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情绪

2025-01-19

消极情绪(精选12篇)

消极情绪 篇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占据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 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 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飘忽不定等原因, 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因此, 努力把握消极情绪的化解艺术,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消极情绪,行为疗法,认知疗法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积极情绪促使人积极向上, 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会降低智力水平, 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疲惫, 进取心丧失。可见, 消极情绪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在技术院校的学生中, 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反应。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和精神状况向不良方向发展。这种不良情绪存在在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职业院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只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院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

(一) 自身原因

1. 青春期自我意识矛盾的存在。

人到了青春期,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开始逐渐由儿童少年时期的目光外向, 着重认识外部世界, 变为眼光内向、着重认识内在的自我, 于是出现这些矛盾。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青年人的情感世界不愿意向外人泄露, 造成青年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他们产生了自责、悲观、讨厌、愤怒、紧张等消极情绪。幻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年内心“理想我”与“现实我”相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使他们沉迷于幻想, 与现实脱离、对现实不满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情绪。

2. 独生子女意志品质的不坚定。

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大多数, 普遍存在着娇惯、依赖、不合群、不耐挫折等心理问题。在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 当达不到要求时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离开父母后过集体生活的不安、紧张、不合群产生的消极情绪。

(二) 家庭原因

1、家长的过高期望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共同期望。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造成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却不知如何排解。

2、家长对学生未能考上重点大学而流露失望情绪。

家长对孩子倾注了所有, 孩子却未能如其所愿考入重点大学, 家长对孩子的失望、漠不关心, 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转化为消极情绪甚至完全封闭自己, 造成心理障碍。

3、破损家庭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 往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整天处在紧张、害怕中, 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怕引起父母的争执, 把父母争吵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在整日的惴惴不安中厌弃学业、厌弃交往、厌弃一切。

(三) 学校原因

1、只注重教学质量, 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

在学生中教师只注重学习优秀的学生, 学习差的学生会产生失落感, 将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自怨自艾或破罐子破摔。

2、教师只注重批评而忽视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中, 正确的运用表扬和批评可以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但是在现实中, 许多学生所受的大多数是批评, 很少表扬, 这就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 产生消极情绪。

二、职业院校学生消极情绪的矫正与调适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 消极情绪在职业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 针对这一情况, 可以用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

(一) 矫正方法

1、行为疗法。又称矫正疗法, 它是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通过病人再学习、再训练来逐步矫正不良行为。通过学习、训练改变过去的不良行为, 建立良好行为, 便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 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 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 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二) 学生消极情绪的调适

1、注意力转移法。

首先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当你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在低潮时, 就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 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其次, 可以自觉地改变环境。如外出散步、旅游参观、调换居住地点等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

2、合理发泄情绪。

所谓合理发泄情绪, 是指在适当的场合, 采取适当的方法, 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如哭泣、倾诉、活动。这些方法都可以改变低落的情绪。

3、自我控制情绪法。

在人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 应有意识的用理智去控制, 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1) 自我暗示。 (2) 自我激励

4、心理换位。

所谓心理换位, 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 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

总之, 设计活动并配合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 .李爱蓉.中学生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J]心理世界, 2000, 07

[2] .关晋杰.加强高职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J]心理健康教育, 2009, 5

[3] .潘晓群、史祖民, 中学生消极情绪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 2006, 04

消极情绪 篇2

我们常常也会产生这样一种倾向,不满足自己获得的生活经验,而是要求别人也分享自己的经验,于是在价值观与周围相冲突时,自我认同感降低,习惯逃避到工作中去或产生恐惧。

如果你对如何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感到束手无策,请尝试以下做法:

■积极的暗示

每天早晨起床,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最大的微笑,告诉自己:“我很棒!”

避免刻意去与他人比较。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一味参照别人而分出的优劣,只会让自己在希望和失望间徘徊。我们应该学着给予自己在人生发展轨迹上所需要的东西,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学会感激,感谢生活所赐予你的,记得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说“谢谢”,

■朋友的力量

你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一个人,经常和你的家人以及好友进行沟通,把你的内心想法用积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如果你想宣泄或释放一些情绪,不妨使用博客大声地说出你的心声吧,在写作的过程中,敞开你的心扉,接受朋友们给你的建议,一些消极的想法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兴趣的转移

当你的情绪沉到了谷底,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一点也打不起精神的时候,不妨重拾童年的乐事:进行绘画创作;练习长久被你搁置的乐曲;自制一件小型的家具;甚至买一副拼图把它们拼起来。

■健康的食物

香蕉、葡萄等悦性食物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

平衡而有节制的饮食可以让你的大脑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抑制不良的情绪。如:早餐:烤面包+豆类;午餐:煎鸡蛋+沙拉;午餐后:酸奶;晚餐后:草莓或蓝莓。

■运动的魅力

瑜珈动作中,身体向后弯曲是改善脑力使性情平和的最佳姿势。

幼儿消极情绪的案例研究 篇3

关键词: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处理 幼儿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应该运用什么情绪调节策略稳定幼儿消极情绪?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观察发现,教师和家长安抚幼儿消极情绪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幼儿当时消极情绪没有发泄出来,一直压抑在心里,导致幼儿抑郁;有些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处理好幼儿的消极情绪。面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幼儿园小班消极情绪的观察,找出一些好的幼儿消极情绪处理方式。

二、概念界定

情绪指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1]。根據发展情境论的观点,幼儿焦虑的产生既与自身因素有关,如幼儿的气质、认知等,又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母亲心理健康等[2]。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由于年幼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很容易发生一些冲突,而且幼儿的情绪性一般都很强,如特别兴奋、悲伤和愤怒,有时这种过度的情绪会引发攻击行为等不适宜的情绪,使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境地,从而导致儿童缺乏自信,社会能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3]。

三、案例观察

案例一:区域活动时,豆豆和嘉麒在一起玩积木,突然,教室里传来了豆豆的尖叫,然后她把积木扔得满地都是。老师立即过去了,问发生了什么事,嘉麒告诉老师,豆豆不肯把积木借给她,她就拉了下她的衣服。老师又问了豆豆,她回答嘉麒抢她的积木。老师开始调节,把积木平分好,两人答应了,再没有发脾气。

分析:幼儿思维还处于自我为中心阶段,嘉麒想要借积木,但是豆豆拒绝了,这个时候嘉麒借不到,于是直接抢豆豆的积木,导致豆豆发脾气。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的幼儿虽然开始考虑要遵守规则,但是心里的需求超过要遵守的规则,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幼儿规则,克制自己的行为。

案例二:在美术区域活动时,悦悦和豆豆在一起画画,老师让她们画下雨的天气。悦悦穿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老师和阿姨都说悦悦的鞋子很漂亮。悦悦的画也很漂亮,画中有雨滴,也有小朋友撑着伞,其他小朋友都说悦悦画得很好看。豆豆很不高兴,在悦悦的画上用棕色画了几笔,悦悦很不开心,差点哭出来。但在老师的劝服下悦悦没有发脾气,而豆豆也很不开心,老师批评了她,她把蜡笔扔得满地都是。

分析:在此案例中,幼儿的消极情绪并没有得到缓解,幼儿也有嫉妒这种消极情绪,教师鼓励一个小朋友时要注意鼓励在场的每一个小朋友,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让幼儿有信心,能够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优点,互相学习。

三、给老师的建议

1.教师处理幼儿消极情绪的现状

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处理方式未能完全很好地处理,由于教师处于工作忙的状态或教师当时情绪处于不好状态,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关注不够等这些原因,从而忽略幼儿的消极情绪。

2.正确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

(1)教师方面。教师应该首先有饱满、积极的情绪对待幼儿,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对积极情绪的愉快体验,对幼儿情绪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①有原则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接纳幼儿的消极情绪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做违反原则的事情,教师要在情绪方面接纳幼儿,在原则上坚持,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

幼儿具有幻想的特点,当不能实现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幻想的方式、夸张的想象让幼儿接受。

当某个幼儿喜爱的物体被其他幼儿使用时,教师可以用替代的方式,用其他相同性能的物体代替,幼儿也能接受。

这两种方式的相似之处就是能提供缓冲,对于孤僻的幼儿,夸张的想象和有效的替代物更易让其消极情绪得到缓解。

②全盘接纳的态度。

所谓接纳,指教师对幼儿情绪的接纳,对幼儿情绪表达的多面性要有欣赏态度。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做法和看法代替,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承认幼儿情绪,从而进入幼儿的情绪世界。

幼儿年龄小,教师可适当说出幼儿感受,让幼儿感到尊重和理解他们,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一些肢体接触,特别是拥抱。

③建构性提议。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幼儿了解别人的情绪,从而更易于幼儿用他人接受的方式表达。

④提供宣泄场合

在幼儿园教室中,教师可以提供明亮、整洁的教室和卧室,还可以创建心情角,如“心情树”等,选择一种幼儿喜欢的物品,当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可以到心情角那边摸一摸洋娃娃、枕头等物品,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消极情绪。

⑤再现情景

幼儿善于模仿,也易受感染。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的一些消极情绪通过视频展现出来,通过角色反复演练,帮助幼儿摆脱消极情绪

(2)家庭方面。父母应当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善于解决消极情绪,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这就是说,如果父母整天处于某种情绪中,则会无形中让孩子感染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情绪的榜样,以及调节消极情绪的榜样,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表达积极情绪,有效调节消极情绪[5]。

参考文献:

[1]李艳.关注幼儿的情绪.基础教育,2011(12):104.

[2]王玉延,刘莉,王美芳.母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2011,3,59.

[3]张琴琴.4—6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征及其与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2,4·1.

[4]李艳.关注幼儿的情绪.基础教育,2011(12):104.

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管理研究 篇4

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是从属于学校领导的辅助性工作, 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会务”为工作宗旨, 因而是一项较为繁琐复杂的劳动, 其严要求、快节奏、高压力等都对高校秘书人员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秘书人员不能进行较好的情绪管理, 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影响工作的效率。因此, 研究高校秘书人员的消极情绪,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影响

情绪对高校秘书工作影响尤为重要, 特别是消极情绪对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极大危害性, 这是由高校秘书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高校秘书工作具有中介性、封闭性、政治性的特点。

1.高校秘书工作特点

(1) 中介性。

从制定高校各项发展事业的决策和执行这些决策的过程来看, 高校秘书承担着信息传达中介作用, 通常所提的枢纽作用、参谋助手作用、信息传递作用等, 就是指高校秘书工作的中介作用。

(2) 政治性。

高校秘书与直接服务的领导共同服务于学校的事业和发展目标。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高校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3) 封闭性。

高校秘书工作的封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高校秘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从属性工作或者是一种幕后工作, 秘书每完成一项工作体现出的意志应该是领导者的意志, 体现的成就应该是领导者的成就, 而不是秘书个人的。高校秘书人员要严格规范, 不允许随心所欲。二是指高校秘书人员所承担的大量读写工作、收发工作, 以及其他一些日常事务工作具有机械性和重复性, 工作压力较大而又单调枯燥, 限制了秘书人员接触新兴事物的机会, 从而抑制了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 具有较强的封闭特性。

正是由于秘书工作具有中介性、政治性、封闭性的特性, 对秘书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个性修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促使秘书人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能力提升, 以适应这种要求。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秘书人员十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影响工作和能力的发展。

2.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表现

高校秘书人员产生的消极情绪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工作上的厌倦、情感上的愤怒。

(1) 焦虑。

焦虑是指人在预期到不好的结果或处于某种不良处境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紧张的、恐惧的情绪。高校秘书人员为其领导服务, 工作任务繁多而责任重大。高校秘书常处于一种担心、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焦虑情绪往往会不自觉产生。

(2) 厌倦。

厌倦是心理疲劳的一种情绪表现。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秘书人员常常忙得焦头烂额, 稍有疏忽还可能遭受批评, 高校秘书不仅要在节假日加班、值班, 并且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 更是忙得手忙脚乱。长期从事这种繁琐、单调、重复性的事务工作, 难免使其产生厌倦心理。

3.愤怒

心理学上把一个人在某种欲望因为受到阻碍而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叫做欲求不满。秘书的欲求包括:取得政治进步, 事业有所建树的需要;展示特长才能, 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参加培训进修, 充实完善自身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秘书的正常欲求。因为欲求没有得到满足, 人就会焦躁, 继而愤怒。愤怒是极具杀伤力的情绪, 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二、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产生原因

1.消极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分析

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消极情绪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秘书自身, 即由于个人的原因而造成。作为高校秘书人员应自觉确立明确的目标是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 如果在行动前就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 并在进退维谷、目标难以确定的心态下工作, 行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这种行动前的不平衡和行动中的犹豫心理称之为心理冲突, 它是心理失衡的表现。就高校秘书人员而言, 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种:

(1) 渴望得到尊重与自卑心理的冲突。对高校秘书人员来说, 要全方位地为领导提供服务, 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工作责任也很重大, 因而他们十分渴望能够得到理解和尊重, 但是由于高校秘书人员既没有一般党政机关秘书具有显要的地位和身份, 加之高校内部对秘书人员存在的偏见, 如“天才搞科研、人才搞教学、庸才搞行政”的说法等容易使高校秘书人员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 自身抱负与自身能力的冲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由于高校秘书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特殊环境, 特别是与一些颇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接触较多, 许多高校秘书人员在确定自身发展目标时, 常常受环境的影响而定位过高,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能力限制等诸多原因的限制, 目标无法实现, 这样也会导致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3) 渴望融洽相处和现实的冲突。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中介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 包括师生关系, 领导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关系等, 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秘书人员通常从内心十分渴望与所有的同事相处融洽, 然而, 现实情况却是并非每一位秘书人员都有能力去处理好人际关系。

2.消极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

除了以上的主观方面原因以外, 还有客观方面原因也会影响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消极情绪, 主要有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

(1) 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消极情绪的社会环境原因。根据心理学的观点, 社会环境对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个人目标等行为影响和限制较大, 高校秘书人员作为社会成员中间的一员, 时刻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文化氛围、种族宗教意识、道德风俗习惯、社会偏见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使高校秘书人员的需要、动机、目的难以实现, 逐渐都有可能导致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2) 高校秘书产生消极情绪的学校环境原因。导致高校秘书产生心理失衡的学校环境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领导的因素导致消极情绪。高校领导是高校秘书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 他们的言行和情绪对于秘书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领导对其进行赞许和表扬则会使他们精神振奋, 工作热情提高, 相反, 如果领导人员对其进行批评则会使他们情绪低落, 工作态度消沉。同时, 如果领导人员对高校秘书人员学习工作的支持或者职务晋升的关心, 也会使他们积极应对各项工作, 相反, 如果领导忽视其工作重要性, 容易导致他们悲观和消沉心理的出现, 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第二, 周围环境的因素导致消极情绪。首先, 如果学校内部本身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有可能会导致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秘书工作也会因此而变得更为复杂。同时, 高校秘书人员的主要是服务于高校领导的工作性质, 也常常会引起一部分思想素质不高的同事产生嫉妒心理, 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 高校秘书人员常会受到本部门或周围部门同事的各种方式的攻击, 从而导致他们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管理建议

鉴于消极情绪对高校秘书人员工作产生极大危害, 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情绪管理。而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以及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 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植, 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建立和维护良好情绪状态一系列过程和方法。而情绪管理就是将情绪提升到管理科学和教育理念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和探讨。

消极情绪给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危害, 但是只要能够采取合适的情绪管理方式, 这些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情绪管理方法:

1.积极表达

秘书不但需要能够觉察自我情绪的变化和导致变化的原因, 而且还应该采取正确、合理、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不但需要应该积极、客观地了解同事, 还应该善于理解、接收、尊重他人的情绪。更重要的是, 秘书要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情绪, 最终与同事和谐友好相处;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 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相互理解, 更不可能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的目的。

2.塑造积极心态

作为一名高校秘书, 除了要具有普通秘书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外, 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冷静、达观的态度对待事态的发展, 并学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不仅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 同时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中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 秘书人员要善于塑造愉悦、乐观、富有生气、沉着冷静的积极心境, 并培养“处之泰然, 安之若素”的襟怀, 以宽广的心胸来接纳别人的成绩, 并以此为鞭策不断努力向前;同时, 要确立“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也是一种成功”的思想, 这样就能达到荣辱不惊的积极心态。

3.不断学习

新时期的高校秘书人员, 除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成熟稳重的个性等传统标准之外, 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不断提高公关能力。同时, 作为高校秘书人员更应具有能制定管理工作计划, 以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有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学校形象;用对师生的爱心和对事物的大度的心态去开展积极的工作。总之, 高校秘书要高效顺利地开展工作, 必须通过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总结

尽管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高校秘书人员自身, 无论在什么时候, 在什么条件下, 高校秘书人员始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适应秘书工作本身这种特殊的职业, 也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才能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伦.现代秘书学原理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0.124-138.

[2]李晓霞.谈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责及素质要求[J].中国教育研究, 2004, (3) :16-17.

[3]段忠玲.重视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加强教学管理[J].高教论坛, 2004, (5) :24-25.

消除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教案 篇5

主题:寻找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目的:

1、认知方面:认识消极情绪对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懂得消极情绪是可以克服的,了解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

2、情感方面:激发和强化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动机。

3、行为方面:寻找并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活动形式:

小品表演,讨论交流。

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改变认识”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即“理性—情绪”自我调节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认识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排练小品:“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2、准备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内心和平曲”、歌曲磁带“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希望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但是不愉快的情绪总是难免的,那么不愉快的情绪频繁地出现或延续下去好不好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小品中的人物表现是什么情绪?

(2)这种情绪给他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带来了什么影响?

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

(1)小品表演:“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内容:学生A、B各自在看发下的.数学考卷。A自方自语:“唉,这下完了,79分,比上次下隆了10分,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很失望。……这道题怎么多扣我2分,*老师从来没对我有过好感。”然后就趴在课桌上闷闷不乐。B叫A:“_,放学了,我们一起走吧。”A不理。B上前看A的考卷说“啊呀,第三道题你不是复习过了吗?怎么做错了,真可惜。”A冷冷地回答:“是呀,我脑子笨,有啥可惜,有的人开心也来不及呢?”B安慰说:“你不要难过了,我上次测验也只有75分。”A回答:“猫哭老鼠,假慈悲。”

旁白:第二天,A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数学老师总是避开,数学课无精打采,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

(2)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并板书。

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认识小品中人物表现的情绪是消极情绪,并把消极情绪比喻为落入了深渊。伴随这种消极情绪的行为往往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导致不良后果,并将学生的发言归纳成板书。

(3)归纳:

这个小品告诉我们,消极情绪往往会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种种不良的偏差。结果不仅阻碍了学习潜力的发挥,影响了与同学的关系,形成对师长的消极态度,甚至还会使一个人的性格发生扭曲。

(4)启发提问:

同学们,你们愿意因落入消极情绪的深渊而产生这样的结果吗?当然不愿意。我们不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受消极情绪的摆布,也不愿意做消极情绪的奴隶,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雨果的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我们要学会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使自己走出消极情绪低落的深渊,做一个能自我调节的、能战胜自己的聪明人。

3、开展“走出深渊,登上顶峰”的活动。

(1)说明活动方法:

回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方法——联系实际

(2)学生回忆情绪深渊并进行小组讨论:

①在音乐声(“内心和平曲”)中静心回忆:引起消极情绪的事情;情绪表现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消极情绪会带什么影响。

②小组讨论:

A、当你落入情绪深渊时,是用什么办法来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

B、同学们提出自己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难以克服的不良情绪,请其他同学帮助。

③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回了解。

(3)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并用板书把发言归纳出来。

板书:调节情绪常用的方法

1、强制压抑:强压怒火,克制,自我提示,延迟发作。

2、转移回避:听音乐,做别的事。

3、合理宣泄:打枕头,写日记,找人倾诉。

4、幽默解嘲:“刚才我的音量调得太高了。”

5、自我安慰:把丢钱当作是捐款。

6、理解宽容:“他这是为了我好。”

7、激励进取: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成功。

8、调整目标:“按我目前水平,先要争取达到70分。”

9、改变认识:“我并不笨,只是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10、助人奉献: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做好事。

(4)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转变消极情绪: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才的小品,讨论以下问题:

①小品中那个同学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与他的想法有什么关系?他有那些想法?

(将学生的回答写成板书中的“*”部分)

启发并归纳:这个小品告诉我们,消极情绪的产生虽然同数学测验成绩下降10分这件事有关,但这件事并不必然导致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引导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不合理的想法。由于不合理的想法才使人产生了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并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②如果我们让小品中的那个同学不合理的想法改变一下,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能不能使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改变呢?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会发生什么转变?

③谁来试试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解决刚才那个同学提出的情绪困难?

结合学生提出的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归纳学生发言中的不合理想法,找出相应的合理的想法,并板书。

板书:

1、不合理:没被选上中队长,太丢面子了。

合理:没当中队长的人不定比当上的差。

2、不合理:学习成绩落后,会被别人看不起。

合理:学习成绩落后是暂时的,别人未必看不起,何况我有许多其他长处。

3、不合理:我必须在各方面都表现能干。

合理:世界上没有样样都能干的人,我只能争取干得好些。

4、不合理:我一回答问题心就跳得很厉害,我真没用。

合理:大胆回答问题是可以锻炼的,只要有恒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不合理:承认错误是一件痛苦的、不光彩的事。

合理: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是好事,这是一种好品质。

(4)归纳:

从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知道,当我们生活中因为一些事引起消极情绪时,如果我们能理智地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想法,那么消极情绪就会转变为积极情绪,不良行为也会转变为积极行为。因此,我们要走出情绪低落的深渊,关键往往就在于改变一下自己不合理的、错误的想法。

4、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1)提问:根据自己的情绪特点,你觉得自己应该经常运用哪些情绪调节方法?

(2)在回答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情绪调节方法,并鼓励和暗示学生一定能通过自我调节,以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成为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

5、小结。

指导学生排除消极情绪的“四法” 篇6

1倾诉法

低沉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人的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时候,青少年学生就可以将心理话讲给那些自己认为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人听,即使他们并不能给出什么具体的主意,但能向他们宣泄出自己的苦闷,心里就会轻松一些。

当然倾诉时一定要找准对象,因为不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不仅不能缓解自己内心的苦闷,有时可能会因为担心对方泄露自己的秘密,反而加重心理负担。

2转移法

转移法又叫“快刀斩断法”。当人的情绪陷入低谷时,如果再强迫自己将眼前的这件事情进行下去,那肯定会钻进了牛角尖,结果可能反而会加重内心的苦闷,形成心理负担。

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例如可以静静地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报纸,或是一个人伏在桌上静静地休息一会儿。或者干脆出去打打球、散散步或是逛逛街,这样过一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再来处理先前的事务,肯定会心平气和、思路大开的。

3升华法

升华法有与转移法相似的地方,具体说来,就是当情绪陷入低谷时,将自己的苦闷诉诸文字,洋洋洒洒地“倾倒”出来了,内心的压力自然也就于无形中得到了缓解。这样既宣泄了内心的苦闷,同时又用文字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足迹。

4求助法

浅谈如何应对学生的消极情绪 篇7

体育课上,学生在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几个素质较好的学生很积极地练习着。然而,几个学生在我的催促下不情愿地,脸涨得通红地发力,却始终无法完成一个动作,另一学生的情况更糟糕,不到两秒钟就掉下来了,引来周围学生的一片嘲笑声。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统一的练习内容和目标下,少数学生根本无法达到目标。由于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碍于面子不敢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出自己的弱项,害怕引来其他学生的嘲笑,所以会选择逃避练习。而我刚才不假思索地催促他们进行练习,同学们的嘲笑则会更深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产生练习恐惧心理。

对此,我并没有批评发出嘲笑的学生,而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练习模式。按学生引体向上的能力强弱搭配均衡分成A、B两组,我还特地把刚才几个嘲笑和被嘲笑的学生搭配到一组。设定斜身引体、曲臂悬垂、引体向上三个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然后组织两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PK赛。并确定比赛规则:当A组一名学生完成某个练习项目时,B组也必须出一名学生完成同样的练习。斜身引体以完成动作次数多者为胜,胜者计1分;直臂悬垂以悬垂时间长者为胜,胜者计2分;引体向上完成动作次数多者为胜,胜者计3分,最后累计得分多的小组胜出。

当比赛规则一出,各组学生就开始摩拳擦掌起来,组内展开了排兵布阵讨论,如我们组某人对他们组的某人,实力上有胜的把握;我们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田忌赛马”的办法不行,不要忘了引体向上胜出能得3分呢……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学生个个是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当进行直臂悬垂的PK时,两组的学生都在为他们大声读秒,以此鼓励比赛的学生坚持再坚持;当进行斜身引体或引体上向的比拼时,各自为本组的选手计数、加油助威,整个比赛十分激烈, 学生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再也没有类似之前的嘲笑现象出现,学生之间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上肢力量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到比赛中,并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帮助与鼓励,也就有了练习的信心。

比赛结束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激烈的比赛气氛中,还在讨论着比赛的细节和比分胜负等。此时,我集合学生进行练习后的小结:“同学们,本次比赛已经过去,胜负已经分出,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友爱精神,这才是我们的最大收获。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迸发出最强大的力量;只有帮助别人、鼓励别人,才能让你的成功与别人进行分享。”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然而,教师在面对课堂上学生心理的千变万化时不能禁锢思想,而要适时、灵活地做出调整,以应对消极情绪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局面。

一是针对个体差异的分层练习,应对挫折型消极情绪。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性。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往往使某些学生无法完成学生目标, 心理上遭受失败后的挫折,从而失去练习的信心,产生逃避练习的消极情绪。 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设计出不同的学练内容和学习目标。在这样的分层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是运用小组合作的互助练习,应对讥讽型消极情绪。学生因能力不足被其他同学讥讽挖苦的现象在课堂上时有出现。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因此产生练习恐惧心理,这种心灵上的伤害很可能会伴随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乃至一生。因此,教师应当极力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利用小组合作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相互帮助,可以有效地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和消极情绪。

论篮球比赛中的消极情绪及其控制 篇8

1. 关于篮球比赛中消极情绪的剖析

1.1 消极情绪在赛场中的表现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已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篮球赛场情绪就是在比赛中,运动员对队友、对手,裁判员,球、球场,以及领导、教练、观众之间的主观体验的反映。

赛场情绪有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两重性。消极的赛场情绪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发挥起阻碍作用,它降低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和运动效果。赛场消极情绪的心理反应是烦躁、焦虑、恐惧、冷淡。行为反应是激动发怒、消极怠工、自卑,以及运动能力和效果急剧降低。通过分析,我把篮球赛场消极情绪的具体表现和发生原因及影响程度等归纳成下表:

上表中,激动、紧张、松弛、淡漠、自负等几种情况是篮球比赛场上消极情绪的具体表现,它们对比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特点也各不相同,其发生原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因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总之,这些消极表现对篮球比赛都是有影响的。

1.2 消极情绪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现代篮球比赛的特点是水平接近,争夺激烈。比赛中,双方队员都处在直接对抗的情况下。这时,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更需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即具备控制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绪能适应比赛的需要。通过对许多国内外比赛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1)某队论实力该赢的球,最后却输了;(2)某些夺标呼声高的队,有时却名落孙山;(3)某些胜券在握的球,在最后一两分钟内输掉;(4)少数队员在某些场次“打懵”了;(5)某些队员一反往常表现出“超水平”的运动能力;(6)优秀队员的竞技状态不能够场场发挥等六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和赛场的情绪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积极的赛场情绪有助于技、战术的发挥,消极的赛场情绪会影响技、战术的发挥,影响比赛的效果。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例如,在08—09CBA广东对东莞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卫冕冠军广东队,由于情绪不稳定,打得急躁,战术无章法,既不打内线,又不打外线,更谈不上内外结合,命中率极低,拥有众多国手的广东队竟然在关键的第四节只得一分,这也创造了CBA史上罕见的“记录”。

再以罚球为例,运动员平日训练时由于没有多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有也总要比比赛时的压力小得多),并且训练时情绪的激活水平一般都能达到中等程度,因此罚球命中率往往较高。但在正规的重大比赛中,特别关系到名次的比赛场次或者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中,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或者在比赛最后决胜时刻的罚球,罚球结果直接关系到整场比赛的和整个赛季的名次的情况下,由于心理的压力,情绪的波动,一些运动员产生了消极情绪,罚球命中率明显下降。NBA马刺队的主力后卫帕克,在平时训练罚球命中率一般都在85%以上,在NBA常规赛的比赛中也能达到75%以上,可是在08—09NBA季后赛的一场关键比赛中,帕克在比赛关键的第四节的最后时刻,竟然6罚不中,将胜利拱手让给了对手。

之所以会这样,我认为是帕克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没能适应比赛的气氛,出现波动,从而影响了正确技术动作的发挥,导致罚球命中率下降。

再从江苏省高校篮球比赛镇江高专队对常州技术学院队的一场关键比赛来看,由于这场比赛是关系到哪个队能出线的关键场次,因此,双方争夺非常激烈。镇江高专队队员年龄小,缺乏比赛经验,参加省级大型比赛更少,显得十分紧张,比赛中,就连快攻跑篮也屡屡失误,很容易进球的篮下投篮都不能进,全场技术统计,快攻11次,成功4次,成功率36%;三秒区内投篮全场19次,命中6次,命中率31%,可见,赛场的消极情绪对技、战术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消极的赛场情绪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影响到整个比赛的结果。消极的赛场情绪对篮球比赛的影响是明显的、巨大的、严重的。

1.3 消极情绪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其它相关机制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几乎时刻处在身体和心理极度紧张状态之中,许多惊险、复杂的外界因素都会引起身体机能、心理机能的变化。当外界刺激反映到大脑以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扩散到皮层下中枢,从而引起皮层下中枢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这种变化随时又反馈到大脑皮层,就会发生复杂条件下人们的各种应激反应,即情绪体验便发生。运动员神经过度兴奋和抑制过程太强,或者说中枢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兴奋与抑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于是发生消极的赛场情绪。这种低水平的或过高的应激状态,都会造成对运动器官控制失灵而使技术动作拘束、反映迟钝、注意广度缩小、知觉和思维活动缓慢,出现错误,乃至反映到行为上的消极或凶猛等。

情绪的发生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和对内部反应的体验。因此,消极的篮球赛场情绪体验与下述因素有关:

(1)与运动员的性格有关。同样的客观条件的变化,性格特征不同,所引起的情绪变化也不同。性格情绪型运动员易产生消极情绪,如对手犯规,性格情绪型运动员易动感情,而性格理智型的则不予计较或较少计较。

(2)与运动员气质有关。兴奋性高,神经系统不平衡,又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运动员,如胆质汁型的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而抑郁质型的不易发生赛场消极情绪,但一旦有了情绪体验,则深刻且持续时间长。

(3)与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时间和文化修养有关。阅历、经验和教育可以改造个性和提高“认识评价”能力,因此,一般来说,年龄较大,训练时间长,文化知识水平高的运动员,赛场消极情绪发生率相对低一些,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4)与运动员健康状况有关。赛前和赛中的生理反应强烈的,赛场消极情绪易于发生。健康状况良好,则心境愉快,对外界刺激会用友善和热烈的情绪处理。

(5)与运动员在赛场所担任的位置角色有关。或许是选材与长年训练等原因所致,篮球运动员在球场所担当的角色(分工)不同,消极情绪的发生率和发生时期不尽相同。前锋发生率高,后卫次之,中锋队员较少。

2. 利用自制力来控制赛场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的产生对篮球比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控制消极的赛场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篮球场上的争夺是剧烈、复杂和多变的,进攻与防守,领先与落后是经常转换的,因此运动员的心理过程是异常激烈、迅速和深刻的,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多种多样和不断变化着的,一个技术动作、一个攻守回合就可能是肯定情绪与否定情绪的一次迅速转换,而对这种互相迅速转换着的情绪那怕只是一瞬间失去控制,运动员就会减弱他的全部运动技能,所以运动员必须用自制力来控制自己不断变化着的情绪,即用自制力来控制消极的赛场情绪。

自制力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它的作用就在于使队员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作出的决定。自制力强的运动员能够集中注意力于运动的过程,全神贯注于一点,即一定要赢对方。他们对所有各种各样的干扰都无动于衷或尽可能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样子,并积极地抵制其破坏性的影响,同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运动的过程,稳定地保持工作效率。此外,自制力还在于运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强烈变化和抑制住冲动行为。例如,许多运动员在临近重大比赛时过分激动,赛前几天感到不安,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在比赛当天尤为明显。这种过早兴奋的情绪状态是很有害的,它可能发展成为比赛时的过分激动状态,使自己失去控制,也可能从极度兴奋转为超限抑制,使兴奋情绪的水平急剧下降,这时运动员必须运用自制力来控制自己,应该尽量排除那些比赛的想法。但这时往往不易摆脱这些念头,那就应考虑比赛的过程甚至具体的动作,而不一定要考虑比赛的结局和后果。此外,最好是用某些能充分吸引注意力的活动来填满比赛前的那一段时间。例如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个人感兴趣的活动,例如看书、听音乐、下棋等,以收到注意力转移的效果。

还有一些运动员赛前处于淡漠状态,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身体软弱无力、体力显著下降,这往往是由于赛前过度训练或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而没有解决办法引起的,这时就需要激励自己,用意志努力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加强,利用赛前的激励来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们常常见到许多运动员从休息室冲向比赛场地,准备活动时大呼小叫,这无不是在调动自己的兴奋性。节奏明显的音乐,啦啦队的助威也同样能使情绪振奋起来,这些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有些替补队员由于自己在队中的地位还未稳定,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明确,因此经常引起内心紧张,总是在犹豫、期待,而又顾虑重重。处在这种情绪状态中,替补队员势必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时必须靠自制力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教练员也应多关心替补队员,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给他们布置具体任务,使他们成为自己队伍中一个可靠的战斗力量。

在比赛中,成功的强烈愿望,想压倒对方的强烈愿望常常笼罩着运动员的整个“心灵”,但同时运动员又不能摆脱可能失败或被对方压倒的疑虑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赢怕输。这时运动员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强烈兴奋,不能保持冷静和清醒,动作慌慌张张;或者顾虑重重,失去信心,被动挨打。这时就需要自控力来控制这种情绪,使心境保持平稳,同时教练员可改变战术来提高或降低运动员的兴奋性。例如,当场上队员兴奋性下降时,可改用紧逼,来提高队员的兴奋性;而当队员的兴奋性过高时,即使战局的发展需要紧逼时,也不要采用,因为这样会使队员的兴奋性更高,可能导致过多的犯规和失误。

在争夺激烈或关键的时刻,一次失误或篮下不进球,都可能使运动员爆发出一种悔恨的消极情绪,既恨自己不争气,又恨那种伤及自尊心的评价,这种悔恨情绪如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再一次出现错误,直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这种悔恨情绪如控制得好并加以利用,可以立即起到自我动员的作用,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表现出卓有成效的努力。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队员在丢了球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和技术把球又抢了回来,有的却一丢再丢,一蹶不振,可见自制力对这种悔恨消极情绪的影响是多么大。例如,在江苏省高校篮球比赛镇江高专队对南通职大队的比赛中,南通职大队的啦啦队指名道姓“哄”镇江高专队的一名主力队员,这名队员不甘示弱,挥舞着拳头,情绪非常激动,结果情绪遭到了破坏,罚球连罚不中;在中场休息以后,他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干扰,连连得分,正常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综所上述,自制力对调整赛场消极情绪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此外,赛场消极情绪还可通过语言调节、记忆调节、呼吸调节、表象调节等方法加以控制,这些方法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运动医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电视广告中的消极情绪说服方式 篇9

电视广告的最突出局限性在于其有限的时间长度, 以2012年巴黎欧莱雅在国内电视媒体上投放的16支面部皮肤和头发洗护产品系列视频广告为例, 共分为单支广告时长为15秒和单支广告时长为30秒两类, 其中单支时长为15秒的广告有6支, 单支时长为30秒的广告有10支;同一系列产品的广告会制作单支时长为15秒和30秒的广告各一支, 例如由明星吴彦祖代言的男士劲能醒肤露系列广告, 就是在广告拍摄完成后将其剪辑成单支时长15秒和单支时长30秒的广告各一支, 以便投放在不同卫视的不同时段。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长度中, 作为说服者的广告制作者必须找到能够迅速抓住被说服者的注意力, 并使被说服者产生信任、认同的思想, 最终实现使广告受众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购买行为的说服目的。

通常广告商对电视受众进行以购买产品为最终目的的说服性信息表达时, 遵循的逻辑是:广告展示产品优质特色—引发受众的积极情绪—受众认可广告所传达的内容—受众产生“可以购买”的初步判断—经过电视广告的反复播出, 加强这种判断—最终受众发生购买行为。大部分电视广告将竞争和创新的重点放在了这种说服逻辑的开端, 也就是如何在短暂、有限并且会被强制停止的广告时间内, 尽量多的展示产品的优质特色, 在说服内容和表达形式上尽量引起受众的好感即积极情绪。这就造成了电视广告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 但是其核心的说服逻辑和主要的说服内容是高度相似的, 因此想要在激烈的广告市场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寻找到广告品牌的个性说服方式与广告市场中被受众广泛接受主流广告的共性说服方式之间的平衡。

为了达到这种平衡, 就必然要在广告说服内容和表达形式上进行创新的同时, 又要遵循已经被受众广泛接受的说服逻辑。巴黎欧莱雅就在引发受众情绪上进行了反向操作, 也就是把以往引发受众积极情绪的说服效果变为了追引发受众消极情绪的说服效果。

二、巴黎欧莱雅广告中引发消极情绪的说服方式

1. 消极情绪说服方式的涵义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认为, 说服的内容会影响说服的效果, 电视广告通常是以情感说服内容为主。以产生不同效果的说服内容作为分类依据, 电视广告的说服方式分为能够引起“好心情效应”的积极说服方式和能够引起“恐惧效应”的消极说服方式。

消极情绪说服方式是指在说服内容上首先引起说服对象的消极情绪反应, 通常为唤起被说服者的恐惧效应, 在商业广告中, 会继续提供消解这种情绪的解决方案即购买产品。在公益广告中, 消极情绪说服方式是最常见的, 例如向公众宣传减少吸烟和安全驾驶的时候, 通常向吸烟者展示吸烟的可怕后果或者违章驾驶的可怕案例, 达到说服公众的效果。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利文撒尔等人以及亚拉巴马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纳德·罗杰斯等人发现, 通常情况下, 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 说服效果越好 (1) 。

2. 巴黎欧莱雅广告中消极情绪说服方式的运用

巴黎欧莱雅将消极情绪说服方式运用到广告说服中, 并且根据产品本身的特质和目标广告人群的不同加以创新改良, 形成了具有品牌独特性和高度市场认同的广告说服形式。

首先, 巴黎欧莱雅将唤起受众恐惧心理的信息加入到广告起始的位置。2012年巴黎欧莱雅在电视媒体上投放了16支广告, 下面以其中由明星范冰冰代言的4支广告为例分析其广告内容上如何加入引起受众恐惧情绪的内容的。

范冰冰代言的4支广告分别为青春密码精华肌底液、青春密码眼部肌底液、头发深层修复系列产品和面部肌肤雪颜美白淡斑组合产品的广告。在青春密码精华肌底液的广告中, 首先出现了1秒左右的回声音乐和巴黎欧莱雅的商标, 第2秒左右出现了第一个语言信息是由范冰冰配音的内容“每天青春流逝”, 同时音响是秒表的声音, 画面上出现的文字信息是“青春流逝”, 所配画面以黑色为背景, 紫色为中心颜色, 代言人的服装是纯黑色的上装;在青春密码眼部肌底液的广告中, 首先是0.5秒左右的回声音乐, 接着出现的第一个语言信息是“当心, 眼部肌肤最纤薄、最易受损”, 出现的第一个文字信息是“最纤薄”, 配以画面是代言人的眼部特别, “最纤薄”的字样出现在代言人眼角部位, 紧接着出现的文字信息是“最易受损”, 配以画面是代言人肩部以上特写, 将白色亮光打在代言人的右眼, 整个广告以黑色为背景颜色, 代言人的服装是纯白色上装;头发深层修复系列产品的广告中, 一开始的语言信息就是代言人配音的内容“干枯、分叉、毛糙、黯哑、脆弱”, 按照语言节奏依次出现了文字信息“干枯、分叉、毛糙、黯哑、脆弱”, 每一个词组配上一个展示其内容的画面, 如干枯的发梢, 执头发并皱眉的代言人等, 主要画面是灰色和黑色为主;在面部肌肤雪颜美白淡斑组合产品的广告中, 开始便出现了语言信息“顽固色斑重现, 暗沉挥之不去”, 配以文字信息“色斑、暗沉”, 配以画面是代言人的面部特写, 仍是以纯黑色为背景, 代言人的造型是纯黑色和纯白色的两组现代感造型的交替出现。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 巴黎欧莱雅广告的说服逻辑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首先唤起目标人群的恐惧, 如女性人群的恐惧。在第一时间向女性人群发出暗示性信息, 即女性正在面临对自己身体的不可控制和难以改变的困境, 如难以保持青春、皮肤受损、头发发质低劣和面部皮肤问题难以解决等。以在女性市场中具有高度好感度和可信度的女性代言人作为说服者的具体形象, 以纯黑色背景和回声音响烘托恐惧、焦虑的氛围, 代言人的服装以纯黑色和纯白色的服装塑造严肃、权威的形象反衬出广告中提出的困难的艰巨、难以克服。

接着, 巴黎欧莱雅提供了消解恐惧情绪的方案, 即使用产品。当唤起了女性受众的恐惧情绪之后, 广告中开始传达“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的信息。在青春密码精华肌底液广告中, 第6秒出现了代言人的脸部特色, 表情自信、略带微笑、眼神坚定, 对镜头说“停, 我要定格青春”, 并且音乐改变节奏为轻快, 接着是产品在保持肌肤年轻方面功效和优质特色的介绍, 第25秒出现代言人的面部特写, 在脸部轮廓上作出拍摄的姿势, 表情自信, 对镜头说“定格青春, 从现在开始”, 最后第29秒由代言人说出巴黎欧莱雅的品牌广告语“你值得拥有”;在青春密码眼部肌底液的广告中, 从第6秒开始介绍产品在修复眼部肌肤上的高科技技术, 由代言人展示光滑、平顺的眼部肌肤, 音乐变为轻快, 第18秒出现广告信息“激发眼部修护力, 平滑柔嫩, 宛若新生”, 第26秒出现信息“双眸定格青春”, 紧接着是代言人背向镜头转身说“你值得拥有”;在头发深层修复系列产品的广告中, 第3秒由画面是5个头发问题在画面左侧, 代言人以长发造型在画面右侧做出挥手删除的动作, 配音是“一起解决”, 音乐加入节奏变为轻快, 接着是产品在修复受损发质方面的特色, 第12秒由代言人说出“五大受损, 一个对策, 你值得拥有”的广告语;在面部肌肤雪颜美白淡斑组合产品的广告中, 介绍产品在解决皮肤问题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特色, 针对开篇提出的问题分别展示解决方式和使用效果, 最后以“媲美光学美白, 你值得拥有”为结尾。

可以看出, 巴黎欧莱雅在向受众提出问题、唤起恐惧之后, 不给受众留出深入思考的时间, 而是紧接着就提出解决问题进而消除恐惧情绪的方案, 即展示出产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质, 然后由代言人展示使用产品的效果, 最后以“你值得拥有”的肯定结语做再次的说服, 增强说服力。

巴黎欧莱雅的广告说服逻辑可以总结为:点出问题、引起受众的恐惧情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展示、宣传产品, 暗示受众可以消除恐惧情绪———利用代言人的强势展示, 暗示受众认可广告所传达的内容———受众产生“可以购买”的初步判断—经过电视广告的反复播出, 加强这种判断—最终受众发生购买行为。

三、消极情绪说服方式的优势

相对于从积极角度提出信息, 消极角度提出的信息更能让受众意识到广告中宣传的购买行为的强烈的必要性和规范性, 进而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巴黎欧莱雅的广告利用声音、色彩等视听效果, 做到了形象化的宣传, 加强了恐惧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对于受众来说, 在未被告知如何避免这种危险时, 恐惧信息显得非常真实和强大, 无法否认和抗拒。

恐惧的情绪更能让受众检查自身的状况, 是否属于被展示出来的可怕现象。在巴黎欧莱雅的广告中, 女性会在收看广告的第一时间被引导思考逻辑, 去检视自身是否有广告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然后绝大多数女性受众都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广告中提出的问题或者认同广告中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 自动地认为广告中所表达的信息是具有高度可信性的。

只有让人们意识到威胁的严重性和高度的可能性, 又接着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 并展示出了可行性, 让受众感到通过行动, 即购买和使用产品, 就能够必满危险, 恐惧信息才会达到应有的说服力。

摘要:电视广告的时间长度有限,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说服受众认可广告内容、最终购买产品的目的, 巴黎欧莱雅通过引发受众消极情绪的说服方式进行广告说服方式的创新, 参与市场竞争。在说服内容上, 以引发受众恐惧、担心心理的内容为说服开端, 紧接着提供消解消极情绪的解决方案即展示产品优质特色, 最后以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的代言人所做的保证加以肯定和证明, 形成了完整而独具特色的说服逻辑线条, 并以多种形式加以展示, 各季度广告和各系列产品广告保持同一风格和内在逻辑, 形成了联系紧密、特色鲜明的说服方式, 为巴黎欧莱雅的品牌营销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告说服,消极情绪说服,品牌营销,巴黎欧莱雅

参考文献

[1][美]戴维·迈尔斯.看不见的影响力.乐国安侯玉波郑全全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2]李珅.从广告发展新趋势看说服者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当代青岛.2003年06期.

[3]黄静童泽林张友恒张晓娟.负面情绪和说服策略对品牌关系再续意愿的影响.心理学报.2012年08期

消极情绪 篇10

简言之,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 这种主观体验不仅包括人内心的主观体验, 还伴随与之相一致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来考量他们内心的主观体验, 这为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提供了可能。学生的情绪与客观事物间存在一个中介, 这就是“事物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而教师是完全可以制造或去除这个“中介”的, 这为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情绪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 情绪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际交往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我们发现, 学生间的矛盾往往由一些小事引起。而好的素养则可以避免这种矛盾的发生。比如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就可以化解交往中的尴尬。

其次, 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情绪状态, 能使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脑思维活跃, 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 人在高兴的时候思维一般很敏捷, 这对决策、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思维过程影响极大。而自卑、恐惧、焦虑、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人情绪低落,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反应呆滞, 心神不安, 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第三, 情绪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关报道称, 据科学家推算, 人类自然寿命可达160岁。然而,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享年其半呢?究其原因, 除了坎坷劳累之外, 折寿的主要因素当首推感情损伤。由此可见,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是多么重要。愉快的情绪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而恐惧则起到相反作用。

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中职学生的成绩一般较差, 家庭经济拮据, 缺乏进取心, 所以, 一些同学都与自卑、恐惧、焦急、抑郁、愤怒、嫉妒为伍。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 消除不良情绪, 是中职校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任务。下面, 就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为例, 解读中学生消极情绪的消除。

(1) 克服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带有自我否定倾向的情绪体验。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长久的失败体验, 如对自己学习能力或品行评价过低, 或认为自己的相貌不出彩, 或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从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 切忌赶进度。问题答得好, 自然受表扬, 就算回答错了也要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 要遵循“只要开心就好”的原则。要知道, 此时的课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另外, 让学生分组表演英语情景剧等, 也是克服自卑的好方法。在表演中, 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的台词简单一点, 少一点, 确保他们完成角色任务。要知道, 成功是克服自卑的最好办法。

(2) 消除恐惧心理。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 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恐惧心理首先来自于单词记忆。这就要求老师在单词教学上采取更多的措施, 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 应避免整节课教单词的枯燥乏味的做法, 尽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3) 走出焦虑阴霾。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 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过度的焦虑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在英语课上产生的焦虑, 往往是由于担心不会回答问题等而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 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问题的难度不应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对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问一些是非题, 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则可问一些问答题。这样, 可以避免学生的过度焦虑, 让他们热爱英语而不是害怕。

第四, 消除愤怒。这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学生对老师的正确批评教育往往由于认知错误而愤怒, 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更会影响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 英语教师必须多采用欣赏教育的方法, 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气质、性格, 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 杜绝学生愤怒情绪的发生。一旦发现学生有愤怒情绪, 应暂停自己的教学、教育活动, 并可以用更换主题的方法, 消除引起愤怒的“中介”, 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

总之, 情绪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更会影响我们的做人。在课堂上, 教会学生消除消极情绪, 是中职老师重要的且是必要的工作。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森在《积极心理学》中说, “好情绪才能使事情办得更顺利”。情绪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更会影响我们的做人。中职学生由于其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所以, 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消除消极情绪, 是中职老师重要的且是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英语课,消极情绪,消除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消极情绪 篇11

关键词 人际自立;情绪Stroop任务;一般消极情绪信息;人际消极情绪信息;注意偏向

分类号 B842.1

1.引言

人际灵活是人际自立的五个特质之一,是指能够权变、现实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以维护交往各方的需要、利益和面子(夏凌翔&黄希庭,2008)。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人际开放是相互独立的,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同时具备五个特质,因此对人际自立五个特质的独立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大五人格与人际自立五个特质的对比分析发现,人际自立的一些特质与大五人格具有相似之处,比如低人际独立与神经质,人际主动与外倾性等。人际灵活是最符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特点的人格特质,却被西方大五人格所忽略。因此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人际灵活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际特质。

近些年,人格特质与消极情绪的关系是众多研究者试图探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消极情绪信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存在重要的意义,与积极情绪信息相比,消极情绪信息具有较高的唤醒度(Herbert,2007;lto,Cacioppo,&Lang,1998)。因此本研究也立足人际灵活与消极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研究。

前期对人际灵活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人际灵活与消极情绪的关系并不稳定,仅表现出微弱的相关性。例如,有调查显示人际灵活与抑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林天兴&夏凌翔,2010)和-0.06(夏凌翔,2010),与焦虑的相关系数为-0.11(林天兴&夏凌翔,2010)和-0.15(樊倩,马青,&宋艳,2011)。导致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人际灵活是人际特质,在生活中经历更多的是人际事件,因而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可能是与人际相关的情绪信息而非一般消极情绪信息,比如被拒绝、羞愧等。本研究认为,与一般消极情绪信息相比,人际灵活的个体可能仅对人际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理由是:第一,特质一致性效应的研究发现,低自尊个体对与拒绝相关的信息更加敏感(Mor&Inbar,2009);不安全依恋个体容易被依恋相关的情绪信息干扰(Warren et al,2010);特质焦虑对威胁性的信息产生注意偏向(Herbert,2007)。这些研究提示,一些人格特质更容易对与人格特质一致的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第二,图式理论提示,个体倾向于选择加工与图式一致的信息(Mineka&Nugent,1995;Mor&Inbar,2009)。情绪图式(emotion schema)作为一个新的维度已纳入图式的研究(Shaver,Schwartz,Kirsoiq,&O’conner,1987),与其他图式一样,情绪图式在认知加工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前期研究发现,人际灵活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夏凌翔,2010),且能显著预测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夏凌翔,黄希庭,万黎,&杨红升,2011)和感知社会支持能力(Xia et al,2012)。这些研究提示,低人际灵活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权变地处理或调节人际关系,导致更多的羞耻、愤怒等消极人际情绪,这些消极的人际情绪重复被感知、编码、存储,形成消极的人际情绪图式。低人际灵活个体的消极人际情绪图式会促使人际消极情绪信息被激活,因此表现出对人际消极情绪信息的敏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人际灵活能够预测人际消极情绪信息而非一般消极情绪信息。为了考察该假设,本研究同时采用一般消极情绪材料和人际消极情绪材料作对比研究。

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相同的情绪Stroop范式,在不同的实验材料类型的条件下考察高人际灵活特质个体是对一般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还是仅对人际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向被试呈现不同颜色的情绪效价刺激,要求被试忽视情绪效价刺激的意义,尽快对刺激的颜色做出反应。情绪Stroop范式通常用干扰效应作为注意偏向的指标。干扰效应分数为效价刺激颜色命名反应时减去中性刺激颜色命名反应时。如果得分为正数,则表示出现了干扰效应,对效价刺激产生了注意偏向。

2.实验一:人际灵活与消极情绪词的注意偏向

2.1被试

随机选取82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实验(男生37名,女生46名),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M=20,SD=1.57)。所有被试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右利手,均未参加过类似的心理实验。

2.2测量工具和实验材料

采用人际灵活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是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夏凌翔,黄希庭,2008)的一个分量表,包括4个项目,为五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相关特质的水平越高。前期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夏凌翔,黄希庭,2008)。本调查的克隆巴赫a系数是0.78。

选取48个情绪词作为本研究的实验材料。这48个情绪效价词的笔画、频率进行了匹配。其中包括16个一般消极情绪词(比如厌烦的,疲倦的),16个人际消极情绪词(比如被拒绝,受排挤)和16个中性词(比如笔记本,出租车)。实验用词的选取方法:第一,研究者首先从已发表的46篇关于情绪注意偏向的文献中挑选120个情绪效价词。第二,请12名非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对初步选取的120个实验用词首先进行积极—消极度(1=非常积极;7=非常消极)和人际拒绝-接纳度(1=与人际拒绝相关;7=与人际接纳相关)的7点评定。第三,根据每个词的评定分数进行排序,选取16个一般消极情绪词(积极}肖极度得分为:M=5.5,SD=0.47:拒绝—接纳度得分为:M=3.75,SD=0.18);16个人际消极情绪词(积极}肖极度得分为:M=6.40,SD=0.15;拒绝-接纳度得分为:M=14,SD=0.36);16个中性词(积极-消极度得分为:M=4.00,SD=0:拒绝-接纳度得分为:M=4.00,SD=0)。

nlc202309030026

2.3实验程序

被试来到实验室后首先填写人际灵活量表。实验采用E-prime软件编制的程序,在计算机上实施。首先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帮助被试熟悉实验流程和按键方法。在正式实验前,选取除正式实验外的16个中性词作为练习材料,被试进行练习实验时程序给予反馈(Gootjes,Coppens,Zwaan,Franken,&Van Strien,2011),直至被试完全掌握实验方法后才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过程中,反馈消失。

正式实验时,在屏幕中心首先呈现一个注视点“+”,呈现时长为500ms(Yovel&Mineka,2005),之后屏幕中心呈现一个用红色、黄色、蓝色或绿色四种颜色fGooSeset al,2011;Isaac et al,2012)中的一种书写的36号宋体的情绪词,此时要求被试忽略情绪词的意义,尽可能又快又准地就词的颜色进行按键反应。被试按键后刺激词消失。如果被试未反应,则刺激词最长呈现2500ms(Demily et al,2010),之后进入下一个trail。

本实验采用block的实验设计,根据情绪效价的不同分为三个block,block以及block中的情绪词均采用随机的方式呈现,每个block结束后,被试休息一分钟。一个Block中的每种情绪刺激词均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各呈现一次。为了平衡按键误差,当出现红或黄色时,一半被试用左手(红色按D,黄色按F),当出现蓝色或绿色时,一半的被试用右手(绿色按K,蓝色按J),另一半被试左右手按键的方向则相反(Gootjes el al,2011)。

2.4结果与分析

根据已有的研究,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前的处理,即排除错误的反应和反应时超过三个标准差的数据(Dewitte,Koster,De Houwer,&Buysse,2007)。为了考察人际灵活与消极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关系,计算出注意偏向指标(即干扰效应分数)后进行进一步分析。一般消极情绪词干扰分数为RT(一般消极情绪词)减去RT(中性词);人际消极情绪词干扰效应分数为RT(人际消极情绪词)减去RT(中性词)(RT=反应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灵活与人际消极情绪词干扰效应分数显著负相关(r=-0.29,p<0.01),但与一般消极情绪词干扰效应分数的相关不显著(r=-0.1,p=0.38)。为了考察不同人际灵活水平与消极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关系,按照±0.5个标准差将被试划分为高人际灵活组(28人)和低人际灵活组(29人)。高、低人际灵活组的干扰效应分数的描述统计见表1。

对干扰效应分数进行2(人际灵活水平:高人际灵活组、低人际灵活组)x2(干扰分数效价:一般消极情绪词、人际消极情绪词)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效价词干扰效应的主效应不显著,F(1,55)=0.24,p>0.05,人际灵活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55)=4.46,p<0.05,n2=0.26,人际灵活水平与效价词干扰效应的交互作用显著,F(1,55)=4.03,p<0.05,n2=0.38。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低人际灵活组对人际消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大于高人际灵活组,F(1,55)=6.40,p<0.05,n=0.31。

2.5讨论与小结

本研究通过情绪Stroop任务考察低人际灵活是否仅对人际消极情绪词产生注意偏向。结果显示,低人际灵活仅对人际消极情绪词而非一般消极情绪词产生注意偏向,支持了本研究假设。这一研究结论与“特定性效应”(specific effect)”的观点相一致,即个体对与其人格特质关联的特定刺激更加敏感(Mathews&MacLeod,1985)。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高人际灵活组相比,人际消极情绪词对低人际灵活组的个体产生更大的干扰。这可能是低人际灵活个体不善于处理人际问题,从而导致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消极人际情绪信息。这些消极的人际情绪信息在认知加工任务中容易被激活,从而导致反应时的延长。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虽具有一定价值,但还存在值得探讨的地方。研究发现,当前的心境状态会影响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EIliott,Rubinsztein,Sahakian,&Dolan,2002;Tonna,De Panfilis,&Marchesi,2012)即表现出心境一致性效应(mood congruency effect)(Bower,1981)。而如前所述,人际灵活与一些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性,因此低人际灵活对人际消极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也有可能受到当前心境的影响。

3.实验二:人际灵活与消极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有研究通过对情绪信息的愉悦度和唤醒度进行操纵,结果显示情绪Stoop效应与情绪唤醒度的水平有关f封春亮,马伟维,王优,罗跃嘉,2004)。实验一使用的是情绪效价词,然而与情绪词相比,情绪面孔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唤醒度更高。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情绪面孔作为情绪刺激材料,对低人际灵活与消极情绪注意偏向做进一步的探究。另外,当前的消极心境状态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控制。

3.1被试

另外选取67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本次实验。

3.2测量工具与实验材料

采用青少年人际自立量表分量表(夏凌翔,黄希庭,2008),本次调查的人际灵活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是0.71。

从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Chinese Faci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CFAPS)(王妍,罗跃嘉,2005)挑选20张一般消极情绪面孔(悲伤面孔),20张人际消极情绪面孔(愤怒面孔)和20张中性情绪面孔。面孔筛选的步骤与实验一情绪词筛选的步骤相同。最终获得一般消极情绪面孔16张(积极-消极度得分为:M=5.8,SD=0.67:拒绝-接纳度得分为:M=3.75,SD=0.18),人际消极情绪面孔16张(积极-消极度得分为:M=6.26,SD=0.83:拒绝-接纳度得分为:M=1.26,SD=0.52),中性情绪面孔16张(积极-消极度得分为:M=4.01,SD=0.21;拒绝-接纳度得分为:M=4.00,SD=0)。

nlc202309030026

3.3实验程序

被试来到实验室后首先填写问卷册,这个问卷册包括人际灵活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实验采用E-prime软件编制的程序,在计算机上实施。首先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帮助被试熟悉实验流程和按键方法。在正式实验前,从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中另外选取16张面孔图片作为练习材料。被试进行练习实验时程序给予反馈,直至被试完全掌握实验方法后才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过程中,反馈消失。正式实验的程序与实验一相同。

3.4结果与分析

排除错误反应和反应时超过三个标准差的数据后进行干扰效应分数的计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个体当前消极心境状态后,人际灵活与人际消极情绪面孔干扰效应分数显著负相关(r=-0.32,p<0.01),但与一般消极情绪面孔干扰效应分数的关系不显著(r=0.15,p=0.22)。按照±0.5个标准差将被试划分为高人际灵活组(13人)和低人际灵活组(27人)。高、低人际灵活组的干扰效应分数的描述统计见表2。

对干扰效应分数进行2(人际灵活水平:高人际灵活组、低人际灵活组)x2(干扰分数效价:一般消极情绪面孔、人际消极情绪面孔)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效价面孔干扰效应的主效应不显著,F(1,37)=0.22,p>0.05;人际灵活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F(1,37)=0.1 0,p>0.05;人际灵活水平与效价词干扰效应的交互作用显著,F(1,37)=14.64,p<0.01,n2=0.20。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低人际灵活组对人际消极情绪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大于高人际灵活组,F(1,37)=6.75,p<0.05,n2=0.38。

3.5讨论与小结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人际灵活仅对人际消极情绪面孔产生注意偏向,且人际消极情绪面孔对低人际灵活组的干扰大于对高人际灵活组的干扰,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这与之前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例如在情绪Stroop任务下,特质生气个体表现出对生气面孔颜色命名的延迟,即对生气面孔产生注意偏向(Honk,Tuiten,de Haan,vannde Hout,&Stam,2001)。

与高人际灵活个体相比,低人际灵活个体对人际消极情绪面孔更加敏感。这可能与低人际灵活个体已有的人际情绪图式有关。低人际灵活个体的人际特点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历更多的人际消极情绪,当遇到与他们的情绪图式相一致的情绪信息时,这些情绪信息就容易被激活。因此在情绪Stroop任务中,低人际灵活个体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在人际消极情绪面孔上,导致在对人际消极情绪面孔的颜色命名任务上的反应延迟。

4.总讨论

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低人际灵活对人际消极情绪信息而非一般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的研究假设。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情绪Stroop任务结果显示,人际灵活仅受到人际消极情绪信息的干扰,且低人际灵活受到人际消极情绪信息的干扰效应显著大于高人际灵活组。

根据图式理论(Arbib,1992),个体倾向于选择加工与图式或情绪特质一致的信息,图式或知识结构的激活容易导致注意偏向的产生。如前所述,人际灵活作为一种人际特质,能显著预测人际关系(夏凌翔,2010)、人际能力(夏凌翔,黄希庭,万黎,杨红升,2011)、感知社会支持(Xia et al,2012)等,这提示人际灵活特质的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体验更多的人际情绪体验。人际灵活个体重复的人际情绪体验容易形成人际情绪图式或结构,这种已有的情绪图式或结构的激活是导致人际灵活对人际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低人际灵活组受到人际消极情绪信息的干扰效应显著大于高人际灵活组。除了低人际灵活个体消极的人际情绪图式起到作用外,我们认为高低人际灵活组个体在注意控制能力上的差异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注意控制是指个体控制或抑制无关刺激的能力(Derryberry&Reed,2002)。研究发现,具有较低注意控制能力的个体对威胁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而具有较高注意控制能力的个体表现出对威胁信息的转移fDerryberry&Reed,2002)。可见,注意控制能力也是影响注意偏向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与高人际灵活个体相比,低人际灵活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较差,这是因为消极情绪容易破坏注意控制系统(Eysenck&Derakshan,2011:Eysenck,Derakshan,Santos,&Calvo,2007)。而低人际灵活的特质使他们不能权变地处理人际问题,增加人际应激,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有可能影响到注意控制。因此在情绪Stroop任务中不能灵活地控制情绪意义的干扰,表现出对人际消极情绪信息命名反应时的延长。

虽然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实验一和实验二均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进行考察人际灵活与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关系,虽然该范式是注意偏向研究的经典范式,但只是停留在是否产生注意偏向的层面上,而对产生注意偏向的成分却无法进行探讨。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采用线索一靶子范式、Gamer范式等对人际灵活与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二,在协变量的控制上不足。实验二仅将消极心境作为协变量纳入分析,而如上所述,注意控制能力对注意偏向也会产生影响,虽然控制消极心境有可能减弱注意控制能力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达到控制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关注对注意控制能力的控制。

5.结论

人际灵活特质是符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特点的人格,但却是被西方大五人格理论所忽略的人际特质。本研究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Stroop实验范式,考察低人际灵活特质是对一般性情绪信息敏感还是仅对人际情绪信息敏感,结果均显示低人际灵活特质仅对人际相关的消极情绪信息敏感,符合特定性效应。

消极情绪 篇12

长期以来, 在遇到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而导致心情郁闷时, 很多教师选择埋头工作或在家早早休息。有时因应对方法不当往往不能有效化解消极情绪, 并使消极情绪不断恶化:一方面, 易使一些教师在面对不满意的工作与生活时情绪失控, 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的冲突, 严重的话会导致不必要的悲剧。因为带有消极情绪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发泄对象, 有时会转嫁到特定的人群——学生的身上, 动手打人或采用语言暴力, 虽然是图一时之快, 有时却因言语不当成为个别学生自杀的导火索, 这方面的媒体报道已屡见不鲜。另一方面, 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被消极情绪所笼罩, 他们想通过努力工作来回避这方面的困扰, 但事实上不但不能减轻消极情绪, 反而增加消极情绪感。因此, 寻找简单易行的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关研究证明, 运动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能。1978年, Greist等人首次进行了该课题的实验研究, 他们发现, 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抗抑郁的效能。同时, 大量的有关体育锻炼与抑郁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体育锻炼与其他传统的应对消极情绪方法一样有效, 是对个别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的有益补充。

众所周知,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消极情绪患者走出消极的心理阴影, 转换注意力, 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跑步、打羽毛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上, 从而缓解消极情绪带来的精神紧张等问题, 使正常的生理机能发挥调节作用, 有助于消除过度紧张和疏导被压抑的情绪, 可以大大改善人的心境。为此, 教师要关注和阅读有关“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信息, 深入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功能, 从而树立正确的运动观, 改变缺少体育运动的不良生活习惯。

二、适时运动是教师应对消极情绪的最佳期

任何问题的处理都有一个最佳期的问题, 教师消极情绪的应对也不例外。

反思我们身边教师应对消极情绪的案例, 很多教师由于重视不够, 应对不及时, 从起初的消极情绪演变成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人数在不断上升。我们知道, 心理疾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可以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很多教师由于对萌芽状态的心理疾病重视不够, 没有用适当的体育运动等方式介入来及时化解消极情绪, 从而使消极情绪患者在后来接连不断的负性事件干扰中不断强化消极情绪, 最终导致教师心理疾病的形成。因此, 从应对消极情绪的体育运动方法来看, 我们要做到:

1.要树立适时运动观

我们要树立一个适时的运动观。当一个人的正常工作或休息受到不愉快事件干扰时, 人无法静下心来工作或休息, 这时, 适时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缓解急躁的情绪或郁闷的心情。我们的体育运动观念要走出机械、死板的定时运动观, 从而使体育运动更好地为人的健康和幸福服务。只要及时采取行动, 消极情绪问题的产生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2.运动要及时

当教师遇到负性事件, 如果教师到第二天还没有走出消极情绪的阴影时, 就要及时花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应对消极情绪。因为当从未有过的忧愁、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笼罩在教师的心坎上时, 时间一久容易使人的行为产生偏差。反思我们的教师在应对消极情绪的问题时, 总是以工作忙碌等各种理由拒绝参加体育运动, 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悲观的精神世界里无法释怀。

3.运动时间分配要适时

从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来看, 虽然没有科学的划分, 但对于上班的教师而言一般在早上或晚上比较好。参与早锻炼, 使教师带着自信, 带着微笑, 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新的一天;参与晚锻炼, 可以使教师消除白天工作烦恼和其他消极情绪, 净化内心, 静心地去休息。当然, 具体的运动时间分配也要因人而异, 主要以参与体育运动后是否有效化解消极情绪为标准。

三、适当运动是教师化解消极情绪的关键

众所周知,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 对于参加运动而言也不例外, 只有适合于某个特定人物的运动项目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反思我们教师的日常生活, 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生活单一, 所有的悲喜哀怒围绕教学工作转, 从而被动地被工作主宰自己的幸福。事实上, 幸福的指标是多方面的,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同样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感, 特别是体育运动, 既可以消耗人多余的能量, 转移工作视线, 又能在健体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信, 改善情绪。针对体育运动, 我们既要积极参加, 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运动项目要适当

首先, 要从消极情绪的程度来决定运动项目的选择。每个人形成消极情绪的原因各不相同, 所以, 要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因人而异。如果是由小负性事件引起的持久消极情绪, 那么, 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等运动量较小但能疏肝理气的运动;如果突发的消极情绪, 而人感到很愤怒时可以选择拳击、踢球等消耗量大但能解气的运动。

其次, 要从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来选择运动项目的类型。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形、体力各不相同, 所以在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时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 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

最后, 要从个人的爱好出发来选择运动项目的类型。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 有些项目将不受制于性别、年龄、体力等方面的影响,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如大个子选择打乒乓球而不是打篮球等。

2.运动量要适当

常言道:有投入, 才有产出。教师要通过运动来发泄个人内心的怨气、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 这就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而运动量的大小取决于时间和运动项目的强度, 因此, 教师要挤出宝贵的时间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要避免因运动时间太少而效果不佳的现象。我们知道, 体育运动是辛苦的, 特别在炎热的夏天参加体育运动更要学会忍受难熬的酷热;在冬天要忍受寒冷的天气;在平时要挤出休闲娱乐时间, 去做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做的体育运动, 这都要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

3.运动的强度要适当

上一篇:围手术期的精神干预下一篇:书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