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系统

2024-10-01

借阅系统(精选12篇)

借阅系统 篇1

1 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扩充学生知识量, 高校每年都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图书, 随着图书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 图书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图书借阅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借助现代化工具可以使图书借阅更加方便快捷。

2 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整个借阅过程主要涉及三类人:读者、操作员 (图书借还的操作人员) 、管理员 (系统维护人员) 。读者只能进行借书、还书、查阅图书、查看个人资料等功能;操作员主要用户登陆、书籍管理、借还书籍管理 (包含罚款管理) 、预借管理、统计报表、打印报表、黑名单管理、个人信息查阅/修改等;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的备份/恢复、数据库维护、个人账号的添加及删除等。

读者的功能需求描述如下:书籍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读者用户成功登陆后, 可以查询浏览书籍信息, 信息会显示在页面上供读者浏览;预借书籍模块, 读者用户成功登陆后, 可以预借书籍, 相应的信息会显示在页面上供读者选择预借;取消预借模块, 读者可以对自己已经预借的图书进行取消操作;处理借阅书籍, 读者可以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 可以进行续借图书操作, 前提是准备续借的图书没有超过借阅期限。否则无法续借。

操作员功能需求描述如下:处理借阅书籍, 操作员登陆系统后, 可以处理借阅书籍信息。操作员首先查询到符合条件的读者信息, 若该读者存在、其未被列入黑名单、借书量未达上限且无书籍超期未还, 则再查询读者要借的书籍, 将添加该借阅书籍信息到系统中。否则, 不允许该读者进行借阅。处理归还书籍, 操作员登陆系统后, 可以处理归还书籍信息。首先查询到符合条件的书籍信息, 然后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 将该读者借阅书籍信息及个人信息修改存放到系统中。处理预借书籍, 操作员登陆系统后, 可以处理预借书籍信息。操作员首先查询到符合条件的读者信息, 然后选中读者的预借信息, 将该读者预借书籍信息转换为借阅信息存放到系统中。

2.2 性能需求

由于图书借阅的人员相对比较多, 所以对每个用户的借还操作既要快速, 同时要求准确安全。特别在课余时间, 可能大量的人员同时涌入图书系统进行图书的查询和借还操作。要求系统每个操作的反应时间不超过5秒钟, 系统能够24*7小时不间断运行, 假如系统出现故障, 能够在30分钟内解决问题, 并重新运行。系统的数据库每个工作日定期进行备份, 以免发生数据丢失现象。

2.3 运行环境

本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采用ASP (C#.NET) 技术进行开发。开发及运行的软件环境为:

(1) 开发系统平台:Windows xp

(2) Visual Studio.Net:Visual Studio.Net 2005-windows版

(3) 应用服务器IIS:IIS 5.0-windows版

(4) 数据库SQL Server:SQL Server 2005-windows版

(5) 开发框架MVC:自行搭建环境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

系统可以采用C/S模型和B/S模型两种, 其中C/S模型需要用户必须安装一个对应的软件, 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十分不便的。本文采取B/S模型, 用户可以在任一台连接上互联网的计算机前, 打开浏览器登陆用户和密码即可进入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看和操作。其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

3.2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 按照三类用户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化设计, 其中操作员主要有借书处理、还书处理及查看读者借阅情况三个模块, 这三个模块尤为重要。具体的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如图2所示:

3.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中主要包含以下数据表, 分别是:信息基本表 (存放读者、操作员、管理员的基本信息) 、权限信息表、账号信息表 (主要存放账号、密码等) 、书籍类型信息表、书籍明细表、预借信息表、借阅信息表等。

4 系统实现

4.1 预借图书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 读者为了保证能够借阅到某本图书, 利用系统进行图书的预借, 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其操作的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4.2借书处理

每个读者都希望在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中, 快速地将自己待借的图书进行处理, 当前借书可以通过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或读取图书编号来快速提取图书信息, 而不必进行图书名称的录入, 而读者信息也是通过编号和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获得, 这使得借书的时间大大缩短。其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5 结语

本文针对图书借阅管理进行研究, 设计出相应的应用系统来解决当前图书管理混乱的问题。图书一直是每个学校管理的重点, 图书管理工作也是一个学校实力的表现。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 对于系统的具体实现和数据库设计中的具体数据表内容没有完全给出, 读者可在本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摘要:针对当前校园内部图书借阅管理混乱的问题, 本文设计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来解决此问题。首先从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对系统架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预借图书和借书处理两个模块的实现。本文对于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NET,数据库,图书信息

参考文献

[1]粱青.校园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 (03) .

[2]林清华, 张月瑶, 杨良.网页制作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尚俊杰.ASP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4]肖金秀等.ASP网络编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张文毅, 王利.网页制作入门知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借阅系统 篇2

摘要: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现代智能办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本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从开发到使用的过程论文首先从背景上说明了图书借阅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性;然后对所用到的软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再通过简单的需求分析来说明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然后构建一个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各张表进行分析组建相应的关系;在需求分析和数据库都完成后,再进行系统设计;然后,该论文有对系统编写了使用说明书;最后,对此次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总结。系统中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Acces软件进行代码和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实现了图书的借还书管理,读者信息的管理以及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关键字:图书管理;借阅;还书随着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普及,人们能更加完善、快捷地处理信息数据。在图书馆的日常运作中,由于图书借阅和用户查询次数繁多,需要进行繁杂的信息数据管理。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尤其重要。所以图书馆借阅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期刊、试卷合订本等查询信息这种查询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查询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为了能更高效、快捷、稳定地管理图书馆的数据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图书管理借阅。系统采用MyEclipse软件运用JAVA开发平台,使用SQL 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系统分为前后台2部分,前台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功能:查询图书,读者留言。后台以管理员方式登录实现以下几个功能:借还图书、图书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公告栏消息发布等。读者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系统,就可以轻松实现图书查询、留言等操作。同样,图书管理员也可以使用本系统方便快捷地完成图书馆的信息数据管理工作。

一、系统概述及开发工具 1.系统概述

本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针对于人工管理图书借阅时的各种功能,设置了两种人员的使用权限,一个是系统管理员,还有一个是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主要有读者信息管理、添加图书信息、浏览图书信息、借还书管理等功能,而普通用户只具备了查询图书等功能。

二、系统分析

图书借阅排行算法研究* 篇3

关键词 推荐书目 导读 借阅排行 算法

分类号 G252

Study on the Book-loaning Ranking Algorithm

Wang Zexian

Abstract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algorithm of book-lending ranking is only ranked by the frequency of lend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problem that some pop books may continue to rank to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book-lending ranking algorithm, which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ending-frequency, duplicate-mode, collection date and the recent lending date. This new algorithm can ensure the better recommendatory effect, realize the automatically selective system and solve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Keywords Recommended bibliography. Reading guidance. Book-lending ranking. Algorithm.

0 引言

图书馆藏书数量巨大,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且呈不断增长之势,在海量文献中快速、有效地查获所需图书,对多数读者而言绝非易事。开展阅读引导,向读者推荐好书新书,是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提高馆藏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7条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辅导”[1]。图书馆开展导读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书目推荐就是一种重要的导读手段。书目推荐的途径包括:编制专题目录、馆藏新书通报、馆藏借阅排行等[2]。专家推荐书目向来被公认为引导阅读的最佳方式,但其往往是权威性有余而实效性、灵活性不足。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排行榜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该馆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偏好[3]。借阅量大的图书,一般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书,将这些书按月度、半年度、年度等方式进行排行并公之于众,对揭示馆藏利用情况、帮助读者进行阅读选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馆的图书借阅排行只是简单地按借阅次数进行。该方法实现简单,但因其未充分考虑入藏时间、最近外借时间和复本数等相关因素,故该评价方法的可信度不高,未能真实反映图书的价值。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图书借阅排行算法,使图书借阅排行更加科学、合理。

1 图书借阅排行算法

图书借阅排行最直觉、最简单的算法,就是依据指定时间内借阅次数的多少进行排名,借阅次数最多的图书自然就排在第一位。这就是传统的图书借阅排行算法,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容易实现、排序算法计算速度快。但由于这种算法仅考虑了借阅次数,所以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缺乏自动淘汰的机制,某些热门的图书可能会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从而失去推荐意义。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图书借阅排行的各种因素,设计一种新的借阅排行。

1.1 影响因素

(1)借阅次数Counto:一种图书被借阅(包括借出和续借)的总次数,借阅次数较高的图书,表示拥有效高的借阅频率,较受读者欢迎,应该排列在前。

(2)复本数Countb:同等条件下,复本数多的图书被借阅的机率也可能会相应较多,其被借阅的总次数相应地也会较大;反之,复本数较少的图书被借阅的总次数自然会较少。例如,图书A复本数是20,其借阅次数是50次;而图书B复本数是3,其借阅次数是20次,如果只是按借阅次数排列,A排在B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基于公平性,图书借阅排行计算过程中要排除复本数的影响。

(3)入藏日期Datei:图书到馆加工完成后,上架可以外借的日期。同等条件下,入藏日期较早的图书相应被借阅的可能性也较高,总借阅次数相应较多;入藏日期较后的图书,被借阅的次数自然会较少,但这并不代表这本书的表现就比较差。例如,图书A已入藏300天,其借阅次数是10次;而另图书B才入藏50天,其借阅次数是5次,如果只是按借阅次排数列,A排在B前,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基于公平性,图书借阅排行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入藏日期的影响。

(4)外借日期Datel:图书受到欢迎有一定的周期性,图书的最后外借日期越接近当前日期,表示该书最近才被借出,也体现该书最有可能再度被借阅[4]。就算某图书的借阅总次数较高,但其最后外借日期距当前日期较远,该书很久没有被借阅,表示该书以前受读者欢迎,但近期已经不再受读者欢迎了。

1.2 排行算法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图书借阅排行算法: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开始日期Dateb、结束日期Datee),图书i的借阅排行得分Score(i)可由公式1得出,然后按借阅排行得分由大到小排序,即可得到图书i在借阅排行榜的位置。

nlc202309040339

Score(i)=■(公式1)

公式1中:

(1)图书i的平均借阅次数指标C(i)=■。C(i)随着借阅次数CountO(i)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复本数Countb(i)的增大而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借阅次数CountO越多,复本数Countb越少,借阅排行得分越大,借阅排名越高。例如:如图1所示,平均借阅次数分别为6、5和4的图书的借阅排行得分曲线,在任一个时间点上,都是C=6曲线在最上方,C=4曲线在最下方。

(2)图书i的入藏及最近外借日期指标D(i)=log10Dayei(i)+log10Dayel(i)。入藏天数Dayei=Datee-Datei,表示结束日期Datee与图书入藏日期Datei间的天数,即图书可被借阅使用时间。最近外借天数Dayel=Datee-Datel,表示结束日期Datee与在统计时段内图书最后被外借日期Datel间的天数。在上面的公式中,两日期相减表示两日期间的天数,不足一天当一天计算。越新的图书或越是最近被借阅的图书,其入藏及最后外借日期因数越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借阅排行得分越大,借阅排名越高。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无人借阅的时间越长,其借阅排行得分越小,借阅排名越低,随着时间增长会逐渐跌到排行榜的末尾,保证了排名前列的都将是较新的和最近受欢迎的图书。公式1的分母加1是为了防止D(i)=0时分母为0。

图1 借阅排行得分比较图

(3)α是重力因子。表示将图书排名往下拉的力量,也即图书排名随时间增长而下降的速度,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如图2所示,三根曲线的其他参数都一样,α的值分别为1.5、1和0.5。值越大,曲线越陡峭,随着入藏及最后外借日期指标D(i)的增大,排名下降得越快。

图2 重力因子作用比较图

2 算法实现

2.1 算法实现流程

按照公式1计算图书借阅排行得分,需要综合图书的入藏日期、复本数,及在指定日期范围的借阅次数、最后外借日期等参数计算得出,而这些参数都需从馆藏表及操作日志表中获取,涉及的数据量比较庞大,难以在需要时即时完成计算并返回结果。例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的馆藏记录就有270多万条,2005至2013年的借阅日志记录就有454多万条。所以一般在空闲时段,预先对图书借阅排行计算,需要时直接调用排行榜结果。图书借阅排行计算流程如下:

(1)从日志表中取得在指定日期范围被借阅图书的书目记录号。

(2)根据书目记录号从馆藏表中获取入藏日期、复本数,并从操作日志表中取得在指定日期范围的借阅次数、最后外借日期。然后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1计算,得到图书借阅排行得分。

(3)计算出所有被借阅图书的借阅排行得分后,按借阅排行由高到低排序,得到图书借阅排行榜,并将排行结果保存,供需要时使用。

2.2 性能优化

在算法具体实现时,还要注意性能的优化,将计算时间控制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本文在最初实现算法时,入藏日期、复本数、借阅次数和最后外借日期等参数,都是分开单个从数据库获取。我馆在2011年上半年度,中文图书借阅日志记录总数为285 692条,完成图书借阅排行计算超过16小时,这明显是不能接受的,必须进行优化。经分析,由于馆藏表和日志表数据量庞大,分别单个从数据库获取入藏日期、复本数、借阅次数和最后外借日期等参数耗费了大量时间。后经改进,使用单一SQL查询语句,实现一次从数据库获取所有计算所需的参数,从而大大减少了所需时间,上面需16小时以上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现只需15分钟就能完成。改进后的SQL查询语句如下所示:

select l.logh,count(*)as countO,

(select count(*)from holding where hldb=l.logh) as countB,

(select min(hldc)from holding where hldb=l.logh) as dateI,

max(loga1)as dateL

from ilog l

where loga1>=${begin}and loga1<=${end}and (logc=3031 or logc=3035)

group by logh

3 验证分析

本文使用了我馆的中文图书馆藏及其借阅日志数据,对借阅排行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公式1中的重力因子取值1.5。参与实验的借阅日志数据记录时间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共两年半时间,借阅日志记录总数为1281 301条。在本文中,将实验数据每半年一段: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为时段1,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为时段2,依此类推,共分成了5个时间段。

3.1 排序效果

根据各时段的借阅日志数据,分别进行借阅排行计算。表1是按本文算法计算得出,在时段5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前10名的相关参数及排行情况:借阅排行得分按公式1计算得出,排名按借阅排行得分由高到低排行得到,按借阅排名是仅按借阅次数由高到低的排名。

由该表可以看出,排名受图书的复本数、借阅次数、入藏天数和最后外借日期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复本数越少,排名越前,借阅次数越多,排名越前,入藏天数或最后外借天数越少,排名越前。排名虽然受借阅次数影响,但与仅按借阅次数排名关系不大,并且按两种算法得出的借阅排名相差较大。

表1 时段5图书借阅排行榜的前10名

3.2 推荐效果

本阶段实验中,分别将参与实验的两个相邻时段组成一组:第1组时段1作训练期,时段2作验证期;第2组时段2作训练期,时段3作验证期;以此类推,5个时段共组成4组。将训练期的数据分别进行借阅排行计算,然后检测其在验证期是否有借阅,从而验证该图书的推荐成功性。在验证期有借阅,表示推荐成功;在验证期没有借阅,则表示推荐失败。

nlc202309040339

据调查显示,用户每次检索后,只浏览少数结果页面的比例在逐步提高,而用户实际所访问的结果范围非常小。例如,从1997—2001年,用户每次检索后只浏览一个页面的比例,从28.6%提高到50.5%,而2001年之后更是提高到70%,这意味着检索结果空间都集中到了结果页面的第一页和第二页,有时包括第三页[5]。同样,读者也只会对图书借阅排行的前几十名最感兴趣,只有排名前列的图书才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起到引导、推荐的作用。所以,本实验中,只取验证期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前100名的图书来进行推荐效果验证,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按借阅次数和按本文算法得出的图书借阅排行榜都有较高的推荐成功率,排行榜前100名的图书,在验证期起码有96种以上会被借阅,并且两种排行算法的推荐成功率相差不大,相比较按本文算法稍微占优,推荐成功率几乎100%。

表2 推荐成功统计

3.3 自动淘汰效果

首先,分别将5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借阅排行计算,然后统计时段1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前100名的图书在后面4个时段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前100名中重复出现的次数。表3是统计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仅按借阅次数排行的图书借阅排行榜,最少的时候也有40种图书重复占据前100名,即存在着某些热门图书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的情况,并且该情况不会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而按本文算法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时段1的前100名的图书在后面时段里重复出现在排行榜前列的情况校相对少,最多的时候也仅有16种,并且重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也就是说,按本文的图书借阅排行算法有自动淘汰的功能,避免了某些热门图书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的情况。增大重力因子的值可以增快自动淘汰的速度。

表3 重复出现统计

4 结语

本文提供的图书借阅排行算法综合考虑了借阅次数、复本数、入藏日期和最近外借日期等影响因数,在保证了较好推荐效果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动淘汰机制,纠正了传统图书借阅排行算法存在的某些热门图书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之不足。借助该算法,生成图书借阅排行榜,可以为读者提供较好的图书推荐、导读服务,帮助读者快捷地筛选图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馆藏利用率。本文研究的图书排行算法只能针对被借阅过的图书,对于未被借阅过的新书该如何排行、推荐,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3-11-05].http://www.edu.cn/2002

0610/3058180.shtml.

[ 2 ] 李正祥,陆书红.书目推荐: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阅读的重要途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6):84-87.

[ 3 ] 王喜明,祁莉.打造“推荐图书排行榜”:高校图书馆导读的新思路[J].图书馆建设,2010(7):78-81.

[ 4 ] 张海营.基于RFM模型的图书馆图书评价系统研究[J].图书馆,2012(3):60-61.

[ 5 ] Spink A,Jansen B J,Wolfram D,et al. From e-sex to e-commerce:Web search changes[J]. IEEE Computer,2002,35(3):107-109.

王泽贤 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广东广州,510006。

(收稿日期:2014-01-10 编校:邹婉芬)

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借阅行为分析 篇4

一、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1. 主体介绍。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主要存在三个主体:图书管理员、用户与系统维护员, 这三个主体是图书管理系统中的主角, 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1]。对于图书管理员, 其职能主要为管理借书情况:负责图书的借出与还入;管理图书信息:负责将书本信息输入电脑;管理用户账号密码:密码出错可找管理员;管理订书信息:书本的更新。具体来说, 图书管理员在登陆自己的账号后, 可以管理书本、账户及订单。

2. 系统可行性介绍。

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图书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2]。要想系统能够快速地为用户服务, 离不开多媒体技术与经济水平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信息化的到来, 电脑技术人员的技术越来越高超, 这就使图书管理系统有了技术保障。在技术方面, 信息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电脑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的功能上都无比强大。当然, 数据库的管理也使用户在使用图书管理体统时更加安全、快捷。另一个方面, 在资金投入上, 现在的成本有所降低, 这就增强了系统的可利用性。

3. 系统目的介绍。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强大, 目的明显。首先, 图书管理人员可利用系统中的先进技术解决手写借书速度慢、手续烦琐的问题, 从而促进图书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 在确保借书信息的准确性方面, 系统检索速度快, 能快速找到用户借阅图书的信息, 对出现的不同状况可进行具体分析处理;还有, 当用户借阅了某本书时, 系统可记录下用户的具体信息, 其中包含以往借阅书情况、现在已借了哪些书籍、还有哪些书籍没有归还等。同时, 系统还可记录书本信息, 包括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内容等, 这使工作人员对具体信息一目了然。还有, 当书本信息输入产生错误时, 系统可及时修改旧信息、添加新信息及删除等。

4. 功能介绍。

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齐全。第一, 读者可以利用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 当图书管理员验证了身份后可访问图书管理系统。第二, 管理系统者可对用户和管理员进行管理, 当发现用户或管理员出错时, 可将其删除或做其他操作。当然, 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新设置一个账号。第三, 图书管理员可对书本进行管理, 对旧的书籍可删除, 新的书籍可添加, 发现错误可改正。第四, 用户借阅书籍情况归图书管理员管理。借阅书籍应遵守图书管理系统的规则, 若有用户在借阅书籍时违反规定, 可取消其借阅书籍的资格。第五, 对用户没有及时还书进行惩罚是图书管理员的责任。

二、图书馆借阅行为分析

图书馆借阅行为的组成。人的行为具有复杂性, 人们做出某种行为时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且与身边事物有联系。其实, 人的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动作、表情等[3]。用户的借阅行为可体现出两方面的内容, 一边, 读者在获取信息时还是使用老的方式进行检索;另一边, 电子图书馆也使用户在利用网络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表明要对图书馆借阅行为进行分析存在两部分问题:图书馆借阅行为与电脑借阅行为。这两部分贯穿于用户借阅书籍的整体过程, 它使借阅行为的范围覆盖每一个书籍借阅者。总体来说, 网上书本借阅行为可统称为读者使用图书馆进行书本借阅的过程中的每个具体动作, 其中包含直接通过图书网站进行借阅书籍。在这里, 图书馆借阅行为是由借阅书籍、下载文章、咨询业务、提出建议、网页浏览、查询书籍等组成的。尽管用户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操作, 仔细观察, 可发现行为背后的规律。其实, 读者不管是网页浏览还是直接下载, 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之处。首先, 这种行为是自愿的。读者进入网上图书馆都是从自身的意愿出发, 主动使用图书馆而不受外界的影响, 强迫或者指令很难将这一行为维持下去。其次, 这种行为是有目的的。读者进入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有的是为了借书, 有的是为了查询资料。如何准确地获得图书馆借阅行为是系统管理员与图书馆管理员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获得图书馆的借阅行为, 图书管理员主要是通过获取数据来实现。图书管理中存在的数据非常多, 但可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我们可将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用户基本信息、流通历史数据、信息咨询记录、Web日志数据[4]。要想获得图书馆借阅行为, 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 借阅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输入关键词确定检索目标, 通过查阅关键字可发现用户主要检索的内容从而发现用户的爱好与具体行为。第二, 用户对资料的访问率、借阅率和询问情况也可一定地反映出客户的行为, 通过对其数据进行收集, 可找出规律。对数据信息进行挖掘、知道读者的信息行为数据与怎样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发现其内在规律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虽然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存在巨大的数据, 对其进行处理非常困难, 但随着图书管理系统迅速发展, 这些数据对于图书管理来说已是非常平常[5]。相反, 人们对于数据的挖掘技术重视程度加大。要想为借阅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就必须掌握各种数据并有能力对其分析, 挖掘其内在规律。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主体、可行性、目的性及功能, 分析图书馆借阅行为从而探索出更好地为图书管理系统服务的方案。

摘要:随着多媒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学校图书管理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 读者需要到图书馆借阅书籍采用的是手工书写的方式, 非常烦琐且容易出错。现在, 学校都是采用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使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准确率高。不仅如此, 图书管理者们还对读者的借阅行为进行研究, 发现读者借阅书籍的喜好, 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文章首先简单地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系统介绍, 以便让读者对其有一定了解;其次, 就是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介绍;最后, 分析借阅行为。

关键词:图书管理,借阅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1]袁连海, 董文, 张志亮.SQL SEVER 2000应用实开发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84-185.

[2]张信东.信息系统开发教程使用Visual Basic.NET和SQLServe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34-135.

[3]蔡会霞, 朱洁, 蔡瑞英.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在高校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 (5) :267-268.

[4]杨朋英.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21) :187-188.

借阅系统 篇5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建立一个实用而操作简便的检索查询系统也同样重要。使无论是管理人员或是普通用户通过登录,都可以进入书库管理系统的网页,通过输入关键词,责任者,题名,分类号等任意一个检索点,快速并准确地查询图书的信息。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由于书库管理的总目标是:整洁有序,藏书完整,检索便利,利用率高。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方便了书库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节省时间。

(2)便于读者查询所需要的图书。

(3)当图书归库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检索号精确的将图书排架。

(4)根据查询,对图书借阅的热度进行分析,调整书架的位置,以便可以更迅速地查找到相关图书,方便读者。

(5)根据系统的设计,使每一本书都可以达到精确上架,提高书库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是做好咨询服务,推荐介绍新书,图书预约等优质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网络时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多数大学的图书馆样本书库以藏为主,重藏轻用,抑制了文献的利用率。而现在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之前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所以书库科学,高效的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的书库可以达到借阅一体,科学地调整书库中的图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人工登记。其中人工登记的方式从记录到统计本身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管理方式,所有的登记数据随时更改,没有有效地监控,并且该方式对数据的后期处理(如统计、查询、数据传输等)也没有很好解决,存在工作量大、速度慢、统计结果不及时、误报、谎报等情况不可避免的问题。

2.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将改变其传统的服务方式而代之以新的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服务 模式,这就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基础。数字图书馆概念出现于20世纪后期,目前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局面。然而,由于所处区域的不同、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图书馆之间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使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科技、人文和经济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有关操作规程、技术要求、建设途径,以及策略实施等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如何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如何确定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实施相关战略,又如何使我国的图书馆领域广泛合作与协调,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之目标,均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数字图书馆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数字图书馆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几乎涉及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观点如下: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图书馆和网络系统连接,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综上所述可见,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文献信息数字化、信息传输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服务终端化、信息利用社会化等。

3.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从各方面对图书馆管理提出新的问题。国内主要借助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组织结构上的变革进行了探索,以符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一种是独自开发和管理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如哈佛大学;一种是联盟下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图书馆群体开放管理加上图书馆自行管理的混合模式,如加州柏克利分校,也包括联盟下的合作开发,如美国记忆。

4.通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了解之后,现对该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a.目标和方案可行性

b.技术的可行性:该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市场上销售且价格较低,甚至可以使用原有的设备,软件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Visual Basic,这些软件在MIS开发中已经被大量应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c.经济的可行性:各图书馆文献单位急需采用计算机对馆藏进行管理统计,因此对开发该管理系统大力支持,开发经费没有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要求:

图书馆的借阅管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管理方式,使工作规范化,即管理工作基于工作流程,完全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图书管理工作。使学生与图书管理人员能方便快捷地共享、交流信息。同时又能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使学生们的图书借阅能有效地进行。

系统结构采用当前流行的C/S结构,也就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它开发时间短,成本低,而且数据量的传输快等优点。

本设计是以学校图书馆借阅系统为例。编程语言采用Visualbasic6.0,它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可以快速完成系统的开发,内部集成的数据库访问通道,可以轻松方便的对数据库管理。其主要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

课题要求: 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三方面的功能:

一、对图书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的实现;

二、对读者借书证基本信息的管理;

三、读者借阅图书信息的管理,包括图书的借出和归还,包括逾期归还图书、丢失图书等特殊情况的处理,还有根据读者的不同身份设置的借阅图书数量的限制等管理

四、在系统的实现中运用多种查询技术,特别是多条件组合查询;对查询结果采用缓存技术和其它的系统优化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网上检索的效率。

四、课题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用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DBMS的支持下,按照应用的要求,为部门设计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效率较高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强壮的,安全的,体系结构中立的,可移植的,高性能的,多线程的动态语言。创建Java技术应用,使用到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特性,如封装、继承和多态 ;从命令行执行运行Java技术应用;使用Java技术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五、本课题研究方案:

在技术方面我主要采取Java语言与SQL语言。Java是由Sun微系统公司所发展出来的程序语言,它本身是一种对象导向(Object-Oriented)的程序语言。Java也号称是能跨平台使用的语言,只要平台上装有这种Java的直译器,就能解读ByteCode也就能执行Java

编译过的程序。Java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在一个充满各式各样不同种机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网络环境中开发软件。利用Java程序语言,可以在网页中加入各式各样的动态效果。可以放上一段动画,加入声音,也可以建立交互式网页等。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简称,译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最早是在IBM公司研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上实现的。由于它接近于英语口语,简洁易学,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受到广泛的支持。如今,所有的数据库生产厂家都推出了各自的支持SQ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微软的SQL Server、IBM的DB2、ORACLE、Sybase、Informix等。SQL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一体化(2)高度非过程化(3)两种使用方式和统一的语法结构。

该课题的方案设计分为五个步骤,即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创建,系统的实现,系统的编译。

1、系统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数据流程图。

2、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3、功能模块包括生成程序框架,登录认证对话框,主对话框窗口的设计等。

4、各对话框设计完成后,即可运行程序,查看结果。

5、系统实现后,对该系统进行编译。

六、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在设计之初要考虑到书库管理设计的人性化。在充分了解书库的现状的基础上,着手开始进行设计。对系统要有全方位的掌控。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关于技术方面的,需可虑怎么样使技术与设计相统一。由于在技术方面并达不到精通,所以在技术方面还需要好好的学习,不要出现设想的很好,但实际情况下无力实现的局面。

所以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是在人性化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高校书库特征的系统。

七、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书借阅系统的建立,需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以确定系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案,这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借阅,功能上对系统的要求是全面的。因此对用户的需求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方面是图书管理人员对需要进行图书借阅的同学进行信息注册,获得借书证;二方面是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浏览;三方面是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借阅;四方面是打印输出学生信息。

这四个方面形成了图书借阅的一个工作整体,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可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交流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

我们将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2005年2月23日到2005年2月27日,布置毕业设计任务,介绍设计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安排设计计划。

2、2005年2月28日到2005年3月6日,确定设计课题,收集整理资料。

3、2005年3月7日到2005年3月20日,阅读资料和参考文献,并撰写开题报告。4、2005年3月21日到2005年4月10日,系统的设计。

5、2005年4月11日到2005年5月8日,系统的实现,按照详细设计文档进行程序编码。6、2005年5月9日到2005年5月22日,系统的修改完善,进行程序的单元测试,排除程序错误。

7、2005年5月23日到2005年6月5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毕业论文。8、2005年6月6日到2005年6月12日,提交毕业论文。

9.2005年6月13日到2005年6月26日,进行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刘萌 Visual Basic中文版使用教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8

[2].刘韬 骆娟 何旭洪代写论文Visual Basic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 2003.8

[3].萨师煊 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

[4].Harold Abelson Gerald Jay Sussman Julie Sussman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2004.2

[5].Codd E F.http:///jisuanjikaiti/ 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CACM 13 No.6,1970

[6].Date C J.A Guide to DB2.Reading,Mass,Addison-Wesley,1984

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图书馆;借阅;模式

一、图书馆开展自助借阅模式的意义

在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如何管理好借阅工作是一个重要内容,图书馆借阅工作的发展考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同时,由于图书借阅工作量比较大而且琐碎,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对于图书管理人员而言,借阅工作比较考验工作能力。

未来,在图书馆借阅工作的管理中发展自助借阅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通过自助借阅模式的管理,还能够提升借阅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图书的借阅工作行程系统化的管理,有助于更好的对图书进行具体管理,保障借阅工作的顺利发展。

图书馆开展自助借阅模式管理,对于图书的借阅、保存以及整体的图书管理规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电子化的图书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系统化、完善化的对图书馆藏书进行保管和保存,更好的保护藏书。同时,利用这种电子化的图书管理模式,能够对现存图书进行更好的管理,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对现存图书进行梳理管理,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明确化,系统化,图书管理工作也会更加明晰。

二、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自助借阅模式发展不够健全

虽然图书馆自助借阅模式已经成为图书管理工作开展的大趋势,但是就目前图书馆在自助借阅模式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与预期的借阅模式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很多图书馆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自助借阅系统,这是自助借阅工作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只有自助借阅系统完善,才能够保障自助借阅模式正式展开并服务于图书管理工作。

当前,在很多图书馆中,图书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些图书馆缺乏完善的借阅服务系统,主要是在经费支出方面存在一些差距,此外,在人员建设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化借阅体系的发展。

(二)图书馆内部人员对自助借阅模式的操作能力差

在一些已经实现自助借阅模式管理的图书馆中,自助借阅系统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工作人员对待这种借阅模式的关注度不高,系统的使用能力不强等方面。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比较倾向于对传统借阅模式的运用,对新模式不是很关注,因此在新的自助借阅模式的使用过程中应用程度并不高。此外,图书馆的一些工作人员对这种自助借阅模式的应用能力比较差,特别是一些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操作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操作的能力,不能够对自助借阅系统进行很好的应用。

三、未来图书馆开展自助借阅服务模式的策略研究

未来,图书馆在管理和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对这种自助借阅模式的运用,从多角度来更好的推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图书馆自助借阅模式发展的支持

针对当前一些图书馆在自助借阅服务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图书馆应该强化对这种自助服务模式的建设工作,首先,从资金方面给予图书馆全面有力的支持,资金是自助借阅系统建设最基本的支撑,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

此外,在自助借阅服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发挥专业人才对系统建设的贡献力。

此外,在未来图书馆借阅服务工作的发展中,还需要强化整体的图书管理环境的建设,将这种自助服务建设的模式拓展开来,提升自助借阅服务对读者的影响力,通过读者的认可能够反向的促进自助借阅服务模式的建设,提高建设速度,提升建设质量。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对自助借阅服务系统的运用能力

未来在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模式的建立过程中,还应该更加重视管理人员对自助借阅服务的认识培养,要在工作中培养工作人员对自助服务模式的认识,要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这种自助服务借阅模式是未来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大趋势,会对未来我们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变革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自助借阅服务工作的认识,更好的投入到这种借阅模式的建设工作中来。此外,还应该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对自助借阅服务系统的应用能力,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系统应用方面的知识,对系统的认识和应用更加熟练,这样,才能够将自助借阅服务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实现更好地工作发展。

四、结论

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模式的建设正处在上升的发展阶段,未来,这种电子化、智能化、自助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会成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到整体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因此,要从多角度来推进管理模式的发展,为自助借阅服务模式发展提供多种帮助。

参考文献:

[1] 莫振轩.我国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6(6).

借阅系统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图书信息的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图书管理的借阅工作部分大多数还是手工管理,工作效率很低,并且不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种类和读者们比较需求的图书等,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读者的借阅要求。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管理更方便、快捷。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现有图书进行浏览,进而确定自己需要的知识源泉,更具有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高效率。采用人力来进行管理会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图书数量及记录的事项不断增多,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图书资源需求。然而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因此,用计算机管理代替传统的手工管理是必然的,也是科技发展决定了的。

本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管理系统。本系统通过管理员的角色对系统进行维护,其中的普通用户角色包括教师与学生,两者没有分开来处理。换句话来说,教师与学生在本系统中拥有相同的权限,每种权限不能越权进行操作。对图书的维护、修改、添加,用户的增加、删除等操作都是管理员功能的体现。

1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设计。且重点侧重于管理模块即后台部分。前台主要用于用户自身有关的相关信息查询和公开信息的浏览。而核心功能以及主要作用在后台得以体现,按需求分析大致可将图书管理分为:登录模块、浏览图书、查看已借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模块、查询图书模块、管理员添加与删除图书模块、管理员添加与删除用户、超期处理模块、借书与还书处理管理九个模块。而每个模块下分别设置了该模块的基本操作,基本能满足一般中小型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需求。系统功能结构如图一所示。

2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和数据流量的大小,决定使用小型数据库作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于是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数据库DATABASE.MDF中共包含了6个数据表:管理员表,用户注册表,图书信息表,借出图书表,历史查询表和每日报表。

其中用户表和借书表之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

图书信息表的E-R图如图三所示。

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3.1 管理员功能模块

(1)管理员主页Gindex.aspx:管理员登录后的第一个页面,起过渡作用。

(2)借书处理Gjieshu.aspx:显示所有图书,如需借书,则输入用户编号,从而进行借书。

(3)还书处理Ghuanshu.aspx:根据用户编号进行查询,进行还书。

(4)查询图书Gchaxun.aspx:此部分是根据查询条件对所有图书进行查询并显示。

(5)添加图书Gtianjia.aspx:添加图书库里不存在的图书,如已存在,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图书信息。

(6)删除图书Gshanchu.aspx:删除一些图书库里已不存在的图书,或者是已过期图书。

(7)用户管理Gguanli.aspx:分权限查询用户并显示,按需要跳转到其他更改页面。

(8)管理类型Gadminguanli.aspx:对管理员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9)普通类型Greaderguanli.aspx:对普通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10)超期处理Gchaoqichuli.aspx:对超期用户进行超期处理。

(11)每日报表Gbaobiao.aspx:将每天对图书有关操作记录下来,方便管理。

3.2 用户功能模块

主要针对普通用户进行操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1)用户主界面(Yindex.aspx):当登录成功时跳转到用户模块的过渡页面。

(2)浏览图书(Ylioulan.aspx):对该系统中存在的图书进行表格式的浏览,方便用户对其有整体印象。

(3)已借查看(Yyingjiechakan.aspx):针对当前登录的用户,显示该用户已经借阅的图书信息。

(4)查询图书(Ychaxun.aspx):对所有图书从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几个方面进行查询。

(5)修改资料(Yxiugaiziliao.aspx):用户可以修改个人资料,但只限于用户能修改的一些信息,不能修改的信息呈灰色显示。

(6)历史记录(Yhistory.aspx):对每一个用户显示自借书以来的所有历史记录,包括什么时候借书、什么时候还书。

4 结束语

本系统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与广大同行沟通进行设计的一个简单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管理员权限的管理功能,不仅可以处理用户的借还书操作,也支持图书的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对用户的操作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种角色,每种角色都有添加、删除、修改的功能。为了方便管理,不论身份都可以浏览所有图书资料,也可查询,管理员比普通用户多一项选择,这样更容易管理。每个用户登录到系统,都有信息提示哪种用户类型、用户的姓名等信息,使读者用起来一目了然。普通用户功能相对简单,只能浏览图书、查看已借、查询图书、修改资料四个功能。修改功能中的有些项普通用户不能进行更改,这时就存在权限限制,如若还需修改这些信息,则要联系管理员。

整个系统的运行环境简单,对技术、数据库的要求不高,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懂。使用过程中数据做到了实时更新,而且管理比较方便,许多地方都是通过代码实现,不需太多的手动操作,这是该系统的一大特色。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技术也不成熟,系统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还请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改进。

参考文献

[1]高林,周海燕.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罗榜圣.管理信息系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薛成华.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美)内格尔,等著.李敏波,译.C#高级编程(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孙践知,张迎新,肖媛媛,陈明.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铁军.Web数据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朱如龙.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夏邦贵.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经典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借阅系统 篇8

1 数据挖掘技术的定义

数据挖掘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基于决策支持的新技术,人们通常将其视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及知识发现己成为计算机科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综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统计学在内的多个学科,其功能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回归以及时间序列等等。而作为数据挖掘核心的算法有很多,简单地说有基于案例的推理、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DHP算法、支持向量机、粗糙集理论、云模型等等。

在较浅的层次上,数据挖掘技术是利用现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及报表功能,与多维分析、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联机分析处理(OLAP),从而得出可供决策参考的统计分析数据。在深层次上,则从数据库中发现前所未有的、隐含的知识。OLAP的出现早于数据挖掘,它们都是从数据库中抽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就决策支持的需要而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环境如图1所示。

2 数据挖掘的任务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前未知,有效和实用三个特征。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数据挖掘的任务主要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等。

1)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关联性。

2)聚类分析(clustering)

聚类是把数据按照相似性归纳成若干类别,同一类中的数据彼此相似,不同类中的数据相异。聚类分析可以建立宏观的概念,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就是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即该类的内涵描述,并用这种描述来构造模型,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分类是利用训练数据集通过算法而求得分类规则。

3 数据挖掘的工作流程和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数据挖掘呢?数据挖掘来源于知识发现(KDD),是数据库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整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数据准备阶段、数据挖掘阶段和结果的显示阶段。

1)定义问题:清晰地定义出业务问题,确定数据挖掘的目的。

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包括选择数据———在大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目标中提取数据挖掘的目标数据集: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再加工,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的一致性、去噪声、填补丢失的域、删除无效数据等。

3)数据挖掘:根据数据功能的类型和数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算法,在净化和转换过的数据集上进行数据挖掘。

4)结果分析: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转换成为能够最终被用户理解的知识。

5)知识的运用:将分析所得到的知识集成到业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中去。

4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算法

目前,数据挖掘的算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使用的是关联算法。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中最活跃的研究方法之一,最经典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是Apriori算法,最早是由Agrawal等人提出的。关联规则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关知识。

Apriori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两个阶段频繁进行递推,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布尔关联规则算法对其最具影响性。也即把分类上属于单维、单层、布尔关联规则,如其反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的项集则称其为频繁项集,简称频集。通过对事务数据库进行扫描,找出支持度不小于最小支持度的所有项目,即频集,接下来循环进行下面3步。

1)对频繁K项集中的项进行自身连接,前提条件是前k-1项必须相同;

2)利用Apfiofi算法的性质对连接后的项目集进行处理,删除那些子集不是频繁集的项目集,得出候选k+1项集;

3)对数据库进行扫描,计算候选项的支持度,从候选集中删除支持度小于最小支持度的候选项,进而再进行自身连接得得出频繁k+1项集。以此类推,直到不能找到频繁项集为止,即频繁k项集为空。

5 系统设计与研究

5.1 数据选择与预处理

数据选择即获取分析所用的数据集合。其目的是确定发现任务的操作对象,即目标数据。所谓目标数据,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从原始数据库中抽取的一组数据。这经常涉及到从一个大型数据库随机采样以获取分析所用的记录,还可能需要把几个数据库的数据合并到一起。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选择了部分数据库中得数据,比如:学生借阅情况数据库、教师借阅情况数据库等中的数据。

数据的预处理即对数据进行探索、清理。这是为了确保数据的状态完好。数据缺失怎么办?对于每一个变量其数值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没有明显的“异常值”(Outlier)数据要进行图形审查,例如用多个散布图可显示许多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保证变量、测量单位、时间段等定义的一致性,要保证理解每一个变量的含义,以及把它包括在模型里是否敏感。这一步是建模前的数据准备工作,一方面保证建模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格式和内容的调整,使数据更符合建模的需要。具体来说数据清洗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数据的转换和整合、抽样、随机化处理等等。

5.2 系统数据仓库构建策略

目前,很多学校的图书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多年,积攒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均是通过联机事务处理(OLTP)收集的,而且分散在事务数据库中,如何将操作型数据转变成分析型数据已经是迫在眉睫。为了简化数据挖掘的步骤,我们将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协同工作,即建立一个轻度综合的数据仓库。采用的自底向上的建库策略:该方法先建立一个或几个数据集,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再从各个数据集中抽取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如图2所示。

5.3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在图书借阅分析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之后,采用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系统,采用如图3所示的框架来作为系统的架构,它通过提供数据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J2EE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客户端层:与用户交互,并把来自系统的信息显示给用户。在表现中,客户端层是显示给用户的界面。

表示层:表示层产生表示逻辑,接受来自客户端层的用户请求并产生相应的回应。表示层连接了界面和后台业务信息的处理。

业务层:这一层处理应用的核心业务逻辑。业务层为底层业务服务组件提供必要的接口。在业务层实现对数据库进行的建模分析,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

资源层:这一层为数据库的信息系统服务,包括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和资源计划系统等。

5.4 数据挖掘建模

建模是数据挖掘实施中的重要一环,是对概念模型设计的细化,模型就是要把不同主题和信息映射到数据仓库中的具体的表中。星型模型是比较适合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一种。

星型模型是一种由一点向外辐射的建模范例,中间有一个单一对象沿半径向外连接到多个对象,星型模型中心的对象称为“事实表”,与之相连的对象称为“维表”。它支持以决策者的观点定义数据实体,满足面向主题数据仓库设计的需要。

星型模式包括两种类型的表:事实数据表(事实表)和维度表。一个简单的逻辑星型模型由一个事实表和若干维表组成。复杂的星型模型包含数百个事实表和维表。星型模式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在该模式的中间便是事实表,用以捕获衡量业务运作的数据。事实表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数字数据(事实),而这些数据可以汇总提供有关单位动作的历史信息。

5.5 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采用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VisualStudio.NET开发,Microsoft.NET Framework是一个涉及面广、功能强大的平台,它构建于三个核心层之上,这三个核心层分别是:

公共语言运行库(Common Language RunTime):这是Microsoft.NET应用软件基本执行引擎,它是所有Microsoft.NET语言共享的运行时组件,它解决了以往不同的语言要求不同的运行时组件的问题,可以使开发工作更加简单和快捷。

NET Framework基类:可以使用数据库迅速实现应用程序,可以实例化这些被调用的类,调用这些类的方法,这里面包括的基本类涉及了安全性、WEB、XML、I/O、消息传递和配置等方面。模型,它将页面每次修改的代码编译成中间语言代码,加速了Web浏览速度,减轻了Web服务器负载;

用户和程序界面技术:这是最高一层,包括ASP.NET和Windows Form。ASRNET为WEB应用软件和WEB服务提供了一个低级别的开发

6 总结与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挖掘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关注,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潜力的新兴学科之一。文章对基于关联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借阅分析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面对信息化的浪潮,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来扩充图书馆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是图书馆数据库高层应用的必然趋势,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方面,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文章结合图书借阅分析系统,详细阐述了基于关联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了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并对图书借阅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完善图书借阅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数据挖掘,图书管理,关联规则

参考文献

[1]陈安,陈宁.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林宇.数据仓库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我国公共借阅权研究综述 篇9

关键词:公共借阅权,著作权,本土化

公共借阅权作为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迄今全球已有41个国家将公共借阅权列入他们的法律中。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稳定的发展和著作者对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公共借阅权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 我国学者的研究方向已经从基础的理论研究深入到公共借阅权的本土化问题。本文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公共借阅权的文章提炼出来, 通过对这些文章研究与总结, 期待对我国公共借阅权有一个更深入的解析。

1 相关论文统计与分析

为了客观地反映公共借阅权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为数据源, 以关键词为检索项, 以“公共借阅权”为检索式, 将来源期刊限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 共检索到66条数据, 其中“图书馆、情报、文献学”学科所覆盖的15种期刊,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公共借阅权的研究被许多期刊所关注, 但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发文在5篇以上的7种期刊均为图情领域重要的核心期刊。

将检索到的66篇文献按论文的主题大致分为了6个方面, 就其在不同年限的发文数量, 分析我国有关公共借阅权的研究走向,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公共借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为第一个阶段, 主要是公共借阅权概念的引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从2004年到2007年为第二个阶段, 主要是公共借阅权的立法研究和数字图书馆的实践研究。由于我国著作权法的修订和实施条例的出台, 人们对版权意识增强,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公共借阅权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这一阶段的研究也对公共借阅权的本土化研究奠定了基础;2007年至今为第三阶段, 研究内容主要是公共借阅权本土化研究, 这也是今后的研究重点[1]。

2 我国公共借阅权的研究主题

2.1 公共借阅权的概念辨析及权利归属

由于我国对公共借阅权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所以公共借阅权的概念尚未统一, 目前有4个代表性的观点:

1) “公共借阅权是指公众在图书馆借的每一本书的版权都属于一个或多个作者, 当公众将图书借出图书馆时, 作者会得到些许报酬[2]”;

2) “公共借阅权是指当公众向图书馆借阅书籍、唱片时, 需要向图书馆支付一定的费用, 费用将分成两半, 一半作为作者的报酬, 另一半作为给本国作者的社会资助基金[3]”;

3) “公共借阅权是指图书馆、唱片店需要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支付一定的版税, 这些收取的版税最后会交予到书籍或唱片的作者手中[4]”;

4) “公共借阅权被视为一项法律, 属于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一种, 这种权利既属于作者也属于出版商[5]”。

综上所述, 关于公共借阅权的概念无法统一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项权利的受益者尚未确定。观点一, 认为作者独享公共借阅权;观点二, 认为公共借阅权只属于图书馆;观点三, 坚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才是公共借阅权的主人;观点四, 指出作者和出版社才应该拥有这项权利。

公共借阅权建立的初衷是, 假如一个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服务是完全免费的, 那么国家就必须给书籍和唱片的著作权人支付一定的薪酬[2]。所以说公共借阅权的权利归属应该属于作者, 即著作权人。

2.2 我国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可行性

近年来, 我国学者争议的热点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到底该不该实施公共借阅权。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 赞同的呼声似乎占了上风。

2.2.1 从法律与经济学角度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和我国国情是影响公共借阅权是否能在本国建立的重要因素。陆菲[6]等认为, 我国近几年书价快速上涨, 同时为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公共图书馆将无偿向读者提供借阅, 实现了公众利益, 但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 影响制作的积极性, 所以, 国家应该给予相关权利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并且认为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适当的补偿金政府还是能承担的。赵建玲[7]等认为, 公共借阅权不仅是著作权人的物质报酬, 更是精神慰藉, 他给予了著作权人的人格和尊严无形的保护。这两项利益形态的合理性在财产劳动论和财产人格论分别得到了充分论证。从经济学角度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合理保障, 会削弱其创作积极性, 导致作品数量减少, 就会形成很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状态, 使得全社会资源配置无效率,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正是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丁利明[8]等认为, 我国尚不宜在著作权法领域引入公共借阅权制度, 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的公益性与公共借阅权私有性之间的冲突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与著作权独占性的冲突, 而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国家更重于保护作品的社会效益而著作权人利益会作出适当让步。

2.2.2 从制度设计角度分析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公共资源还是相对较少的, 所以说提高我国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和坚持维护公共利益是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根本条件[9]。有学者认为, “我国公共借阅权之权利人限定在作者和其他形式的创作者, 例如, 将外文文献翻译成本国语言的翻译者[10]”。

2.2.3 从本土化角度分析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仍然存在“东强西弱”的问题。针对此问题, 有学者提出“我国不具备实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条件, 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存在地域的不平衡;我国仍然无法建立一部属于自己的图书馆法, 而其他已经实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法。同时我国现有的有关版权的许多规则也存在诸多不足;公共借阅权制度的重中之重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但是我国由于经验的不足在这方面还尚不成熟[11]”。还有学者认为, “将公共借阅权制度明确为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而确定, 东部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 所以, 先行试点, 中西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 采取暂缓的政策[12]”。

综上所述, 公共借阅权在公共图书馆履行公益义务中, 维持社会公众利益与著作权人利益的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国情, 设计出一个制度, 解决或是减少现有的经济水平、社会价值观、版权法律等产生的阻力, 即建立一个中国化的公共借阅权制度, 这将是今后学者应该探讨的问题。

2.3 公共借阅权的国外启示

由于我国有关公共借阅权的研究还不够娴熟, 我国很多学者都开始借鉴国外公共借阅权的研究成果。江向东[2]通过对国外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充分研究, 提出了公共借阅权在我国实现的可行性方案:可以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省市先搞试点, 取得经验后再进行推广。另外, “海量授权”的问题可以试着用公共借阅权制度来处理[13]。博文奇研究了丹麦的公共借阅权, 公共借阅权最初诞生在丹麦, 丹麦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北欧国家的兴趣, 他们纷纷效仿建立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公共借阅权制度, 这一事件也使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公共借阅权制度[14];王玲玲对瑞典公共借阅权制度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主要从立法背景和经过、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15];王玲玲还全面论述了芬兰的公共借阅权制度并给出自己的看法[16]。这些学者都希望通过对国外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研究来给我国带来一些建设性的启示及建议。由此可见, 深入研究国外公共借阅权制度及其科学的制度设计对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2.4 数字环境下的公共借阅权研究

随着大量电子书的增多, 许多人认为, 在数字环境下, 公共借阅权会受到影响, 其实不然, 在“国外信息化政策法规选编”中指出, 电子图书馆的到来并没有给公共借阅权造成相应的冲突和影响, 相反, 公共借阅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欧共体绿皮书提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到来, 大量新的技术手段比如, 新的阅读方式和交流渠道被我们所采纳, 如果不建立新的法律保护体系, 权利人必将受到伤害, 解决的方法是让权利人享有更多的权利, 尤其是公共借阅权方面。秦柯指出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未来实行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可能性很大, 现在图书馆应做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来迎接公共借阅权的到来[17]。吴盛雄对公共借阅权制度在图书馆数字化环境下的可行性和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在权利人和公众中寻找一个利益平衡点, 使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应有保护[18]。但由于公共借阅权的相关法律比较缺乏, 权利人感受到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因此, 权利人要求提高公共借阅权保护水平[19]。

3 我国公共借阅权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3.1 加强公共借阅权补偿金的研究

公共借阅权补偿金的支付应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 多元化的支付模式。由于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继承与发展, 网络图书与传统图书应建立不同的支付标准。目前, 许多国家的补偿金制度调整范围正从传统的模拟复制及模拟数字录音、影像等行为向数字化复制、网络传播的领域延伸。所以, 公共借阅权制度对作品的数字化利用行为的研究将成为当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3.2 重点促进保护本国文化的研究

公共借阅权制度作为大多数政府用于保护本国文化的发展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因为公共借阅权的版权人的补偿金是由本国政府来支付的, 很多国家将公共借阅权视为一种文化政策, 或者福利政策, 只有本国公民才能享有, 更确切地说是给本国语言写作的作者享有, 以激励作者对本国文化创作积极性, 加强本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3 扩大公共借阅权主体范围的研究

我们已经步入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下, 作品的载体不再只是传统的纸质图书, 更多的是非纸质作品, 如光盘、电子图书等成为了人们信息资源利用的对象。所以说随着作品载体的增多, 公共借阅权的主体范围也会增大。

4 结语

公共借阅权是当今我国图书馆界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需要借鉴法律、经济学相关知识, 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不同特点, 从为图书馆公共事业做出贡献的权利人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研究规划。要对公共借阅权的交流、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公共借阅权主体范围加强研究, 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

参考文献

人性化借阅制度浅析 篇10

1.1 借阅期限和册数不平等, 不合理

长期以来, 我馆读者借阅期限和册数都有固定设置。如;本科借书7本, 期限一个月, 可以延期一个月, 研究生, 教师借书8本, 期限2个月, 可以延期一个月。从这样规定来看学校给予本科生的借阅权限, 无论是借阅册数还是借期长短, 都远远低于研究生和教职工。这种差别实际上是对本科生——高校最大读者群的利益歧视, 违背了图书馆平等服务的伦理——即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固定借阅期限可能导致文献利用率低, 读者需求满足率降低以及造成读者借阅权分配不均衡;而固定借阅期限设置可能导致读者借阅权的过度限制或者读者借阅权的滥用。设置基于最短借阅期限的弹性借阅期限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全面协调, 统筹兼顾各个层次读者, 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关系, 改变固定到期还书以及借书量不平等借阅制度。将读者的借阅需求作为还书要件, 借阅期限不是固定不变的, 借书量也不能区别对待, 而是根据读者需求发生弹性变化。

1.2 借阅制度的陈旧性

我馆现行的借阅制度一直延续几十年, 只是在阅览时间, 借书册数, 罚款处理倍数等等有所变化。没有全面的, 协调, 可持续发展看问题, 而是以陈旧的片面, 孤立, 静止地看问题, 使他们之间产生某些偏见, 歧视, 对立和不相容。这种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 左右人们的行为。如流通区借阅时间早8点~晚5点, 样本, 期刊阅览室不许外借图书, 期刊。这种借阅片面性引起一部分的学生不满, 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图书馆是大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晚上是利用图书馆最好时间。借阅处晚上不开放, 是广大读者需求的重大损失, 也降低图书借阅率, 还有样本书期刊是救急用的应适当短期借出。这就要求我馆打破陈旧观念, 建立一种创新合理合法, 科学性借阅制度。

2 设置弹行借阅期限, 册数, 满足读者需求

2.1 差异设置最短借阅期限

最短借阅期限是读者可以借阅文献的最短期限, 它小于或等于实际可借阅期限, 在最短借阅期限内, 读者对其所借阅的文献拥有的借阅权受到保护, 不因其他读者对该文献的需求冲突而终结。最短借阅期限的设置应改变过去固定借阅期限, 应根据馆藏文献的信息价值, 新旧程度, 复本多少, 读者需求的集中程度及本馆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 分别设置不同的最短借阅期限。如样本书期刊借阅率最高, 规定最短借阅期限为2天, 小说类最短借阅期限为15天, 一般书刊最短借阅30天。这种制度在国外已有实行。

2.2 弹性设置实际可借阅期限

基于最短借阅期限来弹性设置实际可借阅期限的方式有两种:

前期保障方式, 即图书馆规定读者从文献借阅之日起拥有最短借阅期限, 如果在最短借阅期限内其他读者对该文献有借阅需求, 读者必须在最短借阅期限内还书, 超过最短借阅期限还书便视为超期, 这种情况下最短借阅期限就是读者的实际借阅期限;从借阅文献之日起到最短借阅期限止, 读者对该文献的借阅权受到保障, 当借阅期限达到最短借阅期限时, 如果没有其他读者预约该文献, 读者可以不必归还, 一旦有读者预约该文献.读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 (如:2天内) 归还, 否则视为超期。后期保障式, 即图书馆对读者借阅期限不作限制, 但当有其他读者要借阅该读者持有的文献时, 或馆藏中已无该文献复本可外借时, 读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归还, 该规定期限实际是读者的最短借阅期限。例如, 图书馆对某文献读者借阅期限不作限制, 但当有其他读者预约该文献时, 读者必须在10天内归还, 如果借出当天, 就有其他读者预约该文献, 那么, 其实际可借阅期限为10天;如果从借出之日起第8天才出现其他读者预约情况, 那么从第8天开始算读者还有10天的借阅期限, 即读者实际可从第8天开始算读者还有10天的借阅期限, 即读者实际可借阅期限为18天。这种借阅期限是前期弹性后期固定。

3 建立处罚制度

3.1 建立处罚制度的合理合法性

从法学角度而言, 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 教育与被教育的行政关系, 双方的地位不平等, 图书馆行驶管理权, 教育权是行政管理权, 是法律法规授权的, 而不是民事权力, 图书馆的职责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并且通过管理手段维护读者权利的平等性。对于超期行为应理解为读者之间的侵权行为, 超期行为的读者对其他有意借阅该文献的读者借阅权构成了侵害。读者拥有平等借阅权, 平等借阅权是基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派生出图书馆利用权的一种权力, 平等借阅权是指读者享有在图书馆借阅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的权力是平等的。图书馆按照法规规定赋予读者平等借阅的权利, 并设置合理的权限范围, 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管理, 以保障所有读者的合法权益, 超期处罚措施是对侵害他人借阅权的人的一种惩戒, 是维护平等借阅权的必要手段。

3.2 制定人性化处罚措施

超期借阅的侵权行为一旦发生, 很难或几乎不能找到对等的权益补偿, 图书馆只有对侵权人进行适度的惩戒, 这种处罚虽然难以对被侵权人进行权益补偿, 但能让侵权人意识到超期借阅行为是对他人借阅权的侵害而应当受到处罚。建议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限制借阅权限。图书馆可以对超期借阅行为人的借阅权限进行一定的限制作为处罚措施, 如同触犯法律的人, 虽然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一旦侵害了别人自由的权利时, 自己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而被剥夺自由的权利。对超期行为的侵权人, 可以采取降低借阅册数或停借的处罚措施。

(2) 无偿为社会服务。图书馆在取得读者同意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无偿为社会服务的处罚措施, 例如, 超期借阅的读者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整理书籍、打扫校园清洁、为社区无偿劳动等工作来代替被限制借阅权限的处罚。无偿社会服务工作的时间可以根据超期时间长短来折算, 例如。对超过借阅期限30天以上的读者, 可以选择无偿为社会服务的方式来代替其他处罚, 每超期30天, 无偿为社会服务半天。

4 结语

图书馆借阅制度的合理化, 科学性的制定关系到图书馆是否合法性。处罚不是目的, 但制度是必需的, 处罚应该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而不是图书馆的任意裁定;应该是科学的, 而不是随意的;应该从读者权益的角度出发, 而不是图书馆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该是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而不是遭受读者的质疑和非议。设置弹性借阅期限, 制定超期借阅处罚制度。意在建立以科学发展观建立人性化借阅制度, 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的平等借阅权。

参考文献

[1]孙少文.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 4

[2]陈菲.关于借阅权相关法律的思考[J].图书情报.2007, 1

[3]辛苗.论人性化借阅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论坛.2008, 4

借阅系统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人类获取所需的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书籍,因而如何构建和谐的书库管理与借阅平台逐渐受到学校书库工作人员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影响和谐书库管理与节约平台构建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构建 和谐书库管理 借阅平台

计算机技术在当前的书库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虽然计算机技术在书库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读者检索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书库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要想全面构建和谐的书库管理与借阅平台,必须认识到影响书库管理与借阅的相关因素。

一、影响和谐书库管理与借阅平台构建的因素

(一)部分管理工作者对书库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由于书库管理工作只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职位,所以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看好其发展前景,再加上当前各大学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導致图书需求量也在增加,这些都间接加重了书库管理人员的思工作压力。除此之外,部分学校领导对书库管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在招聘管理人员时过于盲目和随意,从而间接造成书库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学历相对较低,最终书库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二)书库图书分类、编目和排架混乱

在书库图书的分类、编目及排架整理方面,通常都要求分类排架要与分类的目录相对应,这要求工作人员细化图书分类,以利于学生检索和查找资料,但书库管理人员却要求粗分,以利益文献的归置与取阅。这一矛盾就会对读者在检索及借阅书籍时受到很大影响,也会对分类更新工作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在书库数据编目方面,如果过分依靠内部标志进行处理,如书标与分类号等,或者在结合当前分类方式开展开架借阅的情况下组织与管理图书,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容易导致书籍混架等问题,这就对读者的借阅产生了影响。

(三)书籍布局不科学

部分书库在设备、资金和人员投入等方面有所不足,导致书库的书籍布局也受到影响。通常说来,布局书籍时多以二线制、三线制等方式进行规划与组织,但这种方式存在取阅不便、利用率低及层次性差等缺陷。甚至一些学校在进行书库书籍布局的时候,由于受到面积的限制而采用较为经济节约的方式进行排架,虽然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但给读者取阅带来很大不便。

二、构建和谐书库管理与借阅平台的相关措施分析

(一)健全书库管理与借阅制度

将藏书入库之后,书籍的布局、排架体系、类目名称及类目体系等应当具备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开架借阅制度虽然增加了书库管理员的工作强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将工作细化,所以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与职责管理制度十分必要。首先要建立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范围,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其次要在此基础上创建巡库制度,管理工作者对于存在错误借阅行为的读者应当及时加指出,并加以纠正;再次要创建一套读者满意度评价的制度,对于管理人员的能力、态度及服务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充分提升书库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和谐借阅平台的构建。

(二)提升管理工作者的道德与素质水平

管理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任务与本质,履行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书库管理工作者应当结合读者的借阅爱好与日常习惯,对读者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此外,作为一名书库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权利与义务,并对日常工作行为进行严格要求,尊重读者,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三)对读者进行相应的教育与管理

书库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书籍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应当加强对读者的管理,使每个读者能够自觉遵守书库的相关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学校书库可以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给读者提供了解书库功能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认识图书馆藏书的分类与布局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熟悉与了解书籍借阅的有关细则,从而促进书库开架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对书库管理工作者实行定期轮换与定量管理

所谓定量管理就是确定书库管理工作人员每周或每月的流动工作任务量。学校书库可以依据网络系统中记录的流通量数据变化确定书库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推行分组轮换管理。此处的分组就是将书库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在结合藏书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流通量的藏书架位进行组配,使其保持空间分布的均衡感,分组管理工作者要围绕这些架位开始循环工作,并对其进行分区管理。在实行交接轮换制度的过程中,交接双方应当对图书架位情况进行检查,若存在书架架位混乱、错架等问题,接收一方可以拒接,并要求对方将其整理之后再进行交接工作。

(五)加强环境管理与布局设计

书库作为提供阅读服务与藏书的重要场所,对读者的借阅与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在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温度的控制、色彩的搭配及桌椅的摆放等,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精心布局与规划。对桌椅进行合理摆放可以充分节省和利用空间,能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另外,对桌椅进行合理布局与摆放应当注重其舒适性与艺术性,可以添加一些植物盆栽,进而净化空气。

构建和谐书库管理与借阅平台是当前学校图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于目前书库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缺陷,不仅是书库管理人员与书架整理方面有问题,书籍布局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为此,书库管理人员与学校领导应当制定科学的策略,提高书库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推进和谐借阅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鲁素萍,房敏.高校图书馆开架书库管理与服务之探讨[J].科技信息,2013(35).

[2]周琴.如何构建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的和谐平台[J].传播与版权,2013(6).

[3]朱伟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书库管理与服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基于关联挖掘的借阅数据分析 篇12

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包括有关联规则挖掘、数据分类、聚类分析、序列模式挖掘、Web挖掘等,主要的挖掘步骤如下:数据集成—数据选择—数据预处理—确定挖掘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模型的研发和知识发现—结果的解释和评价。本文主要就关联规则挖掘在图书馆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 关联规则介绍

1.1 基本概念

设I={i1,i2,…,im}是全体数据项的集合,D为事务数据库,每个事务T有唯一的TID标识,对应一个项集(由数据项构成的非空集合。项集X包含的元素个数称为项集的长度,长度为k的项集称为k阶项集—k-itemset)T,有T哿I,事务T包含项集X当且仅当X哿T。关联挖掘就是描述数据库中各数据项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形式为X圯Y,其中X哿I,Y哿I,且X∩Y=覫,X称为规则前件,Y称为规则后件。关联规则的强度可用它的支持度(s)和置信度(c)度量。支持度确定规则可用于给定数据集的频繁程度,而置信度确定Y在包含X的事务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它们分别可表示为s(X圯Y)=s(X∪Y)/│D│,s(X圯Y)=s(X∪Y)/s(X)(其中│D│为总事务数)。当支持度和置信度都大于或等于给定的相应的支持阈值和置信阈值时,则我们称这样的规则为强关联规则[1],即我们所需要求的规则。

在图书馆信息分析中的运用如:

1)发现事务数据库中不同项之间的关联,反映读者的借阅模式,例如,80%的读者借阅了文献A,通常也会借阅文献B,则可向借阅文献A的读者推荐文献B。

2)发现书库里A类图书和B类图书之间的关联规则,馆藏布局时调整两类图书的布置,提高借阅量,或指导采购。

3)获得某主题文献与有关院系的关联,以及哪些院系的文献借阅是相似的,哪些用户大量借阅了该类书籍并制订相应对策[2]。

4)根据现有图书的利用情况,估计新进图书的利用率。

1.2 关联挖掘的基本任务

大多数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通常采用的一种策略是,将关联规则挖掘任务分解为两个主要的子任务:频繁项集产生和规则的产生。Apriori算法是关联挖掘算法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算法,思路明晰,易于实现,以下将以Apriori算法进行说明[3]。

1)频繁项集产生:其目标是发现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的所有项集,这些项集称作频繁项集。Apriori算法频繁项集产生过程为:首先扫描数据库,计算1阶频繁项集;从2阶开始,每次循环利用上次循环产生的频繁项集自连接构造新候选项集,然后计算每个候选项集的支持度,通过剪枝得到下一阶频繁项集;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某阶频繁项集为空。用伪代码表示为:

2)规则的产生:其目标是从发现的频繁项集中提取所有高置信度的规则。产生的步骤为:首先,对于每个频繁项集L,找出L的所有非空子集;然后,对于L的每个非空子集a,如果support_count(L)/support_count(a)min_conf(置信阈值),则输出规则“a圯(L-a)”。Apriori算法使用一种逐层方法来产生关联规则[4],其中每层对应规则后件中的项数。初始,提取规则后件只含一个项的所有高置信度规则,然后,使用这些规则产生新的候选规则。例如,如果{acd}圯{b}和{abd}圯{c}是两个高置信度规则,则通过合并这两个规则的后件产生候选规则{ad}圯{bc};如果规则{bcd}圯{a}具有低置信度,则可丢弃后件包含a的所有规则(依据规则置信度剪枝原理:如果规则X圯Y-X不满足置信度阈值,则形如X’圯Y-X’的规则一定也不满足置信度阈值,其中X’奂X)。如图1所示,阴影部分为剪枝掉的低置信度规则。

Apriori中规则产生算法:

2 借阅数据关联分析实例

2.1 确定挖掘目标

为了使说明清晰易懂,使挖掘更具针对性和提高效率,此次实例主要用于分析某院系或某专业学生在借阅图书的数据中哪些类目(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的图书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即或该专业的学生在借阅专业书籍的同时是否还会借阅其它专业的书籍,从而指导图书馆的导读导借工作。

2.2 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

数据挖掘要求源数据应该是大量的、真实的、历史的、含有噪音的,而图书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流通数据,符合数据挖掘的要求,可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导出一定时间内(一个季度或半年等)的借阅日志,形成excel表,这些数据是属于结构化的数据,其一般的数据格式为表1,含14个字段(视具体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而定)。

在这里,我们假设只对某个系的学生(如计算机系)的借阅记录作分析,先后按“单位”、“证件号”字段进行分类排序,对于不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不作考虑,且我们只对在该时间范围内有多次借阅历史的学生进行研究,借阅次数少的(如2次)不在研究之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删除不必要的字段,形成事务数据(包含重复的证件号),其数据格式为表2。

再将索书号转换为图书分类号,如TP311.13/12→TP311.13,可用C#进行处理(在此不作详述)。

2.3 模型的建立

设事务数据库D={T1,T2,T3,……,Tm}(1≤m≤n),其中Tm={TID,t1,t2,t3,……,ti}(i k,k为最大借阅册数),为每位读者具体的借阅事务,TID为每条事务的唯一标识,通常为读者证的条码,ti为其中的项目,即读者所借阅的每本书的中图法分类号,可选择一种适合的排序方法(如按照图书分类排架的方法进行排序)对ti进行排序,在排序过程中还要注意删除重复的元素,最后得到事务数据库表3(实际分析时数据较大,本研究仅提供一较简单用例用于分析说明)。

2.4 关联挖掘

假设支持度阈值为40%,即最小支持度计数minsup为2,由表3生成一阶候选项集如表4。

根据最小支持度计数,剪枝掉支持度较小的分类H319.9、I267、O212和TS971,生成频繁1-项集,再由频繁1-项集自连接并剪枝,生成频繁2-项集如表5。

按照同样的原理由频繁2-项集生成候选3-项集。Apriori算法中apriori-gen函数候选产生的过程是合并一对频繁(k-1)-项集,仅当它们的前k-2个项都相同,如2-项集{F270,TP274}和{F270,TP311.13}可合并成候选3-项集{F270,TP274,TP311.13}。然后对生成的候选3-项集进行剪枝生成频繁3-项集,如表6。

至此,频繁项集已产生完毕,因无法再生成频繁4-项集。最后从发现的频繁项集中提取具有高置信度的规则。如由频繁项集{F270,H319.4,TP311.13}产生的规则如表7。

若最小置信度阈值minconf为80%,则只有规则{F270,H319.4}圯{TP311.13}可输出,是强关联规则,且根据Apriori规则产生算法,由于规则{H319.4,TP311.13}圯{F270}和{F270,TP311.13}圯{H319.4}为低置信度规则,则后件包含F270或H319.4的规则将不会出现在候选规则中,这也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由此可以得出F270、H319.4、TP311.13三类图书的相关性较强,且该系的学生在借阅了F270、H319.4两类图书的同时很有可能去借TP311.13的书。

3 结束语

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为很多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优化的解决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数据过量而知识贫乏的矛盾,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依靠统计手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机制等方法,而是能够自动、智能地将待处理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交给决策者。对于图书馆这样一个信息服务行业,它也将会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它可以发现大量借阅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从而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优化资源配置等,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还能发现某些学科的交叉与联系从而指导教学的调整等。本文主要就关联规则在图书情报中的实例应用作了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多种方法联合使用,这将会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魏育辉,潘洁.图书流通数据的关联挖掘量化分析方法[J].现代情报,2005(11):108-110.

[2]陈安,陈宁,周龙骧等编著.数所挖掘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王伟,张征芳,王海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读者行为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1):51-54,60.

上一篇:埋弧焊接下一篇: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