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2024-10-24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共12篇)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1

婴幼儿因其语言认知能力尚未完善, 在发病后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且配合度低, 使得家长紧张心理更为严重[1], 使得儿科护理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水平, 对于患儿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我院开展细节护理服务, 在儿科护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9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1例, 年龄3个月~9岁, 平均年龄 (5.88±0.93) 岁;对照组男27例, 女22例, 年龄4个月~9岁, 平均年龄 (5.42±0.84) 岁。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包括环境护理、舒适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细节护理, 具体如下: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护理业务水平, 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用药情况进行护理, 为其制定科学的细节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特征, 为其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使之能够积极配合治疗[2];当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与患儿主动沟通, 多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了解患儿的病情、症状等, 增进同患儿的感情, 让患儿感觉到亲切;加强对患儿的细节护理, 包括把床位号贴在醒目的位置, 便于核对, 输液时仔细核对患儿的床号、药名及姓名, 避免出错;以微笑、热情的态度鼓励患儿和医师积极配合, 妥善处理意外情况。观察2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97.96%) 显著高于对照组 (81.6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3 讨论

儿科护理指的是针对儿童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的综合诊断和处理, 是保障患儿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3]。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 包括差错事故易发生、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患儿及家属配合度差等, 需要不断完善医护人员工作水平, 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4]。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也不断加强,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 使得护理服务到位, 护理效果良好。患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生病后难以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5]。护理人员要多和患儿及家属沟通, 让患儿感到亲切, 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 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 制定详细的细节护理措施, 鼓励患儿听医生的话, 配合治疗以早日康复。患儿出院后, 还需要做好随访工作, 了解回家后的治疗状况, 是否按时服药, 是否合理饮食等, 停药后是否复发, 并给出有价值的意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证明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减少患儿住院费用,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包括环境护理、舒适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细节护理。观察2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实施效果,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邓兰, 王琴.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1) :2854-2855.

[2]徐丽华, 赵婷婷, 唐珊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8) :5-8.

[3]Campagner AO, Garcia PC, Piva JP.Use of scores to calculate the nursing workload in a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Rev Bras Ter Intensiva, 2014, 26 (1) :36-43.

[4]周艳红, 王保云, 侯红梅.儿科护理中以人为本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2) :1132-1133.

[5]Manworren RC.Pediatric nursing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urvey regarding pain[J].Pediatr Nurs, 2014, 40 (1) :50.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2

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

【摘 要】该论文的目的:探讨应用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方法: 326例儿科住院患儿的资料,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论文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结果: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质量改进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关键词】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 ent.【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326 cases of pediatric inpatients, randomized single-bli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plu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Results: 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their families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patientcare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ofpatients.【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Pediatric care;Effect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2.2.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

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2.2.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2.2.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

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2.2.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05。结 果 讨 论

儿科是一门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儿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细节处理。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学问[3, 4]。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借助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实现护理质量基础数据采集,护理质量自动分析、监控,质量风险前瞻预防,并通过护理项目监督、分析,高效率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近年来,我院在儿科病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动员,明确护理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使各位儿科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专业护士要安排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良好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进行来源于良好的工作习惯。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6]。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日常工作,还要处理临时的、突发的一些事情。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得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3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方法 2009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98例儿童住院患者,按照患者家属的意愿来进行分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程度? 结果 接收常规护理和细节管理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 结论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降低了护患矛盾?【关键词】儿科 细节护理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儿科护理工作非常的复杂,因为患儿的年龄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度不高,病情的发展又比较快,患者对于自身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护理难度非常大?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事故,所以细节护理管理在小儿科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可以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次研究的是我院49例患儿接受细致护理管理后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儿童住院患者98例,这些患者年龄均在8岁以下,根据患儿家属的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与细致管理,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护理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患者的满意度信息和护理质量信息?满意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质量采用百分制,100分为满分,90~100分为优秀;70~90分为良好;60~70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调查问卷由医院自主设计,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住房环境等内容,患者进行匿名提交问卷?共发放98分问卷,收回98份问卷,收回率为10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t字校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在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未出现不满意的情况,护理质量也较高,质量良好率为100%? 3 讨论 由于儿科护理的难度较大,因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者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对患儿及家属多些问候,动作轻柔,不要引起患者的不适?护理期间在进行操作之前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以及告知注意事项,例如会有疼痛感的操作则应该事先提醒,让患者和家属都能够有心理准备?如果出现操作失误则应该要立刻向家长进行道歉,不推卸责任,获得家属和患者的原谅?如果家属或患者对于操作有疑问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解答,例如药物的名称,使用的目的等等,让患者的家属消费透明?护理过程要围绕患者展开,和患者進行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护理人员获知患者的需求? (2)加强护理管理流程 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以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为根本目的,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从患儿的检查到治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交接班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物品的摆放统一设置,从细节上完善护理流程?必要时建立监督小组,定期开展总结会议,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办法? (3)强化细节风险管理措施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护理过程很容易出现纰漏,所以需要借鉴以往的护理经验,来对曾今出现错误的环节以及时间进行回顾,防治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患儿的床位进行调整后,应该对床位信息进行更换,便于医务人员来进行查看和核对?为患儿使用药物前,应该先对患儿的信息进行核对,防止错误用药?若患儿的病情严重,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在夜间以及节假日都要进行细心护理,加强监控? (4)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在平时的护士培训中药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基础操作的培训和巩固,督促其不断的去在工作中总结和完善自我,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护士的职业责任心?此外还需要对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情况,及时的缓解工作中的压力,让自己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工作? 根据此次的研究表明,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要,一方面以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士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也能够获得提升?患者接受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护患纠纷并未发现,说明细节管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邓玲.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1).

[2] 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4).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4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细节护理,效果观察

医院的门诊输液室是对外的窗口,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直接对医院的形象产生着影响。近年来,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成为儿科门诊常用的治疗手段,面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的患儿,怎样获取患儿和家长配合,保证输液过程顺利完成,防止输液渗漏,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成为了新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儿科开始在输液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2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143例,年龄9个月~11岁,其中男89例,女54例,采用细节护理;一组为对照组143例,年龄10个月~12岁,其中男76例,女67例,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实施门诊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接诊、检查、执行医嘱、巡视等,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关爱患儿的心理

一般患儿对外部侵入很难接受,而输液正是一项侵人性的操作,患儿对输液带有恐惧的情绪,特别是患儿要接受初次输液,恐惧的心理更为强盛。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要帮助患儿做好接受输液的心理准备,在输液前,护士要面带微笑,语气和蔼的和患儿交流沟通,用简单的聊天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果患儿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护士要通过抚摸患儿的头部、脸颊,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赞扬患儿勇敢、漂亮,与患儿建立情感交流的通道,让患儿对护士感到亲切,主动配合护士的工作,接受治疗[1]。

1.2.2 疏导家长的紧张情绪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心理更为焦急、痛苦,当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产生影响时,就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及时疏导家长的紧张情绪能取得家长对护士工作的信任和协作。

1.2.3 过硬的操作技术

患儿的血管多数为细滑,而且患儿的自制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因此,为了确保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士在穿刺前要认真评估患儿血管的充盈度,选择容易固定、不易被患儿扯脱、易于家长看护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是对患儿手背进行静脉穿刺,要尽量选择桡骨茎突部位,尺骨茎突的部位或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区域,因为这些区域神经分布少,血管粗大,易于穿刺和固定,能够减少穿刺带来的疼痛感[2]。

1.2.4 巡视、呵护管理

在患儿进行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观察患儿的病情和反应,指导家长正确看护患儿输液的方法,帮助患儿调整舒适的体位,协助家长处理患儿的各种生理需求。经常巡视能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渗漏,减少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解答家长的疑问。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细节护理的观察组在静脉注射重注率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年龄、性格都不相同,为了保证患儿输液的顺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素质,加强技术操作水平,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主动意识,发现输液过程中影响因素时,要及时排除,增加与家长针对患儿病情的沟通,使家长积极协助护理工作的进行。本研究表明,在儿科门诊输液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方式,能降低静脉注射的重注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晓玲,邱瑜,黄建平.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5):122~124.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5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年度总结:儿科护理个人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

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XX年的经济收入比XX年稳步提高,全年本科基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5.12”国际护干节中,有两名护士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整个儿科被市团委评为市“青年文明号”组织,护士长获得市团委“十大杰出青年”的光

荣称号。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医疗科学技术也随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疗事业这类行业的风险比较高,对于医疗单位来说,儿科护理所承担的风险最大,因为,与成年人患者相比较,儿童患者更具有特殊性,比如其身体机能比较弱、语言不能够表达清晰以及检查的过程也比较困难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和护理方面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无论在进行医疗护理时,出现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相关的纠纷,在临床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产生不满意情绪,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尤其在对幼儿进行护理时,由于服务对象是小儿,生命比较脆弱,疾病常带有来起病急、势凶猛、病情变化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与此同时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方面的纠纷,确保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秩序,是护理者当前遇到的又一个新课题。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都在不断地快速增长,其中,儿科护理的医疗纠纷较为明显,但是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各种各样问题和麻烦,同时也会对医院和护理人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不仅耽误开展正常的工作,还会造成不良的医疗气氛,所以,对幼儿患者进行怎样的护理,显然已经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对我院2012年出现的50例在进行儿科护理是产生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院我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将50例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年龄在3岁至9岁之间,平均(4.25土0.33)岁。其中,有18例患者发生护理过程中的纠纷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而引起的护理纠纷有9例,因为技术差而引起的有4例,因为收费问题而引起的有2例,最后,因为少量的患儿家属自身引发的纠纷有3例。

2.2 护理方法

我们对满意足采取了全面而综合的护理措施,挑选护理技术熟练、态度热情和护理技术高的护理人员,组成综合素质高的的护理队伍,对他们进行严谨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加强和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综合考虑家属感受,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密切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效避免长期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对不满意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有规律地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病情。

3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满意组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不满意组,只有2例发生了医疗护理纠纷,不满意组的25例患者,有15例发生了护理纠纷,这大大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 讨论

4.1 发生儿童护理纠纷的原因

因为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并且患儿年龄较小,身体素质相对成年人较差,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的关系也转化为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又因为目前的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属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增加,期盼也增加,同样也期待着更高的护理要求,不管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那么,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穿刺技术的先关因素,因为患儿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发生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向外渗出,导致出现头皮局部红肿,没有及时检查以及和护理质量相关的因素;服务态度和高职不到位的相关因素;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服务意识和患者的期望值的相关因素等。

4.2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做到“一针见血”,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建立一日清单发放、签收制度;把患儿当作护理的中心,合理更新护理的观念,而护理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幼儿患者的特点,增强护理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检查,要着重检查对危重患儿的护理质量,在对待护理纠纷时,要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在进行处理时,要保持冷静理智和客观的态度,积极地解决,以组织其恶性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总之,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护理人员,我们都应该正确对待儿科护理中的细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2年第16卷下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21-4937.

[2] 邓子平.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73.

[3]《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9卷总目次索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6:8965-9074.

[4]靳凤香.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0:31-32.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院治疗的24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2~11岁,平均7岁。研究组男53例,女67例;平均6.8岁。所有患儿加入本研究,均得到家属的同意。并且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具体为:(1)医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服务态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儿科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在整个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主动寻找薄弱环节,并对其加以强化。在患儿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者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的病情病况,使家属了解孩子的状况,避免家属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促进护患关系。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且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2)医院采取细节管理制度,培养护理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习惯。医院内部完善护管理制度以及体系。对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实施硬性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要求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礼仪、职业素养及道德要求。

1.3 评价指标

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感染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频率,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患儿住院期间对护理舒适感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8份,回收有效率99.5%。

2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8例,护患纠纷2例,感染5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97.28%;对照组并发症23例,护患纠纷8例,感染34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管理是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式,强调了管理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结合。这要求每一个在岗人员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不可以忽视任意一个细小环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从小处做起,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彰显出品质。在卫生体系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者也非常重视细节之处做得是否到位,并且引入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且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医院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加强了医院整体的护理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并且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2,3]。

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占大部分,倍受家庭的宠爱,因此其忍耐力和独立性均比较差,这增加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进行难度。另外,由于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感染等意外情况,以及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使得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这要求护理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并且要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学习细节管理,并且将细节管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达到患儿家属的最大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使医院在整体竞争中占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感染以及护患纠纷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医院临床护理患儿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减少护患纠纷,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还可以使医院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医院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9):117-118.

[2]陈清.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地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6(2):185-186.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儿科门诊2013年1-12月收治的110例输液患儿分为两组, 观察组55例提供细节护理, 年龄为10个月~12岁, 平均 (4.2±2.1) 岁, 男女分别为31、24例;对照组55例患儿则提供常规护理, 年龄9个月~13岁, 平均 (4.3±3.4) 岁, 男女分别为27、28例。两组患儿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提供常规护理, 如接诊、遵从医嘱、查对及巡视。观察组患儿酌情提供细节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输液前护理

(1) 输液环境与心理干预:如儿科输液大厅墙壁上贴整面墙的卡通墙贴, 设置滑滑梯、小山洞及翘翘板等, 用以缓解患儿情绪;输液大厅设立整面墙, 定期更新各类护理知识。 (2) 核对医嘱及药物:儿科输液室环境较为复杂, 同姓名、同性别患儿较多, 接诊护士在收取输液治疗单后, 应认真同家长进行核对, 确保无误后再签全名, 避免护理差错。 (3) 提供“告知服务”。静脉穿刺前, 护士应安抚患儿, 并告知家长输液所需时间、总量;穿刺后, 应告知自行调速的危害, 巡视时讲解疾病知识;拔针时, 应告知静脉穿刺点按压时间。 (4) 选择静脉穿刺针。本研究均为4.5~5.5号头皮针, 可根据患儿年龄及输液速度酌情调整[1]。

1.2.2 穿剌时护理

(1) 血管选择与固定。小儿血管较为细、滑, 且自制力较差, 临床需选取易固定、难扯脱、便于看护的部位;针对手背静脉穿刺者, 应尽可能取桡骨茎突, 第三掌三角形区域及尺骨茎突皮肤薄区, 便于穿刺与固定, 以减少痛感感。对中重度脱水患儿, 应选用负压进针法, 便于顺利输液。此外, 小儿四肢静脉输液时, 根据其肢体大小, 可酌情选择小手板 (自制) 予以固定, 小手板、手腕两者间垫小纸巾, 以增加患儿的舒适度。 (2) 加强巡视, 监测病情变化。每隔30 min巡视一次, 观察患儿反应及穿刺处变化。 (3) 加强护患沟通。技术沟通:患儿输液难点为构建静脉通道, 不同年龄的患儿静脉通道搭建部位也不相同[2,3]。基于此, 护士应准确选取输液位置, 力求“一针见血”, 以缓解患儿疼痛。言语沟通。护士应进行安慰性语言沟通, 针对病痛中患儿及其家属情绪脆弱者, 应通过安慰、鼓励性语言交流 (如输液时奖励小贴贴等) , 以减少各类纠纷。注射前, 护士应提醒家长用药目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争取家长的配合。

1.2.3 输液后护理

(1) 拔针时机。小儿输液总量偏少, 瓶内残留量过多对疗效影响较大。因此, 针对那些昂贵药物, 待瓶内液体毕后, 茂菲氏滴管内液面未降低时予以拔针, 输液毕后采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选取直压拔针法, 拔针前将调节器转移至输液管终端滤器上, 将针头逐渐向外拔 (先慢后快) , 以减少淤血及疼痛[4]。 (2) 细节指导。患儿输液毕后, 护士应提醒其家长留观10~20 min, 并根据患儿疾病及所用药物, 嘱家长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合理的质量、就诊时间等, 并不定期电话回访, 征求意见, 以改进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静脉重注率、疼痛、护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 (优、良、差)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果分析

经护理, 观察组静脉重注率、疼痛及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家长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例 (%)

2.2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例 (%)

3 讨论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 每天均会出现不同年龄、性别、病情的患儿, 怎样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维护输液安全, 这是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基本使命。护患纠纷在各门诊儿科输液病例中较为常见, 它不仅有医护自身因素, 更源自护患沟通问题。现阶段, 我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患儿就诊时常有2名以上家长陪同, 护理操作环境繁杂, 护士情绪较为急躁。有时因缺乏交流, 极易产生纠纷。笔者建议, 应重视健康教育, 引导家长室内输液;改善输液室环境, 如安装有线电视, 滚动式播出健康教育内容, 以转移其注意力, 使之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完成输液[5,6]。应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 避免护患冲突, 提升患者满意度。

王翠花[7]通过将门诊110例输液患儿进行两组, 对照组:常规输液;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 具体体现为关注患儿输液的各个细节。结果发现:实验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护士差错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王秋凤[8]通过对门诊100例输液患儿提供细节护理, 并取80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 结果表明: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和家属配合度均较对照组更佳, 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中,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通过对55例患儿提供细节护理, 将细节护理应用于护理操作, 极大降低了儿科门诊的静脉重注率、护患纠纷率, 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分别96.36%、96.36%高于对照组78.18%、74.55%。综而言之, 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操作, 不仅能够减少护患纠纷, 改善护理质量;同时, 该模式也提升了门诊护士的工作效率,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真正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 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整体形象。

摘要:目的:评价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输液治疗的110例输液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提供细节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静脉重注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重注率、疼痛及护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但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 能显著降低静脉重注率、疼痛及护患纠纷率, 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整体质量, 其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门诊,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杨海燕, 热那古吾布力哈森木.浅析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4) :57-58.

[2]刘宪荣.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1) :89-91.

[3]周莉.2160例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2) :99-101.

[4]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8) :84-85.

[5]王国芳.外科患者应用精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脱水药物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5) :110-111.

[6]宋建松.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147-148.

[7]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时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53-54.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280例实施细节管理且具有完整护理资料的儿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重及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分析发现这些资料均有可比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方法

在儿科护理中施行细节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服务流程着手进行细化服务。儿科护理相较于成人护理风险性更高,且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因此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和医护人员发生争执,面对这种现况,护理人员应当多注意护理细节,多考虑患者家属的心情,通过合理安排流程及注意护理细节来减少护理纠纷。在护理过程中,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当积极和患儿和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来照顾患儿;(2)提高护理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实际护理程序。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患儿和家属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规范护理程序,细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的纠纷;(3)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良好护理习惯,细化医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当尽量细化内部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内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细化,从而确保医院护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的进行。

1.3 评价指标

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定,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其中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发放给患儿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施行的。在实际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表信度为0.735,效度为0.899,符合调查表的设计要求。该研究一共发放了280份问卷调查表,共回收有效问卷调查280份,回收效率100%。

1.4 统计方法

该论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实行百分率计数,组间比较利用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发现,该医院在儿科施行细节管理后,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体调查数据详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按照本论文中的实验方法进行细节护理。通过调查统计得到表1结果。而由表1可见,对照组中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人数(8人)要比观察组人数多(4人),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10人)要比观察组多,对照组中出现护患纠纷案例(4起)要比对照组(2起)多。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最终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为131人,占总数93.57%,对照组仅有115人,占总数82.14%。总上可知,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患儿出现并发症状况的人数、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的次数及护理纠纷案件明显减少,且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确实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细节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其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细节管理强调事情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细节管理要求企业中的每个职员都能够尽职尽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在注重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注重工作细节,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细节管理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统筹全局的同时同样也注重细节,基于其优势,细节管理也同样得到了卫生系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做好卫生工作,细节管理也开始出现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且经实践证明,细节管理同样能够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发挥良好作用。

自从医院实施细节管理以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医院领导开始重视细节管理,因此医院各部门也开始意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将细节管理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化被动为主动,从过去的难护理、易于患儿和家属发生纠纷转变为了及时沟通,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积极面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动找寻解决方案,通过施行细节护理前后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儿科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率明显降低,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从患儿和家属的角度考虑,这让护理人员和患儿与家属的沟通更加顺畅,这也大大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因沟通不顺而导致的护理纠纷。另经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进行细节护理后,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达到93.6%,和实施细节管理前的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将细节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和儿科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细节管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绍珍,刘红菊.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2):69.

[2]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卫生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4):121.

[3]陈清.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地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134.

[4]沈冰寒.论儿科护理中的细节管理探讨[J].健康必读,2012(12下旬刊):111-113.

[5]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9):64-67.

[6]王代明.在儿科护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1(1下旬刊):109.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10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

儿科是医院比较重要和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该科室的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不高,再加上活泼好动,临床护理难度较大。在传统护理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实际需求,护理工作不够全面和细致,护患纠纷发生率高,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因此,本文对细节管理理念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一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8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9例。对照组中55例为男性,44例为女性,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4.3±1.2)岁;观察组中58例为男性,41例为女性,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为(4.9±1.4)岁。两组患儿在病种、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包括病房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多个方面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细节管理:①护理指导。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关心和问候。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应该指导家长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拉近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之间的距离,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细节化管理,多进行换位思考,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尽量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患儿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并且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如果发现患儿出现明显的异常,应该及时进行询问,了解发生异常的原因,及时解决,因不当操作增加患儿的疼痛或者不适感时,应该及时使用文明的道歉语,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谅解和认可,从而理解、尊重护理人员,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②重视细节管理。相比较其它科室而言,儿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护理难度大,所以安全管理极其重要。对于患儿就诊、治疗以及住院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尤其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应该加强病房护理,增加病房的巡视次数,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坚持“三查七对”的基本原则,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患儿安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进行分别统计和分析,采用X2和t分别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7.5±2.2)、(86.3±4.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所谓细节管理,主要指的是对细节进行延伸、超越、完善、控制、辨认、分析以及补充的一个过程,利用管理战略,提高组织执行力和效率,从而提升整个护理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2]。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本职护理工作,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重视细节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护理服务。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将细节管理理念引入病房管理中,重视每一项护理工作的细节,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还能改善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不安情绪,获得患儿及其家长的认可、理解以及支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发生病房不良事件的风险,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4%,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说明将细节管理理念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细节管理理念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增强家长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1:77-79.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11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68-01

现代化医疗发展事业的不断进步促使医疗市场的发展风险与日俱增。相对于成人患者而言,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以及检查困难等等,使得其自身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医疗工作之中,儿科的护理实际上承担着更大的风险性,再加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使得其对于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其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医疗上的纠纷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上半年到2015年中旬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100名,之后采取分层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也就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患者年龄在2到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岁,其年龄、性别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采取全面性的科学护理方式,而对照组则是根据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常规性的护理。

2、方法

(1)注重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由于儿科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其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无法将自身真实性的感受准确的传达给护理工作人员,并且在实际的治疗中存在着发病急以及实际的护理工作更加繁琐等问题,并且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度更高,相应的对于护理上的实际要求也是非常高,这就使得其实际工作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纠纷问题。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而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充分的把握,为其与患者的共同提供便利,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由于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静脉注射以及抽血的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还需要具有抗干扰的操作能力,非常多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不熟练而造成的,进而恶化了患者與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2)注重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得目前的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这就使得孩子的性格相对较为急躁,而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度则在不断的加大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其具体情况,并且需要将其与其他形式的患者相区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以及工作的爱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坚持温和、有礼貌,同时还需要注重语言方面的巧妙性运行,通过与患者、家属之间更加耐心、更加细致的交流来提高患者实际的配合度,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其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戒备性以及恐惧性的心理。在进行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其需要坚持推己及人的原则,也就是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了解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不卑不亢,通过耐心的沟通与交流来对家长的问题进行认真而及时的解答,帮助家长摆脱焦虑以及恐惧的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心和信任。

(3)实现医院的医疗收费和管理制度的加强

造成护患纠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医院的实际收费不合理造成的,医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进而不断的强化实际的收费与管理制度,坚持费用的公开性、透明性,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制定相关的收费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药品应用,实现药品操作方面的严格性把关,实现透明性的消费,对于一些用途特殊或者是费用较高的药物则需要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统一,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二、结果

通过对两组儿科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与护理,并且对其实际的护理效果等方面的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只是根据传统的工作管理来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观察组的儿科患者则是采取全面性的干预护理方式,通过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的不断提高来进行全面性的护理,并且对两组儿科产生纠纷的问题来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儿科纠纷问题的对比

组别收费问题态度问题家属自身问题技术问题满意度

观察组122090%

对照组7105350%

从表格的相关数据来看,观察组在护患纠纷的问题上其发生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实际发生概率,也就是说,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其全面性的治疗与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护患纠纷发生概率。

三、结论

护患纠纷实际上就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或者及其家属之间并没有在同一问题上产生共识,因此造成了纠纷。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的增强,这也就使得其自我保护与维权意识不断的加强,对于实际的治疗与护理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不仅对患者和家属带来非常大的烦恼和问题,同时对于医院、护理工作人员都具有十分恶劣的影响,阻碍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进而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方面的内容,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来提高其实际的专业性技能,树立更加牢固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意识,更加的注重患者的实际利益,此外,医院还需要注重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条例的强化,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责任与工作义务,对儿科患者的工作医疗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和干预的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作过程中产生纠纷的实际概率,并且在临床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美华.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大家健康,2014.02(04).

[2]邓子平.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2012(10).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11个月~12岁, 平均年龄 (4.6±2.1) 岁;其中呼吸道疾病19例, 消化道疾病12例, 神经系统疾病6例, 泌尿系统疾病9例, 皮肤科疾病4例。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0例;年龄10个月~11岁, 平均年龄 (4.9±1.8) 岁;其中呼吸道疾病20例, 消化道疾病10例, 神经系统疾病8例, 泌尿系统疾病10例, 皮肤科疾病2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 内容包括掌握患儿一般资料, 接诊、查对、遵医嘱、皮肤消毒护理、建立静脉通道、换药、巡视等。观察组则实施细节护理: (1) 构建温馨的门诊环境。医院门诊部一般人员流动量大, 病房内相对嘈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心理负担与恐慌。因此, 必须营造温馨舒适的门诊环境, 稳定患儿情绪, 在儿科输液室张贴趣味贴画, 放置生动形象的动画宣传手册, 播放动画片或少儿歌曲;同时调整室内温度, 确保空气流通, 光线柔和。 (2) 心理护理。由于门诊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 大部分患儿均难以接受, 因此, 在输液前, 必须给予患儿必要的心理护理。适当抚摸、赞扬患儿, 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稳定患儿的情绪, 获取其信任, 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用儿童可理解的鼓励性语言, 与其聊天交流, 尽可能多地夸奖患儿, 使其产生荣誉感, 采用玩具、糖果转移患儿注意力,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 家属疏导干预。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告知输液治疗的有效性, 使其放宽心, 获取其理解与配合。 (4) 输液操作干预。大部分患儿血管较细, 且自制能力比较差, 在输液过程中无法完全配合。此时需选择易固定与看护的输液部位, 尽可能选择皮肤薄、血管粗大、神经分布少的区域, 降低患儿的穿刺疼痛感。 (5) 病情观察护理。强化巡视次数, 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 指导家属展开正确的看护处理, 调整体位, 协助家属处理患儿的生理需求, 及时换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儿的静脉输液重注率, 统计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 记录2组患儿焦虑评分与疼痛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焦虑及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为 (1.80±0.37) 分, 焦虑状态评分为 (28.14±5.33) 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儿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静脉重注率为20.00%, 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3 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心智与生理发育尚未完全与成熟, 较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主观情绪支配性较强, 自我控制力较差[3]。在输液治疗过程中, 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护理人员、输液室内哭闹的患儿及注射用针头较易产生恐惧心理, 出现焦虑、担忧、烦躁的情绪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体的应激反应, 使得患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多, 促使血管收缩, 同时增加了穿刺难度[4]。因此, 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稳定其情绪, 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 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5]。

在本文中, 对观察组患儿采取细节护理, 首先做好输液室环境的干预, 使患儿感到温馨、亲切、舒适, 转移其注意力, 以提高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其次, 给予患儿相应的心理护理, 减少其负面情绪反应,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与信任感, 为输液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6]。再者, 做好健康教育, 对家长实施指导干预, 获取家属的支持与信赖。此外, 展开输液操作干预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辅以细节管理, 加强巡视, 严密观察患儿的情绪反应, 指导家属进行正确看护, 调整患儿体位, 满足其生理需求, 在降低患儿输液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方面效果显著[7]。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重复输注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儿疼痛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 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细节护理, 不仅可提高儿科门诊护理质量, 同时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避免重复穿刺, 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文.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4) :16-17.

[2]李玉梅.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5) :354-355.

[3]杨玉梅, 赵晓云, 周蕾, 等.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服务需求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3) :79-81.

[4]吴慕玲, 林佳玲, 李哲明, 等.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 2013, 34 (13) :2120、封3.

[5]牛倩, 张玉莲, 张西嫔, 等.践行优质护理提高儿科门诊输液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 (4) :61-62.

[6]许丽丽.儿科门诊输液存在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9) :1406-1407.

上一篇:肾输尿管镜下一篇:美丽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