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分层设置(精选12篇)
作业分层设置 篇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思维的重要途径。作业分层设置,是指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是种有弹性的、可调节的、可优化的作业结构。作为在农村初中任教英语多年的教师,面对英语的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尝试着给学生分层设置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管哪个学校,学生的差异都是存在的,因此,作业的分层设置也是必要的。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作业分层设置也有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一、作业分层设置的意义
1.作业设置应与时俱进,紧跟新课改步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新课改理念下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作业目的、形式、内容、方法、态度等应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情感因素等差异,设置难易程度、数量、内容、形式等不同的作业。这样,既可以避免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也可以避免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更能让“夹心层”有空间挖掘潜力,不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2.作业设置要开拓创新,打破传统作业的瓶颈。目前,农村学校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等条件的综合影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一刀切”的要求也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瓶颈。同一数量、同一难度、同一要求的作业也沦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教学工具,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打破这一瓶颈,不让“一刀切”的浮云遮住教师发掘学生潜力的眼睛,必须要开拓创新。
3.作业设置需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是《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成长环境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业设置也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实现其个性化发展。
二、作业分层设置的操作与实践
1.学生分层是首要,学习档案建立好。(1)学生分层:学生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成长环境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学生分层以前,教师必须建立一定的分层依据。接手我班学生的时候,我从这几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归类和考察:学习基础: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主动型学习者还是被动型学习者;性格特点: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成长背景:有没有课外辅导。这几个维度相互交叉,各有所长,互有考察重点。根据这几个考察维度,我将学生划分为“前锋”、“中锋”、“后卫”三个不同的组。“前锋组”由水平好的学生组成,教师对他们要求要高些,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中锋组”即为中间层次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老师挖掘他们的潜力,他们就有望冲向“前锋”组;但是,如果老师不重视,就很可能出现下滑的现象。“后卫组”即为行动稍慢组,“后卫组”多数是由英语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组成。(2)学习档案:分层完成后,教师要建立他们的学习档案,用来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想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课文背诵、听写、作业情况,教师只要翻一下他们的学习档案即可清楚地查询。比如,A君分班考试是75分;第一次听写是10个单词,满分达标;课文背诵基本完成;作业良好,没有拖欠情况。以此类推,他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教师可以随时查阅他的学习档案,以了解他的学习动态。这个学习档案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科学的形成性评价。(3)动态调整:基础分层完成后,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参照学习档案随着学习进程进行动态调整。比如A君原本是在“中锋”组的同学,在一个月的学习周期内,他在课文背诵、听写、作业等方面都超出了“中锋”组的标准,有望向“前锋”组靠近,在下一个学习阶段,我就会把他调整到“前锋”组。相应的,如果A君在“前锋”组一直无法达到各项要求,感觉学习吃力没有信心,在下一学习阶段,教师就可以把他调整到“中锋”组。当然,把学生从高调到低组之前,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原因,给他们帮助,让他们争取进步重新回到高组。掌握学生的这种成长动态,也是教师下一阶段机动性调整学生分组分层情况的依据。同时,这种动态调整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2.作业分层是关键,背诵听写双保险。(1)作业分层:教师对作业进行分层设置,也就意味着教师对作业的形式、具体内容不作任何刻板规定,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内在要求、个性特点或小组共性来创造性地完成。例如,在外研社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二模块中,涉及到“班委竞选”这一话题,我设置了这样几个梯度的作业:A.你想竞选哪个班委?请你根据你的才能、你的工作计划、你的竞选宣言写一段竞选演说,并在同学们面前大声朗读出你的竞选宣言。B.请用一段话简单描述你想竞选的班委能为班级做些什么。C.请用几个句子简单陈述下自己具有的某些能力。“前锋”组的大部分同学在课文学习基础上有很好的创新。课文中介绍了“classmonitor”、“PE monitor”和“cleaning monitor”这三个班委,很多同学都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特长,仿写出了生动的“art monitor”、“singing monitor”、“English monitor”、“Chinese monitor”等,并能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出来,充分运用了他们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中锋”组的同学基本都在课文内容里寻找句子,能够对课文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整合。而“后卫”组的同学基本都是在用“can”来造句,没有多少语篇内容的概念。但是,正是这三个梯度截然不同的作业,体现了班里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如果我对全班都设置A梯度的作业,大部分“中锋”组加“后卫”组的同学只能是望洋兴叹,只坐着嚷嚷“不会不会”了。而如果我只设置B梯度的作业,大部分“前锋”组的同学都没法得到提升,而“后卫”组的同学只能够是照抄课文。如果我只设置C梯度的作业,“前锋”组和“中锋”组的同学已经都会了,而且是很简单,作业只不过是“炒冷饭”,没有一点拓展延伸的意义。所以三个梯度的作业,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背诵听写分层:英语学习中,听写和背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如果“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同样的听写和背诵量,很多同学会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一刀切”的情况就会对那些长期无法达到要求的学生造成很大的挫败感,严重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困生会出现厌学英语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听写和背诵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的完成目标。A梯度的同学必须要一次性完成听写(一般一次只有十个短语);背诵课文要求的内容。B梯度的同学不要求一次性通过听写,可以给他们三至五次的补听机会;背诵经过精简压缩的主干内容。C梯度的同学一次只需要能听出三至五个就能过关,允许让他们分多次完成听写;熟读课文重点句型,理解文章意思即可。这样的分层听写和背诵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遵循了拔“尖子”、稳“中间”、扶“尾巴”的原则。
3.辅导分层有妙招,互帮互助效果好。(1)辅导分层:辅导,是学生作业完成以后教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学生的一个反馈。作业分层设置后,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也需要分层,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例如,在七下第三模块第一单元“一般将来时”时态学习时,有这样一个题目“Look! It __ (rain) soon.”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包括前锋组的同学)都填了“is raining”。同学们为什么会错?显然受到了前一阶段“现在进行时态”的影响,看到“Look! ”这个提示词后,直接下笔就填了“is raining”的答案。在我提示了“请注意句子的时间状语”之后,前锋组大部分同学都注意到了此题的关键词是“soon”,在这里应该要“一般将来时”的时态,把答案改成了“is going to rain”。然而中锋组大部分同学一时都没能改正回来,他们对“Look! ”这个词充满了疑惑:之前老师明明强调“Look! ”是现在进行时的提示词之一,为什么这里又不是了呢?这个题目跟他们已有的、熟知的内容起了冲突,一时难以自己解决。而后卫组的同学基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只能是在横线上抄一遍所给的单词,并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不用说正确解题了。于是我在黑板上补充了“It __ (rain).”以及“Look! It __ (rain) now.”这两个句子。我将这三个句子按照It __ (rain).Look! It _(rain) now.Look! It __ (rain) soon.进行纵向排列,让同学自己去对比句子差异。后卫组的同学最熟悉第一题,能够顺利填写“rains”。很快,前锋组同学明白了“now”和“soon”这两个时间状语的差异,自己将答案改正了回来。中锋组同学在我的讲解之下明白了“Look!”此时只是表示单纯的“看”的意思,“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的迹象,很快将要下雨了”,所以“soon”才是本题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示了一般将来时。这三个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样,学生做错的原因也不一样,所以我在讲解过程中就有侧重、有分层地进行了辅导。(2)互帮互助: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5在班里,我有一个“1+2+1>4”的学习小组。第一个“1”代表“前锋”组一个尖子生,担任学习小组的队长;“2”代表“中锋”组的两个同学;第三个“1”代表“后卫”组一个学困生。他们形成一个有梯度的学习小组,小组长可替代老师辅导本组学员;中锋组的同学既可以通过向小组长请教获得进步,也可以通过辅导后卫组的同学提高自信,落实知识;后卫组的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同学,通过同学的帮助解决一些学习困难,加强自己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辅导任务,也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在学习上达到“1+2+1>4”的目标。
三、作业分层设置的效果和反思
1.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施作业分层设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1)升华了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比如听写时,中间层学生正确率由原来的68.2%提升到了75.8%,听写效率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能够在作业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知识,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2)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中下层学生,不再对英语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充满恐惧感,大大激增了学习的信心;(3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4)紧跟了《新课标》步伐,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发现了一种适合农村初中英语的作业布置方式。
2.作业分层设置反思。虽然,实施作业分层设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施作业分层设置过程,许多方面还是值得我去反思的。比如:(1)练习的设置要精选,不应流于形式;(2)在作业分层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尤其是要照顾好中下层学生的需要;(3)分层设置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要给学生足够的成长时间,不要操之过急。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业分层设置的实施,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我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细心、更持久的恒心投入到英语教学中,在分层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参考文献:
作业分层设置 篇2
宁强高寨子中学张文兆
关于分层作业,每个搞教学或教学管理的人恐怕都可举出一大堆好处和必要性,但具体实施起来,问题却不少,例如:这个“层”如何分法?以什么为标准?分层作业如何布置?分层作业的量和难度如何控制?分层作业如何下评语?等等。
一、学生分层和分层作业的布置应以“无痕”为好。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上课看似“随便”,但学生学的轻松,在随和讨论、竞赛甚至游戏中就掌握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这才是好课。作业的分层也是一样,要以“无痕”为好,怎样做呢?比如教师在课堂练习时,抽较差的学生做相对简单的题,抽思维敏捷的学生做较复杂的题,这其实就是分层的表现,在布置作业时,没必要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再将作业分层三六九种,然后对应布置、批阅,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请教、研究完成所有作业。当然,学生爱好不同,天生素质不同,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有的喜欢推理,有的动手能力强,使得他们最终的完成情况肯定是不同的,教师没必要强求所有学生完成所有的习题,允许学生少做,挑着做,这自然就做到了分层作业的要求。我们表扬哪些做得又多又好的学生,但不必去批评哪些做得不太好,不太多的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二、分层作业很难进行检查。教导处如果要对分层作业进行痕迹性检查,实际上是很难的,除非这些老师是专门做给检查的人看的,那就得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布置三六九种作业。不同层度的学生自然地分层完成了作业,教师进行讲评后,较差的学生应补做了上次没 1
做出的题,教师可能再次进行了批改,你哪能看得出来上次的“分层”?要说可以检查,我觉得倒是可以调查学生:是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量和类(当然应控制最少量),作业是否多样灵活。
三、分层作业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发展性。要放心的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在某一阶段选择合适的作业。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学生每一阶段的层次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每天的学习状况肯定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层次,也可体现学生的个体继续发展,体现分层作业的动态性。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分层作业不必每天都由教师去设计,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课本、《练习册》等,尤其没必要在黑板上抄写分层作业,这样会占用太多的课余时间,使学科之间相互影响。事实上语文、物理等科目要去抄写作业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些科目的题目中材料、条件等文字量往往很大。
作业分层设置 篇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当代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打造与英语语言能力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成效已经成为许多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分层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利用分层教学方法,学生的差异得到关注,个性化学习要求得到满足。因此,笔者选择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贯彻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活动的全程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而服务。下面,我们就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对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策进行阐述:
一、分层备课
备课是课堂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就要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备课工作。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全面了解与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以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其可以作用于每一个层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比如说在就打招呼技巧进行课堂活动环节设置的时候,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较为简单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结组进行打招呼英语内容的记忆与练习。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生生互动活动,使学生进行实际交流操练。而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其自己开发与丰富打招呼的形式与方法。利用不同的备课工作,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分层教学
教学环节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安排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心理。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精细讲解,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使其掌握基础技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性。
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教师可以让基础层的学生完成课后问题,让中间层的学生在完成课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利用合作形式进行探究解决,引导优秀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把握,提出质疑与自己的观点,对文章进行改编等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三、分层作业
小学英语作业是学生巩固课上知识,进行课下知识延伸的重要手段。对于课堂作业的分层,可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为基础层次的学生安排单词的记忆与拼写练习作业,使其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利用已经掌握的单词进行填空练习,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与能力。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之上进行句式的学习,为实际交际打下良好基础。在具有层次性的作业的推动之下,学生会更好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与成果。
四、分层评价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对待全体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之时也是如此,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利用不同的标准去审视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比如在利用已学句式进行言语训练之时,教师可以有如下评价标准,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允许学生出现语法错误,允许出现言语不流畅的情况,在训练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纠正,使其更好地巩固。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流畅表达,允许有少量的语用错误,在学生出现困难之时,教师可以当场进行引导。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念错一到两个单词。利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明确教学目标,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地尊重,也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加强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分层教学方法的需求出发,提出几点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策。希望以此来加强当代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分层教学法的重视,将其转化为行动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分层设置 篇4
一、为何进行分层作业
我布置英语作业的宗旨是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获得发展:A层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 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B层学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 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C层学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比如:在教完每单元的Reading部分后, 我要求C层学生抄写重点词组三遍, 并能背出但并不强求他们全部默写出, 只需默写出其中的一半。这样一来, C层学生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此项作业, 学习的劲头比以前足了。实践证明, 这样比让他们把所有内容都默写效果好多了, 他们的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了。而对于此项作业, B层学生的要求是抄写重点词组两遍, 也必须背出所有重点词组但允许他们犯些小错。而对A层学生来讲, 他们对于新授知识的掌握较之C层、B层学生来要快得多, 又容易得多, 所以此项作业改为在保证默写时必须完全正确的前提下可以不抄写词组。他们可以把抄写的省下的时间用于课外知识的拓展, 如对新单词的拓展, 通过查英语字典来了解这个单词的同义词、反义词等, 通过与举一反三来积累词汇, 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如何进行分层作业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要针对不同的课型 (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写作课等) 对A、B、C层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一节阅读课, 对于同一篇短文, A层学生能根据所给的重点词组或单词, 复述课文;B层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短文填空;C层学生能在了解全文和段落大意的基础上, 判断所给句子的正误。
分层次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 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 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 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 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 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 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 要循序渐进, 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分层次确定作业内容。
三、作业量分层
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 因此在作业量的设计中要因人而异, 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例如在布置周末预复习清单时, 可以设计一些有拓展性的题目作为选做题, 要求A层学生必须完成, B层学生量力而行, C层学生则可不做。
四、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要求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就行;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性作业, 努力完成发展性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必须努力完成创造性作业。比如, 8A Unit 3 Main Task的作业布置我进行了这样的分层作业布置: (1) C层学生, 模仿Main Task, 写一篇邀请同学去东洲公园游玩的短文。这样的要求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简单, 他们会尽可能把范文中出现的表达运用在自己的短文写作中, 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同时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能行。 (2) B层学生:根据所给中文提示, 结合Main Task中的范文, 写一篇邀请同学去东洲公园游玩的短文。其实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在实践中更为高效地掌握课堂所学, 实为一个监督学习的好手段。 (3) A层学生:根据C部分英文提示, 自己设计去何处、怎么去、去干什么等的一次游玩计划, 鼓励他们“给自己一道坎, 勇敢迈过去”, 让他们挑战高难度的题型。
五、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上、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别。C层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明显要逊于A层学生,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远远大于A层学生, 为了有效保障他们能“吃得了”的问题, 作业的设计在完成时间上要分层要求。比如课文的背诵, A层学生可用一到两个课时, C层学生应放宽到一到两天的时间,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背诵, 以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
分层次进行作业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评价,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时要客观, 既要注重结果, 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如:对于A层学生的作业要高标准严要求, 写评语时, 应该多使用Outstanding或Perfect!对B层学生的作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写评语时, 可使用All right!或Congratulations等。而对C层学生来说, 要以鼓励性为主。如:I hope you can do better!Keep working on it, you are getting better!这种客观的评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 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六年级科学分层作业 篇5
教学情况: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特布置分层作业。
作业难度分层:
C:C类学生基础题--基础碰碰车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我知道 ______________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B:B类学生提升题--提升跷跷板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A:A类学生加深题--智慧摩天轮
一、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数学作业分层尝试 篇6
新课标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作业与之相匹配,初中数学的分层作业既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一、作业不分层次布置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于学生个性成因复杂,学习能力差异大。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它要求老师的作业的布置必须以人为本,力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获得最佳的发展。又因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使教学最终达到“不教之境”。
二、作业分层次设计和实施
根据作业功能,可以将作业分为预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复习性作业、对比性作业、归纳性作业和创造性作业。布置作业要坚持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互动原则和少而精原則相结合的实效原则。
1.学生分层
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业情况的了解,所有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成绩最好的分为一组,成绩中等的分一组,成绩差的分一组。开始分层时,老师只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不考虑其他因素,相对比较公平。当分组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通过勤奋学习,不懈努力,在考试和作业中明显进步,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时,就可以进入高一组,反之还可以降一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组前,一定要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不能让学生有自卑或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2.作业分层
在布置作业时,按《课程标准》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为: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最低必须完成基本作业,然后根据自己的层次去完成提高和超额部分,为使最好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可以不要求基本作业,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到了自己能够学懂学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促进了成绩的普遍提升。
3.分层指导
分层后,要侧重于学困生,以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对好学生要及时点拨,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4.分层批改
作业的批改必须认真,不同层次的作业,采取不同的批改方法。最低层必须全批全改,尽量达到全面批,中间层可以全批加点名作业批改,最高层可以采取部分批阅,其余同学的作业可以采用同学间互批的方式。
分层作业的实施,很麻烦,要求老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他们的进步。但是,现在虽说在搞素质教育,但考试制度没有变,在日益激烈的分数竞争下,分层作业很难实施到底,我在七年级、八年级实施过,但到了九年级不敢再实施了,因为学校要求“两率”“均分”,这就使得最低一层的学生现在无法照顾到了,很是遗憾。
我相信,每个人需要的是不同的数学知识,一刀切的思想和作法终是会退出学习环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分层作业会得到推广和被认识的。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
作业分层设置 篇7
一、从多方位设置项目, 满足学生个体需求
1. 在项目的多样设置中, 让运动会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学生无法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 是使学生失去参与兴趣, 而造成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因素。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在不久前的校运会中, 有意注重了学生的差异, 专门设置了一些负重 (两手提“色拉油”) 往返跑、趣味合作项目 (背夹球跑) 等, 以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他们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有较大的余地。在此基础上, 学校本着让学生通过赛前积极锻炼而获得提高和进步的原则, 采取各种手段促使学生在赛前积极锻炼。在校运会前期, 体育组还征求学生建议, 将学生上报的比赛项目进行了精选和加工, 使运动会更贴近学生, 极大地吸引了师生的眼球, 激发了赛前学生锻炼的热情。
2. 依据学生运动水平, 为学生量身定做运动项目
在本届运动会上, 学生本着“出奇招, 走新路”的创新原则, 将接力赛作为运动会的“梯形”分层的试点和重点项目, 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接力比赛, 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可以享受到参与和运动的乐趣, 特别是在4×50米 (1年级~3年级) 或4×100米 (4年级~6年级) 的接力赛中, 学校分别设置了A、B、C三个不同水平段, 其中, A段最高, 一般只有各班体育特长生参与, 也是为选拔区运动会队员做准备;对于参加B、C段的学生, 则要根据各体育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课堂测试成绩情况和能力差异划定范围, 选出的学生分别按各自的限定范围参加不同段的接力比赛 (划定的各段男女学生人数均不得超过8人) , 体育组在赛前要和各班班主任沟通、协调, 达成共识, 最后再将“参赛规则”反馈给各班班主任, 让班主任严格按照规则要求报名, 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比赛, 提高运动会的参与率。赛后, 通过对学生的随机调查, 笔者发现, 本届运动会比赛项目虽然较往年有所减少, 但参与人数却远远高于往届运动会, 其中, 仅4×100米接力赛一项, 就吸引了每班32名 (男女各16人) 学生参加, 且较往年历届校运会而言, 本届运动会各组裁判工作进展异常顺利, 比赛效率也高于往届, 没有出现一次因裁判失误、错判等导致班主任请总裁判或仲裁委员会调解的事件。
二、关注学生需求, 提供多层次运动才能展示平台
为使校运会能满足全校师生的心理需求, 体育组在赛前对各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行了摸底和归类, 并选择了一些学生自主锻炼的比赛项目安排在校运会中。针对这类项目, 体育组在赛前和学生一起制订了有关的比赛规则, 通过广播和宣传栏对参赛项目、参赛方式、比赛规则等进行宣传或公布, 力求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达到参与、比赛和锻炼的目的。对于这类比赛, 侧重于有课余爱好和特长以及经常参加校外体育运动学习和训练的学生, 让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 项目主要包括武术、跆拳道、舞蹈、韵律操、轮滑、四驱车比赛、集体跳大绳、开火车等。比赛提倡家校联动, 并鼓励家长到学校观看, 为孩子加油助威。设置这类比赛, 旨在使学生的课外优势和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和发展。在奖项上, 学校设立了“优秀表演奖”、“最佳创新奖”、“最具人气奖”、“最佳努力奖”等, 凡是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和目标, 就授予这样的奖项, 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满足他们表现的欲望, 使他们能享受到运动和成功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 学校首次在运动会中增加这类比赛项目, 也是在为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的弱势学生考虑, 且比赛形式本身较为灵活, 对推动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比赛后的信息反馈与反思
作业分层设置 篇8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 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吃大锅饭”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 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 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 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 很轻松地写完了作业, 觉得没有太大的挑战性, 在作业中没有显出自己的优势, 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 探究真知的乐趣, 即所谓的“吃不饱”;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 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学困生”, 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 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 不会做。
因此, 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 不愿意做作业, 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逃作业”, 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 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 “顺手拈来”了。久而久之, 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 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 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 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 精选设计作业, 分层布置、分层指导, 不搞一刀切,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应当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 不要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循序渐进的, 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去解决更难的、综合性的问题。
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等级 (A, B, C) , 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 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 记为A等级;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 重在技能训练, 提高速度, 记为B等级;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 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记为C等级。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 要求是选择学生可以完成的一个等级的作业, 认真完成, 记为基础作业, 可以思考高一级的作业, 如果有想法也可以写。学生一听, 作业是自己选择的, 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 不同水平的学生自己去选择, 教师不做直接定位, 不直接指派哪些学生写哪类作业, 让学生自己选择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 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作业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学困生能把A等级的作业完成, 他们不会感到数学是负担, 是听不懂的天书, 是爬不出的数字迷宫。
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很重要, 只要学生对这个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们总会看到学生的进步, 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乐于在课后完成自己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 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也是教师教学的成败所在。
三、分层评价, 分层指导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表现欲, 成就感特别强的年龄, 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 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 调动学生去学习, 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 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
因此, 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 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 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 而且是完成很好, 教师给记10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 虽然完成质量较好, 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 而且是完成很好, 教师给记10分。以次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 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 丧失学习兴趣, 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 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 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
学习贵在坚持, 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 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 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 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 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 有提高, 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 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堂作业, 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 比作业的准确性, 比作业的思维质量, 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 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 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 在小组中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 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 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 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 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 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 可以一段时间就改变一次,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向教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 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 这样学生形成了“一人带一组”, “优胜组带全班”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 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 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 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 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 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 要尽量缩短学生的差距, 缩小学困生的范围。学困生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 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 渐渐地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有的甚至是“谈数色变”, 这样的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指导真正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 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 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作业分层设置 篇9
一、预习作业———提前认识新知
预习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认知新课的主要知识点, 对照新的知识点, 从回顾旧知中加以联想,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预习作业中, 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进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面对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差异, 教师应适当地分层设置预习作业,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当然, 有些题目虽然很简单, 但却是新课知识中的重点及学习本节课的重要基础, 所以可以以题目的形式让全班学生预习。以“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分层布置预习作业为例:
学困生:
1.阅读课本, 观察下列函数: (1) C=7t-35; (2) G=h-105; (3) y=0.01x+22; (4) y=-5x+50。请问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例如函数的自变量分别是什么?自变量的次数是多少?是否都含有常数项?从这几个角度出发, 那么上面这几个函数可以统一成什么形式呢?
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___。
3.画一次函数图象需要确定___个点。
中等生:
1.一般地, 形如__ (k, b是常数, k≠0) 的函数, 叫做一次函数。当__时, y=kx+b就变成了__, 所以说__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___。
3.画一次函数图象需要确定___个点。
4.下列函数关系式中, 哪些是一次函数, 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优等生:
1.一般地, 形如___ (k, b是常数, k≠0) 的函数, 叫做一次函数。当___时, y=kx+b就变成了___;所以说___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___。
3.画一次函数图象需要确定___个点。
4.下列函数关系式中, 哪些是一次函数, 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5.若函数y=mx (m-1) 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试求m的值。 (提示:一次函数的条件: (1) 自变量次数为1; (2) 自变量系数k≠0) 。
二、课堂作业———检验学习新知
课堂作业一般采用练习的形式检验学生当堂课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课堂作业的量应当小一点, 作业的难度上要有适当的梯度,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解答符合自己能力的题目, 他们在答对的题目中会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去探究更深刻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的速度不一样, 教师可以对速度快的学生先进行批改, 让他们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也激发了所有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还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纠正他们错误的观点, 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作用。课堂作业完成后, 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解决各自的问题, 再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课堂作业时也要分层讲解, 让学生回答会做的题目, 不同的学生讲解难易程度不同的题, 让学生都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与此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与辅助学生理解, 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或常见错误需要特别地强调,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这样的课堂作业更有效。
三、课后作业———巩固掌握新知
课后作业可以检验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也能巩固新知。通过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能更熟练地理解和运用新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可能对作业无从下手, 有些学生可能不加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设置巩固新知、运用新知的题目,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课后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只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就是合格的作业。对于作业比较优秀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表扬, 借以激励更多的人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与指导, 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求知的信心。在课后作业的时间上, 要让学生有总结归纳的时间, 使他们在自己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内学会思考、学会将知识活学活用, 并在符合自己的层次作业中寻找到成就感与做作业的乐趣。
作业分层设置 篇10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置、作业布置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对于层次低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而作业的布置也是,不强求程度低的学生一下子达到高层次的水平,给他们设定一个目标,在实现他们自己的层次目标后进入下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在分层次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摘取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学习就更有信心了。这种分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强调小组的合作性,提倡小组的共同进步。
互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在探究式的学习当中,通过强调小组的合作,小组成员在共同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当中,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小组的共同进步。小组能够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内容当中,可以通过小组共同完成用纸来制作正棱柱、正棱锥、正多面体等,之后进行小组成果的分享,达到对几何体的性质和数学知识深刻认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的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行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性教学,寓“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品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王海燕
(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淮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擦火石。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触发思维,积极踊跃地投身数学课堂,精彩而富有艺术的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创设疑问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精彩而艺术的课堂提问,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技巧谈几点体会。
一、紧贴内容,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提问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很多,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也很多,但如果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则会导致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分散精力。因此,教师的问要问在点子上。为此,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每一节的教学重难点,力求对每一节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维,避免设置的问题脱离教学中心这根主线,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提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对就知的复习型提问,引发新知的铺垫型提问,启迪思维的理解型提问,巩固新知的应用型提问,检测效果的评价型提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目标采用相应的提问形式。
二、精心预设,设计富有梯度的问题
为了调动班级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梯度。例如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这道题有困难,如果不降低难度,许多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可以提问:由题目中已知条件能证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学生回答出能证△ACN≌△MCB后,接着问能否证出△MC-F≌△ACE,再问能否证出△CEF为等边三角形。这样给学生的思维搭上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
自己的收获,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精神始终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思维,巧妙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提问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数学思维的两大思想方法。一道题拿到手后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一般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这往往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些题目老师不能为解题而讲题,要明白教育的实质,要通过这些题目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提问时可以用综合法问同学们由已知条件能得到哪些结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再问哪些结论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再从结论入手问要解问题可以有哪几种途径,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锻炼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面向全体,提问要有广泛性和层次性
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尽可能面广,更不能只盯住几个同学提问,只为了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提问,否则必然会让另一部分同学受到冷落,削弱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认为提问的问题与他们无关,从而不开动脑筋思考,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在证明上述题目中的△ACN≌△MCB时,可以将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让层次不同的三个同学来回答,这样既增强了提问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又让所有同学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使每一个同学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五、拓宽视野,提问要注意巧妙引申
提问时注意巧妙引申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比如在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引申提出:连接什么样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是菱形?是正方形?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点四边形的认识。
六、面对实际,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用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去解决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能把数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便能起到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浅显的,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周俊,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6).
英语分层作业模式初探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60-01
英语分层作业较难,其原因有二:其一,英语的特点是杂而碎,语言点散落在各处,难句中有易词,易句中有难词;其二,能力强的人不总要表达复杂的思想,能力低的人并非只说简单话,因而二者均有随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自然需求。以上两点,决定了英语语言界限并不分明,因而单纯的分层有难度。然而,在科学地研究分层作业的原因、目的、对象、手段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英语分层作业并非不可实施。
分层作业分两大类: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分层,包括阅读训练、抄写作业和习题。隐性分层是技能层面上的分层。
为了提高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对英语分层作业做了如下尝试,效果显著。
一、显性分层
(一)阅读分层
阅读训练具有阶梯性和渐进性。英语阅读材料的初级版、中级版和高级版分别对应高、中、低水平的学生,每级又按难易度分为3册。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优劣和可接受程度安排分层次阅读——水平高的A生读第3册,中等的B生读第2册,学困C生读第1册(主要为普通班的部分学生)。分期分批读,定期检查评价。阅读材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篇幅长短适宜,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美妙窗口,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其它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
情感故事类:《王太太的歌》(Mrs Wang''s Songs)
《回击》(Slap Back)《你失礼了》(You Drop Your Manners)
自然科普类:《白宫》(The White House)
《死的权利》(The Right to Die)《盲点》(Bland Spot)
每一个成功的外语习得者,无不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输入以及学用结合。笔者就是在阅读《居里夫人》《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等优秀英文作品时,偶然发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了巨大的阅读英语的热情。坚持分层次阅读,会激发每位学生阅读英语的热情,并持久不衰,从而欣然学习英语,并使其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抄写分层
英语抄写作业包含抄单词、音标、重、难点短语及句子。目的是进一步复现重、难点及目标语言,降低记忆难度,同时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语感。分层方式如下:
A生抄1~3遍,B生抄5遍;书写差的学生坚持临摹英文字帖,直至合格。
(三)习题分层
习题分层要求A生做《典中点》(较难),选做《点练》(较易);BC学生做《点练》,选做《典中点》,教师检查落实。
二、隐性分层
隐性分层是指技能层面上的分层,多指教师在备课组统一规定内容的基础上,灵活把控标准。
对课本、习题、听力、拓展及阅读材料的必讲和必会内容统一规定,同时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后续发展要求,确定不同的标准:四会(听、说、读、写)、三会(听、说、读)、二会(听、说)和一会(听)。这需要教师十分熟悉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背诵课文A生必须背得十分熟练;B生背过即可;而C生也必背,但掌握即可。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感到“分层作业”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延缓和减少两极分化,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闫会学
作业分层设置 篇12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对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述了高校学术职业的内涵、特征和功能,探讨了学术职业分层结构与分层文化,科学揭示了高校学术职业分层作为必要的学术制度体系的发生机制,解释了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中美两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历史发展与制度变迁逻辑,总结了中美两国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基本特征,从学术职位满意度、影响因素、权力、流动性、 收入差异和阶层地位等方面论证了学术职业分层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在对中国当代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进行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策略。
该项目对将职称和岗位作为主要学术职业分层符号的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当代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对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的文献收集和分析并探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内涵与特征,对分层结构的合理性、学术职业分层文化等问题进行研究。
二是比较研究法。通过中美两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比较分析,借鉴美国经验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三是案例研究法。对中美两国不同类型大学的学术职业分层进行典型的个案研究, 找出中美两国不同类型层次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
四是调查研究法。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对我国“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 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共计51所高校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高校教师对于学术职业分层若干核心问题的态度,分析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结论与研究对策
(一)研究结论
1.学术职业分层的内涵与形式
学术职业分层是依据各个学科领域、院校的不同,对高校教师所拥有的高深知识的质和量进行层级的划分,从而形成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教师具备哪一层级的学术资格水平,就可以通过评聘达到相应的职称级别,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享有与其层级相对应的学术权力和地位。学术职业分层,若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宏观学术职业分层和微观学术职业分层。宏观学术职业分层指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学术职业分层,微观学术职业分层指的是高校内部的学术职业分层。微观学术职业分层是宏观学术职业分层的基础,宏观学术职业分层为微观学术职业分层奠定基础。
2.学术职业分层制度是必要而不平等的学术制度安排
学术职业分层将学术人员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并将不同学术阶层的学术人员镶嵌在学术等级结构之中,形成了收入、权力和声望等地位上的差异,使不同学术阶层的学术人员存在着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从学术职业分层结果引起的社会不平等来看,这种不平等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阶层的等级秩序。
学术职业分层体系的不平等能够形成两类合理的匹配过程:一是学术角色 / 职位与不同角色 / 职位价值的报酬相匹配,同一学术角色或者担任同一学术职位的学术人员被赋予相似水平或者类型的资产,或者获得大致相当的报酬;二是学术人员和组织确定的学术角色 / 职位的匹配。这两类社会匹配过程对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3.学术职业分层呈现出竞争性和多样化的特征
学术职业分层体系具有能力识别和筛选功能,使得学术职业分层呈现出竞争性和多样化的特征。
(1)竞争性分层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职位不是无限供给的,高校为了保证组织效率,总是会通过设置不同的学术标准来招募和聘任符合组织文化和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教师,并按照教师的学术能力和贡献给予相应的职位。同时,学术职业分层系统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等级系统,在学术职位晋升过程中,教师必须凭借自身的学术能力和贡献才能够进入更高地位的职位,在职位有限供给条件下,竞争是难以避免的。
(2)多样化分层
当代中国学术职业分层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是政策分层。政策分层是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化产物。二是特色分层。特色分层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的分层。三是声望分层。声望分层是通过教师的学术声望(如获得诺贝尔奖,其他国际公认的学术奖励,院士等荣誉称号以及政府或者学术团体授予的会员 / 专家资格等等都属于学术声望类型)进行的分层,这种分层与特色分层紧密联系在一起。
4.学术职业分层深刻影响高校发展
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历史重任。高校教师的岗位分级设置,不仅关系到聘任制的实施,用人机制、竞争机制的建立与运行,而且关系到高校学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的教师职务结构的形成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术职业分层深刻影响着学术人的生活。学术职业分工形成学术体系的不同部门的工作分工,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社会阶层的职业地位因权力、财富、声望等影响而产生差异。学术职业分层所形成的地位分层体系直接影响着学术人员的收入、权力和声望。学术职业分层晋升关乎每一个学术人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5.高深知识处理方式影响学术职业分层
学术职业分层分类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也是高深知识发展和应用的内在逻辑。由于对高深知识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术职业划分为几个主要类型,一是研究型学术职业;二是教学研究型学术职业;三是教学型学术职业;四是应用型学术职业。一所大学是多种不同层次类型学术职业的混合体。
6.学术职业分层的表现形式、结构及特征
学术职业的分层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学科之间的学术职业分层;二是高校系统内部的学术职业分层;三是高等教育系统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学术职业分层。 学术职业分层结构因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办学方向、使命、功能定位不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即丁字形结构、纺锤形结构、金字塔形结构以及洋葱头形结构。由于高校功能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学术职业分层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晶体结构”的特征。
与社会分层主要是通过对阶级、种族和资产地位的区分不同,学术职业分层主要是通过职位(职称和岗位)来进行区分的。学术职业分层具备四个特征,一是学术职业分层结构是一个不平等的、有效率的梯形结构;二是职称和岗位是学术职业分层结构的依据;三是从封闭到开放是学术职业分层结构的变革。
7.美国学术职业分层的形成机制、分层制度及特征
通过对美国高校学术职业不同学术职位层级形成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之后, 可以将美国学术职业分层的形成机制概括为三种,分别为分工协作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和自治与激励机制。美国学术职业的分层制度包括四种,一是基本分层制度即双轨四层;二是分层聘任制度;三是学术评价制度;四是终身教职制度。美国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具备五大特征:制度与自主的结合、流动与分层的结合、职业分裂与职业团结的结合、分层标准的不统一,以及职位层级间的不严格等级性,即相对平等主义。
8.美国学术职业分层呈现出一致性与差异性特征
美国学术职业分层具有一致性,即分层形式基本相同,分层聘任指标上和分层晋升考评程序上具有一致性以及相对平均主义;其差异性体现为高校是分层的主体,分层职位设置与高校的功能与目标相结合,学术取向不同决定分层标准以及薪酬的差异。
9.中国学术职业分层的形成机制、制度安排及特征
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形成机制分为政府主导与高校自主的协同机制,市场逻辑与知识逻辑的平衡机制,组织发展与教师地位获得的协调机制。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包含四种,一是基本分层制度,即纵向分层(学科)和横向分层(专业门类); 二是分层聘任制度;三是分层评价制度;四是岗位分级制度。
我国学术职业分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身份标识到以效率为中心。我国高校教师职务分层管理制度改革从对教师的身份管理向以提高组织效率为中心的岗位管理转变。二是从职称等级到岗位分级转变。三是阶层地位落差显著。
10.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体现出共性与差异
我国不同层次类型大学学术职业分层表现出共性和差异。共性表现在:一是普遍推行四层13级岗位分级管理制度;二是学术职业岗位评聘普遍坚持以学术为中心;三是通过绩效薪酬差异体现多劳多得。差异表现在:一是学术职业岗位分层结构差异较大; 二是分层自主权差异明显;三是学术职业分层的地位差异主要依据绩效薪酬的差异。
11.中国学术职业分层的驱动力与原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学术职业分层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及“保持学术研究的持续性和竞争性,即学术职业分层更多作为一种激励制度,发挥着激励作用。而“体现不同层级教师的荣誉和社会价值”“真实地反映不同层级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促进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了解”的赞成度较低,这也侧面反映出学术职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真实反映不同层级教师的学术水平,体现教师的荣誉和社会价值等核心问题。
12.高校教师学术职位满意度较高,受其个体特征和职业成长环境影响
通过对高校教师学术职业满意度的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满意自己目前的学术职位。说明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我国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学术工作并体现其劳动价值。高校教师学术职位满意度受教师个体特征和其职业成长环境影响,其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院校类型、学校工资、津贴与各类奖励、 社会兼职收入、学术成就、教师职业喜欢程度影响显著;职业成长环境因素中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对高校教师学术职业满意度影响显著。
13.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攀登学术职业阶梯中的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研究型高校中,教师个体因素、教学、科研、服务、 管理、教师资历、学术越轨行为、人际关系是教师职务晋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个体因素、教学、纵向研究项目、研究能力、服务能力对教师职务晋升有影响。在教学型高校,对教师职务晋升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教学成果、纵向研究型项目和研究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个体因素、横向研究项目、研究能力、社会兼职、学校管理、学术越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对教师职务晋升有影响。
14.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对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对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校教师职务晋升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对不同类型院校教师职务晋升、不同层级教师职务晋升的影响内容和影响程度不同。有必要进一步明晰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界限,降低行政权力对教师职务晋升的影响,发挥院系一级学术权力在学术职业分层过程中的作用。
15.学术职业分层与教师流动性的关系
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术职业分层促进教师流动。由于院校类型的不同,学术职业分层对教师流动性的影响程度不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高专院校 > 地方本科院校 >“211工程”高校 >“985工程”高校。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该问题上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助教 > 讲师 > 副教授 > 教授,这意味着在四个层次的学术职业分层中,助教群体的流动性最高,其次为讲师与副教授,教授的流动性最低。
16.学术职业分层中的收入差异显著
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教师普遍认为不同职务层级、以及教授分级岗位之间的收入应存在级差,但大多数教师认为二者的级差不宜过大,多数教师赞成多元化的收入方式。通过进一步验证发现,先赋因素中,高校教师的学校工资、院系奖金、 社会兼职收入以及税前总收入在性别和年龄上有显著差异;自获因素中,高校教师的学校工资、院系奖金、社会兼职收入以及税前总收入在院校类型、学历层次、职务层次、 学术倾向、工作岗位以及学科上有显著差异。
17.学术职业的阶层地位差异明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术职业分层对教师阶层地位差异影响显著,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学术职业分层对形成不同层级教师之间的阶层地位差异存在较显著影响,并且不同的院校类型与学科体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18.我国现行学术职业分层结构不合理性
从实质合理性来说,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分层结构不合理,体现在学术职业的自然结构不合理、教师职务等级结构不合理以及在学术职业分层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不统一等方面;二是分层程序不合理;三是地位分配机制不合理,体现在收入、声望和权力分配方面。
19.我国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三对矛盾及其制度异化诱因
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学术人员个体地位获得与院校地位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二是阶层之间的地位落差矛盾;三是学术职业分层程序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矛盾。学术职业分层的制度异化是指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结构、属性、功能发生变化,使得政府、院校或者学术共同体制度构建的预期价值目的和意愿未能够充分实现,甚至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的现象。 其制度异化诱因表现为权力寻租和社会资本寻租、分层封闭与分层流动壁垒、学术精英的统治与底层教师的边缘化以及学术职业阶层分化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对策
1.以学术人假设为基础,创新学术职业分层制度
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必要性或者说其合理性的基础在于能够促进学术进步与发展, 完成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功能,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追求高深知识, 追求科学真理,促进人类福祉就是学术职业分层制度设计的基础。因此,对于学术职业分层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学术人的人性假设来解决,在进行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学术职业的学术属性。
2.在借鉴美国经验基础上促进我国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
美国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经验可以给我国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是自主设置岗位,体现在岗位分层形式为院校自主的结果;岗位设置结构综合考虑社会、高校以及学科的发展;岗位设置管理自主程度较高。二是控制地位落差,体现在平均收入级差较小,以共同利益为目的促进各阶层团结,职位层级间的不严格等级性即相对平等主义,以及切实保障程序公平。
3.修正与创新学术职业分层的制度
(1)建立双轨制,促进职业流动
一是按照教师对高深知识掌握和处理方式的类型和层次设置岗位,合理地配置学术人力资源,实现“定岗、定责”的目标。二是按照岗位不同实行不同的学术评价标准和制度。三是在多轨制学术职业分层体系中,建立互通立交桥,促进教师能够自由转轨,保障教师的职业权利。四是学术职业分层结构需要保持一种柔性而非刚性的设计, 充分尊重不同高校学术职业结构的特点,学术职业分层晋升由院校自主。通过学术职位的流出和流入机制解构固化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促进学术职业的流动性,提高学术职业的相对流动率,给予学术人员更多向上晋升流动机会。
(2)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聘任制度
一是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聘任方式。即公开招聘与直接选聘相结合、内部聘任与外部聘任相结合、终身轨与非终身轨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以及设置助理教授职位。二是保障聘任程序公平。即评聘制度要充分考虑公平、保障评聘过程中保证公平、 广泛采取校外同行评价制度以及充分发挥学术人员在评审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三是形成多样化弹性评价考核体系。
(3)建立合理的地位分层体系
一是建立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制度,培育机会平等的地位获得机制,按照学术人员的贡献给予相应的社会地位。二是形成工资级差较小的学术职业分层地位体系。三是建立认可不同层次教师地位和保障大学教师学术劳动的合理的地位分层体系。
4.形成适应高校发展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
理想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必须适应不同高校的使命和目标,与高校的办学定位相一致。一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理想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是一种倒金字塔型结构; 二是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说,理想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是一种上下两层小、以副教授这一中间阶层为主体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三是对于教学型和应用型大学来说,理想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结构。
5.合理选择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创新策略
(1)坚持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学术为中心的原则;二是坚持公平为导向的原则;三是坚持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原则;四是坚持同行评价为依据的原则。
(2)处理好组织效率逻辑下学术职业岗位管理的几个关系
在组织效率逻辑下的高校教师岗位管理制度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岗位管理与高校发展战略的关系;二是岗位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三是岗位管理与教师绩效管理的关系;四是岗位管理与教师薪酬管理的关系。
(3)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创新的若干策略
一是形成学校主导学术职业分层的机制;二是祛除行政权力对学术职业分层的干预;三是缩小不同阶层的地位鸿沟,促进学术职业各阶层的团结;四是形成扁平化的学术职业分层阶梯;五是形成差异化的学术职业分层结构;六是处理好学术职业与其他职业群体的关系。
(4)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建设的创新路径
学术职业分层管理制度建设,既是一个权职重新对应分配的过程,又是一个制度的重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下放设岗自主权,按需设岗。即贯彻“去行政化”管理思想,下放设岗权力,按需设岗。 二是构建合理的岗位结构布局,分类管理。三是坚持高校教师分层设岗,避免层级过细划分。四是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促进在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型期高等学校学术职业分层从行政性分层向契约性分层方向转变。
【作业分层设置】推荐阅读:
分层作业评价05-13
作业布置也分层07-04
分层作业设计论文09-07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09-25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10-25
作业分层设计高中地理06-28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06-19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10-10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07-18
初中理科组分层作业计划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