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安全便利

2024-10-13

贸易安全便利(精选10篇)

贸易安全便利 篇1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实践背景。海关专业课程是海关工作长期实践的理论总结,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下以贸易安全与便利课程为视角, 剖析基于建构主义的专业教学的模式研究。

2.理论背景。建构主义虽然流派众多、思想繁杂、涉及面广, 研究方式也千差万别, 但基本观点还是大同小异:首先, 知识的建构并不是对外在知识的简单重视或机械获得, 而是认知主体内部对外部世界经验的积极理解与生成。其次, 强调互动的交互特性, 学校中的学习应该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发生, 不能与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所获得的知识相分离, 学习者的校外体验应该与他们的校内体验密切相关。最后,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直接参与, 参与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互配合、互相作用, 成为一个共同体, 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二、目前贸易安全与便利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1.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贸易安全与便利在国内高校中目前没有系统的教材, 并且缺乏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同时由于专业教师在持续更新专业性知识方面存在困难, 海关专业的培训学习有待完善, 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有一定的困难。

2.师资团队方面。由于教师一方面缺乏海关实战经验, 教学与海关实践脱离, 不能从海关实际工作中发现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对教学工作也缺乏必要的批判和反思, 不能积极的探索教育教学问题。海关管理专业课教师在全体教师中所占比例不高。

3.教学评价方面。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目前考试方式形式比较单一。对于贸易安全与便利课程而言, 对其综合能力的考察便非常重要。目前闭卷考试这种简单化的考试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 很难刺激和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综合能力及素质的自我评定和培养提高。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贸易安全与便利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则

1.真实的教学活动。真实、活泼、生动的学习情景, 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接收到的信息, 并能激活思维, 激发主动探索, 建构传递信息的愿望。运用海关的在实现贸易安全非传统职能中发生的案件, 或者借助视频等收集各级海关采取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等取得的成效、海关破获的一些大案要案等等实例,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2.参与者共同建构课程知识。课堂教学从“提供知识”转向“展开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参与、感知、体验和实践来共同完成建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任务和目标, 也给了学生自己动脑总结出贸易安全与便利的规则, 思考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发展趋势。

3.掌握《标准框架》是基础。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基础是《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 掌握了《标准框架》, 能够更好的理解海关的贸易安全政策和贸易便利化举措, 能够对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全球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海关的应对措施有更好的深入的了解。

4.适当集中, 及时归纳。贸易安全与便利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所提出的同化和顺应, 新旧知识, 新输入和原有经验之间的关系。让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去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 从而促使学生的海关管理方面的能力呈螺旋上升之势。

5.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一般来说, 我们在教学中应基于自然学习过程, 自然习得顺序, 但教师要善于处理在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某一偶然知识点的兴趣, 善于把握可教时刻。

6.实施过程性参与性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针对结果, 更要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要把评价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动态进行中, 在建构主义看来, 在建构活动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比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再作为一个独立教学阶段进行, 要更为客观, 也更为全面。

四、贸易安全与便利教学的教学模式

1.建构前的活动。主要是一些准备性的活动, 了解学生的情况, 包括学生现有海关专业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动机;介绍活动的内容, 同时激发学生大脑已有图式;出示学习材料,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定贸易安全与便利的教学目的, 在整体上决定贸易安全与便利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共同探讨活动评价方式。

2.建构中的活动。建构主义者把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形象比喻成“脚手架”, 每个学习阶段, 教师都给学生搭起一个脚手架, 或者学生之间互相搭脚手架, 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策略, 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解决答案。教师只是引导、启发, 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话, 在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不仅仅是掌握了该任务的解决, 而且还获得了很多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在贸易安全与便利的教学过程中, 有策略地构建集体脚手架, 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建构、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 并使海关管理的综合能力不断地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到学生发展的前面。

3.建构后的活动。建构后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师总结, 反馈, 评价, 反馈。教师纠错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一定要考虑正在进行的活动类型、活动目标以及纠错对象的性格特点及情感等因素。

五、贸易安全与便利的教学实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 笔者在贸易安全与便利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基于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新型教学模式特征。下面是《贸易安全与便利》一节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 授课题目

C-TPAT (海关商贸反恐怖计划)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C-TPAT的基本概念, 掌握其可能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以及C-TPAT的各项标准。

2. 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 培养探究能力, 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培养将C-TPAT的执行标准内化中国海关日常管理的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贸易安全和便利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 教学设计构思

1. 运用以景设疑、以景激趣的方法引入课题。在开展《贸易安全与便利》教学活动时, 利用一起集装箱偷渡的案件, 回顾以往的国际货物运输知识和通关管理、物流监控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从中思考C-TPAT的意义和作用 (发生偷渡的装箱点并没有参加CTPAT项目, 船公司已经参加) 。

2. 用以景质疑、假设猜想的方法开展课题。首先根据案例资料, 分析可能混入偷渡客的环节、地点。并且结合该票出口货物的流程, 将之前所学习的CSI知识运用到其中, 发现尽管已经遵守了CSI的规定, 但是仍然没有实现供应链的安全, 分析症结所在。展开所授课程的核心:单纯依靠CSI, 并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安全, 而是要依靠CTPAT, 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纳入其中, 才能够保证供应链安全。而且CTPAT所涉及的供应链上的企业, 不仅仅限于承运人, 收发货人。还要包括货运代理等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通过教师创设能拓展学生思路, 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找研究方向的导航问题, 让学生讨论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从中协调、启发讨论, 把握方向。

3. 用活动探索、交流建构的方法深化课题在教师提供偷渡案例这一典型的供应链安全漏洞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掌握和发现供应链安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实现形式, 结合中国海关目前现有的供应链安全工作基础, 如舱单管理办法、企业分类管理等等举措, 将海关的管理工作变抽象为具体, 同时, 教师对偷渡案例的生动诠释, 启发、引导学生剖析几个供应链安全漏洞案例的共性, 归纳总结CTPAT的作用和执行标准,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极建构。

4. 知识迁移, 巩固应用。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学习中, 调整与巩固认知结构, 并通过联想、回忆、迁移等思维方式, 使其认知结构得到扩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莱斯利.斯特弗, 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3.

[3]李锋盈.创新教育的建构主义诠释[J].教育探索, 2003, (3) .

[4]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5]谭敬德, 陈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论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5, (6) .

[6]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7) .

贸易便利化论坛成功举办 篇2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格局、新方向、新进展”,论坛以贸易便利化为鲜明主题,以加快转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为主要目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论坛。国内外共有160多位国际组织和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工商企业代表、国内外商(协)会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

来自海关总署、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政府部门的代表分别介绍了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及分析预测;商务部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积极举措;以“三个一”通关模式和“无纸通关”为代表的中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改革;质检部门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商事法律服务系统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巨大潜力等方面的情况。

工商界代表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成员、FedEx中国区国内服务副总裁陈信孝先生向代表们介绍了2013上海美国商会“通关及贸易便利化满意度”调查报告;杜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吴坚先生阐述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便利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海国际咨询公司执行董事秦阳先生以项目案例为基础介绍了该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合法企业,促进贸易便利”的业务实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于平副会长在开幕词中指出:国际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建立高效完备的贸易便利化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迫切需求。

会后,众多代表提出,希望能把论坛办成研究贸易便利化问题、推动政府改革理念变革和管理手段优化、促进建立政企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解决进出口企业实际困难的重要平台。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对论坛活动提出了建议,普遍希望论坛能够实现“常态化”和“实体化”运营,定期举办各种各类活动,加大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的交流力度,加强与各工商企业的合作关系,从交流和探讨贸易便利化问题转型为研究和解决贸易便利化问题。

本届论坛与政府高度重视贸易便利化工作的国内形势充分契合,与世界贸易组织巴厘岛部长级会议即将召开、贸易便利化协议有望近期达成的国际形势遥相呼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论坛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可以继续常年举办,相关各方也在积极研究论坛的实体化、常态化运转,使论坛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国际贸易便利化进程的有力平台和重要渠道。

贸易便利化动态 篇3

推出8项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逐步建立法检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外贸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建立法检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农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积极促进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国际互认工作。加强对外磋商交流,积极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深化机电出口企业分类监管,指导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调整监管重点,优化监管模式,扩大出口免验范围,提高通关效率。

◆共同开展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培训。2009年,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将共同为企业举办多期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实现以质取胜。

◆协作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及时向企业提示相关风险,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

◆共同加强壁垒应对和宣传工作,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共同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积极主动联合开展健康咨询,共同保护外派劳务人员身心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减少外派劳务人员在境外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鼓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借鉴建立贸检协作机制。

国家税务总局

出口退税单证备案程序简化

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09年4月1日起,对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管理制度进行简化。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一律在《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的“备案单证存放处”栏内注明备案单证存放地点即可,不必再将备案单证统一编号装订成册。

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再要求其提供备案单证。

简化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制度有利于加快退税进度,促进外贸企业资金流转。

重庆

38项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及外商投资便利化

《重庆市对外贸易及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分为对外贸易便利化和外商投资便利化两部分,共38条,其中外贸便利化措施27条,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11条。

在促进对外贸易方面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高效率的税收服务、提高口岸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及支持国际电子商务、实施涉外人才提升计划等措施。其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贸易便利化措施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共有14条,包括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改善外汇管理、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三个方面。为了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将通过对银行落实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政策跟踪评估等方式,把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银行机构进行考核。积极推动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推动完善区县银行网点外汇金融服务功能。设立出口风险基金,帮助渝企抵御外部风险;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也将给予最高50%的补贴。今年还将成立注册资金达10亿元的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其融资担保功能,为加工贸易转移和工业园区提供支持。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方面,重庆市对出口的活禽、活畜、水生动物将全额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对其他农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将减半收取。而对重庆市出口较多的绸缎、棉纱等部分初级纺织品以及出口服装等,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将只按30%收取。

此外,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包括积极主动为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服务与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审批效率和水平等。

山东

24小时预约通关

山东省在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规定,山东口岸海关将实行预约24小时通关,对所有海运、空运进出境货物实行“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简化审价归类作业,实施信用审价,推行预先归类备案制度;实行担保通关,采取先放后税等快速通关措施。检验检疫部门同样将提供24小时预约出口检验服务,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口岸直通放行”和“全省一个大通关地”模式,对诚信度高的进出口企业优先实施“绿色通道制度”。

同时,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检验费用降低30%。

山东表示,将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扩大保单融资规模。鼓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扩大承保规模,对企业实际支付保险费用给予补贴。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温州

推6项举措便利外贸企业通关

●优化区域通关机制,畅通进出口渠道。在温州港区逐步试行杭州海关区域大通关平台,继续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便捷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外贸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顺畅通关。

●优化通关流程,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积极落实节假日预约通关措施,对诚信企业落实好提前报关、优先接单、上门验放、担保放行等通关便捷措施。

●优化通关方式,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在通关环节对诚信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货物,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海关担保,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优化海关政策服务,加强指导,提高企业规范化通关水平。建立海关“客户服务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前介入、提前服务,支持全市各项重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优化外贸企业管理,积极培育诚信企业。加快海关A类、AA类管理企业的申报工作,引导和支持B类企业向A类、AA类海关管理企业发展,提高A类、AA类企业在外贸企业中的整体比例。

●与各口岸单位密切协作,共同优化外贸通关环境。积极支持全市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 (B型) 和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申请建设工作,改善外贸通关条件。

青岛

6大措施促贸易便利化

◎把握好政策尺度,便利企业正常的货物贸易活动。简化企业申请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适当提高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和企业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允许企业已登记的小额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不受比例限制。

◎全面开展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工作安排,在成功进行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试运行基础上,继续组织人员开展核销制度改革研究,努力争取成为首批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加强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行为监管。充分利用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全面监测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动向。

◎积极应对危机,推动地方“走出去、引进来”平稳发展。积极推广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ODI模块,便利企业开展境外股权投资、境外放款等业务。积极引导企业理智对待境外收并购行为,增强资金安全和风险意识。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跟踪,加大对海外企业后续金融支持的研究,妥善解决境外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与外经贸部门沟通、协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外资企业的审批、登记等外汇管理,促进地方利用外资健康平稳发展。

◎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支持更多企业实现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放宽跨国公司对外放款的资格条件,简化审核程序,便利跨国公司对境外成员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和完善出口退税无纸化操作。在保障核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数据传输速度,从核销环节简化和便利企业退税操作。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有真实贸易背景但因客观因素导致的不能及时退税问题,为企业提供最大便利。

上海

多项金融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

上海市商务委近期开展了加工贸易内销政策调研, 协商海关等部门, 研究实施加工贸易内销集中报税问题, 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上海市外管局则主要通过完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 推动长三角地区异地付汇集中备案登记, 深化浦东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的试点, 进一步完善贸易信贷政策等方式支持上海市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此外上海市外管局还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做好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研究和试点。上海市金融办着力抓银行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支持贸易企业的信贷融资。开展银行贸易融资, 为方便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深圳

5项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

◆2008年8月正式运营集接单、税费、理单等各类内勤单证业务于一体的集约化接单中心,提供一站式、跨口岸的便利通关服务。

◆积极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设立保税港区和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的工作,全力支持深圳保税区转型升级试点,改革完善保税区海关监管模式,促进该保税区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服务贸易等综合功能发展。在此基础上,深圳海关将总结完善相关配套监管意见,并出台具体意见继续扩大应用到其他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支持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个性化服务扶持重点产业。为了创造好的通关环境,扶持重点产业,深圳海关结合企业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相关企业签署关企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便利通关等支持措施。

◆密切配合深圳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细化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不断完善操作层面工作程序,使相关决策落到实处。

◆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特别是加工贸易面临困境和挑战的研究,拟进行一次综合性、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调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条件,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珠海

出台6项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

●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15日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确已实际出口并收汇,但因出口数据传输时滞原因导致可收汇余额暂时不足的,银行可凭企业承诺说明函先行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转,企业在办理结汇或划转后30个工作日内补办联网核查手续,有效解决了企业跨关区报关因电子报关数据传输滞后而无法及时收结汇的难题。

●简化来料加工贸易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取消了来料加工联网核查“先比例内核注、后超比例核注”的顺序限制。

●提升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操作电子化便利程度。从2008年11月12日起企业可通过网上核查系统向银行提交《出口收汇说明》,而无需再使用纸质方式提交,也无需向银行提交中国电子口岸企业操作员IC卡。

●从2009年1月15日起,进一步放宽企业两类特殊出口收结汇业务的办理:一是对于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多收汇差额资金,企业可凭情况说明直接到银行办理从待核查账户中结汇或划转的手续;二是对于因一笔收汇包含多种性质、企业错误说明或银行工作失误导致的进入待核查账户的服务贸易项下资金,企业可凭情况说明、合同、发票等有关单证直接到银行办理从待核查账户的划出或结汇手续。

●提高来料加工出口收汇比例,便利来料加工企业国内购料收汇。从2009年2月15起,将来料加工收汇比例从20%上调至30%。超过规定比例的, 由银行按有关规定办理。

贸易便利化具体措施相继出台 篇4

2013年年底,中国贸促会与中国口岸协会、中海国际咨询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中国国际贸易便利化论坛,论坛上,相关部门均详细介绍了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具体措施。

商务部: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近日介绍说,商务部重点推动的工作包括(一)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逐步实现对境外投资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二)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除对敏感国别和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保留核准外,拟一律实行备案制;(三)加强业务统计监测,完善规划引导和信息服务。

商务部已经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包玲介绍说,商务部管理商品范围由几百种降低到少数二三十种。同时进口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关税水平已降低到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83号文件对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提出了意见,得到了包括商务部等国务院各个部委的大力支持。包玲详细介绍了该文件提出的各种具有改革意义的具体措施。一是调整出口法检费用和目录,从2013年8月开始,免收出国商品法检费用。二是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四是改善外贸企业的融资服务。五是扩大信用保险支持。六是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除规避汇率风险之外,减少了支出收付手续的繁杂。七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海关,质检,商务部推出举措大力支持。八是完善多种贸易方式,各部委共同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措施,来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九是抓紧研究边境贸易实施措施。十是支持外贸综合企业发展。

据包玲介绍,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报告显示,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排名在世界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会是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受益人,初步测算显示,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收益会增加400-500亿元,其中至少2/3会是发展中国家收益。

质检总局: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服务外贸发展,以不断提高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关业务司司长刘德平解读了具体措施。

第一,推行“ 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的制度。“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实行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免于查验的放行管理模式。

第二,细化了进出口企业的诚信管理。质检总局在已有的A、B、C、D四个信用等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行了双A等级的信用制度,给与更加优惠的、便利的措施。目前,已有211家企业达到了双A等级。

第三,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工作。近三年来,国外出台与我国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占总数的近20%,也被认为是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23.9%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进出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的损失达到685亿元,占同期出口的3.3%,企业因此而新增成本280亿元。

针对国外进出口贸易措施不断出现,质检总局加强了对限制性贸易措施的研究,积极推动和参与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的制定与调整,还根据国外最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动态,对我国产业可能造成影响进行评估,以对企业实现预警、翻译、咨询、培训和技术帮扶等一系列工作。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每年都会出台新的措施以促进贸易便利化,海关总署研究室主任李魁文把2013年海关总署的贸易便利化重点举措归纳为四个方面。

首先,深化通关作业无制化改革。海关一直致力于推进传统的纸质报关向电子化报关的转变,以逐步实现进出口企业足不出户,二十四小时都可以自由报关。2012年8月1日,海关总署启动了通关作业无纸化的改革试点。2013年5月1日,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部署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的改革工作,已将市级企业扩大到海关管理类别中B类及以上企业,将原有十二个试点的范围扩张到关区的全部的业务现场和所有的试点业务,其余的30个海关都统一选取一到两个业务现场和部分业务开展一系列此类工作。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8月在全国海关实行无纸化通关报关单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6.57%。2013年1到10月,进口通关时间是3.8个小时,出口是0.12个小时,比2012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其次,扩大关检合作的“三个一”,即进出口货物实行关检的一次申报、一次查检、一次放行,可在申报环节中节省25%费用,查验关检环节节省50%费用,为进出口企业带来切实利益。据悉,此项工作已列入2013年23号文件相关规定。

据李魁文介绍,目前“三个一”试点范围已覆盖广东、天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和福建8个城市,共计17个关区。2014年将进一步推广。

再次,全面深化区域通关业务改革,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之前仅对A类和AA类企业适应,从2012年11月起,试用范围扩大到了一年内没有走私违规记录、资信良好的生产型B类出口企业,新增适用企业28万余家,大幅度降低企业通关的时间成本。

2013年年底,海关总署还启动了公路转关作业。2013年5月起,跨进快速通关改革范围将扩大到广东省内各直属海关。

最后,优化简单作业和监管查验工作机制。2013年8月1日,全国海关正式根据企业出勤记录实施了差别化的监管查验机制,AA类企业获益最大。李魁文介绍说,除特殊情况外,海关对AA类企业实施较低的抽查比例,大幅降低诚信守法企业货物的查验力度。此外,对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还实行了查验分流制度。

2013年10月,海关总署开展集中征税的试点,改变了如票增税、平均盈利的口岸计时征税模式,为守法企业提供进一步便利措施,减轻资金周转的压力。

中国贸促会:

中国贸促会一直利用自身国际资源多,网络系统全,专业特色强等优势为广大企业提供服务。中国贸易促进会法律部部长路鸣介绍了中国贸促会促进我国贸易便利化的举措。

首先,通过原产地证书签认系统的升级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贸促会已着手开始实施电子原产地签认(ECO),大大提高了外贸企业的便利。

此外,贸促会大力推广ATA单证册,促进国际贸易和文化的交流。2013年8月1日,贸促会更是取消了对ATA单证册的收费。

日本贸易便利化现状分析 篇5

(一) 加入WTO以来中日贸易情况。

到2003年为止, 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以后, 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反, 中国 (含香港) 取代美国, 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位次发生变化, 但中日双方相互之间仍然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政冷经热, 是中日关系的真实写照。虽然双方的政治环境近几年波动性地持续走低, 双边贸易总额仍在持续上升。

(二) 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日双边经济合作之所以得到健康发展, 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相互间的依存度已达到很高的程度。中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但缺少资源和市场, 劳动力和生产成本高;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和上升阶段,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 特别是拥有广阔的市场, 这正是中国的魅力所在。

(三) 主要贸易方式。

由于双边政治关系的冷淡, 中日政府间的重大经济合作项目难以实现。没有大型项目带动, 双边的经贸合作只能依靠市场自律作用推进, 其范围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民间企业的直接投资领域, 陷入相对缓慢的增长状态。2000年以来, 中日贸易增长率一直低于我国外贸增长率。总体来讲, 我国对日本贸易的方式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 一般贸易比例相对小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 中日经济合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测因素:第一, 随着中日双边贸易和投资以及交易领域的扩大, 自然会带来新的, 特别是能源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摩擦。同时, 也会加剧中日两国在家电、钢铁等制造业领域的竞争;第二, 在政府的影响下, 一些企业从分散风险和经营战略考虑, 也有可能将计划向中国的投资转向印度、越南等国家。

二、日本的贸易便利程度及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信息的公布及可获得性。

日本的贸易法律和法规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 法律很少有大的或频繁的变动, 一旦有改动, 政府部门会提前公示, 并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法律的语言通常会提供日文和英文版本的, 但中文较为少见, 这在一定情况下会给我国企业带来不便, 而且与我国作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根据企业调查问卷分析:日本的程序、法规透明度比较高。贸易法规的公布和执行大体上相当规范, 也很少有危害企业利益的案例发生。在关于海关工作透明度的调查中, 日本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同时, 我们也应当看到, 日本关税配额管理程序复杂, 透明度有待提高。例如, 日本以经验不足为由, 拖延公布配额分配结果;或仅公布获得配额的企业名单, 但不标明各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 致使配额申请人无法通过横向比较来评估分配结果的公正性。我国政府及企业一直希望日本提高关税配额管理制度的透明度。

(二) 手续和费用。

中日两国贸易中的手续费用和税费多由进口商负责缴纳, 单证的要求由日本政府官方的规定和进口商的特殊要求两部分组成。在认证方面, 日本更相信本国机构出具的认证, 有时不承认中国方面认证机构出示的认证。很多情况下, 贸易的便利状况和通关检验的严格与否取决于两国间的政治气候, 如农残 (农产品残留物) 的检疫检验就会根据政治氛围而会有不同的松紧程度。在世界范围内看, 日本通关时间属于比较长的, 其他国家通关时间通常在两天以内, 而日本海关办理各项手续的时间平均为2.7天。

出口限制措施:日本实行名为“全面控制原则”的安全保障出口管制制度, 由政府收集信息, 制定受管制的外国企业名单。由于日方在执行该制度时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影响了中方企业的正常对日贸易活动。我国相关部门已多次与日本相关部门进行交涉, 希望日方提高执行该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商务人员签证问题:日本有关部门严格审查中国商务人员赴日短期签证, 在日常驻人员工作签证每年均需重办, 且要求报送的材料时常变动, 存在很大随意性, 缺乏透明度, 给企业经营带来不便。中方希望日本有关部门提高发放商务签证的效率和透明度, 放宽商务短期签证的发放政策, 进一步明确和简化签证发放程序, 为两国间经贸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如下:中国贸易商对日本贸易部门的行政、司法审查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法规执行具有不确定性和摇摆性, 偶尔还会有繁琐的单证要求, 这可能与近几年两国持续走低的政治大环境有关。日本海关官员总体上较为廉洁, 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很少发生。在被访企业中, 有42.9%的企业在出口商品到日本的过程中因货物性质遭到歧视, 有28.5%的企业总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日本海关的费用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很少和从来没有面临过高海关费用的企业占被访企业的57%。

(三) 过境运输。

日本是一个环海国家, 不和任何国家有陆路上的接壤, 因此相对来说, 国际贸易方面涉及过境运输的情况极少。

总体来看, 在过境方面日本基本不存在对不同的运输商给予差别待遇的问题, 同时对不同的贸易方式待遇也无太大差别。相比较而言, 问题最大的是单证要求较为繁琐,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要求单证的数量比较多。

三、建议

我们在总体上应当遵循这些对日政策方针: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动对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日发展研究, 制定对日长期战略规划;适时深化对日“走出去”, 开辟经济合作新途径;加紧制定我国经贸战略, 在合作中保持主动;以合作促发展, 缓和中日贸易摩擦。具体到贸易便利化方面可分为如下几点:

1、让企业明白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从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国际贸易便利化知之甚少, 同时也不是太关注。政府部门在提出各种便利化措施的同时, 也应当对此进行大力宣传, 并积极引导企业在这方面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这样制定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实施后才能起到预期的目的。

2、建立国家级贸易便利化中心和政企间对话机制。我国应当逐步建立起政府与工商界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成立国家级贸易便利化信息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可由政府、行业组织和有影响力的企业的代表组成, 让它成为工商界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成为政府了解企业所需的途径, 以便更切合实际地向企业提供政策和管理服务。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贸易便利化研究机构, 研究实施贸易便利化各个环节的有效途径。其研究成果将成为政府在制定贸易便利化措施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支持, 并能够协助政府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3、敦促日本简化口岸通关手续。向日本政府和海关提出全面深化和完善通关作业改革, 积极推动海关风险管理、事先裁决、税费、上诉机制和单一窗口制等方面的优化, 通过海关信息网络链接, 有效实施监控并及时制定适当政策。协调转关运输, 实行联网监管并加强指导, 推进海关企业伙伴关系战略, 为品牌出口企业提供高效的通关服务。开展预归类预评审业务, 切实为品牌出口企业提供通关便利。

4、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首先, 企业应积极主动了解我国参与并实施的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及其具体内容, 充分利用这些贸易便利化措施, 以从中获取最大的益处;其次, 实施贸易便利化, 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企业也是其中的一员, 应积极参与到我国贸易便利化的进程之中。比如, 在标准化领域, 实施贸易便利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企业应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引进先进交易方式 (如电子商务) , 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时空局限。

5、不让政治因素影响中日两国的贸易发展。近几年, 中日政治环境不断恶化, 但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中日间贸易仍然持续增长, 说明中日间贸易需求的旺盛, 这是由市场供需等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不会因政府的意愿而有所改变。我国应当敦促日本尽快放弃“打经济牌, 以期达到政治目的”的想法, 认识到经济关系对于两国关系是正面的、积极的, 共同努力推动两国的经济、政治全面向前发展。

6、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发展。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竞争中企业的协调型竞争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发展, 这是一种双赢式的竞争。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只有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 才能有利于双方经济利益的实现。值得庆幸的是, 虽然中日两国贸易发展中有摩擦, 但两国企业之间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发展的趋势良好。

7、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促进协调型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随着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 新的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 而只有在合作、信赖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型竞争机制, 才能降低贸易冲突发生的频率, 避免贸易冲突的升级。中日贸易摩擦的解决, 最基本的经验在于双方都要遵循WTO的基本原则, 构筑公平竞争环境, 尽量避免采取限制措施。两国之间既要加强政府间的协作, 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换, 加强对企业的宏观指导, 同时双方民间组织也要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 促进双边贸易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以利于建立和健全双边贸易协调型竞争机制。

8、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调整外贸结构。我国外贸结构一直存在着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的问题, 这使我国外贸缺乏自我创新、自主增长的机制, 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和低效益的位置;同时, 又由于开放市场吸引了大量产业转移, 使得我国出口能力激增, 贸易顺差过大。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 将面临更多的利益冲突和贸易摩擦。因此,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外贸结构的调整, 将显得更加紧迫, 更为必要。

参考文献

贸易安全便利 篇6

一、订货和备货环节的贸易便利策略

托运人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前, 需要程序和行政上大量文件的审批, 不用国家的程序和审批不一样, 在这一环节的简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单证简化。

环节简化可以提高效益, 节省人力和物力。研究调查发现, 在一笔普通的贸易交易中, 一般需要40个单证。在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中。单证处理成本在每笔交易中占有相当的份量。许多国家单证处理成本高, 手续复杂。有些国家还要求政府部门在单证上盖上不同颜色的章,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贸易便利化要做到取消政府在不必要的单证上签字、盖章的程序, 简化单证手续。

2. 单证标准化。

单证标准化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 可以促使交易双方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还可以预防腐败。单证标准化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单证的格式、纸张的尺寸和数量都应该依照国际标准;信息交流中使用国际标准;在跟不同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时, 使用相同的单证等。

3. 信息化。

建立信息化, 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假如没有相应的条件, 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建立信息化, 首先应该从商业领域获得数据信息。这一环节做到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如下:交易中执行国际标准;提高信息传输能力;建立具有查找数据信息工功能的网络数据库等。

4. 制度公开化。

进出口公司无法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相关法律和程序的正确信息。这不仅阻碍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而且也阻碍了外国公司的投资。得不到进出口的相关信息你, 这是进出口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贸易便利化的措施有:政府公开贸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相关数据和信息变化要及时通报;政府机构要提供贸易指南等信息。

二、运输环节的贸易便利化策略

国际贸易运输一般采用市场运作方式, 政府很少参与, 但是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例如对驾驶员的合格要求、运输工具的技术要求等, 需要政府做好贸易便利化的相关工作。这一环节的贸易便利化是对货物的流动、运输设备、运输方法、人员素质等做出的规定。

1. 港口管理。

想要提高港口管理的效率, 要简化进出港口的报告手续, 协调港口管理工作。这一环节的措施主要有:改革船只进出港报告程序;改善物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向私营企业开放港口, 协调港口管理的各方面的工作等。

2. 运输技术的标准化。

政府为了确保物流运输的通畅, 依据国际标准, 对运输技术方面提出统一的要求。做好贸易便利化应该做到:对交通技术采用统一的标准;使用统一的国际惯例;统一运输中费用和关税的限制措施等。运输环节便利化会给参与贸易的国家带来便利, 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通关环节的贸易便利化策略

通关环节程序复杂, 成本高。通关环节完全由国家控制, 政府的改革和机制的完善直接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实现。做好贸易便利化, 可以大大地提高国家贸易的经济效益。所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做好贸易便利化, 都要从此处做起。海关贸易便利化的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海关程序的系统化。

在贸易中, 缺乏完善的通关系统。海关机构规定的程序条款不能满足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海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处理问题时, 把握尺寸, 不能阻碍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也不能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做好以下的措施:把信息系统运用到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审计中;做到文件和数据的统一;特殊货物快速通关, 减少不必要的辅助单据;建立通关自动系统,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把过境程序和货物单证的呈报程序分开, 简化过境地点的程序等。

2. 遵守海关方面的国际规则。

国际条约被应用于国家海关和政府机构的工作。这些国际规则为政府和海关的管理提供透明的环境。国际规则使不同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 有规范的法则可以遵循的依据,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便利。这一环节贸易便利的措施如下:按照WTO规则减少价值高、体积小的产品的抽样, 同时要降低对动植物检验检疫的要求。

3. 海关程序的一致性。

海关程序的不一致导致商贸团体花费很高的成本。海关的不同部门对立法的解释都不相同, 贸易商没有预见性, 不能确定相关规定在一定的情况下的特殊解释。可预见性是贸易商开展贸易的基础条件之一, 缺乏可预见性会阻碍贸易商的贸易活动。贸易便利的方法如下:通过立法来限制个别人的意志;通过培训, 提高海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等。

4. 海关管理信息化。

海关应该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政府机构之间以及政府机构和贸易团体之间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政府的管理工作中, 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 如果缺乏沟, 通处理问题时就会出现摩擦, 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增加工作的成本, 减低管理的效率。想要改善这种状况, 需要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贸易便利化措施如下:让海关掌握所有行政部门的管理权;货物流转中避免双重检查等。

四、结语

贸易便利化涉及到进出口贸易各种手续和程序的简化, 还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会给政府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贸易便利化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 可以优化开展国际贸易的的环境, 促进贸易便利化, 激励各个企业开展国际贸易。

摘要:贸易便利化旨在于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和谐的和可预见的环境, 它凭借国际标准和惯例, 涉及到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程序的简化。文章围绕订货、运输、通关这三个环节论述促进贸易便利化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便利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常明.贸易便利化进程现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 08 (11) :109-112.

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政策综述 篇7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信息或是商品交易的国际商业活动。目前根据跨境电商模式的不同, 平台提供支付结算, 跨境物流送达、金融贷款的服务内容均有不同。跨境电商市场按照商业模式划分为: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Business-to-Business) (简称B2B) 、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商务 (Business-to-Customer) (简称B2C) 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Customer-to-Customer) (简称C2C) 等多种类型。按平台服务类型划分为跨境电商平台分为信息服务平台和在线交易平台。

目前,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中B2B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占总交易规模90%以上。在跨境电商市场中, 企业级市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2015年6月11日, 阿里研究院与埃森哲在北京联合发布全球跨境B2C电商趋势报告, 预测2020年全球跨境B2C电商交易额将达到9940亿美元, 惠及9.43亿全球消费者, 其中,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以53.6%的新增交易额贡献度位居首位。除了上述B2B、B2C、C2C模式外, 还有网络购物商业模式 (简称B2B2C) , 和线上网店 (Online) 线下消费 (Offline) (简称O2O) , B2B2C指网购保税进口, 是指无论进境时是否生成消费者订单, 货物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申报进口, 入境时未按消费者订单形成独立包装, 货物整批运至特殊监管区集中存放, 跨境电商经营者按消费者订单形成独立包装后发往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模式。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 O2O消费者在线上进行筛选服务并支付, 线下进行消费验证和消费体验, “线上下单、机场提货”、“前店后仓”、“闹市区体验店”、“打造小商圈”等都是O2O模式, 未来世界的主流商业模式是O2O模式, 未来的电商竞争的就是资源整合, 能整合多少资源、渠道, 决定着会得到多少财富。在跨境交易与电子商务双引擎的拉动下, 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正步入高速增长的新时代, 不同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对比见表1, 不同时期国际贸易模式与互联网的关系见表2。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相关文件

(一) 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在2015年5月和6月, 连续出台3个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意见, 明确表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 打开新的经济增长局面”。

1、《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国发〔2015〕24号)

2015年5月7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既是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 也是新常态下加快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具体措施。

《意见》包括8个部分29条,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三条原则、七项举措”。

一个中心, 是指要坚持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

三条原则, 一是积极推动。主动作为、支持发展。积极协调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税费合理化, 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释放电子商务发展潜力, 提升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水平。二是逐步规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法未授权的政府部门不能为, 法无禁止的市场主体即可为, 最大限度减少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行政干预。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 逐步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活力, 拓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领域。三是加强引导。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中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究, 及时在商业模式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引导力度, 引领电子商务向打造“双引擎”、实现“双目标”发展,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加速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步伐。

七项举措, 就是提出了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促进就业创业, 推动转型升级,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构筑安全保障防线, 健全支撑体系等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加速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5〕9号)

2015年5月12日, 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 要进一步巩固外贸传统优势, 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意见》的定位是指导性的、方向性的和战略性的, 它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 推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充分发挥外贸对我国发展全局重要作用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对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也作出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与过去的文件相比, 《意见》在指导思想上更突出创新, 创新贯穿了文件的始终。《意见》提出了六大任务, 其中第二项任务“加快提升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水平, 培育新型贸易方式, 加强区域开放载体和贸易平台建设”与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关联度。

3、《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46号)

2015年6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在今年上半年出台的第三份与跨境电商相关的文件。

《意见》体现了“在发展中规范, 在规范中发展”的总体原则, 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措施。从国务院的12条指导意见中, 提炼出“4个部门、3种平台、2类试 (实) 验区”。

“4个部门”, 对跨境电商影响最大的是海关、检验检疫、财税、外管这四个政府部门。整体来看, 除财税部门还没有出台针对进口跨境电商的政策外, 其他部门均对进出口跨境电商发布了相应的政策。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中, 有四条专门针对这四个部门。其中, 对于检验检疫, 国务院要求“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2013年11月, 质检总局出台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 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至此, 针对跨境电商的检验检疫政策基本确定。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将在质检总局的指导意见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地方监管制度。从上海和杭州的管理办法来看, 虽然具体流程有些差异, 但核心内容都是按照总局指导意见制定的。

“3种平台”, 即《意见》中第二条谈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这些有实力的企业, 主要指三种平台企业:公共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自建平台。

“2类试 (实) 验区”, 分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前者范围更宽广, 后者主要针对大陆与台湾的电子商务合作。

政府回归服务, 企业回归市场。那时, 真正的市场经济将使中国跨境电商占据国际市场的制高点, 最终重塑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市场格局。

(二) 质检总局文件

2015年质检总局先后多次出台支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及相关工作规范, 建立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检验检疫工作体制机制。

1、《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国质检通[2015]202号)

2015年5月12日, 质检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作为质检总局对跨境电子商务的顶层设计, 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的贯彻和落实。

《意见》中指出, 质检总局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 (1) 加快建立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检验检疫工作体制机制; (2) 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清单管理制度; (3)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质量追溯体系; (4) 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对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实行全申报管理, 对出境跨境电子商品实行集中申报、集中办理放行手续, 对入境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实行集中申报、核查放行; (5) 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备案管理; (6) 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 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申报“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 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2、《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质检检〔2015〕250号)

2015年7月6日, 质检总局印发《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旨在根据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特点, 进一步提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 (本意见提及的消费品为轻工、纺织及电子电器类产品) 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意见》中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建立跨境电商进出口消费品监管新模式。出口方面:以跨境电商企业备案信息和全申报信息为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 加强事后监管。日常工作中实施基于风险分析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加大对第三方检验鉴定结果的采信力度。进口方面:对整批入境、集中存放、电商经营企业按订单向国内个人消费者销售的消费品, 按产品特性实施分类管理。第一类为禁止入境类。第二类为重点监管类。第三类为一般监管类。对以直邮模式入境的进口消费品, 按照快件和邮寄物相关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管理。

同时, 《意见》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建立跨境电商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建立跨境电商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明确跨境电商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跨境电商领域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

3、《关于支持中国 (杭州)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意见》 (国质检通〔2015〕312号)

2015年7月7日,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国 (杭州)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意见》, 发布了16条新政支持综试区先行先试, 对浙江检验检疫局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工作给出了支持意见。国家质检总局是首个发布支持综试区专门意见的部门, 浙江检验检疫局也是全国九个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检验检疫部门中首个获得专门支持意见的直属局。

质检总局将鼓励综试区制度创新和探索、进一步下放事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更加便利的通关一体化, 确立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建立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负面清单和进口跨境电子商务重点商品和重点项目监管清单管理制度、支持开展电商规范认证、支持线上“单一窗口”建设, 支持杭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指定口岸建设、支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目标市场技术贸易措施研究、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创新研究、支持跨境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 强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能力。

整个16条新政中, 每一条举措的含金量都非常高, 对推动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创新上具有重大意义。

4、《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 (征求意见稿)

2015年10月13日, 国家质检总局于发布了《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 (征求意见稿) 》, 供公众评议。该细则依据的上位法是新《食品安全法》, 并且只调整网购保税进口, 食品通过国际快递或邮件方式进境的, 也就是类似直邮进口的不在本细则规定范围内。细则第二条第二款对网购保税进口做了定义:无论进境时是否生成消费者订单, 货物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申报进口, 入境时未按消费者订单形成独立包装, 货物整批运至特殊监管区集中存放, 跨境电商经营者按消费者订单形成独立包装后发往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模式。早前, 无论是集货还是保税模式的跨境电商与传统一般贸易相比, 都规避了现行法律法规赋予的食药部门、卫计委、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对于进口食品、化妆品的各项前置审查审批, 检验检疫和监管要求。所以本细则的到来, 也昭示着网购保税进口食品进入政府治理的升级阶段。这些相关部门的注册、备案和安全性评估相当于质检总局除外的其他部门的前置审查审批, 所以, 作为质检总局的细则在这个问题上也只能做“链接”的规定, 而无法展开做更细的规定。这就使得这个问题还存在政府协同治理。从企业运营角度上考量, 产品前置审查审批有时间成本, 而电商最大的商业亮点就是便捷快速。所以这是一对矛盾体, 如何破解, 既考验政府协同的效率, 更考验企业智慧。

细则亮点:引入电子中文标签。进口食品尤其是跨境食品电商的中文标签问题也成为政府治理的一道坎。细则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 创设性地引入电子标签来满足新法对中文标签规定, 具体这个电子标签如何来实现, 电子标签承载的具体信息以及随之而来电子标签本身的监管等衍生性问题, 还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双向智慧来深入演绎。

5、《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工作规范》 (2015年第137号令)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关要求,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规范发展, 质检总局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工作规范》, 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重新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进行了界定, 首次把物流仓储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四类经营主体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的经营企业、物流仓储企业 (此类是首次纳入)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企业和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需要向检验检疫机构进行主体备案。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信息实施一地备案、全国共享管理, 这是此次规范的亮点之一, 在质检总局推出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的背景下, 打造信息高速路, 全力服务跨境电商, 保障跨境电商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该规范还进一步明确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负面清单的意义, 从而构建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检验检疫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质量追溯体系, 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备案管理, 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

三、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政策建议

虽然政府在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促进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的服务力度, 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税费合理化, 减轻企业负担。但在执行中仍存在不同地区监管尺度不一的问题。

经过跨境电商企业调研, 对跨境电商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 跨境电商的管理机构可由质检总局牵头, 食药监总局、卫计委等机构参与, 政策统一。

(二)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信息实施一地备案、全国共享管理应尽快落地, 多地分别备案、各地标准统一。

(三) 跨境电子商务科实施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项结合的方式。

(四) 跨境电子商务应推行海关和检验检疫通用的表格表单, 方便企业使用。

(五) 质检总局应尽快推进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加快建立省级评估检测机构, 实行全国范围检测报告互认。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贸易方式, 对传统外贸经营管理模式与理念产生颠覆性影响。国务院在2015年5月和6月, 连续出台3个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意见, 明确表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 打开新的经济增长局面”。2015年质检总局先后多次出台支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及相关工作规范, 建立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检验检疫工作体制机制。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地, 全国统一标准。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政策

参考文献

[1]孙蕾, 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15 (3) :38-41

[2]偰娜.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 2015 (8) :70-74

[3]雨果网.《201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研究报告》[R].2014

[4]阿里研究院.《阿里研究院与埃森哲在北京联合发布全球跨境B2C电商趋势报告》[R].2015

[5]国家质检总局.《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EB/OL].2015

[6]李昱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4) :174-175

贸易安全便利 篇8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G20杭州领导人峰会通过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参会各国同意在2016年底批准世贸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有利于降低各国投资和贸易成本,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投资和贸易体系中地位提升。在中国积极开拓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背景下,遵循国家“十三五”提出的“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宁夏顺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也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的需要。

一、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现状

宁夏适应国际国家形势发展,出台多项规定,对推动宁夏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发展提出具体设想和举措,从市场准入、商贸环境、基础设施和政府效率等多方面提升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水平,取得一定成效。

1、市场准入门槛逐渐降低和开放加快

首先,借鉴上海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经验,推进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形成更加开放的市场。

其次,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主体大幅增加。自治区省级金融机构由2011年的26家增至43家,浦发银行银川离岸中心等3家总部级金融机构先后落户。直接融资规模增长,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发挥金融对开放型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

再次,文化服务业对外合作和交流取得进展。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发挥自治区特色文化优势,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取得成效,如举办中阿博览会中阿文化艺术展示周,《月上贺兰》被文化部列入对外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录。另一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机构合作交流取得突破,实施中阿典籍互译出版、互办文化年、电影节、电视周、艺术节和图书展等多个合作项目。

2、贸易和投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一方面,开放政策数量多、覆盖面广,落实加快。24个部委和机构出台了支持政策文件或与自治区签订了合作协议;银川河东机场向阿联酋航空同时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多种产业如“清真食品加工”、“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民用机场运营”、“宽带网络建设及运营”、“针对穆斯林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的软件外包及文化创意产业”等纳入国家《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银川河东机场获批开展口岸签证政策,获批建设进口肉类、水果、种苗指定口岸;银川市获批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

另一方面,通关便利化成效显著。推行关检工作减少重复开箱和重复查验,节约集装箱吊装、仓储等费用,提高检疫查验效率。推进口岸查验机制创新,降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口岸查验率。全面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启动全国通关一体化,大大节省通关放行时间。

3、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近年来,宁夏在通讯、运输和仓储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首先,开放通道进一步改善。例如航空方面,开通了包括所有省会城市在内的58个城市的70条国内航线和银川到迪拜、吉隆坡、新加坡等城市的11条国际(地区)航线;铁路方面,“中阿号”国际班列开通运营。其次,通讯网络逐步完善。中卫西部云基地两个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三大运营商网络已接入云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全力打造国际国内的一流云计算产业基地、国家战略数据安全储备基地。

4、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发展还体现在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积极转变监管方式,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精简、清理、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非行政许可全部清零,取消减免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干预市场变少;建立“一口受理”的服务模式,实现不同部门的协调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几年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投资准入门槛比较多,投资领域不够开放

负面清单尽管不断减少,但是门槛仍然比较多。比如,金融领域突破不明显,在银川综合保税区没有外资银行入驻;专业服务业领域政策少,没有优势和吸引力,目前没有外国律师事务所入驻宁夏;社会服务业领域开放不够,如没有外商独资医院和第三方鉴定机构等。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物流成本过高

宁夏处于全国综合交通体系的末梢,物流成本高是影响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宁夏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年保持在24%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物流成本的高位运行,加大了外贸企业的运营负担,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短板。

3、通关口岸功能不完善,手续复杂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交通设施、查验处理设施等还比较落后,进出口企业通关手续繁多、通关时间长、效率低,公、铁、海衔接不够,信息不能共享,通关便利化程度低,通关单证繁多,流程复杂。如果企业选择在区内口岸报关,需向多部门提交数目繁多的单证表格,例如需向银川海关进出口许可证、货物合同、出口货物发票(退税联)、装箱单、报关单、国际托运书、委托报关书、通关单、原产地证书等;需向检验检疫局提交公司资质文件、装箱单、货物发票、货物合同等;需向国税局提交开户许可证、出口货物合同和报关单及发票(退税联)、专用增值税发票、银行结汇水单、退税申请表等。

4、行政服务不够全面,透明度不高,效率不够高

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后,政府服务部门适应转型后的职能还需要一个过程,行动和观念上需要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搜集信息、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联合的转变。虽然已经精简了很多行政手续,但服务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涉外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目前货物进出口流程中商务、商检、银行、海关等多部门间信息对接不畅,各部门管理体制、规定、方法和手段等存在差异,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联动办事机制,导致通关效率低下。

5、专业人才缺乏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匮乏。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情况、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独立开展国际贸易合作的专业人才较少,在宁夏投资创业、留学居住、从事商务的国际人才较少,从事国际贸易投资研究、咨询、中介服务的机构少,尚未形成从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的专业队伍,人才匮乏是制约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推进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对策建议

目前宁夏对政府效率、营商环境、市场准入、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边境管理等方面的便利化进行了不断改善和创新,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全面推动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

1、确定总体目标

以“五大理念”尤其是“开放理念”促改革,加快宁夏国际贸易投资转型升级,创新监管方式和服务手段,探索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新举措,构建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规程,打造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宁夏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尤其是对阿开放优势,为打造中阿自贸试验区在宁夏落地奠定基础。

2、制定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原则。立足建设中阿自由贸易园区目标,对接国内外先行城市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机构,以问题为导向统一制定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安排和中长期规划。

二是制定综合配套和分项突破原则。结合宁夏实际需求,根据政策突破和功能创新的难易程度,分项分步推进,把贸易投资便利化与金融服务便利化以及中阿贸易投资示范区建设结合,逐步形成综合配套完善的运行机制。

三是特定区域试点后再推广原则。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如银川综合保税区和石嘴山市惠农口岸等特定区域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政策突破,积累经验后再在全自治区推广。

3、发展空间载体

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银川综合保税区、惠农口岸等基础条件较好的特定区域为重点,积极争取贸易、投资、航运和金融等扩大开放试点,推进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和外汇管理等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先行先试。特别是银川综合保税区要担当起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的重大使命,积极规划推动筹建中阿自贸园区。

4、落实具体举措

借鉴国际国内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创新措施,结合宁夏实际,按照企业需求和问题导向的原则,系统协调推进政府职能、贸易投资方式、口岸服务、航运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化创新,打造高水准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更好地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1)对接国家相关部委,成立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委员会,制定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规划。综合协调与中央、各国以及次区域合作事宜,特别是协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事宜,建立对阿贸易投资交流合作机制,打造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积极与国际组织接轨并建立合作机制,掌握最新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技术和政策。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市场准入便利化制度,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本地配套法律建设。完善推进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推进建立以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为标准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不同部门协同管理。建立高效的政企对话机制。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公开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机制和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完善综合性评估机制和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

(3)完善海关与边境管理环境。加大口岸监管服务创新,推进海关、商检等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立海关、商检和外汇等机构的协同管理模式,减少各程序环节间的衔接成本和时间,优化贸易便利化环境。具体来说,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完善查验流程和监管手续,提高通关通检效率,鼓励和扶持设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拓展区域口岸合作,健全部门间合作机制,推进部门信息共享、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加大对银川综合保税区功能的宣传力度等。

(4)提高和完善运输、通信和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的硬件环境通过规划升级形成灵活的网格系统;通信的政策创新以方便企业和降低企业成本为出发点;仓储物流配套相应的政策、人才和技术等支持。

(5)配套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推进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等服务,健全宁夏域内银行间的跨国结算机制,促进人民币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间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载体,将银川打造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贸易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具体来说,一是积极跟进上海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举措,创新金融服务,逐步形成与宁夏作为中阿合作门户城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功能;二是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简化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三是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支持跨境租赁业务发展,支持保险基金和外资基金发展;四是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放宽金融准入,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对外投资保险机构,支持多种投资保险;五是支持宁夏大宗商品交易所开展相关业务,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开展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6)积极推动税收政策。精简手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落实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保证企业及时获得足额退税。以银川综保区为政策试点区,创新税收政策。在银川综合保税区和惠农口岸等开展进口流转税政策改革试点,允许区内企业销往境内区外的产品,可自主选择按所含进口料件、成品或按货物实际状态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7)加大开放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的建立。引进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英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人才,形成长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持续推进打好基础。

(8)加大国内外媒体的宣传力度。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更多了解宁夏贸易投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让宁夏的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有目的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邢春生.滨海新区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战略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马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陕西省贸易便利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贸易便利化:高、宽、全唱主角 篇9

从WCO到 WTO: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进程

世界贸易组织(WTO)把贸易便利化定义为“对国际贸易程序的简化和协调。”所谓贸易程序是指“在收集、提供、交流和处理国际贸易货物流动所需要的数据的过程中涉及的活动、做法和手续。”

贸易便利化最初不属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谈判范围之内,其最重要的讨论场所是世界海关组织(WCO)。1996年WTO新加坡部长级会议在宣言中开始包含了就有关简化贸易程序进行探索和分析的字眼,2001年WTO多哈部长级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在部长宣言中明确提出,在加强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的前提下开始谈判。2004年7月底,WTO总理事会通过了《多哈工作计划》(Doha Work Programme),就贸易便利化的谈判模式达成了框架协议,要求主要就关贸总协定(GATT)1994第5条“过境自由”、第8条“进出口规费和手续”、第10条“贸易法规的公布和实施”规定的主要义务进行谈判。随后贸易便利化谈判小组成立,谈判正式启动。

从目前情况看,发达成员为实现自己的贸易和经济利益,进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积极引导并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谈判,部分发展中成员与最不发达成员则认为,贸易便利化将迫使它们在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和付出巨大努力,会给它们带来预想不到的不利代价,因而采取了相对谨慎和消极的态度。贸易便利化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多边贸易体制追求的发展目标。

我国贸易便利化的现状: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

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单一部门到多个部门,从一个环节到所有环节,从改进贸易管理到大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呈现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先从对外贸易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大幅度削减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品种和范围;2004年7月提前履行入世承诺,实现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宽松的外贸经营环境。自1999年进出口许可证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经贸部门加快应用信息技术的进程, 2003年又实现了企业网上申领进出口许可证的工作。

外经贸部门的改革带动了与贸易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海关、外汇、质检等部门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例如,作为国家“金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子口岸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建立起公众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质检、银行等部门以及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中介服务企业、外贸货主单位的联网,它的建成强化了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政务公开,提高贸易管理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如果说“金关工程”对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能,促进贸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自2002年起国家全面推行的“大通关”制度建设,则是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建立了政府有效监管和企业高效运作的协调联动机制,通过优化单证流、货物流、旅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作业流程和通关环境,达到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更为便利企业货物进出口、出入境旅客快速通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在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应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情况下,统一了各方认识,协调了各方步调,共同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

近年来各部门进一步探讨、拓宽贸易便利化的渠道和途径,全方位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进展。区港联动试点从2004年起在东部沿海地区正式启动,开始了利用沿海港口和保税区的优势,加快货物流动,提高贸易效率的步伐。其主要特点是:货物境内外快速流动、保税区港区运营一体化、海关严密高效监管。海关通过区域封闭化管理,实现园区管理网络化,实行海关、政府主管部门、银行、企业和港口之间的电子联网,做到信息共享。海关对货物全方位、全过程地有效监控,同时对区内企业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电子账册管理制度。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海关的管理效率,提高了与周边国家贸易的高速高效,提升了贸易竞争力。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取向也顺应了这种变化趋势,在积极参与WTO事务的同时,更主动深入地参与区域性的金融、贸易和经济合作。例如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在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合作;积极推进中俄蒙三国间的过境运输协议的谈判;2003年,中国内地先后与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签订了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在诸多方面对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安排,尤其是在CEPA项下,加强深港两地海关通关业务合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对我国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方面的建议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在许多港口码头、陆地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后方通道不全,严重影响了货物的出入;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行政许可法》私设关卡,乱设收费项目,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出台的贸易及与贸易相关的政策透明度不够,办事程序模糊,企业无所适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未能转变观念,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和服务效率不高等。因此要在当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产品知识含量日渐提高的条件下提高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仍然需要在较广范围内、较高层次上、较多领域内全面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工作。

因此,我国积极支持在WTO新一轮谈判框架下,推进和加快贸易便利化谈判进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在各部门、各环节的完善和改革,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继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按照《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行政许可法》等的要求依法管理对外贸易,继续清理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提高贸易政策与措施的透明度,加大对相关贸易政策的公布、评议、听政范围,听取行业、企业、个人的意见,改善对外贸易环境,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

2、积极参加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的谈判。既要从贸易便利化谈判中体现我国的意志和原则,实现贸易和国家利益,又不能承担超出我国能力的义务。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承诺的关系,做到通过参加贸易便利化谈判,推动我贸易伙伴取消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出口程序、壁垒和障碍,推进我国与对外贸易相关领域的便利化改革,为我国进出口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内外便利环境。

3、根据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对外贸易发展原则,结合我国市场多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相当一部分将来自于周边国家如东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因此要积极推进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加大与这些国家毗邻的口岸建设力度,促进相互间人员交流、学习和培训,促进双边在贸易管理、海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政策和市场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双边乃至多边贸易。

4、改革口岸管理体制,加快“大通关”建设,加快与贸易相关的管理部门联网进程。简化海关程序,继续减少清关时间,完善口岸管理,合并、精简和取消非法和不必要的口岸收费项目和检查次数,压缩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营造最佳的口岸贸易和投资环境,引导生产资源要素有效聚集,推动口岸经济的发展。

5、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B)、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争取国际组织实施一些贸易便利化的项目,帮助我国进行人员基本素质的培训,实施贸易便利化各项能力的建设,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

6、继续加强、深化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推进大陆与香港、大陆与澳门紧密经贸关系合作的程度,尽早完成中俄蒙过境运输协议的谈判工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切实推进贸易便利化的进程。

贸易安全便利 篇10

1 贸易便利化议题的由来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 贸易便利化是国际贸易程序的简化和协调, 而所谓贸易程序是指“在收集、提供、交流和处理国际贸易货物流动所需要的数据的过程中涉及的活动、做法和手续。”目前, 贸易便利化的定义又扩展到交易发生的环境, 如制定规章制度的透明性和专业性、海关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性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整合, 广义的贸易便利化还包括信息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水平。便利化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指标:港口物流, 海关程序, 标准化协调, 贸易信息和电子商务设施, 管理透明度, 商业自由度等。

贸易便利化议题始于1996年在新加坡召开的WTO第一届部长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 贸易便利化同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一起作为“新加坡议题”被列为新一轮谈判的预备议题。2001年11月, 多哈回合第四届部长会议通过了《多哈部长宣言》, 贸易便利化被正式列入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2004年8月在日内瓦召开的WTO总理事会会议上, 各成员方终于达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框架协议》, 明确表示将根据附件D所列模式开始进行贸易便利化谈判。然而, 由于与会方在一些核心议题上的分歧无法弥合, 2006年7月24日, 在日内瓦贸易谈判委员会非正式会议上, WTO总干事拉米先生正式建议全面中止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 贸易便利化谈判也被搁浅。此后, 多哈回合在2007年、2008年再次恢复谈判, 但都因种种原因最后无果而终, 也没有达成专门关于贸易便利化的协议。

2 贸易便利化收益分析

2.1 收益估算

贸易便利化的目标是降低货物在通过海关和港口时的交易成本。实证研究估算这一交易成本占到贸易额的1%~15%。OECD将与海关边境程序相关的贸易交易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交易成本指将信息和单据提交海关等相关机构所需的费用, 包括制单费、税费等。间接成本通常指等候通关带来的成本。目前对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交易成本能带来多大收益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估算贸易便利化能带来相当于货物价值1%~3%的节约, 如果贸易便利化带来贸易成本的降低能达到贸易额的1%, 那么全世界总的福利增长约为400亿美元。福利收入的增长与假定贸易便利化措施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的幅度大致同比, 贸易便利化对交易成本的影响越大, 则福利增长也越多。

2.2 收益的差异性

贸易便利化收益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 同时贸易便利化收益在不同国家、不同产品、不同经营者的表现也不同。第一, 目前便利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实施贸易便利化的潜在利益较大, 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海关效率较低, 因此其改进的空间也较大;第二, 农产品、中小企业的贸易便利化的潜在利益较大;第三, 降低间接交易成本的贸易便利化的潜在利益较大, 如减少边境等候时间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对经济福利带来的影响可能比减少单据要求带来的影响要大;第四, 提高港口效率的潜在收益也要大于改进海关程序的收益, 虽然后者仍然会显著增加贸易流;第五, 改进海关程序的国家和向该国出口的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但从出口市场扩大角度看, 向改革实施国出口的国家获益会更多。

2.3 贸易便利化的成本

实施贸易便利化改革需要成本投入, 如对港口、机场、海关管理等投入新技术、配套设备以及人员培训等。最近Yann (2006) 按照多哈回合贸易便利化议题谈判过程中各成员方所提建议, 将贸易便利化措施具体划分为12大类, 采用德尔菲方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建立 (电子) 单一窗口制度被认为是12种措施中成本最高的, 其次是建设风险管理系统和建立并扩大海关审计控制制度。而采用标准贸易文件格式及HS商品分类制度、使用国际一致的标准数据结构、建立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文件预告制度等措施的实施成本则较低。

3 我国实施贸易便利化的策略

作为APEC成员方, 我国较早涉足到了贸易便利化工作, 目前“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等工作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我们应当看到贸易便利化是WTO尚在谈判进程中的一项新议题, 实际上贸易便利化的定义在不断地发展, 有关贸易便利化的成本、收益、影响的研究也还不够充分, 而贸易便利化成本、收益在不同贸易国的分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有必要积极、审慎、有策略地推进贸易便利化。

3.1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积极参与贸易便利化议题谈判

贸易便利化的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与投资行为, 并且那些交易成本水平与最优标准差距较大的国家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获得贸易便利化收益的潜力和空间更大。我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实施贸易便利化的实践也证实, 这一改革可以提高海关管理效率、扩大贸易流量, 同时能进一步释放出口活力、改善投资环境。但现在, 有西方学者认为贸易便利化谈判应与关税减让谈判有所不同, 因为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受益方是发展中国家, 所以主要责任人也应是发展中国家。

3.2 争取双边或多边的形式共同实施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收益分析表明, 改进海关程序的国家和向该国出口的国家都可以从效率提高中获益, 但从出口市场扩大角度看, 向改革实施国出口的国家获益会更多。目前我国对一些贸易伙伴国贸易顺差较大、贸易磨擦逐步升级, 如能有针对性地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 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稳定出口, 还会因为贸易便利化改革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起到改善国际收支、削弱贸易平衡方面不利影响的作用。

3.3 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我国的贸易便利化

目前, WTO多从广义的范围来考虑贸易便利化问题, 贸易便利化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几乎包括了贸易过程的所有环节, 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海关程序和口岸管理, 因此从贸易便利化改革的内容上看, 应以提高海关效率为重点, 要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和高科技手段加快与贸易相关的工商、税务、海关、外汇、银行等部门以及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中介服务企业、外贸货主单位的联网进程, 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制度建设和电子口岸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海关、商检等部门行政职能的改革, 充分运用风险管理手段, 加快货物通关效率, 减少货物通关时间, 合并、精简和取消不必要的口岸收费项目和检查次数, 提高海关和港口效率。

3.4 适应形势的需要, 适时调节我国贸易便利化的节奏

根据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形势, 适时调节我国贸易便利化的节奏和步伐, 可以服务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目前我国企业出口贸易遇到很大困难。为缓解企业出口困难, 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七项措施, 其中之一即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 继续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降低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检验费用。2009年2月, 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又联合推出了旨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八项措施, 主要包括逐步建立法检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 积极促进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国际互认工作, 调整监管重点、优化监管模式、扩大出口免验范围、提高通关效率等。这也表明, 贸易便利化措施可以作为调节对外贸易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发挥促进或限制贸易流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鲁青.贸易便利化—我国的机遇和挑战[J].商场现代化, 2009, (2) :15~17.

[2]曾铮, 周茜.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 2008, (10) :4~9.

上一篇:可互换性下一篇:理念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