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军训的意义

2024-10-31

小学生军训的意义(精选4篇)

小学生军训的意义 篇1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是国家昌盛、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认识国防教育的意义, 了解国防教育的内容, 明确国防教育的目的, 接受国防教育的培训, 承担国防教育的责任, 是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更何况是大学生呢?因此, 当代大学生, 尤其是国防生入学“第一课”必须进行军训, 这也是《宪法》、《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规定的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才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无非是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 国家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 由此必须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 这些都离不开国防教育。

当前, 国际形势的主要趋势是缓和, 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保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为各国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 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和平时期, 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 国防观念容易淡化。因此, 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 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 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 提高包围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 是巩固和加强国防,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加强国防教育, 使全体公民清醒的认清国际形势、国内形式, 认识国防建设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明确保卫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国防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以经济技术为基础,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意识形态、对外关系、国防等的综合建设与综合作用。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开展国防教育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国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 认识到国防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觉的把国防现代化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大目标去为之奋斗, 这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说,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单纯从军事力量比较是片面的。现代的综合国力理论, 把国家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力量统一起来。通常认为, 综合国力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国民生产、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社会政治制度、国防能力、内外政策、意识形态、领导的能力与魅力等因素。

国家的安全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 它还要有国民的精神为基础。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只有与国民崇高的爱国主义, 以及把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的精神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国防教育正俱有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危意识的重要使命。

3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和职责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强大, 必须使每个公民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 系国家安全为一身, 关注国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公民必须忠于自己的国家。因此, 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 公民必须依法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当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教育作为公民的基本教育内容。在我国, 国防教育早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青年学生, 始终是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中, 《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 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 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 考核合格的, 经军事机关批准, 服军官预备役。”第45条规定:“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 配备军事教员, 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为了贯彻执行《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又相继制定了结合本地区特点的国防教育法规。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用一章共五条的条款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 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是让符合法定年龄而无条件服现役的公民接受国防教育和依法服兵役的一种形式, 是法律赋予每个大学生的光荣义务和历史使命。

4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国防现代化是指国防建设具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其核心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其标志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在现代战争中, 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位的, 但是我们对人的因素要作全面的理解。它不尽包括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 还包括人的智慧和才能, 包括人对科学文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 挑选一部分专业对口, 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大学生, 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业训练, 就可服军官预备役, 或充实到部队去弥补我军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军自1983年以来从地方高校选拔培养的一大批大学生, 已经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5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好形式

当代大学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充满青春活力, 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积极进取, 这是目前大学生显著的特点。他们中绝大多数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大局的政治觉悟。但是, 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缺乏艰苦锻炼和社会实践, 知识面较窄, 知识结构尚不完善, 鉴别是非能力差, 容易受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国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集德、智、体、美教育于一身。因此,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应当热心于改革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地遵纪守法, 有良好道德品质;应当勤奋学习, 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目前在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 正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是国家昌盛、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根据《宪法》、《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地方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地方大学生军训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军训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林.美国西点军校体育发展计划管窥[J].武汉体育学报, 2002, (3) .

[2]陈云金.高校国防教育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8) .

小学生军训的意义 篇2

一、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教育是法定的责任和义务

国家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在校期间有接受军事训练的责任和义务,因而接受军训是每个高等院校在校生应该尽到的光荣义务。

二、通过接受军训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广大同学,对于战争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和电影中的描述,战争彷佛也是很遥远很模糊的事情,战火硝烟都是曾经的往事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在日复一日平凡而舒适的生活中,现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越来越差。然而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应当通过适当的军事训练来提高青年的国防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军事素质,使得他们能够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成为军事后备力量

三、通过军训使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

大学的生活非常自由与自律,这样使得部分同学们不自觉地放松了自己,没有了高中时代良好生活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上的事看似是小,但却这代表了人生态度的问题。

军训还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做事风格,这些对于人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喜悦于同学们的这种转变,因为他们在向成功迈进。

四、通过军训来培养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四项素质。

当下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和风气,如诺大学生被这类思想所污染,那么他很难成为社会的栋梁,反倒是可能成为高智商犯罪者,成为社会隐患。因而育德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而军训中的严格管理,优良作风以及在艰苦中凝成的情谊和友谊,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审美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军训使同学们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人生的道路都是曲折并充满不确定性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只有克服了这些“路障”,我们才能向成功迈进。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调整心态,对于顺利地克服困难至关重要。每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并不是被困难打倒的,而是在艰苦和困难面前,自己首先失去了应对困难的勇气和沉着冷静的头脑。

学生军训的存废之争? 篇3

废——效果不好 何必再坚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八章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笔者认为,军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體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服从、吃苦耐劳等品质,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受不了军训的艰苦,而且如今和未来的军事斗争越来越不需要大量的人与人面对面,主要依靠高科技的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也不再要求人人成为民兵。现在学生军训的价值并不大,与其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学生的军训上,不如让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

存——反思现状 立场别跑偏 近日的新闻已经说明,目前个别学校的军训管理有漏洞,但若因此就要废除军训制度,有因噎废食之嫌。

目前,很多国家都将军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是一种先进正确的国防理念,而且军事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品质。至于专业教员缺乏、经费不到位加重学生及家长负担、军训基地缺乏不得不依赖学校操场、器材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并非解决不了。

大学生军训重要意义论文 篇4

杨凯

(生命科学学院 2012级生物工程 120903020067)

一、引言

军训是大学生入学以后接受的一次特殊教育。军训在军事集体中进行,使每个成员在个性差异下交往、融合,个体就能在精神上大大丰富起来,在智能上更快地成熟,也能更快获得其本身所缺乏的那些品质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根据酗家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嗣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对大学入学新生的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通过训练,促使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尉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与组织纪律观念,锻铸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一批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能否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培养与礼会主义道德规范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偕发展,为大学四年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担任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大学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

二、概念

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三、军训的起源

学生军训,在我国可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会。据《礼记》、《周礼》等记载,过军训来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西周官学已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我国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真正走向正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

四、军训的发展

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从1955年至1957年间,教育部、国防部依据《兵役法》的规定,又先后批准在全国127所中等学校进行军训试点,当时,高等院校重点进行预备役技术军官训练,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实践证明,上述军事训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以及扩大知识面,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对《兵役法》又进行了修改。《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1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2001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军训对学生个人和高校培养的重大意义

5.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世界多元价值观与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消极不良的思想风气也在不断地滋长蔓延。为此,就必须以军训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程的特长与优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历史传统教育、军事思想教育、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以史育人、以传统育人、以先进典型育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军训教官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襟怀,来感染、教育当代大学生。通过军训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发他们的爱困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5.2 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军事训练,它实际上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渎#”的热情,增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成才目标,深刻理解“人才”的内涵,找准人生的坐标,按照经济丰十会发展的需要多方位地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从而把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并不屈不挠为之奋斗。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问,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处理好学习与军训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3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军训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时起床,按时参加军事训练,按时参加军事理论课学习和政治学习,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反对拖拉、散漫的作风,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同时,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学会整理内务、洗军衣、练军歌,因而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5.4 发挥学生在军训中的主体作用

要达到军训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生中培养一批学生干部,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增强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军训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在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为只有当某种行为方式成为个体性格中稳定、长期的需要与倾向时,我们才可以说,大学生教育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应出充分发挥军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军训这种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军训的点点滴滴逮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激发他船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外在的规范、约束、要求内化为主体内在自觉的行动与过程,成为个体长期的、稳定的、内在的自律与需要,不断的引导个体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民族的振兴与祖国的腾飞。

六、大学生军训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6.1 军训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途径

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军训是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性、知识性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

素质教育。大学生通过军训掌握了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了军事条例、军事技术及光荣传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了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作风,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大学生军训是学习军事技术的最好时机,同时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6.2 军训是增强国防力量建设的需要

对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首先是使大学生在军事训练课程中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军事知识技能,为国防建设效力,为我国军队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兵源和预备役军官。

6.3 军训是高校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措施

国防教育是以建设强大国防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防知识为基本内容,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国人民进行培养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激励全国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全民综合教育活动。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军训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但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参考文献:

上一篇:造价成本控制工程预算下一篇:林业演进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