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共11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1
近年来,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工学结合、重构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 新培养模式和新课程体系的生均教育成本到底是多少, 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起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课题, 以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专业的一个试验班为案例, 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路桥专业教学组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成本计算模型和生均高校教育成本计算分析三方面加以阐述, 最后得出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生均教育成本。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路桥专业教学组织的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理论知识, 而且参加企业生产工作, 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条件下学生作为社会从业人员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真实的企业环境应当保证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稳定的生产任务和一致的产品规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 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标准, 并给予相应学分。
作为从业人员长期处于野外工作环境下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其工作场所线长点多、流动不定, 施工生产任务随经济形势和企业中标情况不定, 每个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同一施工项目的工作任务变化多端, 任一施工项目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其教学组织方式和一般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模式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 本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定义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及半年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在情景化的校内实训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学和融合于企业的顶岗实习, 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目的。
(一)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与课时
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学改革试验项目的培养方案, 抽提出教师教学工作量 (如表1所示) 。
跨职业理论课程———主要指政治、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等。本类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进行。
职业领域宽度基础课程———主要指路桥专业导论、路桥应用力学、道路工程制图与CAD、道路建筑材料等课程。本类课程为校内理实一体化课程, 主要采用主辅师制。
职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主要指路基土石方施工、路基小型构造物施工、道路基础处治、稳定类砂砾类垫层及基层施工、水泥路面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桥梁基础施工、桥梁下部施工、桥梁上部施工、隧道工程施工、道路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等课程。本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 授课采用主讲教师讲授、分小组操作指导的方式进行。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此类课程为扩展学生核心就业能力而开设, 含道路勘测与设计、控制测量与误差分析、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公路工程检测等。本类课程属理实一体化课程, 按主讲教师讲授、分小组操作指导的方式进行。
专业任选课程———主要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开设的房屋建筑概论、工程监理基础、交通工程学、土木建设法规、城市道路设计、道路养护管理等。本类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进行。
公共选修课程———此类课程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 如书法、音乐欣赏、社交礼仪等, 采用课堂教学方式组织。
课外素质教育课程———此类课程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 如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等。
职业实践学习领域课程———主要指顶岗实习、施工技术总结 (毕业设计) 和毕业答辩, 按理实一体化组织教学。
(二)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训条件
根据路桥专业高职教学改革试验项目的培养方案, 抽提出实验实训条件 (如表2所示) 。
教育成本计算模型
(一) 成本核算原则与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耗费的资源价值, 是教育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广义的高等教育成本是指全社会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耗费和损失的成本总和。狭义的高等教育成本专指高校为培养专门人才而耗费的成本。学校投入教育的各种资源, 如果不是用于培养学生, 而是用于其他目的, 则不能进入教育成本。
目前,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这种核算方法满足了国家预算管理的需要, 清晰地反映了各种支出的去向。但从学校管理角度看, 难以满足特定目的, 如不同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培养模式的要求。为此, 需要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测算方法。本研究借鉴建设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 以一个班级为测算单位, 拟定高校教育成本由教学直接费用Z、教育间接费用J和教育其他费用Q三部分组成。
(二) 高校教育成本计算模型
结合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和综合改革试验实践, 高校教育成本由以下部分组成, 即: (其中, T———高校教育成本;Z———教学直接成本;J———教育公用成本, 归集为教育间接费;Q———教育其他成本, 归集为教育间接费) 。在成本计算中, 对已有实践并能较准确核算的按真实耗费计算, 对无法准确核算的, 以反映不同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模式的分项费率和分项直接成本相乘积计算。
注:学生个人实操训练项目———指满足职业岗位能力所必需, 仪器设备费用较低的实训项目, 按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工位、一套设备进行训练。学生集体训练项目———指满足职业岗位能力所必需, 但仪器设备费用较高或体积较大, 按学生分成大组训练的项目
生均教育成本计算与分析
按实验班学生50人, 计算出三年总费用后, 再除以人数, 得出人均高校教育成本。
(一) 教学直接成本:Z=Z1+Z2+Z3+Z4
教学直接成本体现在直接用于学生的资源消耗。
Z1———教学人员直接成本, 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劳动的消耗部分。包括直接参加教学教辅活动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及福利性支出, 以课时为基数, 按每课时平均120元计算。
Z2———折旧成本: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实物性资产的折旧。采用分类选取不同折旧率, 按直线法进行折旧, 其中设备折旧年限取10年, 多媒体教室和图书资料取5年。
Z3———教学辅助费:包括直接用于教学和实训的原材料消耗、仪器设备的零配件添置、维修保养、教师教材、师生到施工工地的交通住宿费等, 按实验班实际运行情况折算为分项费率形式计入。
Z4———直接学生费用:包括学生奖学金、学生活动经费、学费减免、实习补贴等各种直接费用, 按实验班执行情况折算为分项费率计入。
(二) 教育间接成本:J=J1+J2
教育间接成本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 (试行) 》所列的学校教育公用成本, 教育公用成本指标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效率, 可以用它认识和分析高校机构臃肿、行政管理费用膨胀等问题。
J1———行政管理费用, 如行政管理、党团工会、后勤管理等, 以教学直接成本为基数按分项综合费率计入。
J2———业务费用, 如公务费、业务费、教师继续教育费, 科研、基建、校园维修、招待费等, 以教学直接成本为基数计入。虽然有专家认为不与学生培养直接相关的科目不应计入教育成本, 但从办学院校的核算支出角度仍按分项综合费率与教学直接成本相乘积计入。
(三) 其他费用:Q=Q1+Q2
Q1包含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医疗费等属于转移支付的社会保障费, 归集为“其他费用”。
Q2考虑教学、实训、行政办公用房、学生活动场地、生均占地面积等费用支出, 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所列生均用房16/m2、生均占地54m2标准, 参照实验班所在地调查的建安费2000元/m2, 折旧年限30年测算;对占地成本部分, 因公办院校土地来源复杂, 无法准确测算生均占地费用, 按每生每年325元测算。
(四) 生均教育成本分析
教学直接成本Z由实验班实际运行情况据实计算, 人均成本1.98万元, 占生均教育成本73.6%。主要原因是因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中对师资、学生分组数、设备台套数和工位数的高要求引起。子项Z3教学辅助材料费反映实训、实验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组织力度, 子项Z4直接学生费用反映学校对学生资助力度, 均由分项费率与Z1、Z2之和的乘积计算。各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学组织方式不同, 可以对分项费率系数给予调整。
教学间接成本J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其子项目分为可以较准确计算的行政管理费用和不易准确计算的业务费用, 均由分项综合费率与教学直接费用Z乘积计算, 各校管理水平不同, 分项综合费率的取值也应不同。其他费用Q反映了学校的社会负担和校园校舍建设费用, 受学校历史积淀和校园建设规模因素影响, 各校的计算结果不同。各分项费率和分项综合费率的取值应由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教育部提供的资料显示, 全国平均年生均成本 (本科) 为1.6万元/年。本文得出高职生均年教育成本为0.8967万元, 数据较可靠。
结语
高职院校应当培养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岗位技能的毕业生。为满足双系统教学目标, 必须使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由此引起的教育成本测算方法与传统培养模式迥异, 应当重视开展新培养模式的成本核算。
本研究根据实验班的执行情况进行测算, 对能准确测算部分, 据实计算;对目前还无法准确测算部分, 按分项费率计算。对各分项费率的取值应进一步调查分析, 并给出一定的取值范围, 以供有不同办学特点的学校取用。
文中给出某院校一个实验班的人均直接教学成本和人均教育成本测算数据, 同时给出了各分项费率取值, 能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水平, 可供其他院校参考。
参考文献
[1]尤谊, 等.高校教育成本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8, (59) :45-47.
[2]朱文平, 等.关于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04, (5) :13-14.
[3]陈伯春, 等.基于基本办学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测算[J].教育科学, 2005, (4) :41-44.
[4]谢向东.关于高校生均成本的思考[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2) :56-5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2
[摘 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技术人才。从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当前道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阐述道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主,强化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实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改革;道桥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90-02
一、引言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简称道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技术人才。道路工程课程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由“知识型”培养成“能力型”人才,成为各高校道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各个开设道路工程专业的高校对道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邓苗毅[1]等指出道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对策是强化思想认识,完善实践教学系统,拓展实习基地。黄敏[2]等结合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计划、深化教学改革等多种途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李清富[3]等提出了道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将该专业细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提出了“平台课”+“模块课”+“课程群”的新课程体系。朱海峰[4]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用人单位跟踪回访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对新建本科院校道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陈秋玲[5]等人在对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公路建设生产实践活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所面临的问题。
二、道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各专业课实验教学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较少
道路工程专业逐步开出多项实验:沥青三大指标实验,力学性质试验,水泥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等。这些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项目理论性较强,实验教学缺乏工程背景,使学生觉得实验距离工程实际较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目前大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对道路的了解大多仅限于生活中的接触,缺少工程背景及观念,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
(二)难以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实习基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我校道路工程专业现开设的实习课程主要有专业认识实习、路基路面课程实习、道路勘测设计实习等。这几门课程的实习过程中,除了道路勘测设计实习与相关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外,其他几门课的实习地点都是随机而定。每年到了实习时间,整个道路工程专业的老师们发动各种关系,联系施工现场,运气好的话能碰上合适的施工工地供学生们参观实习,时间不凑巧或运气不好的话,就不能联系到合适的施工工地,这时就只能让学生在室内观看录像或视频,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多为验证性的、模仿性的,脱离工程实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调研及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道路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所涉及的题目大多是验证性的和模仿性的,很少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甚至十几年也不换题目,每年毕业设计题目就集中在某条路的设计或者评价等内容,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工程师,更别提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一)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合理的过程监控体系
通过充分调研,对道路工程专业所有实验课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独立设置系列课程实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尝试建立以规定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学生自填实验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为辅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开放实验室、毕业设计(论文)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等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针对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季节性强、时空跨度大、实习内容丰富、施工工艺复杂及生产项目不可重复性等特点,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相结合、现场操作训练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实习过程中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实习过程的考核,改变以往单纯以实习报告来评定学生成绩的现状,从而有效杜绝实习报告抄袭现象,形成由“实习资料准备—实习基地选定—实习动员与实习教育—计算机仿真虚拟实习—工地现场实习—阶段性的实习座谈与交流一答辩交流—成绩评定”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
在毕业设计(论文)和课程设计选题及内容设置上,要改变以往单纯模仿性的训练,逐渐过渡到向研究性训练转变。在达到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及特点,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及相关工程实际问题和专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由此提高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创造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依托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置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同时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快速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院每年都要举办若干次科技讲座、学术报告,举办学术会议,参观在建大型工程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营造出了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各类热点问题及学科前沿,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专业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5年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两支河北工业大学代表队在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佳绩,在本届大赛中取得A组赛题三等奖1项、B组赛题(桥梁方向)二等奖1项和最佳组织奖1项。2015年土木工程学院在“旭域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加筋土挡墙设计大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我院学生在“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个特等奖及一个一等奖的好成绩。科技竞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虚实结合的稳定的产学研实习基地
结合道路工程专业与生产过程各环节对接的课程体系特点,建立虚实结合生产实习全过程。通过计算机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性虚拟实验使其成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有效辅助手段,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即将虚拟实验手段融入课前预习、课上实训和课后实践等环节,用虚拟实验对施工过程进行展示,对施工设备的使用、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为学生搭建一个随时实习、互动实习的教学平台。
当然,虚拟实习过程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以“虚”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联系,重点还是要以“实”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企共建作用,根据道路工程专业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由学校教师、设计院相关人员以及实际施工技术人员组成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行多渠道、多导师指导。实习基地在每年的实习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参与制订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内容,体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实习更具针对性。
四、结语
通过对道路工程专业课程的综合考虑,对创新型、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基础实践,强调专业实践,确保综合设计实践的进行,建立适应道路工程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推动和促进道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及创新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邓苗毅.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3(7):111-113.
[2] 黄敏,卢海林,胡小弟.地方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途径[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9):138-140.
[3] 李清富,张鹏,刘晨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273-275.
[4] 朱海峰.新建本科院校道桥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以莆田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2(4):129-130.
[5] 陈秋玲.基于公路建设工作过程的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3-85.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3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是促进宏观经济转型升级而需要开发我国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一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达到中高职教育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是路桥专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满足行业企业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通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衔接研究,能够解决路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错位对接的问题,从而提升中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和提高办学效益[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如果由两个不同主体独立的来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则在路桥专业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教学衔接问题。目前,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衔接的相关研究内容较少,取得的成果也较少。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张献梅[4]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 + 2”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在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编写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进行了研究。谭丽娜[5]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结合实际对如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赵晓宁[6]针对“3 + 2”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王艳飞[7]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 + 2”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其有效衔接措施。刘娜[8]对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得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根据铁路运输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结论。郭占月[9]认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其技能型特征上更多地应体现在其从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知道: 影响中高职人才培养教育的有效衔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高职两阶段教育的工作重复性和专业层次性模糊等问题,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衔接进行研究,根据路桥专业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分层次、统一化、有系统地展开,使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有效的衔接起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
2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旳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由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两部分来完成,目前在路桥专业教学衔接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在路桥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缺乏层次性和延续性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路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路桥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 在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清晰的差异定位,模糊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职业技能培养上的层次性。另外,路桥专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还都只强调与企业方面的对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制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没有建立衔接机制,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中职教育忽视了与高职教育的对接,高职教育忽视了与中职教育的对接,且高职教育的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考虑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之间的生源差异[10]。这些都导致了路桥专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缺乏层次性和延续性,也影响了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2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授课内容重复且脱节
由于路桥专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路桥专业职业技能,具有很高的相似程度,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这两类院校都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能结构要求不可避免的重复设置课程。由于国家和地方没有按中职阶段要求或高职阶段要求统筹的制定每一门课程分层次的课程标准,致使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授课内容; 尤其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路桥专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为了保证路桥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授课内容非常容易出现相同的现象,致使中职升入高职的路桥专业学生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重复学习部分路桥专业课程内容,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相对浪费,也严重影响了路桥专业中职升入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另外,中职升入高职的路桥专业学生在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因为中职生没有学习过普通高中知识,当前的路桥专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依据高中生源制定的,导致中职升入高职的路桥专业学生不能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造成当前的路桥专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中职毕业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水平脱节,中职生进入高职毕业后不能达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实施策略
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本文参考相关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一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实施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3.1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层次分明
虽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都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路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由政府、路桥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多方面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 路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层次化、一体化的特点, 不仅要反映出在知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还要考虑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体现出路桥专业中高职学生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这些都有利于路桥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路桥专业行业企业需要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路桥专业所具备不同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等,路桥专业中职教育需要中职生掌握从事路桥专业工作所具备的实际技能知识, 路桥专业高职教育不但需要高职生掌握从事路桥专业工作所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高职生掌握高等教育中与路桥专业相应的基本知识[12]; 一般情况下,路桥专业中职教育只需要中职生拥有经验层面或单项技术操作层次的工作能力,路桥专业高职教育要求高职生熟练掌握工作岗位操作技能,且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层面上和组织层次上的工作能力。 在知识和技能层次上路桥专业高职教育比路桥专业中职教育的要求要高,同时路桥专业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路桥专业中职生的要好[12]。另外,在路桥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中都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13]。
3.2统一路桥专业课程标准,衔接中高职课程内容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重点是制定统一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统一的路桥专业课程标准能够解决中高职路桥专业课程衔接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统一的路桥专业课程标准由政府、路桥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等多方参与制定,其中可以考虑中职生源和高中生源的不同学习背景以及路桥专业中职课程内容安排。政府通过路桥专业专家宏观把控行业发展方向,围绕路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路桥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重新建立中高职路桥专业课程衔接标准,明确路桥专业中高职各阶段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协商,科学合理的制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路桥专业课程标准,统筹规划的进行层次化、一体化的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设计以及课程开发, 使中高职路桥专业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整体[14]。
3.3中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上的通畅衔接
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存在不同,有的中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是教育厅,有的中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是交通厅,管理体制上的不同导致中高职路桥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办学理念等方面出现不通畅的衔接。针对这些问题, 在政府的主导下,不同主管部门下的中高职院校相互之间应该多交流沟通,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14]。 在中高职教育中与路桥专业相近专业的相同课程的学分可以互认,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其它路桥专业课程[11],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学习。
4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4
1.哈尔滨工业大学_“C9”大学联盟高校:研究生专业既有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又有桥梁结构工程专业:张树仁、盛洪飞、王宗林、刘贵位、谢礼立、欧进萍、李惠、吴斌、翟长海、郭安薪、王玉银 等。道路方面有:侯相琛、冯德成、谭忆秋、马松林、董泽蛟、解晓光、王彩霞、赵茂才、王龙、曹丽萍等。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北京长安大街的道路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改造的,能承受装甲车及超重型车辆。哈工大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土木建筑系,是我国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同济大学_“985”高校:道路方面有:孙立军、郭忠印、谈至明、凌建明、方守恩、潘晓东、李立寒等。桥梁方面有:范立础、项海帆、姚玲森、葛耀君、肖汝诚、胡世德等。我国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3.东南大学_“985”高校:道路方面有:黄晓明、程建川、钱振东、沙庆林、顾兴宇、邓学钧等。桥梁方面有:刘钊、丁汉山。
4.长安大学_“211”高校:道路方面有:王秉纲、张登良、戴经梁、沙爱民、杨少伟、王选仓、郝培文、王晓谋、郑传超、许金良、陈忠达等。桥梁方面有:徐岳、贺拴海、胡兆同、邬晓光。
5.西南交通大学_“211”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钱冬生、强士中、郑凯峰、赵人达、李亚东、李小珍等。
6.北京交通大学_“211”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夏禾、雷俊卿。
7.中南大学_“985”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戴公连。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8.湖南大学_“985”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邵旭东、陈政清。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9.浙江大学_“C9”大学联盟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项贻强。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10.福州大学_“211”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陈宝春、卓卫东、房贞政、彭大文
说明: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5
吉昌镇上东村东盛苹果合作社成立后,发挥指导组织作用,推广新技术、组织技术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成为果农的贴心服务组织。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成了社员后,何时打药、何时修剪,何时采摘,价格高低,都由合作社出面操心,村民只需要专心生产,不操闲心,如果遇到修剪采摘人手不够的情况,合作社还会派人来帮忙。特别是在苹果销售上,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得非常好,集资兴建了一座贮藏量为200吨的果库,为村民贮藏苹果提供了便利。2012年该村仅苹果一项收入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90%以上。
吉县朝晖苹果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会出资聘请专家给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还引导果农种植有机苹果,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受益农户达2600余户。
吉昌镇阳丰苹果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使用“畜、沼、果”生态模式,建设沼气池102座,沼渣用于果树底肥,沼液用于叶面喷肥。召集4个自然村的15名果树修剪能手成立2个修剪小队,专门帮助村民修剪果树,为果树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保证。同时,该社先后与山东菏泽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和河北隆润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统一购买化肥,以批发价格销售给社员使用,保证社员花少量的钱买更优质的化肥;与山东恒信果业集团结对子,为苹果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已帮助村民平均每年销售50万千克。
车城乡车城村核桃专业合作社指导村民引进良种,并对村民进行修剪、植保技术培训,使核桃树产量提高了三成,户均增收3600多元。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6
高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 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课程改革的方向, 高职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直接关系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1.1 职业课程标准
《教育大辞典》中对课程标准作了如下解释:“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 它有别于教学大纲, 是在一定层面上制订的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然而,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其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为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
因此, 高职课程标准必须能反映其服务对象如行业、企业、施工岗位、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 是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教育标准的融合。
1.2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 我们在制订高职课程标准过程中, 适当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一方面符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 实行“双证书”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
1.3 职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制定中课程内容的选取依赖于典型工作任务, 来自于职业工作逻辑。因此, 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 课程标准的制订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 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 通过学习, 学生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只有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职业岗位的变化, 兼顾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内涵, 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 职业课程标准制定的实施步骤
2.1 分析专业目标, 明确课程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实现的。课程的目标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 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整体要求。因此, 要认真分析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职业岗位 (群) 要求, 来确定课程总体目标及能力、知识、素质等具体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北地区, 服务道路桥梁行业,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备道路和中、小型桥梁的施工及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主要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岗位工作,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开展社会调研, 了解工作过程
制定课程标准应该开展充分的社会调研, 了解职业岗位 (群) 的岗位职责、职业素质要求和技能素质要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情况, 这是制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 本专业服务领域为道路、桥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试验检测、勘测设计、养护管理及相关领域;主要就业去向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养护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及管理等单位;主要就业岗位:工程建设施工、试验检测、工程养护施工、工程管理等技术岗位。
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公路勘测与设计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控制能力;工程造价文件与标书编制能力;施工资料编制与归档能力;公路病害处治、桥梁维护加固能力等。
2.3 划分工作任务, 构建课程体系
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能力观, 将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参照, 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任务 (学习情景) , 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主线, 一门课程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项目, 又可将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典型任务, 以项目、典型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中培养能力。
2.4 描述学习任务, 构建教学标准
对每个学习任务, 要描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教学环境、过程与方法、师生要求、考察与评价和建议学时, 构建教学标准。学习任务的教学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具有适用性和针对性。
2.5 结合高职特点, 建立考核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是对本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综合标准, 是课程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考核标准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习任务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注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检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及水平, 将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3 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桥梁工程》为例建立课程标准
3.1 开发思路
课程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按“桥梁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 以“施工流程”为主线,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 并以典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 模拟施工场景, 设计教学活动, 强化实训实操, 结合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3.2 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通过以桥梁施工中的桥梁基础施工、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桥面系与附属工程施工典型的施工任务为载体, 进行学习项目设计。
在施工中结合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要求, 以及桥梁施工新技术、新规范和验收资料归档要求, 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 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
(2) 能进行合理选用施工机械、施工设备;
(3) 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具有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5) 能按照新规范、规程和新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6) 具有收集整理工程资料、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的能力;
(7) 能完成竣工验收检验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 达到胜任道桥施工员工作要求。
3.3 学习领域
4 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应包括教材选用与编写、教学组织与设计、课程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4.1 教材选用与编写
课程教材应优先选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工学结合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按学习情境进行组织。为提高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 表达精炼、准确。
4.2 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学与评价一体化。通过创设工作情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 针对不同工作任务需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4.3 课程考核与评价
(1) 评价理念。以“知识、能力、过程、结果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评价占50%以上。
(2) 评价内容。 (1) 掌握基础知识:认识、能进行知识点组建的能力; (2) 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案例分析答辩能力。
(3) 评价形式。采用“项目组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评20%, 小组互评20%, 教师评定60%。
4.4 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对教学环境, 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 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要求;提供学生可选用的教材、参考资料, 包括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手册、工种培训手册和岗位工作手册等, 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精品课程网站及网络资源等。
参考文献
[1]杨立峰, 吴延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行动: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制订的研究与实施——以嵌入式应用与开发课程标准为例[J].计算机教育, 2008 (19) :122-126.
[2]徐国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J].职教论坛, 2006 (9X) :1.
[3]张翠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分析——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开发建设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9, 18 (3) :84-86.
[4]赵飞, 曾宪均, 侯江丽, 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9 (6) :120-122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7
一、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通过有效调研和总结,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教师自身因素。青年教师择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决定其是否爱岗敬业及认真负责。有的青年教师存在着择业心态,教学热情不足;道德与责任心不强;知识转化能力太弱;教学反思不够,自我发展动机不强等。
(2)学校、学院和系方面的因素。 学校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包括把优秀的人才引进后,在教学方式上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青年教师的方式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对教学能力的考核不够。学院缺乏激励青年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的机制。系里尚未形成“乐教”的教风。
二、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通过构建符合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 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和发展机制,可有效地提升和发展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1)建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教学能力体系将分为社会责任、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特质四大模块。
(2)系里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和学院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心得研讨汇报活动, 开展青年教师圆桌洽谈,每位青年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汇报,并对评委和其他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
(3)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每年定期派1~2名教师到国内相关企业从事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
(4)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多样化。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应改革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成果在考核中的分量,进而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比重,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5)重视并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系里和学院拟从各个方面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建立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和机会激励并重的激励助长体系。
(6)系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加强管理与监督,形成良好的教风,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摘要: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对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和对策,以期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8
一、技能抽查标准建设目标与思路
对省内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及路桥行业、企业充分开展调研工作, 以科学性、持续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为标准, 以应用能力为主, 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兼顾为原则, 以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 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开发专业技能抽测标准。
二、技能抽查标准建设内容
1. 专业技能抽查模块
通过调研、分析职业资格标准、岗位技能标准、技术规范等文件, 根据本专业各类岗位能力分析, 确定了本专业技能抽查共设置包括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工程测量、道路工程试验、道路工程质量检测、道路工程施工组织、道路工程造价计算的6个技能模块。
其中道路工程制图模块包括公路工程制图规定的使用、公路路线图识读、桥涵工程图绘制等8个考核技能点;道路工程测量模块包括水准仪高差测量、角度测量与计算等6个考核技能点;道路工程试验模块包括土的物理性能检测、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检测等7个考核技能点;道路工程质量检测模块包括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桥隧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3个考核技能点;道路工程施工组织模块包括施工组织横道图的绘制、公路施工工艺流程分析等5个考核技能点;道路工程造价计算模块包括概预算表格的填写、公路工程建安费计算等5个考核技能点。基本涵盖了施工员、造价员、试验员、测量员等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岗位能力。
2. 专业技能抽查方式
根据专业技能抽测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技能抽查分为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工程测量、道路工程试验、道路工程质量检测、道路工程施工组织、道路工程造价计算六个模块, 每个模块均为必考技能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技能操作试题, 题库总量不少于150道。抽查时, 要求学生能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完成给定任务, 并体现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
抽测学生与试题按1:1的比例随机抽选作为本次测试学校抽测待抽试题;被测学生从待抽试题中随机抽选一题进行测试;
3. 专业技能抽查评价方式
本专业技能抽查考核时量为90~120分钟, 以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占20%, 作品占8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既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 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
三、技能抽查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专业学生技能抽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各学校基础设施、学生质量、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在制定考核内容时, 用统一的标准来考核评价学生, 对于某些相对较落后的院校专业, 其软硬件很难再短时间内满足考核要求, 给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阻力。
2. 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可能并不适应新制定的技能抽查标准, 使得在标准实施后, 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优化, 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 给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负担。
综上所述,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抽查, 为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原动力, 是我国高职专业建设的创新, 不仅提升了湖南省内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更促进了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培养, 引领了全国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提升了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摘要:为促进职院校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素质、增强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教育厅实施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本文结合学校建设实践情况, 对我校路桥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建设目标与思路、技能抽查标准建设内容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期为兄弟职业院校开展学生技能抽查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路桥专业,技能抽查
参考文献
[1]徐媛.湖南省教育厅通报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结果[N].长沙晚报, 2012.12.4.
[2]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 2013 (66) .
[3]李云义, 常芳.浅谈专业技能抽查的意义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9) :48-50.
[4]秦虹, 胡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理念和观念的影响[J].教育研究, 2011 (06)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9
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 卓越工程师教育其主要目标是着眼未来、重科学基础教育和工程技术训练, 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是国家成为工业与科技强国, 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交通运输、化学和医疗卫生等众多广阔工业与工程领域保持极强的竞争力, 进而向全世界输出高科技产品的需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在本质上属于高等工程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 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 是因为他们通过在大学受到的与现代科技和经济实践直接而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 已经能够善于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结合起来, 掌握和主导不同领域各种规模的复杂工程项目计划。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开展地方院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必须与行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目前在全国高校中, 已经开设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而截止到2014年, 该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仅有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长安大学3所学校。河北工业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一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传统专业,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该专业建设已相当完备, 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该专业教学环节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河北工业大学该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 独立进行探索, 旨在完善地方大学院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体系。
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关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家“人才强国”的大局, 在高等学校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的同时, 国家各层次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卓越工程师教育, 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精英人才。卓越工程师是未来工程界的领军人物, 应该具备以下才能: (1) 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的理解; (2) 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3) 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工程问题的新办法; (4) 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本专业设置完全符合我国“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立足地方, 引领行业, 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
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应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出发, 借鉴国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经验, 结合本校教学师资特点及外聘企业导师实际教学能力, 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研究, 设计新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卓越工程师培养应着眼培养未来。
当今世界, 科学进步日新月异, 技术革新更是突飞猛进。课程设置应考虑如何促进工科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向跨学科思维方式的转变, 尽量避免培养那种一旦他们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消失后, 他们就成了没用了的人。
2. 注重科学基础教育和工程技术训练。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论与具有较熟练的实践能力两者之间缺一不可。河北工业大学创办人周学熙在创校之初就提出“学堂为人才根本, 工艺为民生至计, 二者固宜并重;工艺非学不兴, 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思想。本专业卓越工程师要能够在交通建设领域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设计、施工、科学研究等工作,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 不仅要懂得“为什么”, 还必须知道“怎样做”。在工程师的培养中既要重视科学理论学习, 又要重视工程技术训练, 以便让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一般的方法论, 又具有较熟练的实践能力。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既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指导思想, 又是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置, 不只教给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 而且要求学生与项目联系起来, 将实验室的动手学习和各种项目工作实践经验纳入到教育经验当中, 用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分析和发展实际的技术知识或实际技能。
4. 通过科研进行培养。
教师提出的项目应该是企业的实际项目或源于工程实际。通过科研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更新教学内容, 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培养学生的目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理论, 验正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 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培养了应用型人才。
与此同时, 学生在参与科研的学习过程中, 不但能够做到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 而且可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进而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
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必须通过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等来实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为此, 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归纳为表1。
卓越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 同时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思维方式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训练等不同方式,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应遵循着眼培养未来、注重科学基础教育和工程技术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通过科研进行培养等原则, 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同时提出了课程培养体系。
摘要:未来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以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卓越计划”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本文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给出了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课程体系,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家德.精英技术教育理念与法国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06) :118-12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篇10
【摘要】随着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探索一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特色化道路是旅游高职院校从众多院校脱颖而出的制胜之举。本文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与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合作项目为例,对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解析,介绍了独特的项目发展模式,分析了旅游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建议,论证了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拓展高职院校海外实习项目、实现国际化办学为途径,提高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法语教学发展迅速。许多高职院校奉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因此高校实践教学普遍弱化。就高职院校法语专业而言,其学年短、面向市场需求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要重视专业的实践能力,避免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1]。因此,为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形成特色化,校企合作应运而生。
(一)目前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首先是高职院校师资不足,外方教师流动量大[2]。因高职院校财力有限,很难聘用到资深、实践经验丰富的外国专家来学院授课。聘用的外方教师流动量大,对教材、学生熟悉度不高,在教学初期教学效果欠佳,甚至出现负迁移的情况。中方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很难组成一支高水平符合职称比例的优秀教师团队。
其次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均为法语零基础,两年法语学习很难满足赴法的语言要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力欠缺,对实习合作企业兴趣不足,进入实习岗位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降低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另外,学生大多数为90后独生子女,对外界依赖性高,动手能力弱,均给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二)走校企合作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利用双方不同的环境及教学资源,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校企共建,文化互融,资源共享。海外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海外学习和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和思路,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海外实习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产业合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模式[3]。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旅游与市场接轨”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学生顶岗实习、海外实习研修、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不断突破创新。山旅应用法语专业自2009年以来,在山东省旅游局和孚日省旅游与发展委员会积极推动下,与法国孚日省开展“培训+实习”项目,派出第一批学生11人赴法国培训实习,在山东省内首屈一指,开创了山东省高职院校应用法语专业校企合作的新篇章。截至2015年,派出六届实习生共计70人次,该项目是山旅经过多年努力打造的精品项目,是山旅国际化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山旅的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概况
(一)法国孚日省及项目简介
孚日省(Les Vosges)位于法国东北部,隶属洛林大区,面积5874平方公里,人口38万。该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法国传统美食、温泉之乡和滑雪胜地。孚日省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曾多次组织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推介活动。在2006年3月推出了汉语的孚日旅游的网站,全面介绍孚日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
山旅在2008年与法国孚日省相关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孚日省 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和旅游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酒店带薪实习,其中含2个月的法语和技能培训及10个月的带薪实习。
(二)项目流程示意图
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项目流程示意图
(三)项目实施情况
山旅安排实习生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百川花园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并专门安排了强化培训,组成了由外语系教师、外教、西餐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精心设计了围绕法语强化、法餐知识、饭店服务技能等内容的培训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实习,在提高实习生法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又加强了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赴法实习的信心,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该项目在法国的实施由法国GRETA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承担,负责与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协调培训课程安排,课程安排主要以语言及烹饪课程为主,为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奠定基础。课程安排形式以集中加分散式培训为主,学生抵达法国后,首先安排6周的集中培训,剩余14天分散安排在余下的10个月中。同时GRETA机构负责与孚日省的旅游酒店联络,筛选出适合学生实习的酒店,酒店主要以三星级以上的连锁酒店集团(如法国湖畔酒店集团)为主,签订派遣实习生协议,向旅游酒店输送实习生。每个酒店接收2名实习生,实习生进入酒店后,主要从事前厅服务与后厨两个岗位,并进行定期轮岗。
三、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山旅的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从无到有,历经了六年时间,在不断的摸索中,从最初的零经验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山东省内与法国旅游酒店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范本。在不断探索的发展道路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项目发展模式,保证了该项目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三年学制的山旅应用法语专业从最早的“2+1”模式调整为实行2年半法语语言及旅游酒店行业专业知识学习+半年国内或一年海外实习,即“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两年半的学习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最后半年学生能够通过实习,丰富知识,熟练技能,检验能力,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为踏入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及能力准备。endprint
法语作为小语种之一,招收的高考生均为法语零基础,2年的语言学习显然不能满足法语语言实践的需要,故山旅将包括法语专业在内的小语种调整为“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保证语言学习,并增加技能服务、西餐烹饪基础专业课程,体现了山旅独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调整也在“培训+实习”项目中得以印证,法方GRETA继续教育机构及法国旅游酒店普遍表示,实习生法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烹饪、技能服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实习生的信心及积极性,使得该项目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实习”项目模式打破传统纯实习模式
与传统的单纯实习项目不同,该项目在学生抵达法国后,有为期6周的培训,前期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法语水平及烹饪技能,还可以缓解实习生初到异国他乡的不适应感。通过前期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适应法国的社会环境,尽快融入到法国的生活和实习工作中。
GRETA继续教育机构负责法语培训,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负责烹饪及饭店服务技能培训。法语培训内容包含法语口语、阅读、听力及写作,烹饪技能培训包含法餐热菜、冷菜及法式甜点的制作等。日常考勤记入培训成绩,每周定时考试,记入最终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前由GRETA继续教育机构为实习生出具培训证明及语言等级证明。
该模式自2009年起,由集中8周培训,逐渐调整为前期6周集中培训,剩余2周分散培训,沿用至今。该调整得到了实习酒店及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在适应融入法国学习及工作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及酒店的重视,较传统单纯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三)实习津贴与小费奖励适当减轻实习生负担
法国作为欧洲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在欧洲前列,培训费及生活费对中国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开销。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为学生争取到除培训费用以外,法国旅游酒店承担实习生的食宿费用,并每月支付给学生420欧元的实习津贴。不同酒店的实习生还可获得每月几十欧元不等的小费用以补充生活费。值得一提的是,因中法学制不同,法国实习生进入旅游酒店实习是没有实习津贴的,只有法国学徒才享受实习津贴。所以山旅的实习生进入法国旅游酒店享受了法国学徒的待遇,这大大减轻了实习生的经济负担,保证了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作为旅游酒店,不仅拥有了国际化实习生,也采用低成本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四)增强学生法语学习动力,为法国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山旅学生自入校开始,均已知晓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情况,并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语言及其他课程,争取赴法实习成为可能。除了考取学院要求的等级证书之外,还积极参加国家TEF及TALF语言水平考试。事实证明,自首届实习生开始,每年均有3-4名实习生通过一年的法国实习生活,选择继续留学,在法国深造圆梦。
四、案例的价值与意义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就业状况,法语专业多年名列前茅,稳居前10名,中国一直保持非洲(包括前法属殖民地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法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居高不下,且待遇优厚。如何将法语专业由单纯的语言专业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型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院谋求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经之路。山旅与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合作项目模式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的重要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一)法语专业高就业质量的保障
山旅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是我院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参加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回国就业的学生不光在法语水平上,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毕业实习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缩短了工作适应期,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学生回国后大多活跃在五星级酒店和法资企业,他们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较其他学生更加明确,就业稳定率显著提高。
根据山旅2014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后,以法语为专业特色,好学肯干,外语运用能力比较强,保持了就业竞争的明显优势。用人单位对山旅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语言能力较好以上评价的占90.9 %,认为业务能力较好以上的占91%,认为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占92%。一系列数据显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自身素质被肯定,无疑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4]。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目前高职教师来源单一,据有关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有的院校比例甚者更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校企合作必将全面推动师资队伍建设[5]。随着海外项目的不断拓展,派遣教师带队到海外参加培训实习,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使得教师具备更多的实践技能与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以满足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灵活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技术要求,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及大纲,制定培训课程,确定考核方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名校品牌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比如建设实训实验室),然而高职院校普遍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校企合作海外项目,将学生的一部分实训项目放到海外项目中进行,极大的节省了教学资源,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作为山东省内高职院校中首屈一指的精品项目,成为山旅办学的特色品牌。联合山旅的阿联酋实习、赴日研修、新加坡、美国等实习项目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推动了山旅省级特色名校建设的步伐,成为山旅的名校品牌。endprint
五、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建议
一是根据行业发展,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方针,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就业放在首位,从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切实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就业的紧密对接。
二是针对法语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的趋势,扩大招生宣传力度,将教学成果多渠道的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对法语专业的兴趣。课堂采用小班教学,运用“师生互动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突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弱,依赖心理重等情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饭店服务技能、心理学等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客观能动作用,体现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社会性。
三是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全面拓展校企合作领域[6]。高职院校应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争取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开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与合作企业互派教师,为老师争取更多赴海外培训实习的机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校企共建、文化互融、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是规范海外实习管理,建立保障体制。海外日常实习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海外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家、校、企、生”四方联动的信息交流管理平台[7]。
六、研究展望
有学者指出,高职院校的语言教育应侧重于“做中学”,强调职场“体验”,而不是靠“听”和“记忆”,因此探索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对旅游高职院校应用法语专业尤为重要。以上通过山旅案例解析,针对应用法语专业实施海外“培训+实习”项目切实可行,即保证了法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又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双赢。因此,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高职院校也应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转型,拓展海外实习项目,将法语专业由单纯的语言专业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型专业,探索出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泰琼芳.高职导游法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教学研究,2011(4):60.
[2]李翼.基于校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的订单式立体化法语教学——中法校际交流合作办法项目课程设置个案研究1. 时代教育,2013(21):49-50.
[3]孙峰.国外院校开展海外实习综述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职教论坛,2011(36):87-91.
[4]尚永芳,候玥(日韦),张茜.海外实习打造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国际人才交流,2008(5):52-53.
[5]周晓飞,苗雪梅.高职院校拓展海外实习项目的模式分析——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日语专业为例.旅游发展研究,2014(1):56-59.
[6]刘延明,刘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09,8月上:58-60.
[7]禹琴.高职英语教学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管理模式初探.科技经济市场,2013(11):178-180.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ath for French Major i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an Example of Applied French in SDTH
WEN Jing; GUO Hui
(Shandong College of Tourism & Hospitalit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 major i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ing a way to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s is a winning strategy to stand out from all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raining + Internship" project in Vosges France from Shand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DTH)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ath for French major i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roduces the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project. It also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urthermore, it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realizing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ath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hel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and overseas internship program and achie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goal,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rench major cultivation.
桥梁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研究 篇11
一、总体图形教学
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一般都非常长, 作为普通本科生而言, 他们从初中开始学习外语, 到学习桥梁工程专业外语的大四时, 他们最少有九年的外语学习经历, 有些从小学开始接触外语的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更长, 但是中国学生的外语从听、说和写三个角度来看可能还不如美国本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次在教和学上方法不得当。在讲授桥梁工程专业外语时我觉得图形教学法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作者认为图形教学可分为总体图形教学和局部图形教学两种, 图1是桥梁中常见的梁桥, 在介绍梁桥的时候, 可以用图1来讲述梁桥主要构件对应的专业外语, 包括主梁 (Girder) 、桥墩 (Pier) 、桥台 (Abutment) 及基础 (Foundation) , 这即是一种总体图形教学法, 即对桥梁的总体进行介绍, 是以大部件为主体的学习, 不对局部构件进行深入的介绍, 总体图形教学法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桥梁的主要构成, 非常容易掌握, 激起了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兴趣。
二、局部图形教学
图1是总体图形教学, 而图2则是图1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桥台, 在图1中没有对桥台的构造进行介绍, 而图2更加深入, 关注的是桥台这个构件的构造, 也即是这里所说的局部图形教学。在讲授时给出桥台的构造图, 并且每个部分都用英语标出, 学生不仅从图2学到了桥台的基本构造, 还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每个部件的名称, 这种图形教学法具备清楚、简洁和明了的优点, 学生也很容易记住, 学习专业外语的同时, 对专业课起到了复习作用。
三、分类教学
桥梁结构复杂, 种类繁多, 记忆的词汇量也极大, 我们可以采用分类的方式去进行记忆。譬如说, 按照结构可将桥梁分为:梁桥 (Girder bridge) 、拱桥 (Arch bridge) 、斜拉桥 (Cable-stayed bridge) 、悬索桥 (Suspension bridge) ;按照材料分可将桥梁分为:木 (Wood) 、石 (Stone) 、钢 (Steel) 、混凝土 (Concrete) 、复合材料 (Composite) 等类型的桥梁。实例中是按照结构和材料来分类学习桥梁工程专业词汇, 在桥梁工程专业外语中, 各种分类太多, 这将增加了专业词汇量, 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但只要掌握得法, 勤加训练, 这些难度就会被克服, 并且能够极大的增加自己的专业外语词汇量。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这些分类, 对比记忆对应的专业词汇。
四、类比教学
桥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 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形式则造出的桥梁不同, 比如, 对于混凝土这种材料, 桥梁里边用法各不相同, 常见的有:混凝土 (Concrete) 、普通钢筋混凝土 (Reinforced concrete) 、预应力混凝土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及钢管混凝土 (Steel tube filled with concrete) , 其中, “Concrete”仅指素混凝土, “Reinforced concrete”则指混凝土中配有普通钢筋,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是表示混凝土中配有普通钢筋的同时还布置有预应力钢束, “Steel tube filled with concrete”是指在钢管中灌入素混凝土而形成的钢管混凝土。通过这种对比讲解和学习, 能够区分类似专业词汇的同时更深入的掌握专业知识。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很容易引起歧义, 通过这种深入的类比教学, 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歧义的产生。
五、替换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语句表达相同的意思, 在英语中也是一样,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却可以表达相同的含义, 为了更好的学习专业英语, 学生最好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也即是本文所说的替换法, 比如说动词替换,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座桥是用石头建造的。我们可以有下列几种表示方式:
(1) This bridge is made of stone.
(2) The bridge is built of stone.
(3) The bridge is constructed with stone.
这里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却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 并且句子中“This”和“The”也是一种简单的替换, 如果还考虑到语态的转换的话, 则表达方式更多。研究表明, 人是很容易出现短暂思维短路的, 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方式, 如果没有记清楚, 则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窘态, 而通过这种替换训练, 则能够掌握英语句法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中的动词。在替换的过程中, 不应简单局限于动词, 也可以进行名词甚至介词短语的替换。
六、综合教学
每个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 可以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 譬如, 综合图形教学、分类教学和类比教学可以总结出图3所示的综合教学。这种综合教学法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方法, 阅读起来一目了然, 记忆起来也非常方便。
在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中, 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推荐,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从总体上来说, 学习应该是个灵活和充满乐趣的过程, 特别是专业外语, 即使是美国人也很难遇到专业外语的语言交流环境, 学习起来更是枯燥无谓, 为了更好的学习专业外语, 必须首先培养自己的兴趣, 否则很难学好这门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直接使用英文版的教材, 但第一遍阅读是相当费时间的, 很多本科生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做极其枯燥的事情。总之, 笔者文中提出的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桥梁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经验, 从总体图形教学、局部图形教学、分类教学、类比教学、替换教学及综合教学等六个方面出发, 以教学实例为基础, 阐述学好桥梁工程外业外语的几种途径, 探讨桥梁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方法, 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桥梁工程专业外语,图形教学,分类教学,类比教学,替换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开鑫.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Edited By Wai-Fah Hen, Lian Duan.Bridge Engineering Handbook[M].CRC Press, 1999.
[3]赵祖康, 黄兴安.英汉道路工程词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推荐阅读: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09-24
道路、桥梁专业工程师职责08-2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简单的自荐书05-09
道路桥梁专业的实习日记篇08-31
道路桥梁工程06-27
道路和桥梁工程06-30
26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05-24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报告11-04
造价控制道路桥梁工程07-19
道路桥梁工程实习心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