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共10篇)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篇1
目前,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强大动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产业化为整个经济的增长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强大支撑。现今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作用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因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矛盾分析和某一专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分析研究[1], 对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 而且测度方法也不成熟, 主要以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应用率、科技成果推广率等单一指标来衡量。因此, 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把科技活动的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即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效果优劣的评价。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提供一种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基于上述方法, 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来分析该地区在转化过程中的得与失, 为提高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相关决策信息。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是为了对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基于熵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各个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行定位, 从而为各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指明方向, 为提高转化效率提供依据。
(一)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指在建立评价指标和筛选评价指标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它包括: (1) 全面性原则。所有指标应该涵盖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依据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内涵及性质特点, 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 而且每一个指标应尽可能边界清晰, 避免相互包含。 (2) 客观性原则。所有指标应该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规律, 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理, 具有客观的含义, 尽可能的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3) 可比性原则。应注意指标内容、口径、计算方法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可比, 对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指标计算口径保持一致。 (4) 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现实条件为前提, 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选取的指标过多, 而又收集不到数据, 研究结果也缺乏实际意义。
(二)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内容。
当前我国企业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 主要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评价[2]。由于外部性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联主体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 主要侧重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学术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 尽管学术界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展开了大量研究, 但是研究过于理论化, 缺乏实用性。
本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确认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应该综合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出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后的盈利能力、获利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等方面。 (2) 社会效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往往会对某一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带来变动, 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转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专家学者对该成果转化的研究热情, 会为进一步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3) 科技效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离不开科技效益, 主要考核技术流向地域合同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和科技成果扩散的范围[3]等方面。 (4) 环境效益。任何时期, 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应该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 要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同样不能忽视。环境效益主要从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三个方面考察科技成果转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依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通过相关性分析, 本文构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目标层指标、4个准则层指标和12个指标层指标构成, 其中的12个指标层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
(1) 销售利润率 (C11) 是指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的税前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之比。比值越大则表示利润率越高, 越能刺激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用公式表示为:
(2) 投资收益率 (C12) 是指成果转化的收益与成果转化的投资之比。其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包括成果转化后节约的成本、增加的收益以及技术转让带来的收益, 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包括购买技术的价格、开发的费用和投入的投资额, 比值越大表示投资收益率越高, 越有利于投资资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集聚, 用公式表示为:
(3) 成果转化收入占GDP的比重 (C13) 是指成果转化带来的产业收入在地方GDP中所占的比重, 比值越大说明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促进增长作用越大, 用公式表示为:
(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C21) 是指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情况, 最主要指标就是居民恩格尔系数。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最先应用于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较强的城镇居民, 可以选择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来判断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 该比例越小表示该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越好, 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5) 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数 (C22) 是指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SCI、EI、ISTP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 为促进进一步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研究方向[4]。
(6) 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 (C23) 是指各个地区在国内申请的专利数量, 为进一步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7) 技术流向地域合同数量 (C31) 是指一个地方在一年内从其他地方购进的技术合同的数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促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高低[5]。
(8)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C32) 是指一个地方在一年内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专业人员的全时劳动量, 反映了该地方在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数量。
(9) 科技成果扩散的范围 (C33) 是指某地区转化的科技成果平均被应用于多大的范围或者多大的程度, 该目标的评价标准是: (1) 被多个行业采用; (2) 被本产业普遍采用; (3) 某系列产品广泛采用; (4) 某特定产品采用。
(10)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C41) 是指某地区对包括工业、生活带来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程度, 能否做到变废为宝的程度, 这是测量一个地区由于科技成果的使用所带来减少固体环境污染的效益指标。
(11) 废水排放达标率 (C42) 是指某地区的达标污水排放量占所有污水排放量的比重, 反映了一个地方由于科技进步而提高了治理污水的环境效益。
(12) 废气去除量 (C43) 是指在所有废气排放量中消除的废气数量, 也是从技术进步、废气治理的角度来测评环境效益的指标。
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综合评价模型
(一) 熵值法原理
本文引入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进行指标确权, 避免了主观赋权法在确权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 受评价者个人的主观性影响, 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它是由评价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 它能尽量消除各指标权重计算的人为干扰, 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其原理是: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的度量, 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 信息熵越大, 信息的无序度越高, 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 其指标的权重也越小;反之, 信息熵越小, 信息的无序度越低, 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 其指标的权重也越大。
(二) 熵值法确权过程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集客观实证数据、对实证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依据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的确权步骤如下:
1. 根据采集的客观实证数据, 构建一个 (Xij) m×n矩阵, 表示基于n个评价指标的m个待评对象的判断矩阵, 其中xij表示第i个待评对象的第j个指标值, 而且1≤i≤m, 1≤j≤n。
2. 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原始的指标数据之间量纲不同而且指标间的数量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公式如下:在判断矩阵 (Xij) m×n中,
其中, 正向指标是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负向指标是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由此得到了极差变换的标准化矩阵 (Yij) m×n。
3.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值Hj:
4. 计算差异性系数gj:
即对于给定的j, xij的差异性越大, 则Hj越小, gj就越大, 则该项指标对于待评的对象的比较, 作用较大, 指标越重要。
5. 权重wj的计算:
(三) 熵值法指标确权
数据来源于2009年、2010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汇总2009年的我国各省、直辖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依据上述熵值法的确权过程, 得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 结果如表2所示。
(四) 基于熵的综合评价模型
设第i个待评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的评价指标值为uij, 利用熵值法计算出来的权重为wj, 则基于熵的综合评价值则为Ui,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1≤i≤m) , Ui的取值范围为[0, 1]。当Ui趋近于0时, 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而当Ui趋近于1时, 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高。
三、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 评价结果
本文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四大效应的12个指标值进行汇总, 运用熵的综合评价模型来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 得到评价值如表3所示。
(二) 结果分析
由表3和知, 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大体可以分为4个类别:
第一个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75-1之间, 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非常优秀, 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都非常的显著。由结果看来, 没有省市自治区的评价分数位于该区域, 说明我国所有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没有优秀的, 表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整体水平没有达到优秀, 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第二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5-0.75之间, 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良好, 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位于该评价区域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 这五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猛的政治中心和东部沿海城市, 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和技术环境, 说明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第三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25-0.5之间, 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等, 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都还可以。位于该评价区域的地区有天津、河北、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陕西。这13个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 无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仅次于东部沿海地区, 需要发挥该类地区的各种资源优势, 相关政策引导, 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第四类别的转化效率评分是介于0-0.25之间, 说明该类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差, 转化的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效益不高。位于该评价区域的地区有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这13个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无论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力资源还是财力资源都比较缺乏, 需要相关政策偏斜、人才引进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四、结论
目前, 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综合评价研究定性的较多, 定量的较少。本文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从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构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熵的原理建立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模型, 对我国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 证明了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摘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 本文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展开分析。基于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构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旨在为科技成果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熵值法确权,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陈伟, 康鑫.基于GEM-DEA模型的区域高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研究[J].软科学, 2011, 4 (25) :24-25.
[2]段捷, 刘勇.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性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6) .
[3]冯尧.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J].学术交流, 2011 (3) :102.
[4]刘家树.菅利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0) :114.
[5]张运华.基于价值链的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效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12) :187.
巧用转化思想,提升学习效率 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转化思想;系统化;方法
各种数学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掌握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我们就会想到转化法。转化法要求学生依据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转化思想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转化思想,学会运用转化思想呢?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转化思想的内涵
所有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转化而来的。而转化思想之所以成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是因为它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的实例随处可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等等。这些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图形相互转化、运算公式相互转化以及数与数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这可以看出,学会运用转化思想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学习问题十分重要,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转化思想的实践运用
(一)在教学新知识时渗透转化思想
例如,我是这样设计“小数除法”这一课时的教学方案
1.将小数除法的问题带入生活情境中,从而引出小数除法这一课题。
2.学生先自我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小数除法。
3.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各式之间有什么规律,运用了什么性质?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除数必须是整数,商不变。
3.5÷0.7=( )÷( );2.7÷0.003=( )÷( )
5.归纳整理,渗透转化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使其明白这是利用了以往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将新知识“小数除法”转化为旧知识“整数除法”。将转化思想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渗透到学生脑海中。
6.回顾并反思,使转化思想进一步强化。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的体会和收获。(知识教授后,及时对教学过程回顾并反思,可以进一步提升与巩固转化思想,更加深刻地理解转化思想,进而进入思想的核心。)
(二)在数学公式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
例如,推导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教授这两个内容时,通常会将其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随着教学的一步步进行,转化思想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课时的教学方案如下:
1.设立生活情境使学生明白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2.先给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尝试计算。
3.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剪纸,让他们剪、拼,再示范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面积是不变的。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其高就是长方形的宽。运用转化法,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乘高。
4.归纳回顾反思。
提醒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是由于我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将新知识转化为已经掌握的,能够熟练运用的旧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在此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随之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则是将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具体教案设计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相似,其他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也是如此。
(三)数学故事中蕴含的转化思想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在六岁的时候,将大象放在船上,在船舷上做下记号,再将大量石头搬运到船上,当船下沉到记号线,停止搬运,最后称出石头重量,就是大象重量。曹冲运用了化整为零、化大为小的转化思想将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石头的重量,就轻松计算出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转化思想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体会。
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将转化思想运用到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在学习过程中要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题为基础问题,充分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广泛的转化意识,夯实转化过程的细节,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在后续总结复习时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有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使转化思想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篇3
一、研究方法
三阶段DEA模型由Fried等[5]提出,该三阶段DEA模型利用投入松弛变量的信息,将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剥离,实现对效率的客观评价。
第一阶段DEA模型。该阶段进行DEA一般模型分析。本文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分离规模报酬与纯技术效率,获取更贴近真实的纯技术效率。
第二阶段松弛变量SFA分析。判断投入松弛变量是否受环境变量影响,分离出受环境因素以及随机误差影响的投入变量。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有I种投入,假定有k个可观测的外部环境变量,分别对N个投入松弛变量进行SFA分析。设第i个DMU第n个投入值为Xni,其松弛变量为Sni,则Sni=Xni-Xnλ>0,差额变量和环境变量模型:
式中,Sni为第i个决策单元第n种投入的松弛变量,Zi=(z1i,z2i,…,zki)为k个环境变量;f(Zi,βn)表示环境变量对投入松弛变量Sni的影响,利用SFA分析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影响的显著程度。若结果显著,则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即对n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变量数据进行调整。X*ni为调整后的投入量;Xni为原始投入值,调整公式为: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将调整后的投入数据与原始产出数据代入BCC模型,得到剔除环境因素的效率值。
二、数据与变量
以除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外,中国的30个省为研究对象,由于西藏数据不全,在分析中不予考虑。原始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本文以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和各地区R&D研究经费内部支出作为科技成果投入变量,以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新产品产值作为产出变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本文以经济环境、创新环境、政府支持力度作为环境变量。经济环境、创新环境和政府支持力度分别以各地区GDP、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财政科技支出表示[6]。
三、实证分析
第一阶段DEA。运用DEAP2.1,得到各省2011年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结果见表2。
摇摇!1:"#$0.662、0.753、0.884。!2:TE%&’(),PTE%*&’(),SE%+,(),irs-.+,/012,drs-.+,/013,—-.+,/045。
表2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30个省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62,纯技术效率为0.753,平均规模效率为0.884。大部分省科技成果转化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且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表明这些省的技术无效率来源于纯技术无效率。但是在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没有被低估或高估,需要进一步分析。
第二阶段SFA分析。将第一阶段DEA分析结果得到的各投入变量的松弛变量作为因变量,将环境变量作为自变量。运用Frontier4.1软件进行SFA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支出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对R&D研究经费、R&D研究全时当量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0%的检验。环境变量对投入冗余存在显著影响。因此,需剔除环境因素,调整投入变量,进行第三阶段DEA分析。
第三阶段DEA分析。对2011年我国30个省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投入量,按照公式(2)进行调整,计算剔除环境因素后的效率,结果见表3。
摇摇!:"#$0.598、0.827、0.719。
对比表2与表3,调整前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发生明显的变化,平均技术效率由0.662下降到0.598,规模效率由0.884下降到0.719,纯技术效率0.753上升到0.827。剔除环境因素后,技术效率值下降的省份达到16个,说明这些省的技术效率在第一阶段被高估的原因在于它们面临较好的环境因素。第三阶段分析剔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
从总体分析,对比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效率值和规模效率情况,得到表4、5和6。
由表5、6可知,各省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效率值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第一阶段技术效率值大部分在0.7以上,而第三阶段技术效率值大部分在0.7以下,技术效率普遍下降。第一阶段的纯技术效率分布较广,而第三阶段的纯技术效率分布相当集中,纯技术效率普遍上升。第一阶段各省市的规模效率都集中在0.7以上,而第三阶段的规模效率分布广泛,规模效率大幅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技术效率低的真正原因是由规模效率低造成的。
第一阶段技术有效的青海,在调整之后均变为无效,规模效率下降明显,纯技术效率没有变化,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在于规模效率的大幅度下降。其他省市在纯技术效率普遍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技术效率均出现了较大的降幅,如福建、甘肃、四川、陕西、江西、广西、山西、云南等,表明我国目前技术创新规模效率低下,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未达到最优规模,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好处大部分被规模的低效率抵消了。
从区域分析,本文将30个省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海南),西部(内蒙古、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对比剔除环境变量前后的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都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差距明显。但纯技术效率,东中西部差别不大,而且数值都比较高。结果见表7。
四、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在剥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评价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目前,我国科技部门多头管理,“重立项,轻转化”导致科研人员行为扭曲,致使科技成果的沉淀。实现科技管理部门统一,将科学研究、中试、产业化阶段由统一部门管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创新科技组织方式。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使科研单位将科研任务进行分割,承包,降低科研的规模性,阻碍科技分工,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经济管理体制必须适应技术发展特征。因此,借鉴先发国家经验,变革科技管理组织方式,使经济管理体制适应科研规模化经营趋势,加快科研规模化发展。
再次,创新政策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第一,创新政策激励模式,由目标导向的技术创新政策向能力导向的技术创新政策转型,加快技术扩散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7];第二,优化税收激励方式,研究资本品增值税抵扣方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动力;第三,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个人所得税,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研究科技成果入股比例,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发展科技市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篇4
首先,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法律上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鼓励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技术交易提供交易场所、信息平台以及信息检索、加工与分析、评估、经纪等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得提供虚假的信息和证明,对其在服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根据该条规定,科技中介服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为技术及其知识产权的交易提供交易场所或信息平台的行为,如有形的技术市场:二是为促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而对技术及知识产权进行分析或评估的行为;三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买卖双方提供代理服务等的经纪行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能同时提供上述三种服务,也可能只提供上述一种或两种服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18条规定:“在技术交易中从事代理或者居间等有偿服务的中介机构,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营业执照:在该机构中从事经纪业务的人员,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证书。”原国家科委于1997年印发了《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该办法对技术经纪人资格的取得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事技术经纪业务的经纪人事务所、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员及兼营技术经纪的其他经纪组织,其技术经纪资格的认定和具有技术经纪资格的从业人员数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技术经纪人资格管理制度的运行并不理想,阻碍了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进行科技经纪服务,加之考虑到目前我国各种从业资格过多过滥的问题,科技部于2011年宣布《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失效。本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则删除了原第18条,从法律上彻底废止了技术经纪业务资格证书制度。
其次,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强调了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研究开发服务。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研究开发、市场分析、小试中试、工业性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等多个环节和步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小试中试和工业性生产试验是关键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失败的环节,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因此,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就折戟在这个环节。考虑到中间性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在产业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如果由服务机构提供标准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有效降低单个市场主体的中间试验成本和工业性试验成本,因此,国家有必要在此环节给予一定支持。所以,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支持根据产业和区域发展需要建设公共研究开发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集成、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科技成果系统化和工程化开发、技术推广与示范等服务。”
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改变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状况,减少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和浪费,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信息滞留和数据垄断的格局,2006年科技部成立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中有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六大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参与在建平台建设项目的综合配置、中期评估与考核监督等工作:参与对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运行服务情况开展的评估和监督工作,承担相关的考评、开放共享补贴费测算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平台建设取得很大的进展,初步建成了以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六大领域为基本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体系;同时,各地方结合本地科技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和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科技平台。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科技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系统优化,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虽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所管理或联系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并非仅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而建设的,但是市场主体如果需要进行小试、中试或工业性试验等服务,仍然应该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帮助,因为这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不仅有义务提供相关服务,同时由于国家的资助和规模效应,这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的价格通常要远低于市场主体亲自进行小试中试或工业性试验的成本。同时,科技部或地方政府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亦在加强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力度。例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2015年4月专门推出了“科技券”制度。“科技券”的功能是由政府免费向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发放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每个企业和团队可获得的额度上限为10万元。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有488家企业和创业团队,申领了2400万元科创新技券使用额度。在已经申请科技券的企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占比达35%,企业人数不超过20人的小微型企业占57%,科技券的补贴功能对小微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通过仪器共享服务和用户补贴,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节省动辄几百万元的仪器采购、保养费用,显著降低研发成本。为盘活资源存量,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奖励评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效率。截至2015年5月底,上海已有502家仪器管理单位完成了8161(台/套),总价值105.21亿元的仪器信息报送。其中,409家管理单位价值74 28亿元的仪器加盟研发平台,提供共享服务。
再次,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国家应支持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机构的发展。科技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很多科技成果转化就与科技企业的成立相伴,所以,孵化科技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市场形式。相应地,国家支持和帮助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的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机构孵化科技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特别增加了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该条规定:“国家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发展,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创业辅导、研究开发与管理咨询等服务。”
我国历来重视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发展。2010年,科技部印发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80号)。根据该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该办法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分为国家级孵化器、地方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三类。国家级孵化器是指由科技部负责、并由各省级科技部门依据该办法所确定的标准具体认定的大型孵化器:地方孵化器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孵化器管理办法所确定的标准认定的孵化器:专业孵化器是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的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特殊人群,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的孵化器。
海胆状纳米结构提高光伏转化效率 篇5
赋予材料新特性的工艺往往复杂且重复性差,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 科学家报告的新工艺不仅使用了廉价的原材料, 而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研究人员使用聚苯乙烯小球实现似脚手架的功能, 在多种衬底材料上生长出半导体氧化锌三维纳米结构。他们相信这种有序结构化表面可以被广泛用于电子和光电子器件, 比如太阳能电池、短波激光器、LED和场致发射显示器。
该纳米结构制作过程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直径几微米的聚苯乙烯微球被放置在导电表面, 微球会自发组成规则图样。聚苯乙烯价格便宜而且使用广泛 (例如包装材料和泡沫塑料) 。
优化操作对转化炉效率的影响 篇6
目前公司主要的氢气来源除一部分来自催化重整装置外, 大部分由制氢装置提供。因此,提高制氢的转化炉效率不仅可以有效的满足公司对氢气总量的需求,而且在提高能效,减少废气排放有积极的作用。我公司采用烃类和水蒸气按比例混合,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转化反应产生氢气。承载这一重要功能的转化炉,不仅在制氢装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投资最大和能耗最多的设备,其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对整个装置影响非常大。为了提高操作工操作水平,在节能降耗工作做出努力,结合公司的低成本战略方针,优化转化炉的操作就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转化炉温度、流量、压力三个方面来优化,以提高转化炉效率。
1优化操作提高转化炉效率
1.1本装置转化炉的特点
本装置采用的是顶烧式的转化炉,燃烧器安装在辐射室的顶部,共5排30根火嘴,每排6只,火焰由上往小燃烧,通过引风机强制通风,使火焰垂直向下,烟气流动方向与炉管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一致。转化炉炉管共分4排,一共60根。最高管壁温度和最大热强度在距离转化炉顶部3 ~ 5 m处,即燃烧器火焰的头部。因为烃类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维持烃类转化反应所需要的热能主要是通过辐射以及烟气传给反应物,在炉管的进口处,烃类原料的分压较高,转化反应只受到催化剂活性和热传递速率的限制,在炉管出口转化反应已经基本完成, 原料的分压已较低,吸热量变得很小。这种顶烧炉由于上部火焰温度高,炉管上部的传热速率快,因而恰好满足了转化反应上部新鲜原料反应速度快,吸热量大的工艺要求。
废热锅炉是利用转化炉的余热,将水加热产生蒸汽的受压设备,它为制氢装置本身提供足够的反应用的工艺蒸汽,剩余的蒸汽外供到外部高压蒸汽管网。因此废热锅炉系统是制氢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运行对制氢装置乃至联合装置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要严格遵守有关废热锅炉操作规程,确保制氢装置安稳运行。
1.2优化操作提高转化炉效率
通过结合公司开展的低成本战略方针为抓于,动员制氢装置全体操作人员,积极开展以 《优化操作对转化炉效率的影响》为课题,对转化炉的操作进行全面优化。
转化炉的优化操作方法较多主要从温度、流量、压力三个方面来优化。
1.2.1烘炉操作对转化炉效率的影响
首先从温度方面来优化。转化炉是一种高温设备,所以温度的优化主要分为优化保温和优化烟气温度两个方面。优化保温主要为炉内墙的保温耐火砖一一定要使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在开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升温,并控制好升温速率。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按照升温曲线进行升温,炉墙内的水分蒸发过快,极容易导致炉墙的开裂,使转化炉的炉墙外壁温度过高,而降低转化炉的热效率[2]。理想的升温曲线如图1所示。
此时的炉墙外壁温度通过十个测点得约在50 ℃ 左右,而且温度分布较均匀,如图2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不按升温曲线升温,那么炉墙的内壁保温已遭到破坏,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转化炉的热效率。
除了炉墙方面的因素,对转化炉顶管线、炉顶制板等外保温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外保温不但能提高转化炉热效率降低转化炉的负荷,而且对人员的操作也创造了一个较安全的环境, 使工人在操作的时不容易受到高温烫伤的伤害,并且提高了转化炉的进口温度。实践证明炉顶的外保温良好可以减少炉进口热损失在10 ℃ 左右,转化炉少加热10 ℃ ,可以节约每小时25 Nm3的瓦斯气,所以从节能角度出发炉顶管线的保温完好是有为必要的[1]。
1.2.2我装置转化炉烟气温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除了控制炉墙和炉顶制板温度外,转化炉后的排烟温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降低转化炉排烟温度是制氢行业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在提高转化炉热效率方面,降低排烟温度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降低排烟温度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果及烟气废热锅炉的换热效果[3]。
目前制氢Ⅱ转化炉烟气温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 排烟温度高。进出空气预热器各工质温度与设计值对比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转化炉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实际值在420 ℃ ,排烟温度高达235 ℃ ,超出设计值较多,而空气出预热器温度约为243 ℃ ,远未达到346 ℃ 的设计温度。
( 2) 排烟温度呈上升趋势。在生产负荷、烟气入预热器温度和空气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烟气出预热器温度目前上升至235 ℃ 左右,说明热管管束的整体传热效果在逐渐下降。
造成造成烟气温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如下:
( 1) 转化炉混合燃料( 炼厂干气 + PSA弛放气) 中,氢组分及CO2较高,燃烧后烟气负荷较大,加重对流室各热回收段的负荷,且总回收热负荷未达到设计值。
( 2) “烟气走廊”现象,造成烟气换热效果差,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超标。
( 3) 热管有失效现象,高温烟气加速热管失效,造成空气预热器热效率下降,烟气出口温度超标。
目前车间针对制氢Ⅱ烟气温度高的问题已经制定了改造计划。
改造计划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 1) 对于空气预热器通常采用金属管束,金属管束的优点的强固缺点是在开停车的时候由于烟气温度较低,容易产生露点腐蚀,所以转化炉采用新型的玻璃管束,玻璃管束内外壁涂成黑色,增加传热系数,而且玻璃管束也较容易清洗。所以对烟气的降温提高燃烧空气温度效果很好。其缺点是在维修时容易破碎,所以拆装时要特别小心。根据实测数据采用了玻璃管束后,烟气的排烟温度可达到160 ℃ 左右[6],比金属管束下降了20 ℃ 左右,从而提高了炉子的热效率。
( 2) 对制氢二套转化炉炉膛内衬里表面积进行热辐射节能涂料的喷涂。耐高温辐射涂料节能原理在于其较高的法向辐射率,喷涂后,在高温下形成金属陶瓷膜,使得炉壁黑度明显增加,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高温辐射涂料在高温下,它的辐射远红外波穿透能力极强,能够顺利穿透炉管和介质,使得介质内外层同时受热和受热均匀。再者,远红外波亦能穿透燃料本身,使里层燃料吸收远红外波产生能级跃迁,加速燃料的充分燃烧,达到节能的目的。
( 3) 增加烟气折流挡板,改变 “烟气走廊”中烟气的流动方向,增加气流的湍动程度,使截面温度分布均匀,增强传热效果[4]。
对于烟气废热锅炉热效率后的问题,尤其要控制好锅炉水的水质。较差的水质容易引起管束结垢而使管束局部高温而爆裂。所以在控制水质方面是防止爆管重要指标。其次是利用停车期间对管束进行酸性以保持内壁清洁。平时在操作中,应注意压力的变化,特点是在开车期间,由于管束流量较小容易导致偏流降低热效率,所以操作中因尽可能的提高流量防止偏流。总之通过正常的维护和正确的操作,提高转化炉的热效率。
1.2.3流量对转化炉炉效率的影响
从流量方面来优化,在流量方面主要可以优化的指标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燃烧空气流量的优化,另一个是转化炉进料流量的优化。
燃烧空气量的优化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过多的燃烧空气补入量,虽然能充分保证燃烧的完全性,但也大大提高了烟气的排烟温度及燃料的消耗。所以对燃烧空气量进行了定量的细化,即: 1燃烧剩余空气氧含量应控制在3% ~ 4% 之间,这样既能保证燃烧的充分,又能节约能耗。2保证蒸汽温度大于380 ℃ ,制氢装置工艺条件中需要配比大量的过热蒸汽参加反应,这些蒸汽的来源全部由烟气废热锅炉提供,所以烟气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蒸汽量的产生,所以在减少燃烧空气量的同时要合并考虑锅炉的发汽量。通过对转化炉燃烧空气量的优化, 使消耗的液化气燃料量下降了130 Nm3/ h,有效的实现了节能的目标,如表2所示。
转化炉进料流量的稳定优化,促使转化炉的转化率的稳定,由于系统较大进料流量波动较大,使炉管内的反应物料变化较大,所以大家采用优化系统压力,稳定进炉流量等一系列操作优化,从而使转化炉的流量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转化炉的出口转化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各月数值比较稳定, 如图4所示。
通过图5可以看出,进口流量的稳定对转化炉出口甲烷转化率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后从压力方面来优化操作,压力的优化主要是烧咀前燃烧空气压力的优化,燃料气压力的优化及进炉工艺气压力的优化和炉膛负压的优化。
1.2.4压力对转化炉炉效率的影响
燃烧空气压力在优化前本装置控制在0. 0025 MPa左右, 这样在生产运行中,大家发现一个问题当烧咀开度较小的时候一些烧咀容易熄灭,所以通过论证燃烧的空气压力优化到0. 0012 ~ 0. 0016 MPa之间,这样一来就完全避免上述情况使转化炉能在较安全的状态下运行,提高了转化炉的安全系数[5]。
燃烧气压力的优化原理也是这样,所以操作上把过高、过低的燃料气压力都视作为非法操作。因此把燃料气压力控制在0. 020 ~ 0. 030 MPa之间,这样燃烧的火苗长短适宜有效的防止了火苗扑炉管的现象。从而使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使转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如表3所示。
转化炉进料压力的优化,主要控制进料蒸汽量的变化,由于工艺流程的设计使蒸汽压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进料压力的变化。控制流量的变化关键控制烟气量的变化,所以转化炉的操作是系统性的问题,控制好了进料压力,使转化率能较恒定的维持在一个程度。
炉膛负压的优化,在操作习惯上转化炉炉膛负压一般控制在 - 300 ~ - 100 Pa范围,通过检测发现转化炉的热效率比较低,通过测得数据热效率一般在85% 左右,后来大家通过反复论证决定尝试将转化炉的炉膛负压控制在 - 100 ~ 200 Pa之间, 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转化炉后的空气泄漏系数,提高了转化炉的热效率,并且也进一步节约了燃料气的消耗。
2结论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对转化炉的操作进行全面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对比可以得出优化操作对提高了转化炉的炉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经过优化操作前后的结果如表4。
总而言之,转化炉的优化操作不是一个单一的操作,而是通过多方面的系统性的优化操作,使转化炉的热效率及转化率有了总体的改观。但是进一步优化操作以提高制氢效率,还需要再技术和优化操作上作进一步研讨。
目前我装置主要问题和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在用弛放气为燃料时,转化炉热效率仅为87% ,偏低。
( 2) 烟气温度过高,现在已达到235 ℃ ,急需对烟风系统进行改造。
( 3) 以烧PSA弛放气为主。PSA弛放气为间歇性弛放气体,虽然经过两个缓冲罐的缓冲,但波动还是偏大,造成炉膛负压及氧含量波动较大,且上层温度偏高,不好控制。
( 4) PSA程控阀内漏较为严重 ( 开工初期加重) ,弛放气量过大,在炉子全烧弛放气的情况下,还出现弛放气过剩现象。
( 5) 由于PSA程控阀内漏严重,造成PSA氢收率下降, 在开工初期的氢收率估算约89% ,现在氢收率约为81% ( 设计值为 > 90% ) ,每小时泄漏量超过1000 Nm3。建议在合适的时候,安排停工对PSA程控阀进行维修。
参考文献
[1]姚稷天.炼油厂制氢转化炉的设计[J].炼油设计,2001,31(10):14-16.
[2]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26-134.
[3]张小筠.大型制氢转化炉温度场及烟气流场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0,31(3):37.
[4]刘艳睿.制氢转化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40(2):37.
[5]李毅,崔秋凯,张为国.采用国外技术的新型转化炉的工业应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11(3):11.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也得到较大提升,数据显示,1995~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年均增长30.34%和13.3%,与此相对应,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5.36%和25.5%,从数据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和产出增速迅猛,然而,单位专利所对应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却出现较大下降,经核算,其年均下降7.29%.可见,尽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考虑到自主创新目标并非是仅仅界定为专利或新产品的数量或数额,若从投入产出角度衡量,在研发资源存在硬约束条件下,能否实现在一定研发投入约束下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最大化,从而避免技术创新成果的闲置浪费,对于我国实现自主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从Schumpeter(1943)提出技术创新的若干假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未间断,且取得了一定建树。Guan和Chen(2010)利用网络DE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若干创新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1];Yam等(2011)对香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2];Schmidt和Zloczysti(2011)利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德国、美国、丹麦等17个国家13个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与比较,确定了若干具有前沿技术效率的产业[3];Cullmann等(2012)利用两阶段半参数DEA方法对OECD国家的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改进措施[4]。朱有为、徐康宁(2006)利用SF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5];吴延兵(2008)分别利用SFA方法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并对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6];成力为等(2011)利用三阶段DEA-Windows方法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7];刘金芳、徐枞巍(2012)利用Malmquist指数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动态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8]。
既有文献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①使用不同的模型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如DEA模型及其多种扩展形式、SFA方法等;②研究领域大多围绕科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率开展,而对创新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效率问题基本未有涉及。
基于现实意义及文献研究现状的综合考虑,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国高技术产业专利成果产业化的技术效率,在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下这种效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各环境因素对产业化效率的影响效应如何,以及各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产业化效率有何差异。要弄清上述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变量如何选取、数据如何处理、效率如何测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构成了本文内容的主体框架。其中,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而言,测算其研发投入与专利成果产业化之间的投入产出技术效率,是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还是采用参数性质的SFA方法,实际上涉及到效率测度的模型选择问题,这也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模型选择
Farrel(1957)对技术效率的定义是“在既定投入下将产出最大化,或既定产出下将投入最小化的能力”[9]。在本文中,将中国各高技术产业看作是投入一定研发资源进行创新生产的决策单元,各决策单元通过优化利用研发资源将能达到专利成果产业化的最大化(潜在产出),若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相一致,则认为该决策单元的创新生产活动是技术有效的,否则技术无效。
对决策单元产出效率的评价问题,关键之处在于选择合适的效率测度方法,作为产业创新效率测度的两个主要方法,DEA方法和SFA方法各有利弊,DEA方法假定无随机误差对R&D产出产生影响,使得随机误差项的影响被包括到效率项的估计中,从而导致效率的测算结果出现偏差,而SFA可以将技术非效率项与随机误差项有效分离,从而可以准确测度效率差异的不同影响,考虑到本文中的研究使用了五个高技术产业1995~2011 年共跨越17年的面板数据,随机误差项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产业的效率冲击不可忽视,因此,SFA方法更适合于本文中的研究需要。
根据Kumbhakar,Lovell(2000)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设定[10],该模型一般形式为:
式中,yit表示产业i在时期t的实际产出;f(xit,t)表示产业i在时期t在投入一定资源要素时所达到的最大产出(潜在产出),也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确定性产出,其中,x表示一组投入变量,一般表示人力和资本,t为时间变量,i=1,…,n,t=1,…,T;(vit-uit)表示误差项,其具有复合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其中,vit~ N(0,σv2),表示随机扰动对生产的影响,uit~ N+(u,σu2),表示个体冲击对生产的影响,也被称为技术非效率项,vit和uit相互独立[11]。uit作为技术非效率项,其与时间t的关系见式(2):
式中,η表示时间因素t对uit的影响,当η>0、η<0、η=0时,分别表示技术非效率项uit随时间增长而下降、上升、不变。
利用实际产出期望和前沿面潜在产出比值,可测算出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见式(3):
对于式(1),可以在等式两边取对数,可得式(4):
对于复合误差项vit-uit,可以通过计算uit的方差在误差项总方差中所占比重来判断技术非效率项对创新生产影响的显著性,Battese,Coelli(1995)设定的方差参数见式(5):
式中,γ为待估参数,0≤γ≤1,γ=0为原假设,若其被接受,则说明各决策单元的生产活动位于生产前沿面上,不存在技术非效率现象[12]。
对于技术非效率项uit,Battese,Coelli(1995)认为环境因素对其存在影响,故设定了技术非效率函数[12],见式(6):
式中,zit表示环境因素,δ表示回归系数,wit表示随机干扰项。
对于生产函数的选择,在本文中,选取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相对于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前者放宽了技术中性和产出弹性固定的假定[13],见式(7):
式中,β为待估参数,j和l代表第j和第l个投入变量。
3 变量与数据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统计对象,中国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个一级行业,其下又可细分为十七个二级行业。为便于从整体上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在本文研究中,对产业类别进行简化,将研究对象限于五类一级高技术产业。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1995~2011年各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这样,便组成了五个产业跨越十七年共八十五个观测值的面板数据。
3.1 产出变量
企业创新成果的实现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度量,常用指标一般为专利和新产品,事实上,专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中间产品,它反映了新技术知识,却没有反映新知识是否有经济价值,也即商业化水平[6],因此专利在衡量创新成果的价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基于此,新产品作为商业化水平更高的一种创新产出,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5,6]。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故涉及的产出变量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作为创新中间产出的专利成果,二是作为创新产业化成果的新产品,二者组成一个复合型变量。
对于专利成果,文献中一般采用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来度量,相对于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的环节更为复杂,其中涉及到审批流程、管理者偏好等一些人为因素,而专利申请更多体现为一种微观主体主动而为之的利益诉求,故在本文中,采用专利申请量作为中间阶段的创新成果。对于新产品,文献中一般采用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其中,相较于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项目数和产值存在着和专利类似的缺陷,即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和商业化水平[14]。故在本文中,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业化阶段的创新成果。
综上所述,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申请量的比值作为产出变量,也即专利成果产业化变量。各产出变量的解释详见表1。
3.2 投入变量
对于研发投入变量,文献中一般采用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表征研发投入的人力和资本要素。在本文中,也采用二者作为研发投入变量,各指标解释见表2。
3.3环境因素变量
为全面考察高技术产业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的外部环境,在本文中,分别从市场、产权、激励及产业集聚等方面来考察各因素对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的具体影响。上述四个环境因素在本文中细分为六个二级指标,见表3。
市场因素泛指对专利成果产业化产生影响的若干市场力量,包括:① 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根据Schumpeter关于市场集中度、企业规模与创新密切相连的假设,在本文中,为综合考察二者对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影响,构造“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指标,本文用“Large”表征;② 市场效益,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高利润率的产业市场环境能够激发企业开发新项目的积极性,但不同观点认为,在利润率稳定的产业环境里,企业倾向于维持现状,而不愿尝试应用新技术,为考察产业市场利润率对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影响,构造“市场效益”指标,本文用“Benefit”表征;③新产品出口占比,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出口比重均值在15%左右,部分产业更达50%,为考察出口导向对高技术产业专利成果产业化的影响,构造“新产品出口比重”指标,本文用“New”表征。
产权因素指影响产业创新的不同所有制形式,既有文献研究表明,不同所有制形式对产业创新活动有差异化影响,对于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的我国而言,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外资成分虽已有所提升,但国有化比重还是较大,传统观点倾向于认为外资利于创新,而国有化却对创新有反作用,对于专利产业化而言,是否还是如此,在本文中,考虑到多重共线性问题,故只考察“国有产权比重”指标对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影响,本文用“State-owned”表征。
激励因素在本文意指能对专利产业化产生资金支持的各因素,一般认为企业R&D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企业自投、金融贷款、政府资助,三种方式中,企业希望通过增加R&D投入获取内部化的市场收益,金融机构贷款意在获取资本利息,而政府资助则试图发挥财政资助诱发企业R&D投入的杠杆效应以及知识溢出效应。目的不同,三种资金筹集方式在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驱动意愿上也有所差异,相比而言,前两者差异较小,为对比考察政府资金与企业、金融资金对专利产业化的不同效用,同时也为降低变量多重共线性,本文构造“科技经费中政府资金与企业、金融资金之比”指标,本文用“Aid”表征。
产业集聚指同一类型产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高度集中现象,传统集聚理论较多认为产业集聚对创新有正面意义,为考察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专利产业化的影响,在本文中,测算了高技术产业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台湾地区缺少统计数据)的空间集聚值,所使用公式为Ellision和Glaeser构造的产业地理集聚指数,本文用“Agglomeration”表征。
3.4 数据处理
①对产出变量数据的处理。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在本文中,以1995年作为基期对其进行不变价平减处理,按照朱有为、徐康宁(2006)的做法,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采用化学工业产品、机械工业产品1995年不变价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5]。对于专利成果产业化变量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的时滞问题,见表4。
②对投入变量数据的处理。R&D经费内部支出属于流量指标,而本期R&D内部支出不仅对当期且对以后时期的创新生产也将产生影响[6,15],故应将其换算成R&D资本存量。具体处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其按1995年不变价进行平减处理,考虑到R&D经费一般用于人员工资和设备购置,根据R&D经费内部支出中人员劳务费和仪器设备费的支出比例,在本文研究中,构造两个平减指数公式:1995~2008年,R&D支出价格指数=0.5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009~2011年,R&D支出价格指数=0.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2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第二步,将R&D经费支出换算成R&D资本存量。考虑到研发投入的折旧现象,采用永续盘存法来核算当期研发资本存量[6],见式(8):
式中,Kit、Kit-1表示第i产业第t期和第t-1期的资本存量,Eit则表示第i产业第t期的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δ一般取0.15。对于研究期初的资本存量,一般采用Ki0=Ei0/(δ+g),其中,g为R&D经费内部支出的年均增长率[15]。
③对变量时滞问题的处理。由于从研发投入到创新产出之间需要一定的过程,故必须考虑专利、新产品与研发投入间的时滞,对此,已有研究看法不一,Jaffe(2000)在研究了美国的技术创新过程后,认为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间几乎没有滞后[16];刘顺忠和官建成(2002)将这一时间滞后设为1年[17];Furman(2002)在研究国家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时设定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间的时滞为2年[18]。为全面考察研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率问题,在本文中,分三种情况设置时滞,见表4。
注:专利产业化值=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量。
④对环境因素变量数据的处理。由于各影响因素变量值基本上分布在0~1之间,其标准差较小,若进行对数处理,则出现负值现象,且标准差显著增大,故对各环境变量不作对数处理。由于在本文研究中,将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作出不同滞后的设定,这必将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期的专利产业化值涉及到跨时期的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数据,故须考虑到各影响变量对专利产业化的跨时期综合影响,为此,在本文中,对滞后1年、2年、3年的专利产业化值的各影响因素变量数据作二项、三项、四项移动平均处理。
对于科技经费筹集中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筹集额之比,在本文中,搜集了1995~2008年的科技经费数据,但从2009年起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不再统计此项指标,而只是统计 “R&D经费支出”,为此,在本文中,采用2009~2011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数据作为替代,因R&D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经费筹集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且本文所核算的是科研经费中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筹集额的比例相对数,故上述处理具有合理性。
此外,在本文研究中,对产业集聚度的求取是依据El-lision和Glaeser构造的产业地理集聚指数(E-G指数),其公式为:
式中,si表示i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该产业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xi表示i区域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zj= Xj/X表示某产业第j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表示该产业内部的企业数,X、Xj分别表示某产业总规模和第j个企业的市场规模。在实际计算中,无法获取产业内各企业的市场规模数据,在本文中,采用将市场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产值、中型企业产值、小型企业产值,并获取各规模类型企业数,将各规模类型企业产值与其企业数相比,得到单位企业的市场规模,进而求出某产业大、中、小型共N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最后代入式(9),求出γ,见图1。
由图1可知,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空间集聚指数分别在在2003年后和整个样本期内超过0.05,且均有上升之势,表明上述两个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较高,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在2002年后和整个样本期内集聚指数于0.05上下波动,表明这两个产业也具有一定的集聚性,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指数在样本期内基本未超过0.02(2001年除外),表明该产业基本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
4结果分析
在本文研究中,由于投入产出时滞问题的存在,故设置了专利产业化值分别滞后1年、2年、3年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在分析时,分别依据三种模型对专利产业化效率及其环境因素作了分析。
4.1 模型回归
通过运行FRONTIER4.1 软件,可得各模型方程估计结果,见表6。
注:括号内为t值;*、**和***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双侧)。
在表6中,从前沿函数回归结果来看,有以下结论:
①在三个回归模型中,专利产业化与资本项K的关系较为显著,而与人力投入项L的关系除模型3较为显著外,其他两个模型均不显著,说明现阶段我国专利产业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要素的投入;
②在三个模型中,人力投入项的系数为负值,这一方面可能与数据处理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阶段在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转化中,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人力要素的较多投入可能引致专利产业化效率的下降;
③从资本和人力要素的结合项来看,其系数在三个模型中均不显著,表明在专利产业化过程中,资本和人力的结合尚不理想,存在资源配置的错位现象。
4.2 模型检验
在三个模型中,γ均大于为0.6,且极其显著,反映出在高技术产业的研发中,技术非效率项对专利成果产业化的影响较大,这也验证了在本文研究中采用SFA方法的合理性。
在本文研究中,采用的是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相对于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超越对数模型是否适合拟合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的样本数据,需要经过似然比检验予以验证,为此,建立原假设H0,即假设超越对数模型中的二次项系数为零,而其对立假设H1则正好与此相反。检验结果见表7。
注:显著性水平为0.01。
由表7可知,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LR检验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故三种模型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是适宜的。
4.3 环境因素分析
在表6中,从效率影响因素回归估计结果来看,有以下结论:
①在三个模型中,“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指标回归系数均在-7~ -5,且极其显著,表明其与专利产业化效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即企业规模越大、市场份额越高,则越有利于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实现,这与Schumpeter关于高市场集中度促进创新的假设相符。在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转化中,大企业无论在资金、设备、人才,还是在市场销售渠道、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在研发中,其更利于技术成果产业化。因此,在高技术产业中,通过兼并重组、企业增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组建大型高技术企业,集中利用优势研发资源、雄厚生产基础、丰富市场渠道等条件,是高技术产业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的一个可行渠道。
②“市场效益”指标在三个模型中的系数值及其显著性均不稳定。在模型1和模型2中,其回归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表明高技术产业市场利润率与专利产业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而在模型3中,其回归系数变为负值,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在研发投入与滞后3年的专利产业化值的关系中,市场利润率对专利产业化效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而言,市场利润率对专利产业化的影响远不及其它指标显著。
③在三个模型中,“新产品出口占比”指标回归系数值基本在-6~-3,且系数均高度显著,表明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的外向型程度对专利产业化效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新技术的及时产业化是竞争取胜的关键,故外向型的市场特征必对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夯实国内市场基础的前提下,高技术企业应增强其产品出口能力,这将有利于其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④“国有化产值占比”指标在三个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保持在1~2,且具有一定显著性,表明该指标对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起到抑制作用,这与吴延兵(2006),唐要家、唐春晖(2004)等所认为的国有所有权倾向于降低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为符合[19,20]。这或许与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及由此导致的激励不足和监督不力有关。因此,在高技术产业中,应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实现。
⑤“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经费比”指标属于复合型比例相对数,该指标能同时考察政府资助和企业、金融机构投入对专利产业化的不同影响。在三个模型中,该指标系数基本保持在2.5上下,且显著性较强,表明该指标与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之间具有明显的反向关系,其中,政府科技资助对专利成果产业化起到反作用,而企业、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却起到积极作用,其原因或许可从不同微观主体科技投入目的差异性去剖析。因此,政府机构在决定科研项目资助对象和方向,以及项目结题考核时,应将标准向技术成果的转化上予以倾斜,以此激励项目资助对象促进研发与生产的结合。
⑥在三个模型中,“产业地理集聚指数”指标回归系数值均在-12~-10,其系数绝对值远高于其它指标,且显著性较强,由此可见,该指标与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应强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园区建设,以高新技术园区等平台形式为载体,促进平台内各创新、生产主体的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产业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4.4 效率分析
通过运行FRONTIER4.1,可得基于六种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五个高技术产业专利成果产业化的效率值,依时滞不同予以分别说明和分析。
注:平均增长率按几何平均法计算。
注:平均增长率按几何平均法计算。
注:平均增长率按几何平均法计算。
由表8、表9、表10和图2、图3、图4可得以下结论:
①总体来看,各产业在三种不同滞后模型下的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按均值高低依次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若按档次划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位于第一档次,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位于第二档次,而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位于第三档次。
②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产业化效率均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产业,分别在0.82~0.88、0.65~0.71,这或许与上述两产业近年来强劲的市场需求状况有关,在强劲需求拉动下,产业专利成果较易在短期内实现项目投产,并转化为新产品收益。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专利产业化效率均值在0.28~0.44,处于中下水平,这可能与该产业的研发特点相关,该产业产品装备具有复杂性特点,其对产品装备的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故该产业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从而对该产业专利成果的产业化进度产生一定影响。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产业化效率均值明显低于其他产业,分别在0.14~0.23、0.07~0.1,上述两种行业均属于医用领域,而医用领域技术成果的谨慎应用性或许对该产业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带来一定影响。
③从变动趋势分析,1995~2011年,上述五类高技术产业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均有所提升,在三种不同滞后模型的分析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平均增速表现强劲,尤其是滞后3年的分析中,更达到16.04%,表明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科技政策的扶持下,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促进下,该产业在研发领域的提升较快,专利产业化的效率也有明显改进。但该产业专利产业化效率的波动也明显高于其它产业,这一点从标准差数据可以看出,从趋势图来看,航空航天器产业分别在三个模型中的2003 年、2002年、2001年的专利产业化效率发生拐点现象,在随后的一年该产业专利产业化效率明显大幅提升,之后,便开始回落,分别持续至2008 年、2007 年、2006 年才达到局部底点。其它四个产业中,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产业化效率也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增长势头不太明显,这可能与上述产业研究基准期效率值的高低有关。
5 总结
在本文研究中,利用1995~2011年5个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基于专利成果产业化变量滞后1年、2年和3年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SFA方法测算了在环境因素影响下五个高技术产业的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
在分析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各环境因素变量时,有以下结论:①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专利产业化效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市场效益对专利产业化效率并不存在显著影响;③新产品出口对专利产业化效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④国有化比重对专利产业化效率起到抑制作用;⑤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对专利产业化效率分别起到明显的反作用和正作用;⑥产业集聚与专利产业化效率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在比较各产业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率时发现,①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均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产业,而进入门槛高、研发投入大且周期长、市场风险突出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效率较低;②各产业专利产业化效率发展趋势1995~2011年均是上升的,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速明显。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篇8
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转化提高中等生
中等生是班级人数最多的群体, 可塑性最强。转化好了, 将变成学优生, 带不好, 将变成学困生。提高转化中等生的主阵地是课堂, 必须让中等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充分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提高中等生的课堂参与率, 让中等生能真正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能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 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等生的课堂参与率高一、高二年级不能低于90%, 高三年级不能低于85%。达不到这个标准, 要么是难度太大不适合于中等生, 要么是教法不当。造成的结果是师生没有互动, 教师夸夸其谈, 学生睡觉、玩、看小说……这样就永远转化不了中等生。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精心备课, 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多鼓励中等生回答问题, 把机会留给他们。尤其是多设计一些让中等生能够回答或“跳一跳”就能够回答的问题, 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 上课时, 一定多多关注中等生
时时关心、鼓励他们, 及时、合理、适度地进行表扬, 最大限度地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及动力!
(三) 以中等生为主体, 形成各种类型的学习兴趣及帮扶小组
在班级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促进活动, 激励中等生, 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构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整体推进、全面开花的格局。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中等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说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 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尊重、信任中等生, 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一般, 备受冷落, 他们会比较自卑, 对外界敏感, 虽外表“坚硬”, 但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信任。教师应走出心理误区, 尊重中等生的人格。嫌弃、批评等变相体罚, 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引发其逆反情绪及对抗行为, 也暴露出教师的褊狭和无能。
三、整合各种资源与方法, 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一) 调动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动机, 有兴趣才会去投入、追求, 才会自觉地学习。新课改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活动, 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 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 培养中等生的坚强意志
中等生缺少学习意志, 往往遇到挫折就容易气馁。研究显示, 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智能优异外, 都较自信、好胜, 想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干好不可, 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为此, 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培养中等生的意志。让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 当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 要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技能, 从而培养坚强意志。
(三) 帮助中等生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中等生, 教师要做到“小步子、快反馈、多矫正、勤表扬”, 适应他们, 使他们上课听得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 在面向全体学生时, 把教学精力放在中等生上。教师在备课时, 要备中等生的基础和知识上的缺陷, 在课堂上更多地对中等生进行提问, 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中等生的基础和水平, 使其能够回答上来, 以激发中等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还要在课外给予他们适当的功课辅导, 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篇9
摘要:嘉兴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聚集了大批国内外知名院校、海内外高端人才等要素,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日益优化,但是仍然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供给导向创新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领先市场形成,商业模式创新的缺失不利于产业价值链的运动和创构,政府资助项目的研发成果流失现象严重,网上技术市场的中介服务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和地方科技政策存在着滞后性和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应在国家宏观科技体制指导下,可先行先试出台一些针对现实问题的科技政策文件,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嘉兴 科技成果转化 区域创新 需求导向
目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二是科研行为出现异化。破解以上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改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和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本文以嘉兴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例,力图对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做一些实践探讨,为同类城市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一、嘉兴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嘉兴作为浙江省省辖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提出了聚集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打造高科技成果重要转化基地的发展目标。这些年围绕以上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科技管理投入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促进科研与生产、科技与经济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嘉兴所辖的五县(市)自2000年起,连续十多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嘉兴市也被确定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可见,嘉兴在科技创新改革方面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聚集了大批国内外知名院校、海内外高端人才等高端要素
截止目前,嘉兴先后引进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并与中国兵器集团、韩国庆北科技园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初步建立了浙江清华研究院“政产学研金介用”的“七位一体”发展模式和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实验室—中试孵化—工程化推广—生产基地”创新模式;建立了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光伏光热及其装备技术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嘉兴分中心、中俄技术转移中心和巨石玻璃纤维浙江国际合作基地等一批国际型创新载体。另外,还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建立了6批3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8家被认定为浙江省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9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省级试点博士后工作站。
(二)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一是建成各类平台联动、集聚与优化开发格局。建立起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与嘉兴港区、嘉兴工业园区等11个省级开发区相呼应,以56个市镇工业园区为补充,点面结合、多层次联动开发的格局。二是以高新园区的建设带动特色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大力推进多维度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目前正加快推动嘉兴科技城、嘉兴光伏高新园区、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四是构筑高效孵化服务体系。目前嘉兴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拥有孵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在孵企业980余家。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日益优化
在不断加大各级财政对院校院地合作创新支持力度的同时,着力在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强化支持上下功夫,把强化金融、中介服务支持作为推进院地校地合作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一是强化政策聚焦效应,已初步建立起创新、产业、人才三大政策体系与激励机制,包括《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二是加快探索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途径,初步形成财政科技投入、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创投、创业板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起“政府引导、银行主导、中介机构参与”的科技金融大格局。三是积极搭建功能健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平台,把网上技术市场与实体专场对接会有效融合起来,遵循市场导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创新主体与市场主体、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有效对接,使科技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渠道通畅、便捷、高效,把科技创新优势尽快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
二、嘉兴在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科技成果本身并无高低之分,政府部门通常所说的高科技成果往往与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连结在一起。从科技投入方面,即R&D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万人拥有R&D活动人员数和规模以上企业R&D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三个指标来看,嘉兴的整体情况比较理想,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从科技产出综合评价来看,嘉兴情况并不理想,仍存在平台规模偏小、能级不高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低等问题,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供给导向创新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领先市场形成
通过研究梳理,可以看出嘉兴近年来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出台的各类政策、计划本质上都是通过激励技术知识的生产和优化成果转化环境来增加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的供给,因此说这些政策大都是供给导向的。这些政策虽然对于形成本土市场的技术优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对创新需求关注不够,不但难以形成国内领先市场需求规模,而且直接引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过多集中在政府拉动模式下,依靠市场拉动企业自发模式产业变革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政府就很难引导企业在创新技术商业化和国际扩散的过程中完成技术学习和追赶,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的战略目标。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缺失不利于产业价值链的运动和创构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管理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比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有难度,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随着嘉兴经济发展阶段由“投资推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技术层面创新已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均较薄弱,至今尚未出台过鼓励和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创新需求方面的政策文件。鉴于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创新投入方面,以及国家、省、市政策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错位,造成经费重复投入和研究成果后期管理薄弱,不但导致科研异化行为增多,并且引致很多企业以争取政府支持为目标,惧怕试错,惰于创新创业,从而丧失了挖掘和开发原创市场的机会,也就出现了有技术原创,却因缺乏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无法有效推动产业价值链的运动和创构,无形中创新价值链的方向偏离了市场。这样既不利于创新价值链的生态系统形成,也不利于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资助项目的研发成果流失现象严重
嘉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创新平台,聚集了一批大院名校,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长,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活跃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各类项目的行政管理部门分割,加上我国对政府资助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尚没有法律层次上的专门规定,因此各类项目研究后产生的科技成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地方政府无法准确掌握全市科技成果存量情况。在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方面,目前我国官方还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测算标准和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对政府资助项目的研发成果后期管理还处于薄弱环节。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下由大学、科研机构等产生的科学知识、应用技术、产品原型以及相关经验、技术诀窍等科研成果流失现象严重。
(四)网上技术市场的中介服务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科学测算依据和权威评估机构,导致网上技术市场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逆向选择问题,即由于网上技术交易平台缺乏相应的监管机构,会因低估或高估科技成果价值而给转让或受让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制约了技术市场的发展。二是政府对于网上技术交易的补助政策只是针对“技术交易”的而没有包括“需求解决”,可能会引致交易双方释放虚假交易信号,甚至可能吸引企业家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中。三是网上技术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没有和提供服务的相关要素有效衔接起来,围绕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没有有效参与进来。以上因素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创新成果的推介和转化。
(五)地方科技政策存在着滞后性和有效性不足问题
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嘉兴300余家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依次是:一是创新人才的短缺,二是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三是企业自身承担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风险能力薄弱(嘉兴企业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尚未建立),四是缺少创新资金的支持,五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由此可见,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在科技资源配置、创新价值取向和创新节奏的协同上还不够,致使虽然企业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由于创新资源的网路流通渠道还不畅通,“政(政府)、产(企业)、学(大学)、研(科研机构)、金(金融机构)、介(中介机构)、用(市场)”的合作深度还不够,以及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高风险无法有效防范等原因,企业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活力尚未完全释放出来。以上问题实际上早已凸显,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主要采取的是由上之下逐层推进方式,这样一来,地方科技政策在解决科技需求过程中的时效性和靶效性就受到了制约。
三、嘉兴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设计构想
(一)聚焦国际市场,建立领先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政策
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通过价值链全球布局来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地方政府创新政策也要面向国内和国际大市场,建立起领先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政策,规避地区个性化市场的形成。结合当前嘉兴企业主要以快速跟随方式获得后发优势的实际,政府应着重从完善市场竞争秩序,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培育国内领先市场需求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扶持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模式创新扶持政策文件,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市级精英引领高层次人才项目、财政税收优惠等方面大力扶持商业模式创新项目,帮助企业克服新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障碍。二是在嘉兴具有领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该产业外部市场需求偏好信息的搜集,密切关注国际领先市场的发展动态,制订与这些国家规制相似的规制和采购政策,为企业实施快速跟随战略提供帮助。三是在嘉兴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中大力引进国际生产网络,推动国内企业与最终产品生产者和最终产品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率先识别和采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创新设计创造条件。四是加强对国内物流企业和相关知识产权支持和保护,不断探索“物流支撑体系”的新业态、新模式,为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渠道构筑新渠道。五是降低内外贸政策的差异,健全国内市场法律环境,不断改善国内的需求质量,引导国内消费者改变需求偏好,把“中国购买”的力量转变成本土企业形成创新竞争力和争夺产业主动权的依托。
(二)进一步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提振科技服务新业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做了全面部署,针对科技资源管理行政化和碎片化问题的改革已经陆续展开,浙江省政府提出了“主动适应新常态”和“加强顶层设计”战略目标,嘉兴政府也应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尽快建立政府科技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推进科技服务新业态的发展。
一是与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形成错位,构建高科技成果孵化服务生态。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体系形成错位、合理补充,加大对市本级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等建设项目统筹管理。其次,强化对各类科研项目、研究团队等的科研成果后期管理,逐步加大小试、中试基地建设,以弥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缺失环节。最后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的需求,大力推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程创业孵化链条,构建全要素多维度的孵化服务生态。
二是大力发展中介,创新政府科技资源的资助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运用地方财力,以高新区为政策载体,培育创业投资等风投机构,培育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和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形成有利于原创型新兴产业自我发展的产业集聚环境和地区创新生态环境。继而将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从直接资助、补贴或贷款贴息等投人,转向支持设立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通过中介机构运用市场的压力来推动来企业在成本、技术和需求方面寻求突破,促进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重新组合催生原创型新兴产业发展。
(三)明确地方政府职责,提高财政资助科技成果转化率
在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嘉兴目前实际,可做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对本地区已有科技成果的监管和强制转化义务的管理工作。二是组建成果转化机构,协同推进强制转化工作。组建一个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的,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组成的一个成果转化机构,协同推进财政资助科技成果强制转化工作。三是完善技术转移评价体系,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考核。尽快出台符合地方的技术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技术转移活动及成效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履行科研经费、研究过程和后期成果管理。四是统筹管理,将项目申报与成果转化有效衔接起来。构建从项目申报、研究工作开展到成果转化形成全程无缝对接的合作管理机制。
(四)加强技术市场法制体系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
一是加强对技术市场运行环境的监管,催生网络交易新业态。嘉兴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大市场试点创建单位,可率先制定出台一些嘉兴技术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具体操作办法,逐步规范技术市场运行环境,切实保障交易人的合法利益,用先进的管理规制引领商业模式的创新。二是组建技术交易所,有效防范网上技术交易中逆向选择问题。组建一个由科研院所、企业和中介共同组成的技术交易所,通过与其他地区网上技术市场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广泛而畅通的跨区域技术来源渠道共享平台;打造一支各个领域,包括技术、法律、经济、金融等共同组建成专家队伍,加强对技术交易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交易的法律保护。三是发布领先市场需求信息,打通技术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融合。通过创新供给方和创新需求方共同作用,推进科技与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整合国内外创新因素。
(五)激励企业有效科技需求,促进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耦合
一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企业有效科技需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凸显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有效科技需求,通过企业自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价值链的运动,通过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融合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扩大高科技成果辐射效应。注重数量、规模与结构、质量的有机统一,统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体系的转型升级。建立孵化器与成果产业化基地的绿色通道与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三是拓宽科技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降低高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在加强政府为主的引导基金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投、信贷、债券、股票等融资形式,构建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创建和完善以社会保险为依托的风险机制。四是大力加强中试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创新。继续发挥优势,从产学研合作拓展到政产学研合作,建立合作联盟,形成多层合作圈,着力推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产学研合作。
参考文献:
[1]吴家喜,邢小强,吴贵生.基于领先市场的国家创新政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9(5):30—34
[2]徐梦周,吕铁.领先市场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全球化,2013(6):83—94
[3]吴传清,周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和制度安排[J].理论参考,2010(10):12—13
[4]段卫东.国内外技术市场发展之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2012(35):116
[5]黄微,刘郡.国内外技术市场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2):18—21
[6]毛文静.企业技术创新悖论及其网络机制干预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2(1):62—66
[7]Beise,Marian.Lead markets:
country-specific success factors of the global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J].ZEW Economic Studies,2001,(14):56—67
[8]GEI长城战略咨询.产业价值链运动三规律——分解、融合、新业态 [R].企业研究报告,2014(2):1—28
[9]苗立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中的商业模式[J].科技智囊,2013(8):16—29
[10]孙耀吾,翟翌,顾荃.服务主导逻辑下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与价值创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147—15
〔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厅“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浙江政府科技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C35012)和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嘉兴市打造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AZ53004)阶段性成果〕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篇10
关键词:工程勘察,质量,效率,方法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工程勘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勘察是为了满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等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地形、地质等一系列情况进行勘察,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成果,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工程勘察,为工程的建设和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我国工程勘察发展现状和问题
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我国工程勘察技术开始萌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开展,工程勘察技术不断发生变化。但中国工程勘察技术依然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提并论,管理体制落后,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条件不成熟是我国工程勘察技术的硬伤。自我国经济体制发生转变之后,工程勘察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才和技术资源不断更新,工作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维持着较为活跃的竞争条件。
工程勘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是基本建设的首要环节,做好工程勘察工作可以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工程勘察设计活动是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即需要经过详细勘察和工程设计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实施步骤。工程勘察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质量,并且与投资息息相关。近年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经过不断整合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国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正在逐步成熟。不可否认的是,工程勘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正常的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勘查技术的限制和人员素质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工程勘察往往存在着许多不足。
1.1勘察技术落后
尽管工程勘察工作十分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勘察技术依然落后,甚至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以更加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许多工程勘察单位因资金不足、设备落后及最求利润最大化等原因,无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工程勘察,这样在勘察的过程中,许多勘察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导致最终得到的勘察数据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工程质量。
1.2人员素质较低
工程勘察一般属于户外工作,而且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恶劣,相关勘察人员的筛选也因此变得十分疏忽,导致勘察队伍中存在许多素质不高的人员。这些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学历较低,专业水平欠缺,相关知识掌握并不透彻,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就无法以专业的视角去对待,对相关数据模糊不清,不能根据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由于工程勘察需要结合许多先进的技术,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就会对许多技术不能够及时掌握,对于相关设备也不能迅速进入状态,灵活操作,这样就会造成勘察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产生。此外,受到气候、环境恶劣等方面的影响,一部分专业的勘察人员并不喜欢从事目前的勘察工作,由此,导致工程勘察缺乏专业人员。
1.3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工程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但一些工作人员由于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及时对数据进行研究,因此就不能充分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写不出详实可靠的勘察报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勘察结果不准确,工程的质量将可能会大打折扣。
总之,对于工程勘察行业而言,为了提升工作质量,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工程勘察工作,通过不断的调整机制,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积极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在原有的水平上,还需苦练内功,提升技术含金量,抓好细节,以关键技术作为发展的根本。
2提高工程勘察成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途径
2.1提高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加大资金投入
工程勘察水平的好坏,关键在于勘察人员的素质。因此,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勘察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通过不断的交流提升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旦技术水平过关,勘察质量也会得以提升。另外,随着勘察深度的不断增加,需要加大勘察设备的投入,必要时,需要借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升勘察水平。
2.2抓好实地基础性工作
在实际勘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现场的各个方面,以编制合理的勘察纲要。现场勘察工作需高度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勘察的效率,还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作为工程勘察的基础,现场勘察工作需要做到位,从而减少返工的可能,按照计划有序分配和执行,确保工作的全面性,并保证勘察的进度。在进行资料的获取时,要科学全面分析现场工程情况,对各个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加以分析。在进行野外作业时,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编录,确保资料的统一。
2.3加强后期样本测试工作
在工程勘察工作中,室内取样测试工作也很重要,因为它是确定勘察数据是否准确的重要基础。在进行该工作时,要避免不及时、不规范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因为这样会产生不准确的测试结果,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进行取样工作时,需要及时对取样进行测试和处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注意细节,减少误差的可能性。不同的取样需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正确进行操作,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室内取样测试作为获得正确勘察结果的有效途径,需要高度重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施工中离不开工程勘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其与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联。重视工程勘察工作,才可以为工程施工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关于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是否正确,则取决于多方面,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决定勘察质量的关键,相关新技术的配合运用也会影响到勘察质量和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在获取勘察数据时,必须要规范、认真、注重细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试,这样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为提升工程质量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56-57.
[2]王东利.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研究[J].城市地质,2013,4:15-20.
[3]包惠明,胡长顺.GIS支持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74-76.
[4]顾宝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及发展问题述评[J].工程勘察,1998,4:5-10.
[5]王小明,王宝军,施斌,张大祥.GIS支持下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程勘察,2007,2:1-5+9.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06-02
北京科技创新效率研究08-24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08-14
园艺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展08-30
科技创新成果展策划书11-21
企业管理成果上报材料-科技推动管理创新09-02
科技成果转化流程07-07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08-28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