看为预收收入。而在收付实现制下, 应全部作为1月份的收入。

(2) 一月份把全年的报刊费一次付讫。权责发生制下, 1月份:报刊费仅为半年整笔支出的1/12;其余部分在1月份看为预付费用。而在收付实现制下, 应全部作为1月份的费用。

(3) 与购货单位签订合同, 分别在1、2、3月份供给购货单位三批产品, 货款于3月末一次付清。权责发生制下, 分别作为1、2、3月份的收入;1、2月份应收而未收的收入为应计收入。而在收付实现制下, 全部作为3月份的收入。

(4) 1月份向银行借入为期三个月的借款, 利息到期即3月份一次偿还。权责发生制下, 分别作为1、2、3月份的费用;1、2月份应付而未付的费用为应计费用。收付实现制下, 全部作为3月份的费用。

(5) 本期内收到的款项就是本期应获得的收入, 本期内支付的款项就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 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三、结论

上一篇: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下一篇:职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