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治疗方法(通用12篇)
传统治疗方法 篇1
1 概述
为了应付“软件危机”所带来的挑战, 人们提出了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规范软件的开发过程, 并形成了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等基于过程的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一般适用于大型项目的开发。它的优点在于具有共同的、清晰确定的目标, 而且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同时它还具有完整的软件生命周期, 领导团队贯穿各个软件开发阶段。它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负责员工的参与, 而且客户的反馈也很少;一旦计划确定就很难更改, 因而不能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XP方法是敏捷方法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需求经常变化的中小项目的开发。正如XP方法论的创始人Kent Beck在其《拥抱变化:解析极限编程》一书中指出的那样———“XP是适用于中小型团队在需求不明确或者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软件开发的轻量级方法学”。XP开发方法高度涉及员工和客户, 可以很好的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XP方法最大缺点就是它是针对单一的、不超过12个成员的小团队设计的, 因此很难把它应用到大型项目上。
虽然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在开发理念、适用范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XP方法并不是与传统过程方法有着绝对的矛盾。相反, 它们存在着许多结合点, 例如:XP方法敏捷的特点能解决大型软件开发中的需求把握不充分、项目计划难以确定、沟通和反馈的缺乏以及分工和地位的不合理等问题;同样, 传统方法论中的结构化特点也可以使得多个XP团队运作得更加有序。因此, 我们能够有效的实现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 从而更加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大型项目上。
2 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
2.1 层次化结合解决方案
当XP方法运用到几个局部问题上时往往不能产生与多个团队一起共享的改进。因此, 我们试图通过传统过程方法中的层次化管理来克服XP方法的无结构性, 从而实现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基于这种想法, 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层次化结合的解决方案。
这种层次化结合方案将复杂的大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的XP项目。每个局部化的问题都通过定义一个自身的XP团队, 用一种XP编程的方法加以解决, 严格遵守XP的各项准则和实践方法, 将复杂的大问题抽象分解成较小的问题, 使其落入XP编程的处理范围, 充分发挥XP作为“轻量级”编程方法的各种优势。同一层次的各XP团队主要在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功能, 它们相互之间不产生直接的联系, 从而避免了共享冲突。
在上层, 建立一种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 定义一个顶层管理团队并用传统软件过程方法论监控全局。同时, 下层XP团队通过跟踪全局目标和衡量局部改进的顶层管理团队。各个团队以一种松耦合的方式被联系起来。
在上层内部, 派遣人员又将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将下层团队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上层团队。下层团队是一个典型的XP团队, 通过高效率的XP实践, 简洁、快速地实现指定的功能部件及文档, 并且对上层团队屏蔽不必要的细节。上层的工作重点是用户需求的分解以及利用下层团队提交的部件集成出更高级的部件。最后, 上层通过一系列的集成, 将下层的工作累加起来, 最终提交出整个系统的完整实现和完整用户文档。
2.2 实现层次化结合的关键
这种层次化结构仅仅使用目标这一模糊的概念松散地将各个团队联系起来, 上层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一旦各团队对目标的认识不一致或在工作中有共享冲突时, 就会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 通过层次化管理有效实现XP方法论与传统方法论的结合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2.2.1 下层XP团队对顶层管理团队目标的理解和满足
顶层管理团队将复杂的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有共同目标的相对独立的较小的XP项目并使用XP方法来实现。因此, 下层XP团队能否充分理解并满足顶层管理团队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下层团队不能充分理解并满足顶层管理团队目标, 那么基于层次化的XP编程将沦为一种简单的发包、收包、拼凑的重复而无效的过程。
2.2.2 顶层管理团队的强大分解和集成能力
在充分信任下层XP团队的理解和实现能力的情况下, 顶层管理团队对系统的分解和集成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合理的划分一个系统、如何无缝的将各个部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是顶层管理团队要解决的问题。乍一听上去这些问题似乎很难解决, 但我们可以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如:统一开发过程UP、面向对象技术OO等) 中得到很多借鉴。事实上, 在多数软件项目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大部分都处理的很好。
2.2.3 顶层管理团队绝对的控制权
既然顶层管理团队和下层XP团队是由共同的目标联系起来的, 因此, 顶层管理团队对下层XP团队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它们可以要求下层团队提交各种部件, 封装的、开放的中间件等等;同时也可以要求下层团队在已有的部件上再做开发。这样通过它们的协调使各下层团队实现一种没有共享冲突的共享。另外, 顶层管理团队可以引入传统过程方法中的一些管理理念, 如: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
2.2.4 实现XP核心价值
XP核心价值就是沟通、简单、反馈、勇气。沟通即下层团队与顶层管理团队的充分交流。顶层管理团队通过派遣人员 (同时又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 将各个层团队的工作成果传递到高层团队, 同时将上层对项目分解的目标和意图传达给下层XP团队, 从而实现顶层管理团队和下层XP团队之间的沟通。简单就是尽量地简单化, XP建议在质量保证可以运行的前提下, 力求过程和代码的简单化。系统设计的越简单, 沟通起来也就越简单。反馈是指对上层目标和客户需求的迅速反应, 从而确保正确的开发方向。及时和良好的反馈有助于沟通。勇气要求XP团队能够有勇气来面对需求和技术的变化。
2.2.5 引入XP最佳实践
在XP方法论中集成了12个最佳实践:规划策略、小型发布、系统比喻、简单设计、测试、重组、结对编程、持续集成、代码集体所有、现场客户、每周工作40小时、代码标准。引入XP实践很好地实现了XP方法论和传统过程方法论的优势互补, 使其结合得更紧密。限于篇幅, 只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XP实践: (1) 现场客户:这个实践是对传统过程方法论缺乏客户的最好补充。 (2) 简单设计:只为今天设计, 不过多的考虑明天的需要, 因为现在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或许明天有更好的实现方式。 (3) 小型发布:每次迭代都实现一次小型的发布, 提交一个能够让用户开始投入使用的小型版本, 可以有效地加强反馈, 缩短开发进程, 提高软件质量。其中也可结合每日构建进行持续的集成, 予以保障和支持。 (4) 测试先行:这是保持“小步快走”的关键实践, 对于软件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XP的12个最佳实践没有一个是创新的概念, 它的关键是在项目中融会贯通地运用以上12个最佳实践。
结束语
采用层次化解决方案将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大型项目中, 既保持了XP编程所特有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清晰反映, 同时在系统结构上 (这个XP编程的弱势方面) 也有一定的改进。同时, 也发现这种层次化结合方案, 非常依赖于顶层团队的表现, 他们中任何人的失误都将对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 而且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比其他团队更具有挑战性。当然, 这种XP方法论与传统方法论的层次化结合方案,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在分析了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有效结合的方案, 并对实现这种结合方案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XP方法,传统过程方法,XP实践,层次化
参考文献
[1]Kent Beck.解析极限编程———拥抱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Robert C.Martin.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KARLSSON E K、ANDERSSON L G, ExtremeProgramming in Large Distribute Software Project[M].Ericsson Radio System AB, 2000。
[4]JACOBI C、RUMPE B,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Extreme Programming[M].Addisorrwesley P Educ, 2001.
传统治疗方法 篇2
长竿短线钓法又叫定点布窝钓法、底窝诱引钓法、沉坠钓法等等,其钓鱼原理都是一致的,即底窝诱引钓鱼。利用不同鱼种的饮食习惯,使用不同的饵料布于水底诱鱼引鱼上窝,然后施钓。
诱引是主题,只有诱好鱼才能钓好鱼。将长竿短线钓鱼称为底窝诱引法,是比较适中的。底窝诱引而钓是长竿短线钓法的重要技术特征,如果将长竿短线钓法命为国钓,底窝诱引沉坠而钓就是他的精髓,长竿短线钓法可以钓很多种鱼,可以钓静水,也可以钓流水。可以钓白天,也可以钓晚上。长竿短线钓鱼的适用性、适应性,是任何其他钓法不可匹敌的。
传统营销方法失效 篇3
在剥茧抽丝的过程中,笔者试图从支离破碎的人和事中,找到电动车黄金十年的灵魂和主线:产品创新当然是一条主线,但这种创新基本受制于上游,且长期难以走出同质化的泥潭;另外一条主线是营销。
深究起来,两条主线都有些名不副实,营销的本质就是,不仅仅是致力于交易,而是更注重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
症状之一:深度分销已不再奏效
反观电动车行业,在营销上美其名曰是4P,但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之下,电动车企业的运营活动就是围绕“广告+渠道”展开的,笔者称之为“AD+1P”(广告+渠道)战略。实际上,电动车行业在黄金十年中,就是一部渠道运作的历史。最具本土特色的深度分销理论成为各家企业的理论武器,我们所熟悉的“渠道为王”“精耕细作”和“决胜终端”在电动车行业无所不用其极。
或多或少,中国电动车领军企业都是运用深度分销理论的践行者。2006年之后,新日完成了全国化布局,成为领军企业之一;随后,爱玛通过价格战等策略,抢占了优质经销商资源。但这种做法目前却遇到了瓶颈,价格战固然可以提升一时的销量,但其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价格战使得产销职能分离,产销利差不断缩小,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成为现金流依赖性企业,甚至一些规模排名前十的企业也利润微薄,靠固定资产和现金流去银行承兑,去投资“两市”(房市和股市)。这种投机的方式,实际上使得电动车行业在“出血”,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新常态之下,深度分销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深度分销的方式使经销商注重返利,厂家注重出货,产销的分离,使得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这不利于厂商一体化,去实现供求一体化平衡。
症状之二:如何摆脱C2C之痛
与深度分销的困惑相比,产品是困扰行业的另外一个难题。在电动车行业,有一个特有的C2C现象(Copy To Copy)。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小企业,甚至领军企业之间也难以杜绝:一个新模具开发出来后,所有品牌蜂拥仿造,这使得不同品牌的产品,去掉Logo几乎没有差别。如果电动车市场一直持续这种模式,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引起的是价格战。然而价格战这种策略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于电动车整个产业链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新日电动车总裁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开亚认为,电动车企业要制造出具有自己格调的产品,行业才会走向良性发展。他说:“过去,电动车一直被视为是草根人群的代步工具,但在现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必须从功能型组合产品走向格调组合发展新时代。”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格调的产品,使得行业形成百花齐放之势呢?
显然,仅仅靠外观创新还是死路一条,必须有运用当代最新科技的产品迭代体系。
“互联网+”和工业4.0:电动车路在何方?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针对工业4.0,中国既没有照搬,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以开放、包容来面对,并推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制造2025”实质上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而工业4.0的制高点在于工业互联网。
我们需要怎样的工业4.0?
作为典型的工业品,电动车行业如何借助工业4.0的契机,实现飞跃式发展?
中国不具备德国那样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百年积淀,但在“互联网+”上却与世界同步。于是,通过“互联网+”倒逼产业升级,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产品的智能化→连接消费者、产品(建立社区)→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提升供应链对个性化需求的敏捷度,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中国版工业4.0路径。
智能和连接成为电动车产业升级的风口。所谓连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机器之间的连接。
作为领军企业,2013年,新日正式开始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策略,并促使我国的电动车行业迎来颠覆性的变革。2014年9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新日电动车视察时,在听取赵学忠总裁介绍公司开发的国内第一款全数字联网技术电动车后十分高兴,当他了解到新日的全数字化车联网电动车在推出市场、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两年内将销售近100万辆后,称赞“非常好”,称新日这是创新的互联网思维。
新日电动车的智能化并不是华而不实的噱头,而是有针对性、指向性的智能化。
这种针对性和指向性是以消费者的痒点和痛点为基础的。
创新方向:消费者的刚需和痛点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认为,他在创业之初首先考虑的是人们为什么不买电动汽车:“过去的电动车总是速度慢,从外观上看也不好看,更谈不上时尚。”因此,他们在研发特斯拉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使之超过汽油车。
同样,在电动车行业,消费者也有诸多痛点没有解决。例如,传统的铅酸电池体积大,电动车笨重不堪,传统的仪表盘功能单一,人机界面不好;电动车续航里程不够长;驾驶过程并不轻松,缺乏自动巡航等功能;大多数电动车外形中规中矩,特别对“80后”“90后”消费群体而言,他们宁愿去买街头组装的酷车;消费者到购物中心购物,出来之后却发现忘记电动车停放的位置,要重新寻找;还有一些消费者希望电动车坐着骑累的时候可以站着骑,可以边骑边播放手机上的音乐;出门既要带手机,还要带车钥匙,放在一起害怕划伤了手机屏幕……
这一连串痒点和痛点,实际上正是电动车行业创新的方向。
往往产品之间的比拼,取决于最后5%的努力,谁能率先发现并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谁就能够给顾客更好的体验,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优势。
创客时代: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
一直以来,外界甚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行业不创新或者同质化是理所应当的。
误区一:电动车企业供应链使得同质化很难改变
理由之一: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电动车行业的创新,主要受制于上游厂家的技术创新,所以大家买到的原材料几乎一样。
理由之二:电动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商没有能力创新。
显然,这两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正如李善友指出:“所谓的颠覆式创新,并不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而是使产品更便宜、更便利。”笔记本电脑相比台式电脑实际上性能下降了,但是更便宜、更便利了,这就是一种创新。
对电动车行业而言,整车企业更贴近消费者,应当是产品和供应链创新的源头。
倒过来思考问题,才能破解供应链之困。
误区二:企业研发部是封闭的
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研发已经超越国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全球有超过20万名科技人员在为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正如《维基经济学》的作者唐·泰普斯科特所说的:“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新日电动车也将世界当作了自己的研发部。
比如,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新日的智能车产品MIKU的设计者竟然是江南大学的90后学生。
新日在天津展上推出的摇摆智能电动汽车SUNRA-ONE,则是新日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卡弗研究所共同开发的。2015年4月,新日与美国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学院(MIT)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就磁通切换电机共同合作开展基础研究,这一技术将使电机在运转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少的振动,电机是电动车的心脏,掌握电机技术,对于电动车和电动汽车具有非常广泛的价值。这可能带来电动车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
相关技术已经运用到新日全球首款摇摆智能电动汽车SUNRA-ONE上,这款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20公里/小时,在1秒内能从倾斜45度自动回正,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4.8秒,续航里程在100公里以上。这些技术指标对于电动车行业而言,绝对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新日旨在通过与MIT的合作,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电机。正是因为在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上表现优异,新日与龙芯科技一起,成为2015年8月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相关专题报道中的两家标杆企业。
智能化:用特斯拉的思维造电动车
特斯拉问世之后,中国电动车人都在思考,如何造出一款类似特斯拉的两轮电动车?这种电动汽车没有变速箱和发动机,却卖出跑车的价格;车窗、音响等都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来控制。但是特斯拉的百公里提速时间不到5秒,充一次电能续航超过500公里。
“特斯拉之梦”成为每一个新日人的理想。在电动车行业,新日电动车第一个提出智能电动车的概念,并将智能电动车作为未来的方向。特斯拉甫一上市,新日就买回一辆来研究。实际上,这款车带给新日的最大启示并非在技术层面,而是想象力和无限的信心。此后,坚定做好智能电动车的创领者更成为公司从上到下的共识。
新日提出将电动车智能化作为战略方向不久,智能化迅速成为电动车行业里的香饽饽。李一男,投资牛电科技,在京东创造了72025504元的众筹纪录。
不仅仅是李一男,小米的雷军、乐视网的贾跃亭也对这一产业觊觎很久。
传统矿体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篇4
1庚20煤层地质条件及采区煤厚数据
1.1地质条件
平煤股份二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市区北部, 矿井主要含煤地层自上而下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 主要可采煤层为己15、己16、己17、庚20。其中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 厚度为0.8~2.5 m, 平均厚度1.6 m, 厚度变化较大, 含3层夹矸, 其中上部一层夹矸厚0.2 m, 比较稳定, 煤层平均倾角7°。
1.2采区煤厚数据
根据钻孔资料, 该区域采用的10个煤厚数据为:2.02, 2.18, 2.29, 1.19, 1.51, 1.90, 1.10, 0.90, 0.50, 1.78 m, 则该区域煤层的平均厚度d=1.54 m。煤的密度m=1.35 t/m3。
2储量计算
2.1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的实质是:把形态不规则的矿体变成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 即把在勘探地段内的全部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质量等数值, 用算术平均法加以平均求其平均值, 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储量。
首先要计算面积S、煤层的平均厚度d (d=1.54 m) 和确定煤的相对密度m (m=1.35 t/m3) 。
通过计算, 可以得到面积S=3 507 583.14 m2。
Q=S×d×m≈729.2万t
2.2开采块段法
块段法是目前在煤炭储量计算中使用比较广的一种方法, 它是把一层煤利用各种要素分割成若干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小块, 分别计算每一块段的储量。首先计算每一块段的储量, 也是用平均法求得的煤层平均厚度和平均密度与块段面积三者的乘积。将每一个块段储量加起来就是一个煤层的储量, 同样每一个煤层的储量加起来就是整个勘查区的储量。
(1) 块段的划分。
原则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巷道、采煤工作面界线、各种受护物保护煤柱界线、最低可采厚度0.80 m界线、风氧化带界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把该区域分为8个块段A1, A2, A3, A4, A5, A6, A7, A8, 各部分储量单独计算, 以煤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用的厚度。
(2) 确定每个块段面积S及煤层厚度。
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到, 煤厚根据各钻孔的煤厚求平均值得到。
(3) 计算储量。
利用块段法储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8个块段的储量 (表1) 。
8个块段储量之和Q总=687.94万t。
2.3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要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求出两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 再计算储量。根据求面积方法的不同, 又分2种情况:直接计算法和平均倾角法。在此采用直接计算法进行储量计算。
首先要量测两等高线间中线长度l, 两等高线间的水平投影长度 (平距) b, 等高距h, 煤层平均密度m, 煤层平均厚度d。经量测得到两等高线间中线长度l1, l2, l3, l4, l5, l6, l7, l8分别为1 337.8, 1 370.21, 1 411.84, 1 435.76, 1 478.17, 2 439.03, 2 287.71, 348.0 m;两等高线间的平距b1, b2, b3, b4, b5, b6, b7, b8分别为219.5, 313.2, 308.1, 302.9, 324.9, 315.9, 94.3, 255.0 m;煤层的平均厚度d=1.54 m;煤的相对密度m=1.35 t/m3;等高距h=50 m。
利用公式undefined计算储量, 得到总储量Q总=718.9万t。
3计算结果分析
将利用算术平均法、开采块段法和等高线法计算的储量结果进行比较, 以确定哪种储量计算方法求出的煤层储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将以上3种方法求得的数据结果进行汇总, 求出汇总后数据总和的平均值为Q平=712.0万t。通过数值比较, 不难看出等高线法计算出的数值 (718.9万t) 更接近于平均值712.0万t, 这说明采用等高线算法求出的储量值与真实储量值的偏差相对较小。
4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1) 算术平均法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作图简单, 计算方便, 但缺点是不能更真实地反映煤层的厚度、形态变化, 不能计算不同水平、不同地段、不同煤种的储量, 在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或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2) 地质块段法具有算术平均法的优点, 同时又可以按各种不同因素划分成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储量。因此, 在煤炭储量计算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详查、勘探 (精查) 阶段, 绝大部分采用这一方法。但在工程密度不大、分布不均和煤层稳定性差的情况下, 精度较差。
(3) 等高线法因其按等高线分水平计算和统计储量, 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矿井设计和开采部门的需要, 计算方法也较简单, 精度较高, 适宜于稳定或较稳定煤层而且构造有明显变化的地区。
5储量计算误差分析
储量计算的成果带有一定的误差, 这个误差主要取决于矿床指标特征值的变化程度和研究程度, 也取决于储量计算的方法以及指标特征值 (厚度d、面积S、密度m和品位C) 的测定精度。在矿床指标特征值变化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为成熟后, 储量计算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①技术误差, 即在矿体各个点上测量指标 (厚度、密度、品位) 时, 由于仪器精密度不高、测量方法不完善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技术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检核手段发现它, 并加改正数以消除。②代表性误差, 即在用样本数据向总体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从理论上讲, 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可以通过增加采集样本的数目来减小随机误差, 从而减小代表误差。
6结语
传统治疗方法 篇5
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兼及严复对传统学术研究方法近代转型的贡献
19~20世纪之交,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面临着极大挑战;当时的思想家表现出了较积极的态度:吸纳西学方法并推动了中国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由“虚”到“实”的转变、研究程序由臆测到实证的转变、研究品格由依附到独立的转变等.严复在这一重大学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 者:李承贵 赖虹 作者单位:李承贵(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赖虹(南京人口学院,江苏,南京,210056)
刊 名: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RAO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24(5) 分类号:B256 关键词:传统学术研究方法 近代转型 严复 贡献传统治疗方法 篇6
【关键词】传统 非传统 学习方法 英语成绩
引言
中学的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学生要是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语言学习的方法,那么就能有效地提高自我学习的指导性,并且利用语言学习中的语法和词汇的累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经过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其英语学习方法是影响英语成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有他们不一样的教学方式,那么传统和非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方法。那么,哪一种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哪个更符合当代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是需要探索的。因此,本文将针对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作出简要的分析。
一、用传统和非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词汇
中学阶段是众多莘莘学子学业最为紧张的求学阶段,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今年黄金时间,那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以发展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的时候能做到事半功倍。那么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积累词汇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几乎是用不到英语单词,那么这个时候,学生积累单词的学习方法就只能是死记硬背,或者用最为传统的方法——标拼音来记单词,例如英文的“1”——“ one”,就会附上拼音“wu an”。这样的学习方法无疑是笨拙而又事倍功半的。
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生记单词的时候会让他们利用巧妙的记单词,例如“family”——“家庭”,通常教师在教学生记家庭这个单词的时候,就会解释道:“家庭里面是有爸爸、妈妈和孩子,而我们也是爱着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因此,一个家庭就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的每一个开头的字母组成。这是一个巧妙的记单词方法,那么这样的方法一般都是打破了传统,让学生通过想象,或者编辑成故事,来记住一些单词。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很快地掌握单词如何拼写,并且从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在学习词汇方面。从这两种学习的方法上看,无疑是非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比较合适的,也是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二、传统的英语课堂和非传统英语课堂的对比
传统的英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传统的的英语课堂就算有师生互动,都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教师叫学生背单词读课文。而从现在大部分的高中教学的情况上看,大部分的高中都是以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第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堂上,老师一味地根据课本上,教材上的知识来进行授课,跟学生的活动极少甚至没有。例如老师在教学生一些新的单词的时候,一般会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新的单词,还能加深对这些单词的印象。在传统的教学里面,老师一般只会自己对着课本念或者叫学生起来读一读课文,背一背单词。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老师上课越来越缺乏动力,学生也觉得无趣。
第二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就是让学生做教学上的主人。在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教学模式注入了多元化的教学在里面,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使得学生更有积极性。
从以上两种情况上看,传统的课堂和非传统课堂带来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学生利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外语,可能就会导致学习兴趣不佳,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但是非传统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活跃,更容易接收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融入当时的学习环境。因此,从这点上也能看出非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能活跃去学生的思维,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的。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赏罚制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只要敢模仿课文来进行一场solo,就可以获得一些奖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来定如何奖赏学生。而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在于教师的善于提问,不能再是简单地问:“wheres you book”,而是要注重“why,how,what”,也就是说在问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例如“why”不要问你的书在哪里,而是要问为什么你的是在那里,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就要用到“because”,那么他们就得根据他们的原因去回答,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还能锻炼口语,对于学生而言上课耶不再单独,因此也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结语
由此可见,传统和非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的。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已制定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有效提高成绩,以冲刺未来大大小小的考试。
参考文献:
[1]王萌,宋岳礼.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浅谈回归传统针刺方法 篇7
1 形神合一
临床上有些针灸治病的例子, 有的辨证准确, 选穴合理, 针刺治疗之后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也有针刺灸法拔罐放血等多种方法合用, 费了劲但病却没有治好, 这常常引起我们深思。引用《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中原文:“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歧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歧伯曰:针石, 道也。精神不进, 意志不治, 故病不可愈。”形神相俱是关键, 中医不仅在养生摄神方面提倡形神相俱, 而且在针刺诊治疾病方面也强调。五花八门的操作技术好比是“形”, 有形可见。“意随针入、力伴针行、意力合一、以意领气”中意与气虽无形而可证, 终究易陈难入。意、气、针三者的结合才是形神相俱, 而独有操作技术只是有形而无神, 为下工所取。
2 人针结合
2.1 针灸现状
电针法是广泛应用于国内针灸临床的现代针刺技术产物的代表, 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 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 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现代研究将针灸刺法刺激过程简单分解为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结合, 以电针法代替人做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这样的捷径让很多人忽略了扎扎实实练习基本功, 内容包括指力和运针。国内外著名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大师张缙深刻回忆到他在向一位刘老先生学针灸时得到的诀窍仅是一“练”字。基本功练习过程是一个步步迎难的过程, 但每一次的突破又犹如登七星宝塔, 层层惊喜, 浑然不知疲倦。练针贵在坚持, 不练则为废。张老推荐练习指力的方法就是扎纸板, 常用快递及邮政瓦楞纸箱多层压缩粘合而成, 沿着突起的棱线间隔有致地扎针。扎针练习过程将手部肌肉和力量相结合, 练习久了握紧拳头时合谷穴附近及手背掌骨间肌肉明显隆壮, 更重要的是集中意念由指到针, 气随意到手, 力贯于针。运针的练习归于搓这个动作, “西北针王”的郑魁山老先生常众目睽睽十指搓手, 练习手指的灵巧。平时手中常搓着针、牙签或火柴杆都可以练习心手相应, 增强指感和灵活运针。指力练的是刚, 运针练的就是柔, 刚柔结合。人与针的结合将针做为人身体延展的部分, 自然使用起来转动自如, 进退毫芒之间。
2.2 贵在调神
诊病前需要调神, 包括调节医者自己和患者的神。医者先调整自己的呼吸, 平定心神乃可诊病人之色脉, 知脏腑气血虚实盛衰。患者受针前, 取好合适体位, 深吸缓呼, 舒缓身心, 方可予针。人与针的结合不仅仅是指医者与针, 也包括患者对针的接受, 所以消除患者顾虑以促使其从身心上接受针灸调理一样不可或缺。医者往往只注重个人自己与针的高度结合, 却忽略了患者与针的结合一样是人与针结合隐藏的重要一面。再者, “治之要极, 无失色脉, 用之不惑, 治之大则”察色按脉及问诊是诊治之要, 不可不查。患者的身体情况每天都在变化, 病情也在变化之中, 如果不细细体察, 针灸就没有治疗的方向和标准。针完之后最好能再把脉问诊从病人反馈评价治疗效果, 即“审视血脉, 刺之无殆”。最后, 叮嘱患者针灸后的注意事项, 避免针灸效果打折扣。
3 证-穴-法层层相扣
3.1 虚补实泻原则
针灸辨证应以“补之不足, 损其有余”为原则指导临床, 而取穴当先从阴阳着眼, 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 以达阴阳平衡, 次从五行入手, 并结合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补虚泻实, 以此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3.2 重视单式手法
针刺手法是针灸技术的核心。在辨证准、取穴精为前提, 结合得气的基础上行针刺手法, 达到气至病的效果为最佳。《灵枢》记载:“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效之信, 若风吹云, 明乎若见苍天, 刺之道毕矣。”生动描述了循经感传与起效标准, 是历代许多针灸临床家所努力去掌握的。张缙老先生30年来汲取历代针灸大家和近代针灸名家的针灸精华, 在循经感传和针刺手法的研究上做出非凡成就, 打开了针灸研究的新局面。在针刺手法上整理出了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揣、爪、循、摄, 摇、盘、捻、搓, 进、退、提、插, 刮、弹、飞、摩, 动、推、颤、努, 按、扪、搜、拨”, 集取穴、候气、催气、行气等手法于一体, 是针灸技术的高、精、尖部分, 也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
3.3 重视复式补泻手法
在“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则除之, 邪胜则虚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治疗原则下, 使用徐疾、迎随、开阖、呼吸、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往往针下感觉能给医者很多信息, 针下空虚如插豆腐且患者针感微弱应催气, 气至针下行补法;针下紧实且患者针感强烈当泻法。这是随经络实际情况行补泻。补泻是否有效针下亦有感觉。补法得当出针时感觉吸紧, 当按而出针, 患者自觉针感持久;泻法得当出针有松动感, 血出得泻, 无须按压针口, 擦去血迹即可, 针出而患者不知。再者, 调寒热中“烧山火”是一种用针刺使机体产生热感的手法, 《灵枢》里“徐而疾则实”, 即是此言。细言之是得气的情况下带力慢进针, 这是取热的最基本方法, 慢进针是主操作, 而快出针是相配合的从属操作。相反, “透天凉”是一种用针刺使机体产生凉感的手法。《灵枢》里“疾而徐则虚”所指即是此, 简而言之是在得气的情况下, 带力慢出针等, 这是取寒的最基本方法。补虚泻实调寒热, 最后“审视血脉, 刺之无殆”。
4 大医精诚
医生的医德是患者信任的根本, 技术是关键, 言语是桥梁。《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 必固予之。”病在人之中, 想要拔除病根还得过病人心理这一关, 况且当下医患关系紧张, 病人皆带有防范心理, 加之社会压力大, 情志心理疾病重, 病必不好治。医者若心存大德, 必彰之有道。人其实心里藏着一杆秤, 事情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若将医德体现于行动上, 少言多奉献于体恤病人上, 信任垒于分毫, 日久积可及丈。若遇患者倾诉苦衷, 予以语言调解, 涕泪聚下后如释重负, 针未下, 病已调好了大半。有医德, 语言才有了分量, 善于沟通很关键。心病还需心药医, 不能只靠针下。
综合上述, 传统针刺已经在中国沿用了上千年。现在临床多开展传统针法与现代物理疗法相结合, 产生了电针疗法、电热针疗法等, 其在普通的针灸治疗场所非常普遍, 而依靠单纯传统针刺的治疗已经是少之又少。管针在国外普遍使用的热潮, 似乎有向国内蔓延的趋势。现在针刺在高科技的包装下已经远失了2 000多年前的味道, 也渐失去了针刺的灵魂。于是, 就出现了不上电疗就不自信了的针刺治疗, 即使上了, 未必能与传统针刺疗效相比。电针与管针也只是当今针刺趋势的两个代表, 代表着传统针刺在退步, 在创新浪潮中淡出。然而, 电针与管针并不能给我们培养出国医大师。众多老一辈的针刺大师一再提倡回归到传统针刺上。“腠理至微, 随气用巧, 针石之间, 毫芒即乖。神存与心手之际, 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扎扎实实练习指上功夫, 专研经典, 传承祖国医学之精髓。
参考文献
[1]赵耀东.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关系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2 (1) :10-12.
[2]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传统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 篇8
1 中药四气五味等药性的药理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是临床使用中药的指导内容, 有很高的科学意义。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这一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以阴阳、脏腑和经络学说为依据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中药分有清热药、温里药等, 清热药中如石膏有大寒的药性, 用于治疗实热之证。温里药中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药, 用于里寒实证。药性的理论指导寒热病用药的原则:热病寒药, 寒病热药。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苦、酸、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3]。五味不仅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它们分别肺、脾、心、肝、肾。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具有补益和中的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又燥湿降泄的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性, 它表明了药物作用的定向。一般升浮药多为轻清之品, 作用趋势多主上升、向外;沉降药多质重之品, 作用趋势多主下行、向内。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有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归经理论是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4]。
中医理论的特点是辨证施治和中药配伍组方。其中, 中药配伍是使用的方法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 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到一起使用。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七种情况, 也合称为七情。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后会产生剧烈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和破坏药效, 包括有“十八反”、“十九畏”。禁忌还有症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饮食禁忌。
2 中药组方的药理研究
中医的用药特点是组方用药, 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合理组合药物。随着对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化, 疾病可表现为多种病情相结合, 虚实证互见、寒热证错杂的复杂病情, 因而就逐渐提升了用药的方法, 打破了单味药物使用的局限性, 由简到繁出现多种药物的配合使用方法, 按照一定原则合理配伍使用药物, 做到降低不良反应, 提高疗效, 对临床用药意义重大[5]。
六味地黄丸这一经典验方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中药组成,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阴不足症, 临床应用广泛。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三者共补肝肾, 益精髓。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六味药功效互补互利, 功效各有侧重, 三补三泄而以补为主, 肝脾肾三阴并补而已补肾阴为主。
3 总语
传统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是基于中药药性和中医理论上的研究, 中医药知识广博, 药性理论和中医用药理论作为我国的国药和国医更是博大精深, 这里的浅述实在不足以表达我国中医药知识的广博深远, 需要中医药工作者慢慢研究探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传统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显得有所局限, 逐渐结合发展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前景广阔, 也是提高发扬中药事业的重要环节, 是中药快速长期发展的必备条件, 立足传统理论, 结合发展新的现代科学研究。比如现代中药新剂型的发展, 需要以传统的中药药理理论为基础, 结合现代科学方法, 探讨药物剂型改变后药性有无变化, 扩展中药传统的服用方式, 打破只能水煎剂的局限。
摘要:中药药理学是随着中药的悠久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方法要以中医理论体系作为出发点, 来研究中药的特性, 这种研究理论就是传统的中药药理研究。
关键词:传统中药药理,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爱琴.评述传统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J].科学之友, 2008 (12) :158-160.
[2]沈江华, 昊玉林.评述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3 (16) :1639-1642.
[3]姜学珍, 王睿芳.浅谈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8, 21 (7) :587-588.
[4]孟小斐, 栾好波, 王培军.试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 (12) :7-8.
传统资本预算方法及其改进思考 篇9
1 资本预算的定义及其传统方法的分类
1.1 资本预算定义
资本预算是指为了配置有限的资源, 而对被提议的长期项目或者对未来的业务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它与长期项目评价有关, 包括取得、管理、处置一个或多个固定资产。资本预算过程中, 评价备选投资项目时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指标, 这些指标就是资本预算方法。
1.2 资本预算方法分类
传统资本预算方法按照是否考虑持有货币的时间价值, 可分为非折现的方法和折现的方法两类。折现的方法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和会计率润率;折现的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
2 传统资本预算方法的比较及运用分析
2.1 传统资本预算方法的假设前提及优缺点比较
对传统资本预算方法的假设前提、优点、局限性的比较如下:
2.2 传统资本预算方法的运用分析
现实中,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 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中小企业在资本预算方法上更倾向于选用非折现方法;而大企业资本预算方法与中小企业并不相同, 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符合现代资本预算理论的折现方法。在此, 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了解, 去合理的使用它们来评价一个项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即便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差量分析法、等年值法) , 也都很难很好的分析、选择投资项目, 充分发挥资本预算的作用, 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有两个相似的局限性:
(1) 在考虑了现金流量时间安排的情况下没有关注决策者的行为。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合约的受托人作为企业资产的经营与管理者, 很可能背离委托人的意愿去选择那些符合自己风险与时间偏好和利益的投资项目。比如, 管理人员可能会过分热衷于资本投资项目;为了挽救失败的项目, 他们也可能会过分沉溺于沉没成本;从自身的利益角度考虑, 他们会倾向于期限短、规模小的项目。
(2) 所有方法都仅仅依靠单一的、已被估算下来的现金流量, 而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可能性。首先,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 如投资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增长的机会, 贴现率不确定性等;其次, 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不仅使市场环境波动加剧, 也影响到决策制定;再次, 项目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协同效应。当然, DCF分析方法也考虑到了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如风险调整贴现率方法, 但是, 在项目生命期内如何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仍然存在问题。因此,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还不能对传统方法的这一弊端进行有效的弥补。
3 对传统资本预算方法的改进
针对上述传统资本预算方法两个共同的缺陷, 提出以下几种措施对其加以改进:
3.1 运用实物期权法
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未考虑投资者决策选择权利的价值, 投资者面对若干不同投资项目时, 有权选择项目投资的时机, 当然这样的权利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在选定某项目之后进行投资时, 当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不能达到预期要求时, 投资者可以放弃投资;反之, 选择继续投资。这种选择过程其实质与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 亦称为 “实物期权”。 “实物期权”这一概念是Myers 1977年提出的, 将金融市场规则引入企业资本预算决策, 是一种思维方式创新。该方法认为项目的价值不仅来源于项目本身所能带来的现金流量, 也来源于项目未来的成长机会可能带来的价值。向不成熟产业投资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一般较大, 所投资项目类似于期权, 其价值应由项目的确定性价值和期权价值共同构成, 即, 项目价值 = 确定性价值的现值 + 期权价值。
对于实物期权的定价,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布莱克 - 舒克尔斯 ( Black- Scholes模型和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3.2 采用增量经济价值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是一些分析家和咨询家提出的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一种方法, 这里可以把它用于评价新的项目投资。增量经济价值是根据通用会计准则 (GAAP) 使用会计收益来计算的。通过调整会计收益来对增量经济价值建议者所考虑的保守的偏差进行调整。增量经济价值=已修正的会计收益- (资本成本*投资水平) 。
这个公式与计算净现值的公式有着直接关系, 主要区别在于:增量经济价值使用的是会计收益, 它包括不同的增值和分配;而净现值使用的是净现金流量。因此, 增量经济价值更适合于评价投资和再投资。
3.3 加强事后审计
在资本预算的事后审计中, 审核评价最初估计的现金流量的准确度, 要让不切实际估计现金流量的决策者解释所有的重大差异。这样能让决策者识别并纠正做出决策时存在的判断上的错误, 以及能够使企业的委托人更好的监督受托人的决策行为。
摘要:资本预算对企业获利能力、资金结构、偿债能力及长远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资本预算方法是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然而存在缺陷的传统资本预算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进行项目评价的要求, 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 首先介绍了对资本预算及其分类的认识;其次对传统资本预算方法的使用前提、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比较, 对它们在运用中共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各种方法的共同缺陷, 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资本预算,预算方法,实物期权
参考文献
[1]杰西.T巴费尔德.成本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孙慧玲, 崔伟宏.传统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其面临的挑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8, (6) .
[3]刘晶.刍议传统跨国资本预算方法的缺陷及其改进[J].现代财经, 2009, (6) .
[4]宋光辉.龚玉策.资本预算决策方法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 2007, (10) .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反思与改进 篇10
(一) 各方法适用条件过于简单和笼统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适应于所有成本计算企业, 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方法。分批法在品种法的基础上, 按照客户的订单或产品生产通知单归集生产费用, 不仅适应于单件小批生产, 还适应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或多步骤生产。具体来说, 分批法的运用情况有:客户订单中有A、B、C、D四种产品;客户订单中只有E产品, 但是数量巨大且要求分批交货;同时多客户订单都只要F产品, 且数量较小;客户订单中只有一件大型复杂G产品, 价值大工期长。分步法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 适应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核算的多步骤生产。管理上要求分步具体是指: (1) 各步骤生产的半成品, 除自用外还对外销售;或各步骤所用半成品除自产还向外购入。 (2) 企业生产多种产品, 各产品耗用的步骤 (工序) 不相同。如企业设置有五个工序, 有的产品使用了所有的工序, 但有的产品只使用了其中的部分工序。
笔者认为, 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 不能用数量多少、批量大小来决定成本计算方法。
(二) 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不合理
品种法和分批法下, 制造费用一般按用途归集, 在制造费用一级科目下再按用途设置二级明细, 即“制造费用——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折旧费”等。分步法下, 制造费用一般按发生地点归集, 明细科目设置为“制造费用——二车间——工资和福利”。
这些方法中, 制造费用的归集过于简单, 给后面的分配带来麻烦。品种法和分批法下, 假设制造过程有多个车间, 有的车间以人工为主, 有的车间以机器为主, 有的车间是人机配合, 最终在品种和批次中分配时, 制造费用是应该采用人工工时分配还是机器工时分配难以确定。在分步法下, 由于制造费用按车间归集, 所以不会出现分配标准的选择问题, 但在同一车间, 会有多种不同用途、型号、规格各异的机器共同存在, 而且同一车间的机器是人机配合, 每台机器配备了操作工人, 依然有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同时存在, 选择哪个标准来分配也是难题。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单一的成本分配基础无法同时反映企业产品的产量或复杂程度的变化。实务操作中, 由于分配标准的选择存在困难, 制造费用只好按产量来分摊, 因为产量是唯一而且客观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个重大缺陷是高估高产量产品的制造费用, 低估低产量产品的制造费用。
(三) 成本核算严重滞后, 无法满足定价需求及成本结转的及时性
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有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成本, 站在供应商的角度就是报价。随着竞争的加剧, 企业传统意义上的按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已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更何况传统成本核算法下高估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低估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现今报价都要求以产品成本的各明细组成项目分别列示, 不准确的间接费用难以说服买家。
另外, 企业在结转成本时往往是月底的一次性行为, 因为产品生产成本没有办法随时提供, 必须等到月末才知道总产量, 才能用产量来分配间接费用。由此给及时估算某批产品的利润带来困难, 以及为今后经营管理工作的方向提供不了任何建议, 只好复制成本的发生而无法进行改进。
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
(一) 转变企业只用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思路实践中发现, 每个企业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而是多种方法混合运用;也可能同一产品在不同工序上使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只有这样混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的准确性。如企业A产品大量大批生产, 则A产品采用品种法;B产品是系列产品, 型号款式颜色多, 是小量小批生产, 则可能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C产品也是系列产品, 但是该系列产品有共同成本, 在某一工序才开始正式分离, 则分离点之前的工序可采用品种法或分批法, 分离之后的工序采用分步法。
(二) 按工厂布局设置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科目工厂布局有流程导向和产品导向两种。流程导向型工厂布局根据机器功能安排, 将具有相似功能的机器放在一起, 即工厂按大量大批生产, 因而将相似功能机器集中一起组成一个大U型布局。产品导向型工厂布局建立在符合产品和产品族生产要求的制造单元基础之上, 工厂按小量小批生产, 将生产某产品或产品族的一组机器组成一个小U布局, 一个工厂由多个生产某产品和产品族的小U布局组成。
流程导向型工厂布局下, 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科目为各流程, 制造费用的归集程序为:假设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 一车间由加工和焊接工序组成, 二车间由上漆和组装两工序组成, 则制造费用设置“制造费用——加工、制造费用——焊接、制造费用——上漆、制造费用——组装”四个二级明细科目。如果某工序中有功率和用途明显不一样的机器, 还可在二级科目下按功率或用途再设三级科目, 最后在二级或三级明细下设置传统的十三栏明细中所记录的明细。此布局下,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
(1) 以机器为主的流程或工序, 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
(2) 以人工为主的流程或工序, 采用人工时作为分配标准。
(3) 人机配合的流程或工序, 以机器为主、人工为辅则采用机器工时, 以人工为主、机器为辅则采用人工工时, 具体分配同前。
产品导向型工厂布局下, 制造费用账户的二级明细为各产品生产单元, 制造费用的归集程序为:假设某企业有四个生产单元, 分别生产A系列产品、B系列产品、C系列产品、D系列产品。则制造费用设置“制造费用——A系列、制造费用——B系列、制造费用——C系列、制造费用——D系列”四个二级明细科目。又假设A系列产品有四个工序:加工、焊接、上漆和组装, A系列产品中A1、A2、A3三种产品, 其中A1、A2、A3的工序不完全使用其中的四个工序, 则还必须按工序设置“制造费用——A系列——加工”三级明细科目, 最后在三级明细下设置传统的十三栏明细中所记录的明细。制造费用的分配与流程导向型工厂布局相同, 不再赘述。
(三) 区分成本性态满足定价需求, 为成本事后决策提供数据管理会计中, 可以用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分离, 这些成本的数据由成本会计人员提供。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中, 制造费用按机物料消耗、水费, 电费、房租等项目进行归集, 无法为管理会计分离成本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但是如果采用新的制造费用归集方法, 这些数据就可以轻松取得。由于制造费用以每一工序或每一作业为明细进行归集, 为进一步划分每个工序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提供了更多依据。
能对每一工序或作业发生的成本进行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的区分, 使得成本预测变得相对容易且准确。有了详细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资料, 企业可根据订单数量的大小、金额的多少、工艺的需求等多方信息, 迅速准确地报价, 以争取订单。由于成本能够在事前准确预测, 企业就可以把工作重心从事后的成本核算转向事后成本的控制上来, 并将预测的成本数据与事后计算的实际成本做分析, 从而使成本控制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 邱寒等译:《决策与控制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道格拉斯.希克斯著, 陈工孟等译:《作业成本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方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爱德华.布洛克、孔.陈、托马斯.林著:《战略成本管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传统健脑养生八大方法 篇11
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一般说来,凡是能促使人体血液呈现碱性状态的食物,都具有健脑的良好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含卵磷脂、脑磷脂、谷氨酸的食品能提高大脑活动功能,延缓大脑衰老,此类食物有蛋黄、大豆、蜂蜜及富含DHA(22碳6烯酸)的食物,如沙丁鱼、大马哈鱼、贝类、淡菜(又称蛏子)等。
另外,脑的大敌是烟酒,因为烟酒能“毒害”脑细胞,导致大脑代谢异常,加速脑细胞死亡,为此,健脑防衰老的第一要素,必须下决心戒除烟酒!
二、节欲健脑法
传统养生学讲究“天人相应”,要求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随季节而变化,提倡适度节制性欲,以蓄养人的精气神,有利于健脑安神。倘若性生活放纵,则会导致脑力虚亏,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神智性障碍。特别强调在冬季应做到“藏精葆元”,因为冬天时人体能量比夏季大为减少,而抗御严寒又要消耗很多能量,会明显的显现出“能量不足”,所以应当停止性生活。
三、睡眠健脑法
在现实生活中,睡眠状况良好的人,不但精力充沛、头脑清晰,而且还表现出充满活力。而睡眠不好,被失眠困扰的人,不但经常显得精力不佳,而且情绪也不好,甚至有些人还患有神经衰弱,所以要想保持头脑健康,必须调节好睡眠,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科学用脑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人的大脑应当经常使用,脑子越使用就会越灵活。但用脑应做到“劳逸结合”,不要使脑子过度劳累,最简便的方法是用脑(学习或思考)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轻松的音乐,或是远眺风景,或是静坐冥想。
五、环境护脑法
工作或学习的环境对于养护大脑十分重要,夏天要选安静清凉的环境,而冬天则要求保暖、空气流通的环境,学习或工作的效率会很好,反之,如果在闷热的环境中(温度超过34℃),不但效率低,而且大腦的消耗会明显增多,对大脑十分有害。
六、良好坐姿健脑法
科学研究发现,坐姿不端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血流缓慢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既影响工作效率,又会伤害脑神经,正确的坐姿是背要直,腰要挺、头要正、脚要平。
七、光线适中用脑法
光线太强烈时,对脑细胞的刺激太大,光线太弱太暗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受到抑制,工作效率则会降低。在光线适中的场合学习或工作最有利于护脑、健脑。
八、静修动练健脑法
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浅析 篇12
1 软件测试方法
在研究软件测试的方法之前, 先来了解一下传统上对软件测试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试过程中程序的执行状态, 可将软件测试分为静态测试 (Static Testing, s T) 和动态测试 (Dynamic Testing, DT) 。另外, 根据测试过程对具体实现算法细节和系统内部结构的关心情况, 又可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三类;根据程序执行的方式, 可将软件测试方法分为人工测试 (Manual Testing, MT) 和自动化测试 (Automatic Testing, AT) 两类。
1.1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1) 静态测试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 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源程序做结构分析、流程图分析、符号执行来找错。静态方法通过程序静态特性的分析, 找出欠缺和可疑之处, 例如不匹配的参数、不适当的循环嵌套和分支嵌套、不允许的递归、未使用过的变量、空指针的引用和可疑的计算等。静态测试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的查错, 并为测试用例选取提供指导。
2) 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 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 并分析运行效率和健壮性等性能, 这种方法由三部分组成:构造测试实例、执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输出结果。
1.2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1.2.1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 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 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 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 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 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 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 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 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要通过制定测试用例指导测试的实施, 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 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 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 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1) 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 即程序的输入域, 划分成若干部分 (子集) , 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 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 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3) 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1.2.2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 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 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 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 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 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 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有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Z路径覆盖、程序变异。其中逻辑覆盖法是主要的测试方法, 逻辑覆盖法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1) 语句覆盖: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 运行被测试程序, 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 判定覆盖 (也称为分支覆盖) :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 运行所测程序, 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 条件覆盖: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 运行所测程序, 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4) 判定/条件覆盖: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 运行所测程序, 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并且每个可能的判断结果也至少执行一次, 换句话说, 即是要求各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5) 条件组合覆盖: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 运行所测程序, 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1.2.3 灰盒测试
灰盒测试是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的, 可以这样理解, 灰盒测试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 同时也关注内部表现, 但这种关注不像白盒那样详细、完整, 只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志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 有时候输出是正确的, 但内部其实已经错误了, 这种情况非常多, 如果每次都通过白盒测试来操作, 效率会很低, 因此需要采取这样的一种灰盒的方法。灰盒测试结合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要素。它考虑了用户端、特定的系统知识和操作环境。它在系统组件的协同性环境中评价应用软件的设计。
1.3 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是指软件测试的自动化, 软件测试就是在预设条件下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 评估运行结果, 预先条件应包括正常条件和异常条件。自动化测试是把以人为驱动的测试行为转化为机器执行的一种过程。通常, 在设计了测试用例并通过评审之后, 由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中描述的规程一步步执行测试, 得到实际结果与期望结果的比较。在此过程中, 为了节省人力、时间或硬件资源, 提高测试效率, 便引入了自动化测试的概念。
2 软件测试策略
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 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图3-1标出软件测试经历的4个步骤。
第一步是单元测试, 对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 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第二步是把已测试过的模块集成起来, 进行集成测试, 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 对正确性和程序结构等方面进行检查。确认测试是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 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整、正确。最后是系统测试, 把已经经过确认的软件纳入实际运行环境中, 与其他系统成分组合在一切进行测试。
2.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 是针对软件设计中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 其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单元测试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果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独立地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的内容:在单元测试时, 测试者需要依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 了解该模块的输入/输出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 主要采用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 辅之以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 使之对任何合理的输入和不合理的输入, 都能正确响应。因此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模块接口测试。
2)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3) 路径测试。
4) 错误处理测试。
5) 边界测试。
2.2 集成测试
单元测试完成之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集成测试。软件集成测试主要依据是概要设计文档, 测试主要内容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中相关的部分, 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的要求而选定。集成测试验证各软件单元集成后形成的模块能否达到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中各模块的设计目标。这里的模块可能是指某个软件部件, 也可能是指某个或某几个子系统。软件集成测试具体内容包括:
1) 功能性测试:指检查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功能, 包括程序单元或模块的功能是否互相产生不利影响、程序单元或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各个程序单元或模块所用到的全局变量是否一致等。
2) 可靠性测试: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 对软件的容错性、易恢复性、错误处理能力进行测试。
3) 易用性测试:根据软件设计中提出的要求, 对软件的易理解性、易学性和易操作性进行检查和测试。
4) 性能测试: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 进行软件的时间特性、资源特性测试。
5) 维护性测试: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 对软件的易修改性进行测试。
6) 可移植性测试:根据软件需求和设计中提出的要求, 对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被使用的正确性进行测试。
2.3 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效性测试、软件配置复审、验收测试和安装测试。
1) 有效性测试: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下, 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 验证所测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需求。
2) 配置复审:确认测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配置复审。复审的目的在于保证软件配置齐全、分类有序, 并且包括软件维护所必须的细节。
3) 验收测试:在通过了系统的有效性测试及软件配置审查之后, 就应开始系统的验收测试。验收测试以用户为主, 一般使用实际数据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除了考虑软件功能和性能外, 还应对软件的可移植性、兼容性、可维护性、错误的恢复功能等进行确认。
确认测试的结果有两种情况:
1) 功能和性能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用户接受软件。
2) 功能和性能与用户的要求不一致, 用户不接受软件。
确认测试应交付的文档有:确认测试分析报告、最终的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2.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通过确认测试的软件, 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 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运行环境下,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
3 结语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一个范畴。软件测试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工程性的活动。一个有效的软件测试方法对软件质量的保证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 我们探讨了软件测试的一些基本技术和策略, 对一些软件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深入的解析, 总结出了软件测试的过程及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天华.软件测试技术及其管理工具的研究和实现.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朱鸿, 金凌紫.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3]段念.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Boris Beizer.Black-Box Testing:Techniques for Functional Testing ofSoft-wareand Systems.美国:W iley, 1995.
[5]http://www.sharera.com/index.php?op=Net MarkHome Item&id=532.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007.
[6]古乐, 史九林.软件测试技术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郑人杰.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
[8]李幸超.实用软件测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