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差异

2024-09-27

理解差异(精选9篇)

理解差异 篇1

“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是由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一、区域的特点

区域的特点有五个:

1. 区域的层次性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又可进一步分为下一级区域。

2. 区域的差别性

一般来说, 区域等级越高, 区域内部越复杂, 同一性越小, 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 区域等级越低, 区域内部越简单, 同一性越大, 区域间差异性就越小。

3. 区域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并经过长期的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融合, 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 区域的可变性

可变性首先是区域界限的模糊性。通常每一个区域的特征, 在其中心区域典型地段表现得最清楚、最完善, 但到分区的边缘, 其特征就慢慢地与相邻区域的特征融合起来。因此, 地理学上的区域界线往往是一个过渡带, 具有模糊性。

5. 区域的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 使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区域差异的产生, 既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有关, 也与人类活动的差异有关, 同时还与区域自然环境和为人类活动相互影响产生的差异有关。在分析时, 可结合具体要素加以分析, 具体如下:

1. 自然环境的差异

(1) 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等。

(2) 矿产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

(3) 气候状况包括: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 水文状况包括:河网的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等。

(5) 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型、肥沃程度以及面积大小。

(6) 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分布。

(7) 地形和地貌状况包括:地形和地貌类型及特点。

2. 人类活动的差异

(1) 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熟制、种植方式, 农业发展的有利和限制条件。

(2) 工业生产活动包括: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的分布、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 商业、交通状况包括:商业中心的分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便捷程度。

(4) 生活习惯状况:民居、饮食、服饰、文化等特点。

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分析 篇2

一、语文教师理解教材差异的表现及影响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系统、不深入

在一些课堂教学及课例中,明显能看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系统了解,更别说是深入解读,部分老教师还是停留在经验教学层面,大部分新教师则完全依赖他人的教案摸石过河,教学时不会去主动寻找理论作支撑。

(二)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不准、本末倒置

每一篇的教材都有其选编目的,都有要传授的重难点知识。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而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差异,常常会造成对教材重难点把握的偏差。

(三)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兴趣缺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基于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定了他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偏差往往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和行为交流不通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和行为的交流。教师因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教材中去,与作者、文本融为一体,随着教材的情感跌宕起伏。而学生往往也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师理解教材存在依赖思想,往往以教参中的重难点为目标,或以考试的重难点为导向,忽略了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教学一旦离开了教参,就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重难点都把握不住,这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产生教材理解差异性的原因

(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理解教材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师不注意平时的学习提高,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就无法对教育理论系统地进行钻研学习,从而影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则习惯网络教学设计的“拿来主义”,以及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析”这类方便、低效的教学模式。

(二)缺乏“目标意识”而趋向“功利意识”

正是缺乏对课程目标、年段目标、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一些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中的目标,为了达到“功利的目标”,违背语文的精神,与课标背道而驰。教师解读教材的导向偏差,最终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益。

(三)理解的层次浅、随意性大

教师解读一篇教材,实际上是与作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灵交谈,教师应该是作者的代言人。一些教师解读教材时,对文本内容的浅尝辄止,缺乏品味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还有的对教材粗略浏览,随意解读,凭着经验和直觉解读文本。

三、缩小教师理解教材差异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教材理解水平的提升实际上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材教法和语文修养的提升。对教材的理解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但它又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更关系到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师,就应当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水平。

(一)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不但要读本学科相关的书籍,更要读本学科以外的一些书籍,既要达到读书的“量”,又要有一个读书的“质”。首先是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这是教师理解教材的基础,只有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中才能灵活运用,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课程目标、年段目标及课时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加强教师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总结分析

新课程需要“会读书、会研究、会上课、会反思”的新型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教师才能看到自己理解教材的差异性和随意性。只有通过课后的一次次反思,才能纠正教师理解教材的导向偏差。也只有通过实践、反思、研究,才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堂成功的课,并不仅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还凝结着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其他因素。教师理解教材的差异性,既存在必然性,也存在着偶然性。对教材的理解既不应当完全统一,也应尽量减少标新立异。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正确对待、认知自己对教材解读的差异性。不断提高自己对这种教材解读的能力,才能使自己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育新分校)

性别差异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篇3

语言反映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交际”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 它绝不是说出你的意思那么简单, 你怎么表达出你的意思才是至关重要的, 而怎么表达和怎么理解语言深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所有的交流都包括两方面:言语发出者和言语接收者。言语发出者将他想表达的意思用话语 (语言) 传达出来, 言语接收者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期望值来理解言语发出者的言语信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男性和女性被赋予不同程度的权利和认可。一般来说, 文化模式或社会标准是与男性的价值观相吻合的。男孩和女孩不同的社会地位、对世界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的交际方式, 这种不同的说话 (交际) 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们成年后的语言表达与理解方式。Tannen (1995) 指出:“男人和女人是在两种不同的亚文化中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学习和学会了他们的交流方式。男孩和女孩交际时最大的不同是女孩通常用语言来表达“亲近”, 来建立亲密的关系, 而男孩通常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显示自己的能力, 建立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所以, 在决定做什么的时候, 女孩经常会提出建议, 以此来平衡自己和其他同伴的需求。以英语表达为例, 他们常会说:

(1) Led’s do something, shall we?

(2) How about doing something?

(3) What about doing something?

(4) Why not do something?

(5)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something?

(6) Shall we do something?

(7) Why don’t we do something?

(8) Have you thought about doing something?

这些表示“协商”和“建议”的句子。而男孩就常用祈使句, 以此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男孩和女孩的这种不同的说话方式在他们成年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强化, 从而逐渐形成他们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

研究表明,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的表达上主要有下面的差异。男性习惯于把语言看作只是传达事实和信息的手段, 所以, 他们说话比较直截了当, 而女性说话通常比较婉转, 讲究说话的“艺术性”, 喜欢采用“暗示技巧”。以英语表达为例, 男人如果不喜欢某人戴的一顶帽子, 他会直截了当地说:

You don’t look good in that hat. (你戴这顶帽子不好看。)

而女人则会说:

That’s an interesting hat you’re wearing. (你戴这顶帽子很有趣。)

再比如, 如果一个女人在恋爱中, 她常会向她的恋人暗示些什么, 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果她对恋人说:

I feel cold. (我感觉很冷。)

这时, 她可能并不在谈天气, 而是通过谈天气来表达她此刻内心的愿望, 她希望恋人跟她更靠近点。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 Poynton指出:女性在交流时, 更喜欢使用情态动词, 如may, might, can, could, would等;为了不失面子, 留有回旋的余地, 她们喜欢用一些情态副词, 如probably, possibly, maybe, perhaps等, 还包括用来表示不大确定的词, 如about, around等词语, 以及表示不大确切的句子, 如:I’m not sure (certain) about something.I can’t tell..I can’t make out...请对比下面两个对话:

(1) Husband:When will dinner be ready? (晚饭何时准备好?)

Wife:Around six o’clock? (大约六点?)

(2) Wife:What time are we leaving tomorrow? (明天我们何时动身?)

Husband:At six o’clock, and everybody better be here. (六点, 大家都到这儿来。)

相比而言, 她们更常用礼貌的表达方式, 例如:

(1)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possibly...

(2) I wonder if I could...

(3) Do you think I could...

(4) Would (Could) you please...

(5) Would you mind if I...

(6) It would be nice if you...

为了表达她们的感受, 女性往往会把事实夸大一点以引起注意, 她们常使用最高级和如下一些形容词, won-derful, terrific, marvellous, fantastic, gorgeous, amazing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上所示, 她们喜欢使用提建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还喜欢用诸如I think, I suppose, I guess, I’m afraid等这些表示推断的句子, 反意疑问句也是常被使用的, 例如:

Jack wouldn’t do such a thing, would he? (杰克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是吗?)

研究表明, 女性比较喜欢使用长句子, 而男性则经常使用短句子,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交流中, 男性经常会打断女性讲话, 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常从“字面”上理解女性的话。

由于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的表达上有诸多的差异, 他们在语言的理解上也会出现偏差, 因此相互交流时就容易造成误解, 有时即使使用的词完全相同, 他们所表达的含义和理解的含义也是不同的。John Gray (2007) 说:“男人和女人讲不同的语言。”他在其畅销书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 (《男人来自金星, 女人来自火星》) 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John Gray (2007:63) 指出:“女人尤其喜欢使用隐讳的语言, 丰富的修辞, 包括夸张、比喻、归纳等, 男人常常照本宣科, 把女人的话全盘接受下来, 只字不改, 就妄下结论。”例如:当女人说:“I feel like you never listen. (我觉得你从不听我说话。) ”这个句子时, 她使用“never”一词绝不是用的它的“字面”意义, 只是用它来表达她此刻的不满情绪, 并希望引起男人的注意, 让他关心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而男人对此话的反应很有可能会是:怎么可能?我这不是一直在听你说话吗?我还可以把你的话重复一遍呢!书中还列举了女人常使用的、最容易被男人误解的十句抱怨的话, 以及男人对这些话的可能的回应。可见, 女人在交流中喜欢掺入一些情感因素, 乐于使用戏剧化的语言, 暗示她们一些特殊的要求, 希望男人作出她们理想中的反应。而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 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从“字面”上去理解女人的语言, 下意识地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对同一句话的不同理解往往就会造成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误解, 导致他们交流的失败。

不同性别的人在交流中容易出现误解, 关键是如何消除误解, 排除沟通中出现的障碍, 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交流。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以及他们不同的认知结构等因素决定的。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学科都探讨了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相关的问题。语言是在语境中得到理解的, 这已经成了共识。一个词, 一个短语, 一个句子单独存在的话, 就毫无意义, 一定要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人们在进行交流时, 往往要充分考虑话语发生和存在的语境, 这种特定的语境会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话语, 从而减少误解, 增进交流。除此之外, Roger Fisher和William Ury列举了三种可以促进交流、减少误解的原则和技巧, 这也适应于不同性别的人在交流中借鉴和运用。

(1) 积极地听。真正关心和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表明你愿意了解对方, 愿意与他交流和沟通。必要时, 请对方重复他说过的话。

(2) 尽量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集中注意力地表达自己, 选择一种尽量让对方能听懂的表达方式。

(3) 在交流时, 有目的地表达自己。在做一个重要的陈述之前, 停顿一下, 考虑好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想交流什么, 为何要进行交流, 以及怎样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你的意图。这样就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综上所述, 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的理解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性别差异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性别差异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Gillian Brown.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Heidi Burgess.Misunderstandings.September2003.http://www.beyondintractability.org/essay/misunderstandings.

[3]Paolo Rossetti.Gender Issues on the Information Highway: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Styles in Electronic Discussion Groups.1997.http:www.wfi.fr/volterre/rossetti.html.

理解差异 篇4

关键词: 英汉习语文化语境 翻译文化差异

一、引言

习语,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 ,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s) 谚语(proverbs) 、格言(sayings) 、俗语(colloquilisms) 、典故(allusions) 和俚语(slangs) 。习语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等特点。因此,正确理解、确切翻译英汉习语,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并且习语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地域、歷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初探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汉习语互译与文化语境有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因此要翻译好习语,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养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统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习语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练的方式之一。就英汉习语而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

英汉语中有不少反映其地理环境特点的习语。英国是个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例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 burn one’s 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断退路”;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等等。而中国则是陆地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与此相关的习语有很多。如“瓜熟蒂落”、“斩草除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

2. 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习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英语中有些习语主要与基督教有关,如:in the right church, 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go to hell(下地狱去)等,而我国是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佛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立地成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

3.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在翻译中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为宜。又如英语习语中的“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译为“入乡随俗”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由此可见,翻译好英汉习语,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还要熟悉和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异域的风俗习惯、民族色彩以及宗教信仰。

4. 历史典故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皆来源于此。如英语中“cross the Rubicon”(孤注一掷)源于罗马历史故事;“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源于神话传说;“hang by a thread”(千钧一发)则源于希腊故事。这些习语结构凝练、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含蓄幽默,并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往往不能单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而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源于浩如烟海的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例如“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等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话传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

三、结语

总说起来,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 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习语时,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习语翻译时要做到“形似和神似”,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翻译时既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又涉及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准确理解习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把握好正确的翻译方法,这是译好习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词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0(3):27-29.

[2]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 陈中绳. 汉英词语翻译漫谈[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4]彭启良. 比较与翻译[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浅

东西文化差异与习语理解 篇5

一、You would have a ball玩个痛快

一天, 美国当地一家儿童游乐园在报纸上登了广告, 标题是You Would Have a Ball.!一位中国内地女士初到美国, 对美国习语和文化背景不熟悉。于是就带孩子前去参加。等她入场后, 根本看不见球的影子。她就问售票员球在那儿, 售票员茫然不解地说“不知道”。最后她找到经理说, 根据报纸登的广告, 你们要给小孩发球, 可球呢?她连忙把报纸递给经理。经理看后, 忙笑着说You would have a ball是习语, 意思是“玩个痛快” (You would have a great time) 。经理的解释让这位女士对自己的英语惭愧不已。

Ball的基本含义是“球”, 此外还有“舞会;非常快乐;愉快”等与“球”的本身特点有关而引申的词义。但ball在词组中一般看不出“球”的意思, 只能意译。如:open the ball带头跳舞、带头干;the ball is with sb该有某人采取行动/作出表态;start the ball rolling开始、继续进行谈话…;put balls on…给…增光添彩;a ball of fortune受命运摆布的人;break one’s balls拼命干;on the ball留心、警惕、注意;keep one’s eyes on the ball一丝不苟、全神贯注;run with the ball尽快完成;play ball with…与…合作。

二、Love all零比零

我们在观看英美国家的球赛时, 当比赛的一方或双方出现零分时, 裁判常说英语单词love。这里有一个典故:由于法语比较高雅, 英国人常从法语中进口单词, 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加工为自己所用。“鸡蛋、零蛋”法语叫loeuf, 其发音与英语单词love相似。由于loeuf拼写不便, 英国人直接用love来代表loeuf;而且love中也有像鸡蛋、零蛋一样的字母O, 所以love除了表示“爱情、爱”之外, 还另外表示“零分、零蛋”意思。用love来表示zero (零) 有几个好处, 一是比较委婉, 比直接说零好听、文雅、顾面子;还有zero发音别扭, 不顺口。从此, 与“爱”无关的单词love开始流行起来, 专指比赛特别是网球赛的“零”分。love game一方得零分的比赛;love set一方得零分的一局;at love没丢一分。

例如:The Chinese player leads 15-love.中国运动员以15比零领先 (不是:中国运动员带领15名情人) ;He won 3 games at love他未失一分地赢了三局 (不是:他谈恋爱时赢了三局) ;Jack lost the first set love-6.杰克第一局0比6输了;The score was15-love比分是15比0。

三、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真相大白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是“真相大白;露出马脚;无意泄密”。据说在古代英国, 盛兴吃乳猪, 英格兰农村集贸市场小猪卖得很贵。有些不法猪商为了牟取暴利, 常把猫装在袋子里冒充小猪卖给别人。一些老实、粗心的买主, 看不见袋子里的东西, 也不打开袋子看看, 便把袋里的猫当成小猪买回去。但是狡诈的猪商也有粗心的时候, 不小心让猫从袋子里钻了出来, 骗人把戏立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此,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专指“不慎泄密或露馅”。例如:They wanted to surprise Tom with a wedding gift, however Jonne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by asking him what he would like.他们打算送给汤姆结婚礼物让他感到吃惊, 可是琼尼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泄了密。类似的还有, murder will out纸里包不住火;spill the beans不慎泄密;show the cloven foot路出马脚、现出原形;reveal one’s evil nature路出本性、现出原形。

四、Greek gift存心害人的礼物

传说希腊斯巴达国王为争夺海伦王后向特洛伊宣战。到第十年, 希腊人决定造一个巨大的空心木马, 把精兵藏在里面并运到特洛伊城下假装是撤退时丢弃的。特洛伊人便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进城里。藏在木马里面的伏兵趁黑夜钻出来, 打开城门, 希腊大军冲进城里并占领了特洛伊城。从此“特洛伊木马” (Trojan Horse) 专指“内部破坏分子, 内部隐患祸根”。同时, Greek Gift也变成了“阴谋害人的礼物, 故意害人的礼物”。因此, 在东西方交往中, 不要望文生义, 例如:give sb.rope to hang oneself让某人自作自受;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令人毛骨悚然;after clouds, then sun否极泰来;as you make your bed, so you must lie on it自作自受;like for like一报还一报;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可见, 文化差异对于习语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习语理解中千万不要照字翻译, 否则牛头不对马嘴。我们要谦虚好学, 不耻下问, 避免带来习语理解的差异, 从而, 可以有效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提高和充实本民族文化。

摘要:一味追求字面理解不能准确传达原语的信息。本文列举了原文与译语不等的原因, 提出应正确理解文化差异带来的习语理解的差异, 不要断章取义。

关键词:习语,理解

参考文献

[1]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习语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理解 篇6

关键词:习语,中英文化,差异,理解

习语是文化的一种精髓,是语言的结晶,通过它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本文就中英文化差异,探讨中英习语差异根源及其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一、中英文化差异

1.语言词汇的差异。中英文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差异上。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的工具。比如“月亮”,中国人看到月亮常常联想到人生的离合。而欧美人看到“moon”则会联想科技。

2.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及风俗人情的观念。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所以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

3.思维文化方面的差异。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立的。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因而会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由于汉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外语理解中,我们必须兼顾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意识到文化与语言相关的重要性,更要注意文化的差异性。广义上习语包括成语(idioms)、短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警句(epigrams)、名言录(quotation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s)等。下面就探讨一下中西习语的差异,并从它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探讨一些英汉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二、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

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中国在亚洲大陆上,是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比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2.民俗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表现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天壤之别,习语中含有“狗”的褒义用法比比皆是。例如,top dog重要人物;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例如,狗急跳墙;狗嘴吐不出象牙等。

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等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基督教相关。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主要以佛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佛教相关。例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三、中西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1.直译。英汉习语中也有一些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隐含意义也相同的表达方法,就是说,此类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传达出了相同的文化信息,可以相互转换。例如,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汉语成语“破釜沉舟”与英语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发展,已广泛被中国人接受。又如,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

2.意译。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当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因文化差异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舍弃前两者,而注重习语的隐含意义。

例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到了罗马,和罗马人做一样的事

√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望子成龙

×Hope one’s child will become a dragon

√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3.更换喻体形象。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有的喻体形象在英语民族心中的概念与汉语民族的概念大相径庭,直译显得晦涩难懂,这时可以更换喻体形象,使读者获得译文与原文相似的感受。

He treated his daughter as the apple in the eye.

他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

To spring up like mushroom雨后春笋

理解差异 篇7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英语学习者要掌握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的完整的系统知识, 阅读是最重要的有效途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曾教过的两个班级中, 一个是男生居多的理科班, 其英语平均成绩在整个年级中处于中等位置, 而另外一个是女生居多的英语特色班, 其英语平均成绩在整个年级中处于第一的位置。每次考试, 两个班级在英语的平均分上都有明显差异, 英语特色班的平均分往往比理科班高出不少。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男女生在英语成绩上的差异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但是在一次英语月考中, 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次英语月考总体上比较难, 特别是阅读部分的文章选自原版材料, 其中还有一篇有关最新电脑技术的科技说明文。那次英语月考的平均分, 两个班虽然都比较低, 但当对各部分进行统计后发现, 理科班的阅读平均分要比特色班整整高出五至六分。那次考试之后, 笔者开始有意识地统计大小考试中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各部分的得分, 最终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 男生在阅读上的平均得分总是高于女生或和女生不相上下, 而其他部分, 如语法、词汇、听力、写作上的得分, 女生总是遥遥领先。

担任备课组组长后, 笔者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发现在一些学校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虽然现在学校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某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仅仅将英语作为像数学、物理那样的理工科来对待, 仅仅停留在上课听讲、课后做题的学习方法上。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就更显得自然, 也更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

二、研究方法

对周边一些县、市、区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 试图发现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访谈的问题并不是事先设定的, 而是随机找了部分学生, 试着让他们谈谈某次考试的发挥和英语学习方面的感受。在接受访谈的50名学生中, 有26名女生, 24名男生, 成绩也从班级前五名到后五十名不等。在访谈过程中, 发现14名男生虽然成绩有好有坏, 但都觉得自己在英语学习中, 最好的部分是阅读理解, 而10名女生普遍认为自己各个部分比较平均, 但阅读是相对最不稳定的, 有时失分非常多。这种现象并没有随着高三毕业的临近而得到缓解, 反而有恶化的趋势。

三、研究的初步结论

经过分析发现, 由于女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要比男生踏实, 使得她们的基础和学习方法比较容易与高中的学习内容接轨。另外, 女生在理科上的劣势使她们对比较上手和得分容易的英语产生间接兴趣, 随着她们不断进步和自信的加强, 也就为她们的直接兴趣的形成产生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再加上她们更善于练习和记忆, 因此在听力、语法、词汇和写作这几个考查英语学习基本功的部分中, 女生的发挥总体要优于男生。而在阅读理解部分, 文章的题材和类型具有不确定性, 于是就成了女生发挥最不稳定的部分, 而这一部分恰恰是男生发挥很稳定的部分, 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1. 新阅读测试形式给了男生展现思维 优势的舞台

说到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先天具有这方面的优势。的确, 在教学过程中, 男生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从未仔细分析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表现。通过观察和访谈, 发现阅读, 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阅读, 是男生展现其逻辑思维能力的“舞台”。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阅读时, 男女生都面临句子结构复杂、生词多、题目难等困境, 此时男生更偏向于全篇阅读, 在遇到生词和难懂的句子时, 他们往往采用根据上下文猜测的方法;女生则更偏向于一句句地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以此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现在阅读理解的趋势是考核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就使得男生在阅读理解上逐渐占据优势。

2. 男生平时的兴趣与阅读难题不谋而 合

分析阅读中出现的难题发现, 大多数文章都是说明性, 题材涉及最新的科技发展、政治、历史等方面。对于一个陌生的主题, 里面又出现较多的专有名词, 自然在理解上会产生困难。男生除了具有上述提及的优势外, 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那就是男生在科技、政治、历史等方面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 平时也会阅读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出现与这些领域有关的阅读题材时, 即使其中出现了许多他们能理解的生词和句子, 但是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 男生也能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有一次月考考到了一篇关于联想收购IBM台式机业务的文章, 由于文章提到了收购的背景以及许多技术上的问题, 加上专有名词的频频出现, 使得文章的难度超乎寻常。事后在统计阅读部分的得分时, 惊讶地发现班上一名英语成绩中下的男生居然在这篇阅读上得了满分。于是就向他询问原因。后来得知该生得到满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曾经做过这篇阅读理解, 而是这位男生平时就比较喜欢电脑技术, 对于联想收购IBM台式机的事件十分熟悉。因此, 虽然在阅读中碰到了不少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但是他充分利用了平时积累的背景知识, 在这篇阅读理解中得了满分。

3. 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心插柳被 柳“弃”

一般情况下, 女生大脑的左半球语言理解区具有优势, 而男生不光具有左半球的语言理解区的正常能力, 还拥有更为发达的右半球运动性中枢。这就决定了男生在平衡性和大局上要比一般女生更有优势, 而如今阅读测试的形式和内容非常有利于男生的发挥。同时受习惯性思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似乎只要是男生就会比较擅长理科, 这种暗示使得男生对于理科更有自信和兴趣, 花在理科上的时间也就多了很多,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英语产生了“正迁移”。用引号的意思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现在的考试形式, 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它并不真正意义上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任何帮助。同时, 他们知道英语考试考到高分对于他们进入比较理想的学校, 甚至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都有比较大的帮助作用, 因此, 虽然他们并不是非常喜欢英语, 但是, 也不缺少兴趣, 当然, 这种兴趣是间接兴趣。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增强, 英语成绩处于不断上升中, 特别是到了高三的下半学期, 因为阅读每题得分为二分, 由此, 相当部分的学生也渐渐地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这样的题型安排和分值设置使女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而且还慢慢地处于劣势中。如果高考形式或高考题目结构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对男女学生来说, 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心插柳被柳‘弃’”。

四、应对策略

男女生在阅读上的差异可能是男女生在性格和思维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成功的教学应该在理解差异的基础上, 充分动用各种资源, 利用差异形成优势互补。针对上述差异, 进行了如下尝试:

1.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 惯

在教学中, 教师会发现男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 以及优势所形成的独特的阅读方法。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阅读中表现为联系上下文的能力较强, 而女生往往将阅读看作是词和句子的堆砌, 因此在遇到较为复杂和困难的文章时往往不知所措。

可以借鉴男生的这种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并训练学生“猜词会意”的能力, 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文章的线索来攻克生词难句。要达到上述目的, 要走出一个教学上的误区: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最关心的是学生阅读理解上的正确率, 在进行阅读练习的时候, 常规的方法就是进行反复的模拟练习。当然, 在英语学习中, 特别是语法、听力部分, 反复练习是有好处的, "Practice makesperfect" 这句话的确能说明一些问题。反复练习在阅读部分至少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也许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本来就是错误的, 那么以完成习题为目的的阅读训练提高的只能是他们在错误方法下的阅读速度,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作为教师, 不能从学生做CHOICE的结果来仔细推敲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而应从根本上改进学生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中, 不妨采用CHOICE与回答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比如一道 "The word can bebest substituted by______" 的选择题, 在平时的练习中, 教师可以在后面多跟一个问题 "Please give the reasons", 以训练学生对于上下文的理解, 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单词和句子上。在平时的阅读中, 教师可以多问一些“为什么”,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猜答案的几率, 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每一篇阅读材料,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使用非限定主题的 Presentation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许上述案例中的男生比较幸运, 阅读文章的主题正好是自己熟悉的, 但是这也揭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高中英语阅读中最为困难的文章无非是科学性比较重的说明文, 而男生对这方面的兴趣要远大于女生, 因此他们在遇到此类阅读时自然能够轻易上手。这也给了一个启示:其实男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但是很多男生都会给老师留下“不愿背词汇和学习语法”的印象。在现实教学中, 可以找到一个切入口, 利用男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同时也可以拓宽女生的知识面。例如,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将男女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男生小组轮流进行Presentation, 频率控制在每周一次, 时间为一个课时。让男生小组通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来用英语介绍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而且话题范围不限。但是教师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 辅助进行Presentation的小组完成整个准备工作。 每次Presentation之前, 进行Presentation的小组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新的词汇、背景知识等通过书面形式告诉其它小组。在做完整个Presentation之后, 其它男生小组必须对做Presentation的小组进行评价, 而女生小组则进行一个Conclusion。教师可将各个小组的表现计入期末成绩中的平时成绩。

提出这个方法的目的在于利用非限定主题的Presentation来激发学生, 特别是男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准备和展示都是通过英语进行的, 这将激励他们在准备过程中动用各方面的资源最终完成任务,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个方法虽然在刚起步时遇到不少困难, 且可能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作为英语教师, 其目的永远是“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创设思维训练平台。提高学生的思 维品质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平台, 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在教学中, 笔者尝试了三种训练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

一是积极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其实, 这种方式的使用现在较为普遍, 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不甚理想, 思维产物与思维产物之间没有很好的逻辑性。因此, 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时, 不仅要改变那种思维零乱的状况, 而且还要注意思维内容的板块化和板块之间的逻辑化。

二是借助文本, 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词与词、句与句甚至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能力。

三是积极运用其它思维手段, 降低思维的难度。到底运用什么思维手段, 要根据文本的情况来定。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经历进行体验和理解,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力, 以达到学生阅读效果的最佳化。

五、结束语

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差异, 这一直是在英语教学中被忽视但又确实存在的问题。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益的尝试, 试着找出这些差异, 并在有差异的情况下开发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承认差异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差异并取长补短, 这也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摘要: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女生在记忆背诵方面一般优于男生, 而男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和对语言的间接兴趣方面占有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差异在某些学校的男女生中尤为明显。本文试图找出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 并尝试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 找到优势互补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性别差异,影响,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顾琼, 姜丽, 秦青松.高中学习方式改变的策略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9].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理解差异 篇8

关键词:红色,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1、汉语中“红”的字面意义

“红”在中国历史中被广泛使用。中国人喜欢在很多场合使用红色。它通常和勇气,快乐,忠诚,吉祥,尊贵,成功, 财产,财富和繁荣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婚礼上,红色更是作为主题色遍布各个角落。“红”通常在中国文化中和“火” 相连。火作为五行之一,代表着力量。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民族。火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刀耕火种的文明也得以发展。因此,与火相连的红色也被华夏民族认为是吉祥的颜色流传至今。

2、英文中“红”的字面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红”通常和血相连,代表着暴力、血腥和危险。红色通常是罪恶、激情的象征。这些负面消极的意义从古时就已经流传开来。基督教信奉的《圣经》中曾提到:“你们的罪虽像红,必变成雪白。”其渊源在于在最后的晚餐,耶稣递了一杯酒给他的弟子,并说:这是我的血,这是用来赎清人们的罪行。之后他被带走并钉死在十字架上,

可见红与罪恶紧密相连。中世纪时不同的宗教团体因信仰不同经常展开争斗,死伤无数。因此红与血液,牺牲,殉难等否定意义联系起来。红代表消极意义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霍桑1850年的作品《红字》中,描述女主人公因在新英格兰新教徒社区通奸,她的罪恶被以红色“A” 缝在胸前的衣服上,以示惩戒。另外一个例子是短语“caught red-handed”,意为“人赃俱获”。因为罪犯在现场被抓到时手上还留着谋杀溅到的血。可见红和罪恶密不可分。

3、鉴于中西方对红色的理解不同,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中红的颜色时也有差别。

(1)首先最为显著的区别便是《红楼梦》书名的翻译。

杨宪益: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

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杨宪益的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是根据《红楼梦》 的字面意义直接翻译得来。 所谓红楼梦,就是在红楼做的一个浮华的梦。通过梦境中种种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映衬梦醒后荒凉落魄的人生窘况。而且红色在中国是繁华富贵, 地位显赫的象征。由此杨宪益翻译成The Dream of Red Mansion在我们看来是符合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的。

David Hawkes直接翻译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 直接回避了字面意义中的红色,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其翻译出处也是有根据的,因为《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霍克斯有意规避红的翻译也是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红在西方多代表着暴力、血腥、罪恶等诸多负面的含义。如果直接翻译为“red”恐怕会引起西方读者的误解,以至于无法真正欣赏《红楼梦》原文真正的精髓所在。而且,翻译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也可以吸引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

(2)台阶上, 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 ( 第四十一回)

Several maids dressed in red and green rose from the terrace. ( 杨宪益)

Some gaily dressed maids were sitting on the steps of the main building opposite. (Hawkes)

例子可以看出,杨宪益直接把“穿红”翻译为”dressed in red”。将red与红色直接对应。无需因为红色的避讳而更改英文词汇。而霍克斯直接翻译成“gaily dressed”,即穿着鲜艳颜色的衣服,巧妙地避开了“red”, 避免使西方读者联想到红色的消极含义以曲解原文,且较好地诠释了原文内容。

(3)对于主人公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两种版本的译文也是各有千秋。

杨宪益:Happy Red Court

David Hawkes: 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

杨宪益版本的翻译完全按照原文进行字对字的翻译。 “怡”是快乐的意思,故译成“happy”。“红”在中国多为积极义,故直接翻译成“red”。而“院”是院子的意思,翻译成了“court”.

David Hawkes的版本一如既往地避开了红色的直接翻译,多采用意译的手法。用green代替西方人所避讳的红色, 因为绿色有生机,活力等积极向上的意义。从而使读者避免文化误解,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所忠实表达的内容。

4、总结

理解差异 篇9

狭义相对论中 (主要参考文献[1] 的内容) , 其中v/c∈ (-1, 1) , 所以我们用sinθ替换v/c, θ∈ (-π/2, π/2) , 那么有 γ=1/cosθ, 根据相对论尺缩公式 (l0为固有长度) 可得到l=cosθl0, 那么我们可以就此给出一个半径为l0的半圆, 如图1所示, 观测到的l相当于是l0在水平方向的一个投影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这里取水平轴为观察者坐标系用∑表示, 偏离水平轴的则是运动坐标系用∑′, ∑″…表示。纵轴为光轴 (因为没有光速坐标系这种表示方式, 我们暂且叫做光轴) , 那么观察者所看到的最快速度就是真空中的光速, 偏离角最大的就是±π/2, 有质量粒子因为速度不能达到光速, 所以夹角θ只能介于-π/2到π/2之间。

因为∑′相对∑的速度可以用夹角θ表示, ∑相对∑′的速度-θ表示, 如图2所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以哪个坐标系为观察者坐标系, 那么都需要将其转换为水平轴, 光轴保持为纵轴方向不变。

当有两个运动惯性系, 比如∑′和∑″, 它们相对于∑系的夹角分别为θ1, -θ2, 其中θ1, θ2取 (0, π/2) , 如图3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的夹角θ1+θ2是不能用表示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的, 因为这两个角可以超过π/2, 而究其本质是因为夹角反应的是两个惯性系速度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从狭义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公式出发, 才能得到真正的夹角关系。 这里我们以∑″作为观察者系, 如图4所示, 这个夹角θ3才是反应∑′和∑″的真实速度关系的, 那么我们怎么求出这个角度呢? 首先, 按照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公式:

上式两边乘以1/c, 再用sinθ替换, 那么就有

同样可以得到

那么我们就得到了相应的角度叠加公式。

钟慢的公式是t=γτ′, 那么代换为正余弦函数的形式, 我们有, 其中τ为观察者在∑系所测得的时间间隔, τ0为∑′中任意点上时钟所走过的时间, 显然, 运动的时钟比静止的时钟慢, 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尺缩相同的图形表示动钟变慢的关系, 如图5所示, 这里用运动系作为水平轴, 注意与尺缩图的区别。

2.运动坐标系中各点时间的差别

现在, 我们在∑系观察∑′系上任意一点的时间, 在初始时刻也就是t=0时, 取O和O′重合, 显然此刻有 (为了方便, 这里及下文只取v为正, 若取负, 与取正的讨论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 也就是意味着初始时刻观察者在∑系观察到∑′系中不同地点的时钟初始时刻是不一样的, 是没有校准的 (虽然在∑′的观察者来看, 他们全部都是校准了的) 在之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t′和τ′的区别, τ′表示的是∑′上任意一点上固定时钟所走过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能反应某一事件的真实时间, 而这个真实时间就是t′表示的是粒子运动到该处时时钟显示的时间, t′是τ′与x′和有关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t′写为t′ (τ′, x′) , τ′在这里可以看做一个常数, 如图6所示。我们在后面的内容里面还是写t′而不是t′ (τ′, x′)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t′和τ′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做简单推导如下:

显然, 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有两个不同的粒子, 在∑′分别以速度u′1, u′2运动, 那么意味着在同一个 (τ′2-τ′1) 内, 两个粒子运动到相应某位置所对应的时间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相对∑以v=0.6c向前运动, 取一个光子, 在初始t=0=t′, 从O点出发, 为了方便, 我们取l=c T, ∑和∑′所选单位长度都是l。只是在∑看来l′=lcosθ=0.8l, 如图7 (a) 所示, 经过2T时间, 光子运动到了∑的2l处, 那么O′的时钟走Δτ′=2Tcosθ=1.6T, 根据洛伦兹变换所得到光子在∑中运动的时间Δt′=γ (2T- v/c2 2l) =T, 经过的距离刚好是Δx′=γ (2l-v×2t) =l, 也就是在∑′上恰好是一个格子上, 如图7 (b) 所示。显然满足 (3) 式。那么我们在上面的过程中加入一个的粒子, 那么在光子到达l′时, 该粒子在∑′所到达的位置为0.5l, 所用的时间为Δt′=1.3T, 若取的粒子速度是-c, 那么算出此时光子所花的时间为Δt′=4T, 我们可以把该关系直观地展示在图8中, 也就是任何粒子必然是运动情况也是落在这个函数上在Δτ′=1.6T时测量函数在x′∈[-4l, l]上的任意一点, 那么可以得到对应的时间, 以及对应的速度。比如取x′=0.5l, 那么对应, 又或者我们只知道u′, 那么, 可以算出x′的值及时间, 对于不同的v和τ′讨论都相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结构下一篇:中国体育品牌